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无奈,只好退出,跑回他的领事馆装聋作哑去了。9月18日晚上,北大营枪声四起时,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已经回到了旅顺。这时他接到了板桓发来的多份电报,一会说“暴虐”的中国军队把南满铁路炸了,一会又说他们发动了对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本庄繁不是秘密班底的人,不知道板桓石原们究竟在搞什么鬼,突然收到这种电报,自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石原把事情解释清楚,他才恍然大悟。但是当石原劝说他下令全面攻占沈阳时,他还是予以了回绝。因为作为关东军的当家人,他必须掂量清楚,这一注投下去到底意味着什么。沈阳毕竟是东北军的大本营,攻占沈阳,就意味着向东北军全面宣战。不攻占沈阳,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倘若对沈阳开火,则一切覆水难收。正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板垣再次来电,守备队已占领北大营,驻沈阳的第2师团第29联队(平田联队)也向沈阳发起了进攻。那意思,不管你同不同意,反正我们要干到底了。本庄繁接到报告后,闭目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对围在他身边的石原和参谋们说:“这件事由我担责,干吧!”至此,关东军开始发动全线进攻。第八章 今夜无人入眠 奋起一击(1)在“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对东北闪击战的成功,除了石原“满蒙行动”计划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此前经过多次演练和动员,日军进攻战术娴熟外,与东北当局继续维持“不抵抗”命令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探讨一下这个“不抵抗”是很有必要的。老年的张学良在*中坦然承认,当初东北军不抵抗的命令确实是他亲自下达的,而非传言中的蒋介石。但不抵抗命令应该说与不抵抗政策是脱不开干系的。郑浪平先生在《不朽的抵抗》中记述,万宝山事件与中村事件爆发后,张学良自己也举棋不定,曾多次向老蒋请示对策。但老蒋与南京中央政府给他的唯一与不变的答复,就是一切通过国联,在与日军的关系上实行“不抵抗”,此即“不抵抗政策”的出处。当然,张学良所说的“不抵抗”说到底也只是一个策略,并不是说他真的就甘于为日本人所用。要知道,正是由于东北当局拒绝与关东军进行“合作”,后者才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极具冒险性的军事行动达到目的。否则的话,石原们是完全不用费那么多脑子,花那么多力气的。郑浪平认为,东北军选择不抵抗只是失策。可是在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后,其意图已经昭然若揭:战争不是局部,而是全局;目的不是南满特权的多少,而是要占领东北全境。此时选择不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但张学良仍然没有撤回“不抵抗”命令。究竟为什么?这就还要提到中苏之战留下的后遗症。在那场几乎一片倒的战役中,“一比八”、“一比二十”的伤亡率俯拾皆是。特别是黑龙江军韩光第旅那样的劲旅都整旅尽灭,对张学良内心的打击尤其沉重。日军实力即使不超过苏军,但起码不相伯仲,跟他们真刀实枪地干,我们能打得赢吗?这时的东北军虽说有40万之众,但有一半在关内,另外的一半也都分散东北各地,在辽宁的不足10万。关东军的正规部队和非正规部队,全部加起来满打满算才3万左右,如果要想打赢,东北军就必须能够至少做到三个打他一个,然而看一看中苏之战的结果就知道,这其实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年张作霖老爷子为了对付日本人在东北的威胁,曾提出过一个关门打狗战略,即把旅大这两个口子一扎,铁路一掀,把关东军关在屋里面打,但这也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策略,何况现在已经根本没有了实施的可能。事实上,当时中日的实力明摆在那里。你可以从关内调兵,他也可以从岛上派兵,即使后来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也是我们以一国之力,用八年时间,才把日本给拖垮拖死的。如果双方站好一次性对决,中国并无多少胜算。打,没有一点赢的可能,只会损兵折将,这基本上就是“不抵抗”命令能够一直存在的理由。这个东西张学良明着却不能说出来,因为他已失去了东北,当时的爱国运动对他的压力很大,他只能把弃守的责任更多地推给南京政府,同时寄希望于依靠国联。然而,我们不打,就是王道了吗?当然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并没有一定之规,在必然之后还潜藏着非常多的偶然性。有些事,聪明人一看便知,说不能做,做了也是失败,但是有些所谓的“傻人”、“笨人”,他们偏做了,而且还成功了。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八章 今夜无人入眠 奋起一击(2)就东北局部而言,如果当时能够组织反击,虽然不一定能赢,但至少可以把关东军给拖住,不让它那么快就控制东北。你感到吃力,关东军也不省劲,否则就称不上是冒险了。因为当时关东军的行动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允许,他们也怕失败,而且还不是完全的失败,只要僵在那里就算是败了。“九一八”事变的背后,角力的是日本政府和军队。关东军不遵令而行,本身就是叛军举动,一旦遇到挫折,政府一个巴掌打过来,他们可能永世不得翻身。