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夜晚,武三思无限柔情地把婉儿抱在了他的床上,并整夜在她的身边守候着她。后来他脱光了婉儿的衣服。后来他自己也脱光了。那是一个男人多少天的渴望。他知道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真正想抚摸也是真正想进入的女人。 床上泯恩仇。 他们或许是因为彼此相爱才彼此仇恨的。 后来,当那一切完结,他们就又成为了世间最好的情人,最好的朋友,最志同道合、狼狈为奸的战略的伙伴。 婉儿说我怎么会丢下你呢?不会。自从婉儿奏请圣上复立庐陵王为太子,事实上我就开始了为我们未来能站稳脚跟的努力。显是未来的天子。婉儿就是在看清了这一步后,才努力想成为显的朋友的。我们趋炎附势,无非是为了能生活下来。婉儿看到,大人在龙门迎接庐陵王时,已经表现得非常大度和热情了。获得显的信任和友谊,才能获得大人安身立命的可能。婉儿想说,我们都是不能选择自己命运的人,更不是能计较人格尊严的人。婉儿是真心爱大人的。婉儿希望大人能知道。那么今后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希望大人能理解并宽容婉儿。因为无论我做什么,都不会伤害大人的,甚至是为了保护大人。也许大人会一时看不清,但是大人迟早会在那表面的后面,看到婉儿的真意。而刚才婉儿以血明证,难道还不能证明婉儿对大人的那一片真心吗? 武三思无言以对,他只能是把他心爱的女人更紧地搂在怀中。他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血,才能看到彼此的忠诚。 婉儿为三思的家宴竭尽全力。她完全是把那当作她自己的事情来做的。 上官婉儿 第三部分 上官婉儿 第三部分(1) 这真是一次盛大的宴会。甚至比圣上的国宴更灿烂。当然女皇的驾临使这个家庭的宴会更辉煌。当一切就绪,婉儿才若有所思地问着武三思,知道圣上为什么要来吗? 婉儿说,但这一次决不同于以往,圣上的驾临其实仅仅是想让李显们知道,她是永远不会抛弃武姓的子嗣们的,他们也是她的亲人。她只想看到李武两姓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那便是她的全部遗愿。如此她才能死而无憾。 武皇帝在前呼后拥中如期抵达。她刚刚坐定就看见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来向她问好请安。她于是立刻大呼小叫,她说你们看看,我们武家竟然有如此漂亮的男孩儿,真是太好了。然后她便像突然丢失了什么似的,开始四处寻找。她说婉儿呢?去把婉儿给我找来,我有话对她说…… 于是一直在忙碌着的婉儿赶来。于是武皇帝问,庐陵王一家都来了吗? 是的,他们刚到,就过来参见圣上了。 用不着这么繁琐的礼仪了,这又不是在朝廷。朕是想问,他的孩子们都来了吗? 婉儿说,没有。 奴婢这就派人去把他们接来。婉儿说过之后便转身去落实。 等等,朕记得,他们好像有个叫裹儿的女儿,那天我见过那个小丫头。 是的,安乐公主。 一定要把裹儿接来,朕要让她和这儿的孩子们一道玩儿。 武 指了指一直垂立于她身边的那个英俊少年武崇训。婉儿立刻心领神会。那是她们之间的默契。 于是安乐公主很快被接到了女皇身边。她是那么晶莹剔透,忽闪着纯真的大眼睛,毫无惧色地站在她祖母的对面。 去玩儿吧。记住,以后这府上的孩子们就都是你的朋友了。他们也是你的亲戚,是你的表兄弟表姊妹。从此你们要在一起好好地玩儿,听懂祖母的话了吗? 于是婉儿很会意地带着花季的安乐公主。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正和一群武家公子玩乐的那个英俊的武崇训。她把安乐公主交给了武崇训。她说这是你表妹,安乐公主,带她去玩儿吧。让她去认识认识你们的那些兄弟姊妹。 武崇训当即被安乐公主那羞花闭月的美貌惊呆了。他想不到婉儿会给他带来一个如此美奂美轮的女孩儿。而那时的安乐公主除了绝代的美貌,还没有后来的那种飞扬跋扈、颐指气使的坏毛病。她有点紧张地站在武崇训的对面。她满脸的纯真满目的羞涩。 紧接着那些武姓的公子哥们纷纷前来,他们全都瞠目结舌地望着安乐公主,目光中是怯懦还有无尽的贪婪。 婉儿看着安乐公主那被男人欣赏倾慕的样子。她知道像安乐公主这样的女孩子,必得趁着她还不曾明白早早将她俘获。否则她在这皇宫里混得久了,还不知道她的心会有多高气焰会怎样嚣张呢。于是婉儿暗示武崇训,说是陛下要你好好陪公主玩儿的。她刚刚回来,还很荒疏这宫里宫外的事情。你该帮助她,懂了吗? 武崇训向安乐公主伸出手来,安乐公主也欣然把她的手伸向了武崇训。他们便从此青梅竹马,婉儿知道,女皇关于这一对童男玉女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那其实也是婉儿的愿望。婉儿知道唯有如此,她的情人武三思才是安全的。 婉儿离开人群。她想她该回到女皇的身边。想不到迎头便看见了那个已很久不曾走出东宫的太子李旦。婉儿看见旦孤身一人,形单影只,心中便顿时涌出了很多感伤。她很真诚地拜见太子。她说,太子的苦难就要结束了。以伯仲之规,太子就可以请求逊位了。这对于太子来说不是什么为难的事吧? 怎么会为难呢?婉儿是说,我可以提出逊位的请求了? 是的,你可以请奏了。 只是,我的那五个儿子…… 我还会常常去看望他们。也会奏请圣上。让你们父子尽快在相王府会面。 婉儿这些年来我真不知该怎样感谢你。 太子别这么说,也难得我们兄妹一场,手足情深。婉儿只是希望太子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真的理解婉儿。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我很坏,很堕落,我希望你也能谅解我。我要你记住我所做的一切不好的事都是出于不得已。 我懂了。然后旦就重新消失在了黑暗中。 婉儿不再能看见旦的背影。她独自站在那里,站在有点黯然神伤的心情中。她很感慨。她这样感慨的时候就被身后的一个什么男人抱住了。 是武三思。 婉儿对武三思说了武崇训和安乐公主的事。她说这就更加证明了圣上的意愿。对你来说,这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一定要让这次联姻成功。去对崇训说。他是你的儿子。要对他晓以利害。要他知道你们全家人的性命,事实上已系于他一身。要他抓住一切机会。要他一定要把安乐公主搞到手。否则以安乐公主的心性,她很快就会目空一切。三思。这一切对你太重要了。 是的,我会让崇训搞到那个小妞的。而现在关键是你,过来,让我抱抱你。我怕你这一走我又再也摸不到你了。 不,大人,别这样,别……有人来了…… 当婉儿气喘吁吁地从树影中跑出来的时候,她果然看见李显带着他的太子妃正远远地朝这边走来。于是,她对那个依旧在急切地纠缠着她的武三思说,真的,李显他们过来了,你别这样,你要好好地招呼他们。 显走过来和武三思相互寒暄。显很激动。毕竟是武三思让显在他的家中感受到了那无限的暖意和亲情。 男人们的话似乎并不多。他们不过是一个拱手一个作揖就尽在不言中了。倒是韦王妃在见到武三思的那一刻,她好像浑身的细胞突然都被调动了起来。武三思那种成熟男人的魅力,那种纠缠在女皇身边的皇家气派,简直让韦王妃难以抵御,心旌动摇。十四年来,韦王妃在遥远房陵终日所见的,就只有那个一蹶不振、逆来顺受的懦弱男人了……幸好显的被贬不是因了别人,而是因了韦妃。是因了韦妃自己。恐怕只有这一点,是能够支撑她和李显艰苦度日的理由了。所以韦妃也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恰恰是这个令韦王妃失望甚至绝望的男人,又还给了她洛阳城中的新生活和她得以在其中发现和发展的无限空间。而她所享受到的最早也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她突然看到了武三思这样的令她迷惑令她心动的男人。她的那种爱慕的心情是溢于言表的。她说武大人真是一表人才。武大人见过我家裹儿吗?若是没见过,我愿带大人去见见。 韦王妃容不得武三思推辞,她也不问李显她这样做是否合适,就一阵风似地把武三思给卷走了。 婉儿默默地站在一边。但是她知道韦王妃并没有把她放在眼中。她对婉儿视而不见。当武三思被韦王妃旋风一般地卷走,婉儿便一个人独自安静了下来。才觉出她真的很累了。她想她该回到女皇那儿去了。 婉儿这样想着便扭转了身。 她被紧挨在她身后的那个男人吓了一跳。 在黑暗中婉儿还没有看清那个人是谁,就被那个人紧紧抱在了怀中。 婉儿没有喊叫。她只是轻轻地挣扎着。她不能不在乎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夜晚,只相隔一个时辰,就被两个男人先后拥抱。 婉儿低声说大人请别这样。奴婢以为大人也随了王妃一道去看公主了呢!放开我吧,让奴婢走,圣上正等着奴婢呢。 婉儿,你别动,我可以放开你。不过你要告诉我,我可以也像武大人那样向陛下请求你的帮助吗? 大人要奴婢做什么? 我也想在我的王府举行一个大型的答谢宴会,我也要请陛下来,你会帮我吗? 你真的那么糊涂吗?婉儿终于挣脱了那个男人。她整理着自己的头发和衣服,她说,大人怎么这么快就忘了疼了呢? 婉儿我要是能拥有你就好了,哪怕是仅仅拥有你的头脑。但是我知道你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你甚至不愿意正眼看我…… 不,大人,不是这样的。奴婢一直是尊重并爱戴大人的。你就要做太子了。旦已经准备奏请逊位,大人最终会拥有整个王朝,这难道不是令大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吗? 而拥有整个王朝又有什么用呢?我宁可用整个王朝去换你的心。 对我来说,获得王朝江山如此容易,而得到一个知己就那么难吗? 奴婢并没有说不做大人的知己。只是大人要记得,大人是身怀使命的。大人所要拥有的江山不是武周的江山,而是大唐的江山。大人如若真视奴婢为知己,就请大人视社稷安危为己任,早日光复大唐帝国。 那么在这项伟业中你愿意帮助我吗? 奴婢愿意。但必得等到圣上百年之后。有圣上在,王朝永远是武周的。而婉儿,也只能是武周的。 果然庐陵王返回洛阳半年之后,在太子李旦连续三次提出逊位禅让的请求后,女皇终于恩准了旦的最后一次请求,移他为相王,而将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这一次,李旦终于又逃脱了出来。他一分一秒也不肯在东宫里多待了。他匆匆忙忙地就回到了他洛河对岸的相王府。 接下来旦就是朝思暮想他的儿子们了。其实这也是女皇身边的婉儿极力在做的。婉儿曾经几次提议,放后宫的五王出阁,女皇不置可否。后来婉儿又把这提议交给了武三思,她要三思积极劝谏女皇放了五王,要三思由此成为李氏家族所有受害者的恩人。 女皇好像看穿了婉儿的阴谋。她就是不肯吐口放了五王。倒不是她不给婉儿和武三思面子,也不是她不让李旦他们父子团圆,而是那时候女皇自己就离不开那五个生龙活虎的孙子了。 在后宫被幽禁了整整六年的旦的五个儿子,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堂堂的男子汉或是翩翩少年。长子成器此时已年满二十一岁,就是进宫时还不到十岁的临淄王李隆基,如今也已成为了十五岁的英雄少年。女皇是决不会惩罚她的孙子的,她甚至对他们恩宠有加。在他们成长的这六个年头里,她不仅给了他们最好的老师,还让他们在禁苑中学会了骑马狩猎和带兵打仗的本事。