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书艺人 一 一九三八年夏,汉口战局吃紧。 浑浊的扬子江,浩浩荡荡地往东奔流,形形色色的难民,历尽了人间苦难,正没命 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逃。翅膀下贴着红膏药的飞机,一个劲儿地扔炸弹。炸弹发出揪心 的咝咝声往下落,一掉进水里,就溅起混着血的冲天水柱。 一只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轮,满载着难民,正沿江而上,开往重庆。船上的烟 囱突突地冒着黑烟,慢慢开进了“七十二滩”的第一滩,两岸的悬崖峭壁,把江水紧紧 挤在中间。 房舱和统舱里都挤满了人,甲板上也是水泄不通。在浓烟直冒的烟囱底下,有五、 六十个小孩子,手足无措紧紧地挤在一起。他们已经没了家,没了父母,浑身都是煤烟 和尘土,就象刚打煤堆里钻出来一样。 湍急的扬子江,两岸怪石林立,江水象条怒龙,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发狂地 在两山之间扭来扭去。过了一道险滩,紧接着又是一道,然后直泻而下。船在江面上颠 来簸去,象一条毛毛虫在挣命。汽笛一响,船上每个人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唯恐大难 临头。 每过了一道险滩,船上的人就松一口气,象在一场紧张的摔跤中间,喘过一口气来。 有的人转过身去看岸边的激流与浪花,只见人和水牛在水中间打转,水面上只露着黑色 的头发梢,和转得飞快的,两只长长的牛犄角。 有的时候,迎着激流而上的满载的船,猛地摇晃起来,江水从船帮一涌而入,把甲 板上的每个人都浇个透湿。 太阳一落到峭崖的背后,寒风就吹得乘客们直打颤。偶尔一线阳光从岩石缝里漏过来,在汹涌的江面上投下一道彩虹,美得出奇。 大江两岸,座座青山,处处陡坡,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千姿万态,构成一幅无穷 无尽的画卷。古往今来,多少人讴歌过江上变幻莫测的美景,多少人吟咏过有关它的神 奇传说。楚怀王和巫山神女幽会的古迹犹存。可是这些逃难的旅客已顾不得这些,当江 轮穿过巫峡,打绝代佳人——神女峰面前驶过时,他们都毫不动心。 难民们没闲心,也没立足的地方,没法凭栏观赏景致。所有乘客,不分老少贵贱, 都被眼面前的危险和茫茫前途吓住了。特别使人难受的,是生活上的不便。房舱里的人 出不来,因为甲板上满是人,行李堆成了山。甲板上的人也活动不了,因为没空档儿! 哪怕就是喘口大气,或是一只腿倒换一只腿地站着,也很难。所有的人都紧紧地挤在一 块儿。可是,疲劳不堪的茶房还是想法给乘客们开饭。他们光着脚走路。那些沾满了煤 烟和尘土的脚丫子,把它们挨过的所有东西都蹭脏了,在行李卷和包袱上留下小泥饼子。 他们的脚沾不着甲板,只好见什么踩什么,——哪怕是踩在乘客的脸上或身上呢。被踩 的人又叫又骂,结果是更乱,更惨。 在“民生”轮上,谁心里也不平静,人们不是烦恼,就是生气,悲伤。两岸美丽的 青山映入眼帘也振奋不了他们。生活太无情,真是遭不完的罪孽,说不尽的伤心。 乘客之中看来只有一个人是既不悲伤,也不发愁。虽说他也和别人一样,饱尝战争 之苦,备受旅途艰辛。 这人就是方宝庆,四十开外。他靠一面大鼓,一副鼓板和一把三弦,在茶馆里唱大鼓,说评书吃饭。他是个走江湖卖艺的,大半生带着全家走南闯北。现在一家子也还都 跟着他。他大哥躺在满是煤灰的甲板上,轮船每晃一下,他就“哎哟,哎哟”地哼哼。 人家都叫他窝囊废。他真是个窝囊废,整天除了咳声叹气,什么事也不干。那个拿胖乎 乎的背靠着房舱墙壁,和窝囊废挤在一起,手拿一瓶酒的中年女人,是方宝庆的老婆。 她正提高了嗓门,眼泪汪汪地骂旁边的什么人。 离方二奶奶不远,半躺半坐地靠着,看起来又可怜,又肮脏的,是方宝庆的亲生女 大凤。 靠栏杆那边的甲板上,坐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她是方宝庆的养女秀莲。秀莲和她 爸爸一样,在茶馆里卖唱。她清秀的脸上带着安详的神色,一个人在那里摸骨牌玩。船 每颠一下,窝囊废就叫唤一声,秀莲就骂一句,因为船身的摇晃弄乱了她的骨牌。她声 音很小,不粗,也不野。 方宝庆不愿意和家里人坐在一起,他喜欢走动。听着哥哥叫唤,老婆一个劲儿地唠叨,他受不了。 方宝庆虽然已经四十开外,说书卖艺经历了不少的风霜,他的模样举止倒还很纯朴 ——连他说话的神情,一举手一抬腿,都显得那么和蔼。他不蠢,要不,这么多年了, 不会过得这么顺遂。他象个十岁的孩子那样单纯、天真、淘气,而又真诚。他要是吐一 下舌头,歪一下肩膀,做个怪脸,或者象傻瓜一样放声大笑,那可不是做戏,也不是装 假。这都叫人信得过。他是为了让自己高兴,才那么干。他的做作和真诚就象打好的生 鸡蛋一样,浑然溶为一体,分不清哪是蛋黄,哪是蛋清。 日本人进了北平,宝庆带着全家去上海。上海沦陷了,他们又到汉口。如今敌人进 逼到汉口市郊了,他和全家又跟大伙儿一起往重庆逃。北平是宝庆的家。他唱的大鼓, 全是京韵的。他要想留在北平很容易,用不着遭这么大罪,受这么多苦,成了千百万难 民中的一个。宝庆相貌憨厚,差不多算是个文盲。不过,在北平,能够认得几个字的鼓 书艺人本来就不多,他也算得上一个。敌人决不会来杀他,可是他宁愿丢下舒舒服服的 家和心爱的东西,不愿在飘着日本旗的城里挣钱吃饭。他既天真又单纯。他不明白自己 是不是爱国,他只知道每逢看见自己的国旗,就嗓子眼儿发干,堵的慌,心里象有什么 东西在翻腾。 这一群人里最反对离开北平的是窝囊废。他只比兄弟大五岁,但他觉着自己是个长者,应当受到尊敬。头一条,他要求别搅乱他在家时的那份清静。他怕一离开家就得死。 他一个劲儿地哼哼,样子真叫人厌烦。其实他并没有什么不舒服,他就是要用这种办法 让宝庆知道,他的想法没变。离开北平也罢,上海也罢,汉口也罢,二奶奶可不在乎。 她反对的,只是她丈夫总是在最后关头才决定离开,总是叫她没法把想要带上的东西都 打好包带走。她从不考虑打仗的时候运东西有什么困难或不便。眼下她一面抿着瓶里的 酒,一面想着她那双穿着舒服的旧鞋和几双破袜子,真要是带了来该多好!大家走,她 也走,可要她把东西都扔下,她真舍不得!她喜欢喝上一口,一喝起来,她倒更絮烦, 常常连舌头也不听她使唤了。 宝庆受不了他哥哥的叫唤,也受不了老婆的唠叨。他整天沿着甲板费劲地挤来挤去,随着船身东倒西歪。这样走动可真叫受罪。当他从睡着的人们身上跨过时,要是有人突 然那么一下阖上了嘴,真会咬下他一截大脚趾头来。 他看起来一点也不象个卖艺的。不怎么漂亮,也不怎么丑。他就象当铺或是百货店 的伙计那样长相平常。他的举止也毫无出奇之处,丝毫不象个艺人。他也不象有的好演 员,不用装模做样,就能显出才华来。他有时流露出一点艺人的习气,倒更叫人家猜不 透他是个干什么的。 他个子不高,然而结实丰满。因为长得敦实,有时显得迟钝、笨拙。不过要是他愿 意的话,也能象猴儿一样的机灵、活跃。你跟他一块走道儿,要是遇上一滩水,你准猜 不出他到底会一下子蹦过去呢,还是稳稳当当往水里迈,把鞋弄个精湿。 他圆圈的脑袋总是剃得油光锃亮。他的眼睛、耳朵、嘴都很大,大得象是松松地挂 在脑袋上。幸好他的眉毛又黑又粗,象是为了维持尊严才摆在那儿的。有了它,脸上松 弛的肌肉就不会显得可笑。它们就象天上的两朵黑云,他一抖动眉毛,人家就觉得它们 会撞出闪电来。 他的牙长得挺整齐,老露着,因为他喜欢笑。鼻子很平常,但嘴唇总是那么红润、 鲜亮。虽然眼睛下面已经有了中年人的皱纹,可这对红嘴唇倒使他看起来年轻多了。 眼下他象那些茶房一样,光着脚在挤满了人的甲板上转圈子。船走得很不稳当,他 尽量避免踩着人,所以才光着脚。光脚踩了人,比穿着厚重的鞋子踩人,容易得到别人 的原谅。 他卷起裤腿,露出又粗又白的腿肚子。他穿着一件旧的蓝绸长衫,手攥着长衫的下摆,怕扫了躺在甲板上的人的脸,也为了走得更利索点。 他一手攥着衣角,一手招呼朋友。他已经习惯了表演,会不自主地觉着身边所有的 人都是听众,他应该对他们笑,友好地打手势。于是他一手提衣襟,一手招呼乘客绕着 船转圈儿。他抬腿的动作象是在迈过一条小溪,或是在“跳加官”。他习惯每两三天剃 一次头,脑袋瓜子老是那么亮晃晃、光溜溜的。他的光头就是他的招牌。听过他的大鼓 的人,都记得他那个光头。他的脸远不如他的光头那么惹人注意,引人叫好。如今他的 头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剃了,他一面在甲板上走动,一面不时挠挠那讨人厌的短发茬儿。 上了“民生”不到几个钟头,他就认得了几乎所有同船的人。没过多久,他行起事来,就好象他是当初造这个船的监工一样。船的每个角落他都熟悉,什么东西在哪里, 他都知道。他知道上哪儿去弄瓶酒给他的老婆,让她喝了好睡觉,不再老拿手指点他。 他也知道上哪儿去找碗面汤来,让他窝囊废大哥喝了,不再叫唤。就象变戏法的能打空 气里抓出只兔子和鸟儿来,宝庆还能给害头疼或是晕船的乘客找来阿司匹林,给打摆子的人找来特效药。 他用不着费劲,就能打听出船上人的底细来,好象船长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如他呢。 眼下船长也成他的老朋友了。用了三十年的一把三弦、一面大鼓(这是宝庆的宝贵财产) 帮他结交朋友。他和秀莲就靠这些乐器挣钱吃饭,养活全家。这些乐器只有在北平才买 得到。要是碰伤了,压坏了,可就再也买不着了。所以他一上船,就把这些乐器托付给 了船长。船长根本不认识他,没有义务替一个茶馆里卖唱的照料三弦和大鼓。本来嘛, 他自个儿该管的事还忙不过来呢!不过宝庆仿佛有点儿魔力。象一阵温暖的春风,他悄 悄溜进船长室,使船长觉着,替他保管三弦和大鼓,简直是件顶荣誉不过的事。宝庆“ 跳加官”,跳不上几步就得停一下。有时是自己想住住脚。但多半是同船的伙伴们叫他。 这个人跟他要几片阿司匹林,那个人又要头痛粉。还有些人抓住他的袖子,要他给说段 笑话。他要是想借一副牌,或者打听一下时刻,就马上住下脚来。要是他实在找不到别 的事可干,就顺着狭窄的铁梯,爬上甲板,看看烟囱下面那些没人管的,满身是煤烟的 小孩儿。 宝庆没儿子,他喜爱男孩胜过女孩。看到这些一身煤烟的可怜孩子多一半是男孩, 他觉着心疼。看着他们,他的大圆眼忽然潮润起来。想起他说过的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 他体会得出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在大乱中失去爹娘时的那份伤心劲儿。他也想象得出他们 怎样没衣没食,挨饿受冻,从上海、南京一路捱过来,现在又往四川奔。 他希望能拿出三、四百个热腾腾的肉包子来,给这些面带病容的黑乎乎的小宝贝儿吃。可是有什么法子呢,他什么也拿不出。他仅有的一点宝贵财产就是他的三弦和大鼓,都交给船长保管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要不就讲几个故事。可是他心里直翻腾,说不出口。他 跑江湖卖唱,多年学来的要来就来的笑容和容易交朋友的习惯,在这些遭难的孩子面前, 一点也使不上。不行,不能拿出戏台上那一套来对待他们。他一言不发,傻里傻气地站 着发楞。突突冒烟的烟囱里落下来的黑煤灰,在他那没戴帽子的秃头上,慢慢地积了厚 厚的一层。 看见这些孩子,他想起了他的养女秀莲。