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帝国的软肋-18

作者: 字数:14418 更新:2023-10-09 17:39:17

所幸更始帝阵营正忙着准备攻打长安,樊崇得以乘隙逃回。  “他妈的!算啥皇帝!更始帝刘玄这样的皇帝,在我赤眉军里多的是!好!我来立一个真正的皇帝给你们看!”  樊崇后悔自己有过想要投靠更始帝的念头,遂决定自力更生。  他的阵营中有七十多名皇族,其中以式侯的三个遗子最为接近皇统。三人当中该以哪个为皇帝呢?反正是傀儡,立谁都无关紧要,不过,事情总要有个着落才行。  “好,就用抽签来决定吧!”  这样的事情用抽签决定,简直是儿戏,但这正是赤眉军的风格吧?  抽签结果,决定由末弟刘盆子当皇帝。两位哥哥多少受过教育,身为末子的他在稍懂事时就已家道中衰,因而根本没有受过教育。他在赤眉军中担任的工作是牧羊,一天到晚与羊群为伍,不但蓬头垢面,穿着更是一身褴褛。  看到他抽到皇帝签时,众人立即当场跪伏。刘盆子睹状,吓得哭了起来:“我不要!”  但不管怎么哭叫,还是非当皇帝不可。经过梳洗后,他被迫穿上黄袍。  樊崇以及徐宣等赤眉军领袖现在开始有了“取得天下”的意识。他们遂向西边进军。  赤眉军乃农民军。来到河南省郑州时,领袖发现若停留该地,可能会有许多人脱队。由于没饭吃而加入赤眉军的原本是农民,而农民本质上是不容易去除土地归属感的,他们一心想回故乡。但就渴望取得天下的赤眉军领袖立场来说,此时的兵力非常重要,绝不能少一个兵员。为避免人员脱队,最好的方法是赶紧继续向西前进,离得远远地,使他们想回家乡也无可奈何。  此外,为了系住他们的心,非大大宣传这次西征的利益不可。  ——到了长安,金银财宝任你们要多少就有多少!  樊崇于是以这样的话安抚士兵。  实际上,长安已有更始帝的绿林系军队,并且把王莽政权推翻了。  此处必须就王莽灭亡之事有所叙述。被更始帝军攻灭的王莽,可说是咎由自取。  在造反军兴起而天下骚动时,王莽正在进行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向天下公开招募皇后。他于前年丧偶,据他自己说,公开招募皇后是神圣周代的制度。  结果,一个叫史谌的人的女儿被选为皇后,六十八岁的王莽把头发染黑后,举行花烛之典。  如同朝廷在皇帝之下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及八十一元士,王莽在后宫也置了皇后以下的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及八十一御妻。这都是以周制为依据的。  而天下形势正如风中之烛。  已经即位的更始帝军队正准备从东、南双方朝长安攻打过来。  王莽派百万大军前往讨伐。号称百万的这批军队,实际上只有四十多万。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共同指挥这批大军。  听到政府军大举出击的消息时,更始军诸将难免发生动摇。  在更始帝之下担任偏将军的刘秀也是皇族之一,与其兄长刘縯共同参加绿林系造反军。这对兄弟都是指导能力极强的人,但却因此而蒙受不利。由于是皇族的关系,他们自然也成为皇帝候选人,结果刘玄被拥立为更始帝。  刘玄是个不成材的人,之所以被选为皇帝,是为了容易操纵。刘縯则不然。他的弟弟刘秀虽然为人过于慎重,却也是非常优秀的人物。想操纵这对兄弟绝非易事。这是诸将对他们敬而远之的原因。  接到政府军即将攻来的消息后,刘秀进入昆阳城。他的部队尚不满一万,而包围这个城的政府军则为数十万。  刘秀率领十三骑兵,悄悄从南门溜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到城外招募兵员,以救援被包围的昆阳城。  刘秀字文叔,乃高祖刘邦第九代子孙,为景帝皇子长沙王刘发之后。他的父亲刘钦于他九岁时殁故。虽然像这样的皇族多得是,但就血统而论,他是较更始帝刘玄更接近正统的。  举兵时,他是二十八岁。他是个极端谨慎的人,由于个性的关系,常被误以为是怯懦之徒。  ——像刘秀那样万事慎重的人都断然举兵,可见王莽已经没有希望了。  据说,听到他举兵的消息时,人们奔走相告,并且纷纷投入他的阵营。  从昆阳城溜出的刘秀,在附近各城招募兵员。  ——小心翼翼到了家。  这是所有人对刘秀的批评。实际上,他的本质并非如此。他是下了决心就敢孤注一掷的人。由于过去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人们不知道这一点。  他于是反过来利用人们对他的批评。  他率领千余部队一马当先攻入敌阵时,敌人的想法是——  胆小如鼠的刘秀亲自率领部队攻打过来,这表示他有绝对的把握。