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爱的觉醒-2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字数:21155 更新:2023-10-08 20:59:18

克:如果你一直在注意听的话,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整个脑子、心智、感觉和身体,每一样东西都静止了,这样的寂静能以观察者的身份来看自己吗?这样完整的寂静能看到自己的完整吗?寂静觉察到自己——其中并没有观察者和所观之物的分别,这才是最主要的重点。寂静不会利用自己去发现一样超越自己的东西。存在的只有那寂静罢了,然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心的对话:关于自由的八次对谈不要对抗习性发问者:我有一个主要的习性,我也有其他的习性,但是没有这么严重。从有记忆以来,我就在和这个习性奋战。它一定是自小形成的。以前没人在意到想要更正它,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愈来愈根深蒂固。有的时候它会消失,不久又会重现。我似乎无法把它去除,但我又想彻底控制它。为了克服它,我已经快要发疯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克里希那穆提:从你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你积习已久,但是你又培养了另一个习惯——奋战。你以为培养另一个习惯就能克服前者,其实只是否认了前者的存在。当你无法去除前者时,你就为自己的弱点感到内疚、羞耻、沮丧,甚至愤怒。前面的习惯与后面的习惯是一体的两面:缺少了前者,后者不可能存在,因此后者只是前者延伸的习惯罢了。一开始你只有一个问题,现在却有了两个。问:我知道你想要说些什么,因为我知道你总是提到觉察,但是我无法永远保持觉察。克:现在你有好几个问题同时在进行:首先是那个最初始的习性,接着是想要去除它的欲望,然后是因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最后是决心要永远保持觉察。这些思想的网路会出现,完全是因为你想去除那最初的习性,这是你唯一的动力,在那个习性和奋战之间,你一直企图平衡自己。你不知道习性不论好坏都是困扰。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可能不费任何力气、不培养相反的习性、不透过不间断的警戒来压抑,便能突破某个习性?不间断的警戒只是另一个习性,因为它是以前的那个习性造成的。问:你的意思是,我能不能去除习性,而不造成复杂的反应网路。克:只要你想去除它,那个复杂的反应网路就在运作了。现在要去除的本身便是反应的网路,因此你并没有真的停止这个反应。问:不管怎样,我总得做点什么吧?克:这表示你被这份欲望所掌控了。这份欲望及其反应和你先前的习惯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相依相生的。上等与下等并无不同,因为上等就是下等,圣人即是罪人。问:那么我什么都不该做了?克:你所做的都是在培养相反的习性。问: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不是又回到了原有的习惯?克:真的如此吗?如果你知道破除某个习性就是在培养另一个,那么只剩下一个行动,那就是不去对抗习性。无论你做什么都还在习性的模式中,因此什么都不做,也不奋战,便是最高的智慧。如果采取任何行动,你就回到了习惯的范围中。看到这一点,你立刻感到释放与轻松。你看到培养另一个习性来对抗头一个习性,并不能真的加以制止,于是你就不再奋战了。任何一个抗拒,都会助长习性。但这并不意味应该持续某个习惯,你只是觉察它,同时觉察到相反的力量也是一个习性。这份觉察告诉你,不论你怎么做,都会形成另一个习性。你一旦观察到这整个活动,你的智慧就会告诉你,不要再对治习性了。根本不要注意它,不要对它产生挂碍,因为你愈是挂碍,它愈有力。现在智慧在运作,也在观察了。这份观察和抗拒习性的那份警戒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有了这份观察的智慧,它自然能对治习性,但不是意志力或下定决心的戒除。因此重要的不是习性,而是对习性的了解,因为它能带来智慧。这份智慧能使你保持清醒,然而其中没有欲望或意志力。前面的例子,习惯与抗拒是面对面的;后面的例子则不和任何东西对立,这便是智慧。助长习惯的抗拒会在这份智慧中衰萎。问:你是说我已经去除了我的习性了?克:慢一点。不要太快下结论。比习惯更重要的是了解,也就是智慧。这份智慧是神圣的,因此不要以微不足道的小把戏把它削弱了。你的小习惯一点也不重要,如果有智慧,习惯就不足道了。如果没有智慧,那么习性之轮就是你仅有的东西了。心的对话:关于自由的八次对谈倚赖发问者:我发现我对人非常的执著和倚赖。在我的人际关系中,这份执著会发展成明显的要求,它会带来一种掌控的感觉。身处倚赖中,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舒服和痛苦,于是就想要抽离。然后我又觉得非常寂寞,而且无法面对这份寂寞,于是我就透过酗酒和其他的方式来逃避。可是,虽然如此,我并不因此而想要肤浅和随便的关系。克里希那穆提:首先出现的是执著,然后是想抽离,从其中又会升起更深的冲突,也就是害怕孤独。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想发现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一种倚赖?人有没有可能自由?不只是摆脱环境和人,而是在心中获得解脱,因而不再倚赖任何人、事、物。不倚赖任何环境和人,还有没有可能出现喜悦?环境和人永远在变,如果你倚赖他们,你就会被他们所困;或者你会变得无情、漠视、嘲讽和冷酷。因此问题就在你能不能不倚赖环境、人和事物,而活出自由与喜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是家庭及外在环境的奴隶,他们想要改变外在的环境和人,希望借此找到喜悦,并且活得自由与开放。但即使他们真的创造了自己的环境或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关系,他们不久又会倚赖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倚赖能带来喜悦吗,不管它是怎样的形式?这份倚赖同时也是想要表达的冲动,想要成为什么的欲求。某个人具有某种才华和能力,而当这才华或能力退减或消失时,他就会若有所失、痛苦和丑陋。因此在心灵上倚赖任何人、财物、观念或才华,就是在招惹痛苦。接着你可能会问:“有没有一种喜悦是不倚赖任何东西的?有没有一种光是不需要别人来点燃的?”问:到目前为止,我的喜悦一直是被外在的人、事、物点燃的,因此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甚至不敢问这个问题,因为那意味着我必须改变我的生活方式。而目前我绝对倚赖酒精、性、书籍和伴侣。克:如果你很清楚地看到这份倚赖助长了不同形式的恐惧与不幸,你难道不会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自己发光的喜悦和至乐?而不该问如何才能摆脱环境和人。问:我也许能问这个问题,但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已身陷其中,这就是我的生活。克:你所挂碍的是倚赖,和它所包含的其他事物。但是还有一个更深的事实,那就是孤独,一种被孤立的感觉。因为感到孤独,所以我们执著于人、酒精和其他的逃避方法。执著就是逃避孤独,你能不能了解这份孤独?