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心与禅-5

作者:李叔同 字数:13295 更新:2023-10-08 20:59:25

正文 第50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4)  五轻重  第一节 明制意  ▲戒疏云"初明制意。若无境想,不可定罪轻重。"行宗释云"以心有是非,境有错误。淫酒,前三句重,后二句轻。余戒,初句相应故重,后四句乖差故轻。"见戒疏记卷六。  第二节 明有无  ▲戒疏云"二明有无者。准律约戒,不必具有今解,无者是略无也,无别所以。"见戒疏记卷六。  五戒八戒中,律出境想句者,有杀盗淫妄饮酒非时食六戒。今依资持记中引律四重戒句法,具录如下。余可准知。  淫戒五句 道作道想上罪  道作非道疑上罪  道作非道想上罪  非道道想中罪  非道非道疑中罪  盗戒二重 过五四句 有主有主想上罪  有主有主疑中罪  无主有主想中罪  无主无主疑中罪  灭五四句 有主有主想中罪  有主有主疑下罪  无主有主想下罪  无主无主疑下罪  杀戒五句 人作人想上罪  人作人疑中罪  人作非人想中罪  非人人相中罪  非人非人疑中罪  妄戒五句 人作人想上罪  人作人疑中罪  人作非人想中罪  非人人想中罪  非人非人疑中罪  第三节 定四五句  ▲戒疏云"三定四五句者。"行宗释云"以律中列句,四五不定。如淫杀妄三戒并五句,盗戒四句。但由第三一句结罪有无,故句法不定。如杀戒,人非人想,转想中罪,本迷下罪。以作非人杀故盗戒无第三句者,以有主无主想,转想亦中罪,本迷无罪。以无主物罪缘故。"  △戒疏续云"若轻重相望,境是可学,生不可学迷,同是五句。"行宗释云"初轻重明定五。迷重为轻,如人作畜杀,有主作非畜盗等。皆缘罪境,定有第三句,故同五句。"  △戒疏续云"若犯不犯相形,则四则五。谓前后俱迷,非缘罪境,即定四句,除第三位如无主想等。迷虽是定,而缘罪境,即定五句。如非道想,非人想,减五想等。"行宗释云"二犯不犯明四五中,初标举。谓下别释,初明定四。无主想者律无此句。迷虽下次明定五。此即总收轻重二位。减五想者此谓盗戒若作无主则是四句,若盗满五迷为沽五亦随结犯故入五句。意显随义不定,不必依文。"以上皆见戒疏记卷六。  第四节 互四五句  ▲戒疏云"四互四五者。由是可学生不可学迷,即互轻重。或从四以至五。如实无主体唯四句,后转为主即为五也。若本缘人,转想当杌,约从后心则唯四句。"行宗释云"初标。二随释二,初从四至五。即约前心本迷,后心转入罪境故。二从五至四。亦合标云从五至四。谓本是心境相当,后转缘非罪境,故云转想。当杌即人作杌木想。"见戒疏记卷六。  第五节 轻重  ▲戒疏云"五轻重者。如文次第。前疑重。后疑轻,以境是,轻本境故。前想重,结本方便,心境相当故后想轻,以正犯时,有心无境。"行宗释云"初约疑想分二,前释两疑后释两想。制教同罪,心业重轻,故分两异前疑重下准钞应云,以本缘人,人境不舍,临杀有半缘人心故。后疑双阙,故轻。后释两想中。有心无境者阙本境也。"资持云"两疑中,疑心不别,境分本,故说重轻。后想亦尔。前想中云本方便者取前心也,望后正对心不当境。"见事钞记卷二十七。正文 第51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5)  杀戒五句。此文前释两疑,约第二句及第五句。后释两想,约第三句及第四句。  △戒疏续云"又就本境中,疑重想轻。以疑半心,不舍本境,故重想则舍本从,故轻。就后异境,想重疑轻。以想缘本,但是境差,故重以疑减半,缘于异境,故轻。"