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话说中国智谋-4

作者: 字数:14514 更新:2023-10-09 19:32:06

投石问路本指偷鸡摸狗的小偷要翻墙过壁时,先投一块石头进去,听听有没有反应,有没有狗吠人动,然后再决定此路是否去得。  推而广之作为一种计谋,则是指做什么事之前先试探试探反应,看看是否做得,以免贸然行事,遭受不测之灾。  因此,这是一种老谋深算的计谋。  在应用时,既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恶意的;既可以用于大事,也可以用于小事。  当然,像赵高这样的投石问路,那可真算是别出心裁。光天化日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硬是要指鹿成为马。这一记石头可是投得重了,直打得二世皇帝发懵,满朝文武难言。而就在这发懵和难言的局面里,投石人探出了最准确的路数。  这就是赵高的奸诈狡猾,所以,就连李斯那样的一代才俊也败在他的手下。  那可真是“捣鬼有术,也有效”啊!  不过,还是那句话,投石问路并不只是用于捣鬼。当你在做什么事情之前,尤其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比如说是否投资买股票做期货等等,先投一小块“石头”去问问路,那还是有好处的。  【典源】  投石问路:语出《施公案》第二百九十二回:“施公曰:‘怎么为投石问路?’褚标道:‘来人本不知印信在于何处,所以投此简帖,令人设疑。’”  赵宦官指鹿为马:事见《史记·秦始机本纪》。二桃杀士,晏子用计不用刀【原典】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三人英勇无敌,战功赫赫,但是却居功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连身为相国的晏子与他们相遇,他们连招呼也懒得打一个。  晏子看在眼里,怒在心上。他对齐景公说:“这三人有勇无礼,目无圣上,到了要他们为国家献身杀敌的时候,还能有所指望吗?不如除掉的好,免得今后危害国家。”齐景公说:“他们三人勇猛无比,有谁能够下手呢?”  晏子于是献上一计,叫齐景公派人赏两个桃子给三位勇士,要求他们自己计功食桃,谁的本领强,功劳大,谁就该吃一个桃子。  齐景公依计而行。  面对两个桃子,三位勇士各自逞能。公孙捷说:“我曾经空手捉野猪,搏猛虎,像我这样的勇武,也够得上吃一个桃子了。”说罢伸手拿了一个桃子。田开疆马上说:“我曾多次打退三军敌人,劳苦功高,难道还不配吃一个桃子?”说着也拿了一个桃子。古冶子一看,两个桃子都被他们拿去了,不禁勃然大怒,说:“我曾随主公渡过黄河,一只巨鼋把主公的马衔住拖入激流之中,我潜入木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才找到巨鼋,把它杀了,左手拖住马尾,右手抓住鼋头,从水里一跃而出,河边的人都把我当成河神了。  像我这样的功劳,今天居然连个桃子也享受不到!你们二人为什么不把桃子退回来呢?”说着竟拔剑而起。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他一说,深感惭愧:“是啊,我俩的勇武和功劳都赶不上你,却与你争吃桃子,真没脸见人!只有以死来一洗羞愧了。”说完,都放回桃子,拔剑自杀。公冶子一看:“呀!他们都死了,我一个人还活着,这是不仁;吹嘘自己而羞辱他人,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行为却不敢死,这是无勇。”说罢也刎颈自杀了。  【新说】  二桃胜过十万兵。  晏子用两个小小的桃子轻而易举地就除掉了三个勇敌十万大军的壮士。  智谋的力量可真是吓人啊!  这里的关键是抓住敌人的特性和致命弱点使其自相残晏子所抓住的特性是三人都居功自傲,致命弱点是把名声、荣誉和自尊心看得比生命还重。因此,算定了他们的自相残杀。  他以“二桃”为道具,导演了一出借刀杀人的惨剧。不过,这把“刀”  却不是桃子,而是名声、荣誉感和自尊心。  现代社会,尤其是所谓“后现代”的社会,名声、荣誉、自尊心这把“刀”  似乎已不那么锋利了,可是金钱呢?  金钱这把“刀”正锋利着哩!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借金钱这把“刀”杀人的事可是见得太多了。  小心啊,朋友!  【典源】  二桃杀士:通常说“二桃杀三士”。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晏子)因请(齐景)公使人馈之二挑,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田开疆)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亦反其桃,挈领而死。”另见诸葛亮《梁父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晏子用计不用刀:事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欲擒故纵,郑庄公克段于鄢【原典】  春秋初年,郑武公娶了中国的姜氏为妻,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难产,所以叫寤生,姜氏也因此不喜欢他。小儿子叫段,长得英武高大,很得姜氏宠爱。  姜氏多次想让武公立段为太子,但没有得逞。武公死后,还是寤生继位成为郑庄公。  庄公即位后,姜氏请求把制邑作为段的封地。