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礼炮,大唐物流中心的外籍员工夹道迎接,一片喜气洋洋。欢迎仪式上,唐老板请来的常务副市长致词。曲向东、王邦维、葛健雄、老王被选做考察队的代表,披上吉尔吉斯民族长袍,戴上高耸毡帽,格外光鲜。伴着民族乐器演奏、歌舞,盛装小姑娘端上盛有馕和盐的银盘。掰一块馕沾一点盐吃下,算是完成仪式。大家举起杯中香槟酒庆祝。在大得举行晚宴吃中国餐,队员们胃口大开。当地啤酒和中国白酒,宾主举杯分别表示欢迎和感谢,我举起的是茶杯。下榻土耳其宾馆,一栋白色现代建筑。晚饭后,宾馆咖啡厅聊天。聊到吉尔吉斯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唐老板:"我当时就在这里。比什凯克示威队伍游行,许多是组织者花钱雇的无业游民,游行者高呼口号冲进了总统府,事态失控。冲进商场店铺,见东西就抢,中国商人首当其冲。阿卡耶夫乘飞机跑到俄罗斯躲避去了。现在的总统和总理闹矛盾,经济没有任何起色,反对派又要闹事,30日,也就是后天,要在比什凯克发动大规模游行,要是再发生骚乱,你们怎么办?王老板,我真替你们担心。""我们待两天就离开了,吉国再发生动荡,你的生意怎么办呢?""嘿嘿,老板们放心,大得雇佣了当地的保安,允许持枪。再说了,两派争权,哪一派上台都需要发展经济,都需要生意人。大得除了开了商城,还投了一家制砖厂,并且联合国内的冶金企业购买了一块蕴含富铁矿矿区的开采权。中国越来越需要铁矿资源。""如何运往中国呢?""中国'十一五规划'中将修建中吉乌铁路,全线近六百公里,起自中国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市,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喀什将与南疆铁路连成一体,形成亚欧大陆桥的南部新通路。国家更多是从政治上考虑,加强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遏制新疆'东突'势力,对商人来说,却带来了新的商机……"吉尔吉斯的李白10月28日,晴转多云,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校园内大树参天,晨光和煦。第二部分 第22节:第三章吉尔吉斯:中国人在西域(7)朗朗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300名中文系学生站成排,由曲向东领诵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律诗《登金陵凤凰台》。接着,集体吟诵《静夜思》、《早发白帝城》。为了这次吟诗会,中文系的师生提前3个月做准备。中文系主任在致词中介绍,李白在吉尔吉斯几乎家喻户晓,亦认为李白是碎叶人。李白在哪里出生,也许永远是个谜,但这位伟大诗人却当之无愧成为中吉两国文化交往的友好使者,就好比玄奘之于中印两国。沧海桑田说列宁下午参观国家历史博物馆。展馆二层通道的天花板巨幅彩色壁画:蔓延烈火,站立一位手持利剑的女神,正气凛然,对峙的是魔鬼撒旦,撒旦一身德国纳粹士兵的装束。不能忘却的纪念,这是反法西斯战争纪念部分。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战场之后,于1941年6月22日,闪电式进攻苏联。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像希特勒预料的那样闪电结束,面对苏军四年时间的顽强抵抗及后期反攻,德国法西斯节节败退,走向了灭亡。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死亡2700万人,其中阵亡将士866万人,1700多座城市被毁。博物馆还有大量苏联时期的介绍,列宁、伏龙芝等领袖塑像、工农兵塑像,既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也表明苏联的影响至深。有关中国的文物主要是古代丝绸,佛教文化陈列着莲花座残片、佛陀雕塑。三楼展厅陈列着中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章节片断的影印件。《史记》中首次提到的"鬲昆国"即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据此,吉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200年。公元6世纪,这里建立起了吉尔吉斯汗国。