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么么茶: 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作者:王卫宾 书籍简介 以及与天地自然的圆融。更在于享有自己、享有今天,人生快乐不仅在于功成名就。 目录: 序:走进天堂聊天室 第一部分 古人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只有安时而处顺,快乐才能成为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站。 第一章 人生随处有乘除(1) 第一章 人生随处有乘除(2) 第二章 占有与放弃的和弦(1) 第二章 占有与放弃的和弦(2) 第二章 占有与放弃的和弦(3) 第三章 在奋斗中享受人生(1) 第三章 在奋斗中享受人生(2) 第四章 以无为追求有为(1) 第四章 以无为追求有为(2) 第二部分 一个篮子如果装的得失成败、喜怒哀乐太满了,就会很沉、很重、很累,沉重得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就是更多欢乐也装不进去。 第五章 放开手享受人生(1) 第五章 放开手享受人生(2) 第六章 拿得起,放得下(1) 第六章 拿得起,放得下(2) 第七章 和过去说再见(1) 第七章 和过去说再见(2) 第八章 从左手交到右手(1) 第八章 从左手交到右手(2) 第八章 从左手交到右手(3) 第三部分 快乐快乐,就是赶快乐起来的意思。为了快乐,我们要舍去过去的一切,但这还不够,连对未来的憧憬也要舍去。 第九章 莫为未来做苦役(1) 第九章 莫为未来做苦役(2) 第九章 莫为未来做苦役(3) 第十章 只活在这一刻(1) 第十章 只活在这一刻(2) 第十一章 生活不在于完美(1) 第十一章 生活不在于完美(2) 第十一章 生活不在于完美(3) 第十二章 让生命更平凡(1) 第十二章 让生命更平凡(2) 第十二章 让生命更平凡(3) 第十三章 上帝打开一扇门(1) 第十三章 上帝打开一扇门(2) 第四部分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所以在快乐是一种礼貌,而烦恼是不礼貌的。 第十四章 快乐人生的四句话(1) 第十四章 快乐人生的四句话(2) 第十五章 快乐不在于别人(1) 第十五章 快乐不在于别人(2) 第十六章 快乐比内疚更道德(1) 第十六章 快乐比内疚更道德(2) 第十六章 快乐比内疚更道德(3) 第十七章 我的世界我做主(1) 第十七章 我的世界我做主(2) 第十七章 我的世界我做主(3) 第十八章 快乐没有形状(1) 第十八章 快乐没有形状(2) 第五部分 稍微留心的人一接触电脑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键盘上的英文字母不是按照按照ABCDEF的顺次序排列,而是一种奇怪的次序。那么这种排列准则又从何而来,有什么奥妙所在呢? 第十九章 不要被准则吓倒(1) 第十九章 不要被准则吓倒(2) 第二十章 散装的快乐(1) 第二十章 散装的快乐(2) 第二十一章 远离烦恼就是快乐(1) 第二十一章 远离烦恼就是快乐(2) 第二十二章 在圆融中享受人生(1) 第二十二章 在圆融中享受人生(2) 第二十二章 在圆融中享受人生(3) 结语:云在青天水在瓶 走进天堂聊天室 王卫宾 想消除烦恼,不过是压抑自己,孤绝自己,结果必如截水断流,终会溃决。使自己烦恼不生,才是真正的快乐要诀。 正在聊天室里和网友聊得热火朝天,停电了。我懊恼地站起来,又鬼使神差地坐下,在漆黑的房间里发呆。 屏幕上突然跳出一行闪着荧光的字:不想再聊了吗? 我一下子跳起来,屏幕上又出现了一行字:别害怕,我是你的朋友。 我借着两行字的荧光,好奇地在键盘上敲下了几个字:“你在哪里?” “天堂。” 我揶揄地问:“天堂里有互联网吗?” “有,不过你们找不到通往天堂的路由。” “天堂的朋友,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无任欢迎!” “天堂里有烦恼吗?” “没有。如果有,天堂也就没有意义了。” “你们没有烦恼,是因为有消除烦恼的秘诀吗?”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简直太傻了,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 可是我得到的却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回答: “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消除烦恼,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烦恼。没有,又消除什么呢?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问,因为你们喜欢压抑自己,孤绝封闭自己去消除烦恼。但是这样做,如同截断河水,最后都会溃决。”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你们会象和尚那样坐禅,观察自己不愉快的想法和行为,保持清净的意念作为,除去心里的污垢和灰尘,净化欲望和贪念,不也可以没有烦恼吗?” “我还是那个意思,心本来就像天堂一样没有污垢,也没有清净,有什么可除去呢?” “那么没有烦恼,你们一定快乐了?