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帝国的软肋-17

作者: 字数:16702 更新:2023-10-09 17:39:17

“这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王莽遂以此弹劾卫氏,并且借此逼迫皇母以外的所有卫氏族人自杀。  王莽以“首谋”罪名,让自己的长子王宇服毒自尽。  ——卫氏从事阴谋应是确有其事!因为安汉公连自己的儿子都杀了!  对人们的批评甚为在意的王莽,这是他为了获得民心而施行的苦肉计。怀有身孕的王宇妻子,于生下孩子后,也被王莽逼死。  ——为了忠义,不徇私情!  王莽得到了人们这样的称赞。  第七十一章 皇位在望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6444 王莽成为安汉公的元始元年,恰好是公元1年。他篡夺汉王朝建立以“新”为名的王朝是公元8年之事,而他和新王朝都于公元23年灭亡。  如前所述,王莽因杀害自己的长子夫妻而赢得“为了忠义,不徇私情”之美誉。  事实上,在这之前,他也曾经杀害自己的次子。  事情的缘由是,他的次子王获杀了一名奴隶。认为罪不可恕的王莽,便命令儿子自杀。  ——安汉公是前任大司马。这么高贵的人,为了区区一名奴隶的命而让自己的公子偿命,他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由衷钦佩。  世人感动之余,莫不如此称赞王莽。  人无贵贱之分,现在的人们看来,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公元前数年的中国,贵族的命和奴隶的命可是天壤之别。  听到这件事的人,其反应之强烈,远超乎现代人所能想象的程度。  但对这起事件的处置评价,也因人而有极大差异。  将贵族儿子的命和一名奴隶的命视为等同,且做如此的处理——有人因此对王莽的评价甚高。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他是害怕儿子的罪会连累自己,所以不得不以冷酷手段处分,这是六亲不认的利己主义者。由他过去的表现和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王莽应该属于后者。  但他命令次子自尽一事,确实给了下层人民这样的期待——王大人一定会为我们做一些事的。  王莽对上层人士则将儒教运用得淋漓尽致。儒教的教义之一是:有德者受天命成为支配天下之人。  这个论调对王莽非常有利,没有不好好利用的道理。为此,他特别致力于推广儒教。国都大学招生人数到了饱和程度,逾越万人。  此外,虽然汉王朝建国以来,出现的功臣多如繁星,然而他们的子孙并不一定都发迹。王莽于是追查历史,对功臣子孙加以叙勋。  他因而也得到上层的支持。他以极慎重态度,由上至下,无所遗漏地为篡夺而布局。  王莽从年轻时代就非常喜爱学问。但当时有一个他怎么用功都比不上的大秀才,这个人正是成帝时代被誉为一世大儒刘向的儿子刘歆。一天,王莽叫来刘歆,说:“我想施行以孔教为方针的政治。”  “这个方针很好。”刘歆回答。  “我有许多政治抱负。这都是我自己想出的新方针。我喜欢新的事情,不过,相信这并没有背离孔教教义。遗憾的是,孔夫子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指示。我说的意思,你明白吗?”  王莽重复说了几遍“你明白吗”,大秀才刘歆立刻觉察到了他这句话的意思。  “我明白了。”  刘歆用肯定口气回答。  王莽的意思是要他伪造证据。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王莽要刘歆为他捏造让他方便行事的伪经典。  “孔子有意恢复周之制度。”王莽避开对方的视线说。  “周之制度乃周公所订,却没有传到现在。”  “虽然没有传到现在,以你这么一位大学者,对周朝制度应该相当了解吧?”  “在下稍有研究,所以大略知道。”  “和我共同研究最为理想之周朝制度,用以复原‘周礼’如何?”  “这是值得一做的工作。”刘歆道。  ——请伪造经典,好让我要推动的事情有根据。  王莽的要求,用意在此。对此允以“值得一做”,可见刘歆对伪造儒家经典一事是持积极态度的。  王莽于复职后仅仅八年就篡夺汉之天下,速度不可谓不快。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汉王朝能轻易地被除了“风评”不错之外无甚才华的王莽所篡夺,可见其流弊已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由于多年苦心经营,王莽已逐渐被认为是个“圣人”。正因为如此,他的一举一动非格外谨慎不可。  他把自己的女儿塞给才十来岁的平帝做皇后,而这也不是由身为“圣人”的他自己启口说的。  ——希望皇上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  他让众人向皇帝请愿。为这件事情而上书的人日达千余,公卿、大夫等有资格进宫者,则亲自到朝廷奏请。实际上,王莽并不是收买这些人,他只是交代其中的一小部分人而已,其余则期待群众的附和。讨好掌握人事大权的王莽,一定会有回报。——这不是单纯的附和,而是巧妙利用人们的功利心态。  关于禁止双字名一事已如前述。由于同姓同名的人愈来愈多,所以,起双字名的情形,到这时候已逐渐普遍化,而王莽却下令禁止这个风尚。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是“过去”没有的事情。  