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星月对话 - 王江月-10

作者:王江月 字数:27490 更新:2023-10-09 18:21:40

“开始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工作,而且经常把‘不喜欢’挂在嘴上。后来我觉得除了干这个,其他的也干不来,索性就在这个圈子里混了。”话音落地,宁静意识到用“混”这个字太随便了,笑一笑,她很真诚地说:“我觉得应该是戏本身比较热爱我,以致于现在我也热爱它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  宁静曾突发奇想去百货大楼当售货员,后来觉得这张让人眼熟的脸,如果在商场里被人指指点点,似乎比当演员更烦。所以这个想法也就自生自灭了。  ------------我的个性不适合做演员------------  虽然自认有做演员的天赋,但宁静多次重复称没有做演员的气质。  “我拍戏最大的毛病是怯场,现在也是,跟一个新剧组、新演员开始合作时,都有些紧张。”  “以我的性格,如果我是刚出道的演员,肯定不行。因为我太不主动了,很少去为自己争什么。我也不善于计划,计划这个东西太空洞了,我是一个不按计划做事的人。”  “我真的不适合做演员,我的性格太不随和了。”  “当我出门时候,有人追着签名合影,我不知道当时我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我说不清楚那种感觉。我就是激发不起来那种高昂的情绪。”  宁静对自己说的一连串“不”,让其率真个性一览无余。  在很多记者眼里,宁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为她不太“配合”采访,也比较排斥采访。  听到“排斥”两个字,宁静一下来了精神,放纵的大笑。“我觉得是性格使然,我完全不是有意的。我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人。我今天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心情不错,是因为我们聊得比较投机。如果有俩人坐在旁边瞟我,我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情绪,只想赶快收场。”  “为什么你觉得我接受采访少,因为我不晓得说什么,记者问的通常都是那几个问题,那点事……当然这不是你们的错,因为你不知道别的记者问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说的是一样。‘你还有什么花样?’ 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没什么侃的,就不要说了。”  “我接受采访少,还因为我没有新照片,而且我怕拍照片。就跟我很少去美容院一样,我不喜欢那个过程,我觉得自己的脸在别人手里揉来揉去非常难受。拍照的时候我尤其怕化妆师冲上来动作特别潇洒的那种,往往化得都不好,因为他光顾着动作了。而且我感觉他们化妆的刷子挺硬的,每天都在刷人嘛,质量已经不好了。弄得我的脸特痛,一整完就变成猪脸了。”  宁静嘻嘻哈哈说着这些,虽然语言极尽“通俗”,但不无坦诚。  “以上你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被人视为耍大牌?”  “对,你说的太对了。那我没有办法。我总不能一直在讲一个问题。我不愿意给电视台说那些肉麻的贺词,我觉得特别奇怪,那不是我说话的方式。有人请我剪彩,给很多钱,开始觉得一天能挣那么多钱挺好的,但事后想想还是觉得挺烦的,索性就不去了。我不喜欢的广告我肯定不会拍,我尤其不能接受找我拍保暖内衣广告,本来腿就不够长,穿上像豆腐西施一样,挂在灯箱里像一个蠢猪。”  “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一个挺拧巴的人。我就是这种个性,不知以后是否有造化,那是命了。” 前不久,宁静在云南跟前去探班的记者发生冲突的传闻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此,宁静自认没有什么好说的,她没觉得自己在耍大牌。“我觉得记者跟艺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我的性格再个性,但我也没有特别怪的毛病吧?我觉得人在感情上还是平等的,我没有必要攻击别人。”  “你的这种个性很容易得罪人?”  “也有人得罪过我,我得罪不得罪别人也无所谓。反正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没心没肺的人,谁会跟我计较呢?”宁静依旧没心没肺、无遮无拦地说着,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她。  宁静坦言现在的她相比从前已变得“圆润”很多,“你没发现我现在可以很轻松地接受采访吗?以前我就是一只刺猬。”  “现在的你棱角仍然很多啊?”  “但是,我觉得现在也挺好的,我真的已经习惯了。我跟着自己没心没肺的身体走了30多年,何必去改呢!我觉得人活得不必太在意。也许到老了,我不是圆滑了,可能是话少了,我觉得我现在话太多。我总结了一下,像我这种人,往往能够把戏演好,因为我不太注意人际关系,只专注一件事情,往往容易做好。我非常高兴我有这样的性格,虽然这是我最大的缺陷,也是我最大的优点。”  宁静自称她不太关注媒体如何说她,无论正面与负面。“我身边的人也不太关心。我经常跟他们说好事告诉我,不好的事情不要告诉我,我不要找气来受。我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就跟我一个朋友说的一句粗理:名人怎么了,名人是站着拉屎吗!”  ------------我的身上没有多少女人味------------  通常过了30岁、当了母亲的女人身上会凸显一种成熟的女人味。但从宁静这里一点感受不到。  还未等我说完,宁静就禁不住大笑起来,“我这种人还什么女人味,我的很多男性朋友都把我当哥们儿,根本没把我当女人。开始他们还觉得我挺性感、挺漂亮的,后来才发现我跟母夜叉似的。”  “反正一些前辈骂我不争气。”接着她声情并茂地学着“前辈”的口气:“结婚了,生小孩了,怎么一点没有改变啊!太没出息了。”  “做了母亲后我真的没有多大改变,可我觉得现在挺好,关键是自己觉得好。“  “儿子的个性也随你?”  “他性格挺好的,挺大气的。他比我精明,他就是一个妖精。”  “他眼里的你是什么样?”  “他很少评价我,我们就此也没有讨论过。我觉得问老公你还喜欢我吗?这不危险,问小孩儿你还喜欢我吗?万一他不喜欢我呢?我觉得这挺愚蠢的。”  “他长得很漂亮吧?”  “还行吧,反正自己生的,长什么样都觉得好。”  本以为宁静此时没有多少戒备心,刚想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没想到宁静叫了“暂停”。“我不想谈太多家庭的事,其实你刚才问我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就已经反应过来了。不过我今天心情比较好,就说了一些。还是不谈了吧。”宁静的语气十分缓和。  “你觉得自己漂亮吗?”  “我刚才不是讲了,我属于长得龇牙咧嘴的。我小的时候的确蛮漂亮的,现在是长劣了,五官特别夸张,反而觉得自己不好看了。我觉得漂不漂亮无所谓,关键是心态要好。我觉得每个女人都有她漂亮的地方,最难得的就是大家都不一样,我永远不可能变成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这是最宝贵的。”  不拍戏的时候,宁静喜欢赖在家里,躺在家里的大沙发上窝着。她说她没什么业余爱好。她养了一只狗,但她不把它视为宠物。因为它是一只“跟我一样张牙舞爪”的大狗。  虽然自认自己没有多少女人味道,但宁静每一次亮相的打扮一看就是精心设计的。就比如今天,她戴的耳环,长长的有些夸张的项链,还有别具特色的腰带。  “哎呀,我就剩这点女人味了,我的性格是改变不了了,但外面的东西还是要表演一下了。如果连这点都没有了,那太可怕了。”  “我喜欢那些漂亮的装饰物,碰到了就买,我家里有无数这种小挂件,可以开一个小店了。不过,都挺便宜的,没有什么贵重珠宝。”  宁静继续说着她的出人意料:“其实我蛮细的,我还会绣花、织毛衣。就是没有时间做。”  一旁的经纪人说宁静这两天又爱上了种花。宁静听了,颇有些不好意思:“这两天闲在家里没事,我就弄了两盆小仙人掌种种。”  带刺的宁静种花也选带刺的,让人“不寒而栗”。  好在宁静现在是光头,不怕被人说成“刺儿头”。剪去一头秀发的宁静,这一年倍感轻松,“真的是剪去了三千烦恼丝。”宁静的至真至性,是那天给我最深的印象。  后 记:  宁静不宁静  采访宁静的过程中,宁静颇不宁静。一是她粗粗、哑哑的嗓音;二是她无所顾忌绝非银铃般的笑声;三是她极尽夸张之能事的表情;四是她一点不淑女一点不温柔的举止;五是她通俗、不加修饰的语言。  暗想,宁静这种个性,喜欢她的人一定是非常喜欢她,不喜欢她的人一定非常不喜欢她。宁静的身上写满了极致。  宁静的朋友不多,大多数是“熟人”。她有两个好朋友都是跟她合作过的,一个是张国荣,一个是姜文。  采访宁静时,恰好是张国荣一周年忌日的第二天,问她以什么特别的方式纪念。她答她的“特别”就是“记不得”,因为她一直认为张国荣是情人节那天走的。  宁静曾在一次颁奖礼上,不加掩饰地表露过对姜文的喜欢。她说她跟姜文经常通电话。  ------------童瑶 青春往事不如烟------------  与童瑶见面前,我猜想着她的种种音容笑貌。见到她那一刻,才觉得之前的臆想是多么徒劳,面前的她才是最真实的。长发随意束在脑后,淡蓝色的T恤,白色迷你裙,粉色休闲鞋。19岁的童瑶跟其她同龄的女孩子一样健康、清纯、自然,只是1.70米颀长的身材让她在人群中有些显眼。童瑶前一天刚参加完期末考试,让她欣慰的是受伤休息的两个月并没有影响她的考试成绩。