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航天精神-2

作者:未知 字数:27092 更新:2023-10-08 20:54:57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统一领导有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万众瞩目中,“神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大家都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升空的飞船以及飞船内的费俊龙和聂海胜二人时,有没有想过——载人航天这样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是如何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来,并最终取得令人欣喜的成功呢?如此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伟大工程,是不可能仅仅靠着几个人、几家企业的简单协作就能够完成的。“神舟”六号飞船升空的成功,是在全国一百多个行业、三千多家单位、十余万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从飞船的研制、建造、试验直到最后的发射成功,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这些工作人员所贡献出的力量。能够保证与维持整个载人航天计划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协调并解决整个载人航天计划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离不开统一领导整个载人航天计划的党中央和各级机关——是他们的集中领导和关注,是他们从整体上规划以及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决策指挥。在载人航天的事业中,国家的统一规划、调配、领导是102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这一项工程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国家机构从宏观上的控制和调整,载人航天这样一项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工程是不可能最终完成的。统一领导,要求领导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规范。统一领导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体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二是人员序列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实现统一领导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一个统一、稳定的领导班子,应在一个项目的整套体系中处于一个绝对的核心地位。领导班子有了绝对的权威性,才能够更好地带领下面的各级机构向着既定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工作人员必须听从领导、服从指挥,才能在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在内部结构、组织管理乃至人际关系方面,都是相当复杂的。不论哪种类型的企业集团,要想使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组织管理系统能够协调运转,必须在上下级之间、左右部门之间保持某种一致性或统一性,即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这就需要有一个充满统帅力、支配力的领导集体,从宏观上控制,从整体上把握,对整项工程进行统一的管理与领导;从企业整体的发展角度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切实发挥中央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张庆伟,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望大家。图为张庆伟与神箭发射工作队队员孙凝生、宋征宇副总师在发射基地现场一起研究工作。“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在它顺利升空的过程中,调动、汇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为之出谋划策。正是这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这无数的科技工作者日以继夜的奋斗,才使得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不断创造着奇迹与辉煌。在这点上,企业也一样。企业的领导在进行企业管理、员工调配的时候,也应该认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作企业特色,确保体系发挥整体效益。在企业集体领导的统一规划下,使企业发展符合自身的战略规划,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生存、发展壮大。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用。企业要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积极整合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进行资本运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向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企业方向拓展,最终沿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不断向前。亿万双手,托举神舟;亿万颗心,牵挂神舟。这是“神舟”六号航天飞行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七大系统。在这七大系统中,又包含着近百个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基于对中国科技水平的判断,对于中国能够独立完成如此复杂的工程,并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航天飞行均进展顺利,一些外国人士在表示意外之余,也有些迷惑不解。一个经济科技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能在如此尖端的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短短十余年走过别人几十年的路,究竟依靠什么创造了航天奇迹?正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形成严格、缜密、庞大的组织网络,实施重点突破,才保证了“神舟”六号研制、建设、飞行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转,最终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载人航天这样现代大型科技项目中,没有团结,没有协作,是很难实现突破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条件下,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大协作,才能有效整合科学技术的资源,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作为员工,要时刻服从企业的统一领导,上下齐心,拧成一条绳,凝成一股力,把团结起来的力量集中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有问题共同研究,有风险共同承担(1)“神六”的成功发射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到黄发垂髫的孩童,大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家都在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2005年8月18日上午,当神箭发射工作队按照工作计划安装遥六火箭二级箱间段速率陀螺时,控制系统设计人员肖利红等人提前来到了工作现场,观察速率陀螺的安装过程。因为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直接关系到遥六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影响到发射的成败,而且在接下来的所有测试中,无法检查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所以在每次安装速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率陀螺的过程中,姿控系统设计人员都要检查确认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以及电缆插头的连接是否正确。2005年8月5日上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举行神箭发射工作队出征仪式。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胡世祥、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达哲、一院院长吴燕生、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等领导参加出征仪式。一岗人员按图纸标注安装好偏航速率陀螺后,请二岗人员确认安装方向是否正确。作为姿控系统主任设计师的肖利红,仔细观察了速率陀螺敏感轴的指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姿控系统设计经验,他发现本应指向Ⅲ象限的偏航通道速率陀螺的敏感轴却指向了Ⅳ象限。为了慎重起见,肖利红与211厂有关人员、基地一岗人员共同查看了遥六火箭产品仪器安装图和二级箱间段内各通道速率陀螺支架的标识,结果发现遥六安装图上偏航通道和俯仰通道的速率陀螺安装位置同遥五状态互换,导致了安装的错误。一向以严谨著称的肖利红为了进一步摸清速率陀螺安装错误对飞行试验造成的影响,了解系统的适应能力,他马上组织进行数学仿真,分析二级箱间段俯仰和偏航通道的速率陀螺信息互换后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为了确保靶场数学仿真结果准确无误,他让在北京的同事对数学仿真结果进行了复核,确认分析结果正确。同时又对已经安装好的二级仪器舱和一级速率陀螺的安装方向重新进行了确认,及时发现隐患,防止了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正当大家庆幸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8月27日上午9时21分,在一次试验中,随着控制系统指挥“转电”的口令,眼看进入“起飞”的试验阶段,突然又听到指挥下达口令“断电”,程序终止。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怎么回事?哪里出现了问题?原来是在转电时,控制系统发控台“准备好”灯灭,8个耗尽关机指示灯异常亮了起来,同时计算机检测到这个非正常信号,自动终止了程序。经过现场分析,对所有怀疑的线路依次进行排查,故障最终定位在配电器I的转电控制点和耗尽关机传感器供电控制点异常短接上。现场对配电器I进行开盖检查,未见异常。配电器I是箭上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是控制系统仪器的供电控制中枢,至关重要。此故障直接关系到火箭的测试发射进度和飞行试验的安全,牵动着各级领导和指挥员的心。因此果断决定,送回北京进行彻底检查,确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认故障原因。