但是,在此之前的隆科多,他出生于哪一年,小的时候又干过什么事情?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只是据说金庸先生写的小说中的人物韦小宝的原型就是我们本文的主人公隆科多。那么,据此看来,隆科多还应该康熙皇帝训练的少年摔跤手,在擒拿鳌拜这场重头戏中立下过汗马功劳。隆科多担任一等侍卫之后不久就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隆科多因为不堪忍受塞外边疆的苦难生活而逃回北京,因此就有一阵子没有了工作,历史上是这么回事么?不是!1705年,康熙皇帝“因所属人违法妄行,谕责隆科多不实心办事,革副都统、銮仪使,在一等侍卫行走”。但到了1711年,他又重新受到重用,得授步军统领的重要职位。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负责维持京城防卫和治安,并统帅八旗步军及巡捕营将弁,权责重大,由皇帝特简满洲亲信大臣兼任。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其亲信程度。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提拔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这一职务呢?隆科多的前任“九门提督”实际上是托合齐。托合齐,自1702年开始任步军统领,1711年因为“托合齐等结党会饮一案”而离职——康熙皇帝认为他们实际上是为皇太子“援结朋党”。康熙皇帝处治托合齐,这个我们理解。问题在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提拔隆科多接任步军统领一职。康熙皇帝为何让曾被斥为“不实心办事”的隆科多接替这么重要的一个职务呢?电视剧《雍正王朝》在演绎这一段历史时,把1711年隆科多的突然升迁、再受重用,归因于康熙皇帝看到诸皇子你争我斗、局势混乱,为保证身后皇位平稳交接,国家不至于出现大的动荡,而预先培养提拔隆科多作为关键时刻稳定大局的重臣。我们联系到康熙末年的政局,以及佟佳氏家族与清朝皇室数代联姻的特殊地位,康熙皇帝作出这样的人事安排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要说康熙皇帝栽培隆科多,是为扶持皇四子胤禛登位则似乎并不确切。分析起来,康熙皇帝提拔隆科多接任步军统领一职有如下原因:第一个原因:康熙皇帝任人唯亲的因素。康熙皇帝晚期,诸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愈演愈烈,甚至直接威胁到康熙本人的生命安全。而步军统领官阶从一品,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手握重兵,它的重要性凸现了出来。康熙就曾经指出:“鄂伦岱、隆科多、顺安颜,与大阿哥相善,人皆知之。”而隆科多生于身世显赫之家,三代为清廷效忠,又有两个姐姐是康熙的皇后和贵妃,在情理上不会逼迫康熙下台。第二个原因:隆科多本人非常有心计。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当中隆科多虽然是舞刀弄枪,但是还挺有心眼的,而且特别善解人意。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下面这么一段:皇十三子胤祥:“我说老隆啊,你这是给我坐的哪门子牢啊?我觉得这些事不太符合朝廷里的规矩吧?”隆科多:“十三爷,我不懂那么多的规矩。我只知道您没犯什么罪。皇上叫您到这儿住一阵,那也是为了磨练磨炼您的性子,是吧?”皇十三子胤祥:“你看,那儿还有个梳妆盒呢。那个灯笼也弄成了红的。我看这不行。换了,换了吧。”隆科多:“十三爷,您要换哪样都行,惟独这两样东西是万万换不得的。阿兰。”隆科多:“十三爷。”阿兰这个女人历史上倒没有记载,不过有一点这个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演的是对的——隆科多这个人爱琢磨主子的心理。表现在哪方面?他经常去研究他的主子喜好什么呀等等。第三个原因:隆科多本人善于伪装。隆科多绝对不是无党的 君子。此前他就与大阿哥相善,而大阿哥是皇八子胤禩集团中的人物,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曾积极为八弟谋取储位。康熙皇帝发觉后,予以严惩。康熙皇帝还特地就此事斥责隆科多,说你与大阿哥相好,人们都知道。那意思似乎是警告隆科多不要卷入皇子结党。此后,隆科多表现得很安分。1716年,皇八子病重,康熙皇帝让平素与其关系密切者皆去看望,此中甚至包括极力与胤禩疏远的胤禛,却惟独没有隆科多。看来,隆科多的中立功夫做得很到家了,以致康熙皇帝不再将他看为胤禩的同党。前面我们讲的隆科多给十三爷送阿兰这件事。虽然说事情是假的,但是这个人善于伪装是非常清楚的。隆科多从前面这个一废太子二废太子两个案件过程当中,他总结到了一个经验教训——这个康熙皇帝最最讨厌自己的儿子和属下的大臣结党。所以他及时地从党争中抽出身来。表面上给人一个什么呢,我既不属于太子党也不属于长子党,也不属于八子党,也不属于十四子党,也不属于四子党。给人的感觉很高超,超脱于所有的党派只忠于康熙皇帝。这一点取得了康熙皇帝的赞成。第四个原因:隆科多的确有才。当然,隆科多个人的才能也是康熙皇帝看重的。隆科多是康熙皇帝的所有外戚中最有才能的一个人,曾被康熙皇帝称赞为“能够做将军的人”。总之,康熙认为隆科多不会对自己起异心,所以才选择他。隆科多出任步军统领后,康熙皇帝通过朱批,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你只须行为端正,勤谨为之。此任得到好名声难,得坏名声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断不可取。这些人初次靠办一两件好事,换取(你的)信任,之后必定对你欺诈哄骗。先前(的步军统领)费扬古、凯音步、托和齐等,都曾为此所累,玷辱声名。须时刻防范。慎之!勉之!”字里行间中透漏出康熙皇帝对隆科多的关爱之情。但是康熙也同时指出,隆科多必须同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保持距离,不参与结党才可以保住步军统领的位子。朱批中的告诫之语也让隆科多如头上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作事时时谨慎。隆科多的谨慎行事得到了回报。1720年,康熙皇帝提拔隆科多“擢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事”。在步军统领的职责之外,康熙皇帝还交给他秘密的任务,不仅专门委派他秘密监视被圈禁的废太子和大阿哥,随时密奏二人的有关消息,还让他秘密监视京师内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动向。这个时候的隆科多尽职尽责,表现出色,康熙皇帝生前曾多加赞赏。正是由于康熙皇帝的信任以及自身的办事精明,在康熙皇帝驾崩之时,隆科多是除皇子外在康熙皇帝身边的惟一大臣,在皇位继承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康熙皇帝身后,就不一样了。隆科多正好在康熙皇帝逝世后才发挥步军统领的关键作用,没按康熙皇帝可能有的遗愿拥立新君,而是从自身的荣华富贵出发,当机立断,就近拥立皇四子胤禛,遂成为雍正初年政坛上风云显赫的人物。三、康熙皇帝去世之后隆科多可有的三个选择1722年冬,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重,隆科多奉命于御榻前侍疾。康熙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到底是不是皇四子胤禛害死的?有一种说法:康熙皇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康熙皇帝应该是病死的。皇四子胤禛害死康熙皇帝的可能性很小!康熙皇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也绝无可能。为什么康熙皇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绝无可能呢?因为当时胤禛不在康熙皇帝身边啊!在康熙皇帝身边的是隆科多!康熙皇帝驾崩以后,历史将步军统领隆科多推向了政治舞台中心。当时在园内的皇子、后妃以及很多重要大臣都被封锁在了康熙皇帝的寝宫之外,康熙皇帝几乎是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突然死去,而又未宣布继承人。在畅春园内,布满了隆科多的警卫部队。首先接到侍候康熙皇帝的太监密报之人,显然是康熙皇帝晚年亲信、在附近驻守保卫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想必没有一个太监敢有胆量闯过隆科多的士兵去通知园内的皇子。隆科多在仔细思考,决定如何把握这天赐良机:他将康熙皇帝猝死的消息首先通知哪位皇子,哪位皇子就可以抓住这一瞬即逝的机会,假造传位遗旨,登上皇位,而他以重兵拥戴之功必将得宠于新朝。该选择谁呢?隆科多必然早已有了答案,但在康熙皇帝生前他是不可能有所表露的。在他未解开答案之前,他可能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皇十四子胤禎。这可能也是康熙皇帝能够首肯的选择。众所周知,清朝秘密建储制度始于雍正时期。不过,有学者研究指出:早在康熙,就因为两次立储失败,在其晚年已经开始反思嫡长子立储制度的负面影响,并着手实施秘密建储计划。康熙皇帝晚年着意加以培养的秘密皇储就是胤禎,这是很可能的。1717年,准噶尔军入侵西藏,次年杀西藏首领拉藏汗,控制全藏,有可能造成分裂的危险。康熙皇帝派皇十四子胤禎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西征,意图是很明显的:不仅是要维护边疆,也是借机考察胤禎,让他亲历军务,锻炼才干。康熙皇帝还特别选派一批皇孙以及亲王子弟,跟随皇十四子胤禎出征,令胤禎时时加以调教。这个做法跟明太祖有点类似。明太祖在1391年皇太子朱标抚军陕西时,让各处公侯跟随太子身边,其意图正在锻炼,培养太子威信。由于准噶尔气焰嚣张,到1719年,清廷上下,包括宗室王公,都有畏敌情绪。这年底,康熙皇帝召开全体大臣会议讨论进藏事宜,竟得出“藏地遥远,路途险恶”而缓进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四年前主张用兵扑灭准噶尔的皇四子胤禛等人这次有什么意见,在《清圣祖实录》中竟然无录,想必自然也是同意大臣们的意见。这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十四子胤禎从驻地西宁上奏,请求“亲自率兵安藏”,深得康熙皇帝之心。