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有漆,隰有栗……虞舜做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也许是找回了说话的感觉,那人越说越流畅,声音也越来越大。虽然依旧嘶哑,却透出一股凌冽的味道,在山林间顺着山风传出去很远,隐隐还有回音出现,刘盈其实十句有九句都听不懂,但他觉得这声音抑扬顿挫很好听,便连一时的饥渴都忘记了,眨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听得异常仔细。“知晓周易否?”那年轻男子忽然话题一转,反问道。但他也没指望只有两三岁的刘盈能回答他的这个问题,略一停顿之后便续道:“周易有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句并非简单地为了记诵八卦的卦象。”刘盈似懂非懂地听着,礼貌地并没有插话。“周文王姬昌不仅写了卦辞与爻辞,连这八卦每一卦代表的器物也都造了出来。”年轻的男子轻叹了一声,用手指摩挲着涨中的漆盂,“这就是震仰盂。”“震仰盂?”刘盈不解地重复道,这个漆盂看起来是珍贵,但没想到会有一个这么古怪的名字。“震卦的卦象,神似一个正着放的盂。震卦一出,乃动摇国之根本……”年轻男子忽然喉咙复而嘶哑,捂着嘴重重地咳嗽了起来。可能由于喉咙的伤口还未全好,刘盈可以看到那狰狞的伤痕中还透着血丝慢慢渗出。那男子手中的漆盂也没有拿住,掉落在地,骨碌碌地滚到了刘盈面前。“你……你还好吧?”刘盈忍不住捡起那个盂碗,打算还给那个年轻男子,但他却感觉到手中的重量一沉,差一点拿不住那盂碗。他低头一看,却见盂碗之中,竟凭空出现了满满的一盂清水!刘盈一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刚刚这漆盂在那男子手中时明明是空的,为什么他刚捡起来就装满水了?那年轻男子表情复杂地看着刘盈手中的震仰盂,半晌之后长叹了一声道:“善待此物,莫让其再坠地而震之了。”“啊?”刘盈莫名其妙地抬起头,却见那男子已经站起身,踉踉跄跄地朝山林的更深处走去。刘盈捧着那漆盂,往那男子的方向追了几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人的身影了。低头看着漆盂中的清水小刘盈忍了又忍,终于低下头尝试地轻抿了一口。甘甜润喉,刘盈眨了眨大眼睛,捧着漆盂咕嘟咕嘟地喝了个干净。可是漆盂中的清水复而又出现了,还是满满的一盂,刘盈为之愕然。虽然年纪小,但他也知道普通的盂碗里是不可能不断溢出清水的。难道刚刚那个男子之前低头失望地看着这漆盂,是因为在他手上,已经不能再出现清水了吗?小刘盈并没有多少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他姐姐随后就找了来,还要把他拎起来一顿胖揍,小刘盈马上献宝似的把手中的漆盂和自家姐姐分享。说来也奇怪,只要漆盂在刘盈手中,便是一满盂的清水,但在姐姐刘乐的手中,便是一个普通的盂碗。刘乐今年已经九岁,早熟得不像是普通女童,小刘盈把他和那个年轻男子见面的事情说得磕磕绊绊,她也看得出来这漆盂颇有些来历,便叮嘱自家弟弟收好,不要和其他人说。“连爹娘也不说吗?”小刘盈歪着头问道“等他们归家吧……”刘乐摸了摸自家弟弟柔软的发顶,也想着这件事必须要跟父母说一下。两姐弟想得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过了没多久,便有消息传来,说他们两人的父亲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反了!其实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这世道就乱了。刘邦在沛县的人缘极好,有许多朋友闻言纷纷前去投奔,刘乐刘盈姐弟也有亲戚邻里帮忙照看。生活依旧继续着,只是刘盈多了个小秘密,时不时就会把那个漆盂拿出来看看,喝几口甘甜的清水便会高兴好几天。他们的父亲再也没有回来过,母亲回来过几次,又匆匆离开,两姐弟在之后的几年间断断续续地听到关于父亲的消息。什么进军咸阳、鸿门宴、分封巴蜀汉王……之后,便是彭城大败。沛县一片大乱,传说霸王项羽即将血洗沛县,一时谣言四起,谁都不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众说纷纭。已经十二岁的刘乐偷偷带着六岁的刘盈躲入山林之中,两姐弟走得匆忙,干粮并没有带多少,更遑论水了。亏得刘盈还抱着那个漆盂,两姐弟才不至于在林间渴死。刘盈隐约记得,他们现在所在的山林正是当年他和那名年轻男子相遇的地方。两姐弟互相扶持地在林间躲了书人妻,终于等来了一辆马车。父亲离家的时候,刘盈年纪还小,早就不记得父亲的相貌了。但刘乐依稀有印象。,所以惊喜地拽着弟弟上前相认。原来刘邦彭城大败,便往沛县想接了家人一起逃,但妻子吕雉和父亲却在乱军中失散。他先是回了趟家,没有找到儿女,以为也是失散了,没想到还能相见。形式紧急,也没有留给他们抱头痛哭的时间,刘邦的太仆夏侯婴连忙跳下马,把刘氏姐弟抱上马车,重新驾马飞驰起来。夏侯婴和刘邦是很要好的朋友,刘盈虽然当年还小,但对夏侯婴的大胡子印象深刻,当即甜甜地叫了他一声大胡子叔叔。至于自己的父亲,刘盈看了一眼,发现这个看起来极为陌生的父亲一脸阴沉,浑身戾气再无半分刚才相认时的惊喜。应该是打了败仗的缘故吧……录音不敢去招惹父亲,把自己小小的身体躲进了姐姐的怀抱中。当然,手中的漆盂依旧牢牢地捧着。说来也奇怪,马车颠簸得如此厉害,可这满满一盂清水,却没有半滴洒落在外。真好,等一会儿还可以给父亲喝,他定是渴了。刘盈喜滋滋地想着。刘乐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她敏感地察觉到久别重逢的父亲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慈祥和蔼,而且现在逃得那么急切,恐怕他们是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隐隐地还能听到远处马蹄轰隆作响和呼喝的声音,刘乐有些后悔上了这辆马车,但她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紧紧地抱住怀里的弟弟。刘盈不知道自家姐姐复杂的心情,只是注意着手中的盂碗。不知道过了多久,刘盈感觉到一股大力传来,忽然间天旋地转,从马车上掉落在地,翻滚了两圈之后才懵懵懂懂地单手撑地起身。和他一起掉下马车的姐姐趴在他身边,背上还有一个大脚印,显然他们是被人踹下了马车。是谁?大胡子叔叔在前面驾马,马车上分明只有父亲一人!刘盈迅速抬头往前面的马车上看去,只见父亲冷冷地坐在马车之上,脸上的表情模糊不清。“啪嗒!”刘盈怀里的盂碗终于跌落在地,里面的清水洒出了些许,在干涸的沙土之上润出了一滴滴湿润的痕迹,就像是谁流出的泪水。刘盈对自己的父亲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但这几年间,姐姐和乡邻们不间断地谈起他父亲是多么的英明神武,威武过人,是多么令人信服钦佩的汉子。所以在这一刻,刘盈完全没有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呆呆地捡起盂碗,看到里面仅剩的半碗轻松哇,才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丢失了一样。并不仅仅是盂碗中洒出去的那些清水。大胡子叔叔停下马车,和父亲吵了起来,又把刘盈姐弟抱上了马车。然后父亲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快点逃脱,又把他们踹了下去。