你能不能发现超越它的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去对治你对人或环境的那份执著。这份深沉的孤独感和恐惧能不能转化?任何逃避孤独的活动都会加强孤独感,于是你就更想逃避它,这就是制造执著的原因。执著的烦恼占满了你的心,于是你完全忽略了心中的孤独。所以我们总是忽略原因,而挂碍结果。然而孤独其实永远在运作,因为因与果没有什么不同。它会变成一个因,因为它已经脱离了自己。我们必须认清脱离自己的这个活动就是自己,因此因就是果。换句话说,没有因也没有果,没有任何活动,只有真相。你看不到真相,因为你执著于果。先是有孤独,然后又有逃避这份孤独的执著活动,接着这份执著就变得非常重要,它操纵了你整个人,使你无法看清真相。脱离真相的活动其实是恐惧,而我们想用另一个逃避来解决它。这是一连串逃避真相的活动,但实际上什么活动也没有,只有一个能看到真相而不逃避的心才能解脱真相。因为这因果的循环就是逃避孤独的活动,因此要想停止孤独,必须停止这因果的循环。问:我必须非常、非常深入地想一想。克:这也是一种逃避。如果你能完全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你就能像老鹰一样翱翔在天空而不留任何痕迹。心的对话:关于自由的八次对谈思想是什么发问者:我到你这里来,是想弄清楚为什么我和妻子或其他的事物,甚至和自己都是分开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发现这个界分,不只在自己身上,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人们讲了一大堆有关众生一体和兄弟爱的事,但是我怀疑我们真的能解脱这份界分感吗?我可以在智性上假装没有界分,我可以对我自己解释这些界分的起因——不只存在于人跟人之间,而且也存在于理论、神学和政府之间。但是我很清楚我的心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分别心。这个鸿沟隔开了我和其他人,我永远觉得我站在河的这边,而其他人站在河的对岸。我们之间存在的是那深幽的河水。这就是我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鸿沟会存在?克里希那穆提:你忘了提到思想与思想之间、感觉和感觉之间、行动和行动之间以及生与死之间的差异、矛盾和隔阂。把这一些都提出来之后,我们的问题应该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为什么会有界分或分歧?为什么人会活在二元对立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要把人生弄得四分五裂?我们是想找出原因,还是想超越因果?我们是不是想进入分析的活动,还是想了解不再有分别的心是什么状态?要想了解这样的心,我们必须观察思想的开端,必须觉察思想的升起和结束。思想就是过往的一切,过往的一切就是思想。当我们说必须觉察思想的升起时,这句话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觉察那个思想的真意,而不是仅知道有个思想在发生。思想的活动就是过往的一切,如果缺少了意义,思想就不存在了。一个思想就像一块布上的一根线。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觉察这整块布,也就是整个心念的活动。我们只想控制、铸造或了解某根线的内涵,某根线也就是某个思想。整个思想的活动到底以什么作为基础?它以什么内容作为基础,那内容又是什么?它的基础是不是更深的思想,还是空无一物?这块布的质料是什么?问:你提出的问题太多了。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想过,所以我必须慢慢消化。克:思想是不是生活中所有分歧的起因?思想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所谓的心智——这块复杂的布——它的每一根线的内容是什么?思想就是物质,甚至是可以度量的。它来自累积的记忆,也就是储存在脑子里的物质。思想的源头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思想从过去升起时,我们能不能觉察——过去指的是过往的记忆和思想的活动。在过往的牢墙之外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能不能觉察得到,这并不意味我们要回溯到更早的过去,而是要觉察到那个不被时间或记忆感染着的空间。如果我们无法发现它,我们的心除了思想之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你不能以思想来看思想,以时间来看时间。因此思想无论怎么造作,怎么否定,仍然局限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在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前,必须先回答另一个问题:思想到底是什么?思想者和思想是分开的吗?经验者和经验之间有差别吗?观察者有别于他所观察的东西吗?如果观察者有别于他所观察的东西,那么分歧和矛盾将永远存在。要想超越这个裂痕,我们就必须了解观察者是什么。很显然是它制造了这个分歧。在你和你的妻子或你和那棵树之间,制造分歧的就是这个观察者。那么这个观察者、思想者、经验者,到底是什么?观察者就是永远在活动、永远在觉察事情、觉察自己存在的生命体。他所觉察的就是他和人、事、物及各种观念的关系。观察者就是思想的机械活动,他既是观察的本身,也是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知觉。观察者就是他自己的名字、他的局限以及那份局限和生命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观察,更是他对自己的观念——从过去、传统、局限所建立的意象。观察者一直在思考和行动,他的行动永远是依据他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意象。这个观察者在关系中的活动助长了分歧,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唯一了解的关系。这样的活动和观察者是没有分别的,它就是观察者本身。那个在谈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的就是他自己。他无法看到他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活动,也就是他自己。因此制造分歧的就是观察者的活动,观察者就是划分观者与所观之物的活动,也就是分歧和矛盾的肇因。我们生活中的分歧就是思想的结构,也是那个认为自己是分开的观察者的活动。他进一步把自己想成了有别于思想的思想者。但没有思想哪来的思想者,因此两者是一体的。他就是经验者,然后他又把他和经验分开。观察者、思想者、经验者无别于所观之物、思想和经验的本身。这并不是一个口头上的结论。如果是一个结论,它就会把这个结论及继之而起的活动分开。当你看到了这个真相,界分就不存在了。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重点。观察者和所观之物之间的战争,就是心中的冲突。这才是最需要了解的事。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回答我们的问题;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超越时间和记忆的牢墙,因为只有在当下,思想才停止,只有当下,思想才不助长分歧。