他买她的时候,她刚七岁。卖她的是一个 瘦男人,自称是她的叔叔,拿去二十块现大洋。她那时看起来就和这些孩子们一样—— 病病歪歪的,那么脏,又那么瘦,他真怕她活不长。 那就象是昨天。现在她可是已经十四岁了。他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她的亲爹娘。她 当真拿他当亲爸爸吗?她会让个有钱人拐去当小老婆,还是会自个拿主意嫁一个自己可 心的人呢?他常常在心里嘀咕这些事儿。 他的买卖、他的名声、他全家的幸福,都和秀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然她还只有 十四岁,什么都不懂。可是她不能老是十四岁,要是她出了什么事儿,他全家都得毁了。 他全家么?他一想起他们,脸上就浮起一丝苦笑。他那不中用的大哥,老是喝得醉 醺醺的老婆,还有那蠢闺女大凤!怎么能不让秀莲从这样一个家里跑掉? 听见下面甲板上传来欢呼声,他象从梦中醒来,往下看。乘客们都在高兴,因为船 已经驶过了最后一道险滩。两岸只有平缓的山坡,江面变得又开阔,又平静。小小的白 色汽船在找地方歇口气。它象个精疲力竭的老妇人,慢慢地,疲乏地驶向沙滩,它实在 需要休息一下了。船抛了锚。岸上有几间苇子和竹子搭的小屋。 船拢岸时,西边天上的太阳已经现出金红色。一时间谁也没动。那些驾着船安然穿 过险滩的船长和领港,那些瞧着他们的茶房和乘客,一个个都累得不想动了。就连小白 船看来也乏得动不了窝儿了。 宝庆掸了掸光头上的煤灰,张大了嘴,大声对孩子们叫道:“来,快来,都来,洗 个澡。” 他推开人群,领着孩子们走过跳板,象赶一群鸭子,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 二 重庆是座山城,扬子、嘉陵两条大江在它脚底下相遇。两条江汇合的地方一片汪洋。 两股水碰在一起,各不相让,顶起一道水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道水梁是两江的分界,又好象是在那里提醒过往船只,小心危险。 沿江停泊着一溜灰黑色的大木船,轻轻地晃动着。高高的桅杆顶上,一些小红旗迎 风招展。光脊梁、光脚丫、头上缠着白包头布的人,扛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货物, 在跳板上走上走下。 轮船、木船、渡船和寒伧的小木划子,在江里来来往往。大汽船一个劲儿地鸣汽笛。 小木划子象一片片发黑的小树叶,在浪里颠来簸去。到处都是船。走着的,停着的,大的,小的。有老式木船,也有新式汽船。有的走得笔直,有的曲里拐弯。这么多的船聚 在一处,挤得两江汇合的这一片汪洋,也显得狭窄、拥挤、嘈杂、混乱。 岸边有一溜茅草和竹子搭的棚棚,难民们争先恐后地跑去买吃的。有大盆冒着热气 的米饭,大块鲜红的猪肉,一挂挂大粗香肠,成堆的橘子。大家围着小吃担子,一边买 着,一边聊着,一边还欣赏着肥肥的大白猪和栗子色的比驴大不了多少的小川马。 天热得叫人受不了,一丝风也没有。这一片江水象个冒着热气的大蒸锅——人人都 冒汗、喘气、烦躁。划船的和坐船的、挑夫和客人、买的和卖的,都爱吵架。 灼热的阳光从水面反射上来,照得人睁不开眼。黄黄的砂子和秃光光的大石头,也 让太阳照得发出了刺眼的光芒。人都快烤焦了。山城比江面高出好几十丈,蒙着一层灰 白色的雾,也热得人发昏。下面是一片水,上面是一片石头。山和水之间,隔着好几百 级石阶——又是一道道晃眼的反光。水面是个大蒸笼,山城是个大火炉。 宝庆象抱孩子似的把他那宝贵的三弦紧紧地搂在怀里。大凤手捧着大鼓。她象托菩 萨似的,小心翼翼,恭恭敬敬捧着那面大鼓。宝庆并不急着上岸,他不打算在人堆里穷 挤。 多年来跑码头,使他掌握了一整套讨巧省力的本事。他找了个不挡道的地方,抱着 他的三弦,从从容容等着别人先走。好几个钟头以前,他就已经跟同船的伙伴儿们,还 有逃难的孩子们,客客气气地道过别了。 从乘客们丢魂失魄的样子看来,人家会以为船上着了火,而不是船靠了岸。大家争 先恐后地走下跳板,有的发脾气,有的叫喊、骂人。你推我搡,大家都挤得摇摇晃晃, 有的妇女把孩子挤得掉进江里去了,有的挤掉了高跟鞋。 忘了锁箱子的,到了岸上,只剩下个空箱子。里头的东西,全都折到水里了。扒手 也忙得不亦乐乎,小偷抄起别人的伞就跑。下流男人的手专找女人身上柔软的地方摸。 宝庆生怕挤着秀莲,不住地招呼:“小莲,别忙,别忙!” 虽然秀莲还没有发育完全,她却到处引人注意。也许(更`多`好`书` 尽在` 福 `哇t`x` t小`说 下`载`站www 。F v a L。cn)因为她是个下贱的卖唱的,谁 都觉着可以占她点儿便宜;也许(更`多`好`书` 尽在` 福 `哇t`x` t小`说 下`载`站www 。F v a L。cn)是因为她的脸儿透着处女的娇艳,正好和她言谈举止的 质朴动人相称。 她的脸小而圆,五官清秀,端正。无论擦不擦脂粉,她的脸总是那么艳丽。她的眼 珠乌黑,透亮。她并不十分美,可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天然诱惑力,叫你一见就不得不注 意她。她的鼻子又小又翘,鼻孔略略有些朝天。这一来她脸的下半部就显得不那么好看 了,象个淘气的小娃娃。她把小下巴颏儿小鼻子朝上那么一扬,好象世界上的一切她都 不在乎。她的嘴唇非常薄,只有擦上口红才显得出轮廓来。她的牙很白,可是不整齐。 这点倒显出了她的个性。 她的头发又黑、又亮、又多,编成两个小辫儿。有时垂在前面,有时搭在后面,用 颜色鲜亮的带子扎着。她的身材还没有充分长成。她穿着绣白花的黑缎子鞋,使她看起 来个儿更矮,人更小。她脚步轻盈,太轻盈了,看来有点不够稳重。她的脸、她的两根 小辫儿和她的身材都和普通的十四岁女孩儿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时带出轻飘飘走台步 的样子来,这才看得出她是个卖艺的。眼下她虽然穿的是绣花缎子鞋,她那年轻灵活的 身子却只穿着一件海蓝色的布褂子。 天实在太热,她把辫子都甩到脑后去了,也没扎个蝴蝶结。汗水把她脸上的脂粉冲 了个干净,露出了莹润的象牙皮色。她的脸蛋因炎热而发红,比擦脂粉好看多了。 她好奇的大黑眼睛把岸上的一切,都看了个一清二楚——青的橘子、白的米饭、小 小的栗色马,还有茅草和竹子搭的棚棚。对她来说,这些东西都那么新鲜、有趣、动人。 她恨不得马上跳上岸去,买上一些橘子,骑一骑那颜色古怪的小马。她觉着,重庆真了 不起。谁能想到这儿的马会比驴小,橘子没熟就青青地拿出来卖!有些携家带口的,已 经到竹栅棚里去歇着了。一个赤条条的小胖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忘了热,忘了那些不 称心的小事。她只想赶紧上岸,不愿意老呆在船上。 她知道爸爸正盯着她呢!不论心里多着急,她还是不敢一个人下船。她还小,又是 个卖唱的。得要爸爸保护。她只好安安静静地站着,眼巴巴望着青橘子和肥肥的大白猪。 窝囊废坐起来了——他并不想坐起来,可是要不坐起来,争先恐后往下挤的人就会踩着 他的脸。他还在叫唤。据他说,乱七八糟的人打他身边挤过去弄得他头晕。 从外表上看,他很象他的兄弟,只是高点儿,瘦点儿。因为瘦,眼睛和鼻子就显得 特别大。他的头发向后梳,又光又长,简直就象个刚打巴黎跑回来的艺术家! 他也会跟着大鼓和弦子唱鼓书,唱得比他兄弟还好。可是他看不起唱大鼓这一门贱业。他也会弹三弦。但他不愿给兄弟和侄女儿弹弦子,因为干这个傍角的活儿的更低下 一等。他什么也不干,靠兄弟吃饭。据他自己说,这不会有失身分。他很聪明。要是他 愿意,他本可以成个名角儿。可是他不打算费这份劲儿。他向来看不起钱,拿弹弹唱唱 去卖钱!丢人! 从人伦上讲,宝庆不能不供养窝囊废。他俩是一个爹妈生的,不得不挑起这份儿担子。不过窝囊废在家里多少也有点用处:只有他治得住宝庆的老婆。她的脾气象夏天的 过云雨一样,来得快去得快。一旦宝庆对付不了她,只有大哥能对付。她一发脾气,窝 囊废也得发脾气。要是俩人都同时发了脾气,总有一个得先让步。只要她先一笑,窝囊 废跟着也就笑了。俩人都笑了,家里也就安生了。窝囊废老陪着弟妹,跟她一起打牌, 喝酒。 宝庆护着秀莲,自有他的道理。她是他的摇钱树,而且凭良心讲,他也不能不感激她。她从十一岁起就上台作艺,给他挣钱。不过他总是怕她会*切┞舫呐⒍茄*坏。她越是往大里长,他觉着,这种危险也就越大。于是他也就越来越不放心她。她在 娱乐场所卖唱,碰到一些卖唱的女孩儿,她们卖的不光是艺。他有责任保护她,管教她, 可不能宠坏了她。为了这,怜爱和担忧老在他心里打架;他老拿不定主意,到底该怎么 做才好。 窝囊废对秀莲的态度可就大不一样了。他并不因为花了她挣来的钱就感谢她。他也 不担心她这行贱业会使她堕落。他对她就象对亲侄女一样。秀莲想要的东西,兄弟和弟 妹要是不给,他真能跟他们干仗。可是他自己就有好多次惹得秀莲生气。他要是没了钱, 保不住就要拿她一个镏子,再不然就是一双贵重的高跟鞋,拿去卖掉。要是秀莲不生气, 他就对她更亲近,更忠心。万一她生了气,他就会涨红了脸,数落她,不搭理她,非要她来赔了不是,才算了结。 靠岸前不久,方二奶奶刚刚睡着。她向来这样。没事的时候,她的主意来得个多。 一旦有了事,她总是醉得人事不醒。等她一觉醒来,要是事情都妥妥帖帖地办好了,她 也就不言声。要不然,她就得大吵大闹,非说还是她的主意对。二奶奶的爸爸也是个唱 大鼓的。按照唱大鼓人家的规矩,做父母的绝不愿意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学艺,总惦记 着能把她们养成个体面的姑娘,将来好嫁个有身分的丈夫。他们往往愿意买上个外姓女 孩儿,调教以后让她去挣钱。话是这么说,可是二奶奶自己并不是体体面面地长大的。 结婚以前,她也干过卖唱的姑娘干的这一行。 她年轻的时候,也还算得上好看。如今虽已是中年,在没喝醉的时候,也还有几分 动人之处。她长圆的脸,皮肤又白又嫩。但一醉起来,脸上满是小红点,一副放荡相。 她的眼睛挺漂亮,头发总是随随便便地在脑后挽个髻儿。这个髻有时使她显得娇憨,有 时显得稚气。她个子不高,近年来背开始有点驼了。有时她讲究穿戴,涂脂抹粉;但经 常却是邋里邋遢的。她的一切都和她的脾气一样,难捉摸,多变化。 宝庆本不是个唱大鼓的,他学过手艺,爱唱上两句。后来就拿定主意干这一行了。 他跟她唱鼓书的爸爸学艺的时候,迷上了她的美貌。后来娶了她,他也就靠卖艺为生了。 二奶奶觉着,既然秀莲是个唱大鼓的,那就决不能成个好女人。二奶奶这样想,因 为她早年见惯了卖唱的姑娘们。秀莲越长越好看,二奶奶也越来越嫉妒。有时她喝醉了, 就骂丈夫对姑娘没安好心。她出身唱大鼓的人家,一向觉着为了得点好处买卖姑娘算不 得一回事。她打定主意趁秀莲还不太懂事,赶紧把她卖掉,给个有钱人去当小老婆。二 奶奶知道这很能捞上一笔。她可以抽出一部分钱,再买上个七、八岁的姑娘,调教调教, 等大了再卖掉。这是桩好买卖。她不是没心肝的人,这是讲究实际。当年她见过许许多 多小女孩儿任凭人家买来卖去,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再说,要是一个阔人买了秀莲, 她一辈子就不愁吃喝,也少不了穿戴。就是对秀莲来说,卖了她也不能算是缺德。 宝庆反对老婆的主意。他不是唱大鼓人家出身。买卖人口叫他恶心。他买过秀莲, 这不假。可他买她是为的可怜那孩子。他原打算体体面面地把她养大。一起头,他并没 安心让她作艺。