看来只有千余名的这个部队,一定是另有伏兵吧?  结果,还未发生接触战,敌人就被他的气势震慑住。  另一方面,己军其他阵营人员的想法是——  向来做任何事情都谨慎再谨慎的刘将军,现在却亲自站到突击队阵前。他一定是有援兵或伏兵之计,才如此胜券在握!  受到鼓励的士兵,遂争先恐后地冲向敌军。  在这个情形之下,敌军更加担心伏兵或援兵,未战却已先丧失斗志,仓皇退却。  刘秀因而以区区两三千部队,使包围昆阳城的政府军阵脚大乱,最后于城西河岸与之展开决战。  此际,围城政府军首脑在意见上产生对立,因此,十万军队变得不堪一击。  ——这等小城最好弃之不顾,以攻打邻近宛城为上策。一旦攻陷宛城,昆阳城自然会降服。  名叫严尤的参谋如此主张时,王邑却表示反对——  百万大军未能攻下昆阳这等小城,这还能示威于天下吗!应该先将昆阳屠城,而后继续前进。  严尤这时又引用《孙子兵法》,做了如下进言——  孙子曰:“围师必阙。”我们最好采用这个方法。  “围师必阙”是于包围战之际,必须为敌人留一条生路之战争原则。知道四方完全被包围时,敌军会拼死奋战,这将使己方损失惨重。为敌人留一条逃路,则对方只顾窜逃,不能集中力量作战,反而对己方有利。  ——从昆阳逃出的敌兵一定会逃进宛城。而容纳残兵败卒的军队,士气必然低落。这对我们攻打宛城颇为有利,所以应为敌人留一条活路为宜。  严尤据此再三力说,王邑却始终不为所动。  首脑在意见上的对立,当然影响麾下将兵,全军因而欠缺一致性。  王邑和王寻有意让自己的直属部下立功,对旁系部队都相当冷淡。  刘秀进兵河岸挑战,意欲一决雌雄时,王邑和王寻只率领万余直属部队,并严禁别的部队插手干预。  刘秀军在不可思议的力量之下,发挥了超实力的威力。虽然为数仅仅三千,却把王邑和王寻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布阵于昆阳城附近的近十万王莽军,由于受命不可插手,便袖手旁观。平时受到歧视的他们,甚至以眼看王邑、王寻军队被打败为乐。  看到王邑军苦战的模样时,守城军士顿时眉飞色舞起来。他们遂打开城门,往外出击。  王邑、王寻直系军与刘秀军交战,败相已显,其余大军则丝毫没有战意——守城军队于这个时候冲了出来,诚可谓得了天时。  老天爷这时也站在造反军这一边。因为此刻突然雷雨交加,并且刮起劲风。这样的天变,给予占优势者多达数倍的力量,对居劣势者,则使其更加沮丧。  王莽军大败后,四处溃散。据传,其中掉入河里溺死者数以万计。  这次战役可谓决定了王莽的命运。  王邑逃进洛阳。这时候的洛阳尚在王莽手中。王莽为保卫洛阳,派太师王匡率军出城应战,更始帝则以同姓同名之“定国上公”王匡与之攻打。  樊崇到达洛阳,是于洛阳沦陷之后的事情。  第七十六章 天下大乱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3928 各地败战之消息频至,豪勇如王莽者,这时也变得极为沮丧。命运开始走下坡时,连亲信都会逐渐离去,这是一定的事情。  ——新朝(王莽之王朝)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任何人都看得出这一点,而最为恐慌的当然是身边人员。如此下去,王莽一旦灭亡,他们势必受连累而难逃一死。  ——不如及早离开王莽。  ——不!事已至此,不如把王莽杀掉。  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  当时,长安有一个名叫西门君惠的道士。这名道士告诉担任王莽卫将军的王涉:  ——书上预言,汉将复兴,而写在预言书上的名字居然是国师公刘秀!  预言——谶,是何等被当时人们所深信,远超乎今日我们的想象。《汉书》作者班固是极为优秀的人物,而连他都对预言深信不疑。  如前所述,这个时代颇多同名同姓之人。王莽被灭,汉复兴后,确实有一个叫刘秀的人登基。但那是于昆阳攻破王莽军的南阳刘秀,而不是国师公刘秀。  ——预言果然没错!  连正史作者也如此认为。  听到这件事情,王涉立刻找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以及居司中职的孙伋等人进行密谋。  ——举兵弑杀王莽!  这是政变。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证明自己并非王莽党羽,自己及家族的性命才得以保住。  但这个共同谋议却因孙伋中途畏怯密告而消息走漏。  国师公刘秀和卫将军王涉自杀而亡,董忠则被捕遭杀。  王涉与王莽有堂兄弟关系。  军队在外连连大败,大臣在内策谋政变。  年近七十的王莽已到心灰意冷的地步,每日过着沉湎酒色的生活。他喜欢吃鲍鱼,日日以之下酒。他对政事压根儿已不关心了。  大司空崔发对王莽进言道:“往昔国有大难时,人们都哀哭祈求避难。