过去,指的是神圣之时代,也就是周代。王莽极力推动回到周代之复古政治——这一点无异于推翻汉之体制。王莽认为这就是新体制。  双字名之禁止,实际上也是如法炮制。王莽是先让别人上书,然后由他推动的。就此事上书皇帝的不是别人,而是匈奴单于。上书的内容是:  据闻汉廷以双字名为卑。因此,臣属愿将“囊知牙斯”之原名改为“知”,以从圣制。  实际内情是,王莽令使者前往收买单于,使他写了这封奏文。  王莽决定使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层,此为篡夺天下的手段之一。虽然“大司马”已是为人臣者的最高位,但这并不算特别,因为哀帝之同性恋对象——即二十一岁的董贤——也曾就大司马这个职位。王莽要的是从未有人坐过的特别宝座。  大司马或公侯之头衔,在他看来微不足道。他想要史无前例的称号。这样的称号当然需要创造。结果,他想出了这个称号,不过,和过去一样,并没有由自己说出来。身为圣人,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做,他遂又借助于别人的口与笔。  这特别的称号是什么?  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人臣而几乎与皇帝同尊者,唯有商之开国元勋伊尹和辅佐成王的周公两人。伊尹称为“阿衡”,周公则称为“太宰”。  安汉公较有圣人之称的阿衡及太宰犹胜一筹,其功绩足以匹敌后二者之总和。恳请皇上准予以“宰衡”为安汉公之称呼。  这样的请愿书达八千封之多。  一个人而兼备两位皇帝代理人的称号,因此,“宰衡”这个名称,给予人超越皇帝代理人的印象。  王莽开始使用“宰衡”之称号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于翌年五月他更拜领“九锡”之位。  九锡之位的人可以使用与皇帝同样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纳为“内”之意。当时的人可以在屋外设石阶,在屋内设石阶则为皇帝之特权)、虎贲(特别亲卫仪仗队员)百人、铁钺、弓箭、祭器等。  称号和格式几乎接近皇帝,王莽的野心到了快要完全实现的地步。  顶多再一两年……  王莽如此认为。  为了要篡夺连绵达两百年的王朝,一切非异常谨慎不可。  万事依照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只有一件事他未曾料到。  这件事情是,平帝出乎意料地敏感。表面看似温顺的他,内心里对王莽的所作所为,好像甚为不悦。这一点,可以由他的表情和行止窥见。  皇上十四岁了……  到了这个年龄,几乎已不需要辅佐人。  虽然王莽步步为营地即将成为皇帝,但目前的他,毕竟还是臣属身份。  ——王莽有叛逆意图,应即诛杀!  倘若皇帝下此诏,结果将会如何?王莽一派人士占廷臣的八成以上,因此,王莽确信自己绝不会发生被逮捕或遭诛杀之事。  但这必须以廷臣之八成“完全效忠”王莽为前提。因为其中可能有不少人表面对王莽效忠、内心却摇摆不定甚至憎恶王莽之专横——这样的人尤以皇族为多。  遭逮捕后,会被拖着绕行街市,然后在刽子手的刀下脑袋落地——王莽想象这个场面,禁不住地捏了一把冷汗。  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  他有这个警觉。  ——王莽!你给我记住!你杀害了朕之母后的全部族人!等朕长大成年时……  王莽有时候会觉得十四岁皇帝的表情露出的是这个意思。  就王莽的立场而言,他是为了除掉平帝之母——卫氏一族,所以才连自己的儿子王宇都作为牺牲品。而且,虽然杀害卫氏一族,他却没有杀平帝之母,只把她安置在中山,不准到长安来而已。他倒认为平帝应该感激他才对。  对十四岁的人,已不能使用哄骗小孩的手段,对方随时可以利用皇帝权力。这是岌岌可危的时刻,即将临头的灾难非设法去除不可。  干脆把皇帝杀掉!  王莽遂下了这个决心。  王莽原本认为在平帝十七八岁之前,可以把他当做傀儡,但这个估算似乎错误。既然错误,那就得及早作调整。  宫廷犹如密室。只要懂得要领,行事得宜,在这里干杀人勾当,反而不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何况宫廷医生,没有一个不仰承王莽鼻息。  王莽被授九锡的这一年十二月,平帝死于未央宫。他于九岁即位,十四岁时死亡。表面上是病死,实际上是在王莽的命令之下被毒杀的。  虽然没有证据,人们内心里却想:还是被王莽干掉了……  现在要考虑的是皇嗣问题。由于元帝之系统已绝,因此,非从宣帝之系统选出不可。宣帝之曾孙有五位王和四十八名侯。王莽却主张——  由与先帝同一代的人继位不合道理。皇统必须由下一代的人继承。  宣帝系统亦无相当于平帝这一辈的曾孙,王莽便坚持要从玄孙中找人。他做此主张,原因在于这一辈的人尚年幼。  结果,被选为继位者的是宣帝之玄孙刘婴。刘婴此时年仅两岁,而且,这名婴儿只是被立为皇太子,并没有即位为皇帝。  ——虽然刘婴是继位人,但过于年幼。  王莽以此为由,没有让选出来的继位者立刻即位。  这时候,武功县一位名叫孟通的知事在浚井时,从井底捞起一块上圆下方的白石,上面用丹朱写着如下几个字: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王莽又使群臣将这件事向太皇太后报告。  “胡扯!荒唐!”  年近八十的王莽之姑母——太皇太后听到时,立刻以鄙视表情说了这句话。这位老太太当然知道这是自己侄儿王莽搞的花样。  “王氏一族是靠汉家权力才发迹的。不图报恩,更趁恩人力量薄弱时篡夺其位,这是人做的事情吗?那些井啦、铜板啦……哀家知道都是王莽搞的鬼!”  “‘为皇帝’这句话应该是代年幼皇太子摄行皇帝之任务的天意吧?”  由于大臣说了这样的话,太皇太后遂有所让步,答允这一点。  衣冠和仪仗全与皇帝一模一样,南面行政事,并且祭祀天地、明堂、宗庙、群神等,廷臣对之以“臣”自称。这不是和皇帝毫无差异吗?只是,王莽不使用天子之第一人称“朕”,而以“予”称呼自己。  此外,王莽对太皇太后行臣属之礼。人们以“摄皇帝”称呼王莽,而举行祭礼时,则自称“假皇帝”。到这个地步时,王莽与皇帝已混淆不清了。  平帝死后的翌年当然要改元,结果竟然改成“居摄元年”之年号。这个年号代表的是摄政王莽——这一点,任何人都一目了然。  一切都照王莽的预定计划进行。其间当然不是毫无反弹。这一点,王莽事前就有所觉悟。取得天下这等大事,自然不可能进行得诸事顺遂。  皇族之一的安众侯刘崇首先竖起反王莽旗帜,攻打宛城,却未克而败走。这是居摄元年之事。  居摄二年(公元7年)发生更猛烈的反抗。  东郡太守翟义与其姐之子陈丰,共同以“讨伐国贼王莽”为口号,揭竿而起。  皇族严乡侯刘信、其弟武平侯刘璜,以及居东郡都尉之职的刘宇等人与之呼应。刘信的儿子刘匡是东平王,所以召集的是东平之兵。据传,其数达十余万之多。他们除了立刘信为“天子”,称翟义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外,更飞檄各地,以如下之词,声讨王莽:  王莽毒杀平帝,摄天子之位,意图将汉室灭绝。今天子已立,将对之行天罚!  这次举兵发生于九月间。  王莽因听到翟义举兵之消息而寝食难安。他已夺得大半汉之天下,但这是靠“舆论工作”的结果,并不是以武力取得的。他对战争毫无经验。  据说,看到王莽狼狈的样子时,他的姑妈太皇太后,也曾经以下层人的语气说:“我原本以为企图篡夺汉之天下的莽是个胆大包天的人,原来他和我们弱女子没有什么两样嘛!”  但王莽安然渡过这个危机。事态之所以转变为有利于他,应该是下列三点理由:  第一,他的“舆论工作”进行得相当彻底。虽然动机出自于野心,但他以取得民心为目的的政策非常巧妙。例如:五年前各地发生旱灾时,由于同时带来蝗害,农民饱受其苦。当时,王莽除了捐出百万金钱及田地三十顷(一顷为百亩,汉代之一顷约为十一点五英亩)外,更促请二百三十名官吏富豪捐出田宅,以资赈灾。  他更想到“购买蝗虫”这个点子。于秋割期间,蔽天而至的蝗虫群带来巨大农害之事,中国的史书颇多记载。这无数蝗虫不但在须臾之间吃光农作物,连杂草也吃尽。尔后,蝗群会转移他地。王莽的措置是鼓励人们捕捉蝗虫,由政府以每百只若干金钱的标准收购。对贫民而言,这是赚取外快的好机会。  此外,政府也于这一年,将免税基准大幅降低,贫民几乎全都免予纳税。  在发生传染病的地区设立医疗设施,对有人死亡的家庭致赠葬仪补助金——王莽的福利政策做到了这个程度。  如前所述,他命令杀害奴隶的儿子自杀,这件事情也曾经提高了王莽的声望。  王莽的人望可谓渗透到社会底层。  因此,皇族刘信虽然以天子自称,反王莽之气势却没有像燎原之火般地扩大。  第二,响应刘信一干人而举兵的人物当中,以流氓居多,到处做出放火抢夺的勾当,大大失去人心。这一点对王莽非常有利。原本就颇有人望的他,因对方的恶行而更加显得伟大。  第三,王莽致力于舆论工作的结果,已建立了他的派系势力。由于根本没有其他派系对抗,所以呈现一派独大的局面。属于这个大派系的人知道王莽的命运和自己休戚相关。因此,他们都以极为认真的态度拥护王莽。这等于是以生命作为赌注,他们当然是无比卖力的。  王莽以身边心腹孙建为奋武将军、刘宏为奋冲将军、窦况为奋威将军,叫他们分别率领军队,赶赴前线。  此外,王氏一族中的虎牙将军王邑、强弩将军王骏、震威将军王况以及中坚将军王昌等人,也前后出征。  他们率领的都是受过良好训练的将兵。相较之下,反王莽军则为掺杂颇多盗匪的乌合之众。  王莽所派诸将,在一个叫陈留的地方大破反王莽军。  王莽闻讯大为喜悦,对立下战功之将兵论功行赏,并且封干部将校中的五十五人为侯。此外,他又大赦天下。由于些微刑责者将被赦免,反王莽军因而日有逃兵现象。  至此,大势可谓已定。  十二月,王莽派大军包围圉城。翟义和刘信弃军逃走后,翟义于一个叫固始的地方遭逮捕,被处磔刑。  刘信的行踪杳然,王莽再怎么派人搜索也找不到。  经过这次的大事件后,王莽的自信心愈来愈强。  翌年,各地频频报来瑞兆。  真天子出现时,上天会以瑞兆告诉人们——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前年的白石是瑞兆之发端。  当时人们的迷信程度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王莽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  齐郡(山东省)临淄县一个叫昌兴的地方村长辛当,某晚,重复做了几次同样的梦。  ——我乃天公使者。天公派我来要你告诉世人“摄皇帝乃真皇帝”。如果不相信我的话,你去看看村子里是否多了一口新井。这口井是为了显示天公威灵而送给你们的。  这位村长和村人到处寻找,果然发现了一口从未见过深约百尺的新井。  “这真是令人惊异。看样子,安汉公就要成为真天子了。这口井就是证据啊!”  人们一见了面,就谈论此事,村长更派人到皇都去报告。  事情的真相是:奉了王莽之意的村长,于几个月前就在这人迹稀罕的穷乡僻壤挖好这口井,然后加盖,并覆盖以土。村长于说出托梦之事的前日除去井盖,使之显现于乡人眼前,如此而已。  