她很机灵,又很爱唱,他这才教了她一两支曲子。他觉着,要是说买她 买得不对,那么卖了她就更亏心了。他希望她能再帮上他几年,等她够年纪了,给她找 个正经主儿,成个家。只有那样,他的良心才过得去。 他不敢公开为这件事和老婆吵架,她也从不跟他商量秀莲的事。她一喝醉了,就冲 着他嚷:“去吧,你就要了她吧!你可以要她,那就该称你的心了。她早晚得跟个什么 不是玩意儿的臭男人跑了!” 这类话只能使宝庆更多担上几分心,使他更得要保护秀莲。老婆的舌头一天比一天 更刻薄。 船快空了。秀莲想上岸去,又不敢一个人走。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把两条小辫 一会儿拉到胸前,一会儿又甩到背后。 秀莲不敢叫醒她妈。宝庆和大凤也不敢。这事只有窝囊废能做。可是他得等人请, 只有这样才能显出他的重要。“您叫她醒醒。”宝庆说。 窝囊废停住叫唤,拿腔作势地卷起袖子,叫醒了她。二奶奶睁开眼来。打了两个嗝。 一眼看见山上有座城,马上问:“到哪儿啦?” “重庆,”窝囊废神气活现地答道。 “就这?”二奶奶颤巍巍的手指头指着山上。“我不上那儿去!我要回家。”她抓 起她的小包袱,好象她一步就能蹦回家去。 他们知道要是和她争,她能一头栽进水里,引起一场大乱子,弄得大家好几个钟头 都上不了岸。 宝庆眼珠直转。他从来不承认怕老婆。他还记得当初怎样追求她,也记得婚后的头 两年。他记得怎样挖空心思去讨好她,把她宠到使自己显得可笑的地步。他一面想,一 面转眼珠子。怎么能不吵不闹,好好把她劝上岸去。终于,他转过身只对大凤和秀莲说: “你们俩是愿意走路呢,还是愿意坐滑竿?” 秀莲用清脆的声音回答说:“我要骑那匹栗子色的小马。准保有意思。” 二奶奶马上忘了她打算带回家去的那个小包。她转身看着秀莲,尖声叫道:“不准 这么干!骑马?谁也不许骑!”“好吧,好吧,”宝庆说道,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他 在头里走,怀里还抱着那把弦子。“我们坐滑竿。来吧,都坐滑竿。” 大家都跟着他走下跳板。二奶奶还在说她要回家,不过已经跟着大家挪步了。她很 清楚,要是她一个人留下,靠她自个儿是一辈子也回不了家的。何况,她一点也不知道 重庆是怎么回事。 全家,拿着三弦、大鼓、大包小包,坐上一架架的滑竿。脚夫抬起滑竿,往前走了。 苦力们抬着滑竿,一步一步,慢慢地,步履艰难地爬上了通向城里的陡坡。坐滑竿 的都安安静静坐着,仰着头,除了有时直直腰,一动也不敢动。前面是险恶的天梯,连 二奶奶也屏息凝神了。她怕只要动一动,就会栽下滑竿去。只有秀莲感到高兴。她冲着 姐姐大凤叫道:“看呀,就象登天一样!” 大凤很少说话。这一回她开口了:“小心呀,妹妹。人都说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呀! ” 三 到了山顶,大家下了滑竿。二奶奶虽然是让人给抬上来的,可是一步也迈不动了。 她比抬她的苦力还觉着乏。她在台阶上坐下,嘟嘟囔囔闹着要回家。这座山城呀,她说, 真是把她吓死了。她要是想出个门,这么些个台阶可怎么爬呢! 秀莲伸着脖子看城里的大街,心里激动得厉害。高楼大厦、汽车、霓虹灯,应有尽有。谁能想到深山峻岭里也会有上海、汉口那些摩登玩意儿呢! 她冲着爸爸跑过去。“爸,那儿一定有好旅馆,我们去挑个好的。” 二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了。不远就有一家旅店,那就能凑合。她叫挑夫把行 李挑进去。秀莲撅起小嘴,可是谁也不敢反对。 旅店又小、又黑,脏得要命,还不通风。唯一吸引人的,是门口的红纸灯笼,上面 写 着两行字:未晚先投宿 鸡鸣早看天 男的住一间,女的住一间,两间房都在楼上,窄得跟船舱一样。窝囊废又“哎哟哎哟”地哼哼起来了。他说他觉着又回到了船上。 旅店是地道的四川式房子,墙是篾片编的,上面糊着泥,又薄,又糟,一拳头就能 打个窟窿。房顶稀稀拉拉地用瓦盖着,打瓦缝里看得见天。床是竹子的,桌子、椅子, 也都是竹子的。不管你是坐着、靠着,还是躺着,竹子都吱吱地响。 屋子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耗子。还有蚊子和臭虫。臭虫白天不出来,墙上满是一道 道的血印,那是住店的夜里把臭虫抹死在墙上留下的印子。 一只大耗子,足有八寸长,闷声不响地咬起秀莲的鞋来了。秀莲吓得蹦上竹床,拿 膝盖顶着下巴颏坐着。她的小圆脸煞白,两眼战战兢兢地盯着肮脏的地板。 除了二奶奶,大家都在抱怨。她跟大家一样,也不喜欢耗子和吱吱叫的竹器家具, 可是到这小店儿里来是她的主意,她咬紧牙关不抱怨。“这小店不坏嘛,”她讲给大凤 听,“不管怎么说,总比在船上打地铺强。”她打蒲包里拿出个瓶子来,喝了一大口。 天气又闷又热,一阵阵的热气透过稀疏的屋瓦和薄薄的墙,直往屋里钻。小屋象个 薄蛋壳,里面包着看不见的一团火。桌子、椅子都发烫,摸着就叫人难受。一丝风也没 有。 人人都出汗,动不动就一身痱子。 宝庆热得要命,连秃脑门都红了。可是他不爱闲呆着。他打开箱子,拿出他最体面 的绸大褂,一双干净袜子,一双厚底儿缎子鞋,和一把檀香木的折扇。不论天多么热, 他也得穿得整整齐齐,到城里转悠一圈,拜访地面上的要人。他得去打听打听,找个戏 园子。 他不能象大哥那样闲在,也不能象他老婆那样什么都不管。他得马上找个地方, 秀莲和他就可以去作艺,挣钱。要不然,一家子都得挨饿。窝囊废见兄弟急着开张,担 起心来。 “兄弟,”他说,“我们唱的是北方曲子,这些山里人能爱听吗?” 宝庆笑了。“甭担心,大哥。只要有个作艺的地方,哪怕是在爪哇国呢,我也有法 挣来这碗饭。” “真的?”窝囊废愁眉苦脸。他脱下小褂在胸口上搓泥卷儿。他没有兄弟那么乐观,他也不喜欢这座火炉似的山城。“我的好大哥,”宝庆说,“我出去一趟,您在家照看 着点儿。别让秀莲一个人上街去。别让她妈妈喝醉了,还得让她小心着点烟头儿。这些 房子糟得就跟火柴盒子似的,一个烟头就能烧一条街。” “可是怎么能……”窝囊废挺不乐意。 宝庆知道大哥想说什么,就笑了。“别跟我提那个。他们都怕您。他们就听您的。 是这么着不是?” 窝囊废笑得有点儿勉强。 宝庆把他的东西收拾到一块儿,拿块包袱皮包了,挟在胳肢窝里。他在穿上最好的 衣服之前,得先去澡堂子洗个澡,剃剃头。 他拿着包袱悄悄地走出屋子,不让他老婆看见。她还是听见了。“咦*恪*哪儿去?” 他没言语,只是摇了摇头,就急急忙忙走下摇摇晃晃的楼梯。 走出大门,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迈开轻快的步伐。他看着街道,很快就把家里的 揪心事儿忘了个一干二净。他喜欢那宽宽的街道,街道两边排着洋灰抹的房子,霓虹灯 亮得耀眼。这真好。这么些个灯,还愁没有买卖做吗? 他找到了一家澡堂子。一迈进门坎儿,他就不住地给人点头,连茶房也没漏过,就 象他们是他的老朋友一样。他看见有两三个来洗澡的是一起坐船来的伴儿,就跟他们亲 热地拉手道好儿。然后他走到柜上去,悄悄地替他们付了澡钱。 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下子人人都知道,有个不寻常的人来跟大家伙儿一块洗澡 来了。就连懒洋洋的四川堂倌也特别献殷勤,跑去给他端来了一杯热茶,还有热手巾。 他剃了头,刮了脸,然后脱光衣服,不慌不忙地跳进池子,往身上撩了一通热水,接着 坐在池子边,一面在胸口上搓着,一面顺口唱起来。他的声音不高,可是深沉洪亮。他 心旷神怡。要做的事多着呢,忙什么。先唱上一段再说。他听着自己的声音,觉得美滋 滋的,当然他更喜欢别人捧场。一身的臭汗都洗净了,他穿上了讲究的绸大褂和缎子鞋, 他把脏衣服交给柜上拿去洗,觉得自己干净、利索。走出澡堂门,准备办事去。 首先,他得闹明白当地的园子里演的都是些什么。他花了个把小时转茶馆,看出沿 江一带都唱的是本地的四川清音、渔鼓和洋琴。拿北京的标准来看,他觉着本地的玩艺 儿不怎么样。他唱的鼓书更有味儿,也更雅。不过一个高明的艺人就得谦虚着点,总得 不断地学点新玩艺儿。 他高兴的是所有的茶馆买卖都很兴隆。要是这些艺人能赚钱,他和秀莲为什么不能呢。重庆人可能听不懂大鼓。可是新玩艺儿总是叫座的,四川人一定爱看打远处来的新 鲜玩艺儿。重庆现在是陪都了,全国四面八方的人都往这儿涌。就是四川人不来看他的 玩艺儿,难民们也会来的。唔,事情不坏嘛。 可是他得成起个班子来。秀莲和他不能就那么着在茶馆或江边的茶棚儿里卖唱。绝 不能那么办。他是个从北平来的体面的艺人。他在上海、南京、汉口这些大城市里都唱 过。 他必得自己弄个戏园子,摆上他那些绣金的门帘台帐,还有各地名人捧他的画轴和 幛子。 他得有一套拿得出手的什样杂耍,得有俩相声演员,变戏法的,说口技的。不论 哪一桩,他都得去主角。要是他一时成不起一个唱北方曲艺的班子,他就得找俩本地的 角儿来帮忙。不论怎样,得叫重庆人看看他的玩艺儿。 他加快了步子,又开始冒汗了。不过出汗也叫人舒服,凉快。背上越是汗涔涔的, 他越是畅快。 跟别的大城市一样,重庆多的是茶馆。宝庆走了一家又一家,很快就知道了哪些人 是应当去拜访的。有些人的名字他在来重庆之前就知道了。去拜会之前,他还是情愿先 坐在茶馆里领略一下本地风光。你在这儿什么人都看得见——商人、土匪、有学问的人 和耍钱的。宝庆见人就交朋友。 在一家茶馆里,他碰见了老朋友唐四爷。唐四爷的闺女琴珠也是个唱大鼓书的艺人。 宝庆在济南、上海、镇江这些城市里,跟唐四爷在一个班子里混过事。他的闺女琴 珠嗓门挺响亮,可是缺少韵味。宝庆看不上她的玩艺儿更瞧不上她的人品。对她来说, 钱比友情更重要。她的爸爸唐四爷也是一路货。方家和唐家以前大吵过,后来多年不说 话。 可是今天见了面,宝庆和唐四爷都觉着象多年不见面的亲哥俩。他俩亲热地拚命握手,激动得眼泪花花的。宝庆要找个唱鼓书的好把班子凑起来,唐四爷急着要给他闺女 找个好事由儿,要不然,他愁眉不展地说,他全家都得流落在重庆,一筹莫展。眼下的 穷愁使他们忘了过去的那些别扭。在眼前这种情况下再见面,俩人心里都热呼呼的。宝 庆很知道,要是跟唐四爷在一个班子里,早晚他得吃亏。可是眼下这么缺人,他不能放 过这个机会。在唐四爷那头,他一见宝庆,就觉得好象一块肥肉掉进了嘴里,他决心死 死咬住这块肉不放。他明白要叫宝庆上钩并不难。过去怎么办,现在还怎么办。不过在 他和宝庆握手的时候,他眼睛里的泪倒的确是真的。“我的好四爷!”宝庆亲热地说, “您怎么也在这儿?”“宝庆,我的老朋友……”唐四爷的眼泪滚下了腮帮子,“宝庆, 您得帮帮我,我在这荒山野店里真没辙了。” 唐四爷是个矮矮瘦瘦,五十来岁的人。别看他的身子骨儿小,嗓门倒很响亮。他的 脸又瘦又长,鼻梁既高且窄,象把老式的直剃刀。他一说起话来,就不住点地摇头晃脑。 一对小眼睛深凹凹的,很少正脸瞧人。 “宝眷都来了吗?”宝庆说。 “是呀,连小刘都跟我们来了。” “小刘?”宝庆一下子想不起来,“是给您闺女弹弦子的那个吗?” “是呀!”唐四爷瞅着宝庆,瞧出宝庆非常高兴。他猜出宝庆急着要找个弹弦子的。 他那大哥窝囊废弹得一手好弦子,可是他不肯干这一行。要是宝庆找不着个弹弦子的, 他就算是真的坐了蜡。小刘弹得不算好,可是在这么个偏僻的山城里,也就能将就了。 “走吧,我的好四爷。带我去见见您的宝眷。”宝庆更加亲热地说着。他想马上见 见小刘和琴珠,让他们搭他的班子。“宝庆,我的好兄弟,我们来了快两礼拜了,还没 一点辙呢!”唐四爷叹息着说。“您有点门儿了吗?”他想先弄清楚宝庆到底能给他点 什么好处,然后再让他见小刘和他闺女。