庄公说: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不太好封。除了这里以外,其它地方任凭母亲挑选。”  姜氏于是要求把京城封给段,庄公不好说什么,只好同意了,封京城给段,称段为“京城太叔”。  太叔段到京城后,大兴土木,高筑城墙。大夫祭仲对庄公说:  “先王定的规矩,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城市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已超过三丈,完全不合法度,恐怕会成为大王的祸害吧!”  庄公说:  “姜氏要这样支持他,我有什么办法呢?”  祭仲说:  “姜氏的欲望怎么满足得了呢?大王不如早下手处置,不要让太叔段的势力滋长蔓延。不然的话,今后就不好办了。”  庄公说:  “多做坏事,必然自取灭亡,你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又强迫京城西边和北边的两个城市归自己管辖。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  “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位君主,大王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如果要把国家拱手给太叔,我们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这样,就请您除掉他,以免乱了民心!”  庄公说:  “别着急,他会自己遭殃的。”  后来,太叔段干脆把那两个城市收归为自己的属邑了,并且一直把地盘延伸到廪延这个地方。公子吕又奏请庄公说:  “难道现在还不可以处置他吗?他霸占的地盘越来越宽,赢得的老百姓也会越来越多啊!”  庄公说:  “你别担心,不合道义,老百姓就不会亲附他,地盘越宽,崩溃得越快。”  终于,太叔段一切都准备充分,与姜氏里应外合,准备袭击庄公。庄公早已派密探打听得仔细,于是师出有名地派公子吕率兵讨伐京城。京城的人都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跑到鄢地,庄公又派兵打到鄢地,直到把他赶出国,投奔共国而去。  【新说】  这篇故事,《春秋》书为“郑伯克段于鄢”。称“伯”而不称“公”,是圣人遣责庄公的笔法,遣责他不早约束制止太叔段的行为,任其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然后才师出有名地一举加以诛杀——“以兵机施于骨肉”。  就智谋说,庄公所采取的,正是欲擒故纵之计。  要想制服、控制别人,在形势未许可,火候未到时,先放任、顺应他,满足他的欲望,让他表演够,加速向灭亡的道路发展,然后才一举予以彻底打击。这也就是《老子》说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想当初,太叔段虽有夺权阴谋,却没有公开反叛行为,如果庄公要处置他,必然落个没有兄弟情义的指责,加上母亲从中作梗,弄不好,还有不孝的骂名。所以,他一直沉住气,任属下再三劝谏而不动声色,直到太叔段的反叛行为公开,国母里应外合的阴谋败露,他才一举开刀,而且绝不手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既除了心头之患,又师出有名,名正言顺。至于圣人还是看出了他老谋深算的心机,在历史上书上一笔,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至少一般人是难以看出的。正如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超人的耐性,而且还有养虎为患的风险。所以,如果没有稳操胜券的条件,一般还是少“纵”为妙。  【典源】  欲擒故纵:“三十六计”第十六计:“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语本《老子》第三十六章: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另见《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无如他著书的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我说书的也只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  郑庄公克段于鄢:事见《左传·隐公元年》。欲取姑予,颜师伯以钱钓官【原典】  南朝的宋孝武帝刘骏,酷爱赌博,每次赌博时都下大赌注。人们惧怕他的权势,赌博时都要让他几分。赢钱的时候多了,刘骏便以赌为聚财手段。  朝廷中有个叫颜师伯的大臣,在做官期间贪污受贿,聚敛了大量金钱。  刘骏知道后十分眼红,想狠狠地搜刮他一下,于是派人请颜师伯来赌博。  谁知颜师伯狡猾无比,心中明白刘骏的打算,想借此机会在官位上得到升迁。为了讨得刘骏欢心,他有意连输两局,果然使刘骏十分高兴,兴趣越发浓厚。  有一次,刘骏和颜师伯又赌了起来。刘骏先掷骰子,一下掷了个“雉”  点,立刻高兴不已,以为这一局稳操胜券。因为“雉”点为上乘,很不容易掷到。然而顷刻之间,局势急转直下。颜师伯轻轻一掷,得到一个最佳点“卢”  点,级别在“雉”点之上。  刘骏见状大惊失色,暗忖输钱已成定局。然而,早有预谋的颜师伯却镇定自若,装作不知道,迅速抓过骰子,平静地说:“我差点得个‘卢’点。”  这一来,颜师伯当场输给刘骏一百万钱。  