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李清照诗词评注-8

作者:侯健 字数:8057 更新:2023-10-09 14:42:25

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十五、吴熊和:……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指“莫道”句以下)三句就是柳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表示思念之深。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选择了不求秾丽、自甘素淡的菊花,既是重九即景,又象征着一种高雅的情操。以它自比,温柔蕴藉,又绝无浮薄之嫌,更能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唐宋诗词探胜》,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10月出版)十六、刘乃昌:全词是用洗练、本色的语言,写出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日常生活图景,以显示自己的内心感情。上阕是写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的生活感受。什么感受呢?就是首句顺笔带出的一个“愁”字。“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在这种氛围中,独守深闺,备觉无聊,深感度日如年,故曰“永昼”,这漫长的白昼,着实令人发愁啊!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可恰又碰上重阳佳节,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人也许全家兴冲冲地郊游登高,自己却独对良辰佳景虚度光阴,亲人又同谁酌酒赏菊呢?“销”字表明岁月漫长,“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两句无不贯注着愁思。“玉枕纱橱”写闺房陈设,兼点出秋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则通宵怀人失眠,辗转反侧,可想而知。“凉初透”的“凉”,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那么永昼之愁,到深夜变得更浓更深,也就不言而喻了。(《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十七、喻朝刚《宋词精华新解》:本篇写的是离愁别恨。就题材而论并无新的开掘,但由于情感真挚,语言秀雅,意象生动,风格含蓄委宛,因而在艺术上颇具特色。词中通过重阳独守空闺、深感寂寞以及黄昏把酒、东篱赏菊等等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十八、裴斐:前片写重阳日空闺寂寞,从昼至夜。后片“东篱把酒”系回叙,落笔仍在室内;“有暗香盈袖”,恰好“帘卷西风”,又望见门外东篱之菊,因以自比,遂成绝唱。俞平伯先生于《诗的神秘》一文中问道:“人何以比黄花,岂诗人之面中央正色乎?一可异也。人之瘦怎能与黄花同瘦,比黄花还瘦?二可异也。黄花又瘦在何处,花欤叶欤,其摇摇之梗欤?三可异也。“窃谓人比黄花自然不是比叶比梗而是比花;黄花之瘦,在其花瓣之细长柔弱,自可与女子之纤柔苗条比拟。再则,人比黄花,除突出个瘦字,言外还有自怜与孤芳自赏之意,所以前面先说“莫道不销魂”。令人销魂者,堪与黄花之瘦弱与芳洁相媲之女子也。(《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十九、余恕诚: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乍看可有可无,少此一笔似亦无损于诗意。实则不然。四字有“帘卷”、“西风”两个意象。“西风”以凄冷、萧瑟的一面加强了词的情调气氛,“帘卷”构成室内和室外的联系。没有“帘卷”,“人比黄花瘦”就变成单纯比喻。有此一笔,则交待出当帘卷西风之际,词人看到帘外黄花,因物生感迸发出了“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心声。显得真切自然,而非作词时强拉来的比喻。又,词中前后两句写人,中间插以“帘卷西风”一句写景物,亦显得跌宕回肠,符合词人千回百转的感情节奏。(《百家唐宋词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二十、吴战垒、吴蓓: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词作之一。以“重阳”为题,抒写佳节怀人的情思……“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晨写起。雾气蒙蒙,浓云蔽日,一个阴霾的坏天气!这一片“薄雾浓云”笼罩住词人的心,使她深深地发起愁来。愁什么呢?“愁永昼”。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显然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我们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紧接“东篱把酒”一句,“有暗香盈袖”。“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①,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②,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③,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④,未必明朝风不起。【注释】①红酥:这里指色泽滋润的红梅。