8月28日下午5时,200厂检验员携带产品乘飞机返回北京,由于担心故障现象消失,影响分析,他一路上小心翼翼地抱着产品。晚上8时许,发射队收到北京的消息,产品安全返回工厂,故障现象没有消失,人们悬着的一颗心暂时落了地。与此同时,在基地,12所副总师宋征宇连夜主持召开故障分析会,讨论产生故障的可能因素以及影响,直到深夜,他们才完成了现场初步的分析报告,电传到北京,为分析和排查故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在北京12所,孙凝生、黄济仁等老专家们也进行了分析,确定排除故障方案,并与发射队实时沟通,交换意见。921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总设计师王永志也赶到了12所,一起研究方案,指导排除故障工作。产品返厂后,12所、200厂、703所的有关人员连夜展开故障查找工作。他们按照排除故障方案,先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将配电器I开盖,拆下继电器安装板,用放大镜观察密集的焊点,发现继电器K2Z的第7点与第8点间距较小,用绝缘起子撑开两点,故障消失;用连线接通,故障又复现。经多方分析,初步判断上述两点有短路现象。此时,表针已指向午夜12点。200厂厂长王东强、书记王建国及相关处室、车间领导,12所副所长陈政、行政指挥李小龙、老专家孙凝生、四室主任彭明海和院质技部副部长樊灵芳等一直奋战在现场。通过实体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继电器底座上,有一多余物存在,其形状呈“牛角状”。从多余物形状及成分分析结果判断,应为焊接时形成的毛刺,后来被工具切下。取下多余物测量尺寸,长约为0.7毫米、宽约为0.3毫米、厚度约为0.1毫米。该多余物足以将间隙约为0.3毫米的7、8点之间搭接。正是这微细的多余物,牵动了无数人的心。8月29日凌晨4时30分左右,继电器失效分析结果传回基地。而此时在北京,排故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却没有一个人喊累,这充分体现了大力协同、忘我奉献的精神。他们撰写技术归零报告,直到下午4点完成后进行专家评审。工作并没有结束。无论是前方的设计人员,还是远在北京的后方人员,为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都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测试复查、产品返修等工作中去。人们已经忘记了疲劳,心中抱着那份责任,牵挂着他们的产品,他们的火箭。29日下午7时,宋征宇副总师亲自携带备份配电器返回北京。李洪副院长、黄春平顾问及时赶到200厂指导工作,并对备份配电器进行全面检测,未见异常。29日下午1时30分开始,配电器I进行返修,在装配焊接新继电器工艺文件中,对引线焊点的高度、焊接的温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度、烙铁头的角度以及检验的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装配高级工任兴国凭着高超的技艺和精心的操作,保证了每个继电器20多个焊点的质量,经立体显微镜检验一次合格。随后对产品进行绝缘检查、常温测试,按照全样验收条件进行高温、低温、振动试验及结构检查……全部工作完成以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8月30日下午1时15分,宋征宇一行乘飞机返回靶场。这期间,总装备部和空军给予了大力支持,原定飞机早上9时起飞推迟到下午1时,随后又通知什么时间到机场什么时间起飞。下午3点多飞机到达,随即将产品直接送到技术区,经检验后,配电器I当天装上箭,并完成补充试验的状态准备工作。连续四个昼夜的奋战,配电器的故障终于彻底排除并完成了举一反三的工作,经过分系统、大匹配和四次火箭总检查,证明配电器功能正常。按照这次任务的质量目标,航天人不愿出现产品问题,但问题一旦出现,航天人敢于积极直面,前方后方紧密配合,方方面面鼎力支持,所有参与排故的同志全身心投入,没有埋怨,没有牢骚,只有拼搏,只有奉献。由此可见,飞船的发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问题还是被解决了。对于企业来说,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员工多少,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遇到很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员工应该如何应对呢?是积极主动地努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还是消极被动地跳出这个困扰的圈子?作为员工,应该明确这一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条船。当你进入了一个企业,你就成为了这条船上的一名成员。虽然在这条船上会有船长和船员的区别,但实际上船长也只是特殊的船员,只不过他起着指挥和协调的作用,肩负的责任更大些。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有问题共同研究,有风险共同承担(2)这条船是满载而归还是触礁搁浅,与船上每一名船员的态度和行为都息息相关。船上的成员能否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决定着这条船未来的前景。当船只行驶在惊涛骇浪中,一点点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一点点的事故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一旦我们赖以生存的船只发生危险,不仅船长,船及船上的每个人都难逃灭顶之灾。不要在企业的发展碰到瓶颈、进入困境、遇到风险时,就想着如何离开企业,就想着如何到一个崭新的地方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发展。有这样思想的员工,是不会得到企业重用的。只有员工都对企业忠诚,才能发挥团队精神,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企业才能走向成功。也只有忠诚,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进取,和自己的企业一起成功。作为员工,在进入一家企业之前,一定要认真谨慎地考虑、选择。因为一旦选择了一家企业,成为它的员工,你就登上了这条船,从此这条船的命运就和你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不管你的职位如何,你必须和所有的企业员工一起风雨同舟,团结协作,一直驶向目标港。企业是船,要让船乘风破浪,安全前行,那么,作为水手的你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遇到了风暴、暗礁、巨浪等任何风险,你都不能选择逃避,而应该努力使这艘船安全稳定地行驶下去,一直到达光明的彼岸。不要认为自己只是企业这条船上的一个乘客,请记住,只要你是公司的员工,你就是这条船的主人。当这条船遇到危险时,请不要首先去想自己如何逃生,而要去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帮助企业度过危机。你必须以主人的心态来管理照料这条船,而不是以一种“乘客”的心态来渡过人生的浩瀚大海。因为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公司船”的乘客,那么,对待公司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想与企业同舟共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员工,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觉悟:无论你在哪里工作,你都应该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一样去关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成为一个受企业重用的得力助手。任何时候都不要仅仅把“与企业共命运”、“和公司共成长”当作一句简单的口号,我们要把责任感时刻放在心中,把集体荣誉感时刻放在心中。与公司共同成长,不要在公司困难时做一名逃兵。这样,在历经艰辛之后分享胜利果实的盛宴上,才会有你的身影。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强强联合显威力,优势互补1+1很多人以为,“神舟”六号宇航员的选拔比“神舟”五号容易一些,因为毕竟“神舟”五号是由“无”到“有”的先行者,其实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因为“神舟”六号的任务是进行2人多天飞行,是在“神舟”五号解决“有无”问题之后,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器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神舟”五号的宇航员选拔注重个人综合实力的高低,“神舟”六号更注重的是一个乘组的选拔,宇航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飞行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甚至于两位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神舟”六号发射的总指挥将这种多人选拔称为捆绑式选拔,他认为乘组里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身体、训练出了什么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另外一个人。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入飞船,进行人、船、箭合练。以,“神舟”六号的人员选拔比“神舟”五号要难。“神舟”六号的宇航员搭配是强强联合,所谓强,表明多人选拔并非只考虑两个人的搭配问题,在个人素质上也是不打折扣的。“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两人完全是通过艰苦的训练和层层的选拔才成为重任的肩负者。两个人素质俱佳,配合十分默契的宇航员所组成的乘组最终产生了“1+1>2”的效果,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全世界面前,为中国长了志气。当前,全球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发生急剧和深刻的变化,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团队间的竞争,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在一个团队中,如果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潜力,这个团队无疑是难以取胜的。只有每个人都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各尽所能,将小我置于大我之中,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整体威力,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效果。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例如,在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后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我们常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同样,企业也是需要精神的。团队共同的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离开这个精神支柱,企业就是一潭死水,就毫无活力可言、毫无竞争力可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团队精神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现在每家企业都在提出自己的团队建设理念,例如联想集团的“项链理论”。