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法则的内容就是:“不管你的员工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个错误都有你的责任;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这个成绩都有你的员工的心血。”休斯法则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原则却让休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照这一原则,不管工作当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失误,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批评员工怎样怎样,而是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在工作出现了什么成就,管理者应该把这个成就主动归功于员工身上。休斯说:这样一来,并不会因此而将你的功劳所埋没,相反的,你因此得到了员工的信任,你的员工也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工作。 面对忐忑不安的下属,主管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紧张的气氛就会缓和;而且如果是下属的过失,主管却能责怪自己管理不力,这样就会让下属更感谢你、信任你。况且,出了问题之后,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处理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就能带动大家一块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远比责备甚至落石下井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作为主管,不仅要让下属分享你的胜利成果,更重要的是当下属办砸了事、犯了错,管理者要主动承担责任为其开脱,并鼓励他重新振做起来,千万不可采取落实下井的态度。 时时争当:“好人” 有些主管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过不去,反正是为公司赚钱,自己没有额外利益,得过且过算了。下属最喜欢这种类型的上司,凡事只要合格就够了,不求更好,上司能含糊过去,压力也减至最低点。可是,工作一旦发生错误,这类上司不愿为下属承担责任,往往为了能向上级交代,干脆建议将出错的下属解雇。 如果你是别人的上司,就不能为了讨好下属而事事得过且过。此举除了会影响你的声誉外,下属根本不会把你放在眼里。 凡事认真,尤其是对于公事,抱着对事不对人的作风,务求下属把工作做到最好、效率提升至最高,才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上司。 一位领导者绝对不能做“老好人”。有时候你也必须责备和惩罚。假如你不这么做,错误的事将接二连三地来。此外,你也等于告诉其他的人,不管工作成绩或做事态度如何,你都不会在乎。当然,你都不在乎,下面的人也会跟着你不在乎。巴顿将军劝告别人,对犯错者应该立即责备;他自己部下每犯错,他会立即让他知道。他曾经这样说过:“虽然在战斗训练中我不能杀人,但是我会让那些犯错的人因我发怒而情愿死去!”巴顿这套说法和目前最现代化的责备理论不谋而合,这真是件有趣的事。希兰查德和詹森在他们的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中建议:“要在错误发生后立即加以责备。你要明白地指出他们错在哪里;用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错了。” 当你必须作责备时,记住要立即行之。另外你应该记住,责备是批评的一种,因此你应像我们在书中前面所讨论过的:规过私室。有时候你想骂人,也许经过深谈以后,知道犯错者有不得已的苦衷,那你根本就用不着再责备了。由于你在私下责备人,对你自己或者别人都不会形成干扰。 当你要责备人时,你得谨记自己要达成的目标。你不是要伤害别人、引起别人反感或是恐惧,而是要别人知道错误,谋求改进。玛丽凯责备人用的“三明治技巧”,在责备前后加上称赞,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则是遵照布兰查德和詹森的方法:“你应和他们握手或是拍拍他们,让他们知道你并不是和他们处于敌对立场。你应提醒他们你多器重他们。同时要强调你只是责备他们这次的行为,而不是他们个人。 与下属称兄道弟 有些部门主管认为,越平易近人,越和员工打成一片,沟通得就越好。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果你是个部门主管,请你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与你的下属共同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你是否对你的某一位知心的下属无话不谈?你的下属是否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你称兄道弟?如果已经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那么危险的信号灯已经亮了,你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与你的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太过于亲密。 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当众与下属称兄道弟只能降低你的威信,使人觉得你与他的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哥们儿了。于是其他下属也开始对你的命令不当一回事。隐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让你的下属过多地了解你的隐私对你来说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你敢肯定他哪天不会把你的秘密公之于众吗?你能确定他不会利用你的弱点来打倒你吗?——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你可以是下属事业上的伙伴,工作上的朋友,但你千万不要与他成为“哥们儿”。 在日常的管理中,你是否会听到员工这样议论你:头儿这些天是怎么了,前天还与我们有说有笑地吃晚饭,今天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训了一顿,一会儿把我们当朋友,一会又要做我们的主管,真没想到他在获得提拔后会这样对待我们,太令人失望了。 主管与普通员工等级是有区别的,扮演的角色更是截然不同。作为一名主管,最不讨好的事情就是纠正下属的行为,尤其是在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果你一方面想当下属的好朋友,另一方面又想当好主管,同时想扮好这两个角色只会让你吃力不讨好。你的下属会对你的“两面派”行为怀恨在心,而上司则会怪你办事不力,你只好两头受气。 在一个工作群体中你由普通员工提升为主管,你就得管理过去的同事。这种处境确实令人尴尬,你会觉得压力不小。如何处理好这种微妙的关系呢?比较理想的做法是: (1)召集所有的下属开一次会。用诚恳的语言表明你作为一名主管所坚持的立场,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作出令他们不乐意接受的规定和要求,也许你并不赞同,但你不得不去做,清楚地让下属们认识到你们之间的新关系。 (2)积极努力地表现自己,向下属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有热情的。当你犯错误时也不要遮遮掩掩,不懂装懂,而是坦率承认,知错就改。 (3)不要再介入是非长流短的闲聊,因为你现在的任务是支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4)不要将自己的主管角色扮演得过火,与过去的同事作出没有必要的疏远。一口官腔,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只会使你与下属之间产生不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总之,假如你当一名主管,不论你是新上任的,还是早已干了多年的,你都应该摆明自己与下属的位置。与下属打成一片和作为下属的一员,两者之间具有鲜明的界限,模糊自己与下属的角色总归是不恰当的,也是在沟通中最应该避免 伴君如伴虎,不过只要“伴”的好,老虎将给你最大的支持,成为你管理的一张王牌。 ——盛田昭夫 成为上司的好助手 作为公司的一个业务领域的主管,你的上面还有上司,你的权力来自于他们的授予,你的业绩来自于他们的评定,因此你必须搞好和他们的关系,获取他们的鼎力支持!在上司面前,你是下属,你扮演着执行上司决策、支持上司的角色,那就是——经营者的替身!主管是因为高层领导分身乏术而出现的:设置具有不同职责的主管者,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分工。从业务的角度来说中层管理只有在上司授权范围内来管理自己的部门。 主管要搞好和上司的关系,首先第一条就是为上司打好这份工,成为上司的好助手! 怎样才能成为上司的好助手呢?曲意奉承没用,溜须拍马也没用!前IBM总裁小汤姆斯沃森曾说:“野鸭子每年冬天都要从北方飞到南方。一些北方人因为喜欢鸭子,经常为它们提供食物。于是,一些野鸭子因贪恋这些食物便留在了北方,并渐渐被驯化成了家鸭,也飞不动了。因此,人们只要停止提供食物,它们就只有死路一条。而那些每年不辞辛苦坚持飞往南方的野鸭子仍然活得很好,并且越来越健壮。人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人只会跟着他人的指挥棒走,他就会失去想像力、失去创造力、失去进取心,同时也会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我需要的是会飞的野鸭子,是活生生的人。我不希望我周围的人只会对我说‘是’,我真的希望员工能经常推开我的房门,大声对我说:你错了!你应该……惟有如此,我才能坐在这把交椅上而无后顾之忧。”从小汤姆斯沃森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司需要的是有进取心有干劲的下属,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上司改进工作的下属,而不是唯唯诺诺的平庸之辈! 一句话,你要成为上司的好助手!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上司的好助手呢?瑞士IMD工商学院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准则,并用来回答一些职业经理人在帮助他们和老板建立更加有效的关系,促使他们作出更快、更好的决策并增加相互的信任的方法: 1、必要时提醒并帮助老板 老板可能有很多下属,需要管理方方面面,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决策,因此你应该及时有效地提醒他有关你所管业务方面的事情: (1)会谈时做好记录,在适当时间提醒老板会谈达成的意向; (2)有事情需要请示老板做决策时,先选出可供考虑的选择、你挑选这种方案的标准,让老板做选择; (3)当老板某方面的决策还没有下达,及时提醒他以前因为没有及时决策而遇到的问题; (4)告诉他你期望他做些什么:只是通知大家一下,或共同决策、或共担风险。 (5)在记事本上分列出你需要他帮助的那些事项; (6)准备好事实和数据以避免可能的分歧。用表格和图表帮助他迅速了解情况; (7)会谈后,书面小结他的决策以确认达成的共识; (8)一旦老板作出决策,坚决执行并不要在外评论。 2.为老板着想,节约他的时间 老板的时间通常比较紧张,而且一般都会有提前的安排,因此你应该为老板着想,节约他的时间: (1)问题越简单,就应该越少占用他的时间:准备、小结、综合信息和各种选择,不要混淆最常见的问题和最重要的问题; (2)事先向他预约会谈的时间; (3)选择适当的时间以避免耽搁。不仅要节约他的时间,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在错误的时候提出问题,他可能会拖延。 3、重要事情征求他的意见,并且做好各方准备 征求老板的意见,这是最基本的对老板的尊重,此外,老板的意见往往是指导性的、原则性的,只有在这种原则性的指导下才能进一步做工作: (1)为你的会议进行精心准备。首先,优势归于有准备的人;其次,准备能帮你迅速论及中心议题; (2)在讨论中要先谈整体情况,再谈具体细节。从基本问题开始提醒他目标是什么,你目前已经做到哪一步了,以及你希望得到他哪方面的意见; (3)征求建议之前要对市场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别像邮差一样将充斥各种数据的厚厚文件直接转交给你的老板。要有选择性和直观性,将数据分类,突出重点; (4)不要只给他坏消息,要多给他好消息。如果你只是不断地带来坏消息,久而久之,你自己也就成了坏消息。不要因为你要集中处理问题,而轻视好消息。这样做,只会创造不良的气氛; (5)确保他不致经常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有时候因为我们羞于启齿或认为信息不相关,而没有向上司作汇报,但其他人可能在你之前就这么做了。上司会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时你不仅需要为自己辩解,还可能要纠正错误信息。 (6)提出问题也提供解决方案 好的老板痛恨那种有了问题就将问题放在他的肩上,而不能带来解决方案或者至少给出某些选择的行为。你至少应该明白:在目标和结果中间,通常都会有差距。有一些选择能缩小这种差距,必须确定可以做的选择、关键任务、数据、所需的人力和资源。在这些解决问题的步骤当中,你需要你的老板参与哪一个?要明确你需要的帮助是什么,而不是在董事会上给他带来压力“我有一个问题……” 做好老板最关心的事 有些主管认为自己只要多做事,勤勤恳恳就能获得上司的青睐,因此他们时时就把“多做事”当作信条。其实不然,作为老板,他看重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也不是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做事情,他们最看重的是你有没有把他最关心的、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如果你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上司不关心的工作上,那你等于丧失机会,无法让平日的工作获得最佳效益。这样做也会为你和上司带来更多压力,让别人以为你是庸才。 所以你需要时刻问自己这些问题:哪些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否已经足够好了?是否需要对这个项目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些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其他地方是不是更好些? 上司对你的工作不满意,有八成跟你的重要工作没有做好有关。所以,你的第一要务就是知道这这些重要工作是什么,然后,专心地把这些重要工作做好。 那么,究竟你该怎么做,才能找出上司关心的重要工作呢? (1)接受工作时向老板咨询。当你开始接手新工作,请上司描述一下这项工作的理想员工应该做些什么?员工的工作表现应该怎样?员工该具备哪项特质才能让上司器重?问问上司,你最该专注于哪些工作、哪些部分。然后,请上司列出次要、次次要的工作。当你在职务上接受新差事时,也要用这种做法。务必确定自己知道上司要什么及有何期望。这样,你就不会浪费时间,专心做好上司要你做的事。 (2)最实际的是在工作负责外,还要学懂每一个程序的进程,注意你上司如何做他人的工作,怎样与高层行政人员沟通,其他部门又担任什么角色。当你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老板又岂会忽略你呢? (3)不要只满足于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而应在其他方面争取经验,提升自己的“价值”,即使是困难重重的任务也要勇于尝试。分析一下哪些问题才应劳烦老板注意,如果真有难题,请先想想有什么建议,而不应投诉无法改变的条例。 (4)了解上司的脾气。例如,在接受下属意见时,有人喜欢白纸黑字的书面报告,有人则喜欢简短的口头报告。有些上司要求下属自动自觉,自己做出决定来完成任务;但有些却要求下属定时向他报告,凡事皆以他的意见为准。你若一言一行均令上司满意,要升职还不容易吗? (5)帮助上司发挥其专业水准,对你必然有好处。例如,上司经常找不到需要的文件,你快速地替他将所有档案有系统地整理出来。要是他对某客户处理不当,你可以得体地代他把关系缓和。如果他最讨厌做每月一次的市场报告,你不妨代劳。这样,上司觉得你是他的好助手后,你自己也可以多储存一些工作本钱。 (6)做错了事不要找借口和推卸责任。解释并不能改变事实,承担了责任并努力工作,以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这才是上策。 (7)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这种技巧十分微妙,给上司简洁、有力的报告,切莫让浅显和琐碎的问题烦他或浪费他的时间,但重要的事必须请示他。 (8)当项目完成后,问问上司对你的工作表现有何高见?哪些事情有效?哪些不奏效?有没有什么事,是上司希望你下次能采取不同做法的?最好做笔记把上司的意见写下来,这样你就不用担心自己因忘记了上司的命令而把握不住中心了。 获取关键人物的支持 作为主管,要是你能够得到更高级人物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是对你的工作开展还是晋升,都会起到意料之外的作用。 1950年,当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请则雄贺为他试一试公司的录音机时,当时则雄贺只不过是一个在东京刚刚出道的歌手。在众多的学生中,他是唯一一个坚持认为录音机可能制作得更加精良的人。有什么比这个人更能博得盛田昭夫的高兴呢?此后,盛田昭夫亲自交代索尼公司工作人员,要代这位男生交学费。1955年,则雄贺加入索尼公司,并担任录音机部门主管,随后他便着手发展CBS-索尼唱片。盛田昭夫的连襟原真胜男去世后,则雄贺就顺理成章地继任他的职位。这样,他前后共花了32年时间,成为了索尼公司的第二号人物。盛田昭夫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你可能会说,我还年轻,我在这里工作不过几年的时间。这并不是合理的借口,你必须要找到博得最高主管欢心的办法或途径才行,则雄贺遇到盛田昭夫时,也不过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 当范德史赖斯到董事长办公室作短短2公钟的工作汇报时,他只不过是通用汽车公司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小部门经理。他的2分钟的汇报是如此生动,以至于公司的董事长伯克兴奋得当即请他共进午餐。此后,范德史赖斯便迅速崛起,成为了通用电气6位资深副总裁之一,地位仅次于威尔士。 在大公司里工作,博得核心人物的注意就是取得了战斗胜利的一半。有时候,你与上司会有那种极短暂的照面时间,如果你能利用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来表现你自己,自然也能引起上司的注意。你需要用简洁的语言、简洁的行为来与上司形成某种形式的短暂交流。 把握尺度,不要越位 要搞好和老板的关系,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把握尺度,不要越位,否则所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上级和部属之间的角色关系被确定以后,人们就会依照彼此间所认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对方“打交道”。作为上级,依据法律或章程赋予的特定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作为中层主管,则围绕上级去实现目标。上级和下级都各干各的事情,既不让上级领导去干中层主管人员的事,陷入事务主义;也不应让下级领导去做上级领导的事,出现“越位”,即越权或擅权。 我们强调,要准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角色,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越位”现象,找一个稳妥的行权方式和处事方式。 “越位”是下级在处理与上级关系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错误。它的主要表现是: (一)干工作越位 哪些工作应该由谁干,这里面有时也存在几分奥妙。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有些工作,本来由上级出面做更合适,他却抢先去做,从而造成了工作越位。 (二)表态越位 表态,是表明人们对某事件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的表现,是无效的,也是令人讨厌的。 (三)决策越位 决策,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处于不同层次上的领导者其权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决策可以由下级领导作出,有些决策则必须由上级领导作出。有些主管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明明应该由上级领导做的决策,他却超越权限,自己擅自作主。 (四)某些场合越位 有些场合,如同客人应酬,参加宴会,也应适当突出上级领导。有的人作为主管,张罗过欢,显示自己过多,显示上级太少,这也不好。我们常从电视里看到,中央领导接见先进人物,参加宴会,一般主要领导走在前面,给的镜头要多些;照相也是主要领导处于显赫的地位。这点,我们在处理与上级关系时,很有必要借鉴。在某些场合,最好也要注意不越位。 (五)答复问题越位 有些问题的答复,往往需要有相应的权威。而有些主管明明缺乏这种权威,却擅自答复,这也是越位。 “高端决策者们互相扶植而达到成功,他们的格言是:你搀了我一下,我也会扶你一下。” ——德国社会学家爱尔文舍尔希 不要侵犯同级的“领地” 每个主管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职责,要处理好和其他主管的关系,首先是你不要侵犯别人的“领地”。 我们知道,所有动物都有领土意识,大至狮子老虎,小至老鼠昆虫无不如此,像狗,它们在住处四周撒尿,就是在划领土,警告别的狗别越界闯进,若哪只狗闯了进来,便上前赶走。 从心里学的角度讲“领土意识”基本上就是自卫意识,同样,人的表现,虽不像动物那样直接明了,但自卫意识同样强烈,只不过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自讨没趣,甚至遭到迎头痛击。 在公司里,工作的职权范围就是主管们的“领土”,同样不可侵犯。你要时刻牢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因为无论多么开放的职场,界线永远存在。你不要越线去做“帮助”别人的事,也许你是出于一片好心,问题是对方可能不领你的情。许多时候你的“热心”往往在别人看来是“别有用心”,这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帮助别人做事往往会使被帮助的人接受这样一种暗示:“你自己的事都干不好,你很无能,我比你强。”这种暗示让人多么不舒服就可想而知了。 有时,你的部门一时人手紧张忙不过来,此时切不可乱用你的“官位”,不通过其他部门的主管就随意调用该部门的人员。对该部门主管而言,你是“手太长”,没把他放在眼里;对被调用人员而言,心中也充满不平,“你算哪儿的?你管我?”这些通常不会显露在脸上,你不要傻乎乎地以为人家都很愿意帮你似的。实质上,你已经“侵犯”别人的“领土范围”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过于依赖个人的关系而忽略应该走的“过场”,这也是一种“领土”侵犯行为。 比如,你与打字室的某人关系不错,因此你便直来直去,把一些要打字的文件直接塞到打字人的手中,全然忽略了打字室的主管。这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一种行为,这无异于是对其“领土”的“公然践踏”,本来忙的都是公事,却不小心结下了“私怨”。 应切记,你所代表的是一个部门而不仅仅是你个人,你的行为往往被人们上升为部门行为,所以更要小心。这种领土意识看起来很无聊,但却是存在的,如果你不注意而侵犯了别人的领土,是会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烦的。 正确对待同僚的批评 主管之间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影响双方共同利益或其中一方利益的事情,这时候需要在同级之间开展批评活动。同级主管之间开展批评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既需要有“团结——批评——团结”的良好愿望,又需要讲究艺术。作为批评者首先应避免消极性批评,包括:挑剔式批评、挖苦式批评、尖刻式批评、质问式批评、压服式批评、要挟式批评、笼统式批评、指责式批评以及“马后炮”式批评。 心理学认为,冲突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心理体验,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冲突是一种心理经历,有一个酝酿培植——刺激突发——情绪宣泄——理性控制——复归平衡的流动过程。为了解决冲突,企业应遵循人类心理规律,通过心理疏导,唤起理智感,让员工自己解决矛盾,实行自我教育;摆脱消极情绪对心理趋向的左右,在心理相融的气氛中和平地解决冲突。索尼公司创造的“五房间熄火法”就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化解冲突之法。当员工间发生矛盾时,闹矛盾的员工需要先后进入五个房间: 第一个叫“哈哈镜室”。满脸怒容的员工进入后,先照哈哈镜,看到哈哈镜中扭曲变形而又怪模怪样的自我,他会忍不住笑起来,一笑解千愁,在笑声中他们自然消了些气,脸色开始有所缓和。 第二个叫“傲慢像室”,里面有一个橡皮造的塑像斜眼看着你,表示蔑视和看不起你。这时工作人员让闹意见的员工拿橡皮榔头去打那个傲慢像,尽情宣泄还未消尽的气,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第三个叫“弹力球室”。墙上绑着一个球体,连着强力橡皮筋。先让闹意见者使劲拉开球后放开,球打在墙上马上反弹回来,击中闹意见者的身体,旁边工作人员会问:“你痛不痛?“为什么会痛?”然后告诉闹矛盾者,这叫“牛顿定律”,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你去惹人家,人家就会报复你。让员工冷静想一想这其中的道理。 第四个房间,这是家工厂的“劳资、劳工关系展览室”。让闹意见者认真观看过去资方怎样关心员工以及员工之间怎样互相友爱的实例,以加强对闹意见员工心理的触动,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经过上述四个房间后,经理在第五个房间等候。 第五个房间叫“思想恳谈室”。管理人员征求闹意见者双方的意见,看矛盾如何解决。经历了四个房间的员工,这时大多已冷静下来,双方一般情况下自然会主动解决矛盾,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和做自我批评。妥善地解决了员工之间的矛盾后,管理人员对两人还要勉励一番,并给予物质奖励。 在企业内部,职员之间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争执和受到别人的批评,这是不可避免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人类心理规律,通过心理疏导,唤起理智感,让员工自己解决矛盾和不适,并实行自我教育。“化干戈为玉帛”,维护企业内部的“人和”环境,理顺情绪。 掌握批评的技巧 同级领导间批评的要领:要定准批评的目标;批评语言要尽可能明确;用“相信”、“我觉得”来讲,不要用责备或傲慢的语言;所批评的行为必须是可以修正的,如果根本就不能修正,请免开尊口;善于融批评于闲谈、娱乐等“无形无意”之中,以减少对方的紧张、戒备、抵触等心理,这有利于对方接受批评;批评中密切注视对方的反映;你可以同意对方的看法,但要让他明白别人未必同意;“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以促使对方自觉、自悔、自新;要强调对方的错误对双方都有危害,使其明白如果不改时,你也受他拖累,改了对双方都有益,这虽有些埋怨的意思,但他绝不会说你在“多管闲事”;“画龙点睛”点到为止,切忌“画蛇添足”;善于以表扬代批评,这里表扬是策略,批评是目的,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宜作出结论式或“定性”式评语;切记“人非圣贤”这句至理名言,有些错误要批评,有些错误要容忍;有些错误既要批评又要容忍,至少是暂时容忍,这样才更有利于同级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要善于表示能体谅对方的处境和感情,等候最适合的时机再发表批评,冲口而出的批评常不受控制,因而影响批评效果;以君子之心度人,有助于消除对方的敌意,比如说:“我晓得可以对你直言,因为你欢迎这样的做法,绝不会计较”等等;要尽力使对方相信你不是“越界”去干涉他和有意挑剔他,而是真正在关心他,否则,即便你是一片好意,也常容易被对方认为你是“多管闲事”、“自以为高明"或"故意和他过不去”;必须使对方明白你之所以批评的原因;一旦批评产生了积极效果,应立即表示赞许或感激;批评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不可掺进个人成见;批评的同时,要注意肯定对方的长处和成绩,增强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其主动承担责任或检讨问题,提出改正错误的条件和意义,使对方觉得改正有益;假如你心中不高兴,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不要流露讥讽、歧视、反感、敌意等情绪;避免做出捏拳头、瞪眼睛、皱眉头等发怒的表示;批评应尽量针对共同目标而发,措辞方面强调合作。 平级同事新定位 其实,同级主管之间既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如果主管者将其他部门及管理者看成是自己内部的客户,主管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就会发生重大的转换和改善。一个聪明的主管,对于和同级主管之间的关系,应树立以下理念: (一)其他主管与我之间是客户关系,他是客户,我是供应商 其他主管到我们部门来找我,是来“购买”他所需的“产品”(支持和服务),而我呢,应像对待外部客户一样热情服务,“出售”我的“产品”(支持和服务)。 (二)同事是我的衣食父母 公司的利润、收入是从外部客户那里挣来的,而工资、奖金、福利又是从内部客户那里挣来的。外部客户是公司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没有他们公司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内部客户(同事)也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试想一下,没有其他部门和人员的需要和配合,设置你这个部门做什么?养活你这个主管干什么? (三)同事是我的外部客户 事实上,在公司内部向同事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十分低下的,远远不如我们为外部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主管者,经常抱怨别的部门,抱怨别的人,可是,他们中间又有谁意识到,只有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环节出精品,公司才能最后出精品。只有我部门为其他部门(同事)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支持和服务(产品),对方才能在下一道工序中做得更好。千万不要以为公司内部部门无法独立,所以无法消除垄断,就可以采取那种低劣的支持和服务。 “任何与顾客关系更紧密的事情都会增加你从那个顾客身上得到的收益” ——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泰勒 让客户满意 主管的工作不仅仅是管好下属,更重要的还要赢得客户。