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郁琅嬛觉得李言说的就是她想要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和她一起走进了五千年的历史,在浩瀚的文字之中,生命有了依托!“但是,如果说我还有不满足的话……”李言继续说,却欲言又止,陷入了沉思。郁琅嬛屏息静气地听他说下去,这个人动了感情,向她敞开了心扉。她很想知道,他“不满足”的是什么?“我少年时代……”李言不无遗憾地说出了下文,“本来最喜欢的是文学,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学了历史。可是,我仍然一直丢不下文学的梦想!”啊!郁琅嬛心里一动,怪不得他对文学那么熟悉,言谈之中时时表现出那么强的文学功力,原来和她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不过,走进了历史之门,我倒丝毫也不后悔,而是深深地感激历史老人对我的教诲。我甚至觉得,如果不先下一番工夫研究历史,便无以谈文学。古今中外,凡是真正的传世文学杰作,无一不是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作者所在的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人物,有着历史的、宏观的认识,便不可能在他的作品中辉映出时代精神。就这个意义上说,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写‘史’,忠实地记录历史,鲜活地复原历史,为未来濒历史。文学的任务,不仅在于给人以愉悦和享受,它首先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具有‘警世’作用;对于后世的人们,也不失‘以史为鉴’的意义,国家的每一笔落下去,都要面对着历史老人,都要对历史负责。记得有一位外国作家说过‘做时代的秘书’这样的话,这话说得很深刻。我认为,承担‘时代的秘书’这一使命的最称职的作家是……”“是谁?”郁琅嬛急切地问。“在中国,首推司马迁。”“噢?”这个答案很出乎她的预料,“为什么?他并不是文学家啊?”“在古代,没有‘纯文学’,文与史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界限,言之凿凿的史实,寓于凝练典雅的文字之中这一点,到司马迁的《史记》达到了高峰,你看《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以简练的相同句型把主要人物的方位交代得清清楚楚。‘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默不应。’寥寥数语,揭示了一个密杀阴谋。没有对话,没有张牙舞爪的大动作,仅仅写了范增的眼神、手势和项羽的反应,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活动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及至项庄舞剑,樊哙拥盾而人,‘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奇峰突起,剑拔弩张,令读者惊心动魄,连呼吸都停止了。樊哙饮斗酒,啖彘肩,说出一大段指斥项羽的言辞,那震撼力简直超过最优秀的话剧!而项羽却‘未有其应,曰:坐。’高潮处突然置一静笔,更令人惊诧不已!你能说这不是文学作品?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游刃有余的驾驭技巧,对矛盾冲突的设置和层层推进,对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精心雕琢,都堪称千秋典范!须知,司马迁笔下的事件和人物,有许多对他来说也已成为历史,不可能直接采访;而历史的框架又是‘木已成舟’,也不容他随意更动。而他却在重重严格限制之下把‘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又谈何容易……”“太好了,你讲得太好了!”郁琅嬛不能不由衷地叹服,“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听别人这样讲《史记》,这样讲文学!”“那是因为司马迁太伟大了!而我,则愿意做他的一名小学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多么消自己也尝试尝试文学创作,写写历史小说或者历史剧,那将比写论文要自由得多,也痛快得多!让威武雄壮、惊心动魄、大开大阖的历史在文学中复活,让一个个亡灵走进现实,英雄豪杰向世人一展风采,权奸懦夫在我笔下呻吟……”郁琅嬛觉得自己的心脏被猛抽了一鞭,她这个中文系“科班出身”的高材生,在李言之前尚不敢作如此宏伟的设想啊!