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自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1876年并入俄国,1936年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步出博物馆大厅,绕到博物馆建筑后面,意外发现耸立着约20米高的列宁全身塑像。猜想是从博物馆正门广场上迁移。青草地、黑色磨光大理石基座、一束花、合影的女学生。从小是看《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长大的,许多台词记忆犹新,是列宁的崇拜者。苏联解体,许多列宁雕塑被拆解,但记忆却无法拆解,只是记忆中的我不再单纯。中国是姥姥家在大得公司安排下,驱车60公里来到郊外的坎布伦村。这是个大村,8000居民,80%为东干人。东干人祖先原本是生活在中国陕西、宁夏和甘肃东部的回民。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西北地区爆发回民起义。清廷委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率军12万,对陕甘回民义军进行清剿。义军残部5000余人携家眷在领袖白彦虎率领下,于1877年(光绪三年)隆冬时节踏上西迁的艰难旅程,翻过海拔6000余千米的多伦山。当时天寒地冻,仅有30%的人达到中亚,定居俄国境内秋河之畔。东干人在这一地区生息繁衍,不断壮大。其姓氏继承了回族传统姓氏,如马、严、杨,但随着与当地民族的部分融合,有一些姓氏也趋于本土化,如马耶夫、哈桑诺夫等等。第二部分 第23节:第三章吉尔吉斯:中国人在西域(8)队员们被引进前任村长的家里。农家院,种植花草、藤架。土炕占了房间的一半。炕上一张长桌已经摆好饭菜。炕对面靠着墙一溜柜子,墙上挂着镜框,其中有一张彩照合影。前村长介绍:"衙门安排,同皇上的合照。"东干人还保留着100多年前的语汇,称总统为"皇上",政府为"衙门"。炕上坐着两位老人,其中一位瘦弱者胸前挂满勋章。两位年长者显然属德高望重,被请来作陪家乡来的客人。主人介绍其中一位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询问老人的二战经历。老人笑着解释:"还没有参加战斗,战争就结束了。这些奖章是历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周年颁发的。""参加过二战怎么没有当干部?"冯仑用陕西话问。"当干部得是布尔什维克呢嘛。""咋不入嘛?""不是想入就入得嘛,得是衙门看得上的嘛。"老人的头脑还很清晰。"回过家乡吗?""你说的是中国?"另一位身体发胖的老人反问。"寻过根?老家是陕西还是宁夏甘肃的?""老家在中东阿拉伯,中国是姥姥家。为什么中国的伊斯兰叫回回呢?阿拉伯商人到中国做生意,娶了中国女子成家留了下来,但一直思念着'回'去,这些信伊斯兰教的混血后代就被称为'回回'。"老人的解释很有意思。两位老人提早告退。热情的主人放了一段录像片:女儿出嫁,新郎头戴伊斯兰黑色无檐圆帽,衣服没有特殊,新娘则是从梳头、着装极为讲究,开脸,盘头,凤冠霞帔,送亲,掀盖头,保留着一百多年前晚请时期的中土婚俗习惯,在如今的中国却早已大多消失了。大得商城聘请了坎布伦村一百多名青年工,"他们既懂得当地语也会讲中国话,中国商家都喜欢雇用。"唐老板的助理、管理商贸城的赵忠解释,"这些当地娃娃需要管理,唐老板就把村长聘到公司做人事经理,对政府联络也需要熟悉当地情况的地头蛇,强龙不压地头蛇。"在村庄里溜达。一座洋葱头式穹顶教堂。以为是东正教堂,却是一座清真寺。入乡随俗。高温桑拿房的抽打比什凯克的夜晚静静的。冷嗖嗖的木屋内,赤身趴在长条木凳上。围裙、袖套、胶鞋,穿着像挤奶工的老妇人手提一木桶热水,哗啦兜头泼下,打肥皂,有力的双手按摩,肩胛肌肉被指压得隐隐作疼。功夫按摩结束,哗啦,又浇下一桶热水。汗津津的老妇人指了指一扇木门。打开木门,热蒸气扑面。房内靠墙有高低两排木凳,对面通电铁壁炉咝咝冒着热气,温度约在80~85度,耳垂、乳头感到生痛。跟着进来一位红脸膛小伙子,腰上围着一块浴巾,手中拿着一把树枝条子和一个瓦罐。瓦罐里盛着柠檬汁和野蜂蜜、细盐混合液体。小伙子笑笑,示意我趴下。浑身涂抹混合液体之后,沾了水的树枝条子晃动着,抖动的水珠洒下,烫得生疼。唰,背上一溜红印,唰,又添一溜红印。唰、唰、唰~~~抽打着。要命的不是脊背、臀部、大腿被抽打得疼痛,而是舞动枝条扰动的热蒸汽熏得几乎休克。埋头咬牙挺着,忍受着吉尔吉斯大草原上的原始桑拿。持续了二十分钟,小伙子停手,递过来一大杯柠檬汁:"Drink,please!"第二部分 第24节:第三章吉尔吉斯:中国人在西域(9)浑身赤红,大汗淋漓,仰脖,咕咚咕咚畅饮。爽!10月29日,晴转多云、阴雨。