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 作者:贺璞 第一部分 第1节:前言 前 言 在翻开本书之前,请思考三个问题: 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你想成为富人吗? 你最缺的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即“自我认同”。世界上穷人是大多数,富人是极少数,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穷人圈里,有的承认自己是穷人中的穷人,有的认为自己是穷人中的富人。富人圈中,有的接受自己是富人中的富人,有的认同自己是富人中的穷人。因此,这样的问题会有五花八门的结论。 第二个问题,即“自我意愿”。并不是每一个穷人都想成为富人,并不是每一个富人都想成为富人。财富之路上,有的匆匆忙忙,有的走走停停,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连滚带爬……由此可见赚钱欲望的强弱差异。所以,这样的问题即使答案不约而同,也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个问题,即“自我反思”。穷人为什么贫穷,富人为什么富有?答案很简单,富人具有的东西正是穷人缺少的。穷人缺少的东西很多,是不是只有具备所有的条件才能成为富人?所有穷人都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 5分钟之后,你就可以告诉自己:这本书是否值得看,如何看…… 在现代商业社会,富人总是走在黄金大道的先锋,20%的富人拥有80%的世界财富。而穷人即使有钱,也紧紧抱着自己的钱,舍不得拿出来去冒险。他们过着一种平常、闲适的生活,只要有饭吃、有床睡,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有的人注定一辈子与财富无缘,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做穷人。 一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跻身于法国财富榜的大富豪,他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将100万作为奖金,奖给猜对穷人之谜的人。他那锁在保险箱里的谜底就是: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成为富人的野心。不错,穷人没有野心只能是穷人,没有成为富人的野心只能一辈子当穷人。 野心,是一种人生在世的伟大理想,一定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无坚不摧的野心,开拓出金光灿烂的财富之路。锲而不舍的野心,创造出别人不敢想更不敢去做的奇迹。 今天的富翁很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他们的起跑线和所有的穷人一样!今日年轻的新富,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举世闻名的“打工皇后”吴士宏曾经是一个勤杂工,在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人前难堪,一个誓言在心头轰然炸响,终于创造奇迹,成为万人瞩目的商界女杰!试想,如果当初她没有改变命运的决心,没有成为富人的野心,或许她一辈子都是贫苦不堪的穷人!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你有野心,有把野心付诸行动的智慧和毅力,那么从穷人摇身一变成为财富之主,并不遥远…… 第2节:穷人最缺什么(1) 第一章 穷人最缺什么? 穷人安于贫穷 中国人穷了数千年,也许贫穷的时间太久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是幸福的,男耕女织,夫唱妇随,与世无争,千百年来,几乎已成为美满家庭的代名词而被人们神往着。如果精神上的贫穷与物质上的贫穷并肩而行,这不仅是一种可怕,更是一种悲哀。炫耀贫穷与炫耀富有一样令人生畏,为贫穷穿件衣服并不能摇身一变成为富有。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判断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有,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恐怕世界上难以找出一个让所有人服气的衡量标准。说自己是穷人的未必就穷,说自己是富人的人未必就不穷,大多数人认为是穷人的人并不一定穷得丁当响,所有人都认为是富人的不一定就是家财万贯。正如今天的金钱不代表明天的富有一样,一时的贫穷并不意味着一生与财富无缘。 穷人有很多类型。有的人发自内心地羡慕理想的有钱人生活,只要有钱什么都敢买,什么都敢玩,俨然就是奢侈的款爷、款姐,没钱时便一贫如洗,艰难度日。有的人一生都在等待别人把发财的机会交给他,一旦幸运女神在他面前昂首而过、机会溜走的时候,他就会怨天尤人,感叹命运不公,而很少检讨自己的“守株待兔”行为。这些典型的穷人就是一步步在别人的有形或无形压力下成为穷人的。 穷人没有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穷人的境遇使贫穷的话题沉重心酸。当我们反思穷人为什么穷时,除了客观上的原因外,那就是主观上的原因了。归根到底,贫穷的元凶就是你自己。穷人都必须为贫穷付出代价。如果你想摆脱贫穷,就不能用无知掩盖自己的无能,也不能用贫穷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满足,换句话说,贫穷只是一种现实,不是任何借口。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样一句话:“唉!没办法,我就这样的人。”他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这样的口头禅影响了他的一生。看到别人发财了,他眼红得不行,也跃跃欲试,可一想到从此要起早贪黑地操心忙碌,早晨再也睡不成懒觉了,再也不能喝小酒看电视当小神仙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舒心地打麻将和玩牌了,他就泄了气。“我就是这样的人”,表面上看来,说话人好像很了解自己,其实是在安慰自己。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穷人心态。富人也会说同样的一句话,但是话背后的含义并不相同。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说过:“假如我忽然倾家荡产了,把我身无分文地扔在沙漠里,只要有一骆驼商队路过,我加入进去,用不了几年,我又是一个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同样一句话,诠释了穷人的一生,也造就了富人的一生。 有人说,贫穷像一把锁,告别贫穷需要开启这把锁的钥匙。在寻找钥匙之前,我们有必要仔细看看这把锁。穷人应该明白自己是穷人,正确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短处,知耻而后勇,千万不要沉溺于一种假想的幸福快乐中,在自我安慰、自我满足中虚度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我很知足了!” 安于现状,稳定少变,随遇而安,是人类根深蒂固的通病。因此,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并不富有。只有少数的不安分者,才成为大多数人羡慕的富人。 穷人容易满足,或者说很会安慰自己。在心理学上讲,就是会很好地“归因”。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位游人在张家界爬山,路上看到一个在蜿蜒山路旁歇息的小伙子。他身旁放着一个背篓,里面装着足足有50千克的碎石。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肩头处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游人累了趁机坐下来和他攀谈起来。从与小伙子的谈话中得知,他从山脚下迈1600多个石阶才到山顶的施工现场,背一篓4元钱,一天下来可以背4篓。游人一边喘气一边聆听,他突然想起在七星阁上的两个土家族阿妹,她们身着民族服装,每陪客人照一张相收取10元钱,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收入近千元,于是游人禁不住对满脸淌汗的小伙子说起土家阿妹赚钱的聪明。小伙子听完接过话头憨憨地说:“阿妹能做的,我做不了。我只知道如果连石头都不背,我就一分钱也得不到。” 我们不得不说,小伙子的收入靠的是体力,只是为了活下去;阿妹赚钱凭的是脑力,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贫穷不应是安于现状的代名词。 做个穷人很容易满足,只要一点点的安慰就会很幸福,越容易满足也就有了更多的快乐。财富的起点本来相同,机会给富人和穷人的同样是一个希望,但富人不论发生什么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它,而穷人一不小心就碎了,他没有继续寻找另一个希望,反而欣喜于一身轻轻。如果你至今还没有意识到“我为什么贫穷”,那就注定是穷人。 贫穷是一种心态,不仅是金钱的缺乏,还有意识、毅力和行动上的贫乏。安于贫穷的生活造成了穷人的自傲、虚荣、懒惰、僵化。只有将“安于现状”几个字从头脑中彻底删除,打破现状,不断进取创新,才能走出穷人圈。拿出全副精神来与贫穷作斗争,奋力致富,把贫穷踩在脚下,才是真正有志穷人的本色。 李博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作为国宝级礼品,由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尊贵的外宾,他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曾获百花奖的金杯奖。当年,他暗下苦功琢玉三年,出师时自己的得意作品只得了99分。充满自信的他很不服气,质问评委们为什么要扣掉1分,自己明明可以打100分的。当时,作为评委之一的老工人对他说:“扣掉你一分,你还有前进的余地。要是给你100分,你就走到头了,你还有发展吗?” 第3节:穷人最缺什么(2) 一句话说得李博生恍然大悟。从此,他不再满足于自己,也不限于前辈大师们的条条框框,而是执著地走自己更艰辛的探索创作之路。30岁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顶级玉雕大师的行列。“永远给自己打99分”,是李博生的成功秘诀。 是啊,一个永远装不满的筐,摘到的果实就会越来越多。一个空心的杯子,才可以继续往里倒水。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不要满足于现状,安于现状是前进的绊脚石。不管你现在银行账户的数字是多少位,都不要沾沾自喜,自我满足会使你陶醉于过去的收获,从而错过现在的机遇。 安于现状是成为富人的大敌。“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好,只要过得去就行了,不必赚太多的钱”。假如,你的脑子被这种念头占据,你就一辈子赚不了大钱。不满现状,奋发向上是赚钱发财的前提。引导你赚钱的最佳动机,应该是不愿过“单调无意义的生活”,想过“更充实更华丽的生活”这种念头才对。一个能赚大钱的人,经常会想:就是下暴雨,刮狂风,也要游到对岸去。正是不安于现状的想法,使许多人功成名就,换句话来说,这种想法也是成为富人的关键所在。 假如你是个公司职员,每日固定的时间上下班,而且收入在100元以上,如果扣除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所余金钱无几。如果你并不安于现有的生活水平,那么你就会想办法使你的收入成倍增长。假如你已经如愿以偿,达到每个月的收入300元的目标,然而,这又如何呢?除了日子比以前好过一点之外,仍无法让妻子过得更舒适,身为一家之主的你怎么能不感到悲哀呢?