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 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事,也不只是学校的事,所以光靠父母和老师某一方的力量,要想教育好孩子是不够的,必须要联合父母和老师的力量,让家庭和学校的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在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也提倡“家校合作”。尤其提倡父母和学校主动配合。父母只有及时与学校沟通,并相互做好配合,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2.案例 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中,有一则《家务劳动承包合同》的案例,大意是这样的: 四年级学生正在与家长举行《家务劳动承包合同》的签订仪式。在班主任的协调下,全班学生与家长一一对应,认真商讨起来。有的学生选择了洗衣扫地,有的选择了拣菜、烧饭,大多数学生都选了两三个项目作为承包内容。双方在合同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应邀担任了双方的见证人,在每一份合同上盖上了公章。 老师说:“这次家务劳动承包为期3个月,主要是为全班同学提供一个劳动岗位,促使大家学本领、练毅力、尽义务,从小懂得信守自己的诺言。我们也希望各位家长积极支持,帮助和督促子女学做家务,同时也应避免给子女过重的负担。希望双方共同履行合同。”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还印发了“家务承包中期联系卡”,请班主任走访部分家长,督促家长履行合同。 从此,全班同学的家务劳动热情高涨起来,不少人除了坚持完成合同规定的家务外,还主动帮父母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人悄悄地学会了几手“绝活”…… 看,很多父母为之头疼的问题,通过家校合作,就变得十分轻松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站在一条线上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有着共同的爱心,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形成合力,争取最大的效果了。 其实,上面的这个案例也是前面“行为契约法”的延伸。通过家校合作,契约也发挥了最大的效用。 3.要求和原则 父母与学校沟通配合,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重协调,并形成教育合力。 20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的“协同论”,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在教育领域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当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联要素彼此协调、合作、同步一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地向同一目标运动时,就会形成整体合力,就会产生大于各个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协调效应。 1+1不会简单地等于2,必须形成合力,才会产生协调效应,也才可能使1+1>2。有很多人常说“5+2=0”,就是讲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相互抵消,没有发挥出作用。 4.操作方法 父母该怎样主动和学校沟通呢?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研究员给父母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具体如下。 ------------家校合作法(2)------------ (1)主动联系 父母往往认为老师很忙,如果总是和老师联系,老师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接待,或者感觉被打扰。其实,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主动与老师联系,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会更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一个班主任整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很重,不要说是家访,就是给每个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也要耗费好多时间。父母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生活、学习、发展中出现的重要信息告诉老师,及时与老师交流,或者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及时与老师配合,或者获得老师的有效地配合。 (2)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平时,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能够与老师定期保持联系。这样,每一次联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时间短而且有效果。由于是经常联系,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只需突出主题,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即可。 经常联系,还可以使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很多父母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3)适时、适度联系 父母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但也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一周或两周联系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联系过密,会给老师增加负担。联系过疏,则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 父母与老师的联系方式,一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何时打电话,要根据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定。如果是课间10分钟打进去电话,老师急着准备上课,匆忙说两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电话后先询问:“我现在准备和您交谈几分钟,您看方便吗?”