行宗释云"二约本异分二,初明本境二句。次明异境二句。疑减半者以疑犹豫,半涉是非。是于异境复减半心,故轻于想。"  △戒疏续云"此轻重,据本重异轻为言。若本轻异重,例之即是。如杀非畜,人为异境。可以例诸。"行宗释云"三明本异重轻中,初立义。如下显相。"以上皆见戒疏记卷六。  上来持犯总义中第七章境想分别竟。  第八章 别简性重  别简性重中分为五节 一克漫  二错误  三身口互造  四教遣  五重犯戒  第一节 克漫  ▲戒疏云"言其克者,本情专唯在一境。若言漫者,通涉无准。"行宗释云"克唯有一,漫通大小。克即训定,漫犹遍也。"见戒疏记卷五。资持云"克谓情专一境,漫谓心涉多缘。漫复有二。一者大漫,如本标心遍通三趣,俱是所期,随作成犯。者小漫,但该人道,不兼非畜。"见事钞记卷二十七。  克漫中分为三项 淫  盗杀  妄  第一项 淫  ▲戒疏云"约淫为言。犯无克心,同成极重。何以明之。但有染心将欲成犯,初期在此而后会彼。或男女境乱张王者别,或人畜趣乖境心双转,但使境交无非大重。"行宗释云"初判犯。何下二释成。初句征。但下释有二,初四句通示染心将欲即起方便,期此会彼即至果本。或下别显。余人非畜为境转想疑名心转,或境心俱转。"见戒疏记卷五。  第二项 盗杀  ▲戒疏云"盗杀克心相当,方成重罪。心境俱违,吉方便。"行宗释云"盗杀中略示克心。以克有重轻,漫唯通犯。但明克异,漫则可知。"见戒疏记卷五。资持云"盗杀二戒。大漫则随境成犯。小漫则异趣非犯。克定一人,三趣非犯。"见事钞记卷二十七。  克定一人三趣非犯干,盗戒可尔。杀戒张去王来,缘王张解,误亦成重。如下节。  第三项 妄  ▲戒疏云"若三趣齐现,内知历然,犯无克心,通境随犯。三趣不现,随克随犯。"行宗释云"妄语论克,不同杀盗。但有多境则不成克。单对一境方成克义,如本期人,畜现非犯。"见戒疏记卷五。  据上克漫别配四戒文义,并参用下节列表如下。大漫标心遍通三趣,小漫且约唯期人趣,克心且约唯期张人或张人某物。下节列表亦尔。  淫 不论克漫 三趣通犯  盗 大漫 三趣物通犯  小漫 人物犯  非或畜物非犯  克心 张人某物犯  张人他物  王人等物非犯  杀 大漫 三趣通犯  小漫 人趣犯  非或畜趣非犯  克心 人趣 错非犯  误犯 通人趣结犯不论张王  非或畜趣非犯  妄 大漫 三趣通犯  小漫 三趣俱现或二趣现通犯 与大漫同  仅一趣现 人趣犯  非或畜趣非犯  克心同上小漫  统观以上四戒,于大漫小漫克心三义,唯有盗戒最为完备。淫戒一概不论。妄戒克心,与小漫全同。又小漫中三趣俱现通境随犯,与大漫同。杀戒于克心中人趣误者亦通结犯,与小漫同。下节错误二义别配四戒表例此可知。正文 第52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6)  第二节 错误  ▲戒疏云"夫立错误义者,并是不当本心之谓也。 错就现缘境差为义。误就不现缘境差,心谬忘为义。所以然者。现缘二境相别显然,及至造趣事容舛错,即名众境交涉为错。若论误者,心通前后不可双缘,如前心谓此后心谓彼,心想谬忘故谓之误。"行宗释云"初通示。 错下二别释,初略分。所下委释,初释错义。若下释误义。准文显相,不出境心论境有二,一现不现别,二多与少别。心亦有二,一忙乱迷谬,二临机前后。如是寻之,不更繁释。"见戒疏记卷五。  错误中分为四项 一淫  二盗  三杀  四妄  第一项 淫  ▲戒疏云"初之一戒,无论错误。患起内心,通皆障道。但是正道,不问迷误。或此彼男女非畜诸境,缘此谓彼,误亦犯重。境虽交涉,错亦犯重。"行宗释云"初示不立。但下显犯二,初明误犯。境下明错犯。"见戒疏记卷五。  第二项 盗  ▲戒疏云"语盗而言。