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帝国的软肋-8

作者: 字数:18463 更新:2023-10-09 17:39:11

“所以我才问你该如何是好啊!”刘邦有些不耐烦地说。  陈平垂头片刻后抬起头来。这时候,他的脸上泛着微笑。  “你是不是想出什么妙计了?”刘邦问道。  “臣想到了一个方法。”  陈平进言的策略是,以天子巡行为理由,诱出韩信。天子巡行是从尧、舜时代即有的习惯。秦始皇过去也屡次巡行各地。巡行时召见附近诸侯也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天子巡行至楚地附近时,即使韩信势力再大,也非前来迎驾不可。  巡行时不只天子率有军队同行,迎驾诸侯通常也率有军队。对未前来迎驾的人,这些军队有可能成为讨伐军。  刘邦决定到云梦之地一游。云梦是湖北、湖南沼泽地带的总称。  我好像没有理由不迎驾……韩信环抱双臂思量。  说不定这是陷阱,但不前往迎驾,会成为皇帝讨伐的借口。  “好,我带礼物晋见吧!这个礼物一定会使刘邦惊喜万分的……”  韩信准备携带的是,此刻正投靠自己身边的项羽部将钟离眛的首级。  不久,刘邦一行由长安长乐宫出发前往云梦。长乐宫是将秦之兴乐宫修改而成者,位于长安城东隅。  此次巡行封为留侯的张良并未随行,理由是生病。但皇帝出发之际,他特地前往长乐宫恭送,并且在门前请求谒见,在命旁人退出后,他对皇帝道:“绝不可杀害韩信。”  “咦?你这是哪里听来的呢?”刘邦没有把陈平的进言告诉任何人。  “听到陛下要巡幸云梦,臣立刻就猜到了。”  “朕实在瞒不过你。可是,为什么不能杀掉韩信呢?”  “因为这会引起天下大乱。”  “天下不是已经平定了吗?”  “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更加容易起乱子。”  “朕只是要逮捕韩信一个人啊!”  “平定天下韩信居首功,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听到韩信被杀,功劳不如韩信的诸侯不是都会惶惶不安吗?建立大功的人连生命都难保——诸侯心里发生动摇,将会是天下大乱的根源。”  “可是,韩信拥军自重、割地自雄,这样的情形非遏止不可。放任不管,不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吗?”  “陛下此言确属事实,臣并不反对将韩信逮捕。臣只说不可杀他。陛下可以以有嫌疑为由,将他由王降格为侯,让他无力再养大军……不凭嫌疑诛杀功臣——这件事情传出去后,人们会颂扬陛下仁慈的。”  “可是,韩信会乖乖就范吗?”  “陛下难道还怕战力被削减、领地被减半的韩信吗?”张良抬头凝视刘邦的脸。  “知道了,知道了。我不是从来没有反对过你说的话吗?”刘邦苦笑着说。  刘邦于高祖六年十月末出发。  当时尚依据秦历法,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始。恢复夏历法以春正月为岁首,是九十七年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的事情。因此,皇帝一行人等于是年初离开长安的。  与此同时,刘邦对各地诸侯发出如下命令——  于陈地会合。  诸侯聚集陈地是十二月间的事。  韩信也带着装有钟离眛首级的小木匣来到。  “臣诛杀了前所奉命逮捕的钟离眛。请陛下亲自过目。”  韩信把装有首级的小木匣推到前面。  刘邦看都不看这个木匣,只说:“喔,韩信,你来得正好。朕有事情要问你。”  “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不是问话的场所。”刘邦回头喊道,“来人哪!把楚王绑起来!”  刘邦话声未落,已见数名健壮武士冲了出来,迅速扭住韩信的胳膊将他按倒在地,把他的手反绑在背后。这一切都只是瞬间发生的事。  刘邦将韩信塞在后面的车子里,一路押往洛阳。韩信在车子里故意大声喊道:“古人说得一点没错,‘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不正是‘敌国灭而谋臣亡’吗?……张良这个家伙早就知道会有此事,所以称病不来。既然天下已定,我被烹是当然之事吧?”  行动敏捷的兔子被捕尽后,猎狗由于已无用处,被煮食是必然的下场。飞鸟被猎尽后,良弓也用不上了,只有收藏起来。与此相同,敌国被攻灭后,谋臣派不上用场,必然会被肃清——这是黄石公《三略》中的文句。  张良当然读过黄石公的《三略》,所以称病未来——韩信认为如此。  “你少说张良的坏话,他向来身体羸弱,这一点你也不是不知道。何况张良坚决强调你绝对无罪。由于有人告发,朕才不得不对你进行审问的。”刘邦回头对后面的车子说。  韩信变得默不吭声。  刘邦队伍抵达洛阳后不久,韩信被释放。  “没有谋反的证据,但也没有得到确切反证,因而予以释放。但爵位则由王降为侯,封为淮阴侯。”  韩信得到如此告示。  偌大的楚领地于是被分割。  地方王侯乃皇帝之藩屏,因此分封给接近皇统的刘氏一族最为理想。不过,也不能因而造成王侯势力过于强大。纵然是皇族,也不可以威胁到长安的天子。  韩信的领地被一分为二,刘邦的堂兄刘贾受封淮东五十三县,称为荆王。其弟刘交则受封薛郡、东海、彭城等三十六县,称为楚王。同样是楚王,刘交受封之地远较韩信过去的领地小多了。  韩信又如何呢?  “我来学张良吧!”  韩信称病闭门,深居简出。他因此闷闷不乐,当然不用赘述。  由于从王降格为侯,他已被归为与周勃、灌婴等人同列之位。平时瞧不起这些人的韩信,心里何等悔恨,不言可知。  一次,访问樊哙将军时,虽然对方以跪礼迎送,出门后,韩信却呢喃着道:“我虽然幸免于死,却成为与哙同列之人。我怎能咽下这口气呢!你们等着瞧吧!”  第三十二章 匈奴抬头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349 八年动乱,使得中原疲惫至极。不,早在陈胜、吴广举兵之前,人民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正因为如此,老百姓才会起而造反。