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帝国的软肋-16

作者: 字数:16807 更新:2023-10-09 17:39:16

曾经天涯孤儿境遇的宣帝,对骨肉情感较常人尤为强烈。孙儿诞生对宣帝而言是值得狂喜的事情。他把这个孙儿放在自己的身边,无时无刻地予以疼爱。  这个皇孙名叫骜,起的字非常直截了当,叫做“太孙”。他就是后来即位成为“成帝”的人物。  皇孙诞生于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对宣帝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一年。建国以来的大敌匈奴此时已分裂,而等于是匈奴之皇帝的呼韩邪单于向汉降服,于这一年春,亲自到长安,向宣帝执臣礼。  龙心大悦的宣帝登上长平阪,给予单于特别优遇——免行跪拜之礼。  皇族以下封侯者、重臣、廷臣等数万人,到渭桥边迎接匈奴单于。群众更是集于路边,高喊“万岁”。  高祖以来,汉王朝历代诸帝未能完成的大事业,终于在自己的手中完成。拥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武帝,都未能使匈奴完全降服啊!  宣帝给予匈奴单于较皇族还高的待遇,并且赠送无数珍宝。  而宣帝却于两年后的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于未央宫驾崩,享年四十三。于十八岁即位的他,在位期间前后二十五年。  宣帝之寿命未及武帝是一件憾事。  皇太子即位,皇孙成为皇太子。皇太子之生母王政君当然被立为皇后。  皇后之父亲王禁,被封为阳平侯。  新皇帝——元帝——之外祖父许广汉此时已死,元帝则将其弟之子(对自己而言是舅舅)许嘉封为平恩侯。  皇帝重用母亲和皇后的亲戚乃是当时的习惯。年轻皇帝常在母亲和皇后亲戚的包围之中君临天下。这一点对宣帝那样意志坚定的人而言尚不致构成问题,但元帝是个感情脆弱的人。  由于元帝不够理性,宣帝甚至一度有过将他废除之意。  天子必须是个政治家,而元帝毋宁是个艺术家。为爱人之死而痛不欲生的他,可见感情何等纤细,实在不适宜处理斗争不断的政治任务。  ——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  由史书这段记载可知,他是个会自己作曲、歌唱的音乐家。  果然不出父亲宣帝所料,元帝大量起用儒生,将政治交给思想背离现实的儒者去处理。  后汉史家班彪对元帝治世的批评是:  优游不断、孝宣(帝)之业衰焉。  元帝在位期间达十六年。  在武帝、昭帝、宣帝等几位杰出天子之下,得以异常昌隆的汉之国运,到元帝时开始衰退。他的在位完全建立在父祖的遗业之上。由于基业相当稳固,所以尚不致弄得破绽百出。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特别事迹的元帝时代,流传至今的,大概只有王昭君的故事吧?  于宣帝治世,匈奴呼韩邪单于曾经臣服于汉之事,已如前述。到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匈奴分裂中的一派领袖郅支单于,为汉军所攻灭。他的首级于长安槁街示众十日。槁街是蛮夷邸(臣服于汉之塞外诸国的藩邸)所在。  ——你们要是胆敢叛汉,下场将会如此!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以儆效尤。  呼韩邪单于听到政敌败死的消息时,内心既喜且惧。以些微过失为借口,而枭首示众——同样的命运随时有可能降临自己的头上。  “我非以更积极的态度表示恭顺之意不可……”  呼韩邪单于因此决定再到长安。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晋谒皇帝。他这次是在相隔十六年后,再度赴京。  呼韩邪单于上次赴京是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春之事,于二月间便归国。宣帝于这一年的十二月殁故。竟宁元年的这一回,他同样于正月到长安晋谒皇帝,而元帝后来于五月间去世。呼韩邪分别于宣帝和元帝时代,于皇帝去世之年的元月入宫晋谒,虽然这只是个巧合,而宣帝和元帝都于四十三岁时死亡,父子的寿命相同,这不也是奇缘吗?  呼韩邪单于此次晋谒之际,汉之宫廷决定给予加倍的礼物作为赏赐。  对十六年未曾晋谒皇帝之事,呼韩邪单于事先以书面文字做如下说明:  长久以来无时或忘晋谒天子以示忠诚,却由于西方郅支单于与乌孙族联合,欲对本人伺机攻击,因而迟迟无法上京。所幸郅支业已伏诛,遂于此时得以达成上京愿望……  这封书信中有一句话是:  保卫要塞,以使边境安宁。  这封信被送到长安是建昭五年之事。汉之朝廷对其中“边境安宁”一词甚为中意,因而从翌年起,将年号改为“竟宁”。“境”和“竟”在当时是同义字。  对于此一改元,一说是将“竟”字解释为“永远、永久”之意,目的在求“永远之安宁”。总之,由于北方及西方之威胁解除,“和平时代来临”之气氛确实弥漫了整个汉帝国。  呼韩邪单于于谒见元帝时说道:“我想与汉结为亲戚,为汉尽一切力量。”  “与汉结为亲戚?”  “是的,我想成为汉之女婿。”单于答道。  “汉之女婿……”  元帝这才知道单于要求的事情。他的意思显然是想娶一个汉族女子。  第六十七章 昭君的故事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160 呼韩邪成为匈奴单于是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之事,因此,于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晋谒汉帝时,在位有二十五年。