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说雍正》作者:纪连海第一章 康熙皇帝的后宫之谜 上我们本书说的是雍正皇帝,但是,要想说清楚这个雍正皇帝,首先还必须要交代一下相关的背景——诸如他的父亲康熙大帝的后宫、子女等等。因此,我们这一章首先就来了解一下康熙皇帝的后宫。一、康熙皇帝好色之谜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皇帝都为了一方面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一方面满足他们对于子孙后代的追求,而占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宫女三千。当然啦,我们都知道,这宫女三千,肯定是一个虚数——不能作数的。那么,具体到皇帝来说,他们的后宫应该有多少人才是合适的呢?《礼记》规定:“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上共计一百二十人。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如何呢?康熙皇帝不但也不例外的享受着这为数众多的后宫,而且还大有超越历史的态势。因此,我们说起康熙皇帝身边的女人的时候,只能套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了,“那是一个叫做相当的多呀!”有清一代,对于皇帝老婆的基本数量,曾经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有过正式规定——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做“红头文件”。其中含糊其辞地要求:皇后一人,皇贵妃二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但是,皇帝仍有很大的余地。因为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都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所以,皇帝照样可以随心所欲地无限扩军。从现有的史料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妻妾人数,就已经是创纪录的了,一生中曾拥有有名分的妻妾五十五名:皇后四名,皇贵妃三名,贵妃一名,妃十一名,嫔八名,贵人十名,常在八名,答应十名。不过,这仅仅是“有名分”的那一小部分;“大头”在没有名位的那一部分。据说,他实际拥有妻妾二百多名。在网上,我曾经看过一篇为康熙皇帝辩护的文章。文章中说,虽然康熙皇帝难以越出常规,一生中曾拥有有名分的妻妾达五十五名之多,但是康熙皇帝在私生活上却绝对不是纵欲无度的昏君,而是具有自控能力的开明天子。这篇文章还引用了曾经侍奉在康熙皇帝身边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康熙朝理学名臣李光地两个人所书写的材料来证明他的观点。我们先来看这第一段材料——曾经侍奉在康熙皇帝身边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回国后献给法兰西皇帝的《康熙皇帝传》中的记载:“康熙皇帝不仅能够抑制住愤怒的情绪,而且对其他感情,尤其是最强烈地统治亚洲各国朝廷的情欲也能加以抑制。在中国从古至今始终把纵欲视为堕落行为,可是按照习俗又是允许的事情。在后宫里,处处散发着堕落的气息,供养着许多从全国最漂亮的美女中挑选出来的宫女,供君主任意挑选。这些宫女先献给皇上,否则不能出嫁,这是鞑靼人的风俗。君主如果对献上来的美女感到满意,即可留在身边,这些美女的父母则以此为英大的荣耀。这种堕落的习俗,损害了中国多少皇帝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发生各种动乱的重要原因。这些中国皇帝只是听凭宦官或大臣们管理朝政,自己并不过问政事,深居后宫,沉溺于美女与酒色之中,一味寻欢作乐。然而,现在统治着中华帝国的康熙皇帝,非但不沉溺于女色之中而且意识到必须采取一切办法加以摆脱。两三年前,康熙皇帝巡视南京地区,驾幸南京市时,地方长官以贡品的形式献给皇上七个最漂亮的美女。皇上虽然收留了她们,但连看也不看一眼。几名宫内府官员利用与皇上接近之便,恭敬地推荐了可能使皇上动心的美女。从此以后,皇上对他们冷眼相待,并且把他们分别判处了不同的刑法。内此可见康熙皇帝对可能诱惑和腐蚀自己心灵的东西,是如如何警惕啊。”然后,文章的作者对于康熙皇帝的所作所为做出了如下分析:在白晋眼里,康熙在私生活上是严肃认真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位日理万机的皇帝,如果成天泡在女人堆里,那国家还能得治吗?康熙虽妻妾成群,但属惯例常规,政策允许,且并不出格,分外不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妻妾成群,不近女色,不但不矛盾,而且顺理成章。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是无语了。法国传教士白晋(公元1656年~1730年),耶稣会传教士。1678年入耶稣会,为法王路易十四选派第一批来华耶稣会士之一。第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以洪若翰神甫为首,于1685年3月3日从法国布雷斯特东渡,于1687年夏抵浙江宁波。1688年初由南怀仁推荐来京,与传教士张诚同在宫廷供职,教习康熙皇帝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化学等西洋科学知识,同时学习满文。1693年,康熙皇帝感于国内科技人才不足,派他携带赠送法王的珍贵书籍49册,回国延聘传教士来华讲授科学,回国后,白晋献给路易十四世自己著的《康熙皇帝传》(中译本名《康熙皇帝》)。1699年,白晋率领数学教师和传教士巴多明(1665~1741)等10人再度返回北京,受到康熙皇帝的热烈欢迎和重用,随后白晋奉命与其他传教士赴各省测量绘制《皇舆全图》等书。后卒于北京。客观地说,著《康熙皇帝传》时的白晋是能够经常见到康熙皇帝的,他的著作也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但是,他的上述这段材料只能证明康熙皇帝对于不安心自己的工作、反而每天都在观察上司个人好恶、企图以此作为自己晋升官阶的官员的不满,而丝毫不能得出康熙皇帝在私生活上是否是纵欲无度!我们再来看这第二段材料——康熙朝理学名臣李光地的记述:康熙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703年12月3日——本书作者注),西巡途中经太原府,有山西巡抚噶礼(后来成为大贪污犯,判终身监禁——原文作者注),迎驾至庆都,并率百姓百余人前来迎接皇上。百姓们都是夜间站在外面等候,问他们怎么来的,都说强迫押送来的,不敢不来。准备的轿顶及勾锁都是真金镶制的。每一站都造行宫,顽童妓女班列其中。他向我们说:行宫已费十八万,今天的一切供应馈送物品还需十五万。又说,噶礼准备了四位美女贡献皇上。康熙拒绝说:想用美人计吗?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又得知左右官员都接受这样的诱饵,便分别加以治罪。李光弟为康熙近臣,他死时,康熙皇帝览遗疏震悼:“唯朕知卿最悉,亦唯卿知朕最深”。这样一个人写的回忆录,不能不是实情。十月二十六日,康熙谕令噶礼说:如果丰收之年就奢侈浪费,则荒年就一定会发生困难,教之以礼义,导之以守法,重农务本,藏之于民,那末朕就无后顾之忧了。显然这是康熙对噶礼进献美女的回答。由于康熙不近美色,宫中女佣人大大减少。康熙朝乾清宫妃嫔以下,供令使的洒扫宫女以上人员仅134人,可谓至少。后来的大臣曾称赞说:不但三代一下所无,虽然在三代以上,也未有如此者。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真是再度无语了。康熙朝理学名臣李光地(公元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安溪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李光地晚年的时候,经常随侍在康熙皇帝身边。客观地说,李光地的著作也是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但是,他的上述这段材料也是只能证明康熙皇帝对于像山西巡抚噶礼一样的贪官污吏的憎恨——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是,这次康熙皇帝西巡的目的之一就是监察贪污犯——而也丝毫不能得出康熙皇帝在私生活上是否是纵欲无度!问题出来了,康熙皇帝是否是一个非常好色的皇帝呢?回答是肯定的。二、康熙皇帝的后宫佳丽之谜前面,我们给大家说过,在清廷入关后的10个皇帝中,属康熙皇帝的后妃最多,先后有4个皇后、3个皇贵妃、1个贵妃,11个妃子,8个嫔,10个贵人,8个常在,10个答应;此外,还有难以确定的没有名位的那一部分。我们知道,中国自秦汉开始的所有的封建王朝,皇帝老婆的工资待遇与朝廷命官挂钩,逐步规范化。汉元帝时,皇后下设昭仪,待遇等同宰相;婕妤同上卿,娥同关内侯;以下之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使、夜使,共十四级,待遇各相当于朝廷相应级别的官员,岁禄从两千石(粮食)到一百石。唐玄宗开元年间,皇后以下的三名妃子,正一品待遇;六名芳仪,正二品;四名美人,正三品;七名才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两名,正五品。到了清代,后宫佳丽按名位、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月银、服饰、伙食标准、服务人员数额、住房面积及其装修水平,还有仪仗的规模等等,都各有相应的规格。皇太后每年的津贴,累计有二十两黄金,二百两白银。皇贵妃每年八百两银子,配八名女佣;贵妃六百两,八名女佣;妃三百两,六名女佣;嫔二百两,六名女佣;贵人一百两,四名女佣;常在五十两,二名女佣;答应三十两,二名女佣。皇后有十二名女佣,一年的津贴为一千两白银。分配给皇后的“耐用消费品”,件件工艺精湛,在一般的“工艺美术品商店”里,都难得一见。其中有:玉盏金台、金方、金茶瓯盖、嵌绿松石金匙、镶金象牙筷子、银方、银盂、铜遮灯、铜簸箕、银八卦炉,各一个(付);金执壶、金匙、金云包角桌子、洋漆矮桌、银火壶、银锅、银罐、铜提壶、铜八卦炉、铜手炉、铜舀子、锡池、锡火壶、锡里儿(贮冰用的冰箱)、锡屜钴、铁火钳子,各两个;银勺、银茶壶,各三个;铜瓦高脚灯、锡茶碗盖、锡背壶、铁火罩、铁座更灯、磁渣斗、羊角把手灯,各四个;金碗、铜签盘、铁火炉,各五个;金碟、铜剪烛罐,各六个(付);银茶瓯盖、镶银象牙筷子、锡壶,各八个(付);银碗、银匙、锡盆、香几灯,各十个;银背壶十三个,漆茶盘十五个,戳灯二十个,漆皮盒二十五个,漆盒二十六个;银盘、银茶壶,各三十个;黄瓷碟四十个;各色瓷碗、瓷碟,各五十个;黄瓷盘八十个;黄瓷碗、盃,各一百个。