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好心态:塑造自己的成功者心态》作者:欣畅简介: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与其说他们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失利,不如说他们输给了自己不成熟的心态。本书将现代心理学、成功学的相关理论熔于一炉,通过生动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帮你塑造自己的成功者心态,帮你克服人性的弱点,扼住命运的咽喉,到达成功的彼岸。第1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1) 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好,还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几十年,重要的不是你曾博得多少掌声和艳羡的目光,而是你得到了几许心安和做人的乐趣。 □ 出人头地要慢慢来 人生天地间,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与身俱灭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是家族的、朋友的、社会的共同期望。我们的老祖宗曾毫不客气地将成功分解为"立德、立功、立言"三项,称为"三不朽"。儒家的著名主张之一,便是"达则兼济天下",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即为个人求取功名,又为社会提供服务。 有一句西方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来比喻人生的成功过程,颇有几分形象。本来嘛,青年孜孜为名,中年孜孜为利,老年孜孜为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追求的实现过程与成功的体现过程同步。只不过成功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意味着事业上的成就,还须蕴含着人生境界的提升,即使时乖运蹇,成功未能到位,个人修养方面仍然马虎不得,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说的便是这个意思。通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今人定比古人强,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古人在渴望成功、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并未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今人则要现实得多,功利得多,为达成功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古人推崇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今人眼里,跟傻冒儿没什么两样。 还有一句西方谚语,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惜有人不知其中奥妙,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意在证明成功,难免欲速则不达,就像列宁所说,本意是想拜访真理,结果走进了真理隔壁的房间。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刚步入文坛,便写出了一批在读者心目中有地位的作品。就是说,在他们没有刻意追求成功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证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他们急于证明自己没有落伍,匆忙著书立说,结果他们后来写的东西,不要说没有人会看,连作者本人都不愿收入自己的文集,由著名的成功者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 学者也不例外,一批名扬域内,同时亦被外国学术界看重的学者,进入新时代后一如既往出成果者寥若晨星。回顾先辈学者的学术道路,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学者学者,不见学术成果,固然有来自客观环境、人际关系的制约,急于证明的心态恐也难辞其咎。相反,倒是崇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甘当不成功者,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双目虽然失明,学术研究却未中断,其人品文品,皆令人叹服。近年来关于陈寅恪的书籍已有数种,多能引起世人关注。 与其说这是对一代史学大师"迟到的理解",毋宁说也是对一种人生成功方式的肯定。 在崇尚成功的年代里,成功人士频频出没于大众传媒,成功诀窍充斥坊间的大小书摊,成功传奇成为普通大众的茶余谈资,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大约不会有一个人人赞同的答案,更何况一些今人认同的成功者,在他们生前甭说别人,连他们自己都不会说自己是个成功者。现代主义大师卡夫卡,按理是个成功者,可他生前,论事业,至死不过是一家专利局的小职员;论家庭,连个媳妇也没娶上;论寿命,不过活了41年。还有绘画大师凡·高,现在存世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作,头几名依然非他莫属;无论从美术史或商业价值上说,他都是个成功者,可有多少成功者会先是割下自己一只耳朵,而后又在麦田里用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扳机呢?可见后世认同的成功,未必符合成功者的当时情形。 如果不努力谋求成功,人们可能会感受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混同于自然界其他生物,自生自灭,枉担了"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虚名;如果刻意追求成功,甚至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就会时时体验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最想扮演的角色要么是婚礼上的新娘,要么是葬礼上的死者,错把忙碌当成充实,生活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居然浑然不觉。此类成功,难说是真正的成功。 在一种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想保持心态平衡,无怨无悔,是颇有难度的。渴望成功没有错,对成功不必"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但实践已经证明,急于证明成功,不是成功的惟一表达方式,也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渴望成功者,宜三思而行。 □ 能够驾驭自己的优缺点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上绝对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但一个人如果能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这些优点和缺点在不同时空对你所具有的意义,那就差不多接近十全十美了。第2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2) 人的优缺点有些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有些则是因后天环境诱发、影响所致;有的则与性格无关,纯粹是一种外在条件,例如美与丑。 无论你愿不愿意,你的优缺点都将始终伴随着你,甚至跟随你一辈子,影响并决定着别人对你的态度,成为你在现实生活中求得生存的助力或阻力。 按理来讲,一个人的优点对其求生应该起到一种帮助作用,缺点则应成为一种阻力。因此,优点越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缺点越多的人,则越不易成功!可是事实又不尽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优秀之辈抑郁潦倒,而也有不少平庸之辈表现不凡。现实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优缺点的种类与本质。也就是说,有些人虽然优点不少,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这种缺点会破坏甚至毁灭其他优点所创造的成果,优秀人才的堕落潦倒大都因为如此;平庸的人缺点虽多,但若这些缺点不具彻底的破坏性,而优点又具有建设性,那么这种人的成功自可预期。 第二,机遇。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机遇影响着一个人的转折,这些转折有好有坏,至于好坏则看机遇与你的优缺点的关系。换句话说,机遇与人的优点结合,则有好的转折,若与人的缺点联系在一起,则有不好的转折。 但必须认识到一点:一个人优缺点的本质很难加以改变,机遇也不是人能够完全把握的,但一个理性、冷静的人应该可以做到--驾驭自己的优缺点,而不让优缺点主宰自己! 我们之所以强调"驾驭"二字,是因为人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时空会产生变异,改变一种时空,优点可能不再成其为优点,而缺点反而变成优点了!因此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尤其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优缺点的价值及存在条件,有了这些了解,还要诚实地去面对它们,不可有一厢情愿和逃避现实的想法,然后才能自由地"驾驭"这些优缺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驾驭自己的优缺点呢?这里有两点建议: 一是根据不同环境,灵活运用自己的优缺点。尽量以自己的优点来应对客观环境,当环境发生转变,并且直逼你的缺点时,你也不必逃避,应首先思考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有时候你的缺点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为优点,如果没有这个可能,就要考虑回避了。 二是以优补缺、以缺护缺。前者是在无法回避时的补救措施,避免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后者则是为了模糊你自己,避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并且降低别人对你的戒心,因为你让他们看到了你的缺点! 以上两点看起来似乎容易,不过要真正做到却是很困难的。但你总要试着去做,因为生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 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提倡积极进取的心态,但是在有的时候,退一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积极心态。 就像我们不可能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满意一样,我们的生活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我们的成功之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强。 