还有另一种思想是可以沟通、可以活动、可以工作的,它不会造成关系中的分歧。正道就是活在没有观察者的行动中。问:思想到底奠基在哪里或什么东西之上?克:它奠基在没有观察者的行动之上。了悟到这一点就是大爱。我们一旦了解观者即所观之物,这份了悟就产生了——而这就是冥想。心的对话:关于自由的八次对谈冲突的真相发问者:无论外在或内在都有许多事情令我矛盾。外在的冲突我可以解决,我现在想知道如何解决内心那些永无止境的冲突。我想解脱这所有的争斗,我到底该怎么办?有时候我认为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我在生存竞争中看到大欺小,智力高的控制智力低的,某种信仰压抑另一种信仰,某一个国家统御另一个国家,如此循环不已。我看到这个现象,并且接受了它,但又好像不怎么对劲:其中好像没有任何爱的品质。我觉得如果我能停止内心的争战,也许能产生一些爱。但是我对整件事是那么不确定与困惑。所有伟大的老师都强调我们必须奋斗,要想找到真理或上帝,必须透过训练、控制和牺牲: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宗教,这个奋战都被神圣化了。然而你现在却说,冲突是混乱的根由,我如何能知道冲突的真相是什么?克里希那穆提:任何形式的冲突都会扭曲心智,这是一项事实,不是什么无心的批判或意见。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会阻碍他们的相互了解,因为冲突会阻碍觉知力。了解真相是唯一重要的事,而不是去说明应该怎么样。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分歧就是冲突的根源,概念和行动之间的间隔也会助长冲突。真相和形象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追求形象会导致各种的冲突、幻觉和虚伪。反之,了解真相却能带我们进入完全不同的心境。相互矛盾的冲动会带来冲突;意志力和某一个形式的欲望对立,也会产生冲突。过往的记忆和当下的真相对立,便是冲突和时间感。变成或达成都是冲突和时间感。模仿、臣服、顺从、宣誓、后悔、压抑,这些多少也会带来冲突。脑子的结构本来就需要安全感,它能觉察危险,它就是冲突的来源。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和永恒,因此我们整个的生命、关系、活动、思维和生活的方式,都在制造挣扎、冲突与奋战。于是现在你问我如何使它停止。圣人、和尚、托钵僧都想逃避冲突,但是他们仍然处在冲突中。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关系都是冲突——形象和真相之间的冲突。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彼此心中的形象之间也没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活在孤立的状态中。所谓的关系,只不过是看到彼此的牢墙罢了。因此不论是肤浅或深刻的观察,你都会看到这份因奋战而产生的痛苦。心中的渴望、想要改变的欲望、接受真相和想超越真相,这些都是冲突。因此心智的本身和思想就是冲突。如果思想说:“我不再想了。”这也是冲突。所有的心念活动和感觉都是冲突。如果你问如何才能停止冲突,你其实是在问如何才能停止思想,你的心如何才能安静和不知不觉?问:但是我并不想有一个不知不觉而又愚蠢的心。我希望它非常的活跃、有能量、又非常热情。它难道只能不知不觉或充满冲突吗?克:你希望它活跃、有能量、又充满热情,同时你又希望冲突能停止。问:一点也不错。因为当冲突存在时,心智既不活跃,也不热情,好像心智已经被自己的活动伤害了,因而失去了敏感度。克:因此很明显的,冲突会摧毁热情和敏感度。问:你不需要说服我。这点我已经知道了,可是那并没有让我有任何进展。克:你所谓的知道了是什么意思?问:我的意思是,你所说的真相是很明显的,但不会令人有任何进展。克:你是真的看到真相,还是只看到字面上的意思?是真相,还是解说?这一点我们必须分清楚,因为解说并不是真相,描述并不是所描述之物;你说“我已经清楚了”,很可能你觉知的只是字面的意思罢了。问:不是的。克:请不要这么没有耐性。如果描述就是所描述之物,那么存在的只有所描述的东西,所描述的东西就是那个真相:只要一有冲突,热情、敏感度、能量便消失了。冲突就是所有的思想和感受,也是心智的活动。心智便是好恶、批判、偏见、责难和辩护。心智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描述,然后心智又被困于其中。心智看到自己的描述,然后身陷其中,却又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如果存在的只是真相而不是描述,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又是什么?问:你说首先出现的是冲突,也就是心智的所有活动。这份冲突摧毁了热情、敏感度和能量。因此心智用冲突来对抗自己,使自己迟钝。克:所以你的问题就变成:心智如何能停止对抗自己?问:是的。克:这个问题是不是另一个责难、辩解和逃避,另一个心智对抗自己的活动?如果是的,它就会制造冲突。这个问题是不是想要去除冲突?如果是的,它又是另一个冲突,于是你永远陷在恶性循环中。因此正确的问题应该不是如何停止冲突,而是看到热情与敏感度存在时,冲突就不见了。你能不能看到这一点?问:我能。克:因此你就不必再关心如何停止冲突了,它会自己衰萎。但是如果念头助长它,它就一直不衰萎。所以,重要的是热情和敏感度,而不是停止冲突。问:这点我可以认清,但这并不意味我拥有了热情,也不意味我就停止了冲突。克:你必须认清看见的本身就是能量、敏感度和热情。而在这看见之中是没有冲突的。心的对话:关于自由的八次对谈毁灭发问者:我脱离了写作的生涯,因为我想过灵修的生活。虽然我有足够的才华,我还是放弃了所有的名利和欲望。我到你这里来,希望能领悟绝对真理。三五年来,我不断地到这棵大榕树下听你演讲,现在我突然发现自己变得那么迟钝、疲惫、寂寞与凄惨。早上我起来发现自己什么也没领悟,几年以前当我还有强烈的宗教热情时,情况比现在好得多,现在什么热情也没了。为了寻找上帝,世间的一切我都牺牲了。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干瘪的橘子,该怪罪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你、你的教诲、你的环境,还是我根本没有能力找到那个能看到天空的缝隙?或者这整个的追寻,从头到尾都只是海市蜃楼。也许我根本不该考虑宗教,而继续过我从前那种现实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错,我现在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应该离开这一切?如果离开了,我应该到哪里去?克里希那穆提:你是不是觉得生活在这棵榕树或其他的树底下,会阻碍你的了解和观察?这个环境是不是正在摧毁你?如果你离开这个世界回到你以前所做的事——写作和生活上的其他琐事——你是不是就不会被摧毁,不会迟钝,也不会被榨干了?不管一个人所做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只要他追求成功,他就会进入这个毁灭的活动。不论是医生、政客、科学家或艺术家,你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这一点。有没有任何人能逃离这毁灭?问:是的,我看到每一个人都被榨干了。他们也许拥有名利,但是如果他们客观地看一看自己,他们就必须承认他们只是一连串虚伪的行为、语言、方程式、概念、姿态、陈腔滥调、希望和恐惧。在这些东西之下还有空虚、困惑、失败的苦楚和衰老。