自幼机敏的刘骏,对颜师伯的“作弊”心领神会、乐不可支地收下赢钱。  不久之后,他提拔颜师伯当了宰相。  官位一到手,颜师伯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财物滚滚而来,把输给刘骏的钱成十倍百倍地赚了回来。  刘骏只顾与颜师伯赌得高兴,对他更加放任,颜师伯的权势因此显赫一时。人们背地里议论说,颜师伯以钱钓官,赚了大头。  【新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赌博的游戏还算得上是一次“公平”交易。一方急不可耐地想赢钱,另一方为了更大的目的有意输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互不相怨。  这就引出了“欲取姑予”的重要条件。  给予不是无偿的,必定是为了得到更多。正如鱼饵是为了诱鱼上钩,要得到的是鱼,而不是无偿地拿鱼饵去填鱼肚。鱼要吃到食物,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鱼饵被鱼吃掉,鱼却跑了,谋略就失败了。  给予的东西,必须是对方急于得到的,或者说是具有诱惑力的,否则就达不到目的。为此,要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研究并把握对方的心理,从而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以收奇效。  手中有了诱饵,使用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随机应变。颜师伯输钱,刘骏赢钱,是两厢情愿,有默契作为前提。这是一种,不妨称之为“交易”。  钓鱼者,是诱骗。鱼吞食鱼饵,并不知道其中暗藏杀机,事后才知上当受骗。  这又是一种,可称之为“利诱”。还有如姜太公钓鱼者,等待别人心甘情愿上钓。也有如挟持人质者,以武力手段强迫对方进行交换,明火执杖,武力是其杀手锏。这一种可称之为“要挟”。  总而言之,这一谋略的要义在于以小本赚大利。千万要考虑周到,不要弄得鸡飞蛋打或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典源】  欲取姑予:语出《战国策·魏策一》引《周书》:“将欲败筑,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颜师伯以钱钓官,事见《南史·颜延之传附颜师伯》。以毒攻毒,西门豹治邺除邪【原典】  魏文侯时,西门豹担任邺县的县令。  初到邺城,西门豹见那里贫穷萧条,人口稀少,便召集当地父老们询问道:“这里为什么这样贫穷萧条啊?老百姓最大的疾苦是什么?”  父老们说:“我们最大的疾苦是为水神河伯娶妻,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才如此贫穷萧条。”  西门豹对河伯娶妻感到不可思议,连忙问详细情况。  原来,邺县有条大河叫漳河,县里的巫婆说,水神河伯喜爱年轻漂亮的姑娘,明年要娶一个作媳妇。如果人们满足了河伯的要求,河伯就会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不然的话,河伯就会发怒兴风作浪,一场洪水就会把两岸的粮食全部冲光,人畜也会被淹死。所以,官吏和乡绅们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为河伯娶妻的赋税,征收的钱有数百万之多,但用于为河伯娶妻的只有二三十万,其余都被官吏乡绅和巫婆分掉了。巫婆的腰包塞满后,就出来挨家挨户地查看,看到谁家的姑娘漂亮,就说:“这个女孩应该做河伯的媳妇!”  于是,不容分说地为这个姑娘洗澡沐浴,置办新衣裳,并在河边建造斋宫,把姑娘弄到里面去住起来斋戒。到了河伯娶妻那一天,装饰好嫁女用的床席,把姑娘弄在上面,然画推下水去,床漂浮一会儿后就沉下去了。由于如此,有年轻漂亮女儿的人家大都带了女儿逃往他乡去了,所以邺县人口越来越少,日益贫穷萧条。  西门豹听后说:“今年河伯娶妻的时候,你们来告诉我,我要亲自送行。”  到了河伯娶妻的那一天,西门豹果然来到河边。大小官吏、乡绅及父老乡亲们共有二三千人前来参加给河伯娶妻的仪式。  主持仪式的大巫婆已有七十岁了,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女弟子。  西门豹对大巫婆说:“把河伯的新娘子叫来,让我看看她长得怎么样。”  大巫婆叫女弟子们把新娘子领来,西门豹看了看说:“哦,好丑!烦请大巫婆去向河伯报告,说我们另选美女后天送来。”说完,不由分说就叫兵士抱起大巫婆往河里扔。那大巫婆在水中挣扎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过了一去儿,西门豹又说:“这大巫婆怎么下去这样久还不回来呢?叫一个弟子去催催。”于是又叫兵士扔了一个女弟子下去。这样接连扔下了三个弟子。  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这些女人真是不会办事,请两个官吏去辛苦一趟吧!”话音未落,早有几个兵士上去,把那几个与巫婆同流合污的官吏投下水去了。  西门豹低头弯腰向河中行着礼,恭恭敬敬地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说:“河伯真是热情好客,他们这些人都一去不回来  了,怎么办呢?是不是再请两个下去看看呢?”吓得那些乡绅和官吏们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不止,把头都磕破了,鲜血直流,请求西门豹别把他们投入河中。  