行驶路线:比什凯克-阿科伊比尔,243公里。早早起床。远眺延绵雪山,观日出。街道冷清,空气清爽。溜达拍摄街景。林荫道,高大笔直白杨树,清澈渠水。一侧小道步入村庄。土路,无花果树、爬满葡萄藤的农家院。逆光,霜冻葡萄呈透明琥珀色。凑近,用镜头取图。冷不丁一阵狂吠声,猛犬的双爪搭上篱笆抓挠。院内传来呵斥声。猛犬呜咽,退了下去。屋主人探出头,相视微笑。董事会主席的悲情车队准备出发。大得唐老板、赵忠送来刚出炉的热馕和香肠、干果。赵忠:"知道冯仑不吃羊肉,专门采购了猪肉香肠,一路奔波肠胃不能受委屈,是不是?"曲向东:"呵呵,谢谢唐老板的热情接待。"唐老板:"CCTV的'玄奘之路'活动给我们这里的华人增添光彩,高兴还来不及呢。到了奥什有什么问题打电话过来,报纸上说,反对派的游行就是从奥什开始的。"我跳上驾驶座,关上车门,伸出头:"嘿,还是我驾驶。""呵呵,好好,还是你开。"李星无奈。"不瞒你说,开了两天车,又找回36年前在汽车连队驾驶车辆的感觉,一个车队就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互相照应,团结协作,感觉很好。""呵呵呵,你开吧。"车队出城不久开始翻山。铅灰色云层,飘起雪花。尾车的来教练提醒各车手谨慎驾驶。旁边坐着的李星栽着头打瞌睡,发出轻微的鼾声;倒车镜显示后排的女记者也在睡觉。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冰点以下,双腿发凉。"请各车打开雾灯,降低速度,各车之间保持距离。"尾车老来干脆利落的声音。车队驶进雾团,能见度不超过15米,速度一下降了下来。雪花飘,窗外白茫茫一片。人感到疲乏、困倦,想睡觉,注意力不大集中。打开窗户,寒风灌进来,仍提不起精神。海拔表显示:3600米,拉萨的高度。显然想睡觉、疲倦是高山反应。"你想睡觉吗?"一旁歪着头打瞌睡的李星冷不丁冒出一句。"不想。"嘴上说不想,眼睛却老想闭上眯一会儿,哪怕五分钟。平时路上这个时间,车队的小喇叭就开始广播了。由女队员霍荧荧主持,轮流安排王邦维、葛健雄两位学者介绍玄奘取经背景典故和沿途地理风貌,中间插播流行歌曲,很受欢迎。今天却寂静下来。昨天队员们参观市区时,霍荧荧不慎跌倒,后脑勺磕地造成脑震荡,为安全起见,队医陪霍荧荧留在比什凯克。"02号王石呼叫06号冯仑,请回答。""我是06号冯仑,有什么事情?""说点什么给提提精神,太沉闷了。""不敢说,怕说错了被罚回国。"出国时,领队曲向东严肃提出两条纪律:第一、在中亚各国,不能随便一个人自由行走,要有组织观念;第二、不能信口乱说,外交无小事。如果谁违反了就处罚回国没商量。"那就唱一首歌吧。""好,就唱一首老歌,唱什么呢?来首老歌吧。'天上布满云,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迁仇万恨……'"第二部分 第25节:第三章吉尔吉斯:中国人在西域(10)一首60年代阶级斗争歌曲《不忘血泪仇》,被大名鼎鼎的万通公司董事会主席唱得声泪俱下格外夸张,诙谐滑稽的效果,忍不住笑了起来,困意自然消失。爬上山口,钻过一个长隧道,开始下山。道路上的积雪滑了,路面湿漉漉的。下到半山,云雾缭绕。车队再次进入弥漫的云气中。下到山脚处小村庄歇脚。啃嚼唐老板送的馕,配干果、矿泉水,权当午餐。狭窄山谷,两峰对峙。湍急河流,翠绿草地。又翻过第二座海拔3800米雪山,沿着河流行驶。行程预定270公里,里程表已过了300公里,却还没有到目的地。静静的峡谷,没有往来车辆,看不到行人、村庄。"耗子"旅社歌咏赛里程表指示到340公里,抵达一家名叫"耗子"的山庄。一座木板铺设的悬索桥跨过河流。踩上嘎吱嘎吱晃动,避过腐朽木板,过了河。清澈急流,河两岸都是杂树。河滩各色鹅卵石。峡谷弥漫雾气,嘀哒嘀哒下起小雨,寒气逼人。餐厅壁炉燃起火苗,墙壁上挂着古老的猎具、野外生存装备和鹿头。点上蜡烛,鹿头的阴影随着烛光的晃动摇摆着,那双永不闭合的黑眼珠瞪着一屋陌生的过路人,有种诡异的气氛,想起俄罗斯民间故事里骑着扫把飞舞的巫婆。三排长条桌,吉尔吉斯司机和导游一桌,考察队挤坐两桌。红菜汤、面包、羊肉。"王总,这么冷的天就不要戒酒了吧。"陆驰递过盛着伏特加的玻璃杯。"嘿嘿,不喝。"壁炉里燃烧着木柴,暖洋洋的。屋外冷雨越下越大。晚餐后,队员们没有离去的意思,喝着红茶聊天。队员们唱起歌。不经意形成两桌队员的歌咏比赛对抗,比谁的歌响亮、动听、齐整。队员们笑着唱着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新歌老歌、中国歌曲、外国民歌、俄罗斯歌曲。歌声荡漾着自信激情,彷佛军旅生活:草场露天放电影前,连队之间比赛唱歌,不过那真不是唱歌,而是吼歌,始终沉默的一桌坐不住了,一位吉尔吉斯的年轻司机举杯呜哩哇啦告诉中国客人:"明天是司机日,司机的节日。我们唱一首'司机之歌'。""好!"掌声、叫好声。歌声又起。