“考的还不错。”童瑶绽开灿烂的笑靥。听我评价她状态挺好的,她点点头:“经历了这件事,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很多,也坚强了。刚上学的那段时间,我特别脆弱,怕和陌生人接触。直到前不久,我一下子发现树是那么绿,天是那么蓝,阳光是那么灿烂,我又可以开心地笑了。”  六年舞缘  1985年8月,昆明,童瑶出生。因为爸爸姓童,妈妈姓姚,所以父母给漂亮的女儿取名“童瑶”。童瑶并非出身艺术之家,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一家日本公司的代理。  11岁的童瑶美丽已彰显出来,身高长到了1米63,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这个乖巧、懂事、文静的小姑娘。课外,老师见了童瑶,禁不住“掐掐”她粉嫩的小脸蛋。  这时,中国歌舞团艺校来云南招生,喜欢艺术的妈妈带着瘦瘦高高的童瑶来应试。童瑶由此与舞结缘。  北京,昌平,中国歌舞团艺校,童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孩子开始了封闭的集体生活。舞蹈,从基本功开始,枯燥、辛苦。相比从小就在少年宫习舞的孩子,11岁的童瑶在班里的成绩并不突出。但老师觉得她条件很好,能“练”出来。  童瑶哭过。“练功特别苦,加上自己也没有基础,压腿常常往死里压,练完了都上不了楼,每次都是爬上楼。” 但是,童瑶很少跟父母说这些,“因为离他们太远了,怕他们担心。想家的时候,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就没事了!”  那一年,11岁的童瑶对北京的记忆几乎是零。“因为是封闭式教学,学校平时不允许我们出去。我记得就出去过一次,是老师带着我们去买东西,那天我特高兴。”  盼父母电话;自己洗毛衣;不上文化课是童瑶在中国歌舞团艺术学校学习时的关键词。最让童瑶父母忧心的是女儿丢了一年的文化课。  第二年,童瑶回了昆明,考入昆明文艺学校,这是一所五年制的中专。边上文化课边学习舞蹈,童瑶学的是民间民族舞。  有些家长通常不敢看孩子练功,因为太苦了。童瑶的父母常去看她,虽然看了也挺心疼,但他们一直认为小孩子需要锻炼。童瑶说她的腰和肩都受过很多伤。  “受了伤,一休息,整个人就懒下来了。这时父母说让我看书,让我练功,让我学这学那,我根本听不进去,觉得他们是在逼迫我,很烦。”童瑶称她当时逆反心理特别强。  爱美,是女孩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童瑶也不例外。她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有一次买了一件又紧又短的上衣,别人觉得她怪怪的,可她自己觉得特别好看。  在艺校上学期间,童瑶看了一部让她印象很深的电视剧《黑冰》,从此喜欢和认识了两个主演--王志文和蒋雯丽。“我特别喜欢他们两个的表演,后来得知王志文曾是中戏的老师,就对“中戏”很有兴趣。”问童瑶追过港台明星吗?她努力想了一会,摇摇头。  “我觉得这5年我荒废了很多时间。”童瑶一下子收敛了笑容。“演出太多了,经常要在一个地方待上一两个月。而且,演出中表演独舞的机会很少,独舞都给了省歌舞团,我们基本上是跳集体舞。”  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上中戏  在选择毕业去向的时候,17岁的童瑶不想继续跳舞了,老师建议她去考中央戏剧学院。  2002年,北京的冬天,童瑶觉得特别冷。爸爸带她来到了北京,童瑶同时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在中戏进行二试的时候,电影学院三试的结果出来了。童瑶顺利通过。“我记得看结果的时候,电影学院的老师说‘你不用考中戏了,回家准备一下文化课,达到200分就可以了。’”  但是,童瑶还是去考了中戏。一试,老师出的小品题目叫《看榜》,“我表现的是一个女孩子在榜上一直都没有看到她的考号,看见别人高兴的样子,她失望地走了;可是走了一半,她回来又看了一遍,之后又走了;一会儿再次回来,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考号,就大哭起来。”童瑶做这个小品的灵感,源于她在电影学院看榜时所见的一个真实场景。  童瑶记得她看中戏一试榜时,腿一直在抖,但她很快看到了自己的考号。  二试,声乐考试,童瑶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唱得没什么技巧,就是大着胆子唱。” 二试看榜,她的腿不再抖,顺利通过。  三试,才艺展示,童瑶没有选择她学了6年的舞蹈,考中戏的女孩学舞蹈的太多了。她表演的是葫芦丝,曲目是《云南的孔雀》。“演奏结束,我发现老师在对我笑。”在艺校上学时,童瑶花了一年的时间学葫芦丝,她喜欢葫芦丝的声音。  舞蹈考试,童瑶没跳她驾轻就熟的民族舞,她选择了芭蕾舞《白毛女》。她觉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民族舞不能充分展示身材,也让人感觉不出技巧。  小品考试是三个考生共同完成一个小品。两个同学背靠背坐着,童瑶走过来,老师只给了她一句台词:“你们干嘛啊?快起来!”之后要求他们即兴演下去。童瑶忘了他们具体是怎么演的,只记得最后她成了舞蹈老师,那两个考生都是学生……  最后,童瑶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中戏专业课的考试。看榜那天,童瑶除了轻松也有紧张,因为距离文化课考试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备考的那段时间是最艰苦的,每天都是夜里两三点钟睡,五六点钟起。我从来没写过那么多字,看过那么多书。有时候坐在汽车上背单词,到站了都忘了下车,往往是车门关上了才冲过去……”  “只要文化课通过,我就能到北京上学了!”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童瑶。  最后童瑶的文化课考了316分,远远超过了220分的录取分数线。那时,童瑶刚刚过完17岁的生日。父母为了给女儿庆祝,特意请了同事和朋友们吃饭。  同时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童瑶选择了后者。她更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  ------------难忘《林海雪原》------------  2002年9月,妈妈送童瑶来上学的那天,童瑶第一次仔细看了看将要生活四年的校园。并不显眼的校门,略显斑驳的教学楼,幽静的校园,三三两两走过气质特别的学生……  报到的那天,妈妈先走了,宿舍的同学都跟父母出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童瑶哭了,“我想从此就离开家离开父母,以后的生活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在中戏的校园,童瑶感觉到了自己的普通。“以前觉得自己长得还可以,进了中戏,才发现漂亮的女孩特别多,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都有。”  “在家里大家都宠着你,来到中戏感觉压力挺大。”童瑶一切重新开始。“刚学表演时,老师让我们模仿动物,模仿神经病,我觉得特丢脸。一个女孩子要在那么多人面前扮丑,还有那么多男生看着,特难为情,但还得硬着头皮演,好多女生都哭了。但老师说‘经过这个过程就好了,演员应该把舞台和生活分开,不能把生活中的东西看太重了,这样成不了一个好演员。’”  在观察生活的练习中,童瑶印象最深的是寒冷的冬天去户外观察不同的人。之后,她演过乞丐、打工妹、老太太……  那段时间,童瑶最高兴的是去人艺看话剧,她看了《茶馆》、《雷雨》等很多大戏。她看的第一部话剧是在人艺小剧场上演的《朱丽小姐》。在童瑶眼里中戏有很浓郁的文化气氛,她也真正开始踏踏实实学东西。第一学年,童瑶印象最深的是紧张,无论学习还是生活。  童瑶在中戏的第一个寒假是在《林海雪原》的剧组度过的。当时,原来演白茹的演员被换掉了,剧组让童瑶和其他几个备选的女孩去东北的外景地面试。童瑶对试戏的印象是:穿上那个年代的衣服很新奇,说台词和表演的时候特别紧张。  幸运的是,童瑶被导演选中了。之后,童瑶去了外景地亚布力滑雪场。  拍摄的两个月中,童瑶最难忘的是冷。“那里零下30多度,我被冻哭过好几回。有一场戏是拍拿雪洗脸,之前我没想到会那么冰,当雪碰到脸上的时候,像刀割一样,手都冻僵了。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嘴上说没事,心里早就想哭了,所以导演一喊停,我的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  童瑶还有两次受伤的经历。“一次是拍我从山上滚下来,我滚了好多次,最后一次手里的药箱硌了我的肋骨,我一下就站不起来了,特别疼;还有一次是拍我从楼梯上跑下来,因为楼梯缝隙太大,我的脚一下子踩空了,人从楼梯上摔下来。当时要是没穿棉裤,没带绑腿的话,腿就折了,现在我腿上还有疤呢。”童瑶轻描淡写地说着彼时的苦。  拍《林海雪原》,冷的同时童瑶也体会到了温暖。“导演怕我心理负担重,很少说我,她经常告诉我有了这次,《林海雪原》在北京播出的时候,中戏适逢开学,那时童瑶刚刚伤愈。遗憾的是她没有跟剧组参加在各地的宣传活动。很多人觉得童瑶在剧中的表演还很稚嫩,对此,童瑶也点头称是。”那时我刚上了一学期的课,根本不会演戏,连镜头都不会找,老挡别人的光。老师说我的台词也不是很好。我想,如果现在演肯定会好些……  让童瑶找到表演感觉的是刚刚拍过的俄罗斯名著片断《列兵们》,她演一个军官的妻子,一个为爱执着的女人。童瑶觉得与以往表演不同的是“我不用想自己的伤心事来哭,而是真的因为角色流泪,表演的时候情感特别流畅。”  