慈禧太后在后宫称王称霸,所有供应往往超标,有些东西专门为她制作。她的寑宫中,夜晚亮如白昼,灯放在十几个紫檀木制作的架子上。那灯架子,凤舞龙蟠,雕工极其精美细腻。清代,正一品大员禄米90石,俸银180两;从九品官儿禄米15石,俸银30两——当官儿还不如作后妃!皇后有如此丰厚的物质待遇,又手握统率数千名“娘子军”的大权,“姐妹”们当然看着眼红。能取而代之,再好不过;即便不能,也要各显神通,尽量从皇上老公身上,多揩一些油水。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康熙皇帝的后宫中,有名分的后妃共计有55人之多。在上述这些人当中,有4个皇后、3个皇贵妃、1个贵妃,11个妃子,8个嫔,10个贵人,他们是:1.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年~1674年)满洲正黄旗,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关于她的情况,我们后面会有详细介绍。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54年~1678年),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关于她的情况,我们后面也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皇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关于她的情况,我们后面也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4.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年),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关于她的情况,我们后面也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5.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年),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1686年生皇十三子胤祥,1699年8月20日(旧历七月二十五日)去世,衬葬康熙皇帝之景陵。生二女,分别下嫁仓津和多尔济。6.敦怡皇贵妃(1683~1768年),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皇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1768年薨,年八十五。生一女,殇。7.悫惠皇贵妃(1668年~1743年),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1743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8.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生三子,胤潖、胤禄、胤衸,胤衸八岁夭折。9.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胤礼。10.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年),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1681年册封为贵妃,1694年12月19日(旧历十一月初三)去世。生一子,胤礻我,一女,夭折。11.惠妃,纳喇氏(?~1732年),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胤褆。胤褆是康熙皇帝活下来的所有的儿子当中的长子。这个惠妃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是明珠的妹妹,这是错误的——惠妃纳喇氏应当是明珠的堂侄女。明珠的岳父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12.宜妃,郭络罗氏(?~1733年),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胤祺、胤禟、胤禌。13.荣妃,马佳氏(?~1727年),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皇三子胤祉长大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荣妃一度非常受宠,康熙皇帝的前六个儿子,有三个是荣妃生的,这便是有力的证据。14.定妃(1661年~1757年),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胤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15.慧妃,博尔济吉特氏(?~1670年),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1670年6月7日(旧历四月十二日)去世。6月25日(旧历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16.平妃,赫舍里氏(?~1696年),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1691年生下胤禨,1696年7月18日(旧历六月二十日)去世,当月追封为平妃。17.良妃,卫氏(?~1711年),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1700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1711年12月29日(旧历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诸位,您说说,这样辛者库贱妇所生的女子,就因为她的长相漂亮,康熙皇帝就跟她睡了觉,还生了孩子?有的人还说康熙皇帝不好色?18.宣妃,博尔济吉特氏(?~1736年),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1719年初册封为宣妃。1736年9月2 日(旧历八月初八)去世。19.成妃,戴佳氏(?~1740年),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1680年生皇七子。1719年初册封为成妃。1740年12月18日(旧历十月三十日)去世,享年当在70岁以上。20.通嫔,纳喇氏(?~1744年),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1744年8月1日(旧历六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21.襄嫔(?~1746年),高氏,高廷秀之女。1746年8月14日(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在40岁以上。生有二子一女。二子,胤禝、胤祎;一女,未成年即夭折。22.谨嫔,色赫图氏(?~1739年),员外郎多尔济之女。1739年4月23 日(旧历三月十六日)去世,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胤祜。23. 静嫔,石氏(?~1758年),石怀玉之女。1714年1月14日(旧历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胤祁,1723年初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1736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1758年7月7日(旧历六月初八)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24.熙嫔,陈氏(?~1737年)陈玉卿之女,1737年2月日(旧历正月初二)去世(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胤禧。25.穆嫔,陈氏(?~1727年),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胤祕。26.僖嫔,赫舍里氏 (?~1702年),赉山之女。1677年册封为僖嫔,1702年10月去世,1705年3月3 日(旧历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27.端嫔,董氏(?~?年),员外郎董达齐女。1671年生皇二女,1677年册封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1720年10 月10 日(旧历九月初九日)奉安。28.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1677年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29.敬嫔,王佳氏,1677年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30.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子胤騕。卒年不详。31.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年),1674年夏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1717年2月21 日(旧历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32.贵人,袁氏,1689年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孙承运。卒年不详。33.贵人,那拉氏。34.贵人,陈氏,1718年生皇三十五子胤禐,卒年不详。35.贵人,易氏(?~1728年),1728年5月去世,享年约70多岁。36.庶妃,钮祜禄氏,满族。1708年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37.庶妃,张氏,汉族。