西门豹这时才说:“水里哪有什么河伯呢?巫婆和你们靠为河伯娶媳妇而发财,害死了多少良家女子,搜刮了多少民财。现在,那几个罪大恶极的都已得到了惩罚。今后谁要是再提为河伯娶妻的事,就让他见河伯去!”  从此以后,邺县再也没有为河伯娶妻的事了,那些逃到外地去了的人也陆续回到家乡。西门豹领导人民开凿了十二条沟渠,引漳河的水灌溉农田。  邺县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新说】  西门豹治邺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智谋故事。  故事既滑稽又辛酸,可编排成一出生动的悲喜剧。不过这不是我们的话题。  说到西门豹所采用的智谋,其实就是以毒攻毒——用毒药来治疗毒疮,用恶毒手段来对付恶毒手段。这近于请君入瓮法,或者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要小看了这种手法,也不要非议它的残忍。因为它往往收到拔本塞源,彻底根治的效果,非正面整治所能及。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毒”不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那种“毒”。  那种毒的目的在于把人整死,而这种毒的目的是“攻毒”,一旦毒解,见好就收。  果能如此,“以毒攻毒”也就不“毒”了。所以宋人罗泌说:“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当然也不可滥用。尤其是在生活中,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你给我一棍,我捅你一刀。这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手段往往酿成大祸,那就离“以毒攻毒”相去甚远了。  【典源】  以毒攻毒:语出唐·神清《北山集·六·讥异说》:“彼盖不知执事净命以声止声,良医之家以毒止毒也。”另见宋·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  西门豹治邺除邪:事见《史记·稽稽列传》后附褚少孙补。发奸■伏,赵广汉吏治精明【原典】  赵广汉是汉代执法不畏权贵的官员。他当过颖川太守,曾经秉公办案,诛杀了很多残害百姓的豪强。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后,他仍然亲自办案,惩治坏人。他注重认真分析案情,搜寻线索,勘察现场,还经常抓住案犯。  有两个劫贼了解到宫中侍卫苏回很有钱,便在半路将他劫持,接着向他的家人敲诈勒索。  赵广汉得知案情后仔细寻找线索,最后找到了劫贼的住处,马上带着官兵赶去。他想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使人质受伤,便叫副手前去喊话。  副手敲门后对里面的劫贼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害人质。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完了。如果放了他,自己投案,碰到朝廷赦免,还可以获得宽大!”  两个劫贼听说是赵广汉在外面,知道无法逃脱,被迫放了人质,开门求饶。他们被关进监狱后,赵广汉实现诺言,叫看守好好对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按当时法律,犯这种大罪的人要被处死,行刑时间在冬天。赵广汉派人给他们买了棺材,并通知他们。两个劫贼被赵广汉的举动所感动,表示死后决不怨恨。  赵广汉在任职期间经常揭露出隐藏很深的坏人坏事,就连一些细微末节也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有一次他叫一个亭长来问事。那个亭长路过界上,界上的亭长开玩笑似地托他向赵广汉问候。亭长到了京城,赵广汉问完事后说:“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代他问候?”  亭长连忙叩头谢罪,说确有其事。赵广汉说:“请替我问候界上亭长,叫他忠于职守,好好报效朝廷。”  班固在记述了这些事迹后评论说,赵广汉揭发坏人坏事,发现隐藏未露的情况,就像神一样灵验。  【新说】  “发奸”即揭发奸邪;“■伏”即揭发隐秘的坏事,使之无可隐藏。  这是精明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赵广汉作为执法者,更应具备这一素质。就他的事迹而言,他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优秀执法者,一位精明的官吏。班固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并非溢美之辞。  精明者往往能在一般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看出问题。他的双眼如鹰眼,锐利无比;他的嗅觉如警犬,灵敏无比。风吹草动,蛛丝马迹,都能引起他的警觉。要想不被发觉,只有规矩老实,不做坏事。风过留痕,雁过留影。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当然,赵广汉的敏锐精明,同他的职业有关。我们并非人人都要当侦察员、法官、检察员。