此时,如果你猛然的觉醒,产生了再赚更多的钱,你就要把收入定在2万元了。如果这样无休止地追求下去,你又何尝不能赚到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呢?相反的,如果你越想安于现状,往往越不能保持现状。 正如汽车大王福特所说,“一个人若自以为有很多的成就,而止步不前的话,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许多穷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们牺牲了无数的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的时候便自鸣得意,开始怠情、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跟踪而至。赚钱就是如此,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的观念会使你赚到更多的钱。谋财的“道行”,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它只不过是一种强烈的赚钱意识和行为的有机体。 穷人眼高手低,富人手比头高 世界上的穷人有很多种,但有这样一种最可怜,他们是“幻想的俘虏”。如果你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还不是少数。他们成天指望着哪个有钱的亲戚死了,然后留给他们一大笔财富;或者有一天走在路上,不小心踢到一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着成千万、上亿元的人民币。或者哪天抓奖券中了头等,钞票一下子从天而降…… 这种人的贫穷,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赚钱的能力,而是他们不去使用它而已。“幻想的俘虏”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如果他们低头看看自己的袖口,只要多动动自己的那双手,你就会发现许多幻想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之所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说过:“我们只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部分资源,有待开发的地方还很多。” 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曾看到过一个故事,说在美国的一个促销会上,某公司的一名经理请与会者站起来,说:“诸位,请看看自己的座位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椅下发现了钱。有的人捡到了5分硬币,有的人拾到了100美元。“这些钱到谁手就是谁的了。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所有人都在摇头。最后,这位资深经理一语道出自己的意图:“我只不过想告诉大家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好好看看吧,不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只要你举起双手,手总比头高!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说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 第4节:穷人最缺什么(3)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当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获得成功时,我们会后悔万分的感叹自己若是果断地去行动,也一定会取得同样的成功,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出色。财富常与我们相隔仅有一步之遥,只要我们果断地去实行,及时地“站起来”,我们就可以抢先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富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果断的“站起来”。 好的机缘绝不会亲自去登门拜访“坐着不动的人”。这种人纵然坐在价值连城的“金山”,一辈子也发现不了。他们只能注定永远与财富擦身而过,永远徘徊于低谷垂头丧气地仰望着一个个富人展翅高飞。 想想你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 当你走在马路上,偶然低头看见一张百元大钞躺在你的脚下,你一定会欣喜若狂,弯腰捡起来。如果是一分钱呢?你也许看都不看一眼,视而不见地走过去。太小了,甚至都不值得去弯腰。在小钱面前,与穷人的“慷慨大方”不同,富人好像有点“吝啬”。这样的例子很多。 据说,华人首富李嘉诚时常为了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但对于每一分钱的去向,他都要亲自过问。有一次,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到西宁访问。李先生对迎上前来的青海省省长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刻捡起来的。” 从李嘉诚的坦言中,我们既看到了他那实属罕见的“吝啬”,也看到了穷人身上所缺少的东西。既然富可敌国的有钱人可以为一分钱弯腰,我们还能昂首挺胸地走着,或者稳稳当当地坐着,让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始终高于双手吗?创造财富不仅是一次智力游戏,更是意义丰富的行动游戏。 小心你的“思维定势”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可这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也是如此。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困住。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太多的偶然。 《伊索寓言》中有个驴子过河的故事: 驴子背盐渡河,在河里不小心摔了一跤,那盐在水里溶化了。当它站起来时,突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后来又一次,它背着棉花过河。想起上次的经历,它走到河边的时候,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越来越重,可怜的驴子非但没有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驴子的悲剧在于把过去的经验用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情况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要使用的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固守着老经验,老传统,把它当成金科玉律,以为百试不爽,能一劳永逸,那就大错特错了。 经验习惯对人的思维活动会产生“刻板效应”。这种影响可能会是消极的,它使人的思维依赖于过去经验的准备倾向,产生一种惰性。当这种心理准备与解决问题不适应时,思维便陷于困境。因此,我们不要被过去的经验和事物的某个局部所限制,否则,习惯性思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欺骗你的大脑,蒙蔽你的视线。 驴子过河的故事很简单,但是非常深刻。这又使我们想起另外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 生物学家把鲮鱼和鲦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的一声撞在了玻璃板上,撞得晕头转向。 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游过,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了它饥饿的身体,鲮鱼都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 几天后,鲦鱼因为有生物学家供给的饲料依旧自在地畅游着,而鲮鱼却已翻起雪白的肚皮漂浮在水面上了。 第5节:穷人最缺什么(4) 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饥饿而死。碰壁的鲮鱼消极地吸取教训,被一时的失败吓倒,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在我们创富的过程中,多少穷人也在重复着鲮鱼的“错误”。一开始,他们往往有一往直前的气势,一旦碰到困难也想去克服,但“进攻”了几次,就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一次小小的碰壁就使我们裹足不前,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让我们放弃了一切梦想和努力,一点点风浪就使我们弃船上岸。还有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失利,便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既然自己的经验是靠不住的,有时候不能过于依赖。那么,别人的经验呢?过去游击队打鬼子的时候,埋雷高手的一个绝招就是在埋好雷的地面上撒一些尘土,再盖上一个脚印。脚印是安全的标志,说明已经有前人走过了,后人可以大胆跟进——但那恰恰是个陷阱,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谋财也是如此。一旦某个人发迹了,很多人眼热心跳就会一拥而上。以为别人成功了,自己也必定会成功。这种盲目性,本身缺乏对事物的独立分析和判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静下来想一想,即使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每个人的素质、条件、做法、思路不尽相同,怎么能保证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进入思维死角,智力就会在常识之下。当我们面临新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的心理定势,往往会产生消极影响,成为我们思维行为的障碍。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世界里存在的这个死角,才能逐渐超越旧有思维模式,走出思维惯性,进行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脑是一个制造模式的系统,按照最简单的原则行事,它依赖于早年形成的模式,置模式外的信息而不顾,所以人脑最易趋向习惯。习惯总是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意识是你警醒状态的知觉活动,而潜意识则在显意识之下,静静等待。如果把人的意识比作海上冰山的话,显意识仅仅是冰山浮出水平线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很大很深的部分。人类的许多奥妙,就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行为科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长此以往将使其主体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天的行为中大约95%是属于习惯性的。 