1668年生皇长女,1674年生皇四女。卒年不详。第一章 康熙皇帝的后宫之谜 下三、康熙皇帝和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的关系之谜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索尼的孙女——索尼的长子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也就是索尼的三儿子索额图的侄女。《康熙王朝》中说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索额图的女儿,这是错误的。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似乎看出了一些问题:大清王朝不是有个规定说皇帝一定要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么?怎么这回改了呢?话还要从顺治皇帝去世之后的局面说起。1661年2月5日(旧历正月初七),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按照大清王朝的传统,皇帝年幼的时候,国家的政务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由于顺治皇帝在位初年睿亲王多尔衮擅权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前车之鉴,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决定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于是确立了四辅臣制。这样,在同多尔衮斗争中有功的重臣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四大臣共同辅佐幼主,最初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为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扩大。鳌拜这个人太专横,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而此时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于是,就有了1665年5月22日 (旧历康熙四年的旧历九月初八),11岁的康熙皇帝和12岁的赫舍里氏皇后遵照孝庄太皇太后懿旨举行大婚典礼的这件事。很快,1669年的夏天,康熙皇帝就在赫舍里氏家族的协助之下除掉了权臣鳌拜!因此,我们说,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问题就出现了,既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那么康熙皇帝与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的关系如何呢?应该说,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关系还是非常稳定的。换句话来说,在康熙皇帝的众多的后宫佳丽之中,康熙皇帝本人还是更喜欢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这又是为了什么呢?第一、两个人是“发小”。他们是从小的玩伴,可谓是青梅竹马、总角之交,情投意合。“绕床弄青梅”、“羞颜尚不开”,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窦初开的赫舍里氏皇后这对小夫妻婚后恩爱甜蜜,生活非常和谐,彼此感情颇深。因此,他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第二、两个人属于“患难夫妻”。他们共同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岁月里,赫舍里氏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得力辅佐,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康熙皇帝无后顾之忧,能够集中精力料理国政,顺利度过了他即位的早期阶段,为日后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赫舍里氏皇后不愧为康熙皇帝的贤内助。第三、两个人属于政治婚姻。既然是政治婚姻,就容不得少年康熙皇帝对赫舍里氏不好。我们这里的政治婚姻,是说他们的结合是孝庄皇太后刻意安排的,其背后的目的是爱新觉罗家族要借助于赫舍里氏家族的手除掉权臣鳌拜!因此,皇后赫舍里氏家族对于康熙皇帝有恩。我们说完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该说到他们的孩子了。1670年初(旧历康熙八年腊月底),赫舍里氏皇后为康熙皇帝生了一个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小皇子承祜。而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才15岁,赫舍里氏皇后才16岁。可惜的是,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皇后的爱情结晶承祜不到四岁就不幸夭折了。这毕竟是赫舍里氏皇后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忧伤过度,赫舍里氏皇后的身体变得孱弱多病。此后的康熙皇帝对赫舍里氏皇后是越发的关爱有加了。1672年冬,赫舍里氏皇后在京生病,当时康熙皇帝正陪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遵化汤泉疗养,闻知此信,征得祖母同意,即刻飞骑进京探望。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方才放下心来。1674年夏,赫舍里氏皇后第二次临盆,康熙皇帝异常高兴,当即取一个乳名叫保成,这就是后来的皇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祝愿这个孩子能够平安成长。然而,赫舍里氏皇后却因难产导致昏迷不醒,几个时辰之后,年仅21岁的赫舍里氏皇后就去世了。赫舍里氏皇后是清朝所有皇后中去世年龄最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难产去世的皇后。关于他们的这个孩子——这个乳名叫保成、大名叫做胤礽——的情况,我们要等到下面的章节里面去讲述了——因为,他可是我们这本书前三分之一章节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角哟!1674年夏,赫舍里氏皇后去世了,可是皇后的位置不能空缺啊?总得有人填补这个空缺出来的位置啊?四、康熙皇帝和他的另外三个皇后赫舍里氏皇后去世三年多之后的1677年秋,康熙皇帝就把这空缺出来的位置赏赐给了钮祜禄氏——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这个钮祜禄氏皇后就成为康熙皇帝的第二个皇后。钮祜禄氏皇后刚刚入宫的时候仅仅是个很普通的妃子,这好不容易她才等到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转正的机会,可惜的是,这个钮祜禄氏皇后却没有福气,仅仅半年后的1678年3月18日(旧历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这个钮祜禄氏皇后在还没有给康熙皇帝留下任何子女的情况下,就到阴间找赫舍里氏皇后聊天去了,年仅24岁。此时,距赫舍里氏皇后死还不到五年时间。她的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这样,康熙皇帝就迎来了他的第三个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皇帝的嫡亲表姐。1677年被册封为贵妃,1681年晋升为皇贵妃,1683年生皇八女。很多人误把这个佟佳氏皇后误认为是满洲人,这其实是错误的。佟佳氏皇后本来姓佟,是汉人出身,是让康熙改的姓,改成了佟佳。康熙皇帝的妈妈佟佳氏也是汉人,也让改了姓。佟佳氏皇后的命比钮祜禄氏皇后的命还不济,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在她的病势非常沉重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念及她是自己妈妈的亲侄女,才册封她为皇后。可惜的是,这个佟佳氏皇后只当了一天的皇后,就去找赫舍里氏皇后和钮祜禄氏皇后聊天去了。从此,直到康熙皇帝病逝,再也没有了皇后。问题在于,人们传说中的康熙皇帝的第四个皇后——乌雅氏皇后是怎么一回事呢?康熙皇帝的第四个皇后乌雅氏,其实是死后追封的——换句话说,她生前一天的皇后也没有做过!乌雅氏皇后是母以子贵的典型代表。乌雅氏皇后,满洲正黄旗人,她是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1678年12月13日(旧历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她为康熙皇帝生下了一个孩子胤禛——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可是当时,这个乌雅氏还什么都不是呢!直到1679年,康熙皇帝看到这个乌雅氏所生的孩子命还挺大,没死呀,于是就册封这个乌雅氏为德嫔。1681年,康熙皇帝一看,这个孩子还挺壮实,看来的确死不了了,那就再加封吧,于是再加封乌雅氏为德妃。就在这一年,德妃乌雅氏又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六子胤祚;1682年生皇七女,1683年生皇九女,1686年生皇十二女,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禎。1723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德妃的儿子继位,是为雍正皇帝,尊德妃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可是还没能够等到正式上册呢,这个皇太后就在1724年7月13日(旧历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了,享年63岁。这个乌雅氏皇后为康熙皇帝生了三子三女,活下来的二子一女。