正直磊落的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却不能没有防人之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奸■伏无疑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面盾牌。  一般来说,敏锐精明和大智若愚这两种品质是很难结合在一起的。过于精明,往往会自作聪明,甚至疑神疑鬼,注意了细节,忽略了关键。过于大智若愚,只见枝干,不见细处,有沦为“马大哈”之嫌。  但愿天下成大事业者,在该精明处精明,在该糊涂时糊涂。如此,就修炼到家了。  【典源】  发奸■伏:语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因曰:  ‘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其发奸■伏如神,皆此类也。”  赵广汉吏治精明:事见《汉书·赵广汉传》。发踪指示,萧何幕后逞英豪【原典】  刘邦沛县起兵之后,萧何一直跟随左右,辅佐刘邦征战南北。公元前206年,刘邦出兵汉中地区,以平定“三秦”,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刚打进咸阳城时,手下的将领纷纷争夺城内的金帛财物,百姓惨遭洗劫。项羽的军队攻入咸阳后,同样烧杀抢掠,使秦国百姓惶恐不安,大失所望。楚军杀了秦王子婴,放火焚烧了秦国宫殿,大火连烧了三个月不灭。  楚军还挖开秦始皇的墓地,搜刮金银财宝,奸淫妇女。咸阳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在这种兵荒马乱、烧杀抢掠之际,独有萧何与众不同。他所关心的不是抡掠财物,而是如何打天下和治理天下。  萧何随刘邦进入咸阳后,首先来到丞相府,接收了秦国的地图和各种文件资料,由此了解到天下的地理状况,人口分布,国力的强弱和百姓的疾苦,并以这些情况作为制定策略和法令的依据。  刘邦进入汉中时,曾经同各个地方的父老豪杰约法三章,但是仅仅十个字的“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的法令,并不能用来处理纷繁复杂的政务。  ,萧何根据收集到的秦朝法律、制度和图文,进行重新整理,制定出“汉律”九章,为刘邦治国平天下提供了法律依据。新法律的实施,使百姓免除了严刑苛法之害,能够养幼扶老,衣食丰足,天下太平。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大封功臣,萧何地位最高,有人对此有异议,刘邦反驳说:“在打猎时,追捕杀死野兽兔子的,是猎狗;但发现兽兔的踪迹,指使猎狗追捕的,却是猎人。你们只能捕杀野兽,功绩如同猎狗。而萧何能发现野兽踪迹,指使猎狗去追捕,功绩如同猎人。”  司马迁在为萧何作传时评论说:“萧何严守律法,为民生疾苦着想,依法从事,在建立汉朝的功臣中,功绩地位居群臣之首。”  【新说】  真正的大将军,不必亲自披挂上阵,驰骋疆场。正如萧何,他的岗位不在战场之上,却在帷幄之中,即以大智大意大谋大略指挥千军万马去拼搏厮杀,去决战取胜。  疆场上的英勇无畏固然可嘉,而帷幄中的智慧则是取胜的关键。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或许手无缚鸡之力,但如果没有他的智谋,即使有十个百个勇将,刘备也不可能有所作为,恐怕早作了曹操的阶下囚了。应该说,刘邦的看法极为恰切,猎狗之功与猎人之功确乎不可同日而语。  发踪指示虽不出头露面,虽在幕后操纵指挥,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阴谋诡计。阴谋诡计是小人所为,以不正当的手段行不义之举,图一己私利。发踪指示却如高明的猎手与狡猾的狐狸周旋,以明察秋毫的敏锐去辨别蛛丝马迹,以道高一丈的智慧去同魔鬼较量。  幕后的策划同样需要勇气。什么时候出击,怎样出击,投入多大的力量,达到怎样的目的,不仅要周密地考虑筹划,而且要果断地作出决定,坚决地采取行动,尤其在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体之际,魄力便显现出来了。  平心而论,得好猎狗容易,得好猎人难。况且,成功之后,站在台前的往往不是成功的谋划者,而是坐享其成的摘桃人。  【典源】  发踪指示: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萧何幕后逞英豪: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借尸还魂,立怀王顶氏称霸【原典】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反秦。这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找到项梁,告诉他自已想起兵造反,请项梁与桓楚带兵。项梁回答说桓楚逃亡在外,要项籍才知道他在哪里。殷通便叫项梁去叫项籍来。项梁果然去叫来项籍,让项籍先持剑在外等候,自己先进去。当殷通叫项籍进去时,项籍一剑就斩了殷通的头。项梁手提殷通的头,身着殷通的官服绶带而出,郡守府里的人大惊失色,项籍击杀几十上百人,其余的人都跪伏投降。于是,项梁自己做了会稽郡守,让项籍做了副将,带兵攻州夺县,反抗秦朝。  项籍就是项羽,这一年二十四岁。项梁是他的叔父,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军项燕。项家世代都是楚将,因为封于项地,所以姓项。  项梁项羽起兵后渡长江向西挺进,很快发展到六七万人。这时,陈胜已失败战死。居■人范增来见项梁。