李言也被自己激动了,沉醉于理想中的创作激情,却又不得不回到现实,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叹了口气:“可惜,我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做这件想做的事,难以实现这个文学之梦了!”“我也为你觉得可惜!”郁琅嬛深表同情,但又不能理解,“你为什么放着学问不做,却要当那个副市长呢?”“噢?你问得很有意思!”李言笑笑,“看来,你显然认为,学者比政治家更重要?”“我……我并没有这么说,”郁琅嬛反驳道,“只是觉得,你做学者更合适,因为你已经是一位大学者!而政治家……恕我不恭,你认为当了越州市的副市长就可以算是‘政治家’了吗?”李言敛容道:“不敢当!你看算个什么?”郁琅嬛想了想,说:“算个‘政治爱好者’吧!”李言突然哈哈大笑!他显然被郁琅嬛的这句话刺痛了,却又不便动怒,而只能以解嘲的方式来冲淡自己的狼狈:“好尖刻!‘政治爱好者’?业余水平?可我现在是专业从政、业余治学啊!”“所以,本末倒置了!政界多了一名官吏,可有可无;而文人中少了一位学者,却是谁也不能代替的!”郁琅嬛不管李言的狼狈,只顾自己说个痛快,“你何苦呢?”李言似乎听懂了她的意思,但没有表示赞同,微微蹙起双眉,探究似的望着她:“你好像对政治……有很深的成见?”郁琅嬛咬着嘴唇,没有立即作出回答。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永远不能忘怀却又不愿触及的伤痕……六十年代初期,郁琅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中学教员,父亲是省报记者。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同时降临了神州大地,六亿人民勒紧了肚子,与党和国家同舟共济,靠着一股政治热情,苦渡难关。爸爸从乡下采访回来了,他眼里含着泪,连夜写成一份内参,报告省委:乡下已经饿死人了,上面要拿出个办法!有的地方农民自发地“包产到户”,消能得到政策的允许,以解燃眉之急!内参送上去了,省里很重视,又转送中央。不久,反“右倾”、批判“单干风”,省里于是赶快查办写那份内参的人,爸爸被投进监狱,再也没有跨出铁窗……郁琅嬛不记得爸爸长得什么样子,只见过他的照片,因为她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永远地走了。很长时间,她不知道爸爸到底为什么而死,直到七十年代末期“拨乱反正”,爸爸才得以“平反”、“落实政策”,妈妈怀着深深的痛楚,把这一切告诉了她,可是,谁能够还给她一个爸爸?现在可以说了,一切都可以说了!“……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沾染政治所付出的血的代价!”郁琅嬝眼里闪烁着泪花,“妈妈临终的时候嘱咐我:要记住爸爸的教训,远离政治!一辈子也不要卷进政治!知识分子搞不了政治!”李言静静地听她讲完那个遥远却并不陌生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父亲……”他喃喃地说。“你父亲?”郁琅嬛有些意外,她没有想到李言会在她面前谈起自己的身世,更不知道他有怎样一位父亲。“我父亲,也是一位知识分子,”李言说,“他并没有‘沾染’政治,到头来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噢?是这样?”郁琅嬛不觉流露出一些歉意,“那你为什么还这么……”“还这么热衷于政治?”李言替她说出了这句话,但又反问她,“你以为逃避政治就能够远离政治吗?我父亲解放前逃避政治,解放后仍然逃避政治,他自以为是个和政治无关的人,可结果又怎么样呢?”“……”郁琅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逃避政治只是一厢情愿,无论古今中外,政治无处不在,任何人也无法逃避!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被称作‘儒’或者‘士’的这个阶层,历来都是积极人世的,消自己的学识、才干能够为国家所用,建功立业,而在仕途坎坷的时候才不得不消极遁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恰恰反映了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孔夫子周游列国要干什么?苏秦‘西劳于宋,南疲于楚’地奔走要干什么?郦食其明知刘邦不喜欢‘儒’,还投其所好,自称‘高阳酒徒’去求见,要干什么?杜甫‘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要干什么?李白放着神仙般的日子不过,大老远地跑到长安去见玄宗,又要干什么?‘天子呼来不上船’,实际上还是以被天子所‘呼’为荣的。他远在四川,天子并没有‘呼’他,还不是他自己找上门来?说穿了,这些人都是有政治野心的,奔走的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李言只顾说个痛快,郁琅嬛已经越来越无法容忍了:“你何苦如此挖苦这些先贤和自己的同类?