那种感觉是什么?” “快乐什么也不是,又什么都是。它是一阵风,却不是风中迷茫的眼神;它是一条彩虹,却不是忘乎所以的迷恋;它是一顿美餐,却不是饕餮之徒的贪婪;它是一个深情的吻,却不是好色之徒的纵欲……” “能不能深一点谈这个问题?” “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对立和分裂,自己与别人的对立和分裂,欲望与理性的对立分裂、过去和现实,而只有消除这一切对立,融合这一切的分裂,才能快乐。快乐的人不会遭受任何一种分裂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分裂来和自己对抗,也不分裂来和世界对抗。快乐就是圆融。圆就是没有缺口、没有缺陷,因此也没有完美;融就是没有对立、没有抗争,因此也所谓屈服。” “我不明白…” “不明白?你不觉得很忙很累吗?” “我简直忙死了。 “这就是关键所有。放眼世上,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在忙忙碌碌地活着,难得有轻松与自由。然而真正的思考一下,多数人之所以忙,恰恰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生活。 不懂得如何生活,于是我们要么过于急躁,结果适得其反,一错再错,把许多时间浪费在纠正错误上;要么过于贪求,企图在同一时间完成10件事情,被自己的欲望赶得团团转,反而把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我被说中了心事,变得忧心忡忡:“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呢?” “照照镜子你也许就明白了,你竟然皱着眉头思考快乐!笑着思考吧,带点儿幽默,带点儿宽容,带一点不认真和一点放松去思考,你会明白得更快!” “可是皱着眉头思考是大家的习惯啊!” “一个错误即使有千万人去犯,能变成真理吗?要快乐,就不能像个平均数一样生活!普遍的生活并不怎么快乐啊!” “有点道理。” “况且,一次愉快的交流,一个灿烂的微笑,不是更快乐吗?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发现自我,扔掉所有包袱,从剩下的生命中找到最大的快乐呢?” “我在哪里能找到它呢?” “快乐不在明天,不在昨天,在今天。快乐不在于占有,在于享受生活;快乐不在于完美,在于平凡;快乐不在敌人手里,也不在朋友手里,在自己心里。” “你说得太深奥了。” “不深奥,我已经把要说的话都告诉你了。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只好给你补一课了。这一课叫:零尺度快乐主张。” “零尺度?” “对,零尺度,就是教你解放所有人生束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每一个瞬间的自我。只要学会这一点点课程,你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快乐的人生。” 我决心打破砂锅问到底:“天堂里有多快乐?” “天堂里本无快乐,只是为所有被遗忘的快乐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家而已。” “你说的这种快乐,在世间好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哦?” “是不可求,但随处可遇到。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然后把自己融入外面的世界中,过没有阻碍的人生,它就会如影随形。请记住,人生是可以刷新的,而快乐也可以复制,只要能够远离烦恼。” “这是一种好高好高的境界了。” “也许是吧。但是你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渐次达到。” “你是说一步一步地达到。” “是的,第一个境界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也是你们目前所处的境界。当你们全副的精力都在追求外界的东西,是被占有欲掩盖了能够享有的快乐;当你们倾心于别人的幸福生活,是被别人的假象掩盖了自我的光辉;当你们梦想着一个完美的自我时,是被海市蜃楼掩盖了平凡的自我;当你们沉湎于昨天的辉煌与挫折、或者把一切都指向明天时,是被永不再来和尚未到来的一切掩盖正在能够把握的东西。 这时的你们,对于人生中接触到的东西可以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而把自己淹没在一大堆不相干的泡沫当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和快乐,处于蒙昧的“无我”状态。” “精辟!那第二个境界呢?” “第二个境界可以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来形容。通过本书课程的学习,你们能够学会知足能享的生活态度,不再为占有而奋斗;能够学会用一道闸门关闭昨天和明天,而生活在独立的今天;能够学会接受平凡,并在平凡中追求完美,以及把别人只当作欣赏,而不再模仿。 