范增虽然七十岁了,但足智多谋,他向项梁献计说:  “秦国灭了六国而统一天下,在六国之中,楚国是最不该被灭的。当年楚怀王被秦国骗去以后就没有能够回来,楚国人民至今都在怀念他。所以楚南公曾经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今后灭秦的也必定是楚人。’陈胜起义不立楚王的后代而自立为王,当然会导致失败。现在你起兵江东,楚地的这么多人来投奔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们项家世代都是楚将的缘故。你正好借此机缘扶立怀王的后代为楚王,利用怀王的名声和人民怀念故国的感情来夺取天下。”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便下令到处找楚怀王的后代。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放羊娃,他是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项梁于是立心为楚怀王,建都盱台。项梁自封为武信君。  由于项梁立了楚怀王,打着楚怀王的旗号攻打秦乓,果然很得民心,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项梁死后,项羽率领楚军南征北战,威震天下。最后终于率军进入秦朝的首都咸阳,杀了秦王子婴,焚烧了秦王的宫室,灭了秦朝。  灭亡秦朝后,项羽虽然尊怀王为义帝,但实际上是徒有虚名。他自己想称王,便先封诸将为王。他对众人说:  “原来开始起义时,我们暂时扶立楚王的后代为王,目的是为了借他的名声来讨伐秦朝。实际上,消灭秦朝全仗了诸位和我项籍的功劳,所以,大家都应称王。”  于是项羽便分封天下,自己做了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而把义帝迁徙到偏远的长沙郴县去,逼他马上上路。后来,又干脆叫人在江上杀死了义帝。  【新说】  借尸还魂系根据八仙中铁拐李的故事而来。  据说铁拐李原来是一个叫李玄的翩翩公子,跟太上老君学得长生不老术,灵魂可离开躯壳而漫游。一次李玄外出神游,徒弟却将他的躯壳给烧掉了,等他的灵魂回来找不到躯壳,只好临时借了一个跛脚乞丐的尸体还魂,这就变成了铁拐李。  所以,借尸还魂就是借别人的尸首还自己的灵魂。  引申出来,凡是借别人的外表或名声行自己的内容或实质,都是借尸还魂。  这里有两种相反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所借的“尸”本来已经是没落、腐朽、衰亡的了,但它的外表或名声对某些人(有时甚至是很多人)还有迷惑性,所以被借来使这些人臣服。但实际上已悄悄换上了借尸人的灵魂以达到借尸人的目的了。这是旧瓶装新酒。项氏立放羊娃为楚怀王而称霸之下,日本立溥仪为傀儡皇帝而企图吞并中国,都是这种借尸还魂。纵观中国历史,它实际上已成为改朝换代之际夺天下者惯用的手法。  另一种情况恰好反过来,是本来已经没落、腐朽、衰亡的思想观念、势力等(魂)借一种新的包装或名义(尸)东山再起,重新活跃起来。这是新瓶装旧酒,或者说是换汤不换药。如郭沫若在《新文艺的使命》中批判复古主义者:“然而却有一部分的幽灵,借尸还魂,不仅穿上了长袍马褂,而且还穿上了西装。”就是这种情况。  两种情况,前一种似乎更贴近“借尸”的原意,因此也更为典型。按照“三十六计”的看法,“有用者不可借”,要“借不能用者而用之”,这样才可以安全地达到借尸者的目的。不然的话,像后一种情况那样,弄不好就会反客为主,“魂”钻进“尸”里出不来,复古的幽灵被西装革履所征服,变成假洋鬼子了。  想想看,如果那牧羊娃做了怀王后比项羽还厉害,那会是怎样一种格局呢?  【典源】  借尸还魂:“三十六计”第十四记:“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另见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你众人听着,这的是李屠的尸首,岳寿的魂灵,我着他借尸还魂来。”  立怀王项氏称霸,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借风使船,司马喜巧立阴后【原典】  战国时,中山王的两个妃子争当王后,一个叫阴姬,一个叫江姬。  大臣司马喜找到阴姬的父亲,对他说:  “阴姬若是做了王后,自然是第一夫人,无人可比。但如果没有做成,那就危险了,不但自己性命难保,恐怕还会连累你们全家呢。要是你想让她成功,怎么不来找我呢?”  阴姬的父亲于是去找司马喜,请他设法帮助阴姬当上王后,并答应事成之后重重报答。  司马喜于是去晋见中山王,对他说自己有使赵国弱而使中山国强大的办法。中山王听了非常高兴,连忙请他说下去,他却说要先出国考察一番,到赵国去观察了解它的地理山川、人民生活和君臣贤与不贤等情况,然后才能制订出使赵国弱使中山国强大的办法。中山王于是便派他到赵国去。  司马喜到赵国去拜见赵王,对赵王说:  “臣下听说赵国是音乐之邦,又是美人倍出的地方。但这次臣下来赵国考察,到了不少大都市,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却没有看到多少美人,更不用说像我们中山国阴姬那样的绝色美人了。”  赵王一听大惊,问司马喜:  “你说的那阴姬有多美呢?”  司马喜说:  “那阴姬的姿色倾国倾城已无可形容,更为难得的是她那相貌,根本就是帝后之相,而不是一般诸侯的妃子。”  赵王这时已是心猿意马,心想要是娶了那阴姬,不仅可以得到一个绝色美人,说不定还可以托她的福相做做天子呢。于是便问司马喜:  “我想请中山王允许我娶阴姬,先生觉得可以吗?”  