宝庆的亲热,倒引起他的担心来。 宝庆意味深长地指指自己的鼻子,“我的好四爷,只要您肯帮忙,我就能把买卖弄 起来。您想想——有了小刘、琴珠、我闺女秀莲和我,这就有了三个段子了。只要再找 上几个人——找几个本地作艺的什么的——马上就能开锣了。走呀!” “您拿得稳?”别人的热心解不开他心里的疙瘩。“我的好四爷,”宝庆神气起来了,“您想我方宝庆能骗您吗?我说能干起来,就能干起来。” 唐四爷摇了摇头,心里很快打开了算盘。一开头他是想要宝庆帮忙来着,如今他见 宝庆那么急着想跟他凑班子,就又觉着该扭转一下形势,让宝庆倒过来求他。 “宝庆,”他开了口,“我得回家去先跟他们合计合计。” 宝庆知道唐四爷滑头。不过他也看出唐四爷没有完全拒绝搭伙儿干。于是他也装作 一点儿不着急。“好四爷,您想回就回去吧。有了琴珠和小刘,我可以成班子,不过您 也得明白,没有他俩我也成得起个班子来。给他们捎个好。再见。”说着,他就要走。 唐四爷笑了。“别走呀,宝庆。您要是乐意,就来跟大伙儿说说。” 唐家住的店比方家住的还要小。地方越是小,就越是显得唐四奶奶和琴珠“伟大”。 四奶奶有三个唐四爷那么宽,琴珠至少要比她爹高上两寸。娘是座肉山,闺女是个宝塔。 俩人都一个劲儿地"吧茸印* 琴珠只有在台上还有几分动人之处。上台的时候,她可以把脸蛋和嘴唇都抹得红红的。她的眉毛又粗又黑,头发烫得一卷一卷的。此刻她没化装,脸上汗涔涔的。宝庆想:她可是真够丑的了。不过她的眼睛还挺漂亮,能盯得你发窘。乍看之下她的眼珠是褐色的,又大又亮,忽闪忽闪的。可是那对眼珠子要是盯上了你,就会变得越来越黑。 四奶奶是个尖嗓门。不说话的时候,也呼噜呼噜地喘气。“哟,”四奶奶叫了起来,“我当是谁来了呢,敢情是宝庆呀!”她坐在一把竹椅上,屁股深深地嵌在椅子里,简 直没法站起来迎接宝庆。她拿着一把芭蕉扇拚命地"埃盟羌馍っ藕埃骸罢庀驴珊绵叮*我这就放心了,这下子我们不会饿死在这儿了。您这边坐,您坐呀。四爷,沏茶来。“ 宝庆四面瞧了瞧,没处可坐。”我不坐,“他客气地说,”甭费事了,四爷,我不渴。四奶奶,您身体还好吧?“”好!“唐太太气呼呼地说,”打来到这么个鬼地方,我都 掉了十几斤肉了。“她摸了摸自己的胖胳膊,叹了口气。 “您呢,琴珠姑娘?”宝庆笑眯眯的,想表示好感。琴珠先笑了一阵子,这才想出 话来。“唔,方二叔,您的脑门还是那么亮。”她打趣地说。 宝庆笑了。他想,从琴珠的样子看来,穿得挺随便,又没擦脂抹粉,眼下可能还没 干那号买卖。宝庆一向不喜欢她,也不愿意秀莲跟她瞎掺合,怕跟她学坏。只要有钱, 琴珠什么都干得出来。宝庆不知道她现在跟小刘是不是也有一手,不过那当然不是为了 赚钱。 他定了定神,问道:“小刘呢?”唐四爷叫道:“小刘,小刘,快出来,方二爷 在这儿呢!” 小刘懒洋洋迷离迷瞪地蹭了出来,一面还打着哈欠。他约摸有三十岁,又瘦又弱。 他五官清秀,可是瘦得厉害,好象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他的脸煞白,象个大烟鬼。这 会儿他刚醒,脸上有团粉红色,使他显得年青,单纯。他见了宝庆真是高兴极了。他笑 着,柔声柔气地说:“哟,方二爷,”见宝庆站着,忙说,“我去给您搬把椅子来。” “甭客气,”宝庆很客气地说,“过得好吧,小刘?” 唐四爷连忙打岔:“咱们说正经的吧。别尽站着。”“对,方二爷,”四奶奶说,“您有主意,您先说。”她拚命"吧茸印* 宝庆开了口,诚心诚意地说:“琴珠,小刘,我来求您们帮忙来了。我想成个班子。 ” “那还有什么说的?”四奶奶笑了。“是您要我们帮忙的,所以您得预支点钱给我们。” 宝庆倒抽了一口冷气,不过很快又装出了一副笑脸:“我的好四奶奶,您要我预支? 咱们不都一样是难民吗?“ 四奶奶绷着脸。小刘本来想说他愿意帮忙,可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他拿出一包“双枪牌”香烟,挨个敬了敬。除了宝庆,每人拿了一支。 “不预支,我们不能干。”唐四爷说。 “交情,信用,”宝庆断然地说,“不是比什么都强吗?”宝庆说得很恳切,动人 肺腑。 “要是您成不了班子,我们又在别处找到了事儿,那又怎么办呢?”唐四爷问。他 对交情和信用不那么信服。“那我哪能拦着您府上的财路呵!”宝庆有时也挺厉害。“ 是吗?好哇,我们都得白手起家罗,哎哟。”四奶奶泄了气,喊了起来,两眼瞪着天花 板。 “说真格的,”宝庆说得挺带劲,“要是咱们成起了班子,我还能亏待了你们?我 闺女秀莲拿几成,琴珠也拿几成。小刘呢,给谁弹弦子,就跟谁二八分账,这是老规矩。 成不成?”“我……”小刘结结巴巴说不出话。他不敢把自己的意思大声说出来,点点 头,表示同意。 唐四爷和四奶奶拿定主意不再说话了。他们呆呆地盯着宝庆,想难为他,逼他提出 更好的条件来,其实他们也知道,他提的条件本来就不坏。 琴珠到底开了口:“方二叔,就依您的吧!”唐四爷和四奶奶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那好,就这么定了,回头听我的信儿。”说完,宝庆就告辞了。 四 鼓书场名叫“升平”,是照着宝庆三十年前在北平看见过的一个书场的名字起的。 小小的书场,坐落在最热闹的一条街上,能上二百来座儿。按宝庆的算法,只要有 一百个听书的,他就不赔本;有了一百五十个人,就有赚头;要是客满了呢,那就很能 捞上两个了。 到了开锣的那天。宝庆睡不好觉。天刚蒙蒙亮,他就起了床,找来一张包东西的纸,把他今天一天要做的事都记在上面。密密麻麻写了满满一张纸,叠起来,放在口袋里, 然后出了门。 他先去看他头天在书场外面的布置。招牌的周圈,镶了一道红、白、蓝三色相间的 电灯泡。在黎明的曙光里,灯光显得有些昏暗,可是就象在梦境中一般,美极了。牌下 面是一个玻璃镜框,里面红纸黑字,写着角儿们的名字。正中横着三个大黑字:方宝庆 ;两边红底金字,是秀莲和琴珠。下面写着一堆从电影广告上抄来的绘声绘色的词儿。 宝庆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名字。真不减当年哪!他实在应该得意。在先,他搭过人 家的班,也自己成过班。可是论玩艺儿、论名声,他都比不过别人。眼下这是第一次, 他挂了头牌,心里没法不得意。 他心满意足,冲着牌儿望了老半天,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他走进一家小茶馆,要了 一壶茶。 喝完茶,他去找小刘,商量给秀莲溜活①的事儿。他自个儿用不着溜,他已经是个 老艺人了。万一小刘错了板眼,他会泰然自若地照样往下唱。可是秀莲就不一样了。弹 弦的要是走了板,她就得跟着乱套。所以他得让小刘先跟她溜溜活儿,别一上场就砸锅。 但是他没有勇气一直跑进旅店里去把小刘叫出来。要是让唐家的人见了,就会想方 设法,硬不让小刘跟秀莲溜活。 他走进旅店的账房,给了茶房几个钱,让他把小刘找下来,悄悄说两句话。见了小刘,宝庆嘱咐他:“别拿您的弦子,我那儿有一把,要是我大哥听见您弹,说出点啥话来,您别放在心上。我们总得养家吃饭哪。” 小刘懒洋洋地笑了笑,答应下午来溜活。 宝庆两天前才光顾过理发馆,这会儿又去剃了头,刮了脸。剃完,他打口袋里掏出 那张单子,琢磨着。他得拜会所有帮过他忙的人,特别是官面上的和地痞流氓头子,得 给他们几张招待券,求他们帮忙,照应。 他还抽出时间,把在书场里干活的人都一一知会到:卖小吃的、卖茶水的、卖香烟 瓜子的、管热手巾把的、卖门票的、看座儿的、坎子上的②,都招呼到了。他们下午四 点来,要先祭祖师爷和财神,求个吉利。 宝庆已经成了城里的知名人物了。他走到哪儿,人人都认识他。茶馆、酒馆和饭庄 里的账房和跑堂的,都知道他成了班,今儿个晚上开锣。他们管他叫“方大老板”,一 个劲儿地恭喜他——都想闹张开锣的招待券。不过宝庆只是向他们拱手道谢,对他们的 种种暗示未置可否。他一走开,就自个儿叨咕:“我光顾你们的时候,什么时候拿过你 们的招待券?哪一次没给小费?” 等他回到小旅店,已经是两点了。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小刘也过来跟秀莲溜过活了。 她已经上了装,正在抱怨没钱买一双新鞋。 “今天先凑合着吧,”宝庆说,“就穿那双缎子的绣花鞋好了。等我一有了钱,就 给你买双新的。”她撅着嘴,不过还是穿上了缎子鞋。 二奶奶是盛装打扮,清醒得出奇。她记得是四点祭神,一直没敢喝酒,怕亵渎了神 仙会招灾。只要戏一完,钱柜子里有了钱,她就要喝上一两杯,庆贺一下。 大凤看来不大高兴。祭神跟她没关系。再说,看见妹妹打扮得那么漂亮,她有点嫉妒。 宝庆觉出来了。“好大凤,别耍孩子脾气!等我挣了钱来,也给你买一双新鞋。就 买我今天在铺子里见过的那种顶漂亮的鞋。” 大凤没言语。 “好大哥,”宝庆又对窝囊废说,“我要歇口气,今儿晚上我得把所有的玩艺儿都 亮出来。我的亲大哥,请您上一趟园子,把祭神的事儿预备一下。您的记性比我好,求 您帮我操持操持。等散了戏,我请您喝两盅儿。** 连求带哄,他说得窝囊废答应帮忙。这一来,他就只好听窝囊废没完没了地讲,祭 神的时候,场子该怎么安置。窝囊废爱显派他的学问。 “是,好大哥,”宝庆连连点头,“我听您的——求您别再往下说了。已经两点了,就请动身吧。” 一晃就是四点。祭神是在后台。窝囊废已经把一切都弄得井井有条。墙上贴上了红纸,写的是祖师爷——周庄王之神位。神位前有香案,一对红烛,一个大极了的锡香炉,供着几碟干鲜果品。还有三杯白酒。桌子四周围着大红绣花的缎子桌围。 周围三面,靠墙摆着凳子。屋子当中一张长桌,铺着白桌布,摆着茶壶茶碗,点心 、瓜子、香烟,还有一瓶刚掐来的花儿。 应邀来参加表演的本地杂耍艺人,一个一个地走了进来。他们都穿得挺破烂,因为 都失业很长时候了。有的抽着长杆烟袋,有的一面"白虐沤渡龋幻媾缱畔阊獭* 门一下子开了,宝庆走了进来。他冲着屋里的人一躬到地,秃脑袋从左到右转了半 个圈子。嘴里不住地说:“请坐,请坐。”他知道大家都会站起来迎他。他不大佩服本 地艺人,本地艺人也瞧不起“下江人”①。不过宝庆不愿意这种彼此瞧不起的劲头显得 太露骨。 他直起了腰。秀莲慢慢走了进来。他带着笑脸,向大家介绍:“这是我闺女秀莲。” 秀莲调皮地笑着。她微微一鞠躬,走到桌边,摘下一朵花,别在身上。 “秀莲,”宝庆吩咐,“敬客人们瓜子。”他还站在门口,等他的老婆。 秀莲拿起瓜子碟,自己挑了一粒,正要嗑,又放回去了。“这是我内人,”宝庆又 介绍开了。 二奶奶架子十足,挺有气派地点了点头,跟艺人们一起坐下。她想用四川话跟本地 艺人聊天,他们又想用她说的那种官话来回答。结果谁也听不懂谁的,不过彼此都觉得 尽到了礼数。 “哦,大哥,”宝庆说着,冲窝囊废奔了去,“真行,真行,真有您的!我布置不 了这么好。”他一边说,一边往四面瞧着。窝囊废听着兄弟一个劲儿地夸他,不由得高 兴地笑了。他打了个呵欠,伸伸懒腰,好让宝庆看看他有多么累。在园子里干活的人这 会儿也来了:看座儿的、卖票的、捡场的、拉琴的。他们不是艺人,本来用不着来祭祖 师爷。可是宝庆把他们大家都请了来,想让他们看看,艺人也讲规矩,也有自个的祖师 爷管着;他们不是象外人想的那样,是没人要的野叫花子。 唐家来得最晚,这是身分。唐四奶奶打头阵,跟脚就是琴珠,唐四爷殿后,小刘象 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可怜巴巴地跟着。 四奶奶穿了一件肥大无比,闪闪发亮的绿绸旗袍,看起来有四个唐四爷那么大,堆 满了横肉的脸上抹了厚厚的一层脂粉,嘴唇也涂满了口红。她身上真是珠光宝气:一对 大耳环,手指上戴了四个戒指,都镶着假宝石,迎着光,闪闪发亮。 