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李清照诗词评注-17

作者:侯健 字数:7516 更新:2023-10-09 14:42:31

中云:“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很有道理。此词末句宕开,本来乡情浓重,心绪凄怆,用酒浇愁,却说“莫负东篱菊蕊黄”。辛弃疾《丑奴儿》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本来愁绪满怀,说了也无济于事,故“欲说还休”。结句宕开,“却道天凉好个秋”,无限抑郁怅惘之情于言外。两词结句如直抒胸臆,便僵直枯燥,缺乏了艺术的生机。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①,钗头人胜轻②。 角声催晓漏③,曙色回牛斗④。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注释】①凤钗:见前《蝶恋花》(暖雨晴风)注②。②人胜:剪成人形的首饰。《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人、胜:皆古人于人日所戴饰物,始于晋唐。详见李商隐《人日》诗。③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此处含有敌兵南逼之意。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④牛、斗:与斗、牛同。两个星宿名。【讲解】此首作于词人避难江宁期间。这一天是正月初七“人日”节。词人就在阴沉的天空中目送归鸿,而且直到雁群飞远、听不到声音为止,莫非她是想托大雁带去她的一片乡情?从后窗看出去,但见雪花在纷纷飘落、炊烟袅袅直上。白天就这样随着一种浓重的乡情远去了。晚上点燃灯烛,钗头凤闪闪发光,应时的首饰人胜也显得很轻巧。但是,这一夜并不平静,不时传来军中的号角之声,直到天已放亮,牛、斗两个星宿渐渐隐去。本来人日过后,春天来临,百花竞放,但是今年却西风劲吹,寒气未消,百花难以开放。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内在含义当指军乐声声,敌兵紧逼,江宁危急,往日平静安定的生活难以为继。【辑评】一、潘君昭《读〈菩萨蛮〉》:这首词是写作者南渡后,在异乡度过人日(正月初七日)的景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思乡念人之情。下片写次日晨景。远处的号角声催开了晨幕,铜漏也表明已到拂晓时分,曙光布满楚天。这是作者从睡梦中醒来以后的情景……“回”字形容黑夜逝去,晓色方开的光景。结尾两句,描写在晨光之下,倚楼远眺,但觉西风劲吹,春寒料峭,四周萧然,百花不发,这里不仅指景色,也是呼应首句,暗喻南渡以后小王朝偏安不振的局面;一年伊始,在寒凝大地的氛围中,作者联想到国事和自身遭遇,心情格外沉重。(《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二、徐培均:……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几乎成了唐宋词的一条共同规律。然而随着词人处境、心情的不同,也能写出不同的特色……“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此刻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稍顷,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烟”下着一“直”字,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这首词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转移的过程,但这一切都是通过景物的变换和情绪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过片二句中的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反映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细节虽不同,手法正相似,它们都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态。所不同的是周词乃写男女临别之夜的辗转不安,李词则写客居外地的惆怅情怀。周词风格较为妍艳,李词风格较为沉郁。此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永。宋人张端义谓易安词“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贵耳集》卷上)。构成淡永的因素大约有三:一是格调轻灵而感情深挚;二是语言浅淡而意味隽永;三是细节丰富而不痴肥。仔细玩索,当能得其崖略。(《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三、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此词写在异乡过人日(正月初七日)的情景。上片首句写鸿雁归来,声断碧云,借景抒情,寄寓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一二句写室内外之景,暗写主人公目送鸿雁,愁对炉烟。