皇十四子胤禎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份量逐渐加重。但他显然不是以媚语求宠,而是实实在在地指挥西征之役,最终取得了驱准保藏的胜利。皇四子胤禛继位后,竭力抹杀皇十四子胤禎西征的功绩,贬低皇十四子胤禎的威信,如毁去宗人府中允禵平藏功德碑,销毁皇十四子胤禎西征档案中不利于己部分,等等。但从销毁后残存的档案中,仍可以看到康熙皇帝与皇十四子胤禎的关系极其融洽,父子感情笃厚。康熙皇帝曾将自己身上旧腰带解下送给远隔千山万水的皇十四子胤禎。这个举动是意味深长的,此前康熙皇帝就曾经在亲征途中让皇太子送来几件旧衣,以便自己思念太子时穿在身上。康熙皇帝告诉皇十四子胤禎自己身体的变化,并要他保密:“朕的白头发、白胡子有些变青了!你不要将此告诉别人。”他还在胤禎出征期间,亲自为皇十四子胤禎的子女举办婚事,并将皇十四子胤禎的儿子带到热河,在自己身边加以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自从1720年皇十四子胤禎西征大获全胜之后到康熙皇帝猝死前这段时间内,皇十四子胤禎的奏折仅存留数件,并且上面的朱批都只是“知道了”一句,而朱谕竟然没有一件留存下来。可以推测,在皇十四子胤禎立下大功后,他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往来书信中有对雍正皇帝继位不利的地方,所以被销毁殆尽。正是由于康熙皇帝晚年对皇十四子胤禎超乎寻常的爱护和关心,使得皇十四子胤禎在朝内外的威信大大增加,在诸皇子中首屈一指。当时,朝内外纷纷盛传康熙皇帝将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禎。在储位未定的情况下,这种传言一般是禁止的。但康熙皇帝似乎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制止。隆科多身为康熙皇帝近臣,不会看不出皇十四子胤禎在康熙心目中的份量。拥戴皇十四子胤禎即位,可以算是体贴康熙皇帝心愿之举。隆科多的第二个选择是皇八子胤禩。胤禩聪明能干,在大臣中声誉甚佳。康熙皇帝在第一次废太子后不久就生悔意,以推举为名考察众臣。众臣在明知康熙皇帝意旨的情况下,坚决摒弃暴戾变态的胤礽,一致推举皇八子胤禩为皇太子。这极大地触怒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不能容忍一个威信几乎与己相等的皇太子存在,而且也不能容忍众臣无视自己的意思来立皇太子,所以他宁可否定此次推举,而将人心尽失的胤礽复位。皇八子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急剧下落。在1712年太子二次被废后,皇八子胤禩一时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竟然愚蠢地密奏康熙皇帝,询问自己现在应担任什么职务,并表示为了避免众臣再次推举,情愿卧床在家。康熙皇帝十分敏感,认为他是在试探自己,但隐忍不发。最彻底的转变出现在两年后。1714年冬,康熙皇帝率部分皇子出巡塞外,皇八子胤禩由于未随行,便派人去给康熙皇帝请安,并称将于中途与皇父会合,扈驾回京。最令人吃惊的是,太监带来的礼物居然是两架奄奄一息的海东青。其喻意很容易被理解成讥刺康熙皇帝老弱多病,即将离世。康熙皇帝恼怒到极点,几乎气晕了过去。他痛骂皇八子胤禩,公开皇八子胤禩两年前的妄奏,斥责他是大奸大恶之徒,并说出父子恩断义绝的话来。照理来说,皇八子胤禩进物是邀宠,绝不敢故意如此捉弄皇帝。这应该是有人故意陷害。事情发生后,皇八子胤禩奏称冤抑。但盛怒中的康熙皇帝已经对皇八子胤禩完全失望,严厉谴责。皇八子胤禩因此受到极大刺激,一度病危。皇八子胤禩病好后,康熙皇帝与他的关系有所缓和。皇八子胤禩虽几遭打击,但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1717年,大学士李光地仍然认为诸王之中惟八王最贤。不过,此时皇十四子胤禎声望日著,皇八子胤禩转而将自己无法实现的希冀寄托在胤禎身上,支持胤禎西征,并与皇十四子胤禎保持密切的联系。皇八子胤禩身边的人甚至说:“十四爷若得立为皇太子,必然听我几分。”康熙皇帝也有意扶植皇八子胤禩作为皇十四子胤禎的支持力量,重新交付他办理政务。第三个选择是一直不起眼的皇四子胤禛。皇四子胤禛为人极具心计,在储位之争中保持独行客身份,表面上对皇位继承问题毫不关心,同政坛上敏感之人刻意保持距离,与文友谈诗论文,给人以喜欢清闲的印象(自诩“天下第一闲人”),但暗地里却听取心腹戴铎的夺位策略,打好父亲、兄弟、朝臣等各个关节,一步一步朝皇位接近。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里,有一个邬思道,是皇四子胤禛的家塾教师,但其实是给胤禛出谋划策的军师,被皇四子胤禛尊称为“邬先生”。这个邬先生在野史里也是实有其人。皇四子胤禛在谋臣的建议下,对康熙皇帝伪装诚孝,适当展露才华,这样既不让人觉得无能,又不会锋芒毕露引起康熙嫉恨;对兄弟表示友爱,容忍为上,这样就使有才的人不嫉妒,无才的人把自己当靠山。最关键的步骤是拉拢对他争夺储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人,比如川陕总督年羹尧和步军统领隆科多。通过如此策略,皇四子胤禛在当时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连康熙皇帝也觉得他诚实可用,不结党,根本没有料到他可能已经把自己的墙脚挖走了。至于其他的皇子,都不成势力,所以隆科多不会考虑。康熙皇帝临死前正在静养斋戒之中,王公大臣一律不准接见,而宫眷也被阻止入内。谁料皇帝就在这种情况下无声无息地死去。在他身边的只有近侍太监。康熙皇帝晚年经常在其身边传旨的总管太监魏珠可能是陪伴康熙皇帝临终的少数目击者之一。也许正是魏珠将康熙皇帝猝死的讯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了隆科多。在这种千钧一发之际,按照常理,隆科多应该告知当朝大臣,然后共同遵照康熙皇帝遗诏(如果康熙生前没有旨意,那么应该遵照康熙皇帝的心意共同拟定)拥立新君。历史上多有这种情况,如明成祖病逝行军途中,就是太监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商议,以锡棺收殓成祖,照常进膳,同时封锁消息,派人密报太子,使得朱高炽能够在第一时间防止突发事件,顺利即位。康熙皇帝重臣有领侍卫内大臣6人和大学士5人,但隆科多显然没有跟他们通气。隆科多此刻显出包天大胆,撇开了宗室王公,撇开了当朝大臣,一个人拥立了新君胤禛,这就是雍正皇帝。隆科多虽然是康熙皇帝宠臣,但如果以一人之力操纵新君嗣位,自然是不合制度,要冒极大的风险。后来隆科多自比诸葛亮,有“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反映了当时隆科多的压力。盛传一时的说法是7位皇子与隆科多一起觐见康熙皇帝,聆听康熙皇帝遗诏。这个说法主要见于《大义觉迷录》和《清圣祖实录》。有学者考证认为,此说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改补充的伪造过程。早在雍正元年、二年,雍正皇帝在解释即位原由时并未提到7位皇子和隆科多聆听遗诏,只是说皇考(康熙皇帝)经过慎选,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选定自己,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当时朝野传言雍正皇帝矫诏即位,但面对皇八子胤禩等反对派势力,他还不敢贸然编造7位皇子聆听遗诏之事。而在雍正四年的一次上谕中开始说诸兄弟以及隆科多入见,康熙皇帝面降传位谕旨。其时,雍正皇帝已经清除皇八子胤禩集团,并开始对付隆科多。到1729年,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详列7位皇子之名。那时皇八子胤禩等人或死,或圈禁,或迭遭打击,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隆科多已经死去,没有谁会对此段伪造提出异议了。第八章 盛极而衰的隆科多 下四、隆科多选择皇四子胤禛之谜隆科多为什么选择了皇四子胤禛?除了皇四子胤禛的竭力拉拢的因素之外,可能还有下面几点原因:第一,跟皇四子胤禛幼年经历有关系。皇四子胤禛生母吴雅氏,起先只是宫人,后来才封了德嫔。皇四子胤禛的外祖父威武是护军参领。皇四子胤禛虽然生母和外祖父家世并不显赫,但他幼年时曾由孝懿仁皇后抚养。孝懿仁皇后恰恰是隆科多的姐姐。由于这层关系,隆科多很容易亲近皇四子胤禛。第二,由于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禎的支持者很多,其间权位在隆科多之上者大有人在。这样,即使他拥立皇八子胤禩或皇十四子胤禎继位,也很难因此取得首屈一指的地位。而拥立皇四子胤禛则大为不同。皇四子胤禛集团相对较弱,显赫官僚不多,一旦拥立成功,则隆科多必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所得恩宠必多。这种情形跟当年李斯协助赵高立秦二世而摒弃扶苏一样,正是因为扶苏那里有蒙恬在而不易居首功。第三,他了解皇十四子胤禎的劣势和皇四子胤禛的优势。皇十四子胤禎虽然握有重兵,大有人望,但远在千里之外,不易顺利抵京。如果自己投向皇四子胤禛,则皇四子胤禛内有部队控制京城局势,外有川陕总督年羹尧截断皇十四子胤禎与京城的联系,大有可成之机。年羹尧是皇四子胤禛藩邸旧人,自然替主子卖命。一旦皇十四子胤禎挥兵东向,年羹尧定会拦截,使其无成。第四,畅春园内人员杂多,既有大臣,也有宗室,还有嫔妃,人们都对康熙皇帝病况极为关心,不易保密。这点不如秦始皇和明成祖崩逝时的情形。他们都是在出巡或行军途中死去,只有贴身太监和近臣知晓,易于采取措施封锁消息。所以,隆科多就近不就远,顾不得康熙皇帝的心愿了,利用步军统领的关键地位,假传康熙皇帝遗旨,拥立皇四子胤禛即位。种种权衡考虑,关键时刻当机立断,隆科多不愧有果敢眼光,一跃而成为新朝宠臣。隆科多成功了。雍正皇帝对他极为尊崇,亲口称呼他为“舅舅隆科多”,赞誉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雍正并非隆科多姐姐所生,仅仅有甥舅名份而已,皇帝承认不承认又是一回事。但雍正皇帝如此公开称呼隆科多,自然是一种极大的优待。雍正皇帝还给隆科多及其儿子加官晋爵。然而,隆科多选择的新主子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猜忌多疑的皇帝之一。史家公认,雍正皇帝善于耍两面派,性格强硬,心胸狭隘,喜怒不定。在这样的主子下过活,廉洁慎重,自守尚且不易,何况居功自傲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果然,不到两年时间,隆科多与雍正皇帝的蜜月期就到头了。那时,雍正皇帝的皇位已经坐得非常稳当了。五、隆科多盛极而衰之谜雍正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对隆科多是非常信任的。