他的年龄不详,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已不复年轻。这样的单于对四十三岁的元帝说“我想成为你的女婿”。  “好,我来选择一个适当的女人给你吧!”元帝答道。  这是要把公主(内亲王)或与公主同等身份的汉皇室族人,下嫁给单于为妻。在当时而言,这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单于做此请求,也绝不表示倨傲。他欲与汉皇室结亲,毋宁是更进一步恭顺之意的表现。  汉皇室姓刘。皇后及皇太后则全属王姓。公主或与之相同身份地位的女子,当然要从刘姓或王姓人氏中选出。  结果,被选出的就是王昭君。  世上流传的有关王昭君的故事大约如下:  元帝后宫的宫女非常多。元帝命令画工画出每一名宫女的肖像图,逐日翻阅,然后指定——  今晚就把这个带到朕的寝宫来吧!  为了得到皇帝宠爱,每一个宫女都向画工行贿,希望把自己画得特别美丽。而唯独对自己的美貌有自信的王昭君,未向画工行贿。  ——这个女人太跩了。  坏心眼儿的画工,便故意把她画得难看一些。由于这个缘故,她始终没有得到过皇帝的恩召。  被单于请求赐给汉女的皇帝,决定从宫女之中作选择,因而翻阅这本肖像画帖。  他舍不得把美女赐给单于,于是选择了最丑的一个。  ——这个最丑……这个丑女人怎么会被选进后宫呢!一定是向宦官行贿,浑水摸鱼进来的吧?这种女人当然一辈子不可能被召,委实也够可怜。不如送给单于,让她去得到单于的宠爱吧!  皇帝遂以此为由,从肖像画帖中选择了王昭君。  单于于离开长安归国之际,带着受赐的王昭君,一同进宫,向皇帝辞行。  ——获得如此绝世美女,不胜感激。我滞留长安达月余,却未曾见过如此佳丽。获此厚礼,我现在才知道汉对匈奴的关爱之深。归国后,匈奴人民会因惊艳于王昭君的美丽而更忠诚于汉。  听到单于说这些话时,皇帝不禁暗自窃笑。  “单于这个家伙毕竟是个番奴,根本没有审美眼光可言。他没有表示异议,这一点倒值得庆幸哩!”  皇帝一边如此想着,一边对跪伏在单于一旁的女人道:你把头抬起来让朕看看。  这是即将被带到朔风凛冽的戈壁沙漠之地的女人。所以,皇帝准备对她说句安慰的话。但看到抬起头来的女人脸庞时,他的表情不觉怔住。  “哦!这个女人居然如此美丽!后宫有这样的绝世美女,我怎么从来不晓得呢!”  皇帝这才知道汉人和匈奴人的审美眼光是一样的。  让这样的美女被带到匈奴之地去,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他深深为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后悔。  可是,君无戏言,他不能因反悔而取消承诺。  元号才改为竟宁——边境之安宁,维持与匈奴的和平状态是汉帝国眼前的首要之务。这个时候怎么能让匈奴王发怒呢!  皇帝于是忍痛,对王昭君说了送别的话:希望你生活如意。  王昭君穿着匈奴衣裳,抱着琵琶,骑在马上,离汉土而去。  皇帝因此而发觉画工有不诚实之处,经严密调查,收贿之事查明属实。故意把王昭君画得很丑的画工,最后被处死刑。  据传,被处死刑的人,有毛延寿等十几名。  以上故事来自民间所传,正史的记述则极为简单。  《汉书·元帝纪》中只有如下记载:  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待诏”是等待恩召,就是指“尚未被召至皇帝寝宫”。“掖庭”指的是后宫,“阏氏”是匈奴皇后之称号。  王樯在《汉书·匈奴传》中的记载是:“王樯,字昭君。”也就是指王昭君而言。此名在有些书中的记载是“嫱”。  以花季年华而被带到沙漠之国的女子——王昭君因而深受世人的同情。之所以有前述故事,人们对她同情而起的偏袒应是一大要素。  实际上,皇帝仅依据肖像画帖选择女人,这本身已是怪事一件。如果说是由于宫女为数过多,因而采取此一方法,其实,让宫女排队进行选择,也未尝不可。  后世同情者若不把身世可怜的王昭君捧成绝世美人,则心有不甘——事实应该如此。  ——既然是绝世美人,为什么要送给匈奴呢?  这个疑问自然会被提出。答案就是肖像画帖。皇帝事先没有看过本人,这是最好的说明。  名叫毛延寿的画工是否真正存在?事实上,这个名字从未在正史中出现过。唯有的记载是:单于带王昭君归国后,有个地位等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繁延寿去世。所以,这是将副丞相改为画工,将姓换掉,并且将病死说成刑死的杜撰故事吧?  同一时代,曾经从事讨伐郅支单于的汉将中,也有一个叫甘延寿的人物,顺便附提于此。  “延年益寿”是吉祥字眼,当时的人喜欢以此为名。此外,如许广汉(许皇后之父亲)、冯奉世、王延世、韦玄成、赵充国等以两个字为名之风气开始兴起。在此之前的人,名字以单字为原则,如:刘邦、项羽、张良、韩信等。  人口数增加,单名容易产生同名同姓之事,这是双字名应运而生的原因吧?但这新的命名方式,却因汉末王莽所订的“二名之禁”而为法律所不容。因此,连三国英雄们也都恢复刘备、曹操、孙权之类单名了。  王昭君离开皇都,前往匈奴之地。她是不是因此而陷于不幸呢?  如前所述,匈奴单于在汉受到的是较皇族更高的待遇。因此,成为单于的“阏氏”(正妻),从某个观点而言,应该是好事一件。  以元帝的立场来说,他也不可能把丑女赐给如此重要的人物——单于。  当单于请求以汉女为妻时,元帝应该是召集宫廷重要人员,连同皇后和皇太子在内,以慎重的态度进行选择才对。  