暑假过后,童瑶就上大三了。问她新学期的打算。她很认真地说:“我想踏踏实实学点东西,不想占用太多上课时间,因为毕业后再想学习,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了,我觉得大学生活对我挺重要的。我们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学演戏先学做人。”  经常有剧组来中戏选演员,童瑶说她很少积极主动地送照片和资料。都是人家找到她,她才去。“我的个性属于比较被动的那种。”“在学校被选中拍过广告吗?”“我不是很扎眼的那种漂亮女孩,在学校很少有人找我拍广告,以前在云南的时候拍过一些。”  ------------难得的是没有丢掉对人的真诚------------  有了被人广泛关注的受伤经历,童瑶越发觉得学校的好了。“老师和同学对我太好了,他们经常关心我、照顾我。我刚出事的时候,同学们在校外帮我找了一个静心养伤的住所,学校专门派了两个老师和两个同学来照顾我。我当时全身是伤,走不了路,他们就帮我联系医院,经常一大早就去排队挂号,然后把自己的钱取出来带我去看病。吃饭的时候,她们抢着给我买饭。有同学不方便来看我,就发短信安慰我,也有同学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他们的关心让我特别感动。”  “正是有了这些的呵护,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我很少哭。我相信我会好起来的。后来,我妈妈来了,她虽然看我的样子很心疼,但她也一直忍着没哭,我发现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童瑶和父母离开北京回昆明养伤的时候,学校还有一个月就放假了。  之后,童瑶杳无音信。媒体对此的炒作却日盛一日。  “受伤的时候我只接受了一两家媒体的采访,但有关我的报道却很多,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写的,我看了特别伤心。他们不了解我,老师和同学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家人了解事实的真相。”  “回云南后,我一直在家里调养。父母不让我上网、看电视,担心我再次被伤害。我的小姨和舅舅特意从国外回来看我,他们怕我这么小的年纪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从各方面给我呵护的同时,鼓励我坚强起来。”  “那段时间有人说我退学了,也有传我自杀了。我觉得这些传闻挺可笑的,我从来没有过自杀的念头,我没做错什么,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呢?这样不但自己解脱不了,还伤害了所有爱你的人。如果自己被这点事打垮,那以后什么事也做不成了。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倒下去,我倒了父母怎么办!”  这之后,童瑶选择了沉默。“我觉得真相只有一个,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而且我一张嘴说不过所有的人。”  “那些日子真挺难熬的,但是我挺过来了,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经历了这件事,我变得更坚强了。”  春节过后,童瑶在父母的护送下,悄然回到熟悉的校园,开始了她新学期的生活。这个冬季,在南方长大的她竟然没觉得“冷”。  然而,各路媒体并没有放过她。让童瑶欣慰的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全力保护下,她没有缺过课。  “我每次出门,都有同学陪着我。如果在室外上体育课,要是碰上媒体采访,同学们就围过去委婉地拒绝,请他们别打扰我,影响学校上课。学校在这方面也做得很谨慎,有记者来采访要得到校方的批准。”  童瑶不否认她那时很脆弱。“我很怕看见别人怀疑的眼神,有一段时间我不敢和陌生人接触。别人偶尔说到暴力的字眼,我的眼泪一下就流下来,感觉心里像在滴血。老师和同学似乎意识到了这些,在我面前从不提让我敏感的话题,他们没有怀疑童瑶是不是像外面说的那样。我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信任和鼓励。”  “多久后你能开心地笑了?”  “就是考试前的那段时间,跟同学们一起排小品作业,大家合作得很愉快,老师也很肯定。那几天,突然觉得树那么绿,天那么蓝,太阳那么灿烂的!我觉得自己的心情豁然开朗。”  “虽然现在的我跟以前比肯定会有些不同,但我的心态恢复得挺好的,至少我没有把对别人的真诚丢掉。我爸爸妈妈常跟我说,你不能因为一件事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从而将美好的事情全都抹煞掉。那样的话以后就不能和别人真诚地交流,由此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这时,童瑶清澈的眼眸越发明亮。  不可否认,童瑶因此“一夜成名”,虽然是缘于她主观上不愿接受的一种方式。“我从来没想过大红大紫,我的目标是做一个好演员。我知道很多人关心我,他们给我写信,寄卡片,有同龄人也有比我大的,信的内容都是鼓励我的。”让童瑶欣慰的是,有时候走在路上,被人认出来,人家会问她是不是《林海雪原》里的白茹。  对于未来,童瑶坦言没想的过多。“顺其自然,我只要自己开心快乐就好了。我觉得上课,去书店,逛商场,现在这种生活我挺喜欢的。”  ------------后 记 花季童瑶------------  有了一次人所共知的失败的恋爱经历,花季的她会不会对爱情失去信心?童瑶有一会儿沉默,然后淡淡地说:“我看别人的爱情都很好……其实爱情本身没有好与不好,主要是选择的问题。”  “如果有一个让你心动的男孩出现,你会拒绝吗?”  “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男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我觉得现在年龄还小,我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我爸爸妈妈嘱咐我与人相处一定要深入了解对方。”  看得出童瑶的谨慎。这似乎不像一个19岁女孩对待爱情的态度。  一路走好,童瑶。  当童瑶化好妆,穿上我们为她借好的那么多漂亮的衣服,站在镜头前时,我禁不住感叹:上帝对这个女孩儿是多么恩赐,给了她白皙的皮肤,修长的双腿,明亮的眼眸和美丽的容颜。  童瑶毕竟只有19岁,虽然经历了让很多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身心创伤,但她小女孩的天真、乖巧、俏皮、可爱仍不时显现出来。摄影师要求她不笑,摆些比较酷的POSE,她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只有灿烂地笑起来,随心所欲地展示她自己的肢体语言,她才那么自然、流畅、动感、不造作。  镜头前的童瑶充分展示了她的舞蹈语言,腾跃、劈叉、踢腿,精彩瞬间—被镜头定格。  看着童瑶那般轻松地就把腿劈成“一”字型,问她是不是经常练功,她摇摇头说:“现在很少练了,如果是以前,我能劈得更开,腿下还可以垫几块砖。”  见过童瑶的人都说她像章子怡。我发现,童瑶的声音,说话的神态,尤其是侧面的轮廓以及笑起来微微上扬的嘴角像极了章子怡。听我这么说,她没肯定也没否定,只是笑笑:“章子怡比我漂亮。”  童瑶和章子怡都学过舞蹈,都考上了中戏,长相又有几分相似。如此的巧合!不知她是否也有章子怡的运气?  拍照那天,童瑶穿了件粉色的碎花短裤,“马尾”高高束起,像一个刚放假的中学生。考完试,童瑶难得有这般轻松。生活中,童瑶喜欢跟她如花的年龄一样相称的颜色,天蓝色、明黄色、粉红色都是她的最爱。  面前的童瑶心情是明媚的,笑容是阳光的。这是对许多关心爱护她的人最好的慰藉。试想一个19岁的女孩儿,如果没了健康的身心,该是多么可怕!但是,夏日阳光下如此明亮的童瑶,让我恍然担心是多余的。  采访后的几天,童瑶要外出度假,她说想彻底放松一下身心。一个人独自去旅行,她没有想像中的紧张、无助,周身洋溢着远行的兴奋和欣喜。“父母从小就有意培养我的独立性,从不娇惯我。”童瑶对此很是得意。  ------------姜培琳 制造紫色传奇------------  T台上的姜培琳高贵、典雅、性感、冷艳,还有一点捉摸不定。  生活中的姜培琳是人们好奇的。  有了自己的公司,当了“老板”的姜培琳更让人探询。  姜培琳的公司在一间写字楼的26层,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紫色传奇”。  但走进办公区,并未感受到“浪漫”,满眼是一片的忙碌。姜培琳风风火火的出来,一身随意的装扮,温暖的笑容。她把我们领进一间不大稍显凌乱的会议室。她说她很少呆在自己的办公室,最愿意坐在这里,抬头就能看见所有的人,叫谁都方便。  姜培琳不习惯有人叫她“姜总”,她觉得自己不像一个老板的样儿。她喜欢跟大家坐在一起,喜欢跟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她买单。  采访中,不时有人进来谈工作,她的手机电话也一直在响。姜培琳的“忙”显而易见。  对于当了老板后首次遇到的北京国际时装周,姜培琳不是像往年一样忙着健身、做美容,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在T台上展风采。是时,她的公司接了“时装周”40场“秀”中24场的创意、统筹及演出。  姜培琳是这24场“秀”的总监。  从名模到老板  距离“时装周”越来越近,姜培琳不免着急上火,牙痛,还患了感冒。体会到现在的忙,她越发觉得以前单纯做模特时的轻松。