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唐诗百话--施蛰存-19

作者:施蛰存 字数:12745 更新:2023-10-09 19:08:28

此诗是把歌妓唱的鹧鸪比之为被捕在笼中的鹧鸪。第一联写时节,正是江天梅雨淋湿花草的时候。江蓠是花名。第二联说被拘囚的鹧鸪无法再回到苦竹岭老家去,从前栖宿过的海棠树也都已花落春残了。第三联写春宵灯暗的时候,鹧鸪怀乡之情,在晓月当空的时候,深闭在锦幕中的鹧鸪不停地悲鸣。第四联说,惟有这位歌妓也怀念南方,代你唱出了怀乡的愁绪。这二联点明题目,用在结尾,艺术手法极巧。第七句更好。既把鹧鸪比为失去自由的羁旅之人,又把歌女比为失去自由的鹧鸪。“惟有佳人忆南国”是说歌女怀念南方家乡。“殷勤为尔唱愁词”是说歌女唱鹧鸪词,既是唱出了自己的乡愁,也是代你唱出了乡愁。这首诗的艺术手法,是用双重比兴,比中有比,岂不是写得比前一首高明得多?我以为“郑鹧鸪”的代表作应该是这首诗。  郑谷还有一首著名的诗:  雪中偶题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这首诗在当时已广为流传,有一个姓段的赞善(官名)曾根据诗意画了一幅雪景。郑谷作了一首谢诗,题云:“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笔精微,忽为图画,以诗谢之。”这首诗的结句云:“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由此可知,画的是披蓑衣的渔翁在大雪中晚归的景象。在宋元人的话本小说中,每逢讲到下雪天,这首诗常常被引用来作“有诗为证”的唱词。  此外,郑谷诗集中有好几首拗体诗,也值得注意:  石城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  江人依旧棹舴艋,江岸还飞双鸳鸯。  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  倦客  十年五年歧路中,千里万里西复东。  匹马愁冲晓村雪,孤舟闷阻春江风。  达士由来知道在,昔贤何必哭途穷。  闻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渔乡作醉翁。  这里选取二首为例。这二首诗的上半首平仄都不粘缀,一句之中不协,上句与下句之间不协,读来就感到声调急促。无抑扬摇曳的律诗特征。这种诗称为拗体诗,又名为“吴体”诗。我们已讲过杜甫的两首吴体诗(见第四十篇)。现在可以参看。吴越方言与歌唱,在东晋时第一次为中原士大夫所接受,过江名士,多喜学吴语。乐府歌曲中也出现了吴声曲辞。从隋到盛唐,南方土音,又为中原士大夫所鄙弃。安史乱后,中原人士多流寓江南,于是渐渐有人爱听吴音。顾况、白居易等人的诗中,常见有吴吟、吴音、越调等语词。张祜诗有“更学吴音诵梵经”之句,可知僧尼也学吴音念佛经了。吴体诗本是吴越间人诵诗的调子,如果依调配字,就成为一种新体的律诗。从此以后,七律中有了这样一种格式,宋元以降,一直有人仿作。  《瀛奎律髓》有“拗字”一类,选了杜甫以下唐宋五、七言拗体诗二十八首。现在抄录一首黄庭坚的诗,比较吟诵,可知江西诗派硬句的渊源:  题落星寺  星宫游空何时落,着地亦化为宝坊。  诗人昼吟山入座,辞客夜愕江撼床。  蜂房各自开户牖,蚁穴或梦封侯王。  不知青云梯几级,更借瘦藤寻上方。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日85.曹唐:游仙诗  曹唐的事迹,《唐才子传》叙述较详。传云:“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工文赋。大中间举进士,咸通中为诸府从事。唐与罗隐同时,才情不异。唐始起清流,志趣淡然,有凌云之骨。追慕古仙子高情,往往奇遇,而己才思不减,遂作大游仙诗五十篇,又小游仙诗等,纪其悲欢离合之要,大播于时。”此外,《唐诗纪事》云:“初为道士,后为使府从事,咸通中卒。作游仙诗百馀篇。”又,《全唐诗》云:“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累为使府从事。”三段小传,其不同处止在曹唐有没有进士及第。唐宣宗大中共十四年,懿宗咸通共十五年。曹唐在咸通年中曾在几个节度使幕府中做事,与“咸通中卒”也并不矛盾。看来他早年是一个能文工诗的道士,后来做了许多游仙诗,大出其名,就被某些节度使录用。他没有举进士,在节度使幕中,恐怕地位很低,不是判官、记室之类。