父母也可以与老师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 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要有所准备,尽量避免东拉西扯的聊天,最好直奔主题。父母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还要注意听老师的意见,不仅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要提出自己的措施,也征求老师的建议。 (4)对交流内容要进行教育性的加工,化消极为积极 双方交流的内容,父母切记不要简单地、直接地传达给孩子。有些内容只是教育者了解就可以。必须让孩子知道的,也不要给孩子一种“告状”的感觉。比如,老师提到孩子最近上课走神,父母就应该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对孩子讲:“老师真喜欢你,他发现你最近上课有时走神儿,可为你着急了。老师觉得你从来都是专心听讲的,是不是没休息好?” (5)如果出现了误解,解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 成长 老师也不是神仙,难免出现失误,例如老师误解了孩子,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这时父母首先要做到诚恳地承认并重视孩子自身确实存在的缺点,而不是急于大讲孩子的优点;二要在理解老师的基础上去看问题;三要摆出事实,语言委婉但观点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四要给老师改正失误的余地。------------做事有计划(1)------------ 习惯三: 做事有计划 一、导入部分 1.理念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 有些孩子每到期末复习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总是被别的事情打乱,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您的孩子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吗?您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这些麻烦吗?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做事有计划,不仅能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处理各种事情。那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常常得益于做事有计划: 福井谦一上学时化学测验总是不及格,曾因此打算放弃学业。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制定了学习计划,从头补起,从不及格到及格,成绩扶摇直上。198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竺可桢上中学时身体瘦弱,为了强健体魄,他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并手写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格言时时提醒自己。此后,他闻鸡起舞,从不间断。自从锻炼身体后再也没有请过一次病假…… 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反映了一种态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 2.描述 (1)时间像流水,抓起来就是金子 狄更斯曾说过,延宕是偷光阴的贼。一天24小时,为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空留一片悔恨。有成就的人,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绝不虚度年华。 《故事时代》收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从26岁开始,即从1916年元旦那天起,每天都要核算自己所用的时间,每个月底做小结,年终做总结。他56年如一日,直到1972年去世的那一天。 他靠的是记日记。没有什么能打乱他的这一习惯——休息、看报、散步、剃胡须……甚至女儿找他问问题,他都要在纸上做记号,一丝不苟地记下用了多少分钟。 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下脚料”:乘电车时复习需要牢记的知识;排队时思考问题;散步时兼捕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演算习题……读书时间盘算得更细,“清晨,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他算出自己一个小时的看书进度是:数学书4~5页,其他类书20~30页。最令他自己满意的是1937年7月,“这个月我工作了316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 他统计自己1966年所用的基本科研时间为1906小时,超出原计划6小时,平均每天工作5小时13分;与1965年相比,超出了27小时。1967年他77岁,他对这一年时间的统计是:读俄文书50本,用去48小时;法文书3本,用去24小时;德文书2本,用去20小时;游泳43次;娱乐65次;同朋友、学生交往用去151小时…… 他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甚至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他将它视为神的赐予,于是时间也就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这个牢牢驾驭了时间、创造出“时间统计法”的人,就是当代杰出的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可是很多人却无视时间的流逝,没有时间概念。在他们眼里,半个小时很短暂,浪费一天也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你不认真对待时间,时间也不会认真对待你。时间抓不住就像流水匆匆,抓起来却像金子般沉甸甸。 (2)冷静思考,有条理地安排事情 遇到事情不是冷静地思考,做出合理的安排,而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常常会让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新家教》中有一则故事: 威尔逊和同学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威尔逊说自己能够照顾自己。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 威尔逊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他回来了,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做事有计划(2)------------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下次如果你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那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想到要带手电筒,可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威尔逊的尴尬是计划不周造成的。