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对人才的竞争。对企业而言,一个个人才就像一颗颗晶莹圆润的珍珠,企业不但要在人才市场这个大海洋中将最大、最好的珍珠淘出来,而且要有自己的“一根线”,能够把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串起来,做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如果没有这根线再美、再多的珍珠放在那里也只能是一盘散沙,它们起的作用不过只是一颗珍珠本身的作用,与其他差一些的珍珠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拿一根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才能把众多珍珠凝聚在一起,变成一条熠熠生辉的项链。当然,在团队精神这个大旗下,还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如果在强强联合时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就是与团队精神的本来目的相悖。当然,员工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项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的年龄、性格和能力结构,做到与其他员工的优势互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员工之间是否做到优势互补是企业人才战略的关键,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对外发挥最大潜能的关键。只有每个员工都能在团队的引导和激励中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才能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一个组织的效能,固然有赖于人才队伍整体结构的合理,但更依赖于员工自身是否能积极地加以适应并融合其中。结构的残缺,会影响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员工的互不协调,只会增加摩擦和内耗。合理的人才结构,可以为能力的集中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给企业内部的员工和广大用户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但是否能最终达成众志成城,则需要员工能够各扬其长,互补其短,从量变到质变,产生质的飞跃,产生一种“核力”,一种超过每个人能力总和的新的合力,迅速赶上和超过竞争对手的实力。这是一项需要每个员工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巨大财富,而这个巨大财富不仅属于企业,更属于员工自身!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集体塑造真英雄,团队胜利才胜利“神舟”六号已经成功着陆,人们对飞船升空的每一个环节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有七大系统、近百个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这么多的系统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其实如果把每个环节分开来看,你会发现,在整个的载人航天工程中,没有哪一个部分是完全独立的,没有哪一个部分是可以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的。对于我们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同样存在着数量或多或少的生产、销售、推广、决策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航天工程中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一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必须互助配合,团结协作,才有可能实现部门的价值。倘若部门之间彼此我行我素,相互间产生分歧、互不协作,整个企业就无法扩展,作为企业一分子的员工也无法得到发展。作为企业的员工,不想援助其他部门的原因很多。普遍的原因是:自己部门的工作很多,而且担心如果帮助其他部门,上级会不会认为“这个部门人太多了”。于是,员工们都不约而同地奉行“安分守己”的策略,“各扫门前雪”。而实际上,在整个年度里,每个部门都一定会有较忙及较闲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作为员工,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每名员工都是企业的一分子,都是经营者和管理者。只有企业兴旺,个人才有可能发达。而进行部门之间的互助协作,是令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从火箭点火的那一刹那开始,东到濒海的青岛,西到边陲的喀什,从漂泊在三大洋上艘远望号测量船,到孤处异国的地面测量站,成百上千的雷达和各种跟踪测量装备同时启动,把一组组数据由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北京、酒泉、西安三个飞行控制中心……无论青岛、喀什,还是海上的测量船,乃至国外的测量站,任何一个环节的协作奉献都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对于企业也一样,只有建立起充分互助、积极合作的氛围,企业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想要建立起企业中各部门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企业的员工而言,首先必须摒弃原有各部门的“小团队”观念,加强对企业整个大团队的精神建设,逐步培养起集体主义思想,把整个企业的利益与得失当作自己的事情看待,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其次,不要把帮助其他部门的行为当成负担,其实进行团队协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在与其他部门成员进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己部门没有的东西,甚至是一些我们原本不知道的东西。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一只鸟会飞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大雁是运用集体力量的典范:每年大雁都要集体飞到南方过冬,沿途它们总是以“V”字形队列飞行。当一只大雁展翅拍打时,其他大雁则立刻跟进,由于向上气流的浮力,把整个雁群一起抬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单飞时,飞升能力至少增加了%。这就好比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和助力而向前行。“一个人只是单翼天使,两个人抱在一起才能展翅高飞。”和鸟儿一样,作为员工,要想飞得高,要想有所成就,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必须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并给予别人帮助,企业每个成员都互信团结,都具有分享与协作的意识,并有为集体奉献的精神,大家的前进步伐才会整体加快,成功指数也会比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时高得多。那样,企业的竞争力则会大大提高,获胜也就成为一件必然的事了。团队协作具有强大的威力,能使本来分散的个人和具有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人结合起来,携手作战,组织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相互协调的整体。这一整体的能力并不是它所属员工能力的简单算术和,而是一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出原有员工能力的新的力量。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培养起团队精神,铸就出企业文化2005年11月26日上午10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授予费俊龙、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向载人航天工程所有科技人员表示热烈祝贺。2005年10月,“神舟”六号在万众瞩目下近乎完美的太空之旅,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辉煌篇章。多少人呕心沥血,霜染白发;多少人不懈追求,无怨无悔。从航天英雄杨利航天员工的企业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掌握了一项又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的航天发展道路。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工作者。这其实是很多企业应该具备的文化内容之一。关于企业文化,众说纷纭,比较深入人心的解释是: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有人形象地说,企业文化是“灵魂立法”。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当然应该不遗余力,但企业的文化更应该是被广泛接受,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员工心中,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才不会虚有其名。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牵引机制,能使企业上下沟通,达成共识,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统一。没有文化滋养的企业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结构难以契合稳固,终会经不住震动而一夜崩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是“团队精神”(Teamwork),“神舟”六号的顺利升空是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而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努力使然。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有这样的要求和考核过程,但是真正融入到一个集体中能够精诚合作的,坦白地讲,不是很多。没有演戏之前,角色之间争风吃醋是难免的,但是一旦导演选定角色,一场大戏正式开始,角色之间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还是要遵守的,不能串角,更不能将后台恩怨带至台前。否则戏怎么演,企业的目标怎样实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团队则是企业精神的精华和最具价值的核心要素。精神变财富,团队是最好的载体和实现工具。团队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很多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企业常常有意识地运用团队组织,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利用团队精神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建立一系列目标,确定员工的位置,设立规章制度,掌握团队的运作规律,从而使团队成员的潜能得到较高程度的发挥,为企业增加利益。