克:你是否同时也看到了宗教人士本来应该放弃世俗,却仍旧身陷其中,因为他们的行为背后是同样的野心,同样想要满足、想要变成、想要得到、想要抓住和想要保有?这种宗教的欲望好像有别于世俗的欲望,但其实是毫无差别的,因为他们是相同的活动。这些宗教人士同样陷入方程式、理想、幻想、希望、不确知之类的信仰中,他们同样会变老、变丑以及变得空洞。因此他们所抛弃的世俗,和他们所谓的宗教生活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个所谓的宗教世界里,你也同样会被摧毁,如同你被世俗琐事摧毁一般。你认为这死亡、毁灭是从你的环境、还是从你自己产生的?是别人加诸于你,还是你自己造成的?问:我以为这死亡和毁灭是环境的产物,但是现在你告诉我,所有的环境中它都在发生。即使你改变环境,它也在进行。所以我开始看到,毁灭是自我的产物,它其实是自我毁灭。我才是应该负责的人,它和其他人及环境没有任何关系。克:这就是最需要了解的重点。毁灭来自于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它不是来自你的环境、事件或外在的情况。你要为你自己的毁灭、不幸、孤独、空虚与情绪负责。当你了解到这一点以后,你可能变得无感、苦涩或者假装一切都很好;也许你会变得神经质,在两个世界之间摇摆,总以为这两者有所不同,或者你会像其他人一样开始酗酒和嗑药。问:我现在了解了。克:如果真的如此,你将不再想改变外在的环境,因为你已经知道这两个世界是相同的,其中都有想要达成、获取或达到最高享受的成分。这个最高的享受可能是悟道、上帝、真理、爱、优厚的银行存款或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安全感。问: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该怎么办?我仍然在死亡、仍然在毁灭自己。我觉得空虚、无用,像被榨干了一样。我失去了所有,而又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克:你仍然不了解,你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显示你还在重蹈自我满足的覆辙。这条路就是自杀的路。你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而又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这就是走在那条路上。那条路的本身就是自我毁灭、挫折、孤独和不成熟。因此现在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脱离那条路?问:我怎么知道我有没有脱离?克:你不可能知道,但是如果你认清那条路的始末,明白开始和结尾是一样的,那么你就不可能重蹈覆辙了。你虽然知道它的危险,但偶尔会因为不注意而误闯入那条路,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上面了。只要看到那条路和它的荒芜,你就会脱离那条路。这是你唯一能做的事。因此不要说:“我不了解、我必须想一想、我必须尽点力、我必须练习觉察、我必须弄明白什么是全神贯注、我必须默观。”而只是看到追求满足、成就或倚赖就是走在那条路上。看到这些就是在脱离那条路。当你看到危险时,你不会还在那儿费尽力量去决定该怎么办;如果在面对危险时你说:“我必须默观它、觉察它、深入它、了解它。”如果你这么说,你就来不及了。因此你只需要看到这条路的真相,看到它会通往何处,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这样一来,你就走上不同的方向了。我们所谓的觉察就是这个。我们要觉察这条路和它所有的内涵。觉察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活动,都是在同样的路上。你想走在另外一条路上,其实你走的仍然是老路。问:我怎么能确定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克:你无法知道该做什么,你只能知道不做什么。彻底放下那条路,就是走上新的一条路。这条新的路不在地图上,你也无法把它放在地图上,因为每个地图上的路都是老路、错误的路。心的对话:冥想冥想就是爱的活动(一)思想制造的空间里是没有爱的。这个空间阻隔了人与人,其中充满了变成的活动、生活的争战、痛苦和恐惧。冥想就是这个空间的了结,以及自我的止息。然后关系才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因为那个新的空间不是由思想制造的,你不存在,相对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如此一来冥想不再是追寻某种幻影(不论传统如何将它神圣化),它将是思想无法进入的无限的空间。对于我们而言,思想制造的那个小空间(也就是“自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心智只知道认同那个小空间里的事物,然后又恐惧自己会不存在。如果在冥想中你了解了这一点,心智就能进入完全不同的次元,其中的行动就是如如不动。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爱,因为在思想制造的空间里,爱就是我和非我之间的冲突。这份冲突和折磨并不是爱。思想就是否定爱,它无法进入那个没有我的空间。在那空间里有人类求不到的至福。人类想在思维的领域中找到那份至福,其实它只能摧毁那份至福之中的至乐。没有念头的觉知是最奇特的现象,这样的觉知是更敏锐的,它不只用到头脑,还用到所有的感官。这样的觉知不是智力四分五裂的觉知,也不是情绪。你可以称之为全知,它是冥想的一部分。冥想之中那没有觉知者的觉知,就是与无限神交。这份觉知和只看到客体而没有观察者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冥想中的全知根本没有客体,因此也没有经验。在这样的冥想之中,你的眼睛是睁开的,而周围充满着各种客体。然而这些客体没有一点重要性。你照样看到这些客体,但是没有辨识的活动,换言之,根本没有经验的存在。这样的冥想有什么意义?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和实用无关。在那样的冥想中存在着至乐,但不能与欲乐混淆。这份至乐带给你的眼睛、头脑和心一份纯真的品质。如果无法看到一个崭新的生活,生活就会变成乏味而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因此冥想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会打开那扇门,让你进入那无法度量的境界。你把头从这个地平线转到另一个地平线,你的眼睛看到一个巨大的空间,天地万物都在其中。但是这个空间还是有限的,因为心中的空间是那么狭小。我们所有的活动都似乎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发生。其中有日常生活、潜藏的挣扎、相互矛盾的欲望和动机。心智想要在这狭小的空间中找到自由,因此它永远都是囚犯。冥想就是这个狭小空间的结束。对我们而言,行动就是替这个狭小的空间带来秩序,不过还有另外的行动会带来失序。心智一旦结束了这个狭小的空间,就会出现冥想的行动,那个心智无法触及的广大空间就是寂静。心智在自己的局限中是不可能安静的,只有思想无法染指的巨大空间里才有寂静。在这寂静中是没有任何思想的。冥想便是寂静。冥想是最非凡的事,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就像一个盲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光鲜色彩、还有各种光影移动的世界。