漫心无寄,三趣有物缘欲盗夺。及至往趣,纵境差舛心有迷忘,皆称欲心,错误齐重。"行宗释云"初约三趣二,初明大漫。不论错误,三趣随犯。"  △戒疏续云"若先克定要取人物,不盗余趣。及往盗时,境交想转,虽举离处不成罪摄。不称本心。犹属本主,以于此物元无盗心。心境既非,何过之有,故错与误俱不名犯。后知错误,即应还主。不还起盗,后方成重。"行宗释云"二明小漫中有二,初示起心。及下二明造境三,初判非犯。境交是错,想转即误。若得人物犯重无疑,若非畜物则开无犯。不称下次释所以,初句示心非。言不称者本期在人故。犹下三句明境非。属本主者犹是非畜物故。心等四句双结。后下三明后犯。前开离处,后知起盗则非所开。非畜中罪下罪,望盗云重。"  △戒疏续云"二对人趣辨错误者,俱亦非犯。如欲盗张,忽得王物。既非所期即是境差。物非本物又是想差。据此为异,境不称心。后物无心,心不当境。故错与误并同不犯。"行宗释云"二对人趣中三,初标示。如下次显相又二,初示心境俱差。据下二明开犯所以,初二句蹑上境差。据此为异者本期张人故。境不称者得王物故。次二句蹑上想差。故下三结示。"  △戒疏续云"三对同主辨错误者,俱非犯也。故善生云,盗金得银,还置本处,不得盗罪。如律,男想盗女物者犯。据漫心也。"行宗释云"三对同主中三,初通标。故下引示。得银许还,则知离处不即成犯。知银不还,后心自结。如下点异。律文结重,似不开误,故须引决与上无违。据漫心者谓小漫也。"  ▲行宗云"前之三门。初是漫心兼含大小,后二克心别开自他。又前对异趣,二对异人,三约异物。"以上皆见戒疏记卷五。  第三项 杀  ▲戒疏云"论杀戒者。漫无所寄,三趣同害。及至行事,不称初期,虽有少乖,不防本不害意,故使错误同成一重。若论克局,但是一缘。造趣行害,相应成重。若非本期,则非杀境。及往加害,境则交涉或以迷忘,非畜虽死,不称本期,又无杀心,错误不犯。"行宗释云"初明三趣中二,前明大漫。同上无开。若论下次明小漫。而云克者对大为言。文中二,初明本趣成犯。若非下二明异趣俱开,初示乖期。及下明开犯。交涉是错,迷忘即误。"正文 第53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7)  △戒疏续云"二就人趣以论错误。如克心害张,不欲害王。现境历然,心缘亦别。及以杀具害张之时,而彼王人忽然与我刀轮相应,王命虽断,由非心故,错则不犯。若论其误,张去王来,缘王张解,加害者犯。若望后王,虽非本期,以心不了,缘此谓彼,既人想不差,杀缘具故,虽误犯重。如上方便已为分别。"行宗释云"二就人趣中二,初总标。如下二别释又二,前释开错为三,初明标心。现下明对境。张王并现故云历然。期意在张故云心别。及下示错相。若论下次释误犯为三,初文断犯。若下释犯所以。如下指广。即境差方便中。"以上皆见戒疏记卷五。  即境差方便中者。见本篇前阙缘不成章,显相中,第四境差文。  第四项 妄  ▲戒疏云"论妄语业,异趣通辨。错犯,误非。漫心无简,错误随犯。"行宗释云"初明三趣二,初明小漫。本欲诳人,非畜境交,错亦随犯。前后互差,境想开迷,故误非犯。下二句明大漫。"  △戒疏续云"二对人趣,错误俱犯。由诈显道德谋诳在人,表圣招利境损义一,但使言竟,错误同重"行宗释云"二对人趣中。亦即小漫。准知大妄不开克心。"  △戒疏续云"三就所称凡圣二法。心欲说圣,口错称凡。既非圣法,前无所损,故错非重。若就圣法明于错误。如善见云,错说三四禅皆同一重。"行宗释云"三约所称法中二,初总标。心下是释又二,初约凡圣互论。文唯明错,误亦就开。若下二单就圣法以辨。心虽错误,说圣不殊,故无差降。"以上皆见戒疏记卷五。  以上错误别配四戒大科附录于下,以备对阅。  