“以前是被人家安排得舒舒服服,现在要把别人安排得舒舒服服。第一次接了这么大量的项目,很多事情都是我亲历亲为,毕竟我对这行比较熟。”  说到棘手的事情,姜培琳笑言“接的场次太多了,忙不过来。”另外,她也觉得分配模特比较麻烦,“以前我跟大家都是朋友,现在由我决定让谁演这场,不让谁演这场,很难取舍。”更多的时候,姜培琳会情不自禁地站在模特的立场,比如有时预算不够,通常给模特的费用就会减少,但姜培琳坚持不让步,然后跟人家吵。“我会不自觉的为模特们争取利益,希望所有的模特都能演出。”  姜培琳不讳言,许多客户让她承办活动的同时,希望她能参与走秀。“反正我都答应了,到时再说吧。如果食言,那肯定是我精力有限,我想他们也会理解的。”说完,姜培琳顽皮地笑起来,有种小女孩的“赖皮”。  但她同时一本正经道:“这次跟平时不一样,通常商业演出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在时装周上‘主动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好的品牌我才会演。”  “时装周”每年一次,有人戏称其模式已近审美疲倦。但,姜培琳坚信这一次会与众不同。“以前的‘秀’太单调,模特就是走,非常呆板。这次,我们借用了戏剧的形式,有情节,有情景,有布景,有表情,有表演,我们特意从中戏请来了导演。”  看来,姜培琳真的要制造一种“传奇”。  姜培琳坦言很喜欢“传奇”这两个字,当初给公司起名字时她先想到的是“传奇公社”和“时尚传奇”,但不巧,都被人注册了。于是才有了“紫色传奇”。“当时我是不经意起的,心想如果紫色不行就红色,红色不行就蓝色,总之‘传奇’两字不能丢。”  “一开始没想做这么大,只想做一个工作室。后来得到很多朋友和老师的支持,就做起来了。我们这个团体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  姜培琳不否认一个新公司能承担这么大的活动,有她个人影响的作用。“所以压力才大,这次一定要做好,否则砸了自己牌子。”姜培琳语气坚定。  如今,模特转型并不鲜见。做模特这几年,找姜培琳拍戏的就没断过,但她都回绝了,因为她对自己演戏没信心,怕给剧组添麻烦。至于唱歌她连想都没想,“我天生就缺这根弦,从小唱儿歌都跑调。”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从模特到设计师,这似乎更顺理成章,而且没有风险。“我一直觉得模特和设计师是可以兼顾的。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可能做设计师的前两年我会有兴趣,但它毕竟不是我的理想,也许过几年就觉得没意思了。”  姜培琳觉得做公司挺“刺激”的,因为这让她时刻有“学习”的欲望。  比如,现在她对“赚钱”就有了不同的认识。以前,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自身收入不菲,姜培琳从没觉得自己缺钱。但是现在她经常让公司的另一个负责人时刻提醒她预算。“不能做到最后,光为了艺术创作,反而赔了。我必须让公司正常运转起来,如果人都养不起,那不如不做。”  ------------最大的梦想是开一个心理诊所------------  姜培琳做模特纯属偶然。学运动心理学的她,大四那年跟两个同学去上海玩,她们被满街的时装节广告所吸引,报名参加了模特大赛。没想到初试就全遭淘汰。但是过了几天后,组委会却给姜培琳打来电话让她参加决赛。“我当时特别惊讶。后来才知道,有一个巴西选手因违规不允许参赛,才让我成为替补。“姜培琳现在的英文名字Shirley,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名字。  那次比赛,没有任何模特经历的姜培琳得了亚军。得奖的当天晚上,她就跟上海一个比较大的模特公司签约了。“没考虑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就是觉得模特这个行当挺新奇的,另外也想换换生活环境。”那一年是1999年。  所以,姜培琳对上海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前几天她刚刚去上海领了一个“上海时尚贡献大奖”。  但是,姜培琳的父亲一直反对她做模特。“我爸一直希望我能学个一技之长,他当时最想让我学计算机专业。”  “听说我决定留在上海当模特,我爸跟我僵持了一星期,直到我答应他一年后回去。有意思的是,第二年那一天我爸果然给我打电话,没想到我没回哈尔滨却来了北京。”  姜培琳说虽然她现在已经成为“名模”,但父亲对此仍是不反对也不很支持。“我们家是山东人,观念特传统。我现在去我爷爷奶奶家都不敢化妆、擦口红,更不敢让他们看我在电视上‘走秀’。”  姜培琳自己从未后悔做模特。“如果当时回哈尔滨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再读两年书,一个是当老师。做老师我根本不适合。”  姜培琳坦言模特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环境,也改变了她的个性。“我从小性格特别内向,很倔。现在已经开朗很多。”  在模特界,姜培琳一直被称为“才女”。因为她不仅发表过习作,出了两本书,还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  “写东西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上中学时父母让我记日记,后来我跟他们商量,能不能写‘周记’。到了高中,又商量写‘十天记’。现在也是十天或半个月写些东西,已经成为习惯了。我读学位也是被我爸逼的,他让我回哈尔滨读书,我来了北京,前提就是答应他在北京读书。”  在北京的三年,姜培琳是半工半读过来的。有一点她还是违背了父亲的心愿,就是她没有选择计算机,而是继续选择了心理学。因为在她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五年之后开一个心理诊所。“什么模式我都想好了,我想装饰成国外牙科医院的感觉,然后去国外聘请华人的医生……”  在姜培琳看来,心理学才是她的正业,模特始终是兼职。  都说模特是吃“青春饭”的,但姜培琳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她经常跟她的同学说心理学这个专业越老越值钱。  问她学心理学对自身的影响,姜培琳笑答,“更自信,更理性,更果断”。  “也让我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身处名利场,每天每人都说你漂亮说你好,其实这种东西很大程度是‘包装’的结果,卸妆后没有人觉得你是明星。但是在鲜花和掌声中,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这时能不能清楚认识到卸了妆之后的自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这点我做得挺好,我能够坦然面对浮华。”  ------------生活中的我才是真实的我------------  熟悉姜培琳的人会觉得生活中的她跟T台上的她反差较大,姜培琳自己称是“完全不同”。她觉得生活中的她才是真实的她。“台上的我只是在工作,人家给你化了那么漂亮的妆,穿上那么华贵的礼服,你还能那么松松垮垮吗?”  但是很多人觉得T台上的姜培琳更有魅力。  “那不是真正的我啊,那是太多人工做出来的结果。”  姜培琳很少在电视上看自己“走秀”。她觉得自己怎么那样啊!挺难受的。  跟大多数模特在T台上“冷酷到底”不同,姜培琳经常以笑容示人。“我不赞同模特只是衣服架子的说法,我从第一天做模特开始就不这么看。那么漂亮的衣服穿在你身上,你一点感受都不反馈给观众,太愧对这些衣服了。”“其实在T台上,灯光一打,观众看到的有关衣服设计、面料上的东西是有限的,更多是看到模特穿上衣服之后的感觉。所以,我希望模特能表达个人的感受,毕竟衣服拿到市场上是给人穿的。在这次时装周上,当我有能力掌控演出时,我就想把风格改变。”  舞台上穿惯太多华丽的服饰,姜培琳戏言生活中她经常出现“审美疲劳”。所以,她不会穿颜色花哨款式累赘的衣服,通常是越简单越好。  在大多数年轻漂亮的女孩把购物当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姜培琳却把买衣服看成工作。“我不经常买衣服,通常是换季的时候一次性买够。基本上一年买三次,夏天一次,春秋各一次。买之前,我会了解明年流行什么设计,买的时候很自然会注意到这种流行元素。我买衣服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最好的品牌,品牌概念和设计师概念是我很重要的一种购物意识。”姜培琳不否认她的收入花在衣服上偏多。  做了模特,姜培琳发现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了,但她很少让周围的人感觉自己突兀。  “我最好的朋友都是高中和大学的同学,一年我们要聚好几次。跟他们在一起,我尽量会随人家,不会让人觉得特殊。如果有另外的要求,我会选择跟现在圈子里的朋友一起去。这一点我做得特别好。”  “可能是学心理学的吧,我比较善于揣摩别人的心理。”  “不过,也容易吓到人家。有时我什么都没想就是望着天花板发呆,人家也会觉得我在盘算什么。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  姜培琳似乎也被自己的话逗乐了,跟着我们一起笑。  “我自认比同龄人早熟,就是比别人心眼多。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该退。”  问她这种优势是否对谈恋爱有所帮助。  她一个劲儿地摇头:“一点帮助都没有,恋爱中的任何人都没心眼,智商都是零。”  姜培琳并不回避自己曾经的恋爱经历:  “没谈过恋爱我也不正常啊,那也太小看我了。”