此外,也有过写着“天已预告真天子即将出现”之意文章的“铜版”,在四川运来之石造牛像前出现之事。  有人则将刻有这类预言式文字的铜版呈献朝廷。  布置可谓相当周全。  王莽遂于居摄三年十一月,将年号改为“初始”,并行登基。他并且订十二月一日为“始建国元年”正月一日。这叫做“奉正朔”,表示服从之意。  第七十二章 汉一度灭亡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2890 平帝亡后,汉将幼儿刘婴定为帝位继承人,却尚未举行即位大典。刘婴只被称为“孺子”。由于尚未登基,所以,相传传自秦始皇的“传国之玺”至今尚保存于长乐宫。在往昔的中国,这传国玺是皇统之证明。  长乐宫的主人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年近八十的她是王莽之姑妈。这个人令王莽十分犯怵。她是王氏族人,嫁给汉皇室刘氏已六十年。  太皇太后果然暴怒如烈火。料到她会愤怒,所以,王莽特地派了姑妈最中意的王舜来传话。但纵然派来的使者是自己中意的人,她的怒意还是无法平息。  “王氏一族是靠汉家的权力才发迹的。不图报恩,更趁恩人力量薄弱时篡夺其位,这是人做的事情吗!这种人吃剩的东西,恐怕连猪狗都不吃吧?这个世界会有这种事吗?井啦、铜版啦……哀家知道那些都是王莽搞的鬼!他还变更正朔、更改服制。既然如此,他大可自己造出传国之玺啊!何必计较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呢!哀家是汉家老寡妇,余命无几。待哀家死后,这玉玺将与哀家埋葬在一起!”  听到她的这段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潸然落泪。  王舜也当场哭倒,泣不成声地说:  “可是……王大人志在得到传国玺……这一点……以太皇太后的力量也抗御不了他的……”  “说得也是——”  八十岁老寡妇深深叹了一口气,放弃了抗御念头。想要的东西使出任何手段都得取到——她对王莽个性知道得很清楚。王莽是为达成野心、连杀死自己两个儿子都狠得下心的人!为得到天下之主的证明物件——传国之玺,他还会在乎杀害一个姑妈吗?  太皇太后想起从家臣口中听到的处刑叛徒的场面。某次处刑时,王莽曾经让医生将叛徒活活解剖。他这样做,为的是要知道人体内脏的位置、大小、重量等,以供医疗上的参考。  ——用细竹捞起时,那些脏器还在蠕动呢!  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天,她整日都忍不住要作呕。倘若坚持不交出传国之玺,自己说不定也会有同样的遭遇吧?  哀家什么都不管了!  太皇太后拿出传国之玺,掷到地板上说:“拿去吧!我已经衰老,很快就要撒手西归。我看,你们也活不久的!而且一定不得好死!”  翌年——由于正朔更新,这一年的十二月就是新年。王莽将原来预定继承汉王朝的六岁“孺子”刘婴封为“安定公”。  王莽朗读的“策”(诏书)内容如下:  咨尔婴。昔皇天右尔之太祖,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十载。历数(命运)在予之躬。诗(经)云:“(殷之子孙亦)为侯服周,天命无常。”兹封尔为安定公,永为新王室之宾(客)。于戏!  宜敬天之休,践乃(诸侯之)位,勿废予之命。  而后,他牵着六岁刘婴的手,流着眼泪道:“往昔,周公曾经以摄政身份辅佐年幼成王,于成王成长后,将大政奉还。我本来有意仿效周公,奈何迫于皇天威命,不得如愿以偿。我是于不得已情况之下成为天子的。”  宦官将刘婴一度带出宫殿外,然后使这名幼儿北面而坐,对王莽行臣下之礼。  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汉书·王莽传》如此记载这个场面。  意思是说,在场的百官没有一个不大为感动。可是,他们为何感动呢?  他们是因思及迫于皇天威命、不得不登基的王莽的苦衷而感动呢?抑或眼看不懂事的孺子刘婴改向往日臣属王莽执臣下之礼的情形,为其命运多舛而洒下同情之泪呢?  从高祖刘邦成为汉王的公元前206年算起,汉王朝算是于第二百一十四年,被王莽篡位而一度灭亡。  光武帝于十年后复兴汉王朝,以后的部分称为后汉,但这实应视为另一个王朝。  被王莽篡夺的汉王朝——即前汉,以长安为首都。后汉则以位于较东边的洛阳为国都。因此,前汉亦称西汉,后汉亦称东汉。  汉高祖刘邦于秦灭亡后,自项羽处拜领汉中之地而为汉王。汉王原本只是地方领主,于统一全国后,仍然以“汉”为国名。  以地方领主时代的领国名为全国政权之名的作风,后来被沿袭下来。以魏封侯的曹家、以隋封侯的杨家及以唐封侯的李家等,全都用领国名作为王朝之名。  王莽以复古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所谓的“复古”就是回到有圣代之称的周代。为此,他采取连官名也改为周代体制的形式主义。  例如:大司农改为“羲和”,后来又再度改为“纳言”。此外,太常之职改为“秩宗”,大鸿胪和少府则分别改为“典乐”和“共王”。这些都是周代职官之名。  不只职名,连宫殿名也有所更改:长乐宫改为常乐宫,未央宫改为寿成宫。首都长安也更改为常安。  由于王朝已变更,所以悉数收回汉王朝过去授予各地之王、诸侯以及百官的印绶,改授新王朝核发之信物。此际,王莽又搬出周之古制,基于“往昔之‘华’与‘夷’截然不同”的观念,打出了如下新方针:  以匈奴为“王”乃违反古制之举,因而将之降格为“侯”。  过去汉授予匈奴单于之印绶叫做“玺”,现在改为“章”,这是非常明显的降格。匈奴要求照旧给予“玺”,却为王莽所拒绝。