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玩的就是心计-15

作者:孙京媛 字数:10485 更新:2023-10-09 16:11:07

这让王浚非常畏惧,他想起了邓艾的悲剧:当年,消灭蜀国的大功臣邓艾就是在得胜归来之后被谗言陷害而死。他唯恐自己也得到和邓艾一样的下场,于是一再上书,陈述战场的实际状况,辩白自己的无辜。晋武帝司马炎倒是没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众议,对他论功行赏。可王浚每当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却遭人诬陷,便伤心不平,每次面圣,都一再诉说他伐吴之战中的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愤。他的一个亲戚范通对他说:“您的功劳固然很大,可惜却不会韬光养晦,难怪受人排挤!"王浚听后问他:“此话怎讲?"范通说:“当您胜利凯旋之后,应当闲居家中,也不要总提你以前的功劳。如果有人问起来,你就说:‘是皇上圣明,诸将努力,我并没有什么功劳!’这样,你就能避免灾祸。”于是王浚按照他的话去做了,谗言果然也没有了。爱慕虚荣,喜欢被奉承,是人性的弱点。作为一代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L,王浚正是迎合了这一点,才破了谗言。谁不愿意功劳卓著呢?尤其是作为君主,自然更不能容忍臣下的功劳超过自己。无独有偶,汉宣帝时代也有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就是龚遂。当时渤海灾害不断,百姓们由于不堪饥饿便纷纷造反,当地官员没有能力平定叛乱,宣帝不得已派了年事已高的龚遂去处理)龚遂到任后,安抚百姓,鼓励农民垦田种桑,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于是,汉宣帝便把他重新召到京城,以表示对他的重视。这时,龚遂一个姓王的属吏,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人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醇瞧的,又整天吹牛,怎么能带这种人去呢?”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到了京城,王先生还是整日买醉,也不去拜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让人把龚遂叫来,问道:“圣上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如何回答?"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这么说不是夸你自己吗?应该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龚遂进宫以后,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要职。所谓“伴君如伴虎”,这是占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作为臣子,最忌讳的就是自表其功,这种人多半没有好下场。而王浚和龚遂之所以立了大功却能全身而退,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功高不能盖主的道理,懂得将功劳留给皇帝,所以他们最后获得了皇帝的重任。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自认为有功,就忘了上司,这特别容易引起上司的嫉恨。把功劳让给上司,才是明智之举,是稳妥的自保方-法。官场上如此,职场上也如此,要学会这种与领导相处的明哲保身之道、在工作中不要把自己的全部实力都展现给别人,过早地显露自己的底牌。尤其是刚人职场,羽翼未丰的新人,更不可以四处张扬。裁易经》中的“潜龙在渊”,指的就是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切不可轻举妄动。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王朝更替频繁。但是,就在这动乱的年代里,却出了一个官场不倒翁,这就是冯道。很多人不屑冯道的为人,认为他耍尽心计,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是他却用这些“心计”为人民和国家做了不少好事。有一次,冯道接到命令让其出使契丹,而他到了契丹后,竟意外地受到礼遇,契丹王还有意要留用他。冯道其实并不想留在契丹,但是又不好拒绝。于是,他一边上奏契丹王说:“辽与后晋也算是父子关系,事子就如事父,这样看来,我现在实际上等于出仕两朝。”他说这话,意在博取契丹王的好感。而另一方面,冯道命令属下购置薪炭,以备寒冬之用,向契丹王表示他不敢逆旨回国。经过冯道这一番动作,契丹王觉得他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士,且有隐衷难言,顿时心生怜悯,就放冯道回国复命去了。然而这时,冯道却故作姿态,假意留在契丹不走,经过契丹王多次催促,他才慢慢收拾行李。出发后,他还沿路停留,表示他舍不得离开的依依之情。于是一行人费时一个多月,才回到本国。随行的官员对此大为不解,便问他:“既然大人您也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飞回,为什么却老是盘桓不走呢?”冯道说:“我这是以退为进,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我何尝不希望早点回国呢?但是无论我们怎么赶路,契丹人只要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可以追上我们。因此,我就佯装对辽地有不舍之情,这是为了避免对方知道我真实的想法。”回国后,他自然又受到了后晋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因为皇帝认为他能不恋异国之封,而毅然归来,实在是难能可贵。正是因为冯道善用心计,八面玲珑,没有向契丹王亮出自己的底牌,才得以保护自己和整个出使队伍安全回国。然而,历史上也有很多人是因为泄露了自己的底牌而功亏一赞。比如宋文帝就是其中一例。当时的太子刘劲想谋权篡位,经常和几个巫师一起昼夜求神,还把飞文帝的玉像埋在了含章殿前,意在诅咒文帝快死,而他就可以早日继位。刚开始的时候,宋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完全被蒙在了鼓里后来刘劲有个名叫陈天兴的奴仆,因为与一个使女通奸,被刘劫发现,于是杀掉了陈天兴。陈天兴的被杀,把与他一起参埋文帝玉像,并对其实施诅咒的太监门庆国给吓坏了,他误以为陈天兴是杀人灭口,认为自己迟早也会被杀,于是就向文帝告发了这些事情。文帝一听,真是又惊又怒,通过调查,他发现了刘劲、刘浚和严道育等人往来书信等罪证。还有一部分证据被刘浚藏在了自己家中。这个刘浚本是小王爷,其养母是深受文帝宠爱的潘淑妃。本来太子刘劲的母亲元皇后是因潘淑妃受宠而活活气死的,所以刘幼对潘淑妃和刘浚二人痛恨异常,但刘浚怕太子日后登基杀了自己,就曲意逢迎,和刘劫成了莫逆之交。文帝想把刘浚藏匿的罪证也找出来,就召他严加责问。但是刘浚并不承认,潘淑妃很爱这个养子,就哭着对刘浚说:“你们诅咒皇上的事情已经败露,我本以为你会自行悔改,怎么还藏匿了证据呢?