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成交高于一切

作者:孟昭春 字数:36878 更新:2023-10-09 16:20:46

《成交高于一切》作者:孟昭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成交高于一切》新书发布会于2006年12月在西单图书大厦激情召开。《成交高于一切》电视讲座20集曾在全国百家电视台连播,在机械工业出版社、世纪慧泉和作者等多方共同的努力下,《成交高于一切》终于在世纪慧泉管理书系“精品之座”上登门亮相。  《成交高于一切》的作者是孟昭春先生,他是中国培训七剑之一,管理实践22年;他又是销售专家——两个月做成七张百万大单、12年无人打破纪录,让人瞠目的1466万大单。二十多年来,他将这些成功经验,历练为今天我们听到和看到的《成交高于一切》这本图书,是销售专家和培训讲师孟昭春先生的又一鼎立之作。  《成交高于一切》一书,从心理角度的“战胜盲点篇”、关键决策人的“一网打尽篇”、销售工具的“无敌工具篇”,以及知己知彼、赢定阵势的“一剑封喉篇”,全部围绕“成交”展开大客户销售十八招,招招紧扣成交,招招落在实处,以“实战、有效、会做——成交才是硬道理!”深入浅出地阐释出营销人员最想知道的“秘诀”。  《成交高于一切》序  李燕杰  海到无极云拂岸。  山临绝域智为峰。  昭春是我和彭清一老师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得意弟子。在我们的众多学生中,他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学生。我经常讲:一个老师,应以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而自豪,又以培养出值得自己自豪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昭春自从20世纪80年代走向社会办班、培训已经20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经营企业,一方面组织培训,在工作与事业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改革开放初期已赢得了"孟百万"的美称,他无论在经营企业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新成果,这些都可以从他的新作《成交高于一切》中得到验证。书中的典型例证,既是他的经验,也是提供给大家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昭春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他有如下优点:一、认真读书:他自幼好学上进,博览群书,他善于海纳百川,吸取众长,弥补自己之所短,所以他在学识上能不断丰富。他出过七八本专著,也算高产。  二、善于交友:昭春交友十分广泛,他十分懂得与朋友交往要以诚相待,所以他结识了大批益友和诤友。  三、虚心拜师:昭春为人朴实而真诚,特别是能尊师而重道,所以他能得到老师们的真诚帮助。  四、经常远游:他在工作之余,广为游览,他懂得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他在远游中增加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见闻,所以在他的演讲中,不仅旁征博引,并且能结合各地情况,联系实际,举一反三,颇受听众欢迎。  五、身体力行:昭春讲的、做的,能达到一致与统一,所以他被誉为办企业、搞培训相结合的范例。  六、善于总结:昭春在读书交友、拜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循环反复以致无穷。  上述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我们从昭春身上还可以感到下列三个方面是值得认真研究总结的:一、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要有一个高标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按照过去传统的教育,应该不断增进自己的德、识、才、学。德是讲道德、有德行;识是有胆识,能引导时代新潮流;才是有才能、有才干;学是有学问,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必须有一定学问,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难以成大气候的。  二、过去人们还讲究:体、言、书、判。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不断前进,首先要有体,即体貌、风度。同时要善于表达、学会沟通。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第三要善于书,要会写文章,要有文采。第四要判,判是分析,善于分清是非。这些在昭春身上都可以找到论据。  三、最后我想说:今后的培训工作将会大发展,它属于成人、成才、成功的终身教育,具体办法应讲究一习,二熏,三悟,四化。所谓习,是讲学习、练习、实习、习知;所谓熏,是熏陶渐染、潜移默化;所谓悟,是领悟、觉悟、顿悟;所谓化,是变化,从不会到学会,从不懂到真懂。讲课人入神,听课人更入神,最终使教与学形成美的享受,使之出神入化。  总之,大本大元求大智,大爱大美利大成,求真求善又求美,立德立言再立功。  我以年近80岁的老人写了上边一些话,供昭春参考,与读者共勉。同时,向读者推荐这本值得推广的好书。  2006年10月  《成交高于一切》前言  没有成交,谈何销售?对于任何一个销售人员来说,无论过程多么艰辛和完美,倘若不能拿到最后的订单,其结果也会以失败告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不断地成交,才能促进资金回笼,赢得企业的良性发展。成交是营销的终极目的,也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在销售活动中,永远都只有两个硬道理:第一,卖出去;第二,卖上价。  《成交高于一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围绕"成交"这一概念展开大客户销售十八招,招招都紧扣成交,招招都落到实处。其目的就在于帮助销售人员切实练好基本功,拒绝失败的借口,真正做到用业绩说话,同时也有力地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中场盘带过多,欠缺临门一脚"的问题。  与普通的小客户销售相比,大客户销售存在着资金大、周期长、决策者众多这三个方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大客户销售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倘若我们能找出这个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销售活动,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销售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是资深的销售人员,也存在着很多盲区。例如,不知道如何将关键人物一网打尽,不知道如何寻找教练,对销售中的雷区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往往失败于一些不应该有的细节。  大客户销售实而不华,这就要求我们的销售人员也能将工作做到实处,按照正确的销售流程和方法去开展销售活动,抓好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确保成交。销售中最重要的两环,无疑就是"找对人"和"说对话",而这两点也正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在"一网打尽篇"  中,我们针对大客户销售决策者众多这个问题,重点探讨如何将所有关键决策人物一网打尽,如何通过"教练"来摸清客户的底牌,从而有效规避销售中的雷区,确保成交。在"一剑封喉篇"中,我们针对"绝大多数销售人员都陈述惯了,不会提问"这个难题,引入SPIN销售这个概念,重点介绍如何将句号变成问号,如何用理解加反问的方式来回应客户的拒绝,造成"一剑封喉"的攻势,从而拿到订单。此外,本书也有关于销售心理和销售工具的精彩论述,例如,如何利用文字和书信进行永久记忆的行销,如何用工具和教育培训来辅助我们成交,等等。  本书将一个复杂、曲折的销售过程分为四大板块:心理篇、接洽篇、策划篇和谈判篇。大客户销售中常见的关系营销、合同营销在书中都有涉及。大客户销售中的各个流程:电话邀约、客户拜访、提交初步方案、技术交流、框架性需求调研与方案确认、项目评估、协议谈判、签约成交,在这些具体的招术中都有精彩的论述。  读完本书,销售人员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具体是在哪个环节中存在偏差,以致于与"成交"失之交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反思,发现销售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企业销售模型的打造方面的欠缺。老销售人员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过去经验中的失误,并找到日后突破的途径,从而成功跨越"无能级和倦怠感";新销售人员看这本书,如同和一位优秀的讲师面对面交流,可以迅速上手,跨越"业余选手"的阶段,直接成为"职业选手"。  本书将大客户销售总结为十八招,每招都独立成篇。书中的理论讲述精彩而且实在,绝对不"假、大、空";书中的案例不仅新颖有趣,跨越了很多行业,而且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可以适用到每一个大客户销售领域,并在案例后面附有一些思考题,帮助读者总结经验,升华成果。  但无论怎样说,本书都会有挂一漏万的遗憾,特别是面对资深专家、学者和营销高手赏光阅读时,不免心有不安和忐忑,很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  "一招领先,招招领先",读罢此书,或许中了哪一招,岂不皆大欢喜!  孟昭春  2006年10月  战胜盲点篇  销售心理实务不仅客户在认识产品上存在着"失盲"的现象,而且销售人员在认识客户上也有很多盲点。双方只能看到有限的可能性,排斥了对诸多信息的感知,如客户防范心理严重,销售人员误读信号,甚至对客户的反应有恐惧心理。  追寻目标可以打开盲点,销售就是给人指出目标的过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准客户都能立即购买销售人员的产品,这是人的心理认知规律,所以销售人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客户的拒绝。  第一招 把握人性规律平和面对成交销售是和人打交道,做人际关系的生意,如果不研究点儿心理学,是不行的。很多人做销售做不下去,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心在流血。销售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拒绝和内心创伤,倘若自己抚慰不了,就会坚持不了。  实际上,只要熟知人性规律,我们就会明白:客户的拒绝实际上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并不是真的拒绝。只要保持内心平和,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下去,就可以成交,甚至可以把小单做大,把死单做活。  职业选手按规律去做;业余选手不懂规律,偶而能赢,但不长久。  一、建立大客户销售模型的意义和方法1一招领先,招招领先大客户销售,简单来讲,是指那些金额巨大,动不动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上亿这样的大项目,这种销售的方法和小商品销售是不一样的。大客户销售,多数指的是法人采购,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持续周期比较长,决策者比较多,所以较之一般的小商品销售要复杂得多。与此相应的是,在销售领域里,同样分为两种人,一种人叫做"职业选手",他们按照规律去做;另一种人叫做"业余选手",他们偶尔也能赢,但是不知道规律。  大客户销售十八招,就是要给大家提炼实战成功的规律,其中方法多于理念,"怎么做"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方法是决定事情成败的要素之一。  在我所接触到的销售高手当中,有一位名师--陈明利,她是新加坡的保险营销冠军,而且连续18年在保险业、在她的国家乃至东南亚地区,都是销售业绩的第一名。我很是感叹:一个人如果能连续两三年得冠军,那还能够做到;如果十年八年保持冠军,那么这个人不容易;但若是18年都能连续得冠军,这个人就太不简单了!  陈明利说:"如果我仅仅比别人领先一小点得到冠军,那我根本不叫厉害,我要落下第二名,让他看不到后尾灯。"她的话让我感到震撼。  她到中国大陆做了8场演讲,我有幸陪同她做了5次合作演讲,所以我和她交流比较多。她说:"孟老师,销售是有规律的,如果按规律去做,我们的销售就可以少流一些汗水,多留一些成果。"  被称为"世界人脉关系第一人"的哈维·麦凯先生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诀窍"。他出了一本关于销售方法的书,卖到全世界,卖了800多万册,这说明人们对研究销售规律的渴求很多。