只有赢得客户,创造优秀业绩才有可能。为什么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客户满意!当然在赢得顾客的同时你的公司就赢得了业务,那么你也就增加了在公司的业绩。美国的鲍勃.塔斯卡曾说:“当顾客不满意时,我无法入睡。如果我的行业不能满足顾客,他最终会失败。”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是公司的财富之源,让客户满意就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1993年,在IBM风雨飘摇之际,郭士纳接任公司董事长。郭士纳拯救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将IBM转变成一个以提供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如今依靠这一转变,蓝色巨人已经起死回生,而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可以说郭士纳进行的是整个企业理念和文化的变革。相信这个例子的启示是发人深省的。如今企业的焦点已经从产品转移到服务,成功来源于发掘顾客,并解决他们所提的问题。公司已经从产品供应者转向问题解决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结合服务和产品,而且要明确与顾客最重要的联系不在产品,而在于服务关系。有一个对顾客不再在原公司消费或者购买产品的统计显示:15%的顾客离开原因是技术质量,15%顾客离开的原因是价格,70%顾客离开的原因是公司做生意的方式即给顾客服务的质量。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海斯更是说:“15年前,公司在价格上竞争,现在是质量的竞争,明天就是服务的竞争。”相信哪个企业想赢得明天,哪个企业就必须在服务方面走在前列,同样一个员工要想在公司里脱颖而出,也得在服务上面高别人一筹。乔吉拉德的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推销员,历年都荣获汽车销售商领域的冠军,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真正的推销工作开始于把商品推销出去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原来在把汽车推销出去之后,他都会给顾客寄去感谢信,并且平时也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车子有什么问题,他都会及时地为顾客解决。现在的企业都在向服务型转变,那么作为里面的每个员工都得适应这个潮流。美国著名实业家安妮塔.罗迪克曾说:“职业道德就是服务的想法,对我们来说好似天生一般。”,服务应该成为一个员工职业道德的一个方面,无论是你在为同事做事,还是你在为顾客做事的时候,你的内心都得有这根弦。 增加客户的信赖 赢得客户的满意不是终极的目标,更重要的还要赢得客户的信赖。只有赢得客户信赖,才能让客户永远忠实于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中国谚语说:“好的商家不应该改变它的客户,正如好的客户不应该改变购物的商家一样。”顾客的信赖和忠诚度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一般而言,顾客满意是顾客对企业和员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性综合评价,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和员工的认可。顾客根据他们的价值判断来评价产品和服务,因此,美国西北大学凯洛管理研究生院著名营销学教授菲利浦科特勒认为,“满意是一种人的感觉状态的水平,它来源于对一件产品所设想的绩效或产出与人们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顾客服务的目标并不仅仅止于使顾客满意,使顾客感到满意只是营销管理的第一步。美国维持化学品公司总裁威廉姆泰勒认为:“我们的兴趣不仅仅在于让顾客获得满意感,我们要挖掘那些被顾客认为能增进我们之间关系的有价值的东西”。在企业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企业向顾客提供超过其期望的“顾客价值”,使顾客在每一次的购买过程和购后体验中都能获得满意。每一次的满意都会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的盈利与发展。 顾客满意只是顾客信任的前提,顾客信任才是结果。顾客满意是对某一产品、某项服务的肯定评价,即使顾客对某企业满意也只是基于他们所接受的产品和服务令他满意,如果某一次的产品和服务不完善,他对该企业也就不满意了,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感性评价指标。顾客信任是顾客对该品牌产品以及拥有该品牌企业的信任感,他们可以理性地面对品牌企业的成功与不利。一家著名公司的调查显示,在声称对产品和企业满意甚至十分满意的顾客中,有65%—85%的顾客会转向其他产品,只有30%—40%的顾客会再次购买相同的产品或相同产品的同一型号,而信赖一个品牌的顾客中有80%会在再次购买相同的产品时选择你的品牌。 所以对于主管来讲,消费者、供应商、老板、首席执行官、股东等都可能是你的客户。你的事业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客户放在首位,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信赖你的公司,信赖你以及你的下属。将客户永远留住,这一原则是所有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赢得客户信赖的技巧 要赢得客户的信赖,作为主管,你得花点心思才行,这是一项富有挑战和需要你投入的工作,你不妨试一下: 1、靠诚信赢得客户。这是最需要把握的底线和原则,那种见利忘义或者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注定会身败名裂。日本八佰伴社长和田一夫曾对他的员工说:“不可骗取顾客的金钱,不得用恶劣态度对待顾客,更不可把与价格不符的劣等货卖给顾客。我对职员说,做生意利润固然重要,但是,做个愉快的商人,其实是更大的收获。要把生意做成长期稳定的买卖,必须让顾客享受买卖上的愉快,先有顾客的欢笑,然后才有商人的愉快。凡是令顾客欢心的生意,都能长时间做下去,而且有机会成为大企业。”北京“华强京工”是工程机械行业中名副其实的“后来者”。2002年8月,北京华强京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北京市通州工业开发区成立。但“华强京工”混凝土输送泵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4年销售了150多台,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敬刚说:“靠质量占领市场,靠诚信赢得客户,靠创新促进发展”是华强京工的宗旨,只有用户说好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不能自吹自擂、没根据地炒作。按照这样的销售规模,一般公司的销售人员要达到三四十人,而华强京工的销售部才8个人,该公司把主要力量都放在了研发和售后服务上。华强京工24小时热线有专人值守,该公司在北京市场承诺,2小时内到报修现场。在价格上该公司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培养忠实客户,因此公司“回头客”很多。在首都国际机场的三期主航站楼工程建设中,总共使用的32台拖式混凝土输送泵,全部采用“华强京工”的产品。 2、让客户实实在在地感到你的商品或服务有价值。忠实的首要及最为明显的理由是价值。客户能够在同样价格水平下,从选择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比竞争对手所能提供的更大和更真实的价值。 3、珍视与客户的关系。为了获得客户的忠诚,选派最好的员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企业领导者必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拜访单个或成组的客户,和他们进行交流。有一家银行,公司四名职位最高的领导人员每年单独拜访200个以上重要的客户。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几乎占用了他们近一半的工作时间。 4、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美国的著名销售商布鲁斯.诺德斯特罗姆就曾说:“出色的销售员应该帮助顾客排除掉他们不想要的东西,以便使购物过程变得简单轻松。他们需要不断询问顾客的反映感觉如何。因为,只有他们获得的信息越多,他们为顾客的服务就会越好。价格从来都不是首要因素。”你在为顾客服务的时候,不是向他们推销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而是给他们需要而又是你恰好能够提供的东西。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希望他的员工能够为顾客多做些什么,因为他们明白顾客与企业前景紧密相联。总裁布鲁斯诺德斯特罗姆甚至告诉他的员工:“你们在作出决定时,首先为顾客的利益着想,然后才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你们永远不会因为为顾客做了事而受到批评,你们只会因为为顾客做得太少而招致批评。”因此作为一个员工,你不要认为太关注顾客、太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损坏了公司的利益,永远都不会。 5、注意服务的细节。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要严格要求,一些细节问题也不要忽视。 6、努力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一旦与某一客户建立了重要的关系,就要寻找能够强化这种联系的产品和服务,使这种联系不断得到加强。理想的情况是,企业与客户应该有多层关系,让他们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惟有给予他们有效的激励。 ——艾柯卡 沃尔玛的人本激励 部属好比一块原石,领导者必须“雕琢”它,让它产生价值,变成美丽的东西。在这里,“雕琢”就是“激励”。有人说:“过度的压力可以让天才变白痴。适当的激励,却可以让白痴变天才。”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接道出激励力量的伟大。 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必须以他自己和他的工作并以自己能在该组织工作为荣。对员工灌输及推广这种观念和态度,是领导人激励部属的第一课。 美国最大的连锁店沃尔玛百货(Wal—Mart)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研究企业管理的专家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这家公司获得空前的成功,他的秘诀之一就是:他们大力倡导“以人为导向”的经营哲学。 沃尔玛百货对员工的关怀表现在每一件事情上。高层主管的办公室常常空无一人,公司总部像个无人仓库。这些领导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到各地的百货公司去巡视,去激励他们的伙伴,以及和伙伴们一起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会议。 沃尔玛百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成功的激励高手一一懂得自我激励和有效地激励别人。 你也许能够牵一匹马到湖边,但是,你并不一定能让马低头喝水。同样的道理,你也无法强推任何人上阶梯,除非他本人愿意自动自发地爬上去。 人,时时刻刻都需要被激励。惟有受到激励,人们才能够表现出如下的状态: ◎干劲十足,披星戴月地拼命工作。 ◎士气高昂,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保卫“家园”。 ◎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平凡人无法达成的任务。 ◎引爆新创意,使一家企业反败为胜。 ◎创造一笔天文数字的业绩。 ◎发明了前所未有的“灵丹妙药”。 不错,激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你率领的团队达成你要它达成的任何目标和计划,因此,一位好的主管应该是会不断的激励下属,挖掘他们的能量,引发他们的工作的激情。 激励让下属焕发青春 美国达纳公司是一家生产诸如铜制螺旋桨叶片和齿轮箱等普通产品的公司,主要满足汽车和拖拉机行业普通二级市场的需要,拥有30亿美元的资产。70年代初,该公司的人均营销额和全行业的平均大致相等。到了70年代末,在并没有大规模资本投资的情况之下,他的雇员人均销售额已经猛涨3倍,一下子跃居为《财富》杂志500强公司里面的第2位。对于一个处于如此乏味行业的大企业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纪录。1973年,麦斐逊接任公司的总经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厚达22英寸的政策指南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只有一页篇幅的宗旨概述。其中第一点就是:“用面对面的交流联系员工。保持信任和激发热情是最有效的手段。最为关键的是,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员工应有的掌声!” 达纳公司最为重视的,就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奖励,来激发出员工的最大工作兴趣,力争做到不忽视员工的任何小成绩。麦斐逊强调说:“切忌高高在上、闭目塞聪和不察下情,切忌对员工的任何成绩有所忽视,这就是保持企业青春不老的秘方。” 激励有左右生死的力量。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一句激励的话可以使他们提起精神,帮助他们战胜困境;同样地,一句否定的话也可能会成为杀死他们的刽子手。美国哈福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无数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组织环境中,员工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到30%。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可以发挥出80%到90%的潜能。可见,在企业管理当中,每一位员工都是需要激励的,因此作为主管必须懂得激励的艺术 理论研究——激励类别 主管应该激励员工,就具体的激励方式来,不同的主管可能有不同的“道法”: 道法1诱因激励法 如果将惩罚比喻成迫使驴子向前行的“鞭子”,那么,“诱因”就是引诱驴子拉车向前迈进的“红萝卜”了。每位领导者都被他的上级赋予一种特权,他可以运用他权责范围许可内所支配的金钱或其他代替物(奖金、红利、升迁、加薪)来作为激励其部属的重要工具。 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花旗银行,全力实行业绩管理和目标管理,并依据开放式考核的结果,采取赏罚分明的激励措施,为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加薪、升职,并给予最多的培训机会以及海外工作的机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建立了完善、科学的激励体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措施。其中,物质诱因的激励手段,被运用最普遍的方式有以下4种: 1.分红。