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

作者:顾小白 字数:29554 更新:2023-10-09 18:19:37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 作者:顾小白前言推荐名导李少红、陆川、贾樟柯联袂推荐顾小白电影随笔70年代生人集体回忆录代代/文电影与生活,哪个更残酷?哪个更精彩?或许在顾小白新作《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顾小白电影随笔》中会有答案。曾为《看电影》、《电影世界》、《21世纪环球报道》、《信息时报》、《花溪》、《瑞丽》、网易娱乐频道、新浪文化频道等媒体撰写专栏的小白,悉心收集他新近关于电影的文字,收入到这本《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的书中,并不顾出版社编辑的建议,固执地用这个读不通读不顺有点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书名,并最终使得编辑也觉得实在没有改书名的必要,因为正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真理昭昭的感觉成就了小白的特色。看电影,读顾小白,或是先读顾小白再看电影,已经成为许多人选择的看电影的新方式。难怪李少红、陆川、贾樟柯等知名导演在自己的电影上映后总是很想知道小白会说些什么,不是因为小白早已在新锐影评人中赫赫有名,而是因为他们说“小白成为了我的‘后窗’”(李少红语)、“在我的朋友中,我一直觉得小白是一个很难得的内心从容平静、对于世事很有判断力的一个”(陆川语)、“用情观影用心作文,是这些年小白风流尽占的秘密”(贾樟柯语)前言序:我的后李少红在我的经历中,电影评论是很学术的领域。想到我们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会儿,八十年代初期,电影在中国新文化复兴运动(不知道能不能用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个时期的文化现象)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新“电影语言”、“新浪潮”、“结构主义”等等名词如雷灌耳,而且话语权威都是一派学者气质,很有学术性、高尚感。这样的气氛把我们烘托得很了不起,真有艺术殿堂的感受。后来,大概到了九十年代中期,1995、1996年前后,这帮大师突然不玩了,很快从这个圈子里消失掉,无影无踪了。在他们抛弃我们之后的寂寞的日子里,我们感觉到一阵孤独。文艺批评一向左右着各类艺术的历史进程,这样的空白真的令人心慌。我想他们不玩儿了的很大原因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有关。消费概念一统天下,文化也可以成为产品进入流通市场,当它们成为超级市场货架上供人选择的、和选择一件衣服一样自由、一样随意的商品的时候,艺术过去神圣的地位、仪式化风范及上层领域的优越感全然被打碎了。这十来年,随着这样的变迁,其实谁也没消停,大师放弃的阵地自有后来人。由于商品化的普及、便利和自由,还有文化艺术产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孕育出了一代从fans 走入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员。这些从消费群体中走出来的人可能是批评家,可能是导演,也可能是编剧。我想他们的出身就能把前辈的鼻子给气歪。美国前卫导演昆廷·塔伦蒂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卑贱”的出身让他在入行时饱受了一番屈辱,直到1993年他的《落水狗》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才得以扬眉吐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法国人是多么地傲慢,从来都以文化大国国民自居,一副霸权的样子,一直一统艺术殿堂的金钥匙。所以昆廷的获奖,连他自己都倍感意外、欣喜若狂,直到今年在戛纳当评委主席还念念不忘那一幕。如果不是世道变了,这事无论如何解释不通。很多事情不再是梦想。DV从家庭走向专业,电视从标清发展到高清,高清播出时代即将到来,电信号的色彩还原和胶片越来越接近,还有什么不可能实现?大概有一个现象我原来没有足够重视,当我知道后,很吃惊。原来各电影厂有自己的刊物、画报,不知何时被外面的人承包下来,变了味道,和过去大不相同了。开始我很嗤鼻,觉得不够专业化,比如《看电影》、《电影世界》、《新电影》啊什么的,我很长时间把它们等同于文化商品的延伸纸版读物,比如盗版光碟指南什么的。到了有一天在三联书店看到一本近似工具书的《电影2002》,还有《为希区柯克尖叫》和《后窗看电影》,我发觉这已经不是我原来概念中的电影产品指南了。其资料的价值性和全面,以及专业化水准都令我对他们的存在不可小视。网络上颇负盛名的“后窗看电影”等阵地亦成为新一代的影评代言人。就在这个时候,早已在新锐影评人中赫赫有名的小白把他的书稿拿给我看,极没有架子,以很自我的口吻,甚至是一个影迷的角色来谈电影。像日记,像观后感,也像夜话。我在他曾任版主的论坛“后窗看电影”及其精选书籍里也能感觉到同样态度。小白的尖刻和敏锐也是很散漫的,像他的生活状态,完全没有权威姿态。这让我对小白刮目相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当时在和我合作一个剧本。我很喜欢他写在剧本中的那些人物的状态,很典型的“后工业”人类,而且是典型的中国都市小资类。接触多了,我对小白的身份恍惚起来。我连问了他好多问题——你到底干什么专业?他回答说,在一家数字化公司,好像还是国有单位。就我对社会了解的知识结构,这就够错位的。——那你怎么又开始写剧本了呢?怎么又写评论了呢?他答,网上开始的,偶然的,喜爱的,咳……我完全听不懂,也不想再细问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白,让我对很多事情了解更具体了。电影在他们眼中的样子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首先是在用精神消费它。不论欣赏、崇拜还是品尝、指点,完全像对待一种物质——某种拜物主义倾向,而我们却当做理想来追求。脱离了人文环境的我们完全失去了价值判断,这两者的对话该有多么大的差距啊。可以说,小白成为了我的“后窗”,通过他,我看到了新一代的成长和他们的精神。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1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1)相关电影:众多经典港片说真的,自己是老了。头发白了好几年了。蓬蓬说:你难道是少白头吗?小恋也说:你怎么会是个少白头呢?这真让人烦恼。我绝对不是少白头,十七岁之前满头乌丝,中分。班主任说:你这孩子怎么倒腾得跟汉奸一样?他不知道那时候富城天王就这样。最近有时候想把头发染了,弄年轻一点儿,可是染什么颜色好呢?亲爱的,几乎所有颜色都让人家捷足先登了,我该怎么办?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时候再染头,有点落伍啦……好像一民工,不懂得撕去西装袖口上的标签。几个月前弄过一光头,然后就到四川去耍了,可惜身材不好,怒瘦,糟蹋了这个蛮酷的造型。我成都狗友的漂亮老婆对我讲:你脑门好大噻。我傻笑,心想她怎么就没看出我的良苦用心呢?昨个儿翻一女性朋友的婚纱照,说是在狂有名的巴黎春天影楼拍的,他奶奶的,先不讲摄影技艺如何,那造型设计可真让人不落忍,当时就想:原来我还可以吃形象设计这碗饭哪!真没料到自己竟是如此多才多艺。现如今,按我这才华,写小说成,写剧本成,写歌词成,写文案成,还能广告创意形象设计电影策划,牛大发了。可我为什么还没成名还这么穷呢?也许云知道。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来源于优克李林的一首歌名,有点文理不通的意思,不过让人心里酸酸的,煽情煽得恰到好处。那时候挺喜欢优克的,会因为《黄丝带》或者《不知所措》黯然神伤,只能抽根烟骗骗自己。现在不是了,看见林志炫会觉得闹心,已经成一烂情歌王子了,就快要忘记他的天籁之音了。李骥后来弄了一张寒碜的《一个李骥》之后便不玩儿MUSIC了,传说搞网络编程去了,好像还在北京混呢。谁见过告我一声,我请他喝燕京啤酒,然后问问他是怎么江郎才尽告别青春的。他也该老了,也许是因为青春不再的原因吧。可是为什么林志炫还戴着没有镜片的小眼镜在神州大地唱李安修写的艳俗《单身情歌》?开场白太长了,骂我吧。其实我等待的主要是电影。从开裆裤岁月等到现在这白发时代。还没上幼儿园那时候,我家一亲戚是电影院的职工,于是我妈就老走后门儿带我去看不要钱的电影。那些电影现在差不多已经忘完了,记得的有《赛虎》,因为看哭了。还有香港的老片《画皮》,看完后走在家属院儿里总觉得阴风阵阵背后有人。那时候等得心焦呀,晚上老是缠着娘带我去看电影。其实是扯淡,一到电影院没五分钟就开始满场乱窜东跑西颠让娘操碎了心。二十分钟后就到娘身边说怎么还没完呀咱回家吧。至今都忘不了妈妈那愤怒的眼神。你看我从小就附庸风雅号称喜欢文艺。不过那时候电影院里人可真多。人如潮水。那时候就是不爱看打仗片儿,另类吧。觉得无聊死了。《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啦啦啦啦啦都让我闷。现在依然不爱看,不管是拯救大兵还是细细红线。不过我爱好和平,这就够了。对吗?回头想想那几个哥们儿小时候真傻,一看完打仗片或者反特片就回去扮演战士以及情报员,跟真的一样,弄得谁都一愣一愣的,把自己都骗了。不过那真叫爱电影,打心眼儿里喜欢。哪儿像现在,满世界都喜欢王家卫,跟真的似的。小学看了《少林寺》,开始在心中弘扬个人英雄主义。可是谁是我的王仁则?