做事情之前不冷静思考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常常会让人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作为父母,就要教孩子学会有条理地安排事情,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3)今日事,今日毕,及时完成才能从容不迫 您可能会发现孩子定好了计划却总是没能按时完成,常常把当天要做的事情推到第二天去做,还在心里安慰自己:还有明天呢!可是,如果总是不能完成计划安排的内容,一天拖一天,岂不是永远都做不完了吗? 《播撒诚信的种子》中,有一篇是讲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是著名的作家。5岁时,她得了脊髓血管癌造成高位瘫痪,成了残疾儿童。每当看到窗外上学的小孩,她心里就非常羡慕,因为她也想上学。张海迪虽然不能去学校读书,但她的爸爸妈妈利用下班的时间亲自教她。她很高兴。 有时,张海迪实在感到疼痛和疲倦,连作业都无法完成,她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些作业明天再做,行吗?”妈妈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听了妈妈的话,张海迪明白了,她要和学校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完成作业,不能拖拉。她还给自己立了计划,要是不完成当天就不睡觉。 就这样,她把小学、中学的课程全部学完了,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还写了《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今日事,今日毕,拖到明天有什么用呢,明天又要拖到后天,长此以往,只能永远也做不完。可是偏偏总有一些人,不懂得这一点,成天想着如何计划美好的未来,却不知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 (4)化整为零,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实现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化整为零,常常是最有效的手段。 《故事时代》中的这则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预算,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这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不仅超出了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理解范围。 当天夜里,舒乐博士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700万美元”,然后又写下10行字: 一、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二、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三、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四、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五、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六、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七、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八、寻找280笔25000美元的捐款; 九、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十、卖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富商约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第一笔1000美元。 90天时,一位被舒乐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其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支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6个月内,一万多扇窗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也不是每个人都要移走王屋与太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坐下来好好计划,找到实现梦想的种种途径。------------21天训练方案(1)------------ 二、21天训练方案 1.训练要点 (1)形成时间紧迫感 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首先要让他形成时间的紧迫感,不能吊儿郎当,总觉得还有明天。我国古代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时间不会留恋什么。如果现在不珍惜时间,不抓住时间的分分秒秒,它只会一去不复返。孩子越有时间紧迫感,越能珍惜生命,越不会虚度年华。 (2)合理安排,重点突出 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安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再复习功课,有的孩子却恰好相反。哪种方法好呢? 一天学下来的功课,没有消化就急急忙忙写作业,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做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错误百出。 而反过来先复习再写作业,把一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再用作业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最能发现学习上存在的漏洞。这样做作业,既是总结,也是查漏补缺。 这样,哪种方法更好就很清楚了。 所以,做计划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顺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当然,光顺序合理是不够的,还要找到重点。还要教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所在。 同样以孩子的学习过程为例,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平均分配精力呢? 