三四句则借饰物写人,表现节日的特点,并点出已由白昼转入夜晚。下片一二句写由黑夜转到黎明,以听号角,见曙色,暗示抒情主人公未能安眠。三四句写早春还寒的时令,又暗写人物心情,寓情入景,并与首句呼应。全词着力渲染凄凉的环境气氛,并通过时间的推移,抒写深切的乡关之思,表达飘泊异乡的悲苦心情,虽无一个愁字,却处处写愁,含蓄深沉。(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四、唐玲玲:……“背窗”是北面的窗,象征着阴暗;“炉烟直”,以寻常的景象写出人日那天无风无雨,在这春日的黄昏里,风停烟直,残雪飘零,大地上如此宁静,而碧空中的“归鸿声断”,虽然打破了大自然的沉寂,但配以片片残云微雪,这样,构成了早春时节环境气氛的阴冷惨淡。李清照把人物置身于这样的大空间的范围中,然后再深入一个层次来展现人物的动态和心理活动。“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笔端转入对深夜的闺中人物的探索。“烛底”是夜深了,而这夜晚的一切,毫无春意,冷冷清清,在微弱的烛光底下,头上戴的钗头凤特别明亮、人胜首饰也那么轻巧,而闺中人却在春寒料峭的寂静深夜、在孤雁啼鸣声中、在冷清寂寥的特定环境里,格外孤单;烛光下的艳妆,不能消除内心的惆怅寂寞。宋无名氏《撷芳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对钗头凤的着意刻画,更加衬托出她孤独无依的心境。这时候的时空描写,是从薄暮到深夜的转移。艺术语言的精确优美,在这首词中也令人叹为观止。“断”、“落”、“催”、“回”等词语在词中所显现的功力,起到了人工天巧的艺术效果。“断”字反映碧空的广阔,雁声的凄厉;“落”字显示环境的轻蒙宁静;“催”字、“回”字是表现时间的转移;“看”字表达心灵的动荡;“留”字传达人物对春寒的感受。词中用字,十分贴切地呈现了人物的细腻感情。李清照以准确精美的词语,描写人物的心灵世界的细微变化,使词章蕴含的诗意更加浓郁,更加传神。(《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五、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从语言、意境、风格上来看,当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不似有人所说“年轻玩赏之兴很浓时”的作品,其中更无“童心跃然”。上阕写初春室内外的凄清景象以及词人夜不能寐的生活情景,下阕写黎明时天上地上的景象以及词人沉寂惆怅的生活情景。全词从傍晚到深夜,以至天亮,从寥廓的天空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描写细腻,错落精致,情景交融,境界开阔,语意深婉,一波三折,表现了女词人南渡后在凄清岑寂的环境下的沉寂惆怅之情和寂寞乡思之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六、刘瑜《李清照全词》:上片,写黄昏室内外的景象及女主人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时室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此词,充分体现了婉约派词的艺术风格,即委婉、含蓄。词的本旨是写女主人公对故国乡关的深情怀念,但全词共44个字,不着“愁”、“恨”、“思”、“念”、“故乡”一字,而把绵绵的乡国之愁蕴蓄在所写的景象和人物的艺术形象之中,真是浑涵得奇。其意境深邃、幽邈,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此词,不假雕饰,纯用白描手法。在时间上,先写黄昏,次写夜晚,后写早晨;在空间上,先写室外,次写室内,后又写室外,结构井然。层层布景,铺叙委婉。词旨婉约,局法井序,意境幽远,此词乃属怀乡佳制。(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①,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②。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③,香消酒未消。【注释】①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②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③沉水:即沉水香,一种熏香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南州异物志》云:“沉水香出日南。欲取,当先斫坏树着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讲解】这虽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但从中却读不出泉路相隔或悼亡之意。又因词人离开故乡南渡,首先到达的是江宁(后改称建康)。李清照居江宁只有一年多,那么此词当作于赵明诚罢离江宁以前。赵于宋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被罢,三月迁离。这段时间即可作为李清照此类词写作的下限。南宋初年,自然界的早春,东风柔和,天气渐暖,乍换春装,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很好。一觉醒来,略感寒意,插在秀发上的梅花也已凋残。为了解脱思乡的烦恼,她便有意醉酒。