但是同样,关东军要是侥幸得逞,在天皇和舆论的支持下,政府也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此被军队包括关东军牵着鼻子走。很多时候,挑战同时意味着机遇,这并不是一句套话和空话。可惜,这个机遇我们失去了,而且是永远。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9日清晨,继北大营被日军攻克后,沈阳军警在接到不抵抗命令后也先后撤出。平田联队在进入沈阳城时未遇到任何抵抗。此前关东军对北大营和沈阳城进行了多次攻击演习,谁也没想到实战比演习容易多了。但是在吉林就不太一样了,客观的原因是,吉林军有的是没接到命令,有的是接到了也不愿执行——辽宁军尚能撤往锦州和关内,他们却不行,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抵抗,要么投降。当时驻长春的关东军是第2师团第3旅团第4联队(大岛联队),下面一共2个大队。旅团长长谷部照倍少将(陆大22期)听满铁方面带来消息,说是沈阳那边已经打了起来。不能站一边傻看着啊,得主动给本庄司令分忧,但长谷对长春周边的东北军又不放心:要是这些人突然对长春发动袭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为此,他把大岛联队一拆两半,一个大队坐车去沈阳,一个留下来对付长春的东北吉林军。长春的吉林军一共有两部分,南大门南岭有2个团,北大门宽城有1个营。其中南岭的部队人最多,共2千人,而且其中还有一个炮兵团,有山野炮36门。最让长谷忌讳的自然是南岭部队。他让留下的第2大队(黑石大队)首先解决南岭守军,同时他估计这些部队还不知道沈阳那边发生的情况,因此格外关照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即采用偷袭的办法进攻。黑石前脚刚走,长谷就接到了本庄繁的最新指示:你还是盯好你的长春吧,别让东北军给钻了空子。长谷一想,对啊,去沈阳是立功,失长春是犯过,孰轻孰重还是要弄清楚的,于是赶紧又把已经上车的第1大队(鹿野大队)给扒拉下来,让他们呆着别动,看家要紧。可是过了一会,他又有了新的主意,光蹲在家里,人才浪费啊,不是还有一个宽城吗,为什么不也去搞一把偷袭呢。反正天没亮,偷袭还有时间有机会。联队长大岛陆太郎大佐(陆大第25期)接过令牌,率众小校出发。大岛手下,除了鹿野大队的3个中队外,还有黑石大队的1个中队,一共4个中队,因此跑起路来都很威风,比黑石大队还提前半个小时到达攻击地点。本来是想偷袭的,可是一不小心却被哨兵发现了。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通讯手段,“九一八”事变又非常突然,所以吉林军并不知道关东军已经在沈阳动了刀子,哨兵还以为大岛联队又是来搞演习的——两个月前,大岛联队曾两次在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而且一搞就是一个多月,彼此都快成熟人了。第八章 今夜无人入眠 奋起一击(3)如果大岛联队就这样悄悄地摸上去,这一个营(傅冠军营)可能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偏偏日军也做贼心虚,他们以为对方已了解了他们的企图,只好把偷袭改为强攻,突然用机关枪进行扫射。营长傅冠军在得到哨兵报告后,起初也不怎么相信,因为他未接到任何上级命令,可是听到外面确实枪声大作,又觉得怀疑,便探头向外张望。但他这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黑灯瞎火,竟然开了房间的灯,结果正好被墙外的日军找到目标,一枪打过来,伤重而死。营长虽然战死,好在部队不乱,仍然坚持抵抗。一时间,军营前子弹飞的到处都是,双方展开激战(“弹如雨注,危迫万状”)。天亮之后,大岛联队虽然占领了部分军营,可是自身“伤亡严重,干部相继阵亡”,先后被击毙24人,击伤23人。一个加强型的大队拿不下东北军一个营,让大岛联队长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亲自上阵督战。最后,依靠山炮和曲线炮,日军才把宽城兵营打下来。与此同时,黑石大队也对长春的南大门——南岭兵营发起了偷袭。临出发时,长谷特别担心炮兵团的那36门炮,认为如果同时轰击,对日军的杀伤性很大。因此特地关照大队长黑石武城少佐,让他先偷袭炮兵团。黑石比大岛慢了半个小时,就这半个小时,一眨眼的功夫,天就亮了。可是天亮却没帮上炮兵团的忙。炮团第1营刚刚睡觉起来,一抬头,才发现日军已到眼前。开炮是肯定来不及,只好拿起枪躲在掩体后面射击。炮兵当步兵用,自然还是差着火候,打了一个小时后他们就没法坚持了,营地被黑石大队攻破,该营16门大炮都被日军给弄坏了。这边枪声一响,等于是给其它部队报了警。炮团第3营二话不说,架起山炮,对准日军就轰。他们用的炮弹是榴霰弹,就是俗称的子母弹,特别适合于近距离轰击。一炸开来,里面钢珠乱飞,让鬼子大吃苦头。与此同时,步兵团也赶来助阵。步炮结合,黑石只掌握着两个中队,无论如何冲不过去。关键时候,救命的来了。位于附近公主岭的独立守备第1大队(小河守备大队)赶到,与黑石大队合兵一处,共同向南岭军营进攻。但守军并不卖账,他们发现独立守备队相对较弱,就专往这边打,而且越打越欢畅,甚至组织了好几次反冲锋。独立守备队真的是看铁路的,与仙台师团这样的正规部队差距不小,不仅被打下去了,还被打得伤筋动骨——大队长小河原浦治中佐当场就受了重伤,一个大尉中队长被击毙。大老远的来帮忙,忙没怎么帮着,还亏了老本。好不容易,也驻扎在公主岭的骑兵第2联队(若松联队)赶到。虽然都是住一个地方的,但这支骑兵部队毕竟是正规军,比独立守备队可牛多了。看到日军越来越多,守军知道南岭已难以固守,这才依次掩护,撤出阵地。南岭作战,东北军伤亡200人,关东军伤亡98人,达到了一比二的伤亡率。这个数字是甚可玩味的,它说明彼时的关东军并不像苏军那样,有一战而胜的实力,只要我们坚决抵抗,战局也未必像原来想象的那么糟糕。只因除长春外,辽吉的大部分地区都未作抵抗,关东军才终于得以控制住局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21日,随着长春和吉林市的先后陷落,锦州以北、除黑龙江以外的东北全境尽陷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