不是的。平均用力就失去了重点,有的孩子上课时接受速度较慢,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那就需要在预习上多花点时间;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就要在复习的环节下工夫。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 时间安排得太满,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久了只会积蓄压力。时间安排得太松,又会使人懒散。 张弛有度的节奏能帮助孩子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所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节奏,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觉得不是很妥当,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进程进行调整。 2.方法和步骤 (1)引导孩子学会运用和把握时间 这是做事有计划最首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运用和把握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时间规划的制定。 首先要保证日常的基本需求,其次才能谈得上对事情的安排。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也要注意紧凑。 二是保证孩子的睡眠。 孩子现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无论做什么计划都不能以破坏身体的正常发育为代价。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帮助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更好更快地完成计划的必要前提。 三是孩子对时间的安排有模糊的地方,父母或者老师要帮忙。 由于孩子对一些事情的时间需求量不是十分清楚,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不见得就十分合理,因此需要父母或者老师帮助,以使时间的安排更加合理。 (2)教孩子学会合理计划 一是对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如每天用半个小时写作业、在一个星期内学会某种家务等。 二是有所准备。既要有心理的准备,如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目标的自信等,也要有必要的物质准备,比如学习做菜要提前买好菜、准备好调料等。 三是有具体的措施和安排。在某一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措施,最好有明确的安排。比如孩子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么周一到周五除了上课之外,还要抓好早自习和放学回家后的时间。早上可以背诵、记忆基础知识,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还要安排出玩和劳动的时间。周末应该做一次小结性的复习、做作业和参加课外活动。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还可以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文体活动等。 (3)监督孩子严格执行,按计划办事 虽然孩子制定了做作业的计划和花零用钱的计划,却还是会作业写到一半就跑去看动画片,或一冲动花光所有的零花钱。是的,他计划了,这是好事。可是,制定了计划不去执行,等于没有计划,甚至比没有计划更糟糕。因为这样很可能让他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缺乏执行计划的行动力。这就需要父母监督孩子执行。 监督孩子执行计划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必须完成。------------21天训练方案(2)------------ 计划制定完了,必须执行,不能放在一边不管。“完成”是一种意识,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自己所做的事情画上句号,又要保证较好的质量,也就是“干得漂亮”。 如果孩子制定了计划,却不执行;或者计划执行了一半就不再坚持,这时父母就要提醒孩子。当孩子完成了一项计划,父母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是严格按计划办事,在诱惑面前保持冷静。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大儿子詹姆斯20岁时独自去欧洲旅行。回家之前,他看到一匹好马,便用手中余下的钱款买下了它,然后打电报给父亲,让他快点给自己汇旅费来。结果,父亲给他回了一个电报:“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碰了这个钉子,詹姆斯不得不卖掉马,买了票回家。从此,他懂得不能随便无计划地乱花钱。 三是可以适当调整计划。 计划的执行虽然要求严格,但不等于呆板地执行。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遇到突发情况,完全可以灵活处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求时间安排有弹性的原因之一。 (4)让孩子学会每日小结 “一日三省”是很必要的环节。因为反省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执行计划时的遗漏,清楚自己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小结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介绍两种: 一是睡前十分钟小结。结束了一天的生活,躺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今天做了什么?是否完成了阶段计划的目标?今天有进步吗?有什么特别的体会呢?明天还要继续坚持吗…… 二是写日记进行小结。把计划制定、实施情况、心得体会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计划完成了,孩子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笔财富。 3.训练和评估表格 表格使用方法:“选择目标”、“自我检测”部分由孩子自己填写,“父母评测”由父母填写,“班主任评估”由班主任填写。 选择目标目标 测试□明确近期要做的某事,如组织全家出游 □能合理安排时间□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不明白处请父母或老师帮忙□按计划执行 最终 目标 自我检测已完成目标未完成内容下一步安排个人心得 7日检测 7日检测 7日检测 父母评测完成情况□完成□大部分完成□少部分完成□完全未做 与孩子 沟通情况□沟通良好□有沟通,但时间很短□根本未沟通 沟通内容/未沟通原因: 建议 班主任评估完成情况□完成□大部分完成□少部分完成□完全未做 与学生 沟通情况□沟通良好□有沟通,但时间很短□根本未沟通 沟通内容/未沟通原因: 与家长 沟通情况□沟通良好□有沟通,但时间很短□根本未沟通 沟通内容/未沟通原因: 评语------------主题延伸阅读(1)------------ 三、主题延伸阅读 神奇的项圈 (一) 放学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但四年级三班教室里的灯光还亮着。