睡卧时点上沉水香,而在熏香燃尽之后,主人公还在沉醉之中——这便是寓目可知的此词的表层语义。上片的“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二句,既表明主人公盛装而卧,又似有春睡“凉初透”之怨。那么词人的心态,又与填写前面《诉衷情》时相仿佛,只不过这层意思更加委婉含蓄罢了。此词特别值得玩味的是词的结句——“香消酒未消”,它似乎意味着作者“但愿沉醉不愿醒”,因为只有在沉睡中才能缓解亡国之痛,这是一种极为深沉的爱国情愫,其与此词的结穴之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洵为同一机杼。【辑评】一、清况周颐《〈漱玉词〉笺》:俞仲茅云,赵忠简《满江红》“欲待忘忧除是酒”,与易安“忘了除非醉”意同。下句“奈酒行有尽愁无极”,微嫌说尽,岂如“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亦宕开,亦束住,何等蕴藉。易安自是专家,忠简不以词重云尔。二、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上片措语轻淡,意思和平。下片说故乡之愁,一时半刻也丢不开,除非醉了。又说,就寝时焚香,到香消了酒还未醒。醉深即愁重也。意极沉痛,笔致却不觉其重,与前片轻灵的风格相一致。(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三、曹济平《〈菩萨蛮〉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在我国浩瀚的古典诗词中,不知有多少诗人墨客吟唱过思乡之情,逐渐地形成为习见的题材,历来传诵的佳作也很多……然而李清照这首词作的艺术构思又有不同,它蕴含着南宋时代的特征而别具新意。在腐朽的北宋王朝灭亡后,北方女真金兵仍不断南侵。李清照的故乡已被金兵占领。她自己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词人倾吐思念故乡之情,正是反映了人们背井离乡、骨肉分散的共同感受,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词的结处“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既是宕开,又是收束。前面说“忘了除非醉”,接下去词人的笔锋又从饮酒宕开,写临睡时点燃起浓郁的沉香。这里的“沉水卧时烧”,似乎断了词意,但用“香消酒未消”收结,似断又续,而且含意丰富,耐人寻味。沉水香消,表明她入睡的时间颇长;浓睡醒来,宿酒尚未消失,又足见她饮酒甚多,醉意甚浓。饮酒是为了消愁,想从心头暂时忘却思乡之情,然而乡情比酒味浓烈,比香气更持久,正是“举杯销愁愁更愁”了。这样把“忘了除非醉”的思乡主题更推进一层,成了“不思量,自难忘。”即使酒醉了也是难以忘怀啊!李清照这首词写得婉约情深,代表了她南渡后词作的艺术风格。在感情的抒发上,由平缓细流而渐趋喷涌深沉。词人欲说还休的哀愁凄苦的思乡情绪,通过情景交融的日常生活画面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心力。在“风柔日薄”的早春季节,词人没有展示“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恋花》)的那种美好的感受,而是觉得乍暖还寒,并且起床后又懒于梳理。这种日常生活情景,作者采用淡淡的笔墨来刻画,但下片“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和“香消酒未消”,词人的笔力已透过外在的感觉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揭示,把埋藏心中无时无刻都在思念横遭金兵铁蹄践踏的故乡的意绪,充分地泄露出来,构成一幅情景交融、意态逼真的画面,使读者体会到她那眷念故乡的深沉情思,不正是渴望着重返故土的爱国意愿的自然流露吗?(《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四、王思宇:此词上片写喜,下片写悲,表面看去意似不连,实际关系非常紧密。春风送暖,本来应该欢乐地尽情领略这大好春光,然而节候的变化,往往特别容易触动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想到山河破碎,有家难归,这美好的春色,反而成了生愁酿恨之物。所以上片之喜,更反衬出下片之悲;写喜是宾,抒恨是主;悲喜对照,把主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五、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此词抒发南渡后的思乡之情,却从心情好写起,早春给人带来了喜悦之情,这对抒发乡情起了反衬作用。三、四句妆残、人寒、心境转换。“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语气突转,充分表达对沦陷故土的强烈思念之情。接写浓郁的沉香已消散,而酒意尚存,说明昨夜醉意之甚,但酒醉微醒,词人就发抒乡思,可见不思量之不可能,表示“醉后也难忘”。