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提炼出成交高于一切的葵花宝典--大客户销售十八招,就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2销售模型建设好了,麻雀也可变凤凰大客户销售模型就是企业销售链条的形象比喻,由诸多环节构成,缺失哪一个环节都会使销售工作事倍功半,像一座房子一样,四梁八柱不坚实、不完善,就不能基业长青。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销售流程,这样才能使销售易于管理,经验易于复制。  一个完整的销售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步骤:(1)电话邀约;(2)客户拜访;(3)提交初步方案;(4)技术交流;(5)框架性需求调研与方案确认;(6)项目评估;(7)协议谈判;(8)签约成交。  一个完整的大客户销售模型应该包括以下几大板块:(1)考核激励系统;(2)策略与流程系统;(3)营销工具系统;(4)教育培训系统;(5)客户服务系统;(6)电子商务系统;(7)品牌传媒系统;(8)法律支持系统;(9)人力资源系统;(10)行政管理系统;(11)生产研发系统。  建立大客户销售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它有以下几大作用:(1)可帮助销售团队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职业化销售过程和管理方法。  (2)淡化销售能人的作用,防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象的发生。  (3)提高大客户项目推进的成功率和可管理性。  (4)提高销售人员的"生意人"意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5)可以有效地实现"传递责任、复制经验"。  (6)管理监控销售计划执行,预测销售业绩。  (7)麻雀变凤凰,使一般素质的销售人员也能经营大客户,承担大责任,实现大目标。  二、战胜心中盲点,以客户喜欢的方式沟通,开放自己1销售人员总是看到产品的优点,但客户却正好相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一张著名的心理学灯片,俗称"双关图"。这张灯片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灯片里有两个人,一个年轻女子和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已经七八十岁了,年轻女子就二十多岁,年轻女子侧着脸,老太太低着头。  我在培训课上向学员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第一次看时,能看到什么?结果显示:200多人的培训班中,有一小半的人能看到年轻女子,有1/3还多的人能看到老太太,而第一眼就能把两个全看出来的人,只有两三个。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们对于大多数拿到手的东西,会先入为主,看一眼就以为自己了解了。并且,人们大都对自己的第一印象非常认定,因此即使后来我已经告诉了学员画面有两个人,但大部分人在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时,仍然坚持自己最初的意见。这就是人们认识中的"失盲"现象。眼见为实的信念误了很多人。  一个人在看见或选择性认知中都会有失盲的现象,因而只能看到有限的可能性,排斥了对某些信息的感知,这就是盲点。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一面好,一面坏;一面要,一面不要。做销售也是这样。销售人员对自己的产品有着本能的职业偏向,总是看到自己产品的优点,但是客户刚刚相反。  当我们把商品拿给客户时,客户最容易想到的是产品的缺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客户恐惧,客户有习惯反应,所以客户不要、客户拒绝。当客户不要时,我们却以为他不信任我们,甚至误读为对我们人格、人品的轻视。但实质上,这只是因为客户先看到了坏的一面。  也许你会说:我们的产品也没有坏处啊,我们产品都挺好的。可是我要告诉大家:就算你的产品千好万好,只要要钱就不好。客户在掏钱时,无论是小额的还是大额的,都会习惯性地有种恐惧心理--担心产品不合用,担心自己买贵了,担心白花钱,等等。  客户于是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对购买有种排斥感。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甚至有的采购方的理念是:压榨供应链,节约成本。因而砍起价来冷酷无情。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根本做不了销售。  让我们回到刚才那个例子,我让学员们第二次看这个灯片,结果有6个人看出全貌。这说明:告诉对方目标,让他们按照目标去搜索,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全面很多。我们的客户也是这样,对于商品好的那一面,要引导他,他才能看出来。  你也许会说:"我第一次跟他讲,他没买;我第二次跟他讲,他还没买。我头半年跟他讲,没买,到现在也没买。该怎么办呢?"  其实,你一点都不用着急。事实上,客户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都有个过程,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如想加快进程,必须从发现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上狠下功夫。  总之,人在认知事物时有失盲的现象,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有盲点。销售时,我们如果不能把人的这种规律研究透,就很难掌握客户的心理。相反,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也有盲点,我们就能理解客户,对于客户的盲点,就能够客观地对待。这样,当客户拒绝你时,你就会想:"哎哟,这个人看来盲点还挺严重的。"这样你就不那么生气了,也就不会感觉那么受伤。  还是看看那个幻灯片吧。通过调查,我发现有7个学员出现了这种情况:第一次看到的是一个人,第二次看到的也是一个人,看了好几次,依然只看到一个人。  这说明什么呢?其实,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客户。销售是有概率的,不论你是卖金银、卖珠宝、卖钻石,甚至你卖钞票,都会有人拒绝你。这不是你的商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人们自己需不需要的问题。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更能坦然面对客户的拒绝了。  这也同样告诉我们:广交优质客户非常关键。销售概率要求你不能死盯住两三个客户转,这样客户也会受不了。  2当人们认定自己的观点、信念时,就会对其他的信息设置盲点有一个概念,叫做集注/排斥。就是人在集中注意力时,对别的看不到;当我们认定我们自己的观点、信念和态度是真理时,我们就会对相反的或不同的信息设置盲点,因而也就排斥了对它们的感知。仍以前面那个双关图为例,当一个人认定了图中是一个老妇人时,无论他怎么努力看,也看不到年轻女子的影子,而且是越集中注意力越看不到。  "集注/排斥"这个规律在社会中存在很多年了,并且将会继续存在下去。人是有这个规律的。表现在哪儿呢?比如说,起先当人们没有发现地球是圆的时候,都认为地球是扁平的,认为地球像桌面一样,在地球上面,有山有水有河流,人们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所以那时候的人,是不敢航海的,怕航海走得太远会掉下去。  再比如,人们认为人是由上帝造就的,不相信生物进化论,所以达尔文的一生很悲惨,他说服别人时,别人都不相信。  集注/排斥有一个消极的地方,那就是:集注/排斥会让一个人显得顽固不化、比较保守。但集注/排斥是人的一个特性,我们在做销售时必须把它考虑在内。 我们的客户也有着这种"集注/排斥"的心理,他们特别希望能够保持住自己的一贯性。  人们不仅在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方面,力图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也倾向于让别人看到自己行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是人的一个共性。 当我们试图把自己的商品打入到客户企业时,常常会发现:这个客户原来就有一些供应商,他跟那些供应商之间关系还蛮不错的。所以,由于受"集注/排斥"心理的影响,客户在采购、在看你的商品时,第一反应就是去和第一个供应商对比。同时,由于他与第一个供应商之间已经有了合作,他不想打破。所以,这个时候,你如果想把你的商品攻进去,就要作好心理准备,甚至要打一场持久战。  3不是嘴大的人吃得多,而是命长的人吃得多我们和人打交道,做人际关系的生意,如果不研究点儿心理学,是不行的。可以这样讲,有很多人做销售做不下去,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心在流血。销售中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拒绝和内心创伤,倘若自己抚慰不了,就会坚持不下去。  我们的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有很多定势,我们常常把客户的一些正常反应错误地理解为他对我们人格的伤害,对我们的不信任以及对我们公司的不信任。而我们每个人都讨厌别人对自己不信任,我们将"别人不信任自己"视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如果我们把事情理解成这样,就很难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去。  有一句俗话:"不是嘴大的人吃得多,而是命长的人吃得多。"做销售一定要心态平和,所以平和营销是我们这一招的主要内容。  如何做到平和呢?这来自于你看到的事物结果的两面性。  我爷爷领着我父亲去当兵时,拉着我父亲的手,跟我父亲说:"孩子你要去当兵了。  你当兵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到后方,那个比较安全,是你的福气;还有可能到了前线,如果到了前线,这个很正常。到前线也有两种情况:你可能没负伤,也有可能负了伤。如果没负伤呢,是你的福气;如果负了伤呢,正常。如果你负了伤,也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负轻伤,一种负重伤。如果负轻伤,福气;如果负重伤呢,正常。负了重伤,也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能治好,一种就是治不好。如果能治好,福气;治不好呢,正常。治不好,也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终身残疾了,一种就是死了。那终身残疾了叫什么?福气;那死了呢,正常。"  我也是这样看待问题。我们搞销售,如果客户买了我的产品,当然是我们的福气;如果客户没买呢,正常。倘若我们这样去想,心态自然就平和多了。  倘若以一种平和的心去对待,你就会发现:噢,原来销售是这个样子的。你可能会顿悟,会发现,一个人在企业里想迅速成长,就一定要选择做销售,因为销售是最容易成长的。何况销售才是占尽公司便宜、享尽各种待遇、无本万利做大生意的最佳选择,80%的百万富翁们都是这样白手起家的。这么想,你就会开始喜欢销售,爱上销售,甚至不愿意离开销售。这样,当你改变了一念之差后,就可以层层突破了。  4把小单做大,把死单做活搞销售,就是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必须要研究人性的规律,否则,受到的拒绝该怎么解释啊?曾经有好多人跟我讲,他说:"孟老师,我意志特别坚强,越拒绝我,我就越战越勇,我欢迎拒绝。"真是阿Q精神。我心里在想:一定不是这样的。一定是什么呢?当客户真的拒绝我们时,我们应如何看待他们的心理?我们必须搞清楚:客户的拒绝,是在哪里出现的,客户的拒绝是什么原因。  人有以下三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叫做选择性认知,第二个规律叫做集注/排斥。这两点,前面已经详细地讲过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第三个规律,也就是人在追寻目标时,盲点可以被打开。是什么目标呢?--快乐和痛苦。所以,对于大多数搞销售的人来说,也有两个目标,一是"把好处说够",一是"把痛苦说透"。  人性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喜欢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销售是做人的生意,所以我们要了解心理学,要了解"人们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这样一个规律。  销售是与人打交道的,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你不能盲目乐观,你以为给客户讲明白了,但实质上他还没听明白。我们做销售的人,要思考"我们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才能受客户的欢迎",因为我们所有的销售都是建立在为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如果你仅仅只是想:我要卖东西,我想跟客户说事情。那么,各位,你将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我们能随时想到客户,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去想,我们就能做好销售。  