如此反复,三次。刘盈已经完全呆滞,刘乐也不再哭泣,只能紧紧地抓住怀中的弟弟。夏侯婴和刘邦大吵,刘邦数次拔剑威胁夏侯婴不要管自己的儿女,后者见状便直接便两姐弟抱到了自己的马上,一路狂奔。刘盈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达荥阳的,许久才在自家姐姐关切的目光中恢复神智。两姐弟相顾无言,心中的凄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好像只要谁也不提起,那件事就没有发生过一样。盂碗中的清水再也不复从前那么满,只有大半而已,刘盈隐约间猜到可能是他把盂碗掉落过一次的缘故。但这盂碗中的清水代表了什么?他并不知道,只是觉得再喝那清水时,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甘甜,清淡无味,和普通的水已没有任何区别。父亲在荥阳暂居,除了大胡子叔叔外,没有人知道那日父亲是如何无情地把他们姐弟两人踹下马的。父亲的下属众多,闲时刘盈偶然遇见几个,也都恭敬地称呼他为大公子。刘盈从未见过如此阵仗,初时有些不太适应,但之后见多了也就习惯了。大公子又如何?在父亲心中不还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累赘?姐姐好像是因为受到了惊吓,开始足不出户,听说父亲已经开始为她找婆家,为了联姻其他势力,当真是物尽其用。只有六岁的刘盈听到的事情很多,因为许多人都没有把他真正当回事,反正听不大懂。但刘盈觉得自己瞬间长大了,变得不爱说话,笑容也消失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抱着那个漆盂沉默不语。很多人都以为那漆盂是他母亲的物事,所以不以为意。这一日,他见到父亲亲率诸将去城外迎接,簇拥着迎回来的一名穿着甲胄的英武将军,看起来是那么的面熟。刘盈愣愣地站在不远处,像是感应到了他的视线,那名年轻的将军在经过他身边时,看到了他怀里的那个只有大半清水的漆盂微微一怔后朝他淡淡一笑。“林中一别,已三年矣,大公子别来无恙乎?”刘盈并没有多少机会与那名将军说什么,父亲好像非常着急想要与其谈话,拉着对方便离开了。低头看着手中的漆盂,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他自己的面容,刘盈看到荡漾的水面上自己眼瞳中的波动。他开始打听那名将军。原来叫韩信,无父无母 据说年少时便四处流浪,吃过很多苦,在淮阴时还曾经被一群无赖取乐,承受胯下之辱。后来曾投奔项羽,在其帐下做了一个持戟侍卫,因为没有得到重用,转而来投奔他父亲刘邦。自然也不会这么容易就得官职,他只当了个看守仓库的卫兵,甚至还被莫须有地定了个谋反的死罪。若不是临行刑前的一句自辩,让监盏的夏侯婴觉得其非常人也,这一代名将便会就此陨落。虽然刘邦后来并未重视他 他却和丞相萧何来往密切。可在汉军中依旧得不到重用的韩信终于选择离开,引得萧何月下追韩信,传为汉军中的美谈。其后 官拜大将军。自此,战神无敌!刘盈静静地听着旁人七嘴八舌说着韩信的事迹,有人艳羡,有人崇拜,有人轻蔑,也有人不以为意。刘盈还小,但他却觉得,这样能屈能伸的,才是真正的男人,即便被人踩入了最卑贱的污泥之中,也能再次顶天立地地站起来。他很想找机会去问问他,这震仰盂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惜他的父亲不可能让他手下的大将军与自己的儿子接触,第二日他便被立为王太子,送往关中。据说荥阳的防守全部交予韩信手中,立刻就像被施展了巫术一般,胜负倒转。雍丘外黄等地接连被汉军夺回,又在荥阳、成皋、洛阳一带建起了防御线。这条防线,项羽至死都没有跨过去一步。战火的血腥与残酷,被牢牢地隔绝在这条防线之外。刘盈在关中的日子过得很平淡,母亲回来了,但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父亲也多了一个侍妾戚姬,为他添了一个弟弟叫刘如意。父亲视如珍宝,母亲如临大敌。刘盈一点都不觉得嫉妒,那种人的爱,如燃烧着的烈火,看起来很明艳温暖,但靠得太近就会被无情焚身。就像那日,明明相见时喜不自胜,转眼间便讲人踹入深渊。前方战事的消息不断传来,三年之间,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一直到垓下与项羽展开决战。灭楚!那韩信上了战场之后居然从无败绩!这才是真正的百战百胜!国士无双!关中一片雀跃,但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传出,谣称韩信想要拥兵自立,称王称帝。刘盈并不觉得有何不妥,父亲的基业可以说是韩信一手打下来的,父亲他又做了什么?彭城大败之后,夺了韩信的兵权,封其为相国,让他自己征兵伐齐。而就在垓下决战之前,刘邦还被楚军大败,若不是韩信力挽狂澜,父亲早就死无葬身之地。消息又传来,韩信的军权再次被夺,被封为楚王。录音万分不解,为什么他那么听父亲的话?不自己做皇帝呢?父皇登基的那一夜,他捧着那个有着大半碗清水的漆盂,喃喃地问出声。姐姐早就已经出嫁,他也养成了和漆盂自言自语的习惯。“当皇帝有什么好的呢?”有个声音从窗边传来,有着熟悉的嘶哑。刘盈一惊而起,立刻推开窗户。在清冷的月色下,那个名震天下的大将军,正一身素服,按剑而立,英姿飒爽地站在他窗外。“将……将军!你怎在此地?”刘盈被吓得不轻,他虽然才九岁但也知道如果让别人发现他回到了关中,肯定掀起一片轩然大波。“特来见大公子最后一面。”年轻的将军风度翩翩地施了一礼,随后站起了身看着刘盈,那双丹凤眼中透出复杂的神情。刘盈低头看着自己,因为母亲和张良的努力,甚至请来了商山四皓,父亲才没有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他依旧是大汉的皇太子,身上穿着的是最尊贵的玄色礼服。刘盈抬起头,感觉这位年轻的将军是在透过自己,怀念着某个人。“将军,盈不配如此。”刘盈黯然,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童,愚笨迟钝,甚至没有他六岁的弟弟刘如意聪明伶俐。“当皇帝有什么好的呢?”年轻的将军又把刚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这回带上淡淡的嘲弄,“其父已经不把他当儿子看待,其妻已经不把他当夫君看待,其子也不把他当父亲看待,他会怀疑他身边的所有人,谁都不信任,最后会孤独而亡。”“这对其来说,是一种惩罚。”虽然此时已经入夏,但刘盈忽然产生了一股寒意。这些话就像是诅咒一样,缭绕在他的心头,却让他不得不承认对方说得大抵应该不会出错。他多少也知道之前的事情,在广武涧两军对垒之时,项羽曾用祖父和母亲的性命胁迫他父皇,但他父皇却道“若为肉糜,请分一羹”。“那……将军你……怎么还……帮我父亲?”刘盈期期艾艾地问道。他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七年,但这个人依旧如同当年他在林间相见时一般年轻,毫无任何改变。“吾要走了。”年轻的将军微勾唇角,打算转身离开。刘盈着急了起来,他有许多事情想问,也隐约知道这次相见之后,恐怕就再无见面之日。“将军,你回报那个救助过你的漂母,一饭千金,无可非议。但为何没有惩罚那个侮辱过你的人,反而让他当上中尉?”年轻的将军停下脚步,平静地说道:“那种屈辱并没有什么不好,让吾看清楚了自己的身份。”他回过头,看向刘盈手中的漆盂,淡淡道:“汝知何为漆器?”刘盈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当年他就被问过,但如今他依旧不知道这个答案。“表面精致华丽,髹漆成器,能保不腐,但究其本质,仍是木胎。”