我倒是觉得,像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卷人政治漩涡,惹了那么多麻烦,实在太可惜了!他们本身又不是政治家的材料,不如写自己的诗去罢了!”“我不是挖苦他们,而是同情他们!”李言反驳道,“我并不认为‘政治野心’是个贬义词。如果说李白不是政治家的材料,那么,杨国忠、高力士、安禄山倒是政治家的材料吗?他们都可以有政治野心,为什么李白不可以有?我很欣赏当初秦始皇出巡时,尚未起事的刘邦、项羽各自的表态,望着秦始皇耀武扬威的气派,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他们都明确地想要以自己来取代秦始皇,这有何不可?而后来刘邦成了气候,蒯通则劝韩信反刘自立,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刘邦的天下是从秦夺来的,而韩信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有谁规定这个天下非姓刘不可呢?韩信自立为王又有何不可?把这个观点表达得最准确、最精练、最有力的当属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想想看,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文革’初期鼓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那些人,还不如两千年前的陈胜懂得辩证法,王侯将相并没有世袭的‘种’,地主可以做,农民可以做,知识分子就不可以做吗?试想,如果古代的中国由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这些杰出的知识分子主政,那么,历史又将怎么写?如果你的父亲不是一名记者而是省委书记,当年的那场冤案又将是怎样的结果?也许,他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拯斯民于水火,为一方百姓造福!当年搞‘包产到户’的不止一个地方,虽然有反复,几上几下才真正落实为今天的一项政策,其中也有不少干部为此立了功劳、邓风险。下面造成了不少冤案,包括你的父亲,但却没有一位省委书记因为‘包产到户’而死于非命的!说到底,你父亲的悲剧不在于他参与了政治,而是因为他还不具备参政的条件,没有掌握相当的权力!”郁琅嬛默默不语。她不得不承认,李言的话打动了她的心,使她展开了一条从未想过的思路:如果爸爸真的是一位大政治家呢?一定不会做对不起人民的事,她也许不会失去爸爸!眼泪在她的眼眶中打转……“啊,对不起,我让你伤心了!不说了,不说了!”李言连忙打住,“我给你讲个笑话怎么样?”郁琅嬛眼泪汪汪地白了他一眼,心想,这个人,把人家的心情弄得这样,谁还要听你讲什么“笑话”!“你呀,好好听,很有意思的一个笑话!”李言倒很认真,非讲不可,“但是有言在先:不许笑!”哼,谁会笑?“说的是……”李言放慢了节奏,语调轻轻地,仿佛面对的是一个天真幼稚小女孩,正等着听他讲故事,“不知何朝何代,某位巡抚大人视察到了某县,县令是个大字不识的草包,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谋到的这个职位〔抚问:‘这里风土如何?’县令答道:‘小县风调雨顺,今年既无大风,也无尘土。’巡抚皱了皱眉头:‘我是问黎庶如何!’县令忙说:‘小县果木虽多,但没有梨树。’巡抚不耐烦了:‘我是问百姓如何!’县令一愣:‘小县没有白杏,只有红杏、黄杏,大人将就着用吧!’巡抚拍案大怒:‘什么白杏?我问的是小民!’县令不好意思地答道:‘大人,我的小名儿叫狗儿’!”郁琅嬛实在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她自从记事以来,好像还没有这么痛痛快快地笑过!李言自己却纹丝不笑:“哎,说好的不许笑,你怎么笑了?”郁琅嬛掩着嘴说:“是……是这个‘狗儿’太可笑了!”李言轻轻地点点头,说:“看来我的故事讲得还可以!”“这个故事的意思……”郁琅嬛还在忍俊不禁,“是不是说……”“故事就是故事,一定要分析什么‘主题思想’吗?你们教师的职业习惯又来了!”李言伸出一个指头,指着她:“呃,我已经口干舌燥,是不是可以给一杯水喝?”“噢,对不起!我这里从没有来过客人,所以忘了招待你!”郁琅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慢客,起身去倒水,却又为难地说,“我只有一个杯子……你就将就着用吧!”这在一向有“洁癖”的郁琅嬛来说,允许一个男人用她的杯子喝水,还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表示。“谢谢!”李言接过那透明的钵杯,把满满的白开水一饮而尽。四 爱情的颜色 (2)人和人之间,被一道道藩篱所阻隔。人们本能地层层设防,甚至一辈子也不能相互窥透内心世界。认同,是拆除藩篱的开始,随着藩篱的一步步拆除,彼此的心扉就敞开了。