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凤霸九天_大宋女主-4

作者:蒋胜男 字数:23677 更新:2023-10-09 18:02:49

夏承忠忙回道:“上个月陈王爷抱着七殿下同乘一骑慢慢地走了圈。”  太宗笑道:“好,那今天父皇和你同乘一骑,也让你过过瘾!”  元俨大喜,忙从保姆手中挣扎着要下来磕头,太宗笑着抱过了他,道:“来,一起骑马去!”  六皇子元偓、七皇子元侢羡慕地看着元俨咯咯笑着,被太宗抱着上马,同骑而乘,而自己却只能黯然地被身边的护卫抱着上马。  站在后面的元俨保姆心中暗喜,昨天王美人教的话,小殿下果然记得好,说得妙。  站在一边的陈王元佑心中忽然一涩,多年前的自己,也如同此刻的元偓、元侢一般,年纪同样相差无几,父亲亲手抱上马的,看着夸着的,却永远是比自己大了一岁的大哥元佐。  想到这里,心中一股酸涩之意涌上。却是这一楞神间,太宗已经去得远了。他摇了摇头,甩开心头不适宜的想法,挥鞭策马追了上去。  太宗先行,陈王元佑随后,其余诸皇子及侍读们也跟着策马追了上去。  本朝以军功起家,诸皇子射猎的本事都不差。不一会儿功夫,陈王元佑先射着了一只獐子,过一会儿,冀王元隽也射着一只兔子。益王元杰急了,一抽马缰,远远地跑到了前头去。众王都全神贯注在行猎上,唯恐自己落了后。韩王元休也跟在众人中间,眼看着今年人数与往年相比,少了许多,心中暗暗慨叹:往年行猎众人中,有三皇叔秦王延美和他的两个儿子德恭、德隆,还有大哥元佐。再早些,还有太祖的诸子德昭、德芳等人。十余人热热闹闹的,到如今,皇叔和两位皇兄已死,大哥也因此事而发了狂病,德恭等兄弟贬的贬,逐的逐,今日御苑真正行猎的竟只剩父子五人,再不见昔日的热闹了。  正想着,忽听得远处元杰急叫道:“三哥,三哥,快——大鹿——”  元休一回神,却见前方一只大鹿飞快地跑过,忙引弓射箭,“嗖——”地一声,正射中大鹿身体,众人欢呼声中,王继恩率先骑马过去,挥刀割下鹿茸来,盛了满满一碗鹿血呈给太宗。  太宗大笑着喝了半碗,一挥手,令王继恩将剩下的半碗鹿血赐给韩王元休。元休忙跪下来谢过赏赐,将鹿血喝下,直觉得一股热气自小腹直冲上来,抹了一下嘴角,把方才的想法顿时抛开,叫道:“儿臣再去射猎去!”  太宗下了马,带着三位年幼的皇子,至苑中歇息,其余四皇子和诸臣们,则继续行猎。到了下午,各自回报上来:陈王元佑得了一只獐子、一只黄狼和三只兔子;韩王元休得了一只大鹿;翼王元隽得了一只大鹿三只锦鸡,益王元杰却只得了五只兔子,连小小的元偓也在护卫的帮助下得了一只兔子。  太宗站了起来,笑道:“都不错,只是元休元杰落了第!这琼林苑给你们闹了半日了,咱们下午换一个地方闹去!”指了指丞相李昉道:“下午咱们上你家闹!”  李昉大喜,忙出来磕头道:“这实是天恩浩荡,老臣蓬荜生辉。”  太宗笑道:“先别高兴,就是看你家离这儿近且院子又大,好让他们烤鹿肉去。且听说你家今年的几本绿菊开得好,朕也想去看看。”  李昉喜动颜色,道:“是是是,绿菊本是最难得的。今年国泰民安,托了官家的洪福,这花也乘人意。臣去年引种了两本绿菊,是“豆绿芙蓉”、“绿玉牡丹”两种珍品!昨天忽然开花,花朵硕大,竟如碗口,令人爱煞!原来是应了今日官家驾临,特地开花相候!”  太宗笑道:“你是三朝老臣,文章满天下,说得朕马上就想见到这两本绿菊了。李昉,引路吧!”  到了李昉府,便在菊圃边设宴,一边赏菊,一边饮宴。  夜色初上,便点起华灯,一边烤着鹿肉,一边太宗便命诸皇子和诸臣作诗赋以记。凡有先作好的,便赐酒三杯。  诸皇子苦苦思索着,益王元杰今日在行猎中落了后,知道晚上必还有诗赋命题,早早已经打好腹稿,见太宗下旨,巴不得这一声,立刻一挥而就,第一个呈上诗稿来。  约过了半个时辰,诸王都有了诗作,呈上来先是给丞相李昉评过了,然后太宗御览,果然是元杰夺了冠,其次是陈王元佑,然后是韩王元休,翼王元隽虽然排在了最后,太宗看了文章后也笑道:“比起以前,也是大有进益了。今日不论骑射诗赋,都有赏!”  王继恩知道为着前日太医报来,楚王病休康复许多,令太宗心情极好。今日诸王也都有意奉承,让太宗十分高兴,必有厚赏,早准备了单子,此刻忙呈了上来。太宗便叫人依着今日骑射诗赋的名列,赏赐了上方珍玩等物,另留出了一份明日赐到楚王府中去。  诸王见太宗心内欢喜,自然有意承顺,在席间谈笑议论,异常欢畅,那说笑的声音,连隔院都听得见。所以这一次的筵宴,直到夜半方散。诸王谢过宴。各自捧着赏赐的珍品回去,由东门而入,正经过楚王府前。  那一日使者忽然来报,说是秦王已死。元佐多日的担忧终成事实,一时间急怒攻心,骤失神智,潜意识里,只是想否认这一切,拒绝面对这一切。  他一直用着太医的安神药,终日昏昏沉沉地睡着。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终于有一日,当他醒来时,看到了王妃李氏那已经憔悴的面容,看到了窗外渐落的黄叶,他才慢慢地回想起了一切。  一切终究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了,他最怕的事情,已经成了事实。德昭的事,可以看成是意外,德芳的死,亦可称作是病患,然而廷美的死,无可挽回地却把这一切连在了一起,把他推到了万人瞻目的位置。廷美的死,赤裸裸的是一场谋杀,从密告、到流放、到监视、到逼死。他连自欺欺人都没办法了。父亲的万世功业,终因为德昭、德芳和廷美的死亡,终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染上永远无法洗去的污点。  他听着李氏絮絮地说的,皇帝是如此地看重,太医一天三遍地看诊,皇帝总要亲自过问。诸王、众臣的探望,也因为皇帝的一句:“不得太过惊扰病人!”而挡了回去。听说他终于清醒,皇帝大喜,特地为他而大赦天下祈福。  李氏只顾数说着皇帝的恩宠,换了旁人,换了平时,也自是因此而得意而感动而欣喜。然而于此时的元佐来说,皇帝的恩遇多一分,他心头的负荷更沉重一分,沉重地他几乎要大喊一声:“不要如此待我!”  恼怒之下,他逐走了御医,打翻了药汤。李妃心中担忧,却吩咐了御医等人,不得将此事报入宫中。  如此静养了数日,元佐犹如囚在笼中的困兽,只觉得宿命步步逼近,无可奈何却又心犹不甘。  日子慢慢地过去,诸王众臣也因为太宗的旨意,不敢多来打扰。然而于元佐看来,自己与这个尘世,越发离得远了。  这一日他的心情极其低落,只吩咐了翊善戴元去韩王府请韩王过来说说话。不料戴元回报,今日重阳节,诸王都奉旨到琼林苑射猎。  元佐怔了一怔,问起来今日竟是重阳节了。皇室最重此节,往年重阳节的时候,太宗都是宣召诸王进宫赏花赐宴,或是行猎比射。忆往年不管骑射赋诗,于诸兄弟中,无人能比得过他。年年重阳盛宴,或许会少了别人,可是太宗身边,从来有他。  记得那一年重阳节,正在征北汉的军中,除了他以外,诸皇子都未曾随军,他以为太宗不会过重阳,可是太宗仍特地宣召了他,北山登高行猎,共度佳节。  然而今年,太宗大张旗鼓,宣诸皇子到金明池行猎赏花,竟然没有他?这是从来未曾发生过的事,忽然间,元佐只觉得心头一片冰冷,跌坐回座中。  李妃无力的劝说,侍从们虚假的猜测,都无法避免一个事实,在这皇室的大宴中,他已经被太宗排除在外了。细思起来,父皇为人一样独断专行,从不容人有置啄的余地。然三皇叔的事上,自己多番顶撞太宗,为三皇叔说情。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违逆,让父皇渐渐地厌恶了他,疏远了他吗?还是因为他病了,成了个废人,不再是大宋最出色的皇子,不再是父皇眼中的骄傲了?  二十多年父子相处时的一幕幕情景,一一闪现。如果这二十多来年,父亲待他也像对待其他皇子一样平常对待,那么此刻的冷落,对他来说也不至于这么难以忍受。  然而偏偏不是,这二十年来,所有的皇子加起来,也不及待他这般的厚爱,尽管有些时候,这种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枷锁,然而骤然发现自己被遗弃,那种感觉却是痛彻骨髓的。  