年轻的将军喟叹一声,迈步继续向黑暗中走去,断断续续的声音随着风声缓缓传来。“莫将过去握得太紧了,然,汝还如何把握现在?”刘盈闻言捧着漆盂的手松了松,却复而又紧紧地抱住了。刘盈还是没有机会问出这震仰盂中为何会有清水存在,他也有预感,即便他问出口,也不会得到答案。这一年,刘盈又多了个弟弟,叫刘恒。母后这回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这个弟弟的母妃薄姬并不受宠,她唯一防着的只是戚夫人而已。刘盈却觉得这个弟弟有些可怜,据说父皇只宠幸了薄姬一夜,就算得知有孕生子,也再无任何探视。刘盈派人送去一些物事,虽不能亲自照拂,但好歹也是自己的亲弟弟。自从和父母生分了之后,姐姐又出嫁了,刘盈就越发觉地看重亲情。至于他仰慕的那个韩结局,再见之时,却无任何熟悉之感,刘盈觉得他定是离开了,虽然现在的那个韩将军和以前的相貌一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刘盈依旧装着愚笨木讷,冷眼旁观父皇母后的斗争,不发一言。他对自己这个太子的位置并不看重。如果可以,他甚至想去当一个普通的农夫。震仰盂中的清水,在一天天地减少着,只是他也并不在意。他甚至觉得,那清水代表的应该是他的希望。小时候,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很多很多,但他不断地失望。希望慢慢干涸,也就变成了绝望。在他十六岁的那一年,父皇驾崩,他在浑浑噩噩中坐上了皇位,国家大事被母后一手操持。他也乐得轻松。反正他也不太懂。有丞相萧何在,定出不了大乱子。只是母后和萧何在一年前的长乐钟室合谋杀死了韩信,刘盈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韩将军,但闻言时也无比愕然。他知道母后变了,却没想到已经变成了陌生人。“皇兄,看臣弟写的字如何?”已经十五岁的刘如意双手捧着一卷竹简,举到了刘盈的面前。刘如意遗传了他母妃戚夫人的大半相貌,虽是少年,却清丽隽秀,一双杏目又透着讨好的味道,让人看之便不忍苛责。原本刘如意便被分封赵地,却被太后一纸诏书宣到了长安。刘盈怕母后对其不利,便亲自出长安城迎接,直接把刘如意接到了自己的寝宫,同食同寝,不让母后有下手的机会。刘如意也知道现在京城之中唯一能够救他的,就是面前这位皇帝哥哥了,所以也越发依赖他。刘盈接过刘如意的竹简,随意地看了一眼,赞许道:“甚好。”其实他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看着穿着厚厚的袄袍也显得削瘦的刘如意,刘盈皱了皱眉道:“如意,汝应随朕早起练箭。”看着外面的大雪,刘如意打了个寒战,他这些天顶多是陪着刘盈早起哇,他在猎场旁围观而已。这殿内烧了火炉,温暖如春,若不是生命受到威胁,他又怎么肯大早上的起来练箭?刘如意已经和刘盈混熟,知道他的这个皇帝哥哥心肠很好,便故态复萌。归根到底,他不过是个娇生惯养的小公子。所以他一个劲地摇头拒绝,使出十八般撒娇大法,让刘盈无力扶额。刘盈有时候觉得这个十五岁的刘如意还不如八岁的刘恒懂事,也许当年他父皇最吃他撒娇的这套吧。小黄门送礼餐点,刘盈率先举箸将每道菜都尝了一口。这并不是他讲究,而是怕送进来的餐点有问题。就算是旁人试毒他也不相信,宁肯自己来。刘如意看在眼中,更是心中感激。刘盈吃过了几口之后,察觉没有什么异样,便点头示意刘如意可以吃了。刘如意指着一旁道:“皇兄,这床头的漆盂,为什么里面总是有着半碗水啊?”刘盈的视线顺着刘如意的手指,落在了床头放着的震仰盂上。他怔忪了好久,才淡淡地岔开了话题,并未回答。刘如意吐了吐舌头,不以为意。翌日,刘盈起身的时候,看到身旁的刘如意睡得正香,便不忍叫醒他,悄然起身独自去练箭了。回来之时,却见殿门前随侍的小黄门一个都无。心中升起了一股莫名的寒意,刘盈大呼着刘如意的名字,疾步走入殿中,却首先看到了滚落在地的震仰盂。盂内空空如也,水早就已经流干,而昨天还在他身旁撒娇的刘如意,已经七窍流血地躺在床上,了无生息。“皇儿,汝有没有在听?”吕雉拍着身前的案几,恨铁不成钢地看着盘膝坐在她对面,拿着漆盂一口一口喝着酒的刘盈。刘如意死后,吕雉快意无比,把这些年所有的愤恨和不甘全部撒到了戚姬身上,命人把她的四肢剁掉挖出她的眼睛,用铜注入她的耳朵,割去她的舌头做成人彘。并且这还感到不解气,命令刘盈前去观看,没想到这一看,却让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大惊之下大病一场,一年多后才逐渐恢复。之后却又成日酗酒,用的就是那个当初放了毒药,诱杀了好奇的刘如意的漆盂。吕雉看得实在是既碍眼又心寒,但她却又不能自掉身份去和儿子抢夺一个漆盂。她虽然是大汉朝最尊贵的女人,穿着最华美的袍服,戴着最精美的金钗,画着最精致的容妆,但本质上,她还是那个沛县的农妇。所以她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但更多时候,她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本性。也许该让小黄门找个机会把这个漆盂扔掉。吕雉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对她甚为不满,但她已经顾不得了。多年的经历让她感悟,女人只有拥有权力,才是最安全的。至少权力不会像男人一样,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某天早上醒来,就完全把她弃之如敝履。她并不后悔对戚氏母子下那么狠的手,但她却后悔让自己这个心软的儿子看到了那时的惨状。吕雉深呼吸了几下,平静了心绪,坐直了身体,用命令的语气淡淡道:“皇儿,汝将弱冠,当择一女为后。”刘盈并没有回答,他脸上甚至连一点波动都没有,继续拿着旁边的酒壶往漆盂内倒酒。吕雉也没指望他有什么反应,继续道:“嫣儿甚好,哀家很满意,下个月择日完婚吧。”刘盈刚喝完手中的酒,闻言立刻被呛到了酒液,咳嗽了数声,不敢置信地看着吕雉。嫣儿是谁?那是他姐姐的女儿!是他的亲外甥女!今年才十二岁!他母后终于疯了吗?吕雉反而很满意自家儿子的脸上出现了不一样的表情,但这不代表她能允许对方反驳她的决定。最后看了一眼刘盈手中那个漆盂,自从弟弟刘如意死后,漆盂里的清水就越发的少了。朱红色的漆盂内璧艳丽光洁,还挂着几滴酒珠,慢慢地顺着盂壁滑落到盂底,然后逐渐缓慢地出现少量的清水。那种清水涩苦无比,只有勾兑上酒液之后才能下咽。刘盈微微苦笑,母后刚刚并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见,而是在通知他而已。把盂底残留的酒与水的混合液一饮而尽,刘盈一抹唇边的残渍,无奈一笑。他不敢不娶,他至今夜夜梦魇之中,还会出现戚夫人的惨状。母后的手段实在是太残忍了,为什么当初那么慈善的母亲,会变成现在这样宛若疯魔?“弟……弟弟……你怎么了?”温柔的声音从耳畔响起,语调中有着令刘盈几乎想要落泪的熟悉。“姐……姐姐!”刘盈从案几上爬了起来,看着许久未见的姐姐。刘乐嫁为人妇之后,深居简出,刘盈并没有见过她几次面。但已经有些憔悴的容颜中,依稀可以看得出幼时那经常关切着他的神情。拉着刘乐的衣袖,刘盈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央求道:“姐姐,你去和母后说说,不能让嫣儿嫁给我啊!”刘乐双目含泪,如果她可以选择,自然也不会肯让自己的女儿走进这囚牢一般的深宫,但她也毫无办法啊!他们的那个母后,又岂是听得人劝的?“弟弟,你听姐姐说。你可千万不要拒绝,外面的风声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如果你不娶嫣儿,嫣儿以后也别想嫁给其他人了。