这个世界和智力无关,爱一旦进入心智,心智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品质,它会变得无限,包括思考力、行动力,还有一种感觉,好像你活在一个与万物一体的巨大空间里。冥想就是爱的活动,那不是爱一个人或许多人之类的爱。它就像人人都可以喝的瓶中水,不论那瓶子是金的,还是陶制的,它都是饮之不尽的。没有任何的自我催眠或药物能带来这份奇特的感觉:好像心智从浅到深一直进入自己的体内,直到深度与高度失去意义为止,也就是没有任何度量了。这个状态之中有彻底的祥和,而那份满足感并非来自外在的东西,其中充满着秩序、美与强烈的能量。你可以把它全部摧毁,就像你摧毁一朵花一样,但因为它是那么柔弱,所以它其实是摧毁不了的。这样的冥想无法从别人那里学来,你必须一开始就一无所知,然后从那份纯真移向另外一份纯真。日常生活充满着挣扎、痛苦及一闪而逝的快乐,冥想的心就是以这相同的土壤作为基础。它必须为这土壤带来秩序,然后不断地进展。可是如果你一直想要有秩序,那份秩序就会带来自己的局限,那么心智就会变成囚犯。你必须先从彼岸开始,而不是一直关心此岸或如何游到彼岸。即使不会游泳,你也要投入水中。冥想的美就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往哪里去、结局是什么。在冥想中有没有新的经验?想要有超越日常生活的更高经验,就会使心泉干枯。渴望更多的体验、影像、更高的觉知或更多的领悟,会使心智向外看。这和倚赖环境或人是没有两样的。冥想奇特的地方在于每一个事件都不会变成经验,就像天空中刚出现的一颗星星,没有任何的记忆能抓住它,也没有辨识和好恶的反应。我们的追寻永远都是向外的,追求经验的心也是外向的。向内的心完全不寻求,它只是觉知罢了。反应一直是重复再三的,因为它永远来自相同的记忆。心的对话:冥想冥想就是爱的活动(二)雨后的山丘非常壮观。夏天的烈日把它们晒得焦黄,但不久所有的绿色植物都会出现。雨下得很大,山丘美得无法形容。天空仍然布满乌云,空气中充满着漆树、鼠尾草和尤加利树的味道。处在其中真是好极了,你整个人被一股奇特的静谧占据住了。不像你下面的海,那些山丘是完全寂静的。看看四周,你会发现你把所有的东西都留在那栋木屋了——你的衣服、你的思想,以及你那奇特的生活方式。你现在轻装上路,没有任何思想、任何负担。你觉得心中充满着彻底的空寂和美。那片绿色的小树丛不久将变得更绿,几周后它们散发的气味会更浓。鹌鹑正在叫唤,有几只——不自觉的心智便处在冥想的状态,其中绽放着爱。毕竟,只有在冥想的土壤上才能开出这样的花朵。那份感觉真是不可思议,很奇怪,整个晚上它都追着你不放,你醒来,太阳尚未升起时,它仍然在你心中,使你充满着没有理由的喜悦。它没有任何理由,却又那么令人沉醉。不需要你的邀约或请求,它整天都陪伴着你。大雨昼夜下个不停,峡谷里的泥水流向大海,把海水染成了巧克力色。你走在沙滩上,海浪很大,激起了许多浪花。你逆风而行,突然觉得自己和天空之间没有任何阻碍,这份开阔的感觉如同天堂。冥想的精髓就是彻底的开放和敏感——对山丘、大海和人类。内心对任何事都没有抗拒和障碍,就是彻底解脱了冲动和需求,以及它们带来的冲突和虚伪,也就是张开手臂迎向生活。那个傍晚,你走在潮湿的沙土上,四周都是海鸥,你感到非凡的自由和充满着美的爱。它既不在你心中,也不在外面,它是无所不在的。你不知道摆脱那扰人的欲乐和痛苦有多么重要,如此心智才能保持独立自主。只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心智,才能真正开放。就像你突然升起这份感觉,一阵强风横扫过大地和你。你站在那边,心中空无所有,因此是彻底开放的。那美不在思想中或在感觉中,它似乎是无所不在的。它在你上面、在你心中、在水上、也在山丘中。这便是冥想。那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可爱清晨。太阳刚出来,你从尤加利树与松树中看到了它。它从水面升起,射出金色的光芒。这样的光在山水之间才有。那是一个分外晴朗的早晨,充满着令人屏息的奇特光辉,你不能只用眼睛,还得用心眼去看。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天空非常接近地面,你整个人迷失在这美中。你永远不该在公共场所冥想,也不该和其他人或团体一起冥想;你只能在寂静的夜里或安静的清晨独自冥想。当你独自冥想时,你必须是真正孤独的,也就是完全独立自主,不追随任何的信仰系统、修行方法、咒语,不依从某个念头、不依照自己的欲望来铸造某个思想。只有当心智解脱了思想,这份孤独才会出现。如果受到欲望的影响,或者仍然在追求未来或过去,孤独就不会出现。孤独只有在当下才出现,在那属于自己的寂静中,所有的沟通都停止了,其中不再有观察者和他的焦虑、愚蠢的欲望与烦恼。只有在安静的孤寂中,冥想才会变成那无法形容的东西。然后冥想就是永恒的活动。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冥想过,独处过,远离一切的人、事、物,远离所有的念头和追求。如果你曾经彻底独处而不是孤立,不是退缩到一些梦想和影像中,那么你的心中就不再有任何认得出来的东西,不再有任何的思想和感觉。你远离了一切,在这充分的孤独中,空寂就变成了唯一的花朵,唯一的光明。那份超越时间的品质,是无法被思想度量的,只有在这样的冥想中,爱才会出现。但是你不需要表现它,它自己会展现。不要利用它,不要想把它变成行动,它自己会行动。当它行动时,里面没有任何矛盾、懊悔、不幸和苦恼。试着自己一个人冥想,让自己迷失于其中,不要回想你曾经到过的地方。如果你回想,出现的东西就是死的。如果你抓住那回忆,你永远不可能孤独。因此要在那无尽的孤寂、爱、纯真与崭新的境界中冥想,然后不会消失的至乐就会出现。天空非常的蓝,那蓝色总是出现在雨后,而这样的雨总是出现在几个月的干旱之后。雨后的天空被洗得一干二净,山丘充满着喜悦,而大地却是寂静的,每一张叶片上都有阳光。大地和你好像非常接近,因此要在你心深处那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冥想。心的对话:冥想冥想就是爱的活动(三)那天清晨的大海看起来像湖又像大河,上面没有一丝的波纹。它平静得让你可以在上面看到晨星的倒影。朝阳尚未升起,因此你可以从水面看到星星、远处镇里的灯火,以及悬崖。接着太阳从水面升起了,悬挂在无云的晴空,照射出一条黄金大道。看到加州的阳光照耀在大地、每一张叶片和每一根草上,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当你正在观赏的时候,一股巨大的空寂降临到你身上,你的脑子变得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反应和活动。这股巨大的空寂,令你觉得有点怪异。“觉得”不是正确的字眼,因为那空寂并不是由脑子觉知的,它是超越头脑的。脑子会欺骗、会明确地陈述或替未来做规划,但这空寂是超越所有的想象、所有的欲望的。你是那么安静,以至于你的身体完全变成了大地和一切静止的东西的一部分。微风从山丘吹来,扰动了叶片,但这非凡的空寂却完全不受干扰。那栋房子在山丘和大海之间,可以俯瞰海景。当你在看海的时候,你是那么安静,你真的变成了万物的一部分。你就是万物,你是那光,也是那充满着美的爱。“你是万物的一部分”这句话其实是不正确的,“你”这个字并不妥当,因为你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那空寂、美以及非凡的爱。“你”和“我”这两个字制造了界分;在这奇特的空寂中,界分是不存在的。当你望向窗外时,时空似乎停止了,那个会制造界分的空间也不存在了。那片叶子、那棵尤加利树以及那闪着蓝光的海水和你是别无二致的。冥想其实非常简单,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我们在它周围编织了一个概念的网,我们说它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但是它和这些事都无关,因为它是那么简单。