脑海中猛然间想到了两句话:“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是因为这样吗?三皇叔遇难,满朝文武,皇室宗亲,无一人为之辨解,无一人为之说情。唯一的痴人是自己,却原来自己做了世同嫌的人。他因为太爱父亲,容不得父亲的万世声名上有任何的污点,却不知到头来,他为此所作的努力,却最终因此失去了父亲。  元佐怔怔地坐在那儿,听着他派去打探的人,回报来一波又一波的消息:“官家抱了八殿下一起骑马!”“御宴上谈笑风生,连隔墙都听得清楚!”“陈王行猎,得了第一!”“今天连六殿下都射中了一只兔子!”“官家十分高兴,还要移驾李相的府第去赏绿菊!”  元佐听着消息,饮下一杯又一杯酒,流水般的山珍海味送上来,他一筷也没动,只是一口一口地喝着酒。  自中午饮到晚上,天色渐渐地黑了下去,消息仍在不断地传来:“官家带了诸位皇子,在李相家烤肉呢!”“两大坛子的酒都喝尽了!”“官家令诸位殿下赋诗,五殿下得了头名了!”“官家取了许多上方珍玩赏赐诸位殿下呢……”  最后,是翊善戴元小心翼翼地来报:“诸皇子都已经散了,王爷,咱们也收了宴吧!”  元佐冷笑道:“散了,散了的好!世间的盛宴,终有这一散!他们散他们的,我独自一个人,有什么聚散可言的?”  戴元不敢再言,退了下去。  元佐高声道:“张起华灯,我要到花园再饮,饮个痛快!”  李妃不得已劝道:“王爷,您醉了!”  元佐推开他,大笑:“醉,我是千杯不醉的量,怎么会醉。世人皆醉我独醒,怎么一个痛快了得!”  到了园中,方摆开酒宴,忽然扑喇喇地一声,一只海东青飞进园中来,撞着了一扇宫灯,“啪”地一声,众人皆吓了一跳。  元佐眼中寒芒一闪:“哪来的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极骠悍的猎鹰,来自辽国极北边远的地方,也就元佐打北汉时,得了几只给诸皇子作行猎之用。海东青最是凶野,元佐平时除行猎外,都是锁住的,如今飞进来的这只海东青,分明不是他的。  过得片刻,但见一护卫跑进来,诚惶诚恐地禀道:“回王爷,是陈王、韩王等诸位王爷经过府外,不小心让海东青飞了进来,几位王爷此时正在门外听宣!”  元佐冷笑道:“我正等着他们呢,且让他们进来吧!”  陈王元佑率着几名亲王进来时,仍然是着了猎装,待要行礼,元佐笑道:“你们这身打扮不便,免了吧!今天玩得可高兴?”  陈王元佑早已经看出他的神色不对,不敢回答,直推了韩王元休出去说话:“三弟,还是你来说吧!”  元休在哥哥面前素开自在惯了,却不及元佑时时察颜观色,这边正是刚刚散了宴,还在兴奋之中,又喝了点酒,便兴高采烈地把今天宴会的内容说了一遍,夜色灯光下,全未见楚王的脸色已经是越来越难看了!  元休说道:“今儿大哥不在,大家可出风头了。往年不论文武,都是大哥抢了先。今年射猎第一的是二哥,赋诗却是五弟占了先。父皇大为高兴,赏赐比往年丰厚得多!”  元佐冷笑道:“自然我是个多余的,我不在,你们还玩得更开心!”  元休吓了一跳:“大哥,我说错话了吗?”  元佐看着他惶恐的神色,长叹一声:“没有!”  陈王元佑忙道:“大皇兄,天色已晚,我们不敢打扰大皇兄休息,还是先行告退了吧!待他日再来请大皇兄的安!”  元佐看着他,冷笑道:“慌什么,一场兄弟,难道说连陪我喝杯酒的情份也没有吗?来人,给各位王爷上酒!”  诸王无奈,已经知道今晚情形不对,楚王有病他们都知道,不敢违逆了他惹出病来,亦怕自己担上这个罪名,只得依然吩咐坐下来,却是个个局促不安。  元佐冷眼看着他们的神色,更像是验证了人人都已经嫌着他似的,心中一痛,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冷笑道:“不敢留各位兄弟,喝了这杯酒,尽了我们兄弟的情份,你们就各自回去吧!”  诸王如蒙大赦,连忙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一齐站起来告辞出去。独韩王元休心中不安,走了几步又回来小心地问:“大哥,你没事吧!”  元佐温言道:“我没事,你回去吧!纵然你我骨肉至亲,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终究要各自回去的!”  元休点了点头,也告辞去了。  元佐看着元休远去的背影,欲叫住他,手已经伸出,却终于没有叫出口,任由他去了。转回身去,大叫一声:“拿酒来!”  诸王一去,他竟是疯狂地大喝起来,左右侍从劝都劝不住,只得任由他喝得酩酊大醉,将他扶入房中安歇。  合府上下,担足一天的心,终于见楚王已经睡去,众人也都各自收拾着安歇去了。  半夜里,冲天的火光将众人惊醒了。  东宫着火了,一间又一间亭台楼阁,画栋雕梁在熊熊大火塌陷,空气中是令人窒息的焦炭气味。  在东宫最华美的日辉堂,楚王赵元佐将最后一根烛火扔了下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他孤独的身影在火光中一动不动地站着。  那一夜,冲天的火光,映红了半座汴京城。  太宗这一夜正在王美人宫中安歇,睡梦中便被喧闹声惊醒,遥见东宫方向红光冲天,急问:“出了什么事?”  小内侍周怀政忙上前道:“回官家,东宫走水了!”  太宗唬了一跳,赤着脚跳下床来:“东宫,不是楚王居处吗?快叫人救火!”  周怀政磕头道:“已经着人救去了!”  太宗急道:“多派些人手过去!”  周怀政连声应着,急忙退下,召集禁军前去救火。  太宗站在窗边,却见火光越来越大,更是心急如焚。王美人忙起身取衣为太宗披上,一边柔声道:“官家不要着急,已经派了人去了,楚王吉人天相,必会没事的!”  太宗也无心理她,一叠身便叫人更衣,吓得王美人跪在地上劝道:“官家至尊,不可轻涉险地。”  正值着急时,王继恩闻讯已经赶了过来,回禀道:“官家但请安心,臣刚刚自东宫而来,楚王无恙!幸而发现得早,楚王府上下均无人损伤,皇城司已经在救火了!”  太宗追问:“烧得怎么样了?”  王继恩只得回道:“天干物燥,今夜的风又大,这火势汹汹,只怕东宫难保!”  太宗厉声道:“这么说,整个东宫都烧了?究竟这火是怎么起的,叫大理寺好好地追查,务必要严惩!”  王继恩忙着应了,道:“官家放心,火势已经在减缓中,请官家只管放心安歇吧!”  太宗哼了一声,不去理他,只管站在窗口看着东边的火头。  这火一直烧到五更,才慢慢地熄下来,楚王的寝宫早已经化为白地。然而东宫与大内之间,却有人一早泼了冷水,未曾烧及。  东宫诸人,拼着死命强力将楚王自大火中救了出来。尚是惊魂未定之际,太宗派来查问的人已经到了。  楚王元佐静静躺在床上,仿佛于万物都不再动心。身边的侍从,一个个被叫去问话,一直到奉旨查问的夏承忠走进房中,小心翼翼地问:“王爷安好,奴才奉旨问话,昨夜的火,王爷可知是怎么起的?”  元佐很平静地道:“是我放的!”  夏承忠虽然已经从他人口中得知,却是不敢相信,此刻听楚王如此镇定地说出来,也不禁吓了一跳:“王爷,此话不可乱讲,王爷是病了,奴才什么都没听到,奴才告辞!”  “回来!”楚王的声音不高,却有一种不容违逆的力量:“承忠,看着我,把我的话一字字地听好!”  夏承忠只得苦着脸转回来,看着楚王一字字地道:“这把火,是我放的,与他们任何人都无关!”  “啪——”地一声,一柄玉如意从御案上被用力扫落,太宗大怒:“你敢是疯了不成?竟然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来?”  楚王直直地跪在御书房,他脸色极为憔悴,神情却是很平静:“儿臣该死,请父皇重重降罪!”  “元佐!”太宗看着他:“你胡闹够了没有,足足闹了一年还不够,你到底还要闹到什么时候才罢休?”  楚王脸上掠过一丝苦笑:“胡闹?是啊,在父皇的眼中,儿臣一直是在胡闹而已!