匈奴在盛怒之下攻打边境之地,杀害官吏及住民,并大行掠夺。  王莽因此将匈奴单于之名称改为“降奴服于”。之所以避免直接使用“降服”之字眼,为的是怕激怒匈奴。  对于高句丽,则因其于攻打东胡之际未派援兵前来,乃将其名改为“下句丽”。  以将“高”改为“下”而乐,不是如同儿戏吗?  回归古代的倒行措施,在经济政策这最为现实的层面失败,是理所当然之事。  王莽将全国土地称为“王田”,将之归为朝廷所有,此外,称官奴以外的民间奴隶为“私属”,与王田一样,严禁买卖。触犯这项规定者,重则处以死刑,轻者则处以流刑。  而事实却是,土地与人身之兼并无处不在进行当中,王莽所发布的一切“禁令”,在莫之能御的状态之下,未有充分之准备或对策,仅以沿袭周制为理由,一想到就随便发布命令,这样的措置当然引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为了作调整,就非将业已订定的法律修改不可。  这真的是“朝令夕改”。  政府发行新货币,并且禁止使用汉之五铢钱,而这项措施大大使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混乱。  私钱铸造和王田及私属买卖一样横行天下,使得王莽不得不予以承认。  酒、盐、铁等之国家统制,也由于措施过严,压迫了人民的生活。  在失政情形如此严重之下,社会若不陷于混乱才是怪事一桩。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他召集三十万壮丁,兵分十二路攻打匈奴。后来,攻打的对象不只匈奴而已,对西域以及西南,也屡次派遣远征军。  为掩饰失政,使人民的注意力移到国外,这是古今中外为政者惯常采用的策略。  为外征而扩大动员时,将有可能会造反的大批血气方刚年轻人带到边疆,使之在该地阵亡或饿死——这是最高妙的一石二鸟方法。  攻打西南之句町国时,被动员的二十万军队,十之六七不是饿死就是死于疫病。  各地频频发生农民暴动。  实际上,农民暴动在汉之政治开始紊乱的成帝时代就有。只是,那些暴乱都属局部性纷争,规模并不很大。  王莽之失政,使已经有此倾向的农民暴乱规模扩大了。  第七十三章 再见绿林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2792 湖北省当阳县是于后汉末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前,刘备曾经被曹操打败的地方。该地附近的一座山叫做绿林山。反王莽派人士聚集于这座绿林山。这批人的首领是王匡以及王凤等人。  如前所述,当时的人以起单名为原则,因此,同姓同名的情形极为普遍。绿林军首领之一的王凤,与王莽之伯父王凤是同名不同人。而以王匡为名的人物,光是出现于史书的就有好几个是属于同一时代,所以,若不仔细分别就会产生混淆。  到太皇太后面前要求传国之玺的王舜次子也叫王匡。这个人为太师将军,是王莽属下的军司令官。后来,绿林军王匡率军攻打洛阳时,据守洛阳的王莽这一边的大将是王匡,人们常把两人混淆不清。结果,绿林出身的王匡攻陷洛阳,生擒属于王莽的王匡,并且将之处斩。  王莽一个私生子也叫王匡。在正室生的儿子全都死后,王莽将他于新都侯时代与侍妾生的王兴以及王匡等人召了过来。他始终未曾公开这件事情,大概因为此事有碍于他的“圣人”名号,所以不敢让世人知道他与侍妾生子之事吧?  王兴亦有同一时代的同名人物。王莽即位时,过去为他担任门房工作的王兴,和一个名叫王盛的卖烧饼汉突然成为“公”。其理由是,预言书中有“王兴、王盛将守新王朝”之语,因而广向天下征求名叫王兴、王盛的人。结果,出现的同名人各达十余名之多,经由算命师相命,最后选择了这两个人。  这样的“起用人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利用神威的王莽,好像走火入魔,所作所为越来越异想天开。这样的人还能够妥善治理天下吗?  为了区别同姓同名事情,古人习惯说出自己的籍贯。绿林军王匡是湖北省新市县人。绿林军后来分为下江军及新市军二支,而王匡率领的是新市军。因此,下面姑且以新市王匡称之。  绿林军揭竿而起是天凤四年(公元17年)前后之事。起先由王匡这批绿林山附近的不满分子聚集而成,人数仅仅数百。但“绿林起造反军”之消息传出去后,不仅该地,连许多远处的人都赶来参加。这个团体的干部中有南阳马武、颍川王常、成丹等人。由于他们分别带来自己的党羽,因此,数个月后,已膨胀成七八千大军。  天凤四年,荆州这个横跨今日湖北省及河南省的地区,曾经发生大饥荒。其实,这好像不是纯粹的天灾,多少含有人为的成分。彷徨于饥饿边缘的人们成为流民后,挖遍草原的土,以树根、草根充饥,众人互抢粮食——当时展现了这地狱般的景象。  “一个人必须杀死九个人才能吃到一碗饭,这不是阿修罗地狱吗!而且,今天抢到饭吃的人,明天可能被人杀害!我们不如想想不必互相残杀也能生存的方法,如何?”  王匡如此呼吁。他原是地方侠客,是个富于侠气、辩才无碍且很有胆量的人。  “我们也不希望像畜生般地互相残杀啊!可是,除此以外还有啥办法呢!”  饥民们以绝望的口气问道。  “方法不是没有。你们看!我们由于没有东西吃而即将饿死,而有钱人家谷仓里的米袋却堆得满满的!与其抢一碗饭,不如抢一座谷仓!这样,不但不必互相残杀,而且可以吃得饱饱的哩!”  王匡语毕,环视了一下众人。  “可是,有钱人家都雇有看守。就以河边赵家为例,他们雇有五十多个庄稼汉专责看守哪!”  “五十多个人?好,那我们就派一两百个人去吧!这样,还会打不过他们吗?”  “我们哪儿来这么多人?”  “有饭吃,还怕召集不到人手吗?对,我有一个名叫王凤的朋友,我可以叫他来合力行事。