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余秋雨人生哲言》全集_TXT-3

作者:余秋雨 字数:12744 更新:2023-10-09 19:22:13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要苦苦企盼友情呢?这牵涉到人的生命的本质是究竟是建立于沟通还是建立于孤独这个重要问题,谁也无法逃遁。我认为,人之为人,还应该保持对友情的向往,并以终生的寻求来实践这种向往。但是,这种寻求,其实是去除人们对友情的层层加添——实利性加添,计谋性加添,预期性加添,使友情回归纯净的高贵。能真正达到这个境界的,少而又少,连作为千古友情佳话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李白和杜甫,细想起来也没有完全达到。但是,我们还是要让这个境界永远漂浮在眼前,否则,人类就会在各自孤独中一起枯萎。对于世间友情的悲剧性期待,我想借楚楚的一段话来概括:“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最后看你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我不知道楚楚这里的“你”是否实有所指,我借用的“你”,实泛指友情。这片叶子,这片在期盼中活着,在期盼中疲惫,又在企盼中飘落的叶子,似乎什么也没有等到。但是,天地间正因为有无数这样的叶子,才美丽得惊心动魄。相比之下,它们期盼的对象,却不重要了。期盼,历来比期盼的对象重要。正如我多次说过的,思乡比家乡重要。思乡是一种精神追求 梦幻投注,而家乡则是一种“物是人非”的粗粝状态。同样,人类对友情的期盼是在体验着一种缥缈不定的生命哲学,而真正来到身边的“友情”却是那么偶然。但愿那个迟到了一辈子的家伙永不抵达,好让我们多听几遍已经飘落在地的金黄色的呢喃。正是这种呢喃,使满山遍野未曾飘落的叶子,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在海滩湿地的芦苇荡里,一只落伍的孤雁,悠闲地漫步,把脚印留在淤泥间,没有露出丝毫慌张之色。从太祖父开始,就已经习惯集体飞翔。父亲被一猎人打伤后落地,雁群盘旋一圈快速离去,没再理会那干涩的哀号。我,已经三次故意掉队。第一次掉队后曾经慌乱,三分后悔,七分等待,等得第二天别的雁群把自己接纳。第二次掉队后在草丛中休息了三天,听到天上有雁群飞过,抬起头来怀疑地一瞟,瞟了七次才把翅膀张开。这是第三次掉队。不再刻意休息,也不再抬起头来。对于群飞的生活已完全失望,只想在土地上遇见一只掉队的孤雁。也许就在那个土丘背后,也许还要等上十天半月,见面时步态矜持,慢慢走近,目不转睛,轻叫两声,然后单翅一扇,算是交了朋友。是否要订交,是否要结义,是否要同棲同飞,还需要等待时间。都是最有主见的掉队者,在这些方面不再轻率。我不喜欢那种伪装天真纯净 虚设理想状态的抒情散文。它们的问题,主要不在文风腻人,而是内容害人。很多学生年纪轻轻就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浑身忧郁,就是因为上了这种抒情散文的当,以为世间真有那么多五彩的肥皂泡,结果,所有的肥皂泡都破了。友情就是这种抒情散文最热衷的题目,因此孩子们在这方面受骗的机会也特别多——请注意,我不是说受朋友的骗,而是受文章的骗。世间友情从来就不可能是全方位吻合的,只要友情双方都是自主的真人。世间友情也不会是始终保持在同一个精神水平之上的,只要友情双方都是承担多方角色又时时变化着的活人。世间友情更不会是长久相守永不厌倦的,只要友情双方都是有求新 好奇的自然欲望和心理曲线的正常人。因此,世间友情只是欣喜擦边,只是偶然相逢,只是心意聚合,只是局部重叠,只是体谅相助,只是因缘互尊。这么说有点扫兴,但与真实更加接近。如果较早地选择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友情问题上的巨大失落 诸般极端 种种变态,就有可能避免。我看到,被最美的月光笼罩着的,总是荒芜的山谷。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拥着的,总是友情的孤儿。我看到,最兴奋的晚年相晤,总是不外于昔日敌手。我看到,最怨忿的苍老叹息,总是针对着早年的好友。我看到,最坚固的结盟,大多是由于利益。我看到,最决绝的分离,大多是由于情感。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战。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龃龉。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的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无知的彩笔描画着,越描越淡。我看到,最早到临终床前的,总是小人。