成为匈奴国皇后的汉女,等于是汉的钦命全权大使。因此,她必须是个能担负得起这个任务的聪明女子。  双方之和平,完全系于其肩之上,所以,这名女子非完全抓住单于之心不可。除了貌美富于魅力外,选择的基准,必须考虑到能获得单于的欢心。  理解诗文、琵琶名手、聪明而美丽——王昭君确实为具备所有条件的人。  王昭君出塞之真相,很有可能是由汉向呼韩邪单于主动提出“娶汉女为妻”之建议的结果。  汉之史官为了面子问题而歪曲事实,将此事改为由匈奴提出请求之记述,不是不可能。因为当时的匈奴根本没有为自己历史做记录之观念。因此,这件事没法对证。  如果是由汉提议的,王昭君这位女子,应该是专为此事早就准备好的一颗棋子。  ——这个女人一定会抓住单于的心,完全左右他。  汉似乎在这一点上有十足把握。王昭君可以说是汉在对付匈奴外交上的一张王牌吧?  倘若王昭君继续留在汉之后宫,其命运将会如何?纵然被元帝宠爱,奈何王皇后健在,其族人更是势如旭日,在各方面握有极大权力。后宫女人绝少出人头地,一辈子不可能有被解放的一天。她们最后都在与外界完全隔绝、闷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后宫终其一生。  游牧民族匈奴,连女人都骑着马匹疾驰草原。与其待在汉之宫廷,不如以匈奴女人身份生活,来得自由惬意!  王昭君在匈奴国被称为“宁胡阏氏”。这个名称的字义是:使胡(匈奴)获得安宁之王妃。  也就是说,匈奴由于得到她而得以过安宁的生活。她在匈奴甚受敬重,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她有汉之国威作为后盾。  而呼韩邪单于却于她来到匈奴国后的第三年去世。她与单于之间生有一子。这个孩子还年幼,单于和另外的阏氏(妻子)生的儿子都已成年。单于之位由其中的一个继承——这个人叫做复株累若鞮单于。  匈奴人在风俗上与汉人有极大差异。  其中之一是:继承父位的儿子,必须将除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亲妻妾悉数归为己有。这对汉族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史记》作者司马迁也对匈奴的这个风习,以惊叹笔调,写了如下之语:  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史记》中另有一段,记载汉初投降匈奴的汉人,为匈奴这项风俗所做的辩护:  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家系)之失也。  继承呼韩邪单于之位的年轻单于,当然依照习俗准备将父亲之妻子王昭君纳为己有。  “汉朝无此风俗,请你放过我。”  王昭君以此为由,极力抗拒。  “这里不是汉朝。匈奴之地有匈奴的习俗。虽然你是从汉来的,但现在的身份是匈奴阏氏,应该遵守匈奴的习俗。”年轻单于说。  “我们向汉皇请示后再做决定,可以吗?”  匈奴臣属于汉。由汉赐给的王昭君是否有义务遵守匈奴的习俗,这一点似乎有待商榷。  “可以。反正这也不是非要即刻完成不可。”年轻单于回答。  对于这件事情,汉之朝廷的回答是——入乡随俗。  王昭君遂成为年轻单于的妻子,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在儒家观念之下,这一点也被视为王昭君的悲剧。但呼韩邪单于业已年迈,而王昭君是既年轻又健康的女性,老夫亡后,再嫁于年轻男子,这真的是人间悲剧吗?  在匈奴国的王昭君,似乎成了对汉外交事宜的顾问。汉每次派遣使节团至匈奴时,依例准予王昭君的家人参与其中。汉甚至一度以王昭君的弟弟为使节团长,奉派前往。  倘若王昭君继续留在长安后宫。她将一辈子没有机会和家人会面,而到了匈奴之地后,才有机会见到家人。  世人同情王昭君,另一个理由在于她是南方出身的人。长江流域——现在的湖北省沙市一带,当时称为南郡。据传,她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  ——南国佳丽被送到寒风凛冽的北方匈奴之地,一定无法适应。在寒地生活的她,一定更加感觉孤苦伶仃吧?  人们想到这里,不免为她一洒同情之泪。  因为长得太美,所以遭遇如此不幸。做此想法的她的乡人,甚至故意烧烫铁箸,把刚生下女婴的脸烧伤。  ——连丑女都灼面。  据说,该地至今尚流传这句话。  王昭君之墓,在今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附近。附近一带的草都是白色的,唯独这座坟墓周边长不出草。另一种说法是,附近一带都是长不出草的荒地,唯独这座孤坟的周边才看得到青草。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紫台”为天子居所。这是诗圣杜甫为王昭君之墓所做的诗句。  第六十八章 王莽出仕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150 期求边境之安宁,将年号改为“竟宁”。元帝却于这一年殁故。皇太子刘骜因而即位,年号为“建始”。建始元年是公元前32年。新帝之生母王政君当然成为皇太后。  王氏尚为皇后时,行止并无专横之处。王氏是对司马良娣一片痴情的元帝,在自暴自弃心态之下随意立为皇后的。皇帝对她并无任何爱情可言——这一点,王氏心里十分明白。要是她有任何专横之举,惹怒皇上,会立即被废除皇后之位,乃是一定之事。因此,她一心一意奉承元帝,绝不敢有逾越本分之举。  她之所以格外谨慎,为的不只是保住皇后之位,此外,更有为儿子刘骜保住皇太子地位的目的。  