我不忍心看到你身败命死的那一天啊!”刘浚仍然不觉自己有错,他愤愤地告诉潘淑妃:“天下事情不久将水落石出,到时我一定不会连累你!"当天夜里,又帝召尚书仆射徐湛之商量对策,准备废掉太子,赐死刘浚。皇帝只要下一道命令,那两人的阴谋就要因此而付诸东流,这个局也就能很好地收场。但是,坏就坏在又帝竟然自己泄露了这个密谋。一次又帝喝醉了酒,就乘兴把这整件事告诉了潘淑妃。潘淑妃一听大惊,因为爱子心切,赶紧秘密派人通知了刘浚,刘浚又马上派人告诉了刘劫。于是刘劲连夜起兵,以朱衣披在甲青之上,乘画轮车进了皇宫。本来皇宫有个规矩,太子的卫队是不能入宫门的,然而刘劲声称是受到皇帝旨意,入宫有急事,因此门卫不敢阻拦太子,让他们顺利进了皇宫于是刘劫派心腹直入文帝寝殿,将文帝杀于室内,文帝时年四十七。而刘劫也立即登上皇位,改元太初。其实宋文帝也算是位聪明仁厚的好君主,然而他竟然将废立太子这样的大机密随便泄露给了潘淑妃,最后只落得个身首异处,确实令后人扼腕。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做大事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动声色,不能泄出自己的底牌,做出对大局不利的事情。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可以说的。不该说的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什么人,都应守口如瓶,不能泄露半点。不管是在商场还是在职场,少亮底牌,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实力一沁准流姗洱冲沙落疹洋户睡涟津贻1111-!"“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的主张就是说,在战前先隐藏自己的实力,造成敌人错误的估计,然后再“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就是多放些烟幕弹,以迷惑对方,保护自己,最后一举得手。人说“商场如战场”,在商场和职场中,也应巧妙隐藏自己的实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达成更大的目标。所谓“兵不厌诈”,就是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耍耍“心计”并无不可,这是保护自己、获得成功的一种手段。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皇帝。当时,康熙才七岁零九个月,年龄很小。顺治临终前便把索尼、苏克萨哈、额必隆和鳌拜四人叫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尽心尽力辅佐小皇帝康熙。当皇帝年满十四时,按规矩可以像顺治一般亲政了,但是鳌拜却一点还政的意思也没有。康熙十分不乐意,一心想除了这位压在自己头上的大臣,不愿再当傀儡。于是,他开始肾中增强自己的实力,筹划这一切。他知道鳌拜在朝廷里势力庞大,用公开的手段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反会激化矛盾,引来大麻烦。于是他隐藏了自己的实力,表面上一再容忍鳌拜,有时甚至装出畏惧鳖拜的样子,意在麻痹鳌拜。康熙还一再给鳌拜一家加官晋爵,连鳌拜的儿子也当上了太子少师。鳌拜也经常称病在家,不上朝,而康熙也听之任之,从没有异议,正好趁此机会训练自己的“小童军”。他按照满清皇朝的规定,在满族权贵人家中间,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子弟充当自己的贴身警卫。这些半大的孩子,跟皇帝年龄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练习摔跤。有时候鳖拜进宫办事,他们也照样摔跤,玩得热热闹闹。这就给鳌拜一种假象,以为皇帝也和这群孩子一样,淘气得很,不问国家夫事,只知道打闹找乐子。见此情景,鳌拜心中暗喜不已。终于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一次鳌拜进宫汇报这几日发生的事。康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把平日和自己一同练习摔跤的卫士们找来,安排好捉拿鳌拜这件至关紧要的大事。鳌拜进宫时,他依然像往日一般,大摇大摆,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来到皇帝的住处,就见平日那些孩子和侍卫们正准备练习摔跤,一个个蓄势待发。鳌拜以为这些孩子又是在闹着玩儿,于是一脸不屑。岂料那群孩子突然冲上前来,抱腰的抱腰,拧腕子的拧腕,蹬腿窝的蹬腿窝,一下子和这位满人眼里的“巴图鲁”大臣较起了劲。初时,鳌拜还以为小皇帝跟自己闹着玩,便听凭那些娃娃瓣自己的腕子,揪自己的辫子。等到一群孩子把他扳倒在地,他才觉得不大对头,斜着眼去瞧指使他们的皇帝,只见.康熙一脸冰冷,又听得小侍卫们满口怒骂,方觉得大事不妙。这时他再要挣扎,已经迟了。鳌拜一下子被捆了个结结实实。康熙正是因为隐藏了自己的真正实力,麻痹了对手,才一举抓获强敌鳌拜,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正所谓兵不厌诈,这种故弄玄虚、隐藏实力、放烟幕弹让竞争对手捉摸不透、看不清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往往能收到震撼性的效果。)斌洲侧侧州川l斌洲川琐喇洲州不要显得比对方更聪明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所以,聪明的人会在职场的竞技中隐藏智慧,甚至千方百计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蠢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拙”,这是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人生韬略,经常在职场或敌对斗争中使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锋芒毕露”,锋芒本指刀剑的锋利,如今人们将之比做人的聪明才干。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看上去毫无锋芒,则是扶不起的“阿斗”,因此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自己的“锋芒”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要知道,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在运用的时候要小心谨慎。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聪明才华,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锋芒毕露,尽展自己的聪明和优秀,非但不利于事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失去自己的身家性命。