姜培琳一副小女孩的娇嗔,煞是可爱。  “前两次分手都是距离的原因,他们在哈尔滨,我在北京。在北京的这次恋爱不是因距离而分手,而是时间原因,聚少离多,做模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面忙。”  选择男友,姜培琳不喜欢找南方人,也不会以“金钱”作为取舍的标准,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傍大款”的必要。“我爸爸就挺大款的,我傍我爸就行了。”  虽然有过爱情挫败的经历,但姜培琳永远相信爱情的美好,也笃信缘分的存在。因为一直接受比较传统的家庭教育,姜培琳说她会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小孩儿的时候生小孩儿。  ------------印小天 渴望爱情------------  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的看片会上,就对印小天扮演的韩丁印象非常深刻,这种外形俊朗,心地善良,为爱执著的男生容易给人很高的印象分。当各方专家评论小天的演技尚显稚嫩时,我不敢苟同,我觉得他非常符合我脑子里的韩丁形象,而且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我觉得小天的表演挺自然的。奇怪的是,那次会上在所有男记者大都偏爱“罗晶晶”的同时,大多数的女记者则一边倒向印小天。  那次会上赵宝刚的一句话也让我对小天充满了探询的欲望。赵导说:“印小天初期进入状态较慢,我对他的刺激就是‘骂’,他是在我的骂声中完成这部戏的。有一天我们都搭好景了,就是找不到印小天,后来发现他去天安门广场‘静坐’去了,‘抗议’的缘由是一看到导演那张脸就感觉恐怖。”  第一次见到印小天是在“海润影视”的办公室,他一脸阳光地进来,笑容里隐含着一种矜持。那天小天跟韩丁没有多少区别,不同的是,韩丁通常西装笔挺,生活中的小天则一身休闲的打扮。简单地交流,就会发现小天跟韩丁的距离,小天更简单、更单纯、更像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  今年25岁的印小天“资历”上并不浅,他199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小陶虹是他的同班同学,只不过陶虹是班里年龄最大的,而印小天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小天考入中戏的时候只有17岁。问他毕业四年同学已成名,而他尚未“显山露水”的原因,小天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称主要是毕业分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基本以排演儿童剧为主,影视作品拍得不多。稍微有影响的就是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至爱亲朋》,小天扮演男一号。  无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对小天是一个机会。“当时我正在老家沈阳休假,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让我准备两张照片,说是赵宝刚正在找《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的男一号。当时我也没有什么棚里拍的照片,就把两张生活照寄过去了。等待的前三天,我特别激动,上赵宝刚的戏应该是所有新人期待的。听朋友说如果上了这个戏必须减肥,那段时间正赶上在家过春节,我吃得比较胖,于是那三天我几乎没吃饭。但‘饿’了快一个星期了,这件事却没了下文,我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饭当然也照吃不误了。”  小天注定跟韩丁有缘。结束休假,小天回到北京准备上另一个戏,造型都做好了,马上要准备签约。这时他接到了《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剧组的电话,让他去试戏。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西装,还打了领带,而且理了一个韩丁式的发型,几天前他对照海岩这部小说封面上的韩丁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发型。小天还清楚记得与赵宝刚的第一次会面  “赵导看了一眼照片又打量了一下我,然后说跟本人挺像的。但是他看见我脸上的疙瘩,皱了一下眉,正好化妆师在,她对我的印象挺好,就对导演说通过化妆能掩盖。接着赵导跟我聊了一会儿天,听我说父母都是做司法工作的,还笑言我演律师挺对口的。那天,赵导还让我试了一场戏,就是韩丁跟罗晶晶在乌篷船那场戏。”  因为赵宝刚是在《拯救》一剧拍摄近一个月时换掉原来的“韩丁”,开始重觅人选。无形中让这个角色充满了戏剧性,所以,试戏归来,小天的心一直是悬着。甚至当剧组通知他去东方广场试西装时,他还不确信这个角色属于自己。  就是这种紧张让他拍摄初期一直进入不了状态,“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为没找到‘韩丁’,赵导就把韩丁的戏都甩下来。我一进入,马上就补他的戏,连续一个月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拍到晚上7点。因为导演要求我减肥,有一次我连续四天没吃饭,一到现场,人晕晕乎乎的,台词一下子全忘了。我记得有一句台词是韩丁问罗晶晶‘你家在哪儿?’,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说了10多遍都没完成,当时觉得舌头都硬了。而且由于身高的原因,我当时脚下踩了一块砖头,更觉得别扭。”  那天,赵宝刚把印小天狠狠地“骂”了一通:“你演不过刘烨没什么说的,你怎么连于娜都演不过!”连小天自己都奇怪,以前拍戏从没有过这么紧张。他当时真怀疑自己脑子出了问题,于是去药房买了脑复康。“开始拍戏的前半个月,我的手机一直关机,我顾不上接电话。后来我一个哥们找到我说‘上了赵宝刚的戏也不跟我们说一声,将来红了别忘了我们’。其实,我接了这个戏谁也没告诉,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去留实在没底。”  ------------对赵宝刚充满感激------------  小天称当剧组转赴杭州拍摄时,他的状态才逐渐进入。趁着不拍韩丁戏的几天,他完整读了一遍海岩的原著和剧本。其后跟刘烨的几场戏让他演得很过瘾。“上这个戏的压力之一就有跟金马影帝刘烨配戏的因素,我觉得他的确是一个好演员。在拍摄监狱的几场重场戏时,他眼睛里传达给我的东西让我有一种互动,再加上是双机拍摄,演员的情绪很连贯。我记得拍完我带罗晶晶来监狱看龙小羽那场戏后,现场的人都流泪了。”  可能是习惯了导演的“骂”,当小天拍完韩丁跟罗晶晶在乌篷船那场戏后,赵宝刚笑着肯定他的表演时,小天竟觉得有些不自然了。说起赵宝刚,小天充满了欣赏和感激:“赵导是一个非常棒的导演,每拍一场戏,他对灯光、镜头、画面包括演员的每一件衣服都严格把关,他还把自己的西装和衬衫拿出来给‘韩丁’穿,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唯美的人。虽然拍这个戏过程中,导演没少骂我,但我非常感激他给我这个机会,换作我是导演,也许早把这个演员换了。如果说这个戏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了,那功劳首先应该属于海岩老师和赵宝刚导演。”  以前就听小天说过类似的话,我还笑说他在玩“外交辞令”,但小天说他的感激之情是发自内心的。“我记得配完韩丁的旁白,我走出录音室,赵导有力地拍了一下我的大腿说‘太好了’!这一幕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问小天如果他可以自主选择,韩丁和龙小羽他更想演哪一个,小天思忖片刻,很坚定地:“我还是选韩丁,我欣赏韩丁的正直和善良。”  “如果是你,你会义无返顾地爱罗晶晶吗?”  “我相信一见钟情,但一见钟情之后是什么就不知道了,我曾问过一个哥们儿要是碰到这样的事情他会怎么办,他说他也会救龙小羽的。我想这可能是一种人性本能吧。至于我个人当然不希望这种三角恋发生在自己身上。”  末了,小天又补充道:“其实看过剧本,我就相信这种爱情,只有觉得可信,才会全身心爱上这个角色。”  我曾对小天开玩笑说要把他捧红,小天的神情竟有几分羞涩,他称不敢奢求大红大紫,只求这个戏带给他更多的机会就好了。  写这篇文章时,无意中浏览了一下网友自发给小天建的网站“印迷天地”。其中一个影迷留了这样一句话:印小天,红是迟早的!  印小天:渴望爱情  为了这次情人节主题的采访,小天特意打着“飞的”从沈阳赶来。采访的前两天,他刚拔了一颗牙,脸颊微肿,牙齿隐隐有些酸痛。大年三十才回到家乡沈阳与父母团聚的小天,是在妈妈不舍的目光中飞回北京的,并向妈妈承诺拍完照就赶回沈阳。  但是小天并没有践诺,因为有几个剧本等着他看,几个戏等着他回复。少了妈妈的呵护,重新回到一个人的蜗居,小天不免有些怅惘。“这时突然觉得有个女朋友挺好的,起码在牙痛的时候有人照顾,有人关心。”  在父母“25岁之前不准谈恋爱”约束下成长的印小天自认爱情生活比较贫乏。让他意外的是今年春节的年夜饭,当父母跟他举杯时,父亲除了说了句“现在的成绩差远了,还要多拍好戏”,还附加一句“如果碰到好的女孩儿可以交往。”  ------------憧憬像大山一样踏实的爱情------------  虽然得到了父母美好的“祝酒词”,但小天还是带着一丝无奈:“演了很多爱情戏,我太知道爱情是需要缘分的,不是你想要她就会来的;即使她来了,有时你还未必能感知到。”  