这时的你们,对那些曾经心醉神迷的东西,已经“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再为它们遮蔽真我的光芒。并且透过生活的表象,接触到了快乐的实质,处于一个鲜活的“有我”状态。” “太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无忧无虑了吧?” “不是的。这种“有我”是建立在把自我与外界分别开来的基础上的。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就可能失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甚至陷入自恋之中,与外界产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就会伴随着快乐而出现。 这时,你们就应该把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把自己当作世界的和谐一致的部分,以融合的态度承认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自己喜欢的,更包括不喜欢的。这时的你们?看世界,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既有自我,也有别人,而且自我和别人处于一种和谐的统一之中。这样,就不至于受到伤害,也不会伤害其它东西,从而获得刚才我说的圆融无缺的快乐了。下回再聊!” “你等等…” 来电了,灯火通明。 眼前是黑黑的屏幕,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快乐寓言之十七罗汉 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然不是太富裕,每天倒也过得安然快活。 一天晚上,农夫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了十八个金罗汉。第二天,农夫在田野里竟然真的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 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感到高兴不已,可农夫却从此闷闷不乐。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我们村子里最富有的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农夫沮丧地回答说:“我在想,还有十七个罗汉到哪儿去了。” 第一章 人生随处有乘除(1) 王卫宾 古人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只有安时而处顺,快乐才能成为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站。 解开人生的手铐 有一个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 主人留他吃饭的时候,他觉得菜没有味道,于是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吃起来就觉得十分美味。吃完饭以后,这人还在回味刚才的事情。他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盐就已经这样美味,那么多吃些盐,味道一定格外美妙。” 这样想着,他就向主人要了一大杯盐,然后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苦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里吐出来。 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不认为是盐本身太多的原因,却认为自己吃的方法不对,而且怪罪主人不肯告诉他正确的吃法。 人对物质财富的需求也是如此,适量的财富就象调味用的盐,可以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轻松和美好,让身体舒适、心灵舒展。但是一旦对财富的奢求过度,就会失去追求财富的本来意义,把人生变得苦不堪言。 这种奢求就是占有欲。人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其中有一些完全是社会生活中的副产品。在这些副产品中,占有欲是最根深蒂固也是最能影响我们生活的一种。 我们要在世间生存,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但生存条件的满足并不能消除占有欲,而是相反,占有欲会随着条件的改善而水涨船高:希望占有更多的财富,占有更高的地位,占有更大的名望。 但是盐太多了会让感到苦涩,马上吐出来,可是财富带来的多种效果,却更不易让人从它寻找人生之苦之累的根由。 因此,多数人虽然一生奔忙于世间,一生劳碌愁苦,为了占有欲的满足而欢喜,因占有欲的受挫而颓丧,成为“欲望之仆”的化身! 占有欲是衍生比较和竞争的根源,在占有的基础上,我们为了抬高和炫耀自己,就要进行比较。这就像一个锁链,环环相扣,永远不会自己脱落。我们到处奔波积累财富,实际上是带上了这样一副锁链,因而不可能放松地享受生活。 