然后《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少林童子功》《武当》《木棉袈纱》啦啦啦啦啦。疯了。当年的大师张鑫炎现在看来好像如同一个武术教练 。不过他确实是当年的大师,他开创了大陆电影的武打片新时代,如同张彻领着香港武侠电影走进硬汉时代。可是……胡金铨的电影到今天看来也还不错,张彻和张鑫炎的就不成了。莫非大师也分三六九等?初二学校包场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没哭。旁边一妹妹把手帕上的眼泪都甩到我脸上了。只恨当时不知道安慰小女生,否则也许初恋年龄就提前了。《再爱我一次》之前加演香港的武打片《武僧》,主演是光头麦嘉,倒是还有点记忆。想不到麦嘉的功夫也恁好。初三记得的电影是国产恐怖片《黑楼孤魂》,吓懵了,真是蒙着眼看的,不像个小男人。那时候都能拍出那么好的恐怖电影,结构奇好,现在反倒不行了,真别扭。不知道导演是哪位?小生这厢有礼了。初三快结束的时候录像厅事业开始在故乡疯狂发展,也许那时候才是我真正接触电影的开始。当时我的亲戚已经荣升电影院的经理了。我也不再需要妈妈领着我去看了。看门的大叔大妈我都认识了。他们挤眉弄眼对我说:你这娃儿又来了!我很酷,不理他们,径直奔录像厅而去。第一次看英文对白中文字幕的电影是理查基尔演的《流氓警察》,讲什么的不记得了,永恒的印象是一场床戏,一位裸体金发美女骑在理查基尔身上做还不算,老的基尔手也没闲着。那时候我十五,憋了一腮帮子口水,寻思我操现在电影院里都敢放黄片儿也不怕被抄了。第一次看原版片儿甚是不习惯,字幕看得头昏,人名也记不住,老得寻思,一寻思还会落过去一大段儿,又犯晕。不过当时百分之九十九的哥们儿姐们儿都是瞎看,图一热闹。谁他妈知道基尔是哪根葱。也许那时候正是我的纯真年代,所以对理查基尔没什么好印象,觉得丫是臭流氓臭狗屎。直到现在也不喜欢这厮,流不流氓就算了,总认为他是个傻老爷们儿,为什么老多女孩觉得他巨成熟巨性感巨男人呢?从初三到高中毕业,泡在录像厅的时间无法以金钱衡量(虽然不花钱可时间就是金钱)。这些日子说实话是上了现代香港电影史的课程,不过没有课外作业罢了。某天看报纸看到二十世纪香港一百部最佳电影清单,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罗列的,发现差不多看全了,心里窃笑,琢磨着自己恐怕可以到电影学院香港电影史教研室混日子啦。那张单子最大的功劳是让我不由自主开始追忆似水年华。我想起看《精武门》时多激动呀看《侠女》时多神往呀看《最佳拍档》时多开心呀看《半边人》时多伤心呀看《省港旗兵》时多震撼呀;我想起看《投奔怒海》时多窝心呀看《秋天的童话》时多哀愁呀看《地下情》时多感触呀看《似水流年》时多寂寥呀;我想起看《蝶变》时多惊心呀看《第一类型危险》时多暴怒呀看《烈火青春》时多蠢动呀看《疯劫》时多可怕呀看《父子情》时多动人呀。这些片子都早点儿,出产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们因为遍地冒出的录像厅从而杀入大陆,即使是在我老家这样的小县城也普及到了。真得谢谢当年那些搭起几张破旧长凳弄一台十八寸彩电一台录像机然后搞到营业执照以及来路不明的录像带从而就发了财的小老板们,他们好极了。高中就开始放影碟了,刚开始是那种大盘LD,亮出来晃眼,让人莫名生出几分敬意同时又敬而远之的东西,感觉倍儿高科技。岁数也大了,于是我从某种意义上开始理解电影了。我开始潜移默化地溶入这第N种艺术里了。就开始了漫无边际的等待。嗨!徐克!嗨!吴宇森!嗨!林岭东!嗨!王晶!曾经,徐克是我无与伦比的超级偶像,他简直就是我的神。至今忘不了看《黄飞鸿》和《笑傲江湖》时那种疯狂激动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宣泄的心情,真想到处乱飞。《狮王争霸》里鬼脚七一出场就踢馆,表情神神道道的,大头朝下就飞起来了,感觉狂好,比无影脚帅。《笑傲江湖》看得我只恨自己没生在古代,就算不是大侠也成呀,起码可以远远地望见任我行向问天东方不败令狐冲等等等等的背影,再不济也能哥几个抱瓶女儿红拉着三弦一块儿哼哼笑傲江湖曲罢!还有《倩女幽魂》,搞得自己一会儿想当个大法师去降妖除魔纵横云天一会儿又宁愿是宁采臣傻人有傻福浪漫得冒泡被女鬼泡。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就是打这时候开始的。总在等待徐老怪的新作,等《王者之风》,等《风云再起》,等《青蛇》,等《梁祝》,等到鼻子上都长出蘑菇了。那时候他基本上不会让我失望,《风云再起》没了李连杰可是有更繁杂汹涌的江湖,看的就是这个,看的就是东西方不败。什么是江湖,江湖就在你心中。《王者之风》换上了赵文卓,制作差强人意,吊钢丝的感觉太露了,不过还不算大失水准。《青蛇》多好呀,每一个画面都抓人每一个眼神都诱人每一个POSE都勾人,新古典颠覆古典热爱古典,李碧华能把自己的小说交到徐克手里也不枉此生啦。因此疯狂喜欢曼玉甚至觉得演许仙的吴兴国也挺好的。《梁祝》敲钟时那段挤眉弄眼的情景让我现在都想笑,书院里老师和学生们峨冠博带白衣胜雪诵读诗书的画面羡煞人也,最后哭坟的时候我真正被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国故事打动了,可惜不上幼儿园了,胸前没有手绢了。不过很不喜欢徐锦江和吴家丽演的祝英台的爹娘,夸张死了假死了。神也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没关系,我愿意等。等到老。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2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2)然后才是吴宇森。说到底,是耍酷、浪漫和义气三个词儿打动了无数人。谁都想冲破现实樊篱扛起枪和自己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并肩作战杀出去杀出一条血路。点烟的时候会想起小马哥于是烧一张一毛钱来过过瘾;被吓到的时候会大声说我不是怕是好怕聊以自慰;失落的时候会自言自语说我不做大哥很久了然后对自己笑笑;考砸了的时候会想起发哥和李修贤明知无路可逃依然并肩杀出教堂的大场面然后心下暗想死就死罢;美眉跟着别人跑了会觉得自己是纵横四海的阿海成就了哥们儿一段好事;想念远方好兄弟的时候会到顶楼点一根烟放在栏杆上然后开始无边回忆。我们决不会像喋血街头中的阿荣那样丧尽天良;我们决不会像纵横四海中的曾江那样不择手段;我们也许会像辣手神探中的阿浪那样难以仁义两全只能忘记生死;我们也许会像喋血双雄中的朱江那样举棋不定黯然徘徊。吴宇森其实不是什么大师,可是他把我们打动了,他精致,有感染力,回头想想,够了。忘记所谓的慢镜头和飞呀飞的白鸽吧。还有林岭东。在吴宇森的光影下,他总是被忽略掉,可他一点都不比JOHN WOO差,并且比吴宇森广泛。他也喜欢兄弟情深,可是他还告诉我们人生中有太多的苦难、黑暗和恶势力,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与之决斗。《监狱风云》中的典狱长,去死吧!《龙虎风云》中的高材生警官,去死吧!《学校风云》中的恶毒老大,去死吧!《侠盗高飞》中的非人类大盗,去死吧!我们都是可爱可恨的小人物,虽然无力回天。多喜欢那个卧底的高秋,他站在马路上抬起一条腿冲着美女吹口哨的风采多迷人。多喜欢那个监狱里的老油条阿正,他坐在球场上一脸坏笑拉着二胡高唱友谊之歌的姿态多感人。也喜欢《侠盗高飞》中的沈四,林岭东让黄 秋生贡献了一个又好又坏可怜兮兮的真实形象。可惜后来真实的林岭东慢慢消失了,搞什么《大冒险家》,恶心全世界的人。搞什么《硬闯百分百危险》,找到大傻蛋尚格云顿。还不如学学猪头王晶在香港呆着呢。 关于王晶,这个我也曾经热爱过的一个胖子,现在已经变成了我的鸡肋。热爱他的时候还是高中没毕业的时候,这个香港的娱乐之王给了我多少快乐时光啊。王天林的儿子,这个少年有为的中文系毕业生,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拿得下来,不知道捧红了多少星星。什么火拍什么,这没错,拍得很好呀……在那时候而言。更何况是他开创了无厘头旋风。有贡献!怎么会没有呢!《逃学》系列一出手,我们哥几个恨不得马上拿黑板擦扔老师炮轰化学实验室泡美丽女教师以很难摆出的姿态摔倒在校园草坪上。《赌X》系列一出山,我们哥几个恨不得马上买几件黑风衣披上然后再买几副透视扑克狂练苦练加巧练。《古惑仔》系列一出马,我们哥几个恨不得马上跑到香港旺角尖沙咀最差也是屯门混洪兴去看看蒋天养大哥浩男哥山鸡哥大飞哥去怒扁狂龙太子司徒浩男马来西亚拿督。甚至还有《羔羊》系列,看完了就在琢磨着哪个医生是羔羊医生哪个司机是雨夜屠夫哪个饭馆是人肉铺。可是,天哪!现在他还能娱乐过谁?你看看《千王之王2000》中那个傻冒法拉利,还螳螂拳呢,如同王晶的真实写照,没东西了,还死撑着。我不等了,再见王晶。愿你还能东山再起。记得第一次陪女孩看电影看的是《胭脂扣》。刚开始女孩因为女鬼而害怕,发出惊呼;后来因为殉情而伤心,有点啜泣。我想这惊呼和啜泣都是真实的。那时候十六岁的女孩应该还没有学会欺骗和玩弄。看完了我骑着单车送她回家,街灯都灭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心里头老想着十二少那颓唐的眼神和如花迷离的唱段。我承认是从那天晚上起开始觉得张国荣是个好演员。那时候他应该还没有爱上唐先生吧。年少时的等待现在觉得情真意切来自内心。现在的等待有种嚼蜡的感觉说不出什么味道。年少时的等待多美好。好电影真不少。杜琪峰那时候还没定型,无风格,跟风拍电影。一会儿周星驰的《济公》,一会儿郭富城的《赤脚小子》,一会儿又是刘德华和王杰的《兄弟情深》。兄弟情深打动了我,还有温暖的师徒情,还有海枯石烂的爱。这部赌片让我想哭,尤其是王杰最后死的时候,在有风的夜里,枯叶纷飞,《忘记你不如忘记我自己》的歌声在耳边猛然响起,心都碎了。可惜他不是王晶,没人家红。就算有了《天若有情》也红不过王晶。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遗忘受伤的刘德华骑着摩托车带着初入影坛的小倩在寂寞公路上飞驰那动人的情景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杜琪峰还没忘记在《孤男寡女》中回忆一下《天若有情》。