任何东西,甚至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与满怀热情、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目标奋进的团队相比。一支军队、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同样如此。人们在共同理想的推动力下,一旦拥有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力量和手段,就不可阻挡,无往而不胜。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和谐。这就是实施企业文化所期待的状态,能做到这样,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员工忠诚、主动,能同富贵也能共患难,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企业就好做了;在员工的功利要求之外,需要更多愉快、尊重、自豪和温暖的感受,那就离成功不远了。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万里挑一苦训练,优秀员工最负责航天精神,是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中国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一名优秀的员工,对自己的公司会非常忠诚,对自己的工作会高度负责,他们懂得约束自己,懂得服从需要,一步步沿着既定目标,稳妥前进,开拓成功之路。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发射、测控等七大系统,其核心因素之一就是航天员。我国从3000多名飞行员中,经过层层严格的考核,最后确定了首批12名航天员。为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尽管最终仅可选出1人率先升空,可是每个人都为升空进行着刻苦训练。5年来,航天员平均每人只休过一次假。被选入首飞梯队的聂海胜在飞船标准调整后,体重超过1.5公斤。他抓紧进行大运动量的减重锻炼,最终成功地将体重保持在标准之内。由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需要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这无疑是非常复杂的空间技术,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重耐力训练、首次进行的大强度微重力生理适应性环境训练,是对航天员自我极限的最大挑战;连续5天5夜以负6度头低位平卧方式进行太空模拟训练,是对航天员顽强意志和惊人毅力的最大考验。在常人眼中,航天员应该与众不同,即使没有三头六臂,也应该健壮高大。然而,他们却与常人并无多大区别,甚至有些貌不惊人。他们全部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部分出生于农村,从小就经受生活的磨炼,大多显得憨厚沉稳。加之全都是一米七左右的“矮个儿瘦子”,实在难以看出与常人的不同,但他们又的确与众不同。为了达到航天员的要求,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坚强的毅力去苦练,练就了一身硬本领。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每一次辉煌都需要艰辛与汗水作支撑,离开了长年累月的准备与积累,成功从何而来?优秀的员工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在不断的学习中锻炼自我,磨砺自我,练就一身无所不能的本领,进而才能鹤立鸡群,风光无限。优秀的员工永远都是最愿意学习、最能苦练的员工,也永远是最能奉献、最忠于企业的员工。要想获得成功,功成名就,就需要平时埋头苦练,不断超越自我。只要你肯吃苦,能为了实现目标而奋发图强,不断上进,是金子总会发出光亮,总有一天,你的才能会显露出来,被同事、上级发现、认可。收获成就的多少,通常与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如果你敷衍了事,你的工作则只能平平淡淡甚或一塌糊涂;如果你兢兢业业,顽强拼搏,则会硕果累累。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需要所有员工为之奉献,而每一个员工的奉献都能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每一个员工的每一点成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是企业的荣耀,都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所热切期盼的。作为一个员工,你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你每天的工作做好,做得完美。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员工对所处的岗位负起责任。本着敬业、乐业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为自己的前程负责,重视企业的利益,刻苦学习技术,增强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把手头的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个企业都会欢迎优秀的、勇于负责的、不断上进的员工,也会为拥有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团体而骄傲,为他们追求理想所付出的努力而自豪。升空的英雄们是光荣的,他们为了升空而作的一系列努力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他们的苦练精神值得我们效仿,因为没有事前的准备,就不会出现成功那一刻的辉煌。每一个领导者都会看中勤于苦练本领、不断上进的员工,每一个企业都只能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的奋斗中实现飞跃。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随时听从被召唤,服从指挥显忠诚20世纪50年代,数以十万计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和建筑工人从四面八方秘密向大西北开进,形成继解放大西北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开始了导弹、原子弹研制试验基地和工业企业建设的巨大工程。一群群骆驼向戈壁荒滩深处走去,这些背着炒面、住着帐篷、用冰化水、口嚼干菜的军人,按照苏联专家的要求,在荒漠上挖了十几万个地质坑,以确定核试验场的布局。后来,选定的地方被认为不妥,上级要求部队移师罗布泊。说实话,这些握惯了枪杆的军人们并不习惯挥舞铁锹、地质锤,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去干什么,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地上挖坑,而且一挖就是好长时间。就这样,在“不该问的就别问”的保密纪律的要求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些军人们出色地完成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初期建设工作。这是解放军熠熠闪亮的英气神魄,这是解放军战士最优秀、最高贵的精神品格。在解放军战士眼中,命令就是一切,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即使牺牲自己,他们也会绝对地服从,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任务。绝对服从命令,这是我国航天人对航天事业的忠诚,也正是这份忠诚促成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其实,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服从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服从第一”的理念如果不能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当中,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在市场竞争中也一定会失败。所有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在一个企业中,若下级不能服从上级的命令,在达成共同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障碍。有时甚至可以说,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要在服从的基础上才成立。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推广不开,也没有价值。员工应该服从于上级和组织,一心一意地去执行所属企业的价值理念和指令。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应该在上级发出指令前提出,如果你的意见没有得到上级的采纳,你就必须立刻去执行上级的指令。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服从与执行才是最重要的。优秀的人才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众志成城才能成就大事业。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战略规划,而要执行事关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前提是,团队所有成员绝对的服从与执行,才能把一切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才能把战略变成现实。其实,每个上级都会喜欢严格执行命令的员工,而不会喜欢依托各种借口拒绝执行的员工。如果你在一个企业工作,你应该对自己发誓,你必须服从于这个企业。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应该主动、积极地去努力完成上级交给你的任务。面对你的上级,应该借口少一点,行动多一点。当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你可以提出来,然后共同探讨,努力克服。简单地说,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把已经制定的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执行,是行动,而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你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才会对其机构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有更透彻的了解。毫无疑问,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上级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同时上级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也不允许下属抗令而行。服从,就要求每位员工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安排,服从也是执行任务的第一步。只有走好了执行目标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走好以后的每一步。一个员工,只有服从,才会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不发生偏离,才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勇拓成功之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上级的器重,渴望得到同事们的认可;每一个人的内心也都渴望战胜困难、战胜挫折,那么就从服从开始,付出行动,把你的渴望变成现实吧!