优秀的员工,依据不同的业绩表现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分红,金额大小不一。 2.期权。对优秀的员工除了给予分红等奖励外,还给予他们花旗银行的“期权”,将银行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晋升。诱因激励中包括员工职位的晋升。在每一位员工的晋升中,都给员工设定更高的目标,激励老员工接受挑战,向成功大步迈进,为花旗创造更优秀的成绩,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全力以赴。 4.旅行。在中国区表现优秀的员工,还将被奖励赴欧洲旅游,并可以携带一名家属同行。这种奖励方式起到了最高层次的忠诚效果,增强了员工们的向心力,更赢得了员工家属的认同和衷心的感谢,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亲人在一个人情味十足的环境中工作,也增强了家属对员工的自豪感。 95%的美国受薪阶级认为:“金钱”是一种正面而有意义的奖励方法。绝大数的领导人也都相当去持“金钱”是“绩效温度计”的说法。 有位管理专家对“金钱激励法”所产生的奇异效果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说:“金钱对公司里决策阶层人员(如总裁、总主管、副总、部门主管)的确是十分有力的诱因。对他们来说,金钱不只意味着可以购买自己钟爱的东西,同时还是一种‘象征’,象征成就、威望、权利及安全……整个合起来,可说是很大的诱因。” “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金钱的效力仍有一定的限制。著名的激励大师费洛韩特有一段演讲内容道出了“金钱激励法”的弊端所在,他说:“如果我们完全依赖这种方法来激励员工,那么当员工的某一项需求被满足后,就得不断伤脑筋去推出新的诱因,以便进一步激励员工。假如到最后,一个人的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那任何的诱因都将夭折,而这个方法也就宣布失败了。” 在《优质的领导》一书中,作者为“金钱激励法”的限制性做了最佳的补充说明:“表扬和奖励,做得更尽善尽美的方法是:让员工参与,奖励公开,金钱和非金钱并用,经常变更奖励方式,内容多样化。 单靠金钱因素并不能完全激励员工的工作情绪。原因之一是,员工很重视他和他的工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这可不是金钱能完全取代的;再者,金钱不能激励员工的另一个理由,则与心理因素有关。一般人在达到一定的经济水准之后,便会转而追求其他方面的满足,对他们来说,那些东西比金钱更具价值。” “金钱诱因法”并非是惟一能完全引爆员工干劲的万灵丹,那么,请问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诱因值得我们来加以运用呢?答案是“有的”,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方法,我称它为“人性激励法”。 道法2人性激励法 越来越多的激励专家支持“单靠金钱一项,并不足以引发员工工作动机”的观点,并且一致深信“金钱”若能和引发“人性”的事物合并起来使用,必可达到最高的激励效果。著名的激励大师史都雷文强调,不要用强迫的手段或金钱来领导部属。他说:“每个人都想要丰厚的薪水、年终红利、股票分红,真正的激励绝非只靠金钱这种东西。而让他觉得有目标,他所从事的是一项有价值、对双方都同样重要的事业,这才是真正能产生激励的原点。 史都雷文的论点,在于主张:最好的激励法宝,莫过于满足部属的人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性激励法”。 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的英特尔(Intel)相当重视“人性激励法”。他们鼓励所有的主管人员采用一系列的方式来激励自己的部属、同事。他们坚信通过以下的方式,可以对部属、同事的出色表现做出肯定和认同,而无需增加公司的预算。 1.表扬。建立一个荣誉榜或内部网站,上面贴有员工的照片和绩效表现的内容。 2.亲笔字条。用手写的字条,而不是电子邮件向员工表示感谢。 3.同意调职。允许并安排员工和自己重视的人一起共事,或更换工作。 4.一日主管。安排一天来交换彼此的工作,如当一天的主管。 5.当众表扬。安排非正式的表扬日,在大家面前给予表彰。 总而言之,英特尔的激励机制是一种深层次的人心激励,而这种激励又体现在每一天的工作是一种简单而又无需花太多钱的激励。 薪水制度所遵循的原则只是很简单的一点:“让员工满意!” ——埃克森 薪水使员工投入工作 薪水,一方面是员工物质生活的保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员工工作的能力以及劳动的价值,因此给员工激励最基本的就是要给他们合理的薪水。 在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一天,有一个老板突然接到了一项业务。有一批货要搬到码头上去,而且必须在半天内完成。接到任务之后,老板在欣喜之余也有些忧虑,喜的是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接到这么大一笔生意;忧的是手下就这么几个伙计,怕完不成任务。失去以后的合作关系。老板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好的方法。第二天一大早,老板亲自下厨做汤面。开饭的时候,老板语重心长地对伙计们说:“今天委屈大家了,今天的活很重,这样一碗汤面实在是太寒酸了……”话说完后,老板给伙计一一盛好饭,还亲自捧到他们手里,老板的举动使每个伙计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伙计甲接过饭碗,拿起筷子,正要吃面,一股诱人的排骨浓香扑鼻而来。他急忙用筷子把上面的面条抄起,发现里面有三块油光发亮的红烧排骨。他立即转过身来,一声不响地顿在墙角,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整个下午,每一个伙计都非常地卖力。个个搬得汗流浃背。一天的活儿,一上午就干完了。中午,大家休息的时候,一个伙计悄悄的问伙计:“你今天怎么这么卖力?”另一个伙计反问道:“你干得也不是挺起劲地嘛?”他们都没有回答对方,因为他们怕对方知道,自己的老板对自己有特殊的“激励”。 一餐红烧排骨的力量就如此之大,更别说薪水的重要性了,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薪水体现为一种直接的物质激励,对于鼓舞士气特别管用。日本麦当劳的创始者和经营者腾田田曾说“记住一句话,日本麦当劳成功的信条就是,为员工多花一点钱绝对值得。”他认为,勤劳的员工是公司的财富,对员工不能够吝啬。他说:“日本麦当劳平均每一年花在员工身上大约有1000万日元。当然这一笔钱绝对不是浪费。为了保障员工及其家属的健康,日本麦当劳每一年共支付1000万日元给东京警察医院,作为保留病床的基金。全体员工和家属都能够得到一张诊断卡,可以随时凭卡住院。在员工及其家属生病、发生意外的时候,可以立即在医院接受治疗或者动手术。即使在星期天得了疾病,也能马上送入指定医院,避免在多次转院的途中因来不及施救而丧命。”曾经有两年,麦当劳的员工都不曾生病住院,那么麦当劳每一年的1000万日元不是白交了么?但是藤田田不这么认为,他说:“只要让员工安心工作,对于麦当劳来说就不会吃亏了。” 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受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只有满足了最低的层次的需求之后才能逐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联系到实际,作为奋战在第一战线的员工,他们最看重的必然是利益,现实的物质利益,因此我们只有先“投之以桃”,才能进一步得到员工们的“报之以李”,只有用薪水或者其他的物质方式保证员工无生活之忧,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并且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薪水使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果实 薪水不仅是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生存,而且还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多劳多得,有能力者多得,对公司贡献大者多得。当然这种劳动价值还与公司的业绩直接相关,公司发展快盈利能力强,那么员工的薪水就高,体现出来的劳动价值也就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薪水还使员工分享了企业的成长成果,让自己劳动的价值在公司的成长和壮大中得以体现。 一个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得让员工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沃尔玛就是这样一个从一家小百货店开始创业成长为世界巨头的公司。为了使员工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在沃尔玛的术语中,公司员工甚至不被称为员工,而被称为“合伙人”。这一概念具体化的政策体现为三个互相补充的计划:利润分享计划、雇员购股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1971年,沃尔玛实施了一项由全体员工参与的利润分享计划:每个在沃尔玛工作两年以上的并且每年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当年的利润。截至20世纪90年代,利润分享计划总额已经约有18亿美元。此项计划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之后,沃尔玛又推出了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 沃尔玛公司还推行了许多奖金计划,最为成功的就是损耗奖励计划。如果某家商店能够将损耗维持在公司的既定目标之内,该店每个员工均可获得奖金,最多可达200美元。这一计划很好地体现了合伙原则,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损耗率,节约了经营开支。在沃尔玛,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也是良好的合伙关系。公司经理人员的纽扣上刻着“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字样;管理者必须亲切对待员工,必须尊重和赞赏他们,对他们关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一个只讲物质利益不讲使命的企业,肯定走不远;但一个只讲奉献不讲物质利益的企业,在现实生活中也生存不下去。 给员工以满意的薪水 薪水对于激励员工来说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越高越好,因为公司不可能有这样的财力,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薪水在什么程度上就算合理呢?最重要的就是给员工以满意的薪水!埃克森就是按照这样一个原则来设计员工薪水的:从本世纪初期在美国得克萨斯第一次发现石油开始,埃克森就一直在石油竞技场上顶风前进,目前,该公司是美国当前原油和天然气最大的生产商之一。埃克森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公司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其成为能够影响世界石油及其产品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也构成了左右的势力。公司的迅速发展,在某个方面来说,是与他们合理的薪水制度是分不开的。埃克森的薪水制度所遵循的原则只是很简单的一点:“让员工满意!”而所谓的让员满意并不是说让员工的薪水无限制的高,也不是说员工希望自己的薪水是多少就是多少,而是说员工在对于自己所得的劳动比较自己的付出的时候是满意的。每一个员工都会认为自己在付出这样的劳动之后所获得的薪水是合情合理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埃克森公司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首先他们遵循公平的原则,不会让员工觉得另外一个员工付出了比自己少的劳动却获得较多的薪水,引发员工的不满;同时,埃克森还注意对员工们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另外,艾柯森又注意薪水的梯度性,让员工之间有一个相互追赶的方向和目标。 从埃克森的成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设计与管理薪酬制度是一项最困难的管理事务,如果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企事业组织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相反,则是使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因此,如何让员工从薪酬上产生最大的满意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应该把握好的课题。比如,当员工对于薪水的期望值是2000的时候,管理者给了他3000美元;在员工的期望值并没有升高的时候,管理者又主动给他涨到了4000美元,而美元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你再把他的薪水降到了3000。这个时候矛盾就会出现,你的激励机制就会失去意义。 二:设计适当的薪酬制度,应当注意奖励适度的薪酬原则。奖励不适当就会引起员工的情绪,并且还会增加激励成本。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又会对员工产生不了激励的作用,或者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受重视的感觉,所以,奖励一定要讲究适度。 三:用薪水激励员工还要注意讲究一个公平原则。管理者给予员工任何不公平的待遇,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情绪,更重要的是影响激励效果。对于取得同样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样层次的奖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 当然,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容易被人运用的手段。所以,作为主管,应该在薪水设计上多下功夫,设计出让你的员工满意的薪水来。 “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赞美来代替责备呢?” ——戴尔卡耐基 赞美的力量 人人都渴望掌声与赞美,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给人带来无比的温馨与振奋。有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下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嘉奖的时候,他才会更加卖力地工作。”纵然部属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应该赞美他,因为,这样才能激励他不断地改进。 玛丽凯公司的老板玛丽凯阿什就是深深懂得赞美的力量的人。“人们嘴上要你批评他,其实心里只要赞美。”玛丽凯认为,人的天性喜欢被人赞美而不喜欢被人批评。所以,她在自己的公司中倡导了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赞美。为了赞美,从玛丽凯这位最高领导到最下层的主管,都细心努力的发现每一个员工的优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给予赞美。有这样一个小例子:业务督导海伦新招进一位美容顾问,这位顾问讲了三个晚上的美容课,却没有卖出一美元的化妆品。