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在雍正皇帝能够坐稳江山的问题上,大将年羹尧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因此,在雍正皇帝眼中,“舅舅隆科多”与大将年羹尧俩人都是功臣,雍正皇帝对这两人都是感恩戴德十分亲信。但是,年大将军以雍正皇帝藩邸旧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认为“舅舅”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闹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对年羹尧的尊重,说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要等你进京一起商量(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来才明白自己大错,隆科多真正是父亲康熙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国家的良臣,真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下面的一段文字,就是雍正皇帝的原话:“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接着,雍正皇帝便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隆科多为子——尽管年羹尧本身就比隆科多小了一辈,以此来糅合两人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这样的拉皮条,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把这段内容描写得相当成功:隆科多:“年大将军能够把长子年希过继给我隆家,这让隆某深感荣幸。隆某虽然现在已有两个儿子,但是始终不能如愿。因为早有仙人指点我,说我命中该有三子。今天能得到皇上的恩赐,就如同得到上天的赏赐一样。皇上,隆某已经把年希改名为德柱,隆德柱。并且已经在宗仁府造册入典了。隆某在此叩恩谢皇上。年大将军,以前多有得罪。看在咱们儿子的份上,就请年大将军多多见谅。”年羹尧:“哪里哪里?今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您说说这三个人他们简直好的呀!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极为表面的现象。您知道什么叫笑里藏刀,这便是那个意思了。雍正皇帝这个时候,他早已经有了别的想法了。什么想法?雍正皇帝非常清楚,隆科多选择了他,是因为隆科多认为他软弱可欺。他就没看出来雍正皇帝这人实际上太有心计了。因此,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皇帝已经对隆科多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了。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皇帝对隆科多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主要原因在于隆科多的以下两个方面对皇权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一、居功自傲。比如,隆科多经常把自己比成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皇帝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雍正皇帝的真相,自然为雍正皇帝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雍正皇帝认为康熙皇帝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皇帝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第二、擅权结党。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都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称“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径,他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你一个臣子居然选起官来了,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罪。隆科多对雍正皇帝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皇帝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皇帝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说到结党,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表现的是隆科多在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好几件关键的事情上他就表错了态,逐渐失去了宠信。于是隆科多就和八爷允禩——就是原来的皇八子胤禩越走越近了,最后还参与了八爷的逼宫事件。详细情况是这样的:雍正皇帝:“图里琛。”图里琛:“奴才在。”雍正皇帝:“调两支御林军来,守在殿外。凡是扰乱朝会,都给朕抓起来!”图里琛:“皇上,奴才失职,奴才有罪。”雍正皇帝:“怎么了?”图里琛:“御林军都让隆中堂调来的。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换防了。”雍正皇帝:“隆科多在哪?”隆科多:“回皇上,奴才在。”雍正皇帝:“隆科多,谁叫你调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来的?”隆科多:“回皇上,今日朝会,出入的人太多。奴才兼着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事。万一出点漏子,非同小可。所以奴才才增添了兵力,维持防务。”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历史上完全没有过什么人向雍正皇帝逼宫这么回事。您看,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演得好像是说八爷允禩在雍正皇帝当了皇上以后很多很多年一直不甘心失败,于是找九爷、十爷、十四爷等一帮人,还勾结了关外的八个议政王等等向雍正皇帝逼宫。八爷允禩还哪儿敢逼宫啊?他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早死快了。八爷允禩当时是什么状态?我们要清楚雍正皇帝一上台,九阿哥你去上西宁,在部队里待着去——让你到边疆去。腊月二十四 到了,十阿哥,走人,你跟你九哥一块儿,他已经提前走两天了你追去,你也上西宁过节去,这辈子别回来了。然后雍正皇帝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说老八你还不回家等什么呢?就把老八给囚禁了。很短的时间内,八爷、九爷、十爷全都离开了京城!哪里还有什么逼宫啊?根本就不存在逼宫的问题——人都没了,还逼什么宫啊?问题在于,既然没有逼宫事件,雍正皇帝是如何打击隆科多的呢?六、隆科多的结局之谜1727年夏,隆科多、图理琛等人被派往边境代表清朝政府就边境问题同俄罗斯举行谈判。当时,尽管隆科多的地位已经摇摇欲坠,但隆科多仍然是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这个时候的隆科多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隆科多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的雍正皇帝已经完全不信任隆科多,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隆科多逮捕回京受审。8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谈判代表不再坚持强硬立场,对俄国做了许多让步,当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俄国的代表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项大罪定为死刑。这四十一项大罪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其实前面我们曾经说过,这隆科多交结年羹尧之罪,完全是首倡于雍正皇帝自己。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雍正皇帝这样的拉皮条,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雍正皇帝在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雍正皇帝正是要让隆科多背上“奸党”恶名,为年羹尧陪葬。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皇帝这是在算旧账。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皇帝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皇帝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皇帝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皇帝表示肯定是佟国维,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父皇都没有加罪,雍正皇帝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皇帝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问题在于,雍正皇帝为什么不索性杀掉隆科多完事了呢?