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些挫折的时候,在我们的面前不都是鲜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这时候,不妨后退一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 做生意,原本肯定能赚一百万,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有十万到手。这样的时候,你后退一步:毕竟没有赔钱。当然了,你得好好总结一下,那九十万是怎么未到手的。 公司里人事调整,你原想这次你肯定升职,可宣布各部门人选的时候,你侧着耳朵听也没听到老板念你的名字。这样的时候,你先别生气,后退一步:毕竟没有被炒鱿鱼。然后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被提拔,如果的确不是你的错,那就是老板没长一双慧眼,没发现你这颗珍珠,那损失的是老板而不是你。让他遗憾去吧! 单位里职称评定,你差一点就评上了。可惜的确可惜,但再可惜也没用了。这样的时候,你后退一步:这次差一点,下次就一点不差了。那么,回去再努力一年。这一年,你有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 被公司老板给炒了,这肯定不如你炒他心里那么痛快,老板炒你肯定有他的理由,但你别去问,一问显得你没劲。你后退一步:毕竟只是被老板炒了,而不是被坏人杀了,只要大脑在,双手在,天下的老板多的是,老天爷还饿不死瞎眼的家雀呢。实在不行了,自己做老板。 做股票,这只股票本来可以赚5万元,由于贪心,只赚了5000元。你别光骂自己蠢,后退一步:毕竟还赚了5000元,而不是赔了5000元。下次不要再太贪心就是了。要是这次赔了5000元,也后退一步:毕竟只赔了5000元,而不是全赔了进去,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再赚回他5万元就得。第3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3) 生病。已经生病了,心情肯定不会很好,但心情不好对你身体的恢复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而尽量使自己不要沉迷在生病不好中不能自拔,后退一步:毕竟只是生病,那就趁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阵,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肯定会有,因为世界毕竟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造物主尽量要公平一些,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摊到你的头上,也要适当考验考验你,看看你在不顺的时间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如果你反应过激,他还会继续考验你,直到你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对待一时的不顺或者挫折。 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不顺和挫折,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在有时候,你后退一步,寻找到一种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起码,它教你认识了生活,认识到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然后,就逼着你去学习在遇到不顺和挫折的时候,去怎样对待人生,对待挫折,对待你自己。 □ 虚心是制胜的法宝 我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亮点。我们有了心胸宽广的品质后,自然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这才是成功人士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如何才能把他人的专长学到手,以下几种方法很重要。 1.自认无知 学习他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认无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做很难。因为人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 恰恰是这些虚荣心变成了你前进道路中的最大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多么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话都可以成为权威和经典,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唾弃。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的无知,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承认无知吧!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这帮助肯定有助于你创造成功人生。 2.学会倾听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假若我们能够放下那颗虚荣心,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肯定能够从别人的意见里,发现自己的许多弊病,这些弊病又是达成成功人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镜"正是这个道理。 你一定要记住:"知道怎样听别人说话,以及怎样让他开启心扉谈话,是你制胜他人的惟一法宝。" 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哪一个人喜欢别人总是驳斥自己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大多数经历是容易忘怀的,记忆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那最可宝贵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学会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到是在对牛弹琴、索然无味,因此更恰当地说,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东西和看法。 由于虚荣心理,许多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害怕会遭到拒绝。要想让对方开启心扉,应该首先让他消除自己的顾虑。一旦别人发现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里赞赏他时,他便会向你开启心扉。 每个人都需要有人一起分享他的感受,可又害怕一旦向人表白,会得不到共鸣,甚至会被人看做悲惨、残酷和自私。假若你相信自己也是自私的,对别人冒犯你的个别行为,站在同一立场上,即使不能接受,也应加以考虑。因为人们的基本情感都是大同小异,无非爱、恨、恐惧等等,甚至还不时掠过一些自私的念头。接受这些并不可怕,因为这才是人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无形之中便赢得了对方的心,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有人理解,便会全身心地支持你。这对你的成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 当然,有一点值得你注意,当别人向你吐诉心声后,往往期待着你能为他保守秘密。你绝对不能以此为条件去要挟他,更不能随意地把他的经历告诉别人,一旦他发现你失去了他对你的信赖,你就会永远失去他的支持。 3.肯定他人的长处 虚心学习他人的最重要一条是肯定他人的长处。当我们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每个人都期待别人来发现并欣赏他的闪光之处。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他会把这些东西展现给你。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第4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4) 所以他不可能对自己的长处也加以隐藏,他甚至还会加一些炫耀的成分在里面,你都可不必理会,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你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你更多的是得到了他许多的智慧结晶,这些对你的一生都将有着极大的帮助,是你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法宝。 □ 获得社会的信任 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良好的品性,能让人在心里认可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一项成功者的资本。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真正懂得获得人信任的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在无意中给自己前进的康庄大道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有的态度不好,有的缺乏机智,有的不善于待人接物,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是个人信用的基本要义。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商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经商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在决策方面要培养起坚定而迅速的决断力。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信任的人,绝不会放贷一分钱;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出一笔款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功?只有觉得对方确实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肯贷出钱款。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人格是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当。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功者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如何获得他人的信任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第一,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诚恳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忠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第二,一个想要获得他人信任的青年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来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一个才能平平的人把多年的储蓄都拿来投资到事业上,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他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因为在这样一个企业和职业都专业化的时代,一个无所专长、又样样都懂一点的人物,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人相比,总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笔最可靠的资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将受人格外的重视。 