司马喜慌忙回答说:  “臣下死罪,臣下死罪!我是说到美人就不由得说出了阴姬,至于大王是否能娶她,这就不是臣下所敢插嘴的了,还望大王开恩不要对中山王说是我说的啊!”  司马喜回到中山国对中山王说:  “那赵王不是个好东西,好色而不讲道德,好勇而不讲仁义。我听说他还想打大王的阴姬的主意呢!”  中山王一听勃然大怒。司马喜又说:  “现在赵国比我们强大,他来讨阴姬,大王若是拒绝,国家就有危险;大王若是同意,又要被诸侯们耻笑。”  中山王说:  “是啊!问题是怎么办呢?”  司马喜说:  “只有一个妙法,就是大王赶快把阴姬立为王后,这样就可以断了赵王的念头。因为世上还没有谁去向人家的王后求婚的。即使赵王真有这样荒唐,其它国家也不会容忍他。”  中山王于是马上把阴姬立为王后,赵王果然没有来求婚【新说】  真正的胜利者当然还是司马喜。因为据《战国策》记载,阴姬原来很不喜欢司马喜,但自从他帮她做上王后以后,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司马喜也就稳稳当当地坐上他的相国之位了。  司马喜的手段是借风使船,或者说借水行舟,利用外来的力量促使事情按自己的愿望发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借风使船当然与借刀杀人有所不同,除了目的不同,借风使船不像借刀杀人那样残忍不光彩外,还有做法上的不同:借刀杀人是暗中教人动手,自己躲在一边坐享其成;借风使船则只是因利乘便,船还是要靠自己亲手去使的。  但借风使船与借刀杀人也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好一个“借”字了得!  就像诸葛亮草船借箭,又像万事俱备,只欠诸葛亮借来东风。诸葛亮可真是古今第一个借东西的高手啊!(更不用说他借荆州气死周瑜的事了。)  但是,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诸葛亮又如何借得来东风呢?  因此,要借风使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更何况,在这个人人为我的世界上,又有谁愿意让你凭空白白地借用呢?  所以就要靠计谋,要让他不知不觉地被你所借,就像司马喜借赵王那样。  这当然要考手艺了。谁也不敢保证一借一个准,只能慢慢操练,逐步提高。  如果真有谁能操练到诸葛亮借东风那样的程度,又何愁借不来风使不好船呢?  【典源】  借风使船:语见《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今见金桂所为,先己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先弄薛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所以用言挑拨。”  司马喜巧立阴后:事见《战国策·中山策》。借刀杀人,熙凤计除尤二姐【原典】  话说王熙凤知道丈夫贾琏在外娶了尤二姐后,妒火中烧,趁贾琏出差去外地时把尤二姐骗入了大观园居住,以便慢慢收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贾琏出差有功,回来后贾赦十分欢喜,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环名唤秋桐的赏给他为妄。这可乐坏了贾琏,气死了凤姐,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  贾琏喜新厌旧,新得秋桐,整日不离。秋桐自恃是贾赦所赐,连凤姐也不放在眼里,更容不得尤二姐。凤姐中恨秋桐,但转念一想,正好可以利用她来整治尤二姐,借刀杀人,等秋桐杀了尤二姐后,自己再杀秋桐。  计谋已定,凤姐一方面装出对尤二姐好得不得了的样子,另一方面对秋桐说:“你年轻不知事。她现在是二房奶奶,你爷心坎上的人,我还让他三分,你去硬碰他,岂不是自寻其死?”惹得秋桐张口就说:“先奸后娶没汉子要的娼妇,也来要我的强!”凤姐听了心里暗暗高兴,表面上却只装不敢出声儿。尤二姐听了气得在房里哭泣,两眼哭得红肿,饭也不吃,又不敢对人说。秋桐却悄悄告诉贾母、王夫人等说:“专会作死,好好的成天家号丧,背地里咒二奶奶和我早死了,她好和二爷一心一计地过。”使得贾母等渐渐对尤二姐不大喜欢了。众人见贾母不喜欢,也跟着不喜欢,甚至连丫环们也作践起她来,送的饭菜都是些残杯冷炙。不堪入食。弄得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凤姐只是装病不知。  不过一月时间,尤二姐便黄瘦下去,一病不起。贾琏请来医生,谁知又诊断失误,擅用虎狼之药,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凤姐知道后竟比贾琏还心疼十倍,又是烧香礼拜好话说尽,又是派人去算命打卦。结果算出恰好是属兔的秋桐冲犯了尤二姐,凤姐于是劝秋桐到到处去躲几个月再回来,惹得秋桐破口大骂,百丑难听。又哭告邢夫人,说贾琏和凤姐要撵她回去。得到邢夫人的撑腰后,秋桐又趾高气扬地到尤二姐窗下大闹大骂起来。  尤二姐忍无可忍,终于吞金自杀而死。  凤姐借刀杀人的计谋成功了。  【新说】  杀人有不同的杀法。  像武二郎血溅鸳鸯楼那样的杀法,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杀完还直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固然杀得英雄,杀得痛快,但却也免不了夜走蜈蚣岭,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像侵华日军占领南京那样的杀法,光天化日之下,成批成批,成片成片,杀得血腥,杀得残暴,但却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正义的惩罚。  