他的诗集中也看不出有与达官贵人交契的迹象。《唐才子传》还记录了他与罗隐互相嘲谑的故事,可是在二人的诗集中都没有互相唱和投赠的诗篇,可知他们的交情不深。由此看来,大概曹唐止是依靠他的游仙诗而垂名于后世。  曹唐诗未闻有单刻本。《全唐诗》收曹唐诗二卷,主要是大、小游仙诗。大游仙诗是七言律诗,集中仅存十七首,与《唐才子传》所言五十篇不合,显然已遗失了三十三首。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加上《唐诗纪事》中引用的一首,共存九十九首。大约原来是一百首,仅遗失一首。  游仙诗是很早就有的。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把诗分为二十类,其第九类就是游仙。他选了晋代诗人何劭的一首,郭璞的七首,都是五言诗。大约游仙诗这个名目就起于晋代。当时道家思想成为时尚,文人都爱好阅读道家书籍。修心养性,炼丹服药,希望延年益寿,甚至飞升成仙。这种思想表现在文学中,就成为一种新的内容,游仙这个名词就标志着这一种内容。唐人李善注《文选》,给郭璞的游仙诗做了评注:  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叙,虽志狭中区,而辞无俗累,见非前识,良有以哉。  前四句说游仙诗的内容应当是描写厌弃人间、鄙视仕宦、到洞府仙山中去服药修炼的事情。后四句是评郭璞的游仙诗,说他自叙太多,文辞虽然不俗,诗意却太狭窄。最后二句说:郭璞的游仙诗已有前辈批评过,很有道理。  所谓“前识”(前辈学者),指的是锺嵘。锺嵘在《诗品》中论郭璞云:  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他把郭璞的诗,比之于潘岳。郭璞是东晋初期的人,他的诗已改变了西晋平淡之风,所以为晋室中兴时期第一诗人。李充作《翰林论》,也把郭璞列于诗人之首。以上一段是他肯定郭璞的诗格。接下去就专评郭璞的《游仙》诗。他以为这些诗词气激昂慷慨,与道家冲虚玄妙的气质距离太远。又举郭璞的两句诗为例,认为这些诗的内容止是在发泄其坎壈不得志的感情,象阮籍的《咏怀》诗,而一点没有仙趣。  以上是游仙诗起源的情况。道家思想不时行以后,通行了山水诗。再后,又通行了秾艳的宫体诗。从此没有人再作游仙诗了。  到了唐代,“仙”字产生了新的意义。唐代文人常把美丽的女人称之为仙女、仙人。因此,又把狎妓称为游仙。武则天时代,有一个文人张鷟写了一部小说《游仙窟》,就是记述他和一些妓女情爱的故事。小说中有许多五言诗,也就是一种新型式的游仙诗了。曹唐的《游仙》诗,便是从《游仙窟》发展而成。  大游仙诗今存十七首,似乎是插入在许多仙女故事中的诗篇。现在把十七个诗题抄录于此:  (一)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  (二)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  (三)刘晨阮肇游天台。  (四)刘阮洞中遇仙子。  (五)仙子送刘阮出洞。  (六)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七)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  (八)织女怀牵牛。  (九)王远宴麻姑蔡经宅。  (十)萼绿华将归九疑留别许真人。  (十一)穆王宴王母于九光流霞馆。  (十二)紫河张休真。  (十三)张硕重杜兰香。  (十四)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  (十五)萧史携弄玉上升。  (十六)皇初平将入金华山。  (十七)汉武帝思李夫人。  这里一共有十一个故事。汉武帝见西王母的故事(一、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三至七),牛郎织女的故事(八),麻姑的故事(九),萼绿华的故事(十),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十一),张休真的故事(十二),杜兰香的故事(十三、十四),秦女弄玉和箫史的故事(十五),皇初平的故事(十六),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十七)。除张休真以外,其馀都是从士大夫到一般市民都熟悉的神仙故事。我怀疑曹唐这些诗都是当时说唱故事的人用作插曲的,正和《李娃传》之有《李娃歌》、《冯燕传》之有《冯燕歌》一样。