有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的期限是6年,对吗?”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这项期限。”这位律师后来对别人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温度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非但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个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在大法官面前显示自己比他聪明,有才干。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些呢?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的时候,一再告诉自己的门徒说:“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一无所知。”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则更加直白地训导他的儿子说:“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们更聪明。”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或是一个蔑视的眼神,或是一种不满的腔调,或是一个不耐烦的手势··一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因为这等于在告诉对方:我比你更聪明。这无异于否定了对方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自尊心,还伤害了他的感情。这样做不但不会使对方改变自己的看法,还会引起他的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的权威理论和所有的铁定事实也无济于事。这不是给自己增加困难么?因此,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应当做得高明一些,不要表现出我比你更聪明。比如,你可以用若无其事的方式提醒他,让人觉得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了,或者好像是他没说清楚,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著名科学家玻尔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尊重他人但又非常坚持真理的人。当他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时,他常常预先声明:“这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学习。”这句话后来成为一句名言被人印在一期物理杂志的封面上,作为献给玻尔的生日礼物。一次,有人发表学术演讲,效果非常糟糕,玻尔也认为这个演讲“完全是瞎扯”,但他仍然热情地对演讲者说:“我们同意你的观点的程度,也许比你所想象的还要大!”玻尔同爱因斯坦展开过一场为期近三十年的学术大争论,两人的观点完全相对立。但爱因斯坦认为,在反对他的观点的阵营中,玻尔是最接近于公正地处理他所代表的学术观点的人。玻尔的这种态度及为人方面的其他杰出表现,不但有助于他取得巨大的学术与教育成就,而且使他深受人们爱戴,使他的为人甚至比他的科学教育成就更为人们所仰慕和歌颂。人生确实需要锋芒,否则一味地甘当陪衬,不思进取,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因此有锋芒是好事,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但是物极必反,在某些时候,锋芒也是双刃剑,刺伤别人也刺伤自己,所以运用时要加倍小心。不要让过分外露的聪明和才华,阻碍自己走向成功。示弱可以减少麻烦你难以改变自己实力的强或弱,但可以用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为自己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适当地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别人的不满或忌妒,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对你放松警惕,这更有利于交际。在自然界中,有这样一些生存法则。第五篇伪装心训学在澳洲,有一种强悍的烈马,其寿命反而比那些懂得示弱的温和的母马短暂,它们一般是被杀掉;而那些温和的母马,往往被人们驯服,让其在赛场上成为一匹有可能夺冠的快马。海滩上有两种蓝甲蟹:一种是比较凶猛,它们通常不知躲避危险,对谁都很“横”;而另一种则比较温和,不善抵抗,一遇到敌人,就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叹它、踩它,它都一味装死。就这样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后,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了濒危动物;而喜欢示弱的蓝甲蟹,却繁衍得非常昌盛,如今遍布于世界各个海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来动物学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因为好斗,在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又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自己的天敌吃掉了一半;而那些会示弱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示弱而保护了自己,得以繁衍至今。自然界中的这些现象告诉人们:凡事如果逞强好胜,往往会弄得头破血流;但是如果适当示弱,则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因此,做人做事,懂得适时地示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就像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三国刘备,屈皇叔之尊只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誓死效忠;西汉韩信忍胯下之辱,最终叱咤风云,成为一代名将,等等。而现代也有姚明作为典范,虽然他是中国当下身份最高的体育明星,但有谁听到过他乖决、狂妄的传闻呢?即使外界对他有一些误会,他也甘心“示弱”,以一贯的从容和自信为自己轻松化解麻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们都是靠“示弱”赢得了满堂彩。