就像《一米阳光》中小天扮演的年力伦,他和爱源不打不相识,当两人渐渐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时,年力伦又遇到了久久寻觅的纳西族女孩阿厦丽。婚礼进行曲响起那一刻,他最终没有勇气给爱源戴上戒指……  “如果生活中面对爱源和阿厦丽你会如何抉择?”憨直的小天有半晌的沉默,然后说“我可能会选择另外一种……”“什么样的女孩儿?”看我追问,小天颇有些意味深长道:“就是龙小羽眼中的罗晶晶。”  他没有说韩丁眼里的罗晶晶,因为他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情有一厢情愿的成分,少了些许龙小羽与罗晶晶间的两相情悦。  小天曾品尝过“一厢情愿”的生涩。“相比同龄人我属于晚熟的,18岁,我在中戏上学时,周围的朋友都笑我这么大了还没追过女孩子。于是我鼓足勇气把目标对准一个外校学舞蹈的女生。因为我看过她的演出,舞台上的她让我非常痴迷。于是,我在同学的陪伴下来到她的宿舍楼,把她叫出来说很喜欢看她的表演,并送了她一份我演出话剧的说明书,然后说台词般地自我介绍……”  很多年过去了,小天至今还记得那个女孩当时那种奇怪、探询还夹杂着一丝恐惧的眼神。这是小天在感情上的第一次“主动”,虽然之后他还做过努力,但他期望的爱情并没有开始。  “有了这次经历,我悟到爱情应该是互动的,生活中我不会选择爱源和阿厦丽就是因为我觉得年力伦跟他们的爱情缺少撞击的火花。但是我欣赏年力伦对阿厦丽的一往情深,它是我眼里最圣洁的爱情……”我并不同意小天的观点,因为我觉得这种爱情有感恩的成分,但小天仍固执地认为这是他认为的最“神圣的爱情”。他很欣赏年力伦对阿厦丽的执著。  “年力伦与爱源打了一个爱情擦边球。不过,这样的爱情让人难忘。”小天想起了戏里一个场景:“爱源看见年力伦在吃过期的速冻饺子,这时他们明知缘分已尽,年力伦对爱源说我们的感情也过期了……”小天也有过难忘的爱情经历。“那是我惟一的一次恋爱。有一次,我生日,她来了,送了我99朵红色的玫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束玫瑰花茎很长,花朵非常饱满。当时的场景差点让我晕倒,我承认这束玫瑰是我们爱情的催化剂。后来我把它做成了干花,一直珍藏很久。”  小天把这段恋情无果而终归于“年龄太小,不够成熟,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一直深受父母宠爱的小天不讳言曾经一段时间很喜欢姐姐型的女孩儿。 现在,对于未来的她,小天说不出太多具象的东西,但有一个词他非常清晰,就是“善良”。  小天自认生活中的他不善甜言蜜语,不够浪漫。他一直崇尚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喜欢踏实,像大山一样扳不倒的情感。虽然‘一米阳光’似的爱情来得璀璨,但它像天上的流星,只是瞬间的好看。”  小天坦言他的个性与金庸笔下的郭靖非常相似,虽然略显木讷,但骨子里也不乏浪漫的因子。“我会对喜欢的女孩子比较浪漫,而且一旦遇到就放不开了。”  说到自己做过最浪漫的一件事,小天有些不好意思,他更愿意用“别致”来形容这件事。“那是一段懵懂的感情,我刚上大学,初恋女友告诉我她过生日,因为很突然,加上那时我也没有什么收入。我就送她一份自制的贺卡—在一张彩色的餐巾纸上用钢笔写了一段话:餐巾纸我喜欢,它有颜色,有图案,还有香味,你就把它当成玫瑰花吧!祝你生日快乐!”后来那个女孩告诉小天,她一直珍藏着这张“贺卡”。  ------------烙印在记忆深处的浪漫------------  《一米阳光》的三个外景地上海、丽江和温哥华都是容易滋生爱情和浪漫的地方,问小天最喜欢哪里,小天跟孙俪及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不同,他最喜欢上海。他的解释也很玄妙:“恰恰是因为上海去着方便去的人多我才喜欢。就好像很多人都点一盘菜,那这菜一定是讨人喜欢的,好吃的。我喜欢上海的氛围、上海的购物环境和上海人。”  在上海,小天最亲切的是上海大剧院。因为它刚投入使用的时候,小天曾在那里演过话剧《青鸟》。“那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好的剧院演出,剧院有三层观众看台,踩在黑色的地板上,我仿佛置身维也纳歌剧院,一下子来了精神。”  原以为小天留恋上海是因为在那里有过“美丽的邂逅”,但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温哥华呢?这么美丽的地方肯定有美丽的风景。”“温哥华美吗?”他反问。“虽然温哥华有海,但我更喜欢澳洲蓝色的海,温哥华的海是灰色的。”  在温哥华拍了两个月的戏没有体会到浪漫滋味的小天,却在结束拍摄的前两天被一种“景色”震慑了。“那是一个很高的山崖,下面是海,海里有很多船,海面有海燕在飞,山崖的旁边是郁郁葱葱的树丛,里面有几只果子狸悠闲地嬉戏。但是最吸引我的不是这些,而是崖上一个拉小提琴的老者,我听出了他拉的两首曲子《魂断蓝桥》和《友谊地久天长》,面对大海,那旋律让我浑身发麻,我感叹为什么这么迟才看到这种景色。我记得当时我把身上所有的美元都给了那位老者。”  “后来我问他会不会拉舒伯特的《小夜曲》,我哼了半个小时,他似懂非懂。虽然他拉的有些跑调儿,但那种场景足以让我感动。《一米阳光》中有一场我和爱源在黄浦江畔追忆丽江往昔的戏,我突然想如果这段戏放在这个氛围里该是多么充满意境。”小天说如果有一天他做导演,他一定选择这个地方,让其发生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一米阳光》还让小天有一个遗憾,就是他没有像年力伦那样真正地攀岩,拍摄时大多是做个样子。自言喜欢极限运动的小天觉得攀岩、蹦极和滑翔是对人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北京刚有蹦极的时候,我就去体验了,冬天,坐了四个小时的车去的。第一次往下蹦的时候,我特别害怕,甚至有瞬间的退却,但最终还是蹦下去了,那一刻突然有一种自由的感觉。”  因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逐渐为更多人所熟识的小天,现在也有了一种自由翱翔的感觉。因为找他拍戏的人多了,可选择的角色也丰富了。他很欣慰“韩丁”之后,他拍了两部风格迥然不同的戏—《一米阳光》和《紫玉金砂》。  问小天成名后最大的不同,他憨憨地笑着:“生气的时候少了,与人相处不那么计较了,另外,喜欢的东西也有能力买了。”  “追你的女孩儿多了吗?”我问。小天仍在笑,不置可否。但是这个情人节他注定要过一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了。  ------------后记 弟 弟------------  小天一直叫我姐姐,在我心里,他也真的像家里的弟弟一样。我跟小天,全然没有记者和明星的生分,更像是亲人。  也因此,当看到他的成绩时,我的欣慰和高兴是由衷的。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毕竟,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还没有正式播出时,我就看好了小天,因为他帅气的外形和真切自然的表演。虽然,看片会上不乏专家对他的表演有微词,但是以一个观众的眼光,即使现在看这部电视剧,我仍认为小天扮演的韩丁是形神兼备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韩丁”而喜欢上印小天,甚至把他视为偶像。  与小天接触多了,我发现他和韩丁有很大的不同。生活中的小天更本色、率真、孩子气、当然也不像韩丁那么帅。他们相同的是善良和对感情的执着。后者,是我和小天一直保持交往的动因。  我经常跟小天开玩笑说,我更喜欢荧屏中的韩丁。我一直认为小天在《拿什么拯救我的爱人》中的形象是完美的。记得,后来在赵宝刚作品研讨会上,我跟许多与小天相熟的记者看到《拯救》的片花时,大家竟低声感叹:印小天,真的挺帅的。  也许,这就是近处无风景。太熟了,明星往往就失去了神秘感。明星之所以成为偶像,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对他们可望不可及,只能停留在“角色”的美好。但是,明星也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普通的人。  每每说到我喜欢的是“韩丁”而非他时,小天并不介意,只是喃喃道:“那看来生活中我不能太本色了,应该‘虚伪’一下,韩丁就是我演出来的,生活中我最好演一个‘印丁’”。  小天虽然说的是一句玩笑话,但作为公众人物也不妨一试。港台明星面对媒体和公众时就很有“职业”素质。你可以说他们不够真实,但却说不出他们的“不好”来,甚至还会让你有一点点的感动。  小天是晚熟的,一如他的面孔看起来稚气一样。他真的很单纯,面对一个言辞激烈很强势的人,他可能会哑口无言,还会有一些胆怯,然后敬而远之。因为没有“城府”,他偶尔会不小心冷落、甚至慢待了朋友。如果不了解他的人,会因此很伤心,离他而去。但了解他的人,可能会原谅他,甚至正面指出他的“不对”。每每此时,小天真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一脸的紧张,嘴上连说:“当你看到我‘不好’的时候,可以想想我的‘好’啊,或者看在我父母的面子上,也不要跟我绝交啊!”  小天的父母绝对是一个好人,一如他们从事的司法职业,正直、善良、诚恳。与他们有过一面之缘,小天妈妈的热情、小天爸爸的厚道,都让我感动。小天长得像妈妈,猜想阿姨年轻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漂亮。小天打趣道:“我爸比我妈大20岁!”看我信以为真,小天禁不住偷笑。其实,爸爸比妈妈只大四岁。用小天爸爸的话说,“我显老,他妈妈显得年轻,所以经常会给人这样的错觉。”  