无论是从生下来的孩子来说、还是从养活了的孩子来说,这个乌雅氏皇后都在康熙皇帝的后宫当中是属于最棒、最多的——由此可见,这个乌雅氏皇后在康熙皇帝生前还是很受宠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个乌雅氏皇后的身体也是康熙皇帝的后宫当中属于最棒的。第二章 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之谜 上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这个康熙皇帝的一生中,不仅仅是立了一次储。现在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康熙皇帝的第一次立储。我们在介绍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之前,首先就要交代一下康熙皇帝的子女们。康熙皇帝自13岁完婚至63岁,50年中先后有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一、康熙皇帝的儿子们康熙皇帝的这三十五个儿子在《玉牒》(大清王朝皇帝家的家谱)中排了序的儿子有二十四位。他们是:1.皇长子:胤褆,生母惠妃纳喇氏,1672年生,活了61岁;2.皇次子: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74年生,活了50岁死;3.皇三子:胤祉,生母荣妃马佳氏,1677年生,活了55岁;4.皇四子:胤禛,生母德妃乌雅氏,1678年生,活了57岁;5.皇五子:胤祺,生母宜妃郭络罗氏,1679年生,活了53岁;6.皇六子:胤祚,生母德妃乌雅氏,1680年生,活了5岁;7.皇七子:胤祐,生母成妃戴佳氏,1680年生,活了50岁;8.皇八子:胤禩,生母良妃卫氏,1681年生,活了45岁;9.皇九子:胤禟,生母宜妃郭络罗氏,1683年生,活了43岁;10.皇十子:胤(礻我),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83年生,活了58岁;11.皇十一子:胤禌,生母宜妃郭络罗氏,1685年生,活了11岁;12.皇十二子:胤祹,生母定妃万琉哈氏,1685年生,活了78岁;13.皇十三子: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86年生,活了44岁;14.皇十四子:胤禎,生母德妃乌雅氏,1688年生,活了67岁;15.皇十五子:胤禑,生母密妃王氏,1693年生,活了38岁;16.皇十六子:胤禄,生母密妃王氏,1695年生,活了72岁;17.皇十七子:胤礼,生母勤嫔陈氏,1697年生,活了41岁;18.皇十八子:胤衸,生母密妃王氏,1701年生,活了7岁;19.皇十九子:胤禝,生母襄嫔高氏,1702年生,活了2岁;20.皇二十子:胤祎,生母襄嫔高氏,1706年生,活了49岁;21.皇二十一子:胤禧,生母熙嫔陈氏,1711年生,活了47岁;22.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谨嫔色赫图氏,1711年生,活了32岁;23.皇二十三子:胤祁,生母静嫔石氏,1713年生,活了72岁;24.皇二十四子:胤祕,生母穆嫔陈氏,1716年生,活了57岁;此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承祜,荣妃马佳氏所生承瑞、赛音察浑、长华、长生,惠妃纳喇氏生承庆,通嫔纳喇氏生万黼、胤禶,贵人郭络罗氏所生胤騕,平妃赫舍里氏生胤禨,贵人陈氏生胤禐皆殇,不序齿;顺懿密妃王氏所生庄恪亲王胤禄出为承泽裕亲王硕塞后,也不序齿。二、康熙皇帝的女儿们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二岁。母庶妃董氏。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四岁。母庶妃张氏。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一岁。母德妃乌雅氏。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二岁。母庶妃王氏。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二岁。母庶妃刘氏。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二岁。母襄嫔高氏。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妃晋氏。康熙皇帝的这二十个女儿,出生一年之内就死了的有五个;不超过5岁就死了的还有五个。以上共计十个,占半数之多。可见当时的医学水平之低!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康熙的55个“龙子龙女”中,有15个儿子和12个女儿早年殇逝或夭折,活到成人者,则有20个儿子和8个女儿。三、康熙皇帝立储之谜我们在介绍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这皇帝立储的规矩。按照通行的说法,皇帝立储的规矩是以下两点:第一、立嫡不立庶;第二、立长不立幼。在上述两点中,先要遵守第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皇帝有嫡生子——也就是皇后所生的孩子,就要先立皇后所生的孩子;如果皇后无子,再立皇贵妃所生的孩子;如果皇贵妃也无子,再立普通的妃子——也就是庶妃——所生的孩子。以下依次而行。这就叫做立嫡不立庶。在遵守了第一点的前提下,再遵守第二点。也就是说,在如果同时有两个继承人都符合规矩的时候,年龄大的为先。因此,康熙皇帝很自然的就要立他和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皇后——所生的孩子胤礽为第一位的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子。问题在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说,康熙皇帝在赫舍里氏临死之前确定了他们两个人的爱情结晶——胤礽为太子,以安慰临死的赫舍里氏。这个是对的么?这个是不对的。实际情况是,赫舍里氏皇后去世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675年,康熙皇帝才册立胤礽为皇太子的。至于当时康熙皇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原因,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采取汉族的嫡长继承制,就是正妻长子继承制。努尔哈赤因为曾经立长子褚英失败,于是决定汗位的继承由八大和硕贝勒会议推定;皇太极猝死,他的遗位继承,也是在满洲贵族会议上推定,由6岁的福临继位;顺治皇帝死前,皇位的继承没有经过满洲贵族会议讨论,而是由孝庄皇太后同顺治皇帝商量,用遗诏决定由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这个“遗诏制”破坏了清太祖、太宗两代的皇位继承由满洲贵族会议推定的传统,开了清代皇帝生前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例。康熙皇帝继承了其皇父顺治皇帝生前决定继承人的办法,采取皇太子制。先立太子的好处是免得皇帝死后引起皇位争夺的血腥斗争,坏处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间会产生残酷斗争。当时的康熙皇帝只看到了前者的危害,却忽视了后者将会带来的灾难。第二、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的需要。1675年,康熙皇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严峻的斗争形势的需要。这个严峻的斗争形势,主要就是平定“三藩之乱”。你想,当时这个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多厉害呀。转眼之间,就占领大半个中国的领土啊。如果大清王朝不及早确立太子,万一出现康熙皇帝突然之间阵亡的情形,那么这个大清政权还不乱做一团啊?第三、对于赫舍里氏家族功绩的认定。前面,我们在讲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时候,曾经说过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劳,尤其是赫舍里氏皇后的三叔索尼的重大贡献。不仅如此,索额图还在为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中,不断的出谋划策。第四、对于赫舍里氏皇后的怀念。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赫舍里氏皇后因为生胤礽而死,康熙皇帝也是十分伤心,故对胤礽格外钟爱,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这年康熙皇帝21岁,皇太子才1岁。康熙皇帝立储过早、太子过幼,显然也是欠妥当的。因为其间的变数太多、太大,两岁的皇太子胤礽以后会是什么样?难以预料。问题在于,康熙皇帝决定胤礽为太子,肯定会引起别的皇子们——尤其是皇长子胤褆的不满!你说,康熙皇帝的皇子们,谁不想当未来的皇帝啊?当然,他们的不满只能在暗地里面发泄。因为们的父亲康熙皇帝还是坚定的支持胤礽的。看来,胤礽的这个太子的位置不好坐啊!康熙皇帝如果想让自己的这个儿子接自己的班的话,那一定要严加教育才可以的。第二章 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之谜 下四、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的教育之谜康熙皇帝也知道,一旦立了储,肯定会引起别的皇子们的不满,肯定会引起别的皇子们的嫉妒。问题在于,如何缓解这种不满和嫉妒呢?只能是着力培养太子胤礽——让他迅速成熟起来!因此,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对皇太子胤礽的教育是竭尽心力的,对皇太子胤礽的生活也是特别关照的。1678年,4岁的皇太子出痘,时值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皇帝亲自护理太子,竟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为了把皇太子胤礽培养成未来的孝子圣君,年轻的康熙皇帝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中间,最为重要的就是给皇太子胤礽延请名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自从宣布册立胤礽做皇太子以后,作为父亲的康熙皇帝就自任他的启蒙老师,皇太子年龄稍长,康熙皇帝即为其聘请当时名儒、曾为自己经筵讲官的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为其辅导。