那天晚上的长谈,使郁琅嬛长期以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多少事,欲说还休”的心境豁然开朗,李言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再也拂不去了。她暗暗地扪心自问:我怎么了?这是一种什么情感?是爱情来临了吗?说来可怜,郁琅嬛一直到二十七岁,还未曾体味过爱情。由于父亲的悲剧,家庭的不幸,她过多、过早地感受到人生的险恶,而对美好的事物望而却步。从少女时代起,她就对“爱情”充满了畏惧,小心翼翼地把一颗跳动的心包藏起来,自己也不知道它将属于谁。早在南方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有不少男同学向她投过来爱慕的目光,每到周末都有人约她去看电影、看戏、跳舞,还有人给她写过长长的信,而她却总是抑制着怦怦的心跳,一律无言地问绝,置之不理,让那些小伙子丧魂失魄、寻死觅活。当人家把目光又投向别的女孩子,绽开了青春的笑颜,她则继续一如既往地郁郁寡欢。谁也猜不透她的心思,只能设想:她的眼界太高了,凡夫俗子休想问津。这样的猜测虽然并不全面,倒也没有错,怀春少女,没有一个不在默默地观察着她周围的男性,为自己寻觅佳偶,只是郁琅嬛的择偶标准,一般人很难企及。在她心目中其实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偶像:他应该是一个风度翩翩的青春伴侣,而又在学业上强于自己。在南大中文系,郁琅嬛是遥异先的高材生,要寻找这样的人真是太难了。她周围的男同学,没有人在学业上能强过她。而她的老师辈,要么垂垂老矣,要么才貌平庸。她原以为在这所名牌大学任教的教授、副教授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怀着虔诚之心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而真正能得到圆满解答的却寥寥无几,往往是支支吾吾、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了了之。北朝民歌《木兰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可是,此诗的第一句便是一个难题:“唧唧复唧唧”的“唧”字是什么意思?郁琅嬛从中学时代起就被老师告知说,“唧唧”是叹息声。到了大学,教授仍然这样解释。郁琅嬛不服,曾在课堂上向教授发难:“‘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显然是模拟织布机的声音。下面说到‘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是说机杼声退,只听到女郎的叹息声。那么,怎么能说开头的‘唧唧’是叹息声呢?以‘唧唧’表示机杼声,惟妙惟肖,而解释为叹息声,则无法理解,天下哪有这样的叹息声?‘唧唧……唧唧……’莫非花木兰有意学老鼠叫吗?”同学们哄堂大笑。教授正色说:“历来注家均作如是解,有白居易《琵琶行》为证:‘我闻此言已叹息,又闻琵琶重唧唧。’浔阳江上难道有织布机吗?由此可见,‘唧唧’确系叹息声无疑,足可作为铁证。你要推翻,须有所本。否则,标新立异,徒贻笑大方耳!”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郁琅嬛面红耳赤地坐下了,从此不再向这种“述而不作”的“腐儒”请教什么。直至她毕业后到越州一中任教,这个问题还在困惑着她,中学教材里也有《木兰诗》,教学大纲和辞典里都不幸地重复着那个陈旧而又错误的观点,她该怎么教?只能对学生说:“‘唧唧’,正确的解释是机杼声,但在考试的时候,你们必须写成‘叹息声’,明白了吗?”学生们困惑地看着她,一个个满脸的不明白!李言是她所遇到的男性中第一位生气勃勃的学者。他博闻强记,信手拈来,口若悬河,旁征博引,而又决不“尽信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提出具有创意的论点。长期以来在郁琅嬛头脑中的那个模糊的偶像具体化了,和李言重合了,也许,他就是她要找的那个人?她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审慎而又挑剔地等待了很久很久,也许就是在等待李言闯入她的生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从郁琅嬛和李言第一次见面,在关于“触龙”和“触……”的争论之后,她的心中就已经萌生了某种莫名其妙的冲动。但是,她不愿意正视这一点,极力在心中抹去他的影像。因为,在他们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郁琅嬛牢记着妈妈的嘱咐:“远离政治!一辈子也不要卷进政治!”而李言却是个政治人物,现任越州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虽然这个职位并不算高,但仍然充满着政治气味,她不可能和这样的人亲近,更不可能把关系发展下去。然而,人的行为并非完全被理性所支配。