曹唐为每一回故事配一首歌词,后人收集起来为他编诗集,只有写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诗至今还保存五首之多,其馀的故事止存诗一二首。如果一个故事配一首歌是最早的说唱文学形式,那么一个故事配许多歌便是已经发展了的说唱文学形式。从曹唐这些诗题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得出,诗是与故事的发展配合的。讲一段故事,唱一首诗(歌),已经完全是今天评弹的形式了。  到了宋朝,新兴了词这种文学形式。于是说唱文学中不再用诗为唱词,而改用词了。赵德麟的十二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分段歌唱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就是当时鼓娘们的唱本。再后一些,到了金代,出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是金代说唱张生莺莺故事的唱本了。  到此为止,我讲清楚了关于曹唐大游仙诗的两个问题:第一,游仙诗的起源与发展。第二,从它们的题目形式推测这些诗的作用。我以为是唐代评弹家的唱词。  小游仙诗今存九十九首,都没有题目,也不是赋咏某一故事。内容是写仙女的生活或思想感情,有些诗很近似闺情式宫词。这是以一百首诗为一组的杂咏体诗,钱珝有《江行无题》一百首,都是五言绝句,写江船旅游的风物。王建有《宫词》一百首,都是七言绝句,写宫闱杂事。罗虬有《比红儿》诗一百首,都是七言绝句,写他所悼念的妓女红儿。胡曾有《咏史》一百首,也都是七言绝句,咏历史人物。这一类诗,通称为“百咏诗”,也兴起于唐代。  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大游仙诗中的五首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故事诗。可能它们已概括了整个故事。  刘晨阮肇游天台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前六句是叙述刘、阮二人步入天台深处,一路所见景物。末二句是唱词结束,转入说话的暗示。廖文炳在《唐诗鼓吹》中解释云:“此言随树而入天台,踪迹罕至,石路如新。而其中云气和煦,草色幽静,绝无尘俗之染矣。到此烟霞之中,不记生前之事,但见水木清深,疑是梦后之身。五、六二句,言洞中所闻,乃仙家鸡犬。吾至此地,不可无主人以托宿焉,所以欲就桃源而问之也。”  这样已通讲了全诗,可以无须再释。以后各诗,打算仍是抄录廖文炳的讲解,供读者学习古人串讲诗篇的方法。不过这里要补充说明二点:一,古人用“洞”字,意义和现在不同。象这首诗中所谓“洞中”,并不是指山的岩穴,而是指四山环绕的一片平地,就是西南各省所谓“坝子”。道家所谓“洞天福地”,就是与世隔绝的一块山中平原。少数民族所住的深山中的坝子,也称为“洞”,或写作“峒”。因此,“犬吠洞中”不可理解为狗在山洞里吠叫。  刘阮洞中遇仙人  天和树色霭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  云窦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边日月长。  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  此诗前六句描写刘、阮一路行去所见风景。遇到许多桃树,采桃食之,顿时觉得身轻脚健。此时忽然有狗出来向他们狂吠,于是希望有人出来喝止这条狗。  廖文炳解释云:“此言来至天台,天气和而树色苍然,岚深霞重,其途又渺茫而极远焉。且云满于山,寂无鸟雀;水流于涧,若奏笙簧。其沙则粼粼皱碧;其树则灼灼殷红。是盖别有一乾坤,故日月之长,又异于人间之岁月也。不意仙家之犬,亦解迎人而吠。所愿花间有人,庶几免此,许我寻洞中之胜也。”  仙子送刘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台,仙境那能却再来。  云液既归须强饮,玉书无事莫频开。  花当洞口应长在,水到人间定不回。  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山明月照苍苔。  此诗之前,大概还应当有一二首诗,咏唱刘、阮会晤仙女,仙女请他们吃胡麻饭的事。现在此诗已咏唱到仙女送别,显然是故事缺少了一大段。  