在销售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一是策划,二是沟通。在策划时,一是要判断理想的客户,我们说销售是有个漏斗的,漏斗的上方是我们的一群准客户;我们经过筛选以后,漏下来的就是我们的良质客户;良质客户经过我们的沟通就成为成交的客户。  我们在销售的过程中,在筛选的过程中,在判断良质客户的过程中,要知道哪些是哪些不是良质客户,要知道哪些客户需要暂时放一放,要知道哪些需要深入接触。人怕见面,树怕扒皮,所以电话接触谈得不透的,就跟他见面;如果见面跟他谈得不太好,就跟他身边的那些人约见,这当中都有可能把商机转回来。  所以说,我们常常可以把一些死单做活,把一些小单做大,就是因为我们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人情练达才是绝招。  三、明确就是力量,设定目标,激活网状系统,层层突破1人们只注意对他有好处或者有威胁的事情网状激活系统是脑干部位的神经网络,它控制意识、调节呼吸,并把感官的刺激输送到大脑皮层,是一个保持警觉和意识的网络系统,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简单地说,网状激活系统就是一个保持警觉的过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到对他有好处或者有威胁的事情上。  这个概念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叫李永州,当初我们一起做销售时,他骑个摩托车,这个摩托车有一年多没年检,倘若被警察抓住,就会罚款,所以,他就要随时警惕被警察抓住。有一回,我跟他一起去开会,走得比较慢,我没注意,前面来个警察,冲我一敬礼:"先生,检查证件!"我把证件掏给他检查时,回身一看,这个伙伴没了。后来我给他打电话,说:"喂,哪儿去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没看到前面有警察吗?老早我就看见了,早顺着小胡同跑了。"  所以说,人为了保护自己,他注意什么,就对什么东西敏锐。同样,我们发现,一个人在追寻目标时,只要有目标,就会有方法,在目标的作用下,网状激活系统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突破盲点才能达到成功的终点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世界冠军,他叫柯里夫杨,61岁了,是一个边远山区的牧羊人。他去澳大利亚参加一个有几百人参与的马拉松长跑,从悉尼到墨尔本有600多公里。600多公里要跑多久?好几天。柯里夫杨参加比赛时,他不太懂,穿着一个高筒的皮靴,戴着一个瓜皮帽,跑着小碎步,人们都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竟然比别人领先了一天半的时间到达终点,成了冠军。而他夺冠的原因竟是:他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那些世界冠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每跑18个小时,必须要睡6个小时。所以他们都很有规律地去跑,休息,吃东西,然后再跑。大多数的运动员都被别人告诉的那些真理限制了,而柯里夫杨不知道,他就没命地跑。反正,累了他就歇一会儿,歇一会儿起来再跑。  我们发现:一个人,当他没有这样的一个理念时,当他没有受到外人所告诉他的所谓真理的限制时,相反他还能获得成功。  四、掌握价值等式,对买点和卖点分析深透,明确需求1买点以私为先,要利益鲜明;卖点以公为先,要理直气壮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卖东西也是这样。一个人买东西,他就有买点和卖点。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买点。一个人的买点就是"本人非常在意和希望获得的任何东西",是从私的角度,包括个人的认同、东西的价值等。什么叫卖点呢?就是大家认可的观点或东西。买点和卖点是里外的两种需求,比如说,有的人会特别在意别人的意见,有的人会特别在意自己的意见。  一个人的买点是从私的,理性的;一个人的卖点是从公的,感性的。在决定购买的过程中,尤其在组织的购买过程中,关键人特别在意其他人的相关意见、看法和感受,你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买点是以私为先,所以你要利益鲜明,多从他的角度上来考虑;卖点是以公为先,要理直气壮、冠冕堂皇。  2人们是为了自己的原因而购买,而不是为了你的理由而购买你若是想和客户合作,就要先考虑一下:他的买点,他的私人需求是什么?如果他的私人需求被你满足得比较好,那么,他的"公"的方面,只要感情好,细节就可以商量。精明的生意人都知道,当你在做交易时,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赚取金钱,而是要获得人心,同流才能交流嘛!  3在给到关键人买点时,还要给他卖点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以往在购买时,哪些是自己满意就行,哪些是必须参考和估计别人的评价和看法的?最后是如何作决定的?你在较为公开的场合,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时,能不能做到完全是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你对哪些人具有现实的影响力?你发挥过没有,什么情况下你愿意发挥?在你周围有没有一些很特别的很出格的购买行为方式,你能从买点和卖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吗?回答一下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就会明白:从买点和卖点的角度来讲,从私的角度和公的角度来讲,有些购买行为只要自己满意就行了,而有些购买行为是必须考虑别人的。  所以,对买点和卖点作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要想销售成功,必须给关键人一个很深刻的购买理由,我们必须这样做。  买点是以私为先的,所以利益要讲透;卖点是理直气壮的,要让这个人能够得到公众的承认和支持。  这么说似乎有点晦涩,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你跟这个企业老总搞好了关系,那么这个老总就有了个人买点。但是,如果你的卖点没有给足的话,这个老总不会支持你,也不会买。  因为在法制社会,特别是在一个民主的企业里,决策买一个什么东西,那是大伙儿的事。  所以,在做销售时,你就得想到,给到这个人买点的同时,还要给他卖点,让他理直气壮地去说,理直气壮地去为你的这个事操劳。  在多个人的购买决定中,尤其是在组织购买过程中,关键人特别在意其他相关人的意见、看法和感受。因此,一个特定的购买行为,我们除了要考虑关键人的买点外,还要考虑这个关键人的卖点是什么。很多销售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销售方对关键人的卖点缺乏认识。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某公司的销售员张华,代表公司就汽车零配件销售事宜,前去拜访既是同学又是某大型汽车制造厂采购部主任的陈亮。陈亮认真听完老同学的介绍后,表示会尽可能要帮他。张华很高兴,满怀信心静候佳音。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仍然音讯全无。  他前去了解情况,老同学面有难色地说:"不是我不帮你,与你们资质差不多的好几家公司都与我们进行了接触,而且都有来头,我们实在找不出不用其他几家的理由。"  张华很不理解:怎么老同学的面子也不给,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法律日益健全、市场逐渐规范的社会环境中,销售方要想将销售进行到底,应遵循市场游戏规则来获得订单,仅仅凭借托门子、走关系来销售的做法,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销售方必须要重视关键人的卖点问题。  4掌握客户的心灵按钮,参透客户没法说出的东西买东西时,人们在公开场合和私密场合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要买公开场合上用的东西时,他一定会受别人的影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突然间发达了,他买了一块34万多块钱的劳力士满天星手表,金光闪闪,很多钻石,特漂亮。自从他戴上了这个表以后,眼神就有些不好使了,经常把这表拿出来请教别人:你帮我看看现在几点了?实质上,这块表值那么多钱,除了本身的品质外,也和它迎合了公开场合人们的心理有关。换上是私密场合,人们就无所谓了。比如说,一个人出差时,将就着吃一碗面条就够了。饿得肚子饥肠辘辘时,就会想:自己一个人嘛,无所谓。于是买一个肉夹馍就在路上边走边吃。  对于有的人来说,他的心灵控制按钮就在外面,非常容易受别人控制。比如说,有的人在乎名,有的人在乎利,有的人要面子,有的人重关系和人情。那么,这就是他的心灵按钮,就是他的软肋。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按钮,投其所好,办事情就容易多了。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奸商跟朝廷做些生意。那时正修颐和园,所以他想把一批木材卖给朝廷,派了一个人去谈生意。  那个人找到了当朝管财务的大臣。管财务的大臣嘛,自然非常有钱,而且他还特别讲原则,所以,用金钱贿赂这种正面攻法,就攻不进去。  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他说:"这个人,通过利,你是打不动他的,必须通过名的方式来打动他。"  这个手下马上就想明白了,花了200两银子,给他做了个装帧精美的书法画册,然后把这画册给送了过去。说:"我一直敬佩你们家族,那么有才华,给我们世人留下了这个墨宝,所以,我们通过收集,给你出了个画册,做了这个书法集,不成敬意,给你送过来。"  财务大臣一看挺高兴,他问:"这个画册花了多少钱啊?"那个人说:"花了200两。  ""这个钱,我付,我不会让你花钱来出这个画册的。"财务大臣坚决公事公办,把这个画册买了,但是他心里很高兴。回过头来,财务大臣问:"那个木材有多少?"他说:"一共需要60万两。"虽然当时总库里也没多少钱了,但财务大臣还是把60万两木材的款先拨付给了他。  乾隆下江南时,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几十年,见江上走过多少条船啊?" 老和尚说:"见过两条船--名和利。"  5买点和卖点统一,生意就能做成在销售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客户都是有两面性的。一种叫买点,是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的,有些甚至是没法说出来的。但我们要想销售成功,就必须参透他没法说出来的东西。  比如一个公司买汽车,究竟买什么车好呢?如果是使用者,比如说司机、办公室主任,或者是某个副总,他一定会说,还是买奔驰好。因为奔驰是威严的象征,是成功的标志。不过,买奔驰还有一个大家都没说出来的理由,那就是油钱不用自己掏。如果油钱要自己掏,估计谁都不会买"耗油大户"奔驰,而会优先考虑省油的车。所以说,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不能说出来的买点--不用自己掏油钱。相反,卖点却是公众、大家都一致的意见,即"买奔驰可以显示公司形象",这个理由够冠冕堂皇吧!此时,买点和卖点统一了,生意也就做成了。  案例1:纸厂的新产品销售案例呈现:佳木斯造纸厂是我国三大造纸厂之一,生产和销售新闻纸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  林强负责东三省的市场开发。他得到信息,沈阳市的某报需要采购大量的新闻纸。  于是,他登门拜访了报社的采购部部长万国利。万部长是一位权威采购人才,50多岁了。他很内行,对业内情况很熟悉,知道佳木斯造纸厂的情况。他向林强询问了纸张的基本技术指标,包括克数、实际的厚薄、拉力、吸水性、吸墨性等,都比较满意,都比他们现在使用的纸强,而且价格也比现在使用的纸略低一些。当然,这些都只是埋藏在心里的,他不会把这些告诉林强。  林强也不傻,他趁参观报社的印刷车间时,悄悄地撕下一块新闻纸揣在兜里。回去化验后,他也知道了自己厂里的纸比该报社原来用的纸质量要好,他觉得情况对自己有利。  但是万国利并没有因为这些优势就与他成交,虽然箭已经在弦上了,然而却迟迟不发。  作为一个资深销售人员,林强知道,如果只是一味地被动等待,很有可能使本来大有希望的单子泡汤,而且拖得越久只会对自己越不利。万国利为什么不愿意与自己成交呢?林强左思右想,觉得公的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私的方面呢?林强决定主动出击,寻找突破口。  林强开始与万国利大量接触,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调查,他了解到,报社与原供货商关系平平,没有特殊的关系,其他供应商都是小客户,与自己厂的实力不能比。他还了解到,万国利的夫人也在报社,是副社长,他们夫妇二人长期在新闻单位,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只是还没有到过俄罗斯,很想在退休之前借公出的名义去趟俄罗斯,也就了了心愿。这些都是林强从侧面了解到又通过他本人证实的。  林强回到厂里,将这些情况向销售部长作了汇报。销售部通过研究,决定在靠近俄罗斯的一个边境城市举办一个全国性新闻纸产品订货会,邀请全国各大报的采购部主任参加。