张廷玉的父亲张英,1667年(康熙六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是做日讲官和起居注官,给康熙皇帝讲解经史和记录皇帝言行。1677年入值南书房,承担皇帝“秘书”的重差,后来官至部尚书。用康熙皇帝的话评价是,此人“慎密信勒”,有古大臣风,很得康熙皇帝宠爱,康熙皇帝曾赐给他一座住宅,宅址在西安门内,是第一位以词臣身份住进紫禁城的人。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都是张英的家庭。张英与他的儿子张廷玉父子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李光地,1642年出生于福建安溪。1670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673年冬,李光地在回到乡省亲过程中拒绝了参与“三藩之乱”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占据台湾的郑氏政权的邀请。从此受到康熙皇帝重视。1687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充日讲起居注官。1699年初至1705年,任直隶巡抚。1705年冬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几位大臣受命之后,尽心启发,从而使年仅5岁的胤礽得以系统地接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在父亲和师傅们的严格要求下,天资聪颖的胤礽进步很快,7岁时就已通晓满、汉两种文字,并能流利地背诵四书,并且不忘满洲立国根本,弓马娴熟。成人之后更是身材魁梧、举止大方、仪表不凡,成为康熙皇帝理想的继承人。熊赐履,湖北孝感人。生于1635年, 7岁时父亲遇难,1658年中进士,授庶吉士。1667年,熊赐履进呈在清初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万言疏》。该疏对清朝时政、特别是四大辅臣推行的种种政策提出尖锐批评,明确提出:治乱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已”。要求少年皇帝加强儒学修养,以程朱理学为清廷“敷政出治之本”。正是这道奏疏,使康熙皇帝对熊赐履刮目相看。1669年,康熙皇帝清除鳌拜集团后,熊赐履政治地位迅速上升。1670年任翰林院掌院学士。1690年任礼部尚书,1692年调吏部尚书,1699年授东阁大学士。1709年卒,谥“文端”。汤斌,河南睢阳人。清康熙年间,官拜工部尚书,其以儒学名扬天下,以廉洁被誉为“大清第一大清官”,被尊为清八大“文正公”之首,入禩文庙,被天下供奉。汤斌是康熙皇帝的诸位皇子们的师傅。《康熙起居注册》里面就记载着1687年7月18日(旧历六月初十)汤斌担任这一职务时候的一段趣事:寅时(3~5时),皇子在畅春园无逸斋读书,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准备师傅到来上课。卯时(5~7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礼后,侍立在东侧;管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孙遹侍立在西侧。皇太子胤礽伏案诵读《礼记》中的章节,讽咏不停。胤礽遵照皇父“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背足数后,令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年近60岁的汤斌跪着捧接皇太子的书。听完胤礽的背诵,一字不错,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画一段,再读新书,捧还经书,退回原来的地方站立。皇太子又写楷字一纸,约数百字。辰时(7~9时),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皇太子读书的畅春园无逸斋。皇太子率领诸臣到书房外台阶下恭迎。康熙落座之后,就说要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9~11时),时值初伏,日已近中,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斜立昏盹,几乎颠仆。皇太子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传观批阅校对。汤斌奏道:“笔笔中锋,端严秀劲,真佳书也!”达哈塔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皇太子又将《礼记》画定的篇章读120遍。午时(11~13时),侍卫给皇太子等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也吃饭。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皇太子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120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接书,皇太子背诵。未时(13~15时),侍卫端进点心。皇太子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院中张侯——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为教育皇子们“崇文宣武”,治理国家。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先生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申时(15~17时),康熙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胤(zhī)、皇三子胤祉(zhǐ)、皇四子胤禛(zhēn)、皇五子胤祺、(皇六子早殇)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sì),同来侍读。康熙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汤斌按照康熙的旨意,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胤祺因学满文,所以只写满文一篇,圈点准确。康熙亲自书写程颐七言律诗一首,又写“存诚”两个大字一幅,给皇子们示范。群臣称颂说小字“秀丽”、大字“苍劲”。酉时(17~19时),侍卫在院中张侯之后,康熙令诸子依次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又命诸位师傅射箭。随后,康熙亲射,连发连中。天色已暮,诸臣退出。皇太子等在畅春园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完毕。除了给皇太子胤礽延请名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之外,康熙皇帝为了进一步培养胤礽从政的才能,还尽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胤礽进行训练。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亲征噶尔丹前后康熙皇帝对皇太子胤礽进行的训练:1696年,他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命22岁的胤礽留守京城,并特谕大学士,“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1697年,再次亲征噶尔丹时,又命胤礽留京办理朝政。当然,康熙皇帝命22岁的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城把还有另外一个用意,就是希望一旦自己在阵前阵亡的时候,太子能够马上即位,以稳定人心。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康熙皇帝还是能够带胤礽随自己出行的,以“望其谙习地方风俗,民间疾苦”(《清实录》)。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利用举行典礼仪式等活动,为胤礽提供锻炼的条件。如遇元旦、冬至、万寿节时,在太子活动的中心--文华殿外,也要像太和殿外一样,陈设皇太子的仪仗;同时礼部也为皇太子制定了相应的礼节:如众皇子向皇太后行礼后,再由皇太子胤礽率众皇子向皇帝行礼;百官向皇帝行朝贺礼后,皇太子要到文华门内主敬殿升座,百官再到这里向皇太子行二跪六叩头礼;出巡时,地方官员在朝见皇帝后,还要朝见皇太子,并向皇太子进献礼物等等。此外,自1681年皇太子胤礽成人以后,康熙皇帝竭尽全力巩固太子的地位,维护太子的权威,对于藐视皇太子的臣工,不管他们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也严加打击,毫不留情。康熙皇帝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当然也会引起个别大臣的反对。支持者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权臣索额图;反对者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大学士明珠。第三章 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失败之谜 上 康熙皇帝立了皇太子之后,很自然的,康熙皇帝手下的大臣和康熙皇帝的其他儿子们就会分为三大旗帜鲜明的阵营: 一、皇太子胤礽的支持者;二、皇太子胤礽的反对者;三、旁观者。 问题在于,上述三大阵营,他们的首领都是谁呢?他们如何从事下一步的行动呢?他们之间的撕杀,最终的结局会对什么人有利呢? 我们首先来看皇太子胤礽的支持者阵营。 皇太子胤礽的支持者阵营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当属当时的权臣索额图!一、索额图集团的覆灭之谜 按照辈分来讲,皇太子胤礽应该管当时的权臣索额图叫三姥爷——胤礽是索额图哥哥的女儿的儿子。当然,索额图会全力以赴地支持自己的皇太子胤礽。 