廖文炳解释云:“此诗设为仙子之意以送之也。言殷勤相送,出山一别,岂得再来此仙境。君既归后,仙家之酒,须当强饮以消愁思,洞里之书,不可频开,以亵汙仙传。自此而思仙凡之事,亦相去悬殊矣。花开洞口,固无时而不在;水到人间,当无复有回时。今与二人溪边怅别,空对碧山明月,照映苍苔而已。”  这里要补充讲的是:(一)“云液”是仙女赠刘、阮的酒名。她们劝刘、阮多饮仙酒,可以延年益寿。“强”,是勉强,不会饮酒也应当勉强饮几杯。“玉书”是道家的书籍。内容大约是养生的药方或解灾辟邪的法术。故仙女劝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才翻开来看。否则,如果经常翻阅,就会损坏了仙书。  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  晓露风灯易零落,此生无处访刘郎。  廖文炳解释云:“首言自别刘、阮之后,懒将瑶瑟理霓裳之曲,想刘、阮已归尘世,其梦当不及仙梦之长也。综彼此而言之,我居洞里,别有一天,而春光寂寂;君在人间,相寻无路,而月色茫茫。尘梦、鹤梦,其相去为何如哉?五、六句言仙家景物常在,而不得与刘、阮相赏,今刘、阮一去,俨若晓露风灯,易于零落,悠悠仙梦,乃与尘寰相隔,正未知此生何处可访问刘郎耳。”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诸仙子  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  笙歌寂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往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廖文炳解释云:“此言苔石成尘,玉真之不见可知,尚有何于云鹤笙歌哉。盖当时草树烟霞,非不在望,而较之前度之色,往年之春,已异矣。虽桃花流水,依依不改,如不见劝酒之人何?”  故事大约到此讲完,这是最后一首唱词了。刘晨、阮肇的故事见于《幽明录》,只说刘、阮回到家中,所见的已是七世孙了。曹唐诗所表现的却是仙女思念刘、阮,刘、阮再入山访觅,不见仙女。这是当时说书先生增添的部分,很象崔護桃花的故事,从神话变为传奇了。  小游仙诗也选录四首,以见一斑,不用解说了。  芝草芸花烂漫春,瑞香烟露湿衣巾。  玉童私地夸书札,偷写云谣暗赠人。  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  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间因识董双成。  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  宫殿寂寥人不见,藕花菱角满潭秋①。  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  ①“藕花”原作“碧花”。“碧”字与上句“翠”字重复,实在不佳。今改作“藕花”,好得多。我讲解唐诗而擅自改字,未免唐突,但想借此一例,与读者研究诗的用字法,也可以算作一次实验。86.章碣:诗三首  章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不知其字,诗人章孝标之子。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至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方才及第。及第后,回家嘉庆①,先以诗寄家乡友人,诗云: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诗意说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省亲。旅程已经快要到扬州,故寄此诗报告朋友们,请大家洗净眼睛,改变对我的看法。以考上进士为镀金,是唐人俗语。“金汤”即“金液”。今人以出国留学或获得某种高一级的资格,称为“镀金”,语源即出于此。  章孝标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对进士及第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章孝标这个人的气度狭小。