当然,在企业中,服从并不只是每一个基层员工所需要的基本素养,每一个管理者也都要服从。不具备服从品质的员工,得不到领导者的欣赏,是不能向更高级的管理职位前进的。但作为管理者,不会服从,就不会领导;没有服从的激情,就没有命令的威严。如果你连服从都做不到,将来是不可能去管理他人的,也不可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冲突。学会服从和培养服从的品质是每一个人取得更高地位、成就卓越事业的第一步。现代的企业中也普遍存在着有令不行、拒不服从或者阳奉阴违的现象。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的主要责任是决策——做正确的事;企业中层的职责是执行——正确地做事;而基层人员的主要责任就是操作——迅速地完成任务。如果企业缺乏服从的习惯,就会造成执行力下降、效率低下,最终被竞争者淘汰出局。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条件恶劣不抱怨,精神顽强攻难关“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何等的顽强,何等的刚烈,何等的悲壮,这就是胡杨顽强、刚烈、悲壮的胡杨树。树!它真实地理解了生命的艰辛、苦难、珍贵、顽强。在祖国的大西北,在无垠的大漠戈壁深处弱水河畔,高大参天的胡杨树坚强地生长着,巨大的根茎暴露在地表,深深地扎入大地。就在这顽强的树种旁,居住着一群同样顽强的人——中国航天人。几十年来,一代代航天人为了富国强民的梦想、为了奔向宇宙的梦想,在这大漠深处,在这个“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地方,披星戴月、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奋斗不息,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航天城里顽强的胡杨林,见证了中国航天的每一次辉煌,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人的“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精神。怀着一份朴实无华的航天赤子情,许多人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到遥远的戈壁滩,投入艰辛的航天事业。酒泉航天城周围是一望无垠的沙漠,离最近的城市也有几百公里。在这里工作,科研人员需要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2002年末,“神箭”要四送“神舟”。11月16日上午,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火箭上的一个器件“发了脾气”,外安系统的连续波应答机备份产品发射部分无功率数输出。而在日程表上,18日连续波应答机要参加在发射场的对接测试。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和分析出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发射进度。年近60岁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总指挥黄春平顾不得午休,召集有关人员筹划救急方案。最后,他决定走从发射场到银川的新路。尽管他知道这条路来回有2000公里,而且大漠昼夜二十七八摄氏度的温差、盘山路、戈壁……这些对他们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他毅然决定亲自随车奔赴银川接产,同时,把故障应答机交给成都厂方的来人。全国政协委员、火箭研究院型号顾问、921火箭系统前总指挥黄春平(左)与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在一起研究工作。(:王宁)下午4时,他们踏上了艰辛的漫漫征途。第二天上午,他们赶到机场时,离飞机降落仅有18分钟。在中午饭的饭桌上匆匆交接完仪器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踏上归途。干粮和结冰的矿泉水就是晚饭。戈壁起风了,大漠下雪了。在天地混沌中,17日20时40分,黄春平一行平安地赶回了发射场。就这样,一代一代有志青年,以铁人般的意志,踏着前辈的足迹,在通往罗布泊的道路上,从20世纪一直走到今天。“两弹一星”乃至后来的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是以血肉之躯树起钢铁意志向极限挑战的楷模,他们拥有胡杨树般的顽强精神。有时候,顽强精神就是胜利的代名词。如果说有一种素质几乎为所有的成功企业领导者所拥有的话,那就是顽强精神。所谓顽强,并不是达到愚蠢地步的顽固,它是一种下决心要取得成功的精神。在管理实践中,作为一名领导者,你的员工都希望你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而只有你的竞争对手才希望你放弃这种精神。高深的航天科技,需要每一个航天人一次次攻破技术难关;荆棘满地的商场,同样也需要每一个员工去披荆斩棘。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后退,有的人选择迎难而上,有的人选择三思而后行。不管有多少种方式,实际上只有两种性质:是屈服还是抗争?对员工们来讲:是执行还是放弃?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吗?你有信念吗?你有非凡的胆识吗?如果你对这些表示认同,那么,你应该选择不屈服,选择执行,选择不放弃。这就需要你拥有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通常,当人们突然见到石头缝里长出一棵小草或岩石上长出一棵大树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其顽强的斗志,忍不住为生命的力量欢呼。但实际上这种力量之所以在许多人身上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或者没有用心去发掘。有时我们容易满足当前的一点点成就,有时我们又找出种种借口回避责任……所有这些,都让我们与顽强擦肩而过。当我们鼓起勇气承担责任,当我们意识到胜利就在我们拼搏的另一端时,我们就要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用实际行动去成就事业,以顽强的精神状态战胜一切障碍。顽强拼搏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心态,需要每个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尤其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心态非常重要,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工作,那你始终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你所应该担负的责任。当然,作为员工,要求你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一样,这也许很难。但是你应该做到,不管领导在与不在,不管企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去做任何事情。其实,除了家庭,我们每天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是最多的,我们应该像热爱家庭一样热爱企业。我们不应当仅仅把企业当成自己谋生的场所,因为这样很容易产生满足感,而一旦产生满足感,人就会越发懒惰,不思进取。顽强精神是每个企业都在追求的企业文化,没有一个领导者愿意雇用一个没有信心、萎靡不振的员工。就职于某一个岗位,你就必须对这个岗位负责,热爱自己的岗位,以强烈的进取心战胜困难,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完成一切工作任务。每一个航天人靠着对事业的执著,像胡杨树一样顽强地战斗在沙漠深处,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甘愿献出毕生精力,甚至生命。作为企业的员工,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也都要学习航天人,顽强工作,完成任务。工作是我们的事业,你必须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以使命作为行为准则,无论工作和任务多么的艰难,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和任务,始终将职业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拓展当作一种神圣的使命来对待。只有树立了这样一种使命感,才能够在工作与职业中永葆创业精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身处边疆洒青春,年轻永远不认输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辉煌无限。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航天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遭受挫折,遭受失败。但一代代的航天人本着不服输的精神,在大漠深处尽情挥洒着青春热血,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载人航天的早日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的首次巡天遨游,费俊龙、聂海胜的再次翱翔太空,使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变成现实。十几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在潮水般的掌声与嘹亮的赞歌背后,凝聚着航天人太多的付出与舍弃:舍弃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而选择单一,放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成为航天工程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在了大沙漠中,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洒在了戈壁滩上,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目睹了这一次次飞天壮举,我们无法忘记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挥洒青春、默默耕耘的航天人。我们更无法忘记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优秀员工。这是地处西北戈壁的东风烈士陵园,聂荣臻元帅和为中国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600多名战士的英灵长眠于此。1992年,当用“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澳星时,火箭点火后,由于故障原因,导致火箭紧急关机,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火箭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为了抢险排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工人魏文举,来不及戴防毒面具,就冲进危险的发射现场。在他的努力下,火箭安全了,但他由于吸入过多的有毒气体,抢救无效,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96年2月15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执行飞行任务,承担发射美国国际卫星708卫星,因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火箭飞行22秒后,坠地爆炸,总体设计部的钱志民、杨明振两名同志又因公殉职,多名同志受伤。