这个家伙很管用的。”  王匡卷起破烂衣袖道。  王匡召集闹饥饿的一批人,以绿林山为据点,开始袭击附近的富豪及官库。  绿林山遂成为摇撼新王朝的根据地。  王莽面对造反军对策只是仿圣人口吻的那一套“姑予赦免”,压根儿谈不上根本性解决之道。也好像没有了解到逼使人们起而造反的真正原因。  前面说过,这次的饥荒“多少含有人为的成分”,乃是由于王莽推动的“周制”过程繁杂,税制使得人民“所得不足给贡税”,因此人们的勤劳意愿大为降低。  一些重臣据实报告这等情形,并且提出“应降低赋税为宜”之意见。对此,王莽却以专挑神圣周制的毛病为由,而勃然大怒。荆州牧费兴是个刚直人物,在提出此一建言后,当场被王莽撤职。  费兴之后的荆州牧(史书未载其名)受王莽之命,决定率领士兵二万前往讨伐“绿林之贼”。  “什么!有两万官兵要攻打前来!那太好啦!他们一定带有许多兵粮和辎重,我们不是可以抢来享用吗!”  听到报告的王匡,在绿林伙伴面前呵呵大笑。  被王莽以“土匪”称呼的这批绿林之徒,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温和农民。他们起而造反,完全是贫穷所逼。这批造反分子中的大部分,光听到“官兵”这个名词,就会浑身发抖。  王匡之所以呵呵大笑,是为了去除他们的“官兵恐惧症”。  “我们即将有一大收获,这不是值得庆幸吗?其实,官兵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原本就和我们一样是庶民,和我们算是一伙的哩!哈!哈!哈!”  王匡带着笑声出阵。  绿林军来到云杜迎击官军。云杜接近现在的武汉市沔阳县西北。  过去绿林军以打游击的情形居多,绝少有以野战方式迎战大军的经验。  但他们发现官军原来一点也不值得害怕。  云杜会战的结果,王莽派出的二万官兵被数千绿林军打得四处溃散。荆州牧丢下数千阵亡人员,向北方落荒而逃。  军粮、武器、辎重等物资,悉数归绿林军掳获。这次战役的最大收获并不是这些战利品,而是“官军不足为惧”的自信。  绿林山再也不是流寇巢穴,而是割据一方的势力本营。由于在云杜战役获胜,这批绿林军的人数乃大大增加。其间发生的掠夺妇女事件,证明一些绿林之徒有意在这个据地建立家庭。  绿林山的人口很快就超过五万。  这座山原本只是王匡这批数百造反分子的藏匿之处,地方根本不敷五万以上的人生活,勉强以为据点,一定会产生问题。  问题果然产生——是疫病。  这不是适合人们生活的场所,卫生条件极差。疫病一旦发生,便会迅速传染。何况又是恶性疫病。  连官军都能打败的绿林勇士,面对疫病却没辙了。  绿林发生大疫,是大破荆州牧政府军第二年之事。五万人中,一半死于疫病。  “这样下去,我们定会全数灭亡。于今之计,最好立刻下山,并且把团体一分为二。这在寻觅粮食上较为方便。”  王匡遂决定下山。  山下的世界正在极端混乱的状态之中。  绿林健儿下山后,立即涉身于大乱之天下。  王常和成丹率领的一批人向西方走,由于沿江(长江)而下,便以“下江兵”自称。  王匡、王凤、马武等人率领的一批人则向北方走。他们以新市出身者居多,于是以“新市兵”自称。  这批新市兵在北上途中,于湖北随县附近,吸收平林人陈牧所率领的平林军,阵容因而更为庞大。  第七十四章 赤眉造反军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3923 前汉末期的南方尚未充分开发。长江流域就当时而言,是属于南方地区。天下大乱时代的造反,并不局限在一个地方发生。遍地起烽火——这是乱世的造反景象。  于南方窜起的绿林军,后来分为下江、新市两支,其间更有平林军投入。  北方黄河流域也有铜马军等数十造反团体揭竿而起。  东方则有赤眉军抬头。  此处且叙述有关赤眉军之事。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如流星划过的一股汹涌势力。  今日山东半岛的青岛附近,有个海曲县。汉代的县长官称为县令,而喜欢更改名称的王莽,将之改为县宰。  当地有一吕姓豪族,主人很早就殁故,吕家的一切全由未亡人主宰。人们称她为“吕母”。  吕母是个女强人。独子吕育却娇生惯养,摆出纨袴子弟姿态,整日以追逐女色为乐。  倘若浸淫女色的对象只是妓女,则尚无不可,而吕育却涉猎良家妇女。他甚至对县宰的老相好也有所染指。  不良少年吕育,过去有多次为非作歹之事。每次惹出事端,都是由吕母花钱摆平。由于有此后盾,吕育更加肆无忌惮,横行乡里。但自己女人被染指的县宰,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斩!  县宰遂下了这道命令。  王莽即位后,为了夸示其“仁政”,曾经频频颁布恩赦之令。犯轻微刑罪的人,进拘留所后没多久就被释放——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地方长官凡处置视为眼中钉的罪犯,都以速审速决方式将之除去,以免其逍遥法外。  自己的女人被吕育染指的县宰,果然在新的恩赦命令颁布之前,将这名可恶的年轻人解决掉了。  吕育的母亲伤心欲绝,并且痛恨这位县宰。吕育是她的独子,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儿子被县宰杀掉,这几乎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为继续活下去,她非做一件事不可。  ——为儿子复仇!  最后,她以此为唯一的生活目标。  身为女人的吕母,当然不可能由自己下手报仇。为达到这个目的,她招募了一些人。  她的亡夫是地方角头,认识不少侠客。