她时时告诫自己躲开李言,却无法摆脱李言对她的吸引力,一步步向他靠拢,终于有了那次夜谈。好一个李言!关于知识分子“从政”的一席话,竟然把郁琅嬛头脑里“远离政治”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冲破了!那么,他们之间还有什么障碍吗?当然还有。当郁琅嬛为李言“寤寐思服”之时,她却又不能不正视一个严酷的现实:李言是有家室的男人,自己到了“老处女”的年龄,却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为什么呀?这道难题她将怎样攻破?当感情压倒理智时,她几乎忘记了在李言背后还有一个何丽珠的存在;在当理智清醒之后,她才又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失眠了,在细巷深处的二层楼上,夜深人静之时,这里常城“唯闻女叹息”!在情思的煎熬之中,寒假到了。为了打发难耐的寂寞和痛苦,她写信给一位在北京丁作的女同学,要在假期里到北京一游。好久没有和人家联系了,这样突然打扰,也不好意思,但她实在也无处可去,而且有生以来还没有去过首都,要想旅游,北京当然也就是第一选择了。临行之前,她告诉了李言自己的行踪,说回来再见。谁料李言却说:“我正要告诉你:我要出差到北京去!正好,我们可以一路同行了!”啊?这么凑巧?如果说她的北京之行意在“躲开”李言,那么,李言正好也去北京则简直是天意了!是天上的“爱神”有意这样安排的吗?“你去出差,我去探亲,我们目的不同,怎么同行啊?”她有意冷淡地这样说,却想听听他怎么回答。“探亲?你在北京根本没有亲戚,探什么亲啊?”李言很容易地就拆穿了她的谎言,“我看你是去旅游!好吧,我陪你北京!”“你是去开会吧?好多人在一起……”她仍然在犹豫,“不方便吧?”“不,不是去开什么会,是去参观参观北京的市政建设,住宅楼啊,立交桥啊,高速公路啊,地铁啊,越州要发展,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去开开眼界。越州只有我一个人去,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噢,那也就只好如此了,难道她从内心深处真地拒绝这次难得的与李言同行吗?她已经买好了直达北京的火车票,但李言又让她退了,他们从越州坐火车到省城,然后乘飞机前往北京,几千里的路程只需要两个多小时,比火车快得多了!说来真不好意思,郁琅嬛已是二十七岁的人了,还是第一次坐飞机。在此之前,她来往于家乡和“南大”之间,以及后来到越州,都是耐着寂寞乘坐慢吞吞的火车,刚刚迈出校门没有几年的大学生,还是濒着节俭的习惯,没有官员的那种气派,也不具备“气派”的经济实力。当她随着李言,踏上白色的波音747客机,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受:自己的前半生,过得太艰难了,世界这么大,还有多少事物她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啊!飞机起飞之前,李言教她系好安全带,又向空中小姐要了一杯矿泉水,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药瓶,说:“这是乘晕宁和维生素B6,一样一片,你吃下去,就不会头晕、呕吐了!”她顺从地接过那两片洁白的药片,就着清凉的矿泉水吃下去,心中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温暖。一个从小失去父爱、母亲已经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的孤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这样关心她呢?空中小姐在一旁微笑着说:“哇!先生,你对太太好体贴噢!”李言只是笑笑,却没有否认。郁琅嬛的脸羞红了,也没有否认。啊,她多么消空中小姐无意中所说的这句话成为对她的衷心祝愿,让误会成为现实啊!引擎发动了,在“隆隆”声中,飞机顺着跑道越跑越快,疾驰中突然腾空而起,把浩瀚的沧海、葱翠的越灵山和古城越州都留在地面,穿过云层,飞入九霄,这一切,对郁琅嬛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充满探险意味,仿佛觉得自己两臂变成了羽翼,直上青云!她忽然想起了李白的诗作《上李邕》,脱口而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言接着念出下面的两句:“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不,这两句不好!”郁琅嬛连忙制止他,“我害怕飞机真的掉下来!”李言笑道:“你以前对我那么厉害,没想到却是这么胆小,恐怕连‘飞行爱好者’的资格都不够!掉下来怕什么?‘犹能簸却沧溟水’,啊!在沧合溅起冲天的浪花,蹈海而死,仍不失为英雄,很潇洒、很浪漫的嘛!”飞机一个颤抖,郁琅嬛重心不稳,不由自主地倒在李言身上。啊,那宽厚的男子汉的肩膀,是她今后的人生依托!飞机穿过云层,又平稳地向北飞行。