小天经常说他遗传了爸爸的艺术细胞,如果不是特殊的年代,爸爸肯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说到这个话题,小天的爸爸也禁不住感叹生不逢时,兴之所致,还会演上一两个片段,算是过过瘾。  因为工作在身,小天的父母不能陪他在北京,但是只要有假期,两位老人都会赶来北京住上几天,小天妈妈说每次来都顾不上出去逛逛,大部分时间都是帮忙打理小天的吃穿住行。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小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住宿生涯,但妈妈的惦念却与日俱增。  看到儿子有了一定的成绩,父母的欣慰可想而知。那天,跟小天的父母吃饭,正好路过西单,一栋临街有些破旧的楼房的地下室曾经是小天从中戏毕业分到儿艺的住处。小天妈妈说,当时他们来到北京看到儿子住在那种阴暗、潮湿的地方,腿得了风湿病,禁不住哭了。于是,第二年,他们下决心给儿子买了一套宽敞通透的住房。  父母的苦心自然也得到小天的回报,当小天有了名气,有了一定的收入后,他也为父母在沈阳乔迁新居做了“贡献”。甚至,他买了车,首先也想到让父母开。前不久,父母来北京时,小天特意给他们买了很多衣服和鞋。  小天常说他不是一个把“甜言蜜语”挂在嘴上的人,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心意落实到行动上。如此“不会来事儿”的小天,你一定要接触,才会了解他的“好”。  小天的善良还体现在他对喜欢他的影迷的珍视上,他说影迷对他的爱是无私和不求回报的,所以他一定不能辜负他们。因此,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安排和影迷近距离的接触。当他在上海外景地过生日时,看到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探班的影迷送给他的各种礼物和信件时,他哭了。在他的影迷俱乐部“印象天空”成立一周年时候,他突破“阻力”精心安排了一周年的聚会。当他和影迷唱起那首他最喜欢的《我需要你》时候,泪水夺眶而出。  这是我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小天哭。他说他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经常会流泪,那天开车,听到张学友的一首歌,看着车外肃杀的天气,穿梭而过忙碌的行人,泪水又在脸上流淌……  跟小天看过几次演出,他戏说我可以写一个“看戏印象记”。其实,我最深的印象是他可以“一心二用”——频繁处理他的手机信息,当然也不耽误看演出,高潮时也会跟着尖叫喝彩。有两个细节,如果是演出,每一次幕落,每一个节目结束,他都会热烈地鼓掌。如果是看电影,他一定要看完片尾的字幕才肯离去。也许,这就是一个有过舞台演出经历的演员与普通观众的不同。我想,曾经他在台上表演时,他多么期盼观众的掌声,因为这是他们努力最珍贵的认可和回报。  小天演过很多儿童剧,虽然那四年因此让他入不敷出。但是,对于现在的他,许多舞台上的片段都成了值得纪念的回忆。  小天常说我可以写写他的“苦”,我说一个25岁的男演员有了现在的知名度,何谈得上苦。也许,他等待这一天真的是有些漫长,也许那些苦真的让他很难捱。好在,现在苦尽甘来……  最近一段时间,小天的心情有些躁动。与原来的签约公司约满,何去何从?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如何上一些好戏?都是困扰他的问题。  虽然,小天不乏缺点,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在他经济上还称不上“大款”的时候,他坚持“挑戏”,绝不上烂戏,甚至无视“钱”的诱惑。这不是所有演员能做得到的。如果为了钱,他可以一部接一部地拍……  期待,小天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无论事业、生活还是爱情。作为姐姐,为他加油!  ------------胡兵 成就男士品位------------  作为一个涉猎面很广的艺人,胡兵让人羡慕的同时,也招来一些非议。所谓术业有专攻,不能一心二用。对此,胡兵有自己的态度:“我没刻意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变得很专业,只是觉得我现在还年轻,有足够的精力,所以我要拼命跑,不要走。当我的精力超负荷了,我肯定会停下来。也就是说当你还不够成功时,最好多尝试一些不同的领域;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就要把最想做的事做精。”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胡兵自言现在的他还是“在路上”。  胡兵的好友靳羽西在给胡兵《亚细亚写真》的序中写道:“作为艺人,胡兵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这份认真,对从事演艺、大众传播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也造就了胡兵今天的成绩。”  “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胡兵希望用这句“俗语”与所有有进取心的男士共勉。  胡兵:奔向巴黎秋天  在很多人眼里,巴黎仿佛一个窈窕女子,春夏秋冬各有风韵。而我有机会在金色的秋天造访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从北京飞巴黎那天,法国总统希拉克一行数百人由巴黎飞北京,他来参加法国文化年在京的开幕系列活动。  任何人对巴黎都有一种神往,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艾菲尔铁塔、香榭里舍……这些著名景观早已耳熟能详。  吸引我视线的还有巴黎的时装周,很多著名的品牌都选择登陆巴黎秋季时装周秀万种风情。有人去巴黎亮出的理由很简单:男人看女人,女人看时装。  当然,此行我还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就是邀请正在巴黎的好友胡兵作为我这次法国之旅的“形象大使”,让我们随同他的足迹,跟着他的视线,体味巴黎的林林总总。“亲身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是将自己融入法国文化并从不同侧面认识这个地方的最好方法,最终了解真正的法兰西。”在一本巴黎的旅行手册上,我记住了这句话。  在巴黎,胡兵是忙碌的。拍摄电视剧《摇摆女郎》;受邀出席巴黎时装周的著名品牌秀;作为路易·威登集团邀请的第一位当红艺人参观路易·威登博物馆……  这是胡兵第N次来巴黎,这几年他每年来这里两次。因为在巴黎他可以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放松下来,“巴黎让我觉得很舒服,也让我有充分的时间调整一下紧张的生活节奏。”所以,胡兵赶在十·一之前忙完手里的事情,约上几个好朋友一同奔向巴黎的秋天。  巴黎的秋天别具神韵。这不仅是第一次来这里的我的直接印象,也是作为巴黎“常客”胡兵的最深体验。世界上最漂亮的大街香榭里舍两旁的人行道上,金黄的落叶随风飘落,仿佛一层松软的地毡。周围的颜色不是鲜嫩的翠绿,而是温暖的橙黄。来来往往俊男靓女的穿着虽然不像春夏那么性感、清凉,但风情款款的各式大衣、不同色彩的围巾仍透射出巴黎人特有的品位。  巴黎的秋天略显寒意,但并不逼人。一阵秋风袭来,吹乱了胡兵一头飘逸的黄发,他说他喜欢这种感觉,吹在身上很舒服。  我在巴黎的这几天,巴黎不是阴天就是下雨,但秋天的雨不大,雨点落在身上还能感到一点温润。我跟胡兵都没有打伞,高大挺拔、棱角分明的胡兵和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行走在巴黎繁华市区并不宽阔的街道,那背影在摄影师眼里是一幅意境绝佳的画面。  因为同时要拍戏和出席各种时尚活动,胡兵这次带来了很多“行头”,装了大大小小四五个LV皮箱。在他租住的公寓里,西装、大衣、毛衣、T恤等琳琅满目的服饰盛了满满两个衣柜。各种风格样式的鞋在房间里也很抢眼,据说胡兵最大的收藏嗜好就是鞋。这次我不仅有机会见识一番,还亲眼目睹了胡兵一次疯狂购鞋行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在一家PUMA店他一口气买了六双鞋,还有与之相配的色彩鲜艳的袜子。想像得出他穿着它们的动感和朝气在胡兵的“行头”里,还有两样值得一提:一是围巾。纯棉的、毛线的、真丝的,长的、短的、不规则的,让人目不暇接。拍照的时候,同一件衣服搭配几条色彩不同的围巾就是一个崭新的胡兵;另一个是表和各种不同的佩饰,我们戏称为他的“金银细软”。  在巴黎胡兵搬了一次“家”,我和在法国的模特吕燕帮忙给他打点行装。看着身边一个接一个塞得满满的包,吕燕笑言,“你比女人出一次门都麻烦啊!回国的时候你可怎么拿?”那边胡兵倒是习以为常,“这些东西我肯定用四个包就能装下,放东西是需要技巧的。”果然,搬到新家后,胡兵让我和吕燕坐在沙发上喝茶,他说10分钟内一定能把这么多繁杂的东西分类放好。  说到买衣服,胡兵颇有些无奈:“我不得不经常换衣服,因为我是公众人物,我不能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重复。”据说,在“百事风云榜”颁奖礼上胡兵穿的一件西服,后来在西安参加一次活动时又穿了一次。这是他惟一的一次重复,但随后媒体对此就有非议。“我一年要参加很多活动,每次都要穿得不一样,真的很难。”  ------------法国式的拥抱------------  这次来巴黎,胡兵没有选择星级酒店,而是租了一套公寓。法国市区的房子年代都很久远,建筑风格古朴凝重,历史感很强。据说政府严禁旧房翻新,因此整个巴黎都被这些建筑映衬得祥和、安宁。