这与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相仿佛,但在表达上委婉含蓄,与前两句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六、孙乃修:根据这首词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正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李清照在表达自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七、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从语言、内容、风格等方面来看,亦应是李清照南渡后居建康时的怀乡之作。上阕起笔写“风柔日薄”早春景色特征及“夹衫乍著”的美好心情;接着跌出“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二句,跌得有致,形神俱现,表现了由喜转悲的心态。下阕运笔有力,首起“故乡何处是”一问极有情,答以“忘了除非醉”显得极沉重;接着宕出“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二句,宕而深婉,似断又续,表现了又由悲到更悲的心态。全词乍看平淡,细味深婉,层层深入,跌宕有致,惟言沉醉能忘乡愁,越说明乡愁沉重,从而深入地表现了女词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八、刘瑜《李清照全词》:上阕,作者写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幽隐婉约,深妙稳雅。下阕,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直陈胸臆,披肝沥胆。在艺术技巧上匠心独出。上隐下直;上平淡下浓挚。隐与直相济,平淡与浓挚相成。在内容上,下阕对上阕起到了补充和醒明的作用。构思超妙,斐然成章。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两帝,大好河山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渡江南来的难民有谁不昼夜思念故国乡关;渡江南来的有血性的臣僚,有谁没有黍离之悲,桑梓之情;南宋的广大人民及朝野爱国志士,有谁不急切力图“还我河山”,光复中原?李清照在此词中所表露的思国怀乡的绵绵愁绪,殷殷乡情,并非惟其一人才有,那是宋朝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古人以怀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乏其篇。汉人佚名诗《行行重行行》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唐人李白诗《静夜思》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人顾况诗《忆故国》:“故国北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宋人欧阳修词《渔家傲》云:“乡关千里危肠断”、宋人苏轼词《永遇乐》云:“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国心眼”、李清照“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可是有谁的遭遇像李清照这样悲惨?有谁像李清照那样思国怀乡痴情至诚?有谁思国怀乡像李清照那样深沉执著?这是时代、历史和个人的思想、经历及美学理想的产物。李清照的怀乡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有很高的价值,应得到我们今人的特别珍重。(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南歌子天上星河转①,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②,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③。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④。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⑤。【注释】①星河:银河。②枕簟:枕头和竹席。③夜何其:《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已经到了什么时候了?其:语助词,表示疑问。④“翠贴”二句:谓主人公罗衣上绣制的花纹,因多年穿用,金线已经磨损,鲜艳的花纹已经褪色、所绣制的莲蓬及荷叶亦变得小而稀疏。⑤旧家:从前。“家”为估量之辞,与作世家解之“旧家”不同。详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讲解】此首当作于宋建炎三年(1129年)深秋、赵明诚病卒后的一段时间。词的结拍虽有“旧家”字样,但此处并非以家喻国,而是一首悼亡词。词中的每一句,都与作者丈夫生前的情事有关。在李清照二十一岁左右写《行香子》词时,已出现了“人间天上”的字眼儿。那时她把自己被迫与丈夫分离比做被天河隔开了的“牵牛织女”。斗转星移,如今与丈夫霄壤之隔,自己成了“人间”的嫠妇。卧房帘幕低垂,独住寡居。词人和衣躺在床上,回想丈夫在世时一幕幕情景,不禁泪如泉涌,湿透了深秋里凉飕飕的竹枕。眼下她和衣睡到半夜三更,被凉气冻醒,一面解衣就寝,一面问——现在什么时辰了?不管是在青州的归来堂,抑或在莱州的静治堂,这对夫妻夜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