儿臣不孝,一直是在胡闹,以至于惹了父皇的厌弃!”  太宗惊疑地看着他:“你说什么,这厌弃二字,却又是从何说起?”  楚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道:“儿臣知道,儿臣三番五次,违逆了父皇之意,纵是父皇厌弃,也是儿臣自食其果。昨天重阳佳节,诸兄弟金明池赐宴,父皇却没有宣儿臣,儿臣就已经知道了!”  “你说什么?”太宗气得发抖,亲自站起来走下去,“啪”地一声给了楚王一个耳光,怒喝道:“夏承忠,将昨日朕特地留起来给楚王的赏赐拿出来!”  夏承忠应了一声,忙将昨日特地留起来的各色珍玩捧了上来,盘中满满地盛着珠宝,还有来自和田的玉如意、安南的合浦大珠、辽国的雪貂裘、还有一株极大的深山灵芝。夏承忠捧着赐物这边劝道:“楚王爷,昨天重阳赐宴,官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这一年官家用您的病一直操心,见您好些,才有心情设宴,又怕您身子刚好,受不得风吹的。再则各位王爷骑猎争胜的,怕您见着心情不好,所以才不宣您。可是昨儿的赏赐,官家都将最好的先留起来给王爷了!官家心里,可是只有王爷呀!”  楚王看着眼前的一件件珍宝,怔住了。良久才抬头看着太宗:“父皇,儿臣该死!”  太宗定定地看着他,半晌,忽然拨剑,将所有的赐物都砍得稀烂。吓得御书房所有的内侍跪下不住磕头。太宗的剑指住了楚王,他的手在颤抖:“朕未曾弃你,而是你弃了朕,在你的心里,已经背弃了朕!所以朕不论怎么对你,你都心如铁石。在朕的心里,你比任何人都重要,可是在你的心里,倒把他人看得远比朕重要!所以你为了他们违逆朕,为了他们故意胡作非为,杀人放火的事你全做了出来,就是希望朕厌弃了你,是吗?在你的心里,已经弃朕而去了。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就是你眼中看到什么!在你的心里,对朕早已经没有感情,没有信任了!所以你才会认为是朕弃你,是朕厌你,是与不是?”  元佐看着眼前忽然变得苍老的父亲,听着这一句句剜心的话,只觉得五内俱焚,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勉强张口,凄厉地大叫一声:“父皇——”已经是一口鲜血狂喷而出。  太宗一把将手中的剑重重掷下,踉跄着转过身来,用尽全力才能扶住御案,再也不去看这个最心爱的儿子一眼,冷冷地道:“你始终都不明白,当然兄弟二人从军,朕也是棍棒打出的天下,朕也曾亲披兵甲,血染沙场。赵宋江山不是太祖一个人的江山,也是朕的江山。朕要天下人都明白,如今的皇帝,是朕、不是先皇。朕不可以永远活在哥哥的影子下。”他看着御案上的玉纸镇,这是昔年元佐呈献的贡礼之一。只因为是元佐献的,他一直留在案头。看着这玉纸镇,皇帝的心头之痛,无以言表。当年父子何等连心,他征北落难,血色夕阳中,只有元佐一人拼死去找他;儿有疾,父牵挂,亲问寒暖。为什么到如今,父子相对时,两个人的心,竟然已经冰封?  太宗的手,紧紧握住了玉纸镇,他的声音,已经没有一丝的暖气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你所要的,朕都成全了你。身为父亲,朕能为你尽到的心,已经到了头了!身为一国之君,朕要你为你的所作所为,接受国法的制裁!”他大喝一声:“来人哪,将楚王带下去,交给御史台,依国法治罪!”  夏承忠大吃一惊,磕头道:“官家三思!”  太宗并不回头,扶着御案一字字地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楚王拭去唇边的鲜血,将身躯跪得笔直,只是说了一声:“儿臣之罪,罪莫大焉!父皇,保重!”然后站起来,向着太宗三跪九叩。他重重地磕下头去,沉闷的磕头之声,在一片寂静的御书房回响,一声、两声、三声……他每一个头,都磕得用尽全力,只见一缕鲜血,自他的额头,印在御书房地面的金砖,然后越来越多地,流入金砖的缝隙之中。  三跪九叩皆,楚王元佐站起身来,他的身形似摇晃了一下,却又立刻站得笔直,他全神贯注看着父亲的背影,仿佛要将这身影刻在脑海里似的。然后,转身向御书房外走去,走入手执兵器,押送他前去御史台问罪的护卫丛中去。  第 9 部分  第九章、许王元僖  东宫失火,京城震惊。  文武百官次日上朝,却听说竟然是楚王放火,且楚王已经被押御史台审问,皆大吃一惊。楚王府谘议齐王赵遹、翊善戴元连忙出列,顿首请罪。  陈王元佑率诸王也跪下请罪,众人皆是心惊胆战。太宗早就说过楚王有病,不许惹他激动,昨夜楚王放火,起因也是看到了他们赴宴而归所引起的,若是追究下来,人人都难免有罪。  太宗神情黯然,道:“谘议翊善,固有辅佑之职。但是知子莫若父,楚王性情,连朕都难以教化,岂是你等能劝导得了的?朕赦卿等无罪!”  早朝就在极其沉黯的气氛下,草草结束了。文武百官们备了一叠的各地水旱粮防等奏议,没有一个人敢拿出来上奏的,明知道太宗今日心情不好,谁也不敢撞上去成出气的靶子。  御史台的效率极快,昨日起火的因由,本是极简单的,楚王府上下的问状也都差不多,楚王更是自己把所有的罪名都认了下来,御史台不敢议罪,只得把各人的供状一字不动,呈给中书省。  中书省接了问状,与门下省诸平章事商议了以后,亦是一字不动,呈上大内。  太宗并不去看供状,他不必看,也知道其中写着些什么。他只问:“使相们怎么议的?”  夏承忠小心翼翼地道:“使相们说,请官家圣裁!”  火烧东宫,是滔天大罪,然而楚王,却是谁也不敢议罪的,如何处置楚王,只能是听候圣裁。  太宗拿起供状,又放下了,淡淡地道:“谁都不敢议,是吗?”他怔怔地看着窗外那夕阳一点点地落下,半晌,道:“逝者如斯夫!终须一去罢了,拟旨。”  知制诏杨亿连忙进来,跪于低案上待命。  太宗一字字地道:“楚王悖乱,禁中纵火,着御史台议罪。即日起,除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废王爵贬为庶民,即刻起程,均州安置。”  “贬为庶民?流放均州?”这一道旨意传出来时,满朝震惊。谁也没想到,太宗竟会定这样的罪,楚王不是一向得宠吗?昨天太宗还亲问寒暖吗?  东宫失火之事,可大可小,纵火是罪,失火便不是罪,以太宗对楚王的宠爱,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置个下边的臣属,楚王领个失察的名儿罚俸一年也就是了。便是当年秦王廷美被定以谋逆的罪名,也不过是从王爵降为公爵而已。严重到一削到底贬为庶民,这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有久历三朝的老臣,甚至可以肯定,这不是一个理智的判决。  重阳赐宴,楚王焚宫,大内争执,下旨流放……把这一系列行为联系起来的老臣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个缘由来:楚王触怒了皇帝,皇帝在气头上予以重责。但是,从皇帝素来对楚王的宠爱来看,这等的责罚,并不代表楚王已经完了。  也许此时,太宗和楚王之间,两父子正在赌气过甚不能自行转缓,都需要有人出面,给双方各一个台阶下呢?  于是丞相李沆,率百官分头这边劝楚王上认罪表,这边则百官联名上奏,为楚王求情。  第二天下朝后。陈王元佑率领诸王前去御史台见楚王,心中真是说不出的为难,不管是进宫求情,还是劝说楚王,他都可以予见到碰一鼻子灰的下场。  就连父皇都亲口说过:“是子朕教之犹不悛!”更何况他们这些平日在大哥面前就忌惮三分的弟弟们。  当他初听到圣旨时,也吓得浑身冰冷。真的是自古伴君如伴虎吗?哪怕这个君王,是自己的父亲?得宠时入迁东宫亲问寒暖,失宠时贬为庶人流放他乡?  秦王问罪流放时,百官无一人为他求情;楚王问罪时,文武百官都要上表为他求情。