在第四次课,她卖出了35美元的产品。尽管这35美元的产品和其他的顾问一次卖出了一两百元的美容产品相比,算不得什么,但海伦却大加赞赏:“你的美容课卖出了35美元,实在太棒了!你很有前途的。”这样的赞美,使这位美容顾问很受到鼓舞,从此与美容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做了下去,并升作了业务督导。 玛丽凯认为,赞美具有树立个人自信心的神奇力量,一个人如果每一个小成就都受到了赞美,他就会有信心去尝试争取更大的成就。在玛丽凯的公司里面,数以千计的业务督导,都是在不断的赞美声中走向成功的。缘于此,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网络不断的扩展。 为了赞美,玛丽凯甚至出版了一本专门的月刊——《喝彩》杂志。《喝彩》杂志主要是对销售、招募新人、团队领导方面有杰出表现的前100名员工给予赞美。几十万名职工无不企图跻身其中,因而在工作上你追我赶,公司事业蒸蒸日上。“赞美是一种有效而又不可思议的力量,很不幸,许多管理人员不愿意加以利用。”玛丽凯肯定而又遗憾地说。 的确如此,赞美能够使员工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工作更加热爱、能够鼓励员工提高工作的效率。作为主管,对于这种不需要成本激励而效果明显的“武器”,为什么不经常使用呢? 赞美的方式有诀窍 多赞美,少批评是原则,但就方法论上还是大有讲究,赞美方式不恰当就成了变相批评,甚至有时候比批评还难受。赞美也是有诀窍的,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增进赞美的力量: 1、赞美要培养关爱、欣赏部属的心态。这是令你产生赞美意愿的唯一方法,不要仅仅是因为管理学书上说赞美重要你就天天赞美,但都落在嘴皮上,内心里一点都没有欣赏别人的心态,这样的赞美会让人觉得不真诚; 2、注意赞美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出色的表现,但在哪一方面出色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针对不同的情况,应给予方式不同的赞美。 3、赞美的内容要具体,赞美要找到值得你赞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赞美女孩子时,说“你的眼睛真迷人”比说“你真迷人”更能打动女孩子的心,为什么呢?因为“你真迷人”这句话说的太笼统,说不定人家女孩子还在心里想“这句话我都听厌烦了,谁知道你心里怎么想呢?”,而听到说“你的眼睛真迷人”,女孩子会想“他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眼睛确实漂亮”,效果完全不一样。赞美员工也一样,应该就具体的事情表示你对员工的欣赏,比如“你今天写给公司的信函很好”、“你这个月的财务报表做的很清楚,一点差错都没有”等等; 4、赞美要真诚,虚情假意的赞美不如不赞美; 5、赞美时配合你关爱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不要在赞美员工的时候眼睛还在看其他东西或者手里还在写其他的东西,这种赞美就像木偶戏,或者会让对方觉得你好像在履行公事。 6、赞美要及时,一发现员工的优点,就立即赞美他,为他打气,过时的赞美无效! 7、让员工知道你感到自豪高兴的心情。 8、赞美要讲究你的语言表达技巧,不要把好事说成坏事,也别让别人产生误解。 工作成绩被肯定,是人的价值得到了最期望的肯定。当他们得到赞赏和鼓励之后,会本能地发挥出更多的光和热。为什么我们不会学得慷慨一些呢?试着去寻找部属身上值得你赞赏和称颂的东西,并真正地告诉他吧! 赞美是合乎人性的领导法则。适当得体的赞美,会使人感到开心、快乐。这时候,你会听到这样的心声:“他很清楚地赞美了我的表现。我就知道他是在真挚地关心我,尊重我,并且很熟悉我的工作。”同时,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那就是当下属感到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受到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会以感恩之心表现得越来越出色,越来越精彩。因此我们要多赞美、少批评,一有机会就赞美你的下属,永远不要嫌多。另外赞美下属方式要恰当,用语言、真诚的微笑、欣赏的眼神等用来赞美他人。 第19课——利用压力激励员工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摘自《大兵别哭》 压力也是一种激励方法 没个人不希望得到赞扬。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赞扬,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如果一个人只是生活在被称赞的蜜糖当中,长此以往,势必会养成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态度,而且很容易丧失工作的斗志,对生活也失去下一步的目标。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给与必要的压力。有压力,才会使他不在现实中慢慢的腐朽,才会使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因此,给下属一定的压力,其实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伯乐问:“真的吗?”青鬃马说:“真的,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新的一天的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一声惊雷般的吼叫。青鬃马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旋风般向它扑来。青鬃马大吃一惊,撒开四蹄,没命地狂奔起来。 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喂了狮子!”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着伯乐,伯乐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它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后来,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 或许有的人一听到压力这两个字就会皱起眉头,以为压力所代表的就是一种打击,是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力量。但是,殊不知压力还有它另外的一面,压力还是防止生活僵化的防腐剂,压力还是刺激人们奔向成功的兴奋剂,压力还是帮助人们走向辉煌的助推器。就好像寓言中的那匹千里马一样,在没有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它总是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并且由于一直取不到效果,还导致他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但是,在狮子出现之后,这匹马终于发挥出了其千里马的潜能。所以,必要的压力,也可以取得极好的激励效果,甚至比其它的激励方式更加立竿见影,更加明显。 危机有时是好事 企业陷入危机,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够通过加强对危机的认识,一举革除企业存在的缺陷,那么危机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一次,莱曼兄弟公司研制一种8毫米的电眼摄像机,本来预计要三年才能够完成。后来,负责销售的副总裁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激励技术。于是,他来到工程师那里说;“我刚才听人宣布,咱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搞出了8毫米的电眼摄像机了!”结果,不到24小时,他们就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而这种产品也在3个月的时间内生产出来。紧迫性居然有这么大的神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不断的唤起职工的危机感,使他们知道企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进则退,退则一败涂地。危机感可以创造出许多的智慧,而平时是产生不了的。 压力拯救加农公司 60年代末,加农采取多种经营,打入计算机市场。它研制的键盘式计算机试销以后十分的成功。但是不久之后,别的公司推出了小型计算机与之抗衡。加农在竞争中日趋衰弱,于是改制新的计算机上市。但由于研制工作仓促,新产品缺乏合理性,结果使得销路不畅。祸不单行,又遇上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年终结算出现巨额赤字。有人预测,加农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如何挽救局势?当时的董事会名列最后的董事贺来提出了,应该把危机告诉全体员工,让员工们知道他们处于危险的境界,振作起来,背水一战。于是,加农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危机警告。那些以为身居大公司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人紧张了起来。职工小组们加强了平时的活动,新建议、新方案层出不穷,如何挽救加农成为了职工小组们日常议论的话题。最后,加农采纳了职工们所提出的建议,把它归结为“优良企业设想”。这一设想的实施,使得加农在6年内重新振作了起来,并走向了世界。 由此可见,压力激励能使得职工有危机意识,不满足于企业在本地、本行业现有的地位,不满足于自己现在的工作成果和效率,从而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和主动性,创造出奇迹。 压力激励使用要适度 压力激励能变成员工工作的动力,但也可能成为员工的心里负担。有位专家将“压力激励”比喻成一把刀,有刀刃也有刀背,用得正确、用对地方、用对时机,效果就会很好,反之则可能伤到自己,危及组织。压力具有打击与推动的双重作用,那种作用占主导地位,主要要看主管压力激励的方式是否恰当以及人们对待压力的态度。如果人们以一种乐观的、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压力,那么压力就会促进人们向上,促使人们进步。反之,如果人们以一种消极的、悲观的态度去对待压力的话,那么压力就会使人变得消沉,打击人进步的积极性。 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合适地运用压力激励员工。有的时候,对于某一些员工而言,再多的鼓励对他们也可能起不到任何做用,相反,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危机感,一种压力。在这种压力和危机感来临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全力以赴地去做,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发挥出来,力争克服危机,克服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给下属一定的压力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并不是一种可以常用的方法,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火候。压力就好比是一味猛药,如果常用,肯定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好,反而打击到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经常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之下,只会使员工对工作产生厌恶感,甚至会使得员工萌发脱离团体的念头。所以,管理者们在给下属施加压力时,一定要注意“适当”两个字。 “目标是最大的激励”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 富翁与狗的故事 有一个富翁,花了很大一笔钱从国外买回来一只很珍贵的小狗。富翁每天都把小狗关在自己的豪宅里,并专门派了几名佣人负责这只小狗的起居饮食,专门请人帮他洗澡,帮它梳毛。总之,这个富翁是尽其所能地对这个小狗好,疼爱有加,简直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对它。不幸的是,有一天这一只狗趁着没有人注意,从家里逃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富翁很伤心,他下令所有的人出去把这只狗找回来。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那只心爱的狗,富翁也渐渐地病倒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佣人说在一家穷人那里看到了这一只狗。富翁不相信这样一只名贵的狗可以在穷人家里生活下来,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去看看。出乎意料的是,在穷人家里的那只狗正是从自己家里逃出去的那一只狗。富翁很高兴,于是去找穷人商量,想花钱把这一只狗给买回来。穷人说,你得看这一只狗愿意不愿意?出乎意料的是,这只狗不愿意跟富翁回去。富翁很生气,他不明白为什么这只狗愿意在一个穷人家里而不愿意跟自己回去。他问这只狗:“这里既不能让你吃好也不能让你住好,为什么不愿意跟着我回去?”那只狗说:“有一样东西只有这里才有,那就是这一家的主人每天下班回来都会给我一个拥抱。” 寓言中的那只小狗只为了一个拥抱,而放弃了富翁家里的优厚生活条件,可见即使是狗也追求一些其他的东西,更何况有情感有尊严的人呢?虽然用狗的故事来形容员工的选择,似乎有点不尊重员工的味道,但其所包含的道理却是通用的,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某员工在求职时有两家公司给了他“offer”,其中一个公司给了他很高的薪水,另一个公司薪水相对较低,但最后这位员工却选择了薪水比较低的公司,原因就在于虽然新水较低,但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发展机会。可见,如果你要你的员工发挥积极的作用,金钱并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工具。 哪些方法增加工作价值 人并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的,薪水也不是唯一激励员工的办法,那么在管理中有哪些非物质的方式可以给员工以激励,增加他们工作的价值和积极性呢?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就应该把他当成团体的一员,并且充分的尊重他。我们不妨来看看米拉克朗公司的激励法则:米拉克朗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制造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它击败了原先处于绝对优势的日本竞争对手,这其中的秘密武器就是55岁的集团副总裁、负责塑料机械部门的哈罗德法伊格和他不拘一格的激励措施。每一个在法伊格手下工作的人,都会感受到法伊格那独特的魅力。他总是能够带给他的员工最大的活力,给他的员工注入最大的兴奋。他总是能够叫出他每一个员工的名字,并总是很和悦地对待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都不会因为和他在一起感觉到压力,相反,每一个员工都会从他的身上感受到无穷的工作动力。法伊格还善于从每一个小动作当中,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他的关怀。比如,他会在员工满手抱着东西的时候,主动上前去帮助他们;他甚至会帮助员工开电梯。这一些细微的动作往往让法伊格赢得了很多员工的认可和敬爱,他们都认为法伊格是一个很善良很随和的管理者。