这个时候的雍正皇帝为了避免给人滥杀功臣的讥刺,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点颇富意味:隆科多位极人臣以此始,身败名裂以此终。那么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隆科多被囚禁起来之后,发生了下面的事情:雍正皇帝:“隆科多关在哪儿?”监狱长:“关在那边马房里。”雍正皇帝:“带路。”监狱长:“嗻。”监狱长:“隆科多,你聋了吗?皇上来了。”隆科多:“皇上,皇上,皇上!”电视剧的这段演得可是极为不真实。关押人家隆科多的房子,第一、不是马房;第二、不是旧房而是特意为了他盖的。一年后,失势的“舅舅”疯疯癫癫的死于禁所。在雍正两大功臣当中,隆科多的命运就这样了。还有一个年羹尧,怎么样了呢?说起来隆科多和雍正皇帝的交情,其实还算是半路出家。他们俩人的交情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所以被打击了好像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可年羹尧年大将军就不一样了,年大将军出生入死跟了雍正皇帝30多年,连雍正皇帝都亲口说了,他们君臣之间,可以做千古榜样。然而就在这话说了没多久,年羹尧就被雍正皇帝列了92条大罪处死了,实在让人觉得有点蹊跷。第九章 年大将军之死前面我们曾经说到了雍正皇帝的“舅舅”隆科多聪明反被聪明误,断送了自家性命;而雍正皇帝的另一大心腹——年羹尧年大将军,也同样没有好下场——这可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说起来,年羹尧年大将军鞍前马后跟随了雍正皇帝30多年,好不容易从一个奴隶做到了将军的份上,却在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的第3年,就被列了92项大罪处死了。雍正皇帝为什么会把年羹尧年大将军视为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呢?按道理讲,年羹尧跟雍正皇帝的关系,应该非常密切的——他是雍正手下的两大心腹之一。心腹,据说还不止呢。他们两个家庭的关系,特殊着呢!民间有“雍正皇帝是年羹尧的私生子”这么一种说法,而且还编成了下面这样的一个故事:说当初雍正皇帝的母亲曾经和年羹尧私通,然后入宫8个月以后,就生下来雍正皇帝了。当然,这个故事是从秦始皇赢政是宰相吕不韦的私生子中演变而来的,本身并不可信。但是,如果有人要说年羹尧跟雍正皇帝的关系并非一般人可比,这显然是可信的——因为,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真正意义上的“奴才”。一、皇四子胤禛的“家奴”年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桓公的祖父“夷仲年”的后代;二是出自严姓,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做叫做严富的人,两榜及第中了进士,写榜时误严为年,于是又形成了一支年姓。年富的后代后来落户辽东广宁(今辽宁北镇)。年羹尧的祖先,就属于年富这一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后,被俘为奴的辽东汉人被称为“包衣”——也就是家奴的意思。包衣也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上三旗的包衣隶属内务府,下五旗的包衣分隶诸王门下。年富的后代也沦落成为下五旗“包衣”中的镶白旗。到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的时候,年家归属于皇四子胤禛门下。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皇四子胤禛晋封为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并充任镶黄旗旗主。就在这时,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就是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被选为雍亲王的侧室福晋,雍正皇帝继位后封为贵妃。年家因此从下五旗之一的镶白旗,升入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年遐龄也随之迅速地飞黄腾达,官至湖广巡抚。当然,历史上年羹尧的妹妹与雍正皇帝的关系却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演的不一样,这是我们都能够理解的!不过,这些内容我们要等到后面再说。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好象年羹尧除了这么一个妹妹之外,就没有别人了,这个是不对的!年羹尧还有个哥哥叫做年希尧,字允恭,1662年前后出生,1738年去世。年希尧曾经先后担任至工部侍郎、江宁布政使、广东巡抚等官职。年希尧是个大数学家。1717年,曾为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早年所撰《度算释例》作序,并出资刊刻了梅氏的《度算释例》和《方程论》二书;1718年,年希尧出版了3卷本的《测算刀圭》;这一时期,年希尧还出版了《面体比例便览》和《对数广运》两书,分别介绍各种规则立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对数;根据《清史稿·畴人传》记载,这一时期,年希尧还编制了“对数表”和“万数平立方表”;根据《八旗经籍文钞》记载,这一时期,年希尧还撰写了《算法纂要总纲》一书。年希尧还是个大绘画理论家。在工部和内务府供职期间,年希尧结识了担任清廷宫廷画师的意大利人郎士宁,对其所介绍的西方透视学原理和画法十分感兴趣。1729年,年希尧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介绍透视学的专著《视学》;1735年,年希尧对此初版又作了增订,出版了《视学》的修订本。《视学》是一部中西合璧式的作品,全书不分卷,共计149页,为木刻雕板,存留至今的修订本的装帧、制版、印刷俱极为精致。1725年,年希尧的弟弟年羹尧以“欺罔”、“残忍”、“僭越”等罪名被夺官下狱,不久自裁身亡,年氏族人多遭株连。年遐龄、年希尧父子一度失官。复官之后,年希尧先后担任内务府总管、左都御史等职。1735年,年希尧再次被人弹劾除职,从此结束了宦海生涯,三年后故去。二、“血滴子”的秘密说起年羹尧的崛起,我们就要说到所谓的雍正皇帝设立的秘密特务组织——“血滴子”——因为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年羹尧就是“血滴子”的头头儿。据说雍正皇帝专门设立的这个叫做“血滴子”的暗杀组织,还真有点神秘。所谓的“血滴子”,就是一个口袋,里面有匕首,而且是排成一圈的匕首;你的脑袋进去之后,它这么一拉,你的脑袋就掉了。血滴子您见过吗?我没有见过——见着就坏了。那么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实际上年羹尧表现得也是非常心狠手辣。皇四子胤禛派年羹尧去惩治一个地方恶霸,没想到的是,年羹尧竟然将全镇杀了个精光。您看,这年羹尧的凶残本性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那是表露无疑。问题在于,这年羹尧后来会不会真的成为“血滴子”暗杀组织的头儿呢?孤陋寡闻的我看了很多的书,正史的书里都没有“血滴子”暗杀组织的记载,野史的书里也没有记载“血滴子”暗杀组织的事情。问题在于,“血滴子”暗杀组织的事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就从武侠小说出现以后。虽然“血滴子”暗杀组织我们在史料中无据可查,但是雍正皇帝在登基以后,建立了一种密折专奏制度,与传说中的特务组织性质倒是很相仿。雍正皇帝派出了很多的便衣特务,来监视属下的一言一行——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你们家里面那个做饭的大师傅,或者是放马的马夫,或者是扫院子的下人——你都不知道他们就是皇帝的贴身和卧底。然后由他来负责每天给皇帝密折专奏——写一些信——报告给雍正皇帝你今天干什么了,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不利于皇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打小报告。历史上年羹尧确实有给雍正皇帝密折专奏的权力。这个权力只有雍正皇帝手下极少数的心腹大臣才可以有这个资格。不过,这是皇四子胤禛成为雍正皇帝以后的事情了。问题在于,这个皇四子胤禛手下的“奴才”到底是怎样崛起的呢?三、年羹尧崛起的秘密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生年不详(一说生于1679年)。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年羹尧也是进士出身,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年羹尧还真的是进士出身!清朝政府规定,“包衣”家奴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是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年羹尧考中进士之后不久,授职翰林院检讨。翰林院号称“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绝大多数由汉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尧能够跻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响了。1709年,年羹尧迁内阁学士,不久又很快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时的年羹尧的年龄才大致30岁左右。对于康熙皇帝的格外赏识和破格提拔,年羹尧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到任之后,年羹尧很快就熟悉了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兴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康熙皇帝对他在四川的作为非常赞赏,并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后来,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皇帝的厚望,在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战争中,为保障清军的后勤供给,再次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干。