第三,一个青年商人要想成功,更需要一种最可贵的资本--良好的习惯。有良好习惯的商人远比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容易成功。世界上本来已有不少人快跨入成功的门槛了,但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得人家始终不敢对他抱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受阻于中途,无法再向前发展。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大都自己是不太清楚的,但那些与他发生交往、产生业务往来的人却看得透彻清楚,因为他们大多是很看重这些问题的。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品格,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发展。有些青年人原来品格优良,但后来因为沾染了一种恶习,结果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很不注意自己的习惯,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因为一些恶习而为他人所排挤,到时候他可能会懊悔起来,开始反思:真没想到那样随便玩玩也会成为改不了的癖习。但是,到时再懊悔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有志成大事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惑。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不上赛马场。他的娱乐项目应该是正当而有意义的。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以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第5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5) 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拿一句话去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用,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入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用。他必须发挥出所有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并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别人所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功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财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功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很多青年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真是妙之又妙。 成功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满意的店员,也就是那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相悖,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中是否对别人有好意,但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快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要少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感兴趣,能仔细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同情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任何事业要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 为人不钻"牛角尖" 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并不可怕。可悲的是我们有许多人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护短遮丑,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错上加错。 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们就不觉得你有短;有丑敢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有丑。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增加影响力。 人在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或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人一辈子从来没有正确过一样,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人总是在不断地从犯错误到纠正错误再到犯错误,然后再纠正错误,重复不断,循环往复。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人犯错误并不可怕,这次错了,吸取教训,可以防止下次再犯错。"吃一堑,长一智",这句俗语讲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或坚持某种错误观点而执迷不悟,顽固地不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劝说,而是我行我素。这种做法讲得文雅一点是刚愎自用,讲得通俗一些就是顽固不化,喜欢钻"牛角尖儿"。第6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6) 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触的新事物也非常多。然而这么多的事情不可能哪一件都做得非常好,或者说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知识都懂,不懂就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就需要有人来指点我们或者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知心朋友的建议更值得参考。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哪朝哪代,凡是贤明的君主身边必定会有几个或几十个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成就霸业的君王在建国初期,没有刚愎自用的,否则他也不会霸业有成。不光是君主,一个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我国古代人们曾把门下的食客多少作为一个衡量其贤德高下的标尺,这绝非是攀比富贵,而是一个集贤纳策的好方法。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曾为自己的君王提供高妙的建议,为君王的治国安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不要说是三国鼎立,就连是否能立得住脚、扯一面旗都很难说。 当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由于固执、刚愎自用而失败之人。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由于一味顽固"自信",不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而导致了"失街亭"。马谡的失败,给蜀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虽然事后马谡自己也追悔莫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上卖什么药的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亡羊补牢的做法意义是不大的。 中国历史经历了那么多朝代,而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与君主统治的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君主的武断、专制、刚愎自用、不听忠言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国势曾是那么强大,疆土是那么辽阔。但是由于秦二世武断、暴虐的统治,出现了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秦开始衰落,最终被汉所代替。如果秦二世不那么残暴,多接受些忠告,是否能使秦的寿命更长一些呢? 所以说,刚愎自用者的顽固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肯接受他人意见,对于朋友的规劝或忠告置若罔闻,不仅会使自己头破血流,还会伤害朋友之心。 因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指出你的错误,提出中肯的建议,提供建议本身就意味着坦诚和信任。如若把良药当做烂草,把忠言当做耳边风,怎能不使朋友伤心呢? 伤心和失望会使你的朋友离你而去。没有武松的本事,却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做法,不是勇猛,而是愚蠢。明知自己打不过"老虎",却还要去拿生命做赌注,不是愚蠢是什么呢? 没有人会同情一个由于固执己见而失败的人,相反,除了朋友在伤心之余的痛惜外,还会招来对手的嘲笑和幸灾乐祸。所以,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因此,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朋友的忠告更应该虚心听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嘛!奉承的语言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但诚恳的忠告却一定要用心去听,特别是在自己有了错误的时候。头撞南墙的滋味并不好受,干吗非得要等到头破血流才罢休呢?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不管你是个小职员还是个领导者,都应该养成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但是,这种善于接受意见绝不是无主见地接受,把别人的话当做救命的稻草。就人来说,我们要慎听幼稚轻率者的献策;就事来讲,要慎听那种过激的言论。