当时有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答章孝标》的讥讽诗: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章孝标读了此诗,大为羞惭,但因此而终于不成大器,官位止于秘书省正字。  儿子章碣,也是屡试不及第。咸通末年(公元八七四年),颇有诗名,满心以为可以成名了。乾符中,高湘知贡举,章碣去应试。谁知高湘从长沙带了他的得意门生邵安石来,录取了安石而不取章碣。章碣怨恨之馀,写了一首使他幸而能够传名于后世的七绝:  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望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这首诗以宫怨寄兴。唐代选举制度,有时也在东都洛阳设置考场,不过不是常例。章碣大约在洛阳应试,故比之为东都望幸。第一句说:宫中美人懒得妆饰。第二句说:因为心有怨恨,眉毛蹙紧不开。“眉月”即月牙形的眉毛。第三句说:即使到东都去也没有好处。第四句说:谁知君王自己带领了美人来,不会宠幸宫中的美人。此诗对高湘的讽刺极妙。《唐诗品汇》只选了他两首七绝,这首之外,另一首是《焚书坑》。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炕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  秦始皇帝为了箝制知识分子的思想,以巩固其独裁政权,收缴天下儒家书籍,统统烧掉。又把政治上的异己分子,主要是儒士,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焚书坑儒”。也可以说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文化大革命”。据《史记·始皇本纪》的记载,焚书是在始皇三十四年。当时,秦始皇下令史官,把秦国以外各国的历史书都烧掉。除了博士们所用的公家藏书以外,民间所藏“诗书百家”书籍,都要在命令到达后三十天内上缴给本郡郡守或郡尉,即在当地焚烧净尽。烧书以后,人民中如有私相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以古非今”,反对现政权者,杀其家族。官吏知而不揭发者,同罪。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必焚烧。  坑儒是在三十五年。当时在首都咸阳的儒生还有不满言论,始皇下令审问,定罪名为“为妖言以乱黔首”。审问之时,诸生互相检举揭发,最后把判定为犯禁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坑于咸阳。  由此可知,书是分散在各地焚烧的,坑儒只在咸阳。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把“焚书坑”三字连读,于是在临潼骊山下伪造了一处古迹:秦始皇焚书坑。章碣这首诗,是赋咏名胜古迹,也是怀古诗。诗意说:烧书(竹帛)的烟火销灭之后不久,秦始皇的事业就空虚了,因为始皇崩于三十七年七月。“祖龙”是当时人民称始皇的隐语,“祖”就是“始”,“龙”象征皇帝。始皇生前,用种种方法,固守他的关河。现在,他所居之处,固守也徒然了。故诗云:“关河空锁祖龙居。”始皇焚书坑儒,也是为了锁住他的关河,惟恐读书人起来造反。岂知坑中的竹帛灰还没有冷却,关外已经有刘邦、项羽举兵造反了。而刘邦、项羽都不是读书的知识分子。  章碣此诗,立意很新,对仇视知识分子的秦始皇,讽刺也很尖锐。但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却是说出了一个真理:革命的动力不在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能运用他的知识,评论政治,是非、善恶、臧否,都可以凭他的知识论定,但对于施行仁政的统治者,他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施行苛政的统治者,他没有把他拉下来的能力。我国历史上聪明的统治者,对于“处士横议”,都不十分重视。秦始皇过高地估计了知识分子的作用,干出了焚书坑儒的蠢事,无补于他的“帝业”。倒是中国老百姓,尤其是被压迫的农民,知道他们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会讥笑知识分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大事。”  