让他们在长大以后不仅有很深的学养,还有健康的体魄女皇不仅常常派婉儿去看望他们,就是圣上自己,也常常会把那几个绕膝的孙儿接到她身边,告诉他们该怎样成为一个坚强的男人。女皇放任着他们的天性。她希望在他们中有一天能诞生出一个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伟大君王。 所以久而久之,成长中的小王子们就不觉得见不到他们的父亲有什么痛苦的了。他们跟随他们的祖母长大。他们爱他们至高无上的祖母,并且崇拜她。他们觉得祖母才是堪称英雄的伟大者,而唯有祖母,才是他们人生中真正的楷模。 自然他们对婉儿也不陌生。因为六年中,他们所见到最多的人恐怕就是婉儿了。她经常来探望他们,并尽力照料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并不反感婉儿。他们甚至亲近她,佩服她。他们这样看待婉儿不单单是因为祖母信任她赏识她,而是他们自己也觉得婉儿非常了不起,他们觉得婉儿的才能是兼济天下的,只不过她生为祖母的奴婢罢了。 便是在与这些小皇子们的接触中,婉儿很早就看出了临淄王李隆基的帝王气象。婉儿不止一次地禀告圣上,隆基是真正的可堪造就之材,是未来可为李唐王朝撑持天下的真龙天子。从此,女皇对李隆基果然格外关照,她甚至为他们这个皇室家族能有这样的孩子而无比骄傲。所以,李隆基几乎是在祖母的宠爱中长大的,他不仅对他的祖母怀有很深的感情,对婉儿,他也是深怀着一种近乎迷恋的敬意的。 也许婉儿是李隆基最早迷恋的女人。也许是因为他从小失去了母亲,所以他才会把婉儿当作那个母亲一样的女人。他觉得婉儿不单像母亲,她还有比母亲更多的智慧、才华和优雅。那是李隆基在他很窄的关于女人的视野中,从未看到过的一种非凡的卓越的女人。后来,这样一个温婉柔顺、才华横溢的女人就成为了少年李隆基的一个梦想。 也许正因为少年李隆基把婉儿当作了梦;也许正因为一个梦对于一个 青春期的少年来说是那么的重要,以至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所以当有一天这个少年的梦想破碎的时候,那样的一种对心灵的毁坏就是无比重要的了,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他将万劫不复。他将抱恨终天。他将永远不能原谅让他的梦破碎了的那个女人。他将永远恨她。永远远离她。 那就是为什么婉儿专门来看李隆基,专门为他送来她认为隆基应当研习的史书,而那个愤怒的男孩子当着她把那史书撕成了碎片,然后就在大雨滂沱之中跑了出去。她看到隆基跑到马厩牵出了一匹马。他跨上那匹马就开始在祖母的禁苑中狂奔了起来。天空的闪电一道一道就仿佛是劈在这个疯狂少年的头顶上。婉儿被吓坏了。她想拦住那马想救下那孩子。然而马不停。马好像也疯了。马把婉儿撞翻在泥泞的雨水中。婉儿只能高喊着,临淄王,你回来,到底是为什么? 李隆基就那样在马背上在风雨中跑啊跑啊,他再也不想见到那个呼唤着他的女人。他第一次懂得心疼的滋味。他因为心疼才发誓从此只要江山。就这样李隆基被他的黑色的战马漫无目的地带着。直到,它终于把它背上的那个小主人甩了下来。 婉儿赶紧跑了过去,她想抱起隆基,但是这个男孩子奋力挣脱了出来,他说你别碰我。你是那么地脏。你是个坏女人。 我是个坏女人? 是的后宫里的人都说你是个婊子。可是我不信。我一直在为你辩解。可是我今天在祖母寝宫的花园里看到了。你竟让武三思抱住了你,你竟然还主动去亲他……你让我还怎么相信你?那个武三思他算个什么东西?你怎么能和这种人在一起,你也要世人鄙视你吗?你走吧。你不是我的亲人。你就是人们说的那个婊子。你哭吧。让雷劈了你吧。雨水也洗不清你的丑恶。我恨你。我要是有剑,我现在就杀了你,不让你脏了我的心…… 李隆基跑走了。 把婉儿一个人丢在了暴风雨中。 婉儿跪倒在大雨中,心像被刀割一样的疼。她求着苍天劈了我吧。是婉儿毁了一个少年的梦想。其实也是这个少年毁了婉儿,她从此连正人君子良家妇女也不愿做了。 从此隆基沉默。那是毁了的关于女人的信念。他是那么艰辛地才找到了这个母亲一般的圣洁的女人。但是这个女人毁了她自己。 婉儿死了。婉儿再不来探望五王。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得到圣上恩准,走出后宫,和已是相王的他们的父亲李旦团聚。他们就更是见不到婉儿了。 后来隆基一天天长大。 后来隆基也有了他自己的女人。 但是他一天没忘过他生命中的那个最初的女人。不忘他曾经是那么爱她,亲近她,迷恋她。但是他再没有让自己接近过她。他只是远远近近地看她在朝廷上皇宫里是怎样地表演。他承认她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是不得已的。但是他恨她。他心上的那个深深的被伤害的印痕是不会消失的。那是他生命中一个永远的疼。他发誓他一定要杀了她。杀了这个曾带给他无穷悲伤的女人。 武皇帝对张氏兄弟的宠爱日盛。 她首先把她的财富给他们。原本贫穷的张氏兄弟,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天下少有的腰缠万贯的富翁。女皇其次给他们官阶。张氏兄弟一路攀升的势头锐不可当,直到朝廷终于没有了适合这对男宠的更高的官位,女皇才又别出心裁地为他们设立了一个叫做控鹤府的机构,由略通诗律的张易之任控鹤监,专门负责招揽文人学士,假装做学问,并不断组织创作诗词歌赋,为女皇的大周帝国歌功颂德。 这显然是女皇想用文化来造就这两个无知的男人。后来女皇又心血来潮,将控鹤府更名为奉宸府,由张易之任奉宸令。而更名后的奉宸府——这个女皇私人的文化部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女皇编撰一部伟大的、能使女皇再一次青史留名的大书《三教珠英》。这是一部语录式的经典大全式的大书,即是将儒、道、佛这三种学说中的名篇佳句精选出来,重新编辑,成为武周帝国留下的一部经典著作。 关于编纂《三教珠英》的动意也许并不是来自于女皇,更是张氏兄弟哪怕使出吃奶的劲也想不出来的。而朝廷对女皇如此宠幸二张的非议也越来越多,后来,那简直成为了一种声讨的浪潮。来自朝廷和来自皇室的。一浪接着一浪,几乎把女皇淹没。 有一天,在寝殿,她终于憋不住了,她几乎流着泪问婉儿,这天下是朕的。朕在朕的天下可以为所欲为,他们为什么就容不下这两个孩子呢? 奴婢听说,朝官们是认为这张氏兄弟无德无才,只会吃喝玩乐,而圣上却给了他们那么高的官。而把官位给了无能的人,那官职不也就成虚名了吗?不知道陛下是否记得,您一直想编纂一本将儒、道、佛三教精粹汇集起来的大书,成为后世垂范的经典。何不让张氏兄弟的奉宸府来试着做做,以解陛下之忧。 女皇旷日持久的忧郁,竟然随着一部大书的制作启动而烟消云散。女皇多日以来一直阴沉的脸竟然也在宣读由奉宸府编纂《三教珠英》的诏令时明朗了起来,甚至露出了笑容。女皇笑是因为她觉得她身边有婉儿真是太好了。她也愈发地赏识婉儿,赏识婉儿总是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为她出谋献策,解她燃眉之急。 如此,在内殿编纂《三教珠英》的工程便启动了。很快,朝中由二十六位文人组成的编书班子成立,这些文人雅士们也纷纷前来张易之的奉宸府报到。 婉儿使女皇获得了解脱,而她自己在繁忙的政务之外,却被深深地陷在了编辑《三教珠英》的无穷无尽的事务中。前来编书的文人雅士们其实都知道,真正主持操纵这项浩繁工程的,其实就是婉儿,所以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自然也是同婉儿商量。特别是他们这些晚辈的朝中官们,对前辈上官仪的辞采风流更是佩服之极,加之他们也常常效仿那五言的绮错华丽、诗意高雅的“上官体”,他们对婉儿就更高看一筹。他们信服婉儿,崇敬婉儿,心甘情愿在婉儿的领导下工作。婉儿为了这部大书,自然也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结果在他们的默契和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部总共一千三百卷的《三教珠英》果然很快问世,世人也果然对奉宸府刮目相看。 然而这些对婉儿来说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由此而引发出来的那一段迷离的情感。 那是婉儿并不曾注意的,在这个二十六人的编书班子中,一匹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黑马突然跳了出来,就那么咄咄逼人地站在了婉儿的面前,让她不得不震惊。 这匹黑马就是崔湜。因诗文而刚刚累进为左补阙。 崔湜之所以能成为婉儿意识中那道迷人的闪亮,那其实还是因为他的刚正不阿。这个年轻人大概是被那个奉宸令张易之的一次瞎指挥激怒了。他突然地暴跳如雷,甚至顶撞了那个在他看来是白痴的奉宸令。他被他的同僚们拉开之后,又愤怒地跑到婉儿那里,大声为自己申辩。他说他所坚持的仅仅是一种学术的观点。他说他所选出的那些经典文章的辞句,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选择。他不能忍受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在那里指手画脚,干扰他的工作。 婉儿坐在那里。她抬起头。她不允许这个连门也不敲的男人就这么大喊大叫地闯进了她的房间。她本来很生气。她本来打算狠狠地教训这个男人。但是她抬起头,她立刻就被这个英俊的男人吸引了。婉儿是不由自主地将她的目光停留在那个男人的脸上的。她的这停留将所有的反感厌恶全都驱除殆尽。 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崔湜。崔湜冷酷地说。 是崔湜崔大人?她读过他的诗。她真的喜欢那些诗。她认为崔湜的诗很儒雅,想不到他的人竟是如此的狂放,甚至粗野。婉儿这样想着便脱口而出,想不到那么好的诗句竟会是崔大人写的。 在我看来,做诗与做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此时的崔湜似乎把婉儿都不放在眼中。他好像什么也不怕了。他就那么铮铮铁骨地站在那儿,他说我不干了。 婉儿冷冷地看着崔湜。她用十分冷漠的声调问他,就是说,崔大人要退出奉宸府了? 我只是不愿任人宰割。 就是说你连朝官也不愿做了?你不是刚刚被圣上累进左补阙吗?如果你不是意气用事的话,那么能告诉我你想怎么毁自己吗? 那么请问,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尊严的? 你是说尊严?为朝官者能提到尊严吗?想要尊严就别走仕途这条路。崔大人的父亲和兄弟不是都在朝中做官吗?他们是怎么教给你做官的尊严的? 他简直是在凌辱我。 你是说张大人?他不过是在替代圣上监修这本圣上无比看重的书。他管管你怎么啦?你知道他是谁吗?你得罪了他就等于是得罪了圣上,而得罪了圣上是要杀头的。你必须忍。这是朝中做人的原则。 这恐怕只是你的原则吧。 你说什么? 我是说倘若我是你,也许早就自杀了。 崔大人,你也太自负了吧。你以为自杀就高尚,就有了人的尊严了吗?那是逃避。在艰难中而依然顽强地活着的,才是真正的勇敢者。朝中的英雄有朝中的标准,你不愿意忍,当然可以走。编撰《三教珠英》这样的经典之作,对大人这样的才子也并不是苦役。何去何从,大人自己选择了。我这里要工作了。 