元佑无声地苦笑一声,他不知道,万一有朝一日他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得到秦王的待遇呢,还是楚王的待遇?  所以尽量他百般地不想来不敢来,到底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来了。  然而当陈王韩王冀王益王等踏入御史台大门时,御史武元颖已经迎了出来:“各位王爷是要见楚王吗?”  元佑道:“正是,大皇兄何在?”  武元颖道:“楚王已经起身,前往均州了。”  元休吃了一惊,急问道:“什么时候走的?”  武元颖道:“昨天王爷一接旨就起身了。”  冀王元隽怒道:“胡说,昨天旨意下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你们太放肆了,纵是楚王有罪,也容不得你们如此无礼,怎可黄昏逼着人上路的。”  武元颖吓得作揖道:“王爷恕罪,是楚王自己逼着臣等要立刻上路的。他说:旨意上即刻起程,所以他就要即刻上路。”  元隽顿足道:“这大皇兄也太实心实肠了,就算旨意上这么说,好歹兄弟一场,他就不能等我们同他告个别吗?”  元佑站在那儿,心中交集何止百感,元佐走得如此决绝,难道——真是他看出了什么吗?想到这里,他心头忽然觉得一阵抽痛,险些而站立住。  还是益王元杰先看到他神色不对,忙扶住了他:“二皇兄,你怎么了?”  众人这才看到元佑脸色苍白,忙过来先问候他了:“二皇兄,你没事吧!”  元佑坐了下来,慢慢缓过气来,看着众人,勉强笑了笑:“我没事儿,可能刚才走得急了些,一时喘不过气来!”  武元颖被挤在最后来,讨好笑道:“殿下与楚王真是兄弟情深,骨肉连心呀!”  元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只觉得此人之蠢无以伦比。  楚王元佐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沆率百官第三次上表时,已经是半个月后了,这一次上表求赦的官员更多了。太宗看着眼着黑鸦鸦跪了一地的众臣,面无表情地站起来,退朝而去。  进入后宫,太宗怔住了,眼前依然是跪了一地的人。德妃李氏率后宫诸妃为楚王求情。  太宗冷冷地看了她们一眼,话语如冰:“德妃,后宫不得干政,你为后宫之首,难道不知吗?”  李德妃磕头道:“臣妾知道,可是臣妾说的不是政事,而是官家的家事!官家昔年将楚王和韩王交由妾身代司母职,如今楚王犯了错,是妾身的失职。求官家处罚妾身,赦回楚王吧!”  太宗冷冷地道:“你忘了朕了旨意吗,元佐已经不是楚王了!”  李德妃抬头看着太宗,急切地说:“可他还是官家的儿子呀!”  太宗怒上心头:“朕没有这样忤逆的儿子,你也不必再说了,再有求情者,一并问罪!”  李德妃磕头求道:“求官家让他回来吧,均州山高路远,元佐还带着病呢!”  太宗大怒,一脚踢了过去:“放肆,朕已经说过再有求情一并问罪,你连朕的话也不放在眼中吗?来人,将德妃拉出去!”  众嫔妃吓得不敢开声,夏承忠只得带了两个内侍上前,将李德妃拉出去。李德妃怔怔地被拉出几步,忽然用尽全力挣脱出来,扑到太宗的脚下,凄厉地叫道:“官家,官家呀,你难道真的要为自家的一时意气,留下终身的憾事吗?秦王去了房州才一年,就再也回不来了!臣妾不敢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呀……”  “啪——”地一声,李德妃脸上已经着了一掌,太宗颤抖着指着她:“你、你敢咒他?”  李德妃大喜,一把抱住了太宗双腿,仰首笑道:“官家,千错万错,都是元佐的错,官家要责要罚要他改正,都留他在京城管教,圈禁劳作都成!至少,让我知道他好好的活着,没病没灾的。官家,儿行千里,父母担忧啊……”  太宗心头巨震,他看着李德妃,此时的李德妃头发蓬乱,泪水将脸上的脂粉冲得乱七八糟的,脸上一个红红的五指掌印,全无平时典雅端庄的仪态。太宗伸出手,轻轻地拂去她的乱发,轻抚着她脸上的掌印,良久,叹了一声:“这个可恶的孽障!”  次日,大内传出旨意:“东宫纵火,元佐之罪。但念其为狂疾发作之致,经百官保奏,召回京中,废居南宫,使者守护。”  钦差带着圣旨连夜赶路,追上元佐时,这一行人已经走到黄山了。接旨后,立刻转回京城。  崇政殿外,元佐跪在正中,一动不动。正如那一年,他接获消息,为被流放的秦王求情时的情景一样。  半个时辰后,夏承忠走出来,宣太宗口谕:“庶人元佐,直接回南宫吧,不必面圣谢恩了!”  元佐脸上的神情一动不动,听完口谕后,朝着内室方向定定地看了好了会儿,才嘶哑着声音道:“父皇,儿臣在此拜别了!”  夏承忠站在那儿,看着元佐的身影走入深宫,渐渐地身影没入黑暗中,他的身后,沉重的宫门一扇又一扇地轰然关上,锁住。  第九章、许王元僖  东宫失火,京城震惊。  文武百官次日上朝,却听说竟然是楚王放火,且楚王已经被押御史台审问,皆大吃一惊。楚王府谘议齐王赵遹、翊善戴元连忙出列,顿首请罪。  陈王元佑率诸王也跪下请罪,众人皆是心惊胆战。太宗早就说过楚王有病,不许惹他激动,昨夜楚王放火,起因也是看到了他们赴宴而归所引起的,若是追究下来,人人都难免有罪。  太宗神情黯然,道:“谘议翊善,固有辅佑之职。但是知子莫若父,楚王性情,连朕都难以教化,岂是你等能劝导得了的?朕赦卿等无罪!”  早朝就在极其沉黯的气氛下,草草结束了。文武百官们备了一叠的各地水旱粮防等奏议,没有一个人敢拿出来上奏的,明知道太宗今日心情不好,谁也不敢撞上去成出气的靶子。  御史台的效率极快,昨日起火的因由,本是极简单的,楚王府上下的问状也都差不多,楚王更是自己把所有的罪名都认了下来,御史台不敢议罪,只得把各人的供状一字不动,呈给中书省。  中书省接了问状,与门下省诸平章事商议了以后,亦是一字不动,呈上大内。  太宗并不去看供状,他不必看,也知道其中写着些什么。他只问:“使相们怎么议的?”  夏承忠小心翼翼地道:“使相们说,请官家圣裁!”  火烧东宫,是滔天大罪,然而楚王,却是谁也不敢议罪的,如何处置楚王,只能是听候圣裁。  太宗拿起供状,又放下了,淡淡地道:“谁都不敢议,是吗?”他怔怔地看着窗外那夕阳一点点地落下,半晌,道:“逝者如斯夫!终须一去罢了,拟旨。”  知制诏杨亿连忙进来,跪于低案上待命。  太宗一字字地道:“楚王悖乱,禁中纵火,着御史台议罪。即日起,除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废王爵贬为庶民,即刻起程,均州安置。”  “贬为庶民?流放均州?”这一道旨意传出来时,满朝震惊。谁也没想到,太宗竟会定这样的罪,楚王不是一向得宠吗?昨天太宗还亲问寒暖吗?  东宫失火之事,可大可小,纵火是罪,失火便不是罪,以太宗对楚王的宠爱,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置个下边的臣属,楚王领个失察的名儿罚俸一年也就是了。便是当年秦王廷美被定以谋逆的罪名,也不过是从王爵降为公爵而已。严重到一削到底贬为庶民,这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有久历三朝的老臣,甚至可以肯定,这不是一个理智的判决。  重阳赐宴,楚王焚宫,大内争执,下旨流放……把这一系列行为联系起来的老臣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个缘由来:楚王触怒了皇帝,皇帝在气头上予以重责。但是,从皇帝素来对楚王的宠爱来看,这等的责罚,并不代表楚王已经完了。  也许此时,太宗和楚王之间,两父子正在赌气过甚不能自行转缓,都需要有人出面,给双方各一个台阶下呢?  于是丞相李沆,率百官分头这边劝楚王上认罪表,这边则百官联名上奏,为楚王求情。  第二天下朝后。陈王元佑率领诸王前去御史台见楚王,心中真是说不出的为难,不管是进宫求情,还是劝说楚王,他都可以予见到碰一鼻子灰的下场。  就连父皇都亲口说过:“是子朕教之犹不悛!”