它逃开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复杂,太陈腐,太以时间做基础。这样的心操控着情感,于是问题就开始了。如果你在沙滩上散步,或看向窗外,或见到那些不可思议的山丘被去年夏天的阳光照得焦黄,冥想便自然发生了,它是那么的自在。我们为什么这么饱受折磨,我们的眼里尽是泪水,我们的嘴里发出虚假的笑声?如果你能独自走到那些山丘上、树林里,或沿着那条长长的白沙滩散步,在那份孤寂中,你就知道冥想是什么了。孤寂中的至乐将会出现,如果你不再害怕孤独,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不再执著于任何事情。如同今天早晨的晨曦,至乐悄悄地来到,替这空寂造了一条黄金大道。它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开端、现在与永远。你可以在市场里买到快乐和欲乐,然而至乐却不是你能买得到的,不论是替自己或替别人。快乐和欲乐是受时间控制的,只有在彻底的自由中,至乐才存在。欲乐就像快乐一样,你能以许多方式找到,但是它们来了又走了。至乐中那份奇特的喜悦是没有动机的,你不可能追寻到它。它一旦出现,如果你心智的品质够高,就会持续下去——它是超越时间的,没有理由的。冥想不是追求欲乐或追寻快乐,相反的,冥想是心中没有任何概念或方程式,因此是彻底自由的。只有这样的心智才会出现不请自来的至乐。只要它出现了,不论你住在多么嘈杂、暴力与追求欲乐的环境,它们都无法染指你的心智。只要它出现,冲突就止息了。但冲突的止息并不一定是彻底的自由,冥想却是在自由中的心智活动。在这爆发的至乐中,你的双眼是纯真的,而那爱便是至福。冥想不是控制身体和思想,也不是观察出息和入息。你的身体必须安静、健康和放松,知觉的敏感度必须加以磨砺和维持,心智里的妄念、波动和思索必须停止。你不是一开始就得拥有这样的有机体,而是必须看到心智里的意见、偏见和自我意识。当心智健康,充满着活力时,感觉就会加强,而且会变得极为敏锐,然后身体就会有自己的智慧。那份智慧因为没有被习惯染指,它自然知道怎么运作。因此我们得先从心智,而不是从身体下手。心智就是思想和各种不同的念头。只是专注会使思想狭窄、有限和脆弱,但如果觉察到了思想的活动,专注会自然出现。只知道拣择、执著和排斥的思想者,是不可能有这份觉察的。这份觉察是没有拣择的,它既是对外,也是对内的。它在这两者之间流动,因此内在和外在的界分就停止了。思想会摧毁情感,而情感就是爱。思想只能提供欲乐。在追求欲乐的时候,爱就被挤到一边了。吃与喝的欲乐一直不断被思想延续,但如果只是控制和压抑欲乐,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只会制造各种不同形式的冲突和冲动。思想就是物质,它无法找到那超越时间的东西。因为思想就是记忆,存在记忆里的经验,就像去年秋天的枯叶一样毫无生机。觉察到这一切,自然就会全神贯注。它绝不是疏忽的产物,因为是疏忽操纵了追求欲乐的习惯,于是减低了感觉的强烈度。你不可能把疏忽变成全神贯注,觉察疏忽才是全神贯注。看到这整个复杂的活动就是冥想,它能替混乱带来秩序。这份秩序就像数学秩序一样纯粹。从中会产生立即的行动。秩序不是一种安排、设计或分配;这些晚一点才会出现。秩序来自一个不被念头填满的心,当思想安静下来的时候,空性就会出现,那便是秩序。心的对话:冥想内心的开花结果(一)与布洛克伍德学校师生对谈克里希那穆提:今天早上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谈一谈。在这个生活团体里,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成长和开花结果?我们是不是在追寻某个狭窄的窠臼,以致生命快结束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从没有真正开花结果的机会。我认为作为布洛克伍德学校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只关心自己长高了或长壮了,而是应该看一看有没有任何东西在阻碍我们真正的成长和开花结果。我们大部分的人几乎从未开过花,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使我们变得愚笨和僵死。我们的内心从未得到深刻的滋养,也许因为我们周遭的世界要求我们变成一名专家——医生、科学家、考古学家、哲学家等等。这也许就是我们无法在心理上真正成长的原因。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个生活团体里的师生应该探讨的问题——看看有没有任何东西在阻碍我们开花结果?我们是不是深深受制于我们的社会、父母、宗教和我们的知识?这些环境里的影响是不是真的在阻碍我们开花结果?你们了解我的问题吗?你们好像并不了解?如果我是一名天主教徒,我的心智、我的脑子和我所有的心理结构都已经受限了,不是吗?我每个礼拜天上教堂望弥撒,教堂里薰着香,气氛非常的美,你可以见到许多人,还能听到神父的祈祷。这一切都会局限你的心智,因此它永远无法开花结果,这点你了解吗?我按照一个特定的窠臼、特定的道理、特定的系统行事,然而那特定的道路、系统和特定的活动本身就是局限,因此永远无法开花结果,我们这里是不是正在发生这件事?我们是不是深深受制于生活中所发生的许多意外和事件?来自家长的压力和要求,是不是阻碍我们自在而又快乐地成长?如果是,那么生活在布洛克伍德学校能不能帮我们突破我们的局限?如果不能,那么布洛克伍德学校又有什么意义?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从未活在这份深刻而又流畅的感觉中,如果我们长大之后和他们一样,那么布洛克伍德学校又有什么意义?你们了解我的问题吗?我并不是在演讲,这是一个对谈,你们了解吗?学生:你知道吗?外面有太多的压力了。克:太多的压力。没错,外面是有太多的压力。让我们慢慢探讨。如果一点压力也没有,你会做任何事吗?你现在有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这项讨论上吗?我正在给你压力,你了解吗?我并不是在逼你入死角,我只是在指给你看,但是因为你不敢看,所以就成了一股压力。你想在生活里找乐趣,你想做某件事因而忽略了其他事,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压力,你还能活跃吗?你有没有可能变得愈来愈懒、漠视和衰萎。你将来也许会有丈夫、妻子、孩子、房子和一份工作,但是你的内心却永远无法开花结果。因此我们有没有在接受正确的压力?我指的不是强制的压力,也不是强要你模仿、成功、进阶或变成某某人物,而是要帮助你在内心里得到成长的压力。如果内心不能开花结果,你就会活在日常琐事中,到了50、60或80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便是一般人所过的生活。当你观察到这些的时候,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学生:你可能会问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没有意义?克:喂!老朋友,你知道吗?当他们年长时,鲜有几人是真正快乐的,因为压力太大,竞争太激烈,一千人之中只有一人能找到工作,而且人口过剩。世上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愈来愈危险。如果你观察到这一切,你的反应是什么?学生:我能看到我的父母愈来愈老,我也发现他们愈来愈没有安全感。他们东奔西跑,而他们的人生并没有任何意义。