“天下”富强,边境就平安无事,但天下一旦疲惫,外力就乘机而入。在中原人民所认为的天下之外尚有“天下”,压力就来自这个地方。  北方是另外一个天地,那个地方住有叫做匈奴的民族。他们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族,是土耳其语或蒙古语系之一。至于人种体型则不知其详。他们是游牧骑马民族,移动甚为频繁,因此也甚难考究匈奴后裔如何之事。  《史记》记载有如下之语: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夏后氏是禹所创立的夏王朝之氏。倘若夏为汉族的王朝,他的末裔匈奴亦应是汉族一系,但这种太古系谱,应该视为传说。就人种而言,可视为斯基泰系,至少是甚受斯基泰文化影响——此种说法较为可信。  匈奴首长称号“单于”,其妻——也就是后妃,称为“阏氏”。  与秦始皇同一时代的匈奴单于是一个名叫头曼的人物。于秦的全盛时代,匈奴之所以受到压迫,可谓当时诸民族政治力学上的当然结果。  战国时代的各国,为了防御匈奴等塞外民族入侵,各于边境筑有防壁。始皇帝完成统一后,将原有的防壁补修增强,完成了由临洮(甘肃)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  战国、秦汉时代的“一里”约等于四百公尺,万里相当于四千公里。今日我们所看到的长城,由嘉峪关至山海关共有二千四百公里。但这是明代末期的遗迹。始皇帝所建造的长城则大大地迂回于北方,涵盖黄河而远超过山海关,直达现在抚顺附近。因此可以概算为“万里”。  始皇帝于建造长城的同时,授三十万军给将军蒙恬,令他将塞外民族赶至北方,并因此获得现在的鄂尔多斯地区。  关于这一点,《史记》有如下的记载: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头曼单于被蒙恬将军从鄂尔多斯赶至北方后,为东方东胡、西方月氏两个强国所围挟,处于几近闭塞的状态。  由于始皇帝之死,由南方而来的秦的压力好不容易变为松弛,匈奴得以吁一口气。秦末之乱使秦国守备部队(主要以罪犯为成员)形同解散,匈奴因而有机会渡越黄河,回到思念已久的鄂尔多斯故地。  虽然这是民族复兴的绝佳机会,但年迈的头曼单于已无指导能力。匈奴兴隆的事业,遂在他儿子的手中完成。  头曼的儿子名叫冒顿。冒顿初时被立为太子,但父亲头曼后来宠爱另外的阏氏,遂以这个女人所生的儿子为继承者。这位父亲的行事可谓相当糊涂。  冒顿不但被废了太子身份,更被送往与匈奴对立的月氏国做人质。关于月氏,同样是诸说纷纭,似乎以和匈奴同属斯基泰系之说为正确。月氏过去被认为居住在较西的地方,一说从这个时候起已进入鄂尔多斯地区,与匈奴势力圈产生重叠现象。  总之,人质是作为两方互不侵犯的“保证品”。倘若一方违反约定,人质就会被杀。头曼单于即将儿子冒顿送至月氏作为人质,却又对月氏发动奇袭。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叫对方将作为人质的儿子杀掉。  而冒顿绝不是会白白等着被杀的人。他偷出觊觎已久、一匹被认为是月氏国首屈一指的名马,快马加鞭,逃回了匈奴营地。  “你这个小子胆量蛮大的嘛!”  头曼单于这才知道这个儿子的豪勇,因而让他成为一万骑的将军。但太子之位已经给了爱妃之子,无可挽回。  看着吧!我会凭自己的力量成为单于的!冒顿此时下了这个决心。  他做了一个叫“鸣镝”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响箭”,用此训练部下的骑射技能。骑射原本就是匈奴的特技,而他更加的精益求精。  “我用鸣镝射中的东西,你们必须和我一样射中。违反这个命令的人一定要处死!”  狩猎时,他一射中狐狸,这只狐狸的身上一定接着会被许多的箭射中。射中兔子时,这只兔子也一定会被部下跟着射中而变得如同刺猬。没有跟着射箭的人,都会被他当场斩杀。  接着,他拉满弓,射了自己的坐骑。这是他经常向部下夸示的名驹。这时候,有几名部下稍作犹豫而未及时放箭,这几个人当场便被冒顿砍头。  之后,他以自己的爱妻做靶子,射了鸣镝。这支箭发出鸣响,射中冒顿爱妻的心脏。一时之间,部下连忙拉弓射箭。  两名部下于心不忍,没有放箭。冒顿不发一言,跑到两人面前,拔刀将他们砍杀。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不服从他的命令。  不久,他的父亲头曼单于率领群臣举行一次狩猎。率领自己部下随行的冒顿,于狩猎当中,放箭射了自己的父亲。  头曼单于当然身受无数箭矢倒下。  之后,冒顿逐一杀害了自己的继母、异母弟和不服从他的众大臣。  冒顿于是夺取了单于地位。  如此可怕的人就这样成了匈奴首领,而这时候的中原正处在始皇帝死后的混乱状态下。冒顿单于向东攻打东胡,杀其王并且掠夺人民和家畜。接着,他对月氏发动攻击,将他们赶到远方。  东征西讨后,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军队怒涛般南下,很快夺回了被秦将蒙恬占去的鄂尔多斯之地。匈奴于是出现在好不容易攻灭项羽、完成中国统一的汉面前。  就帝位后的刘邦,为了期望自己的新帝国永世不衰,以十数年即寿终正寝的秦作为“反面教材”。  一味模仿秦的作风,一定不能使新帝国维持长久。万里长城和阿房宫之类的大工事、蒙恬北伐之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凡是秦所做过的这类事情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虽然汉已决定以长安作为帝都,但连这首都的城墙,于刘邦有生之年都未能完成。任何事情都不勉强,一切措施都必须三思后而行——他们采取如是的消极态度。  相较之下,以冒顿单于这么一个果敢之人为领导者的北方匈奴,采取的全是积极态势。  韩信从楚王被降为淮阴侯的这一年,韩王信上了一次奏折。  韩王信常与韩信被混为一谈,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人物。