更何况他们这些平日在大哥面前就忌惮三分的弟弟们。  当他初听到圣旨时,也吓得浑身冰冷。真的是自古伴君如伴虎吗?哪怕这个君王,是自己的父亲?得宠时入迁东宫亲问寒暖,失宠时贬为庶人流放他乡?  秦王问罪流放时,百官无一人为他求情;楚王问罪时,文武百官都要上表为他求情。元佑无声地苦笑一声,他不知道,万一有朝一日他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得到秦王的待遇呢,还是楚王的待遇?  所以尽量他百般地不想来不敢来,到底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来了。  然而当陈王韩王冀王益王等踏入御史台大门时,御史武元颖已经迎了出来:“各位王爷是要见楚王吗?”  元佑道:“正是,大皇兄何在?”  武元颖道:“楚王已经起身,前往均州了。”  元休吃了一惊,急问道:“什么时候走的?”  武元颖道:“昨天王爷一接旨就起身了。”  冀王元隽怒道:“胡说,昨天旨意下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你们太放肆了,纵是楚王有罪,也容不得你们如此无礼,怎可黄昏逼着人上路的。”  武元颖吓得作揖道:“王爷恕罪,是楚王自己逼着臣等要立刻上路的。他说:旨意上即刻起程,所以他就要即刻上路。”  元隽顿足道:“这大皇兄也太实心实肠了,就算旨意上这么说,好歹兄弟一场,他就不能等我们同他告个别吗?”  元佑站在那儿,心中交集何止百感,元佐走得如此决绝,难道——真是他看出了什么吗?想到这里,他心头忽然觉得一阵抽痛,险些而站立住。  还是益王元杰先看到他神色不对,忙扶住了他:“二皇兄,你怎么了?”  众人这才看到元佑脸色苍白,忙过来先问候他了:“二皇兄,你没事吧!”  元佑坐了下来,慢慢缓过气来,看着众人,勉强笑了笑:“我没事儿,可能刚才走得急了些,一时喘不过气来!”  武元颖被挤在最后来,讨好笑道:“殿下与楚王真是兄弟情深,骨肉连心呀!”  元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只觉得此人之蠢无以伦比。  楚王元佐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沆率百官第三次上表时,已经是半个月后了,这一次上表求赦的官员更多了。太宗看着眼着黑鸦鸦跪了一地的众臣,面无表情地站起来,退朝而去。  进入后宫,太宗怔住了,眼前依然是跪了一地的人。德妃李氏率后宫诸妃为楚王求情。  太宗冷冷地看了她们一眼,话语如冰:“德妃,后宫不得干政,你为后宫之首,难道不知吗?”  李德妃磕头道:“臣妾知道,可是臣妾说的不是政事,而是官家的家事!官家昔年将楚王和韩王交由妾身代司母职,如今楚王犯了错,是妾身的失职。求官家处罚妾身,赦回楚王吧!”  太宗冷冷地道:“你忘了朕了旨意吗,元佐已经不是楚王了!”  李德妃抬头看着太宗,急切地说:“可他还是官家的儿子呀!”  太宗怒上心头:“朕没有这样忤逆的儿子,你也不必再说了,再有求情者,一并问罪!”  李德妃磕头求道:“求官家让他回来吧,均州山高路远,元佐还带着病呢!”  太宗大怒,一脚踢了过去:“放肆,朕已经说过再有求情一并问罪,你连朕的话也不放在眼中吗?来人,将德妃拉出去!”  众嫔妃吓得不敢开声,夏承忠只得带了两个内侍上前,将李德妃拉出去。李德妃怔怔地被拉出几步,忽然用尽全力挣脱出来,扑到太宗的脚下,凄厉地叫道:“官家,官家呀,你难道真的要为自家的一时意气,留下终身的憾事吗?秦王去了房州才一年,就再也回不来了!臣妾不敢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呀……”  “啪——”地一声,李德妃脸上已经着了一掌,太宗颤抖着指着她:“你、你敢咒他?”  李德妃大喜,一把抱住了太宗双腿,仰首笑道:“官家,千错万错,都是元佐的错,官家要责要罚要他改正,都留他在京城管教,圈禁劳作都成!至少,让我知道他好好的活着,没病没灾的。官家,儿行千里,父母担忧啊……”  太宗心头巨震,他看着李德妃,此时的李德妃头发蓬乱,泪水将脸上的脂粉冲得乱七八糟的,脸上一个红红的五指掌印,全无平时典雅端庄的仪态。太宗伸出手,轻轻地拂去她的乱发,轻抚着她脸上的掌印,良久,叹了一声:“这个可恶的孽障!”  次日,大内传出旨意:“东宫纵火,元佐之罪。但念其为狂疾发作之致,经百官保奏,召回京中,废居南宫,使者守护。”  钦差带着圣旨连夜赶路,追上元佐时,这一行人已经走到黄山了。接旨后,立刻转回京城。  崇政殿外,元佐跪在正中,一动不动。正如那一年,他接获消息,为被流放的秦王求情时的情景一样。  半个时辰后,夏承忠走出来,宣太宗口谕:“庶人元佐,直接回南宫吧,不必面圣谢恩了!”  元佐脸上的神情一动不动,听完口谕后,朝着内室方向定定地看了好了会儿,才嘶哑着声音道:“父皇,儿臣在此拜别了!”  夏承忠站在那儿,看着元佐的身影走入深宫,渐渐地身影没入黑暗中,他的身后,沉重的宫门一扇又一扇地轰然关上,锁住。  一个月后,冬十月份,圣旨下,宣谕中外:“朕自继位以来,中宫犹虚。德妃李氏,潞州上党人,为淄州刺史李处耘之次女,先皇时聘为继妃,入宫数年,恭谨庄肃,抚育诸子及嫔御甚厚,堪为后宫之懿范。今赐宝符金册,明天元旦,立李氏为中宫皇后。”  第二道圣旨:“皇次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陈王元佑,即日起改名元僖,知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  自太宗登基至今,已经足足十年,这期间皇后之位始终虚悬,皇储之位几经变易,直到此刻,才总算全都彻底确定下来。  一旨既下,天下皆惊。  第二道圣旨:“皇次王检校太保、同平章事、陈王元佑,即日起改名元僖,知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  自太宗登基至今,已经足足十年,这期间皇储之位几经变易,直到此刻,才总算全都彻底确定下来。  一旨既下,天下皆惊。  开封府尹,掌管京畿,能够就近了解民政。当今皇帝继位前、秦王赵廷美、楚王赵元佐都曾任开封府尹,因此为亲王而任开封府尹,便像是约定俗成的皇储了。在元佐一病、二疯、三流放之后,朝堂上已经有人猜想着元僖继承皇储之位的可能,然而此番旨意来得如此之快,也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骤接旨意,许王元僖的脑海中,有片刻的晕眩,他强力抑住心头的激动,借着三跪九叩来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当他行礼毕站起来接过圣旨时,已经脸色如常,只是双目微微含泪,恰如其分地带着恭谨和感激之情,保持着素日喜不改容怒不更色的涵养。  朝堂上,向着许王元僖道贺的满朝文武,好久都没有散去,元僖浅笑着一一答礼。走出朝堂之后,许王府谘议赵令图上前笑问道:“王爷,今日累了,推了百官的贺喜宴,是否早些回府,我相信消息已经传回府中,王妃和张良娣必是为您备下家宴,同喜同乐了!”  元僖摇了摇头:“不回府了,去开封府!”  赵令图一怔:“王爷!”  元僖收了刚才对着群臣的浅笑,此时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来:“我今日既已经接旨,就该到位。”他走了两步,只说了一句:“开封府事关京畿至要,却已经空缺一年多了。”便大步向前走去。  赵令图怔了一怔,忙追了上去。  元僖骑马直到了开封府,开府府判官吕端、推官陈载刚刚接得圣旨,还未回过神来,却听门外急报,新任开封府尹许王元僖已经到了门外,不禁大吃一惊,连忙迎出门去。  元僖微作寒喧,便单刀直入道:“吕判官,张推官,本府今日接旨,今日到任,今日理事!