和他甚有交情的侠客,是一个叫做徐次子的人。吕母立刻找徐次子商量。  处决吕育的县宰为免除后患,准备把吕育的家人也处理掉。由于对方是地方豪族,而且有侠客之类人物频频出入,因此,若不及早处置,后患将在所难免。  接到县宰有此意图的情报时,徐次子立即对吕母道:“应该到海上为宜。”  万一县宰先下手为强,就会吃不完兜着走,大家很可能没命。与其如此,不如到海上去。当时的山东半岛海域,有一些无法无天的小团体干着海贼勾当,一有机会就靠岸抢劫一场,然后逃到海上。据说,那些人的生活都过得相当好,倘若能以那种方式维持生活,何必恋栈于危机四伏的陆地生活呢?  吕母遂率领一群侠客出海。如前所述,该地海域有不少海贼小团体。他们正在寻觅大头目,以免永远沦为毛贼,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也就是说,想以组织形态保障自己。这时候,他们听到以资产丰富而闻名的吕母处理家产后来到海上的消息。  ——以她为头目最为理想!  一群海贼很快就拥戴吕母,并且奉她为“将军”。  吕母成为海上女将军后,过了两年多时光。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八月,她的党羽袭击海曲县,抓了县宰杜先后,将之斩首。  她终于为儿子报仇了。吕母于达成报仇目的的三个月后去世。  她的海贼团,人数已超过一万。继承为头目的是徐次子。  ——干海贼勾当,无法养一万个人。  徐次子有了这个想法。为了养活这批人,非上陆地不可。  由于长年生活在海上,所以,吕母残党对于在陆地上该如何生活,一点也没有把握。此际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陆地大头目投靠。  这样的头目必须是个地位相当的人物。徐次子于是搜集了各地情报。  他得到的情报之一是——荆州当阳县绿林山有奉王匡为首领的一批亡命豪杰。  “荆州?未免太远了些。”  徐次子呻吟着。湖北绿林山确实离山东半岛太远了。  “有一个叫樊崇的人在泰山一带相当活跃。”又有人报告。  “泰山?这个距离倒相当理想。”  徐次子颔首表示满意。  “那我们去投靠他吧!”  过去跟随吕母在海域耀武扬威一段时期的这批匪党,遂上岸投靠樊崇军。  以樊崇为首领的造反军,攻打了泰山附近一个叫式的地方。式原是汉皇族之领地,式侯之远祖为高祖(刘邦)之子齐悼惠王。这个地位后来由哀王襄继承,其弟刘章则受封城阳。刘章六世子孙荒王之子刘宪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被封为式侯。  绵延两百多年的汉王朝,“皇族”当然多如繁星。直到王莽取得天下后,汉之皇族乃成为普通的庶人了。  樊崇攻打式,并将之攻陷。  式侯刘宪死后,其地位由其子刘霸继承。但由于刘霸无嗣子,其弟刘萌则成为第三代式侯。刘萌也于去年去世,留下三子。  樊崇于占领式的同时,俘获式侯的儿子。  三名皇族少年依序为恭、茂和盆子。其中只有刘恭具备皇族教养,茂和盆子则由于年幼时已是王莽之天下,因而未受皇族待遇,教育也被忽略。刘茂尚对学问很有兴趣,刘盆子则以牧羊为乐,根本不想读书。  占领式对于樊崇的造反军可谓带来新力量。他趁势以其大军占领了整个现在的山东省地区。  王莽当然不能坐视,立刻派遣景尚、王党等将军前往镇压,却无法将之攻破。这并不是政府军无力的缘故。  军师放纵,百姓困厄。  如史书记载,这个原因在于政府军军纪弛缓,到处掠夺,使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未得民众支持的军队,当然不可能获得最后胜利。  地皇三年(公元31年),政府军司令官为樊崇军所杀。  地皇三年就是湖北绿林山流行恶疫的这一年。  景尚于这年二月阵亡。|福哇小说|  四月,王莽决定再度派兵讨伐樊崇等人。  这次的司令官是王匡和廉丹两人。这个王匡是王舜的儿子,当然不是绿林军的王匡。他们率领的政府军,总数达十几万之多。  这时候的造反军已逐日膨胀。除了来自海上的一万吕母残党以外,各地更有许多小团体陆续前来加入。中小规模的造反军此时已无法自立,他们必须投入大规模团体始得生存。  由于膨胀迅速,所以,同道彼此并不一定认识。  “这样下去,有可能发生同道互相残杀之事……”  樊崇开始为此忧心。  他属下的士兵一打败政府军,就剥下他们的军服,穿在自己身上。因此,光凭外观是分不出敌我的。  “说得也是。我们要有识别标志才行。”徐次子说。  “让他们绑头巾如何?”  樊崇于思考片刻后道。  “不,敌人说不定也有绑头巾之事哩!”  “胳膊上绑布带——这个方法如何?”  “布带若于搏斗时掉下,就麻烦了。”  “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哦,对。”  徐次子好像想到妙法了。  “你是不是有了什么好点子?”  “我们不是有许多红色涂料吗?”  “没错,曲阜有许多这种东西……”  “就使用那些涂料吧!”  攻陷孔子庙所在地曲阜时,曾经在其官库发现许多赤红色涂料。这是自认为圣人的王莽,为了修复孔庙,从各地运来涂刷墙壁用的赤红涂料。  “那些涂料怎么用呢?”樊崇问道。  “用来作为识别标志啊!”  “识别?要涂在什么地方呢?”  “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为避免自相攻打,把这个东西涂在见面就看得到的地方。”  “见面就看得到的地方是哪里?”  “眉毛啊!涂在眉毛上。”  “喔……”  涂在眉毛上的确是好点子。这是最醒目的部位。而且,由于是涂在毛上的关系,涂料不会轻易脱落。  