尚请皇上对天号啕大哭,以求神助。”  王莽遂率领群臣来到南郊,对天号啕大哭。王莽本身当然是失声痛哭,而群臣却也哭得异常厉害。实际上,群臣之所以如此,是皇帝答应褒赏哭劲特别大的人予以郎职的缘故。  群臣莫不如丧考妣般地痛哭不已。由于与升官有关,他们怎能不哭得死去活来呢?  因此而升为郎的人,为数多达五千余。  王莽似已发疯了。  “我不怕数百万大军攻打过来。因为我有‘威斗’!”  他紧抱“威斗”,龇着牙笑着。  “威斗”是以北斗七星为形,类似鞋拔子的东西,长约六十公分,以五色药石和铜做成。  据传,威斗的效能在于将之挥起时,连百万大军都会跪伏其灵威之前。对于这一点,王莽是深信不疑的。  “大胆叛徒,非给你们颜色看不可!”  一会儿在南郊举行号泣比赛,一会儿抱着威斗痴笑——王莽的脑子确实已出了毛病。  更始帝则命令居丞相司直之职的李松攻打长安。李松一路上得到人们的响应。  武关一个名叫邓晔的人开关迎入李松军队,邓晔部将王宪则带领军队向长安进军。  王莽释放囚犯为兵卒,并令皇后之父史谌指挥这个囚犯部队。但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发挥力量。而且生性吝啬的王莽发给将兵的军饷微乎其微。  更始军渡过渭桥,挖掘王莽祖坟,焚烧其棺及堂庙,最后攻入长安城。  王莽在燃烧的宫殿内到处逃窜。他死命地抱着“威斗”不放。但再怎么挥动它,更始军根本就没有跪伏。  “天生予德,汉兵如何于予!”  他一边逃窜,一边如此大声喊叫。  这话意思是说:我是受天命成为天子的有德之人,汉之更始军能拿我怎样!  这样的自负简直令人发噱。王莽这时的精神大概已陷入错乱状态了吧?  更始军士兵猛然攻向王莽。杀死王莽是大功一件,日后会被封为侯乃是一定的事情。  士兵们杀死王莽后,不但把他的肉剁碎,更把骨头砍成碎片。这是因为大家多少都想抢到部分尸体的结果。抢夺时曾经展开自相残杀的场面,因此而丧命者达数十人之多。  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宛城后,在当地枭首示众。  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史书如此记述当时的情形。意思是说:憎恨王莽暴政的民众,以木棍棒打被枭首的王莽首级,并且割下其舌头将之煮食。  第一个攻入长安的王宪自称为汉大将军,将城中王莽之数十万军队收编其麾下。结果,王宪起了这样的念头——  由老子来做天子,有何不可呢?就决定这么干了!  王宪遂把王莽的后宫女人归为己有,并把天子旗帜竖立在自己的寝室前——他是以东宫为寝室的。而且他取得表示天子身份的传国之玺后,并没有把它交出。  王宪好像过于得意忘形了。  李松于进入长安后,立即逮捕王宪,将之处斩。  更始军陶醉于胜利当中,但在取得天下前,险恶的权力斗争已展开了。  更始帝委实是个不成材的人,唯一的好处是容易操纵。在幕后操纵他的众人,遂为争取主导权而展开争斗。  更始军中最为显要的是于昆阳、宛城两役立功的刘縯、刘秀兄弟。其中刘縯尤为更始军中的佼佼者。  佼佼者容易成为小人的眼中钉。有刘縯这等能干果敢的人在,对其他人来说是非常碍眼的事情。  刘縯部将——被称为三军之冠的刘稷,向来就对更始帝被立之事极为不服。  ——我主刘縯是真正汉之皇族,才是有资格被立为天子的人!更始帝刘玄是个来历不明的杂种!  依恃自己勇气和战功的他,的确有些口无遮拦。  更始帝任命刘稷为“抗威将军”。依照规矩,被天子任命为将军的人要跪拜称谢。  刘稷却没有跪拜。  “这是不敬之罪!”  一直想把刘縯除而后快的更始帝幕僚,认为他们终于逮到机会了。  “各位请别动怒。刘稷是个粗鲁武人,绝对没有恶意。无礼之处尚请各位包涵……”  刘縯是在庇护他的部下,而他的政敌却企图以“不敬罪之共犯”为借口,趁机把他除去。  “放任刘縯的结果,他一定会篡夺帝位。皇上应该趁早把他解决掉……”  如此向更始帝进言的是素与刘縯交情不恶的李轶。  “你看着办吧!”  庸愚的更始帝听到帝位可能被篡,立即答允将刘縯处决之事。  刘縯很快就被处斩。由于担心延宕下去,刘縯一派不知道会采取何种反击举动,政敌因而迅速行事。  刘縯的弟弟刘秀处境岌岌可危——  不敬罪共犯之弟!  刘秀如何逃过这个危机呢?  结果,他表现出绝对的恭顺之意,连为兄服丧之事都没有做,以行动来表示他并不认同被问罪的哥哥。  刘秀原本就是个为人谨慎、甚至被认为是懦夫的人,向来做事游移不定的他,虽于昆阳之役有过赫赫武勋,但人们认为那是凑巧,至今尚未对他刮目相看。  所以,他并没有被认为是危险人物。  只要把刘縯解决掉,刘秀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是更始帝身边人员的想法。  