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些为建设和保卫卫星发射中心而长眠于酒泉烈士陵园的600多名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茫茫宇宙,神秘莫测。与人类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从夸父逐日的艰辛跋涉到万户飞天的悲壮实践,直至独上九霄的太空之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样的艰险和牺牲。但正是这种风险和牺牲,带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诗篇,造就了一个个无畏的中国航天勇士。景海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勇气、体现着无限力量的航天员。在他小的时候,就拥有了一股倔强的不服输的精神。景海鹏出生在运城市的东杨家卓村,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运城市盐湖区解州中学刘庆元副校长说,景海鹏个性强、上进心强,是个永不言败的人。给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景海鹏当年考飞行员的事。当初,景海鹏考飞行员并不顺利,连考两次都失败了。第二次考试失败后,景海鹏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两天两夜。他知道父母根本无力供三个孩子上学。在他连续两次失败后,父母决定不再让他上学了。看见儿子无精打采的样子,父母是又心疼又无奈,思前想后决定让海鹏回学校。景海鹏回到学校后,继续努力学习,每天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现在,景海鹏依然带着打小就有的不言败、不服输的精神,和同样拥有此种精神的人一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懈拼搏,锐意进取。他成功了,是因为拥有不服输的精神,并能为自己的目标勇敢地洒青春、抛热血。而社会上有很多人,没有收获成功,没有功成名就,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追求事业成功的能力,而是他们缺乏攀登事业巅峰的勇气。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有百折不挠,甘愿把激情挥洒于事业的决心和勇气,踏踏实实地完成你的工作,为提升你的事业而努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比较晚,在追赶的道路上,难免遇到种种挫折,但千千万万的中国航天人硬是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战胜了艰难险阻,走出了辉煌。在人生路上,当遇到一个小小的挫折时,有些人会把这种挫折放大,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与成功无缘。其实,只要自信,不要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低头,尽情发掘你的工作潜能,就可以向成功靠近。只要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有积极上进的心,不管你是天资聪慧还是智力平平,也不管你身世显赫还是出身贫苦,任何事情都难不住你。在专心、耐心与恒心、拼搏心面前,人生辞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失业了,可以从头再来,重新开始;近期的销售任务没完成,下个月可以再努力一把,争取增长150%;失恋了,可以寻求另一份爱情……没有什么不可能,所谓的不可能,都只是你心中的设限。记住,永远不要输掉志气,输掉了志气,你就输掉了自己。或许在过去的日子里,困难、挫折磨平了你的棱角,你的激情难以持续,但是真正的激情是磨不光的,它就在你的心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有成功的欲望,你的激情就能被点燃,你就能像航天人那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大漠深处,与坚强的胡杨林一起,呵护着中国年轻的载人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远离故土远离家,走南闯北打天下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历程,离不开航天精神。面对着当时我国所处的困难和危险,面对国外优越条件的诱惑,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挑起历史赋予的重担,义无反顾,毅然抛家舍业,隐名埋姓,进入戈壁荒漠,风餐露宿,艰苦创业,为“两弹一星”的伟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涌现在波涛滚滚的航天事业长河中。邓稼先——“两弹”元勋,一个像宝石一样在矿脉里埋藏多年的名字发出了巨大的光芒。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回国,与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一起,参加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他当时才27岁,被专家们称为“娃娃博士”。1958年初春,一位负责人把邓稼先叫到核工业部部长办公室说:“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事情,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邓稼先立刻明白这是要他参加原子弹的研制。这天晚上,他一夜未眠。他告诉妻子:“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就这样,邓稼先的名字和身影都消失了,他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双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巍巍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这首在五四时期广泛流传的歌曲,也是中国航天人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牺牲,毅然决然地离开“小家”投入“大家”的怀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大家”的航天伟业。成就大事业者,需要在困难面前毅然决然的刚强信念,可以为了事业,甘愿放弃安逸的生活,处处为家,锐意进取。很多事业有成的人,都是走南闯北打天下的人,为事业他们舍弃亲情,无怨无悔。天上不会掉馅饼,财富只会光顾艰苦拼搏的人。企业只会青睐格外努力、格外忠诚、格外热心、花更多的时间做事、能将工作做好的员工。他们常常会将升职、加薪这些好事给予做好工作、勤恳而努力的员工。而这些员工通常都会为工作拼搏,甚至可以放弃家庭的安逸,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苦心经营,同企业共患难,创造出新的价值。远离故土艰苦创业的人们,他们不是不想和亲人长相聚,而是工作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为了事业,他们可以容忍亲人别离的苦楚。航天母亲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也选择了离开亲爱的儿女,她们内心的感慨,可以通过家信看得出来。34岁的毕雨雯是上海航天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队的总调度。由于工作忙,毕雨雯无暇照顾孩子,女儿还在襁褓中时就交给了远在安徽的年迈双亲抚养,直到3岁才接回上海。和许多航天人一样,她对工作没有遗憾,最大的愧歉就是自己的家人。下面是毕雨雯从酒泉基地给女儿肖雪珊写的一封信。“妈妈已离开你很久了,现在在很远的地方工作。这个地方的四周是由沙石组成的茫茫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人烟稀少。妈妈现在呆在那片戈壁滩上,和许多人一起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件事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想做的事,就是让中国的航天员能到星星居住的太空中遨游。在遥远的太空中,可以做很多地球上做不到的事,上过太空的种子可以结出又大又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太空中的风景非常好看,到那儿去旅游一定景色很美,说不定还会遇到外星人。怎么样,太空很有趣吧!我们马上要用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神箭”把第一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了,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事吧。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妈妈做的事,你是不是为妈妈而骄傲?站台泪别追赶妈妈胜利凯旋我的宝贝,妈妈天天想着你,你也想着妈妈吗?妈妈答应你,等到飞船成功地遨游太空,中国的航天员从太空返回的时候,妈妈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和你一起做游戏,再对你讲太空美丽而神奇的故事,好吗?”无独有偶,在执行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任务时,又出现了同样感人泪下的一幕。2005年8月6日中午,执行“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任务的神箭发射工作队的队员,正陆续来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的火车站台,准备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711医院的护士长禹冬梅,作为神箭发射工作队的医护人员,也即将随队前往,执行这次发射任务。儿子唐寅帆,今年刚满6岁。爱人唐永欣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产品研究开发部的工装设计员。这一天,她将乘专列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唐寅帆一定要到火车站台给妈妈送行。院内不允许小朋友出入,他只好“藏”在车里才得以进站。不过,他和爸爸进站时已经晚了,专列即将驶出站台,只是稍作逗留,待挂上拖车后就要启程。进站台后,一心要给妈妈送行的孩子撒开两腿飞似的向着火车猛跑。禹冬梅看到了儿子,连忙抬起车窗。母亲的手臂探出车窗握住了儿子的小手。儿子大声地喊着“妈妈……”,禹冬梅看着可爱的儿子,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想到神圣伟大的目标,手还是情不自禁地向儿子挥出了象征胜利的V字。在半个多世纪里,一代代航天人一直在完成这样的故事,远离家乡,远离故土,处处为家。在他们的顽强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展现了自己的雄姿。要在荆棘丛生的职场上顺利前行,需要有坚毅忍耐的特性。要居安思危,为了事业的长足发展,你需要放弃荣华与安逸,去奋斗、去拼搏,这是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拥有的精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负荷工作无怨悔,以苦为荣最乐观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载人航天技术的跨越,更是载人航天精神的升华。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及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枯燥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应归功于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和为此而付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无名战士。