淫  盗 初约三趣初明大漫  二明小漫  二对人趣(克心)  三对同主(克心)  杀 初明三趣初明大漫  二明小漫  二就人趣(克心)  妄 初明三趣初明小漫  二明大漫  二对人趣(克心)  三约所称法  据上错误别配四戒文义,并参用前节文,列表如下。  淫 不论克漫 不论错误 三趣 通犯  盗 大漫 不论错误 三趣物通犯  小漫 错 非或畜物非犯  误 非或畜物非犯  克心 错 王人等物  张人他物非犯  误 王人等物  张人他物非犯  杀 大漫 不论错误 三趣通犯  小漫 错 非或畜趣非犯  误 非或畜趣非犯  克心 错 王人等非犯  误 王人等犯 通人趣结犯不论张王  妄 大漫 不论错误 三趣通犯  小漫 错 三趣俱现或二趣现 犯 若准前克漫节  文,通境随犯,与大漫同。不待错故。  误 仅一趣现 人趣────犯  非或畜趣─非犯  克心 同上小漫 若依此节疏文,统论错误,而云在人。实则误唯  人趣,错亦通结,与小漫同。  第三节 身口互造  身口互造中分为三项 一淫  二杀盗  三妄  第一项 淫  ▲戒疏云"淫戒成犯,事在形交,故唯在身。口非犯意,由无语故。"行宗释云"由无语者非口能成故。律中,教他作淫,他作犯中罪,不作但下罪。"见戒疏记卷五。  第二项 杀盗正文 第54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8)  ▲戒疏云"杀盗二戒。身口互造,两得相成。然身为根本,口为枝条。所以然者。损财害命,身自独成,不待语助,故知身本。口语教死,言了未成,待前命断方得重罪,要由彼身助口成业,故知枝条。"行宗释云"初明不互造二,初立义。上二句明造成通互,容相助故。下二句明结业不互,局本枝故。本即正位,枝谓旁兼。所下二征释所以,初释根本。口下释枝条。"  △戒疏又云"二明互造二,初出前所计为二,初示宗。多杂等论皆有部所计。所下二出不互所以则有二意,初约业异释。若约能色,身是可见有对,口即不可见有对。若据所造过,身造淫盗杀,口作诳妄。若约所发,业性不混。若取来报,感果不同。事下次约事不竟释,初句立意。言下释成。"  △戒疏续云"若依本律,成论所通。三业互造,各自成业,故彼文云。杀不善业,身亦可造,随以自身杀害众生。口亦可造,或教人死,或以咒杀。心亦可造,有人发心能令他死。故彼论云。如和利经说,外道神仙起一嗔心,杀那罗国。如檀特等诸险难处,皆诸仙人嗔所作。"行宗释云"二正示今宗中为二,初示宗各自成者随约能造,结业成。不同多杂,从所作事,判定身口。故彼下二引示。且明杀业,余可准知。文同之。故下二别示心造论文二节,初引经证。那罗国者具云那罗千陀罗国。如下次举事证。言檀特者即西土山名。经音义云,或言单多罗迦山,此云荫山。此明仙人心业强猛,证上起心即能害故。"以上皆见戒疏记卷五。  第三项 妄  ▲戒疏云"妄语一戒。本希名利,非言不成。亦有身现,无疑成重。比前互造可以类之。"行宗释云"初明正业。亦下明互造。现相必约前信,故须无疑。"见戒疏记卷五。  第四节 教遣  教道中分为二项 一教人  二遣人  第一项 教人  ▲戒疏云"先明教人。言淫戒者,自作成重。教人为非,乐染前人,于我无预,不得同犯。"行宗释云"初淫中于我无预言能教人不预其乐也。"  △戒疏续云"杀盗二戒,过通损益。自作教人,损境畅思,期契相同,彼我同犯。或能教者克所使意,或时节早晚坐立乖契。或互颠狂舍戒,缘阙。但有少差,于此犯法,教者不犯。漫心无寄,随作相应,皆名为犯。"行宗释云"二杀盗中二,初通明犯相。损益者谓损他益。以淫唯适己而非恼他,杀盗两兼故通损益。或能下二别简克漫,初科中。或时等者且列五。时节坐立缘阙此三并约所教,颠狂舍戒则通能所故云互也。