对于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接受。 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这个错误走向那个错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有比较、有选择。 固执己见者由于过于"迷信"自己,一味地执迷不悟,有时就难免言行过激,有极端化倾向。他们顽固地"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但又生怕自己不被人重视,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到来。 老百姓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只会使前面的路越来越窄,越走越走不通,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 □ 积累无形资产 人的资产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之分。有形的资产就是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财产",无形的资产就是对你有正面意义的本身条件和别人及社会对你的评价等等。 有形的资产需要累积才会增加,无形的资产也需要累积才会对你产生效益。 有形的资产和无形的资产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无形的资产将决定你是否能有有形的资产。 那么"积累无形资产"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面说过,无形的资产就是对你有正面意义的本身条件和别人及社会对你的评价,它包括:第7节:第一章 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7) 1.专业经验 专业知识很容易就可得到,但经验却需要累积,"师父"和"徒弟"不同之处即在于师父有徒弟所没有的经验。经验越丰富,你在专业领域就越有地位。 2.个人信用 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强调的就是信用,你做事有信用,做人有信用,别人自然会相信你,敢和你来往,敢和你合作。有信用的人,专业能力就算稍差,别人也愿意给他机会;专业能力强但没信用,别人一次就怕了,这种人的成就有限。你有信用,这种评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将带给你无限的好处。 3.负责尽职 没有人会喜欢不负责、不尽职的人,因此你对任何事的负责尽职,必给人信赖感,敢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我曾经和一位美术设计师合作,姑且不论他的作品好坏,但他的负责尽职却令我感动,后来一有事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要累积这种"资产"并不难,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4.个人荣誉 这里所指的是你所处的单位或其他团体给你的荣誉,这种荣誉不一定有奖金,但这是对你的肯定,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是微不足道的荣誉,但若要认真考虑你这个人时,这些荣誉便产生了力量。 5.平易谦和 没有人会喜欢狂傲自大、咄咄逼人的人,因为这种态度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而平易谦和却让人如沐春风,同时这也是人际关系最好的触媒,人缘好,朋友就多,当然也就左右逢源了。 在社会上做事,单打独斗不易成功,也不可能一入社会就能有辉煌的事业,因此累积无形的资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有了无形的资产,哪怕没有有形的资产也不要紧。这一点,仔细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就可以明白。 □ 知足常乐好 你我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双目昂视,下巴颏翘得老高,面色凛然傲气冲天,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不屑一睬一顾。也有一种人,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一个人这样迷恋自己,对本身如此崇拜惊叹,很可能确有出人头地不凡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是让与他相对的人很难承受的。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动不动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这种不忧不怨的人,属于知足常乐的一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看来,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由外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和平渡过。 那些态度骄横言词夸张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等吗?如果你肯仔细分析,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依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的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予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知足常乐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譬如,今天的社会无处无时不在竞争,名、利、权,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懑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坦荡胸怀。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乐,总挂着与人一比高下,就怕不比别人强,或怕别人不知他强的人,总活在处心积虑之中,怎会有真正的快乐?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好,还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几十年,重要的不是你曾博得多少掌声和艳羡的目光,而是你得到了几许心安和做人的乐趣。自满自大的人不一定快乐,自得其乐的人一定快乐,所以还是做个知足常乐的人好。第8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1) □ 向乐观积极的人学习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两者正好具备了相反的优点与缺点。乐观的人在行动上比较积极,但往往低估了实际上的困难,所以有时会在危险的路上碰到意外。相反地,悲观的人过于慎重,容易错失良机。总之,将两者适度混合,就能达到理想境界。 实际上,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不仅对未来的看法截然不同,对自己与他人也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前所述,悲观的人对未来抱持否定的看法。他对任何事情总是作最坏的预测,在观察人的时候,他总是看到本质恶劣的一面、满肚子自私自利的动机。对悲观的人而言,社会是由一群狡猾、颓废而邪恶的人组成,他们总是想利用周遭的事物为自己牟利。这群人既无法信赖,也不值得对其伸出援手。 对悲观的人谈起任何计划,悲观的人马上就会提出一连串有关这个计划的麻烦与障碍。而且他还会告诉你,即使圆满达成目的,最后只会尝到苦涩、幻灭与屈辱。经这么一说,你大概会立刻魂飞魄散、对自己的致富计划全身无力了吧。 悲观的人拥有近乎异常的传染力。如果某天早晨,偶然在路上碰到他,他会立即将消极的态度与无力感传染给你。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期待被唤醒、引诱的"倾向"。悲观的人能够巧妙地掳获这种"倾向",借此实现其目的。 我们内心的"倾向"包括:第一,对未来的不定与恐惧;第二,我们与生俱来的怠惰,希望躲在自己的壳里不要动。事实上悲观者的本质就是怠惰。他不愿努力适应新的事物,也不愿改变习惯。无论起床、用餐,以及度周末的方式,都要依照固定的模式进行。 一般而言,悲观者是吝啬的。他认为既然每个人都那么贪婪、堕落,而且千方百计想占人便宜,自己又为什么必须宽以待人呢?他常常深怀嫉妒,只要听他说话就知道了。 相形之下,乐观者单纯、朴实多了。他容易信赖别人,也愿意涉入险境。但他也能察觉别人的恶意或缺点,只是他不愿将之视为障碍而犹豫不前。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并努力唤醒别人的优点。 悲观者躲在自己的壳里面,甚至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都具有危险性。相反地,乐观者关心别人,让别人畅所欲言,给别人时间,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如此便能够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因而得以团结、领导众人,共同朝某个目标迈进。卓越的组织者、优秀的企业家,都必须具备这种特质。 此外,乐观者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因为他会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条件。悲观者则会因为一下子就看到困难而心生畏惧、退缩不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点想象力,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 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轻松从容的心情。成功的人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并随时准备着捕捉和发掘新机会,以及了解和对付新的问题。 □ 修炼好心性 岁月流逝,人世更替,许多人,在活到半生后,便突然注意到了心性的问题,即自我的日常心念与生活的关系。 所谓的心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如何判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 人是很奇怪的,对同样的一件事物,今天可能这样看,明天也可能就那样看。人生中的某些艰难与不顺,甚至危险与可怕的事件,往往也就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上事先形成了。 说"事先"是因为人的动念左右了许多事情。世间的不少事,皆是人为形成的,是人的动念起因,决定了那个后果。人想去谋利,想去得名,或想去做贼,或想变得崇高,这些想,都是"事先"动念。念先有了,事才会跟上。 而动什么念,向哪里去,就是心性了。 心性的外在表现,大多反映的是人的品行。 长期以来,人们把个人的品行过于社会化,个人品行的好坏,在更多的时候,只被强调为一个人社会公德的如何。仿佛只有在公众的场合里,品行才能显示它的好坏,而对个体的自我无妨。 其实,心性最主要、最直接的,并不在对外部他人的影响力,而最严重的,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做事的成功与否,生活得是否美满,乃至悲欢离合的遭遇,都是在这个"心性"之中,由这个心性在作怪。 心性健康的人,会注意到阳光、友情、温暖,寻找到欢乐,不缺乏自我安慰的办法,并有回避危险的能力。