皇太子不但嗜酒,更喜欢举行酒宴。  其实,好酒的社交家不见得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浸淫于儒家教条主义下的元帝,却非常厌恶皇太子的这种性格。  元帝于即位后,宠爱一位名叫傅昭仪(昭仪为女官位阶名)的女子,并将她所生的儿子立为定陶王。由于定陶王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因此,元帝有时候会兴起这样的念头:“把皇太子废掉,改立定陶王如何?”  但慎重考虑之下,发现这个措置似乎有些不妥。皇太子时代的自己,由于父皇极端厌恶儒教,曾经差一点被剥夺皇太子之地位,为淮阳王所替代。  ——我之所以让你继续保留皇太子之位,为的是要纪念你已故的母亲……  一次,父亲宣帝于酒后对他说出真心话:因为你的母亲于庶民时代曾经与我同甘共苦,所以不忍把你废掉——父亲的想法原来如此。  ——我能就帝位,都是靠已故母亲的庇荫。  元帝常说这句话,王氏不知听过多少遍了。王氏因而有了这个想法——只要我安分守己,骜的地位一定会安稳才对。于是,她在言行上极为收敛,尽力去获得元帝的欢心。她的努力果然奏效,元帝后来改变他的心意了。  ——同样的境遇我在皇太子时代已经历过。不要再考虑废立皇太子之事了,这会使他的母亲伤心……  元帝去世时,皇后王氏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也难怪。被立为皇后的十六年来,她从未过一天惬意的日子。为了要博取皇上的同情和欢心,她诚可谓用心良苦。也就是说,她从来没有心情轻松的时候。  “我现在可以吁一口气了……”  身边无人时,她往往如此呢喃着,然后兀地一凛,赶快探看四周。  ——幸好没有人在。  留意周遭的一切,已成了她的习性。接着,她又呢喃道:我以后再也不必处处收敛、忍气吞声过日子了。我真正的人生现在才要开始……  她说这些话的声音非常低,即使旁边有人也不可能听到。  王氏儿子骜即位时是二十岁,并任命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是皇太后王氏之胞兄。其余兄弟,只有关内侯成为名目上之“侯”,但到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时,皇太后的五名弟弟同时被封为诸侯。  世人因而哗然。汉帝国建国两百年以来,这样的事情从未有过。  人们称此事为“一日五侯”,不过,这句话并没有尊敬之意,而是一种嘲讽。  皇太后共有八个兄弟。其中的长兄王凤已是大司马大将军,并且承袭父位为阳平侯。皇太后的胞弟王崇被封为安成侯,死后,则由其子王奉世继位。  皇太后的异母弟有六个,其中的王曼很早就死去。剩下的五人于同日被封为侯,即:  王谭为平阿侯  王商为成都侯  王立为红阳侯  王根为曲阳侯  王逢时为高平侯  实际上,皇太后还有一个异父弟弟。皇太后的母亲李氏与王禁仳离后,曾与河内一个名叫耇宾的人再婚,并且生下一子,名叫耇参。皇太后意图将耇参也封为侯。  汉王室有此前例。景帝皇后的异父弟田蚡,曾经被封为侯。  “有田蚡之前例可援引,应该不成问题吧?”  皇太后问儿子皇帝。  儿子是二十五岁的成年人,当然不会处处对母亲唯唯诺诺。他知道为了“一日五侯”之事,自己成了世人窃笑的对象。连封五名舅舅为诸侯都被人们讥为窝囊,他怎么好意思再把关系复杂的异姓舅舅也封为侯呢!  “封田蚡为侯之事,曾经引起颇多争议。因此,此事暂缓为宜。”  成帝对这一点表示歉难照办。  “是吗?要暂缓就暂缓,不过,给他一份官职总可以吧?”皇太后说道。  成帝无奈,遂将耇参任命为侍中,授予水衡都尉之官职。  “曼这个孩子实在运气不好。他等不到我成为皇太后有权为他作安排就死去,实在太可怜了……”  皇太后始终对八个兄弟中唯一没有成为诸侯的弟弟王曼耿耿于怀。  “对,我就为曼的儿子想想办法吧!”  皇太后开始为薄命弟弟的儿子莽留意。  “我一定要为那个可怜的孩子安排相当的地位。”  族人越是发迹,她对其中际遇不佳的人怜悯之情也越强。  同样是外甥,父亲为诸侯的年轻人,莫不得意洋洋地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与之相较,成长在没有爵位家庭的王莽,在别人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来。每次听到这个消息时,皇太后都为了得赶紧替他想办法而内心焦急不安。  事实上,王莽是皇太后众多外甥当中资质最佳的一个。如同汉王朝历代皇帝中,以经历过庶民生活的宣帝评价最高,尝过人世辛酸的人在素质上确实与众不同。  王莽是王曼的次子。他的哥哥王永出仕后不久就病死。这位哥哥有个儿子名叫王光,王莽把王光视同己出般地养育。并非诸侯家庭子弟的王莽,由于未领食邑,所以生活不如堂兄弟们那样的宽裕。虽然如此,他却让哥哥的儿子接受较佳的教育。他还时常以礼物馈赠王光的老师和同学们。  “你对宇和获也没有这么好……”  王莽的妻子为此表示不平。  王莽的长子和次子分别叫做宇和获。他照顾这个侄子犹胜于照顾自己的孩子。  “你对这一点不满吗?”  王莽反问他的妻子。  “也不是说不满,只希望你能公平一些……”妻子回答。  “你知道我很穷。”王莽说,“可是,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发迹,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为此,首要之务在于出人头地——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吧?”  “我当然明白。”  “那你就不能干涉我善待光。为自己的孩子花再多的钱,这是应该的事情,没有人会为此而称赞你。为了出人头地,我非先得到人们的好评不可,你想过这一点吗?”  “我明白了。你对光再怎么好,我以后也不会多说半句话了。”王莽的妻子说。  毕竟是多年的夫妻,她只听这几句话,就知道自己的丈夫所想的是什么。  ——是个贤人。  ——是个孝子。  ——是个有识之士。  这样的风声传出去后,总有一天会上达天听,皇帝因而会召见他。  当时被起用除了靠门阀关系以外,一般人都得经过这样的程序。  由于元帝非常重视儒家,因此,这个用人之法相当时兴,之后的成帝时代,情形亦复相同。  王莽企图“广受人们好评”,这样的做法不是唯独他而已,这类伪善者在当时多得很。  此外,王莽对已成为未亡人的兄嫂也执礼以待,多方照料,对于这一点,世人也对他甚为称赞。  他不但穿着朴素,生活也极为节俭。他的堂兄弟们生活越是奢华,他俭朴的生活越受世人注目。  ——比起那些纨袴子弟,王莽这个人物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长安住民莫不以此称赞王莽。  倘若王莽是个无名小卒,他或许不容易成为人们称赞的对象而崭露头角吧?他有皇太后外戚的身份,却际遇不佳——光凭这一点,就成为人们注目的对象。  王氏是个大家族。当时的人对伯伯及叔叔,一般称之为“从父”。侄儿一辈对从父必须恭敬如父亲,从父对侄儿同样视如己出。不过,这只是儒教伦理的规矩,实际社会的情形倒不尽如此。  彻底遵守规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王莽待兄长之子犹胜于自己的孩子,自然赢得了人们的好评。  何况王氏子息大半都是庸碌之辈,常有为非作歹之事,更是人们诟病的对象,因此,王莽的存在更加显得耀眼。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病倒,病情已相当严重。成帝亲自到病床之前探望母舅王凤,流着眼泪道:“倘若将军有三长两短,朕会让平阿侯继你的位。”  平阿侯王谭是王凤的弟弟。你死后,我会让你的弟弟继任大司马大将军这个国家最高之职,你大可以瞑目。你建立起来的路线,绝对不会有人加以变更的——成帝为使濒死的王凤安心,便说了这样的话。  而王凤却泪水滂沱地对成帝说:“虽然谭是臣之胞弟,但由于为人骄傲,所以不能委以大事。不仅谭如此,其余弟弟也都没有资格参与国政。”  “那政权应该让什么人担任呢?”成帝问道。  “以臣之见,应该是御史大夫最为适宜。”  “好,朕知道了。朕会任王音为大司马,你放心吧!”成帝颔首道。  御史大夫王音对皇太后以及王凤兄弟而言是“从父”。因为他是他们父亲王禁的弟弟。  大司马是汉王朝政权的最高职权。这个位置通常不是传给儿子或弟弟,而是由高一辈的叔叔继承。虽然如此,也同样是王氏一族的政权。  王凤于这一年的八月去世。从头至尾伺候在病床边的,是难得一见的儒家伦理实践者——他的侄儿王莽。同样为“从父”,但其中排行最长的伯伯或叔叔,特别以“世父”称之。依照规矩,对“世父”必须特别尊敬。对王莽而言,王凤是父执辈中的长兄,所以是名副其实的世父。  王莽在世父王凤的病床边伺候,前后达数个月之久。王凤的政敌当然为数不少。因此,于病倒之际遭毒杀是大有可能之事。伺候病床边的王莽,一定会先把医师送来的药一一亲尝过。此外,他片刻不离病床,也不回家洗澡更衣。  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汉书》如此记载王莽当时的情形。他伺候病人的忠诚程度由此可见。  这样的他当然受世人称赞。  王凤死后,王莽好不容易得到官职。成为黄门郎的他,后来晋升为射声校尉。  六年后的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终于被封为新都侯。这是少府(官职名)戴崇、侍中金涉以及中郎陈汤等当时名士一致推荐的结果。  ——他是当今难得一见的贤人。这一点,世人皆有同感……  他们异口同声说了这样的赞词。  皇太后本来就对王莽甚为关怀,因此,对封他为侯之事当然没有异议。王莽当时三十岁。  第六十九章 纷乱的后宫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4249 王莽受封为新都侯的翌年——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大司马王音殁故。接任大司马之位的是“一日五侯”王氏兄弟中的一个——成都侯王商。依顺序而言,继任的应该是平阿侯王谭,但此人已于两年前去世。王莽被封为侯,有点与叔叔王谭去世而由其子继位为侯一样,算是搭上便车。  王莽处事越来越谨慎。  大司马王商的死,是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十二月间之事。依照顺序,这回应该轮到下面的弟弟王立升为大司马。但王立正因土地占有问题被人告发,所以这个机会跳到再下面的弟弟王根头上。  王根由于多病,而以不堪重任为由,屡次请求“归还骸骨”。  就国政重要地位,意味着将自己的躯体奉献给君主。因此,辞职时,以“请求归还骸骨”称之。  王根请求“归还骸骨”时,皇帝慨然“下赐骸骨”,也就是准予辞职。  当时,居九卿之位的外戚当中,以淳于长的地位最高。这个人是王莽父亲之姐的儿子。王莽的官位是光禄大夫。虽然同为二千石薪俸官员,但这个地位还在九卿之一的光禄勋之下,在名目上犹逊一筹。  此时,淳于长似乎有可能被任命为大司马,但经王莽各方奔走,这个提案最后被取消。  ——淳于长为大司马卧病而欣喜不已。他已对一帮捧场的人承诺给予新职哪!  