1718年,康熙皇帝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1721年,年羹尧进京入觐,康熙皇帝御赐弓矢,并升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成为西陲的重臣要员。1721年九月,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在正面进攻的同时,年羹尧又利用当地部落土司之间的矛盾,辅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年羹尧担任这个职务的时候,曾经根据四阿哥胤禛的命令尾随抚远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禎?这个在历史中,可没有记载!历史上只是记载着1722年冬康熙皇帝病死之后,抚远大将军、贝子胤禎被召回京,年羹尧受命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看来,根据我们现在能够掌握的史料,年羹尧并没有在1722年冬、康熙皇帝病死、四阿哥胤禛当皇帝的前前后后做出多大的贡献!话还不能这么说。前面我们说到,康熙皇帝病死之后相中皇位的可不只是皇四子胤禛一个人——还有一个很多人都看好的十四爷,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如果我们说——这边不管是你继位的也好,有诏无诏也好——那边抚远大将军带着几十万人马,杀奔京城而来。不管你皇四子胤禛什么阴谋阳谋都得玩完。但是,虽然我们说十四爷是抚远大将军,在前线;但是他的粮草供应可都是川陕总督由年羹尧负责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你着急上京城,但是我年羹尧不供应你人的粮食马的草料。我让你寸步难行。这样就有利于雍正皇帝在京城顺利继位。当时年羹尧就是挡在十四爷的后路上的一只虎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年羹尧他的拥戴之功无论如何都是我们不能抹煞的。但是,为什么此后的年羹尧却迅速地迎来了他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呢?话还要从年羹尧剿灭罗卜藏津的叛乱说起。四、巩固雍正皇帝之位的最大功臣年羹尧1723年冬天,当时雍正皇帝刚刚继位一年的时候——就在大清王朝内部什么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这些人他还都没有处理掉、都在看雍正皇帝的笑话的时候,西北地区发生了罗卜藏丹津(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里面叫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这个时候的雍正皇帝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内部,皇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说人家也不信,外部又有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如果罗卜藏丹津的叛乱不能够及时地加以平定,就很有可能会内外勾结的情况,到了那个时候,雍正皇帝的皇位转眼之间就可能保不住了。就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雍正皇帝派年羹尧去平定这次叛乱。雍正皇帝凭什么要如此的信任他们家的“奴才”年羹尧呢?其实,这个是最容易理解的!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年羹尧毕竟是雍亲王的家奴——包衣,是自己的亲信;第二、举动得体,知进知退!这个方面,有个例子:1718年,康熙皇帝授与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到了1720年春,年羹尧给康熙皇帝上奏折说因为自己要亲自带兵打仗,不便行使四川总督重任,请求朝廷另派官员来署理四川总督,他自己只任四川巡抚一职。同时向康熙皇帝推荐可胜此任者“惟有原任吏部侍郎塞尔图”。结果,康熙皇帝对此一方面大加赞赏,一方面仍命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仅以塞尔图署理四川巡抚。第三、年羹尧手下拥有军队而且屡立战功!1709年,30岁的年羹尧开始担任四川巡抚。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以后,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本来与这一事情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的年羹尧知道这件事情后,及时为前线的清军运送了足够的后勤供给,显示出了卓越才干。结果,事情结束后,年羹尧受封为三等公!1721年秋,青海的郭罗克地方又发生了叛乱!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利用当地部落土司之间的矛盾,辅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年羹尧因为郭罗克叛乱的军功,再度被封为二等公!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以年羹尧为首的西北平叛大军,似乎是败家子。他们生活极度奢侈,挥霍无度,几乎耗费了国库里所有的存银。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有这样一段情节:朝廷使者:“哎哟,这季节,这样的大白菜倒是罕见。”年羹尧的手下:“是专门为我们大将军种的。年大将军喜欢吃白菜。看见了吗?这就是咱们大将军喜欢吃的大白菜。仅大将军行辕每天的用度,就需要两、三万两银子,甚至还安排了1000多人,特地从四川运送新鲜蔬菜。这也太靡费了。”朝廷使者:“再苦也不能苦了前方啊。”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可是不存在的。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说年羹尧在西北,那绝对是廉洁奉公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都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有着明确的记载。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这场平叛战争足足拖了两年的时间,而且还找不着人家叛军,你说这个年羹尧他笨不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还是绍兴师爷邬思道为年羹尧指点了迷津。年羹尧:“现在我最苦恼的是我调兵遣将整整将近一年,好不容易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可是罗卜藏丹津却突然消失了。”绍兴师爷邬思道:“叛军的主力就在这儿。”年羹尧:“好,马上合围法伦寺。”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的这一段,失真的地方太多了。第一、时间跨度严重失真。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演的是从头到尾两年,实际在历史上从叛乱开始到彻底平定,前前后后一共耗时4个月。4个月和2年,这时间相差太大了。实际打仗交锋那就更短了。你想想,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722年冬,罗卜丹藏津在青海发动叛乱。雍正皇帝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1723年初,年羹尧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迅猛地横扫敌军残部。在这突如其来的猛攻面前,叛军魂飞胆丧,毫无抵抗之力,立时土崩瓦解。罗卜藏丹津仅率200余人仓惶出逃,清军追击至乌兰伯克地方,擒获罗卜藏丹津之母和另一叛军头目吹拉克诺木齐,尽获其人畜部众。罗卜藏丹津本人因为化装成妇人而得逃脱,投奔策妄阿拉布坦。这次战役历时短短15天(从二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敌营,犁庭扫穴,大获全胜。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半个月时间,那真的叫速战速决。这才是年大将军的派头。第二、消耗费用严重失真。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因为年羹尧平定这个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造成了国家的元气大伤,雍正皇帝地位差点不保,所有的反对派都在那儿看哈哈笑。雍正皇帝都勒紧了裤腰带:雍正皇帝:“从明天开始,所有的开支都要减缩。首先从大内开始,除了太后的日常用品不减,朕的开支和各官的开支都减去一半。”但是历史上,平定这次叛乱所消耗的费用那是非常之少的。可以说,罗卜丹藏津这个小小的叛乱是很容易就被平定了,根本就没有耗费什么国家资材!第三、邬思道未到前线。邬思道这个人他没到前线,人家年羹尧也不需要别的什么人来指手划脚。年羹尧本身就是一个用兵如神的人。在《清代名人轶事》当中,记载他一个这样的故事,特神。说是在年大将军指挥过的一场战役当中,有一天夜里,突然间一阵风从西边吹过来了。一会儿就停了。别人没当回事。年羹尧立刻派出骑兵三百,飞赶到西边一个树林子里。进去一搜查果然叛军在那里面呢。大树,飞快旋转。人家就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那里面藏了人?年羹尧说了,你想风刮了这么短的一段时间就停了,肯定不是风。那是什么?那肯定是鸟拍翅膀。半夜三更的,鸟平白无故为什么飞?肯定是里面有人藏着。他把鸟给震飞了。所以鸟拍翅膀,不是人惊动的,你说还有谁呢?所以你说真神了。平定了这一次青海叛乱之后,雍正的皇权得到了稳定。这个时候雍正皇帝要对第一大功臣年羹尧更加恩宠有加。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当众宣称,你——年羹尧便是我的恩人。