既然经验、习惯形成的思维定势有这么多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克服呢?很简单,就是经常性反思自己的思维。有位记者曾问年轻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你成为当今全美首富,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比尔·盖茨十分明确地回答说:“一是勤奋工作,二是刻苦思考。”可是,很多勤奋工作的人,总是忽视大脑的存在。 有一天深夜,著名的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教授走进自己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 卢瑟福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 研究生答:“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我也在工作。” “那么,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是的,老师。”研究生有点暗喜,似乎期待着卢瑟福的赞许。 卢瑟福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说:“你很勤奋,整天都在工作,这自然是很难得的。可我想提醒你的是,你有没有时间来思考呢?” 卢瑟福对研究生勤奋的质疑,使我们明白了用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的重要。 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智慧之花开放的前夜。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一天思考周到,胜过百天徒劳。爱因斯坦说得好:“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用思维定势去考察事物,那往往会一条道儿走到黑;有时,我们的思维拐个弯,再做一次尝试,“烫山芋”就不再烫人。 第6节:穷人最缺什么(5)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文革”时在农场被派去打猪草,但他从来没干过这种活儿,根本不知道猪吃什么草,这不是故意为难他嘛!但他略作思考便有了办法。等他打回猪草,别人都出乎意料:这个读书人怎么打来猪爱吃的草呢?他的一句话打破疑惑:“这件事并不难,把猪赶出去,猪吃什么,我就打什么。”一个思维方式的转换,就使一个难题迎刃而解。 试想,如果让你去砍柴,你会怎么做?是朝一处坚持不断地用力砍,还是围着树砍?在遇到有树节时,是竭力避开树节,还是从有节的地方开始下手?根据人们习惯的思维,你是不是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没有节的树干比较容易被砍断,而有节的地方则不容易砍断。其实不然,有节的地方虽然坚硬一些,却更容易折断。没有节的地方正好相反,而且总是卡你的斧头。 其实,在很多时候,在面对诸如树节这样的难题时,安于现状的人们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的习惯做法,而且还自以为做得非常正确,却不知只需打破常规,努力一试,就能够找到令我们欣喜的财富。试一试把“斧子”砍向那看似坚硬无比的“树节”,砍碎那些僵化的惰性思维,源源不断的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 面对着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要为面对社会、企业、家庭的需要而改变旧有的习惯,拿出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对自己的财富命运来个重新审视、抉择和发誓。任何人都别无选择,社会的变革要求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人。 “钱到底算个什么东西?”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堕落”这个名词绝对与穷人无缘,只有财富才会带来罪恶,因此,穷人对富人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仇视。每当谈到一个富人,总是千方百计找出他的不足来,然后想方设法把他打倒,实在不行就竭尽心思把他的名声闹臭,让他身败名裂。这就是穷人们的“仇富”心理——真实地反映了穷人们的金钱观。 “钱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着不同人的金钱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钱的看法决定着你可能会拥有多少财富。下面两个年轻人截然不同的际遇,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一次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使两个年轻人成为流离失所、相依为命的流浪儿。经历了数月的贫困侵袭之后,他们心中升起了同一个愿望——拥有财富。在历经劫难的求生途中,他们幸运地得到了一位智者指点,告诉了他们财富所藏之处。于是,两个青年日夜兼程,一同奔向财宝之地,但是沿途崎岖坎坷,障碍重重,疲劳和饥渴让他们一次又一次晕倒。然而在潜意识里,捧撒金币时的碰撞声,让他们一次次打起精神,向前迈进,迈进。就在他们到达中途之时,也许是命运之神的有意安排,也许是通向财富之途的艰辛,在一阵暴雨中醒来后,他们同时想起了父亲在世时关于金钱的忠告。 美好的东西,是一种可以用来帮助世上穷人的工具……”那个曾是富家的父亲总是这样忠告自己的儿子。 “金钱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不平等,是万恶之源,是使人堕落的陷阱,是不可多得的、肮脏的坏东西……”那个穷家的父亲时常告诉自己的儿子。 回忆起家父生前的忠告,想想脚下通往财富之途的艰险,穷家青年再也不愿意向财富之地前进半步,任凭同伴如何劝说。 之后,那个富家青年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并以此为本钱经营起了最大的钱庄,救济了无数的穷人,成为当时最受人拥护的富人。而那个自愿放弃财富的青年,不久却在饥饿和寒冷中凄惨地告别了人世。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乏像那个穷青年的人,他们渴望拥有财富,他们不断地想着金钱的好处,同时潜意识里又不断地浮现金钱的坏处,就如一个开车的人,一边踩着油门,一边又踩着刹车,结果可想而知,车只能停在原地。这是大多数人不能致富的根本原因。 第7节:穷人最缺什么(6)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有的人智商很高,才高八斗,聪明绝顶;有的人情商很高,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他们时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或者他们也有大笔的银两进账,但视金钱如粪土,挥霍自如,最终千金散尽,到头来依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有智商,有情商,不等于有钱商。 钱商,简单地说,就是对金钱的智慧和驾驭能力。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习惯及其影响,人们对于金钱怀有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其实,金钱只是一种货币符号,是一种流通手段,是财富的化身。无论是古时候的铸币,还是如今流行的纸币、电子货币,无论是美元、英镑还是欧元,本身都无善恶之别,亦无正邪之分。钱商主要体现在挣钱、花钱与攒钱上。 挣钱是一门学问。比方,在银行降息之前那段高额利息的时间里,你购买一张10年定期的10万元存单,将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这不仅需要你具备一定的钱商把握市场走势,还需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花钱也能体现人的钱商。穷人偶得意外之财,心想“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于是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挥霍殆尽,富贵如昙花一现,最后又变成了穷光蛋,甚至还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相反,富人牢牢抓住天赐良机用钱生钱,他们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攒钱是理财中的关键环节。社会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人们的投资理念和理财渠道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攒钱正在从储蓄型为主转向投资型为主,例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以及具有增值潜力的收藏品,增加保险投入等等。 要想有钱,就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你的钱商。你知道自己的钱商吗?你可以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来看看你的钱商和富人们的钱商有没有差别,或者差别有多大。 问题一:如果你在去银行的路上,正好碰到自己认识的熟人,你是否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不自然? 富人的答案:对金钱要泰然自若,才能好好地去赚钱。如果钱令你觉得不自在,你就会出于有意识或者潜意识,让自己变得身无分文。财富在今日已是能力的象征。在国外,谁都不会找一个贫穷的人咨询成功之道。所以,不要羞于言钱,而要羞于自己没能力挣下太多的钱。 问题二:你在社交场合中遇到一个人,他毫不掩饰地和你谈论自己的赚钱能力和现在的家底,此时的你有什么感想? 富人的答案:自己想发财,对别人的财富也应该持欣赏赞同的态度。如果你打从心底认为有钱人都不是好东西,你就会为自己的贫困而安然,因为你想成为一个与他们不同的人。 问题三:如果你暂时没有足够的钱去做一件特别想做的事,你是否愿意开口向可能帮助你的人借钱呢? 富人的答案:自认为值得别人施以援手,是致富的决定性因素。你应该相信自己值得别人投资,你接受的能力与你赚钱的能力息息相关。 问题四: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丢了一千块钱,你会怎么想?你会为丢失这笔钱而沮丧一个月吗? 富人的答案:太在乎钱会使赚钱和储蓄都变得格外困难。 真正的百万富翁仅仅把钱看作一种交易的媒介。在现实生活中,钱本身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精明的人一有钱,他就想用它换点有价值的东西。可笑的是,把钱看得太重的人,花钱买的东西越是没有价值。穷人们说这些东西就跟存在银行里的钱一样安全,其实当他们花掉他们的血汗钱买东西时,他们是在糟蹋自己的钱。这也许就是他们为什么变穷的原因。 让你的钱跑起来 一位经济学家曾经做过一次街头实验:他拿着一百块钱,来到了热闹的大街上,随机拦截不同的行人,请求回答同一个问题:“你可以用一百块钱干什么用?” 他获得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一位时尚女孩说:“可以买一条裙子。”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说:“可以请朋友搓一顿,喝两杯。” 第8节:穷人最缺什么(7) 一位中年人说:“可以用来改善一下全家的生活。” 