琼苞:像玉一般温润欲放的鲜嫩梅蕊。②酝藉:《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意谓传主宽和有涵容。而在此词中则与下句的“包藏”意思相近。③道人:《汉书·京房传》:“道人始去。”颜师古注:“道人,谓有道术之人也。”此词中系作者自称。一说“人”为李清照自指,“道人”,意谓别人这样说我、议论我。憔悴:困顿委靡的样子。④小酌:随便的饮宴。休:语助词,含有“呵”的意思。便来休: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此犹云快来呵。”【讲解】此词当作于宋徽宗崇宁前期、新旧党争反复无常之时;写作地点可能是李格非所居住的“有竹堂”。这年早春,词人的心情很不好,脸色憔悴,打不起精神。回到娘家,一头扎在她作女儿时的闺房,春天来了也懒得出门。因为自己愁闷不堪,尤其不愿再去凭栏遐想。但是对于她“手植”的那株“江梅”,却一直像老朋友一样放在心上,并时不时地前来探望。有一天,她发现,这株红色的江梅,仿佛在刹那间,从花苞中绽开了靓丽的笑脸,从而表达它对自己的“无限”情意。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不是一般的咏梅词,而是把梅作为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向“她”倾吐自己的内心隐秘。具体说来,此词的用意涉及到这样两个方面:一是,“道人”自叹形容憔悴,其愁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不敢再倚栏想望的地步;二是,“道人”为含苞欲放的“南枝”(梅)的命运担心——一旦风暴袭来,未曾开遍的花苞,也难免玉殒香消。结拍二句的意思当是:作者对红梅说,要来饮酒就快来呵,说不定明早风暴一起,你我都要遭殃。所以,此词的题旨,当是借对红梅未来命运的关注,寄寓了作者本人因受新旧党争株连,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辑评】一、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八: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林君复“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此为绝唱矣。他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仅易江为二字,以“竹”、“桂”为“疏”、“暗”,是妙于点染者。馀如苏子瞻“竹外一枝斜更好”,高季迪“薄暝山家松树下”,亦见映带之工。高续古绝句云:“舍南舍北雪犹存,山外斜阳不到门。一夜冷香清入梦,野梅千树月明村。”可谓传神好手。朱希真(当指朱敦儒)词:“横枝清瘦只如无,但空里、疏花几点。”李易安词:“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此花之神。二、邱俊鹏:……现存李清照词中,有好几首咏梅之作。这些作品,不仅不落前人窠臼,就是每首之间也手法不一,各呈异彩。这首写红梅的《玉楼春》,不论是对物象的摄取,物性的刻画,还是抒发主人公情怀的寄寓,都深深打上了作者在某种特定环境中的审美情趣和典型感受,而表现了她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这首词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咏物时,既不是明确地融抒情主人公之性格特征与遭遇于所咏之物的形象和物性之中,也不取拟人化的手法,也不是简单地以所咏之物兴起抒情主人公在特定时、地的思绪与联想,更不像某些通常咏物之作,上阕写物,下阕抒情。而是让所咏之物与抒情主人公精神交通,以一“探”字贯穿全词,由梅之美而“探”,由“探”而得其内蕴,而担心其飘零。物引起人之情思,人怜惜物之命运。是怜物,还是叹己?只好让读者读后自去体会了。(《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三、魏同贤:能得梅花之神自属上乘之作,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此词的传神之句却又决不仅仅是“要来”两句。实际上,作者出手便不俗。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都是抓住了梅花特征的准确用语,“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欲放”的巧妙说法。上片皆从此句生发。“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初唐时李峤《梅》诗云:“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张方注:“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用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包藏”,点明此意。而“几多香”、“无限意”,又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精神饱满,亦可见词人的灵心慧思。(《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四、肖瑞峰:……在无法排遣的幽伤中,作者视梅花为同调,引梅花为知己,不仅以微吟相狎,而且举杯相邀,试图共饮一醉。“未必明朝风不起”,既是邀饮的劝语,也袒露了作者对梅花及自己未来的命运的忧心:一旦狂风袭来,便不免红消香殒。既然如此,何不相对小酌,互慰愁肠,这里,表面的故作达观终究掩盖不住作者的内心枨触……作者深谙“离形得似”的艺术哲理,除上片首句点染梅花之形外,其馀都以触处生春的诗笔摹写梅花之神,将这花的精灵刻画得那样生动,仿佛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而且,有异于一般的咏物诗词,作者不是简单地袭用古老的比兴手法来托物寄意,而是将梅花这一所咏之物当作自己的同类,互相敬慕,互相爱怜,即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至于作者之所以视梅花为知己,不言而喻,正因为高洁的梅魂与她超尘拔俗的情操两相契合。