由于工程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十几年如一日,顽强奋战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线,许多同志夜以继日,夙夜不寐,他们放弃了多少节假日、休息日已无法统计。负责装配工作的马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马利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车间的二组组长,他曾经全程参与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火箭装配工作。在组装“神舟”六号的火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马利。忠诚度与敬业精神时,马利他们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提出,“神舟”五号在上升过程中火箭的振动过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部门急需将一枚空置了6年的实验用火箭清洗改装。由于任务紧迫,清理一枚长度近60米的火箭,给马利和他的工友们的时间只有两天。马利说:“当时打开舱门以后,比想象的还要脏得多的多,火箭里面3.35米的直径,能着灰的地方都是灰,而且最厚的地方有一个手指头那么厚。由于是冬天,比较冷,而且操作是在车间外面进行,我们都穿着棉衣,用水擦的时候,衣服都湿透了,鞋也湿透了。”很多人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利他们按期完成了所有工作。后来设计人员正是在这枚火箭上完成了所有试验,使“神舟”六号飞船完全解决了杨利伟提出的振动问题。“在这岗位上干了快30年了,有苦也有累,但亲眼看见亲手装配的火箭一发发地升入太空,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受的这些苦和累,也值了。”这就是马利这么多年来的感慨,他的话也代表了所有中国航天人的心声。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他们任劳任怨,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们。长期超负荷工作,航天人最大的精神支柱来自爱国的责任心,为了给国家争光,为了完成一项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许多同志连续几十个小时在实验室研究实验,全系统有7位像马利一样的优秀员工,将个人的价值融入航天事业,事业的发展成就了个人的价值。重要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由于积劳成疾在岗位上献出了生命。献身航天事业,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航天人的职业要求,航天人始终坚守自己的天职与使命。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坚守自己的职位,尽一切努力把工作做好,这是每个职业人必备的素养之一。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多苦多累,他们都承受,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努力。每一分收获都需要付出代价,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全体员工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一味地空想只能意味着失败,只有确立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积极行动,才能成就未来。坐享其成只会让你坐吃山空,游手好闲常会伴随着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现代职场中,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员工,才是好员工。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唯有依靠勤奋,任劳任怨,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便会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现在有些人办公室里没有空调怕热,没有班车怕走,加个班嫌累。其实,和航天人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中国航天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列,为了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遇到了困难、生活清苦,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我们要始终相信,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当一味地责怪他人,怨天尤人,要站起来,满怀豪情,铿锵有力地向既定目标前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淡泊名利当人梯,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份蓄势待发的事业,都需要所有人为此作出默默地努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出璀璨的光芒,离不开无数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他们不求名利,远居荒漠搞科研,对于本职工作,他们做到无怨无悔。同时,他们还发掘、培养新人,使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迸发勃勃生机。全国劳模、冷焊专家陈钟盛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退休职工,已经70多岁了。虽然退休多年,但一直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知识技能,帮助单位解决问题,培养新人。陈钟盛是白族人,是地地道道的少数民族。陈钟盛的故乡非常远,远在云南的大理市。陈家几代人没有读过书,到了父亲这一代仍然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但是深明事理的阿爷常说“成龙的上天,成蛇的下地”,而人要想成“龙”必须先有文化。因此尽管家境贫寒,陈家仍然省吃俭用,供陈钟盛读完了小学和初中1951年,陈钟盛到昆明工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专业。那一年,陈钟盛刚好23岁。1955年,陈钟盛被分配到公司当了一名机修技术员。可是等他进了工厂,趴到绘图板上拿起画规和三角板时,却惊讶地发现技术员这碗饭并不那么好吃。在工厂呆过的人都知道,机床上的很多部件是用铸铁制成的。有人统计过,铸铁件的重量约占机床总重量的80%以。可是多年来,铸铁件损坏后却无法修复,工人们要么更换备件,要么自制一个新的。而制造一个新的铸铁件又实在太麻烦,得经过测量、绘图、做木模、翻砂、浇注和机械加工等一系列繁杂的工序。不仅周期长、成本高、浪费大,而且还影响了型号的生产进度。为了赶制新的铸铁件,陈钟盛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对破损部件进行测绘,有时候为了绘制一张图纸,得忙活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看着那些被判处“死刑”的铸铁件,陈钟盛心里很不是滋味。此,在忙活了7年测绘之后,他开始不那么“安分”了。陈钟盛去请教老同事。老同事告诉他铸铁件并非不可以修,理论上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热焊法”,一种是“冷焊法”。其中“热焊法”因条件苛刻,极少有人采用。而“冷焊法”却具有操作简便、零件变形较小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不过这种焊接技术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这个信息使陈钟盛看到了希望。1962年,陈钟盛决心攻下铸铁冷焊这个难关,结束铸铁件不能修复的痛苦历史。攻克铸铁冷焊术的关键首先是试制一种性能良好的焊条。到1966年,经过无数次试验,陈钟盛在其他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成功试制出了一种奥氏体铁铜焊条,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工艺方法,突破了铸铁冷焊的技术难关,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到1972年,他先后试制成功了9种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铸铁焊条,扩大了铸铁冷焊的应用范围,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1978年陈钟盛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他的铸铁冷焊技术荣获了重大科研成果奖。后来,陈钟盛的研究成果又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1985年,陈钟盛又研制成功了用低氢型普通低碳钢焊条替代镍基铸铁焊条和其他色金属焊条的铸铁冷焊新工艺,使焊条成本下降25~30倍,并被确认“中国首创,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际领先地位”。后来,这种焊条被国务院确认为“七”期间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陈钟盛的铸铁冷焊技术在全国声名鹊起。几十年来,陈钟盛每到一,都要见缝插针地开展技术讲座。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4月,他共举办学习班29期,培训焊接人员1900多人。陈钟盛说过:“我愿更多的人掌握铸铁冷焊技术,在实践中解决更多的铸铁冷焊难题,在理论上攀登新的高峰。”在中国航天团队中,像陈钟盛这样提携新人的例子特别多。中国在决定设立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通过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造就新一代航天科技人才。无数的老院士、老专家发挥把关、顾问作用,既保证了产品研发的成功,又加强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在老同志的扶持下,一批年轻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在老同志的传帮带和岗位职责压力下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迅速成长起来。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科技人员约有10000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年轻人,许多年轻同志已走上了关键领导岗位。他们为保证我国载人航天后续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必将成为中国进军世界航天高尖端领域的人才基石。中国航天员中心是一个“矢志航天,团结攻坚,科学求实,创业奉献”的光荣群体。在这个集体中,无论是航天员还是教练员、医生;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保障人员,他们视祖国的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不求名也不求利,用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与牺牲,默默无闻地搭建着中国航天员的飞天之梯。