答案无所谓对与错,不过我们可以相信,每一种答案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爱美的女孩买条裙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不会获得更多的财富。请朋友喝顿酒,结交知心知己的朋友,却没法成为亿万富人。一百块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也仅仅是改善了一次,那一百块钱未有任何增值。 然而,经济学家最大的收获,只有一位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因为他的回答与众不同:“我会把它看作一笔资金,当成资本投进自己的商业运转之中,或者当成股金投入到别人的商业运转中去,让它产生利润。” 假设你也来做一次调查,问你周边的人们:“你赚钱之后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花钱!”其实,大家都错了!会如此回答的人通常是还没有赚到钱的人,事实上,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富人赚了钱之后的下一个动作还是继续赚钱。 金钱是一种可以进行投入和支出,再投入和再支出的资本。我们当中占相当大比例的一些人,正是因为错误地认识了金钱,错误地认为它是可以购买某种东西的钞票,而没有把它们当成资本进行投资,因而才错过了谋财成功的机会。 金钱只有在流动中才可能增值,只有把金钱投入进去,才能变成更多的钱。存款和攒钱是许多穷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不是一个富人的真正所为。一个优秀的谋财者,永远都不会去死死地积攒,而是要投入,投入,再投入,永远不知疲倦。 有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曾经对人说:“我的钱在路上,我要我的钱永远都在路上。”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口袋里很少有鼓鼓的现金,他的家里从来没有一张存折。他的钱都被用来做各种各样的投资,比如开公司、炒股票、买卖期货等等。他的钱正在逐渐增长,虽然没有一沓一摞的钱摆在面前,但是那个数字毫无疑问地正在直线上升。 财富的积累,就像滚雪球一样,把少量的钱滚大,然后再把大钱分成若干小钱,再把小钱各个滚大,再把各个大钱分成若干小钱,再各个滚大,永不停止。反之,如果把钱财积攒起来,就好比把种子当饭吃,越吃越少,长时间不吃还会霉烂。可是,如果让金钱流动起来,种子种下了,让它生出更多的种子,可能的结果就是越变越多。 世界上很多大富翁,即使现在他们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几生几世享受生活。为什么他们还在分秒必争地赚钱,而不像所有的穷人想像的那样好好歇歇呢?在他们眼里,金钱和财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人的财富多少,是一个人能力高低的证明,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直接体现。金钱是有数目的,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是多少的差异,财富却是永无止境的。让金钱滚动起来,继续创造利润,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乞丐”与“富人”的对话穷有穷的原因,富有富的理由。民间流传的《十穷十富语》,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十大典型”。 第一穷,多因放荡不经营——逐渐穷;第二穷,不惜钱财手头松——容易穷;第三穷,朝朝睡到日头红——邋遢穷;第四穷,家有田园不务农——懒惰穷;第五穷,结识豪富为亲翁——攀空穷;第六穷,好打官事逞英雄——头气穷;第七穷,借债纳利装门风——自录穷;第八穷,妻奴馋懒子飘蓬——命当穷;第九穷,子孙相与无良朋——局骗穷;第十穷,嫖赌吸食恋酒盅——彻底穷。 一可富,不辞辛苦走道路——勤俭富;二可富,买卖公平多主顾——忠厚富;三可富,听得鸡叫离床铺——当心富;四可富,手脚不停理家务——终究富;五可富,常防火盗管门户——谨慎富;六可富,不作非礼犯法度——守分富;七可富,阖家大小相帮助——同心富;八可富,妻子贤慧无欺妒——帮家富; 第9节:穷人最缺什么(8) 九可富,教训子孙走正路——后代富; 十可富,存心积德天加护——为善富。 为穷为富古今一理,俗谓“穷在志识上,富在心气儿上”。富人之道在于心和气顺蒸蒸日上;而穷人不是先败在“失财”上,而是先败在“丧志”上。穷人有志,才是“生财之道”,只有如此才富得安稳、恒久、从容、自在。 钱能给乞丐带来财富吗? 在财富的天平上,一边是穷人的典型——乞丐,一边是财富的代表——富人。乞丐总是等待着富人的施舍,并且整日都在为了生计而奔忙;富人总是走到乞丐面前丢下自己的钞票,然后继续享受自己的财富。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乞丐有了钱很快就变成了富人,有的乞丐有了钱还是“兢兢业业”地做乞丐。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先来看看两个不同的小故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乞丐与富人的对话之一: 街头,常常有个乞丐跪着向路人叩头。他的可怜换来人们的施舍,不过也不是天天都有收获。 冬季最冷的一天,寒风吹跑了大街上的行人。足足等了半天,乞丐一分钱也没能要上。他跪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前面,期待好心人出现。 正在这时,一个大概四五十岁、风度翩翩的先生走了过来。凭着职业敏感,乞丐猜测这一定是个有钱人,于是他叩头的速度更快,叫声也更加凄楚:“给点钱吧,给点钱吧!好心的先生!” 富人被乞丐的乞求声所吸引,他停下了脚步。 “站起来吧,对跪着要钱的人,我向来是分文不给的。” 像是施了魔法一般,乞丐立刻站了起来,他伸出手去,但富人丝毫没有给钱的意思。 “知道我为什么不给你钱吗?” “不知道!”乞丐摇了摇头。 “三个理由——第一,我不欠你的钱,所有我没有义务给你钱;第二,你年轻力壮,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不应该向我空手张嘴要钱;第三,就算你需要钱,也应该不卑不亢。现在的你,为了几块钱跪在地上叩头,太自轻自贱了。你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看,怎么指望别人把你当人呢?” “不给就不给,说那么多干什么呀?”富人不给钱,还把自己教训了一顿,乞丐有些不耐烦了。 “我不给你钱,也不会白白给任何人钱。但是……”富人还是没有走的意思。 “我可以把钱借给你,你可以用这笔钱做些小生意,等以后有钱了你记着还我。”富人把钱和名片一起递给乞丐。 “我相信,你一定能依靠自己挣上你应该挣到的钱。” 乞丐目不转睛地呆了半天,终于,两行热泪从他脸上流了下来。自从在街头行乞以来,除了辱骂与嘲笑,还一直没有人对他说过话,更不要说这样对他说。 第一次与富人交谈,一个“借”字使他恢复了自尊,使他从别人的怜悯中走了出来。乞丐用富人借给他的一笔钱做起了生意。几年以后,他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为了感激当年的富人并履行他们之间的“约定”,他按富人留下的名片去寻找,却被告知富人已经在半年前去世了。 富人借给乞丐的钱,使他“买”回了自尊、自强和自信,并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你一旦放弃求助于他人的念头,变得自立自强时,你已经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你能不借外力,自立自强,你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乞丐与富人的对话之二: 一个乞丐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了一年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个理想的乞讨场所。这处场所远离市中心,在城外山下的一条马路边。沿马路的走向往上看,是依山而建的一座座小别墅。 每天都有西装革履的富人从这儿走过,乞丐翻来覆去说着乞讨的话,当然大多数富人都对他置之不理,偶尔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一下,丢给他一张票子。乞丐不由心花怒放,要知道他在别的地方讨上三天也不抵这张票子。 不久,有一个矮矮胖胖的富人搬到这里。第一次遇到他时,乞丐觉得这个富人很面善,乞讨起来就格外用心用情。他声泪俱下地哀求:“您行行好吧,俺爹娘瘫痪在床,俺老婆受不了苦跟别人跑了,俺闺女又得了白血病,眼看就要咽气了……”富人停了下来,摆摆手止住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百元大钞扔在他面前。乞丐赶紧作揖跪拜,连连说:“好人,恩人,我一辈子都会记住你的!” 第10节:穷人最缺什么(9) 两天后,这个富人再次从乞丐身边经过。乞丐远远看见,不断作揖磕头:“您行行好吧,俺闺女送去了医院,可俺交不起住院费……”富人这回连眼皮都没眨,随手扔给他一张一百,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久,富人买了辆轿车。每逢富人坐车经过,乞丐都冲着那辆车行大礼。如果富人步行,他便张口乞讨。幸运的是,他差不多每次都会有收获,几乎没有落空的时候。他心里暗喜:老天真是有眼,让我碰到了天底下最好的人! 一天黄昏,富人又出现了。乞丐早早地酝酿好感情,还没等富人走过来,他就噙着泪哭诉:“托您的福,俺闺女已送进了医院,但住院费又花光了……”富人大概是刚赚了一笔,脸上挂着笑容。心情极好的富人这回没有马上走开,甩了一张百元钞后,蹲下来对乞丐说: “每次见了我,你都编那假话,有那个必要吗?” 见老底被揭穿,乞丐很不自在地笑笑,血涌上了脸,像猪肝一样。富人又说: “十年前,我也像你现在这个样子。” “可是现在你大发了……”乞丐啧啧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已给你两千块钱了。十年前,我就是靠这两千块钱倒腾水产品起家的。如今全市的市场都差不多被我垄断了。记住,以后不要再朝我要钱了。”说完,富人走了。 望着富人远去的背影,想着他所说的话,一个计划在乞丐的脑子里诞生了。 一个月后,乞丐又来到这里。他的样子更加狼狈,恨不得马上就见到那个富人。富人终于露面,心急的乞丐不顾礼节,大声说:“听了你的话,我也按你的办法去卖水产品。但没卖出去,什么都没了……” 富人平静地说:“是嘛,可我又没让你也去卖水产呀!” “可是,你靠这个发了,而我却更穷了。”乞丐哭得越来越伤心,富人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富人与乞丐的区别。” 自此以后,富人真的再也没给过乞丐一分钱。乞丐坐在这条路上,一连数天都没有收获,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回到繁华市区。他对自己的同伴说:“咱赚不了大钱,就安心在这儿一点点地讨吧……” 富人给了乞丐做生意的起步资金,并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可惜的是,财富之道不是能够“克隆”的,乞丐又回到了原点。 两个乞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遇到一位跟自己说话、看得起自己的富人,并且都得到了富人的资助去经商,可是,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首先,第一个乞丐因为遇到那位富人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重新树立起了致富的自信;第二个乞丐直到经商失败都没有明白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依然认为自己没有赚钱的“命”。 