问,如教杀坐人,彼立即害,云何非重。答。既云克心,能教应言,见坐可害,立不应害。此则不犯。若不指定,同下漫心。时节早晚亦同此释。此明漫心者即不定早晚等也。"  △戒疏续云"大妄语者,自说成重。教人称圣,免得上拥彼,于我无润,故不同犯。"行宗释云"三妄语中。问文云教他不犯者。如教他称己,自得名利,岂不犯重。答,此落后遣,非此所明。"以上皆见戒疏记卷五。  第二项 遣人  ▲戒疏云"教者利己义疏,遣者向己义亲。何以明之。且如戒中。遣人就己行淫,遣人说己得圣,利乐是我,犯齐究竟。杀盗两戒无有遣义,故非所论。"行宗释云"初分示。何下推释。可解。问,杀盗何以无遣义耶?答。遣人杀己,罪不至果。岂有令他盗取我物。是则淫妄二戒遣重教轻,杀盗两戒有教无遣。"见戒疏记卷五。正文 第55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9)  第五节 重犯戒  此节文中重字,有平呼去呼二别,宜细分之。平呼者是犯是,云呼者如四重戒是。  ▲事钞云"若论重犯,律自明断,随犯多少一一上罪。淫众多重犯,余盗杀妄重犯亦尔"资持释云"重犯有二,一同名之罪谓四重互望,二同种之罪谓四戒各论上通十诵,下局本宗文约四戒各别论重,即明今宗同种之义。"  △事钞续云"此说别解脱戒,由境缘别,得戒不同。故后犯时,还随别犯。如萨婆多云,宁可一时发一切戒,不可一时犯一切戒。且如淫戒,女人身上发得二十一戒,男子身上得十四戒。余法界中男女亦尔。今或贪心,犯一女一道,但名污一淫戒。自余诸淫,戒体光洁,无行可违,称本受体。"资持释云"初叙宗意。律仪从境故名别脱,道定从心即是总脱。如下引论委释二,初举文。受是悬拟故可总发,犯是临境故唯别犯。且下二历示,初明总发。文中别举淫支以明,余可例显。淫境约道,女三男二。淫心三毒,三单三复一具。随缘间起,以心历境,故发多戒,如文所列。今下明别犯。"  △事钞又云"世中有人,犯一淫戒,初乃惶慑。后复思审,谓言失戒,遂即雷同随过皆犯。岂不由愚于教网,自陷流俗。焉知但犯一淫,诸淫并皆不犯。余杀盗等常净俨然。"资持释云"初叙非。岂下正斥。焉下重示。"  △事钞续云"故同法之俦,理须明察。若先严净识。托对五尘,欲染不生,由前方便。若先非摄虑,对境不能不犯。既犯业成,必须无覆早忏,还成本净。"资持释云"初二句嘱其所告。受随一等故名同法。若下二正劝又二,初示持行。严谓谨摄,净识即心,五尘皆境。所谓方便正念,常拟对治也。呜呼。末世凡流沉溺滋久,摄念离染未见其人。自非宿善资熏,明师训匠。勤求圣教,精择良明。志慕孤高,行希清卓。时时不懈,日日如新。或体达前尘反求欲本,或冥心所受专意通持。故得对境萧然,遇缘确翔而后集,默而识之。其犹挥手于空了无滞矣,着铠入阵何所畏乎。然惑业未销,生死可惧。岂唯言说,即是清升。在欲远尘良恐非尔所及,居凡学圣故且抑而为之勿事悠悠,宜应切切。因兹言及,一为深思。若下次劝犯悔,上二句明成犯。既下示忏益。大慈博受,于物无遗。虽恶行下愚,亦苦加提引。祖恩所及,无得而知。"以上皆见事钞记卷十四。  上来持犯总谗第八章别简性重竟。  第九章 广斥愚教  ▲事钞云"今时不知教者,多自毁伤。云此戒律所禁止,是声闻之法。于我大乘弃同粪土。犹如黄叶木牛木马,诳止小儿。此戒法亦复如是,诳汝声闻子也。"资持释云"初叙倚滥毁伤。自毁者身为佛子,反毁佛教故。又自身禀戒,反毁戒律故。如黄叶等此明倚滥,即佛经中有此言故。涅槃云。婴儿啼哭之时。喻小机也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我与汝金喻如来施权也婴儿见已,生真金候,便止不啼,谓得涅槃然此杨叶实非金也。