一个皇帝对下面的人说是恩人,而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您说年羹尧是雍正的恩人,可是最后恰恰是雍正把年羹尧给整死的。这怎么回事呢?话还要从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过度信任谈起。第九章 年大将军之死 下五、雍正皇帝给予年羹尧的待遇雍正皇帝信任年羹尧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与隆科多并称左膀右臂。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年羹尧开始受到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年羹尧是胤禛皇帝的亲郎舅,在胤禛继位前已为他效力多年,二人的亲密程度自不必多言。雍正元年(1723)夏,雍正皇帝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年羹尧遂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实际上成为雍正皇帝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权势地位实际上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雍正还告诫云、贵、川的地方官员要秉命于年羹尧。第二、给予年羹尧破格恩赏。平定青海战事的成功,实在令雍正皇帝喜出望外,遂予以年羹尧破格恩赏:在此之前,年羹尧因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罗克之乱的军功,已经先后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筹划周详、出奇制胜,晋升为一等公。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其父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此时的年羹尧威镇西北,又可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皇帝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第三、奉命直接参与朝政。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部的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他有权向雍正皇帝打小报告,把诸如内外官员的优劣、有关国家吏治民生的利弊兴革等事,随时上奏。他还经常参与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夺。比如耗羡归公政策的推行,最早在康熙末年就有官员上疏建议,年羹尧也曾提出,但为康熙皇帝所斥责而未果。到了雍正皇帝上台后,山西巡抚诺敏等人又奏请实行,朝野上下一时议论纷纭。在此情况下,雍正皇帝特地征询年羹尧的意见:“此事朕不洞彻,难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律例馆修订律例,雍正皇帝阅后发给年羹尧看,要他提出修改意见。第四、以年羹尧的行止来定其他地方督抚的行动。雍正二年(1724)冬,年羹尧入京觐见之前,雍正皇帝因其要来,就命各省地方大员赴京集会,四川巡抚蔡珽以没有可以会商的事务提出不同看法,雍正皇帝又就此向年羹尧征询意见。以年羹尧的行止来定其他地方督抚的行动,可见雍正皇帝把年羹尧的地位置于其他督抚之上,以使其政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五、决定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皇帝则更是频频与年羹尧交换意见,并给予他很大的权力。在年羹尧管辖的区域内,大小文武官员一律听从年的意见来任用。雍正元年(1723)夏,雍正皇帝命范时捷署理陕西巡抚,不久想要改为实授,把原任巡抚调为兵部侍郎,雍正皇帝特地和年羹尧商讨这项任命。另一次雍正皇帝在安排武职官员时“二意不决”,就征询年羹尧的意见,问他如果将陕西官员调往他省升用“你舍得舍不得”,要他“据实情奏来,朕依尔所请敕行”。四川陕西以外官员的使用,雍正皇帝也经常征求年的意见:一次河南开归道一职缺出,雍正一时“再想不起个人来”可以任用,就与年羹尧商量其人选;还有一次,雍正皇帝听到对京口将军何天培的为人有不同意见,就问年羹尧是否也有所耳闻,并希望他据实上奏,以决定其去留;年羹尧密参署直隶巡抚赵之垣庸劣纨绔,不能担当巡抚重任,雍正皇帝遂将赵革职;江西南赣总兵缺出,朝廷拟用宋可进,年羹尧奏称他不能胜任,请以黄起宪补授,雍正皇帝便依从了年羹尧的意见。青海平定之后,雍正皇帝在给年羹尧奏折的朱批中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年羹尧进京期间,即与总理事务大臣马齐、隆科多一同处理军国大政。雍正皇帝还因为他“能宣朕言”,令其“传达旨意,书写上谕”。年羹尧俨然成了总理事务大臣。第六、关心年羹尧的日常生活。雍正皇帝跟年羹尧的私交也非常好,并且给予特殊的荣宠。雍正认为有年羹尧这样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运,如果有十来个像他这样的人的话,国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平定青海的叛乱后,雍正皇帝极为兴奋,把年视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这样说有失至尊的体统,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为了把年羹尧的评价传之久远,雍正皇帝还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否则便不是他的子孙臣民了:“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这简直就是以对年羹尧的态度来判断人们的正确与否。至此,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年羹尧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1724年冬,年羹尧入京觐见,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年羹尧本人及其父年遐龄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在生活上,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及其家人也是关怀备至。年羹尧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得病,雍正皇帝都再三垂询,赐送药品。对年羹尧的父亲遐龄在京情况,年羹尧之妹年贵妃以及她所生的皇子福惠的身体状况,雍正皇帝也时常以手谕告知。至于奇宝珍玩、珍馐美味的赏赐更是时时而至。一次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保证鲜美,雍正皇帝令驿站6天内从京师送到西安,这种赏赐可与唐明皇向杨贵妃送荔枝相比了。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宠信优渥,并希望他们彼此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他对年羹尧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完全处于一种被奉承被恩宠的自我陶醉中,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皇帝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六、雍正皇帝与年羹尧闹矛盾的开始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雍正皇帝开始讨厌年羹尧是由于年羹尧的过度奢侈,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做了批判。问题在于,而在历史上,雍正皇帝为什么开始讨厌年羹尧的呢?在历史上,雍正皇帝开始讨厌年羹尧,主要就是前面我们介绍过的1724年(雍正二年)冬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皇帝面前,态度竟也十分骄横,“无人臣礼”;年羹尧进京不久,雍正皇帝奖赏军功,京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请求;又说整治阿灵阿(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成员)等人,也是听了年的话。这些话大大刺伤了雍正皇帝的自尊心。年羹尧结束陛见回任后,接到了雍正皇帝的谕旨,上面有一段论述功臣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在这个朱谕中,雍正改变了过去嘉奖称赞的语调,警告年羹尧要慎重自持,此后年羹尧的处境便急转直下。问题在于,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雍正皇帝虽然对年羹尧略有不满,但是自始至终都不想对付年羹尧。也就是说,雍正皇帝之所以最终杀掉年羹尧,完全是迫不得已!历史上是这样的么?在历史上,雍正皇帝之所以最终杀掉年羹尧,其实与大臣们的态度关系不大。最主要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成为威胁皇权的最主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羹尧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皇帝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然“不行宣读晓谕”。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皇帝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皇帝打算亲自撰写序言,尚未写出,年羹尧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皇帝认可。