也许那时候他的探寻给了他太刻骨铭心的记忆?还有好多人那时候恐怕都在迷惘都在追寻都在等待都在混吧。比如梁柏坚总是跟着吴宇森;比如刘伟强永远都是摄影指导;比如陈嘉上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比如程小东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画瓢;比如韦家辉还在辉煌地搞电视。严浩张之亮叫好不叫座感动不了香港人。许鞍华孤掌难鸣,《极道追踪》和《书剑恩仇录》应该是妥协之作。关锦鹏早就是大师了。大师之路一路走来总觉得慢了点儿。别忘了王家卫还在写一堆巨烂的剧本。看的第一部王家卫正式作品是《旺角卡门》。记住了张学友演的苍蝇。记住了恶狠狠爱吃桔子的万梓良。记住了刘德华和张曼玉在电话亭的吻。记住了闪烁的慢动作打斗场面。记住了报仇的最后一枪。记住了那怪怪的名字是来源于急中生智的招贴广告。1992年8月的某一天,好像有点下雨吧。邂逅《阿飞正传》。多年以后我总对别人说俺最喜欢的电影就是《阿飞正传》。偶尔会产生一点儿怀疑,到底是不是呢?到最终还是会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阿飞正传》是我的新电影启蒙。《阿飞正传》历经十年依然风采照人。《阿飞正传》说到底是王家卫的开始。《阿飞正传》是暗夜奔跑时天上的星星。也许那些经典的影像和对白终将被遗忘甚至沦为笑柄,可是……可是什么?一个十六岁的寂寞男孩发现了自己的星星。好久以前的事情啦。周星驰有思想。可是周星驰不是周星驰造就的。李修贤带他入行,据说后来形同路人。王晶刘镇伟李力持陈嘉上杜琪峰啦啦啦造就了周星驰。当年那是多么灿烂的神话。横扫票房谁人敌。星爷诞生了。不过总是有点怀念《霹雳先锋》《龙蛇争霸》《他来自江湖》中那些还没有无厘头起来的小混混。如果他没有踏上无厘头这条不归路,也许他可以成为另一个梁朝伟,就算不能红得发紫!那时候他还拿过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呢。从《颠佬正传》起就爱上了梁朝伟,当然因为有事先的武侠电视剧垫底。那时候他还年轻,还演不了大角色,可是已经让人觉得伤感忧愁了。忘不了《杀手蝴蝶梦》中那个忧郁小警察。忘不了《五虎将决裂》中那个伤感小流氓。忘不了《韦小宝奉旨泡妞》中那个时空韦小宝。忘不了《倩女幽魂》中那个懵懂小和尚。 后来,《喋血街头》中的阿B已经学会用眼神杀人了。爱青春岁月。爱朋友。爱女孩。那淡然渺然的笑已经成为男人中倾国倾城的笑。那眉头微蹙的愁已经成为男人无法化解的愁。在《辣手神探》里边,梁朝伟的光彩几乎要让周润发黯然失色了。神探周润发无法令人再有什么感觉,卧底梁朝伟却让人心疼让人无奈让人叹息让人感怀。阿浪在车库中咬着牙枪杀亲爱的海叔,然后一转身表情落寞泪光闪烁的镜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时候他刚刚找到王家卫,也快要遇到侯孝贤了吧。那时候很少看西片,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欧洲电影。一个人慢慢走路,并且等待。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3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3)上大学啦!我那个在电影院当经理的亲戚跟我爸说:你这娃整天看电影还能考上学?我爸可高兴了。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咋考上的。反正买了几件新衣裳就在爸的护送下进京了。一路上窗外景物多残破凄凉。就进京了。北京。不习惯。一直到现在都不习惯。这里风太大,人太多,路太长,夜太黑,心太孤单。幼稚的时候不知道海阔天空,不知道壮志凌云,不知道泡妞,不知道耍心眼,只知道想家,只知道少年愁,只知道心里的爱与怒,只知道羞怯。懂事儿了,漂亮妹妹都被骗走了,不漂亮的妹妹也找到了温暖怀抱享受残碎青春。当初喜欢听浪子王杰的上铺兄弟也成了飞扬跋扈的系学生会主席。嗨……周末夜就要到来的时候只能寻思烟酒在何方。都宝VS燕京。焚烧岁月。最庆幸的事儿就是四年看了好多电影,读了好多书。还希望什么?我不可能不提到王家卫,虽然我现在不想提他。没有王家卫,我对电影疯狂单相思的程度就会变淡许多,所以不能不提王家卫。可是提他真没什么意思了。好像山里的穷伙计拼命想找个有钱的亲戚长脸。唉。大一的时候,大学搞什么问卷,有一栏儿号称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我填的就是王家卫。那时候多少人问我王家卫是谁呀。现在楼管大妈都知道王家卫是戛纳最佳导演他的代表作是《重庆森林》还有《春光乍泄》。大二的时候,在交大礼堂看《东邪西毒》,开演不到二十分钟,百分之八十的哥哥姐姐们就开始疯狂拍桌子仰天怒吼要求换片。后来还有个校合唱团的姐姐跟我说这电影怎么能如此糟蹋金庸先生的名著?这个姐姐后来到了IBM。还是大二的时候,在交大中心报告厅看《重庆森林》,银幕下众学士气焰嚣张问道这是什么狗片儿差点儿痛打报告厅管理员。那时候我有种想要抱头鼠窜的感觉。那时候我几乎不敢说自己喜欢王家卫,我怕人家骂我傻B或者说我装深沉或者说我装另类。那时候《大话西游》出山了。这部在香港惨遭票房滑铁卢的刘镇伟作品在大陆却意想不到地狂红。其实,谁知道这部作品是在向王家卫致敬?刘镇伟深得王家卫精髓,并且把王家卫世俗化,喜剧化。其实那时候又有谁看懂了《大话西游》?周星驰在拍《大话西游》的时候想到疯也不会想到以后大陆的大学生们会把他的这部上下集电影奉为圣经。这圣经点破红尘万象道破红尘玄机看破红尘情爱笑破红尘凡俗太辉煌了太朴素了太古典了太现代了太凄美了太搞笑了太酷了!周星驰不知道。打死他都不知道。《大话》的许多台词都是现编现拍的,编导刘镇伟还有星爷根本不会想赋予这部电影多少内涵多少后现代多少反传统。想像的狂徒可以。码字儿的人可以。评论家可以。真的,一部电影重要的不是意义,是感觉。是说不清的感觉。王家卫的东西要的就是感觉。多年以前我每次看他的东西都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我说不出一二三ABC,但是我多想一个人静静地面对着王家卫的电影任凭时光流逝不回头。我没有能力总结什么,但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写出许多王家卫风格的文章和对白。现在这种玩意儿很流行,是人都能拼凑。就好像在大陆是人都能写歌词一样。如出一辙。时代到底是进步了。到底是世纪末了。一年前我觉得王家卫最好的电影是《春光乍泄》。一年后的今天我觉得他最烂的电影是《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我看第一遍时就有点无动于衷的意思,马马虎虎觉得还凑合。到了第二遍,还是在电影院里看的,便已经觉得枯燥乏味想离开座位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花样年华》拍得单调刻意空浮乏味如同鸡肋,可惜了梁朝伟和张曼玉,更可惜了张叔平杜可风李屏东。 看来真的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救世主。可笑的是这部最烂的电影我等待的时间最久等待的过程最神往最心焦等到白发更多。唉。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4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4)大学时代的徐克几乎堕落了。《满汉全席》《大三元》不比王晶高一点点。《黑侠》开始靠近好莱坞,黑暗气氛还有点味道。不过太漫画了。《刀》……也开始有旁白了,不过旁白太浅薄。况且赵文卓也演不好另类英雄。最近的《顺流逆流》,徐克亲自上阵担纲画外音,我只看了个开头,因为是电影版,同时摇移闪现的风格又太熟悉,就没看下去。并且不喜欢谢霆锋演戏。他在《古惑仔少年激斗篇》《特警新人类》以及《半只烟》中的演出太呆滞太失败。《新蜀山》《老夫子》又能怎样?就连郑伊健都混进徐克电影中了。1998年6月的某一天,在北京动物园西边,骑着单车的我路遇徐克。他头发乱、黑西服乱、小胡子乱,正和一个白发老头沿街行走,低头说话,讲粤语。没有人知道他是徐克。我发现了。我很激动,心跳。我追过去,拍他肩头,要他签名。他看看我,然后签名。“徐克”两个字写得很写意。那天我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路遇徐克。这已是人生传奇。那是我第一次找人要签名。同样是那天,我回到交大,碰巧咱们大陆狂牛B没他不行的超级大导演冯小刚带着《不见不散》在学校举办试映。因为五块钱一张票,因为喜欢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表现,所以就进去看了。不怕您笑话,我又找这老爷们儿要签名了。我拿过去的纸上有徐克一个小时之前的签名。我说冯导您瞧我刚才在大马路上碰见徐克了这是他的签名您可以给我也签一个吗?我很难忘记他的表情,有点讶异,有点吃惊,还有点不相信。他张大嘴“啊”了一声。还是给签了。我想这张保留着两人签名的破纸片儿应该算是一件不错的行为艺术作品吧。那纸片儿我还保留着呢,以后兴许能卖个大价钱。林岭东在好莱坞混得不太好,还没有于仁泰搞出一部《鬼娃新娘》火。《鬼娃新娘》还是于仁泰作品吗?摄影是哪位?不骂他了,也许是老外吧,他听不懂。《白发魔女传》的影像风格多美艳。于仁泰据说要拍《西游记》。千万不要让金凯瑞来演孙悟空好吗?哈。林岭东像徐克一样回到东方之珠,有《极度重犯》《目露凶光》出炉,很商业,无性格,太追求悬念以及警匪格调,难道说他已经被好莱坞给大众化掉了吗?难道说他还未死心,还想再杀回American?不要学陈港生成龙大哥好不好,人家多执著呀,等啊等啊就等了一二十年,终于拿到两千万美元片酬啦,号称为全世界华人争光。林岭东兴许没那个幸运劲儿。他又不会玩杂耍,不会插科打诨。别迷路,找到你的心灵感觉故事经验还有电影风格,回来吧。李安,一直觉得他是个中庸天才。