非大涅槃木牛木马木男木女,婴儿见已,亦复生于男女等想。喻亦同上此明如来追述尔前施小之意。至涅槃时,决了权疑,同归常住,宁复有小耶。此所谓不知教也。"  △事钞续云"原夫大小二乘,理无分隔。对机设药,除病为先。故鹿野初唱,本为声闻,八万诸天便发大道。双森告灭,终显佛性,而有听众果成罗汉。以此推之。悟解在心,不唯教旨也。"资持释云"二无分隔耳。对下明因机故。故下引证,初证说小悟大。即无量义经。双下证说大悟小。即涅槃经。以下准经显意。此谓如来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得解。然此但望言教是一,至于佛意不无密赴,故使随类得益也。此明不以所学,即判大小。但达其大者,一切归大,何妨学律。志之小者,所为皆小,徒自穷经。故曰。在心不唯教也。"正文 第56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20)  △事钞续云"故世尊处世,深达物机。凡所施为,必以威仪为主。但以身口所发事在戒防,三毒勃兴要由心使。今先以戒捉,次以定缚,后以慧杀,理次然乎。今有不肖之人,不知己身位地,妄自安托云是大乘。轻弄真经,自重我教。即胜鬘经说,毗尼者即大乘学。智论云,八十部者即尸波罗密。如此经论,不入其耳,岂不为悲。"资持释云"二三学次第为二,初推戒功二,先叙佛偏弘。施为者通语一期化物轨度。威仪即目戒学。主犹尊也。但下次出所以,初明对病。身口即业,心使是惑。勃卒也。今下明次治。显戒学居初,释成为主耳。今有下二斥诳妄三,初叙所计。位地谓薄地凡夫。安托谓无疑畏。轻真经者毁律教也,重我教者党所习也。即下据教反质。二文并约开会之义。由本小教,归一佛乘,故两皆云即八十即目段数,部即指根本一部。声闻但云尸罗,菩萨则加波罗密,即六度之一。如下伤其愚暗。教虽显了,闻而不信,故云不入耳。"  △事钞又云"故百喻经云。昔有一师,畜二弟子,各当一脚随时按摩。其大弟子,嫌彼小者,便打折其所当之脚。彼双嫌之,又折大者所当之脚。譬今方等学者非于小乘,小乘学者又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以此证知,今自目睹。"资持释云"三相非灭法,初引经。师喻如来,第子喻学者。脚喻两乘,按摩喻寻究。其下喻学大毁小,彼下喻学小毁大。譬下法合。可解。方等即大乘之通名。以下显验。"  △事钞又云"恐后无知初学,为彼尘蒙。故曲引张。犹恐同染悲夫。"资持释云"三示意结劝中,初示广斥之意。彼即滥大不肖之者。尘蒙谓邪言恶见坏信丧道,犹如尘垢,秽于净物故也。犹下嘱累。所谓素丝易染,朱紫难分。虽委曲指陈,犹未能知返。岂非禁情节欲举世之所难,纵意为非是人之所欲。且祖师之世,其风尚然。况及于今,无足怪矣。"以上皆见事钞记卷十四。  此章大科别录如下。  初叙倚滥毁伤  二约理正破 初教逐机分  三示意结劝 二三学次第  三相非灭法  上来持犯总义中第九章广斥愚教竟。  上来持犯篇中第一门持犯总义竟。  第二门 持犯别  持钝别相中分为二章 一性罪  二遮罪  第一章 性罪  上所列性罪,重轻不同。今列略表,预示其概。余如文中委明。  杀杀人,上罪 杀非人,中罪 杀畜生,下罪  盗五钱,上罪 减五钱,中罪 一钱,下罪  淫正道,上罪 非道,中罪  妄大妄,上罪小,下罪两舌恶口绮语并同  性罪中分为四节 一杀  二盗  三淫  四妄  第一节 杀  ▲戒疏云"经明性重,多以此戒为初。岂非身为业先故,杀业因首故也。言性重者,以性含轻重也,重则人道,轻则非畜。约境分心,故罪阶三位。"见戒疏记卷七。  杀戒所摄,人及非畜。以下诸文,多约杀人而言。非人畜生,可以例知。  