同时人罗隐也有一首《焚书坑》诗云: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旁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此诗三、四句大意说秦始皇计算错误,以为诗书真能救活被压迫的人民,这一层意思,却可谓“先得我心”了。  在“十年浩劫”期间,这首诗曾风行过一时。但是只截取了最后一句,作为革命不需要知识分子的理论依据,也就成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充分理由,结果是与秦始皇殊途而同归。这是诗人章碣所想象不到的。  章碣此诗,以为秦始皇是在骊山下掘一个大坑,用以焚书的。所谓“坑灰”,是指竹帛(书)的灰烬。这就与事实不符。坑是掘来用以活埋儒生的。宋初提倡西昆体的杨億有一首咏秦始皇的诗(《始皇》三首之一),其结句云:  儒坑未冷骊山火,三月青烟绕翠岑。  这两句的诗意完全抄袭章碣,不过他改用项羽入关,焚烧阿房宫,火三月不熄的故事。方虚谷把此诗选入《瀛奎律髓》,评论道:“第七句最佳,作诗之法也。坑儒未几,骊山已火。以一火字贯上意。”这样一讲,反映出作者与评者,都是糊涂虫。作者知道这是儒坑,不是焚书坑,但是他偷了章碣诗句,改了一个字,说是“儒坑未冷”。四百六十多个儒生是被活埋掉的,不是烧死的。坑既没有被火烧热,怎么说是“未冷”呢?这一句诗简直是事理不通,而方虚谷却以为此句“最佳”,并且用来教人以“作诗之法”,岂不可笑?方虚谷说此二句以一“火”字贯串,而没有想到儒坑中本来没有火。现在我给作者改一句为“焚书未烬骊山火”,这才是“以火字贯上意”了。  章碣的诗,现在仅存二十六首于《全唐诗》中,七律为多,未见佳作。方干有《赠进士章碣》诗,首二句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这是说他作诗虽用旧形式,却能有新意。结句云:“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可知章碣也象孟郊、贾岛一样是个苦吟诗人。只是才分不高,即使吟苦,也未能有足以使“鬼神惊”的佳句。  罗隐也有一首诗《送章碣赴举》,其颔联云:“久经离乱心应破,乍睹升平眼渐开。”似乎是在黄巢兵败之后才入京应举。但《唐诗纪事》说他是“登乾符进士”,乾符止有六年,正是王仙芝、黄巢举兵之时。章碣既未在高湘榜下及第,或者在此后一二年内终于成了进士,但又与罗隐诗意不合。此后他的传记是“流落不知所终”,恐怕也是战事的影响。  章碣还有一首诗值得注意: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雨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鸥夷高兴固无边。  这首诗没有题目,只题作“变体诗”。律诗第一、三、五、七句向来不用韵,此诗却押了“畔”、“岸”、“看”、“算”四个仄声韵,这是他创造的变体律诗。顾况作“吴体”诗,温庭筠作“双声”诗,李商隐作“当句对”诗,和章碣这首“变体”诗,都反映着中唐以后,有人在律诗的形式方面,试探于创新,但是都没有成功。  一九八五年四月九日  ①唐人以进士及第后回家省亲,谓之“嘉庆”。又称“拜家庆”。87.李群玉:黄陵庙诗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中有特点的一个。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又说亲友敦促他入京应进士试,落第之后,就不再去。裴休为湖南观察使,厚礼聘请他佐理郡中事务。曾劝勉他说:“处士被褐怀玉,浮云富贵。名高而身不知。神宝宁久弃荒途,子其行矣。”这大约是裴休罢任的时候,劝他入京求仕的话。大中八年(公元八五四年),裴休为宰相执政。使李群玉进呈诗三百篇,同时为他上表举荐,因而得授宏文馆校书郎。但他还是不乐为官,不久即告假回家,二年后逝世。《唐诗纪事》说:“群玉好吹笙,善急就章,喜食鹅。及授校书郎东归,卢肇赠诗云:‘妙吹应谐风,工书定得鹅。”他的诗今存三卷,五言为多,颇有清新古雅之作。生平事迹,大概如此。《唐才子传》有一段评论云:“夫澧浦古骚人之国。屈平仕遭谮毁,不知所诉,心烦意乱,赋为《离骚》。骚,愁也。‘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也,又何怀乎故都?’委身鱼腹,魂招兮不来。芳草萎尔,萧艾参天,奚独一时而然也。