李言在座椅上闭着双眼,沉沉地睡去,他日理万机,太累了。而郁琅嬛却毫无倦意,一直好奇地向外张望。舷窗外,云海茫茫,厚重处如棉团,稀薄处如轻纱,透过那瞬息万变的缝隙,郁琅嬛第一次从空中俯瞰神州大地,竟是那么博大、壮观、神奇。苍翠的南国渐渐隐去了,飞越长江,跨过黄河,眼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是一番景象……两个半小时之后,飞机在首都机场缓缓降落。郁琅嬛随着李言走出机场大厅,李言叫了一辆出租车,车子沿着漫长的机场路向市区驶去。四环路,三环路,二环路,凌空飞架、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层建筑,使郁琅嬛眼花缭乱,惊叹北京之大、之新、之宏伟壮观。“几年不见,北京已经变得不认识了!”李言说。“而在我眼里,这一切都是初次见到!”郁琅嬛不禁感叹,“对于北京,我只知道天安门和故宫!”“这一次可以好好领略领略了,看个够!”李言的语气好似东道主。初次进京的郁琅嬛根本辨不清东西南北,从手提包里找出她那位女同学的地址,递给司机,还要啰里啰嗦地交代……司机只扫了一眼,就一目了然:“知道了!”车子左拐右拐,终于驶上靠近市中心的一条宽阔的大街,在地铁旁边的一幢公寓楼前停下,司机说:“到了!”李言把郁琅嬛送下车,说:“你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早上八点,我再到这儿接你,出!”“怎么?你不进去和东道主见个面吗?”郁琅嬛迟疑着问。李言轻轻地摇摇头:“不见了,因为……我不知道你该怎么向人家介绍我。”郁琅嬛的脸微微地红了:“我不会说你是市长的,就说是我的朋友好了!”“朋友?什么性质的朋友呢?”李言狡黠地看着她,“让她作你的‘顾问’,从头到脚地审查我,刨根问底地盘问我?”“噢……”郁琅嬛也迟疑了,她现在还不想向任何人透露关于李言的信息,只好说:“那好吧,明天我在这儿等你,你可别迟到啊!初来乍到,我可是两眼一抹黑!”“放心吧。我决不会把你丢了的!”“你……”望着就要离去的李言,郁琅嬛感到不可须臾分离的留恋,“你住在哪家宾馆?”“不住宾馆,就住在省驻京办事处,廉政嘛!”“那你不是还有参观任务吗?也不知道明天有没有时间……”“参观?”李言笑笑,“我陪着你一起参观啊!该看的,让你都看到,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一举两得,名正言顺!”“啊?”郁琅嬛的心“咚咚”地跳起来,没有想到李言这几千里的行程都只是因为她的一句话,是专程来陪着她玩的!李言把什么都能扔得下,说飞就飞,和她比翼双飞!李言已经转身进了出租车,从车窗里向她挥挥手,车子开走了。她伫立在雪地上,目送他越走越远,消失在马路的尽头。第二天早晨八点还差十分,郁琅嬛就迫不及待地到马路边来等李言,而李言却已经在等她了。“说吧,先去哪儿?”李言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当然先去看天安门了,到了北京,不看天安门,岂不遗憾?何况,别处我也不知道!”“那好吧,去天安门!”李言说着伸出手臂,要招出租车。郁琅嬛伸手拉下他的胳膊:“太奢侈了,我们自己走走嘛,反正对我来说,北京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于是他们沿着宽阔的马路漫步,远远地已经看到了在马路前方一座雄伟的城楼的剪影。郁琅嬛激动地伸手指着城楼,说:“你看,前边不是到了天安门吗?”李言笑笑:“哪儿呢?那是正阳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门!”“大前门?”“你说的是香烟哪?你又不抽烟,怎么还注意香烟商标?可见大前门的影响之广!不过,香烟商标上画的还不是这座前门,而是它前面的前门箭楼!”“噢,北京城的门有这么多的名堂!”“哈!过去说是内城九个门,外城七个门;义和团事变后,外国人开了一个水门,民国十五年,段祺瑞又在正阳门到宣武门之间开了一个和平门;外城为了通铁路,也新开了三个门,门也就越来越多了!到现在仍然用作地名的,有: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便门、广渠门、西便门、广安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哎呀,太多了,简直像说相声的‘贯口’,你怎么记住了这么多的名字?”“小意思!老北京对这些都记得牢牢的,你只要读一本关于古都北京的小册子,就可以对这些如数家珍啦!”他们一路谈笑,不觉已到了正阳门下。郁琅嬛举目仰望着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巍峨城楼,连声赞叹:“真是建筑奇观!”“整个北京城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李言说,“你现在只看到一座门嘛,不要大惊小怪!”他们从正阳门那高大的券门里面穿过去,走进全世界最大的广场。一九五九年落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一九七七年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郁琅嬛还都是第一次见到,几乎是步步留连、赞叹。