崔湜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离开。他忍下了张易之对他的侮辱。他留下来。或许是他觉得婉儿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吧。 后来,崔湜同张易之之间的那些忤恶,果然还是传到了女皇那里。张易之可能是气急败坏,结果,圣上便也气急败坏地叫来婉儿,当头就问,你听说过叫崔湜的那个年轻人吗?朕听说这个人很狂妄。这是朕的内殿。他要干什么? 女皇在问着婉儿的时候,张易之就委屈地站在女皇身边。其实从女皇一提到崔湜,婉儿就知道这个张易之实在是个小人,甚至不是个男人。于是婉儿义正辞严,她说崔湜确实是在奴婢和张说张大人一道拟定的编辑原则下工作。我们都是为了陛下的这本书在努力。崔湜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会为陛下的王朝尽职尽忠的。如若真是有了问题,那也是奴婢的问题,与下边的人无关。 如此,婉儿在圣上那里救下了崔湜。她也不知道那一刻她为什么会那么冲动,那么挺身而出,她不知道她为什么非要救下那个年轻人。 但是婉儿并没有对崔湜提起过她在女皇面前为他据理力争的事。后来,随着《三教珠英》的完成,崔湜他们那些文人们也离开奉宸府,回到了朝中。从此婉儿就几乎再也没见到过这个年轻人。 但是当然崔湜在婉儿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就像是,婉儿意识中的一道迷人的闪亮。那闪亮从此就停留在了婉儿的意识中。那是婉儿无法说清的感觉。婉儿从此难忘。 自李显复归之后,武周帝国又迎来了一个无比喜庆的日子。那就是新太子李显倾城倾国、美艳动天下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朝中重臣天官尚书武三思英俊但却平庸的儿子武崇训。这是武周帝国、特别是武皇帝的一件大事,因为李武两姓又缔结了一次伟大的婚姻。 李显的归来,无疑使武三思感到了危机和不安;流放十数年每日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李显,对代表着朝中极强大的武姓势力的武三思,也是心怀恐惧和敬畏。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处在了心有余悸的位置上。他们都需要有个什么定心丸一样的东西,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紧张,那么好,联姻来了。 于是,这对年轻人的婚礼,就被当作了朝廷中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女皇要看到的最最隆重也是最最盛大的婚礼。而能将这一切安排好的,似乎就只有这个如大内管家一般的上官婉儿了。 其实连婉儿自己都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为了这皇室中谁也离不开的人。她觉得她不曾用过很多心力,就非常自然而且自如地把这李武两姓的众多人物握在了手中。 这就是婉儿。 朝廷中百官在不断地更换着,甚至东宫的太子也在不停地进出着,而婉儿不换。几十年。婉儿始终在女皇身边,在皇室的成员们身边,所以唯有婉儿,是永远的。 其实,对李武两姓的这一次无比重要的联姻,婉儿很早就周旋于其间了。此间,婉儿同武三思还继续保持着那种若即若离的身体的关系。她甚至每每将安乐公主带到武三思的家中,让她背着父母和武崇训幽会,而她只坐在门外寒冷的马车上等着那个正慢慢变得像公主的安乐。她有时候甚至一等就是大半夜,但是她也毫无怨言。 婉儿所以任劳任怨,说到底还是为了武三思。她知道只有武三思成为了李显的亲家,当未来李唐王朝复辟时,三思才可能因这一层亲家的关系而得到显的庇护。 婉儿在不断告诫武三思的同时,还要时常出入东宫,特别是要常与韦太子妃和安乐公主商议婚礼的各种细节。韦妃是在返回都城之后,才慢慢看清了朝中形势。首先是女皇依然安康,一点放权的意思也没有;而且朝中武氏一族的势力也并不像有些朝臣们说的那样岌岌可危,不堪一击。且不说武三思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女皇最信任的人,就是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那场难舍难离的婚姻,也使李武两姓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地复杂迷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后的天下究竟是谁的,是谁也看不清的,所以聪明的韦氏对女儿的这桩婚事才格外地上心。 韦妃对此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也许只有同为女人尤其是同为与武三思有着关系的女人婉儿才能看得清楚。那是她在韦太子妃第一次见到武三思时的那目光中就看清了的。她知道那是一种疯狂的迷恋。那是一种无法掩饰的一厢情愿的女人的激情。 大概是韦太子妃也耳闻了一些武三思与上官婉儿之间的风流,至少是她知道婉儿同武三思的关系很近,而只有通过婉儿,她才能和武三思的关系也很近,所以她很快对婉儿转变了那种颐指气使的态度。也大概是韦太子妃在每每觐见女皇时,才慢慢看清了她原本视为奴婢的婉儿在女皇的身边是何等重要,她韦妃怎么能轻看这个女人呢?如此她才觉出了婉儿在朝廷上乃至在皇室中是怎样地一言九鼎。 幸亏韦太子妃还算是个聪明的女人。幸亏她的聪明让她醒悟得早,而没有更深地得罪那个无冕的婉儿。总之韦太子妃迅速改变了对婉儿不恭的态度,从此,她甚至在婉儿的面前变得有点谦卑,有点自惭形秽。 面对太子妃的如此转变,婉儿并没有表现出她的不屑一顾,尽管,她对于韦妃势利小人的这一套是非常反感而且非常深恶痛绝的。但是她毕竟转变了。于是婉儿便也真心应和着韦妃的友好。尽量让这个女人觉出她是对她好的,她愿意帮助她,她甚至真的在女皇面前夸赞过韦妃,慨叹十四年中她对显的那一份支撑和爱护。 当然为了坚固这一份友情,婉儿也非常精心地为韦妃和武三思安排了几次私人的会面。婉儿如此竟驾驭了韦妃。于是很多次,婉儿把太子妃带到了武三思在皇宫外的家。一开始,武三思对这个徐娘半老又搔首弄姿的女人十分反感。 婉儿说,她初为王妃时也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她还给显生了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重润。十四年风风雨雨她始终和显同甘共苦。你说她浅薄庸俗,可她就是用这浅薄庸俗在艰辛中支撑了显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拴住一个脆弱的男人的心呢?因为显听她的,而显又是太子,是天经地义的王位继承人。显是你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你最大的威胁,你怎么能对你的危险也视而不见呢?显唯一的思维就是那个太子妃的了。你和显较量其实就是和那个太子妃较量,那你还干吗非要绕开那个女人和她身后的那个傀儡周旋呢?你这不是舍近求远吗?还得罪了那个能决定你命运的女人。 我不信这个女人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她能杀了我? 未来她可以杀你,但同样也可以救你。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幸运的是她喜欢你,如果你现在拒绝了她,那你对她的伤害将是致命的。她将咬碎牙根地恨你,将来只要她有了还手之力,她第一个要杀的人肯定就是你。 婉儿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是越来越不能理解你了。我可以侍奉圣上,奴颜婢膝,我甚至可以对圣上的情人曲意逢迎,可是你怎么能让我去取悦于这样的女人? 你难道真的看不出你已经危在旦夕了吗?而这世间能救你的,就只有这个让你恶心的太子妃了。相信我。我怎么会害你呢?我又怎么愿意把我的男人让给别的女人呢?我是真心在为你想…… 然后武三思就抱住了婉儿。他当然相信这是婉儿在为他想。但是他同时也更加钦佩婉儿了。他觉得他怀中的这个女人实在是太厉害也太不可思议了:她所送给她的敌人的,竟然是她自己最最珍爱的东西。 婉儿就这样把武三思拱手送给了韦太子妃。通过后宫女人的淫乱而为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路,所以婉儿无悔无怨。她不仅保住了武三思,而且获得了韦妃对她的信任和依赖,这样,她就不仅仅是掌握了武三思,同时也掌握了韦太子妃。 婉儿无法知道武三思和韦太子妃的关系是怎样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婉儿没想到,就在安乐公主和武崇训结婚大典的前夕,她为了一些最后的事情来和太子妃商量,那时候圣上正在临朝,满朝文武正在聆听她老人家的神圣教诲,婉儿来到东宫,她简直不敢相信,武三思此时此刻竟非常随意地和韦妃一道坐在太子的大殿中。 婉儿很平静地寒暄了两句就退了出来。她说她要来找安乐公主,要她最后试穿那套结婚的礼服。婉儿真的就退了出来,朝公主的院子里走去。但是她心里油然而生的妒恨难以平息。她想不到武三思竟如此背叛她,在本该上朝的时候,在知道太子此时正在与圣上一道临朝时,却偷偷摸摸地跑到东宫来和那个风骚的太子妃幽会。这是婉儿所始料不及的。 毕竟武三思是她的男人,但是毕竟很多年来她和武三思夜夜在一起。婉儿真的大度到她面对自己的男人与别的女人调情时也心静如水吗?不,婉儿不能。婉儿也是女人。她退出来是因为她实在不能再忍受与她有着肌肤之亲的男人在主动取悦于别的女人。婉儿恨她。她想她为了武三思,为了自己,为了他们能活下去而做的这种选择可能错了。她或许不该这样把武三思真的送给韦妃,她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惨痛的。 婉儿在去看安乐公主的时候,心情很不好。 婉儿在走进安乐公主的房间前本来很难过,但是她推开门就赫然看见了那个质朴自然的女孩正独自站在窗前流泪。 婉儿马上走过去,不由自主地将安乐公主搂在了怀中,安乐公主便靠在了婉儿怀中,她哭得反而更厉害了。直到她终于不再哭了,才委屈地对婉儿说,为什么偏要让我结婚?为什么? 那时候婉儿和安乐公主已很熟悉了。她当然看出了婉儿在这宫中的地位,但同时这个在穷乡僻壤的王府中长大的女孩也真的崇拜婉儿,甚至视婉儿为她的楷模。她觉得婉儿太智慧了,也太优雅了。她差不多是从一见到婉儿,从第一眼,她就对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女人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迷恋,她觉得婉儿身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在吸引着她。 而婉儿没有女儿。婉儿到了有女儿的年龄她却没有女儿。但是那母亲的情怀婉儿是有的。特别是在她不断探望李旦的那五个小皇子时,她就开始对那些正在成长的男孩子们有了一种母性的依恋。而如今安乐公主向她走来。她不仅把她迷恋的目光朝向她,并且把她渴望友爱的手臂伸向她。 