嫁进宫中来,至少也比嫁不进来的好……”听着刘乐絮絮叨叨的话语,全部都是担心自家女儿,刘盈慢慢地松开了手,让姐姐的衣角从自己手掌心滑落。是啊,姐姐早就已经嫁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只为他着想了……“弟弟,姐姐从未求过你什么事,当年姐姐带你在林间逃难……”刘盈的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艰难地点了点头应道:“朕懂了,朕依汝便是。”从“我”到“朕”的自称转变,让刘乐意识到了什么。但她只听到刘盈应允之后,便是满足地松了口气,期期艾艾地离去。刘盈凄苦地举起手中的漆盂,丝毫没发现这漆盂之中再也不会渗出清水。他继续大口大口地喝着闷酒。是的,他可以保护嫣儿,虽然他不能当图真正的夫君,但有了皇后的头衔,也可以保她一世平安。可为什么没有人来为他考虑考虑……心情悲戚之下,刘盈越喝越多,昏昏沉沉之间,多年前的一番话反复地在他脑海中响起。当皇帝有什么好?其父已经不把他当儿子看待,其妻已经不把他当夫君看待,其子也不把他当父亲看待,他会怀疑他身边的所有人,谁都不信任,最后会孤独而亡。这是一种惩罚……刘盈痛苦地蜷缩成一团,他什么都没有做过,为什么还要承受这样的惩罚?空旷而寂寥的大殿之内,大汉年轻的帝王如同平日一样醉酒而眠。一个小黄门探头探脑了很久,终于蹑手蹑脚地走了过来,捡起地上空空如也的漆盂,揣入怀中,悄悄离去。公元前188年,长安,茶肆。两个年轻的公子默默地饮着茶,听着一旁的客人们低声私语着自从汉惠帝意外驾崩后,吕后专权的种种。身穿白衣的年轻公子微微叹息,压低了声音道:“先生,多谢您出手相救。”穿黑衣的年轻公子勾唇一笑,指着桌面上的漆盂道:“若不是看到此物出售,吾也想不起来去见汝一面。”原来当年那个小黄门奉吕雉之命,从刘盈身边拿走这个漆盂,却并未砸碎,而是见之话梅,偷偷到宫外变卖,辗转流落民间。黑衣公子喝了一口茶,微眯双目道:“汝肯弃天下至尊之位,吾帮汝一次又何妨?”刘盈无声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面前的这位公子神通广大,他今年已经二十三岁,可此人仍然像二十年前他们相遇时那般年轻。两人此时坐在一起,他甚至看上去比他年纪大上一些。刘盈也不再提往事,能从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深渊爬出,他已别无所求。至于皇位,他觉得幼第刘恒可继之,只是刘恒究竟最后能不能登基,他便没有能力去干涉,也不想去干涉了。刘盈拿起桌上的漆盂,好奇地问道:“这震仰盂究竟是何来历?为何之前吾捧之有水,之后却渐渐干涸?”黑衣公子放下茶杯,淡淡道:“可知周文王姬昌否?”刘盈点了点头,他隐约记得当年的事,这震仰盂与周文王姬昌写下的《周易》有关。“可知伯邑考乎?”刘盈又点了点头。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在姬昌还是西伯侯的时候,传说纣王烹杀了伯邑考,将他做成了肉羹赐给姬昌。姬昌即便知道这是儿子的肉羹,也迫于纣王的威逼,吃了下去。这是一段极为凄惨残酷的传说。“周文王姬昌用木盂吃掉了那碗肉羹,痛苦难当。为了提醒自己这滔天血仇,他把木盂随身携带,恐其腐朽,后又在其上髹漆……”刘盈像是被烫了手一般,立刻把手中的震仰盂放回桌面,震惊无语。“便是这震仰盂。传说只有真命天子捧之,才会显出盂中的清水。而这清水,乃汝心中之亲情……”后面的话不用说了,刘盈也能猜到。盂中的清水摔落多次,覆水难收之……也造成了他现在头也不回地离去。亲情亦如清水一般,看似可有可无,并不被人珍惜,平日喝起来的时候也仿若不觉,令人无暇在意。但若是久旱之后,却如同甘霖。可一旦干涸……黑衣公子也收住了言语,沉默地看着桌上的那个漆盂。他曾经亲眼目睹过一次这震仰盂的清水从盈满到干涸。可讽刺的是,上一个有资格捧着震仰盂的人,却并没有登基为皇过。许久之后,刘盈收回了目光,开口询问道:“先生,吾此生已无他愿,愿追随先生左右。”黑衣公子的眼神柔和了起来,再无当年曾为将军时的那股冰冷的杀气,点了点头道:“也好,汝随吾,找一个人吧,可能要找很久……”“诺。”公元2012年。“这么说,其实那个汉惠帝根本就没有死嘛!”医生听完之后,动了动那双兔子耳朵。他实在是太久没有吃过东西了,所以央求老板买来一袋巧克力,正在柜台上努力地把巧克力豆向外倒着。不能吃,看着也好啊!“不,他死了。”老板平静地擦了擦手中的震仰盂,静静地低头看着。那时的漆器一般都只取黑红两色,也是因为古时这两色最为尊贵。红色的艳丽而不漂浮,黑色的深沉而不暗淡,两者相配,相得益彰。尽管整个漆盂除了外面的云纹没有多余的纹饰,但依旧大气沉静,是不可多得的名器。医生闻言,手中的巧克力豆哗啦啦地散落开来,在柜台上噼里啪啦蹦落了一大片,还有好几颗掉在了地上,滴溜溜地转了好几圈。老板放下手中的震仰盂,弯腰耐心地一颗一颗把巧克力豆捡了起来又把柜台上的聚拢到一起,堆在了医生身旁。“对不起。”医生小小声地道歉。他无法想象老板是怎样在这千年的时光中,送走一个又一个朋友的。看着他们被岁月日渐侵袭衰老,看着他们从少年变为白骨……医生忽然又有些伤感,也许有一天,他和老板也会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道歉呢?是人都要死的。”老板不以为意地勾唇一笑,拈起一颗巧克力豆,用绢丝帕擦了一下,顺手放入口中。“我是在为撒了巧克力豆而道歉!”医生恶狠狠地狡辩着。老板微微一笑:“巧克力很好吃哦!”“……可恶!”第九章 哑舍·五明扇公元1371年皇觉寺外朱元璋脾气暴躁地看着黑漆的山林,身旁的御前侍卫们已经被他狠狠呵斥一遍了,这么多人居然都看不住一个和尚。“快找!他逃不远的!"朱元璋怒不可遏 ,那个和尚身上有伤,更何况在黑暗的夜里,烛光是那么的明显。侍卫们纷纷熄灭火把,凝神在幽深的山林中寻找那点烛光。朱元璋望着这片寂静的山林,听着耳畔夜风吹过树枝而产生的窸窣声,慢慢地拧起眉。他永远还记得他年少时,在珈蓝神殿偷看到的那一幕。一根香烛蜿蜒而上的烛烟,在空中氤氲聚成了一个体态轻盈姿容绝美的女子,而偷听了她口中所说出来的话语,才是他能有了今天的荣光,成为了天下之主 。他已经是这天下最尊贵的男人了,为何那女子还不肯出来见他?全怪那个小和尚!朱元璋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口中的小和尚,虽然年纪比他小很多,但在辈分上,算是他的师兄。或者他意识到了,却并不在乎。因为他现在已经是皇帝 ,是天下至尊,不再是和尚了。就连他以前的师傅,也决然不敢跟他讨论什么辈分。正心绪激荡间,朱元璋瞥见一抹烛光在不远处掠过,连忙想指挥侍卫追上去。但他话刚说出口,就发觉他身旁的侍卫可能是因为想将功补过,居然全都进了山林搜捕,一个人都没有留下。正想勃然大怒的朱元璋忽然收下了怒气,烛的事情,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而那样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和尚,久经沙场的他难道对付不了。想到这里,朱元璋便握紧了手中的柳叶刀,朝着那抹烛光追去。在崎岖的山林间,那抹烛光在密集的树木后忽隐忽现,就像一团跳跃着的精怪。朱元璋越追越心惊,烛光一直都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的速度并不慢,而一个受了伤濒临死亡的和尚,能有这等速度?在朱元璋几乎以为这是一团鬼火,打算停下脚步召唤侍卫前来的时候,那抹烛光竟然毫无预警地停下了。温暖昏黄的烛光在一片黑暗的山林中默默地燃烧着,想起那名记忆中的美艳女子,朱元璋心脏狂跳,就像是被蛊惑了一般,拨开树枝,慢慢地靠近。而越走近了,朱元璋就越心惊,因为他此时终于看清楚了,在香烛的旁边,居然腾空悬浮着一条赤龙。