年羹尧在雍正皇帝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还有一件离谱的事情,说是在有一年的冬天,年羹尧将军出行,跟他同车的士兵都把手放在车把上面。大雪纷飞,年羹尧怕他们被冻僵。然后就说,去手。意思是你把手拿下来得了。这些士兵就误会了。一听,去手?大将军让我们去手,拿起刀把手砍了。这个年羹尧的权威己经到达了这种地步,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这些士兵如此听他的,让雍正皇帝害怕。第二,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而年羹尧也是个注重培植私人势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亲信,“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比如他弹劾直隶巡抚赵之垣“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而举荐其私人李维钧。赵之垣因此而丢官,于是转而投靠年羹尧门下,先后送给他价值达20万两之巨的珠宝。年羹尧就借着雍正二年进京之机,特地将赵带到北京,“再四恳求引见”,力保其人可用。遭到年羹尧参劾降职的江苏按察使葛继孔也两次送上各种珍贵古玩,年羹尧于是答应日后对他“留心照看”。此外,年羹尧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道员和署理副将的官职。第三,贪敛财富。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这种节骨眼上,雍正皇帝是不会轻易放过的。雍正皇帝是如何对付年羹尧的呢?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惩处是分步逐渐进行的。第一步是在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尧陛见离京前后,此时雍正皇帝已作出决定,要打击年羹尧。年羹尧离京后接到的那份朱谕就是对他的暗示。第二步是给有关官员打招呼。一是雍正皇帝的亲信,要求他们要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的劣迹,以争取保全自身;一是年羹尧不喜欢的人,使他们知道皇帝要整治年羹尧了,让他们站稳立场;一是与年羹尧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提高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不要站错了队。这就为公开处治年羹尧做好了准备。第三步把矛头直接指向年羹尧,将其调离西安老巢。到了雍正三年正月,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一事,雍正皇帝说这是年任用私人、乱结朋党的做法,不予准奏。在处置年羹尧的问题上,最为卖力气的官员是谁呢?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看着雍正皇帝这么宠爱年羹尧,一个叫做孙嘉诚的人跳出来说话了。孙嘉诚:“我要参他!我要参他!”雍正皇帝:“你不是说天旱,是因为年羹尧是奸臣吗?那好,你这个忠臣就到午门外跪在太阳底下求雨去。”孙嘉诚:“臣愿往。”年羹尧:“你看今天这天会下雨吗?”年羹尧手下:“大将军,肯定不会下。”众大臣:“皇上,上云了。”众大臣:“下雨啦!”孙嘉诚:“皇上!苍天有眼!皇上!”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虽然很多大臣对年羹尧是有意见,反对声一片。但是雍正皇帝好像是全力保护他,不想杀年羹尧,而只是故意把孙嘉诚派到年羹尧的身边以牵制他。直到孙嘉诚被杀了,然后形势才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雍正皇帝:“还不给年大人赔礼?朕这次派他到西北去,帮你经营军需财务。我看你们就和好了吧。”年羹尧:“孙大人,到了西北,你的脾气要改一改。倘若违反了军令,年某是不讲情面的。”孙嘉诚:“军令?孙某是不会犯的,脾气也是改不了了。”……孙嘉诚被年羹尧杀掉了之后,年羹尧手下:“将军,京里转来的600里加急。”钦差大臣:“年羹尧听宣。孙嘉诚是朝野皆知的忠臣。你为什么杀了他?着即改授杭州将军,见谕即行交割印信。”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的孙嘉诚死了。在历史上,孙嘉诚的原型是谁呢?他死没死呢?在历史上,孙嘉诚的原型是蔡珽——这个年羹尧的剋星!他没有死!七、年羹尧的剋星——蔡珽蔡珽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与年羹尧作对呢?蔡珽,奉天正白旗人,1697年的进士(比年羹尧早三年)。蔡珽与年羹尧结怨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主要有两次:蔡珽与年羹尧的第一次结怨: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蔡珽与年羹尧的第一冲突发生在康熙末期。当时储位之争日趋激烈,雍正也参与其中,并且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想在大臣翰林中培植亲信,年羹尧作为雍正府邸之人,留意此事,向雍正推荐了声望颇高的蔡珽。并夸口说:“臣传王谕,伊必来效力行走”。未料到年羹尧在1721年去请蔡珽,却遭到蔡珽拒绝,于是年羹尧对蔡珽开始抱有成见,而蔡珽的出任四川巡抚又使这一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蔡珽与年羹尧的第二次结怨:前面我们说过,1718年,康熙皇帝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1720年春,年羹尧请求另派官员来署理总督之任,他自己只任四川巡抚一职。康熙皇帝斟酌再三,仍命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仅以塞尔图署理四川巡抚。但是,到了1722年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康熙皇帝却突然“急特简”蔡珽前往四川出任四川巡抚,年羹尧仍为四川总督。这一决定,改变了年羹尧一手遮川的局面。根据清代李绂的《穆堂初稿》、清代钱仪吉的《清代碑传全集》和《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所记载的材料综合分析,我们得知蔡珽既不与年羹尧一党;又无意与年羹尧交结。起初其“忽闻西行,(心内)怅然失所”,根本不愿来川;且其声望又极高,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学诸臣归重”,不可能趋附年羹尧;而其个性也是“素负才而专己”,更不可能对年羹尧俯首帖耳。因此从各方面判断,蔡珽都不能见容于年羹尧,且会与之分庭抗礼;而年羹尧也不愿接纳蔡珽,更不甘心失去他在四川独专的地位。因此蔡珽在任期间,年羹尧利用手中的权利,寻找一切机会“罗织必欲扳扯”,试图把蔡珽从四川巡抚任上排挤下去,恢复独专局面。就在这个时候,1722年冬,康熙皇帝病死了。年羹尧迎来了他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此后的形势逐渐变得越来越对年羹尧有利了。此后,年羹尧弹劾四川巡抚蔡珽威逼所属知府蒋兴仁致死,蔡珽因此被罢官,经审讯后定为斩监候;而年羹尧的私人王景灏得以出任四川巡抚。蔡珽被押到北京后,雍正皇帝不同意刑部把他监禁起来,反而特地召见他。蔡珽陈述了自己在任时因对抗年羹尧而遭诬陷的情况,又上奏了年羹尧“贪暴”的种种情形。雍正皇帝于是传谕说:“蔡珽是年羹尧参奏的,若把他绳之以法,人们一定会认为是朕听了年羹尧的话才杀他的。这样就让年羹尧操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皇帝不仅没有给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为对付年羹尧的得力工具。蔡珽担任左都御史,那形势肯定就越来越不利于年羹尧了!1725年春,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皇帝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皇帝马上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皇帝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之后,雍正皇帝还看他生气,就将他一抹到底——此后的年羹尧就是草民百姓了。八、年羹尧之死雍正皇帝的最后一步是勒令年羹尧自裁。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皇帝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皇帝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雍正皇帝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直到这个时候,年羹尧还在幻想雍正皇帝会下旨赦免他。但雍正已经下定决心,认为使其免遭凌迟酷刑、自裁以全名节已属格外开恩,所以他应该“虽死亦当感涕”,因此年羹尧生路已绝。雍正皇帝在给年羹尧的最后谕令上说:“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在永诀之时,雍正皇帝还用佛家说教,让年心悦诚服,死而不敢怨皇帝。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叱咤一生的年大将军就这样以身败名裂,家败人亡而告终了。世事难料啊!文武双全的年羹尧,在处理跟上级的关系方面,似乎处理得不是太好。只知道进不知道退,最后反而送了身家性命。可是在雍正皇帝身边还有一个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近乎文盲的巡抚李卫。但人家就能够平步青云,被雍正皇帝宠爱一生。这当中有什么秘诀呢?第十章 李卫受宠之谜金庸小说迷们都知道,《鹿鼎记》当中有个韦小宝——那是一个本身目不识丁、却在宫廷当中是如鱼得水、最后成了康熙皇帝身边第一大红人。他还娶了七个美貌如花的老婆,完成了一个江湖混混所能实现的最高理想。无巧不成书,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就真出了这么一个文盲活宝。人家官做得还不错呢。谁啊?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特有意思、特小的一个角色——李卫!