婉儿说,裹儿,你别再哭了,你当然应该结婚,因为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这是喜事,干吗还要哭呢? 可是我并不喜欢武崇训,干吗非要我嫁他呢? 裹儿,看着我,告诉我是不是因为武延秀? 婉儿,记得你第一次把我带到崇训身边的情形吗?就在认识崇训的那一刻,我也就认识了他的那个堂兄武延秀。记得吗,有一次我要你不要等我了,崇训也说他会送我回宫的。那一次聚会就是为了给延秀送别。他们喝酒。喝了好多。延秀哭了,崇训也哭了。他们告别,延秀说此去突厥,远在天边,咱们兄弟就生死两茫茫了。后来崇训喝多了,是延秀把我送回宫的。 你们在宫墙外站了很久。 你全都看见啦? 婉儿点头。 是的,他哭着,拉着我的手。他说他爱我,说他真舍不得离开我。他还说朝命不能违。他本来是怀着为国捐躯的神圣使命和雄心壮志准备上路的。他不怕离开家。那是因为那时候生活中没有你。他说你来了我就不想走了。后来,他就抱住了我,亲了我。他说他亲了我,我就是他的人了,我就等于是和他结婚了。我也就答应了他一定会等着他。可是,为什么我偏要结婚呢?那么延秀怎么办? 孩子。这么久了,延秀一直被默啜可汗囚禁着,他们不会放他回来的。你可能会想一辈子,但是你却不能为了这想念而什么也不做。人生还有很多的事情。崇训也是好孩子。毕竟,这对你的祖母、对你的父母都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婚姻。迟早你会明白的。 婉儿安慰着安乐公主却知道自己正在变成一个冷若冰霜的人。她对安乐公主讲的那些道理其实也是讲给她自己的。但是婉儿深知她既救不了安乐,也救不了她自己。她们这些女人就是在这人生的轨道上不断地下滑着,一直滑到人性的谷底。那时候她们可能才能成为那种真正坚强的女人。她们不再会哭,也不再心痛,而投向人世的,只有硬的心,只有冷的眼了。 婉儿从安乐公主的庭院出来已经是很深的黄昏了。婉儿路过了太子妃的庭院。她想她该向太子妃告别,否则会失礼。然而更让她想不到的是,武三思竟依然坐在那里和韦妃谈笑风生,他们甚至都没注意到婉儿的到来。直到婉儿说她要告辞了,武三思才站起身,说他也要告辞了。 于是武三思和婉儿一道离开了东宫。他们一前一后地走在两面是青砖高墙的长长的甬道上。婉儿沉默不语,独自向前走着。 武三思挡住了婉儿。说,来吧,别回什么政务殿,跟我回我们的文史馆吧,那才是我们真正该去的地方。 婉儿躲过了武三思,她说你还要干什么,你难道真不知道你儿子明天要结婚吗?我真的要去政务殿,让我去。我陪了安乐公主一天,陛下那边还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呢。 婉儿果然径自回到了政务殿。她知道她确实有一些奏折需要整理。她并没有想去见太子。但是她在路过太子房间时,却看见里边的灯还亮着。婉儿在太子虚掩的门前稍稍迟疑了一下。但是她还是立刻离开了。然而她没有走上几步,就听到了显在喊她,显说,婉儿,我一直在等你。 显走向婉儿。他的影子压过来,他把婉儿逼到了墙角,他问她,为什么要跟那个武三思在一起?你的事我全都听说了。那个武三思不配你,你怎么能和那种人上床?如果你是二哥的,那我将毕生尊重你的选择。可那个武三思是什么人?你怎么会弄到和那种男人在一起?答应我离开他吧,否则满朝文武都会看不起你,也辱没了你自己和你的家族。 婉儿看着满脸伤痛的李显。 后来她终于摆脱了他,她大声说,干吗还要提李贤?你不知道吗,贤死了,永远死了,他什么都不能再给我。 可是我能给你。我会比那个武三思给你的更多,我会给你一切的。 可是十四年来你又在哪儿?圣上的心瞬息万变,你就能保证你能继承王位吗?还是先管好你自己的事吧。我会对我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谢谢殿下的提醒,婉儿告辞了。 婉儿离开了太子显。 婉儿离开的时候心里很快慰。因为她从显的妒恨中,知道了显对她的态度。她知道显依然非常喜欢她。她甚至相信,显是为了她才从流放之地回来的。她知道她就是显的信念和梦想。显是不会轻易放弃他少年时对婉儿的梦想的。如若有一天显真的做了皇帝,婉儿相信他会恪守今天的诺言,给予婉儿一切的。那么婉儿还企望什么呢? 安乐公主与武崇训的婚礼灿烂华丽。 婚礼因为女皇帝的驾临而显得更加神圣而庄严。 婚礼就像誓言一般从此镌刻在李武两姓所有人的心中。 从此世世代代。 从此,那将是他们共同的王朝。 李武之间的一次次神圣联姻无疑使女皇帝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很庆幸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了李武两个家族之间几乎家家是亲戚,户户都有交汇的血脉。于是她便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宠爱她的张氏兄弟了。这样长此以往,也难免会招来满朝文武的非议,甚至连武皇帝自己的后代子孙们都对老祖母的这种变态的昏聩和淫荡议论纷纷。 女皇对此淡然一笑。特别是朝廷上对女皇私生活质疑的那些男性朝臣们,她更是宽宏大度,她坚信反正他们不敢对她宠爱的男人怎么样。 而真正的敌人来自营垒的内部,这才是女皇所不能忍受的。那些个孙子辈的小儿女们竟也敢议论起圣上的私生活来了,这王宫还有王法吗?多少年来,女皇最容不得的就是那些仰她鼻息而又背叛她的那些她的亲人了。她对他们从不手软,毫不留情,不管他们是兄弟姊妹,还是她亲生的儿子。她对亲人的宽容从来就是有限度的,多少年来她始终信守着,因为她知道来自于内部的反抗力量究竟有多么可怕,历史中几乎所有王朝的毁灭都来自那些内部的势力。 所以武皇帝的家中决不姑息养奸。 而不幸的是,这一次被张氏兄弟告发的,恰恰就是女皇的亲儿子李显的那些孩子们。在后宫里窃窃私语他们的老祖母的,竟然是两年前被她封为邵王的皇太孙李重润、永泰公主蕙仙和她的丈夫魏王武延基。全是圣上的亲人。无论是李姓还是武姓,他们全部都是女皇的亲人,他们的血管里也全都流淌着女皇的血。 女皇拍案而起。她先是止住了她翅膀底下的那两个年轻男人的眼泪和抽噎,然后就即刻派人把太子李显传到了她的寝宫。这是她的家事。她当然无需到朝廷中去兴师问罪,她只是把那个能替她掌管宫中诏命的婉儿叫来就行了。 显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儿臣罪该万死,请圣上开恩。显知道他的家已经又一次大祸临头。这一次,他们可能终于难逃一死了。 你知道欺君是什么罪吗? 圣上,圣上…… 既然他们是你的儿女,朕就委托你去处置吧。婉儿,你现在就和太子一道去为朕起草一份处置这几个逆子的诏令来。明早上朝之前,朕要看到。 炎热的夏夜。显却周身颤抖,手脚冰凉。女皇一开口,就已经把他们逼上了绝路,或者说,就已经定了那几个孩子的死罪了。 婉儿也很悲痛忿恨,她想不到张氏兄弟竟是如此地狠毒,而圣上又是如此地绝情。他们又一次把显挤对到死角上。让显在他的死和他的孩子们的死中作选择。这是何等的残酷。 显在那边进退维谷。显说不,我做不出这样的决定来。显说为什么要我去杀我自己的孩子?不!那莫不如让我先去死…… 不,殿下,不要这样。这样无济于事的。 那我该怎么办?杀了他们? 殿下,真的,哭也没有用。这是圣上要你做千古罪人。 婉儿把血流满面的李显的头紧紧抱在怀中。显疯狂地挣脱了婉儿。他说我的心还是肉长的。与其让我亲手杀了我的孩子,还不如让我现在就死。就像贤那样,让母亲成为凶手,让她永遭世人的唾骂。 婉儿说没有用的。既然李弘和李贤都已经成为了阶梯,那么再多你一阶又有什么不同的?后世的骂名已然悬在了那里,而你的死又能为那骂名增加多少分量呢?何况即使你死了,也根本改变不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孩子们的命运。来吧,过来,让我把你脸上的血迹擦干净,好吗? 显竟然乖乖地走到了婉儿的身边。这一次是他抱住了婉儿,是他扎在婉儿的怀中呜呜地哭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早朝之前,由婉儿起草的那一份诏书果然被准时送达女皇的寝殿。 女皇昏昏欲睡。谁也不知道圣上是不是真的看到了那份赐重润、永泰公主、武延基死的诏书。但是,当婉儿在朝廷上宣读那赐死的诏令时,圣上确实是坐在她的皇椅上的。她根本就不在乎那几个黄口小儿。她要让天下知道,她依然是大周的皇帝。她依然是至高无上的。是谁也碰不得的。而她的那两个宝贝,也是谁也碰不得的。 婉儿是在宣读了那份赐死的诏书当晚,来到文史馆中和武三思见面的。她是特意来见武三思的。她一见到三思就靠在他的胸前哭了起来。她说她被这可怕的生灵涂炭的罪恶吓坏了。她永远无法解释那个死亡的诏书是怎样从她的手里出来的。 婉儿蜷缩在武三思的怀中,她问他,知道下令杀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其实那时候武三思的心情也很不好。因为女皇下令杀掉的,不单单是李家的后代,也有他们武家的人。 武三思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婉儿,他问她,那最后的命令究竟是谁下的?显那么懦弱,他怎么敢下令杀人呢? 你到底想说什么?婉儿从武三思的身边跳了起来。你是说,是我杀了那三个不懂事的孩子? 难道不是你吗?武三思突然警觉了起来。他说我听得出来那诏令明明是你写的。那文字那措辞不单单是出自你的手,还出自你的心。你不仅要杀了这几个孩子,你还要一个一个地把我们李武两家所有的人全都斩尽杀绝。 武三思你到底在说什么?你是不是疯了? 是你疯了,上官婉儿,你才是个疯了的杀人狂。我知道你是为了报仇才忍下来的。你不会亲手杀人,但你会发布杀人的命令。婉儿你真是太恶毒了。我知道你真正的仇人就是圣上。我知道你恨她,可是你却把你的仇恨隐藏得那么深。你迟早是要杀她的。你要她一点一点一块一块地在煎熬中死。你要她独自一人站在那个空落落的朝堂。显杀了他的儿女,就等于是杀了他自己。显也已经死了,那么,你什么时候再来杀我呢?还有我的孩子们。你让我迷恋你,让我在痛苦中一天天地消耗。只有看着我们这样慢慢地死去你才会快乐。你要一生都活在这种复仇的快感中。你要每分每秒都看到我们李武两家有人在死去,圣上在死去。那么,来吧,来杀我。如果不来杀我,那么我就要杀你了…… 当三个可怜的孩子被赐死之后,他们的尸体被掩埋在洛阳城郊那荒凉的邙山上。至高无上的女皇突然又一道旨令,说她要离开洛阳。说她要穿越八百里秦川。说她要回西都长安。 女皇的朝廷跟随她倾巢而动。连同她的东宫太子李显,她执意要把显带走,她决不留下太子监国。她的心很虚。因为她已经觉出了显如果继续留在洛阳,迟早有一天,他会积蓄力量反对她。她不愿意显和他儿女们的阴魂离得太近。 女皇从洛阳移驾长安一呆就是三年。 女皇的长安三年果然使她的权力得到了某种稳固,也使张氏兄弟得以在她身边苟延残喘。这时候女皇已经七十六岁了。但是她既不想交出她的权力,也不想离开她的二张。这就使朝中的空气变得异常紧张了起来。 张氏兄弟尽管恃宠挟势,身居要津,但是那种反对二张的势力却始终如暗流般在朝廷中涌动。不仅仅是李家乃至于武家的那些亲属们,就是朝臣们也对不断扩张的张氏兄弟的势力非常不满。他们几乎不用商量就不约而同地站在了同一条阵线上。 显在这次亲自下令杀死自己儿女的事件之后,那种打击的沉重使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变得更加畏缩怯懦不堪重负。而韦太子妃在这一深刻的打击后变成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因为被女皇和她的丈夫所夺走的,毕竟是她的亲儿子,是她寄与无限希望的儿子。