前面,我们说过,为了除去权臣鳌拜,孝庄太皇太后于1665年挑索尼的长子、索额图的哥哥噶布喇的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1669年,索额图协助康熙皇帝除去了权臣鳌拜——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参考《说康熙》这本书。此后,为智擒鳌拜立下赫赫战功的索额图也开始飞黄腾达:根据《圣祖御制文集·谕大学士索额图》记载,康熙皇帝谕索额图曰,“卿首膺机密之重,素著辅弼之猷”,授索额图国史院大学士;1670年11月,康熙皇帝改内三院为内阁,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任纂修《清世祖实录》总裁官;1672年《清世祖实录》编纂完毕,索额图加太子太保。1674年,赫舍里氏皇后生皇二子允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1675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 这个时候明珠因为主张撤藩,甚合康熙皇帝之意,又竭尽全力平定三藩之乱,所以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器重,1677年,明珠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开始入阁办事。 其实,这个明珠也是一个好弄权术的人。他与索额图同掌朝政,两个人因为在撤藩上主张不同而结怨。最后双方相互倾轧,各结党羽。 索额图自恃尊贵,盛气凌人,有不附已者辄加排斥,结果很多人都怕他。明珠则表面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谄之。”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成年后的皇太子胤礽逐渐的向坏的方向转变。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贪婪。 皇太子胤礽使用的衣衾舆轿,比其他皇子的都要高贵,是近乎皇帝专用的明黄色,他的份例,也大大多于诸皇子。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广收贿赂,而且私自动用大内的库银,又派人到全国各省收取官员的贿赂,而且把外国使臣进贡的物品随意取用。 第二、越权。 皇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面前也敢辱骂大臣。在他受命留守京城办理朝政期间,擅自做主将康熙皇帝已批交各部院衙门办理的事情进行修改,严重触犯了皇权。 第三、没有同情心。 康熙皇帝得病了,非常希望能从爱子的身上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安慰,不想从京中赶来的皇太子胤礽,对病中的父亲毫无体恤、忧戚之情。 问题在于,这个皇太子胤礽为什么会变坏呢?是不是康熙皇帝自己给皇太子胤礽配备的老师不称职呢? 康熙皇帝可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自己给皇太子胤礽配备的老师大部分都曾经担任自己的老师——称职,那是自己本人成长起来的经验证明了的。那么,问题到底出自哪里呢? 康熙皇帝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康熙皇帝认为,皇太子胤礽的变化,来自周围侍从大臣的影响。他深为忧虑,时时提防,只要他发现有人要讨好皇太子胤礽,便要严加制裁。 1694年,在讨论奉先殿祭禩仪注时,礼部认为皇太子的拜褥应像皇帝一样,放置在殿门内,但康熙皇帝却要求放在殿门外。礼部尚书沙穆哈为讨好胤礽,拐弯抹角地反对,建议把这条谕旨记入档案。这下触怒了康熙皇帝,他认为沙穆哈居心叵测,另有所谋,立即将沙穆哈革职。1697年,内务府所属的一些低级官员私自到皇太子胤礽住处走动,而被康熙皇帝怀疑为悖乱,因而将他们监禁或处死。而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议论,遂不胫而走。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当时的康熙皇帝首先对索额图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训斥索额图的党羽说:“温待、额库礼,俱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令回京师。伊等应安静以养余年伊乃与索额图结党,妄论国事,妄自犯尤”。然后又训斥皇太子胤礽说:“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于法。因此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所行不善,遂自此始。” 1697年,内务府所属的一些低级官员私自到皇太子胤礽住处走动,而被康熙皇帝怀疑为悖乱,因而将他们监禁或处死。 1702年11月,康熙皇帝南巡,皇太子胤礽随驾,至德州,皇太子胤礽病重。康熙皇帝留驻,召索额图自京师来德州侍皇太子胤礽疾。皇太子胤礽久病不愈,康熙皇帝决定先行回京,留皇太子胤礽在德州调养。皇太子胤礽在德州一月有余,与索额图朝夕相处,二人亲密无间,此后皇太子胤礽为恶曰甚。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对于索额图助太子为虐,康熙皇帝早已留心,而事态之严重,使康熙皇帝不得不对索额图采取断然处置。 1703年6月,康熙皇帝传谕索额图:“尔任大学士时,因贪恶革退,后朕复起用,尔并不思念朕恩。即若养犬,尚知主恩,若尔者,极力加恩亦属无益。朕差人搜与尔行走之江潢家,得书宇甚多。朕亦欲差人到尔家搜看,但被尔牵连之人甚多,举国俱不得安,所以中止。朕若不先发,尔必发之,朕亦熟恩之矣。朕将尔行事指出一端,就可在此正法。尚念尔原系大臣,朕不忍心,但若著尔闲住,又恐结党生事,背后怨尤议论,著交宗人府与根度一处拘禁,不可疏放。” 随后,康熙皇帝断然下令将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支持者、权臣索额图逮捕,交宗人府监禁。1703年8月,索额图于禁所被处死。 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支持者、权臣索额图被处死了,是不是就意味着皇太子胤礽从此就完蛋了呢?是不是就意味着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从此可以得势了呢? 你小瞧了康熙皇帝喽! 我们首先来看皇太子胤礽的反对者阵营。 皇太子胤礽的反对者阵营中,最重要的反对者当属当时的权臣明珠!二、明珠集团的崛起之谜 说起这个明珠,他还很有些来头呢! 努尔哈赤未成气候的时候,曾依附于叶赫部的首领金台石,更曾娶金台石之女孟古为妻——后来,孟古还给努尔哈赤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皇太极!后来,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增大,努尔哈赤与金台石发生冲突。 公元1619年9月30日,努尔哈赤倾全国之兵,分兵攻陷叶赫东、西二城。金台石见其石城铁门被敌攻破,携妻子率近臣固守八角明楼,宁死不降。他说:“吾非明兵可比也”,“吾祖辈受土于斯,吾生于斯,长于斯,而死于斯可也”。当其妻携幼子沙浑下楼乞降后,金台石纵火自焚未死,被努尔哈赤令其部下绞杀。 金台石死后,其长子德尔格尔和次子尼雅哈先后归顺后金,隶满洲正黄旗。 金台石长子德尔格尔,亦称德尔革或德尔格勒。德尔格勒的长女就是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妻子苏泰太后。德尔格尔有三个儿子,长曰南褚,亦称南汉;次曰索尔和。索尔和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康熙皇帝为妃,是为惠妃纳喇氏,纳喇氏给康熙皇帝生了长子大阿哥胤褆。 金台石次子尼雅哈归顺后金之后,曾经担任佐领,顺治时因为屡次从征有功改授骑都尉世职,1664年卒,长子振库袭职。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为尼雅哈的第三子。 由此可见,惠妃纳喇氏应当是明珠的堂侄女,而不是妹妹,她所生的大阿哥胤褆,则应当是明珠的堂外孙,而不是外甥。 在明珠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尼雅哈就为他定了亲,女方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看来,这也是一桩政治婚姻,尼雅哈实际上是想与当时大清王朝的实际当政者多尔衮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以便使自己的家族能够迅速的兴旺发达起来。 明珠结婚以后,果然升迁很快,先任侍卫,后任銮仪卫治仪正,又调内务府郎中。 但是,随着摄政王多尔衮的去世,大清王朝内部发生了巨大的不利于摄政王多尔衮的变化——这些,我们可以参考《说孝庄》一书。多尔衮的亲戚明珠也受到了牵连:在顺治皇帝亲政以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明珠的官职升迁得非常之慢。 但是,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奇迹般的,明珠的命运似乎改变了一般,又迅速升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应该说,这恰恰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很大关系! 我们前面讲过,明珠是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婿。康熙皇帝继位以后,以鳌拜为首的四大臣辅政,而鳌拜的独断专权让康熙皇帝和他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很是担心。但是,如何来对付独断专权的鳌拜呢?如果除掉鳌拜党羽,那么多的空闲下来的位置又应该由哪些人去填补呢? 明珠,就是在这般命运的安排之下再次走到了前台:1664年也就是康熙三年,明珠迅速升迁为内务府总管大臣,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1666年,又兼任内弘文院学士,参与国政;1668年,明珠又兼任刑部尚书。 1669年,康熙皇帝在惩办了鳌拜以后,明珠为朝廷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消除鳌拜集团的影响的好建议。 