杀中分为三项 一犯境  二犯相  三不犯  第一项 犯境  ▲事钞云"人者律云,从初识至后识,而断其命也。初识者,谓初识在胎,犹自痴有滑,是识所依。乃至命终最后一念未舍执持,随暖坏者是也。"资持释云"注中初至所依释上初识。大集经云。歌罗逻时此云杂秽。入胎七日状如凝酥,即凝滑也。即有三事,一命二暖三识。出入息为命,不臭不烂为暖,业持火大色不臭烂此中心意识为识。若坏凝滑,即坏识之所依,命暖随谢,便名犯杀。乃至下释上后识。谓四大将解,识神未去,害亦成重。疏云,随有暖处,识在其中,即识住处,为命根摄。"见事钞记卷十八。正文 第57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21)  第二项 犯相  犯相中分为二支 一列缘  二随释  第一支 列缘  列缘中分为二类 一正明犯缘  二别示阙缘  第一类 正明犯缘  ▲事钞云"犯缘具五。一是人,二人想,三起杀心,四兴方便,五命断。"见事钞记卷十八。  ▲戒疏云"上明人趣。非人畜生加害等同,但罪轻为别耳。" 行宗释云"非畜二杀并五缘犯,具阙同之。"  第二类 别示阙缘  别示阙缘中分为五端 一阙初缘  二阙第二缘  三阙第三缘  四阙第四缘  五阙第五缘  第一端 阙初缘  ▲戒疏云"若阙初缘。小漫心起,但得三中罪,以非人畜杌三境替故。大漫心起,但得一中罪,三趣随犯俱无差故。若对克心,加王异境来替张处,则有四句可准上思。"行宗释云"初阙三别,即大小二漫及克心也。大漫一中罪者以三趣齐害,杌境来差,心期虽漫,望人从重,故得中罪。必对杌木起非畜想,应得下罪,非此所明,在文盖阙。此中结句。大漫一句杌作人想。小漫三句一非人人想二畜生人想三杌木人想。克心中但加一句王作张想杀则同重,愉三同前故云四句,通前二漫总有八句。"见戒疏记卷七。  此中结句,列表如下。  大漫一句─杌作人想─中罪 杀人方便罪  (杌作非畜想─下罪 杀非畜方便罪今文阙略不明)  小漫三句 非人作人想─中罪 杀人方便罪  畜生非人想─同  杌作人想──同  克心四句 王作张想-上罪 行宗云张王是别,人趣是通, 总有八句  今就通结故成杀重。此约误言。若错不犯重,  唯结杀张方便中罪。  非人作张想─中罪 杀张方便罪  畜生作张想─同  杌作张想──同  错误之义。见前持犯总义,别简性重,第二节错误中委明。  第二端 阙第二缘  ▲戒疏云"二阙想缘。亦有大小两漫及一克心。"行宗释云"初通举三位。一一位中各有想疑单双之别,如指略中。"  △戒疏续云"且对克心生想有四句,一上罪三中罪也。 克心生疑有十句,一上罪九中罪也。谓直疑有四,互疑有六。亦可准知也。克心双阙二缘四十句,如王境差心对有十,乃至杌木例可解也。"行宗释云"二别释克心中。句法交乱,须作图相。三位不同。  初阙想四句张作王想,上罪  张作非想,中罪  张作畜想,中罪  张作杌想,中罪  二疑心十句 直疑四句 张作王疑,上罪  张作非疑,中罪  张作畜疑,中罪  张作杌疑,中罪  互疑六句 为张为非,中罪  为张为畜,中罪  为张为杌,中罪  为非为畜,中罪  为非为杌,中罪  为畜为杌,中罪  三双阙四十句 初王人来差十句 直疑四句 张疑,上罪  非疑,中罪  畜疑,中罪  杌疑,中罪  互疑六句 为张为非,中罪  为张为畜,中罪  为张为杌,中罪  为非为畜,中罪  为非为杌,中罪  为畜为杌,中罪  二非人来差十句 直疑四句 张疑,中罪  非疑,中罪  畜疑,中罪  杌疑,中罪正文 第58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22)  互疑六句 为张为非,中罪  为张为畜,中罪  为张为杌,中罪  为非为畜,中罪  三畜生来差十句 并同上非人 为非为杌,中罪  四杌木来差十句为畜为杌,中罪  通前三心,总五十四句,三上罪五十一中罪。