我看到,最后被告知噩耗的,总是挚友。《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七章 清理友情(2)2.让我特别倾心的是康熙年间顾贞观把自己的老友吴兆骞从东北流放地救出来的那番苦功夫。顾贞观知道老友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回来让他过几天安定日子。他有决心叩拜座座侯门为赎金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向皇帝说项才是啊。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于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为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因为那两首词表达了一种人间至情,应该比什么都能说服纳兰容若。两首词的全文是这样的: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潺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不知读者诸君读了这两首词作何感想,反正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在欢迎他的宴会上,有一位朋友写诗道:“廿年词赋穷边老,万里冰霜匹马还。”是啊,这么多年也只是他一个人回来,但这一万里归来的“匹马”,真把人间友谊的力量负载足了。还有一个人也是靠朋友,而且是靠同样在流放的朋友的帮助,偷偷逃走的,他就是浙江萧山人李兼汝。这个人本来就最喜欢交朋友,据说不管是谁只要深夜叩门他一定要留宿,客人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倾囊相助。他被流放后,一直靠一起流放的朋友杨越照顾他,后来他年老体衰,实在想离开那个地方,杨越便想了一个办法,让他躲在一个大瓮里由牛车拉出去,杨越从头至尾操作此事,直至最后到了外面把他从大瓮里拉出来挥泪作别,自己再回来继续流放。这件事的真相,后来在流放者中悄悄传开来了,大家十分钦佩杨越,只要他有什么义举都一起出力相助,以不参与为耻。在这个意义上,灾难确实能净化人,而且能净化好多人。《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七章 清理友情(3)3.邪恶侵入,触及友情领域一个本体性的悖论,很难躲避得开。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古道今,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第一特征是毫无戒心,一见倾心,不再遗忘;第二特征是彼此可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阴晦隐秘越是贴心。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想入非非的空间,许多在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事实证明,一旦扭合,要摆脱十分困难。那种杂乱的组接系统成了一种隐性嗜好,不见得有多少实利目的却能在关键时刻左右行止。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一泻千里?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间肯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容忍了邪恶。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 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邪恶的拐杖。由此更加明白,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牴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 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七章 清理友情(4)4.朋友间还有什么可提防的呢?很多人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把许多与友情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干脆利落 默不作声。不管做成没做成,也不作解释,不加说明。