黑夜中这根香烛,被那条赤龙叼在嘴里 ,龙身在夜色中不断摆动。一刹那间,朱元璋想到了无数神迹传说,难道说他真的是真龙天子不成?按捺下心中的恐惧与兴奋,朱元璋又走近了几步,这才发现那条赤龙并不是真的,而是绣在黑色的袖口上。黑底红线。由于绣工卓绝,乍看上去 ,就像真的一样。那条栩栩如生的赤龙,龙身蜿蜒盘旋在来人的右臂之上,龙尾正好绣在右肩 ,而龙首绣在右手的袖口。就像是随时都能腾云驾雾而出一般。当夜风不断吹拂着那人的长长的袖筒,远远看上去就像是龙身不断摆动的样子。朱元璋霎时间既失望又松了口气 。复杂的心情顿时化为怒火,毫不客气的对那人怒斥道:“你是何人?怎能私穿龙袍?你可知这是要杀头的大罪?”朱元璋很暴躁,和这人黑袍上的赤龙相比,他身上龙袍上的龙简直就是地上的猪狗,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对于天子的滔天怒火,黑暗中的那人却轻笑了一声,反问道:"你又是何人?又是谁赋予你的权力,可以穿上那身龙袍?“这句话如同一声闷雷一般,砸在了朱元璋的头顶,让他猛然一怔。自从当上皇帝以来,隐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就是无法泯灭的自卑感。他曾经是一个乞丐 ,又曾经是一个和尚,但他现在却成了大明朝的皇帝。在他面前那些臣子们唯唯诺诺,但谁知道他们心底里是不是 在死命的嘲笑他?又或者在处心积虑的想要将他取而代之?所以他才需要那根香烛,需要借助非凡的力量,才能安心。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这时才发现,这个不应该出现在此地的人,整张脸都隐藏在黑暗里。按道理说香烛在他手上,却违背了自然常理,完全照不到他的脸容。看着在猎猎的夜风中也能燃烧的极为平静的烛光,朱元璋推测着,也许此人才是香烛真正的主人,而不是那个又呆有傻的小和尚。也许因为这样他才把着身赤龙服穿得如此坦荡 。想起之前无数次他尝试着把香烛来在手里,却无端端的被烛火烧伤手,朱元璋把手从腰间的柳叶刀柄上松了下来,抱拳诚恳道:”重八无状,冲撞了先生。但这根香烛重八向往已久,请先生割爱。“烛火跳动了一下,但绝对不是夜风的缘故。”这根香烛与你无缘。莫强求了。“黑暗中那人淡淡的说道。朱元璋这才发现,那声音听起来很年轻,大概也不过弱冠之年。朱元璋是绝对不会放过真好的机会,他都不敢自称为朕,从牙缝间逼出声音道 :”先生若要带这香烛走,重八自是无法强求,但那小和尚。。。。“他刻意拉长了声音,满意的看着燃烧的烛光剧烈的颤抖起来。”那你想要如何?“那人的语气中带着淡淡的无奈。”全凭先生定夺 。“朱元璋回答得极为爽快。话语之中未尽的意思颇有些无赖,就是说咱也是明事理的人,但万事也要讲公平嘛!带走烛也可以,但也要拿差不多的东西来换。朱元璋说的是理直气壮底气十足,但实际上心里却直打鼓。黑暗中看不到那人的脸色,更是让他好一番揣测,那跳动抖颤的烛光,就如同他的心绪一般忐忑不定,好在让他煎熬的时间也不长 ,少顷那人便长叹了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个细长的物事向他递了过来。借着烛光,朱元璋看到了这是一柄折扇,而扇骨是不同寻常的牙白色 。下意识的接过折扇,入手的重量要比想象中的重了许多,扇骨细腻冰凉,令人爱不释手。“这是。。。。”“扇之始,并不是引风纳凉之物,而是用苇做成的的权力象征,是上位者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特权的仪仗扇。”那人徐徐说道,清朗的声音在夜风里听起来是那么的飘忽不定,“五明扇,舜所作也、即受舜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咳,先生,重八虽然学识不高,但也知道那五明扇应该是一种很大的掌扇,这只是把折扇啊!”朱元璋忍住心中的不满,随意地将手中的折扇慢慢展开 ,扇骨厚重,扇面是洒金绢,富贵非常。而随着扇面的展开一个端正四方的“明”字出现在朱元璋面前。一个偌大的扇面只有这一个字。背面空白。但朱元璋却异常得喜欢 ,因为他建立的王朝国号为明。“五明,五方为明。这把五明扇自然不是以前那把,只是扇骨是由那柄五明扇的残留扇骨所制。执此五明扇者可明他人说话之真伪,我想,这把五明扇会比人鱼烛更合你的心意。“那人平静的说道。”这么神奇?"朱元璋怦然心动。都说人心难测,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想知道周围的人都对他是不是言行如一。眼睛一转,朱元璋立刻便对那人发问道:“到底是真是假?那我可要试验一下。先生,请问你是何人?“黑暗中,那人无奈的笑了笑,道:”在下只是一个古董商。“朱元璋一愣,这答案可不在他的想象范围内。而且手中的五明扇毫无异状,根本没有任何变化。皱了皱眉,朱元璋继续追问道:”那你来这里做什么?“那人又幽幽一叹道:”拿回人鱼烛而已。。。。“朱元璋一直注意着手中的五明扇,此时愕然发现扇面上的明字竟慢慢地在洒金绢上隐去!那么就是说真话扇子没有反应,而说假话”明“字就会消失吗?朱元璋急忙抬头,却见那人早已离去,远远看见,那抹烛光就像是被一条赤龙慢慢的叼入了黑暗之中。”陛下!陛下!那个小和尚已经抓住了!“御前侍卫们满头大汗的追上来禀报,他们一不小心发现居然把皇帝给丢了,这可吓得魂飞魄散。幸亏陛下还没走远。朱元璋再定睛看去,却见那抹烛光已经完全隐入了幽暗的山林中,再也看不见了。意气风发地摇了摇手中的折扇,朱元璋心情颇佳的一挥手道:”算了,把他放回皇觉寺,好生对待吧!“公元1390年应天府皇宫朱允炆从大本堂徐步而出,而踏入左右门后,穿过华盖殿,在这个像一座亭子一般,四面出檐,渗金圆顶的大殿侧等待了一会儿,终于看见奉天殿的大门敞开,刚刚下朝的王公大臣们鱼贯而出。看见他们或诚惶诚恐或劫后余生或精神恍惚的表情,朱允炆在心中暗叹一声。皇祖父最近处置了李善长,以谋反的罪名。朱允炆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他却也知道那位已经七十七岁的老人在退隐交还相位之后,就一直韬光养晦,安心休养晚年,绝不会有那种谋反的念头,可就在不久前,李善长被家奴告发而被杀,受牵连的有数名位高权重的侯爵,经过锦衣卫的调查,这件案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到现在受到株连的官员高达三万余人。据说刽子手的刀都卷了好几把,刑场上流下的鲜血都浸染了地上的石砖,怎么清洗都清洗不掉,就连天上下的皑皑白雪,也覆盖不了那种惨样,落地之后的被染成了暗红色整个大明帝国的朝廷上下都噤若寒蝉,这不是没有先例,十年前影响颇大的胡惟庸案,就有一万五千人被杀,而现在的李善长案牵连更多,谁也不知道天子的雷霆之怒会持续多久,听说每天来上朝的大臣都会和家人们说好遗言,也许出了门,就再也回不来了。朱允炆从小就被朱标精心教育,无论言行都学习父亲,相信仁德才是治天下的手段,皇祖父这番作为,在心底里实在是无法认同。而他的父亲,自然也是无法认同的,在昨日御书房因为李善长一案顶撞皇祖父,他也有所耳闻,他本不想在其中有所瓜葛,但今日大本堂又少了几名学子,其中就有和他交好的程聪,这让他实在是按捺不住。待上朝的大臣们各自前往官署,朱允炆确定今日并无大臣在早朝上被迁怒斩首,便确定了今日皇祖父的心情应是不错的,放下了心,掉头捡了条路往御书房而去,一路上所遇的太监宫女均侧身低头向他行礼,连侍卫们都没一人敢拦阻于他,他们这些在宫中行走的人好像更能体会到外廷的动荡,连那些高官贵族们都朝不保夕,更何况他们这些下等人。朱允炆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御书房,守在门外的是皇祖父最信任的太监而聂,朱允炆和他低声问了好,后者极是受用他这种态度,温和的让他先进暖阁等候,在快步走进去通告,朱允炆站在剔红锦地嵌百宝屏风外,隐约可以听见皇祖父的声音,不一会儿而聂便走了出来,朝他点了点头。