两位久在开封府,今后要请两位多多辅助!”  吕端怔了一怔,脸上露出笑容,拱手道:“是,王爷,臣遵命!”  “错了,”元僖严肃地道:“在开封府中,只有府尹,没有王爷!”  吕端、张载同时肃然道:“是,府尹大人!”  元僖再不客套,吩咐一声,便在吕端的引导下,巡视开封府内外所有的事务。他带来的几名亲信,也已经各就各位,埋头于案卷之中了。  这一天,是元僖接任开封府尹的第一天,他会见属官、巡视事务、查阅案卷,一直到了天色完全黑下去后,才带了满满两箱案卷回府。  王妃李氏,自得到早朝元僖封王知开封府尹的消息后,又听说元僖推了百官宴请,满心以为元僖必会回府,忙备下盛宴,自己也盛妆相候。自中午等到晚上,酒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只知道元僖去了开封府中,打听的人去了一拨又一拨,直等到晚上,才见元僖回来,忙率合府老少相迎:“臣妾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元僖点了点头:“起来罢!大家都辛苦了,各人照月例赏半年的银子!”  众人欢呼一声,都闹着来道喜。元僖见眼前围满了人,眉角微微一挑,李妃还未觉察,良娣张氏见状,忙笑道:“王爷累了,大家先散了罢,改日再向王爷道贺吧!”  李妃迎了元僖进房,笑道:“王爷,请进膳吧!”  元僖进了房,先见了整桌子几十盏俱是好下酒菜,肥腻腻的,先眉头一皱头,问道:“谁让你们备这些的?”  李妃一怔,笑道:“今日王爷大喜,特备酒宴……”  元僖不等她说完,便截口道:“我忙得很,哪有心思慢慢地吃这个?”  话音才落,张良娣已经捧过一只盅煲来,笑道:“妾身倒是煲了一日的鹌鹑细粥来,配着好汤饼,又暖和又爽快,岂不是好?”  元僖大笑:“正合我意,快拿来!”这边就张良娣手中喝了几口肉粥,这边已经是席卷风云地吃了好几只面饼,等不及用勺子,便将一碗鹌鹑细粥呼呼地喝了下去。  张良娣骇得笑道:“今儿王爷这吃得,不像个王爷,倒像是饿好几顿的军汉似的!”  元僖抹了抹嘴道:“可不是,打中午就没吃呢!事情一忙就忘记了。”  张良娣抱怨道:“跟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你忘了他们也能忘吗?”  元僖道:“他们也忘了,都没吃呢,一直打早上忙到现在,对了,”他指了指满桌子的酒菜道:“这些我也没心思吃,便赏给他们吧!”  不去看李妃满脸的失落,张良娣得意地应了一声:“是!”这边忙殷勤地道:“王爷今天累了,早些安歇吧!”  元僖摇头道:“不成,今天带来的案卷,还得继续看!”  李妃方道:“那妾身侍候王爷……”张良娣立刻道:“姐姐备这酒宴累了一天了,您也歇着呢!这些事让我们来做吧!”  李妃脸色涨红,方道:“我……”  元僖已经道:“柔儿说得是,我今晚要忙到很晚,你身子不好,早些歇着去吧!免得明后天,又哪里不舒服了!”  李妃只得道:“是,那我先去了!”强忍着不去看张良娣那似笑非笑的神情,走出门外,泪水已经夺眶而出。  夜已经深了,许王府的寝宫内,依旧亮着烛火。  元僖依旧在埋首案卷之中,张良娣只着了小衣,在元僖面前晃来晃去了好久,元僖似根本没看见,她也彻底放弃对于今夜的努力。只得柔声俯在元僖的耳边道:“王爷倦了吗,要不要妾身拿把热毛巾擦擦脸?”  元僖嗯了一声,仍未抬头,只是接过热毛巾胡乱地擦了擦。  张良娣咬咬下唇,再度柔声道:“王爷累了吗,要不要柔儿为您揉揉肩膀,揉揉太阳?”  元僖点了点头,张良娣忙轻巧地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为他按摩着两边的肩膀,顺着一直到背部。然后,解开他头上的束发金冠,散下头发,轻轻的按摩着他的头皮,两边的太阳穴。  元僖只觉得浑身舒畅,满意地嗯了一声。  张良娣轻声软语,在他的耳边柔柔地道:“王爷,看到您这么操劳,妾身真是心疼!又没人赶着您催着您,您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做呢!”  元僖忽然用力握紧了张良娣的手,张良娣一痛,惊得险些叫出声来,烛影摇曳映得元僖的脸有一半在阴影之中,他紧咬着下唇,形成一个凹槽,眼睛却是看着前方,道:“因为我要证明,我是最好的,我做得最努力;因为我只有这一个机会……”  张良娣怔怔地看着他的神情,不敢再说一句话。  元僖坐在烛影里,看着远方,他等这一个机会,已经二十年了。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呵?  二十年来,父亲的眼中,只看到了长子元佐,何曾看到次子元僖。只有元佐被父亲亲手抱着上马,手把手地教写字,射猎赋诗、出征会使、商议国政,父亲的身边,永远都是元佐。多少次他祈求上苍能够给他一个机会,让父亲能够看到他。只要有一个机会,他将用尽全力,来证明,父亲最出色的儿子,不仅仅是元佐,还有他元僖。他会比元佐更努力、更珍惜每一次机会,做得更好!  二十年来,眼看着元佐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恩宠和机会却毫不珍惜,他的心中像是永远有一团火在烧。可是这样的恩宠和机会却永远不肯降落到他的身上。  既然上苍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他只有自己去争取这一次机会。那一天的重阳节,金明池宴罢,他带着诸王,有意经过元佐的府第。他引着大家喧闹的时候,那团火就一直在他的胸中烧灼着,直到他咬着牙,终于松开了手中的海东青。  那天,他的海东青飞进了元佐的后花园中。  生死祸福,在此一举,然而这一次的赌注,他赢了。  他赢得了父亲,赢得了皇储之位,赢得了天下。  所以,他不能放松,他要抓住这倾尽生死博来的机会,来让父皇,让群臣,让天下看一看,大宋最出色的皇子,不是赵元佐,而是他赵元僖。  陈王元僖自就任开封府尹的第一天,就到任就职,勤于政事。雷厉风行地革新除弊,每日里殚精竭虑,席不暇暖,一扫开封府多年无主而形成的颓风惰习。  太宗得到开封府判官吕端,推官张载的报告,欣慰地点了点头。  腊月二十四日,是辞社日,此日之后,民间不再开火,因此也叫“过小年”。宫中多在此日设宴庆祝,这一年,太宗在对诸王赐宴时,特地对许王进行了嘉奖。  当太宗含笑看着元僖时,当众人的眼光全部注目在元僖的身上时,元僖伏地谢恩时,只觉得眼前一热,差点落泪。他等了多少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辞社之后,就是除夕。今年的新年,格外地不同。因为,这一天也是封后大典的日子。  从封后的圣旨下到元旦,不过一个多月时间,只因时间紧迫,而封后大典事项极多,礼部、鸿胪寺忙了个晕头转向。  第二日,正是元旦。册后大典开始。  太宗下旨,为贺封后大典,京城张灯结彩,京吾不禁,狂欢三日。  皇后、皇储既定,自太宗登基以来,内政诸事缠绕,自德昭之死到现在,终于一切尘埃落定,都有了一个了结,虽然其中有不尽如人意处,但是毕竟已经没有内忧。太宗终于可以全力来对付外患了。  此时,一切北伐辽国的准备都已经就绪,粮草、兵马、辎重、后援都已经齐备。吸取前一次大军过于集中,不够灵活的失败经验,此次,决定兵分三路,实现自柴世宗以来收取幽云十六州的宿愿。  朝堂上,文武百官都为着伐辽而激动,而唯一提出异议的,是丞相赵普。  赵普出列的时候,心情不是不矛盾的。曾记当日与那个血气方刚的寇准争执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变得冷漠。当今皇帝不是先皇,他早已经知道,因此上在朝堂上,他已经远失当年的锐气,他没有为田仁朗的冤案而出头,他抛弃秦王赵廷美而自保。然而今天,他又要逆龙鳞了。  因为田仁朗也罢、赵廷美也罢,都只是牺牲一两个人的事而已,他可以冷血他可以不管;而北伐,却有可能对整个大宋的江山社稷、后世子孙而造成影响,他不能不开口说话。