显然,在众多的咏梅诗词中,李清照此词是别具一格的。由此“一斑”,可略窥作者“尖新”的风格特征。(《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五、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玉楼春》上阕描写红梅的形态美和内在美,赞美红梅欲放未放,含而不露的无限情意和蕴藏着沁人心脾的几多幽香;下阕描写赏梅心怀,委婉曲折地表现了女词人爱梅惜梅的心境和惜春叹春的情思。全词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和女词人的情意美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李清照咏梅词不主故常,努力创新的艺术追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六、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沈雄《古今词话》云:“紧要处,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又似住而未住;后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又似尽而未尽者。”此词前结,“但见包藏无限意”,如“奔马收缰”,“似住而未住”,有“水穷云起”,带出下意之妙。结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从时间上说,照例丈夫应该归来赏梅;从情理上说,她愁情缱绻,痛苦难挨,丈夫也应该归来,以慰双撑盼眸;从天气上说,明早风起,将很难看到梅花,故归来饮酒赏梅,似“众流归海”,势在必然。但究竟归与不归,令人骋想无极,乃有“似尽而未尽”之妙。徐韵缭绕,悠悠不绝。(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行香子七 夕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②,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③。 星桥鹊驾④,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⑤,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⑥。【注释】①蛩:蟋蟀。②云阶月地:指天宫。语出杜牧《七夕》诗。③“纵浮槎”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⑥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讲解】此词为《乐府雅词》所载,后世版本亦多所收录,系李清照所作无疑。词题作《七夕》则是根据《历代诗馀》,此题与词中所写牛郎、织女故事相合。牛郎、织女,简称“牛女”。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以来,历代以牛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多不胜数。对于牛女的身世,《荆楚岁时记》是这样记载的:“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在同一本书中,还记载了有关七夕的风俗:“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尽管在词人生活的时代,还有“种生”迎七夕等等许多极有诗情画意的风俗,但是作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从词中的结穴之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来看,此作大致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苏轼去世以后,北宋末年的新旧党争并未消停。所谓旧党人物及其子弟、亲属也相继被驱逐出京。这种争斗和较量的结果,就是走马灯似的官吏升降。崇宁年间的这种政要的频繁更迭,活像嫔妃们一上一下地打秋千,又像是儿童玩儿的跷跷板运动。“甚霎儿”三句,就是对这种混乱而动荡的政治态势的极具讽刺意味的写照。其妙处在于词人能把自然界实实在在的天气变化,与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绾合得天衣无缝。谁都知道,七夕期间,天气总是一会儿雨,一会儿晴。民间认为那是织女时哭时停的阵阵泪水洒向人间。李清照婚后不久,崇宁年间的政治风云同样变幻莫测。所以,此词结拍三句,当不单纯是修辞学上的一语双关,从社会心理层次上看,它多么巧妙地传达出了词人的心声!时序和政治、心理背景搞清了,此词的题旨便可迎刃而解。起拍三句意谓:就像那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惊得桐叶纷纷飘落,朝廷的风吹草动也殃及到了无辜者。由于党争的株连,把一对志同道合新婚夫妇变成了常年分离的人间牛郎织女,彼此间阻隔重重,难以“相逢”。在“人间”的词人,其翁舅很有权势,却使她感到失望和寒心;在天上,正因为作为织女祖父的天帝的权势至高无上,牛女才被迫分居天河东西两岸,使“两处”都愁苦不堪。这种情况用“正人间天上愁浓”加以写照,再恰当不过。接下去的“云阶”二句,字面上是说天宫中“关锁千重”,实际上,“人间”又何尝不是这样!是时词人的命运正为廷争所左右——争斗加剧,她就与娘家人一起遭殃;稍缓似可回到“人间”的“云阶月地”——御赐府司巷的赵相府邸。这当是词中“浮槎来,浮槎去”的旨意所在。至于词人回到汴京后,为何仍与“人间”的牛郎赵明诚“不相逢”,这又可能涉及到二人由亲密到疏远的感情变化。