他如此向皇太后告密。  想要告密,不愁找不着材料。  成帝最初的皇后,是许广汉侄子许嘉的女儿。许嘉于担任宣帝之中常侍时,曾经于听到皇帝说“倘若皇太子(后来之元帝)未于一年内生子,则将之废除,改立淮阳王”这句话后,立即向皇太子报告,并且将王政君硬塞给他,使之生下皇子(成帝),是使皇太子地位得保安泰的有功人物。  这时生下的成帝,不但酷爱杯中物和举行酒宴,更是性喜猎色。  最初之皇后许氏的姐姐以此为忧,因而令人施以祈祷术,企图使皇帝的心再回到她妹子的身上。不仅如此,她更犯下诅咒怀有皇子的后宫女人这项大逆行为。事情被揭穿后,这位姐姐被处死刑,许氏也被废,移至昭台宫。  废后许氏有另一名叫孊的姐姐。未亡人身份的她,这时是淳于长的情人。  ——我可以使你的妹子再度成为左皇后(副皇后)。皇太后格外宠爱我,所以此事我办得到。  淳于长对她有所承诺。  由于成帝当时已立赵氏为皇后,便不可能恢复许氏为正皇后。不过,事实上成帝可怜许氏,已把她从上林苑的昭台宫接回长定宫了。所以,使她成为副皇后的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愚不可及的是,淳于长竟然把这个承诺写在一封信上,且信中出现一些不敬之词。  淳于长因而被诛杀。  对手已被消灭。因病急着想要辞职的王根,至此唯有推荐王莽为自己的继任者一途。  虽然王氏族人为数众多,其中真正获得世人好评的,只有王莽一个。其余的人不是昏庸者流,就是纨袴子弟。虽然决定人事可以尽如己意,但也不能全然不顾人们的评论。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终于成为大司马。他当时的年龄是三十八岁。  在这之前的王莽,一切行动都顾虑到人们的评论。他这样的举措可说是完全成功。王莽是做事何等有计划的人物,由此可以窥见。  王莽的内心并不以就汉之大司马一职为满足。就任大司马毋宁只是个开始。他真正发挥本领,是在这之后的事情。  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篡夺汉帝国,建立自己的新王朝,由自己就皇帝之位——他朝着这个目标,把自己的缜密计划一步步付诸实行。  王莽终于篡夺了汉帝国。实际上,汉帝国本身便具有被篡夺也不足为奇的弱点。  宣帝之治世,可说是汉帝国最后发出光芒的时期。  宣帝之子元帝在政治上起用儒生,建立了虚饰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根本没有内容,一切以表面为重。他的十六年治世,由于先代基业良好,所以还不至于出纰漏,然而,政局正暗暗地恶化。  元帝之子成帝,因浸淫于女色,使得汉帝国加速腐蚀。  成帝于王莽就任大司马之翌年,以四十五岁英年崩殂。他等于是把彻底腐烂了的帝国丢在王莽面前就去世了。  在叙述篡夺汉帝国之经过前,暂时述及成帝浸淫女色之始末吧!  最初的皇后许氏垮台之事已如前述。  有一个姓班的女子晋升到“婕妤”地位。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知道皇帝不再宠爱她,便立刻表示:“愿意于皇太后身边伺候。”因而转入长信宫,并且得以保身。  成帝之所以不再宠爱许皇后及班婕妤,原因在于一对赵姓姐妹花的登场。  赵氏姐妹出身于身份低微的家庭。据说,姐姐出生时,其父母亲由于无力抚养而将之遗弃,结果,她三日未吃奶却没有死。惊奇之余的父母亲遂把她抱回抚养。这个故事,证明她出生的家庭的确贫穷。  姐姐长大后被送到阳阿公主宅邸做事。阳阿公主是成帝的姐姐。担任女佣工作的她,由于体态轻盈,阳阿公主认为不如让她成为舞姬,因而开始学舞。结果,她果然在舞蹈方面发挥无比才华。她舞姿曼妙,被称为“飞燕”。  喜欢寻求刺激的成帝常微服出游,与他为伍的是富平侯张放,而成帝则以张放的家人自称,因此,人们均以“张公子”称呼皇帝。  一次微服出游时,成帝到了姐姐的宅邸,在看完飞燕跳舞后,对她情有独钟。  “姐姐,我可以要这个女人吗?”  “当然可以。皇上不如连她妹妹也一起带过去吧!”  “呃?她还有个妹妹呀!”  “这个妹妹另有一种风情哩!”  阳阿公主露着神秘微笑说。  赵氏姐妹遂进入后宫。  如阳阿公主所说,赵氏姐妹在模样及性格上完全迥异。  姐姐飞燕人如其名,是个身段窈窕、举止娴雅的女人。  ——舞于掌上。  这个形容对她而言并无过分之处。  相较之下,妹妹是躯体丰腴的艳丽型女子。  这两个女人可说是有长短互补的功能吧?试过柳腰女子后,以丰满女人换个口味,好色者当然会更为满足。  姐姐飞燕被立为皇后,妹妹则晋升为昭仪。昭仪之地位已较婕妤为高。  对于立飞燕为皇后一事,皇太后反对得十分激烈。  反对的理由在于——身份过于低微。  这一点,经由宫廷内游说家淳于长的奔波,先将赵氏姐妹的父亲赵临封为成阳侯,再于一个月后立赵飞燕为皇后,圆满处理完毕。  赵氏姐妹分享成帝的宠爱达数十年之久。  这期间,后宫其余的女人都黯然失色。虽然成帝有时也想搂搂赵氏姐妹以外的女人,但由于这两个人的醋劲特别强,所以不敢明目张胆地做。偶尔偷腥,很快就会被赵氏姐妹查出——这对姐妹花在这方面好像特别敏感。  虽然独占皇帝的爱,赵氏姐妹却始终未生儿子。关于这一点,缺陷似乎不在于皇帝。皇帝曾经多次使后宫女人生子,只不过生下的孩子全都夭折。班婕妤就生过两次男儿,结果都在数个月后死亡。  在幼儿死亡率极高的当时,这是常有的事。但赵氏姐妹进入后宫后,后宫出生的婴儿夭折,已非自然死亡。都是赵氏姐妹迫使皇帝令人下手杀害的。  虽然是在赵氏姐妹的哀求之下,但没有子息的成帝将好不容易获得的孩子处理掉,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由此可见成帝是多么窝囊。  