峡谷深处,雨夜。致敬,中国筑路工人!10月30日,小雨转多云。行驶路线:阿科伊比尔-奥什,423公里。凌晨3点左右被冻醒,星哥的鼾声。碾转反侧,再也睡不着了。"咚咚"敲门声。昨晚接到通知:前方300公里处公路正在修路,12点钟封锁道路进行爆破,必须12点之前通过。雨停了。车队出发,峡谷微明,薄雾笼罩。"各车请打开大灯、雾灯。出发!"1号车上老阎的声音,"今天赶路,会提速,务必注意安全。"翻越海拔3000米高山。云雾中,隐约可见前车尾闪烁的红灯。翻过山,沿那伦河谷穿行。云层舒卷,阳光穿过缝隙洒泻出来。河流平缓,颜色如翡翠。青山起伏,峡谷渐渐开阔起来。02号车上播放着威尔第《四季》,优美的旋律在清幽山谷里回荡。"哦,太美了!人间仙境!"对讲机传出赞叹声。"老丁呼叫头车,能不能停下来休息10分钟进行拍照?"第二部分 第26节:第三章吉尔吉斯:中国人在西域(11)"不能停车,必须在封路之前赶过去。"老阎不容置疑的口吻。车队继续行驶。不觉间,河流变成了宽阔的湖面,水面也由翠绿变成了天鹅蓝色。"请问这是什么湖?""不是湖,是坝住那伦河形成的水库,用于水力发电……"老阎解释。仙境中穿行。道路一侧大型施工机械,堆放着沙石。减速,车队进入施工路段。头戴安全盔的施工人员向车队招手,是中国人面孔,啊,中国的施工队伍。整个车队不约而同鸣笛,向同胞致意!顺利通过施工区。大下坡,发动机发出轻快的哼哼声。两位同伴在打瞌睡。温度明显回升。路边出现摆卖蜂蜜、哈密瓜的摊子。成排的白杨树,吐放棉朵的棉田。中亚火药桶进入费尔干纳盆地。费尔干纳盆地为天山山脉和吉萨尔-阿赖山脉的山间凹地,长约300公里,宽达170公里。农业发达,河道交错,沟渠成网,植棉、养蚕和葡萄栽培业相当发达。面积不大,却养活了中亚地区20%的人口(居民1000万),使之成为全球人居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条连接欧亚的走廊处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的交界处,是东西方文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等宗教文明的接合部。上世纪20年代,苏联在中亚地区展开民族认定和边界划定,费尔干纳盆地被犬牙交错地分割给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有的村庄被国界一分为二,同一部族跨界而居的现象随处可见,民族对立由此而生。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来,费尔干纳盆地传统农业生产迅速下滑,失业率高达40%以上。各种因素集中一起,使费尔干纳盆地动荡不安,成为极端份子和恐怖份子藏匿的主要场所,成为中亚"火药桶"。凭吊古城乌兹根遗址。乌兹根在中国古称"大宛",张骞出使西域曾经抵达这里,《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该国"多善马,马汗血"。汉武帝为求得"汗血宝马"不惜发动战争,西汉势力扩张到戈尔干纳盆地。亚历山大大帝也曾东征到达此地筑城设防。玄奘途径时,这里属于西突厥汗国控制地区,17年后从印度回国,再次路过,此地已属大唐帝国控制的势力范围。8世纪中叶,穆罕默德创建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来到这里,东进驱逐唐军,之后中国汉族王朝退出中亚角逐。眼前建筑为17世纪穆斯林寺院遗址。一栋基本完整的红砖建筑,两座对称拱形门庭,几何图形格窗、精致的红砖纹饰砌面,典型的伊斯兰宗教形制。这里是一个多宗教地区。信仰各种宗教的教徒众多,教派林立。说不准,这座伊斯兰寺院遗址的下面,就是基督教、佛教或祅教的寺院遗址。中亚地区最早期宗教为萨满教,之后先后传来祅教、佛教和基督教。八世纪以后,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中亚最大教派。90年代初期,这一地区大约有3850万穆斯林,是世界主要的穆斯林聚居区之一。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除5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外,还有鞑靼人、东干人等。这些穆斯林多属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在塔吉克斯坦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什叶派的支派伊斯玛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