她一进门,就摇摇摆摆直奔二奶奶和秀莲,象招呼最要好的朋友那样招呼他们,“ 好姐姐——哟,瞧小莲多俊哪。”完了就招呼方家兄弟。别的人,她正眼也不瞧。 四奶奶不跟宝庆商量,就把她丈夫叫了过来。“给祖师爷上香!”她想让他来主祭。 宝庆忙把唐四爷拉开,摇了摇头。他是班主,不能让别人来主祭。他走到神位跟前,点着了香。等冒出一缕缕弯弯曲曲的蓝烟,他就把香插进香炉。然后又点着蜡烛。神位 前一下子亮了起来,闪烁着各样的色彩。大家都安静下来,一片肃穆。宝庆恭恭敬敬地 向祖师爷磕了头。求祖师爷赏饭吃,保佑他买卖兴隆,叫他说唱叫座儿。他跪着,心里 一直在默祷,求祖师爷保佑秀莲,别让四奶奶和她丈夫捣乱。园子外面响起了震耳的爆 竹。 五 到七点半,园子里就快上满了。宝庆看着一排排挤得满满的座儿,高兴得合不拢嘴,不过他也担着心,怕书场门口出事。他请了本地两个坎子上的来把门。他们都有经验, 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瞧出来。不过宝庆可不愿意他们真动手。开锣头一晚就打架,总不 是吉庆事儿。他也不愿意亲自去管那书场门口的事。要是跟人闹起来了呢,岂不更糟。 他得处处走到,事事在心,又不能让别人注意他。可一旦要是出了事,他又得随时在场。 他在后台,留神着每一件事。需要的时候,他就伸出闪闪发亮的秃脑袋,指点一气。 他鞠躬,谁到了眼前就跟谁握手,满脸堆笑,叫人生不起气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女角儿的脂粉香,总会吸引一些爱惹是生非的浪荡子弟。宝庆不断把泡在舞台门前的这 号人撵开。他们就爱跟姑娘们纠缠。可是这种事也难办,有的人可能是地面上要人的朋 友。要是的话,他总得把他们请到后台喝茶。于是就会有那么一位,自动跑上台去,当 场送给他一幅幛子,给他捧场。一个艺人有多少操心的事儿! 到了八点,园子里已经是满满的了——不都是买票的。人这么多,是因为宝庆发出 了一批请帖和招待券。尽管如此,他还是很高兴。客满是件吉祥事儿。他奔到前面,兴 奋地叫人在门口挂上了“客满”的牌子。他掌心发潮,又急忙回到后台,张罗开演。 头一个节目是一位本地艺人的金钱板——尖着嗓门,野调无腔,不地道。听众都不 理会他的,只顾说话,喝他们的茶。 宝庆打后台往外瞧,场子宽而短,小小的戏台前面是一排排的木头凳子。靠两边墙 摆着好些方桌,每张桌子周围,都摆了四、五把椅子。舞台的门帘上绣着有绿叶衬托的 大红牡丹,还绣着他的名字。这是特意在上海定做的。墙上挂着幛子,还有各地名人送 给他和秀莲的画轴。书场虽小,却颇吸引人。台前悬着一对大汽灯,射出白中带蓝的强 光,把听众的脸都照得亮堂堂的。宝庆乐了,这都是他的成就。门帘台帐上都绣着他的 名字。每一幅画,每幅幛子,都使他回想起过去的一段历史,他到过上海、南京等许多 大城市,有过不少莫逆之交。 他从台后瞅着台下。前两排坐的是本地人,其余的听众多数是“下江人”。就是本 地人,多半也是在外省住过,在外省混过事儿的,因为打仗才跑回重庆。他们来听宝庆 的,不过是为了让人家知道他们见过世面,听得懂大鼓书。宝庆久久地盯着坐在舞台两 侧的一些人看。有些是熟座儿,他们都是内行,到这里来,是为了看看宝庆和他这一班 人的玩艺儿。他们背冲戏台坐着。只听、不看。他们对女角的脸蛋儿不感兴趣。宝庆皱 着眉观察他们的表情。要是他和秀莲的玩艺儿打响了,他们就会常来。渐渐地,听众越 来越安静了。 宝庆知道,这就是说玩艺儿越来越招人。这也说明,听众已经喝够了茶, 也嗑完瓜子了。 要是再不看看台上,就没什么事可干的了。 轮到秀莲上场了。 小刘已经定好弦子。他慢慢走上台,手里拿着一把三弦,瘦小清秀的脸,在发着蓝 光的汽灯下苍白得耀眼。他那灰色的绸大褂,象把银刀鞘似的紧紧裹着身子。他静静地 在桌子旁边坐下,十分小心地把弦子放在桌上,卷起袖子。然后,他拿起弦子,搁正了, 用绑在手指头上的指甲试了试弦。他歪着脑袋听了听调门,接着就傻盯着一幅幛子瞧着, 脸上带了一副不屑的神气,好象很不情愿当个傍角儿似的。 桌边支着一面大鼓,那是宝庆从几千里外辛辛苦苦带来的。鼓楗子比筷子长不了多少。还有一副紫红的鼓板,带着黑穗子。桌围子是绿绸子的,绣着红白两色的荷花,还 有“方秀莲”三个大字。 门帘慢慢地挑起来,“别紧张,别紧张,留着点嗓子,”她还没出场,宝庆就一再 提醒她。帘子一掀,秀莲安详地走了出来,穿着漂亮的服装,象仙女一样娇艳。 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吸引听众的注意。然后她抬起小圆脸,脸上浮起了顽皮的微笑。 她穿了一件绉纱的黑旗袍,短袖口镶上一遭白色的图案花边。手腕子上一块小表闪 闪发亮。两条小辫扎着红缎带,垂在胸前。红缎带和她的红嘴唇交相辉映。她每走一步, 都象在跳舞。 她以轻盈的步态,极富魅力地飘飘然走到鼓架前,拿起鼓楗子,打了一段开场鼓套,小刘马上开始弹了起来。秀莲跟着弦子,偶尔敲两下鼓,不慌不忙,点出了板眼。她眼 神注视着鼓当中。微笑还留在脸上,好象她刚想起了一个笑话,却使劲憋着,不让笑出 来。 大鼓和弦子一下子都打住了。秀莲笑了笑,朝下望着听众。她腼腆地轻声说,要“ 伺候诸位”一段《大西厢》,接着就起劲地敲起鼓来。 文怕《西厢》,武怕《截江》,半文半武《审头刺汤》。①《大西厢》是大鼓书里 最难唱的段子。只有三、四位名角儿敢唱它。崔莺莺差红娘去召唤张生的恋爱故事,尽 人皆知。可是,大段的鼓词和复杂的唱腔,往往吓得人不敢唱它。它的词儿都是按北京 土话来押韵的。要是北京话地道,口齿又伶俐,吐字行腔就能清晰、活泼,象荷叶上的 露珠一样。可是,要是唱的人没有这一门嘴皮子上的功夫,那就八成儿非砸不可。 秀莲铺场②的时候,声音很小。坐在两厢那些内行的熟座儿,背冲着戏台,根本没 听见她说的是什么。她唱完头一句,大家都不由得回过头来,看看是谁在唱这个难对付 的段子。她的声音不高,可是,唱腔是没的可褒贬的。她一口气唱完了长长的第一句, 象是吐出了一串珠子,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圆,那么实在,那么光润: 二八的俏佳人 懒梳妆,崔莺莺得了个不大点的病她躺在牙床,躺在牙床上,半斜半卧。您看这位姑娘, 蔫呆呆得儿闷悠悠,茶不思,饭不想,孤孤单单,楞楞瞌瞌,冷冷清清,困困劳劳,凄 凄凉凉,独自一个人,闷坐香闺,低头不语,默默无言,腰儿瘦损,乜斜着她的杏眼, 手儿托着她的腮帮。 自始至终,秀莲唱得很拘谨,好象并不想取悦听众。可是一到难唱的关口,她满行。 她不象有的角儿,一遇到复杂多变的拖腔,就马虎带过。她唱得越来越快,但她态度从容,一副活泼的神情,怡然自得地唱着,充满了感情。唱到最后,她来了一个高腔,猛 然间刹住了鼓板,结束了演唱。她把鼓楗子和鼓板轻轻地放到鼓上,深深一鞠躬,小辫 上的缎带头,差不多碰到了鼓面。然后她转过身去,慢慢走向下场门。快到门口就跑起 来,象个女学生急着想放学一样。 直到她跑进下场门的帘子里,才响起一阵掌声。坐在前排的听众不懂她唱的是什么。 掌声来自两厢的熟座儿。虽然她的嗓门还嫩,他们还是鼓了掌,他们知道,这么年青的 姑娘唱这么复杂的段子,是很不简单的。 小刘知道秀莲挑的这个段子是最难唱的,他的活没出错,心里很高兴。秀莲一唱完,他长出了一口气,整了整衣衫,跟着她下了场。 有的听众站了起来,好象要走的样子,他们觉着失望,因为秀莲唱的时候,正眼也 没瞧他们一眼,更糟的是,他们根本不懂她唱的是什么。 桌围子又换了一副。这回绣的是一只鹤和两只鹿,还用五彩丝线绣了两个大字:琴珠。听众又坐下了。等等也好,看看琴珠是不是会好一点儿。 小刘先出场。这回他定弦的时候,把弦拨得分外响。他给秀莲傍角儿的时候,想的 是别出错,到了这会儿,他想卖弄一下才情了。定好了弦,他心急地等着琴珠上场。两 眼目不转睛地盯着上场门的帘子。 琴珠终于从帘子后面走了出来。她低着头,很快地走到鼓架跟前,好象她忙着要快 点把段子唱完,好去干别的更要紧的事儿。 她是个高个儿,加上今晚上又穿上了高跟鞋,烫得卷卷的头发,高高地堆在头上, 看着象个高大的穿着中国旗袍的洋女人。她的脸涂抹描画得很仔细,身上紧紧箍着一件 大红旗袍。她的耳朵、手指和手腕上,都戴着从她妈那儿借来的假宝石首饰,俗不可耐 的闪闪发光。 舞台是个古怪的地方,它能叫丑女人显得漂亮。琴珠长相平常,可是技艺和矫揉造作,使得她的一切都显得五光十色,闪闪发亮。她的外地派头和怪里怪气,使她一出场 就博得个迎头彩。 音乐又算得了什么!她的鼓点敲得很响,荒腔走板,合不上弦。小刘使出全身的劲 儿拨弄着三弦。为了使手指用得上劲,他身子略往后仰,因为用力太过,使劲咬着下嘴 唇。 大鼓、云板、三弦齐响,弄得人发昏,可是听众都聚精会神,好象早已习惯了这种 声响。 琴珠很快就觉出了她的成功,于是就给自己的那号买卖拉起生意来。她先对某一个 人做了一阵媚眼,然后转过去又找第二个人。对两个人都使了个眼色,眼珠子从棕到黑, 从黑到棕变化了好一会儿。第一个段子唱完,她宣布要“献演”一个特别节目:《杜十 娘怒沉百宝箱》。听众都乐了,来了个满堂彩。 她的嗓门很尖,很响,后音有点嘶哑。她一个劲儿地在那儿喊,不是唱,毫无低回 婉转之处。谁也不理会她咬字清不清,就是吐字吐错了,也没什么要紧。谁也不注意她 唱的是什么。男人们懂得她抛过来的眼神,喜欢她的媚眼。对琴珠来说,这比咬字清楚 重要得多了。 小刘的弦子,跟她合不合得上,也无关紧要。他把胳膊抬得高高的,使劲地弹着。 一个弹得带劲,一个喊得响亮,就是走了板,俩人也搭配得好极了。听众都凝神屏息地 瞧着。乌烟瘴气地吵了有二十来分钟,琴珠才唱完了她的段子。她低头朝下看,脸儿从 左到右,又从右到左地看了好几遍。然后她抬起头,慢慢走下场,一路故意地扭着屁股。 她背后是雷鸣般的掌声。 宝庆唱的是压轴戏。 他的桌围子是红哔叽的,没绣花,用黑缎子贴了三个大字:方宝庆。桌围子刚一绑上,园子后面的门就开了,人开始往外涌——听过那个穿高跟鞋的娘们,谁还要再听一 个男人家唱?只有少数人没走,他们也腻歪了,不过总得有点礼貌。 门帘一掀,汽灯的亮光,照得宝庆那油光锃亮的秃脑门,闪出绿幽幽的光。他走上 台来的工夫,对观众的掌声,不断报以微笑,同时不住地点着头。他穿着一件宽大的海 蓝色绸长衫,千层底的黑缎子鞋。他上场时总是穿得恰如其分。 他沉着地走向鼓架,听众好奇地瞧着,他才不在乎那些弃他而去的人呢,那不过是 些无知的人,他对自己的玩艺儿是有把握的。那些熟座儿会欣赏他的演唱。走几个年青 人没什么要紧。他们到书场里来,也不过就为的是看看女角儿。 他的鼓点很简单,跟秀莲敲得相仿佛。不过他敲得重点儿,从鼓中间敲出洪亮悦耳 的鼓点来。他的眼睛盯着鼓面,有板有眼地敲着。鼓到了他手里,就变得十分驯服。他 的鼓点支配着小刘的弦子,他这时已经弹得十分和谐动听。 唱完小段,宝庆说了两句,感谢听众光临指教。今儿是开锣第一天,有什么招待不 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他说,要不了几天,就能把场子收拾利落了。他本想把这 番话说得又流利又大方,可是到了时候,本来已经准备好了的话,一下子又说不上来了。 他一结巴,就笑起来,听众也就原谅了他。他们衷心地鼓掌,叫他看着高兴。 他介绍了他要说的节目——三国故事《长坂坡》。他还没开口,听众就鸦雀无声了。 他们感觉得出来,他是个角儿,象那么回子事。宝庆忽然换了一副神态。他表情肃穆, 双眉紧蹙,两眼望着鼓中间。 他以高昂的唱腔,迸出了第一句:“古道荒山苦相争,黎民涂炭血飞红……”听众 都出了神,肃然凝听,大气儿也不敢出。