万国利自然列在出席会议之列,他的夫人是主管后勤的副社长,有一个报告主题正适合她做,销售部也直接向她发出了邀请。  就这样,订货会和莫斯科之行都如期实现。万国利夫妇不用自己花一分钱,心愿得以实现,而这笔单子也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案例分析:(1)本案中,谁是关键人物?(2)报社的买点有哪些?(3)你怎样看待隐形买点?分析结论:毫无疑问,采购部部长万国利是这个案例中的关键人物。  林强的成功,就在于他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人物,并把关键人物的卖点和买点都给得十分充分,且达到了和谐统一,所以这笔单子能够如愿以偿地达成。本案出现了哪些买点和卖点呢?请看下表:出现过的"买点"出现过的"卖点"  被别人认可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公费出国机会无须担心大公司的质量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满足上级的希望使自己踏实的价格承诺产品质量高良好的合作态度大公司的信誉协助相关产品开发和采购价格承诺合理所作承诺更可信满足上级的希望在本案中,买点和卖点都十分充分,而且,销售员林强还挖掘到了一个关键人的隐性买点:公费去俄罗斯旅行,并且还是合乎原则的。在给到了关键人买点的同时,卖点也十分充分,包括该公司的纸张质量好、价值也有优势等。所以,达成这笔单子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一些销售案例中,挖掘出隐性买点,往往会成为达成成交的关键因素。不过,由于隐性买点是不能公开来说的,所以在挖掘时要把握好技巧,否则反而会把事情搞砸。一般说来,在挖掘隐性买点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1)在对方极度高兴时,来探知他所喜好的事情,因为"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2)在对方极为恐惧时,来探知他所害怕的事情,因为"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  (3)对喜怒形于色的人来说,要从他所亲近的人的口中探知他的内情。  长久以来,人们的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与现实出现反差,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人们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会产生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自行负责,自动自发,当现实与心中图像吻合时,人们的动力归零,销售也是这个道理。  心中图像是人们的行动源泉,所以销售就是一个为客户建立心中意愿图像的过程。  由于人性中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样一个规律,所以我们在为客户建立新图像时,一定要"把好处说够,把痛苦说透",这样成交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销售就是卖未来,所以期房都比现房好卖。  关键是把砖头描绘成清晰的愿景。  第二招 建立意愿图像自动导航成交一、发掘内心深处的缘由,建立心中的意愿图像1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用的,关键是给它制造喝水的需求"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一句谚语,说的是强迫某人做某事。这当然是做不到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牛主动喝水:第一,把牛放出去运动,运动出汗后,牛自然会喝水,以补充身体内的水分;第二,在牛草料里放点儿盐,牛吃草后自然会产生饥渴,有了饥渴也就有了喝水的需求。  可见,要想让人主动做某件事,必须给他创造一定的需求。  人们买东西时也是有心理需求的,而我们搞销售的就是要把人们的那种需求给明显化,给摆出来,这样我们就起到了销售的作用。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有这么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家里,有一挂钟,如果这个挂钟挂歪了,你第一个反应动作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说:"去把它扶正。"而且是不用别人提醒,自己也会马上这么做。为什么不用呢?因为这是自己的家,因为东西歪了看着不舒服,对不对?所以有一个理念就会产生,即:人们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现实出现了反差,歪了,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这时人们就会感觉有种压力,有种不安的感觉,甚至会因此产生一种动力--把它扶正。并且,这种动力是自动自发、自行负责的。  当一个人能够自动自发、自行负责到把现实与心中的图像吻合时,这个人的动力就归零。这时,他会觉得舒服了,觉得不用再去管那个钟表了。人们的内心是这样,销售也是这样。  2一个擅长描绘客户心中愿景的人,就能把生意做成我们搞销售的,把客户的美好要描绘好,把痛苦也描绘透。美好的东西,痛苦的东西,取决于这个天平是什么,比如说情感代价、利益代价、成长代价,这些是要付费的。看着不舒服就是情感代价,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是利益代价。同时还要看看对方有没有改变的意愿,如果改变的意愿很强烈,也就是说"动力大于代价",此时购买就会进行;如果"动力小于代价",购买就失去了心理保证。  长久以来,人们的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现实出现反差,人们会产生认知不和谐,人们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会产生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自行负责,自动自发;当现实与心中图像吻合时,人们的动力归零,销售也是这个道理。  销售就是这么进行的,当人们的现状是歪的时,我们必须给他树立新的正确的图像。否则,倘若客户心中没有正确图像,歪的时候,他也会觉得我现在挺正常的。但当你把新的图像给他树立了,树立的比较清晰后,客户就会喜新厌旧,就开始对旧的不满意。当客户觉得有了新的方案时,他就一定要把旧的状况改变。他便会自动搜索,自动校正,直至他将现在的图像和你给他树立的图像吻合了以后,才会觉得满意,这样,客户也就达成了你的成交目的。  所以说,销售是要用点儿心理学理论的。当客户图像是歪的时候,当他的现状并不好的时候,他可能会忍耐、会将就,所以我们做销售的工作,就是要把新图像给他树立清楚。一个擅长描绘新图像、描绘客户心中愿景的人,就能够把生意做成。  卡斯比尔罗在20世纪初时,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联系实际能使人的创造力变为动力,变为行动。  这其中,心中图像是很大的导引因素。  案例2:售货员一天卖出30万案例呈现:有家公司的总经理很奇怪地发现,他的某位雇员一天竟然卖了30万美元,于是他便去问个究竟。  "是这样的,"这位销售员说,"一个男士进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鱼钩,然后告诉他小鱼钩是钓不到大鱼的,于是他买了大号的鱼钩。我又提醒他,这样,不大不小的鱼不就跑了吗?于是,他就又买了中号鱼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的鱼线、中号的鱼线,最后是大号的鱼线。接下来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长20英尺有两个发动机的纵帆船。他告诉我说他的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于是我又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卖给他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  经理后退两步,几乎难以置信地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吗?"  "不是的,"这位售货员回答说,"他是来给他妻子买针的。我就问他:'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案例分析:(1)这位雇员为客户建立了多少次意愿图像?(2)他是怎样一步步诱导客户达成成交的?分析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售货员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在客户心目中建立新的意愿图像,帮助客户发掘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需求,来实现成交的。  客户的购买冲动是需要良好诱导的,适时地在客户心中建立意愿图像,并且满足客户这种内心的驱动,是达成销售的一个重要步骤!  心中图像是人们行为的驱动源泉,一旦这个图像出现反差,人们便会在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压迫和不舒适感,便会急于改变。但有时,倘若缺乏导航,即使图像是歪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如案例中的那位客户,在售货员没有提醒他(即没有为他导航)之前,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缺这些东西,也没有觉得不适,但一旦售货员将这种新的图像,即买了这些东西的好处(如,可以度一个愉快的周末)和不买这些东西的坏处(如,不大不小的鱼不就跑了吗?)在他的头脑中建立,他便马上有了一种"心中图像歪了"的感觉,压力感和不舒适感诱使他买了大量预料之外的东西。  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销售与人的心理有关,懂得挖掘客户内心深处的需求,不断在客户心中建立新的意愿图像,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帮助客户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们就会成交1"好的没说好,坏的没说坏",单子就会做得"不死不活"  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销时,如果销售业绩不佳,一定是因为"好的没说好,坏的没说坏",所以就不上不下,与客户的关系就不冷不热,最后业绩也做得"不死不活"。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网状激活系统打开客户的盲点。其实,客户一旦开始追寻目标,就能给自己寻找理由,并且比销售人员找到的还要多,客户如果能给自己建立起理由,销售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2销售的要诀,就是帮助人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网状激活系统给我们的启示:销售的要诀,就是帮助人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有两种人最能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1)有自信的人--相信产品,相信自己,相信能成功。  (2)有欲望的人--包括赚钱的欲望、成功的欲望。有欲望的人网状激活系统一旦打开,原来看不到的现在全能看到,原来不注意的现在全部能注意,原来觉得没用的现在全都觉得有用。  3帮助顾客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帮助客户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你帮助客户想好图像,实质上就是建立一种意愿,一旦一个人心中有图像了,他就会自己给自己搜索,这是网状激活系统所导致的。人的网状激活系统是人的网络神经,它像雷达一样,收集那些有用的东西并保持警觉,然后给自己建立起一种决定。  4把产品卖出去、卖上价才是硬道理要把好的东西讲好,要把痛苦的东西塑造够。当你的产品与竞争者产品差距不大时,最好在人际关系方面制造大的差别,比如强化信誉和服务品质,这个是最值钱的,做销售就得把最值钱的东西说好,然后再把方案卖出去。也许你会认为这有点儿难,但是,一个企业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在众多不利的情况下把产品卖出,甚至要把价钱卖高,这才是硬道理。如果物美又价廉,那要你干什么呢?对于我们销售人员来说有两个硬道理--第一,卖出去;第二,卖的上价。  5掏钱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拒绝就成了一种本能对于客户来说,掏钱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拒绝就成了一种本能。但若是我们能将"不买某件东西的痛苦"塑造够,使之超过花钱的痛苦,客户同样会愿意和我们成交。这就要考验销售人员的个人素养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过牙痛的经历,当他的牙痛症状刚出现的时候只有2分痛,他在这个时候不会去医院治疗,为什么?因为到医院看牙会有5分痛:他没有时间到医院排号。另外,到医院治疗花钱会比较多;医生会采取医治措施,反而会加大牙痛。