因为大宋江山,他也是一手参与建造的人。  所以当赵普出列:“臣以为,北伐之举,万万不可!”  曹彬惊异地看着赵普,他发现这两年间的那个冷漠世故的老官僚消失了,昔年那个刚毅果断未有能比的开国丞相赵普又回来了。  太宗微微不悦:“老丞相有何见解?”  赵普道:“陛下自翦平太原,怀徕闽、浙,混一诸夏,大振英声,十年之间,遂臻广济。远人不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何足介意。窃虑邪谄之辈,蒙蔽睿聪,致兴无名之师,深蹈不测之地。臣载披典籍,颇识前言,窃见汉武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崇献明皇十事,忠言至论,可举而行。伏望万机之暇,一赐观览,其失未远,虽悔可追。”  太宗冷笑:“你这是将朕比作汉武明皇了?朕倒是觉得汉武有一句话说得不错:凡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幽云十六州,朕势在必得!”  赵普叩首道:“昔年先皇在日,曾置府库,言贮足七库,赎买十六州。辽人贪财,则不动刀兵,唾手可得。若是辽人不许,则以此七府之财,招天下兵马,再行攻打。此时国家初兴,财力不足,一旦兴兵,则国库空虚,百姓受苦。且,辽国虽然主少事多,然有耶律休哥、韩德让等名将,未可轻视。望陛下三思。”  太宗淡淡笑道:“那依卿之见呢?”  赵普道:“臣倒有一个万全之策。自今日起,望陛下精调御膳,保养圣躬,轻徭薄役,不兴战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富庶。则将来必可见边烽不警,外户不扃,则外国小邦,自会率土归仁,殊方异俗,相率响化,辽国独将焉往?陛下计不出此,乃信邪诌之徒,谓契丹主少事多,所以用武,以中陛下之意。陛下乐祸求功,以为万全,臣窃以为不可。伏愿陛下审其虚实,究其妄谬,正奸臣误国之罪,罢将士伐燕之师。”  太宗怒极,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若是朕不允呢?”  赵普取下头上的七梁冠,从容地道:“古之人尚闻尸谏,老臣未死,岂敢百谀为安身之计而不言哉?”  太宗怒极反笑:“哈哈哈,老丞相言重了。丞相,你老了,老年人自然畏事,这也是人之常情,朕岂会隆罪于你!”拂袖而起:“退朝!”  赵普独自跪在殿中,良久,缓缓站起。  当晚,圣旨下:“赵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中枢事务,应择善地处置。今出为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钦此!”  随旨,赐太宗亲笔所书御制诗一首,诗中一派风清月明,赏花弄月之雅事,另赐黄金一斗,以慰老丞相多年辛劳。  次日,西风萧萧,赵普奉旨出京,前往武胜之地,丞相李沆,奉旨相送。  赵普登程之后,李沆回宫报禀情况。  太宗缓缓问道:“赵普有何话说?”  李沆心中早已经想定,便拣了好的回答道:“赵相说:陛下关爱臣下,赐臣之诗,臣当刻石为铭,与臣朽骨同葬泉下,此生馀年,无以报答恩,希来世能够继续为陛下得效犬马之劳。”  太宗点头道:“赵普三朝老臣,最是知事,朕也是不忍见他如此年迈,尤如此辛苦,让他去颐养天年,也是爱惜他的意思。”  李沆笑道:“正是,臣早上听了赵普这样的言语,如今复闻陛下圣谕,真是令人感动。从古到今,君臣能够如此善始善终者太少了,只有陛下与赵相,可谓两全其美。”  太宗哈哈一笑,此事便就此带过。  十日后,下旨北伐。  此次兵分四路,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其副使为中军;再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为副使,直取雄州;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直取飞狐;同时,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直取雁门。  临行前,太宗面见众将,出示阵图,令众将必须依阵图所计划行事:“潘美可带一支兵……直往云州;诸将带领数十万大军,但声言进取幽州,路上可缓缓而进,不许贪利。敌人闻得大兵到来,必悉众救范阳,不暇顾及山后,那时掩杀过去,就可获胜了。”曹彬等叩辞而退。  大军出发之日的前一天,庚辰,夜漏一刻,北方有赤气如城,至天明仍未散去。京城议论纷纷,不知是吉是凶。  第 10 部分  第十章、九重风雷  韩王府的门前,忽然冷落了下来。  韩王元休,本是楚王元佐的同母弟,当人人看好楚王元佐将为皇储之时,自然对着韩王也是唯恐巴结不及。在楚王生病的那段日子里,因太宗有旨不得打扰楚王养病,倒累得韩王府的大门,险些儿被人挤破了。  谁知晓天心莫测风云急变,楚王废为庶人囚于南宫,昔日不起眼的二皇子元僖,居然进封许王就任开封府尹,成了内定的皇储。  一时间,曾将韩王府门前的挤得水泄不通的车马轿子,悉数转到了许王府前。  世态炎凉,最为失落的,莫过于韩王妃潘蝶。  她是自小到大,被捧在手心宠惯了的人儿,何曾受过半点委屈,这几个月来,骤见这些趋炎附势的嘴脸,心中不禁有气,回到府中,也埋怨元休无能,不曾讨得父皇的欢心,楚王不该发疯,自毁前程不算,还连累了韩王府。  元休本已经为楚王之事五内俱焚,一听这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两人争吵更多,日渐不合。满腹的不如意处,更增潘妃之事添堵,幸得有刘娥红巾翠袖,娇声软语,能为他消愁解闷。  潘美奉旨,挂帅征辽。临行前一日,韩王妃潘蝶去太师府为父亲饯行。席间父女依依惜别,见父亲两鬓白发悄生,潘蝶心中,不胜伤感。  回程路上,感时伤怀,回想昔年承欢膝下,到如今,自己已经为人妇,可恨王爷薄情,下婢无耻,世事多变,人情炎凉。可恶那刘夫人,满口答应自己会想办法,到如今却只会推托。  正想着,忽然只觉得车身猛地一震,差点将她摔倒,不由地大怒,掀开压翟车的帘子道:“混账奴才,你们怎么驾车的?”  跟随的内侍吓得忙回道:“回王妃,前头路口处,有马车与我们争道。本来我们已经先行一步,谁知道那马车硬是夺路,奴才们勒马急了些,惊了王妃,请王妃原谅!”  潘蝶大怒:“岂有此理,哪家的马车敢与我争道,他们没长眼睛吗,没看到是王妃压翟车吗?”  内侍吃吃地道:“是,王妃,对方也是压翟车,是许王妃的车驾!”  “许、许王妃?”潘蝶话到嘴边,只得硬生咽下,咬牙道:“既是许王妃的车驾,那便罢了!”将车帘重重往下一甩,喝道:“让她先过去吧!”  许王妃的车驾仪卫甚多,潘蝶等了好一会儿,对方的车驾还未过完。韩王妃的压翟车停在路中,便有路人们好奇地议论起来。潘蝶在车内听得声声入耳:“你们看哪,许王府可真了不得,一个侍妾出行,韩王妃也得让道。”  “咦,那不是许王妃的车驾嘛!”  “那里头才不是许王妃呢,那里头坐的是许王的良娣张氏,她每次回娘家,都要用许王妃的车驾,我就住她家不远,经常见的。许王妃回娘家,才不走这条道呢!”  “这个张良娣可真放肆,敢用王妃的车驾!”  “她可得宠了,连王妃都要让她三分,可惜肚子不争气。她要是生下个一男半女的,王爷肯定废了王妃将她扶正。”  潘蝶听得又惊又怒,掀开车帘喝道:“来人!”  忙有人应道:“奴才在!”  潘蝶逼问道:“马车里坐的到底是谁,是许王妃还是旁人?”  那内侍也已经听到路人们的议论,吓坏了,只得道:“奴才们只看到是许王妃的车驾,这轿帘遮着仪卫甚多,奴才们也不知道里头坐的是谁。不过尊卑有别,上下有分,王妃的车驾,哪个人敢擅乘。”  潘蝶大怒:“混账,给我把那车驾拦下!”  