学校里已经没有什么学生了,因为六点钟的动画片马上就要开演了,谁还会在学校里耽误工夫呢? 可是有一个孩子还没有走,今天班主任老师给他下达命令,不写完作业就别回家。这不,他正委屈地坐在自己的课桌前,愁眉苦脸地写着作业。 他叫彭鹏,是星星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他的作业已经连续七天没有合格了,这不仅打破了自己创下的连续五天作业不合格的纪录,而且也把班主任的耐心给考验到了极限。所以今天老师下命令让他写完作业再回家。 其实彭鹏自己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觉得自己每天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可是每天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写作业、游戏、看电视、复习功课、帮妈妈做家务、锻炼身体……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完成,这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的确太不容易了。 (二) 好不容易写完了作业,天已经完全黑了,他急匆匆地往家里跑去,因为今天是他一直关注的动画片的最后一集,所以一路上他跑得飞快。 “砰”的一声,他推开了家门闯了进去。巨大的声音把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吓了一跳。妈妈以为是强盗闯进来了,急忙拿着铲子跑出了厨房,看见彭鹏像一阵烟一样,冲进了客厅,用最快的速度打开了电视。这时动画片的片尾曲响了起来,节目结束了。 彭鹏难过得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妈妈和爸爸急忙跑过来问:“怎么啦?怎么啦?是不是又被老师批评了?” 彭鹏哭着说:“为什么每个人都跟我过不去,为什么我想做的事情一件也做不了呢?” 爸爸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就这点事啊,好办,明天我就给你带一个好帮手来。” 彭鹏半信半疑地问:“真的?” 爸爸拍着彭鹏的头说:“那当然,你看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 听了爸爸的话,彭鹏破涕为笑。 (三) 彭鹏的爸爸是一个著名的发明家,研究出了许多科技产品,获得了无数的奖状和证书。为了实现对儿子的承诺,爸爸连晚饭都没有吃,一头钻进了实验室,科研开始了。 彭鹏和妈妈正在餐厅里吃饭,却听见爸爸的实验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爆炸声。 彭鹏担心地问:“妈妈,爸爸在干什么呢?” 妈妈一边给彭鹏夹着菜一边说:“还不是帮你想办法?” 彭鹏又问:“爸爸能想出来吗?” 妈妈肯定地说:“当然,你爸爸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 彭鹏想,妈妈说得也对,因为爸爸确实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他还记得小的时候他不会游泳,胆子又小,一见水就怕得大哭。可是爸爸为了让他学会游泳,特意为他设计了一个游泳机器人。机器人的身体是用有很大浮力的海绵做成的,要下水的时候,先把机器人的四肢和自己的四肢固定到一起,然后打开开关跳下水去。这样机器人的四肢带动着他的四肢进行正确的划水,而海绵的浮力也不会让他沉下去。渐渐地,机器人四肢在他不注意的情况下停止了工作,而他还按照原先的动作继续滑水。海绵的浮力渐渐消失,而他却已经可以自在地漂浮在水面上了。这时,机器人完全脱落,他的游泳技能也就练成了。 还记得有一次,在彭鹏八岁的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了彭鹏一个神奇的电子宠物狗,这只小狗的作用可真是大了,他不仅每天要叫彭鹏起床,而且还可以和他游戏,甚至能当彭鹏的保镖。从那以后,没有人再敢欺负彭鹏了,他的朋友们很羡慕彭鹏有这样一个能干的爸爸。 “砰”的一声巨响,把彭鹏的思绪从记忆中拉了回来。从爸爸的实验室里冒出来一股股黑烟。爸爸满脸漆黑地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衣服上也到处都是黑色的斑点。 “瞧你弄得,衣服白给你洗了。”妈妈不高兴地说。 “哈哈,你们看,我研究出什么来了。”爸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妈妈的不悦,而是兴奋地伸过手来给他们看,在他手里有一个金色的金属圆环,圆环上还镶嵌了一些光彩夺目的宝石。 “这是什么啊?”彭鹏问。 ------------主题延伸阅读(2)------------ “你们猜。”爸爸神秘地说。 妈妈仔细地看了一会儿说:“这不是我们女人戴的项圈吗?” 爸爸说:“再仔细看看,仅仅是项圈吗?” 妈妈和彭鹏都摇了摇头,表示没有看出什么来。 爸爸激动地说:“那么现在就向你们隆重推出,本年度最伟大的发明——计划项圈。” “计划项圈?”彭鹏和妈妈异口同声道,“这有什么用?” “你不要小看了它。”爸爸说,“它可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的产品。只要你把你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和时间安排扫描进项圈里,它就会像小秘书一样,提醒你什么时间应该去做什么事情了。” “可是他对我有什么用啊?”彭鹏问。 “它不仅可以提醒你,而且只要制定出计划来,他都可以强制你去执行,呵呵,这样你就不会担心时间不够用了。” “真的?那我还真要试试。”彭鹏兴奋地接过项圈跑到自己的房间制定计划去了。 台灯下,彭鹏把一张白纸写得满满的,这是他明天的计划。 6点起床 6点15分外出跑步 7点吃早饭 7点半去学校上课 …… 计划详细得甚至明确了上厕所的时间。 看着自己的这份计划书,彭鹏激动地想:如果照这样的计划做下去,不久以后,我就会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少年了。 彭鹏把计划扫描进了项圈,然后按下了执行键,开开心心地躺到床上睡觉去了。 (四) “彭鹏,你的进步可真大呀,已经连续十次测验考了全年级第一了。”班主任老师激动地抱着彭鹏说,“你真是我的骄傲,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彭鹏第一次看见老师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班主任老师还拉着彭鹏的手要说些什么,彭鹏有些不耐烦了,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而且今天下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采访。 之后,他来到了操场上,本来热闹的操场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学生在小声地议论:“看,他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天才。” 接着,平静的操场沸腾了,很多学生如潮水般涌向了他,千万只手拉扯着他的衣服,每一个人都以能触摸到他而感到荣幸。 