因为显毕竟有过世的那一天,而一旦显过世,继承王位的就自然是长子重润。而有了重润做皇上,她就依然可作威作福,做那个能够安度晚年的皇太后。 然而她的美梦被打碎了。 因为,就是这个承载着韦妃未来希望的儿子被杀死了。从此她不再有儿子了。就是显当了皇帝,继承王位的也不再是她生的儿子,而是别的什么嫔妃所生的重俊和重茂了。她不再理睬显了。她蔑视显。她认为显根本就不是男人。她视这个软弱窝囊的男人为粪土。她从此控制了显。 总之,这个赐死重润、蕙仙和武延基的震惊朝野的事件,多少还是打击了女皇的不孝子孙们那日益嚣张的气焰。她要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张氏兄弟是碰不得的。她的私生活是碰不得的。仿佛骤然之间什么都被张氏兄弟控制了起来。他们那种得意的样子,好像也大有抢班夺权的野心。 如此,能接近女皇的婉儿就变得无比重要了。特别是对李、武两家的那些后代们,婉儿是他们能与圣上沟通的唯一桥梁了。他们需要她。 于是,朝廷中的这种特殊的局势,将婉儿推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这便也成为了婉儿生命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只要圣上还活着。哪怕她已经动转不能神态不清,但只要她活着,她还是女皇,那天下就是婉儿的。 于是婉儿非常郑重地面对她的这个新时代。她想在这样的局势中,她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她的立场。于是婉儿寻找。她当然很快就看清李、武两家正在暗自秘密联合以抵抗张氏兄弟的征候。王朝早晚是李家的。婉儿知道她首先需要选择的战略伙伴,就该是那个李显。她当然不能因一时的短见而抛弃显。特别是当他痛苦、当他被圣上抛弃、当他被韦妃羞辱的时刻。她似乎更应当关心显,更应当给他一个朋友的安慰,甚至是一个女人的柔情。因为她坚信,迟早天下是李显的。 如此,婉儿便常常到政务殿中显执事的地方去看望他。他们就是那样相对无言地坐着,各自沉思着。婉儿当然知道显是怎样地痛苦,婉儿便是为此才会常常来看望这个坐在太子位上但已形同虚设心如死灰的李显的。因为她坚信显的未来,她知道只有在显落难的时候关切他,显才会真心感谢她并永志不忘。她要他坚持下去。活着。她要他知道只要坚持住,这王朝的皇位就一定是他的。倘若牺牲了儿女的太子从此一蹶不振,那儿女们的性命不是就白白牺牲了吗?所以婉儿要求李显一定要挺住。只要他活着,他就一定会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真正的王。 而显就真的了然了这一切。他慢慢变得坚强变得刚毅。他不再像一株被霜打了的草。他正在一天天地挺拔起来,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了,他的生命中还有婉儿。 这就是婉儿的能力。她一言不发就能使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男人死灰复燃。她就坐在那里。默默无语。看着显。告诉显他并不孤单,婉儿将永远和他在一起。 就这样婉儿成为了显的生死之交患难之友。她不仅给显关怀,给显友情,让显看到那个尽管渺茫但却依然还在的那个遥远的希望;她自己也在她给予显的那一切中获得了支撑和未来。 婉儿这样的一番穷于心计的表演,无疑使显镂骨铭心。婉儿当然也知道,她从此在显的心中充当的将会是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她更知道她的表演给世人留下的又会是怎样的印象。 婉儿知道她每每来看望太子都是在张氏兄弟耳目的监视下。但是她的一言不发又让对她恨之入骨的张氏兄弟不知该如何下手,才能把她从他们所挟制的女皇身边赶走。而婉儿的频繁探望太子,也让那些一直想拥立太子的臣相们很纳闷。他们不知道这个和武三思私通的诡计多端的女人耍的又是什么阴谋。但尽管如此,婉儿还是慢慢获得了李唐势力的信任。 有时候显也会拉住婉儿的手对她说,别离开我。今生今世,我不能再失去你了。婉儿能不感动吗?她想也许显的誓言就是她的未来和希望。她知道显是真心爱她的。尽管她不能也爱显,但是她绝不能拒绝显。她知道这爱对她有多重要。 婉儿的第二个重要的战略伙伴依然是武三思。婉儿同武三思的关系曾经是一如既往地若即若离。但是在那个武三思看穿了婉儿用心的夜晚之后,他们突然不再来往了。 那是一个疯狂的夜晚。武三思恍然悟出了婉儿毕生的复仇阴谋。他开始害怕这个女人了,但是那个晚上武三思还是要了婉儿。他也要如婉儿一般,在她的身上发泄他复仇的兽欲。他把婉儿的脸颊舌头乳房和四肢全都咬破了。她呼喊她流泪,然后,突然的,一切完结,当婉儿以为这个狂暴的男人依然会留在她身边,武三思竟穿上衣服,踏着星月,扬长而去,把婉儿独自一人留在文史馆内,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 婉儿被浑身是伤满心是痛地丢在漫漫长夜中。后来她想起这个夜晚这个男人对她做的那两件事。一件是把她当作了那个彻头彻尾的复仇者,另一件是他强暴了她。她想不到武三思竟把她看得那么透,她从没有想过杀女皇。就是女皇在她的脸颊黥上忤旨的墨迹时,她也只想着该怎样报答她。但是,武三思说的那一席话提醒了她。她觉得武三思所说的那个复仇的女人真像她呀,那要把女皇一家斩尽杀绝的雄才大略,还能有谁比她更卓越吗?她想武三思实在是太了解她了。他甚至比婉儿自己更了解婉儿。 便是因了武三思对她如此入木三分的精辟分析,使她对这个男人刮目相看。她反而更欣赏这个男人了,他是能够把一个人研究得很深很透的。而婉儿知道,朝臣中拥有武三思这种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就是位高至太子的李显,也永远不会把她这个深不可测的女人参得如此深透。 然而,还没有等到婉儿把她的这惊喜之情告诉三思,这个男人就在忿恨中强暴了她。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人竟然抽身就走了。自从那一次他离开了婉儿,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后来他们所有的人,又和女皇一道去了长安。长安当然就没有文史馆深处的那个深深的庭院了,也不再有他们的那张温情的床。而那一切对婉儿来说又是如此的重要。为此她甚至不喜欢长安,因为长安让她永远失去了她的那个男人。 到了长安的武三思因为是太子的亲家,便能够明目张胆地拜访太子的家。他做出一副安慰太子妃的样子,而多数是在和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调情。太子妃也多亏了这位武大人能时常造访,否则她可能真会为失去了儿子而变成了疯子。 东宫里的这影影绰绰的绯闻自然也传到了婉儿耳中。婉儿那心里的妒忌可想而知。结果,在有一次和武三思擦肩而过的当口,她终于恶狠狠地低声对他说,圣上是容不得东宫的淫乱和阴谋的。 就是这句话,果然把武三思顿时就置于了惶惶不安的境地中。他知道这就意味着,婉儿将会随时随地地向圣上告发他。而他已经很难接近圣上,而一旦被定罪,他便就有口难辩。他又怎么能不向婉儿跪下呢? 其实自重润事件之后,武三思对婉儿的感情很复杂。他一方面是真的害怕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一方面又觉得还有点舍不得这个女人,尤其舍不得她的智慧和能力,他并没有就下定决心与婉儿一刀两断。他只是试着远离她,他觉得他已经对婉儿无穷无尽的索要力不从心。而刚好他们又迁徙到了长安。 但是这一次真的武三思不得不对婉儿跪下了。而他们之间的那种僵局也马上被打破,而婉儿是占了上风的。仅仅是流水一般游过的那一句话,就让武三思主动减少了去东宫的次数;他并且屡次三番地找到婉儿,说他要和婉儿好好谈谈。 反过来是婉儿端起了架子。 后来武三思实在不能说动婉儿,于是他只得奏请圣上,说在长安也应该继续修撰国书,那将是大周留给后世的唯一记录,他并且再度请求圣上让婉儿和他一道继续监修国书。 于是圣上敕许。 于是武三思终于把婉儿带出了皇宫,带到了长安郊外的一片高高的荒原上。 然后他们就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午夜在荒凉的土地上。武三思终于把婉儿的身体抱在了怀中,然后他进入她。在荒郊野岭,在大自然中。这样用身体拥有着婉儿,武三思才又重新觉出婉儿是最好的,婉儿才是他最想要的女人,也才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人。 这种身体的交换几乎是立刻就给武三思带来了好处。譬如在婉儿的斡旋下,他可以更多地到后宫去探望姑母了,他和张氏兄弟的关系好像也得到了某种改善。 婉儿同时也经常安排武三思同太子李显的会面。这样的会面通常是安排在政务殿。她觉得唯有在这里,这才像两个男人之间的会面。显一度甚至引三思为知己。 当然婉儿也并没有阻止武三思去东宫。她只是不愿意让他们太张扬,太子妃还并没有站住脚,而如若有一天真的让二张抓住把柄,婉儿的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 婉儿便是如此地帮助和提携着武三思。那么武三思还能理解婉儿这样的女人吗?也许并不是婉儿内心想帮助武三思,而是她的身体她的欲望。她对这个她本来鄙视的男人可谓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婉儿本来是想和武三思长相守,共存亡的。但是有一天,她再也救不了武三思了。因为他走得太远了,他脱离了她。而武三思脱离了婉儿的掌握和控制,就等于是脱离了他自己的生命。 没有人会像婉儿那样珍爱武三思的生命。婉儿是将那个男人的生命当作她自己的生命来呵护的。 三年之后,女皇从长安返回洛阳。 从长安,到洛阳,那是圣上最终的归路。那时的女皇已在弥留之际。她已经无从知道哪里是她真正的归所。女皇生前没有为她自己修建陵墓,而她此次前往长安,或许也是为了能和她与高宗共同拥有的那个浩大的乾陵更亲近些。但是三年之后,她又突然决定要返回洛阳。她或许以为唯有洛阳才是她灵魂真正的栖息之地吧。而她在回家之后,竟然又敢于在整整的一个夏季,将她的生命中所余不多的时光,销蚀在万安山的凉爽中,销蚀在她与张氏兄弟的最后的缠绵中。结果,也就是在这个夏季,在女皇和张氏兄弟远离朝廷的时刻,李、武两姓的皇室成员们以及朝臣们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张运动。待女皇带着她的张氏兄弟从万安山上仓皇返回,好像朝廷已经不再是圣上的了。 张氏兄弟罪恶累累,铁证如山。他们不仅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还企图推翻大周帝国,以天子自居。 朝臣们送来一道道奏折,全都是揭发张氏兄弟的。其中的一些证据是只有和张氏兄弟很接近的人才可能知道的。 盛怒中的女皇叫来婉儿。她很生气,但是她却十分费力才能勉强睁开那昏花的老眼。她用微弱的但却严厉的声音问着婉儿,又是你吗?又是你在出卖他们? 陛下,那不是奴婢想怎样就怎样,甚至不是陛下想怎样就怎样的。那是天意。是上天不再能容忍他们…… 那么你以为朕是什么?朕难道不是上天吗?这是朝臣们在谋反。来人哪,拿来朕的剑…… 终于老女皇以她孱弱的躯体,挺身而出,让她的张氏兄弟在排山倒海的弹劾中,逃过了一劫又一劫。