这个时代的人名多为单名,因此同姓同名的情形比比皆是。为了区别清楚,韩王家子孙被封为韩王的这个人,一般被称为韩王信。  韩王信的奏书内容如下:  ——虽然已定晋阳为韩都,但此地离匈奴较远,因而拟迁都至马邑,是否可行,尚请核实。  韩这个藩屏,本来就是为了防御匈奴而设的,离匈奴太远就会失去设置的意义。晋阳是现在的太原市,马邑则为在此北方约一百七十公里处的现今朔县。  由于韩王信奏请之事颇为合理,刘邦当然立即裁可。  隔年秋季,冒顿单于率领匈奴军团南下包围韩王信于马邑。韩王信开城投降,叛汉降了匈奴。  似乎是极其单纯的造反事件,实际上,其间的经过却是异常曲折。被包围期间,韩王信当然曾多次派使者至包围军阵中,这在当时的战争中是屡见不鲜的事。刘邦与项羽交战时,双方军使也曾经彼此频频往来。  但刘邦却对韩王信与匈奴之间的使者往来,起了疑心。  无赖汉出身的刘邦,向来对名门出身的人有一种自卑感和嫉妒心。对韩王信也是如此。这是起疑心的根本原因。  ——你是否有二心?  刘邦派了使者到马邑,并如此诘问。  这件事情给了韩王信极大震撼。和他同姓同名的韩信去年才遭遇变故。被封为楚王的韩信,只因造反嫌疑就被加镣绳缚,百般受辱,虽然没有造反证据,却被降格为侯。说起来,韩信还是曾救过刘邦的人。在那争夺天下的最后阶段,倘若不是韩信加盟刘邦阵营,说不定根本不会出现汉帝国。  ——连建立了如此殊勋的韩信都未能免于绳捕之辱,那刘邦对我将如何呢?  想到这一点,韩王信一点自信都没有。他先前是汉军阵营的人,后来有一段时期归向项羽,最后再回归刘邦麾下,经历可谓相当复杂。  ——皇帝对我有所怀疑。如此下去,皇帝一旦有所不悦,自己脑袋随时有落地的可能。  与其如此,不如……韩王信在这个想法下,遂叛到匈奴旗下,并与匈奴合力南下,攻打太原。  刘邦听到韩王信造反消息后,立刻决意亲征。虽然“绝不勉强”是他的宗旨,但这是巩固国内体制上的重大问题,他非亲自率领讨伐军前往扫荡不可。  在这之前,汉军从未有过和匈奴交锋的经验。因此,不谙他们的作战方式也是当然之事。  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军,在晋阳城与汉军甫一接触就掉头逃窜。汉军深信他们是不敌而走。正如《史记》中的如下一段记述,汉人对匈奴牢不可破的观念是:  (匈奴之性格)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所以,汉军认为对方是自知无力与汉为敌才急遽逃走的。  汉军不知这是陷阱,在后面穷追不舍。当时正是严冬酷寒季节。  卒之堕指者十二三。  比起匈奴,不习惯寒冷气候且防寒装备不充足的汉兵,莫不因冻伤而大为苦恼。  收复晋阳后,刘邦派人至代谷侦察驻在该地的冒顿单于军队情形。由于冒顿用巧妙的方法藏匿了精兵和良马,不知情的侦察兵遂回来报告说:“代谷匈奴阵营只有老弱和瘦马,此时发动攻击,必将获胜无疑。”  作如此报告的不只一两个人。为了获得正确情报而派出了不同情报单位的人员,结果都相同。  “好,发动攻击吧!”  刘邦准备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击。  “请等一下!”  此时,有一个人从群臣中走出,跪伏刘邦面前。  刘邦看了这个人一眼。这是以使者身份前往匈奴、不久前才回来的一个叫刘敬的部属。他是正式使节不是谍报人员。  “臣到过匈奴幕舍,同样看到那个地方尽是一些老弱残兵。他们也把臣带到较北之处,而臣在北方各基地都鲜少看到年轻精兵……”  “这一点不用你报告,朕早已知道。朕就是因此才要发动攻击,你说等一下是什么意思呢?”刘邦颇不高兴地说。  “可是,臣却觉得其中似有蹊跷。他们为什么要带臣到北方各基地去看,现在回想,这好像是为了误导臣,让臣认为匈奴是不堪一击的。臣认为他们这样做,为的是要臣回来之后建议出击,另一方面,他们则设下伏兵,企图一举歼灭我军。因此,臣斗胆建言,不可于这个时刻出击。”刘敬频频叩头奏道。  “你倒是满执著于不可出击的论调嘛!”刘邦的声音充满着嘲讽蔑视和震怒意味。  刘敬只是一名使节。除他以外,还有十多名专职谍报人员奉派到过匈奴营地从事侦察,而他们的报告都是:“匈奴不堪一击,应即刻出兵攻打!”  匈奴已到不堪一击地步,这是铁的事实。他们为了避免被打,所以收买汉使节,要他回来做不可出击的主张吧?刘邦如此解释。于是回头对禁卫命令道:“把这个口舌之徒捆绑起来押入牢里!”  “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刘敬惶惑不安地抬起头来。他看到刘邦愤怒的表情。  “你以为凭你三寸不烂之舌就能阻止汉军出击,匈奴单于也未免太高估你了!”  刘邦言毕,就进到内室去。  第三十三章 勿做勉强之事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005 准备一举歼灭匈奴的刘邦,亲自打头阵,来到平城。他的身边只有部分军队。三十二万大军大半还在后方。平城在现今山西省北部,就是因石佛而闻名的大同市。  原来,冒顿单于在这一带埋伏四十万骑精兵。刘邦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刚抵平城,冒顿单于就对全军发下攻击命令。  看到未预期的敌方大军出现时,刘邦大为错愕,立刻布阵在平城东方的白登山。匈奴军很快便将整座山包围。  “情形不妙……”护军中尉陈平仰望天空道。  这时候正在下雪。雪似乎有意帮助包围汉军的匈奴,不断从天而降给予汉军压力。  粮食已尽。兵卒中十之二三因冻伤而手指断落。  “西边也被包围了!”刘邦呻吟似的说道。  原本看似只有西边未被包围,实际上却不然。  由骑射训练一事可知冒顿单于是点子极多的人;以包围汉军的队形来说,东边皆是青色之马,北边皆是乌骊(黑色)之马,南边皆是骍(赤黄色)之马,他们连马匹颜色都是划一齐然的。  而西边是清一色的白马,西边的匈奴兵也一律穿着白衣。汉军之所以迟迟未发现被包围,就是因为出现于银白草原的白衣白马匈奴军队,在无垠皑皑白雪中不易觉察的缘故。