朱允炆察言观色,觉得而聂的表情平和,便知道今天皇祖父的心情确实不错,这才放心走进去给皇祖父请安。朱元璋今年已经六十三岁,是知天命的年纪但看上去依旧是精神矍铄(jues huo),事必躬亲。朱允炆请完安后抬起头来,发现自己的父亲果然在御书房内,而坐在御案之后的皇祖父依旧手中拿着他那把扇子,不管现在已经是寒天地冻,从不离手。“允炆 ,你来得正好。”朱元璋慢慢的摇动手中的折扇,带起的风让他胡须缓缓飘动,双目微闭,看上去平静而祥和。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大明帝国的主人却远没有看上去那么无害,只听他徐徐说道:“你今年已经十四,在大本堂学了那么久,也应该懂点朝堂上的事了,你觉得李善长一事如何?”这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但朱允炆主动来这里,便早备着被皇祖父提及此事,所以迎着一旁父亲担忧的目光,朱允炆平静回答道:“皇祖父行事自有道理 ,只是牵连的人太多,恐怕会有违天和。”朱元璋摇动扇子的手微微一顿, 微闭的双目缓缓睁开一线,不知喜怒。朱允文此时却看到了御案之上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一件东西。这里是大明帝国最豪华的宫殿,殿顶上上有精致的斗拱和镶金的天花藻井 ,撑殿的圆柱重檐上都盘着金龙,脚下踩的是波斯长毛地毯,桌上摆的是绛州澄泥砚,彭氏湖州笔,还有洪武年间新烧制的洪武青花瓷笔筒等等林林总总价值连城的器物,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居然有一根荆棘摆在御案之上,显得尤其格格不入。此物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自然是皇祖父派人寻来的。而皇祖父为何会派人寻此物?而自然是想说明什么。朱允炆本就是很聪明的一个人,自然不会认为皇祖父这是要谁负荆请罪 ,稍微一思考便得出了答案。朱元璋一直留意着朱允炆脸上的表情,见状便问道“看出此物的深意否?”一旁的太子朱标心里一阵紧张,他和父皇刚下朝,还未言及于此。他自然能看出父皇的心思 ,但儿子毕竟年纪轻轻,他怕他会应答出错。只听朱允炆温文尔雅的缓缓说道“皇祖父选的这根荆棘,代表的应是大明帝国,现在帝国初建,根基不稳荆棘丛生,皇祖父的意思,应该是想把这根荆棘上的刺都拔掉,让父亲比较容易的握在手里而不受伤。”还未变声的少年声音显得有些稚嫩, 但听上去却是令人无比舒服。太子朱标提起的心重新放回肚子 ,起身恭敬道“父皇用心良苦,儿臣诚恐”朱元璋此时并不在意朱标的态度,而是合上折扇,隔空点了点那边的朱允炆道“允炆,你是不是还有什么想说的?”朱允炆垂下眼帘,紧攥拳心用刺痛来给自己以力量。他听到自己稍微颤抖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皇祖父,可是你要如何确认你砍掉的都是荆棘,而不是未来可能生出的枝桠,甚或有可能是以后的枝干呢?”太子朱标狠狠地吃了一惊,随后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其中有着担忧又有着自豪。毕竟这样的话语,也就只能是初生留犊不怕虎的少年郎 才能说得出。朱元璋并未动怒,反而是欣赏的看了眼站在殿中央的孙儿,并未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而问了另一个问题“今天你来这里,是为了你的父亲?还是为了那些官员?还是别的什么目的?”朱允炆的身躯微微一僵,他自然可以说是为了担心父亲触怒皇祖父 ,也可以说是不忍皇祖父杀孽太重有违天和。甚至还可以用四书五经中大段大段的道理来驳斥他。但他忽然想到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在你皇祖父面前说谎所以,朱允炆低下了头,老老实实的承认道“我的同窗程聪今天没来大本堂上课。。。。”朱元璋轻轻地展开折扇,像是很满意孙儿的回答,微翘嘴角点点头道“朕知晓了,明日便任让回去上课。”说到这里,他停顿了半晌,这才郑重的说道“至于你说的如何分辨荆棘与枝干,总有一天朕会让你知道的。”朱允炆闻言一震,随即体会到了皇祖父话语间的未尽之意,无措的抬头和父亲对视一眼,父子俩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亮光。公元1398年 御书房朱允炆心情颇为复杂的坐在御案后,他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坐在这个位置上,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是怎么的快。父亲朱标渴望这个椅子渴望了二十五年,却在六年前因病去世了,皇祖父力排众议,立他为皇太孙。在前不久驾崩之后,这大明帝国的皇位,就落到了他的头上。今年才二十一岁的朱允炆觉得肩头异常沉重,他这样年轻,又怎么和皇祖父一样把持好这个帝国?朱允炆盯着御案上静静躺着的那把折扇,皇祖父在去世前,已经把这折扇的来历和奥秘尽数告诉了他。这也让他了解了为何皇祖父笃定他杀的人都是荆棘上的刺,而不是枝条。只是,他并不是想那么想用这把五明扇。他从小在皇宫中长大,见过了太多的尔虞我诈。这里的人说假话已经成了本能,因为有时候,不说假话根本活不下去。况且,有时候即使说的是真话,也会被人当成假话。而知道别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知道了所有的真相,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呢?朱允炆想起皇祖父,觉得他这一生活的并不快活。“明哲,你想知道他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吗?"朱允炆抬起头,看向在一旁陪她参阅奏折的程聪。明哲是他的字,取自《中论》明哲之士曰聪。程聪的年纪和朱允炆差不多,他父亲本是吏部的参知政事,被李善长案牵连,若不是朱允炆那次鼓起勇气的求情,,他和他的家人恐怕早就已经成了那些冤死的灵魂。而且在朱允文登基之后,他就被封为内阁侍读,虽然官职不高,但可以直接在御前侍奉。这样的荣耀并没有让程聪失了分寸,反而越发谨慎小心起来。只见他沉吟了片刻,放下手中的奏折恭敬道”陛下,先不说水至清则无鱼,这假话又是如何判断的呢?若微臣知道河北大旱,而却上报一切安好,这是假话。但若微臣不知道河北大旱,而下面的官员却上报一切安好,微臣把这奏折呈到陛下面前,那这算是假话还是真话?“程聪说的有些绕口,但朱允炆却被说得一愣,顿时如醍醐灌顶。怪不得皇祖父杀了那么多人,实际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胆敢欺君。除了皇祖父想要杀鸡儆猴去掉异性开国功臣的心思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无辜冤死的,更何况欺上瞒下是官场上的潜规则。只是皇祖父因为年少时的穷苦经历,对贪官污吏有着骨子里的仇恨,对于官员就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这一点即使是当了皇帝也没有改过来,一个月的奉禄只有区区七石五斗。朱允炆曾经好奇的打探过,一石禄米与就相当于五钱银子,也就是两石禄米才等于一两银子,少得可怜。更别说官员们都有一大家子要养,包括下人仆役,做官做到这种地步,不铤而走险根本就活不下去。