在这个自然的层面上,好心性的人,会把日子过得舒畅,就是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整,能较自然地处在一种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中。第9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2) 这种心性,使人保持了一种起码的生活基调,并能获得此生的和谐。 而心性糟糕的人,生活起来便会遇到问题,总是事多。往往也总处在不畅顺中,内心黯淡,日日阴郁。这种人,往往也是过分自利的人,人在过分自利的状态下,本身就是一种艰难,负担会很重。心性丑恶的人,自然常常存有不好的念头,生出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容易走入褊狭,自身也会产生郁闷,步入迷途,常与谬误为伴而不知。内心也总是阴云密布。这样的人,就是不做什么事,也已经活得很累,很不开心了。 心性自然是指人的内心,连我们自己也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能够看得很清楚。好的心性与坏的心性,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区分开的。但它却明明白白作用着一个人对事物和生活的整体看法,指导着人的每一个行为,紧密联系着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感往往就从这里出发。人生的幸福与不幸福,命运的畅通与否,甚至你到底能做多大的事,你的成功与失败,在长时间的过程中,往往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性。 所以心性首先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关系着自己的命运与实际的生活。其次才体现出影响他人与社会的那个外部品行--道德。 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命运的畅顺,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性,有意地修炼出一种好的心性,以作为生活的保障。 □ 多方磨炼自控能力 如何培养自制力?按我们经常说的那样,无非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这话好像是让人用道德的力量来束缚、控制自身的行为。在现代行为学家看来,这种说法仅仅是对了一点儿。 如果人们仅靠意志与毅力来培养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没能成功呢?难道能说他们缺乏意志与毅力? 行为学家在分析了人们成功的因素之后,告诉了我们在自制问题上可以采取几种科学的培养方法。 1.控制自己的思想 这一点可以说是与国人传统的认识相吻合的。没有意识作为先导,人就不可能有具体的行为。控制思想,就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是认识的问题。然后再弄清楚,怎样拒绝不能做的事,强制自己专做该做的事,这是方法的问题。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会如何,不做又该如何,这是建立毅力的前提,是由控制思想向控制行为过渡的问题。 2.控制目标 目标是思想的核心,更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人不可能无为而治身,都要有一定目的;做事都要有计划,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无头无序。 目标可以帮助你做很多事。你想成功?你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你想怎样达到成功的目的?你的长期计划是什么?中期计划是什么?短期目标是什么?如何去修正你的目标?拿这一系列问题问自己,心中自会明亮许多。 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好目标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目标与毅力、意志、方法,就如同想渡河,只想到达对岸,而没有船一样。 控制目标,就要制订目标。目标有长期的、中期的,也要有短期的。像我们买衣服一样,买皮衣时,要考虑到这皮衣要能穿三五年;买袜子时,只须想着能穿三五个月即可;可买鞋子时,要想着这鞋得穿一两年。不同的衣服,穿着年度不同,就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做不同的考虑。 再如高中生参加高考,在复习阶段,他就应制订类似这样的目标:五个月之内,我要怎么复习?近一两个月内,我该重点攻克哪一门课程?每周周六,我该完成计划中的哪些事?如此,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并举,做起来就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了。 修订目标也是重要的一步棋。目标永远是超前的考虑,你做到某一步时,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就会出现、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地修订目标,那么目标因不能如约执行计划而处于废弃的危险境地。修订目标就像整理自己的衣柜,到一定时候,就要看看,哪些衣服还能穿,哪些衣服不能穿?哪些衣服要缝补改装,哪些又要添置新的。不断整理,才能让衣柜里的衣服随时能满足自己衣着的需要。 3.控制时间 人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容纳人,时间改变人。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没利用好时间。 操纵时间是一门大学问。在国外,专门有向人们提供时间安排的时间管理专家,他的工作就是把你计划要做的事,结合你的个人情况,做一个统筹的安排。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般的人往往不但不明白自己要做哪些事,还不明白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来做某件事。而且更难的是如何将那么多事和有限的时间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事情做好了,时间也没白白浪费。第10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3) 你可选择时间来工作、游戏、休息,虽然客观的环境不一定能任人掌握,但人却可以自己控制时间。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 人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时间都交给时间管理专家去管理,那么只好自己担当起自己的时间管理专家,为自己要做的事筹划筹划。 4.控制自己的关系群 关系群就是与你保持一定联系和友情关系的人群。一个人不可能与他遇到的每个人都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你必然有所选择;同时一个人也不需要从太多的人那儿学到一定限度或者说一定范围的东西,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选择一定的关系群做什么?与他们沟通、交流,向他们学习,与他们共享休戚,与他们一同成长。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会吸纳什么样的知识和概念,在头脑中构建起什么样的理念,这些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与行事方式。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机遇,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么,你所接触的人群就是给你提供机遇概率最高的人群,相互之间了解了,在做事上也靠近了,于是便有了合作的意向,托付的意向。他人的这些意向在你身上付诸实施,就等于机遇降临到了你的头上。 5.掌握沟通的方式 一个健全的人,在与人交往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但在很多时候,不少人在与人打交道时,就因为对某些细节不太注意,而失去了很多机会,仔细倾听即是其一。行为学家告诫我们,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聆听、观察以及吸收。当我们沟通时,我们要用信息来使聆听者获得一些价值,并彼此了解。 很多人擅长侃侃而谈,并以此为荣。的确,在很多时候,这些人奔放的思想、精彩的言辞烘托了交际氛围,使大家能交融在一起,彼此很高兴、友善地交流沟通。但对这些人来说,如此的举止或许能使你赢来朋友,却得不到对你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交际方式只会使你付出,却无法收获什么。 为什么近代以来出现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等业界泰斗几乎都是性格内向的人?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性格内向的人更适宜成就大业?或许这里有很多可供解释的理由,比方说性格内向的人,行为方式是收敛式的,能静下心来思考等等。但有一点不争的看法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都是在做听众,而非演讲者。 倾听--他们未必愿意这样做,或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使他们有机会获悉别人的观点,体会到对方的过人之处,并把这一切吸纳到自己的知识与智慧系统中来,从而提高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都是一群性格内向的人扎在一堆,那也是有点糟糕的事,若大家都愿做忠实的听众,把装纳知识与智慧的口袋敞得开开的,都等着别人往外倒,这种交际活动八成要泡汤,最后大家不得不失望地拢起什么也没捞着的口袋。 既然说要收获,必然要有付出,那么,性格内向的人不妨就客串一下演讲者,把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倾倒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其实,你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会发现,你不单单是在付出,你同样也在收获,你可以听听人们对你观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你观点的"质量"如何,它们是否需要"吐故纳新"等。 看来,在交际场合,讲与听这两个角色不是绝对的,两者可以适时转换,只要你时时在敞开着口袋,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你都会有收获,都会从这些收获中获得成功的基因。 6.控制忧虑 情绪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伴生物,事情做得顺利,情绪就好。看天,天是蓝的;看花,花是好的;看人,人是精神的。事情还没做完甚至于还没开始着手做,障碍一个接着一个,头脑转不过弯儿,情绪上就受波动了,看什么什么不顺眼,尽管它们和你高兴时所看到的一模一样。 如果情绪仅仅是思想与行为的终极或"排泄物"--如果事情做砸了,痛苦一场--那也罢了,糟糕的是,情绪往往会改变你原来的观念,并自然而然地对你以后要做的事产生影响。情绪不是思想和行为的终极"排泄物",它是思想和行为中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坏情绪不仅仅是暴怒、颓丧,它还包括忧虑。