广场上,游人络绎不绝,拍照留念。广场的北面,红墙黄瓦的天安门就在眼前。李言指着天安门问郁琅嬛:“认识吗?”“认识,当然认识!”郁琅嬛兴奋地喊道,“从小学的课本上就认识了天安门嘛!”“知道它是作什么用的吗?”“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每逢盛大节日,也是在这里举行集会!这谁不知道?”“看来你并没有‘脱离政治’嘛”,李言微微一笑,“你知道不知道,天安门过去的用途?”“过去……”郁琅嬛答不出。“明清两代,它是皇城的城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明朝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重新改建,始定名为天安门。”李言如数家珍,指点着高高耸立的城楼说,“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进深五间,象征帝王的‘九五’之尊。明清时期,每遇重大庆典,像新皇帝登基、册立皇后,都要在天安门正中的堞口设宣诏台。明代用龙头竿,清代用一个木雕金漆的凤凰衔着诏书系下城楼,下面跪满了文武百官,由礼部官员托着‘朵云盘’承受,放进龙亭里,抬到礼部,再用黄纸誊写,诏示天下,这就是所谓‘金凤颁诏’……”“噢……”“礼部就在前面!”李言转过身来,指着历史博物馆方向说,“过去的广场不是这个样子,是一个封闭的‘丁’字形宫廷庭院,中央统治机构都设在附近,东边是礼部、户部、兵部、宗人府、钦天监,西边是明代的锦衣卫、五军都督府,清代的刑部、太常寺、都察院等等,所谓‘列六卿于左省,建五军于右隅’就是这么一个格局……”李言旁若无人地指指点点,吸引了一些游人也凑过来听,以为他是这里的“导游”。郁琅嬛不好意思推了推他,两人快步走开了。“你怎么对那些陈年古代的事情这么清楚?就像你是前朝遗老似的!”“很近的历史嘛,好像发生在昨天……”和这么一位好史成癖的人一起旅游,自然是三句话不离他的本行,这在一般人,也许会开头觉得好奇,老是讲这些便会索然无味;而对于郁琅嬛来说,却是求之不得。李言的博学,使她有了一位权威的“导游”,所到之处,都不虚此行。他们登上八达岭长城,领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雄伟古朴;遁人十三陵的地下宫殿,感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凄凉;踏着雕栏玉砌的天坛寰丘台,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之感慨;攀缘亭亭玉立的北喉华岛,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喟叹。煌煌故都,悠悠大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长期居住着一千多万人口、流动着一二百万人口的北京,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踏着历史漫步,伴着天地谈心……有人说:要了解一个人,莫过于一起旅游,这话说得有道理。天涯孤旅,最需要的是一位理想的旅伴,攀登时互相扶持,跋涉中彼此激励,危难处相濡以沫。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可以使本来不同的爱好和志趣趋于一致;可以使本来淡然如水的关系变浓、加深,成为莫逆之交;当然,也可以把本来并不在意的对方的弱点洞察秋毫,同行结束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各奔东西,陌若路人,甚至中途便分道扬镳!难怪当今的青年男女酷爱旅游,这是他们寻找伴侣、考察伴侣的最佳方式!郁琅嬛和李言的北京之行,前后不过半个月。但这十五天的朝朝暮暮,远远超过了在此之前他们长达半年的接触,彼此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特殊情感,已经成熟了。行程快要结束的时候,郁琅嬛才提出要逛逛北京的商店,看看能不能买一点纪念品,因为这次旅行很值得永久回忆。“啊,对不起!”李言这才想起自己的失误,“给一位小姐做‘导游’,只看文物古迹,不逛商店怎么行呢?我忘了你是个女人!”郁琅嬛看了他一眼,说:“真的忘了吗?我才不信呢!如果我是个七尺壮汉,你会陪我来吗?”李言大笑,少见他这么开心!于是抓紧时间弥补,东安市场,百货大楼,西单购物中心,贵友大厦,友谊商店……北京可逛的商店真是太多了,足以使人跑得脚不连地、眼花缭乱。而郁琅嬛却是只看不买,是她囊中羞涩而又不愿意向李言开口,还是一直没有找到她满意的东西呢?她没有说,李言当然也不知道,只是跟着她马不停蹄地跑。也许,郁琅嬛只是要考验考验一个男人的耐心?“你过去陪着别的女人逛过商店吗?”郁琅嬛突然问李言。“哦,没有,从来没有!”李言惶然作答,而郁琅嬛看得出,他说的是实话,这个书呆子,在此之前恐怕是只逛过书店的!