群玉继禀修能,翱翔大化,人不知而不恤,禄不及而不言。望涔阳之无极,挹兰杜之绪馨。款君门以披怀,沾一命而潜退。风景满目,宁无愧于古人。故其格调清越,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如‘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句,己曲尽羁旅坎壈之情。壮心千里,于方寸不扰,亦大难矣。”这一段文字,前段以李群玉比之为屈平,中段叙说李群玉的品德,后段评其诗格。我以为李群玉与屈平不同,他并非因不见用于朝廷而感到穷愁,也没有象屈平那样的叫苍天,叩帝阍。他根本是心甘淡泊,敝屣荣名的人,恐怕只能比之为陶渊明一流。不过评论中说他曾“款君门以披怀”,方干《经李群玉故居》诗中也说他:“讦直上书难遇主,衔冤下世未成翁。”似乎李群玉曾向朝廷上书论政而未被采录,但现有的资料中却没有记载。尽管李群玉的传记资料不详,但已可知他的人品是高洁的。可是近来有一个唐诗选本却说:“李群玉的诗内容不丰富,不脱山人、门客的题材,既歌咏闲适,又干求权贵。”这一评论真不知根据什么史料。李群玉生平只有裴休一个知己。裴休这样提挈他,他还是很恬淡。做一下校书郎,还是为了裴休的恩遇,此后便及早告退,并不想高升。他的诗集中根本没有一首干求权贵的诗。甚至在《蒙恩授官,言怀纪事》这首诗中,也没有感激涕零的表现。这段评论,很象是三十年代批判晚明小品文作家的,现在抄来评论李群玉,真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湖南湘阴洞庭湖边有一座黄陵庙,是祭祀帝尧的两个女儿的。据古代传说,帝尧二女,一名娥皇,一名女英,都嫁给帝舜。舜到南方去巡狩,娥皇、女英也随从同去。到了湘阴,二女留驻。舜帝独自南行,行到现在的湖南、广西交界处,所谓“苍梧之野”,得病而死,葬于九疑山下。后人为他建祠,至今九疑山下还有舜祠。娥皇、女英得到舜帝病死的消息,日夜悲哭,不久就投水而死。她们的眼泪洒在竹竿上,就成为湘妃竹。后人在湘阴为她们建祠,称为黄陵庙。  黄陵庙是李群玉经常经过的地方。他对这两位尧女舜妃的故事,很有感动,每次经过,必赋一诗。现在他的诗集中,还存四首。据说他从校书郎告病假回湖南时,又经过湘阴,在黄陵庙题诗一首:  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明妆尚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嚬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这首诗很流利,诗意也明白清楚,无须注释。第二句是说庙中神像塑造得栩栩如生。中间二联在写景中表凄恻的怀古之情。结尾句设想二妃还好象在悲哀地遥望南巡的帝舜,可是隔着湘江的九疑山,在云雾之中,乌沉沉地望不清楚。  李群玉题诗之后,当晚就住在山下旅馆中。梦见两个女子,自言是娥皇和女英。因为被李群玉的好诗所感动,所以来致谢。并且说,两年之后,你将“游于汗漫”,那时我们就可以和你叙会了。李群玉就和她们互叙情好,一会儿她们便倏然不见。两年以后,李群玉果然得病身亡,大约就是神女所谓“游于汗漫”去了。  这个梦,大约李群玉很高兴,常常讲给朋友听。《唐诗纪事》说“段成式志其事”。段成式是《酉阳杂俎》的作者,喜爱记录异闻奇事,但李群玉的故事却未见于此书。不过段成式有两首《哭李群玉》诗,我们非但可以由此知道李群玉曾自己夸说过这个美梦,而且也可以了解李群玉的人品:  哭李群玉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哭李群玉  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  明时不作祢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  无独有偶,同时有一位四川诗人李远,字求古,也是一个“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的人。宣宗时,宰相令狐綯要任命他为杭州刺史。皇帝说:“此人做诗,有‘青山不厌一杯酒,白日惟销一局棋’的话,他整天饮酒下棋,能做地方官吗?”宰相说:“这是诗人偶尔感兴,未必真是如此懒散。”皇帝说:“好吧,让他去试试,看他政绩如何。”李远上任之后,果然清廉能干,大得民心。李群玉喜吃鹅,李远却爱吃鸭。凡有贵客经过他的治邑,他不送财物,止送两只绿头鸭。他又喜欢收藏历史文物,特别注意于天宝遗物,曾在关中一个和尚处访得一双杨贵妃的袜子,郑重珍藏,常常取出来给朋友们赏玩。