宝庆的声音如波涛汹涌,浑厚有力,每一个字 儿都充满激情。他缓缓地唱,韵味无穷。忽而柔情万缕,忽而慷慨激昂,忽而低沉,忽 而轻快,每个字都恰到好处。 宝庆的表演,把说、唱、做配合得尽善尽美。他边做边唱:“忠义名标千古重,壮 哉身死一毛轻。”他也能凄婉悲恸,摧人肺腑:“糜夫人怀抱幼主,凄风残月把泪洒… …” 只有功夫到家的人,唱起来才能这样的扣人心弦。 宝庆一边唱,一边做。他的鼓楗子是根会变化的魔棍,演什么就是什么。平举着, 是把明晃晃的宝剑;竖拿着,是支闪闪发光的丈八长矛;在空中一晃,就是千军万马大 战方酣。 他一弯腰,就算走出了门;一抬脚,又上了马。 秀莲和琴珠唱的时候,也带做功。可是,秀莲没有宝庆那样善于表演,琴珠又往往 过了头。宝庆的技艺最老练。他的手势不光是有助于说明情节,而且还加强了音乐的效 果。 猛的,他在鼓上用力一击,弦子打住了,全场一片寂静,他一口气象说话似的说上 十几句韵白。再猛击一下鼓,弦子又有板有眼地弹了起来。 这段书说的是糜夫人自尽,赵子龙怀抱阿斗,杀出重围。他唱书的时候,听众都觉 得听见了杂沓的马蹄声和追兵厮杀时的喊叫。 最后,宝庆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忠义勇敢的赵子龙名垂千古。他说这段书的时候,时而激昂慷慨,时而缠绵悱恻,那一份爱国的心劲儿,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 他一躬到地,走进了下场门。演出结束,一片叫好声,掌声雷动。 宝庆擦着脑门上的汗珠,走到台前来谢幕。又是一片叫好声。他说了点什么,可是 听不见。大家都叫:“好哇!好哇!”“谢谢诸位!谢谢诸位!”他笑容满面,不住地 道谢。“明儿见!请多多光顾,玩艺儿还多着呢!务请光临指教。”说着话,他抻了抻 海蓝的绸大褂儿,褂子已被汗湿透,紧紧地贴在脊梁骨上了。 343老舍文集第六卷348 六 唐四爷忙着来拿开锣第一天晚上琴珠应得的那份钱。跟往常一样,他总觉着大家都 合计好了要骗他。宝庆和账房先生忙着结账的时候,他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他们。他从 账房走到后台,留神大伙儿都在干些什么,然后又走到前边来。他要马上把钱拿到手, 谁也甭想少给他闺女一个子儿。 四奶奶实在太胖了,没法亲临账房,监督算账。要是她挤进账房,别人就谁也甭想 进去了。所以她象一尊弥勒佛似的,坐在后台一把大椅子里,眼睛净盯着她男人瞅不到 的那些地方。她分钱的劲头儿比谁都足。眼下她正在跟秀莲闲聊,听秀莲说些孩子话。 四奶奶也疼孩子,别人家的小孩越不懂事,她越觉得有趣。 招待券发得太多,收入无几,演员们拿不到足“份儿”。按老规矩,不足之数,大 家分摊。可是,宝庆大方地说,这是开锣第一夜,他情愿一个子儿不要,让大家拿满份 儿;他希望明儿晚上大家还是都来。不论怎么说,他得邀买人心。 唐四爷一听,更加起了疑。他从来不肯吃亏,也不相信别人会自己找亏吃。宝庆一 定是昧下了一些钱,这会儿又来装大方,我唐四爷可不能就这么着让他把钱拿走。可是 收入和账目都在眼前,唐四爷挑不出毛病。他急急忙忙跑到他老婆跟前,和她咬了一会 儿耳朵。怎么办?怎么对付这个狡猾的宝庆?他俩靠琴珠吃饭已经有十来年了。过去就 受过骗。得想出点招儿来打宝庆身上多挤出俩钱,哪怕只有半块呢! 耳朵咬了有一分来钟,四奶奶决定还是接受分给琴珠的那份儿钱。她得把钱拿过来,放在贴肉口袋里,这才算牢靠。然后,她让唐四爷把琴珠带回家,留下她来对付宝庆。 她是个妇道人家,就是败下阵来,也算不得丢人,过几天就算没这档子事了。她长吸一 口气,双手交叉搁在高耸的胸前,等着宝庆。 琴珠也急着要走,她想门外一定有好多人等着瞧她。也许(更`多`好`书` 尽在` 福 `哇t`x` t小`说 下`载`站www 。F v a L。cn)还会有财主、漂亮的阔少 爷什么的。她喜欢人家瞧她。当人家盯着她瞧的时候,她真觉着自己是个美人。于是她 使劲地扭着屁股,走出了门,她爹很体贴地跟她保持着一段距离。 四奶奶坐在那儿,咯咯咯咯地傻笑着,象只刚下过蛋的鸡。忽然之间,她绷起了脸。 “宝庆呀,”她叫着,“上这边儿来,我有话要跟您说。是要紧的事儿!” 宝庆明知她决不会说出什么好话来。不过他还是过来了,笑着问:“您有什么吩咐呀,我的四奶奶?” “我要问您的就是这个。今晚上谁的好儿最多?” “当然是琴珠啦!她是个角儿。”宝庆很坦率地承认。“好,宝庆,您这回总算是 说了老实话。我也要跟您说点老实话。我们两家合伙儿成班子。我的闺女长相好,又能 叫座。这么说,她唱的是头牌。要是她唱的是头牌,她就该拿头牌的钱。话是这么说不是?” 宝庆不愿意对她说,哪怕琴珠再学上三年,她的唱腔也比不上秀莲的*K纳っ庞*响又俗。他也不想对她说,要是他不组班,琴珠一个子儿也捞不到。他只是讨好地冲四 奶奶笑了笑。 四奶奶也冲他笑着。“宝庆,别净站在这儿笑,得干点什么去。要是您不打算多给 头牌俩钱,我闺女可就要……”“要干吗?”宝庆的粗眉毛一拧,生了气。两个星期以 来,他跑穿了十来双袜子,为的是让大家伙儿都有个挣钱吃饭的地方。他以为人家会领 情。没想到这个臭婆娘……四奶奶一见宝庆这副模样,就软了下来。“宝庆,甭跟我说 您不知道琴珠的事儿该怎么办!作艺的事儿您懂。”“我不懂,”宝庆再也按捺不住自 己了。“我也不想懂。”他天不亮就起床,整天都在忙,到处都得把话说到,该争的争, 该劝的劝,该夸的还得夸。如今,他唱了半天,一个子儿没捞着。晚饭还没吃上呢,真 是再也耐不住了。他瞪着眼瞧她。“好吧,”四奶奶嘟囔着,使劲把她那胖身子拔出椅 子。“看样子您不打算再添了——一分钱也不添了?”“我干吗该添呢?我今天白干了 一天,你们可都拿的是满份儿。您真不讲理。” “我的好兄弟,还得图个身分呢。琴珠至少得比秀莲多拿一块钱。她值。” 宝庆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行,一分钱也不能多拿。”“好吧,您真没见识,我们 明儿再见。”四奶奶摇摇摆摆地走了。走到门口,她又站住了,慢慢回过身来,“也许(更`多`好`书` 尽在` 福 `哇t`x` t小`说 下`载`站www 。F v a L。cn) 我们明儿就不再见了。” “随您的便,四奶奶。”宝庆简直是在喊了,脸气得铁青。 窝囊废已经把宝庆的老婆二奶奶送回旅店了。秀莲还在书场里等着宝庆。自从秀莲 登台作艺以来,她每逢下了戏,总等着宝庆带她回家。要是天气好,住处又离园子不远, 他们就在夜晚晴朗的天空下走回家去。散场后走这么几步,是宝庆生活里顶顶快乐的时 候了。 他总是走得很慢,好让秀莲跟上。他背着手,耷拉着肩膀,低着头。难得有这么一 小会儿心情舒畅的时候,他慢慢吞吞地走着。这样走一走,可以暂时忘掉那极度的疲劳。 秀莲到这会儿总爱把她那些小小不如意的事儿向他抱怨一番。宝庆爱听她抱怨。有的时 候也会安慰上她几句,有时什么也不说,只咂咂嘴。他会带她到附近的小饭铺里去,买 上点什么好吃的。他喜欢看她那发亮的大黑眼睛期待地等着她爱吃的东西。他也带她上 小摊,给她买个玩具什么的。秀莲已经十四岁了,不过她照样喜欢洋娃娃和玩具。 今晚上,四奶奶走了以后,宝庆紧背双手,在台上走来走去。要是明天四奶奶真的 不让琴珠来唱,那可怎么好!哼,她不过会招徕一些市井俗人,不来也没什么了不起! “爸,”秀莲轻轻地叫,“回家吧!” 宝庆见了她那表情恳切的小脸儿,笑了。这可爱的小东西和琴珠真是天渊之别。唉,不值得为琴珠伤脑筋。唐家要她卖的是身,不是艺。那号生意赚的钱更多。可是秀莲还 是一朵含苞未放的小花儿。她已经跟作艺的姑娘们混了四年多了,并没学坏。“好,回家!”宝庆答应了。“走着回去吧!”他把那些揪心事儿一古脑都忘掉了。他想起来在 北平、天津、上海那些地方,他在散场后跟她一路走回家时的快乐情景。等宝庆和秀莲 走出了戏园子,街上已经没有什么行人了。大多数铺子都已经上了门板,街灯也灭了。 宝庆慢慢地走着,垂着头,背着手。他觉着松快极了。街道很暗,这使他很高兴——这 样就没人会认出他来了。非常清静。他用不着每走几步就跟什么人打招呼。他越走越慢, 想让这种不用跟人打招呼,非常轻松的愉快劲儿,多维持一会儿。 “爸,”秀莲低声叫道。 “唔?”宝庆正想着心事。 “爸,您刚才干吗那么生四奶奶的气?要是明儿琴珠真的不来了,那可怎么好?” 她的黑眼珠出神地望着他。她单独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用大人的口气说话。她 想让他明白,她已经不是个只会玩洋娃娃的小妞儿了。 “没……没什么了不起的。有她能吃饭,没她也能吃饭。”宝庆在家里人面前,总 是装得很自信。有的时候他拿腔作势。不过这都出自好心,——想让大家伙儿安心。 “琴珠可有法儿挣钱啦,他们饿不着。” 宝庆清了清嗓子,看来秀莲也懂事了。她早就该明白这点了。可不是,她老跟唱大 鼓的姑娘们混嘛。他带着笑声问:“她有什么别的买卖好做呢?” 秀莲叽叽呱呱地笑了。“我也知道得不详细。”她有点抱歉地说,因为她提起的事儿,没法再往下说了。“我不该这么说,是吗,爸?” 宝庆没马上回答。琴珠到底怎么挣外快,秀莲不清楚,这点他并不奇怪。她每天说 唱的,是那些才子佳人的事儿,可是她并不真懂。他担心的是闺女总要长大成人。她会 成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肩膀又觉得沉重起来了,好象挑起了一副重担。 迟疑了半天,他说:“我不能学唐四爷,你也不要去学琴珠。听见了吗?” “是,爸爸,听见了。”秀莲说。从她的口气听来,她并没听明白爸爸究竟是什么 意思。 他们一路没再说话。 到了旅店里,宝庆才想起来,他和秀莲还没吃晚饭呢。他爬楼梯的时候,很觉着饿了。他希望家里能有点什么吃的东西,要是能和全家人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顿,庆祝庆祝 开锣,该多么好。 出乎他的意料,二奶奶居然醒着,还给他们备了饭。 宝庆一下子高兴起来了,高兴得把一天的忧愁都忘到九霄云外了。要他称心并不难。 稍微体贴他一点儿,哪怕他刚才还愁肠百结,也会马上兴高采烈起来。眼下他想说点什 么夸夸老婆。“晚饭!真好极了!”他一下子叫了起来。她瞪了他一眼。 “你还想要什么?”她狠狠地问。 宝庆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甭跟我生气,”他恳求地说,“我累坏了。” 窝囊废早就睡了。他照料了开张祭祖师爷的事儿,很觉着有点累。宝庆把他叫起来,一起吃晚饭。 秀莲帮着爸爸,想使空气融洽点儿。她亲热地管养母叫了声“妈妈”,又帮着姐姐 大凤摆饭。 二奶奶对秀莲从来没有好脸色。她的那一份慈母心肠只能用在她亲生的闺女身上。 大凤比秀莲大两岁,可是看起来至少有二十三、四了。她是个矮胖姑娘,比秀莲高 不了多少,可是宽多了。长圆脸儿,长相平常,满脸还净是粉刺。她总穿一件士林布的 旗袍,把厚厚的头发,简简单单编成一根大长辫子,拖在背后。她总象是在发愁。偶尔 一笑,就露出了两排整整齐齐的漂亮牙齿。她笑起来的时候,好看多了,也年轻多了。 近几个月,秀莲才知道自己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才知道登台唱书是一门贱业。大 凤长相平常,又不会作艺,可是秀莲知道她有身份。只要大凤冲她一乐,她准知道她在 耻笑她。 吃完饭,窝囊废又倒头睡了。二奶奶酒没喝过瘾,不那么痛快。等大家都吃完了, 她喊起来:“都给我走开。