这些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⑴公正执法,支持南怀仁。1669年初,传教士南怀仁认为吴明烜推算的康熙八年历书中,差错很多。明珠与其他大臣奉命前去测验。测验结果,吴明烜推算错误,南怀仁推算正确,都符合天象。康熙皇帝决定采用南怀仁的历书,并任命他为钦天监监副,掌管天文历法事务。⑵建议停止盐差御史巡历地方之例。1671年秋,明珠向康熙皇帝建议,停止盐差御史巡历地方之例。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明珠能够尽职尽责的工作,他的业绩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首肯:1670年,明珠任都察院左都御史;1671年初,又充任经筵讲官。 1672年初,明珠开始担任兵部尚书这一职务。明珠对于这个职务是非常尽职尽责的。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八旗各部逐渐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根据《康熙起居注》和昭梿的《啸亭杂录》记载,1673年正月,康熙皇帝在晾鹰台检阅八旗甲兵。在明珠的指挥下,军容整肃。康熙皇帝盛赞曰:“此阵列甚善,其永著为令。” 1673年4月28日,平南王尚可喜接受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决定急流引退,自请撤藩,本人回辽东养老!同年8月14日,吴三桂怀着试探的心情,给康熙皇帝上了自请撤藩的奏疏;8月20日,耿精忠也怀着同样的心情,上了同样内容的奏疏! 但是,是否撤藩、如何撤藩,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政府成员的态度却莫衷一是。以索额图为首的绝大部分大臣都认为撤藩应该缓行,只有兵部尚书明珠与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极少数人坚决主张撤藩,与康熙皇帝的意见完全一致。 “三藩之乱”被平定以后,康熙皇帝开始解决台湾问题。 对在台湾经营多年的郑氏后裔,康熙皇帝的本意力主和平统一。而这种想法,得到了明珠的大力支持。因此,从1662年起,清廷与郑氏政权进行了持续22年、多达9次的谈判。在这多达九次的谈判中,两次与明珠有关! 一次是康熙皇帝刚刚除去鳌拜的1669年。这一年,受康熙皇帝派遣,邢部尚书明珠前往福建今波对于台湾的和议工作。明珠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联合,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第二次是1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后诸子争位,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清政府也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福建总督姚启圣上书力主乘胜收复台湾。康熙采纳大学士明珠的意见,决定对台湾郑氏先行招抚,若招抚不成再用武力。当时郑氏政权已无恢复明室的可能,只想保住在台湾割据的局面。他们在与清朝的谈判中,多次要求“不剃发”,“世守台湾”。康熙皇帝在遣使与郑氏代表谈判中许诺,如郑氏归顺清朝,则可“保境息民”,仍在台湾居住,但郑氏必须成为清朝臣民,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方面显然对此没有兴趣。谈判再度破裂。 1682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请自行进剿台湾。康熙皇帝征询大臣意见,明珠认为:“若以一人领兵进剿,可得其志。两人同往,则未免彼此掣肘,不便于行事。照议政王所请,不必令姚启圣同往,着施琅一人进兵,似乎可行(《康熙起居注》)。”明珠进一步指出当时的形势:“郑经已死,贼无渠魁,势必衰微。”康熙皇帝同意明珠对形势的分析,表示“施琅相机自行进剿,极为合宜”。 可以说,在统一台湾的战争中,明珠是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 明珠任大学士时,还参与筹划了抗击沙俄侵略的活动,并且明珠亲自与沙俄使者交涉。 根据《康熙起居注》的记载,1681年,蒙古正红旗副都统缺员,明珠向康熙皇帝推荐了彭春,“人亦颇优,不但副都统,即将军亦可”。1683年,明珠又向康熙皇帝推荐了萨布素认为,“萨布素甚优,与将军职任相宜。”结果,在1685、1686年前后两次的对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彭春、萨布素果然辱使命,两次收复雅克萨城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俄罗斯档《明珠等为俄使呈递奏书仪式及撤围雅芝萨事与纽科夫交涉记事》的记载,沙俄被迫派使臣到北京请求解围,明珠奉命在午门前接收文书,并负责谈判。康熙皇帝决定和平解决,令萨布素将包围雅克萨城之兵,撤回驻地,为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风云突变!大学士明珠的末日到了!这是为什么呢?第三章 康熙皇帝第一次立储失败之谜 下三、明珠集团的覆灭之谜 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大学士明珠的侄女嫁给了康熙皇帝为妃,生下了皇长子胤禔,因而在皇室内部矛盾中,明珠明显地站在皇长子一方。 因此,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是非常重视大学士明珠与皇长子胤禔的特殊关系的。比如1681年春,康熙皇帝陪同孝庄太皇太后去遵化汤泉治疗皮肤疾患,乘祖母洗温泉之际,他本人又去塞外巡视,历时十余日。此间,他始终将胤禔带在身边。而且,康熙皇帝还在从塞外发给大学士明珠的一则谕旨中特意写道:“朕闻京城左右亢旱,农事甚忧,尔可传谕礼部,著行祈雨。……朕体甚佳,皇长子亦安。尔近佳否?为此特谕。”这时正是明珠最受信任之际,他在朝中的显赫权势与皇长子的日受倚重,可谓相得益彰,同另一对权力伙伴索额图与皇太子之间,成对峙之势。这也是康熙皇帝用以相互牵制的策略之一。 但是,这个时候的大学士明珠逐渐辜负了康熙皇帝的信任,开始结党营私,为此大学士明珠与刑部尚书佛伦、大学士余国柱等互相勾结,极力排斥和打击拥护皇太子的臣工,“朝中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 当有人推荐汤斌做皇太子胤礽的老师时,大学士明珠等人就联合起来倾陷汤斌,他们散布谣言说汤斌没有资格做皇太子胤礽的老师。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大学士明珠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他已经回不来了!明珠似乎是早有预见一般,对于自己未来的下场好像是已经有了一些准备。1687年,明珠的好朋友李光地回福建探望老母,临行之前,明珠对他说:“事势有变,……不久我亦危险,无所逃避”。 康熙皇帝察觉到了明珠的阴谋之后,立即对明珠集团加以打击。 1687年冬,于成龙对康熙皇帝说:当今官已被明珠、余国柱卖完了。康熙皇帝问有何证据?于成龙回答:请皇帝派亲信大臣去检查各省布政司库银,若有不亏空者,便是臣妄言。康熙皇帝讯问高士奇,高士奇尽言其状。康熙皇帝问:为何无人揭发?高士奇回答:谁不怕死!康熙皇帝又问:有我,他们势重于四辅臣乎?我欲除去,就除去了。有何可怕?高士奇说:皇上作主有何不可!于是,高士奇与徐乾学密谋,起草参劾疏稿。先呈皇帝改定,1688年3月交由佥都御史郭琇参劾明珠八大罪状如下: (一)凡内阁票拟,俱由明珠指使,轻重任意。余国柱承其风旨,即有错误之处,同官莫敢驳正。皇帝时有诘责,乃漫无省改。即如御史陈紫芝参劾湖广巡抚张汧疏内,并请议处保举之员。皇帝面谕九卿应一体严加议处,乃票拟竟不书写,则保举张汧原属指使,于此可见矣! (二)凡奉谕旨,获得好评,明珠便说:“由我力荐”;或不称旨,便说:“上意不喜,吾当从容挽救。”任意附会,市恩立威,因而结党,挟取货贿。他每日奏事完毕,出中左门,满汉部院诸臣及其心腹,拱立以待,皆密语片刻。皇帝意图无不宣露,部院衙门稍有关系之事,必请命而行。 (三)明珠连结党羽,满人则有尚书佛伦、葛思泰及其族侄侍郎傅腊塔、席珠等,汉人则余国柱结为死党,寄以心腹。向时会议会推,皆佛伦、葛思泰等把持;而余国柱更为囊橐,唯命是听,但知戴德私门。 (四)凡督抚藩臬缺出,余国柱等无不展转贩鬻,必索及满欲而后止。所以督抚等官愈事朘剥,小民重困。今皇帝爱民如子,而民犹有未给足者,皆贪官搜索,以奉私门之所致。 (五)康熙二十三年,学道报满之后,应升学道之人,率往请价。九卿选择时,公然承风,任意派缺,缺皆预定。由是学道皆多方取贿,士风文教,因之大坏。 (六)靳辅与明珠、余国柱交相固结,每年糜费河银,大半分肥,所题用河官,多出指授,是以极力庇护。皇帝试察靳辅受任以来,请过钱粮几何,通盘一算,则其弊可知矣。当初议开濬下河道时,他以为必委任靳辅,欣然欲行,九卿亦无异辞。当见皇帝欲行另委他人,则以于成龙方蒙信任,举山必当旨。于成龙官止臬司,何以统摄。于是题奏仍属靳辅,此时未有阻挠意。及靳辅张大其事,与于成龙意见不合,于是一力阻挠,皆由倚托大臣,故敢如此。靳辅抗拒明诏,非无恃而然也。 (七)科道官有内升或出差的,明珠、余国柱都居功要索,至于考选科道,即与之订约,凡有本章,必须先送阅览,因此言官多受其牵制。 (八)明珠自知罪戾,见人则用柔然甘语,百般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最忌者言官,恐发其奸状。当佛伦为总宪时,见御史李时谦累奏称旨,御史吴震方颇有参劾,即令借事排陷,闻者骇惧。 还好,康熙皇帝比较“不忍遽行加罪大臣,且用兵之时,有效劳绩者”,只是下令革去明珠大学士职务,授为内大臣;而明珠的党羽如佛伦、余国柱等也分别予以革职处分。 1690年,康熙皇帝命裕亲王福全统兵征噶尔丹,明珠与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等参赞军务,因未及追击败逃的噶尔丹,降四级留任。以后,在1696年、1697年,康熙皇帝两次亲征噶尔丹中,明珠都随从大军督运粮饷,因此叙功,恢复原级。1704年,明珠与大臣阿密达等奉命赈济山东、河南流民。1708年6月3日病死,终年73岁。 到了后来,根据《满洲名臣传·明珠传》记载,当乾隆皇帝在审阅国史馆新纂《明珠传》后,认为:明珠主要的罪状是“徇利太深,结交太广,不能恪守官箴”。但是因康熙皇帝“念其于平定‘三藩’时曾有赞理军务微劳”,而没有“暴示罪状”,严加惩罚,“是非功过不相掩”,仅是降职使用。还好,与索额图相比,明珠的晚年还是幸运多了! 前面我们曾经讲到了索额图和明珠两个人分别因为支持皇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胤禔而受到了康熙皇帝的严厉处置。 