好像他的电影一样,不尖锐也不平淡,不商业也不另类,有点儿风格吧又唯唯诺诺。他借助华人喜欢的中国情结走了出来,刚巧外国人也傻乎乎地陷进了东方生活小品带给他们未曾经验过的格调中,并且在一霎那间心生暖意,得,都买他账了,都说好。美国历史也交给他拍了,真胆儿大,这倒是值得学习……中国人是万万不敢的。《喜宴》没看过,《饮食男女》没看过,《推手》没看过,也不想看,听听名字就知道什么叫“行”而上了。他的东西能超越真正的台湾导演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吗?他不知道这人世间多凄苦多悲壮多黑暗多波澜壮阔多力不从心。《冰风暴》《理智与情感》也许还可以瞅瞅?不过那又是人家的氛围啦,恐怕插不上什么嘴。说也是瞎说。评论家的事儿!最可气的是《卧虎藏龙》。第一次看到李安开拍《卧虎藏龙》的消息时,激动得无法言表。虽然对他不感冒,可是多梦想让一个文弱书生拍出一部与众不同给你新感觉的中国人的武侠片呀。武侠是我们的,我们不愿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我们期待美好明天。那时候我多爱幻想。幻想让我的等待充满激情也让我的等待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我想李安谢谢你,你说你要圆一个中国男人的武侠梦,我也想。那时候我谢谢李安。谁知道失望的绝望?《卧虎藏龙》只看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关机了。王度卢的原著应该说挺不错的,又传奇又浪漫,又纵横辽阔又宫廷风云,又人物众多又有血有肉。可是李安的武侠?……我难以形容。沉闷、拖沓、话剧化。还有《推手》的味道。一个男人的武侠梦能《推手》吗?武侠梦不是生活小品。武侠梦不是小情小调。就算武侠梦不是白衣长剑笑看风云那么俗那么老套也不该是这样的东东吧。相信看我的字儿的哥哥姐姐们不会不赞同我。至于动作场面,飞呀飞呀,就差没看见钢丝绳了。袁和平莫非在敷衍了事?几乎所有的演员都不是练家子出身,打得支离破碎无形无款,如果没绳早摔一大马哈了。可是,《卧虎藏龙》得了那么多金马奖。我想这恐怕是怕了老外了怕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了怕了市场了。周润发如果凭慕白李混一个奥斯卡奖,不知道能成为几千年的笑柄。一声叹息。可叹我青春梦的等待。于是我说别再傻等待你老了不要还是个爱做梦的病孩子。等待会让人以几百倍的速度苍老直至死去。我渐渐爱上了杜琪峰。杜琪峰熟了。看《非常突然》,看得情绪忽明忽暗有种困兽犹斗的感觉。最后想不到所有的人都死了。都死了。这个结局让我难以承受可是又必须承受。关了电视之后望着窗外觉得树上的叶子一点儿都不苍翠,秋天没到却死气沉沉。宿命击中了许多灵魂。《暗花》网罗了我至爱的梁朝伟和刘青云。开始黑暗对决吧。开始追杀与逃亡吧。开始走上死路吧。开始别无选择吧。幕后无英雄。幕后有枭雄。暴烈、坚持、焦灼。没有明天,甚至没有现在。与宿命的约会。落拓的造型、无情的老大、卑微的鲜血。酷。少许古龙味儿。封闭空间的枪战场面如同大军压境令人忘记喘息。这也是生命状态的符号。甚至想梁朝伟可以告别王家卫了。他需要属于他的另一个时空。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5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5)《枪火》!这部电影终于让杜琪峰扬眉吐气,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我的另一颗闪闪星星吴镇宇外带演什么像什么的黄秋生加盟,还有永远的古惑仔张耀扬和永远的大哥任达华。哦,小白脸吕颂贤也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真合适。他最后终于逃脱了,逃到江湖之外。杜琪峰也不愿意永远把心灵置于死地吧。《枪火》更侧重于心灵。活生生的人的心灵,而不是黑社会的心灵。把纸团当球踢踢得多温暖多开心。香烟中燃烧的火柴不是黑色幽默,它让你由衷地笑了,笑的时候会想起很多人很多事。任达华让小弟去拿照相机然后又骂他那一段真绝。爱吃花生米的胖子林雪是他所有配角中最出色的一次贡献。不那么青涩紧张了。杜琪峰把他也练出来了。杜琪峰这些日子的贡献在烂得不能再烂的香港电影工业中绝对是鹤立鸡群的。他有心,他虽然会妥协但是总有或多或少的个人主义,他的影像风格也渐入佳境独成一派,甚至被人跟风。很少有导演能办这么多事情了。不谈《暗战》还有《孤男寡女》了。也许我开始等他了?等待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司徒锦源这小帮派再次出手。但是我告诫自己要平心静气地等。等吧。花开开就谢了人走走就散了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可后悔的。等待其实不需要结局。可是为什么不能等待自己?多少曾经的风云高手已经寻遍江湖不见,也许心灰意冷真的能够彻底搞定许多念头和冲动。不如回家卖红薯。还记得志同道合在一起准备自立门户自主自强自立的日子吗?喝酒、灿烂地笑。此刻,老旧的影像已没有勇气重温,怕伤了瞬间苍老的心。看这变幻无立场的新时代呀。我想他们和我们都是一个样。少年子弟江湖老。我的那些好哥们都哪儿去了?我们都找到天空之城了吗?只有等待不屈不挠。许鞍华好坚强。为了《千言万语》,她押上了所有家当。她说如不成功就永远离开电影,离开自己的爱,宁愿去做教书匠。好在《千言万语》战胜了许多物欲横流的心。不如把《千言万语》当做是许鞍华准备再见江湖的告别书。这真是她的千言万语,她只不过借着政治风云来说说自己埋藏在心底的话语。我说过:所有的抗争都形同虚设;坚持就是失败;理想注定破灭;爱情注定残缺。当时看到最后,发现天已经黑了。屋子里灯光黯淡。烟抽完了。陈可辛,我喜欢他的《金枝玉叶》。《金枝玉叶》中对坚持理想的描述比感情的描述更令人感怀。张国荣把顾家明演得出神入化好像在演自己。他唱歌的时候,让我向往得要死,只恨自己为什么不会弹琴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没有搞乐队,然后会骂自己懒惰得像猪一样。这部电影中很喜剧化的情感故事却让人觉得极其自然水到渠成。关于欲望,关于生活态度,关于生存状态,都毫不蛮横地交待给你,让你心有戚戚焉。《甜蜜蜜》就有点故意怀念故意讲道理。怎么讲?陈可辛的东西比好莱坞一部又一部所谓的浪漫爱情电影要高明许多,所以斯皮尔博格的老婆会找到他拍《情书》。《情书》没看过,也不想看。现在又要拍美国版的《金枝玉叶》。于是香港几年之内怕是又要缺点什么啦。陈可辛为什么还不娶吴君如?开个玩笑而已。哈。告别王家卫,但是不会舍弃关锦鹏。曾经关锦鹏是香港最大牌的艺术电影导演,紧跟着是严浩,那时候王家卫还没开化呢。关锦鹏的电影风格变化很多,不像王家卫总是换汤不换药守株待兔。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评论家总说关锦鹏够好但不够杰出。看来还是要请君入瓮方可。关锦鹏的变化总是建立在很细腻的情感基础上,也许跟他是同性恋有关。《胭脂扣》分明是女性立场的电影,男人谁会关心情不变海枯石烂承诺永远。《阮玲玉》更是批判龌龊人世、关注女性生存的前锋电影,时空的交错令女人们不由得顾影自怜。《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把张爱玲原著拍得最好的电影,让迷梦中的女人们都瞧瞧佟振宝之类是什么玩意儿,同时也让迷糊中的男人们自醒一次。表层现象很好说,难说的是心里的声音。时代也不是问题,《红玫瑰与白玫瑰》拍一出现代版恐怕更会扣人心弦。《愈快乐愈堕落》讲的是男同性恋深深的怕与爱,很清晰地表露了男人对男人的艳羡与渴求,也许这里头的叙说才是最真实无卖弄成分的吧,同时还讲了两个女人的不同存在,借机玩了一把双面薇罗尼卡的游戏。(现在,城市的男男女女恐怕都在怀疑自己是否有同性恋倾向吧?)最喜欢《有时跳舞》。晃动的灵魂,敏感的心,拒绝关怀的姿态,神经质的守护,无所事事的等待,虚空的嘶吼。还有打飞机之夜,可爱舒琪,病作家。最爱病作家。向往两三个人的孤岛。一支笔或者一台笔记本。只爱陌生人。滴滴嗒嗒。真想把那一段圣经背下来。《圣经》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可惜总是看不下去。静谧凄艳的胭脂扣,隔岸观火的阮玲玉,欲说还休的红白玫瑰,冷静炽热的有时跳舞。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锦鹏。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6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6)大二的时候在电影院看《新不了情》,每个人都看懂了,看感动了。尔冬升终于把想拍的东西拍了。这个演艺世家出身的小宝,不经意间已经在电影圈浪迹了二十来年,虽然岁月还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谁看过他的成名作《三少爷的剑》?不知道是否一剑倾城。还有好多的爱情文艺片,可以想像他演绎港台情爱片时那种真情浮动钟爱一生的样子。不过他算是个有想法有渴望的人,所以才会转行当导演。从《新不了情》开始,然后是《烈火战车》,然后是《色情男女》,不管故事和手法怎么变,都把重心落脚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也许《新不了情》里袁咏仪的最后死去实际上代表的是刘青云幻梦的最终破灭。《烈火战车》里边的挣扎与追求多么强烈汹涌,尽管这部电影很商业很大路,尤其是结尾甚烂。《色情男女》开始没多久就让尔冬升跳河自杀了,然后才有另外的彷徨与执著。这个玩笑开得韵味十足。尔冬升终究没有成为大家,他才是够好但不够杰出。很多年之后,他可以写回忆录,来细数多少年来在娱乐圈的过往云烟,一定很令人感触很好看。如果把小宝和张曼玉的故事变成电影呢?那时候,袁咏仪连夺两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并且确实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后来就渐渐沉沦了。