其次,第一个乞丐经商靠得就是自己的头脑,第二个乞丐借助的是那位富人过去的智慧,照葫芦画瓢简单地模仿,甚至都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 最后,第一个乞丐得到的是“借款”,他有偿还的压力和动力,直至走向成功;第二个乞丐是不须偿还的“赠予”,当然没有什么压力,纵然失败了还是做自己的乞丐。 总而言之,要使我们的力量和才能获得发展,不能依靠他人,而主要靠自己。有很多东西是别人无法给你的,需要你自己去寻找。一个能够抛弃依赖,放弃外援,自己努力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自立是力量的开发者,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你可以借助外力树立起富人特有的自信,但是你的自信千万不要被外力所左右。 同一起跑线上的穷人和富人 我们往往只看到现在穷人和富人的天差地别,却忽略了他们的历史和过去。今天的富人,可能就是昨天的穷光蛋;今天的穷人,可能就是昨天的富人。穷人和富人,他们曾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结果为什么迥然不同呢?先来看看这样的故事。 三个小伙子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在一个偏僻的山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这种优质苹果在当地的售价非常便宜。 第11节:穷人最缺什么(10) 第一个小伙子望着这些苹果,双目发亮。他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十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就这样他往返数次,成了家乡第一名万元户。 第二个小伙子望着这些苹果,沉思片刻。他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一百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上。整整三年的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 第三个小伙子望着这些苹果,一连几天围着果园东走走、西看看。最后,他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着果树下面,说:“我想购买这些泥土。” 园主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怎么长果?”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看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请专家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最后,他在上面栽种上苹果树苗。 十年过去了,三个人的命运迥然不同。 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小伙子依然去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每年赚的钱越来越少了,有时甚至不赚或者赔钱。 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小伙子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但是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 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小伙子,也是最后拥有并收获苹果的人,他种植的苹果色香味甜,引来无数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这个故事是现实的,三个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他们留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样的机会,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果。最先赚到钱的人不一定赚得最多,谁考虑得长远,放长线钓大鱼,谁收获得最多。 曾几何时,在IT业界广泛流传着一个“新乞丐奇遇记”: 有三个乞丐在纽约地铁站乞讨。第一个乞丐在地上写了个“beg”,一整天只要到几元钱。第二个乞丐在地上写了个“m”,结果一天下来要到了好几十万,还有人欲出重金购买他的网站。第三个乞丐面前的地上写着“e-beg”,结果IBM、HP等二十多家大公司抢着跟他结成战略联盟,并为他提供免费顾问团。 笑话虽然有些夸张离奇,但我们已经真实地置身于一个网络经济的时代。今天的智慧可以撬动短暂的明天,但绝难撬动长远的未来。要想拥有越来越广阔的赚钱空间,必须目光放远,选择尽可能远的“支点”。同为“乞丐”,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乞丐”? 我们的生存方式、价值实现都因时代的变迁而深刻地变化着,已是不争的事实。十年前,当一个人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时,还指的是一生的努力和奋斗方向。一个作家凭几部作品,一个运动员因一枚金牌而终其一生,在人们眼里,依然是一种成功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成功已足以使人付出许多难以想像的生命成本。 如今,一个走出校门没多久的年轻人,就已成为业界精英或某家上市公司的主席。时代的速度使我们明白,过去需要穷尽我们一生才能实现的人生目标,现在我们也许只需要五年、十年就可以完成。“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曾经让我们多少的生命冲动被牢牢束缚至消失,而现在,我们相信,我们的一生完全可以精彩地做好两件事,甚至三四件事。生理的年龄已不再能标识我们生命的年轻和长度,据说21世纪人类的寿命将达到150岁,我们毫不怀疑这样的生命奇迹。 一枚硬币的启示 一枚一元硬币,看来微不足道,然而这对于富人来说,却值得人思考。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十几亿美金,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餐厅去吃饭。在那家餐厅附近,有一个年轻的乞丐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些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 第12节:穷人最缺什么(11) 乞丐感觉面前这个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报纸上看到。 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 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洛克菲勒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美元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仔细擦去上面的泥污。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去在乎那一元钱的。” 洛克菲勒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年轻的乞丐疾步追了过去,说道:“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整票,换那一枚硬币。” 乞丐如愿以偿了,洛克菲勒临走还拍了拍他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欣赏一场音乐演奏会。在演奏会结束时,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感激地说:“洛克菲勒先生,你还记得那一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会意地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 这样的例子很多。 同样一枚一元硬币掉在地上,华人首富李嘉诚会不顾众目睽睽,一路小跑过去,把那枚硬币捡起来,装进口袋里。这个亿万富翁竟然连一个小硬币也不放过。富人李泰柏则会给代他捡起的值班者100元酬谢,他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这一元硬币,让它滚到坑渠,它便会在世界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大富并不缺钱,但是和穷人一样,不浪费一枚硬币,节俭的意识从未改变。的确,富人并不缺一枚小硬币,只不过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已。其实,这种习惯与财富无关,穷人的节俭大多是生活逼迫形成的,可是很多人成天想着等有钱了就怎么样怎么样,等财富来了,习惯也丢了。 富人不仅对一枚硬币“情有独钟”,即使一瓶矿泉水也不例外。 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一次来大陆捐资助学。在机场,他受到捐助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那天天挺热,候机时,大家都买矿泉水喝。飞机到了,大家奔向前去,许多人把还没喝完的矿泉水和瓶子顺手扔到了垃圾筒里。 富翁走下飞机,和大家谈笑风生。他手中的矿泉水瓶子随着手晃动,瓶子里边只剩下一口水了。他拿着那个剩下一口水的瓶子上了汽车。车上的人递给他一瓶没打开的矿泉水。他摆摆手,把瓶中那一口水喝完后,才接过那瓶新水。这次到大陆,他留下了500万元的捐款。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瓶矿泉水也可以看出富人和穷人的巨大差别。不仅如此,有的人还从一瓶水得到了赚钱的智慧,并从此踏上财富之道。 日本的水泥大王名叫浅野一郎。23岁时,他从外地逃难般来到东京。东京是个十分繁华的商业城市,什么都要钱。他看到有钱人用钱买水喝,很是奇怪:“水还得用钱买吗?”像他这样随便弄点水就能解渴的人不免纳闷。看到这种情景,很多刚从外地来的人都会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喝点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了,怎么能够久呆呢?”于是他们离开了东京。可浅野一郎却在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都能赚钱。”他立马兴奋起来,从此开始他的创业生涯。 同是一瓶水,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两个绝然不同的前景,于是,有的人富起来了,有的人穷下去了,有的人还是原地踏步。其实,财富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你不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它,挖掘它,那么你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穷人。 穷人VS富人:有没有“野心”。 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这样想:我得把根扎进泥土,努力地往上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第13节:穷人最缺什么(12) 于是,它努力地向上生长。