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一项不断飞跃的事业,它需要无数同样朝气蓬勃的航天人为它导航。目前,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为48.7岁,比发射“神五”飞船时平均年轻了5岁;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时,被任命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戚发轫59岁,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54岁,而2004年接任戚发轫的神舟新总设计师的张柏楠年仅42岁;火箭系统接任黄春平的新总指挥刘宇也年仅42岁。从1992年到2003年,仅火箭系统的设计师,就平均年轻了18岁……这些,都是无数老一辈航天人精心培育的结果,是我国航天事业长足发展的动力所在。名利皆为身外之物,每一个员工在完成每一份工作时,都不应该在名利上斤斤计较,否则,你将失去很多机会。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拥有这样的心态:我的工作,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事业,事业成功了,就是我成功了。身为企业员工,企业的发展就是你的成就。你完美地完成每一份工作,就是给你的企业发展添砖加瓦。你的努力,也在无意之间有力地帮助了同事,共同走向成功。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平凡岗位大事业,本职工作要做好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些光芒四射的航天英雄相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忠诚,使高凤林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成为技术工人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赵军)比,数不胜数的幕后工作者身上的光芒则黯淡了许多,有的甚至鲜为人知。比如默默工作的航天技术员们,在荧屏上,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在报道中,我们也很少看到有关他们的文章,但他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之大,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他们同样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当之无愧的功臣。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高凤林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14车间焊接组的一名班组长。就在高凤林坚持4年的“职大”学习即将毕业的时候,航天部为纪念航天事业创建35周年,举办了一次大型青工技术比赛。在厂里的支持下,高凤林报了名。既要干好车间的工作,又要迎接“职大”的毕业考试,还要备战这次大型青工技术比赛,可把高凤林忙坏了,急得他直恨自己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有“分身术”。为了干好齐头并进的三件事,高凤林干脆吃住在厂里。白天穿梭于训练和课堂之间,晚上又苦读到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航天一院的两次理论选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后,又在航天部举行的正式比赛中取得了实际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时隔不久,他又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职大”4年的学习。中国要想确立航天大国的地位,必须成功制造螺旋管束式喷管发动机。于是,就有了长征三号甲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大喷管的研制。它是由壁厚0.33毫米、大头4毫米×4毫米、小头2.5毫米×3毫米变截面、单根3100多毫米、排列248根的方管组成。仅焊缝长度就有900多米,技术上不允许有任何烧穿和焊漏,否则损失就是上百万。高凤林大胆改进工艺,经过30多天艰辛的努力,焊接完成了。谁知,X光检验结果证明,30%以上的方管内部出现“裂纹”。高凤林认真琢磨事情的真正原因,并最终找出了正确答案,他认为这种看似裂纹的现象是焊漏与方管夹角处在X光片上形成的一种假象,是一种“假裂缝”。为了验证他的判断,厂里对大喷管试件进行剖切分析,结果证明他的分析是对的。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凤林使第一台大喷管的“死刑”得以改判,从而挽救了这个造价昂贵的产品,减少了国家的经济损失。有一年,某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燃烧室身部,在强度试验时发生意外事故:三种材料交汇处出现一道径向裂纹,同时还出现13处轴向裂纹。这台燃烧室身部是个“独生158光荣的集体——国防邮电工会以高凤林名字命名的高凤林班组。(:赵军)子”,如果重新试制需要将近一年时间。几所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裂纹是焊接引起的一种氢制裂纹,没办法补焊,只能报废。高凤林再次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说,这些裂纹并非大家认为的那种由焊接引起的氢制裂纹,因此完全可以补焊。高凤林采用整体加热、一次成型超高堆积的补焊法,使这台燃烧室身部起死回生。高凤林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成为技术工人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在的集体被命名为高凤林班组。高凤林是航天队伍中的一名技术工人,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神州大地上,像他这样在平凡岗位上,为航天飞船的顺利发射而默默奉献着的航天人,数不胜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与热血,铸就了中国载人航天不平凡的伟大事业。离开了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我们的“神舟”六号就不可能升空,中国的航天事业就不可能如惊雷般带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不屑于做小事只想做大事的人,不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屡屡受挫。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是从最基础、最平凡的职业开始的,只有经历过最基础岗位的锻炼,才能积累胜任高职位的考验。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好,你才有可能提升,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对于一名普通的员工而言,做好本职工作是企业对我们的最基本要求。而且实践也说明,每一位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员工,无一不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精通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地把一切做得最完美。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这不仅是职责的需要,也是人生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事业和理想,生命就会失去意义。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困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尽职尽责,忘我工作,最后就会获得成功。那些在人生旅程中取得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世界就是由无数平凡人依靠平凡的劳动创造的。应该重视平凡,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创造,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平凡者以一颗平凡的心,默默地为不平凡的事业,不断地作出贡献。我们应该安于平凡,不管身处哪个岗位,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应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无私奉献,从平凡小事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不平凡的事业是经由无数个平凡的工作叠加而成的,有了无数的不平凡作基础,辉煌的事业才能成就。想当初,第一颗卫星发射时,曾动用了全国60%的通信线路,为了保护这些通信线路,有多达60万的群众投入了线路的守护工作。在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心,遍及全国的卫星测控网上,每一根电线杆下都站着一个值勤的民兵。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群众的工作,保证了这项浩大的工程的顺利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我总是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身为几大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的任新民总是这样说,虽然他的名字与迄今中国研制发射的战略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几乎都有直接联系,人们都称他为航天“总总师”,但他自己却戏称自己是一个筑造天路的普通人。他在组织研制工作中,总是深入实际,勤奋尽力,精益求精,多谋善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在筑造天路的攀登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在航天英雄的背后,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在辛勤耕耘、创造着。据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心血,凝结在了运载火箭20多万个零部件上,凝结在了火箭和飞船等上天产品12万多个元器件上,凝结在了飞船系统那70多万条软件语句上,凝结在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140万条重要软件语句以及更多的常人所不知的地方……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所创造的奇迹般的辉煌中,凝聚着亿万人的汗水和心血。托起神舟飞向太空的,有带着泥土味的粗糙的手,有工厂车间里那带着厚茧的手,有讲台上那沾着粉笔末的手,有实验室里那日夜与键盘、纸笔相伴的手……发展事业需要我们特别能奉献。“神舟”六号的成功背后包含着数万乃至十几万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他们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成就却是伟大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一味计较职业的形式没有任何用处。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你做到一丝不苟,把每一件事都做完美,你就会觉得你的工作是完美的,你的生活也是快乐的。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