费了半天的劲,彭鹏才从人群中逃了出来,可是衣服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了。这怎么能出席下午的记者招待会呢?彭鹏想。还是赶紧回家换一件衣服吧。 回到家里,换好衣服,接他的车子已经来到了门口。两个带着墨镜的黑衣人恭恭敬敬地把他请上了车。 车子开动了,加长的宝马高级轿车开起来就是平稳,不知不觉彭鹏就在座位上睡着了。等他睁开眼睛,却发现轿车已经开到了郊区。 “咱们这是去哪?”彭鹏紧张地问。 “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个黑衣人说。 “绑架!”彭鹏想。 “救命啊!”他刚一喊,就被一个人捂住了嘴。 这时另一个人说:“不要闹,只要你跟我们合作,一切都会没事的。” “合作什么?”彭鹏问。 “我们想让你帮我们制造核武器。”一个人说。 “我不干,这会挑起战争的。”彭鹏抗议道。 “不干也得干!”黑衣人恶狠狠地说。 彭鹏抓住了一个机会想要逃跑,但却被一个人抓住了,那个人掐着彭鹏的脖子说:“你不给我们干,我们也不能让你给别人干,我掐死你。” 彭鹏觉得自己的脖子一紧,气马上就喘不上来了。 彭鹏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喊,这时他睁开了眼睛,发现刚才只不过是一个离奇的梦,但是脖子还是好像被人用手掐着,原来是项圈提醒他该起床了。 (五) “这个东西还真野蛮。”彭鹏一边揉着自己的脖子一边说。 很快,跑步的时间就要到了。彭鹏走出家门,发现天还是黑漆漆的,一阵冷风呼啸着从楼群里穿过。冷风吹在身上,冻得彭鹏直打哆嗦。街道上一个人也没有,冷冷清清的。 “在这鬼天气里跑步,纯粹等于玩命。”彭鹏退缩了。他开始怀念温暖的被窝,后悔自己不应该制定这样的计划。 他刚想退回去,脖子上的项圈就是一紧,勒得彭鹏直咳嗽。这是什么鬼东西!彭鹏一边心里骂着,一边找着项圈上的取消键,结果根本没有。看来他只好迎着寒风跑步了。 30分钟的跑步,对彭鹏来说就仿佛是去了一趟地狱。回到家时已毫无力气。 一进家门他就哭着对爸爸哀求:“爸爸,这个东西我不用了,你给我摘下来吧。” 爸爸挠着头说:“哎呀,这个东西是新发明,我忘记装终止键了,看来这一天你都要按照你的计划来进行了。”------------主题延伸阅读(3)------------ 听了爸爸的话,彭鹏难过得昏过去了,可是他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项圈就提醒他,上学的时间到了。 在学校的这一天,对彭鹏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本来不想上厕所,可是项圈偏偏把他往厕所里拉,等想上厕所的时候,项圈又让他呆在教室里不能动弹。 由于老师放学晚了三分钟,项圈差点把他勒死。回家后,由于时间安排上的错误,彭鹏的作业和动画片都没有及时完成。 终于,在十点的时候,项圈完成了一天的任务以后自动脱落了。彭鹏跑到爸爸的实验室大声地对爸爸说:“你给我的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好!” 爸爸笑着说:“真的是因为项圈的缘故吗?” 彭鹏仔细地想了想,是啊,谁叫自己太好高骛远,制定了这么多计划弄得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 爸爸见彭鹏低着头没有说话,就接着说:“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出色,这样的想法很好,但是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啊。给自己定的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呵呵,否则就变成灾难啦。” 彭鹏说:“可是这个项圈也太厉害了。” 爸爸说:“其实,项圈的作用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提醒啊。” 爸爸接过彭鹏手里的项圈,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吧,我把它改改你再用。你也去把明天的计划想清楚。” 现在彭鹏可吸取教训了,他知道计划不能定得过细,也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安排上,因为是计划,就不能把事情定得太死,应该适当合理地安排时间。可是灵活的计划,他以前也定过,但从来就没有完成过,真的能执行得了吗? (六) 第二天,带着项圈的他,进展竟然出奇的顺利,项圈几乎就没有怎么惩罚他。只有当他想要偷懒和想要放弃的时候,项圈勒了他几下。晚上的时候,彭鹏惊喜地发现,这一天他不仅完成了所有的事情,而且还剩下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惊喜地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 爸爸笑着对他说:“这都是项圈的功劳啊。你以前也制定了很多计划,但从来就没有完成过,有了这个项圈,你看你做得多好。” 彭鹏笑了笑。 爸爸接着说:“还有什么感受,时间是不是还觉得不够用啊。” 彭鹏笑着说:“不是,说来也怪,今天好像时间很宽裕。” 爸爸笑着说:“不是时间富余了,而是你合理地安排利用了。如果一个人会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就能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如果这个人不会安排时间,那么他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而且还觉得忙忙碌碌的。” 彭鹏说:“可是,有的时候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爸爸说:“那就得靠项圈帮忙了。但是,你应该知道,一个人是不能永远依靠工具的,你应该自己管理自己。” 彭鹏想了想说:“这样吧,爸爸,这个项圈先放你那,等我管不了自己的时候再向你借。” 爸爸笑着说:“这就说明你长大啦。哈哈……” 第二天彭鹏坚持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第三天彭鹏也是如此。 后来彭鹏再也没有向爸爸借过项圈,他也再没抱怨过时间不够用。 现在难题回到了爸爸的身上。他在为是否推广这个发明而犯愁。因为他既想帮助那些和彭鹏一样的孩子,又觉得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战胜困难。他相信,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不依赖任何工具而让自己变成一个出色的孩子。------------坚持每天锻炼身体(1)------------ 习惯四: 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一、导入部分 1.理念 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些梦想,孩子们每天埋头于功课,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这件事,就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长期坚持,以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心智的效果。 