也是因为如此,法伊格才带领了米拉克朗走向了成功。 就在美国的21家公司在日本企业的竞争之下难以为继的时候,法伊格率领米拉克朗公司登上了美国塑料机械市场的龙头老大的位置。 如果没有法伊格和他那别具一格的激励策略,米拉克朗公司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如果你也想更好的激励你的下属的话,不妨跟着哈罗德法伊格下学几招: 一:记住下属的名字。 这是使员工觉得他们重要的最有效的方式。将员工的名字清楚的记住,以便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脱口而出,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方法所造成的效应。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单位,一个管理者如果记住了员工的名字,对员工来说就能带给他们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激励。如在一次员工座谈会上,管理者在对各个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一番评定之后,随口说出几位雇员的名字以及他们为这个项目所做出的贡献,这不仅能够让当事人听了乐融融的,还会使信心大增,其余雇员听见,也能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注,由此更加珍爱自己在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了。 二:有事情找他商量。 成功的管理者总是将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单位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 尽管员工在公司重大问题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大,但是让他们参与讨论,特别是对他们有利益关联的事情让他们讨论,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归属感和主人翁式的责任心。责任感的形成会对自信心的激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所在,更加珍惜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取得的业绩。 三:拍拍他的肩,说一声“干得好!” 自信心的取得是在经历磨难并且战胜它以后实现的,而让员工产生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做出一番艰苦努力并使其最终变为自己的信心需要领导者的感情与智慧。不妨在员工取得成绩的时候,拍拍他的肩,向他说一声:“干得好!” 每当有重要的体育比赛,运动员的教练、父母、妻子、亲朋好友都会在赛前与运动员相互拥抱,仿佛他们在进行一种力量的传递。这种赛前的拥抱被体育运动学家称为稳定运动员心理、增加他们获得信心的最神秘的力量。给员工一个深情的拥抱,会让员工有上乘的表现,做出连他们自己也无法相信的成绩。 四:扣“高帽子” 说起高帽子,不免让人理解为不求实际的夸大。但是,扣高帽子不见得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让员工们重视自己,提高自信的激励方式。 总之,激励员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得要管理者拿出企业的资金来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关键是我们的管理者要善于想方法,善于激励。 让目标成为最大的激励 上面介绍了一些主管用于激励的方法,但这些只能是一些技巧而已,毕竟像记住下属的名字、给员工扣“高帽子”等等,这些激励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对员工有效,并不能起到持久的功效。唯有一种激励方法可以焕发员工所有的潜力并促使他不断去努力追寻,那就是:给员工以目标,把公司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给员工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宏伟目标,比任何物质激励都来得实在,也比任何精神激励都来得坚挺。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如何运用这种目标动力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一种管理艺术。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所说:“目标是最大的激励”,第一代联想人正是在这种目标激励下奠定了联想大厦的基础:第一代联想人100%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和同龄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们富有学识但自感得不到施展,一面是看着国家落后,一面是自己不能更好地为国家多做一点事。所以这批人的精神要求很高,他们办公司的目的一半是忧国家之忧,另一半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够变成财富。这种要求对于他们尤其重要,办公司是证明他们价值的最后的机会。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也不太多,旧体制下他们的收入不足200元,当公司每月能够提供400多元薪水的时候他们就很知足。第一代联想人的总体特征归纳起来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事业要求极高;二是集体荣誉感很强;三是物质要求不高。针对他们的目标激励,也要与此相适应。因此,联想在这一时期的激励也体现出事业目标激励、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物质分配的基本满足这些特点。 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联想的情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新一代联想人和老一代联想人在价值观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新一代联想人比较突出个人的价值,而不像老一代联想人那样为了集体的荣誉宁愿牺牲自己,但是最核心的东西没有变,那就是在为公司的打拼中去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而联想恰好又为他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舞台,正是这种目标的激励促使一代代联想人奋斗不已! 给员工一个有激励性质的目标,你就能引领他们向前冲! 目标激励应该注意的内容 我们知道,目标是行动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目标同需要一起调节着人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目标本身是行为的一种诱因,具有诱发、导向和激励行为的功能。因此,适当的设置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企业的目标是号召和指挥千军万马的旗帜,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意义,预示着企业光辉的未来,因此管理者应该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员工,但是实施目标激励时也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内容: 1.应该通过企业目标来激发员工的理想和信念,并使二者融为一体。 2.使员工具体地了解企业的事业会有多大发展,企业的效益会有多大提高,相应地,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会有多大改善,个人活动的舞台会有多少扩大,从而激发出员工强烈的归属意识和积极的工作热情。 3.企业应该将自己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广泛地进行宣传,以做到家喻户晓,让全体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巨大社会意义和光明的前途,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4.在进行目标激励时,要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宣传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企业目标中包含着员工的个人目标,员工只有在完成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个人目标。 激励是一门艺术。 ——IBM总裁郭士纳 工资激励VS奖金激励 默克制药公司于1668年创建于德国。乔治默克为了把公司拓展到新大陆,于1891年抵达纽约,同时也把久负盛名的品牌也带到了美国。公司最初从欧州购买化学制品和药品,1890年,默克在新泽西州的拉哈维市建立了自己的制药厂。1925年,小乔治默克继承其父亲的事业,接管了公司。他毕业于哈佛大学,1915年进入家族企业。在他的领导之下,公司的销售额由1924年的52万美元增长到了1952年的9410万美元。 小乔治默克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让公司有一个合理的薪水制度。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小乔治默克把每一个员工的薪水都提高了多少,实际上,从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小乔治默克并没有让公司的支出有多大的增加。相反他所做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他降低了每一个员工的基本保障工资,而对于员工的奖金比例却大大的提高了。这样一来,小乔治默克让每一个员工都处于一个相当激烈的竞争坏境之中,有的员工可能会由于业务成绩较好,工资是另外的员工的好几倍。这就会极大的调动起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性,长期下来就很容易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人才,。正是由于这一改革,使得小乔治默克带领默克制药公司奔向了新的辉煌。 相同的钱,不同的用法,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激励效果,作为主管,你有小乔治默克的聪明吗? 即时激励VS延时激励 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进行的,要办好一件事,必须掌握好时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有激励的效果。根据激励信息和受激励行为之间的时间差距,可分为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及时激励即在人们的良好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激励,延时激励则是在人们良好行为出现后,相隔一段时间后再给予激励。 通常来讲,即时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但有时候又必须根据公司的规定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延时激励,这其中的权衡全靠主管的策略。 现金激励VS非现金激励 薪酬激励不仅可以在工资与奖金的分配上做文章,在现金与非现金激励的选择上也有技巧。有时候将现金激励和非现金奖励结合起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金奖励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红包”等等,非现金奖励则包括企业为员工所购买的所有保险福利项目、实物、公司举行的旅行、文娱活动等。有的公司还专门给予员工的家属以福利,比如在节日的时候邀请家属一起参加联欢,组织员工和家属一起旅游等等,让员工感觉到特别的“有面子”。 一次性激励VS多次激励 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也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频繁的小规模的奖金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让员工有更多意外的惊喜,也能增强激励的效果。 同时,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到底是先加速企业的发展为上策,还是先提高薪酬待遇激励员工为上策?”想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就好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其实,我们应该在资金能够支持一个利润周期的情况之下,选择“先提高员工待遇”,并配合科学的绩效管理。这样,公司将会进入“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激励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公司和员工都能得到一个加速度的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为薪酬的合理设计下一番功夫,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公开激励VS不公开激励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本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川本信彦的领导下,日本本田公司大力促销,迈出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 谁曾想到过一家汽车公司会发展得这样快?本田公司曾经创造了80年代汽车业成功的神话。到了90年代,随着日本的经济跌落低谷,丰田公司开始陷入了困境。订单减少,日元坚挺,导致出口量下降。运动性的汽车曾经畅销一时,但是本田公司失之交臂,彻底错过了时机。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代表日本的品位。本田的销售额在1993年就开始下降,1994年再一次的下降。而现在,本田再一次的跑到了竞争对手的前头,尽享它们48年历史上获得的最大成功。 本田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大的成功,一个方面自然是在对外营销上,采取了更为人性化的营销方式,同时在汽车的款式上也有足够的更新,老辣地把握住了市场节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内部管理上,本田也有了很多的新举措,为了激发出员工的工作兴致,本田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而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本田在奖励员工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年终奖金都成为了员工之间的秘密。这样一来,每一个员工只知道自己今年所获得的奖金,而不知道其他员工所获得的金额。所以,他们在对奖金进行比较的时候,也往往是和自己以前的奖金进行比较。当奖金出现增长的时候,员工自然会知道上司对于自己的器重,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从而会更加自觉地努力工作。 