一度被废的前皇后许氏由上林苑被接回长定宫之事,已如前述。这位废后许氏后来又生孩子,却为赵昭仪所发觉。  成帝答允赵昭仪会处理这个婴儿,而她却坚持:“皇上说不定只是说说而已,臣妾难以绝对相信。臣妾非亲眼目睹不可。”  赵昭仪直到与皇帝一起检视装在柳条箱里的婴儿尸体后,才不再争吵。  中宫史一名叫曹宫的女人也为成帝生了一个孩子。结果,曹宫服下皇帝所赐的毒药而死,婴儿则不知被带到何处——当然是被杀害了。可怜的是跟随曹宫的六名婢女,她们都在赵昭仪的命令之下,被迫饮毒自尽。她们是为了防止皇子遭杀害之事外泄而被灭口的。  成为皇后的姐姐赵飞燕亟欲生养孩子。成为皇后而未成为皇子之母,实无任何权力可言。为了永久享受富贵荣华,她无论如何都非生子不可。  “一定是我的身体与皇上不合……”  赵飞燕如此解释自己不能怀孕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和别的男人在一起,自己一定会怀孕。因此,她决定找一个男人与之共衾,然后谎称怀了皇子。  然而,后宫是男人禁地,连大司马丞相都不得踏入后宫一步,体力充沛的年轻男子更是连接近后宫都不可能。赵飞燕却想出了一个方法。有一种“犊车”(由小牛拖的车子),专司将物品运入后宫之事。在皇后特别命令之下运入的东西,门卫不会予以检查。注意到这一点的她,遂把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用犊车运到后宫。为防万一被发现,这名男子是男扮女装的。  皇后通奸这种前所未闻之事于焉进行。虽然如此,皇后还是不见怀孕迹象。  成帝终于发现了皇后的荒唐行为。但这时候的他已真心爱上妹妹赵昭仪,实在不便处置爱人的姐姐。  赵昭仪寸步不离地跟在成帝身边。  进入后宫已十多年,鉴于这个事实,这对姐妹对生皇子一事开始死心了。为能于成帝亡后继续掌握权势,她们计划认养一个会听自己指挥的孩子。  由于皇帝无嗣,因此,只有立最接近皇统的皇族为太子。将年龄条件考虑在内时,最合适的候选人是成帝之末弟中山王和成帝之侄儿定陶王。  皇太子时代的成帝确实不成器,他的父亲元帝曾经有过将之废除的意思,当时考虑新立为皇太子的就是定陶王刘康,现在的定陶王则为其子刘欣。  定陶王刘欣之祖母傅氏于进宫晋谒皇帝后,向赵氏姐妹行贿,要求她们帮忙,使自己的孙儿能够被选为皇太子。  这是求之不得的机会,赵氏姐妹欣然接受这个请求,对定陶王被立为皇太子一事助以一臂之力。由于有这一层关系,即使发生大变,她们的权势也会屹然不坠。  而大变居然发生。成帝猝死了!  这是服用过多房中药的结果。  ——每日只可服用一颗。  侍医交予此药时,曾经如此交代,而当时已有醉意的赵昭仪虽满口答应,却把拿到的七颗药让成帝一次服下。成帝是因此而暴毙的。  对儿子的猝死起了疑窦的皇太后,下命令道:“仔细调查皇上崩殂前后的情形!”  侍医特别叮咛“每日只可服用一颗”之事,有当时在场的几个人证明。但剩余的六颗却怎么找都找不出来。  至此,死因确凿。  这是皇后之妹赵昭仪的过失。她非为这件事情负起责任不可。  据说,临自杀之前,她曾经说了这样的话。  ——我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生为女人,还有比这更得意的事情吗?我是死而无憾的。  第七十章 老套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1 字数:3470 燕飞来,啄皇孙。  皇孙死,  燕啄矢。  成帝死后不久,巷间悄悄流行这样的民谣。最后的“矢”字,依当时的字义解释为“屎”。  “燕儿”代表的是名叫飞燕的赵皇后和其妹赵昭仪。这首民谣暗喻:这对姐妹把后宫女人生的皇子一一杀害,如此泯灭天良的勾当,下场将是受报应而“吃屎”。  妹妹赵昭仪由于醉后过失,使皇帝服下过量药物而死,因而被命令自杀。  另一只燕子不是还活着吗?——这首民谣似乎含有如此讽刺之意。  由于定陶王刘欣即位,这“另一只燕子”得以暂时苟全性命。  刘欣之所以即位,是靠了赵皇后助一臂之力的缘故。  成帝死后,对后宫连续杀害婴儿事件进行调查,结果查出一干人证。自己儿子被杀的王太后,当然坚决主张深入调查。虽然有证人出现,但对继位皇帝而言是大恩人的赵皇后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因为皇帝把这件事情一手压下去了。  这位定陶王刘欣,就是哀帝。  二十岁即位的哀帝,在位仅仅六年。  王太后因哀帝即位,更上一层成为太皇太后,赵皇后则成为皇太后。但皇太后是有过一段劣行的人。在曾助以一臂之力的哀帝在位期间,她还能平安无事,奈何哀帝却短命而死。  哀帝死时并无嗣子。  继位的平帝,是哀帝被立为皇太子时的竞争对象中山王的儿子,这时年仅九岁。  成帝去世时,王莽听了太皇太后如下之语,辞去大司马一职。  ——新帝有新帝的外戚,你最好退让。  哀帝在位的六年期间,他母亲娘家丁氏和妻子娘家傅氏一族曾经以外戚身份掌握权势。而除了丁、傅两氏以外,尚有一批权势如日中天的家族——董氏。  哀帝与一个名叫董贤的美少年有同性恋关系,他的族人因而发迹。母亲或妻子的族人以皇帝亲戚身份而居枢要之位,这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连同性恋对象的族人都受到同样的待遇,则是前所未有之事。  汉王室的紊乱,到这时候已达极点。  中国人称同性恋为“断袖”,将同性恋乐趣称为“断袖之欢”,称此一癖好为“断袖之癖”。这些名词都因哀帝与董贤的一段故事而起。  这两个人不仅夜晚,连白天也在一起,睡午觉时当然不例外。皇帝穿的是有许多垂饰的宽袍,衣袖既宽又长,睡午觉时,董贤都躺在皇帝的衣袖上。