一说就见外,一说就不美,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直至此时,信任的惯性还使双方撕不下脸来公然道破,仍然在昏暗之中传递着昏暗,气忿之中叠加着气忿。这就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心理黑箱,友情的缆索在里边缠绕盘旋,打下一个个死结,形成一个个短路,灾难性的后果在所难免。《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七章 清理友情(5)5.彼此太熟了,考虑对方时已经不再作移位体验,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推测和预期,结果,产生了小小的差异就十分敏感。这种差异产生在一种共通的品性之下,与异质侵入截然不同;但在感觉上,反而因太多的共通而产生了超常的差异敏感,就像在眼睛中落进了沙子。万里沙丘他都容忍得了,却不容自己的身体里嵌入一点点东西,他把朋友当作了自己。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大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 讲正义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6.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太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 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 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 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 更加自在的那些人。8.我对友情问题的简要总结:一  人生在世,可以没有功业,却不可以没有友情。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两者不可颠倒;二  人的一生要接触很多人,因此应该有两个层次的友情:宽泛意义的友情和严格意义的友情。没有前者未免拘谨,没有后者难于深刻;三  宽泛意义的友情是一个人全部履历的光明面。它的宽度与人生的喜乐程度成正比。但不管多宽,都要警惕邪恶,防范虚伪,反对背叛;四  严格意义的友情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寻找的精神小村落,寻找途中没有任何实利性的路标。在没有寻找到的时候只能继续寻找,而不能随脚停驻。因此我们不宜轻言“知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安于宽泛意义上的友情,反而彼此比较自在;五  一旦获得严格意义的友情,应该以生命来濡养。但不能因珍贵而密藏于排他的阴影处,而应该敞晾于博爱的阳光下,以防心理暗箱作祟。《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八章 嫉妒和谎言(1)有人类,就有嫉妒和谎言;这是这个星球最通行的负面“世界语”。但是,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它的通行程度堪称全球第一。嫉贤妒能和弄虚作假,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两大泄漏口。嫉妒营造着谎言,谎言加深着嫉妒。当嫉妒和谎言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化学反应往往是难于想象。嫉妒为谎言插上翅膀,谎言为嫉妒提供伪证,顷刻间万耳被欺 天下蒙尘。因此,嫉妒和谎言的受害者从来不是“那个人”,而是天下,说小一点是那窃窃私语 交头接耳的茫茫人群。如果嫉妒少一点,中国千百年间将有多少精英逃出斧钺,将有多少人才免于埋没。那么,历史的步履还会那么沉重 那么愚钝吗?如果谎言少一点,中国人将会减去多少虚假的仇恨 伪造的亢奋 自欺的陶醉 受骗的闹剧?那么,集体人格的消耗会那么彻底 那么荒凉吗?但是,已经没有“如果”。嫉妒者经过深刻反省,宣布放弃嫉妒。但是,他的这个姿态,引起了全场的嫉妒。造假者决心痛改前非,大家为他举起了酒杯,可惜酒杯里的全是假酒。喝了假酒必须求医问药,可惜吃下去的还是假药。嫉妒和谎言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缺陷,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空气。在中国,即使你不言不动 状如槁木,也被它密密层层地包围着。你笑,你哭,你出门,你失踪,它都反应敏捷,立即表现,都永远也不会收工。在嫉贤妒能和弄虚作假的世界里,你能生存吗?