匈奴军队在后续部队未抵达前,将先至的白衣白马军队往西移动,改以青、黑、赤黄之骑兵布阵。  “冒顿单于真有一套……”陈平以钦佩口吻说。  “这是对敌人钦佩的时候吗?你赶快想出对策啊!”刘邦焦急地说。  “我看,这必须使用双层策略才行。”陈平此时已有策略构想了。  依据捕获匈奴将校的说法,冒顿单于此次作战,将会有韩王信的部将王黄和赵利两军参与。根据其他来源的情报显示,王、赵两军由于补给问题,暂时还无法由自己的基地出发。  因此,陈平决定以如下假情报向冒顿单于报告——  王、赵两军本来答应加盟匈奴,后来因接受汉的厚礼而决定不投靠前来。  由于汉军大半在包围线之外,倘若再加上王、赵两军,匈奴军队将陷于被反包围的状态。这对单于来说是非同小可的问题。  传达这项假情报是第一阶段策略,第二阶段策略则为收买单于之妻“阏氏”。陈平决定将大量金银财宝——尤其是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无法取得的珍宝——暗中送给她。  过游牧生活的匈奴,战争期间习惯上仍带着家族同行,所以,阏氏也居住军中幕舍。受到汉方馈赠的阏氏于是对冒顿单于说:“同样是一国之主,彼此残杀并不是好现象。纵然得到汉的土地,你也不可能长久居住该地。何况汉王也有他的神……”  匈奴君主的妻子,向来被视为具有预知能力的巫女。匈奴供奉天神,而汉王也有他的“神”——这句话似乎意味着有人将于近日内出现,协助汉王。而协助汉王的人很有可能暗指尚未出现于此次包围战的王、赵两军而言。近来频传王、赵两军决定不前来投靠的风闻,倘若如此,就有可能呈现反包围状态,届时匈奴军队将陷于危险——冒顿单于做了如此分析。  一旦陷于危地,就很难再打开局面。冒顿单于迅速下了决定。  “立刻解开南面之围!将汉军赶出白登山后,全军即刻返回北方!”  冒顿单于立刻发布这道命令。  南边的赤黄骑马部队很快向左右移动,为汉军开了一条路。  “我们的策略成功了!”护军中尉陈平睹状大喊。他由敌军的移动情形判断自己的双层策略奏效了。  包括骑兵、步兵在内的汉军,一律以箭上弦的姿态,迅速从南边这个缺口逃出。  刘邦命令勇将樊哙留在山西省北部的代郡,以防备造反的韩王信,并且立自己的兄长刘仲为代王。深信秦的灭亡是大工事以及大规模军事行动所致的刘邦,在军事行动上,持的是绝不勉强为之的态度。  因此,他以和亲为对匈奴的主要方针。被派遣至匈奴的大使是先前察知匈奴策略的刘敬。他代表汉王朝与匈奴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条件是,汉每年将棉、丝、酒、米以及其他粮食赠予匈奴。此外,更由汉王一族中选出一名女性,以公主身份下嫁单于。这就是所谓的“和蕃公主”。  另外,匈奴与汉缔结兄弟关系,匈奴为兄,汉为弟。这纯粹是屈辱性条约,但若不如此,就非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不可。而这样做则有可能使新成立的帝国根基发生动摇。  “与其亡国,不如忍辱一时。只要能够维持国体,总有一天会有雪耻机会的。”刘邦说。实际上他比任何人更不甘心。但在“秦国灭亡”这个反面教材下,他有了不可忍也得忍的精神。  虽然以“不勉强为之”为宗旨,但这是有限度的。刘邦对韩王信余党蠢动的东垣(河北省)则亲自率军前往讨伐。  讨伐期间,留守长安的丞相萧何负责未央宫的建造工程。刘邦亲征归来时,未央宫已经完成。抬头望见新宫的刘邦突然脸色一变,大声喝道:“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地方不对吗?”萧何问道。  “天下大乱,人民受苦,前后已经多少年了!而今国家基础尚未稳固,朕还得亲自远征。这种情形下,怎么可以建造如此宏伟豪华的宫殿呢!”刘邦口沫横飞地大叫。他认为建造这么宏伟的宫殿是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而这等勉强之事,将是使国家灭亡的原因。  你们一点都不知道我的苦心!刘邦几乎有欲哭无泪的感觉。顿时,他想起了秦的阿房宫。始皇帝建造的阿房宫十分巨大,因此,项羽放火时,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才将它烧尽。秦国所以灭亡,建造那么大的宫殿就是主要原因!  萧何指挥建造的未央宫,虽然尚未到达如阿房宫那样殿上可以容纳万人宽坐的程度,但也有数处宫门,建筑得极为壮丽。  “启禀皇上——”萧何道,“就是因为天下尚未平定,所以才要建造豪华宫殿。天子以四海为家,要统治天下,自然非威重不可。倘若宫殿寒酸,不够威重,就很难统治天下。何况现在建造宏伟的宫殿,皇上子孙将来也可以省去改建的麻烦。”  虽然这道理似是而非,刘邦听后却至为欣然。  刘邦亲征东垣是白登山之役的翌年。过了两年,赵相陈豨于代郡叛变,刘邦再度御驾亲征。但他决不勉强行事。他以金钱收买陈豨的部将,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将造反将兵降服。  高祖十一年可以说是“谋反”的一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的韩信,在关中叛变。这是这年春天发生的事。倘若是以“王”的身份率领大军,以韩信的作战能力,给予汉帝国的打击一定不小。但此时的韩信已无大军可领,因此,他只能使用谋略一途。  前一年陈豨的造反,原是为了引诱刘邦亲征而与韩信共谋的作战。韩信企图在刘邦离开长安期间,攻击吕后和太子。无法纵横天下争霸称雄的他,把舞台缩小到宫廷——韩信的格局已落到这种程度了。  破绽往往从极小处产生。韩信的一名部下因罪行将被处死,此人之弟为了搭救兄长,遂将韩信准备造反之事密告中央。  但韩信不是泛泛之辈,召唤不见得会应命进宫。萧何于是发布了如下的命令:  天子亲征,已将陈豨伏诛。着令群臣克日进宫,同表庆贺之意。  由于众臣皆被召唤,因而韩信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会是以自己为对象的计谋。他于进宫后立刻被捕。谋事如神的韩信落得如此下场,可以说是输得惨兮兮的。  韩信在未央宫的“钟室”被斩。