刘秀可以说是靠人们对他的批评而逃过一劫的。  哥哥被杀后的他,其态度之恭顺,甚至引起了更始帝的同情。  “刘秀确实有些可怜,应该好好提拔他。”更始帝说。  “那就派他宣抚河北诸军吧!”近臣做此建议。  实际上,这是把他架空,从权力核心赶出。  河北有二十多个小军阀割据。他们是铜马军、青犊军、大枪军、五楼军以及铁胫军等。  刘秀以大司马兼破虏大将军身份,离开中央前住河北。他此行的目的在于说服诸军归顺更始帝。  就结果而言,这件事有利于刘秀。倘若跟随更始帝进入长安,他的命运一定会大大不同吧?  王莽灭亡是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于翌年在李松奉迎之下,由洛阳迁都到长安。  更始帝是个无能的庸君。他处理天下政事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着办吧!  而对操纵他的人们来说,他这种昏君作风是再方便不过的。  更始帝以日夜举行酒宴为乐。他是个酒鬼,而他的夫人韩氏嗜酒的程度犹有过之。皇帝夫妇一天到晚对酌狂饮。要是近臣为了上奏政事求谒,皇后就当场对之怒骂。  “皇上正在和我对饮!这时进来言奏政事,你不知道这是没有常识的行径吗!”  谁才没常识!  上奏者内心对此甚为不满,却又不敢顶嘴。胆敢如此,脑袋是会搬家的。  忍无可忍的军师将军李淑上书进谏。结果,更始帝大怒,将之下狱。  更始帝又有胡乱核授官爵之举。他连厨师都授予中郎将或骑都尉之位。  在这种情形之下,政治不可能不乱。  换由任何人当皇帝都会比王莽好——天下人对新的更始帝政权有很大的期待。但这样的期待完全落空了。  ——还不如王莽时代……  人们开始这样想。  ——更始帝政权不会长久的……  这时候,人们已公开如此谈论。  “皇帝有什么稀奇!想要皇帝,我们可以自己立啊!”  由洛阳逃出、回到东方的赤眉军樊崇,以抽签方式立刘盆子为皇帝,就是这个时候的事情。  赤眉军为使组织本身不解体,得拼命向西前进。  “一路攻往长安!”  赤眉大军正由东方日夜兼程攻向长安,而长安宫廷的皇帝夫妇则只知道成天喝酒。  赤眉军到达高陵时,更始军卫尉大将军张印和比阳王王匡等人立刻变节,与赤眉军联手攻打东都门。  丞相李松率兵出击,为赤眉军所俘。任职城门校尉的李松之弟李况则干脆打开城门,迎接赤眉军。  更始帝一度逃亡后,被迫向赤眉军投降。更始帝近臣亦大半降服。  赤眉军封更始帝为“淮阳王”。  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刘秀离开中央,对他来说毋宁是值得庆幸的。  ——赤眉军应该会比更始帝差强人意吧?  人们再度期待于新政权。  不幸的是,人们的期待又落空了。  第七十七章 遍地皆皇帝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033 我们姑且把视线转向到河北宣抚的刘秀。刘秀的任务是使河北诸军投向更始帝,也就是所谓的拉拢工作。说服未奏效时则使用武力,是当然之事。  在河北势力最强大的是王郎一派。  王郎是居住邯郸的卜者,也就是算命仙。他自称是成帝遗子。  成帝有遗子之事,当时广为人们相信着。  ——燕子啄了皇子……  这首民谣表示,当时除赵飞燕姐妹以外的后宫女人怀孕时,不是被迫打胎,就是皇子于出生后即被暗杀。成帝当然知道这一点,因此,把有身孕的宫女,瞒着赵皇后保护起来,是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民间有成帝遗子”这个风声,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曾经有个人冲到立国将军孙建的座车前,大声喊道:“我的名字叫刘子舆!我是成帝遗子!”  实际上,这个人名叫武仲,他的头脑不太正常,以现代用语来说是“夸大妄想症”患者。最后因此遭逮捕被杀。  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彼此交头接耳道——  说不定那是真正的皇子哩!  算命仙王郎说——  我才是真正的刘子舆。王郎是为方便而取的假名。  王郎绝不是十三年前像武仲那样精神错乱的人,他是个天才型骗子。算命师为了使对方相信,除辩才之外,常需利用各种手法。因此,高明的算命师经常都是天才型骗子。  汉皇族之一的赵王之子刘林,很容易地就为王郎所骗。  刘林是在河北南部一带有相当势力的人物,并且以侠义闻名。他说服地方豪族李育、张参等人,决定拥王郎竖起反王莽旗帜。  王郎辩才无碍,多少有预言家的模样,但充其量只是一个算命师,根本没有武力可言。拥有武力的刘林等人现在成为王郎的后盾了。  由于王莽的暴政,庶民开始出现一种期待救世主的气氛。王郎这一派人刚好搭上了这个时代潮流。