一、李卫何许人也?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说李卫的小名“狗儿”,出身寒微,在扬州要饭时,被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买做侍候书房的小厮,因其聪慧机智,迅速成为皇四子胤禛夺取政权的有力助手。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个事情呢?历史上,的确有李卫其人。而且这个人还是雍正皇帝亲封的清朝“三大廉吏”之一。不过啊,李卫的小名是否叫做“狗儿”,我们不知道,想必是编导们设想的。但是说李卫曾经在扬州要饭,则有些言过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李卫的家庭。历史上的李卫,是江南铜山人(今江苏徐州)。他生于1687年,死于1738年。第二、李卫的形象。历史上的李卫,据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袁枚说,“鼻孔中通,身长六尺二寸。痘瘢如钱,著颊上皆满,而白皙精采,丰颐广颊,腰腹十围”。也就是说,李卫的两个鼻孔中间相通,麻子脸,而且麻点有铜钱大小。“身长六尺二寸”——清朝的尺可跟现在的尺差不多了,这六尺二寸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身高两米 。身上的皮肤特别白,叫白皙精采。膀大腰圆,近于肥胖,臂力过人。这与荧屏上精瘦的李卫,大异其趣。第三、李卫的生活经历。历史上的李卫,没有在扬州要饭的经历。电视剧《雍正王朝》如此描写,只是出于影视的可视性,并无真凭实据。而实际上,李卫的家庭非常富有,家里头有很多马匹。而且李卫特别爱骑马,爱收藏小玩意儿——整个一纨纨子弟。为此他出钱捐了个监生资格。因此,他和雍正朝的许多名吏一样,并非出自所谓的科举正途,而是捐纳出身。问题在于,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关于李卫的描述,有没有正确的地方呢?有还是有的,比如,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描写李卫的目不识丁:李卫:“写一张告示。”众人:“请问大人是七言诗句还是四六骈文呢?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请大人吩咐。”李卫:“我念,你们写。”众人:“好好。大人,写什么呀?”李卫:“你们都听了。笨,写呀!你们怎么都不写呀?”众人:“大人你还没念哪。”李卫:“我刚才已经念了,你们都听了。写呀,写呀!”众人:“大人,是不是写你们都听了这句话呀。”李卫:“是啊。”众人:“哦,好好好。写写写。”由于李卫的官是捐来的,并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大字不识几个。师爷等人起草公文奏章,都要读给他听,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问题要害,对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总以为有神相助。李卫的过人机智由此可见一斑。第四、李卫的特长。李卫自幼习武艺,常有以武定国之志。当官以后召兵设勇建营,专门练搏击拼刺之法。每当捕盗之时,李卫都要身披金甲,亲自登台指挥。李卫还向雍正主动请缨,要到军前冲锋陷阵,雍正皇帝批示说,这些事还轮不到你。二、李卫的崛起——“火耗归公”1717年,青海发生了策旺阿拉布坦造反事件,在策旺阿拉布坦叛乱的过程当中,当时朝廷缺钱啊!就在这个时候,李卫跟他爸爸一商量,得了。咱们家捐几十万两银子吧。给提供了好多赞助费。结果,当时的康熙皇帝是特别的感动,马上命令升李卫的官——这就叫捐官。但捐的官一般不会马上重用,就挂一名。什么时候这机会才出现的?那是到了1719年,也就是康熙皇帝死前的两年。他受到了重用,升任为户部郎中。这个官是户部管民政,管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财政部。这个户部郎中相当于副部长。管钱的。我觉得皇上让他管钱是对的。他不在乎钱。他们家家境富裕啊。皇上认为,他们家很富裕,他不会把公家的钱往自己兜里捞。所以让他担任这个副部长。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实行了一项新的政策——“火耗归公”。这个“火耗”实际上我们讲中国过去的官吏,政府给官员开的工资都很低的。那么你这个官员想挣钱怎么办呢?是这样的:政府说,今年你们家要交十两银子的田税。实际上,真要交的时候不能交十两。交多少,各地不一样。有的交十两、十两五,有的交十一两。多出来的那个钱就归那个官员没收了。我们所说的这个“火耗”,就是这个回扣、小费。“火耗”的“耗”就是耗子、老鼠。实际上就是把官员当成了老鼠。“火耗归公”就是把你的那些小费,那些私设的小金库里面的钱你归公。那么李卫执行这个事,做得特别有意思。当时就赶上有一个亲王——比李卫官还大的一个亲王,也在一个政府部门里面工作。人家这个亲王拒绝执行李卫的政策,非得要这“火耗”。自个拿价钱。人家官大压死人哪。怎么对付这个亲王呢?李卫有办法!人家李卫到街上找一个写字的先生给写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某某亲王的火耗”。然后他把该送给某亲王想拿走的那个钱,然后一包,封上以后贴一条,往那儿一搁。哎哟!这不明明想告诉人家火耗有这么多。他想自己拿走,这亲王的脸往哪搁啊!亲王赶紧向李卫陪礼道歉来了。然后雍正皇帝这火耗归公的政策,就在中央政府这个部门特别顺利地推行下去了。因为李卫在“火耗归公”一事上做得很好,所以雍正皇帝就很看重李卫。于是李卫的官又升了。您看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这个李卫就到了成都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到陕西做了布政使。在李卫一生的经历上,就与四川没有过关系,也没在陕西做过布政使!前面我们说过,李卫在1717年出资为兵部员外郎,1719升任户部郎中。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在怡亲王胤祥的保荐下,1722年冬,李卫升为直隶驿传道;很快又改授云南盐驿道,成为雍正皇帝边疆重地的心腹之人,时年36岁。从此,开始了其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这个方面的内容,电视剧中没有描述。云南是边疆啊!云南是最能够使这个税收流出去的地儿——最容易走私。当时雍正皇帝感觉到云南这个地儿为什么这个税收就收不上来呢?为什么有这么多走私犯私的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雍正皇帝派李卫前去云南。雍正皇帝心想:李卫肯定能干好这件事。李卫到了云南这样一个地方以后,果然是做得做得特别好!仅仅八个月,就把云南的收入由亏到盈。而且一下就盈为三万余两。这不简单。做这税收的官您看做得不错啊。他接下来又该要升官了。所以呢,雍正皇帝一看,你做得好,马上升官。李卫就担任了云南布政使。这下才真到了布政使的位置了。布政使就相当于省长,云南省的省长。李卫当云南布政使的时间一年——很短的时间哪,是什么原因让他又离开了云南呢——难道李卫又被提拨到更高的位置了吗?不是,是李卫跟人家属下不合。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有这个方面的交代:李卫:“我说你们能不能找个会说人话的来写?”乡绅:“何谓不是人话也?”李卫:“是人话,为什么贴出去老百姓都看不懂啊?我说你说的不是人话,还是对你客气了!你写的都是他妈的屁话!”乡绅:“大大大……”李卫:“别大了。卷铺盖卷滚蛋吧!”乡绅:“这这这……”李卫这个人不会尊重别人。因为他大字不识一个,与人见面也就不会说:“哟,高先生,杨 先生。”也就不会叫人家的官称。他与人见面不管大不管小,直呼“老高,老杨。”这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人家不理他就完了。更为重要的是,他依仗着雍正皇帝喜欢他,经常有事没事就弹劾人家。不光弹劾——你弹劾你偷偷摸摸弹劾就得了——他每一个弹劾人家的奏章都请街上的那些个刀笔吏代笔。写完了以后还交给人家,我要向皇上弹劾你。你瞧瞧,我写得对不对?真是明目张胆。人家是明人不做暗事,我要弹劾你。有点搞笑。所以人家最后都跟雍正皇帝那儿反映:“不行不行,算了,就给他撵走吧。”你说他天天跟我们共事,天天想着弹劾我们。弹劾我们也就罢了,天天还给我们看弹劾文章。这不是刺激我们吗?所以雍正皇帝一看,整个这一云南省,整个全让你给折腾了。三、李卫在浙江的政绩之一——追补欠款那接下来李卫去了浙江,当了这个浙江巡抚。浙江巡抚是相当于这个军分区的司令员和副省长这样一个职位。巡抚有两个任务:一、主管地方民政,辅助布政使;第二、他有对于整个全省的军队的训练职责。巡抚就是经济权、行政权和这个兵权掌握得更全了。那么李卫在浙江就干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事——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也说了——那就是抄了一个人的家。结果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文豪和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学名著。李卫抄了谁的家呢?就是曹雪芹他们家。那个时期曹雪芹不在浙江,他在江苏金陵——跟浙江没关系。怎么李卫就查抄了曹雪芹的家了呢?话还要从李卫擅于捕盗说起。李卫这个人擅于捕盗,所以雍正皇帝特别下命令,这个浙江全省归你管,江苏地区的问案也归你管。李卫查抄曹雪芹的家是因为这个曹雪芹祖上犯了一些错。曹雪芹他们家欠了政府几十万两的一个大窟窿补不上,最后就被查抄了。当然,谁敢查抄曹雪芹的家啊——曹雪芹的爷爷人家可是跟康熙皇帝是发小——陪康熙皇帝读书的!你敢动人家曹雪芹的家吗?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李卫身上。此后,曹雪芹他们家家道中落,曹雪芹也开始写小说——这样就有了《红楼梦》。说到追补欠款的问题,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交代了很多。因为当时那个时代,由于这个官员的工资很低——有一些地方确实是清水衙门。人家官员就想办法了,咱们政府不是有救济款么?咱们跟政府借钱呀。也就是说:对不起。今天我家没钱不方便,从您这支点,回头还。所欠款项从工资里扣不扣呢?这个您有钱还,没钱就不还。那这些人说不还就不还了。你要不还了,本来我不需要借钱的也得借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