一天午睡时,皇帝先睡醒,这时,一旁的董贤仍睡得很香。  “我想起身,可是,一拉动衣袖,董贤一定会醒过来。他睡得这么香,我实在不忍心把他吵醒,该如何是好呢?”  哀帝于是拿起放在旁边的短刀,割断自己的衣袖,然后起身。  哀帝死于元寿二年六月,那是公元前1年之事。  董贤出人意料地以二十一岁之龄被任命为大司马是在前年的十二月。皇室中之最年长的太皇太后对此当然极为不悦。  哀帝死后,太皇太后下了诏书:  大司马董贤年尚弱冠,未孚众望,宜即归还印绶辞职。  董贤接到这道诏书后,当场自尽而亡。  王莽因而于事隔六年后再度登场。太皇太后任命他为大司马。  六年在野期间,王莽并不是无所事事。他依旧谨言慎行,致力于提高世人对他的评价。例如:母亲卧病时,他亲自接待前来探望的客人。当时的贵妇人穿着的都是曳地长裙,而王莽夫人穿的却是长度仅及膝盖的短裙;这是当时女佣的穿着。一些探病访客也以为她是女佣,经介绍,才知道原来她是王夫人……  ——那个家庭生活朴素到那样的程度,实在令人赞叹……  把所见所闻传出去是人的天性。王莽利用这一点,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望。  哀帝“断袖之癖”的对象董贤,当然于哀帝死后垮台。此外,对哀帝之即位助有一臂之力而得以保全一命的赵飞燕,也因哀帝之死结束了生命。  赵飞燕于哀帝时代是皇太后,于平帝即位后,理应升为太皇太后。而新的实权掌握者王莽却不允许。  ——降皇太后之称号为皇后。  这个措置的用意在于指出她只能为人妻,却无资格为人母。而且,这项措置只不过维持了一个阶段,没隔多久,王莽又做出新决定——废其皇后称号。  这更是断定她连作为人妻的资格都没有,至此,赵飞燕只有自杀一途。  赵飞燕是咎由自取,受此处罚也无话可说,但哀帝的未亡人傅皇后也被废,并且被迫自杀,倒是令人同情。  哀帝的祖母是曾经为元帝侧室的傅氏,这位傅氏让孙儿哀帝娶了自己族人之女。哀帝即位后,祖母傅氏自称为太皇太后。  元帝的正妻是王氏。虽然这是元帝在爱人司马良娣去世的冲击之下随意选做妻子的,但她毕竟是正室,目前正以太皇太后身份健在于宫廷。而亡夫之侧室傅氏却以皇帝祖母及皇后姑妈身份进入宫廷,开始跋扈起来。因此,太皇太后极为不悦。  傅氏于孙儿哀帝在位期间死去,经由哀帝和皇后同意,葬于元帝陵墓左边。对此,太皇太后更是怒不可遏。因为这是具正室身份的她日后该被安葬的地方。  “侧室怎可享此殊遇!”  虽然怒不可遏,但既是出自哀帝的意思,她也无话可说。太皇太后只得咬紧牙关忍耐着。哀帝死后,太皇太后压抑已久的怒意爆发了。  年轻的傅皇后受已死傅氏的连累,第一个遭殃。哀帝死后平帝即位时,太皇太后已年逾七十,但女人的怨恨似乎不因年迈而消退。  太皇太后于三十八岁时成为未亡人,于儿子成帝在位的二十六年期间,其族人权势之大,曾经令人咋舌。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哀帝即位后,她就命令以王莽为首的全体王氏族人,立即从政治舞台退下。这是她令人佩服的一点。  哀帝时代掌握权势的是傅氏和丁氏,然而,这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六年就告没落。  太皇太后于焉登场。年过七十的她,再度任命侄儿王莽为大司马。不过,此时的王莽已有超越王氏所给予职位的企图。  ——他意图篡夺汉之天下!  由于平帝即位时年仅九岁,因此,王莽除了大司马一职外,更被任命为“太傅”。天子年幼,当然需要监护人。毋庸赘言,太傅的地位在三公之上。  原本为新都侯的他,亦于此时升格为安汉公。  这是为了期望“汉能得到安宁”而定的爵号,王莽却没有意思要做自己称号分内之事。  皇帝更为他加封二万八千户。  对于这一点,王莽则以坚辞表态。  “等老百姓都富裕后,臣再接受此一加封。”  全国老百姓莫不为此大大称赞他。实际上,这是他的老套——以虚怀若谷为手段,把自己的名号打响。  ——王莽是个圣人。  他企图的是老百姓如此赞赏他,好让他达成篡夺汉之天下的野心。  掌握实权的王莽最警惕的是,权力会被年幼平帝之母亲卫氏族人所夺。为此,他处心积虑把卫氏一族从宫廷内扫出。  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借口。  “众所周知,先帝在位时,天子母亲丁氏以及祖母娘家傅氏一族曾经极尽专横之能事。为免重蹈覆辙,这一点非特别留意不可。”  对此,王宇思量片刻后说:  “家父是个十足的强人。但如果硬要举例出来,迷信或许是他最大的弱点吧?他是个非常讲究吉凶的人。”  “那太好啦!你就攻他这一点吧!”  吴章遂授计王宇。  ——对做坏事的人,鬼神会在他家洒鲜血,以为警告。  这个迷信深植于当时的人心中。比一般人更为迷信的王莽,受到鬼神之警告时,应该会深深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才对。他不用思考就会知道自己所做的最大恶事是“压迫外戚卫氏”这一点吧?  在杀了一只牛,大量采取牛血后,有人在深夜将这些牛血涂在王莽宅邸的内壁。  实际上,王莽一点不信鬼神,他只是如此佯装。王莽是个很会演戏的人,佯装之事,连他的儿子都不知道。  “有人想以此恫吓我。”  看到内壁上的鲜血时,他立刻警觉到这一点。很会演戏的他,头脑比在壁上涂血的人犹高一筹!他于是悄悄等待对方再度下手的时候。  认为涂牛血于内壁无甚效果的这些人,决定改在宅邸建筑物内再涂一次鲜血。结果却被守着的王莽现场逮到。被雇来干这件事的人,一下子就把雇主的名字说了出来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