圣上是那么疼爱她的那一对宝贝。有人要从她的身边夺走他们,就等于是摘走了她的心肝。 再后来,当朝臣们意识到再不能以这种和平的方式清除二张了,于是,一场由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 和袁恕己这五位朝臣发动的一场神龙年间的革命就爆发了。 这就是青史留名的“五王发变”。 其实就是一场非常简单而轻易就获取了胜利的政变。其实张氏兄弟本来就是不堪一击的,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攀附在圣上的身上。总之,起兵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毫无战斗力的张氏兄弟的人头,并将这人头悬于女皇的眼前,让她在那血淋淋的昭示下退位。 这样的一场政变五王们当然也是知会了皇太子李显的。那时候显虽然已是惊弓之鸟,但面对这最后的机会,特别是在婉儿的鼓动下,他还是决心最后一搏的。当张柬之起兵的那一刻,他尽管几次退缩,还是被那些勇士们拥戴着上了马。所以,当婉儿在女皇的寝殿中赫然看见那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时,她也在正逼迫女皇退位的张柬之身后看到了那个全身铠甲但神色依然怯懦惊慌的李显。 婉儿穿过人群对李显莞尔一笑。 婉儿就此知道从此显的时代又重新到来了。显的时代的到来,其实也就是婉儿的时代的再度来临。 神龙革命当然决不仅仅是为了清除二张。 神龙革命更伟大的使命是逼迫大周帝国的女皇退位,结束她这个越来越衰败的王朝。 爆发神龙革命的这一天,刚好是神龙元年元月二十二日,这是女皇刚刚为自己改过的年号。只不过她苦思冥想出的那个神龙已经不能代表她了。或许,她就是为了儿子的登基才将年号改为神龙的。她或许不是有意要这样改的,那只是冥冥中的一种神示。 二十三日,张氏兄弟的首级被悬挂于洛阳市中的天津桥上示众。早朝时女皇亲下敕令,令太子监国,大赦天下。谁也不知这是否就真是女皇的意思。但是那诏令确实是由婉儿起草的,所以国人欢呼圣上的英明。 二十四日,女皇又是一道由婉儿撰写的敕令,隆重向天下宣布,从即日起,她将王位让给太子,而她大度退位,即为上皇。 二十五日,李显在通天宫正式继位。在山重水复之中,显终于又再度坐上了那把他早就不敢再奢望的皇椅。 二十六日,统治了周帝国整整十五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终于被无情地赶出了皇宫。在皇家禁卫军的护送下,年老体衰的上皇徙居洛阳西南的上阳宫仙居殿。显率领百官垂立于宫门两侧送上皇离去。最后显抓着婉儿的手说,留下来吧,我需要你。而婉儿说,她更需要我。然后婉儿就上了武 的马车,她要生生死死和这个伟大的女人在一起。 二十七日,新皇帝李显率百官浩浩荡荡来到上阳宫探望上皇。他并且为他昏睡不醒的母亲加封“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在这一次探望中,显再度要求陪伴母亲的婉儿跟他返回洛阳。他知道他如果愿意,一纸诏令,就可以把婉儿从母亲的身边带走。但是他不愿意用这种强迫的方式带走婉儿,于是他在母亲的上阳宫单独召见了婉儿,他求她,他说他太需要婉儿在朝中为他掌管诏命了。他说他身边就是没有婉儿这样得心应手的命官,所以几天来每每起草诏令或是处理百司奏表,他都会觉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在仙居殿的回廊上,婉儿又一次挣脱了李显。她说陛下,就让婉儿陪陪上皇吧。三十年来,婉儿与上皇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奴婢是爱上皇的,奴婢要永远和上皇在一起。 然后李显黯然离去。但他已在心里默默发誓,一旦婉儿回来,他就要把他所能给的所有女人的官阶都给她。 二月一日,李显再度带领文武百官赴上阳宫探望上皇母亲。自此,显每十天探望母亲一次,直到武 在又一个寒冷的冬天到来的时候,在雨雪纷飞、天地晦暗的那一天怆然告别了这个她苦心撑持了一生的世界。 显每每前来是为了表示他的忠孝,他也许还是为了能见到那个陪伴着母亲最后岁月的婉儿。结果在某一天女皇睡不着觉的时候,她就对陪伴着她的婉儿说了,不然,你就和他回去吧。 婉儿说,不,陛下,婉儿怎么会离开陛下呢? 但是我知道,显那里确实需要你,就像是朕也始终需要你一样。知道吗?婉儿,在朕与你相伴的这几十年中,我也无数次想杀死过你。但是,只要我一想到杀了你我就会失去你,我从此就会动转不能,寸步难行,我就不能杀你。婉儿,告诉我,你是怎样让你自己成为那个朕永生永世也离不开的人的。不但朕离不开你,就是显,就是三思也全都离不开你? 后来,越来越衰弱的女皇也就不让婉儿走了。身边有了婉儿,女皇就会很安心。到后来,女皇要做的就只有两件事了。一件是要婉儿不断地为她朗读国书,她要在婉儿的慷慨激昂中欣赏她自己;而另一件是她要让婉儿靠在她身边,听她有气无力地低吟她不曾写进国书的那委婉曲折的女人的人生。 二月四日,中宗李显终于登上城门,向天下宣布正式恢复大唐国号。至此,旁落了十五年的王朝,终于又回到了李家手中。 显在他的母亲依然活着、依然是至尊至上的“则天大圣皇帝”的时候,就英勇地实施了复辟,而且复辟得坚决而彻底。他不仅将旗帜的颜色从母亲大周帝国的红色恢复到李唐时代的黄色,而且将长安又恢复为国都,而只把母亲的神都洛阳当作陪都。大刀阔斧的李显还废除了由母亲亲自创立的“则天文字”,废除了大周帝国那各种繁复的别出心裁的制度。显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母亲刚刚创立的那个“神龙”的年号。他觉得这“神龙”与其说是母亲的年号,还不如说是他自己的年号。他才是那个真正的神龙天子。所以他一直持续着这个年号。持续了整整三年。直到他再一次遭遇不幸的时候,他才把“神龙”改为了“景龙”。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不再以为他自己是神了。 总之,显改革的力度很大,复辟的措施也很及时。至此,那个自天授元年以来持续了十五年之久的大周帝国就彻底结束了。 新的纪元开始。 这一年是公元705年。 上官婉儿 第四部分 婉儿继续留在上阳宫。她留在那里差不多有一年之久。她很心甘情愿地留在那个寂寞的地方。她觉得她必须坚守在那里,她不愿意错过女皇生命中的那最后的也是最惨痛最悲壮的时光。毕竟,女皇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女人。所以女皇的死也是伟大的。 其间,不断有朝中臣相和女皇的亲戚们来上阳宫看望她。却唯独不曾有武三思前来探望。这便让婉儿焦虑了起来。特别是女皇也会常常问起三思。她说,三思怎么不来看我?三思为什么不来? 这样过了很久,婉儿才听说,在“五王发变”之后,曾有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张柬之说,二张虽除,但诸武尚存。除草不去根,终当复生。而朝邑尉刘幽求也曾对桓彦范说,你们只诛二张,不杀三思,公等便无葬身之地了。但是“五王”却并没有乘胜追击,将武氏的继承人武三思也当作他们此次行动的诛杀对象。如此, “五王”放过了武三思。 总之,三思从张柬之们的那张网中逃离了出来。他被免于一死,但是他的处境也依然是艰危且黯淡了许多。再加上刚刚荣登皇帝宝座的李显根本无暇眷顾他那位被弃置冷落的亲家,武三思就自然是如被软禁起来了一般。这就是住在上阳宫的女皇和婉儿为什么总是见不到那个过去几乎每天都会见到的武三思。 于是,女皇忿忿地对婉儿说,朕要见三思。告诉他,朕还活着。如果他不叫三思来看朕,那他也就别再来了。朕没有他这个儿子了。 于是当显再一次探望女皇时,婉儿便转弯抹角地提到了武三思。婉儿出言很策略,她先是问到韦皇后,又提起安乐公主,进而提到驸马武崇训,然后才是武三思。婉儿在说到武三思的时候也还是躲躲闪闪,她说是上皇想念武三思了,不知道圣上能否让三思来看看他已经垂危的姑母。 婉儿的心情很复杂。在李唐的王朝,她当然知道第一性的是要取悦于李显。但是,婉儿毕竟是同武三思有着那种身体的关系的。所以她做不到像王朝抛弃一个臣相那样冷酷无情。她不仅不能抛弃武三思,她甚至想念他,需要他。这些话说出来不论怎样的难,但是她还是要说出来。 显直到临走的时候脸色都很不好看。 但是不久,武三思还是被敕许来看他的姑母了。这是显的旨令。他想他决不是为了婉儿的请求,而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个已经很悲惨了的母亲的愿望。他想不到就是因为武三思的这一来,从此王朝就又被扭转了过来。 当传报武三思前来拜见上皇的时候,婉儿几乎是一路小跑迎出去的。她几乎是当着其他侍女的面投进武三思的怀抱的。然后是她带着三思去见武 。 然后是武 紧抓着三思的手热泪盈眶。 再然后是女皇很快又昏睡了过去。婉儿就又把她心爱的这个男人带到了上阳宫的后花园中。 无论是他们怎样地亲爱,都不能改变武三思一筹莫展的心情。他不仅不能上朝,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能探望。而那个被突厥默啜囚禁了整整六年的武延秀,返回洛阳后也不准来探望他病重的姑祖母。他说显也太绝情了。他已经完全被那些李唐的旧臣们控制了起来,他对他们可谓是言听计从。我们已经日暮途穷,末日已经不远了。 婉儿要救她的男人。哪怕已经是死局哪怕是枉费心机但是她也要最后一搏。她想啊想啊。最后,她终于挣脱了武三思绝望的拥抱,她对着他的眼睛说,看来,能救你的,怕是只有韦皇后了。 你保证她能接纳我吗? 我保证,她会为你神魂颠倒的。 婉儿煞费苦心地想着想着,便灵机一动,眼前豁然开朗,那就是武三思的希望。 她问着武三思,你是说武延秀从突厥回来了?他想要探望上皇?好吧,这就是那个机会,延秀当然该来看望上皇,这是情理之中的,我们就以此为借口,要上皇在上阳宫举行一个盛大的家宴,只让家人参加。女皇不会反对,她一天到晚巴望着有人来看她,显也不敢反对,毕竟是他把女皇从她自己的家中赶了出来,他已经对女皇怀了很深的歉疚,所以他现在对女皇的请求可谓有求必应。那时候皇后也会来。我会为你们安排一个秘密的地方单独会面的。那时候,怎么让那个女人离不开你,就是你的事了。 上官婉儿 第四部分(2) 武三思紧紧地抱住了婉儿。那是他由衷的感激和感动。他觉得他认识婉儿已经几十年,他就是和她上床也已经十几年了,但是他至今还是无法参透这个深不可测的女人。婉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欲望,而怂恿武三思去和韦皇后上床,这是怎样的精神。无非是要武三思能安全,能活着。为此她将不懈地努力,武三思想,这是天下任何女人都不会做到的。 和婉儿分手的时候武三思竟满怀了敬意。他觉得他在吻别婉儿的时候,已经没有冲动了。代之的是一种非常纯正的感觉。这是第一次。他觉得婉儿是一个值得敬仰值得膜拜的女人。他觉得这个女人很神圣,很崇高。 那场上阳宫中的家宴果然如期举行。 与其说这样的一次盛大聚会是婉儿专门为武三思筹办的,倒不如说是为了刚刚登上王位的新皇帝李显。 这样的一次亲人的团聚对显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毕竟显是通过政变改朝换代的,也毕竟,是显把母亲赶出了她的皇宫。他心有不安,心头压着挥不去的阴影。加之李唐复兴之后,他终日忙于政务,而荒疏了他与家人亲戚的交往。 所以,显觉得婉儿的这个关于亲人团聚的提议真是太好了,也太及时了。