难道刹那璀璨真的注定无法永恒?现在她只不过是小生张智霖的女友,在杨佩佩制作的台湾古装剧中混饭吃罢了。罢了。其实有几个能像张曼玉那样从含苞待放一直到花开不败?终究是花无百日红。吴宇森离开,放言说永不回来。徐克倒是回来了,不过已经不是曾经出手如梦的大师了,只能算是个佼佼者而已。王家卫可以放进电影教科书中供奉起来了。关锦鹏、许鞍华恐怕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喜欢把弱势力小人物生活融入社会历史大背景中的平民导演陈果可以算是迎头赶上的小小后备军。陈可辛喜欢休假。杜琪峰渐渐出位,可是他匠气过重,太商业了,很难长久。陈嘉上总给人形单影只的感觉,并且也是凌乱不堪泥沙俱下。还有张之亮,太小家子气,拍片又太少,不知道是因为太懒还是太穷。还有马楚诚,好滥,他是个很好的摄影师,但是是个很无耻的金钱导演,他拍的东西是真真正正的商业片,骗小孩的,可惜了那么好的影像与剪接。和他战斗在同一条战壕中的是刘伟强,也是摄影出身,也很恶心,当初他还跟过王家卫等等等等呢,不知道有没有脑子。所以才会开出新的花儿来。所谓新人,其实都已经老了,只是刚刚混出头罢了。第一个,叶伟信,拍过1995年的《夜班一点钟》,后来凭借《旺角风云》头角峥嵘起来。很喜欢他的《爆裂刑警》和《朱丽叶与梁山伯》,把小人物拍得真实可爱,渗透着无法言喻的伤心情怀。他描写的爱情让人由衷感动。总觉得《爆裂刑警》和《朱丽叶与梁山伯》是姊妹篇,很爱吴镇宇在电影中很多很长的慢镜头奔跑场景,心碎了无痕。叶伟信算是成功了吧,已经拍完了大制作《神偷次世代》,以他的电影功力,应该很紧凑很紧张很好看也会拍好情感戏。第二是林超贤,以前给陈嘉上打下手,合作过许多电影,最好的是《野兽刑警》。后来自己拍了《红苹果》,最近的是《江湖告急》。《江湖告急》说是黑色幽默,可是为什么要以夸张搞笑的形式来演绎呢,为什么不能像《黑色小说》那样凡俗中见功力呢?第三,叶锦鸿,从《地下情》时代起就做关锦鹏的副导,后来以《飞一般爱情小说》出位,明显是一个受别人影响很大的导演。1999年的《半只烟》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画面出色,情节极尽刻意之能事,想赋予的含义很多,但是又都语焉不详,只能靠演员来抓人,结果越发不伦不类。马上他的天使爱情片《熏衣草》就要进入眼帘了,据说在香港的电影院里可以闻到香味呢!需要吗?如果这样我就不用买盗版来看了,反正闻不到味道嘛!第四,梁柏坚,吴宇森走后他终于扶正了,于是有了《浪漫风暴》、《热血最强》。《浪漫风暴》是部看的时候觉得还不错但是过后很容易让人遗忘的电影。《热血最强》充分强调了自我风格但是还是很快被忘掉了。这应该是功力不足的原因,所以他拍片很少。但愿快要见面的《浪漫风暴2野兽之瞳》 不会以最快的速度被人遗忘。还有叶伟民,《洪兴十三妹》的作者,他是刘伟强的手下,所以很商业,有什么拍什么,要上画的“大片”是《BadBoy特工》,现在就准备忘记。林爱华,陈可辛的编剧,炮制了《十二夜》,文艺腔调过重,妄图有内涵够经典,但是流于空浮,同时毕竟不是专业导演,太嫩。麦兆辉,《周末狂热》加上《爱与诚》,是个有点感觉但是感觉浅薄所以只能拼凑抄袭的主儿。这些就是新的花儿。花儿刚开,等待他们灿烂怒放。可是,每朵花都有怒放的未来吗?我不想写下去了,好累。在这儿夸夸其谈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和事,真烦,真唠叨。如果还要写下去,如果还要追忆对外国、大陆、台湾电影的等待历史,我就要变成一棵树了。一棵傻愣愣的树。冬天,叶落,又要降温了,春天在哪儿?本来想写一篇很短的玩意儿以做灌水之用,同时想通知曾经关心过顾小白的兄弟姐妹们我还活着。可是因为这个随手拈来的标题,就无法停笔了。等了那么久,也许我真的有太多话要说。说又说不清楚,想也想不明白,反而觉得身心憔悴皮肤干燥寂寞难耐。寂寞难耐。你是否永远快乐健康?我要药。买了好多盘,不看,扔在抽屉里,反正又不会长毛。我只想把它们当做等待路途上的路标。真的老了,可是离死去还很遥远。那就等吧。我提着一盏灯,站在夜的十字路口痴痴地等。我不知道在等着谁,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路标隐约,看不清楚。风一吹,灯灭了,我就永远迷路了。2000年12月8日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7节 一人独舞相关电影:《精疲力尽》 让·吕克·戈达尔 1960说好了周末出去玩儿,地点定在将红未红的小县城兴城,据说那里的海滩还没有被深度凌辱过,沙子毕竟还是白色的。我倒是不指望再度拥有什么样的碧海蓝天,心里的幻梦无非是可以平心静气地虚度两日光阴,躺在不属于自己的白色床单上安详地重温张楚的《爱情》,在尾声处旁若无人地跟着已经回家的流浪儿哼哼“离开 离开你”,然后喝一口康师傅的冰绿茶,抽一口点八的中南海,也就罢了。这样那样,还能怎样,难道真的去继续延展二十岁时候的幼稚情怀,去幻想在出游的途中枪杀民警、偷窃汽车、结识姑娘、死于非命?别扯淡了,那是《精疲力尽》中法国愤青米歇尔的美丽人生,不是我的。我活在再见戈达尔的崭新时代,世界大战的硝烟早已灰飞烟灭,当然更加谈不上什么战后阴影迷惘情怀。在情怀深处,充其量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情小调在作怪作祟,蠢蠢欲动,昭然若揭,完全跟社会背景不搭界。如果非要上纲上线加以名目,那就美其名曰“无意义存在的人类”好了,何患无辞?更何况所谓对于一个群体的定性描述还是留给未来去写照好了,现在,风平浪静,欣欣向荣,反倒想也想不清楚,说又说不明白,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何必呢?头大如斗,筋疲力尽,不如比翼双飞,羡煞旁人。所以这个下午当我重温最牛B的戈达尔这第一部剧情长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因为失落无助的主人公那看上去轻狂放浪的生活态度而感到悸动,也没有因为他最终横尸街头的凄凉死局而心怀怅惘,因为1959年之后这样的角色这样的故事此起彼伏屡见不鲜,早就把一颗心炼成了铁打不动的神仙化石。真的,还有什么样的疯狂闻所未闻,还有什么样的忧伤见所未见,藏起暴力的匕首和苍白的泪滴吧,原来一个人何等渺小。我所动情的,或者说是我所惋惜的,在于那个名叫佩蒂的美丽美国女孩对于米歇尔的欲拒还迎和最终的戏弄,她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这个几近绝望的浪子东拉西扯,好似在谈情说爱,又好似是自欺欺人,其实一转身就能把他忘到无影无踪。最终她用一个“验证我到底爱不爱你”的痛煞人的理由把米歇尔给出卖了,然后才感觉到心痛,然后才发足狂奔试图挽回,天啊晚了,死心塌地的米歇尔已经躺在血泊里几乎说不出话来了。“你真讨厌。”他对她说,努力微笑。她听到振聋发聩的最后的声音,不知所终。恐怕她以后也要彻底变成一个无意义的人了,不再像从前那样还妄图在喧嚣混乱的时代通过努力和美色来打拼出一番天地,不再反复在心中追问关于女人是否可以平等地活着这样形而上的问题,而是放浪形骸不管明天太阳升,不管别人笑与泪,只剩下了最无助的最纯真的最单调的,爱。我看电影总是不喜欢关注故事后面的种种背景,什么历史啊战争啊思想流派啊,也许是因为我的文史修养哲学修养太差,也许是因为个人性格里的偏颇狭隘和惰性,也许是因为我早已彻底丧失了作为人的使命感,总之我更在乎的往往是点点滴滴的细节,一句话,一个背影,一扇门,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我会这样想:唉,他真可怜,在无垠的大海上飘啊荡啊,终究还是被湮灭了。我会在一时之间想起多少面孔,现实的容颜,他们有的投身时代洪流,顺流而下,一帆风顺,可是也不知道天涯何处是尽头;有的模糊了方向,逆流搏击,徒劳无功,更加疲累不堪找不到北;还有的注定会变成海上浮尸。我会那样想:唉,她干吗要这样,自怜自恋,掩耳盗铃,终究遗落了自己。我会在心神不定的时候想起她、她、她,她们都是那样子啊,对着镜子做鬼脸,走在路上吹风,戏耍接近的男孩,独自回家彻夜不眠。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可以吗)?浪潮过后五十年都没有答案,惟一有答案的是相关技术的东西。快速跳切、间离、跟拍、抢拍、长镜头……所有的技巧都已被熟练掌握如臻化境,所有的幕后人都能够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所以我真的不确定在电影技术上到底还能不能再来一次惊世骇俗的群体革命或者技惊四座的个人表演,所以我只能期待一个与我心有戚戚的故事、一出动人的戏。戈达尔已经归隐瑞士安享天年,偶有新作诞生却再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无非给戛纳看客红尘俗人添了几许自以为是的评头论足和饭后谈资,然后变成过眼云烟瞬间消失。与此同时,名动天下万众期待的乃是思想与特效齐飞的“黑客帝国”系列,还有拳惊西方的中国功夫电影。花花世界,浪荡乾坤,大家都玩儿酷,黑色的酷,炫目的酷,庸俗的酷……要不然就来校园性爱屎尿屁,叫正人君子如坐针毡,叫城市少年无法无天,叫票房大战再起烽烟。仅此而已,百无聊赖。且看日薄西山,妖花怒放。错误的怒放无法挽救急速凋零的命运,因此大家都在怨声载道地咒骂新上市的诸多电影。好莱坞暑期大战愈演愈烈渐趋白热,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是回首之间又有哪个片子不叫人咬牙切齿心生恨意?真是老魔小丑岂堪一击。再看东方之珠,群星闪耀,票房飙升,屡创新高,好似梦回唐朝,风云再起,可是如果你挨个看完《瘦身男女》《少林足球》《全职杀手》《蜀山传》还没呕吐的话你就算白活了,千万别再跟我说什么郑秀文的天生喜感、周星驰的良苦用心、杜琪峰的得意佳作、徐老怪的天外飞仙,我算是明白什么叫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啦。