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不仅是在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在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使很多人获益匪浅: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一向重视体育锻炼,从十几岁开始,直到百岁高龄,从未间断。他一生坎坷,却奇迹般地突破了百岁大关;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父亲酷爱体育运动,常常带着他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父亲给了他一支猎枪,他开始了独立活动,很快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老人与海》这样的作品,与其幼时的经历分不开; ……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锻炼身体,能强身,更能强心。 2.描述 (1)增强体质,获取强健体魄 身体健康很重要,但很多人都忽视了体育锻炼的作用。一个身体孱弱的人,如果锻炼方法得宜,又能每天坚持,健康也会自己送上门来。 《读懂人生》中讲述了吴图南的故事: 武术大师吴图南幼时体弱多病,曾患过肺结核、黄疸肝炎,还因癫痫抽风,致使右腿比左腿短约两厘米。家里人都以为他活不成了。9岁时,幸遇清朝太医李学裕为他诊治。李太医说:“你这病光吃药不容易好,最好要配合习武练功。”于是他拜名家为师,学习武艺。练了一年多,他脸色红润,身体也逐渐结实起来了。经过十多年的刻苦磨炼,他学会了太极拳和刀、枪、剑、棍等各种技艺。从此,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 进入晚年,吴图南每天早晚坚持练太极拳,每次都练得很认真,还请别人将其每个动作都拍了片,多达400多张,他自己从透视片上看每个姿势,遇有不符解剖之处,便逐一校正动作,使运动更为有益于生理活动。 由于坚持练拳,吴图南在百岁之龄,仍然健康如昔,精力充沛,记忆力不减。他晚年仍坚持从事武术史和太极拳的研究,出版多种著作,并在“国际太极拳表演观摩会”上,以其炉火纯青的拳术,荣获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牌。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益处多多。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障骨、脑细胞充分的营养,尤其对正在长身高的孩子来说,能促进长高激素分泌及肌肉、韧带和软骨的生长。 (2)激活思维,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运动,看起来只是强健了体魄,灵活了肢体,跟智力水平的发展没什么关系。但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行为迟钝的人很难学习超群。因为大脑思维的灵活性与肢体的灵活性是相联系的。关于这一点,《好父母》一书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有学习问题的孩子,他们的视觉跟踪力差,阅读计算时常常出现丢字、串行、看错数,这和他们的眼肌控制能力差有关。而大脑对眼肌的控制,必须是在充分的活动中展开,像一些有追踪目标的运动和投掷运动都对眼肌的发展有直接作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2)------------ 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经测查,他们的内耳前庭发展不平衡,这导致孩子处于情绪不安稳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上课听讲和作业。内耳前庭的发展,正是在奔跑和荡悠中实现的…… 锻炼身体对智力水平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证,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曾讲过康健父子的故事: 康康出生时才5斤2两,这让身为体育老师的父亲康健感到很失望。康老师开始实施他独特的健康第一、体育为主的家教方针。从康康会走路到他初中毕业十多年的时间里,康老师每天都带孩子进行至少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未间断。康康大一些时,周围许多父母都带孩子去学习各种特长,康老师经过思考,觉得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比学习美术、钢琴更重要。于是,当别人家孩子都去参加特长班学习的时候,康老师却带着孩子到各种体育场所去,观看其他人的锻炼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使孩子受到熏陶。 运动对智力大有好处。虽然康康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但他的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因为康康经过体育锻炼之后,精力比别的同学旺盛,上课能够专心听讲,作业完成速度快。而且,康康抗挫折的能力也较强,如果偶尔成绩不理想,康康也不会垂头丧气,而是依旧对自己充满信心。 很多孩子,为了学习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锻炼身体,这是很不明智的。不锻炼身体的人常感觉四肢乏力,打不起精神做事情或学习。身体健康是保障,只有身体好了,学习起来才会更轻松。 (3)磨炼意志,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 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遵守规则、调节和控制某些不利的个性品质,因此能帮助孩子培养坚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积极向上等良好品质。 罗伯特安德罗米利肯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他毕生努力奋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他幼时受到的锻炼分不开: 米利肯是个穷孩子。他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父亲是个公理会的穷传教士,收入有限,加上孩子多,家境相当拮据。可父亲常常对孩子们说: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这句话深深扎根在小米利肯的心中。 父亲还指导他进行体育锻炼,游泳、打球、骑马,他都很喜爱。因此他的体魄比起一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要强健得多,精力十分旺盛,这为他以后长期从事艰巨繁重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良好的身体条件。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乐观和热情。因为体育能增进快乐,帮助人调节情绪。一些研究证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腓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就是能使人愉悦的秘密。 (4)提高生命质量,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人一生中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有健康就有希望,有健康就有一切。运动首先给我们带来健康。身体健康是获得高质量生命的前提,也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好父母》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是台湾著名律师。陈嗣庆除了律师职业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体育。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踢足球,网球场上也常有他的身影,撞球的水准一流,乒乓球少有对手。年逾古稀时,每天早晨必定作了全身运动后才上班,傍晚下班,要提前两三站下车,然后徒步回家。像这样对体育一丝不苟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转变为他对事业的认真和执著。 他对四个子女的培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有一个能成为体育运动员,一个成为艺术家,其余两个成为“正直的人”,能够自食其力即可。 为了培养子女成材,他从不吝惜金钱。陈嗣庆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家中置办了各种体育器材,如乒乓球台、撞球台、篮球架、小冰场、篮球场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号称“白雪公主的姐姐”的大女儿陈日心成了一名钢琴老师;二女儿三毛成了一名著名散文作家兼画家;大儿子当了商人;小儿子陈杰继承了他的事业,学了法律。只有一项培养目标落空,即四个子女中没有出现一个体育明星。虽然如此,次女三毛和女婿荷西却以自己的爱好和坚持,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安慰。三毛和荷西都是体育爱好者。有一次,三毛从国外回来,陈嗣庆高兴极了,把培养体育明星的希望又放在三毛身上,他给三毛买了二手球拍,和孩子一起锻炼。 正是由于三毛热爱体育运动,才有精力横穿沙漠,写出独特的文章。 运动中需要伙伴,孩子能在运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处。据研究结果表明,凡运动能力发展良好的儿童,其社会化的质量也好;相反,凡运动能力发展迟缓的儿童,其依赖性强,社会性也欠缺。 另外,如果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并且想从事一生的行业,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机会呢?不少人就是在体育锻炼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进而不断拼搏,最终在体育事业上一展英姿,为国争光的。------------21天训练方案(1)------------ 二、21天训练方案 1.训练要点 (1)重视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内容,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素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同时,也能满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需要。 体育游戏中有发展各种动作的游戏,如“捉人”能发展跑的动作;“运西瓜”能发展抛接球的动作;“走钢丝”能发展平衡能力;“小猴摘桃”能锻炼跳跃能力;“小熊猫钻山洞”能发展钻爬动作等。 还有使用玩具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对运动产生热情,而且能有目的地发展孩子的体能。分享玩具也能使孩子结识更多的伙伴,产生友谊。 皮球、绳、沙包是常见的体育游戏玩具,在使用这些玩具的同时,也能发展视觉和触觉。在身体前后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孩子会变得更灵活、更敏捷,从而提高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能力,增强反应能力。 (2)活动尽量多样化 很多孩子习惯于玩某一种游戏或进行某一种单一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刚学会某种运动之后,新鲜感未退,兴趣正浓,会特别热衷于该项运动。但是这种运动习惯并不科学,一是容易产生疲劳,二是不能有效、均衡地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孩子现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身体各部位尚未发育成熟,还未定型。如果长时间只进行某一种运动,很容易造成某个相应的部位特别发达,这对于身体的整体协调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活动要尽量多样化,双腿既要走、跑也要有蹲,身体有屈也要有展,双臂有伸有振也要有举,各种动作配合进行,才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3)克服懒惰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并不是偶尔活动活动就可以实现的,一定是经过了长期反复的锻炼和不懈坚持才能获得。 懒惰是最大的敌人。很多孩子在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时候,还能坚持每天进行锻炼,可是夏天太热和冬天太冷的时候,还是觉得呆在家里舒服,心想就懒这一次。可是,懒惰是会传染的,也会形成坏习惯。一天一天懒下去,好习惯怎么可能养成? 锻炼要经常,天天都需要。 2.方法和步骤 (1)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 孩子现在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可塑性很强,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时机。 孩子要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形成运动的兴趣,为此,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 二是经常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观看他人运动,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 三是给孩子机会参加一些运动游戏,尝试完成一些较难的动作或完成一项较复杂的游戏任务,扮演一个主要角色及遵守共同的约定等,品尝游戏的乐趣;------------21天训练方案(2)------------ 四是让孩子通过电视、书籍等了解一些体育常识。 (2)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锻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