通常市区公寓的租金甚至要高于酒店的费用,但胡兵很喜欢这种“家”的感觉,跟朋友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兴之所致还可以DIY几样法国和意大利餐,就着爽口的红酒,那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几天挥之不去。  说到吃,这次我们有机会跟着吕燕品尝了很多法国美食。蜗牛、非洲(又鸟)、烤羊腿,不得不佩服法国人的善吃和好吃。法国的餐馆通常都很“迷你”,人和人挨得很近,但吃饭的氛围很闲适。晚上,霓虹闪烁,每家餐馆的生意都很兴隆。  巴黎的咖啡文化也很典型。午后,街上大大小小的咖啡屋逐渐热闹起来,人们或独坐或约上三两朋友或举家而来,品一杯香浓的咖啡,叫一壶红茶,亦或一杯热水加上蜂蜜和柠檬……有滋有味,有情有景,其乐融融。  巴黎是浪漫的,若非亲身体验,其中韵味难以言表。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就像在缤纷的梦境中漂浮,每一片光影都让人心动,古老的咖啡馆、老房子前的铭牌,仿佛在悄悄诉说着巴黎悠远的文化。弥漫在空气中的浪漫,渗透进巴黎人血液中,几乎触手可及。  此番来巴黎,是胡兵自认最浪漫、最开心的一次,因为有许多好朋友跟他同期而至,尤其是邂逅吕燕更让他惊喜。深受法国人推崇的名模吕燕现在纽约发展,这次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巴黎秋季时装周的品牌秀。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像在国人眼里“丑小鸭”的吕燕在法国的受欢迎程度。三年前,这个从江西山区走出来的20岁女孩孑然一身闯荡时装之都巴黎,当时的她不会一句英文和法文,现在的她不仅凭这一张International Face征服了法国模特界,还交了很多法国朋友,无论跟造型师、摄影师还是阿拉伯国家的皇后都可以谈笑风生,应对自如。  “来纽约玩找我吧,我现在那里也有了一片天地,交了很多朋友。”23岁的吕燕个性自然、爽直,只是脾气有些急躁。尤其是当司机不识路时,她更是边唠叨边恨不得自己过去开。好在当大小姐发脾气时,同行的胡兵耐性十足,一急一缓,一张一弛,倒也相得益彰,相安无事。在巴黎居住三年的吕燕自认对路很熟,但几次同行后,胡兵得出结论:“吕燕通常都是到了那儿才知道怎么走,而且还说不出那里的名字。”对此,吕燕自然是不服。  有幸跟吕燕和胡兵一同参加了一个法国著名品牌的时装秀。那天中午,二人都做了精心打扮,胡兵黄色T恤、黄色围巾、白色西装、银色皮鞋;吕燕粉色吊带雪纺短裙、银色凉鞋、银色手包。目送他们落座嘉宾席,举目周围一色的金发碧眼,不得不对两位来自中国的明星刮目相看。  看完时装秀,去餐厅吃饭的路上,又下起了小雨。午饭时分,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胡兵的高度和白色煞是抢眼。吕燕看了一眼身旁的胡兵,“你今天的穿着很像日本人!”在突然而至的小雨中,穿着单薄的吕燕可谓美丽“冻”人,那天她的回头率极高。  时间一天天过去,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回程。胡兵陡生伤感,他说生活中他是一个很看重朋友的人,“快乐和不快乐都要和朋友分享,不要把快乐和朋友分享,不快乐自己去承受。我以前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顾及别人忘却了自己,这是最笨的人。只有自己开心快乐、安全,才有能力照顾别人。就比如在飞机上空姐说发生险情时氧气面罩会脱落,要先给自己戴好,再帮别人。”  所以,在吕燕起程赴纽约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有了一次狂欢。本来是19日生日的她特意提前过了,那次晚餐美其名曰“生日PARTY”。入夜,来到“迪斯科CLUB”,所有的人都把身心放开,High到极致。那一刻,将欢乐和友情定格。  只休息了两个小时,第二天一早,我随胡兵赶赴位于巴黎市郊的LV博物馆。这曾是路易·威登最早的住所,当时他住在二层,工厂在一层。现在这里环境幽雅静谧,院落里绿树、小径、彩色的墙,相映成趣。  胡兵是路易·威登第一个受邀来这里参观的当红艺人。白色衬衫搭配一身蓝色的LV西装,在来自世界不同媒体的聚焦下,胡兵尽显温文尔雅的绅士风采。  毋庸置疑,胡兵是LV最看中的明星。他也自称是LV的Fans,“我特别喜欢这个品牌,任何时刻,我身上一定会有一件以上LV的东西。我喜欢LV差不多17年了,做运动员的时候,有一次去意大利打比赛,在那里我买的第一件LV的东西是一款黑色的钱包。现在我数了数我已经有大大小小300件LV的东西。”  这些LV物品中,胡兵自己买的居多。“我这个人很奇怪,别人送我一样东西,我一定再买一样。我既然是它的Fans,就不应该只接受馈赠。你送我很开心,但是我一定也支持你,这样的感觉很舒服。”  胡兵说他是一个执著的人。“除了品牌,我很看中设计师,如果我喜欢一个设计师,他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他设计什么品牌我就买什么品牌。”  “体验了才有发言权,无论对物对人对环境,所以要了解这些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真听、真看、真感觉。”巴黎的秋天,胡兵顿悟。  传说中的巴黎渐渐真实,光环下的胡兵如此亲近。不虚此行。离开巴黎那天,我终于看到了阳光灿烂。  再见巴黎,再见胡兵。法国式的拥抱。  ------------怎样做个成功男士------------  最近关于胡兵的新闻特别多:推出全新概念的《亚细亚写真》;继《纽约风暴》十年后在《非常24小时》中再度出演警察;赴台湾宣传《双响炮》引发“胡氏旋风”等。  还有一则新闻,堪称独家,就是胡兵已正式接受《时尚芭莎》邀请,出任明年出版的《芭莎男士》的主编。  “胡主编,你好!”接通胡兵的电话,禁不住想笑。那边的胡兵倒是一本正经,俨然已经进入了角色。胡主编手下有三个“兵”,显然人手有些紧张,所以胡兵除了完成“主编”的份内工作--撰写卷首语、组织稿件,甚至还充当记者的角色亲赴日本采访。另外,胡主编还利用其在时尚界的口碑和号召力,为即将创刊的《BAZAAR》男士刊吸引了众多广告客户。  要知道,胡主编完成这些工作完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就是拍摄《非常24小时》外的休息时间。熟悉胡兵的朋友都觉得他是个“铁人”—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工作起来仍神采奕奕。  平时喜欢穿着随意休闲的胡兵,每次去杂志社开会的时候会刻意穿上西装、皮鞋,“要有主编的样子。”问他那里的员工叫他“主编”还是“胡兵”?“叫胡主编。”胡兵笑言第一次听到这种称呼,心里“咚咚”直跳,以至于名片印出好久,他一直藏着不敢发。“不过,这种新的称谓对我也是一种鼓励,让我有一种‘创造奇迹’的动力。”  但是胡兵更期待他Team的每一个人叫他“胡兵”,“如果我做得很好的话,有一天他们会叫我名字的,我期待着。”  胡兵很感激这段时间来自朋友们的支持,他的手机上保留着很多这样的短信。他让我看了其中一则:“我相信你这一步走的是成功的,我们都会无限量地支持你……”  作为多栖艺人,胡兵身上有很多炫目的称谓,但是“主编”对他来说还是很新鲜的。“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或者说是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出道已经十年的胡兵,希望第二个十年,有一个崭新的、富有质感和挑战性的开始。  如果说前十年的发展,胡兵还算一个成功的男人,他期待以后能做一个成功的男士。在他眼里“男人”和因此他提出了《BAZAAR》男士的办刊理念--成就你的男士品位。并把第一期卷首语的主题定位为“男人不等于男士”。 在他眼里“男人”和“男士”是有区别的。  胡兵认为的“男士”要符合三个标准,即要有风范、风格、风度。“风范,指的是一种大气,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责任感;风度,指的是一种理性层面,要有绅士的气质;风格,是指时尚感和自信心。”  “怎样做个成功男士,就是要了解自己,把自己从‘灰色男人’变成一个有品位的男士。‘灰色男人’就是指那种每天忙忙碌碌,没有一点生活情趣,穿着也是‘灰灰’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让他们过渡为优雅的男士。后者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品位。”  胡兵不否认自己也有“灰色”的一面。“但我有一点特别好,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胡兵很欣慰在这个时候做这样一本杂志,在引导别人的同时,让自己也有一种提升。  “我可以和大家一起去分析男人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觉得一个阳光健康的男士应该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交往能做到‘真心对待,真诚相处’。当你把朋友跟家人、爱人同等对待的时候,你的境界就有一种升华。朋友的好处,也许等我们老的时候才能体会更深。那时,一杯茶就可以聊一个下午。我希望我保留的都是美好的记忆,不好的东西我会全部忘掉,这也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我怎么了?’而不是‘别人怎么了?’经常的‘自我审视’对一个男士是必需的。”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