美国心理学家还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还不到50%,因此出车祸的概率很高;但是一个老弱病残的人横穿马路,却有很多人相让,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做了善事,因此车祸率几乎为零。看看,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让人处于强势的地位;而强硬,则反而处于弱势的地位。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长。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虽然有可能战胜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威,是大部分的强者不屑做的。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外国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然而,还未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记者说:“时间还多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不久,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好烫!”咖啡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的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还对刘一方产生了亲近感。而这所有的一切,其实是政治家故意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士也会有很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与诸多成见就会消失不见,为其省掉很多麻烦。能放下架子做“弱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种姿态。而且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在交际中也非常重要。比如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显示自己也不过是个平凡的人;成功的人在一般人面前可以多说说自己失败的记录和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顺利”的感觉;面对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地诉说一下自己的苦衷,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好等,让对方觉得,原来“他家也有难念的经”;专业L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可以适时表明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闹的笑话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则可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示弱有时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美德。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宽广的胸襟,有过人的胆量,它站在最低处,从不张扬,所以能纳百川。人也是如此,有时降低一点自己的“高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沈从文虽然小说写得很好,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颇有自知之明,上课时开头就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示弱”地一说,反而赢得满堂彩。对手当前,不能不抗。不抗,你是必败无疑;但也不能硬拼,硬拼,胜败同样没有绝对把握。此时,故意示弱倒不失为良策。在特定的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弱点,可以说是高明的交际策略。该装傻时就要装傻伪装心计学善伪装,藏锋显拙直聪明如果自己有才华,或者做出了成绩却不为人知,心里会不大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使人们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于是,很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注意自己,就不自觉地露出了锋芒。尤其在职场[,很多年轻人在刚工作的时候,父母或前辈总会善意地提醒他:如果工作中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千万不能随便问同事,而要自己回家暗暗研究,研究不出来的话,就不懂装懂,反正是不能向同事暴露自己不懂。然而,事实上如果有一位新来的同事跑过来对你说:“不好意思,我对这个行业不太熟,以后希望您多指教。”你听了这样的话其实是很高兴,也很乐意帮他的。因为“希望您指教”这样说法,能够满足你的虚荣心,而“我对一这个行业不熟”之类的话,看上去似乎是职场大忌,将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但实际仁却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好感,让人觉得可爱。陈先生在年轻时候以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猛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得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布下了荆棘。看看,如果一个人做事毫无顾忌,言语锋芒毕露,就会在不自觉中得罪他人,而被得罪的人自然会对他心怀不满,甚至成为他的破坏者。那么,当他的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的时候,其立足点就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扬名立身的目的?因此,有时候该装傻的时候就要装一下傻,不用什么时候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业得不能再专业的精英,适时地装一下傻,声称自己对所就职的行业“不熟”,又有何不可呢?而且换一个角度看,这样的人其实一点都不傻。试想,一个敢于对初次见面的同事承认对本行业不熟,却又对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毫无怯意的人,该有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啊。而且这样的做法还让他显得可爱,免除了锋芒太露遭人忌妒。