让我安安生生地喝一口。” 宝庆、大凤和秀莲都拿不定主意。要是真把她撂下,她会大发雷霆。可要是他们留下,她又会喝上一整夜。宝庆累得真想马上倒头睡去。可又怕她发脾气,不敢就走。他 咬了咬嘴唇。今儿个得过得快快活活的,才能吉祥如意。他得尽量避免吵架。 他看看老婆,一个劲地想把一个呵欠压下去。她挺有情意地冲他挤了挤眼,一本正 经地说,她不再喝了。 宝庆再也支持不住了。他大声打了个呵欠,倒在一把躺椅里。二奶奶不愉快地瞅着他:“去吧,睡你的,睡死你。”她吼着说,她的眼睛阴沉沉的,象是受了侮辱。 宝庆没言语。他冲着俩姑娘点了点头,走出了房门。走进自个儿的屋子,他舒展开 身子,长叹一口气,马上睡着了。又过了一天,平平安安的。 “大凤儿,”二奶奶说,“别嫁作艺的,晚上一散场,他总是累得什么似的。”然 后她冲着秀莲:“哼,卖唱的娘儿们更贱!” 秀莲倒抽了一口凉气,没敢吱声。 七 几个爱唱戏的,在书场楼上租了三间房,每个礼拜到这儿来聚会两次,学唱京剧。 他们以前在北平时学过几段戏,这会儿到重庆来组织了一个票房,每周只聚会几个钟头, 其余的时间,屋子就空着。 他们会唱的戏并不多,都加在一起,也凑不上一出戏。聚会了几次,他们对京剧的 兴趣逐渐淡薄,不少人再也不想唱了。他们就是到票房来,也不过是打打麻将。可他们 还是每月按时付房租,占住这三间房,表示他们都是票友。 宝庆得找个住处,总不能老住在小旅店里。重庆是一天比一天拥挤了,每天都有一 船船的人到来,要想找个住处,简直比登天还难。书场楼上有那么三间空屋,真是再好 也没有了。得把这三间屋要过来。可是那班票友又怎么办呢? 他去见票房管事的。他机智老练,一句没提空房子的事儿。只是大谈特谈,京剧的 历史如何悠久,管事的在京剧上的功夫又是多么深。他在北平、上海、南京跑码头的时 候,管事的不就已经名噪一时,名闻全国了吗?那回走票的时候,南京的报纸不都轰动 了吗? (事实是,这位管事的从来没有玩过票,不过他也不愿意否认。)从京戏又扯到 大鼓。宝庆是那么能说会道,他一点儿一点儿地把话引到正题,管事的也只好赶紧附和,说是大鼓也就仅次于京剧,而实际上,他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听过一回大鼓呢。宝庆是 从文化之城北平来的有文化的人,他得象欢迎老朋友似的欢迎宝庆。真正懂得艺术的人 总是心心相通的。半小时以后,票房的三间屋归了宝庆。再过一小时,宝庆就带着全家 搬了进来——搬到鼓书场楼上。 秀莲和大凤住一间,宝庆两口子住一间,中间是堂屋。窝囊废不乐意每天晚上临时 到堂屋里搭铺,宁愿住在小店里受罪。他心甘情愿地在那儿受罪,好在是一个人一间屋, 自由自在,没人打扰。 宝庆对新居很满意。租钱少,房子就在书场楼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每天用不 着来回奔波,还能抽出点时间来料理家务。 他只高兴了几天。他早就知道唐家放不过他。唐家想给琴珠长钱,事*话斐桑突*想出别的招儿来折磨他。当然唐家也有唐家的难处,最要紧的,是挣钱养家吃饭。他们 不能让琴珠跟宝庆散伙,那样就会一个钱也捞不到了。他们拿定主意要找宝庆的麻烦。 又胖又大的四奶奶,她的拿手好戏就是惹人生气。她男人跟着她学,她呢,也紧盯着她 男人,决不能让他落了空。 她三天两头打发男人去找宝庆,替琴珠借钱。孩子总得有两件衣服穿穿,饭食也接 不上了。再不就是琴珠生了病,上不了场,得请上一天假。 宝庆无可奈何地忍受着这一切。他明白,不能去填这些无底洞。不过他替他们觉着 难受,唐家的人压根儿就不懂什么叫知足!他们要预支琴珠的包银,他没答应。这也没 能使他们安分点。 方家搬到书场楼上的那一天,差点吵起来。唐四爷象个来给鸡拜年的黄鼠狼一样, 天一亮就到书场来了,他一脸的怒气,嘴角没精打采地往下耷拉着。 他直截了当地对宝庆说,唐家的人都觉着他不是玩意儿,光把自己一家人安顿得舒 舒服服的。唐家是他的老朋友,一向对他忠心耿耿,他倒好意思撂下不管。“老哥儿们, ” 他责备宝庆说,“您得帮我们一把。您有门路呀!您得给我们也找个安身的窝儿。这 不是,您倒先给自个儿找了个安乐窝了。” 宝庆答应给找房,但能不能找着,可不一定。要他许愿不难,可是他不愿意许愿。 要是他答应了人家,又不打算兑现,这使他觉着违心。唐家没完没了地埋怨他,他只好 点头。唐四爷一个劲儿地叨唠,他心平气和地听着,不住地点头陪笑。 四奶奶也参加了社交活动。她每天都摇摇摆摆地走到书场楼上,来看她的好朋友二 奶奶。她每回来都是一个样子。先是笑容满面地走进堂屋,喘着气说:“可算走到了。 我一路走了来,特为来看您。我心想,不论怎么说,我们在这个破地方都是外乡人,得 互相亲近亲近。我只有您们这几位朋友,每天要是不见上一面呀,简直就没着没落儿。 我一想起今儿还没见着您,心里就愁闷得慌。” 说完,她找来一把最宽大的椅子,把她那大屁股填进去,然后就唠叨开了。“您那 位有本事的掌柜的给我们找到住处了吗?”她问二奶奶,“找到了没有?您可得催催他。 我们的命不济,到现在还住在旅店里,房租贵得怕人。我们简直活不下去了。” 她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见茶就喝,见吃的就吃。 来串门的还不光是她。还有巡官、特务、在帮的和几位有钱的少爷。他们来是为了 看秀莲,坐得比四奶奶还久。宝庆当然得应酬他们。拿茶,拿瓜子,还得陪着说话。他 们常常在秀莲还没有起床的当儿就来了。坐在堂屋里,眼睛老往秀莲那屋的花布门帘上 瞟。宝庆知道他们想干么,可是又不敢撵他们出去。他要是给他们点厉害,场子里演出 的时候,就会来上一帮子,大闹一通。砸上几个茶壶茶碗,再冲电灯泡放上那么一两枪, 那就齐了。闹上这么一回,他的买卖就算玩完了。 更糟的是,一早就来的年青人里,有一位保长。他长得有模有样的,笑起来流里流气,玩女人很有两下子。他来了就一屁股坐下,嘴里叼一根牙签,两眼死盯着里屋门。 还有一天,一个最放肆的年青的站了起来,二话不说就走进秀莲的卧室,秀莲还正在睡 觉。 别人也都跟着。 宝庆见他们都盯着闺女看,作揖打躬地说了不少好话。秀莲太累了。晚上唱书,白 天得好好睡一睡。他们很不情愿地走了出来,坐在外屋等。宝庆心如火焚,可是使劲压 着火,还陪着笑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作艺。 他老婆要能帮着说两句,情形也就不同了。她至少可以对这些地痞流氓说,秀莲只 卖艺。要是她能这么说一说多好,——可是她偏不。她对秀莲,自有她的打算。 大家都瞅秀莲,秀莲觉着很别扭。她知道这些人没安好心,她不想理睬他们。她一 跨出里屋门,就会遇上这帮家伙。她总是求大凤陪陪她,可是大凤不答应。她不愿意跟 长得漂亮的妹妹走在一块儿。她懂得堂屋里那些男人是来看妹妹的,他们对她可是连正 眼也不瞧一下。所以她总是叫秀莲独自一个人往外走。她的态度很清楚:抱来的妹妹不 过是男人的玩物,而她可是个有身份的闺女。 最后秀莲只好一个人走出来,就象作艺时登台一样。她总是目不斜视,笔直地穿过 堂屋,走进她妈的屋子。她不敢朝那些男的看上一眼,准知道,要是这么做,他们都会 围上来。 早起穿过外屋走出去,对秀莲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她明白,她只不过是个没有爹 妈的孩子,一个唱大鼓的。她的养母顶多能对她和气点儿,要说疼,那谈不到。她如今 已经大了,她需要有人疼,希望有人能给她出主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胸脯开始隆起,旗袍也掩盖不住她身体柔和的曲线了。她非 常需要有人能保护她,安慰她。她需要人开导。有些事,她想眼二奶奶说说,可是又不 敢。 那么还有谁能跟她说说呢? 每天早晨,当她穿过坐满人的外屋,上她妈屋里去的时候,她总是希望能碰上妈妈 好脾气。可是二奶奶从来没有好脸色。“出去招待你那些穷人吧,贱货。”她总是粗声 粗气地说。秀莲呆板地笑着,只好又回到自己屋里,心里老想着,她要是个十来岁不懂 事的孩子该多好,她希望她身体上那些成熟的标志都消失掉。 她见过男人纠缠唱书的姑娘——摸她们的脸蛋儿,拧她们的大腿。她知道有的姑娘 不得父母许可就跟着男人跑了。她也知道有些暗门子能挣钱,不过她并不清楚到底是怎 么回事。她自然而然地依靠爸爸保护。对于她来说,宝庆既是爹,又是娘,还是班主和 师父。 要是有人说起,哪家的姑娘跟人跑了,或者是跟什么男人睡了觉,她都觉着特别 神秘;要是这话是悄悄讲的,她就更想听个明白。 她也注意到,每逢堂会,总有些唱书的姑娘任凭男人亲近,还接受人家的贵重东西。 她问大凤,为什么男人要摸她们,还送东西。秀莲想,大凤是有身份的人,她应该知道。 可是大凤只是红涨了脸,不说话。她又问琴珠,琴珠是靠着跟男人鬼混挣钱的,不过琴 珠也只是嘻嘻哈哈地一阵笑,说:“你还太小,小孩子家不该什么都问。” 那就只好问宝庆了。不过,要向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不那么简单。当她终于鼓 起勇气,提出问题时,宝庆脸红了。她从来没见过爸爸这么难堪。她永远不能忘记,爸 爸是那样苦恼地皱起了眉头,心事重重地用手搓着秃光光的脑门。沉默了半晌,他才说: “孩子,别打听这种事。这些事太下贱,你不该去想。” 秀莲不满意。她听出了宝庆责备的口气。因为难堪,她的脸也红了。她很灰心,可 又不服。“爸,”她脱口而出,“要是这些事下贱,那我们的买卖不也就下贱了?我知 道好多姑娘都那么干嘛。” “那是从前,”宝庆说,“从前人都看不起戏子和唱大鼓的,不过比奴才和要饭的 好些罢了。可是如今改样儿了。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人家就不能看轻咱们。”秀 莲想了一会儿。爸爸从来没跟她说过,艺人的身分什么时候改过样,他只常常对她说, 他们唱的书是上千年来一代代传下来的。 “爸,我们为什么不做点别的什么买卖呢?”她问。宝庆没回答。 秀莲一心认为她干的是下贱事,永世出不了头。这一回,当她走进坐满了男人的外 屋时,她存心想随和点儿,看看那又会怎么样。可是她抬头看见爸爸就站在门口,吓得 马上改了主意,象个耗子似的,一溜烟钻进了自己的卧室。她在屋里一个人摸骨牌,一 直玩到上书场去的时候。她下楼的当儿,还有两个捧她的人坐在家里。 四奶奶还是照常来。她明白那些男人为什么要等在堂屋里,觉得应酬应酬这些人, 也怪有意思。她打定主意要报复方家一下子,他们虽是朋友,却又誓不两立。方家都是 强盗,诈骗了她全家。她跟那帮男人说,要想把秀莲弄到手,就要舍得花钱,一要有耐 心,二要有钱。 她算是打错了如意算盘,宝庆不吃她这一套。只要是碍着秀莲的事儿,他就不能不 说话。有一天,他冲四奶奶发了火。他气得脸都憋红了,声音直打颤。“请吧,”他说,“您要是上我这儿来,请到我内人屋里坐。我用不着您来应酬客人。” 四奶奶笑笑。她弹了一下响指,咯咯地象个下了双黄蛋的老母鸡似地笑了起来,“ 嗬,嗬,我帮您接待了这些贵客,还落个不是。”她大声说,“算我的不是,可是他们玩得不错嘛。” 宝庆狠狠地盯着她,气得两眼发直。“我不乐意您这么着,”他说,“我请您记住,这儿不是窑子。这儿是书场——是卖艺的地方。” 四奶奶脸上一副恶毒的神色,说:“哼,等着瞧吧,我倒要看看干我们这一行的, 谁能清白得了。”她扭着她那庞大的屁股,猝然离开了宝庆,回到那些男人堆里去。 她有几天没来。她告诉琴珠,场间休息的时候,别上后台去。要是她想歇会儿,就 上秀莲屋里去。