像凤姐那样的杀法就完全不同了。  杀得巧妙,杀得轻松,杀人不见血。目的达到了,却还在仁义道德的面皮上抹了一层油,上了一道光。  这就是借刀杀人。  自己不出面,却利用或挑拨别人去消灭自己的仇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神不知,鬼不觉。  妙哇!  难怪得“三十六计”把它列为第三计,这是有道理的。  当今社会,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像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杀法已成为历史,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杀法也少见得多了。那么,借刀杀人的杀法呢?  想想看,你见过多少?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现代文明社会,杀人也文明得多了,不一定非要从肉体上消灭你,比如说,可以杀你的心,你的财,你的地位,你的名声,杀你的自尊..  如此一来,可借的刀也就多得多了啊!  但愿你我既不要做了刀下鬼,也不要成了被人所借的刀。  【典源】  借刀杀人:“三十六计”第三计:“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语另见明·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熙凤计除尤二姐:事见《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委恶于敌,武则天扼死亲女【原典】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的妃子,高宗还是太子时,在父亲那里见到武则天就喜欢上了。后来太宗去世,武则天与其他妃嫔一起去了感业寺削发为尼。  高宗即位后在太宗的忌日去感业寺祭祀父亲,与武则天旧情重萌,相对哭泣。  当时,高宗的王皇后正与淑妃萧氏争宠。王皇后没有儿子,所以高宗移宠于淑妃。王皇后知道高宗与武则天在感业寺哭泣的事后,便悄悄让武则天蓄发,并劝高宗把武则天纳入后宫。  王皇后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用武则天来削弱高宗对萧淑妃的宠爱,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干了一件“引狼入室”的蠢事,给她和萧淑妃都带来了灭顶之灾。  武则天刚回皇宫时,事事巴结皇后,曲意奉承,无微不至。皇后因此而屡次在高宗面前夸奖武则天,这对高宗来说,正中下怀,于是很快拜武则天为昭仪,宠爱有加,而把皇后与萧淑妃都抛在了一边。  这一下可慌了皇后与萧淑妃,二人于是又联合起来攻击武则天。但高宗这时已经唯武则天是听,根本不把皇后与萧淑妃的话当真了。加之皇后不善于笼络高宗身边的人,而武则天恰好尽心收买这些人,所以,凡是皇后和淑妃的动静,武则天都了如指掌。  高宗虽然冷落皇后,但皇后地位仍在,高宗也并无废黜皇后的意思。武则天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但是,要想取代皇后的地位谈何容易,除非用极其特殊的手段让皇后犯下大罪。武则天不愧是一个智谋过人而又心狠手毒的铁女人!她心生一计,设下了一个罕见的圈套,委恶于敌。  武则天生有一个女儿,高宗疼爱,皇后也很喜欢。这一日,皇后去昭仪宫逗这小女孩玩了一会儿,一等皇后离开,武则天悄悄进屋,把心一横,竟然亲手把自己的女儿给活活扼死,用被盖盖好,然后去御花园迎来高宗。一回屋里,武则天满脸媚笑,掀开被盖让高宗看看女儿,却发现女儿已死在床上;于是号啕大哭,追查宫女是谁杀死了小公主。宫女都说只有皇后一人来过。于是高宗大怒,认定是皇后杀死了小公主。武则天趁机哭死哭活,历数皇后的不是,使高宗产生了废黜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的念头。  好在顾命大臣、高宗的舅舅长孙无忌反对,才使皇后暂时未被废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武则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决心置皇后于死地。  她派人潜入东宫墙角埋下一个草人,上面写着高宗的生辰八字,然后又叫人去向高宗告密,说皇后日夜念咒,要用巫术咒死高宗。高宗派人到东宫一搜,果然在墙角搜出草人。证据确凿。于是高宗不顾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强烈反对,坚决废黜了王皇后,同时把萧淑妃一并贬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但是她仍不死心,当得知高宗到幽禁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地方去看过她们时,武则天勃然大怒,叫人各打二人一百大棍,斩断手和脚,然后装进酒瓮之中。并恶恨恨地说,让这两个贱人连骨头都泡醉。不到几天,二人都这样死去。武则天还不解恨,又加以斩首才算甘休。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