当心繁华过后是凄凉,一朝奢糜,更哪堪凄然相向。事实上我根本无力坐在这儿指桑骂槐恨铁不成钢,一是不够资格自惭形秽,二是既然早就明白了“等待即苍老”这小道理,所以不说也罢。什么不吐不快,吐完了只有胃难受的份儿,还会在心里责骂自己干什么要去横加指责昔日的偶像今日的中流砥柱,又没到黄河决堤大厦将倾的地步。就让戈达尔去咒骂年轻的斯皮尔博格吧,就让陈凯歌去名不副实拍老貂婵吧,就让王家卫去大赚money拍红酒广告和哈韩偶像剧吧,就让许鞍华忘记千言万语去玩转幽灵人间吧,就让梁朝伟和张曼玉去追随艺谋大师刺秦吧……我还是走吧,去玩儿吧,去疯吧,去疗伤吧,去活着吧。去期待光影璀璨的明天吧。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上路了,朋友在我身旁说也不知道那个小县城有没有迪厅,要是有的话就去蹦一蹦,蹦累了就去吃便宜的海鲜。我说欧液。我也那样幻想呢。我想做个洒脱的人(起码看上去还不错),如同米歇尔那样在无尽的公路上吹口哨,赏风光,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晚上,灯亮,我摇头晃脑吊儿郎当走进升平的舞场,喝咖啡,看姑娘,一人独舞,不再幻想。2002年5月6日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8节 从《小武》到《站台》相关电影:《小武》(1997)、《站台》(2000) 贾樟柯序:一年前,看《小武》,一个人。小城小偷梁小武坐在黑暗的角落里,掏出自我安慰的打火机,听一首永不知名的曲子。警察在死寂的小屋里抽烟。乡镇企业家在院落里准备着自己的婚宴。不远的黄土村落,父母盘腿坐在床上,似睡非睡。青春期的小孩在空茫的小镇街头走向人生的灰巷。一个歌厅小姐名叫梅梅,她放弃了,再一次放弃了,不辞而别,留给小武一段真正哀愁的回忆。小武清楚记得,那个女孩曾坐在他身边安详唱歌,曾陪他一起漫无边际游荡,曾靠在他肩上,安然入梦。后来,在被俘获的街头,象征性的人群游走依旧,疏离的声音喧嚷依旧,他被铐在缺失理性的马路旁,把头深深埋下去,不去看那些围观的渺茫的群众。他知道,一切都解脱了,一切都死了,正如怀中那个为了梅梅特意买来的呼机,从此以后,除了天气预报信息,它将不再发出任何声响。于是,在丧失了爱意的多少年后,我终于又找到了一部能够深入我心的电影。文:《小武》这部电影,让我想家了。这部电影,让看不清城市的容颜的我在模糊了故乡的模样的多年以后,又一次重返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尽管,那不是山西小城,那不是汾阳,那不是贾樟柯突围而出的记忆驻留地……我决不需要具体而微的明确指向,因为我知道,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故园其实都息息相通、一脉相承,多少年风吹,多少年雨打,到如今,她们老了,她们乱了,她们抑郁而紧张,不知去向何方。我是真的被《小武》的冷暖情怀所打动了,因此我忘记了它外在的记录片形式,更不会去奢谈众多虚妄的意义。打动我的是电影所真实再现的这个时代的伤感与无奈,以及那难于企及的脉脉温情,这伤感、这无奈、这温情,是属于现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是诚心诚意的,是不吐不快的,而非路人皆知的影像的玩物。如果我是贾樟柯,当我在《小武》拍竣之后仔细观看,当我再次看到心底的画面,再次听到心底的声音,我会如释重负,我会脱胎换骨,我会恍若重生。没错,贾樟柯不骄情不耍花枪,在等到机会之后,他要把郁积在心中的感触统统释放出去,从这点来说,“半自传性质”的《站台》理应是他个人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所以在未曾观看之前,我很期待。但是在长久期待后当我终于在六月的最后一天看过《站台》,我却无话可说。“无话可说”的意思就是它没能将我深深打动,我只被其中若干片段所感染,而剩下的大多数,都给人以“编排”之嫌,无论这“编排”是否是以真实经历为基础(事实上,“自我的经历”并不应该成为标榜什么的充足理由)——换句话说,《站台》不是一部一气呵成润泽圆满的作品。《站台》被称作“史诗电影”,但这个名号的由来在我看来仅仅是因其讲述了一个极其外露的跨越了历史的故事,而内里的情感,照旧是卑微的小人物在面对迷惘苦闷现实时的压抑与失落。我绝没有厌恶这种情感的意思,因为那是共通的永恒的极其感人的东西,《小武》正是凭借这种深沉的质感将我打动;我也很迷恋跨越历史的东西,因为那是绝大多数创作者的一种情结。但是《站台》所跨越的历史与其试图表达的情感却并未完全熨贴,甚至可以说,“跨越历史”仅仅成了这部电影的一种外在形式和口号。最明显的功利性表现在整部电影充斥着不同时期的大众歌曲和广播口号,这简直变成了一种偷懒的做法,又或者说泄漏了创作者的愚笨。同时贾樟柯不断用这些东西来制造噱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又表现出了他心里的恐惧,当《小武》使他一夜成名,他便不再能够完全放松举重若轻,他生怕自己新的东西不足以吸引观众不足以厚重,所以,《成吉思汗》、邓丽君歌曲、《路灯下的小姑娘》等符号性音效你方唱罢我登场,纷乱杂沓,时时刻刻在观众耳边提醒着说哦时间就这样漠然地流逝掉了。电影临近尾声,崔明亮和他妈坐在屋里看电视、议论父亲,电视上,王沪生和刘慧芳正在说话;后来崔明亮走到落雪的街头,背景音乐是《渴望》的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这两个片段逼使我想起了一部名为《一年又一年》的电视剧,那里头也是如此这般来交待光阴的流逝的。《站台》这样拍我不是觉得不好,只是觉得不够高明。我们不如在这里回忆一下《小武》中的片段,梁小武在人群中孤零零地走着,耳畔缭绕着屠洪刚的《霸王别姬》;他停立在录像厅门口,里边传来周润发在《喋血双雄》中那迷人的对白。这两次日常音效的运用在我看来是中国电影中的极致,一瞬间,荒谬、无奈、伤感、辛酸等众多情感都涌入观众心中,那种震撼足以铭记一生。而在《站台》中,我被震撼的同类场景只有两处,一是大棚歌舞团的乐手们在小屋子里合奏起《是否》的旋律,崔明亮站在门口,随声哼唱,渐渐沉寂;第二处同样与《是否》这首歌有关,广播里苏芮在轻声慢唱,殷瑞娟听着听着,跟着旋律孤寂地跳起了舞。这是人性的合拍。即便如此,在有过《小武》中的体验之后,这样的震撼已然大打折扣,就更甭提那些用意明显的段落了。也许我用“偷懒”、“恐惧”等评语会让贾樟柯觉得扯淡,也许他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历史的隔绝感,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这并非最佳方式——如果抛开七十年代那一段装束明显的戏,如果去掉这无穷杂乱的声音,我很难感觉到时间的推进,又或者说,《站台》这部电影更适合的结构不是史诗,而更适于去讲述一帮大棚演员的漂泊故事。在这样一个故事中,那些被逼迫到边缘的漂流者们丢失了爱情、破灭了理想、葬送了青春,最终又回到了苍凉的起点。这些令人唏嘘的经历,这样一个茫然的循环,完全可以去掉刻意的时间跨度,仅仅保留纵深的地域场景就足够了,那样会更具现时意义更为情真意切。所以我觉得,在不具备成熟的创作前提的条件下,贾樟柯冒然仓促地拍摄《站台》,实非明智之举。他之前的经历决定了他所具有的经验都是即兴的直觉的,非常适合去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状态与情感,而非方方面面都务求充实完美的史诗。他毕竟还未能企及杨德昌的高度。但矛盾的是,他又太想表达自己的成长经验了(事实上,《站台》的剧本诞生于《小武》之前),所以他不可能放弃这样千年等一次的机会,于是便诞生了不加节制的《站台》。这是所有人的矛盾,这是无可厚非的缺憾。如果我们把这部电影拆碎来看,也许觉得每个场景都很用心,都很有表现力度,但当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相当雕饰的电影。面对并非记录片的《站台》,面对众多的长镜头与中远景,我们无法不去想像贾樟柯在现场是如何构思画面如何调度的,在这种背离电影本质意义的想像之下,我们登时就被《站台》努力去表达的情感所抛弃了。这样的感觉令人害怕,害怕的症结在于,千万不要让纯粹的质地被不知不觉地磨灭了。我这样写着这篇文章,同时又在抱怨自己的过于苛刻,情绪的起伏源自对乡镇生活同样熟稔的我对贾樟柯无与伦比的期望,期望这个“不了解都市”的人能真正提升大陆电影的素质,能真正成为代表中国的作者,而非又一个模糊的形象或是盲目的模仿者——我害怕昙花一现。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站台》并非一部完美作品,但它依然保持在水准之上,依然能够赢得真诚的喝彩与由衷的掌声,我想这是可以令包括贾樟柯在内的每个关爱电影的人都值得开心的事。跋:看过《小武》一年后的6月30号,我在某间名声显赫的酒吧观赏了《站台》。我不喜欢作战一般的夜生活,所以我从未来过这家酒吧,因此找寻它的过程令缺失方位感的我颇费了一番周折(我是到了这个城市以后才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更让我难受的是,粗陋的放映器材与介质简直把这部电影弄成了一部“枪版”,我想这极有可能造成我对这部电影的偏颇理解。因此我更加深了自己的一个疑问,那就是贾樟柯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途径使自己的作品广泛流传,又或者他真的就决定这样死守到底?威尼斯的掌声戛纳的掌声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了,那些谢幕后从舒适的影院软椅上站起身久久不肯离去的外国人究竟能多大程度地理解它们所看到的这部大陆电影?而在这个淫雨霏霏的首都的下午,在这间闷热的酒吧外厅,我看到屏幕前满是衣着时髦自以为是的青年男女,甚至还有很多明显的“八十年代以后”,他们脸上交叠着仪式感与倦容,这一切也让我恍惚起来,身心俱疲。我想,这样一部“言为心声”的电影在诞生之后为什么要被赋予这么多无意义的意义?