能——我回答,但有点迟疑,因为条件比较苛刻。条件是:在嫉妒的气氛中发现贤能之所在,向着它们尊敬地一笑;在虚假地气氛中发现真实之所在,记住它们藏身的地点。满世界全是贤能,也就无所谓贤能;普天下全是真实,也就无所谓真实。正是嫉妒的浪潮,使我们认识了被它们包围的岛屿;正是造假的风尚,使我们捡得了真实的寂寞。我识别世事的经验——拥抱住嫉妒的对面,把握住虚假的背面。谢谢嫉妒和虚假,为我们指路。如果被人嫉妒的是你自己,那么,暗暗地把自我夸奖一次吧。如果被别人造假的是你自己,那么,再狠狠地自我陶醉一次吧。世上的谎言,究竟有多少能破?据我的生活经验,至多只有三成。在这三成中,又有二成是以新的谎言“破”了旧的谎言。因此,真正恢复真相的,只有一成。有此一成,还需要种种常规条件。例如,正巧制造了这个谎言的人智商太低,正巧人证 物证不小心暴露出来了,正巧遇到了一个善于分析又仗义执言的人,正巧赶上了某个“平反”时机……“谎言不攻自破”的天真说法,虽然安慰了无数受屈的人,却更多地帮助了大量造谣的人。因为按照这个说法,没有“自破”的就不是谎言,造谣者反而成了揭穿真相的人。大到国家之间,小到邻里之间,人类是没有能力破除多数谎言的。那该怎么办呢?一  即便是各说各的,也要坚持自己所见到的真相。对于关及人格 人道的大事件,更要如此坚持,不可人云亦云;二  不传播未经自己严格考证的流言;三  对于大量不知真相的纠纷,不再陷入“追求真相”的泥淖,只以善和爱来化解。人们为什么很难破除谎言?这是因为,除非事情严重到求诸司法,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不具备调查取证 缜密 分析 层层追疑的条件和能力,不存在证人对质 多方抗辩 公正裁判的批判和权力。更麻烦的是,受到谎言伤害的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根本不可能以自辩取得公信,而传播谎言的人总是迅速膨胀却没有一个允许谎言破碎,因此成了一批浩浩荡荡的圆谎者 补谎者 护谎者。在这种情况下,谎言的破除纯属偶然,而谎言的延续则是必然。谎言的最恶毒处,不在它的内容,而在它所包含的“免碎结构”:被它攻击的那个人虽然最知真相 最想辟谣,却失去了辟谣的身份。因此,以谎言的剑戟伤人,完全可以不在乎直接抵抗,而四周的援军又总在迟疑。谎言即便把自己的能量降到最低,也总有一半人将信将疑。谎言遇不到强有力的辟谣,也就自动“转正”,就像政府机构里有些文书未被驳回就算自动生效。在我们的历史认知上,这种被“转正”而自动生效的谎言,占了多大的比例?《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八章 嫉妒和谎言(2)谎言 谣言就像一批神出鬼没的偷袭匪贼,而受到它们袭击的君子却像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它们在哪里动手,完全不得而知,因此也难于防守。一个个君子对谎言的袭击都狼狈不堪,就是这个道理。“他在读中学时就在勾搭班里最漂亮的女生了!”这么一句无伤大雅的谣言你能辩驳么?很难。因为你必须回到几十年前,而几十年前的一切记忆都已模糊,更无法把模糊的记忆当作辩驳的证据;你还必须回想中学时班级里最漂亮的女生是谁,而小孩子对于漂亮的判断又与成人大不一样;即便想起谁了,你还要拿捏“勾搭”这两个字的含义……连最小的谣言都无法申辩,更遑论更大的真伪。在破除谣言的事情上,人们总是对“证据”和“证人”保持着过高的信心。其实谁都知道,绝大多数谣言遇不到不利的证据。有时出现了孤证,或未经阐释的片断证据,拿来判断真伪,结果总是适得其反。至于证人,更不可信。他们一般不可能在多少年前真正关注过谣言中所传播的内容;万一关注了,也极有可能发生观察和判断的错误;即便没有发生错误,也未必有站出来辟谣的勇气……因此,造谣者总是视这些“证据” “证人”为无物,所向披靡。在“文革”灾难中,我父亲被几句谣言蒙冤十余年,全家受尽侮辱,却无以声辩。父亲所写的申诉书多达几十万言,尽成一堆废纸。最后“平反”,也不是因为辟了谣,而是下达了全部平反的政策。像父亲这样的冤案,“文革”中少说也有几百万起。每一起冤案都成立了专案组,都进行了长期调查,都收集了大量“证据” “证人”。整整十年,从未听说有一桩冤案中的一个谎言被揭穿!辟谣之难,可想而知。有记者问我:近年来屡遭谣言诬陷而无法自辩,是否痛苦?我说,我因此想到了历史,为历史痛苦。既然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置身在谣言那里,那么,就不要太在乎个人名声,也不要逃避四周污浊,而应该更一心一意地举起善和爱的旗帜,使谣言和造谣者一起失去重量。对付谣言,有上 中 下三策。下策:以自己的愤怒,与谣言辩论;中策:以自己的忍耐,等谣言褪色;上策:以自己的贡献,使谣言失重。谎言是秃鹫的翅膀,虽形象丑陋却能扇动百里。且让它在头顶掠过,千万不要攀挂在它的下面随它飞翔。在光天化日下行走,人们是甩不脱影子的,而影子又总是斜的。那就不要与影子计较了,还是昂首行路罢,带着一辈子或长或短的斜影。