他们的势力很快在河北一带扩张。  刘秀亦对之无可奈何。  他从事的是为更始帝笼络多数人的工作,但王郎既以“天子”自称,他就不便向王郎要求表示“恭顺”之意。  刘秀仿佛刻意逃避王郎一派势力圈似的,前往北方之蓟。蓟是现在的北京一带。王郎一派的据地则为邯郸。  但蓟地也是王郎的势力范围,而皇族之一的原广阳王之子刘接等人也有意响应王郎。刘秀不得已又离开了这个地方。  挚友邓禹这时候老远从南阳跑来与他为伍——这使正处于逆境的刘秀得到不少鼓励。今后他身边拥有可以共谋大计的人了。  在河北地区不属王郎之势力范围的,只有守信都郡的任光。  王莽将汉之信都郡分割为二,即信都和和戎两郡。和戎郡太守邳彤以如下言语安慰刘秀——  “算命仙只是以皇帝遗子之名,纠集乌合之众,暂时嚣张而已。他们根本没有基础可言,以我们二郡之兵力,很快就会把他们攻灭的。”  我们今日经常使用的“乌合之众”,即是出自邳彤的这句话。  总之,刘秀以此为契机,开始走运。不同于以往,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世人由于极端憎恨王莽的暴政,因而有了“只要有人替代,什么人当皇帝都无所谓”的想法。因此,算命仙王郎以“皇帝遗子”为幌子时,人们便纷纷拥护他。  实际上,拥护王郎的人并不是对他忠心耿耿的。有了声望后,天下的平衡情形会起变化,是常有之事。  信都、和戎两郡太守归降后,周边豪族也陆续看齐。刘植、耿纯等人就是如此,相继率领族人投入刘秀麾下。攻陷下曲阳时,刘秀军队已膨胀成数万大军了。  攻陷中山城、大破卢奴城后到处收编新兵,而后继续攻克新市、真定、元氏、防子各县,刘秀最后与王郎一派对峙。  虽然刘秀前线部队初期作战不顺利,但是,刘秀经收容败兵后,于郭门大破王郎大将李育。  “刘秀军队的表现相当不错……”  持观望态度的地力实力派人士,这时候开始以积极态度投靠刘秀。上谷郡及渔阳郡太守皆令其部将率领骑兵参加刘秀对王郎之讨伐战。  王郎作为据地的邯郸城,于更始二年五月被攻陷。  王郎终于被杀。以皇帝自称的他,在其名为宫殿的居所内,保存了无数文书。  这些都是各地有力人士提出表示恭顺之意的文书。  那是还没有发明纸张的时候。除了最重要的文书写在丝帛上外,一般文书都使用木简或竹简。  刘秀召集部下将兵,把堆积如山的文书全都搬到“宫殿”院前,在众人面前点火把这批东西烧了。  干燥的木简和竹简很快就熊熊地燃烧起来。刘秀指着火焰,道:“这些文书我一个字都没看。”  现在跟随刘秀的豪族中,不少人曾经对算命仙皇帝王郎表示过忠诚。他们当然向王郎提出效忠誓约书,因为倘不如此,便有可能被攻打。  如果逐一检查王郎“宫殿”里的文书,这类誓约书一定会频频出现吧?  ——有二心。  誓约书被发现的人,因此受罚也是无可辩驳的事情。  所以,看到这堆文书,有些人着实内心不安。刘秀却只字未读,在众人环视下把它们烧了。  很多人至此大大吁一口气。他们同时深深敬佩刘秀的为人。  “刘将军实在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人……”  刘秀因而收揽了人心。  更始帝派遣使者立刘秀为“萧王”,并传达如下“勅命”——  率领有军功诸将凯旋长安。  “该如何是好呢?”  刘秀在邯郸城温明殿内午寝后,茫然有所思。  他清楚知道更始帝以及其身边人物的想法。他们对在河北增加不少兵力的刘秀,已开始有所警戒。更始帝最担心的是刘秀的实力会继续扩大。  更始帝当初把刘秀赶到河北,就是怕他的实力增强:倘若刘秀的实力遽增,对更始帝而言是一大威胁。所以,这次召回,为的是要让他对付西进前来的赤眉军吧?  刘秀起身,举起双手,大大打了一个呵欠。  “我的命运好像是非当皇帝不可……”  打过呵欠后,他如此自语。  刚睡醒的他根本不知隔邻房间是否有人。  ——当皇帝……  这句话已足够触犯大逆罪。以为人谨慎著称的刘秀,说出这样的话实在相当大胆。  刘秀却不认为这是自己大胆。因为,再怎么想这都是自然归趋,并不是自己愿意如此。  更始帝使者要回去时,刘秀让他这样回奏——  辱承厚任,不胜感激。但河北尚未平定,此时不宜退兵。恳请准予继续滞留河北……  使者大吃一惊地道:“呈上这样的回奏,不怕会有问题吗?”  “没关系。”刘秀莞尔一笑说。  他这是拒绝了速归长安的“勅命”。  “违勅”同样也是大逆罪。  刘秀决定不服从更始帝了。他有了自立之意。  “并不是我想当皇帝……”  刘秀再三对自己说这句话。他准备当皇帝,并不是为了野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倘若不当皇帝,他将被杀是一定之事。  号称百万的赤眉军正在西进。他们齐声呼叫着——  长安有金银财宝!  为抵御眉毛涂红令人战栗的大军团,更始帝有意利用膨胀了的刘秀军队。  