激励契机和方式需考虑的因素 企业应如何掌握员工激励的时机,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根据员工的不同感觉掌握激励时机 时间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但是由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不同,因此会产生对时间长短的不同感觉。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而中老年人则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这种不同感觉和他们不同的生理节奏快慢紧密相关。因此企业进行员工激励时,应该区别对待。 对青年员工和不成熟者实行激励时,一般来说,宜采用及时激励,即当他们的良好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激励,不必等到月评、年评。此时,他们的积极性正高、情感正丰富,及时激励能促使他们认识深刻、行为良好并坚持下去。对中老年人和较成熟者来说,则可采用延时激励,即在一定的时候和场合予以总结和奖励。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良好行为的认识并提高其认识程度,促其良好行为稳定化。 二:根据考核的不同内容掌握激励时机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进行的活动是有规律性的,可采用有规则的激励;如果进行的活动是突击性、战役性的,则应于活动结束后评比激励。 及时激励能给人们及时的信息反馈,迅速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延时激励可以保证激励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鼓励落后者迎头赶上。 激励的时机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及时激励并不是说每次都要及时,如果这样,那么一次奖励不及时(根据需要),就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可能造成人们为激励而工作的心理;延时激励不能延得太长,太长了也就失去激励的作用。 总之,激励契机与方式选择多技巧,主管应充分重视并灵活运用之。 成功的企业领导不仅是控权高手,更是授权高手。 ——管理专家彼特史坦普 为什么要授权? 一个主管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刚开始有助手时,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感到不满意,为了给他交待清楚他要干的事,往往花费我很多时间,结果他还是干不好,最后还得我自己来收拾残局。配备助手并没有给我腾出时间,但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如果我老是对助手不放心,总是过多插手,助手就永远也干不好,我就永远也别想腾出时间来。因此,我将业务进行分类,除了必须由自己完成的,其他全委派给下属,尽管开始他们干的没有我出色,但通过放 手让他们干,可以使他们得到培养,我也能够从他们的工作中发现真正得力的助手。 这位主管的例子正好说明了之所以要授权的原由: 领导不是超人,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只有一只手,每天只有24小时,公司里的事情又是千头万绪,如果试图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即使把自己累死也做不完。所以,必须通过合理的授权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正确的授权,使自己只处理那些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事情,如重要问题的决策、人才的使用以及必须由自己出面解决的问题。这样,他才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将自己淹没在那些日常琐碎的事情中,表面上看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多少问题,或者只是做了本来应该由别人做的事情。 领导不是完人,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熟悉的方面。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授权,并且授权的时候要能够人尽其才,大胆启用精通某一行业或岗位的人,并授予其充分的权力,使其具有独立做主的自由,能自己做出决定,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使命感,那么每一级的主管必定可以圆满的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达到公司发展的目标。 掌权的人要敢于放权 顺驰集团的孙宏斌可谓深谙授权的重要性并且以敢于授权放权而著名。他1988年清华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后,加入当时的正在慢慢起步的联想,其后因事入狱。1994年,时年31岁、刚走出天津监狱的孙创建顺驰,以中介代理业务进入地产界,一年后,开始做住宅开发至今。从1995年以后,孙宏斌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呆在美国,平时的企业就交给管理层负责。顺驰员工8000人,他认识的不到80人,甚至副总经理一层,他熟悉的也不多。2002-2003年,每次在国内各城市拿地时,他都是放手具体事务统统交给管理层运作,其中有项目的资金高达30亿,就由加入公司三四年不足30岁的青年人拍板。孙宏斌真的能做到不干涉。 为什么这么放权?孙宏斌认为,这是过往几年极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授权,对员工信任必须具有穿透性,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承担责任、承担压力。不放权就没有速度。我们跟其他同行最大的区别是决策快,然后你才能谈到开工快、销售快。放权的前提是你的团队有共同的战略, 为什么敢于放权?孙宏斌对此认为,我们用人不是乱用的,不是随便哪个青年人一上来都能在顺驰做二三十亿元的决策的。顺驰的干部选拔是有自己的规则和思路的,“只有那些真正认可顺驰价值观,真正能够实现顺驰战略的人,才会不断提升到高级的管理位置上。” 掌权的人,不能时时事事都把权力握在手里,而要敢于授权,善于授权,这或许就是孙宏斌给我们的启示。 授权,信任是前提 一般的管理者不放心把权力委托给下属,这是出于“别人谁也不会像我自己做得那么好”的思想,或者是惧怕下属滥用权力,实质就是不信任自己的下属。一个老板要敢于授权,善于授权,信任是前提。 本田第二任社长河岛决定进入美国办厂时,企业内预先设立了筹备委员会,聚集了来自人事、生产、资本三个专门委员会中最有才干的人员。做出决策的是河岛,而制定具体方案的是员工组织,河岛不参加,他认为员工组织会做的比自己做得更好。比如,位于俄亥俄州的厂房基地,河岛一次也没有去看过,这足以证明他充分授权给下属。当有人问河岛为何不赴美实地考察时,他说:“我对美国不很熟悉。既然熟悉它的人觉得这块地最好,难道不该相信他的眼光吗?我又不是房地产商,也不是帐房先生。” 财务和销售方面的工作河岛全权托付给副社长,这种做法继承了本田一贯的做事风格。1985年9月,在东京青山一栋充满现代感的大楼落成了,赴日访问的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参观了这栋大楼,传播媒体也竞相报道,本田技术研究公司的“本田青山大楼”从此扬名世界。实际去规划这栋总社大楼、提出各种方案并将它实现的是一些年轻的员工们,本田宗一郎本人没有插手此事。成为国际性大企业的本田公司在新建总社大楼时,这位开山元老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实在难以想像。 第三任社长久米在“城市”车开发中也充分显现了对下属的授权原则,“城市”开发小组的成员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有些董事担心地说:“都交给这帮年轻人,没问题吧?”“会不会弄出稀奇古怪的车来呢?”但久米对此根本不予理会,年轻的技术人员则平静地对董事们说:“开这车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这一代人。” 久米不去听那些思想僵化的董事们在说些什么,而本田又会如何对待这一情况呢?他说:“这些年轻人如果说可以那么做,那就让他们去做好。”就这样,这些年轻技术员开发出的新车“城市”,车型高挑,打破了汽车必须呈流线型的“常规”。那些固步自封的董事又说:“这车型太丑了,这样的汽车能卖得出去吗?”但年轻人坚信:如今年轻的技术员就是想要这样的车。果然,“城市”一上市,很快就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 本田正是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充分授权,并大胆使用年轻人,培养他们强烈的工作使命感,从而造就了本田公司辉煌的业绩。 如果说你还想下属为你“为忧解愁”的话,不妨充分信任你的下属,大胆授权给他们吧! 授权也是为掌权 某些爱好拥有权力的主管会有这样的认识,如果说我把权力授予下属的话,那我自己所能掌控的权力岂不是大大减少了?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实则不然,想想,你掌权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把你主管的公司事务做好吗?同样,你授权的目的是什么?不也是为了把公司的事情做好吗?如果授权更能够把公司事务做好,那你也更能够稳固地掌权,潇洒地掌权,所以说,授权也是为掌权,两者殊途同归。 思科公司的总裁约翰钱伯斯就是善于在放权、授权中掌权的领导人。在所有大企业中,恐怕他是最乐于授权给下属的总裁了。约翰钱伯斯说:“也许我比历史上任何一家企业的总裁都更乐于放权,这使我能够自由地旅行,寻找可能的机会。” 最有能力的总裁并不等同于大权在握、搞集权统治的总裁,钱伯斯认为:一群人总是能够打败一个人的。如果拥有一群超级明星,那么就有机会建立一个王朝。 钱伯斯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需要大包大揽,事必躬亲,其关键作用在于如何把人员合理地进行统筹安排。他说:“很久以前我就学会了如何放手管理。你不能让自我成为障碍,成为一个高增长公司的惟一办法就是聘用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比你更好、更聪明的人,使他们熟悉他们要做的事情,要随时接近他们,以便让他们不断听到你为他们设定的方向,然后,你就可以走开了。”如果是中央集权制,即上面做了决定,下面只是执行,大家就不会有动力。而钱伯斯的做法是:不告诉下面的人应该怎么去做,而是告诉他们一个目标,让他们来看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在钱伯斯的“分权”理论指引下,整个思科的管理方式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摒弃了“指令性管理法”,采用“目标管理法”。任何人都不能够对员工的具体工作指手画脚,上司只能够大体制定一个方向,具体操作就由员工自由发挥了。这样一来,在目标的确定上由上下级共同讨论商议完成,在目标的实现上,员工会有很大的灵活范围来采用具体方法。每个人没有必要一定要听从其他人的指令才能够完成任务,员工自己的方式也许会将工作完成得更好、更快。 在思科,高级管理层确定战略和目标,建立公司所需要的文化,然后放权到基层,公司更多的基层人员拥有决策权。这样做就使得公司的许多事情是由市场来决定的,而不是公司决定市场。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思科也发生了新变化:许多以前只能由高级管理层掌握的数据现在到了个人手中,像基层人员和客户。放权给他们,决策的质量会得到更快的提高。 钱伯斯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靠一个人的智慧指挥一切,即使一时能够取得惊人的进展,但是终究会有行不通的一天。因此,思科公司今天的成功不是仅仅靠首席执行官的领导,不是仅仅依靠高层管理人员的努力,而是依靠全体思科员工的集体努力才获得的。 授权的原则 会授权的主管才会掌权,授权是大势所趋,是明智之举,但是就授权的方式方法确有很大的讲究,授权中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从而实现授权的目的。授权的原则概括起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授权原则 这是指领导者授权的动机、程序、途径必须是正当的、合理的。从动机、目的看,是为了组织工作的需要,是为了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是为了着力于锻炼、培养新人,而不是出于主观随意性,更不是搞任人惟亲、满足个人的一己私利的行为。 逐级授权原则 这是指领导者所授予下属的权力是领导者自身职务权力范围内的决策权,即领导者自身的权力。比如高级主管只能将自己享有的决策权授给直接领导的中层主管,而不能把高级主管所享有的权力授给中层主管的下属,这样实质上就侵犯了自己的下属的合法权力,是越级授权,会造成下属有职无权,给自己的下属的工作造成被动,会造成自己与下属、下属与他的下属之间的相互矛盾与隔阂。要避免领导者在授权过程中违反逐级授权的原则,领导者必须明确应授的权力与授权的对象是什么?要明确领导者作为整个组织的指挥者,不是组织中所有的权力的拥有者,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力有一定的范围,领导权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越级授权在专制时代是普遍存在的,在专制体制下,在统治者君主们看来,普天下之土莫非王土,普天下之臣莫非王臣,所以一切一人说了算,授权没有任何节制,而是主观随意的,这种做法在分权的民主时代已不适合了,领导者与下属各自拥有自己的权力,因此,授权也必须符合组织原则,正常的权力运行机制,除非在极特殊的、冲突事件的处理上可以越级授权外,一般不得越级授权。 权责明确的原则 在领导授权过程中,从权、责内容上看,有两种形式:授权授责与授权留责两种。前者如同分权一样,授权同时授责,权责一致;后者则不同,授权不授责,如果被授权者处理不当,发生的决策责任仍然由授权的领导者自己承担。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授权授责,被授权者有责任,就有压力,增强了运用权力的责任感,防止滥用所授予的权力,但也对被授权者在行使决策权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中形成巨大的压力与精神负担,由于惧怕自己的失误给组织带来危害后果,影响自己的前途而不能充分行使其所授予的权力,影响了工作的效能。而授权留责,一方面可以使被授权者增强对领导者的信赖感,工作更放心、更放手,但同时也容易由于无需顾及后果,而没有责任感、压力,以至于出现滥用所授的权力,也达不到授权的目的。 适度授权的原则 所谓适度授权,就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的决策权力的大小、多少与被授权者的能力、与所要处理的事务适应,授权不能过宽或过窄,要坚决视能授权与因事授权。如果授权过宽、过度,超过被授权者的智能所承担的限度,会出现小材大用的情况,超过所处理事务的需要的过度授权,就等于领导者放弃了权力,导致下属的权力泛化,使领导者无端地被“架空”。授权过窄不足则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出现大材小用,且也不能充分地代表领导者行使权力,处理相应的事务,还得事事请示汇报,领导者也不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达不到授权的目的。 可控授权的原则 授权只是将领导者应当独享的权力授予下属行使的活动,领导者并不会因为授权而丧失其领导主体地位,并且是授权责任后果的最终承受者。因此,授权不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不是放弃其职能,所以,授权时必须有办法确保权力得到恰当使用。其目的在于发现和纠正下属行使权力时偏离目标的现象,而不是干预下属的日常行动。 