在又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这样想:我若是向上长,可能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我若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若开花结果,可能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 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过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 在慨叹两颗种子迥然不同的命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简单的道理: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相反,坚定地树起奋发向上的信念,敢于冒险,敢于承受岁月的风风雨雨,就一定会拥抱令人羡慕的成功。 据社会学专家教授预测,未来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如果人类自由行动的能力总在不断增强的话,那么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大。各种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勇敢地投身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竞争意识的萌发,使敢于冒险的人们有了危机感,主动应对各种风险。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们,如果还没有被惊醒,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被前一种人远远甩在后面。 追求财富应该算是每个尘世中人的人生目标之一。无可否认,我们学习、工作、奔波、忙碌,都是在追求着、创造着财富。生活无法与金钱彻底划断关系。于是,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永无止境地追求着财富。可是,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是充满了甜美和微笑,而是无尽的苦涩和泪水,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而中途放弃,因为乏味而拒绝财富。只有一心一意的野心家,才能体验到赚钱的乐趣,把谋财当作事业来经营。 下面是一组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一生追求财富的结果是如何分布的。财富专家们曾对100位30岁的年轻人在50年后的境况作过预测性分析,届时他们将会面对以下的情景: 1人——事业有成,产业累积,充裕富有; 4人——财政上独立,自供自给,自由自在,不必依靠他人; 5人——还需为生计张罗,不能退休; 27人——已经去世; 63人——家道中落,一贫如洗。 上述情景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在我们周围早已存在的事实。 我们也许不能改变整体的事实结果分布,但至少有能力、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现状。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的内心拥有无穷的力量,能够引导你追求任何人生的目标。”其实,即使是再平凡的人,他的内心深处也埋藏着巨大的潜能。真正的谋财者,无一不是善于挖掘自身潜能的成功者。 如果把两颗种子比作人类世界中的穷人和富人,你现在就已经知道他们的不同命运。起点相同,终点却存在差异,我们不得不找找他们的本质差异。 穷人和富人:看得见的区别 前面讲过,穷人容易安于现状,渴望稳定少变,虽然事实总是让人失望。另一方面,这不是绝对的真理。如果所有的穷人都是这样,现在我们张口闭嘴提到的富人也就不存在了,甚至“穷人”这个词也不会存在了。 一天,一个年迈的富翁为挑选自己合适的继承人,特地把3个儿子叫到身旁。他对3个儿子吩咐道:“我给你们每人5颗稻粒,你们要好好保存。一旦我向你们要时,你们要还给我。”3个儿子异口同声地答应了,然后每人拿了5颗稻粒走了。 三年后的一天,富翁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把3个儿子叫到跟前,问问他们各自如何保存那3颗稻粒。 首先问到大儿子。他赶紧到自家仓库拿了5颗稻粒放在父亲面前。老人一看便知不是自己所给的5颗稻粒,问明情况后,十分生气地把大儿子责骂一通。原来,大儿子早就不屑一顾地把那5颗稻粒丢掉了。 接着问二儿子。二儿子不慌不忙回家取来盒子,把那5颗稻粒交给了父亲。父亲见后表示满意。原来,二儿子料想父亲肯定是有所用意,所以回去后用布层层把稻粒包好,放到一个盒子里藏了起来。 第14节:穷人最缺什么(13) 最后轮到小儿子。小儿子说:“父亲,我无法送来你给我的那5颗稻粒。我回去后找了块田,等到下大雨时把稻粒种到田里,然后再移植到其他地方,同时把四周围起来,精心管理。当年稻子长势很好,翠绿喜人。当稻子成熟时,我便及时收回,藏到罐子里。第二、第三年也如此。所以您现在要我把它全部弄来,恐怕得要辆马车去拉。”富翁听后十分高兴,决定选小儿子为继承人。 显而易见,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如小儿子“富有”。在三个人的眼里,5颗稻粒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大儿子看来,稻粒就是稻粒,即使稻粒可以变成更多的稻粒,也不值得去想,更不用说去种去收,典型的只要“大金子”不要“小金子”,只要金子不要“金手指”。二儿子是完美的“守财奴”,钱不会多也不会少,和一无所有的老大相比,当然是富有的,如果稻粒储藏好的话。小儿子与两位哥哥截然不同,他懂得钱生钱、钱滚钱的道理,把5颗稻粒作为资本,不断投入收获,如此循环成为富人。 有钱没钱还不是划分穷人和富人的标准,准确地说,应该是财富相对多少的问题。打个比方,坐着的人和走着的人不一样,走着的人和跑着的人更不一样。以此类推,不是有多少钱就是富人,达不到就是穷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赚钱的方式和赚钱的速度。下面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很久很久以前,在意大利中部一小山村里,住着两兄弟。兄弟俩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让自己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这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雇兄弟俩每天把河里的水运到村里来,并按桶计算报酬。 兄弟俩各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开始了他们的辛勤工作。第一天结束后,他们领到了应得的报酬。大哥高兴地大喊:“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是,小弟却不以为然,此时,他感到腰酸背痛,手脚也起了泡,他害怕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做同样的工作,并发誓一定要建造出一条管道来,将河里的水运到村子里。可是,当他把这个计划告诉大哥时,却没有得到他的支持。于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就大相径庭了。 大哥每天依然提水,而小弟除了每天提水之外,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建造自己的管道。 终于有一天,管道完工了。从今往后,小弟再也不用每天提水了。无论他是否工作,水都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村里。他吃饭时,水在流入;他睡觉时,水在流入;当他周末去玩时,水还在流入。流入村子里的水越来越多,流入小弟口袋里的钱也堆积成山。 兄弟俩的故事提醒我们,赚钱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一种是用自己的智慧。说到这里,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富人好像都是在用大脑聚集财富,穷人都是用自己的体力挣钱。每个人的赚钱方式都不同,有的人喜欢充满挑战性的创新方式,有的人则喜欢稳定的一成不变的旧方式。于是,方法的不同导致速度的差异,最终影响结果的悬殊——贫富差距。 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很多,多得似乎说不完。可是,造成这么多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还得从富人身上寻找。幸运的是,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了。 法国传媒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跃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不幸的是,1998年他因患上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随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 “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奖金——留在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该报收到大量的信件,很多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当然,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就是金钱;有的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 第15节:穷人最缺什么(14)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来信中,只有一位年仅9岁的小姑娘猜对了。在接受100万法郎的颁奖之日,她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此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种震动甚至超出法国,波及英美。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几位年轻的富翁在就此话题谈论时,均毫不掩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看过巴拉昂的致富秘诀,我们应该好好地对自己的财富理念和工作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野心,辞海的释义是放纵不可制的样子,引申为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愿望,没有野心的支撑,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便是穷困的根源。 走进工作生活,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没有野心的人:他们习惯于安逸、舒适,总有很多的担心、忧虑,日子一久,他们便渐渐丧失了进取的勇气和力量。即使行动了,稍遇挫折,或垂头丧气,或怨天尤人,或一蹶不振,给自己的生活抹上许多阴影。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些人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总有热望、总有激情,总在积极、认真、努力地经营着每一天,纵使历尽磨难,也野心不改,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薄的财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称这些有志之人为“野心家”。