不论胜负如何,赤眉军和刘秀激战的结果,双方一定都会蒙受极大损失。刘秀军满身疮痍地击退赤眉军——这是最理想的。赤眉军被灭而刘秀的力量削减,这是一石二鸟之策。倘若刘秀军被打败,赤眉军一定也会陷入几近溃灭的状态,而无力攻进长安。  刘秀当然料想得到更始帝打的如意算盘。凯旋长安后,一定会被命令迎战赤眉军,结果自己终将丧命——这是意料中事。  “我还不想死……”  刘秀为了求生,所以没有听从勅命。这同时表示他准备脱离更始帝阵营,开始自立。  他不回长安,赤眉军当然会直接与更始军发生激战。无论哪一边获胜,终是两败俱伤。这期间,他会采取隔山观虎斗姿态,再一举攻打虽获胜而疲惫至极的一方。  天下一定会归他取得才对。  他绝对不是有取得天下的“野心”,而是由于不想死,才成为天下之主,可说是迫不得已。  为了顾及自身安全,刘秀非讨伐铜马军以及铁胫军这些河北小军阀不可。这些小团体有二十多个,兵员人数合起来将近百万,所以不可小觑。  更始帝担心刘秀的军力会再增强,因而命令各地太守,绝不可响应刘秀之征兵。  刘秀并未采取征兵之举。由于他断然处斩幽州牧苗曾,各地长官惊骇之余,纷纷把自己的军队献给刘秀。  刘秀遂举大军攻破铜马军。降服者被收编为刘秀军。但他们因不知何时会被杀而忧心如焚。刘秀却经常轻装简从,骑马前往视察这批士兵。  要是有人意图刺杀,这是很好的机会。刘秀是刻意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投降将兵面前的。  这个举动暗示——  我相信你们!  投降将兵果然都对他心服了——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我们应该向他效忠才对!  刘秀掌握了数十万大军。  长安人都以“铜马帝”称呼刘秀。  刘秀遂于翌年(公元25年)六月登基,并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  赤眉军这时已以抽签方式立牧羊的刘盆子为帝。  在这之前,长沙王子孙中一个叫刘望的皇族于汝南举兵,且以皇帝自称。于昆阳之战,献计未被采纳的参谋长严尤,成为刘望的大司马。  为王莽所逼而退位的末代皇帝刘婴,这时候的身份是安定公。而他却在方望以及弓林等人的簇拥之下,再度成为天子。这情形应该以“复位”相称吧?  同为汉皇族之一的梁王刘永也于这一年自称为天子。  稍后,公孙述于四川自称皇帝。在这之前都是由汉皇族称帝,现在连非刘姓之人也自行以天子自称了。  诚可谓遍地皆皇帝。  这个时候起的刘秀,应该以后汉光武帝称呼才对。  他于即位后,任命挚友邓禹为大司徒,其地位相当于丞相。邓禹当时二十四岁。副丞相大司空则起用王梁。之所以有此任命,是因为这个人的名字曾在一本叫《赤伏符》的咒文中出现的缘故。相当于国防部长的大司马,则起用名字在预言书中出现的孙咸。但由于这个人恶名昭彰,后来改由吴汉担任。  第七十八章 娶妻应如斯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044 “我并没有意思要当皇帝,我想当的是执金吾。”即位时,光武帝常对近臣说这句话。  执金吾是负责维持首都治安的长官职名。  金吾是一种对祛除不祥极有灵力的鸟。往昔天子出巡时,都有手执金吾金像的开道者。汉武帝时代起,开始以“执金吾”(手执金吾者)称呼首都治安长官。  灵鸟像后来改为两头镶以黄金的铜棒,而执金吾的制服,则为文武百官中最为华丽者。以捕捉盗贼为职务的执金吾,是想以“样貌”压制不法之徒吧?  以制服为憧憬对象——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光武帝在年轻时代也曾憧憬执金吾所穿的华丽衣裳。执金吾率领的部下是一种仪仗队伍,挑选的都是身材高挑容貌出众的年轻人,同样穿着华丽制服。  “当官就当执金吾……”  光武帝念念有词地说到这里后噤住。他是还有后话的,但不便公开地说。  一般而言,男人的毕生愿望在于飞黄腾达,并且以美丽女性为伴侣。光武帝在心里自言自语道:“娶妻就娶阴丽华……”  阴丽华系南阳郡新野县人。阴家乃当地名门,父亲于她七岁时去世,所以由母亲养育。阴丽华以貌美闻名,据说,年轻时候的光武帝只窥看一眼就爱上她了。  “要是能娶那样的美女为妻,该多幸福……”  他边叹气边摇头。  光武帝是小心翼翼的人,如此迷恋一个女人却不敢开口求婚。这样的作为完全反映出他的性格。  于昆阳击破王莽军后,他认为自己应该已有娶妻的资格,因而娶阴丽华为妻。光武帝当时二十九岁,她则十九岁。  乱世新婚夫妇当然不可能充分享受新婚气氛。光武帝在兄长刘縯因其才干遭人妒忌、被更始帝亲信杀害后,又以宣抚河北为借口,被逼走北方。他因而被迫告别娇妻,只身前赴任地。  光武帝在河北的苦斗情形如前所述,他开始走运是在攻破邯郸王郎一派后。