钟室是宫内吊钟的房间。  韩信被处刑前,咬牙切齿地说:“我就是因为当初没有采用蒯通的献计,才把性命断送在女子与小人手中。我为这一点无限悔恨,但这或许是天命吧?”  刘邦凯旋回长安后,听到韩信已被处死。他这时候的心情相当复杂。这一点,《史记》记载:  且喜,且怜之。  倘若当时没有得到韩信的救援,刘邦未必能够取得天下。想到这一点,刘邦应该深深感激于他。但威胁刘邦汉王朝的人,除韩信外不做第二人想。刘邦一方面想到韩信的功绩而对他怜悯,另一方面又为汉王朝的安泰而内心窃喜。  “韩信这个家伙,临死之前说过什么话没有?”刘邦问吕后。他一定痛恨我而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吧?——刘邦如此认为。吕后把韩信临死前的话照实说给刘邦听。  “什么?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蒯通是齐的策士,快把那家伙抓来!”刘邦立刻发下命令。  蒯通当时所献的计策,是不考虑从刘邦、项羽二者中选择其一,而要韩信自己以第三势力独立,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倘若韩信采纳这个计策,刘邦或许迄今犹在为应付项羽而焦头烂额。且对等势力的领袖韩信,也不可能成为刘邦的家臣。也就是说,他不会有被主君诛杀的事发生。  蒯通很快就遭逮捕,并被送到长安来。刘邦亲自审问他。  “据说,你曾经唆使韩信对朕背叛,可有此事?”  被审问时,蒯通昂然回答:“一点没错!韩信当年要是采纳我的计策,他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若是依照我的主意行事,陛下还能杀害他吗!”  “把这个可恶的家伙投入锅中活活煮死!”刘邦怒不可遏地命令道。  “哎……”蒯通仰天嗟叹,“把我这无辜的人投入锅中活活煮死,这样的作为岂不是太不人道吗?”  “你唆使韩信对朕叛变,还说无辜,你在瞎嘟哝什么!”  “不,我确实是无辜的!陛下知道‘盗跖之犬吠尧帝’这句话吗?”  盗跖是古代大盗。在中国,盗跖已是窃盗的代名词。而尧帝与舜帝则并列为古代中国圣明天子的传说中人物。  “这句话朕好像听说过。”刘邦颔首道。  “窃盗的狗向尧帝吠叫,并不表示尧帝是个不仁之人。狗看到主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会吠叫。陛下要弄清楚,当时的我只认识韩信,而并不认识陛下。对有意致仕的人献计,是不对的事情吗?这样的人如果非得统统活活煮死不可,陛下要准备多少锅子才够呢!”蒯通如此说。  刘邦蹙着眉头,露出怪异表情,之后一边的脸颊上泛着微笑说:“算了!免他锅煮之刑吧!”  说完就掉头走到里面去。蒯通遂获得释放。  韩信被处斩是吕后于刘邦不在期间由她主导做的事情。倘若刘邦在长安,他会有魄力决定这件事吗?  依据街头巷尾的传闻,密告韩信谋反,是一名被吕后收买的人做的诬告。这件事情始终是个谜。  第三十四章 功臣连连亡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071 韩信被处刑是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的春天。同年夏天,梁王彭越叛变。实际上,这句话应该说成“据说叛变”较为恰当。彭越的立场与韩信极为相似。这名盗匪头目曾经于刘邦举兵初期帮助过刘邦,但他并不隶属任何阵营。后来和韩信一样,到了最后阶段才投靠刘邦、攻打项羽。  高祖十年陈豨在代郡叛变时,刘邦曾经命令彭越出兵,当时彭越却称病未亲自率兵出征,只派遣部下将军领军出兵而已。  “朕都御驾亲征,彭越却只派兵前来,意图敷衍了事。这样的作为实在可恶!”  怒不可遏的刘邦于是派遣使者诘问。  彭越为此惶恐不安,准备亲赴刘邦军营所在地邯郸请罪。但在此时,他身边人员持反对意见者居多。  “去了之后要是被拿下,该怎么办?韩信之例在先,事已至此,我们不如举兵叛变,讨伐刘邦以求自立吧!”  多人主张趁这个机会造反。  原本极有魄力的盗匪头目彭越,自从被封为王、得了富贵且年事渐高后,决断能力已大大不如从前。  虽然他听从部下的话决定不到邯郸,却没有起兵造反的意思。他只派了使者到邯郸做如下辩白:  病尚未愈。  彭越被密告的情形与韩信完全相同。韩信是遭一名即将被行刑之人的弟弟密告,而彭越则是即将被杀的厩舍主任亲身逃亡后去密告。两者的情形未免太过巧合。  刘邦采取闪电措置。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派使者至梁都定陶,一下子就逮捕彭越,并且将他送至洛阳。由于事出突然,彭越家臣一时之间都束手无策。  刘邦由邯郸回到洛阳。由于见面三分情,他实在不忍杀害彭越。因此,他决定降彭越为庶民,并且流放至蜀,准其保住一命。  彭越被押赴至西方。途中,来到华山山麓时,和吕后的队列相遇。吕后正在由长安前往洛阳的途上。彭越老泪纵横地对吕后哀求道:“臣已年迈,做梦也没想到要对陛下谋反。受到怀疑是臣不德所至,也许是天命所在,臣因而万万不敢请求恢复原先身份,但求能在自己的故乡昌邑度此余生。恭请皇后代向陛下求情。”  彭越跪伏在草地,频频叩头。  “说起来你是蛮可怜的……”吕后面露同情之色,“好吧,我替你向陛下求情就是啦!押送兵士,你们听着,这是我的命令。我现在要带彭越跟我一起到洛阳,以便向皇上请愿。”  押送队伍于是掉转马首,朝东再度走向洛阳。  “我有可能回自己的故乡了……”彭越感激涕零地自言自语道。  实际上,彭越在途中遇到吕后是他的噩运。  吕后一到洛阳,就尖声对刘邦诘问道:“陛下准备放彭越一马,这是什么意思?彭越不是规规矩矩的人,而是一介壮士!流放到蜀地后,谁知道他会在那边干出什么好事!陛下自己就是从蜀地攻到关中来的,是不是有这个可能,应该最清楚!请立刻杀掉彭越吧!让他活着,一定后患无穷,陛下此举不是思虑有欠周详吗?”  她原来是为了杀害彭越,而把他带回洛阳的。  “我知道!我知道!”刘邦对这位皇后说的话,向来是无所不听的。  “幸亏我在路上遇到……”吕后这才感觉欣慰地说。  彭越于是被杀。  彭越死后,刘邦封自己的儿子刘恢为梁王。  