对所做的事过于患得患失,情感过于低沉,瞻前顾后,都会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人生的真正报酬,取决于贡献的质与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 □ 克制人生的欲望 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第11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4) 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因此说,一个人要想取得并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制可以说是努力的同义语。 自制,就要克服欲望。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有人说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务必戒奢克俭,节制欲望,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 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尽善尽美地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如果你今天计划做某件事,但早上起床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你是否义无反顾地披衣下床? 如果你要远行,但身体乏力,你是否要停止旅行的计划? 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极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你是继续做呢,还是停下来等等看? 诸如此类的问题,若在纸面上回答,答案一目了然,但若放在现实中,你身在其中,自己去拷问自己,恐怕也就不会回答得太利索了。眼见的事实是,有那么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都被打趴下了。他们不是不会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思想上的自制力难以控制自己。 因此,又有人说了,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 长话短说,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做与不做,克制与强制,超乎常人性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 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轻松从容的心情。成功的人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并随时准备着捕捉和发掘新机会,以及了解和对付新的问题。 高明商人那种心境轻松的情形,就像一个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一样。当球员传球的时候,假如球意外地落到他的手中,他并不胆寒或惊慌。而高明的商人也是一样,面对突发的新情况,并不会手忙脚乱。他能灵敏地反应,他有办法对付新情况,他会紧抱着球跑过去,或者警觉而放松地转个方向,以免对手扑过来。 有些刚开始做生意的人,就已具备这种轻松的内在能力。但是大多数生意人,只有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养成这种习惯。 "随时都要把你自己看成是一个在湖中翻了船的人!"一位资深的石油商人在盖蒂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忠告盖蒂:"如果你能保持镇静,你就可以游到岸边,至少在漂浮时有人来救起你。假如你失去冷静,你就完蛋啦。" 当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真有点像突然沉溺在湖中央的人。如果他保持镇静,他生存的机会就较大,否则他就很可能溺死。刚开始做生意的人或年轻的职员,都应该常常把这警句牢记在心里,这样,你就会养成心情轻松的习惯,从而获得不少的帮助,也有办法应付任何情况。 不管在何种场合,如果能够保持从容不迫、顺应自然的态度,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应付自如。 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镇静"的高手,面对突然变故,仍然镇定自若。因为他们懂得,不能慌,慌则无法思考应对的妙招。如果他们慌了,那么周围的人更没有主见,那就慌作一团了。因此,他们大都大喝一声:"慌什么?"这一半是对别人说的,一半则是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会丢三落四、语无伦次。许多人掉了重要东西,或者说话说漏了嘴,就是因为心里有"鬼",慌里慌张。这种时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动作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动作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你的大脑就能恢复正常的思考,以应付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一点对面对考试的学生尤其重要。 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会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做朋友,点点头,大声招呼,别人自然也会致意回报。虽然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起曾经在哪儿认识你,但是你却因此消除了紧张。 有机会你就主动当众讲讲话,自我考验,你就会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 冷静"消化"烦心事 "烦",本不是什么新的情绪。不开心的烦恼,不舒心时的烦闷,对每个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但是"旧烦"与"新烦"之间,还是大不相同,过去人们"烦"的时候是找知心朋友诉诉苦、解解闷,今天"烦"的人们不仅仅"烦",而且不"耐烦",在不开心、不舒服的同时,他们不安心、不静心;他们不只是烦恼、烦闷,而且烦躁。对他们而言,与其说"烦"是一种有待完全摆脱的消极情绪,不如说"烦"是一种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得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过去的人,有烦恼时会从前台退到后台,跟人们躲得远远的,不想让人看见;如今的"烦"人们却穿着自己的文化衫、唱着自己的流行曲,招摇过市,要让人们躲得远远的来看他们。"别理我"一语,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般的一个舞台道具。第12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5) "新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躁动不安。这是一种心比天高的追求、跃跃欲试的冲动、得不到满足的苦闷交织在一起,从而导致的亢奋、紧张、急躁的焦虑。这种情绪是充满机会又充满挑战的变革时代的必然产物。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会,个人发展有了相当的自由,这一切刺激起人们的成就欲望和积极性,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是,机会与自由并不意味着成功,每一个机会,事实上都是一种挑战。同时,选择一种机会必须以放弃另外一些机会为代价。虽然社会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但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其发展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理解、选择和把握机会。但是,不少人并不理解机会的全部真实含义,他们什么都想要,却对什么都不做踏实的准备,表现出强烈的投机心理。 可惜的是,一些投机者在受挫之后,并不吸取教训,不反省自己的失误,不去弥补自己见识、能力和毅力上的不足,而是或者心烦意乱,继续在精彩与无奈的循环中挣扎,或者愤愤不平,责怪社会的不公平与命运的不济,有些人甚至以一种"输红了眼"的面目出现,破罐破摔。 当然,当代的"烦人"并不都是投机者。一些人的"烦"是一种现代文明病,是抒情的思想、浪漫的梦幻和温和的心境被无情的、变化的现实打碎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愤世嫉俗、走投无路的情绪状态。这种人无法控制自我,心绪不宁,因而难以成事。 无论做什么事,心烦意乱之下是难有所作为的。为了不烦,我们还得"耐烦"一些,静下心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冷静地把握机会,以长远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道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成就自己的事业。 □ 控制好情绪才能做大事 在社交活动中,人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情况,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不善于控制情绪,就会使社交失败。 不能控制情绪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成熟、还没长大。 不说你也知道,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说是天真烂漫,但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对这个人的人格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你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你还没长大。如果你还年轻,则尚无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了,或是已超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你"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你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这样能做大事吗?这已经和你个人能力有关了。 容易哭,会被人看不起,认为是"软弱";容易生气,则会伤害别人。 哭其实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舒散,可是人们始终把哭和软弱扯在一起。不过大部分的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却不能忍住不生气。但是生气有很多坏处:第一,会在无意中伤害无辜的人,有谁愿意无缘无故挨你的骂呢?而被骂的人有时是会反弹的;第二,大家看你常常生气,为了怕无端挨骂,所以会和你保持距离,你和别人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拉远了;第三,偶尔生一下气,别人会怕你,常常生气别人就不在乎,反而会抱着"你看,又在生气了"的看猴戏的心理,这对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第四,生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对事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而这也是别人对你最不放心的一点;第五,生气对身体不好,不过别人对这点是不关心的。 