樊崇于是下令全军士兵,眉毛涂以赤红涂料。赤眉士兵排成队伍的样子着实是个奇观,也为这个集团增添了一种威力。  ——赤眉军。  人们如此称呼他们。王莽之政府军当然称他们为“赤眉贼”。  十多万政府军为了讨伐这批赤眉军,向东进兵。总司令官王匡当时是“太师”,这是高于三公的特别官职。  政府军不但装备欠佳,连军粮也付之阙如。  ——军粮可在当地调度。  政府下了这个指示,而这等于准许军队肆意掠夺。由于这批军队纪律极为紊乱,沿途居民莫不大受其害。  ——不怕赤眉来,只怕太师到。  民间流行这句话。赤眉军是由于没有饭吃才投入造反集团的贫民群,他们是因为缴不起王莽的重税,为避免被捕而逃亡的,所以了解农民的苦衷。今日眉毛涂红的士兵,昨天以前也是靠辛苦耕作过日子的贫农。即使掠夺官库和富豪宅邸,他们也绝不会欺凌贫民。  政府军却毫不容情,连穷苦百姓仅有的积蓄都被夺走。政府军当然因而失去人心。  两军于一个叫成昌的地方会战。成昌在今日山东省东平县附近,靠近河南省。  失去人心的军队当然会被打败。由于他们横行霸道、极尽掠夺之能事,因此,各地造反频传。政府军奉命镇压这些叛乱。一个叫索卢的人在无盐城起而造反,政府军于是在与赤眉军交战之前,奉命前往镇压,好不容易将无盐城攻陷,处斩万余人后,才到成昌与赤眉军对峙。对政府军而言,敌人不是只有前面的赤眉军而已,四面八方的居民全都成了他们的敌人。  赤眉军司令官董宪率军数万,迎击政府军。  由于才攻打无盐城,政府军极为疲惫。廉丹主张休养,王匡却坚持连战。  ——我们岂可休养?赤眉贼随时会攻打过来呀!  事实确如王匡所言。  结果,政府军大败,廉丹阵亡,王匡败走。  于成昌战役后,赤眉军又大大膨胀。由各地前来参加造反的人不计其数。  第七十三章 再见绿林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370 “这个情形实在令人伤透脑筋……”樊崇叫起苦来。  赤眉军人数膨胀到三十万了。  在这之前的组织甚为单纯,军中阶级只有“三老”、“从事”、“卒吏”三种。至于规则,仅有如下一条:  ——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依其伤害程度,受同样之刑罚。  由于总指挥樊崇本身是个文盲,因此,这个集团平时不使用任何文书。  但成为三十万大集团后,再也不能以过去的方式经营了。樊崇遂以一万人为一营,组织三十个营,并以徐宣、逢安、谢禄等人为高级幕僚,让他们负责营纪。美其名为知识分子的这些人,实际上只略通文墨。其中的徐宣略具易学知识,而像他这样的人,已是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了。  虽然赤眉军后来开始使用文书,但还是脱离不掉暴动农民之色彩。  与之相较,因疫病而解体的绿林系造反军,由于有地方豪族参与其间,因而比较没有暴动色彩,保守气氛较为浓厚。  ——王莽的政权已到日暮途穷阶段。他很快会下台的。  在地方上静静观望中央态势的豪族们,开始有了这样的看法。他们很想推翻王莽,建立新政权以树立新秩序,奈何他们却没有武力。  ——对!和现成的造反军团合作是一条捷径!  他们开始注意到造反军了。比起组织造反军,利用现成的造反军反而来得方便得多。过去站在权力体制一边的地方豪族,对组织造反军根本不在行。不过,要喊口号,他们倒是很拿手的。  ——打倒篡位者王莽!复兴汉王室!  不久,绿林军中涌出这样的口号。  由于理想主义者王莽采取重税措施,税目日益浩繁,所以人们过的是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正在追怀从前的日子,在这个时候听到兴汉口号,当然立即表示赞成。  为抢东西吃而到处破坏的造反军,态势骤然一变,齐声喊起兴汉口号。膨胀迅速的造反军最大的困难在于短缺粮食和军费。地方豪族在这一点上给予他们援助,正因为如此,而有了鸠占鹊巢的态势。  既以复兴汉王室为口号,就需物色一位皇族,并以之为皇帝。连绵达两百年以上的汉王室,皇族之数何其多。清朝绵延两百六十余年,据说到清末时,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室”多达两万人以上。赤眉军中就有七十多名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的,在绿林军内也为数不少。  许多人当初参加造反军都是各怀鬼胎。如果要拥戴某人为皇帝,以欠缺自主性的人较为理想。也就是说,这个人只能做傀儡。  他们于是推出绿林系平林军中被称为更始将军的刘玄为皇帝。  这就是更始帝。他以洛阳为据点。  另一边的王莽则在长安,他也是皇帝。只是,长安皇帝运势已近日暮黄昏——这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事。  ——大家合力打倒王莽!  洛阳更始帝如此呼吁天下。  ——不赶快投入,会占不到好地位!  于是,各地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参加造反军。  ——我去和他们交涉看看。我的部下这么多,他们非答应给我许多地位不可。  做此想法的赤眉军总指挥樊崇遂满不在乎地来到洛阳。他是拥有三十万大军的人,更始帝这一边的领导人员当然急欲获得这批大军。但他们担忧的是,租出厢房后,会连正房也被占住。更始帝身边的豪族就是占了绿林军正房的人。因此,他们先把樊崇软禁起来。  “他妈的!竟敢对老子来这一套!”  樊崇气得直跺脚。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