克:你的意思是,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身体的保障和安全感,但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保障能不能令你开花结果?“开花结果”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成长”——像地上的花朵没有任何阻碍地成长。那么你有没有在追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你有没有在心理上倚赖某个人、某种信仰,或认同某个国家、某个团体?你是不是在学习某样特殊的技术,以便将来得到外在的保障?你是不是在追寻某种知识,以便得到内在和外在的安全?要想弄明白你就必须提出这所有的问题,不是吗?心理上的安全感到底存不存在?你了解我的问题吗?我有非常多的理由倚赖我的丈夫、妻子——为了舒适、性和鼓励;当我感到孤独和沮丧时,有一个人会对我说:“一切都没问题,你做得非常好。”他把我背在背上,使我觉得很舒服,因此我愈来愈倚赖他或她。这样的关系有保障吗?请和我一起讨论。学生:这样的关系是非常脆弱的。克:这样的关系确实很脆弱,那么关系里头真的有永久的保障吗?你可能会谈恋爱——不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了几年你可能执著于某个人,在各方面你们都可能彼此倚赖。在那个关系里,你一直企图重复那份感觉,不是吗?在你没有完全捆绑自己以前,何谓“坠入爱河”,你是不是应该探讨一下?人际关系之中真的有保障吗?这并不意味你就必须绝望和孤独。心的对话:冥想内心的开花结果(二)就是因为你独处时感到孤独与不舒服,就是因为你内心有所不足,你恐惧自己无法独处,才会逐渐执著于别人,因为你吓坏了。结果会如何?你同样会失去那个执著的对象,那个人可能会离开你或爱上别人,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质疑关系之中到底有没有保障?如果你发现关系之中并没有保障,那么你还得问爱情之中有没有保障,你了解吗?很显然你不了解,好,让我们继续谈下去。我执著你,喜欢你,我“爱上”了你,我想有性爱,我想结婚生子,还有其他的事情。然而这份执著能永远持续吗?还是它其实非常脆弱,非常不确定与不可靠?我想让它变得可靠,但其实是不可靠的,不是吗?我们还是会说关系之中有爱情,然而爱情之中有保障吗?我们所谓的爱情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有没有在共同思考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开花结果、成长、因翻越这些山头而雀跃不已?还是生活永远是沮丧的、孤独的、不幸的、暴力的、愚蠢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是头一个我们想要弄清楚的事。布洛克伍德学校有没有在帮助我们开花结果?不可避免地,你在布洛克伍德学校会和许多人产生关系;你们每天都会见面,你也许会爱上某一个人,是不是?于是你就开始执著于那个人,你一旦产生执著,就会希望那份执著能延续,不是吗?永远延续下去。现在你想弄清楚,有没有任何事是永恒的,那个关系是不是永远的?如果你说它不是永恒的,你又怎么知道它不是永恒的?你也许会结婚,但是那个关系中有没有冲突、争执、孤立或倚赖?你说没有,但你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弄清楚你为什么这么说。在你谈恋爱和结婚的第一年你会不会这么说?5年、12年以后,你会不会说:“我的天啊!这里面根本没有保障嘛!”同时你必须去发现在这样不安全、不确定的关系中——其中充满着恐惧、乏味、惯性、重复,20年、30年、50年都看着同样一张脸——你有可能开花结果吗?你有可能成长吗?你有可能变成最美、最完整的生命吗?同时你也必须去弄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处在所谓的爱中——一个已经被滥用的名词——你能不能开花结果?学生:首先这个关系必须是超越两个形象的。克:你指的是不是男女双方所抱持的只是彼此的形象罢了,而我们希望这些形象、画面或结论能永远持续?学生:关系之中有那么多肤浅的东西,因此没有时间检查什么才是真的。克:我们首先谈到的是,你认不认为开花结果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它的真相、它的必要性和它的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帮助你开花结果?我们常说我们很爱对方,那份爱能不能滋养人类的心智、人类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又提出一个问题:在布洛克伍德的生活有没有帮助你成长,使你健康?不只在技术上,同时也在内心深处帮你去除所有的障碍,使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没有任何的神经质或不平衡。现在我们就必须问什么是爱了。你认为它是什么?你爱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爱你,至少他们这么说,而你也这么说。我们的基础是不是很危险?先不要回答我。如果他们爱你,他们会从一出生的那一刻就不让你受限,帮助你开花结果,因为你是一个人。如果你不能开花结果,你就被困在这个世界,而且会毁灭其他的人。如果你的父母爱你,他们会让你受正确的教育,不只是培养就业的技术,而且不让你有任何内在的冲突,将来不会在战场上被人杀害。如果我真的爱我的儿子或女儿,我绝不愿意我的儿子受完教育刚满20岁就被乱枪打死,然后被葬在肮脏的土地上,还替他树立一个大理石的纪念碑或十字架;我不想让他变成一流的生意人,只会赚很多的钱;也不愿意他变成一位杰出的专家,替这个世界零零星星地帮一些忙——建造更好的桥、变成更好的医生、制造更好的药物。这些又为了什么目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爱?你认为它是什么?你是不是必须去弄清楚?你们难道不认为弄明白它是非常重要的吗?观察一下四周的人,包括你的父母、祖父母、朋友等等,他们全都在用“爱”这个字,然而他们争吵、竞争,甚至想毁灭对方,这难道是爱吗?爱对你而言是什么?学生:它很难加以讨论,因为你听到周围的人都这么用它。克:你的感觉是什么?对你而言,爱是什么?我想你一定时常用到“爱”这个字眼。你也知道“恨”这个字的意思,你一定了解那份感觉。敌对、愤怒、嫉妒,这些都是恨的一部分,即使竞争也是恨的一部分。因此你很了解那份恨某个人的感受,你可以很清楚地把它说出来。然而爱是不是恨的相反?学生:那感觉好像是相反的。克:我知道,因此你有没有可能同时在心中出现爱与恨。学生:我们从来不同时用这两个字。克:让我们继续讨论下去!你有没有爱与恨同时出现的经验,还是某个感觉被挤在某个角落,另一个感觉被挤在另一个角落,然后说:我恨某个人,而我爱另一个人。但是如果你心中有爱,还会恨某个人吗?你还可能杀死某个人,丢炸弹或做其他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吗?让我们回到头一个问题:我们这里的师生觉不觉得成长、成熟和开花结果是最重要的事,不只在身体上,同时也在内心深处?如果你不觉得,那么在这里受教育又有什么意义?考试及格,得到一纸文凭,找到一份工作,然后成家立业——这些能不能帮助你或帮助他人开花结果?心的对话:冥想内心的开花结果(四)学生:你所谓的内心深处是什么?克:请仔细一点。如果爱不是思想,如果它不是以思想为基础的,那么关系又是什么?如果思想不是爱,那么你那奠基在思想中的关系要怎么办?我告诉自己我已经看到这个事实——不是概念,而是事实——那就是思想绝不是爱。