而之所以获得大胜,同为皇族的真定王刘杨率领十万兵投靠过来是最大原因。  “你娶我的外甥女儿如何?”  恩情如山的刘杨提出这件事情时,光武帝实在不便拒绝。倘若在刘杨指挥下的十万大军于此时离开他的阵营,将是极大致命伤。还好,一夫多妻之事在豪族之间尚属普遍,光武帝便不再犹豫。  “承情之至。”  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真定王之姐嫁给一个名叫郭昌的人。郭昌原本是地方首富,后来将无数田地宅邸等财产让给异母弟弟,因此获得“义人”美名。  前代真定王刘普(景帝第七代孙)就是看上这一点,所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对夫妇后来生下一个名叫圣通的女儿,而义人郭昌却于不久之后去世。  身为叔叔的刘杨怜悯丧失父亲的外甥女,于是要光武帝娶她。说起来,光武帝与丧父之女特别有缘,因为阴丽华和郭圣通的情形都是如此。  一夫多妻尚无不可,光武帝即位后,于立场上非立皇后不可。而皇后是只许一个人当的。  “我是很想立你为皇后的,可是……”  光武帝露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说。  如昆阳之役那般必须孤注一掷时,他是会有极大决断力的,但平时的他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  倒是他的妻子帮他下了决定。  “如果没有郭圣通的舅舅做你的后盾,你不是会有困难吗?”  “事实确实如此。”  “那你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她已经生了你的孩子,就把她立为皇后吧!”  郭圣通已经生了一个名叫强的儿子,阴丽华则还没有。  “是吗!那我就这样决定啰!”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立郭圣通为皇后,并且以刘强为太子。  实际上,阴丽华并非心甘情愿地退让。要是此刻不立郭圣通为皇后,自己的丈夫光武帝将无法取得天下。虽然他已即位称帝,但另外还有好几个以皇帝自称的人。最后成为真正天子的,将是其中最强的一个。  “到时候成为真正皇后的,将是我……”  这是她打的算盘。  倘若此刻由于一时嫉妒而把丈夫和郭氏拆散,丈夫将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皇帝。这样,她将一无所得。所以,现在必须忍耐。来日方长,为将来打算才是良策啊!  光武帝遂进入洛阳,成为此地之王。  赤眉军则进入西边的长安,更始帝向之投降。但赤眉军的内部却十分混乱。他们之所以能够攻破更始帝军,是因为更始帝酗酒失去民心,以及光武帝未赶来救援的缘故,也就是说,是建立在敌人弱点上的胜利。  攻破更始帝的赤眉军,本身在统制上也非常紊乱。他们根本不是为了取得天下而组成的集团,以胁迫方式被立为天子的少年皇帝刘盆子,当然没有统率全军的能力。  而且故乡在东方的他们,由于光武帝占领洛阳,此刻已是有家归不得,全军陷于自暴自弃的状态。  赤眉军三十万人进入长安后,不事任何生产,而军中也没有一个通晓经济问题的人。坐吃山空的结果,他们为了寻找食物,决定向西边移动。  东边洛阳为光武帝所占据,他们只有往西移动。  但他们的西进并不顺利。西北之民不会乖乖地任由他们恣意掠夺。何况地方有力人士中,一些人是拥有武力的。  有一个叫隗嚣的人,在陇西地区(甘肃省东部)以地方军阀姿态盘踞。这个人当然没有坐视赤眉军通过,而是予以迎击。  只以数量为依恃、毫无编制可言的赤眉军,遇到较有编制的军队,当然一下子就被攻破。他们被陇西军打得落荒而逃,一路奔回长安。  长安已无粮食供给他们。  “金银财宝倒多得是!”  “在哪里?”  “在地底下!我们可以挖出来!”  “你说的是什么地方的地底下?”  “当然是皇陵!皇帝的墓穴里有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啊!”  “咱们赶快挖出那些金银财宝,回山东老家吧!”  “对!回山东老家去!”  赤眉军之败兵残卒遂挖掘汉诸帝陵墓,劫了财宝就往东跑。  在洛阳的光武帝当然不会坐失这个机会。对方是毫无作战计划、一心只想逃回山东故乡的乌合之众。攻打这样的军队,当然必胜无疑。  结果,光武帝军获得大胜。赤眉皇帝刘盆子以下的干部大半降服。这是建武三年之事。  光武帝朝成为真正皇帝之路迈进一大步了。  趁赤眉军向西之空档,占据部分赤眉军地盘且自称皇帝的刘永及其党羽张步,于建武五年为光武帝所平定。  剩下的只有陇之隗嚣和蜀之公孙述两个军阀。  没东西吃的农民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有效汇集他们的精力、使之走向正当途径时,将会发挥极大力量。