比较又导致激烈的竞争,经济社会是一个强烈的竞争社会。竞争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潜力,促进了经济,但同时却使我们活得更累更苦。有人一生努力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再能干的人也无法超越所有人,而只能是“过了一关又一关,山外还有山连山!”。 为了占有,为了比较,我们背上沉重的负担,无时无刻不在紧张的拼搏之中。我们这样做,无非是想得到人生的快乐。但一个人得到的越多,负担也就越重,对失去的恐惧也就越强烈,生活也就变得越复杂。财富得到了,事业得到了,名声得到了,轻松与自由失去了,与轻松与自由休戚相关的快乐也就失去了。 中国古代有人对此这样刻画: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忽虑出门没马骑。 买得高头金鞍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招了家人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时来运转做知县,抱怨官小职位卑。 做过尚书升阁老,朝思暮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子,东征西讨打蛮夷。 四海万国都降服,想和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吩咐快做上天梯 …… 被这样的锁链所困的人,不懂得打开手掌享受一下放松的快乐。即使快乐已经摆在面前,占有欲也会拉着他们紧紧握住的手,把他们从这儿牵走,带到另一堆无休止的追求中。 庄子有一则寓言叫“畏影恶迹”。有一个人很惧怕自己的影子,也很讨厌自己的足迹,而想避开。可是他举足越数,足迹越多;走得越快,影子追得越紧。而以为自己跑得不够快,便发足狂奔,最后力竭而死。 这个人不知道只要走近树荫就可摆脱影子,坐下来不动就可以摆脱脚迹,实在是愚不可及。很多人在生活中营营逐逐,汲汲为利、精神压力很大。这些压力就如影随身一样无法摆脱。 叔本华注意到欲望带给人的这种痛苦,他总结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但他只看到欲望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与无聊,却没看到对欲望进行乘除所带来的解脱与快乐,所以他是悲观主义者。 大学时,一位教授给学生讲甲骨文,讲到“幸福”的“幸”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手铐的形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幸”。 所有的学生都茫然:“手铐”怎么变成了“幸福“?这时老师笑着问:“戴上手铐是痛苦的,而脱去手铐呢?” 学生高声回答:“幸福”。 换了一个角度,沉重而令人生畏的“手铐”瞬间变成轻松而幸福。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快乐其实也是相对的,对于陷于痛苦中的人来说,摆脱痛苦就是快乐。而占有欲则是造成痛苦的根源之一。《天龙八部》四十二回中说,“人生于世,有欲有爱,烦恼多苦,解脱为乐”。 手中的一把沙子 在人生投资报酬率的计算中,没有人能清楚地知道,在得到一些看得到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快乐,就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流去。而我们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是有限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捞不回来。 快乐是生命中的沙,并不稀有,也无所谓象征,它属于每个人自己。快乐人人皆有,随处可见、随时可得,故而并不稀有,但为什么有人却难以把它们留在手中呢? 把一把沙子握在手里,看怎样才能抓住尽量多的沙子。 为了尽可能多抓,我们可能松松地把手摊开抓了一把,不敢用力,结果沙子全从指缝里流了出来,也可能紧张地抓住一大把沙子,而沙子却仍不断从手缝里流出来。 而真正抓得最多的,是安详地把一把沙子松紧适度地抓在手里,既不抖,也不晃,沙子洒得很少。 如果抓得太松的话,沙子会从手指缝里漏出去,而抓得太紧的话,沙子也会漏出去。只有保持一个平衡的力量,才能保证沙子不漏出去。 再进一步讲,即使我们能够占有所有能够占有的东西,用占有的一切把生活填得满满的,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呢?那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只有留下一些空间,我们才可以提高生活的品质,让平淡的人生更轻松,更圆满。 “享”与“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享也就是有,有了才能享,它超越了具体的占有与失去,而着眼于人生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人生的快乐与和谐,平静地享受一切“有”与“无”,用享有来取代占有与放弃。 享有的生活状态的最主要特点是安然。 