但是我已经结婚生子,我有妻小和母亲,我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是一些意象的活动——我替我的妻小及母亲制造的意象。然后我又把这些活动称为“爱”。现在我终于看到这些关系都是以意象作为基础的。另外我也很清楚地看到爱绝非思想的产物,爱不可能是思想的活动。那么接下来我和母亲及妻小的关系将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会不会太难回答?学生:你的看法如何?克:“我的看法如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何”是不存在的——因为爱不是一个机械化的东西。老朋友,你难道不能看到这一点吗?简化一点,你想说的是什么?学生:如同你所说的,爱和思想一点关系也没有。克:爱和思想无关——到这里就该完全停止了。因为我很清楚地看到,思想根本是四分五裂的活动。这是事实,而不是概念。但是我已经结婚,我也有了妻子。我一旦发现我的关系一直都是以意象和思想作为基础的,这时会发生什么事?你们了解我在说些什么吗?学生:你是不是想说,那个被我们称为“爱”的,以意象作为基础的关系,和你所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克:我又要重复同样的话了。好!首先假设我“坠入了爱河”;然后我结了婚;我已经结婚好多年,也有了小孩,我对我的妻子一直抱持着某个意象。她对我唠叨,她掌控我,她欺负我;或者我掌控她,我欺负她。我们一直维持着性关系。我建立了一个她的影像,而她也建立了一个我的影像。这是一项事实。换句话说,影像的建立就是思想的活动。除非你能看到这一点,不要脱离这个主题!现在你出现在我的面前,并且告诉我思想是四分五裂的。你很仔细地告诉我原因——因为它受制于时间、记忆和知识,所以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我认清了这一点,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我看到我和母亲及妻小的关系也是受限的——那么我该怎么办?你们之中有没有人看到了这一点?我一旦发现我和妻子或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根本是四分五裂的时间的活动,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发现了这个事实之后爱又是什么?爱难道是四分五裂的影像、意象和回忆吗?学生:起初坠入爱河的时候,你确实看到了很美的东西。然后你就想把它结晶化。克:你真的看到了很美的东西吗?不要那么快说是。你真的看到很美的东西吗?如果你看到一棵树、一个女人或男人、一朵云、一片汪洋的大海,你能不能看到它非凡的美,然后维持在那个状态中?你是真的看到了,还是在观念上认为它美?学生:在那一刹那,我是真的看到了。克:那一刹那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心中没有任何的文字。克:这又意味着什么?心中没有念头,对不对?因此只有当心中没有思想活动的时候,美才会出现。你同意这一点吗?(学生点头)啊!你同意了。为什么?你们有没有在注意听?当你心中没有任何念头时,你看到了某样充满着美的东西,这份感觉多么不可思议啊!但是你能不能维持在那个状态,而不转移目标,维持在看云的那一刹那?因为没有思想的运作,所以喋喋不休的念头就消失了。你一旦看到某样美得不得了的东西,思想便完全消失了。请仔细地听,仔细地观察。那片巨大而透明的云朵把你整个吞没了,是不是?换句话说,你不见了。你能看到这一点吗?再往下推演:一个小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玩具中,如果你把玩具拿开,他又会开始捣蛋。这就是当时所发生的事——先是云朵把你吞没了,后来云朵飘走了,于是你又回到自我中,对不对?如果你的注意力不放在山、云、树、鸟鸣或大地的美之上,你的心能不能完全空掉?你了解吗?把玩具拿走,小孩又开始顽皮起来,他会大叫大嚷,这时你给他另一个玩具,那个玩具马上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我想问的是,如果没有玩具,也就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吸引你的时候,你的自我有没有可能消失?请回答我的问题;弄清楚它。因此你一不存在,思想一旦消失,美就出现了。所以,爱绝不是思想,是不是?你是否已经看到它们的关联?这一点我不想讨论,如果你看到了当中的关联,请把它放下。我爱你,你吸引了我,我要你,你看起来很漂亮,你的头发很美,我的腺体需要性之类的各种东西。我爱上了你,这是一种全神贯注的吸引力,于是我执著于你。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个从前的我就会开始说话:没错,两年前的她确实很美,但是现在我已经不喜欢她了。当时我爱的是她的脸,可是现在你看看结果是什么?请看到这当中的真相:思想一旦消失,美就出现了。因此爱就是“自我”完全消失了,对不对?懂了吗?如果你真的懂了,你就尝到了生命之泉。学生:其中有没有全神贯注的感觉,还是要用别的字来形容那种状态?克:感觉是什么?如果思想没有了,你还会有感觉吗?仔细地检查一下。美是不是一种感觉?我们说过美之中是没有思想的。如果没有思想,还会有感觉吗?不要注意那些枝枝节节的部分,要抓住核心和要点。细节以后会谈到。最重要的是看到真相,也就是:思想一旦消失,美就出现了。当爱出现的时候,那个喋喋不休、充满着烦恼、焦虑和恐惧的“我”就不见了。“我”一不见,爱就出现了,对不对?心的对话:冥想内心的开花结果(五)学生:你看到一朵云,后来它飘走了,于是你又回到了“自我”。克:没错。每当你看到一朵云、某个美丽的东西或一只鸟飞过晴空,你喋喋不休的念头就停止了,是不是?因为你看到的那个东西更有趣一些。你在看电影的时候,绝不会思考自己的问题、担忧和恐惧。你只是全神贯注于剧情中,不是吗?电影一结束,你又回到了自己身上。不是吗?学生:我的认识只能到某种程度。不过现在开始有点清楚了。克:再往下推演:概念是你的玩具,理想是你的玩具,宗教是你的玩具,它们都能吸引你的注意。然而这些事情一旦遭到质疑或干扰,你就又回到自己,而且充满着恐惧。学生:世界上有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在玩具的范围之外?克:我已经展示给你们看了。学生:是的,但是……克:不要只是但是!刚才那个话题我还要再多谈一谈。我们刚才说——请仔细地听——思想创造了这个世界。战争、生意人、政客、艺术家、骗子——这些都是社会制造出来的。社会就是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它是以思想做基础的。因此思想要为这乱七八糟的现象负责。是不是如此?还是只限于概念?如果你说这只是一个概念,那么你就不是在看真相了。对不对?现在让我们继续推演下去。我们说过思想是分裂的,它无论做什么都是四分五裂的。你能不能看到这项事实,就如同你看到我一样真实?“我”不是个概念:我坐在这里。你也许想把它变成一个概念,但事实上我确实坐在这里。学生:这些都是机械化的思想活动,然而它的背后有没有东西在利用它?克:你除了机械化的思想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了。但是你也不能说:“没错,这些都是机械化的活动,那么让我们看看别的东西。”思想必须停止。你一旦看到美,譬如一大片积雪的山峰,它们的广大就把你吞没了。但是一离开那些山,你又回到了自己家中的争执和妄念。因此,我要说的就是,请你们坐下来冥想,亲自去发现:顽皮的思想一旦消失,美就出现了。爱也是相同的。学生:那样的境界确实很下错,但是……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