所以,在社会上行走,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可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刚发生,引起了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过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呈现"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在事业上有立即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好。 也有一种人能在必要的时候哭、笑和生气,而且表现得恰当好处,这种人控制情绪已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你如果有心,也是可以学到的。 下面是一些克服、处理并控制情绪的方法: 1.学会完全主宰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经过一个崭新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是很难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力量试图破坏个人的特性,使我们从孩童时候一直到成人都相信自己有无法克服的情绪。无法克服这些情绪就只好接受它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都按照自己选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主宰自己。第13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6) 2.善于为自己的情绪寻得适当表现的机会 如有的人在激动的时候,会去做些需要体能的活动或运动,这可使因紧张而动员的"能"获得一条出路;有的人在情绪不安的时候会去找要好的朋友谈谈,倾吐胸中的抑郁,把话说出来以后,心情也会平静许多;还有的人借观光游览来使自己离开那容易引起激动的环境,避免心理上的纷扰,等到旅游归来,心情不复紧张,同时事过境迁,原有的问题或许也已显得微不足道,不再为之烦心了。 3.进行独立思考 你的情绪又来自你的思考,那就可以说,你是能够控制你的情绪的。这样看来,你认为是某些人或事给你带来悲伤、沮丧、愤怒、烦恼和忧虑,这种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感情,新的思考和情绪就可以随之产生。一个健全和自由的人总是不断地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你学会主宰自己。 假如你是乐观的人,那么你就能够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且每时每刻都能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着,这样你便是个聪明的人。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能为你的幸福增添光彩。如果你无法解决某个特别的问题时,乐观的你仍充满信心,其实你已将自己的情感稳操在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时,你的情绪一定是稳定的、真实的。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寻找快乐,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在这里没有说"解决"问题,因为聪明人不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衡量自己是否聪明,而是不受情绪的影响,理智地对待问题。 □ 学会宣泄压抑和郁闷 或许我们都曾有过下面的经历:经常莫明地紧张、害怕、心慌、发抖、头晕,有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常常想到死。其实,这就是非常严重的抑郁状态。 那么怎样排解这种焦虑、压抑呢? (1)可以向心理医生或自己信任的亲朋好友倾诉内心的痛苦,也可以用写日记、写信的方式宣泄,或选择适当的场合痛哭、呼喊。 (2)焦虑是人面临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正常反应,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应自然、接纳自己、接纳现实,在烦恼和痛苦中寻求战胜自我的理念。 (3)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训练,可以做自我放松训练。 (4)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没有目标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目标确立要适度,根据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确立目标。 (5)回忆或讲述自己最成功的事,可以引起愉快情绪,忘掉不愉快的事,消除紧张、压抑心理。 (6)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研究表明,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生理功能,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7)多参加集体活动,如郊游、植树、讲座、大学生社团活动等等。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优势,增加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学会宣泄焦虑、压抑,我们的心理才会变得轻松。 (8)保持幽默感。我们每个人都应活得轻松些,尤其当自己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超脱,所谓"来日方长",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面,无忧无虑,自得轻松。 (9)对人礼貌。如果您对别人施之以礼,别人也会对你以礼相待,也就是说"将心比心",会有助于缓冲您的精神紧张。有时,一声"谢谢",一个微笑或一次过路礼让,都能使您感到受欢迎。记住,别人对待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您的自我形象。 (10)要自信。这里所说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为是,而要学会自我控制。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不靠自己,我又靠谁呢?如果我只想着自己,我又算个什么人呢?如果我现在不想,又待何时?"如果只指望他人把事情办好,或坐等他人把事办好,就可能使您处于被动地位,也可能成为环境的牺牲品。因此,办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别人,否则将坐失良机,产生懊丧心理,加重精神紧张。 (11)当机立断。死守着一个毫无希望的目标,不论对您自己,还是对您周围的人,都会增加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一个聪明人一旦打算完成某项任务时,就应马上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当他发现已做的决定是错误的,就应立即另谋办法。优柔寡断,会加重精神负担。 (12)学会处世的道理。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别人碰上的事情您有一天也可能会碰上。生活的道路不会总是平坦的。与周围的人建立友谊,可以增加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精神紧张。不要害怕扩大您的社会影响,这样有助您寻找应付紧急事件的新渠道。第14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7) (13)努力改进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帮助您事业成功,减少挫折,这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我们不需要那种只会教训人:"给我听着,你该怎样做"的朋友,我们生活中所需的是鼓励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支持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那种朋友。主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安排时间,是改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14)宣泄、抒发。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累加起来,可能会吞噬掉我们健康的机体。我们需要对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哪怕这样做改变不了多少事情。向谁诉说,取决于想要说的内容,必须选择合适的诉说对象。记住,绝对不要将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自己的心里。 (15)以仁待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应乐于助人。在这种时刻,他们最需要您去倾听他们的诉说,需要您给予帮助。俗话说,善有善报,如果您有朝一日也出现某种危机之时,如果对方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他也会来帮助您的。 (16)不传闲话。传闲话会招来仇恨和互相猜忌,也容易使您失去朋友。当您向某人传闲话时,他也会猜想您是否也说过他的闲话。生活中有的是问题,够您去忙的,犯不着背个"小广播"的名声去费唇舌,给自己添麻烦。 (17)灵活一些。我们要完成一件工作,可能有许多方法,您自己的那种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虽然是最好的方法,但不一定行得通。如果您总认为事事都必须按您的想法去做,那么当事情不按您的想法发展时,您就会烦恼生气。其实您的目标只应是把事情办成,至于方法,不必拘于某一种。 (18)衣着整洁。衣服穿得整洁与否,象征您是否尊重别人,当然也象征着您是否自尊自重。衣着不仅在显示您是男性还是女性,还能为您的自身价值和重要性提供一种保证。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心情愉快地工作。 □ 人活一世要善待自己 人在遇到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但是,俗话说"劝皮劝不了心",外力还要靠自己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人遭受挫折后,最关键的是要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即善待自己。如果成大事者不善于善待自己,承受挫折的心理是无法得以调节的。 人,首先要珍惜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的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如希望、欢乐、恬静、好感等;另一类则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绝望、过度紧张等。医学上将后者称为负性情绪,挫折后产生的就是这些负性情绪,如果负性情绪超过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就有引起疾病的可能。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出现负性情绪的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的状态,会释放大量的活性物质。