关键是,他爱他的亲人,他与他们有着很深的感情。政变使他疏远的这些亲属的关系,需要通过这样的聚会修补和弥合。这样一来可以安慰病中的母亲,冲淡政变所带给她的沉重的打击;二来也可以在家族中树立起一个美好和善的形象,家和才能万事兴嘛;三来,显也可以向前来的诸武们表明他的一种亲善的态度,毕竟大家是亲戚。 那是个春风吹拂的夜晚。 那时候,唯有气息奄奄的女皇不知门外的春天。她的仙居殿总是很冷。在那个晚上,女皇大概只有两次清醒的时候。一次是她见到前来请安的新皇帝李显和如今已鸟枪换炮的韦皇后。紧接着她在俯下身来的儿子的耳边说,好好看护着你的王朝和你的性命吧。老女皇说得惊心动魄,意味深长。 女皇第二次清醒是在儿孙们不断的呼唤中,女皇惊异地看到了那个刚刚被突厥默啜可汗放回来的侄孙子。她想了半天才想起来这就是六年前被她送去和亲的武延秀。她说,宝贝,你回来了。然后她就仿佛听到了安乐公主的笑声响在一个她根本就看不到的地方。于是她指着那个有点异国情调的武延秀对她的意识中的安乐公主说,裹儿,你看,他是不是有点像那个突厥的可汗了?女皇这样说过之后,就消耗光了她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来的心力,立刻又昏睡了过去。直到宴会结束,她再没有清醒过来。 倒是祖母老眼昏花的提示,深深地触动了安乐公主的心。如今已成少妇的安乐公主,更加地楚楚动人,光艳照天下。她也确乎是在祖母的指点下,才抬起头看到了那个仿佛惊鸿一瞥的武延秀的。她果然被这个美艳的男人惊呆了。是这场家族的聚会改变了安乐公主。她只觉得眼前一亮,便即刻被这个比原先更美的美少年迷住了。 于是天性率真的安乐公主根本就不管武崇训在哪儿,她拉起了武延秀的手就向外跑,跑出了大殿,跑进了大殿背后的那一片春天的树丛中。那显然是一种青春的私奔。但是婉儿看见了。 婉儿只是无意间看到这对年轻人的私情的。其实她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个依然风流的武三思是不是和那个装出气度非凡样子的韦皇后走到了一起。她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了这场家宴中的那两个最重要的人物。韦皇后总是和她的新皇帝形影不离。她一定以为在这样的时刻与她的皇帝丈夫相伴很重要也很风光。于是她忽略着武三思。尽管她对这个远远近近若即若离的男人依然充满了满心的迷恋,她也只是撑着皇后高高在上的架子,对武三思不理不睬。 于是婉儿离开了那个昏睡不醒的女皇,勇敢地穿过人群向显和韦后走去。途经武三思的时候,她低声对他说,我会带走圣上,你要抓紧。在上皇右侧的影壁后面,有一个密室。你们可以去那里…… 然后婉儿就落落大方地来到了李显和韦妃的面前,拜过之后,便说有几个紧要奏折和诏书,想请圣上过目。 韦后一脸不悦的神情,说什么要紧的事呀,还要陛下在这家宴中处理政务? 殿下,确实都是些很紧急的朝务,事关重大,请陛下拨冗处置。婉儿固执地请求着。她是铁了心一定要把李显调走的。 好了好了你们去吧。真是扫兴。看来只能我自己玩儿了。裹儿呢?看见我的女儿了吗?噢,武大人,好久不见了。武大人近来好吗? 拜见殿下。殿下真是越来越年轻了,真是太美了。武三思乘虚而入。 婉儿把圣上带到了她的书房,也是她平时处置朝政的地方。婉儿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她企盼的,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希望能单独和显在一起。她很惶惑。一种说不清的心情。于是她就把那份她刚刚起草的诏令交给了显,她说,这就是陛下要奴婢起草的迎回章怀太子李贤灵柩的诏令;还有陛下要奴婢为贤所作的诔文,请陛下过目。 陛下先看吧。奴婢要去看一眼上皇。陛下要不要一点酒?奴婢会顺便为陛下带来。 好吧,去拿酒来。 于是婉儿回到大殿。她怎么会是去看女皇呢?她只是想看看韦皇后和武三思。她不知道她拱手相送的这个武三思韦皇后会不会接受。她在人群中寻找着。果然不见了那一对欲望中的男女。婉儿拿了酒。 婉儿轻轻的脚步。 婉儿是故意从影壁背后的那间密室前走过的。她果然听到了那密室中传来的呻吟和喘息声。她有点兴奋,又有点恶心。 婉儿逃离。 婉儿匆匆忙忙慌慌张张,那几乎是她毕生都没有过的失态,是她面对死亡面对黥刑时都没有过的一种失态。 她跑进自己的房间时,那金爵中的酒几乎洒了一半。她想多么可怕。这就是牺牲。婉儿有点惊异地望着李显。她甚至忘了此时此刻大唐的皇帝就在她的书房中。她匆匆忙忙地把手中的酒杯递给了显,她甚至都忘了叫圣上。 外面的人玩儿得好吗?母亲好吗?皇后好吗?皇后没有朕也同样会春风得意的。可是朕真的累了,婉儿你这里可以有让朕休息的地方吗? 在后边,有奴婢的寝室。 然后显便躺在了婉儿的床上。显说婉儿的床上有一种清洁女人的清香。显说婉儿你不要离开。显说朕有权力要朕喜欢的女人陪着。显伸出了他的手。显说,婉儿,你过来,为什么你总是不能成为朕的女人呢?过来,让朕安睡,就睡在你身边,行吗? 于是在那深邃的寂静中,婉儿走过来,走向显,她果然斜靠在了显的身边,让显把头靠在了她的胸前。婉儿这样任凭着显在她的身上抚摸着。她觉得她根本就不配接受李显对她的这一如既往的爱。她先是把她的心给了李贤,又将她的身体给了武三思。却不曾将哪怕一丝一毫的她留给显。婉儿大概是意识到了自己的残酷。于是她此时此刻躺在显的身边并且任凭他抚摸任凭他撕开她的衣裙在她的身上寻找着。婉儿紧闭着双眼。她知道此时此刻她正在成为着当今圣上的女人。 显所奋力寻找的其实就是婉儿的乳房。显这样寻找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他寻找着吸吮着并发出了那种野兽一样的低沉而欢乐的吼叫。便是这样,婉儿在显的婴儿一般的吸吮中慢慢地清醒。她知道李显需要她,那么婉儿何不俘获那个男人呢?她何不把自己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呢? 于是婉儿急切地脱光了自己。把她的那个如凝脂一般的身体给予了显。她已经不再犹豫也不再观望和彷徨。她想既然如此。她向显展开了她的一切。她的臂膀她的胸怀和她的双腿。她拥抱着显并主动亲吻着他。她想谁让她是这样的一个欲望着的女人。婉儿这样想着,她便更彻底地投入了进去。她一次又一次地要显。要这个当今天下的那个君王。她要成为显今生今世不能离开的女人。婉儿便这样征服了显。那么轻而易举地,她就让这个做了皇帝的男人从此成了她的奴仆。 在所有的淫荡的人们中,婉儿是第一个回到大庭广众之中的。她想不出上阳宫此刻究竟有多少个秘密的角落在承载着激情,在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利益肮脏地交易着。婉儿想这就是皇室这就是那些王孙贵族们。当他们完成了肮脏卑鄙的交易后返回人前时竟然一个个全都道貌岸然衣冠楚楚。 这一切是怎样地虚伪。那个王朝中最尊贵的家庭。那样的家庭能支撑王朝吗?婉儿不知道。 未来难以预测。婉儿只是想,幸好女皇看不到这些了。多么好。 在很深的深秋。很寒冷。 女皇帝武则天在寂寞的上阳宫中挨过了她最后的十个月后,终于以她伟大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告别了人世,告别了她的那些子嗣们。她就这样呜呼而去。被她的儿子十分体面地送回到高宗李治的那个地下的王朝中。她终于在那个巨大的乾陵之中找到了她最后的归所,并树起了那座被祥云环绕着的伸向苍穹的高高的无字碑,任后人评说。 在武皇帝的葬礼之后,婉儿果然被李显接回了朝廷。就像是当年武才人被高宗李治从长安郊外的感业寺中接回。连婉儿都想不到,她和女皇的经历竟然有那么多的地方相同。她们都是十四岁开始真正的后宫生活,也都是先后侍候了两代君王,也都是在先皇辞世之后,被继任的皇帝重新接回皇宫。但不同的是,婉儿被再度接回皇宫辅弼中宗李显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了。她尽管依然优雅雍容,依然被当今的圣上宠爱,但是她到底不再年轻了。婉儿回到了皇宫就是回到了政治。 婉儿这一次返回朝廷可谓是衣锦还乡。她不仅仅回到了那个专掌诏命的重要位置上,她还获得了一个非常高的女官的官阶。这是中宗李显为迎接婉儿特地赐与她的。昭容。这是皇帝的嫔妃中名列第六的高位。昭容就意味着婉儿今后所享受的是位同宰相、爵同诸王的待遇了。 中宗李显果然信守诺言。足见他是多么需要婉儿并且对婉儿有着多么深切的感情。因为到底把如此高的这个女官的官位给了婉儿,显是要同韦皇后抗争的,而显最终战胜了韦后。 而李显终于能战胜韦后,是因为婉儿首先战胜了韦后。要治服韦皇后这样的女人,婉儿的思路其实很清晰,那就是让她看到,婉儿正在与太平公主结成一种牢固的联盟。而恰好太平公主也是一向看不上韦皇后的,加上她与婉儿的那种由来已久的姐妹一般的友情,她们自然很快就联合了起来,使做了皇后自以为是的韦氏感到了很孤立。 除了太平公主,婉儿还把皇上最最钟爱的安乐公主也掌握在了她的手中。因为她掌握了安乐公主同武延秀的那种身体的关系。安乐公主对婉儿一直很依赖,于是当她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她便很自然地会求助于婉儿。而婉儿对安乐公主的请求也是有求必应。婉儿甚至专门为他们在自己的家中准备了一间房子,显然婉儿不道德。但她知道能掌握住安乐公主才是第一性的。在李唐的天下,依赖李唐的权势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韦皇后就真的觉出了她的孤立了。慢慢地,不知是得了谁的点拨,韦皇后突然变得对婉儿和蔼亲切了起来,她甚至千方百计地讨好巴结婉儿,并常常和武三思不约而同地一道拜访婉儿的家,婉儿这才意识到韦皇后已经离不开那个武三思了,而她身为皇后,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在她的后宫和武三思淫乱,所以,她便也只能像她的女儿一样向婉儿求助。 又一次,婉儿接受了韦皇后。这便是婉儿一贯的风格,她不论怎样恨着那人,但决不主动与那人为敌。于是婉儿雍容大度。她时常退出自己的家,让韦皇后和武三思在那里缱绻柔情,共商自安之策。 既然韦皇后如此直言不讳,婉儿也就不再躲闪。婉儿想有一个女人主动站出来和她一道来挽救那个武三思,她们为什么就不能团结起来呢?于是婉儿不计前嫌,她并且挖空心思地为韦皇后找出能和武三思接近的理由。幸好有婉儿为韦皇后出谋划策,不久之后,皇后就向皇帝提出,天下可以是大唐的,但是大唐的天下不能灭绝人情和人性。为什么武三思武大人不能随便出入后宫?他不仅是当朝皇帝的表兄弟,还是当朝皇帝的亲家,与兄弟或是亲家来往,难道也有违大唐的法令吗? 在两个女人的夹击下,显终于力排众议,敕许了武三思从此能够随意出入后宫,拜望皇帝皇后。显之所以做出了这样的许诺,完全是为了他要赐婉儿昭容的官位所做的让步。这就等于是引狼入室。而引狼入室的后果是圣上自己不知道的。 便是这样,武三思通过有权势的女人们而获取了权势。而他的本钱仅仅是他的男性的身体。三思奸乱窃国,始作俑者是婉儿。中宗拱手将他的王朝送给婉儿进而送给韦后的,他送给了这两个他无法离开的女人,也就是送给了武三思。 武三思的迅速升迁自然使武氏一族蠢蠢欲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唐名正言顺的太平公主。中宗李显挡不住婉儿和韦皇后的武三思,自然就更挡不住自己亲妹妹的丈夫武攸暨。于是武攸暨便也进拜司徒,正一品,亦为三公之一。