授权要因人而异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使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并干涉企业各个阶层的具体工作。因此,明智的做法是管理者负责整体化运营和决策,而不是关心那些具体的细枝末节,管理者只需要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下属,至于具体怎么做,应放心地让下属去思考,让各个负责人各负其责,发挥各自的才能。 当然在授权之前必须清楚下属的特点,因人而异来授权。授权需要考虑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哪些事情留给自己做,哪些事情授权给助手或别人做? 2、授权给谁去做?你应当对下属的特点有相当充分的了解,知道谁适合完成什么工作。 3、什么时候授权合适,助手必须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只有在这段时间内,助手才能够使用相关的权力。 4、授权以后自己和助手的关系。一般的原则是尽量放手,让员工自己作主,减少他们对自己的依赖,从而培养助手的工作能力。但是充分授权也并不是对事情不闻不问,当员工处理这些问题有疑难,或者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时,自己仍然要干预,否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5、授权后出现问题谁负最后的责任?一般的原则是自己承担,这也是一个授权的基本原则。 此外,根据员工长处授权也有一些要点: 1、明晰所要解决的问题。对可能的对象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即公司所采取的行动将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管理者必须心里有数,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这一要求特别针对于一些具体性的工作,像设计、规划、谈判等等。 2、人员筛选必须做到定性定量。即有衡量行动结果的标准,使人员筛选结果能用最简单、直接的数据表现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被授权的人对行动价值有准确认识。 3、限时完成。必须规定明确的时间期限。针对每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必须全力以赴,浪费掉的时间要想方设法弥补过来。 授权要恰到好处 说授权要恰到好处,一是要因人而异把握授权的程度,二是授权者必须确定被授权者知道他被授权的程度,其中包括他有权做何种程度的决策,以及采取哪种程度的行动,只有这样,被授权人才能发挥其主动作用但又不超越授权的范围。 按照授权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员工只需要做好分内职责 分派给别人做的工作,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都应该加以解释,而且必须确定对方了解你的意思。曾经有一位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协助一家公司进行信件的归档工作,当时她是以公司负责人的名字,而不是以公司的名称来归档。她以这种错误的方式进行了两个星期,导致数百封信件放错了地方。结果该公司用了三个人花了超过一百小时的时间才把这项错误纠正过来。给她分派这项工作的人,“以为”她知道应该怎么做。 对于比较简单的工作,授权的步骤是在工作刚开始时,先和负责人共同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要求他们独立进行这项工作,如果你确定他们明白了,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但是要求他们在碰到不确定的事情时要问你。如果他们的问题太多,要求他们把不需马上回答的问题汇总起来,你就可以一次性回答。 第二级,员工列出选择性方案,然后由领导做最后决定 某公司有一位电话推销的业务代表,似乎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好,但是业绩却无法增加,从他的销售报告可以知道,他是发掘了很多潜在的顾客,也调查得很详细,并能使产品符合客户的需要,而要求客户订购。在看过他的几份报告后,主管觉得他的问题出在追踪的工作太慢了。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主管采取了以下步骤: 首先,主管审核了他过去三个月的销售报告,只看完一小部分,主管的心跳加快了,因为他显然没有对很多良好的潜在客户进行追踪,主管把档案放到一边,并思索如何以其他的方法来分析看到的资料。主管的决定是:这件事情必须使电话推销主管不仅要分析这项资料的经验,他也必须设计一套制度来控制及分析业务代表的追踪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主管把这项工作授权给电话推销主管,并简短地告诉他,所看过的部分报告显然都缺乏追踪工作,同时主管也给了他一份清单,上面列了尚未进行的一些调查,例如,主管并没有将报告和订单交互查核,也许对某些客户未再进行追踪工作的原因是因为他已下了订单,此外,也可能有些销售报告遗失了或尚未写出。 最后主管做出决策,必须加强追踪工作,最终使业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第三级,下属自己提前拟定行动方案 一位营销主管带了一份他下属所拟定的备忘录来找领导,但是这份备忘录已经经过周密的考虑,根本就不再需要领导做决定。这是有关到外地促销时车辆使用问题,他研究在当地租一辆车所花的成本(包括租金及油费)和自己开车去所花的成本,结果发现若按预定的行程,租车会比较便宜。 如果这位下属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领导可能会不赞成他用租车的方式。这个简单的结果证实了领导的员工已经开始自己思考了,这样领导必须做的决定也就愈来愈少了。 第四级,在了解进程的情况下,把工作交给手下负责 如此的授权方式,已是接近完全的授权了。你可以将一件复杂的工作完全交给一位值得你信赖的人,由他进行所有的细节及决策,自己便不必分心处理,被授权者也可以充分发挥所长。只有在发生重大问题时,才与你协商或报告进度。 第五级,将工作交给手下全权负责 通常,你愿意分配出去的权力,和你分配出去的责任是相当的,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力,担负全部的责任,就得享有全部的权力。 事实上,大部分的授权都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在指派工作时,必须让员工写下完成工作的方法,才算工作完成,这些工作报告也应该包括一些建议,建议下次如何以更好的方法去完成,如果下次再有相同的工作,这份工作报告便可减少训练及指导的时间,而加速授权的过程。 授权就像放风筝,部属能力弱了就要收一收,部属能力强了就要放一放。 ——国际战略管理顾问林正大 授权先要重视人才 如果一个视人才为草芥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授予下属很大的权力的,只有充分尊重人才、知道人才价值的主管才会给下属一片尽情发展的空间。 《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现在各行各业都在高呼:“人才是真正的财富”,就连小偷行业也不例外,这当然是电影中的幽默,但也道出了社会现实。对于企业而言,人才就是舵手,推动企业成功驶向愿景的彼岸。没有人才的企业无疑就是无舵之船,寸步难行,更无力与商海中的汹涌波涛搏斗。 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一支电子笔和一套辅助设备,可用它们来修正遥感卫星所拍摄的照片。这一发明引起世界各国重视。美国一家大公司派人去游说这位发明者,要用重金聘请。瑞士一家公司也千方百计想留住他在他们那儿工作。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提高薪水的人才争夺战,你加我也加,最后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你们加足了,我们把此数乘一个五。就这样,美国将这位研究生“连人带笔加设备”一起带走了。2004年,北京中关村一家名叫亚太兰特的小企业状告摩托罗拉以不正当的手段抢夺人才,这是罕见的国内小企业状告跨国公司以不正当手段抢夺人才案。所以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人才都是关键。 授权要人尽其用 或许人才的重要性很多管理者都明白,然而能够充分授权人尽其用的却并不多,企业里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有人才而不敢用,不会用。要敢用、会用人才,首先你就应该敢于授权,创造机会和舞台让人尽其才! 如果你是一个十分善用“授权”艺术的领导人,你一定会百分之百同意比尔伯恩在《富贵成习》一书中所说的这段话:“授权是一种付出,好的主管才有这种气度,他们不会贬低他人的重要性来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地位。我们可以利用邀请所有员工参与工作团队的方法来授权。比方说,让他们自由参与企业的体系,分享及承担责任,并允许员工在犯错中学习,当员工有成就时,要能告诉他们:‘你做到了!’,每个努力工作的人都有权利品尝成功的滋味,一旦他们尝到了那种滋味,就会食髓知味。” 那些聪明的扮演领导人角色的企业主管们,他们就不会以管理者、控制者的姿态自居,他们舍弃严密的控制,授权给员工,也让策略、制度、流程等变量自由调整与进化。因为他们明白,唯有“授权”,让员工放手去做才会发现员工远比你想像的要尽心、卖力和能干。 草原兴发集团是从内蒙古草原上崛起的新秀,2003年被中国肉类协会评为全国羊肉生产企业第一名。其集团总裁张振武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企业经营是一台戏,老总是导演,人才是主角。这台戏叫不叫座儿,就看你咋用人才。”只有用好人才,让每个人的才能都发挥出来,整个舞台才会精彩。 总裁张振武从自身做起,只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大才大用,人尽其才:首先,他批量接收大学毕业生,是草原兴发打破家族人际关系的“得意之笔”。十余年间,先后有1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加入草原兴发的员工队伍,这使草原兴发的员工队伍由当地农民组成的“土八路”,迅速成长为整体素质高、技术人才多的“正规军”;其次,不尚专权,培养一批年轻的管理人才,许多企业在经历了从创业、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之后,便出现了“元老问题”。草原兴发对待元老的办法,被张振武称之为“政治上安抚,经济上稳固”。元老们退位后,经济收入比现任决策层的领导还多,并保留了他们各自能够胜任的职务,有的还成了受人尊敬的高级顾问。那一次,草原兴发风平浪静地退出了5名元老级董事。随后,一批精明强干的年轻人走上了高层领导岗位,公司的决策层一下子充满了活力。 在草原兴发,很多人都有一段奋发向上而后被“知人善用”的故事。副总经理周学军,1993年大学毕业时“毛遂自荐”到草原兴发创业,先后当过技术员、厂长和分公司经理,他对企业用人的感受是“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总经理助理刘斌,原是赤峰市食品公司的办公室主任,1997年草原兴发兼并该公司时被一同“收编”过来。他对企业用人的感受是“只要有能力,就会受重用”;健康食品厂质量厂长伞丽红,2000年中专毕业应聘到草原兴发,从工人、技术员、车间主任到厂长,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她认为,只要按照“忠诚、敬业、协作”的企业精神去做,就会有进步。 是龙,就给他一条河让他翻腾;是鹰,就给他一方天让他翱翔。这就是草原兴发的庸才之道,授权就是为了用人,用人就要用到极限,让人尽其才! 授权有权也要有责任 当然,我们倡导领导者要善于授权,给下属一个尽情发展的空间,让下属人尽其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授权,对授权的人就完全不予干涉,其实会授权的主管,都会善于向下属传递责任的意识,有权就要有责任,我给了你权力,你就要承担责任,我给了你空间,你就要尽情去施展! Oracle公司在这个方面就做得相当优秀,他们再给所有层次的员工以必要的自主权的同时,又让他们对自己的岗位承担责任。许多人都要等到35岁甚至40岁左右,才有足够的权责去影响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但Oracle公司一位整合产品部主管在22岁时就拥有这种影响力了。她形容说,刚进Oracle公司的前半年时间,简直好像“处在毫无头绪的一团乱麻里”,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没有人来指挥自己,但若出了问题,也只有自己负责,也必须负责。但是等她适应了环境之后,就能够控制整个混乱的局面了。她需要去决策:如何掌握客户,进行产品发布,以及管理研发人员。还有怎样建立起和她有关的各种事务的流程。公司希望她做的不只是生产出一些产品而已,而是能建立起一套更快速的运行机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物色了一位贴心助手,并在新产品团队建立的过程中扮演起领导者的角色。Oracle公司不会偏袒保护任何人,公司只为她准备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干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设计、建立良好运行机制的方法,要在一无所有中建立起有序,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员工自己去创造,需要他们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种发挥员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法则需要有个前提,就是员工要有很高的智商和强烈的进取心。另外要有负责任的主管可以确保员工不会有越权行为。在这种基础上,Oracle公司给了员工上进的空间。 一个典型的大胆向员工授予自主权的例子是1986年的某一天,行销总监走进了两个年轻的行销员的房间说:“我们要做一本杂志,还要成立一个‘用户联合会’,你们两个要做哪个?”随后两个人做出了决定。如今,用户联合会已经有好几万个会员了,每年还办世界性的年会,而杂志的发行量也高达135000份。 Oracle公司的新员工从当基层员工的第一天起,就不用总是对着上司报告自己的工作、看管理者的眼色行事,反之他们拥有很高的自主性,然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公司来说,尽管基层员工有很高的自主权,但他的主管的权力还是比他高,这样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流程来改变工作进程,从而保证整个工作过程的一体化。 Oracle公司的工作环境里,流程是放在个人表现之后的,也就是说,他给予个人完成任务所需的自由空间。有一位研发员是刚好在Oracle公司股票公开发行之后进来的,并加入了工具事业部。当时他们只有三个人负责建立SQLForms(Oracle的核心前端产品之一)。在大约6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这个小团队就变成了6个人,而这位研发员就成了里面最资深的员工了。这让所有进入Oracle公司的员工都印象深刻,相信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去创新,而完全没有上层的干扰。 一位Oracle公司的资深研发副总表示,有想法的员工就会懂得授权的正反两面意义。这位副总一旦决定要任用一个人,就会告诉他: “在Oracle公司绝对可以说‘不’”。 我们一定会不断地安排事情给你做。 我们一定会像对待牛一样无止境地把事情交给你去做。 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把任务交给你让你承担。 如果你没有抱怨,我们就会继续让你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