……然后我就走神了,然后我就游离了,然后电影就结束了。当我终于挤出人群走进雨后的三里屯南街,顿觉如释重负。我多么想赶紧回家,把手机关掉,把窗帘拉上,什么都不想,睡一个货真价实祥和无梦的好觉。2002年7月1日从黄昏到午夜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9节 亚洲之恋梦醒亚洲或曰无可改变的开场白早上醒来抑郁难当,不想吃药,床榻是我惟一选择。如果没有一碗豆浆,我为什么要起床,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在唱着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我又开始自我搞笑了。在昏迷而可笑的状态中,永恒的眷恋无非是一个类似于存活在母体中的形象,侧着身,闭着眼,拼命吸吮,痛苦不堪。当阳光射湿我的床,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睁开了眼。反正我又看到那个女孩的模样了。那是我在2000年5月10日于泰国普吉岛午夜街头所邂逅的可爱风尘女子。如你所愿,我们之间什么都没发生。我只不过拉了拉她的手,问了问她的价,然后便借故逃掉了。我决非富可敌国的理查·基尔,她这辈子恐怕也无缘飞上枝头变凤凰。人世间的事儿就是这样,永远比电影精彩,永远比电影平淡……不过2月的某一天就要来了,我们发誓要让它变得无比浪漫无比离奇。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把烟花爆竹都收起来,把新春笑脸都藏起来,只剩下玫瑰花和糖。在某一天,在亚细亚的大地上,花开向阳,风甜如蜜,无良政客都死亡,战火硝烟都熄灭,伤心往事都消散,寂寞男女都开怀。就让我们对着天空醉醺醺地说YEAH!——但愿天天都是情人节!《东京日和》1997 日本 竹中直人谁能勇敢到像这部影片中的男主角岛津已喜男那样用一生一世的爱去温暖一个患有内分泌失调症的沉默的妻子,而且在她逝去后的光阴中永恒缅怀不离不弃?又如果患病的阳子没有中山美穗那样温柔漂亮呢?尽管这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柔情物语,但很多时候当我看到、遇到、幻想到类似于电影中的人和事时,我就会觉得无比害怕,而恬淡的瞬间和甜蜜的相拥,都被阳光蒸发掉了。我不知道有多少眼泪是虚假的是自怜的,一旦走到大街上人群中,迎面走来的那个悲惨角色怎会是你今生伴侣?《月吟》1999 日本 盐田明彦长久以来看电影的人都说日本人真是变态,永远那么压抑畸变,尤其是在性行为上更是不伦不类,恋物、捆绑、虐待……可我却觉得所有潜在的欲望与现实的行为都是相通的,根本没有地域之分,只不过我们大陆的电影没有胆量去表达,或者说根本没有表达的可能性。在《月吟》中,沉默的男孩拓也在终于追到自己的暗恋对象纱月之后却显现出了颇为怪异的行为,他偷她的裤子狎弄,他偷录她上厕所的声音,他走她走过的路,他呼吸她呼吸过的空气……恋物癖登峰造极,最终他甚至甘愿做她的一条狗。事实上这是一对原生质的男孩女孩,他们可以一起分享烟花瀑布,也可以理解接受对方的心理取向。烟花和内衣其实并无区别,正像这部电影中的他们,多么纯真,多么可爱。《七月七日,晴》1997 日本 本广克行这是亚洲版本的《诺丁山》,这是最适合黄皮肤爱侣共同观赏的情人节电影。我们完全不用考虑为什么一个美丽大明星会邂逅并爱上一个汽车公司小职员,我们只需被日常生活点滴片断所感动。观月亚理莎和荻原圣人那种局促却又灵犀互通的静默感觉比起好莱坞的唇枪舌剑不打不相识要浪漫得多温暖得多,至于男女主角所谓的共有的寂寞其实已经变得淡化了无力了,只剩下了绝处逢生的爱情。最后,电波的声音成就了一对童话情侣,但那不是西亚图,那是无眠的东京。《伊豆的舞女》1970 日本 西河克己当徐克在《满汉全席》中让张国荣和袁咏仪仿照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在《伊豆的舞女》中的造型来表现幻梦情景之时,尽管我们不知道他是为了搞笑还是为了致敬,我们还是看出了这部电影对他的深远影响。初上银幕的百惠对于生于七十年代后几年的我来说已经音容渺茫失去了意义,然而无法忘怀的却是影片中那轻快的旅途、如诗的画卷、萌生的爱恋、终生的怅惘。纯美的东西在病患交加的川端康成的笔下终究都要凋零,一如他最后的死亡。只有起初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永远在樱花漫山的旅途中绽放笑颜,那是最美的亚洲之恋。《橄榄树下的情人》1994 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观众的眼睛里,这是最质朴最本真的爱情,贫瘠的亚洲黄土永远培养着类似砖匠塔山对同村女孩塔荷莉的暗恋情怀。导演用心,电影重叠。在一部名为《生生长流》的电影的拍摄中,身为群众演员的塔山试图假戏真做对塔荷莉表达不曾磨灭的爱情,然而一直都没得到答案与结局。最终一大片橄榄树林出现在镜头里,塔山要在那儿勇敢地向塔荷莉表白。我们看不到他和她的身影了,我们听不到他对她说的话了。悲惨的我们甚至找不到可以穿越的橄榄树林。《新不了情》1993 香港 尔东升时至今日当我回想起骨瘦如柴的绝症女孩袁咏仪还有落魄倒霉的音乐才子刘青云时还是会忍不住心情黯淡。公园角落的流浪狗,往昔女星的畅销曲,夜阑人静的萨克斯,平民夜市的红豆沙……怀旧的一切成全了天涯飘零的一对,她的乐观,他的忧郁,都是那么呼之欲出令人感同身受。凄凉的暖意荡漾在他们的生命中,有一天终于远飞了。黑黑的刘青云哀恸地哭了,我们没有力量去指责这个时代的黑暗与残忍,我们只能在陪同啜泣的时候看见一对天使在空中飞,终于不见了。《梁祝》1994 香港 徐克在我再也无法被小虎队的歌声带回少年时代的这些年,我为自己终于成功地将那三个傻孩子抛在脑后而倍感欣慰。但是我永远都不能忘记吴奇隆在《梁祝》中塑造的梁山伯,那么傻,那么简单,从最初的快乐儿郎到最后的断肠书生,笑声回荡在天上,鲜血染红了遗书。传说中生生世世缠绕飞翔的蝴蝶从幕布中飞出去,飞进每个人的心中。当人们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一对弹琴青山间读书竹林中的白衣少年,怎能按捺源自心底的爱与愁。那其实是一种渴望:再见这无助的人间,让我们化蝶飞去。《甜蜜蜜》1997 香港 陈可辛在人们对永恒爱情的想像中,黎小军和李翘是最符合的一对:命运起伏,相遇别离,历尽沧桑,天涯重逢。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在黯然分手之后再相遇再回首再追寻,从而脸上露出令人欣慰心动心酸的笑容?大多都永别了,就算再想起再见面,也是恨不得赶紧逃跑,怕爱再伤,怕心再痛。在邓丽君客死异乡之后,黎小军终于找到了李翘,他们何尝不是一对传说中的恋人?而今天,当我们在成龙的新专辑中听到他跟邓丽君隔世对唱《我只在乎你》之时,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天若有情》1990 香港 陈木胜其实最可望不可及的爱情就是生死与共的爱情,结局凄美,死于青春。现实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或者说是羁绊太多了,多到让我们懦弱自卑丧失血性的地步,于是变成笑容单调内心抑郁的存在者。而在《天若有情》这样的电影中,浪子游离在人间边缘,女孩徘徊在精神绝境,童话般的故事进一步将他们逼上死路,终于成全了令人痛彻心扉却又万分神往的幻梦爱情。当摩托车在悲悯绝望的公路上飞驰之时,我们知道他们将去参加属于自己的天堂婚礼,我们同时也知道那将是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葬礼。《情人知己》1993 香港 陈德森我非常喜欢陈德森早年的这部都市小品,它对心之孤寂与爱之失落描摹的十分到位,令人欲说还休。由梁朝伟和罗美薇所演绎的一对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的小冤家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长不大的城市男女们那得来容易丢弃更容易的情感特性,寂寞排之不去,温暖稍纵即逝。而黄子华用初出茅庐锋芒毕露的演技诠释了一个无法融入都市生活的外来者的形象,绝对无愧于“爱情阿Q”的称号。团圆的结局无法消解心内暗影,耳边徘徊的总是梁朝伟那句“就算我没有女朋友还有朋友啊,就算我没有朋友还有家人啊”——真不知道我们到了两手空空那一天该怎么办。《伴我闯天涯》1989 香港 林岭东这是林岭东及其兄弟南燕(林岭南)携手编织的电影散文,只可惜他们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编织过。在这部电影中,黑暗势力与丑陋人性完全被纯朴甘甜的含蓄爱情所压制,纵使它们无法被消灭,它们也抗拒不了爱情的萌生。周润发和钟楚红在电影中手牵手漫步在夕阳西下的郊野小路上,脸上露出温馨满足的笑容。那是后不见来者的绝配,他们无需再闯天涯,他们只需相伴永远。《天涯海角》1996 香港 李志毅爱情的天涯海角在哪里?陈慧琳在病危后拼命寻找“天涯海角”, 金城武在生命中负责追寻“天涯海角”,王敏德在流浪中渐渐远离“天涯海角”……李志毅的这部寓言电影跟普遍的香港电影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更像是一部欧洲电影。自始至终,没有爱情发生,但是爱情永远弥漫在空气里。我们不知道爱情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只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天涯。天涯尽头,海浪翻滚。也许,所有的天涯都咫尺相邻;也许,所有的天涯都相隔万里——等到浪花终于澎湃相拥,等到心灵终于死而复生,共看海天一色,云起云灭。《伤心街角恋人》2000 韩国 张允铉上网那么多次,聊天那么多次,谁真正理解谁,谁真正关怀谁……也许,永不相识才是最好的排遣方法。