在谣言的问题上,最有害的一句格言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法庭作甚?要智者作甚?要勘察作甚?要化验作甚?要比对作甚?事实证明,连法律的眼睛 理性的眼睛 学术的眼睛都未必雪亮,更何况一般群众?群众的眼睛也就是从众的眼睛,也就是在寻常情况下作最平庸判断的眼睛,也就是远望和粗想的眼睛,而且,又总是情绪化的眼睛 受传染的眼睛 无控制力的眼睛——历史上从未雪亮。在谣言问题上,另一句有害的格言是:真理越辩越明。除了拥有特殊的权力背景外,哪一次辩论能得出双方都服气的真实结论和真理结论?“越辩越明”,指的是让当代多数民众明白,这一点,通观历史,做到过吗?我们见到的,是辩论某方用聪明的辩才把对方“噎”住。但无数事实证明,被“噎”住的那一方极有可能是真的,也是对的。我们见到的,是辩论某方调动了煽情手法把听众拉到自己一边,然后以听众的掌声 嘘声 口号声把对方淹没。但是,被淹没的一方果真是假的,是错的吗?我们见到更多的,是辩论某方沿用已经流行的政治规范作为真理的标尺把对方套住,甚至,用权力的背景把对方压住。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是真理吗?气势是真相吗?为此,人们只寄希望于有法官和陪审团在场 以法律和证据为准 按规范和程序进行 由双方律师抗辩的法庭辩论。这是人类在总结全部民间辩论缺陷之后的理想化构建,在中国还未被民众所习惯。但是众所周知,即便在这样的法庭辩论中,真理和真实败下阵来的事情还屡屡发生。为民主选举而设立的辩论,不是为了探求真理和真实,而是为了构造一种让民众选择行政管理者的批判。因此,这种辩论的主要手法是指摘对方的行政思路,获取民众对自己的信任。一旦取得信任便是成功,但几年后,又要充分承受对方的指摘了。这种机制的优越性,在于肯定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和完全可信的,辩论,正是对这种正确和不可信任的显示。至于何谓正确,何谓可信,则永远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人们有遥望彼岸 调整自己的觉悟,便是高贵。人们在辩论中努力证明自己的地方更靠近彼岸,可以原谅。真实的本性是静默的。它也许躲在一边在思考,按照佛教的原理,我的这种“真实”是绝对的 永恒的吗?它对自己都怀疑了,怎么可能参加辩论?辩论的热闹处,一定没有真实。《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九章 朝拜文明(1)1.任何古代文明都有宏伟的框架,而它们的最高层面又都以史诗的方式留存。迈锡尼文明究竟在哪些方面哺育了希腊文明,这是一个还在讨论的学术问题。我想,除了联合战争带来的生态方式和工艺水平的集聚外,不应忘了荷马诗史。荷马从迈锡尼的血腥山头上采撷了千古歌吟,然后与其他歌吟一起,为希腊文明做了精神上和文学上的铺垫。不要以为在坚硬的青铜顽石前这些歌吟不值一提,其实,只有把迈锡尼进行审美软化和精神软化,才有可能出现希腊文明。世上的古城堡大多属于战争,但其中有百分之一能进入历史,有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有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相比之下,诗情最高贵也最难得,因此迈锡尼的最佳归属,应该是荷马,然后经由荷马,归属于希腊文明。2.我想,大文明是需要大空间来承载的。空间小了,原来的大文明也会由大变小,如果不变小就会被撞碎,或者流逸别处。希腊文明很大,但空间太小,后来只能流逸在外,由阿拉伯学者和意大利神职人员保存 寻找 连辑,最后在佛罗伦萨复兴,复兴在一个大空间之中。3.在荒蛮的历史上,文明越高往往也就越脆弱。渤海国中主张接受盛唐文明的先进分子注定是孤独的悲剧人物。他们很可能被说成是数典忘祖的“亲唐派”,而唐朝却又不会把他们看作自己人。在这一点上,唐玄宗时期渤海国的大门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哥哥一度是渤海国的统治者,一直想与唐朝作对,他争执几次无效,就逃到唐朝来了。哥哥便与唐朝廷交涉,说我弟弟大门艺对抗军令躲到了你们这儿,你们应该帮我把他杀了。唐玄宗派几名外交官到渤海国,对那位哥哥说,大门艺走投无路来找我,我杀掉他说不过去,但你的意思我们也该尊重,因此已把他流放到烟瘴之地岭南。本来事情也就过去了,不想那几个外交官在渤海国住的时间长了说漏了嘴,透露出大门艺并未被流放。于是那位哥哥火了,写信给唐玄宗表示抗议,唐玄宗只得把几个外交官处分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事曾作过有趣的批评,大意是说:唐朝对于自己的隶属国应该靠威信来使它们心悦诚服。渤海国那位弟弟为了阻止一场反唐战争来投靠你,你应该有胆量宣告他是对的,没有罪,而哥哥则是错的,即便不去讨伐,也要是非分明。