成为代王的刘邦兄长刘仲,由于放弃领国回到洛阳,王位被废并降格为侯。代之被立为代王的是刘邦的儿子刘恒。这个人不是吕后所生,而是薄后所生,就是后来被称为明君的文帝。  韩信和彭越分别在春、夏被杀,秋天时,淮南王黥布造反。  “黥布”是文身之意。这个人姓英,名布,但没有人称他英布,都改以黥布称呼。  年轻时,他由于别人之罪而被连坐处文身之刑。被处此罪,一般的人都会哀伤,而他却以此为乐。  “原来指的是这件事情……我是日后会成为王的人!”他沾沾自喜地说道。  ——当刑而王。  多年前,有人替他看相而说了这句话。意思是说:你会受一次刑罚,后来则会为王。现在既然受到文身之刑,那么,以后成为王将是指日可期。  陈胜和吴广起兵造反时,黥布是长江一带的群盗头目。后来他认识和徐福有交情的鄱阳长官吴芮(后来的长沙王),并且娶其女儿为妻。  起先跟随项羽的他,后来投靠刘邦。刘邦多承黥布协助,他因而蹿升极快,于汉建国后被立为淮南王,以建国元勋身份与韩信、彭越等人平起平坐。  但在韩信和彭越相继被诛杀后,黥布变得内心惶惶不安:“我会不会有事情呢?”  韩信和彭越由于家臣告密而出事,黥布则由于对爱妾起疑心而惹上麻烦。黥布的爱妾由于生病就医,担任黥布中大夫的一个名叫贲赫的人,刚好住在这名医生住处附近。黥布怀疑贲赫与其爱妾有染,贲赫因而逃至长安密告黥布谋反。  韩信和彭越被杀后,黥布对身边部队发出紧急警戒命令。这些措置在某些人眼里看来,算是“造反”。黥布因而干脆真正造反。  先前被罗织造反罪名的韩信和彭越,很快就被逮捕定罪,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布阵举兵。与之相较,黥布算是真正举兵,大张旗鼓对刘邦进行叛变。  “汉军中我只怕韩信和彭越,而这两员大将都已被诛杀。现在我已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了。我绝对会打赢这场战争的!哈!哈!哈!”黥布如此对麾下将兵夸示。  黥布毕竟是猛将。他由国都六(安徽省六安县之北)向东边的荆进军击楚,攻杀汉的荆王刘贾(刘邦的堂兄)。黥布军更渡淮水攻楚。  如前所述,韩信封为楚王时的楚国委实过大,刘邦遂于韩信垮台后,将之分为楚国及荆国。攻入楚的黥布于徐州与楚军交锋,楚王刘交(刘邦胞弟)败走。  汉军中只怕韩信和彭越,其余的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作如此豪语的黥布,忽略了另一名猛将的存在。这个人就是皇帝刘邦。  刘邦于是决定亲征。  但黥布的军队相当精强,刘邦发现想要获胜并非易事。因此,他决定在徐州南方约七十公里处的庸城筑造城堡,据此好与黥布对峙。  在城堡上遥望黥布布阵的刘邦,心中有怒不可遏的感觉。因为黥布的布阵方法与项羽一模一样。刘邦这才想起黥布过去属于项羽麾下。但刘邦憎恨的不是这一点。由项羽阵营转投到汉的人,有以护军中尉陈平(后来升为丞相)为首的多人。使刘邦气不过的是:“黥布跟随我多年,对我的布阵方式当然很清楚。而他现在采取项羽式阵形,这不是以此嘲弄我的阵式不如项羽吗!”  站在城堡上的刘邦,对着黥布阵营大声喊道:“你何苦造反呢?”  黥布同样吼了过来:“我要成为皇帝!”  “大胆贼臣!看朕不一口气把你击溃!”  刘邦遂命全军出击。皇帝亲自率领的部队当然都是精锐,而且为数庞大。激战过后,黥布军败,渡淮水逃向江南。  但刘邦却于此次战役中为流箭所伤。虽然伤不及要害,但为求万全计,他决定离开军阵归返国都。  逃至江南的黥布,或许投靠妻子的娘家长沙王是必然的选择。但就被击败的造反军欲投靠的长沙王立场而言,这可是飞来的麻烦事。  黥布的岳父吴芮已于四年前去世,其子吴臣成为新长沙王。这个人是黥布的妻舅。  “我们该如何是好呢?”长沙王吴臣找群臣商量。  “我们不要理他。说来也许对令妹过意不去,但我们是不能协助造反之人的。”群臣异口同声地回答。  黥布平时为人甚为倨傲。他对有亲戚关系的长沙王家臣,向来都是目中无人。他的人缘太差了,没有一个人愿意进言表示应该协助他。  “那我只有叫他到别处去啰!”  长沙王因这位不速之客的出现而心情郁闷至极。  这时,一名叫利仓的近侍发言:“只把黥布赶到别处是不行的。因为黥布和长沙王有姻亲关系,与谋反者有所牵连,将来受连坐之罪是难免的事。”  在座的人莫不深深叹息。这人说得一点没错。各地被封为王的功臣中,燕王臧荼、韩王信、楚王韩信以及梁王彭越等人已先后被杀,赵王赵敖以首席家臣谋反为由被废,目前正被攻打的则有淮南王黥布。被废的王都以皇族接替。现在非皇族的“王”,只有长沙王吴臣和接替臧荼成为燕王的卢绾两人而已。  朝廷在找机会废除因功而立的王,以皇族取代,这是每个人都觉察到的事情。与黥布有姻亲关系,这个理由已足够被废王位。  “那么该如何呢?”长沙王问道。  “由我们长沙人逮捕黥布,或者是将其首级呈献朝廷,只有这两个方法。有此功绩,长沙王之位才保得住。”利仓回答。  “是吗?”  长沙王开始默然长考。他不忍心杀害妹夫,但倘不如此,自己明天就会厄运临头。于是他下决心,说:“好,那就把黥布杀掉吧!活捉交给皇帝有可能被凌迟,与其如此,不如杀掉,这对他或许较为慈悲……可是,如何杀他呢?”  “这一点可否交给臣办。”利仓胸有成竹地说。这个人本来就以点子多而驰名。  “好,那你就妥善处理吧!”  长沙王吴臣决定将此事交给利仓全权处理。  “请大王不要为黥布痛心。他已有令妹这么一位夫人,却还宠爱别的女人,由于嫉妒心的驱使,使得贲赫逃亡去告密。这不是咎由自取吗?”  利仓对长沙王如此说后,立刻采取行动。他对投靠前来的黥布说:  “我带你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避风头吧。”  这句话正合黥布的心意。  “这样很好。我躲藏一段时期后,准备东山再起。到时候还想向长沙王借一些兵哩!”  然后,理所当然地在利仓的带路下,来到一处较南的地方。  在鄱阳湖东边一个叫兹乡的地方,他们正在休息时,埋伏该处的数十名壮士,突然间同时扑向黥布。  白刃横扫,鲜血溅起处,一世枭雄终于丧命。项羽曾经在新安将二十万投降的秦兵坑杀,执行这项残忍任务的是当时为项羽部将的黥布。