图中可见。但知前二心差境定,后一复加境差故号双阙耳。"  △戒疏续云"余大小漫,心境阙相可以准知。"行宗释云"三指略二漫。小漫但除王人,则想有三句疑但九句。双阙除王境差,但存三境,亦各九句。总前三位,共有三十九句。大略同上图相,唯直疑中各除第一句为,又通改张字为人字读之。准前易见,不复重出。大漫三境通害,但有杌为异境。止有一十三句。馥恐难晓,故须列示。  初阙想三句 人作杌想,中罪  非作杌想,下罪  畜作杌想,下罪  二疑心六句直疑三句 人作杌 ,中罪  非作杌疑,下罪  畜作杌疑,下罪  互疑三句 为人为杌,中罪  为非为杌,下罪  为畜为杌,下罪  三双阙四句─杌木来差直疑一句─杌疑,一中罪二下罪  互疑三句 为人为杌,中罪  为非为杌,下罪  为畜为杌,下罪"见戒疏记卷七  小漫句法图表,记中阙略不出。今依其文义,为之补出,附列如下,以资学者参考。  初阙想三句 人作非想,中罪  人作畜想,中罪  人作杌想,中罪  二疑心九句直疑三句 人作非疑,中罪  人作畜疑,中罪  人作杌疑,中罪  互疑六句 为人为非,中罪  为人畜,中罪  为人为杌,中罪  为非为畜,中罪  为非为杌,中罪  为畜为杌,中罪  三双阙二十七句 初非人来差九句 直疑三句 非疑,中罪  畜疑,中罪  杌疑,中罪  互疑六句 为人为非,中罪  为人为畜,中罪  为人为杌,中罪  为非为畜,中罪  二畜生来差九句 并同上非人 为非为杌,中罪  三杌木来差九句 为畜为杌,中罪  第三端 阙第三缘  ▲戒疏云"三阙杀心。或无罪,如开缘中。或得中罪,谓苦治人,过与病药,近死方便,但无杀心。"行宗释云"苦治即有过因罚而死。与病药即不好心看,反令增病。"见戒疏记卷七。  ▲事钞云"伽论。病人不欲起不欲舒,叵起者当死,看病人强与食药死者,中罪。痈未熟,强破命终,亦尔。不与食,不治疗,因而死者,亦中罪。"资持释云"明不善看病因而致死,但无害意故并中罪。初与食破痈两犯并谓不合与而与。 次不下谓合与而不与。"资持云"上引伽论皆结中罪者。若无害心不合有犯,若有害心结犯篮以,进退难定。今以义求。但看病者心有强弱。若怀慈济,因而致死,如律所开。泛尔为之,不顾得失,失治死者,由本无心故不结重,近于杀业缘阙故有中罪。思之。"见事钞记卷十八。  第四端 阙第四缘  ▲戒疏云"四阙方便。由未起故,不制单心。 或得下罪。虽心缘杀,以未动身,寻悔故也。或得中罪。如十诵中,厌患懈怠不好看病致死,但结中罪,以无方便故。" 行宗释云"初约无犯明阙。言未起者未至。 重缘也。次犯下罪明阙。即约重缘远方便罪。 三犯中罪明阙无方便者反有方便即摄上罪。"见戒疏记卷七。正文 第59节: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23)  第五端 阙第五缘  ▲戒疏云"阙第五缘未断命。如上七方便,则具七中罪。 如十诵云,杀人未死,则狂发戒舍,但结中罪。"行宗释云"阙命断中,指上七缘。 下引十诵,略证初缘。"见戒疏记卷七。  指上七缘者,见前持犯总义阙缘不成章。  第二支 随释  随释中分为二类 一广辨杀相  二别明非畜  第一类 广辨杀相  广辨杀相中分为四端 一自作教人  二用语破国  三赞死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9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