所以,当两方都痛苦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会选择痛苦较轻的一方。当这个人的牙痛痛得很厉害以至他自己受不了的时候,有8~9分痛,他一定会去医院治疗。这时候,医生会对他使出所有的招数,甚至把这颗痛牙给连根拔掉,他都愿意忍受。  掏钱购买产品会心痛,但只有2分痛。如果不买这件产品所造成的后果有8分痛,那么客户一定会选择购买。  案例3:塑造痛苦,成功卖出大单案例呈现:有一位女企业家,他们两口子都各办一家企业。当保险销售员小张去他们家拜访时,这位大姐接待了他。  大姐:您好!小张,我们一家人都很认可你这个人,你确实很优秀,不过我告诉你,经过我们一家人的研究决定,我们还是决定不买保险了。  小张: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买吗?大姐:因为我买东西都有一个习惯,当我决定哪个东西可买或可不买时,会问自己一句话,问完之后,我就决定买与不买了。  小张:关于保险的事,你是怎么问的呢?大姐:有一回我去国际商城看到了一串白金钻石项链,的确很漂亮,27万多一套啊!而对于这串白金钻石项链,我梦寐以求很久了,也去看过好几回,当我准备付款时,我一路在问我自己,不买会死吗?我得出的结论是,不会死。有别的东西代替吗?当然有。这次买保险,我同样这样问自己。小张我问你,你让我买保险,如果我不买保险,难道会死吗?小张:谢谢你,大姐。幸亏你这么提醒我。人不买保险不会死,但如果死的时候会死得很惨。当然不是你死得很惨,而是那些依靠你的人会很惨。因为你死了以后,他们悲痛万分。你是什么都不需要了。但是活着的人,他们万事艰难,什么都需要。保险是惟一的以一换百的保障方法,没有任何代替品!……  经过这一番对话,最后大姐终于答应了。  案例分析:(1)这位大姐的话反映了人们在购买时的一种什么心态?(2)小张是如何塑造痛苦的?分析结论:尽管客户在掏钱时有点心痛,尽管客户还有其他的理由拒绝我们,但如果我们把不买所造成的后果告诉给客户,也一样可以促使客户购买。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购买就是一个"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过程,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客户在购买任何一样产品时,都会有种防范心理。但我们若是能把痛苦塑造够,就能打垮客户的心理防线,促使他们成交。【m】中华励志网 - 心灵励志,智慧人生更多励志经管电子书请关注m  在客户身上存在着80/20法则,即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这就决定了销售人员不应将销售精力平均分摊在每一位客户身上,而应该充分关注数量虽少但作用重大的客户,将有限的销售资源充分应用在他们身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销售是有概率的,分子越大,成交的机会越大。  第三招 广交优质客户量大必有成交  一、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少量的客户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利润,可见,每个客户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销售人员不应将销售精力平均分摊在每一位客户身上,而应该充分关注数量虽少但作用重大的客户,将有限的销售资源充分应用在他们身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客户身上存在着80/20法则,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派里托在1897年发现的。100年之后的1997年,理查德·考奇推出了《80/20法则》一书,详细地介绍了这条实用法则。80/20法则指出:在因和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收获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客户;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80/20不是精确的关系,而是方便的比喻、典型的模式。  80/20法则对于销售人员来讲,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180/20法则是销售人员的"灵丹妙药"  根据这一法则,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一般客户和大客户。大客户虽然在所有客户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销售额却非常大。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大客户的重要意义,他们不仅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制度来吸引大客户,有些企业还设立大客户部,专门负责对这一消费群体的销售。同时,企业还在不断采取一些措施,引导一般客户逐步转变为大客户,以达到较快增加产品销售的目的。  把80/20法则运用到市场销售中,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可贵的销售策略,这成为销售人员的"灵丹妙药"。  2像对待新客户一样重视老客户的利益我们还可以发现80/20法则针对于老客户销售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的影响下,企业销售人员往往把销售的重点集中在争夺新客户上。其实,与新客户相比,老客户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精明的企业在努力创造新客户的同时,会想方设法将客户的满意度转化为持久的忠诚度,像对待新客户一样重视老客户的利益,把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3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带来80%利润的20%的客户在哪里,并且留住他们运用80/20法则,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一些关键客户的价值。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对客户进行"量"的分析,而且还要进行"质"的分析。有些关键客户,或许他们的购买量并不大,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大量的利润,却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国内颇具实力的名牌大企业,或者是有国际排名的跨国企业,如果能成为他们的供应商,企业会在市场推广、企业形象宣传、公共关系等方面获得许多难以估计的潜在"利润"。所以企业应该努力争取到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客户。不过,这部分客户往往在购买过程中比较挑剔,购买程序也比较烦琐,企业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得到少量的订货。但是,一旦将这种关键客户收入囊中,对于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中国电信行业的竞争就集中体现在争夺关键客户资源上,比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之前各自推出CDMA和GPRS移动服务产品时,都无一例外地将关键客户业务的发展提升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的层面上,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资费政策、增值服务和促销产品,以争取或留住关键客户的心。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分别与几十家集团客户签订了近百份协定,受理客户电话4000多条;为福利彩票、中企网、招商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十几家集团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与30多家集团客户进行了技术业务交流,通过对集团客户的走访、回访、技术支持,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客户关系。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态势的日益激烈,对于关键客户工作的重视,已是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一个普遍的心态。网通等其他集团公司同样也不例外。  运用80/20法则策略的核心是在对客户价值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细分,根据客户重要程度合理分配销售力量,从全局的角度设计持久、稳键的客户发展战略。运用80/20法则的销售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带来80%利润的20%的客户在哪里,并且留住他们。  二、销售遵循平均法则,拜访量大,成交量就大1拜访的客户越多,成交的比率越大很久以前,一些销售大师就发现了这个销售规律,那就是"销售平均法则"。其定义就是"拜访的客户越多,成交的比率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实用的指导价值。那就是无论你的销售能力多好或者多差,首先你都可以完成你想要的目标,只是你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罢了;再一个就是你愿不愿付出和能不能付出的问题了。举个例子:一位销售人员电话拜访实际记录:电话拜访100位客户获约客户为36人,那么成功比率为36%;拜访次数200位客户获约客户为89人,那么成功比率为445%;拜访次数500位客户获约客户为285人,那么成功比率为57%。你会发现,同样的一个人,销售成交的比率却能提升。反过来,"拜访的客户越少,成交的比率越小",同样是你,销售成交的比率却在降低。  即使我们的销售技巧和销售业绩是在一定的水平下,但是如果要想达到更高的目标,也是完全有理可循的。不要说太难或者自己还不行,其实是你不愿意达到那个目标或者不够努力罢了。  由于销售环节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很多销售伙伴都说销售工作难做,心态特别容易动摇,整天苦苦寻找良策。但如果你对平均法则了解了并且深信,那么我们的心态就会得到改变,这一销售中的难题也就解决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知道了努力的结果是肯定的,那么心态就平和多了,手脚和思维都能放得开。  2从容应对销售中的非平均概率,锁定优质客户平均法则还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销售中的非平均概率。  例如:你拜访100位客户,成交10位客户,成交率为10%,表示10位客户里面就有一位成交客户。但要问你"每10位客户就一定有一位成交客户吗?"你会说那不可能!这就是非平均概率。平均法则要求的是总的基数。100位客户中肯定有10位客户成交,但这10位客户是呈非平均状况分布于其中的,这些客户有可能在一开始出现,有可能在中间分布,有可能在后面集中出来。所以如果了解了销售的"非平均概率",你也许就会从容得多了。因为你知道平均法则是在一定的基数之上的,而不会完全适应你的想像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知道了这一点,我们的销售工作自然就有目标了。  所以,销售的成功关键还是你的行与信。"销售平均法则"对任何销售人员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它是一个销售人员尽快走向成功的必备法则!  案例4:运用80/20法则,成功留住大客户案例呈现:姜海洋是闽佳商行有限责任公司的外贸销售代理,自从进入这家以外贸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以来,他的业绩在营销部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开拓和维护关键客户的过程中,屡屡让他的同事钦佩不已,问及销售秘诀,姜海洋很多时候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秘诀就是80/20法则。"  在他的客户名单中,占据20%的重要客户永远是需要真正贴心服务的。  2005年12月中旬,姜海洋从在美国联合航空工作的同学口中得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高涨使得美国独立航空公司面临破产的危机。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重要客户计划到美国洽谈进口水下通讯技术设备,订的从华盛顿到亚特兰大的机票正是这家航空公司的。于是马上电话提醒该客户,但是由于独立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便宜,该客户不愿意更改。为了说服该老板,姜海洋亲自赶到该企业所在地,把客观的现实情况一一道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劝动了该老板换了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机票。  