李群玉在黄陵庙题诗时,李远正任江州刺史。李群玉从湖南东游,路过九江,访晤李远。二人谈笑永日,情谊极为契合。李群玉又讲起黄陵庙梦中的爱情遭遇,李远也取出杨妃的袜子给群玉欣赏,并说:“我自从得到这双又软又轻,既香既窄的妙物之后,每次一见,就好象身在马嵬坡下,与贵妃会合。”于是二人皆拊掌戏笑,各有赋诗(见《唐才子传》)。  这是两个诗人的色情狂故事,都可以用弗罗伊德的性心理分析方法来解释。这两个诗人,诗虽然写得很清逸,但人品都是端庄严肃,不象杜牧、温飞卿等人的风流放诞。因而他们都有被压抑的潜在意识。李群玉的梦,是他的潜在意识的暴露;李远的袜,也是潜在意识的寄托物。可惜当时二人所赋之诗没有流传下来。  李群玉还有几首黄陵庙诗,大约是早期所作,今一并抄录于此:  黄陵庙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  轻舟短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题二妃庙  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湘妃庙  少将风月怨平湖,见尽扶桑水到枯。  相约杏花坛上去,画栏红紫斗樗蒲。  湘中古怨(第三首)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天边九点黛,白骨迷处所。  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  万古一双魂,飘飘在烟雨。  二妃庙、湘妃庙,都就是黄陵庙。第一首是用竹枝歌体写黄陵庙下的姑娘们,穿了茜红色的新裙子,划船唱歌而去,使人感到水远山长,无可追踪。何义门评得好:“结句是欲往从之而无由,亦《楚辞》求女之意。”  第二首第一句写时,“春已空”即春光已尽。第二句用“子规啼血”来表现二妃的怨情。第三、四句说:不知二妃的精灵现在何处,我疑心她们在秋空中象巫山神女一样地行云行雨。这二句已透露了诗人的心理状态,为梦的预兆了。  第三首不敢曲解,似乎题目与诗不合,可能有错误。  第四首用赋体描写二女,全是这个神话的叙述。但结尾句,已有“疑是行云秋色中”的幻想了。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二日88.刘驾:诗八首  刘驾的生平不甚可知,合《唐才子传》及《全唐诗》两种资料,只能知道他字司南,江东人。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进士。与曹邺为好友,二人俱工古风。邺先登第,不忍先归,居长安,待驾成名,乃同归范蠡故山。时国家收复河湟,驾献乐府十章,上甚悦,历官至国子博士。所谓“江东人”,又云与曹邺同归范蠡故山,似乎二人皆越中人。但曹邺小传明明说是桂州人,可知记传有误。  刘驾诗多五、七言古体,在律诗泛滥,人人竞争一联一句之奇的时候,作古体诗成为空谷足音,亦足以引人注意。但现存刘驾诗一卷中,就是古体诗也没有特异之作,所以在晚唐诸诗人中,他不能如陈子昂在武则天时代那样杰出。  早行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  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这篇《早行》是刘驾的著名作品,但也只是好在第一句。它和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二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称为描写旅人早行的佳句。  旅人在客店里,梦还没有醒,已经被僮仆催起身,出门赶路了。于是,骑在马上,昏昏沉沉的,还是续做昨夜的残梦。每逢马嘶声,便吃了一惊。第三、四句说:早行人心情有孤独之感,因而走路不放心,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僮仆也和我一样,挨近了我一起走,不敢离开。第五、六句描写一个早字。树上的鸟还没有四散飞去,城头上还可见月亮正在落下。第七、八句写旅行人感到行旅的忙碌与辛苦,有点羡慕住在家里的人生活悠闲。但是,一看冢墓旁边已有人在耕地,便悟到居者也并不悠闲,他们也是要清早起来劳动的。这两句的意义是旅行人自己宽慰,也解释了上文“心孤多所虞”。  古出塞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