至此,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两席被武家强占了去,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的权位。事实上,此时的中宗已经被皇室的女人们架空了起来。 早知今日,“五王”还何苦要“发变”,何苦要冒着生命危险把显扶到那个李唐王朝的皇位上? 就让武姓的女皇直接传位于那个武姓的继承人武三思得了,还何苦绕那个政变的圈子? 武三思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志得意满过。他想不到在大唐的王朝他竟能如此地大权在握。这或许是因为显太软弱,太在乎那个韦皇后和上官昭容了。这就是那种典型的女人祸国,所以史书上便毫不犹豫地把李唐王朝的这一次大权旁落归结为以淫荡操纵政治的韦皇后和婉儿。而在这两个干预朝政的女人中,最关键的那一个还是婉儿。因为是婉儿有计划有谋略地安排武三思接近韦皇后,武三思才得以保全性命,又不断升迁的。 如此说来,婉儿当然就是这场宫帏之乱的罪魁祸首了。这也是为什么历史永远不能够原谅她的原因。 三思掌制,距“神龙革命”不到一年。倏忽之间,这权力就由周到唐,又由李复武。如此将社稷儿戏般扔来扔去的责任,又该由谁去负呢?武三思?韦皇后?上官婉儿?亦或是那个没有主见的中宗李显? 总之武三思便在这辗转腾挪中几乎荣登了皇帝的宝座。他尽管不曾坐上那真正的龙椅,但是他却是那个连垂帘也不用的真正的幕后天子。武三思如此起死回生且劫取天下说到底还是女人相助。而他征服了女人的唯一武器也就是他的阳器。武三思先是用他的阳具刺穿了婉儿寂寞的心,然后又将王朝中位置最高权力最大的女人伺候得舒舒服服。这样说来,在有女子参与朝政的朝廷中,一个男人拥有伟岸的阳具多么重要。他侍奉的是女人,而他得到的却是权力。可谓无本万利。 眼见李唐王朝的大权这么快就落入了武三思手中,当时还勉强留在朝中做宰相的张柬之就多次劝谏中宗诛杀诸武,否则后患无穷。而早已被韦皇后和婉儿挟持的李显根本就听不进张柬之的提醒,逼得张柬之只能大声疾呼,陛下,请千万警觉。圣上依然我行我素。 而张柬之等劝谏中宗贬杀诸武的消息一经传到武三思耳中,他便首先找到了婉儿。 张柬之的劝谏几乎话音未落,婉儿便翩然出现在显的面前。她也忧心忡忡地直言皇上,如今柬之诸人恃功专权,恐怕对社稷不利吧。 于是显被夹在了中间。每日被那两股相互敌对的势力挤对着。当然英雄难过美人关。到了后来,被婉儿蒙住了眼睛的李显竟然自己也觉得张柬之们太居功自傲,甚至对朕不恭了。 于是,此时已身为司空要职的武三思便乘势而上,更是对中宗李显献上了一味诛杀五王的灵丹妙药,他提出为将王朝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就必得当机立断,将张柬之等人封为郡王,看似加封晋爵,实为削夺其执政之权,唯有如此,才可能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可固社稷之安。 如此狡诈阴毒的计谋,虽出自武三思之口,但百官皆知以武三思的粗莽愚钝,他是万万想不出如此精妙的万全之策的。 还是婉儿。 不知道婉儿为什么要如此死心塌地地把自己捆绑在武三思的那条战船上,在惊涛骇浪中,随那条大船起伏颠簸。她不仅把她的身体给予了武三思,还把她的智慧也无条件地送给了他。进而让迷惑中的李显觉出武三思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不可多得的人物。所以他宁可讨伐张柬之等为他打下江山的诸大臣宰相,也要死死留住武三思。他宁可相信皇后和婉儿,因为她们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怎么会加害于他呢? 于是,果然,五王均罢其政事,被封予了郡王的远离朝廷的闲差。然而,就是如此地贬黜了张柬之等功臣,武三思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不久之后他就一不做、二不休地又罗织出了一个关于张柬之们的罪名,说洛阳的天津桥上有揭露韦皇后淫荡行为的字条,上面吁请皇上将这个污秽的女人罢废。 这个伪做的字条是武三思拿给圣上的。而韦皇后当时正煞有介事地坐在圣上的身边。韦皇后听到那字条上的污言秽语之后就哭哭啼啼了起来。 韦皇后接着就去抽李显侍卫腰中的刀。她一边歇斯底里地喊叫着,一边拿着刀就要砍自己。韦皇后的表演显然很到位,以至于连中宗李显都坐不住了,和武三思一道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韦后手里的刀夺过来。 武三思又在一边旁敲侧击,显只好带上他们亲自去找婉儿,要婉儿起草将张柬之们流放岭南的诏书。婉儿睁大眼睛惊异地看着李显。显然如此的一出要清君之侧的闹剧不是婉儿导演的。但是她一听就知道这一定是韦皇后拙劣的苦肉计。 婉儿拿起笔,但马上又放在了案台上。她摇头。她说她不能下笔。她看着显时的固执的目光。她说陛下,就凭着这一纸肮脏污秽的字条,就要把郡王们发配岭南?奴婢实在不懂。 而就在显的身后,很快追来了武三思和韦皇后。韦皇后一副搔首弄姿的样子,和武三思当着圣上和婉儿的面就卿卿我我,轻薄放肆,令婉儿无比厌恶。韦后走近案台,就发现诏纸上还一片空白,她于是勃然大怒,转身对着李显大喊大叫:怎么回事?为什么诏令还不发出?莫非陛下改变了主意? 显支吾着。婉儿不知道显为什么会如此惧怕韦后。她真的都不愿再看一个帝国的君主竟会被皇后如此欺压。 武大人真的要斩尽杀绝? 看来只能如此了,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死。写吧,这明明也是陛下的意思。 武三思斩钉截铁。婉儿便也不再犹豫。她接过笔,转瞬之间就写好了那份将张柬之等贬黜岭南的诏令。她想从此她也是这惨案中的罪魁祸首了。她也将被天下和后世所不耻了。但是她别无选择。 婉儿所拟制的诏书是将张柬之等神龙革命的功臣贬至岭南。一旦陷入岭南那瘴湿之地,通常是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的。所以贬黜岭南其实就是等于是死刑。不久便传来消息,说那五位朝中要官,刚刚抵达流放之地,就被广州刺史周利贞一个一个地逼迫身亡了。这是婉儿又不曾想到的。她从此就看到了末日。 婉儿很愤怒。这是她不想也不愿接受的现实。就仿佛是她亲自杀了五王。是武三思陷婉儿于不义之地。婉儿知道她是在为武三思,为韦皇后,甚至是在为懦弱的皇上承担着罪名。不,凭什么?凭什么要让她代他人受过? 婉儿是气冲冲地来到武三思的司空殿的。她只想问问清楚,究竟是谁下令追杀五王的,她要他洗净她手上的血,她决不枉担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她真的很生气。她一走进大殿就开始大声喊叫。她觉得她有这个权力。她要武三思出来。她想不出那个被她叫出来的年轻人是谁。 请昭容娘娘息怒。这里是政务殿,不是圣上的后院。 你是谁?你在指责我? 微臣不敢指责娘娘。只是,娘娘出言如此不慎,不像娘娘一向的风格。 你是……婉儿直到此刻才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她不期地与那炽热的目光相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婉儿的心中油然而生。她想啊想啊。你是……婉儿觉得她就要想起来了。她确实见到过这个优雅英俊的年轻人,是啊,谁呢? 微臣崔湜,娘娘真的不记得我了。 是崔湜,崔湜……婉儿当然是记得崔湜的。只是她不敢想那个依然留在武三思身边的年轻人会是崔湜。她记得女皇还活着的时候,武三思曾对她说起过,他的处境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有张柬之派来的崔湜,每天盯着他,伺其动静,以在他不轨的时候对他动手。如今五王不仅被流配,而且早已匆匆殒命,照理说身为五王耳目的崔湜也早该被武三思诛戮,他怎么竟然还能如此悠闲地滞留于敌手的营垒中呢? 于是婉儿惊愕地站在那里。她看着那个对她满怀了崇敬和仰慕的年轻人,问他,你怎么至今还在武大人的身边? 我是武大人手下的中书舍人。昭容娘娘大概忘了,当年为武皇帝修撰国书和《三教珠英》时,司空大人的班子中一直都有我,而且他也是一直欣赏我的。 可惜了你的才华。多一个走狗对朝廷微不足道,而少一个诗人却令人扼腕叹息。 我知道一个人有时候不能为了某种莫须有的虚名,就将自己的才华乃至于性命搭上。那不值得。而我们生活在现实中。在现实中就要很实际。就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不管是要通过怎样的渠道。 我只是觉得崔大人出身书香门第,又辞采风流,本来是可以引为知己的,想不到做卑劣势利的人竟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而改换门庭又能够如此轻而易举。武大人不在,我走了。 娘娘有什么要留下来的话吗? 好吧,既然你们是实际的人,那我就问问他,究竟是谁下令要将张柬之、桓彦范他们杀死的?张柬之已经八十二岁了,把这样的一个老人贬黜岭南还不够吗?我不曾指派过任何人去追杀他们,是谁让我枉担了这千古的骂名? 崔湜看着婉儿,听着她发泄对武三思的不满。他思前想后,竟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婉儿脚下,吓得婉儿向后退了好几步,她说你……你要干什么? 崔湜满脸的懊悔。他说娘娘千万不要怪罪武大人,是崔湜陷娘娘于困境之中,是崔 让娘娘枉担了那不义的罪名,也是崔湜不曾体谅娘娘的苦衷…… 你到底在说什么? 听了娘娘对武大人的责难,微臣才知道娘娘的心里有多苦。是我建议司空大人对张柬之们穷追不舍的。这朝中风云变幻,所以微臣担心一旦桓彦范、敬晖他们这些年富力强的朝官有一天获得赦免,返回京都,势必对司空大人造成威胁。所以我建议一定要将五王尽杀之,以绝其归望。想不到连累了娘娘,微臣真…… 不要说了。想不到你的心也如毒虫一般。原以为你一个风流才子,是只知吟诗做学问的,没想到你的主意更恶毒。 可是娘娘,这朝中的宰相又哪个不是文人出身。文人用智慧的大脑和狂放的天性去参与政治,自然整起同僚来就更是丧心病狂。但是,谁能保证五王不会有翻身昭雪的那一天。所以崔湜至今不悔。崔湜这样做,也是为了娘娘。 你这样毒如蛇蝎竟然是为我?我看你还是为你自己吧。你曾是五王派在司空身边的耳目。你那时候是他们的走狗。是因为他们革命成功,拥立了圣上,又做了朝中的大官。然而你慢慢看出了他们的前途渺茫,而武三思恩宠渐厚,且升任了司空。于是你便见风转舵,投靠三思。你用对五王落井下石穷追不舍作为你转投新主子的见面礼,这朝中还有比你更卑鄙的文人吗? 微臣从不曾知道卑鄙为何物,那不过是一种做人的技巧罢了。微臣以文翰居要官,是因为微臣知道,大丈夫必得要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哉? 这就是你的人生哲学吗? 娘娘这些年来,不是也这样生存的吗?微臣亲眼所见,娘娘在李、武之间的左右摇摆。大臣中也不是没有人议论娘娘的左右逢源,诡计多端。但是微臣一直敬佩娘娘。认为娘娘才是天下第一聪明智慧的女人。娘娘用智慧为自己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这是怎样的伟大。娘娘是崔湜毕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