即使皇祖父对贪官污吏的严惩更是亘古未闻,在剥皮实草这么残酷的刑罚下,贪官依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又是为什么呢?朱允炆在这里神游天外,但程聪并不赞同他在这种情况下开小差。整了整一袍,程聪恭敬地进言道”陛下,关于燕王殿下的事情,应当有所决断了。“唇边漾起苦笑,朱允文心想皇祖父朝异性功臣挥舞屠刀之时,却大肆分封诸侯王。皇祖父生前分封的二十五个藩王,其中二十四个都是他的叔叔。就因为功臣宿将都被诛杀殆尽,所以军权都落在了藩王手中,几乎每个藩王都拥有着自己的军队,位高权重,几乎成了一个个小帝国的宗主。而他就像一群狼包围下的弱小羊羔,就算是应天府的明城墙修建的再高再结实,也都无济于事。四叔燕王朱棣分封燕京顺天府,他的三个儿子却留在都城应天府,表面上说是留在这里的大本堂学习,但说白了是留在这里做人质的。日前燕王朱棣递了奏折,自称病笃,乞求朱允炆放他的三个儿子回藩地,让他在逝前见他们最后一面。是否同意四叔朱棣的要求,这一点朝中也争论不一,兵部侍郎齐秦力主收逮燕王三子为人质,用以牵制燕王的举动。而太常寺卿却认为收其三子,等于受柄朱棣,成为他起兵发乱的口实。而此时程聪提醒于他,就是这决断是时候要下了,否则拖久了时间,事情会越发糟糕。朱允炆看着程聪递到他面前的奏折,讽刺的一笑。他之前不知道皇祖父为何会选他来当继承人,毕竟从方面来看,四叔朱棣都更像皇祖父,不管是领兵还是政务都是杀伐决断。而皇祖父却直接将帝位传了他,即使是在二叔三叔逝去,按常理来说应该让四叔即位的情况下。后来知道了五明扇的存在,便理解皇祖父的选择,定是皇祖父已经知晓四叔不以诚待人。而且现在回想起来,偏生那么巧,在皇祖父还没逝世前,序齿排到四叔前面的两个正当壮年的叔叔就先于皇祖父过世。朱允炆越想越叹息,皇祖父拥有这柄五明扇,也许会是如虎添翼。但这柄五明扇在他手中,都可以分辨出来四叔所称重病是在说谎,而却没有人能告诉他,究竟应该怎么做。”明哲,帮朕起草个诏令,就说朕允了三个堂弟回去侍疾,然后再派北平左布政 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前去代朕探病。“朱允炆的脸上浮上了戏谑的神情,心想着自己那个一向正经的四叔也要不得不装病,就不由心中暗爽。不过旋即又敛去了笑容,他也就只能做些这样胡闹般的恶作剧,对面前群狼环饲的局面,却一筹莫展。将视线又落到御案上的五明扇时,朱允玟不禁在心中暗道。皇祖父啊!一个能辨真话假话的扇子,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啊。。。公元1402年御书房朱允炆独自坐在御案之后,双目怅然。外间的宫女太监们纷纷行走匆匆,间或还有哭泣声争吵声传来,往日肃静沉寂的宫殿之中一片凄惨哀戚,有时候还能听到很远处的厮杀声与刀剑 相碰的交击声。看来自己真的不适合当一个皇帝,朱允炆俊秀的面容浮现自嘲的神情,他在这个皇位上坐了四年,看样子也该换人了。自从四年前,他就一直在和自己的四叔朱棣做着各种争斗,到现在这种地步,他也不得不佩服对方。正在反思着自己短暂的认识五年人生历程 ,朱允炆就听到外面的一阵奔跑声,刚抬起头就看见程聪一脸焦急的走进来,都未见礼,直接焦急地禀报道“陛下!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迎燕王那奸贼进都城了!”朱允炆闻言脸上的笑容并未褪去,而是原来如此的点了点头道“怪不得朕听到外面的杀喊声停止了,原来是这个缘故。”程聪见他的神情便吃了一惊,再环视四周,看着古玩物事均一扫而空的御书房,愕然道“陛下!这。。。这。。。。”随即反应过来,他在外面看到的那些大包小包逃往宫外的太监宫女们,立刻勃然大怒道“那帮奴婢,简直!简直!”他本是斯文人,即使是一时惊怒交加,也挤不出一句骂人的话。朱允炆挥了挥手道“是朕让他们拿着东西离开的,四书也是容不得人的,何必让他们陪朕一起上路。”程聪心下一震,已知朱允文是萌生了死志,不禁上前一步道“陛下!您也走吧!此时正好城中大乱,陛下可逃往其他藩王处。。。。”朱允炆微笑地举手制止了程聪的话,淡淡道“一只羊羔,无论在哪里都是狼的猎物。从一只狼口中逃到另一只狼的嘴里,又有何区别呢?”他不等程聪再劝,便继续问道“明哲,你说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当皇帝?”程聪闻言一怔,因为朱允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连朕这个自称都舍弃了。看着端坐在御案之后,那个笑容中带着脆弱的年轻皇帝,程聪大怮“陛下。”“别说假话哦,我可是能看得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的。”朱允炆似笑非笑地把御案上的折扇拿在了手中,这御书房内能搬走的物事,他都赏了那些侍候的宫女太监们,唯一留在这里的,就只有这把五明扇。程聪正色道“陛下,微臣永远会对陛下说真话。”他见朱允炆并不赶他走,反而在和他聊天,心中的恐慌渐渐变为安定,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他整了整凌乱的朝服,如往日问答一般恭敬进言道“陛下仁政,建文元年吏部报囚,已减至太祖时期三成。建文二年,诏减苏,松,嘉,湖各地重赋,每亩不过一斗,万民称颂。重新设立六部。。。。”御书房内,程聪清朗的声音静静回荡着,与外面嘈杂混乱的皇宫 就像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朱允炆静静地听着程聪一句句说着他的政绩,在御书房重新恢复宁静后,不由长叹一声道“太短了。。。只有四年。。。。”“是的,太短了。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太祖确实是给陛下留下一根拔掉刺的荆棘 ,但他没有想到没有刺保护的荆棘,反而会被人轻易的抢夺去。”站在这空荡荡的御书房内,程聪把以前不敢说的话,也都说了出来,朱允文曾和他说过那根荆棘的事情,这也让他感触颇多。朱允炆怔怔的看着手中的五明扇,他不用打开,就知道程聪说的是真话。正如他所表明的心迹一样,朱允炆也从未怀疑过他说的话会有半句虚言。包跨他身边的哪些儒臣,都是刚正不阿,直言谏诤,这四年之中,朱允炆竟是一次都未展开过这把五明扇。“陛下,还有时间,您还是离开吧。。。。“程聪见朱允炆神情松动 ,便立刻出言相劝,”就算。。。不喜欢当羊羔,也可以不当。。。。“朱允炆听懂了他的意思,双目中掠过一丝亮光 ,但很快就泯灭了。他从小就养在深宫之中,很早就被认定是未来的储君,每日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和治国纲要,不知道自己不当皇帝 ,还能做什么。程聪却抓住了他的这抹亮光 ,继续劝说道”陛下,您和我身形差不多,待会儿你穿我的朝服离开,在西角门有我的仆人等候。““那你呢?”朱允炆并未回答,而是反问道。我一会儿一把火烧了这座宫殿,自然就不会有人看的到我的脸了。“程聪说得极为自然,一点都不把生死看在眼内。事实上,他觉得能为面前年轻的皇帝陛下尽忠,是他几时修来的福分。朱允炆轻笑,摇了摇头说”不,我还有事需要你去做。你且过来。“说罢把手中的五明扇,缓缓展开。朱棣志得意满的坐在马背上,刻意地拉紧马缰,放慢速度,从那些伏地叩拜 拜的官员们前徐徐走过 。这种感觉真是该死的好!看着熟悉的应天府都城毫不设防的对他敞开城门,朱棣如不是顾忌自己一向严肃冷硬的形象,真想仰天大笑,大吼一声我终于回来了!哦,不,也许这时候应该换自称,是朕终于回来了!朱棣正在心中暗暗意淫,眼角余光瞥见紧跟着他身后的是他的次子朱高煦,而不是他的长子朱高炽。这次靖难之役,出力最多的就是他的次子朱高煦。在他即将决定与朱允炆划江而治的最后时刻,他的这个二儿子率兵赶到,一鼓作气过了长江。