她知道宝庆就腻歪这个。 这一来,宝庆又多担着一份心事。他最恨的就是琴珠要跟秀莲交朋友。琴珠懒洋洋 地靠在秀莲床上,带着一股浓浓的香水味,一副傲慢懒散的样子。 琴珠拿秀莲的屋子当化装室。她下午早早地就来了,抹口红,涂指甲,描眉,狠忙 一气。秀莲的化装品,她拿起来就用,很叫秀莲心疼。大凤要用只管用好了,可是象琴 珠这么个暗门子,可不能随便使她的。她会挣钱,为什么不自己花钱买去。她向爸爸诉 了一通苦,可是爸爸没答碴儿。他不想为这么件小事犯口舌。“甭发愁,”他说,“等 用完了,我再给你买。” 秀莲知道他会再给买,可是不明白琴珠的化装费为什么要他来付。 “您看,”有一天她拿定主意对琴珠说,“我那粉是挺贵的。” 琴珠高兴地咧开嘴笑了。“当然啦,所以我才喜欢它。我自个儿买不起。”她越发 来了劲,把粉往胳肢窝和身上乱扑,还使劲抖粉扑,弄得满屋飘的都是香粉。秀莲气得 脸发白。有一天,琴珠带了个男人来,他们一直走进秀莲屋里,一屁股坐在床上。秀莲 脸红了,站起来要走。可是不能让琴珠待在她屋里。她会把什么都偷走。再说,她上哪 儿呆着去呢?要是她穿过外屋,上她妈屋里去,又可能会惹气。不走吧,她又不愿意瞧 着琴珠招待男人。她又想看看,一个姑娘招待一个男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真的那么 下贱吗?总有一天她得知道。于是她就干脆坐下来瞧着。 琴珠和她的客人又说又笑,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后 来他们拉起手来,但这也算不了什么坏事。他们走了以后,秀莲很纳闷,是不是男人家 掏钱,就为的是在床上坐一会儿,跟琴珠说上两句话呢?终于有一天,她回到屋里,看 见琴珠正跟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亲嘴。 秀莲气得发狂。她真想把他们都撵出去,但为了爸爸的买卖,她又不敢得罪琴珠。 她跑进妈妈屋里。妈妈知道该怎么对付这种局面。 二奶奶已经半醉了,不过她还是觉出来发生了什么事。她嘟囔了两句。这个闺女呀,真是个小蠢丫头。当然一个黄花闺女比个暗门子值钱,可是闺女也叫人淘神。让琴珠挣 点外快有什么要紧!她总得找张床吗,要是秀莲也这样,倒是件好事,能叫宝庆开开窍。 他对这姑娘真是死心眼。谁听说过把个抱来的闺女娇惯得象个娘娘似的。二奶奶乜斜着 眼睛望着吓傻了的秀莲的时候,心里想的净是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滚出去!”她叫道,“你不也跟她一样,是个卖唱的。你当你是谁哪?” 她举起酒杯,手停在半空,好象在琢磨。猛的,她把杯子朝秀莲扔了过来。没打中,不过秀莲的衣服却溅上了棕黄色的酒印儿。 秀莲目瞪口呆,脑子发木,也挪不动步了。原来妈妈要她学琴珠!妈妈不在乎,不 疼她。秀莲气极了。她想打这个女人,想用指甲抓烂她的皮肉,咒死她! 她一转身,跑到楼下的书场里去找宝庆。他不在。她又走到门前,他上哪儿去了? 然后回到暗下来了的舞台上。她站在舞台上,又是跺脚,又是咒骂。只有她的骂声在空 荡荡的屋子里回响。 她盲目地朝门外走——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关心她的人了,那就是窝囊废。 秀莲一路跑着,走过许多条街,来到窝囊废住的旅店。“好好跟我从头说说,”他说,神气象个法官命令证人叙述目击的罪证那样严肃。听完秀莲的话,他一口气把琴珠 和她爹妈臭骂了一通。 他的主意并不高明。他想到书场去,打琴珠一顿,看她还敢不敢再在男人面前扭屁股。他要跟唐家拚命,他得好好教训那胖老娘儿们四奶奶一顿。秀莲只是摇头。这些办 法都不行,不能为了她把爸爸的买卖毁了。 窝囊废坐在床沿上,用他那又脏又长的指甲搔着脑袋。那怎么办呢?这么下去总不 是个事呀! 秀莲诉了一通委屈,心里觉着好受点了。她知道窝囊废是疼她的。有这么个人肯听 她诉苦,也就算是一种安慰了。他骂人的话,听着叫人肃然起敬,用的都是有学问人用 的字眼。 窝囊废有个现成的主意,要是秀莲手边有钱,就先上小铺吃顿饭再说。再不就去买 上几个橘子。他知道有个地方,花上五角钱,就可以买上一大堆橘子,够全家撑得肚子 疼的。他还知道山边上有个好去处,可以消消停停坐在那儿吃橘子。 秀莲说,要是大伯肯送她回家,那就更好,爸在家里该不放心了。 “让他们不放心去,”窝囊废说,“上场以前,就甭回那坏窝子里去了,要是他们 敢骂你,我就亲手拆了那个场子。走吧,买橘子去,肚子里有了食儿,出门逛悠逛悠, 看看景致,主意就出来了。” 八 战局恶化,汉口失陷。从北方和沿海一带来的难民,大批涌入四川。本来已经很拥 挤的城里,又来了这么多人,宝庆的书场,买卖倒更兴隆了。唯有他这个班子,是由逃 难的艺人组成的,很受欢迎。因为听众大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下江人”,宝庆这一班 艺人对他们的口味儿。那些爱听大鼓的人觉着,全城只有宝庆的书场,是个可以散心的 去处。他们又可以在这里领略一番家乡情调。 四川是天府之国,盛产大米、蔗糖、盐、水果、蔬菜、草药、烟草和丝绸。生活程 度也比别的地方低。东西便宜,收入又有所增加,宝庆就有了点积蓄。他打算存一笔钱, 自己盖个书场。要是有了自己的书场,他就可以办个艺校,收上几个学生。这些学生经 过他的调教,会成为出色的演员,而不是普通的艺人了。盖个书场,再办所学校,这是 他在曲艺上的宿愿。真要那么着,今后唱书的就可以夸口,说他们上过宝庆的曲艺学校,得过他的传授。 宝庆一想起盖书场,办学校的事儿,心里就高兴得直扑腾。但冷静一想,又觉着这 种想法简直是狂妄,是野心勃勃,是一种可怕的想法。 他一下子犹豫起来,用手揉着秃脑门。说真格的,这样野心勃勃的打算,甭想办到。 还有秀莲,要是她……他必得好好看着她,一步也不能放松。他叹了口气。只有秀莲不 出事儿,他才能发展他的事业。 重庆的雾季到了。从早到晚,灰白色的浓雾,罩住了整个山城。书场生意兴隆。一 场又一场,人老不断。平常晚间爱在街上闲逛的人,也走进书场,躲那外面阴沉沉的浓 雾。 宝庆总在提防着空袭。他一家已经受够了苦,再不能漫不经心。他心惊胆战地想到, 在这个陪都,多一半的房子象干柴堆。都是竹板结构,跟火柴盒似的又薄又脆,一点就 着。一家着了火,只消几个小时,就会烧成一片火海。 因为雾,日本飞机倒不敢来了。雾有时是那么浓,在街上走路,对面不见人。有了 这重雾保护着,居民们的心放宽了。战争象是远去了。生活又归于正常。可以寻欢作乐, 上上戏园子了。 因为雾,四川的蔬菜长得很快。葱翠多汁,又肥又大,宝庆真是开了眼。宝庆的买 卖也十分兴旺。书场里总是坐得满满的,秀莲越来越红,座儿们很捧场,很守规矩。一 个当班主的,还有什么不称心的呢?在雾季里,他买卖兴旺,名气大。而战争这出大戏, 却在全国范围内没完没了地进行着。 琴珠还是老样子,她声音嘶哑,穿戴却花里胡哨,很能取悦男人,在书场里很叫座。 唐家还是那样见钱眼开,常捣坏。如今他们不大到方家走动了,要是来的话,必是有事儿,不是开份儿,就是想额外多挤出俩钱去,宝庆已经把他们看透了。 有一次,宝庆买了些希罕的吃食,亲自给唐家送了去。这些花钱的东西,唐家未必 常吃,他不想闹翻。头一桩,他得把事情弄明白。要是疑神疑鬼,互相猜忌,早晚会闹 出事来。他满脸春风地招呼胖大的四奶奶,“四奶奶,多日不见,您身体好?我给您送 好吃的东西来了,准保您满意。” 四奶奶没打算接礼物。她那满脸的横肉,一丝笑纹也没有;说话的调儿又尖酸又委屈:“我的好宝庆,您发财了。我们这些穷人哪儿还敢去看您哪!” 宝庆吃了一惊:“咱们也就该知足了,”他有点瞧不惯。“咱们不过是些作艺的罢了。好歹有碗饱饭吃就算不错,还有几百万人挨着饿,快要活不下去了呢!” 四奶奶的嘴角耷拉了下去:“您可是走了运。您有本事。我们家那一位,简直的就 是块废物点心。他要是有您这两下子,就该自己成个班,自个儿去租个戏园子。没准他 真会这么办。”说着,嘴角往上提了一点儿,脸上浮起了一层象是冷笑的笑容。 “有了您这么一位贤内助,四奶奶,”宝庆附和着,“男人家就什么都能办得到。” 他赶紧把话题转到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他又是陪笑,又是打哈哈,一个劲儿地奉承,终 于使她转怒为喜,眉开眼笑。时机一到,他就告辞了。 在回家的路上,宝庆又犯起愁来了。苦恼象个影子似的老跟着他,哪怕就是在他走 运的时候,也是一样。要是唐四爷也弄上那么几个逃难的艺人,他就能靠着琴珠成起个 班子来。那当然长不了。唐家会占那些艺人的便宜,四奶奶会冲他们大喊大叫,给他们 亏吃,最后散伙了事。不过,就是暂时的竞争,对宝庆的买卖来说,也是个打击。 他把这件事前前后后琢磨了个透。他非得有了确实的把握,知道唐家不能拿他怎么样,才能安下心来。有一夜,刚散场,他想了个主意。问题的关键是小刘。要是他能让 这位小琴师站在他的一边,就有了办法。他就能左右局面。没了小刘,唐家就成不起班 子来。要说琴珠,没有琴师,也唱不起来。只要他能紧紧地抓住小刘,他就再也不用担 心唐家会来跟他唱对台戏了。他先打听了一番,逃难来的人里有没有琴师。从成都到昆 明,一个也没有。小刘真成了金不换的独宝贝儿了。 为了这件事,宝庆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有一夜,他从床上坐了起来,用发潮的手掌 揉搓着秃脑门。自然啦——事情也很简单,要想拴住小刘,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攀亲, 让他娶大凤。但这他可受不了。对不起大凤啊。可怜的凤丫头。虽然小刘有天分,又会 挣钱,可是要叫她嫁个琴师,真也太委屈了她。他暗想,虽然他自个儿也是作艺的,他 还真不情愿把闺女嫁给个艺人。 不该让大凤落得这般下场。她单纯,柔顺。小刘呢,也天真得象个孩子。不过宝庆 操心的首先是男方的职业,而不是人品。小刘人品再好,也还是个卖艺的。 有一天,他邀小刘上澡塘洗澡,是城里顶讲究的澡塘子。他还是头一回请这位小琴师。小刘觉着脸上有光,兴高采烈。他俩在满是水汽的澡塘子里,朋友似的谈了两个来 钟头。宝庆什么都扯到了,就是没提他的心事。他细心打量了小刘脚丫子的长短,分手 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谱儿了。 下一回再请小刘洗澡的时候,宝庆带了个小包。他把包给了小刘,站在一边看着小 刘拆包。果然不出所料,小刘很高兴。里面是一双贵重的缎鞋,是重庆最上等的货色, 料子厚实,款式大方。小刘把鞋穿在他那窄窄溜溜的脚上,高兴得两眼放光。他挺起胸 膛,高高地昂起了头。这一下,琴师和班主近乎起来了。 宝庆象个打太极拳的行家,不慌不忙地等待着时机。话题一转到女人和光棍生活, 他就柔声地问,“兄弟,干吗不结婚呢?象你这样又有天分,又有本事的人,为什么还 不成家呢。我一直觉着奇怪。还没相中合适的人?” 小刘有点不好意思。他那瘦削俊俏的脸上,忽然现出小学生般腼腆的表情。他干笑 了一声,想掩盖自己的惶惑:“不忙,我还年青呢。我把时间都用在作艺上了,这您是 知道的。”他踌躇了一下,想了想,说:“再说,这年月,要养家吃饭也不容易。谁知 道往后又会怎么样呢?” “要是你能娶上个会挣钱的媳妇,那就好了。俩人挣钱养一个家,这也算是赶时髦。 ”宝庆真诚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