看看那些经验老到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光同尘”,毫无棱角。从表面上看,似乎个个都是庸才,又善于装傻,其实他们个个深藏不露。这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恰恰相反,这是他们聪明的体现,懂得藏锋露拙对自己的好处。也许你会说,总是装傻别人不会真把你当傻子吗?其实,装傻也只是在该装的时候装,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还是要充分把握,做出过人的成绩来,这样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而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就好像是你额上生角,必会触伤别人。如果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会更多。因此,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住千万不要锋芒太露,该装傻时就要装傻。有很多专家都曾提出,要想在单位里出人头地,就必须十分巧妙地使自己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但这并不是说要过早地崭露锋芒。有人将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各种因素做了如下划分:工作表现占10%,给人的印象占30%,而在单位里曝光机会的多少则占了60%。在如今这个时代,工作表现好的人太多了。工作做得好也许能多拿些奖金,但是,干得好却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晋升一的机会。晋升的关键就在于你懂不懂在适当的时候装装傻。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工作能力强,就一定会被老板看见,不要以为在同事、老板面前提高个人知名度的唯一方法就是锋芒毕露。偶尔装一下傻,一样可以增加在领导面前曝光的机会。不要自认为聪明绝顶第五篇伪装心计学活肋睡漏多沙溉队嘛吻\绮憋续跨滚阵以嗜法卜l-!!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腊的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裁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将此视为最高智慧的象征。由此可见,认识你自己,具有自知之明,是何等重要!然而总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他们自认为玩弄了别人,其实他也在被别人玩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远也不要过高地评价自己。有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开始自以为是,耍弄别人,认为这就是心计,就是谋略。有句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聪明过头的人,才是真正愚蠢的。在动物园里,有一个中年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子,对自己的孩子说:“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孩子看着活泼好动的猴子回答说:“不知道。”于是父朵告诉孩子说:“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猴子,是专门供我们人类开心的。”孩子惊奇地问:“何以见得呢?"父亲缥了漂孩子:“不信?那你看,”说着,父亲从提包里摸出了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子背后扔去,只见那只大猴子急忙转过身,用嘴接住了花生,然后再用爪子将花生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非常滑稽。孩子看到此景,大笑了起来,觉得很有意思,父亲也觉得很有趣。于是他又将另一颗花生扔了进去,这次还是扔向大猴子的身后。而大猴子也不负众望地故伎重演,转身,跳起来用嘴接住,然后再用爪子取出剥开,放进自己的嘴里。父亲受到了鼓舞,觉得猴子已经被自己玩弄了,便不断地扔花生,而大猴子也不断地用这种怪异的接法,或是自己接住吃掉,或是给身边的小猴子。就这样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都扔完了,父亲和孩子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一路上,孩子问父朵:“你为什么要将花生扔到大猴子的背后呢?''父亲得意地笑着说:“看猴子翻来覆去地来回折腾,不是更有意思吗?"孩子崇拜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真行!”父亲则不无得意地说:“猴子这种动物常自以为很聪明,其实被我们耍了它还不自知呢,真是可悲!"再看看那只接花生的猴子,它当时怎么想的呢?大猴子望着笼子外的人,对小猴子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小猴子看着那些张嘴说话的人回答说:“不知道。”大猴子告诉它:“记住,孩子,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我们猴子开心的。”小猴子惊奇地问:“何以见得呢?"大猴子自信满满地说:“不信吗?那你等着瞧吧。”这时,正好有一个中年人往笼子里扔花生,扔到了大猴子的背后,大猴子急忙转身去接,它略作思索,就用嘴接住了花生,然后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剥开吃掉,显得滑稽可笑。很快,那个中年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都扔给了猴子。在他们走后,小猴子就问大猴子:“你为什么要用嘴去接扔进来的花生,而不用爪子?”大猴子得意地说:“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们还会继续扔吗?”小猴子崇拜地对大猴子说:“妈妈你真行!"而大猴子在这时说:“人这种动物,常常自以为聪明,结果被咱们耍了却还不自知,真是可悲啊!"这虽然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总认为别人是“阿斗”,而自己则聪明绝顶,因此常常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耍弄对方。这种人非要表现自己的聪明,却往往适得其反,就像上述故事中的那个中年人一样。相信没有人会否认爱因斯坦聪明绝顶,他的相对论以及在物理学界的成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笔伟大财富。然而,他一直到死都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从没有自以为是地夸耀自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