可惜的是,赤眉军和绿林军都没有这样的指导者。  树立农民政权之可能性因而消失,揭竿而起的农民大都被光武帝这类豪族利用。光武帝建立的后汉王朝,可说是抢夺得来的政权。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在各以皇帝自称的光武帝与四川公孙述之间,还有隗嚣军阀。被两位皇帝夹着的隗嚣正迷途于何去何从。他于是命令部下马援前往侦察。  ——靠哪一边较为有利,你亲自到这两个地方去观察后做判断吧!  马援和公孙述是儿时朋友。所以他先到了公孙述所在的四川。对幼时朋友的来访,公孙述摆出皇帝的架子,对待马援如臣属。马援回来后报告道——  公孙述只是井底之蛙。  我们今日常用的成语“井底之蛙”,便是出自马援这个报告。  马援后来出仕于光武帝之下,以军人身份非常活跃。马援建议弃公孙述投靠光武帝,隗嚣未予采纳,却采取见风转舵态度。结果,光武帝派兵攻打,隗嚣败死。  平定陇之隗嚣后,光武帝决定攻打蜀之公孙述。“得陇望蜀”一词出现于他这时候写给远征军司令官的信中。这句话后来用于形容人的贪心不足。  蜀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被平定。  “时候差不多了……”  阴丽华心想。  丈夫刘秀讨伐公孙述后,成了真正的皇帝。现在是轮到她当真正皇后的时候了。她已生有孩子。自己成为皇后时,孩子便是皇太子,也将成为下一代皇帝。  她开始有所计划,但这个计划没有必要了。  这是因为皇后郭氏自我毁灭的缘故。  郭皇后认为丈夫成为皇帝,完全是靠自己一族之庇荫。光武帝最初的情形确实如此,但占据洛阳以至于平定天下,都是以他自己的力量达成的。深居大内的郭皇后却不知道这一点。  郭皇后的母亲是真定王的女儿,也就是说,她是以皇族身份下嫁的。而且,丈夫郭昌英年即逝,她向来习惯于家中掌权。郭皇后自然也以之为榜样。  由于母亲任性,所以这个女儿也学了母亲的作风。她认为此乃理所当然。  光武帝渐渐变得无法忍受郭皇后的态度。他对这个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他过去倾心的是另外一个女人。他以“娶妻应如斯”心理娶了阴丽华,而阴丽华也正在身边。  皇帝到阴丽华所居宫殿的次数越来越多。  郭皇后对此深感妒忌。  阴丽华是非常内敛的人,极端厌恶华美。提到三十年前去世的父亲时,她一定会眼泪簌簌而下。  “我也是九岁丧父,但老头子的模样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一点没有悲戚之情。阴丽华的孝心实在可嘉……”  光武帝每每以自己作为对照,赞许她的孝心表现。  “你喜欢阴丽华,对不对!”  郭皇后时常歇斯底里似的对他喊着。  “这是国家的多难之秋。我希望家庭能平和圆满,不然还能埋首于国家政事吗?”  颇能压抑自己的光武帝,忍耐度还是有限的。  “是啊!因为作为女人或母亲,阴丽华都比你强几十倍!”  光武帝说完这句话后,看都不看一眼郭皇后,掉头就走。  后来,光武帝以“皇后有吕、霍之风”为由,对三公宣布废后。吕后和霍后是过去险些使汉王朝垮台的恶女。以“有其风”为由废后,还有比这更具决定性的方式吗?  阴丽华当然被立为皇后。  皇太子刘强也丧失其地位,后来被降为东海王。丧失皇后称号的郭圣通,她的第二个儿子刘辅是中山王,而她也被移到中山,被称为“中山王太后”。  阴丽华的儿子刘庄成为皇太子。  那是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的事。  第七十九章 日本登场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380 讨伐公孙述,平定蜀后,西汉的主要部分大致已归光武帝统治。剩下的只有边境地带而已。如对陇和蜀,以兵力平定之事当然有过,但支配汉朝之主要地区,大都采取令各地豪族承认光武帝宗主权的形式为多。但边境地区则无法如此。  汉之版图中,支配能力最弱的是南方。  汉代,南方被称为交州,含七郡五十六县。地域包括今日的广东省、广西省以及越南。其中,现在的越南地区有交趾、九真以及日南三郡,由于距中央最远,每当中央势力衰弱时,这些地方都会蠢蠢欲动。  光武帝刚为中原带来和平时,在这日南等三郡指导自立运动的是女性。  那是名叫征侧、征贰的一对姐妹。  汉武帝征服南越、将此地纳入版图后,似乎采取移民以使土著人民濡染文明的政策。但这三郡并没有完全顺从于汉。  依据《后汉书》等中国史书的记载,指导叛乱的征氏姐妹“甚为雄勇”,是悍马一般的女性。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