此外,奉项羽之命杀害楚义帝的也是当时为九江王的黥布。  这是报应。人们纷纷如此批评。  陪臣身份的利仓,因此次功绩而于三年后被封为轪侯。  1972年,两千一百年前的一具女性遗体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被发现。这不是木乃伊,而是皮肤下结缔组织尚存弹性、与新鲜尸体毫无二致的躯体。这位女性就是被封为轪侯的利仓之夫人——这一点已由陪葬品得到确认。  第三十五章 大风起兮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108 黥布败走后,刘邦将军队交给部将率领,自己则返回长安。虽然在此次战役中受到的箭伤并不严重,但他毕竟已是年逾六十的人,还是尽量避免过度劳碌为宜。十二年十月,在返回长安的途中,刘邦回了一趟暌违已久的故乡沛县。  他这真的是衣锦还乡。  他的敌手项羽于攻陷咸阳灭秦后,本来应该留在要害关中之地,而项羽却回到遥远东方自己的故乡。有人认为不妥谏止时,项羽如此驳斥道: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意思是说:一个人成功之后,应该回故乡向乡人夸耀。倘不如此等于是穿华丽衣裳走夜路,实在糟蹋衣裳的价值。如此率性、孩子气的项羽,一切想法都以自己为中心。  相较之下,刘邦的一切就比项羽成熟许多。刘邦懂得忍耐。他当然也有衣锦还乡的念头,但他能在得意时克制自己直到现在,才回到自己的故乡来。  年轻时代的他在此地过着无赖生活,做的尽是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然而天下风云告急时,人们却推选刘邦为领袖。虽然当时一些人和他有扞格,但总的说来,故乡的人大都是支持他的。  刘邦在故乡沛开了盛大酒宴。  “你们的脸孔朕都记得,我不认识的只有小孩。一些人的脸孔虽分不太清楚,但这应该是长大后脸孔变样的关系吧!”  皇帝显得乐不可支的样子。  “陛下很喜欢小孩,是吧?”沛县老者问道。  “是啊,因为小孩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嘛!”  “那恭请皇上对此地的小孩做一次训话,好吗?”沛县父老代表频频捣头说。  “你们这几个就是当时带头指责我的……”刘邦想到这里就觉得好笑。  “朕没有什么话可以对这些孩子们训诫的。”  刘邦说这句话时,一位白发老者正色而且恭谨地说:“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皇上圣训可奉为世代圭臬,恭请皇上对我们的下一代有所垂教。”  “你们都知道,朕年轻时候是个无赖,没有资格指导别人……”刘邦环顾四周后,又说,“如果说我有资格教人,那大概只有一件事。”  “一件事?还请皇上明白示教沛县子弟。”  “你们连朕说的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怎么可以要求教这一点呢!”  “我们相信皇帝教的事情绝对是有益的嘛!”  “哈!哈!朕有把握教的,大概只有唱歌。因为朕打从年轻时代起,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击筑(一种弦乐器),唱着自己随便谱写的歌词……”  “那就恭请陛下把自己谱写的歌教给此地的孩子们吧!”  “好,那你们将此地的孩子们召集过来。最好是把沛县八岁到十四岁的小孩全都找来。朕来教他们唱歌就是啦!”  刘邦说着呵呵大笑起来。这样的事情,只有回到故乡才能做到。  “是的,遵命。”  沛县父老立刻着手召集小孩。很快有一百二十多名少年被带到刘邦面前。  “嗬……全都是可爱的孩子。好,你们现在配合筑器,来合唱朕所作的歌。你们先听朕唱一遍。”  刘邦站起身来,两手叉腰,用相当嘹亮的声音唱起了自己所谱的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群沛县少年,经过重复练习后,都能朗朗上口歌咏皇帝作词的这首歌了。  两千两百多年前,在中国争霸天下的两名英雄都留下各自写作的歌,这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  其中,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歌词来自赞,败战之事则以“时不利兮骓不逝”将责任转嫁别人。  而刘邦并未在歌词中提及自己的“力量”。  虽已取得天下衣锦还乡,但为使这个天下永远保持安定,必须四处找来猛士,使之担负保国卫民任务——这首歌的词意如此。他在这首歌里赞美的是别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的力量。  少年合唱的歌声诚可谓绕梁三日。正因为他们是天真无邪的小孩,所以这首歌听来格外令人感动。  刘邦越唱越来劲,最后甚至站起身来手舞足蹈。舞毕,他还潸然落泪。  “话说‘游子思故乡’。虽然朕以关中为都,在朕死后,朕的魂魄还是系在沛地吧?对,朕是由沛公发迹逐渐爬升,最后成为天子的,所以,沛诚可谓吉祥之地。为了庆祝这份吉祥,朕决定将沛地今后的一切租税和夫役全予免除!”  听到这句话时,沛县父老莫不叩头称谢:“皇上大恩大德,小民没齿难忘,叩谢皇恩!”  刘邦在故乡接连设宴十多天,连日与乡人开怀畅饮。最后,他要离此回京,故乡父老却极力挽留。  “不,朕带有许多家臣,朕知道光是他们的餐食就带给你们极大负担。这是非走不可的时候了。”  刘邦于是命令出发。  “那……让我们恭送到县境吧!”  沛县百姓家家户户倾家而出,全体为刘邦送行至西边县境。据《汉书》记载,沛郡人口约为两百万,下辖三十七县,而沛县是其中之一,因此,县人口应该有七八万以上。这么多的人跟在皇帝队列的后面走着。  来到县境时,刘邦由于依依难舍,所以又和他们举行酒宴。这酒宴一连又是三天。由于喝了酒而有些得意忘形的乡人中,竟然有人开口向皇帝请求:“请皇上准许隔邻丰县和我们一样免除租税和夫役,可以吗?”  与沛为邻的丰县,刘邦年轻时候也曾待过一段时期。沛、丰两县的人因颇多婚姻关系而情同手足。