2006年1月2日,美国独立航空公司宣布从1月5日开始停飞。由于及时更换了航空机票,该客户到美国洽谈的事宜没有因此而耽搁。事后这个客户对姜海洋非常感激,由于姜海洋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避免了该公司的重大损失,而且这笔生意让该客户成功赚取了53万美金。  对于20%部分的这些重点客户,姜海洋的原则是一定坚持有规律的拜访。为了使拜访更加有效,姜海洋去拜访客户的时间雷打不动地选择在星期四的下午,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已经到了无须与客户预约的程度。  这种在外人看来非常死板的方式,随着时间和次数的增多,效果越来越明显,这种无言的承诺,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相信姜海洋所在的企业必定是一个遵守承诺的公司。长久的合作便是从这样的细节开始起步的。用姜海洋的话来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区分谁才是你的重点客户并加以重点维护,你的工作看似忙碌实际上是做了许多无用功,只有分清谁是20%的部分并把精力重点投入,你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  案例分析:(1)姜海洋在进行优质客户开拓和维护中的基本策略是什么?(2)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把握和维系关键客户?分析结论:大客户销售是渠道管理中的经典课题,如何发展与大客户的关系呢?本案例中的姜海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简单地说,大客户经理只须做好一件事:花80%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满足20%大客户的需求,这种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法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是难于被对手模仿和超越的。  在本案例中,姜海洋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竞争对手所无法超越的,由于他在满足大客户的附加值需求方面做得很出色,同时更注意对大客户的感情投资,所以那些大客户会对企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竞争对手要模仿和替代的难度就变大了。  做好了大客户最关心的小事,就等于你已经感动了上帝。我们都知道,价格上的争议往往是大客户管理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很多公司一味地靠降价来培养大客户的忠诚度,然而,竞争者往往会出更低的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保持大客户的忠诚度呢?还是那句话,必须寻找除价格以外的,难于被对手模仿和超越的方法来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想一想,一个惯于享受如此贴身服务的关键客户,还有多少勇气离开你投入别人的怀抱呢?  第二篇 一网打尽篇  销售接洽实务销售人员只有将关键决策人一网打尽,才能尽量减少障碍,确保成交。销售时,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买者身份不明晰或者从未拜访过,就极有可能陷入销售雷区导致全军覆没。盲目乐观、步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  倘若有一个熟知客户企业的人来帮助我们,排除地雷就会容易得多,这就是"教练"的作用。当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中时,惟一的办法就是赶快找一个指路人,没有教练的指引,我们将一事无成。  第四招 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成交的关键在于判断理想的客户,既要找出客户的决策者,把销售做到决策层,又要关注小人物。  在大客户销售中,决定成交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具体说来,任何一个客户里边都会有四类人:一个叫做决策者,一个叫做使用者,一个叫做技术把关者,还有一种人叫做教练。这四种人都叫做关键人,四种人都必须一网打尽。  找到打开成交之门的关键钥匙第四招找出系铃之人一网打尽成交一、认清购买方的四大影响力人物,并一网打尽1在大客户销售中,决定成交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成交的关键在于判断理想的客户,找出客户的决策者,把销售做到决策层。关键人物的选择对促成成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大客户销售中,决定成交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具体说来,任何一个客户里边都会有四类人:一个叫做决策者,一个叫做使用者,一个叫做技术把关者,还有一种人叫做教练。这四种人都叫做关键人,四种人都必须一网打尽。  决策者使用者技术把关者教练作用最后批准购买(一个项目只有一次)判断你的产品对其工作表现的影响判断你的提案中的技术、财务层面的问题指导销售他们是谁拥有对经费的控制权,对是否购买你的产品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如董事会使用或负责监管你的产品/服务的人,他个人的成功和你的产品/服务有直接的关系经常是一些人衡量你的方案并向决策人提出建议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不能说"Yes")通常有最后的否定权(可以说"No")经常是一些人他存在于在买方的组织结构中、你自己的结构中或两者之外。他能为你提供和解释如下有关信息:当前情况、各种影响力、各方可怎样取胜职务关注购买对公司发展的影响,能否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圆满完成工作(方便、质量、服务)产品稳定,性能指标好;能帮公司省钱,带来效益认可销售员,出于公心,也出于私心个人关注方案能帮助他建立更高威信、巩固领导地位好学好用领导的肯定、职务的升迁让人感觉他很重要,看起来像领导常见问题"从这个购买投资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你的产品对我有什么帮助?""它将如何为我工作呢?""它符合技术指标吗?""它符合我们的财务规定吗?""我们怎样能赢?"  倘若在一笔大单里,你仅仅只约见了客户方的老总,而没有去和对方的财务经理、采购经理、技术把关者进行沟通,并使他们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么销售也会有危险。  与这四类人进行接触时,我们要注意了解他们的需求,观察他们的态度,影响他们的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攻克。  2努力让四类购买人的态度趋于一致,你成功的几率就会越大需求是购买的直接动机,如果关键人对于你的产品没什么需求,对于你所在的企业似乎也没有研究或关注过,那么你的销售就很可能失败。所以,我们在与客户的关键人接触时,首先就是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四类人的需求有相通之处,但又各有侧重。比如,决策者更注重购买对公司发展的影响,以及能否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用者更注重能否圆满完成工作(方便、质量、服务);技术把关者更注重产品稳定,性能指标好,能帮公司省钱,带来效益。  销售人员必须了解这四类人的不同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给予满足,成交才有可能。  关键人是否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可以作为销售员销售进程好坏的一个"晴雨表"。尤其是当他的企业有几个供应商时,他是否对你持开放的态度,是否愿意和你聊一聊,可以反映出你最终能否成交。倘若客户对待你的态度不够开放,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  努力让四类购买人的态度趋于一致,你成功的几率就会越大。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什么样的客户才是我们的准客户呢?第一,他要有购买能力;第二,他要有决策能力;第三,他必须能够接触到。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打个比方:美国总统布什有购买能力,有决策能力,可就是接触不上,那这就不是准客户。所以我们在做销售时,所选择的客户一定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案例5:200万投标的失败案例呈现:康宝公司是一家规模大、信誉好的医疗设备生产公司,王家和是该公司的销售代表。1999年9月,他接到某市人民医院的消息,该医院需要采购一套价值达200万元的医疗激光设备,并委托一直为该医院负责医疗设备更新的嘉鑫公司以招标的方式进行。第一次招标在2000年1月,最后一次在2000年3月。  王家和与该市人民医院关系很熟。在过去三年间,王家和经常与该医院和嘉鑫公司接触。医院出于设备更新的需要,每年也都会通过嘉鑫公司购买康宝公司的产品,有时一年多达好几十万元。为此,王家和尽量做到至少每月访问一次嘉鑫公司。三年来,王强与嘉鑫公司采购主任李世林以及设备部的一些职员保持着密切关系。  王家和是从李世林那里得知这个消息的,按照李世林的说法,所有供应商只能与他一个人接触,而且仅允许谈工作。在投标的第一阶段,他将选出4~5名供货商参加最后阶段的投标。评标委员会由以下人员最后决定:采购部的李世林、设备工程师刘明、医院设备管理主任孟军、激光医疗部主任赵刚。供货商对这些人都不能进行私访。  得到这个消息后,王家和就开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力争得到这个标。他的销售活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下半年从嘉鑫公司回去后,王家和就着手给对方的设备管理部写信,询问该设备的规格。  随后,王家和又与李世林进行了一次会谈。他与李世林商讨了一上午,着重强调了康宝公司的医疗激光设备是与美国著名医疗设备生产机构合作生产的,不仅比从国外进口要便宜很多,而且售后服务也是由美国的技术人员亲自来做的。他又约医院设备管理主任孟军及其助手共进午餐。午饭后,三人又一起翻阅了李世林曾看过的资料,他们似乎都很关心设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王家和给他们留下一大堆文件,包括设备鉴定书等。  回去以后,王家和在家仔细考虑营销策略。他决定首先将精力集中在孟军身上,其次注意力集中在设备工程师刘明身上,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与李世林保持联系。  两周过后,王家和请李世林吃饭,检查双方进展情况,李世林方面无任何新的进展。  所以,他们花了些时间谈论双方近期活动,同时安排了一次宴会,宴请李世林、刘明和孟军。王家和的老板参加了。  两天后,他又花了一上午时间与孟军讨论激光医疗设备的调试问题。在嘉鑫公司的办公大楼里遇到了大学同学王鲁庆--恒通医疗设备公司的业务代表。  随后,王家和又花费了一整天时间与公司的设备工程师讨论了自己最初投标方案中的每个细节。康宝公司老板同意将设备定价为190万元,于是王家和寄出了最后的投标方案。  第二阶段:第一次招标期间1999年12月下旬,李世林来电话说邀请康宝公司最后投标的信已发出,其他被邀请的公司有恒通、大兴、海德。之后,王家和获得了有关竞争者的设备报价及机型材料。那天,他将资料带回家作了通盘研究。  随后,王家和与李世林商谈时,对方暗示道:"康宝公司第一次投标的价格有些偏高。"李世林让王家和去拜访刘明,并提示他供应商不能与嘉鑫公司工程部的任何人接触,但刘明例外。王家和与刘明就康宝公司的设备问题共同探讨了一个小时。  又过了半个月,李世林来电话说评委会在选型方面没有任何进展,而且最近几个月内都不会有进展,他建议王家和过了这段时间后再询问此事。  第三阶段:2000年1月~3月2000年1月,王家和与刘明共进午餐后,又与他商谈了两个小时。刘明在整个过程中都在仔细听取王家和的讲解,很少提问,似乎他对康宝公司设备的性能很感兴趣,并且有购买的意向。  过了两天,王家和收到了李世林寄来的设备最后选型方案,同时也得到了一封邀请函,即让康宝公司于2000年1月27日正式提交最后投标。  几天后,王家和与刘明再次商讨设备问题,显然他对于细节问题相当注意。刘明似乎很满意王家和的答复。  到了2000年3月16时,正式开标了。康宝公司在会上讲解得很好,在讲解了产品的所有优势后,他们将密封的方案递交给评标人员。关于投标价格,康宝公司斟酌了很长时间,定为175万元,自认为十分有把握。  一个月后,李世林来信告知王家和:恒通公司赢得了这场标局。李世林说:"大家都认为恒通公司的设备更好,虽然每人阐述的观点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此。"  至此,康宝公司在200万元的医疗设备投标中彻底失败。  案例分析:(1)从销售的角度看,你认为王家和的行为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2)谁是案例中的关键人?(3)关键人的买点和卖点是什么?(4)王家和是一个合适的销售人员吗?在把握销售规律方面有什么缺失?分析结论:纵观整个案例,王家和在投标过程中看似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销售程序上做得非常认真,但是他在与招标公司的整体接触洽谈过程中显然忽视了对于关键人员的把握。  