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在纳妾盛行的宋代,又怎能设想赵明诚会像“天上”的牛郎那样,永远保持着对“人间”的织女李清照的如同初婚之爱呢?这一切,当是此首《行香子》的一种可想而知的政治文化背景。这种背景还同时反映在“浮槎”数句的出典上——天上的牛女名为夫妻,实被分离。这个典故本身简直就是崇宁中期,赵、李之间实际境况的写照。【辑评】一、清况周颐《〈漱玉词〉笺》:《问蘧庐随笔》云,辛稼轩《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脱胎易安语也。二、邓魁英《说〈行香子〉》:这首词据《历代诗馀》题作“七夕”,写的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事。这本是历来骚人墨客反复吟咏的题材,但李清照却能翻出新意。在词中她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己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词的上片写牛郎织女相会之难。作者从写景开始,首先点出七夕的时序特征:“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草间蟋蟀轻轻地鸣叫着,鸣声虽弱却惊得梧桐树的叶子飘然而下。“一叶知秋”,说明这时已经到了初秋时节。作者不直接说出这时已经是秋天,而是利用草间蟋蟀的鸣叫和梧桐树叶的凋落,来显示秋天的来临。本来在自然界中代表着初秋节令特征的景物是很多的,而作者只选择了蛩和叶这两种东西,只写了蛩鸣和叶落这两种现象。蛩鸣有声响,叶落是动态,虽只寥寥数字,却有声有色地展现了一派生动的初秋景象。可见作者捕捉形象的能力,刻画景物的技巧是十分高超的。在词中作者特意把不相关连的蛩鸣和叶落两种自然现象联结起来,说是草间蟋蟀的鸣叫声惊得梧桐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落叶是在告知人们秋季的来临,而提醒叶子凋落的却是鸣蛩。在作者的笔下,无情的草虫和树叶都成了对节令很敏感的有情之物。其实,这样的艺术处理恰恰是说明了作者对于秋天的来临是最为敏感的。作者开头写鸣蛩和落叶用的是轻笔淡墨,但逗出来的下一句却是:“正人间天上愁浓”,是深厚、浓重的忧愁。秋景之清与人愁之浓,显得很不调谐,作者正是要利用这种不调谐来突出整个词的核心——“愁”的。所谓“天上”的愁,是指牛郎织女的别恨离愁;“人间”的愁,当然指的是作者的情绪了。作者因蛩鸣和叶落而引起的愁“不是悲秋”,不是因季节变异而产生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她同天上一样也是一种别恨离愁。在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得一次暂短的相聚,所以愁;在人间,作者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人分两地,不能朝夕相共,所以愁。这里,作者巧妙地把人间和天上沟通起来了,用牛郎织女隐喻自己和丈夫。因之,在下文里,说天上实际也就是在说人间,是意在强调人间夫妻也和天上的牛女一样重逢非常不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是说牛郎织女所住的天宫里门禁森严,那层层的关卡,他们是无法逾越的。(《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三、王思宇:下片引神话传说写牛、女事,仍是作者仰望银河双星时浮现出来的想象中的天上世界。传说夏历七月七日夜群鹊在银河衔接为桥渡牛、女相会,称为“鹊桥”,也称“星桥”。唐李商隐《七夕》诗“星桥横过鹊飞回”,所咏即此。“驾”,这里意同架。分别一年,只得一夕相会,离情别恨,自然年年月月日日,永无穷尽。“想”字包含着对牛、女的痛惜、体贴和慰藉意,还起着逗出下文的作用。正当人们悲慨牛、女常年别离时,刚刚相会的他们,又在别离了。“莫是离中”的“莫”为猜疑之词,即大概,大约之意。结尾三字用一“甚”字总领,与上片末三句句式相同,为此词定格。“甚”这里是时间副词,作“正当”“正值”的“正”解释。“霎儿”是口语,指短暂的时间,犹言一会儿。几句意谓,天这么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又刮风,大约织女、牵牛已在分离了吧?这几句语意双关,构思新颖:用天气的阴晴变化,隐喻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而风起云飞,双星隐没,又自然使人想到牵牛、织女的含恨别去。叠用三个“霎儿”,逼肖烦闷难耐声口,写得幽怨不尽。(《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出版)四、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上阕描写牛郎织女相会之难,下阕描绘牛郎织女相会机会难得的情景。上下阕结构句式排叠,具有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它以突出天气忽晴忽雨的骤然变化,隐喻时局风云的急剧动荡;借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会,隐喻女词人与丈夫身处异地、心相牵念的离愁;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间离别,隐喻女词人与丈夫在急剧变乱中的别恨,想象丰富,思致微妙,含蓄不露,发人深思。昔人咏节序,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者不计其数,付之歌喉者,类多率俗。此词不落俗套,独有创新。作者以自身的真切生活感受,借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艺术形象把人间天上融为一体,创造了虚幻与现实相结合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