不想唐玄宗既没有能力制服那位哥哥,又不能堂堂正正地保护那位弟弟,竟然像市井小人一样耍弄骗人伎俩,结果被人反问得抬不起头来,只好对自己的外交官不客气,实在是丢人现眼。(参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司马光说得很好,但这位历史学家应该知道,一切政治家都是现实主义者,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为一种远离自己的文明和文化而付出太大的代价。那位叫做大门艺的弟弟只能在长安城里躲躲藏藏,他为故乡都城的文明而奋斗,但故乡的都城却容不了他。后来,渤海国由于自身的改朝换代进一步走向了文明,但这样一来渤海国本身也就成了那位弟弟,因高度的文明而走向孤单,走向脆弱,走向无援。4.泱泱大国给了我一种从容的心态,茫茫空间给了我一副放松的神经。中华民族灾难不少,但比之于犹太人,以千年目光一看,毕竟安逸得多了。我们没有哭墙,我们不哭。第十一章 跋涉废墟1.身为现代人,可以沉溺尘污,可以闯荡商市,可以徘徊官场;高雅一点,也可以徜徉书林 游览美景;而我最心仪的,则是跋涉废墟。跋涉废墟不是一批特殊人物的专职,而应该成为一切不同职业的文明人的必要修炼。只有跋涉废墟才能明白,我们的前辈有过惊人的成就,又有过惊人的沦落。我们的生命又从废墟中走出,因此,既不会自卑,也不会自傲。我们已经熟悉了夕阳下的残柱 荒草间的断碑,因此,不能不对于箱间的历史文本投去疑惑的目光。废墟把我们引向一部说不清 道不明的恢宏历史。从此,我们就会对着远来的长风眯起双眼,说不定,眼角中还会沁出泪水。2.我读过很多历史书。但是,我心中的历史没有纸页,没有年代,也没有故事,只有对秋日傍晚废墟的记忆。我心中的历史话语,先是原始傩唱,后是贝多芬和瓦格纳,再是《阳关三叠》和喜多郎,最后,还是巴赫。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3.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4.再荒凉的废墟,也会留下点滴旧时气象。有一个曲子叫“荒城明月”。一座城市的废墟让惨白的圆月一照,真不知如何安顿自己的情怀。宫殿没有了,地基还在。而且居然有棱有角。这是大地给它的安全,由此也可引发中国古代主张隐潜的人生哲学。但是,它毫无承载地躲在地下,存在又是为何?一个阳光下的蜘蛛网可以把千年前的猛兽捆绑得不能动弹。遗物的本义正是在这种捆绑中挣扎。5.废墟也有骄傲的形态。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当年的气势,加上千余年的资格。6.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九章 朝拜文明(2)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7.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8.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9.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余秋雨人生哲言》 第四部分第九章 朝拜文明(3)10.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11.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12.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13.我并不是反对一切古迹复原,譬如某些名人故居,以及名声很大而文物价值却不高的亭台楼阁,复原修建是可以的,而对那些打上了强烈的历史沧桑感的遗迹,万不可铲平了遗址重新建造,甚至连“整旧如新”也不可以。人们要叩拜的是历尽艰辛 满脸皱纹的老祖母,“整旧如新”等于为老祖母植皮化妆,而铲平了重建则等于找了个略似祖母年轻时代的农村女孩,当作老祖母在供奉。14.在《借我一生》中,我把废墟分成两种,一为伟大的废墟,一为肮脏的废墟。我说,我刚刚投入生活就被卷进了一个肮脏的废墟,等到终于从中脱身而出,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去寻找中华文明的伟大废墟。找到了它们之后,为了真正读懂它们,我又远走异邦去寻访人类历史上其他伟大的废墟……就在这种万里寻求中,没想到,那个我已脱身二十余年的肮脏的废墟又追上了我。我对这个肮脏的废墟作了这样的概括:似乎一切依旧,所不同的是,当年的打手变成了教授,当年的婴儿变成了打手。但是,这个肮脏的废墟已经不可能笼罩我。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废墟之间,它只是一丝阴影罢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