我们来看,王家和在这一年当中,他跟嘉鑫公司所接触到的人主要有:一,激光医疗设备部主任;二,医院设备管理主任;三,设备工程师;四,采购部经理;五,相关陪同人员以及生产线的人员。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招投标委员会里面关键人物的身影。试想,一个200万的招标项目,在投标评价委员会里边,难道没有董事长吗?没有总经理吗?没有几个副总经理吗?如果这些人都不认识王家和,也都没有被告知关于康宝公司的相关事宜,那么这个销售人员的行为就是完全盲目的,而这样的行为所导致的失败就是顺理成章的。  在教练的运用上,王家和也存在极大的失误。在这个案例中,对方的李世林告诉他,不能接触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这种公事公办的告知,知道就行了,怎么能完全听对方的呢?我们说,选对人比说对话更加重要。找到关键人,并考虑好关键人的买点和卖点问题,把关键人的工作做到位,这是销售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一网打尽!  二、用心体会,找出那把打开成交之门的关键钥匙1不一致的意见就是门上的一把锁,找到合适的钥匙才能成交任何一件商品的销售,一般来讲,都会涉及到好几个人的决策。比如:女儿想买MP3,老妈说要买这个样子的,而老爸说还是那个样子的好,女儿则很有主见地坚持自己的选择。最后三个人一起上街,到了商店后,看到琳琅满目的MP3,三个人的选择意见都不一致,但最后还是必须有一个人说了算,另外一些人屈从。  不一致的意见就是门上的一把锁,作为销售人员,必须将那把合适的钥匙找到。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让购买方的四类影响力人物统一意见。这四类影响力人物类似于一扇门上的几把锁,我们必须用心才能找到开启它们的钥匙。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把钥匙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教练的作用。在很多时候,一个你没太注意的人,他说的一句关键的话,就能帮你把卖点和买点找出来。你再将卖点和买点提供给决策者,就可以实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了,这是我们做单的另一种境界。  2在客户企业低层营造太多关系,会给接触高层制造障碍大客户销售中的决策者大都是一些企业的高层人物,如公司老总、采购部经理等。倘若能和这样的人物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无疑会促进成交。那么,如何才能结交到这些高层人物呢?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借鉴:(1)到高层们在工作之外时常聚集的地方去。  (2)如果你已经成功地与某家公司的高管有了正面接触,就可以借机会请求对方将你推荐给别的公司的高层经理。  (3)当接触的只是公司较低层级的经理时,也可能有机会通过层层引见来结识高层,不过具体怎么做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如果这名低层经理认为你是因为觉得他的学识或权力不够,才要见高层,那么要求很可能被拒绝。但是,如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真的能对他们公司的长期目标产生影响,并且只有高层经理才能提供相应信息,那么低层经理会愿意引见。)(4)第一次与客户公司打交道时,就直接联系CEO的办公室。对方可能会让你去找组织中较低层级的经理去谈,这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盖茨先生办公室的人建议我联系你们。"  (5)大多数高管人员都非常看重自己的身份,如果给他们打电话的是你们公司的总裁而非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他可能会更乐于接听。  此外,在结交高层管理者时,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高层管理者希望前来推销的销售人员对他们的公司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包括:了解公司的长期战略与愿景;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包括知道该行业中的主要企业有哪些,通晓行业术语,了解行业的平均利润、市场情况及未来走势,了解行业的产品研发情况等;对公司的市场份额、直接竞争对手及顾客了如指掌。  (2)销售人员喜欢在客户公司较低层级的经理当中打造关系网,作一些实地调查,但是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Educore公司的伯克说:"如果你在对方公司的较低层级营造了诸多关系,将来就会有人阻挠你去接触他们公司的大老板。"  3小人物也能办大事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最关键的那个人一定是企业里职位最高、最有权威的人,认为只要把他搞定了,就一切好办。而对于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人,我们往往置之不理。这种想法有时是正确的,但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  在某些时候,最关键的那个人正好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人。小人物也有办大事的时候,有时候他能助我们马到成功。请看下面这个例子:小李只是某公司技术部的一名普通工程师,目前还看不见升迁的机会。不过他的朋友多,每逢有客户请客,小李也喜欢拉上几位一起进入集团被分在其他部门的同事。  最近,公司有一个大型招标项目,小李被选进了项目的技术评标组。"评标组"的要求非常严格:项目不仅要经过预审、复审等审查阶段,还要接受技术评标会、商务评标会的层层考验,要想搞定所有环节的人是不可能的。这给投标方出了个大难题。  这次招标,呼声最高的是A公司。小李在心里算了算,A公司的嫡系在技术评标组的13人中占了6人,另外7人有4个与自己关系不错。  B公司的销售经理小赵和自己关系不错,对这个项目极为感兴趣。小李给他打了个电话,问他有什么打算。小赵一听小李的话,马上带着自己公司的方案去见小李。  小李先是让他向大家开一个推介会,算是大家认识,然后进入招标程序;然后小李去说服那4位与自己结成同盟,小赵自己去与另外两位技术评标员沟通。  两天后,小李与小赵在电话里分享了技术评标的胜利果实:与A关系不错的6个人全部对A公司给了绿灯。按照对方的布局,如果剩下的7人意见不统一,这个标就是A公司的了。可是由于小李的周旋,另外7个人全部支持B公司,这样,局势就完全扭转了。  可见,关键人并不一定都是职位很高的那个人,有时候,小人物也能办大事。这就需要我们在找系铃之人时,准确判断,正确决策,这样才能获得销售的成功。  案例6:找到关键人,成功扭转败局案例呈现:德科集团是一家代理德国大型运输设备的公司。2005年3月,公司高层通过内部消息得知通达工程公司计划购买20辆重型卡车,于是马上派销售经理张磊全力以赴、力争促成这笔总价值在3000万以上的生意。  张磊很快介入,按照产品销售的惯例,他首先找到了工程部经理,经过初步沟通,得知工程部经理主张购买德国设备,因为德国设备的品质和服务都比国内同等产品要好很多,这个消息对张磊及德科集团都非常有利。  但是,下一步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当他找到设备部经理时,经理明确表示这次无意购买进口设备,原因在于财务部的经费比较紧张,预算只能维持在购买国产品牌上。  张磊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想法找到通达公司的总经理,但总经理的答复是如果预算不足的话,他本人也无计可施。  生意进行至此,似乎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了,跑单的可能性非常大,销售经理张磊似乎走入了生意的死胡同。关键时刻,他立即向公司的销售总监汇报了所有的情况,销售总监立即指示:要再对该公司的财务部经理多做工作,同时向该公司负责人提出卡车零部件进口的建议(由于国家整车进口所征收的关税比较高,而对车辆零部件所征收的关税相对少很多)。  按照销售总监的部署,张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运作后,财务部经理最后答应预算可以作些小的调整,但具体还需要与设备部及其工程部联系。  张磊在与设备部经理的进一步接触中,经理对零部件进口表示出浓厚兴趣,但工程部的采购需求报告中指出零配件进口之后车辆的售后得不到国外厂家的直接服务。设备部经理将此情况向总经理作了汇报,总经理表示要进一步与总工程师研究。  张磊接触总工程师以后,总工程师认为如果德科集团愿意提供与德国公司原装产品同等的售后服务,那么购买零部件也应该是可以考虑的。张磊当即承诺对该运输公司将提供一样的售后服务,并且对进口零部件与原装进口的差价作了说明以后,总工程师马上给总经理打电话,表明了他的倾向性意见。  与此同时,张磊又将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总经理身上。经过进一步的工作,总经理与财务部经理进行了沟通,财务部经理同意对预算作进一步的调整。最后,销售经理张磊成功地获得了20台总价值3000万元的订单。  案例分析:(1)在这个销售情景中,谁是关键人?他们可能的价值角色是什么?(2)谁是关键意见领袖?分析结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销售中所涉及的关键人物数量众多,而且对于设备的采购都有各自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乃至相反的意见都会极大地阻碍销售工作的进行。因此,在本案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找到客户中的关键人物。  我们看到涉及采购的部门主要有工程部、设备部、财务部、总经理以及总工程师,在其中,工程部属于产品使用者,设备部、财务部属于技术把关者,而总经理则属于决策者,总工程师则属于总教练,其他先前所接触的部门及个人也分别属于程度不一的教练。  首先作为产品使用者来说,他有这样的产品需求,但是设备部以及财务部拒绝购买的理由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预算问题,这样问题的关键点找到了,针对这一关键因素,经过和销售经理协商,适时地抛出税收优惠这一杀手锏,虽然型号不太符合,但是通过对总工程师进行沟通和公关,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对决策者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最后成功地拿下这张大单。  所以,在与大客户的接触中,关键的四种人物必须一网打尽,这样才能最终找到影响销售的关键因素,也才能抓住最关键的人,直接促成最后的成交。  那些帮助销售员获得信息,帮助销售员联系和确认销售影响者,帮助销售员确定他的销售定位的人,告诉销售员该怎么做的人,我们都可称之为"教练"。  教练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人。  借助教练摸清客户的底牌第五招 摸清客户底牌教练帮助成交一、置身于陌生环境,惟一行动就是寻找指路人1让教练替我们做举手之劳的事"教练"这个词汇,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特别是运动场上,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的教练比比皆是。那些不时对运动员面授机宜、运筹帷幄的身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比赛的结果,所以教练的作用在运动场上是无可比拟的。  其实,在我们的销售行为中,教练的作用一点也不比运动场上的差。  什么是销售中的教练?我们认为:那些帮助营销员获得信息,帮助营销员联系和确认其他的销售影响者,帮助营销员确定他的销售定位的人,或者简单地说,那些告诉营销员该怎么做的人,我们都可称之为教练。  教练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1)客户企业内部:倘若客户内部有教练,那是你的福分,他能够告诉你最直接的信息,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2)客户企业外部:教练也可以存在于客户企业外部,比如他认识企业里的某个朋友,他能为你介绍一些情况,增加你对这个企业的了解。  (3)我们自己所在的企业:在我们企业的内部,也会有人告诉你该怎样做。  2教练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没有教练的指引,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为什么需要教练呢?因为在销售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眼睛和耳朵,否则,我们的销售活动就是盲目的,到客户那里势必会发蒙,会无所适从。这就好比当你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紧找一个指路人来明确方向一样。  具体说来,教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他直接影响客户企业对产品的立项。我们之所以能够和企业进行合作,都是因为有一些人在积极地倡议,他能够帮助把这些事情引荐进去,这个人其实就起到一个教练的作用。  (2)他能够及时知道客户企业的项目进展情况,也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并且把这些情况适时地告诉我们。  (3)他非常了解客户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决策,能够帮助我们找对人,并继而说对话。  总之,教练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是我们行动的指路人,没有教练的指引,我们将一事无成。  教练赢的标准业务员要将产品与教练联系起来。  让教练感到业务员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客户企业获得产品就是自己的成功。  案例7:曲线救国的销售策略案例呈现:王华是某公司的软件销售代表,他非常优秀,以前每年的业绩都是上千万。然而,王华向B公司销售软件时,遭受到了阻力。虽然他擅长于直接跟用户高层接触,但这一次他接触时,高层根本不理睬他。因为B公司的赵总看中C公司的产品,对王华公司的软件根本不看好。王华发现跟赵总联系不上,就跟赵总的助手联络,打电话一直到助手烦了,明确地告诉王华:"你不要再给赵总打电话,他已经生气了。"到了这个份上,王华觉得这个生意走到了死胡同。  究竟该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量,王华突然想起来了,D公司的副总刘泉曾经买过自己的软件,跟自己关系不错,而且,刘泉好像还和B公司有业务上的往来。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王华立即向刘泉求助。  早在王华向刘泉销售软件时,两人就已经建立起比较友好的关系,由于刘泉非常认可王华的为人,所以两人在生意之外还有一些交情。接到王华的求助,刘泉回答说自己和赵总的副手比较熟,并且答应帮忙。  在刘泉的安排下,王华和赵总的副手见面了。王华详细地向那个助手讲解了该软件的优点,在刘泉的例证下,这些优点都实用、可信。  助手一听,连声感叹:"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老总应该了解,我们应该认真听你讲课,你能不能到我们公司给我们老总以及全体的IT经理们讲堂课呢?"这个副手当即决定邀请王华过去给他们讲课。  课讲得很成功,助手和IT经理们都十分支持王华。为什么促成公司购进这批软件,他们也充当了王华的教练。在他们的帮助下,王华和赵总见面了,并且越来越投机。赵总逐渐开始认可王华这个人。  最后,赵总放弃了和另一家公司的合作,而与王华签订了400万的合同,买了王华公司全套的软件。  案例分析:(1)谁是王华的教练?(2)王华的销售策略是什么?(3)对你有启发吗?分析结论:仔细分析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王华的成功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把产品背后隐藏的那些附加值告诉给客户,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推销给他;第二,曲线救国,为了促成这个单,他刚开始寻找总经理还有助手,结果都是走进死胡同,最后他寻求另一位客户的帮助,获得了成功。  把死单做活,把小单做大,这就要求我们做销售时首先要考虑一网打尽,其次要充分发挥教练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这个教练是谁呢?首先有刘泉,是他的帮助,使得王华和B公司的副总见了面;这个副总也是教练,他又促成王华和公司其他人员见面,由于副总本身是IT部的经理,那么他同时又是技术买者,所以他是多重身份;此外,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和IT部经理们最后统统都充当了王华的教练。赵总是什么人呢?是决策买者。所以在各级教练的帮助下,王华的这个合同最终成功了。  在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从来不寻找教练,依靠盲目的猜测,或者是道听途说收集来的信息,使得销售人员的行动没有指向,这样销售失败的机会太大了,所以,我们的销售人员是不能靠道听途说的,也不能靠盲目的猜测,我们必须要通过教练甚至曲线救国的战略来赢得最终的胜利!  二、洞悉人性规律,让教练乐意帮助你1绝大多数人愿意帮助谦虚、执著、善良的弱小者知道了教练的重要性,下一步我们就要来了解如何找到教练。  在发展教练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教练为什么会愿意帮助你呢?任何教练都是普通人,具有普通人所应该有的正常心理。那就是:绝大多数人愿意帮助谦虚、执著、善良的弱小者。  一个人即使身份低,但是如果他谦虚和执著,能够给这个企业的技术买者、决策者十分到位的卖点和买点,并且让客户企业的人感觉到用这个产品是对的,那么作为客户企业中的一员,他会有充足的理由和感性因素去帮助你。  2把自己赢的标准变成教练赢的标准,你就会成为常胜将军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把买点、卖点充分地给到,这时人家会觉得:帮你是对的,你是完全值得帮助的。  教练会从你的销售成功和个人成功、成长中获得成就感或好处。客户企业内部的关系也很复杂,倘若你工作做得好,甚至可以帮到企业中的某些人,他也自然可以成为你的教练。让我们看看这个例子: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决定要购买一批配件,结果副总经理持不同意见。老总想:如果我单独作决定,副总也只好顺我的意。但是这样不太好,要是让副总也同意就好了,就两全其美了。  于是,这位老总告诉业务员说:"我有意和你们合作,但副总更倾向于另外一家。你要想把这件事做成,我建议你去跟我们副总好好谈一谈,当然了,你不要告诉他是我说的。"  在这个案例中,总经理就成了这个业务员的教练。销售员去跟副总做工作,哪怕没有得到副总点头,副总也会觉得被尊重,也会在这个销售行为中减少阻碍的作用。  3挑选教练,要挑选企业中最渴望成功的人一个人成为教练,除了上面三种原因以外,还可能是其他原因。但无论是什么情况,你都要尊重这个教练,与教练友好相处,始终表现出谦虚、执著和善良,满足教练的成就感。  因此,对于我们在企业里面挑选教练,我们必须要挑选企业中最渴望成功的人,让他感觉到:如果把你的产品引进去,同时也是他的成功。这样的人,你就选对了。  我们要将产品和教练联系起来,要让教练感觉到:业务员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客户企业获得了产品,就是自己的成功。想办法把自己赢的标准变成教练赢的标准,这样的话,你必然会成为常胜将军!  销售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盲目乐观、步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销售之前没有策划,没有按照销售正确的流程来进行,在客户中缺乏教练,对客户的内部情况了解得不充分,对于客户企业项目的本身情况、项目的走势以及项目的决策者等这些非常重要的情况缺乏了解,都有可能形成销售中的雷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越过雷区才能成交第六招 防范销售雷区谨慎才能成交一、不知道销售雷区的危险,则可能全盘皆输1尽量争取到关键人的支持,即使不能也要做成中立我们做销售都提倡找决策人,找关键人,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关键人都是高层或老板,特别是一些大企业,他们的部门经理就有一定的决定权。而且,大公司高层或老板业务都非常繁忙,一般很难见面。现在中国的家族式企业多,老板的爱人及亲戚朋友都有可能左右单子的结果。所以,有时候单子进展不顺利,可以考虑从关键人周边对其有影响力的人入手,间接达到目的。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关键人身边的这些次要关键人。有条件的话,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即便不支持,也要把他们做成中立,否则后患无穷。  一位新人就职于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有一天,她去一家销售额几十亿的公司作拜访。  刚开始,她找的是这家公司的一个文员。这时,新人还不太懂关键人的重要性,于是她很卖力地作演示,并通过这位文员了解到了一些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背景等。  后来,这个文员调回总部了,但把她推荐给了另一位业务经理,这位业务经理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代表。当时,新人还不太懂销售的这些常识,还是很卖力地去和这位业务经理沟通,推荐他们的产品。  业务经理对这款产品比较认同,就把她推荐到了一位副总那里。后来,又通过副总向总部汇报。总部通过后,这笔单子给了新人。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做周期太长,何不一开始就找总部的决策者呢?但实际情况是:即便你直接找到了该公司的决策层,他们也会把事情推到分管部门;而且,一旦决策层拒绝了你,你的机会就会变得非常渺茫。所以,有时候我们从次关键人入手,效率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更好的结果。  2销售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有不少天才的销售经理把自己的经验编成小册子,发给下属,还千叮万嘱地说这是他们费了好大劲儿才编好的,一定要全部背下来,最起码要掌握80%。不少销售代表就把它当成了圣经,认为这是最佳答案。  不知道销售雷区的危险销售难题:对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客户代表不熟悉,从而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销售之前没有进行策划,没有按照销售的正确流程来进行。在客户中缺乏教练,对客户内部的情况了解得不充分。对于客户企业项目本身的情况、项目的走势以及项目的决策者这些非常重要的情况缺乏了解。稍有不慎,全盘皆失。  其实不然,销售是一项灵活性极强的艺术。原因在于:每个客户的脾气、文化背景都不一样,每次拜访的时间及周边环境也不同,事情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一些话术才更有效。请看下面这个例子:某机电设备公司的销售代表小李去拜访对方的采购部主任。主任喜欢抬扛,无论小李怎么讲产品的优点,对方总是能找到理由反驳。小李越说产品好,主任越说产品不好。这时,小李考虑再三,灵机一动,突然帮着他说:"你说的对,这个产品就是很烂,没市场,我都没信心了。"这时,主任反过来开始安慰小李说:"你的产品其实也不错,价格公道,至于有缺陷是在所难免的。人还无完人呢,产品怎么可能十全十美?"  由于小李的灵活应变,沟通来了个大转弯!  这就是灵活的作用。我们的客户千差万别,有人喜欢你以开玩笑或朋友的身份跟他聊生意,有人则喜欢专业一点的说辞。如果你只背一种话术,不会灵活运用,就会很被动。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如果你觉得只是赞美就能赢得订单,那么你错了,有些人就喜欢听你说一些比较真实又委婉地反应它们缺点的话,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你更真诚。  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是机器人,所以在销售活动中,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些可能性往往就会成为我们销售中的"雷区",我们必须提前考虑到,并一一排查,否则很有可能陷入"雷区"导致全军覆没。  障碍和态度最大的障碍不是障碍本身,而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会有障碍。  知病才能救病,要知道有障碍,还要知道障碍具体会在何处。  对待障碍的不同态度也正是业务同仁对待营销的态度。  二、销售中的雷区以及出现的原因1盲目乐观、步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倾向营销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盲目乐观不知道障碍的存在,犹如进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事情,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地雷,销售人员必将"触雷身亡"--销售失败。  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销售员姚小姐,平时工作十分勤勉,工作业绩突出。有一天,她很高兴地告诉经理,马上会有一个大单子,让经理等她的好消息。  但是,半个月后,经理却等来了泪流满面的姚小姐。原来,客户虽然最终使用了她设计的销售计划书,但却不是同她签的单。  她泪水汪汪,连连倒苦水:"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提示:因为"没想到",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排除障碍,这在销售中是极其危险的。)她说:"我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这家公司主管人事和财务的副总裁的。副总裁告诉我,公司刚好有买设备的计划,让我马上设计建议书,并承诺这件事他有决定权。我反复几次修改后,副总裁表示,公司各方面对计划书均表示满意,估计半个月后可以签单。"  当时她信心十足,以为很快就可以吃上"煮熟的鸭子"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