次功颇大,所以朱棣临阵也给了他一个许诺,言他大哥朱高炽多疾,若争得天下 ,便立他为太子。朱棣自然知道这句话是哄他儿子高兴,不管什么朝代,太子的废立都会动摇国之根本,若日后长子朱高炽无甚大错,这皇位自是要传他的。至于那承诺,自是假话。朱棣这一生说过无数假话,他的母妃出身低微,他对外便声称自己是马皇后所出。在父皇面前都挑他喜欢听的说 ,对下属许以重诺。对自己儿子说几句假话,自然不会对他造成多大的心理负担。朱棣一边如此冷酷地想着,一边看着紧跟在他身后,因为兴奋激动而涨得满脸通红的次子朱高煦,投以微笑赞许的神情。朱高煦立刻因为这个目光,越发误会了,表情越发激动。朱棣正想与他勉励几句,却听见前方 传来一阵骚乱声,他不悦的回过头,却愕然发现远处一阵浓烟冲天而起,正是皇宫的方向。立刻挥鞭赶马,朱棣一路奔驰而去,叫人立即灭火。即使不派人查看,他也知道那定是他那个不成器的侄子 朱允炆在自焚。他可不希望这个侄子就这么死了,他还想堂堂正正的从他手中禅位为皇,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他四年漫长的靖难之役才会在史书上被评价为正义之战。可是看着已经燃烧起来的滔天火焰 ,朱棣几乎要咬碎了牙根。皇宫都是木制结构,只要烧起来就很难被扑灭。所有人束手无策,只能静静的看着宏伟壮阔的皇宫付之一炬,没有人说话,都能感觉到这一把火烧尽了旧时代 的大明帝国 。朱棣派人搜查朱允炆的下落 ,一无所获,所有的答案都表明朱允炆很有可能正在焚烧的宫殿之中。所有人束手无策,只能静静地看着雄伟壮阔的皇宫付之一炬,没有人说话,都能感觉到这一把火烧尽了旧时代的大明帝国。朱棣派人搜查朱允炆的下落,一无所获,所有的答案都表明朱允炆很有可能正在焚烧的宫殿之中。“父王!有人说替建文帝传话。”这一烧就烧了一整天,在夕阳西下火势将灭之时,朱高煦拖着一个人走了过来。他们燕王一派,早就已经不称朱允炆为陛下,只称他为建文帝。朱棣定睛一看,发现是一个穿着六品朝服的年轻男子,略一回忆,他便想起来此人是和朱允炆极为要好的内阁侍读,叫程聪的。此时他一身狼狈,朝服凌乱不堪,想来是在朱高煦带他过来之时 ,搜查过他身上是否藏有利刃武器。朱棣微眯双目,不怒而威道“哦?他留下什么话?”“燕王殿下,请屏退左右,我接下来说的话最好不要传与第二人口 。”程聪睁开朱高煦的桎梏,神情从容。他低头整了整身上的朝服,认真而且肃穆。朱棣也不怕他这么连小鸡都捏不死的文人会威胁 到他,挥退了属下,连不愿离开的朱高煦都遣走了,这才定定的看着他面前镇定自若的年轻人,视线落在他手中的那柄折扇之上,顿时觉得眼熟,认出了是父皇从不离手的折扇。八成又是个献宝以求自保的家伙。朱棣想到之前开门迎接自己,妄想获得拥立之功的王侯官员们,目光不禁带了几分轻视,漫不经心道“说吧。”程聪并未在意朱棣的神情,而是平静地把手中五明扇的来历与分辨真话假话的神奇能力全盘托出。朱棣脸色数变,他这才得知为何父皇至死都不喜欢他,原来问题出在这把五明扇之上!怪不得大哥朱标那么老实,从不说谎,定是知晓了这五明扇的秘密,她还以为他是天性如此呢!他也是上位者,自然知晓这把五明扇对他的意义有多重要 。至此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畅快之意,哈哈大笑道“明哲此功甚重,想要什么?待朕正式登基,定会重重奖赏于卿!”边说边毫不客气的把这把五明扇从程聪的手中拿了过来,心中却想着如此重要的秘密,自然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必然要找个机会让眼前这个年轻人彻底闭嘴的好。只有死人,才能真正保守秘密。此时,不远处宫殿的火势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有侍卫来报,说在火场里发现了具尸体 ,已经辨认不出来是否是建文帝了。朱棣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折扇,朝程聪问道“明哲,你可知那具尸体可是我那侄儿?”程聪站直了身体,带着一丝骄傲的浅浅笑道“燕王殿下,你可知陛下知道这五明扇的秘密,但他在登基为皇这四年中,却为什么一次都没有展开过这五明扇 ?”朱棣皱了皱头,没有回答,但心中却是不以为然,决然不信那朱允炆有此宝贝,居然还能忍住不用。程聪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像是在嘲笑他的自信,也似是在嘲笑他的无知,淡淡道“因为只有喜欢说谎话的人,才会怀疑别人说的话是真是假。”朱棣闻言一愣,随机涌上心头的便是几乎要将他淹没的羞恼 ,再也顾不得风度,怒火中烧道“快说!朱允炆是否就在那殿中!”他说完便紧盯着手中的五明扇,准备检验程聪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可是程聪根本没有准备回答这个问题,果断的朝着宫殿的南墙撞去。在一旁的侍卫均未料到他会突然如此行事,谁都没有及时拦住他。驻地面无表情的看着软倒在南墙之下的那个年轻的内阁侍读,从牙缝里一个一个挤出来道“搜”公元2013年“啊。。。。。。朱棣这家伙忘了,即使拥有可以检验真假的五明扇,但别人还是可以拒绝回答问题的!”医生寄生的兔子玩偶已经换上了一件厚厚的红色棉袄,虽说他是玩偶,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但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好歹也要应应景嘛!不过扣子好像紧了点,医生艰难地把自己因为穿上新棉袄而变得圆滚滚的身体,从柜台上移动到老板面前,示意他替他把棉袄的扣子解开。虽然不知道一个玩偶怎么会觉得气闷的,老板还是放下手中擦拭的折扇,伸手替医生解开扣子。“呼,这下好像舒服了些。”医生动了动长长的兔子耳朵,继续评价着刚刚的那个故事,,“想来那明成祖朱棣,之后也会把这炳五明扇带在身上从不离手吧?也怪不得他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都是嗜杀之辈,在明初,也就明惠帝朱允炆那四年的官员日子好过,其他时日都是尸山血海啊!那朱棣还发明了株连十族,比株连九族还牛叉!真是强悍!”老板不予置评,他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他给朱元璋五明扇引起的。就算没有五明扇。杀戮也会存在。就像程聪说的那句话,只有喜欢说谎话的人,才会怀疑别人说的话是真是假。不同的器物,在不同人的手中也用着不同的作用。在朱允炆手中,这柄五明扇就只是炳普通的折扇。见老板一直不说话,医生终于按捺不住,问出心中最大疑问,“老板啊!那汉惠帝刘盈都被你弄成假死救出来了 ,五明扇的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那明惠帝朱允炆是不是也被你救了啊!咦!好像这两个人都是谥号为惠啊!好巧!”老板依旧没说话,又拿起锦盒中的五明扇用绢布细心擦拭。“老板!不要吊人胃口啊!那朱允炆可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死亡日期的皇帝,后来朱棣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都传说是去搜寻朱允炆的下落呢!到底他有没有死啊!得不到答案,医生各种挠心抓肝。老板却在此时缓缓地展开了手中的五明扇,在富贵奢华的洒金绢上,那个端正四方的 “明”字随着折扇的展开而慢慢显露出来。“哦?想知道答案?那你想听真话呢?还是假话 呢?”“。。。。。。”第十章 哑舍·免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