要做一个有野心之人,就要把自己磨成一把锋利的好剑,而不是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小小的锥子。真正的有野心的人只肯磨剑,哪怕是十年磨一剑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明白:一只锥子只会使人固守一隅,成不了器,而一把宝剑却会把人带向远方,成就一番事业。 让野心保驾护航 一艘货轮卸货后,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往船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舱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了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船只有负重才不会被打翻。人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时刻负载着勃勃的野心,迈着人生的坚稳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了出来。而那些得过且过、空耗时光的人,像一个没有盛水的空桶,往往一场风雨便把它彻底地打翻了。穷人给自己放颗雄心,等于给自己的“致富之船”加满“水”,不论发生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不会让自己被打翻。 有野心者无畏,世界上没有缺乏野心的富人。有钱人即使买双白帮黑面布鞋也敢穿,满街溜达还很舒坦,有底气撑着呢!穷人则特怕露怯,反而硬撑着买双不便宜的名牌皮鞋,纵然如此还是疲软,尤其怕人问价。 美国的《企业家》月刊,每期都在目录页上全文登载“美国企业家协会信条”: 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找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着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的激动而不要乌托邦或毫无生气的平静。 第16节:穷人最缺什么(15)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去与慈善做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做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前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野心,就是机会;没有野心,就等于没有机会。 野心,就是冒险;没有野心,就等于没有发现。 野心,就是梦想;没有梦想,就等于没有希望。 野心,就是勇敢;没有野心,就等于没有挑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抬头看的人,不会害怕摔跤,因为有野心会受到成功的青睐;低头走路或者干脆躺在坑里的人,不会遇到挫折,不过一辈子与贫穷结伴。通往财富的条条大道未必平坦,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和野心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我们奋发前进。他开发了我们的能力,并唤醒了我们的潜能,我们会感到有一种全新的力量在血液里回转激荡,有一种蓬勃的激情在周身汹涌澎湃。只有高远的理想和野心,才能使我们的自我意识全面复苏,才能使我们战胜所有的懦弱和自卑,并焕发出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我们现在的一切,只是过去各时代的梦想的总和,是过去各时代的梦想实现的结果。没有梦想者,没有寻梦人,美国也许至今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世界上最有价值、最有用处的人,就是那些能够远远看见将来,预先瞻望到未来人类必能从今日的种种束缚、桎梏、迷信中释放出来,能够预见到事情的当然,当然也有能力去实现它的人。梦想者永远是那些能够成就“似乎绝对不能成就”的事业的人。 如果一个人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野心,他是不可能有太大作为的,因为只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鞭策激励着我们前进,才能令我们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誓不退避的决心,才能使我们焕发蓬勃的力量,通过翻越无穷无尽的障碍,最后奔向既定的目标。 只有理想的太阳高高照耀,只有心中存有不可抗拒的召唤,只有满怀热忱和希望,我们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否则的话,我们或者沦落为平庸,或者是走向失败。 如果你生下来时贫穷,那不是你的过错,是因为你的父辈年轻时没有创富的野心和行动,但是如果你临终时仍然一无所有,就一定是你的过错。 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药可救的缺点,也就是缺少致富的野心。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有野心,穷人变富人;无野心,富人变穷人…… 第17节:穷人的“野心”在哪里(1) 第二章 穷人的“野心”在哪里? 敢想敢做:不要安于现状 要拥有巨大的财富,就必须具有独特的眼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力,想别人之所不敢想,为别人之所不敢为,大胆创新,去寻找一片新的天空,开拓一片新的领域。出色的经营需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意,需要独辟蹊径,需要在别人所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如果你想富,你就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别人。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别人不同。如果你做别人做过的事,你最终只会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对于大部分穷人来说,他们拥有的是多年的辛苦工作、高额的税收和终生的债务。 比尔·盖茨说:“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开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 要想成为富豪,那么就永远不要安于现状,因为不满现状、奋发向上是赚钱发财的前提。 那些安于现状的人不但不能保持现状,就连原有财产也不保。有许多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是在他们牺牲无数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后,刚有了那么一点点钱便自鸣得意,开始怠惰、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追踪而至。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 激活你的脑细胞 人的脑细胞据说有140亿,并不是随便地排列着,而是有一定的顺序,可是在人的生涯中,只使用了其中的10%~15%。我们如果能够利用未开发的脑细胞,会得到超乎我们想像的能力。 也许每个人的智慧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蕴藏着潜能。智慧不是自发产生的,潜能不会自动地浮出水面。善于在启发中思考,在思考中成就野心,让你的智慧变得日益厚重而丰满,让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没准你的人生也将铺满黄金。靠卖水发家的亚默尔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美国巨富亚默尔,少年时只是一个种田的小农夫。青年时正逢“淘金热”,他来到加州的大山谷,投入到找金者的行列。山谷里的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胸怀黄金梦的人们感到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有人甚至宣称:“谁有水?我愿意出一个金币买一口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亚默尔经过思考放弃了找金子,他要用手中的铁锹挖一条水渠,把河水引进来,经过细沙过滤,变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最后,他把水装进桶里、壶里,卖给淘金的人们喝。那些口干舌燥的人们蜂拥而至,一块块金币投向亚默尔的腰包。一开始,有好多人嘲笑他:“如果干卖水这种蝇头小利的生意,你又何必千辛万苦到加州来挖金子?”但亚默尔不为所动,依然卖他的水。后来,当许多人的美梦破灭而忍饥挨饿、流落他乡时,亚默尔已经成为富翁了。 你的脑细胞就是你的财富,你用得越多,你的财富就越多。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自己的脑细胞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在日本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死光了。有一个渔民,他盛鱼的船舱和各种捕鱼装备和别人都完全一样,可他的鱼每次回来都是活蹦乱跳的,因此卖的价钱高过别人一倍。这样没过几年,这个渔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直到临终前躺在床上,他才把鱼不死的秘密告诉他的儿子——在盛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一条鲶鱼。鳗鱼和鲶鱼生性好咬好斗,为了对付鲶鱼的攻击,鳗鱼也被迫竭力反击。为了生存,鳗鱼的本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就活了下来。 老渔民还告诉儿子,鳗鱼死的原因是它们知道被捉住了,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一条,生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在船舱里过不了多久就死掉了。 人只有处于挑战的状态中,身体的潜能才能爆发出来。只有勇于挑战,才能充满希望迈向成功。 如果我们正想像自己以其种方式行事,几乎也就是实际上在这么干,想像给我们提供的实践可以帮助这种行为臻于完美。你的梦想在成功实现之前,它在你的大脑中肯定预先实现过了。 美国《研究季刊》曾报道过一项实验,证明想像练习对改进投篮技巧的效果。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像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像中做出相应的纠正。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组每天实际练习20分钟,进球增加了24%;第二组因为没有练习也就是无进步;第三组每天想像练习投篮,进球增加26%。 实验证明,想像力的训练与培养,对于你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想像自己能够成功的人们,比起那些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来说,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强得多。