Pale Blue Eyes,来自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歌声在相互未曾去过的小窝中回旋荡漾,键盘啪啪,互诉衷肠;黑夜永恒,阳光别来。阳光洒在沉睡的脸上,阳光洒在相见的梦中。Sometimes feel so happy, sometimes feel so sad。快乐和悲伤都化作字符消隐在线路中,永远的等待是迷、是雾……此后他们忘情忘爱。此后他们活在爱里。《永失我爱》1994 大陆 冯小刚这是惟一一部来自祖国大陆的爱情电影——那时候冯小刚还没有窜红,王朔还没有才尽,徐帆还很年轻,郭涛还很有趣。那时候,北京郊外的风景令人心醉,徐帆和剧雪的身躯令人痴迷。那时候,空姐和混混的爱情发生了,然后是绝症,然后是生离死别。那时候,尽管郭涛的画外音听起来很煽情很肉麻,却充满了勇敢的力量。而今,属于我们本土的痴恋爱情故事永不发生,银幕上只有异国情调,还有被禁闭被封锁的恋曲。他们何时回来?天佑亚洲亚洲大地,繁花丛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如果一朵春花开了,如果一颗流星飞了,请别忘记告诉心上人;如果心上人跑了,请别忘记告诉自己;如果心上人还没来到,请别忘记告诉天与地。天地之间,心灵沙场,谁跟谁相拥痴缠,谁跟谁歌舞翩翩,谁跟谁海枯石烂,谁跟谁此恨绵绵……那不是我,那不是你,那是蓬莱奇花,那是九天玄星,等你我去采,等你我去摘。快去腾云驾雾天空飞渡。2002年1月12日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10节 唱歌给你听相关电影:《春逝》 许秦豪 2001九点四十我从河边往家走,突然不觉得风冷。我在夜里会变成一个稍微正常的人,终于不再感到麻木与辛痛,于是想起那条晚餐的鲑鱼。我们两个人费了很大劲也未能消灭掉清蒸的它。食物之于我,竟然宛若维生素,真是可怜又可笑。与她握别的暖意似乎还在掌心蔓延,尽管我不敢确定某些东西。我捡起石头砸在水面上,听不到陷落的声音。于是我开始唱歌,谁写的词,谁谱的曲,不记得了。突然之间笑容竟然浮上我的脸。到了家我便开始整理打扫,因为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与宁静。碟片归袋,玩具归位;床单复原,闹钟复苏。汉尼拔在床头看着我呢,你这伟大的监工。我用两天前的凉白开灌满了我肥胖的大水杯,因为我决定从此以后要像那个可爱女生一样不停喝水,直到不用吃东西。然后我拿着这杯水还有遥控器走进对面的狗窝,走进我一个人的看片室,去虚度十二点之前的冬夜光阴。我要看许秦豪的《春逝》。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你的吻,没有你的泪,只有掠过竹林的风声,在云端;还有陪伴你歌声的小河淌水,在身畔。在我走神的时候,也许静谧的电影正在观望着我,看我喝水,看我抽烟,看我发呆,看我变换坐姿,一如我注视着屏幕里的她和他。我像童年的艾米丽一样,越来越爱注意电影中的细枝末节了,比如车窗外那流逝的风景,比如女主角那鲜红的围巾,比如餐桌上那陌生的泡面。某一分钟的某一秒我突然也想泡一碗面来吃,尽管我一点儿都不饿。其实面是用来取暖的,一根根吞咽进心房,将其包围,所以不怕冷,不怕风,就让往事的血液流过,也被加温。我发现看电影的时候自己是越来越爱走神了,好在今天看的是许秦豪,而不是德帕马。《春逝》这样的作品与我的走神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反而能够碰撞出零星的火花,让我心酸,让我欣慰。看到竹林,我想起高中时的靠山校舍,它后面的城墙上,青松青青,蓝天蓝蓝,小路不绝,山风未央。我的朋友杨海洋指着遥远的北方,说如果打仗了我们就一起到那儿去。看到祖母,我想起六岁半的回乡之旅。因为怕我晕车,所以爷爷骑着单车载我回家。土路长长。卡车开过身旁,烟尘漫漫,我坐在后座上困得就要睡着了。丁零零的车铃声将我唤醒,我听见爷爷说你看见你六叔可不准骂他哦。看到她,女主角,我终于无法想像。仿佛心打了结,仿佛胃渐渐收缩。什么样的浅笑和眼光让我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存活于这世上?如果有一天我冬眠了,属于我的她会来唤醒我吗?而他,那个大闷蛋,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最终却倒在奶奶怀中泣不成声。如果有一天我回家了,如果我坐在一辈子都勇敢坚强的祖父身旁,我会再次变成那个瘦弱的孙子吗?我会面对慈祥的他开始不知终点的哭泣吗?最后竹林和河流的声音都被深埋在心底了,就让天籁重返故乡。录音机里伤心情歌越来越淡,漫漫幻化成坚强。那个冷静而迷惘的女孩使他长大了,使他学会了坚强。他一个人走到当初的河畔,且听风吟,笑了。我也笑了。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吗?等待你的时候,没有你的吻,没有你的泪,只有沉于心底的歌声,在呼唤;还有想念你容颜的心事万千,在蔓延。我的朋友跟我说他在看大兵瑞恩的时候哭了,当时我就回忆影片中的那些场景。那些场景没让我哭,只让我发懵,我甚至宁愿是枪林弹雨中倒下去的某一个,瞬间就被战争截断了所谓的青春,病患的肉身和灵魂也随之永不再痛。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生关死劫,我惟愿自己别变成一个战场上的逃兵,丢盔卸甲,魂飞魄散,惭愧极了,可耻极了。而《春逝》能让我哭吗?不能。那些大口喝下的凉水都没有用武之地了。皮肤还是那么干燥,舌头还是那么干苦,就算是在偶尔奔跑的途中,也没有汗水滑落,兴许身体里的盐分早就失去了吧。我只能选择在遗忘快于追忆的新年里继续追忆。当我看到在《春逝》中那个身为录音师的男孩在村庄寺庙河畔记录风声雨声老去的情歌声之时,我想起1999年我第一次听海。北戴河的冷冬人烟杳无,我像一个准备自杀的傻瓜蛋一般坐在海滩上写日记、录音。写破船上盘旋的海鸥,录风潮中海浪的声音。我原本想对着录音机唱首歌,却怎么也唱不成调调。所以我选择说话,对着冷空气喃喃自语不知所云。那盘磁带早就丢失了,我也早忘了自己曾经说了些什么。只有一首找不到旋律的歌,一直在我耳边盘旋缭绕,此生不绝。2002年10月13日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11节 凤凰之死相关电影:《我自己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 格斯·范·桑特 1991我不大喜欢《我自己的爱达荷》这部电影,因为觉得它在表现青春的反叛这方面有些用力过度,但是我很喜欢此片的第一男主演瑞夫·菲尼克斯,他在片中扮演那个帅帅的呆呆的患有癫痫病的流浪男妓,永远找不到梦中家园和爱的归宿,最终客死在伤心旅途。比起片中的另一个男主角(基努·里夫斯饰演的最终向现实投降的太子党),菲尼克斯的表演真可谓了无痕迹,极度传神地诠释出了那种哀恸的拒绝的放弃的绝望的感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根本就没有表演什么,而是在货真价实地展露自己。几乎没有一个演员能让我产生如此想法,就算是我最崇拜的帕西诺也不能,只有菲尼克斯有如此神功。需要说明的是,菲尼克斯早在1993年10月31号的晚上就已经死了,死在他的好朋友约翰尼·德普开办的午夜俱乐部里,死于由过度注射海洛因和可卡因的混合物所导致的身体机能衰竭。而那一年的那一夜,我十有八九是在老家那拥挤的红砖教室里上晚自习、演算模拟试题,肯定头脑混沌、心事隔绝,根本就不知道谁是瑞夫·菲尼克斯,更不用提什么《我自己的爱达荷》了。现在,“菲尼克斯之死”几近路人皆知,人们似乎更为关注那最后一夜的靡烂与疯狂,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我们仅仅迷恋混乱的崩溃的结局,却避而不谈致命的前因后果。所以我对这个死在二十三岁死于青春因此作品寥寥的男演员的空洞臆想,也大都源于那惟一一部看过的作品和1993年的“好莱坞当红帅哥猝死事件”,至于幕后的一切一切,就像是一片七彩泡沫,尽管拥有臆想中的美丽和迷幻,却令人害怕将之触破然后面对满天惊心的无所适从的空白。菲尼克斯为什么会变成最后这个样子?在电影中,那个自我放逐的男妓的死是有缘由的,比如母亲的缺失、家庭的破碎、爱情的畸变、现实的残酷等等,一切都埋伏在成长路旁,等待最佳作乱时机,最终扑向青春,将之谋杀。电影就是这样,它会为一切找到泯灭的理由,然后变成我们反省或批判的谈资。但是我们说到底还是找不到解决生命难题的方法,或者说,电影是一回事儿,现实是另一回事儿,所以我才会问“菲尼克斯为什么会变成最后这个样子?”(这无异于扪心自问。)菲尼克斯童年不幸吗?菲尼克斯拒绝长大吗?菲尼克斯耳闻目睹了什么令其精神突变的事故吗?难道说菲尼克斯天生就具有这样决裂的特质吗?一切无从知道,因为还没有人为菲尼克斯写过传记,他在陨落前的光华尚不能企及性感英雄詹姆斯·迪恩的亮度,他所存活的时代却比曾经的黑白岁月要痛并快乐得多。实际上,一部电影、一部传记往往会带给人更多的疑问,疑问的中心就在于“这个人真的是这样形成的吗?”——没有人够资格为别人剖析内心添注空白,无论你是电影作者、作家抑或是心理医生,因为你绝对不会如外人想像中那般伟大、睿智、清醒——除非那个“别人”正是你自己。其实谁都应该明白自己别无选择。我是说,思索的尽头,往往是一泻千里般的自我否定与否定一切。生命如尘埃,何必虚妄言。多少人早已在求证过后将一切了断。川端康成去追寻梦中雪国,最后还不是用煤气结果了自己;海名威去抵抗天地大海,最后还不是用手枪轰掉了头颅;马雅可夫斯基去歌颂伟大革命,最后还不是用子弹射穿了的心房……在那些药物依赖品与毒品尚未风行的年代,他们原本想选择草原,最后却坠入了深渊,遗憾的是,他们竟然连最后的幻觉与高潮也没能体验到就红尘再见了,在这点上来说,现在的跳崖者与将要跳崖的人们该是何等幸福。在上苍的视界里,霞光初露,一只凤凰沿河而飞,它震动辉煌双翼,神姿不可方物;突然间阴云密布,雷电交加,脆弱的凤凰抵御不了航程中的骤变,羽翼尽湿,心力交瘁。在落雨之后,在天晴之前,凤凰终于坠落于河流之中,溺水而死。雨后照旧霞光万道,甚至呈现瑰丽彩虹,可是,那只凤凰,它什么都看不到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