安然是一种与忐忑不安相对的状态,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感性上安然的感觉就是心在最底处,一种很踏实的感觉;理性上安然则是一种看穿过程,直面结局的大无畏。 安然享有的人,并不是完全没有忐忑。正因为有了忐忑,人的心灵才不会如一潭死水。 经常有人形容自己的心悬在嗓子眼里,或者扑通通地跳,的确非常形象,无论是多么安然的人,突然受到震惊也会有这么一种感受。 如果说安然地享有是一潭平静的水,那么忐忑就是荡漾的水波。 激动、痛苦,悲哀......所有的一切感情因素使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活着,而不是对任何事物都毫无感觉。但是,除了体会应该体会到的感受外,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把握自己感受的能力。 懂得安然享有生活的人,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化解这种忐忑,调节自己,把悬起的心放回原位置,而不再七上八下。 忐忑是一种本能,而安然则是一种理性,无论在何种状态下,我们潜意识里总想摆脱忐忑回到安然。但是要在令人忐忑的情境还未消失时,通过调整达到安然的状态,就需要一种主动的修为。 如果说,人外在的躁动是波涛汹涌的湖面,那么欲望,则是湖面下的暗涌。在湖面以下,有时看上去十分宁静,把汹涌的纷争全部吸收了,一切繁杂的感受,似乎变得无关痛痒。但欲望却象暗流一样,时刻可能酝酿着湖面的风波。 因此,无论一个人表面多么平静,如果不能切实的把握住自己的欲望,那么仍然不能做到宠辱不惊,临危不乱。 别越过边界追求 把水倒入杯子,太满了就溢出,所以不如在杯满之前赶快停止。锥不能磨得太税利,因为锋芒大露了反而容易折断。金玉满堂不能久守,富贵而骄自招祸患。功成之后要急流勇退,才合于天道。 范蠡和文种助越灭吴,雪会稽之耻,范蠡功成身退,到齐国隐居从商,得以全生。文种不听劝告,虽然并非全为贪恋权位,结果仍然难逃因功高震主被杀的劫数。张良、韩信同辅刘邦,灭楚后,张良急流勇退,优游林泉之下,而韩信虽然并无夸功造反之举,结果仍然身首异处。 这就是有得有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的道理。庄子说:只有知道时序是无终止的,洞察事物盈虚的道理,才能得而不自喜,失而不自悲,因为得失无论如何无常,在本质上都是统一的。 打个比方来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洒香水的目的不外是改善交际气氛,让自己和对方心情愉悦。但是使用香水尤其要注意适度。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喜欢幽幽清香,而对浓烈的香味则敬而远之。因此浓郁扑鼻的香水,不会让人心情愉快,而且越是浓烈,就越让人反感讨厌。 因此,香水多过一定限度,不但不能带来更多愉悦,反而适得其反,边际效益急速降低。越是高级的香水,香味越是清淡幽远,正是把握住了这一规律。 再举一个例子。人人都需要关爱。关爱能够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拉近两个人的距离。但是,这种关爱的前提是适度。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付出的关爱不断递增,他会惊讶地发现,两个人的感情发展却会越来越慢,甚至出现停滞的局面。 这是为什么?根据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一种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益随着物品数量的变化而改变,随着该物品数量增加,物品单位增加数量带来的效益增加会递减。 并不是关爱越多,两个人的距离就越近。有时我们爱得太多,并没有达到期望的结果。因此,无论关爱也要拿捏得当,否则增一分则太骄,减一分则不平,甚至会适得其反。 回到我们讨论的主题上。香水和关爱的边际效用递减是能够立竿见影看到的,而以钱为代表的财富,边际效用递减却极为缓慢,缓慢得让人要用一生去认识。 有人说,有钱不一定快乐,但没钱就铁定不快乐!这句话是没错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物质财富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让我们从生存的挣扎中解脱出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包括对生命的思考和享受。 与同时,我们不能把物质财富看作是众善之门,以为物质的无限丰富必然带来人生的富足与快乐。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快乐边际规律”,人们从某一单位物品中获得的快乐感,会随着所获物品的增多而减少。我们追求财富是为了获得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安全与愉悦,可是当财富多到一定程度时,反而成为一种负担。物质财富给我们的安全与愉悦,并不随着总数的增多而递增,到后来甚至增加不安全感,成为一种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