问题在于,在他们受到处置的时候,他们手下的党羽是怎么想的呢? 这里,我们首先就要知道,早在1688年的时候,明珠就已经受到了打击,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说,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成员已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随后的1703年,索额图受到的打击更加严厉,皇太子胤礽的支持者成员也受到了更加严厉的惩罚。 也就是说,在1703年的这个时候,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成员他们必然会觉得,他们的春天来了,他们的事业更加有希望了。那么,他们会进行什么样的下一步动作呢?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的组成:四、反对党四大金刚(一)反对党的先锋皇长子胤禔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皇太子胤礽的反对党兵多将广,而且都一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为首领,一时间甚嚣尘上。在皇十四子胤禎以上共11位年长皇子(皇太子胤礽本人及两位早卒皇子除外)中,反太子派有7人,约占63%,他们是皇长子胤禔、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禎。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年长皇子,是反对党的骨干分子。开始的时候,这些人的首领是以皇长子胤禔为首。 皇长子胤禔出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比皇太子胤礽大两岁,生母为惠妃纳喇氏。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所著的《康熙皇帝传》记载,皇长子胤禔“英俊、聪明”,因是康熙皇帝的长子,所以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当他22岁时,尽管已经娶妻生子,但康熙皇帝仍然让他住在宫内,以便继续留在自己身边。1698年,皇长子被封为直郡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他尚未受封为直郡王之前,他就已经多次受康熙皇帝的委派,处理政务。如1688年,17岁的允禔代表康熙皇帝“骑送二十里”,送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佟国纲为首的清朝使团因议界问题“出使俄罗斯国”的使团,途中这位少年皇子享用礼仪规格之高,与皇帝本人出行相差无几。1690年,康熙皇帝任命亲兄弟裕亲王福全任清军主帅,19岁的胤禔做其副手,率师征讨进犯内蒙古的噶尔丹军——这就是著名的乌兰布通之役。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胤禔是惟一一位三次跟随前往,并亲身料理诸多重要事务的皇子。被封为直郡王以后的1702年,致仕大学士王熙去世,康熙皇帝选派皇长子胤禔致奠过世重臣,自此而始。 由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皇长子胤禔,已具备相当大的政治能量,不仅在下五旗王公子弟中颇有威信,几可做到一呼百应,而且根据《清圣祖实录》卷237记载,“各处俱有大阿哥之人。” 当然,与皇太子胤礽相比,皇长子胤禔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娘家地位不高。胤禔的妈妈惠妃进宫初期品级很低,生育皇子后方晋升妃位。当然,胤禔在政治上也有靠山,即他的叔姥爷大学士明珠。 第二、过于锋芒毕露。皇长子胤禔在性格与作风方面存在突出弱点,急躁鲁莽,不善于与人相处。这一点,胤禔的父母都是看在眼里的:康熙皇帝称其“气质暴戾”,其母惠妃“亦奏称其不孝,请置之于法。”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1690年皇长子胤禔与裕亲王福全共掌军务出征噶尔丹,本是他接近伯父、在宗室王公中进一步扩大影响、发展势力的极好机会,但他却“听信小人谗言”,与福全“不相和协”。从而造成了身为清军正副统帅的叔侄之间尖锐对立,康熙皇帝不得不将胤禔先行召返。 第三、做事随心所欲。这方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根据《圣祖庭训格言》记载,有一次,胤禔竟当着康熙皇帝之面,对正在与康熙皇帝闲谈的西方传教士徐日升戏称,要剃其胡须,令徐日升极为尴尬,多亏康熙皇帝在旁打了圆场。这件小事,反映出胤禔随心所欲,不虑后果的莽撞个性。这种性格与作风,是胤禔在储位之争中最早被淘汰出局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反对党的灵魂皇八子胤禩 我们说皇八子胤禩是反对党的精神领袖是完全不过分的。 这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表现的都非常明显。最典型的如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的下一段描写: 众官员:“八爷。” 皇八子胤禩:“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众官员:“八爷如果救不了我们,看来我们就死定了。” 皇十子胤礻我:“乱糟糟的,像什么话?八爷又不是神仙。” 皇九子胤禟:“行了行了,八爷还有事儿呢。” 皇十四子胤禎:“十哥,都在发愁,你就别再雪上加霜了。” 问题在于,皇八子胤禩为什么要成为反对党的精神领袖呢?他又是凭什么成为了反对党的精神领袖呢? 话还要从皇八子胤禩的妈妈谈起。 胤禩出生于1681年春,生母是卑贱的“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因为他的妈妈出身卑贱,所以他自幼是由皇长子胤禔的妈妈惠妃纳喇氏抚养成人的——这就是皇八子胤禩一直站在皇长子胤禔一边、一直反对皇太子胤礽的原因。 皇八子胤禩的优点是非常之多的: 第一、办事能力超强。这一点,就连自视甚高,对其恨之入骨的日后的雍正皇帝胤禛也不得不说:“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胤禩为人聪明强干,谦洁自矢,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第二、善于团结群众。皇八子胤禩的第二大突出特点,是很善于团结众皇子及广大宗室王公、满汉大臣,其手腕十分高明。在这个方面,他母亲卫氏卑贱的“辛者库”出身这一不利的客观因素倒成了有利条件:皇八子胤禩在与人交往中较少天潢贵骨所惯有的骄横之气,平易而务实。正是因为如此,在康熙皇帝手下众多的王公大臣中,他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内最好的一位。 第三、有强大的后援。皇八子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她自幼受到外祖父的宠爱,性格泼辣,是胤禩府中的当家人。 第四、颇受父皇喜爱。1705年之前,皇八子胤禩很受康熙皇帝喜爱,无论是首批受封爵位还是随父出征噶尔丹的皇子中,他都是最年轻的一位。1701年起,康熙皇帝离京外出时,开始让部分年长皇子留守京师,协理政务,皇八子胤禩多次与皇三子胤祉一起承此重任,同为康熙皇帝首选之人。(三)反对党的经济支柱皇九子胤禟 皇九子胤禟出生于1683年,1709年封为贝子,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虽然从《永宪录》等有关史料看,郭络罗氏是康熙皇帝比较宠爱的妃子,但这并未使皇九子胤禟受到康熙皇帝的特殊看待。 皇九子胤禟是年长皇子中资质相对较差的一位,康熙皇帝也从未对他委以重要政务。不过,他的权力欲却很强,是储位之争的一位积极参与者。 皇九子胤禟自知“无望”,便充分利用他与康熙朝巨富之一明珠家结有姻亲、拥有大量钱财这一有利条件,全力支持胤禩、胤禎谋取储位。 胤禟的待人处事作风,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比较爽直,重朋友义气。一废太子时,他曾约胤禎同为胤禩辩解。 二是善于交接人,比较平易,故胤禛继位后斥其“外饰淳良,内藏奸狡”。 胤禟曾长期以汉人秦道然做管家;供职清廷的葡萄牙人传教士穆景远及巩昌府知府汉官何图,都是他的亲信。其结交面之广,可见一斑。因此,胤禟虽非反太子派领袖人物,但却极有活动能量,所起作用不可小觑。(四)反对党的坚定支持者、出身最为高贵的皇十子胤礻我 皇十子胤礻我只比胤禟小两个月,生母是贵妃钮祜禄氏。其外公是康熙朝初年四辅臣之一遏必隆。他的嫡母,康熙皇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昭皇后)钮祜禄氏,实际上是其亲姨。除嫡子胤礽外,无论生母品级还是外家地位,十阿哥在众皇子中都是最高的一位。他在26岁时越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之上受封郡王,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储位之争中,胤礻我是胤禩、胤禟等人的坚定追随者,其本人的才智则很一般。康熙皇帝对他只是封以较高爵位,并不器重。 我们这里暂且把反对党中另外几个重要人物——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与皇十四子胤禎放到后面去说:皇四子胤禛是我们本书的主角,要单独分析;非常神秘的皇十三子胤祥与皇四子胤禛之间的关系也使我们必须把他放到后面去了;而皇十四子胤禎这个时候还小——暂时没有他什么事,所以他还是以便凉快凉快的好。 这里,我们只要知道皇四子胤禛一开始一直是反对党的成员、后来及时抽身而出,皇十三子胤祥曾经一度非常活跃、后来突然不再参与就可以了。至于其原因,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五、康熙皇帝一废胤礽皇太子称号之谜 前面我们曾经讲到,索额图在1703年先是被逮捕、随后被处死。 不管怎么说,索额图毕竟是康熙皇帝手下的第一重臣,1667~1669年,索额图为了康熙皇帝皇位的稳固,曾经冒着巨大的风险,除掉了权臣鳌拜——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年索额图的功劳,就不会有康熙皇帝今天的成就! 问题就在这里了,这个康熙皇帝难道真的是那么狠心?就因为索额图带坏了皇太子胤礽,就把他给杀掉了么? 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