郁琅嬛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她嗜书如命,进了书店就不愿意出来,身为女人,她当然也未能免俗,很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和容貌的修饰,但她又不喜欢那些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女人,女人是人,而不是花,不是摆设,不是别人的欣赏品,一个女人的美一半是先天造就的,另一半是由修养和气质酿成的。她的任何一件衣服,穿上去都好像世界上只此一件,是专门为她而做的。北京饭店西侧的贵宾楼,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五星级饭店。他们乘着观光电梯从底层升到顶层,又从顶层下到底层,钵外那密密的彩灯好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令人想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传统的春节在即,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温馨之情。贵宾楼的底层,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店。徜徉于店堂,彩蝶般的时装从眼前闪过,郁琅嬛久久地注视着一条羊绒连衣裙。那条连衣裙,通体猩红,“V”字形的领口,周围用花针编成一圈花环。郁琅嬛请售货员从衣架上取下来,仔细地抚摸着,察看着许久,才问了问价,一千三百元。“要不要买下来?”等在旁边的李言忙问。她没有回答,轻轻地把它还给售货员,说声“谢谢!”转身走了。走到了走廊的尽头,折身往回走,又走到那家商店。郁琅嬛没有进去,只是停下来,朝着那条猩红的连衣裙驻足观看,流连忘返。却又没有买。走得太累了,李言提议到二楼的“红墙餐厅”坐一坐。钵大厅外,就是昔日的宫墙,红墙黄瓦,瓦棱上积着皑皑白雪,墙外高大的白杨枝头排着鼓鼓的芽苞,等待着春天。大厅里阳光明亮,花木滴翠,温暖如春。这家餐厅供应的是洋式的自助餐,中心部位陈列着各式菜点,任客人自取。鲜嫩的排则由厨师伺候着,随时为您切下一片,刀口上还渗着隐隐血丝。“想吃点儿什么?”李言看看郁琅嬛。“哦,不,”郁琅嬛却说,“我什么也不想吃!”他显然本想享受一顿美餐,不料她却毫无食欲。李言只好说:“那就……喝杯咖啡吧?”“不,我只喝矿泉水!”“你这个人真怪,这么冷的天,还要喝冷饮!”郁琅嬛微笑着,没有说话。冷饮送来了,她慢慢地啜饮着,想着自己的心思。“你……在想什么?”“猜猜看!”“我知道,你还在想着那件连衣裙!”“真是善解人意!你怎么知道?”“从你的眼神里看出来的。那条裙子,你已经反复看了好几次嘛!喜欢,就买下来好了,价钱不要管它,只要你喜欢!买孤本、善本书,我是从来不惜代价的!”李言说着,就伸手掏钱。“不,要买我自己买!”郁琅嬛抬眼看着他,“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它吗?”“呃……”李言琢磨着,“因为它……鲜而不火,媚而不俗,艳而不妖。”“还有呢?”“那个‘V’字形领口很别致,像一颗心,心有千千结!”郁琅嬛忽闪着睫毛:“还有呢?”“还有……还有……”李言极力搜寻着可以使用的词汇,“还有,那就是因为你喜欢!”“你喜欢吗?”“你喜欢,我当然也喜欢!”“好,买下了!”郁琅嬛没有喝完杯中的水,就站起来直奔那家商店,直奔那条猩红的羊绒连衣裙。但是,却只见塑料模特儿光着身子站在那儿,忸怩作态,连衣裙呢?郁琅嬛连忙问售货员:“小姐,我要买原来在这儿的那条……”话还没说完,她已经看见旁边闪耀着一团猩红,正是那条连衣裙,被一位俏丽的姑娘拿在手上,正在仔细察看。“哦,就是这条!”拿着连衣裙的姑娘本来还在犹豫,这一来反而下了决心:“我买了!”郁琅嬛急了:“这是我早挑好了的,你要买,让她再找一条同样的嘛!”售货员微笑着说:“对不起,这样的裙子,本店只进了这么一条!”郁琅嬛更急了:“明明是我先挑好的嘛,你是后来的!”那姑娘也不相让:“你这人怎么不讲理啊?挑好了你怎么不买?付钱了吗?跟售货员打招呼了吗?”售货员礼貌地但却十分明确地摇摇头。那姑娘得意地白了郁琅嬛一眼,当即掏出钱包:“嗯?没话说了吧?”郁琅嬛急得快要哭了!李言不知如何是好,搭讪着问那姑娘:“小姐,您是北京人吧?”“北京人怎么着?买东西还要你批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北京人特别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我们是从外地来的,好不容易挑中了这么一件衣服……您能不能……”这时,售货员出来说话了:“是啊,这位小姐看来是真想买,刚才在这儿看了好几回。他们外地人来一次北京也不容易,您要是让一让呢?再说,我看您的身材……穿上也没有这位小姐合适……”郁琅嬛感激地抓住售货员的手:“对,你说得对!她……她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