当你实际面对挑战的时候,你的思维想像就会事先提供你精神上的准备,提供你自信心和意志力。 世界旅馆业巨头康拉德·希尔顿在拥有一家旅馆之前,很早就设想自己在经营旅馆。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常常“扮演”旅馆经理的角色。成功后的希尔顿便将他的连锁店发展到世界各地,成为享誉全球的旅馆大王。 每天有1440分钟。用1%的时间研究、思考和规划,这14分钟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养成随时随地接纳建设性观念的习惯,不要浪费洗碗、搭公车或洗澡的零碎时间。记着准备好纸和笔,随时把灵感记录下来。 第18节:穷人的“野心”在哪里(2) 敢想——搬掉心上的石头 一台现场直播的综艺晚会上,正在进行一个叫“童言无忌”的节目。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依次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孩子们的回答充满童趣。最后一个问题是:“长大了你想干什么?”一个六岁的男孩迫不及待地大声说:“我想当总统。”主持人追问他:“你想当哪个国家的总统呢?”“美国总统!”听到这里,在场的观众都为之大笑。然而,令所有在场的大人们更难忘的,是他的最后一句话:“让美国不再打仗!” 童言稚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感慨,连小孩都有敢想的野心,我们这些成年人究竟是怎么了?野心是每个人自己的财富,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自豪的东西。你将会注意到,一切是从你的野心开始。 致富有捷径吗?回答是肯定的。致富的捷径就是以敢想敢做致富,相信你能,你就做得到。亿万富翁亨利·福特曾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人愿意从事它。” 富人最大的资产就是敢想敢做。你的头脑就是你最有用的财富。成功者从不墨守成规、坚守现状,而是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创新突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回答他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时,曾这样说: “有一天晚上,我回到我住的公寓,开始读弗朗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读了第一行,我差点从床上掉下来。我非常惊讶,书上写道:‘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做了一个令人惊扰不安的噩梦后醒来,他发现自己在被窝里变成了一只可怕的大甲虫……’读了这一行,我就想:‘难道可以这样写吗?’如果我早点知道可以这样写的话,我早就干写作这一行了。因此,在读了卡夫卡的作品后,我立即开始写小说了。” 商海中,类似于马尔克斯这样受到启发激活智慧焕发雄心的能人很多很多。他们善于发现黑夜中的闪光,鼓起奋进的风帆,航行在财富的海洋中。与这类人相反的还有很多人,他们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既不敢想,更不敢做,看不到自己的潜能,让智慧白白地睡一辈子。 然而,有些谋财的人也在绞尽脑汁地“想”,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智慧种子埋在了“偏道”上。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一条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刚来时,他发现这条街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他觉得很奇怪。邻街的商家告诉他,这些石头有用,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经过的路人或车辆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有商机。 乡下人对这种赚钱逻辑颇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石头,并找人将路面修平。从此以后,这条街人车畅流,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锐增。原来的商家们疑惑不解地问他: “路畅无阻,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应该少了,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 “路不好走,人们会心生抱怨,以后不愿走此路,多选择绕道而行。经过的行人少了,商机怎么能多?搬走石头修平路面,绕道的人自然便回来了。”乡下人解释道。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怨天尤人,把自己的心思花在邪门歪道上。其实,这是在自己的心里摆放了石头,也挡住了自己的财路,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搬走压在野心上的石头,为别人铺平道路,自己走着也轻松自在。 敢做——为别人所不敢为 梦想,是财富之手播撒在我们心田里的一粒金色种子,是以自信为基石架起的希望之塔,是权衡我们人生价值的第一标尺,是激发一个人的野心跨入卓越的动力。 每一个都有财富的梦想,可不是每个人都会变成富人。在我们身边,许多成功的富人,并不一定是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在很多情况下,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于“火中取栗”,敢为别人所不敢为。历史上的亚历山大大帝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公元前333年的冬天,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率领军队进入亚洲一个城市扎营。在这里,传说着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谕:谁能解开城中那个复杂的“哥顿神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亚历山大听说后,雄心大起,决定驱马前去尝试。一连几个星期,他思来想去都没有解开,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有一天,亚历山大突然顿悟,拔出长剑,一下将那个神秘莫测的“哥顿神结”劈成两半。于是,这个流传千年的“哥顿神结”就此被解开了。后来,亚历山大如愿以偿成为亚细亚王。 第19节:穷人的“野心”在哪里(3) 如果亚历山大拘泥于前人制定的规则,也许成为亚细亚王的另有其人,而不会是他。有时把胆子放大一点,是最聪明的做法。敢作敢为的人,经常突破常规,在别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采取出乎意料的手法,获取难以置信的成功。创业经商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加州海岸的一个城市中,所有适合建筑的土地都已被开发出来并予以利用。在城市的一边是一些陡峭的小山,另外一边地势太低,每天被倒流的海水淹没一次,显然,两边都不适合盖房子。一位具有野心的商人来到了这座城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他立刻想出了这些土地的赚钱计划。 他以很低的价格预购了那些山势太陡的山坡地和时常被海水淹没的低地,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地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接着,他用了几吨炸药,把那些陡峭的小山炸成松土。然后,雇佣几架推土机把泥土推平,就这样原来的山坡地变成了建筑用地。最后,他找来一些车子,把多余的泥土倒在那些低地上,直到其超过水平面,这样又变成了一块建筑用地。 可想而知,他赚了不少钱,这钱是怎么赚来的呢?很简单,只不过是把泥土从不需要的地方运到需要的地方而已。任何人只要具有像他这样的一颗敢想敢做的野心,黄土都可以变成金。 强烈的欲望是财富的源泉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原因之一是创富的观念和能力有高下之分。当明白之所以贫穷的原因后,就可以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贫穷,必须从更新观念开始。敢于树立致富的野心,培养致富欲望,并为之不懈奋斗,这样,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人生的幸福大多数要通过财富的创造才能成功,一个处于绝对贫困之中的人是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而要摄取财富,首先就要使自己拥有强烈的、持续的致富欲望。时刻想着赚钱的人,才能激发出更多的赚钱的灵感。 许多人也想过赚钱,也想过致富,但只是一般地想想或者偶尔地想想。这不行,没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就没有巨大的致富动力。约瑟夫·墨菲说过,“想得到财富,先必将财富的观念送入潜意识,不论何时何地,你心中先相信会有很多财富。”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首先应当拥有强烈的创富欲望。只有饱含创富的欲望,一个人才会竭尽全力地完善自我,寻找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也只有全身心投入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要迈进致富之门,必须抱着破釜沉舟、永不回头的决心,还要有股永不服输、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行。 欲望是财富的金币 有一股力量能够使你马到成功,随心所欲,不管你曾经遭遇过什么障碍、阻挠、挫折、失败,有了这一股力量,你就能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直叩成功之门。这股力量来自强烈的“野心”,所以,我们应当把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化为一种必欲实现而后快的强烈野心,强烈的野心赋予我们追求的动力和坚强自信的能力。 有一个五枚金币的故事,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一位历经沧桑的船长,小时候生活在草原上。有一次,他和父亲在草原上迷了路,又渴又饿,到最后快走不动了。记得父亲从兜里掏出五枚金币,把其中一枚埋在草地里,其余四枚放在他手心上,郑重告诉他:“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你要一枚一枚地珍惜,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千万不要让你的金币没用就扔掉。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 父亲的话使他如雷贯耳,鼓起了他走出困境的勇气。就这样,他们走了一天一夜,终于走出了草原。 从那以后,他一直记着草原之夜父亲说过的话,也一直保存着剩下的4枚金币。25岁的时候,他把第2枚埋在家门口的柳树下,带着其余的金币来到大海边,当了一名水手。 转眼间,他来海上已经有9个年头了,自己拥有一条可以远航的100马力以上的铁船。他还有人生的3枚金币,他相信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20节:穷人的“野心”在哪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