一名内侍自前头跑过来道:“王妃,许王妃的车驾已经全部过去了,咱们是否可以起驾了?”  潘蝶再往前看,但见前方尘灰喧天,许王妃的压翟车只见尾部的紫色勋带一闪没而,眼见是来不及拦下了,只得恨恨地甩下车帘,道:“起驾,去许王府!”  那内侍犹豫道:“王妃,算了吧,许王可是皇储!”  潘蝶咬牙道:“那又怎么样,我可不能白受气。我今天非得弄个明白不可,那车驾到底是不是许王妃?”  潘蝶也不回府,一径直往许王府而去。到了许王府,许王妃李氏站在滴水檐下相迎,含笑道:“三弟妹好久不见,今天怎么有空来了,真是稀客!”  潘蝶佯笑道:“是极是极,我真是该打,这么久未向皇兄皇嫂来请安,今天可不就是登门请罪来了。许王殿下何在?”  李氏叹道:“唉,弟妹真是别提了,自任了开封府尹,白日他必在府衙内,晚上必是抱着案卷办公事到深夜。说句不怕你笑话,现在就是我连见他一面都难!”  潘蝶听着心中大不是滋味,李氏说话本不经意,听到她的耳中,却似是句句在炫耀许王成为开封府尹的荣光,对映着韩王府门前冷落,更是刺心。她咬了咬牙,见李氏一身家常打扮,故意道:“皇嫂今日可有出门?”  李氏笑道:“近一个月来,我都没出过门了。”  潘蝶冷笑道:“那我方才还见着皇嫂的车驾在我前面行过呢,仪卫排场极大,路人们都说许王妃出门好威风呢,想是我看错了。”  李氏怔了一怔,脸色微变,看着身边的近侍,那近侍畏畏缩缩地点了点头。李氏心中已经明白,只得勉强笑道:“弟妹原没看错,那是我的车驾。”  潘蝶步步逼问:“皇嫂又没出门,那空车驾怎么会跑到街上去了?”  李氏只得道:“今儿王爷恩准,让张良娣回娘家省亲,偏生她的马车坏了,我就把我的暂借给她一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潘蝶冷笑道:“这可不是这么说的,这上下尊卑有别,王妃的车驾,代表的是王妃的身份。皇嫂真是好说话,她今天借马车皇嫂给了,赶明儿她要借王妃的金印,皇嫂也给吗?”  她这般咄咄逼人,李氏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强笑道:“弟妹今日怎么说话呢,我并没有得罪你,这原也是我们家的事,这车驾借也由我,不借也由我。张良娣一向乖巧,挺能讨我喜欢的,所以我赏乘她坐一次,这也没什么!我和王爷成亲这么些时日来,王爷待我极好,我们从来都是相敬如宾,不要说拌嘴儿,王爷同我说话,连声音都不曾大过?不是我说你,弟妹这不容人的脾气,也该改改了,难怪我常听人说,你成日家和三弟拌嘴。做王妃,也得有些王妃的气度容量。”  潘蝶的脸红了又青,强忍着泪,道:“二皇嫂说的是呢,难怪许王府一王二妃呢。象皇嫂这等超人的的气度容量,潘蝶自问做不到,告辞!”  李氏坐着不动,吩咐道:“乳娘,代我送韩王妃。”  潘蝶坐上压翟车,这一气非同小可,独自在车内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恨恨地想道:“做人做到她这么可怜,这样打碎牙齿和血吞还能要装出一副甘之如饴,真真不如死了算了。我决不会让自己变成这么可怜,教一个侍妾欺到自己头上来。”由许王妃又勾起刘娥之事:“是了,我府中还有那个小贱人呢,哼哼,想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她这一日着了气恼,回到府中,便“病了”。恹恹地到了晚上,连晚膳也不吃,都摔了出去。耳中,却一直想着今日那些路边闲汉的话:“她要是生下个一男半女的,王爷肯定废了王妃将她扶正了!”暗暗咬了咬牙,心想着元休在揽月阁的时间越来越多,保不齐那贱婢有了身孕,到时候就更困难了。夜长梦多,形势逼她,她自去逼别人去。  王妃“病了”,主理王府事务的刘夫人,忙忙过来过来探望。潘蝶正没精打彩地躺着,见是刘夫人进来,勉强一笑道:“妈妈来了,坐罢!”  刘夫人告了罪坐下,见潘蝶脸色虽然微有些苍白,气色倒还好,殷勤地问:“老身听说王妃欠安,特地来探望,但不知道王妃哪里不舒服了?”  潘蝶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懒洋洋地道:“我心里头不舒服,窝心!”  刘夫人吃惊道:“这心症可大可小,传过御医请脉用药了吗?”  潘蝶淡淡地道:“我这病,御医瞧了也没用,我心里头不舒服,吃龙肉也是无用。”  “这,”刘夫人语塞道:“王妃,也请自己放宽些心,不要想太多了。”  潘蝶眼神凌厉,盯着刘夫人道:“我这病怎么来的,怎么治,全在妈妈身上呢!”  刘夫人有些退缩:“王妃,老身又不是大夫,怎么治王妃的病?”  潘蝶冷笑道:“心病要要心药医,记得妈妈对我说过,半年之内给我解决掉的。”  刘夫人叹了一口气:“王妃,此事老身实是为难……”  潘蝶冷冷地道:“这我不管,你自己也说了,心症可大可小,可是这病根不去,我这病是断断难好!我知道妈妈为难,但这半年之期,你说来可不是为了搪塞我的吧!”  刘夫人忙道:“怎么会呢,王妃多心了!”  潘蝶冷笑道:“我想妈妈也不是这样的人,你我谁跟谁呀!听说这次,您老人家的儿子,也在征辽军中吧!”  刘夫人忙应道:“是,小儿卑微,不敢打扰王妃清听。”  潘蝶淡淡地笑道:“从军好啊,你看本朝多少名门高第,可不都是自军中来的。太祖爷没有这一根棍棒打天下,哪有这万里江山;我父亲身经百战,出将入相,可不都是自这军中来的。父皇很看重这次征辽呢,咱们大军准备了这些时日,对付这些契丹人,那是一场必胜之战。今天我去送父亲,他老人家还对我说:如今天下已定,打完这次战,以后就很难再有打大仗的机会了。你儿子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呀,将来拜将封候,您老人家后福无穷,等着做老封君呢!”  刘夫人笑得口都合不拢来:“哪里哪里,小儿无知,不过是为国效力,也见见世面而已,讨王妃吉言,我只盼着他顺顺当当回来就好!”  潘蝶叹了一口气道:“这倒也是的,常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荣华富贵虽好,性命平安还是更重要的。到了战场,生死可就难料了。当年随太祖起事,到现在也没多少人剩下了。我父亲身上数道伤痕,可都是死里逃生留下的。他曾说他的心口边上有一道箭伤,只差得一寸,就穿心了。辽人多诈,最擅长弓箭和伏击之术,打小儿我看府中有三四十个家将,随我父亲上了战场后,也就回来个三四个。纵是封妻荫子,又有什么用!哦,对了,您老人家还没有儿媳吧!”  刘夫人已经听得脸色发白,手中的帕子早已经绞作一团:“这,王妃,小儿可是在潘太师的军中,您求他老人家多关照关照小儿吧!能不能让他回来,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宁可他在府中一辈子,不要出人头地,我们娘儿俩安安心心地过罢!”  潘蝶笑道:“您老人家可是不懂军中的事,既然入了军籍,仗没打完,怎么可以走呢!不过……”  刘夫人已经听出她话中的意思:“不过什么,王妃有事尽管吩咐,老身能做到的,无不照办!”  潘蝶笃定地笑道:“若是你儿子运气好,被安排在中军帐中或者是后路运粮,危险性就小一些。只是我父亲军纪最是严明,我可不敢讨这个没趣儿。再则,我现在还病着呢,起不得身!”  刘夫人沉默片刻:“那王妃打算什么时候可以病好起身?”  潘蝶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那得看您老人家,打算什么时候治好我的病?反正,我不急!”  刘夫人叹了一口气道:“时间这么急,也只有……唉,老身明天就进宫去!”  太宗这日正在皇后李氏的宫中,听说韩王府的乳母进宫来回事,便召见了。  自元佐出事以来,元休经常地神思恍惚,精神不振,他看在眼中,心里也不太舒坦。昨日宫中赐宴,韩王妃潘蝶又告病缺席,心中也存了一问的念头。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