如人焦虑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精神过度紧张可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人体代谢旺盛,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跳负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于是便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医学上常讲,三分病七分养。假如一个人患了病,如果他自己内心不想医治,不与医生配合,那么即使用最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大多数性情暴躁、负性情绪多的人,血胆固醇值也会增高。据报道,我国有一位生理学家性情暴躁,他曾预言自己将死在惹他动怒的人手下。后来,他果真在一次医学讨论会上,因勃然大怒,致使心脏病突发而当场死亡。 强烈的挫折或重大的打击会引起人过度惊恐或忧愁,焦虑、失望、暴怒等都能给生命带来严重威胁。悲伤、气愤、惊吓过于突然或严重,常会使人受到刺激,忧郁成疾甚至活活气死。 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对人的大脑皮层会产生有害的刺激,会改变大脑对人体心脏的控制,甚至损害心肌功能、扰乱心律,从而危及生命。 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绝望者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五倍。在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中,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绝望也会增加死亡的可能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死于癌症,因此人们几乎到了谈癌色变的地步。可是医生却告诉我们:真正是因癌症病魔而死的人不足1/3,其余2/3的人都是给癌症吓死的。有很多人一听说自己患了癌症,就感到自己必死无疑了,于是他们拒绝医生的治疗,即使勉强接受治疗,内心深处也早已放弃了希望。殊不知,放弃了希望就等于放弃了生命啊! 心理学家说,人受挫折后如果陷入负性情绪而不能自拔就等于自杀。所以,当你遭受挫折后为某种不公平而愤愤不平时,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还能活多久?"沿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一个人有了生命的危机感之后,才会成熟、聪明起来,才会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每当问起自己"我还能活多久?"时,心里就会忽然变得一片空明--没有芥蒂,不再计较,也不再为名利所惑,而只想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做点自己愿意做的、有价值的事,不至于撒手西归之时,愧对父母和亲友、愧对国家对自己的培养……当一个人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产生极强的挫折感,进而得了一场大病时,住院期间,人一般会大彻大悟,觉得自己太傻了、太可笑了。计较那些什么名啊、利呀,又有什么用呢?气死了谁赔自己的命呢?是命重要还是名利重要呢?想到这些,人心里就无限宽阔,从此之后,再也不去计较名利,哪怕受到多么不公平的对待,都能在一阵痛苦之后,泰然处之。很多人舍本逐末,并不懂得生命的宝贵,为得一官半职而卧薪尝胆,或为小名小利而打得头破血流,目的达不到便幽怨、便苦恼、便痛不欲生,糟蹋自己而不知。第15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8) 人类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不珍惜,一旦失去,才会估量出它的真正价值。有一篇荒诞小说叫《自杀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专门为准备自杀的人服务的。它让你在死前享受到所有的人间乐趣。于是,一对想自杀的青年男女在这里相遇后相爱了,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很愚蠢而准备继续活下去的时候,毒气已经放了进来,他们除了死已别无选择了。 在死亡面前,人生的一切真谛都会向你涌来,但残酷的是,当你大彻大悟之后,却为时已晚。所以,在生活中要常想着珍惜生命。这样想了,就会自觉地超越痛苦。 世上永不凋谢的花一定是假花,完全红透的苹果一定是假的。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欢乐与幸福中,痛苦是正常的,能够品尝痛苦但不被痛苦压垮的心灵才是真正健康的。欢乐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一个人要保持一种永恒的欢乐并不是一时的高兴,那将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经历了无数苦难都没有被苦难伤害自己身体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苦尽甘来的滋味。 人,其次要会保护自己。 许多挫折都是人为造成的,有的人因为太锋芒毕露,棱角太强而挫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这种人就是不会保护自己。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再有才华,也会使才华过早地埋没,而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例如,田汉的一生,"悲"多于"喜","苦"重于"乐"。他生于乱世,死于乱世,尝过追求理解的兴奋与快乐,也忍受过幻灭的悲哀与苦闷。他胸无城府、不谙世故,不会保护自己。他浪漫多情、痴迷艺术,在复杂的现实人生中他注定要吃苦受难。像田汉一样不会保护自己的有才之人受挫者不乏先例,让世人为他们惋惜。为了避免再受挫折,凡是棱角较强的人都必须学会保护自己。那么,如何保护自己呢?这就是要学会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是处事中最经典的哲理。人无论处在何种地方都喜欢听赞扬之词,即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为人处世者,此时必然是避其锋芒,即便觉得别人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忠直之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魅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误伤自己。做大事的人,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无法达到事业的成功。更有甚者,不仅因此失去了政治前途,还会累及身家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才华要含而不露,对他人不可过于耿直地指责和批评,这便是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并不是要违背人格去圆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方式,这样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见解,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别人,也保护了自己。尤其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外圆内方更加显得重要。 □ 培养健全的性格 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人类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只有心理健康,一个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只有做到心理健康,一个人才能泰然面对复杂、纷繁的世界,才能从容参与、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取得人生的成功。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未来新人类"受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较大。这里提出的"未来新人类",绝不是某些作家笔下的那些颓废、无聊、萎靡、放纵、不负责的人。恰恰相反,"未来新人类"具备如下优秀的性格特征: 1.开朗开放,超越自我 具有开朗、开放的人生态度,对世界(个人内在、外在世界)、对个人的经验开朗、开放,不固执己见、冷漠、呆板、闭锁,有崭新的视野与生活,有崭新的观念、思想和鉴赏力。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可以重复敬畏、快乐、满足、惊讶的神秘玄妙的心理体验,可以感受浩瀚澎湃的心潮波澜,从而领悟人生世界的无尽。在生命中不断寻求生命本身的意义,超越小我。 2.活力自信,淡泊名利 这种生活态度并不重视物质享受,而重视生命的过程。清楚地觉察人生是一个经常变化的过程,深知变化过程中存在困难和冒险,但却充满活力。面对生活中许多的不肯定,不会惊惶失措,并能容忍新奇和不熟悉事物所带来的疑虑,认为失败和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勇敢及遭受失败时的复原力,具有人生的自信;不在乎物质享受与报酬,金钱、名利与地位等都不是人生目的,尽管也懂得享受丰裕悠然的生活,但却不把这些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对现实有较强的洞察力并与现实有较良好的关系,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物都有敏锐的警觉。第16节:第二章 修炼好心性(9) 3.宁静致远,进退有度 渴望人生能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平衡与进退有度。视生活是均衡,在任何事上很少是过度的。与宇宙大地融合一致,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备感亲切。关注生态并照顾生态,能从大自然的动力中获得欢愉,但无意征服大自然。反对将科技用来片面征服自然世界、控制人类,而且很愿意支持科技促进人的发展。 4.爱心互助,明辨真伪 渴求人与人之间真实可靠的亲密关系,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有吸引力,能叫人欣赏及追随,有选择地交朋友。 5.整合心灵,思维统一 渴望成为整合的人,不喜欢支离分割的内心世界。努力争取过一个整合的人生。个人的思维、感受、身心、心灵等在个人的经历中,都能有良好的整合。 6.自我接纳,直面现实 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人性中的种种缺点,种种不完美、软弱和短处,不会因为存在不足而感到羞愧难过,或因此否定自己。不但接纳自己,同时也接纳和尊重别人,故而也不会批评别人这些缺点。诚实、开放、真挚,不装腔作势,不遮掩文饰,也不自满。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现况极为留心,同时更关心如何改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具有自发性,不受传统惯例的束缚,不是顺命者,不是盲从附和的人,但也不会只为叛逆而做叛逆者。其行动动机不是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而是基于内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动力和自我潜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