沛县父老是为有亲戚关系的丰县百姓向皇帝请求这项恩典的。  “不行!丰县的人曾经背叛过朕。”  刘邦说出不给丰县百姓恩典的理由。他刚起义时,派守丰县的雍齿曾经背叛他投向魏。虽然刘邦企图予以收复,但由于丰县城墙坚固,而且刘邦自己后来得病,不得不改变初衷,率军返回沛县。  “这一点我们知道。但那是雍齿干的事情,丰县百姓是被迫从命的。请皇上特别开恩……”沛县父老为丰县百姓拼命恳求。  被迫从命的人,守城会守得那么顽强吗?……算了,同样的恩典也给予丰县人民吧,因为都是朕的故乡嘛!  刘邦最后还是答允了。  在故乡,时而落泪,时而成为感情的俘虏,这都是刘邦业已年迈、感情变得脆弱所致吧?实际上,他的健康情形这个时候已经不太好了。  亲自出来讨伐黥布,其实对他的身体并不好。原本,他是准备以太子为将军、率领诸将出征的。  但吕后坚决反对这样做。  刘邦的家庭内幕相当复杂。他目前最宠爱的女人是戚夫人,糟糠之妻吕后被疏远已久。刘邦举兵之际,曾经受到吕后娘家在物资和精神双方面的极大援助。原本只是无赖之徒的刘邦,之所以能在沛县受到众人拥戴,完全是有吕家做后盾的缘故。因此,刘邦在吕后面前,向来是抬不起头的。  而且,吕后不是只有内助之功而已。如前所述,刘邦原欲放他一马的彭越,却被她以欺骗手段将之杀害。对于去除有危险性的功臣一事,吕后犹较刘邦热心。  对刘邦而言,吕后不仅是正室夫人,更是取得天下、患难与共的同志,这也就是令他感觉局促不安的原因。因此,他对吕后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内心真正宠爱的是戚夫人。  戚夫人对皇帝极尽撒娇之能事。身为母亲的她,当然溺爱自己的儿子如意,并且恳求刘邦立他为太子。男人一般都敌不过枕边人的哭泣哀求,何况刘邦对太子盈过于软弱一事向来甚为不满。  ——身为天子的人,个性必须刚健。盈的个性过于软弱,将来难以统治天下。  刘邦甚至在群臣面前说过这样的话。  看到如意淘气的样子,他就眯着眼睛喜滋滋地说:  ——这个孩子很活泼,很像朕小的时候。  因此,宫里开始传出这样的话了:  ——皇帝似乎有意废不肖(指太子盈而言)而立爱子(指如意而言)。  吕后当然因此感觉焦躁。她只有盈这么一个儿子。对于盈的个性软弱这一点,她自己也引为憾事。吕后不想将与丈夫辛苦得来的天下送给别人,于是她找来胞兄建成侯商量。  建成侯转而找天下第一智者张良商量。  ——骨肉之间(骨肉间之事),臣等百余人亦何益。  对此,张良如此回答。意思是说,关于战争或政治上的事,他可以献策,但事关皇帝家族的问题,即使有一百个张良也于事无补。不过,他倒是给了建成侯这样的建议:  ——陛下曾经广招天下贤者,却有四个人始终不肯应召进宫。这四个人都是老者。倘若能请到他们伺候太子,太子的身份或许能得以保全吧?  张良更教他如何邀聘四贤人的方法。  就在这时候,皇帝下旨,以太子盈为将军,讨伐黥布。  除皇帝以外,太子是位阶最高的人。太子无论有何等重大功绩,也不可能再行晋升。相反的,万一失败,就有立刻被废的可能。因此,吕后强烈反对乃是当然之事。  ——黥布是天下猛将,而前往讨伐的诸将,尽是你的旧时同僚,这不是形同以羊率领狼群吗?诸将绝对不会听从太子命令的。而且知道太子为统帅时,黥布一定会勇气百倍地鸣鼓而攻。黥布现在最怕的,只有你一人而已。尚请皇上以我们母子为重,考虑亲征之事。  吕后如此哭诉。  刘邦本来就对太子的评价不高。他原本就在担心以太子领军,征讨之事有可能因之拖长。因此,听到吕后哭诉时,他知道自己非亲征不可了。  ——好啦,好啦,朕决定亲征就是嘛!虽然朕近来身体有些不舒服……  身体本来就不太健康的人,此时更为流箭所伤。还好讨伐形势已定,刘邦遂决定返回长安,在回故乡沛县一趟后,御车一路朝西方行进。  “实在累人……”刘邦在御车里连连自语。  十多日来的连续酒宴,使他有些吃不消。他是个喜欢酒宴的人,每每以长夜酒宴恢复征战的疲劳。而现在却因酒宴而疲劳,这不正证明他已年老了吗?  “我的寿命或许所剩无几……”他无法抹除这个不祥的预感。  在返回长安的途中,北方传来捷报。原来周勃已将代郡、雁门、云中等地全部平定,并且将叛将陈豨于一个叫当城的地方斩了。  “这确实是好消息……”刘邦不掩喜色地说。剩下的时间好像不多。在这之前,当然是解决越多的事情越好。尤其解决陈豨之乱更是好事一桩。  但数日后由北方来的使者,却传来另一个消息。  ——依据陈豨降将的供词,燕王卢绾与陈豨好像有所勾结。  “这下子我又要忙了……”  刘邦遂开始计算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  第三十六章 皇帝病倒更新时间2009-1-13 17:09:30 字数:4108 ——太子的问题和讨伐卢绾事宜。凯旋长安后,这是得立即着手解决的两件事。现在的情形和以往不同,由于时间有限,所以非尽速解决不可。  根据报告,燕王卢绾与陈豨串通,但这件事情尚真伪莫辨。虽然下令卢绾前来京都接受查问,卢绾却称病不来。因为有韩信和彭越的前例,他是不敢贸然前来的。  事实上,燕王卢绾与陈豨确实有所联络。不过,这并不是为了谋反,而是为了保身。他所以汲汲于保身之策,乃是当然之事。韩信、彭越、黥布等皇族以外的王,已先后遭到肃清。剩余的只有长沙王吴臣和燕王卢绾两人。长沙王由于谋杀妹婿黥布,因而得以保住王位。  燕王卢绾已处在极端恐惧状态下。他的王位能安泰,乃是由于中央军忙于讨伐造反的陈豨,一时无力攻打燕的缘故。因此,燕王当然希望陈豨势力强大,讨伐时日延宕越久越好。所以,卢绾在讨伐上只是做做虚与委蛇的动作。不仅如此,他还派遣家臣张胜至匈奴,设法使匈奴对陈豨有所援助。  在讨伐作战上手下留情,并且斡旋第三势力给予敌人援助——有这等行为的卢绾,被指责为“造反”,也实在难于为自己辩白。  由于卢绾不出面,刘邦遂派审食其以使者身份至燕。使者的任务在于促请卢绾上京,也顺便在燕地调查卢绾身边事宜。卢绾依然称病拒绝上京。  审食其在燕地调查的结果,发现可疑之处颇多。其中一点是,卢绾不仅与陈豨勾结,与匈奴似乎也有联络。他于是回长安报告——  燕王确实有造反迹象。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