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李清照诗词评注

作者:侯健 字数:7393 更新:2023-10-09 14:42:21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李清照词新释辑评陈祖美 编著出版: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邮编:100050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印刷:北京李史山胶印厂开本:880×1230 1/32版次:2003年1月第1版 2003年1月第1次印刷字数:230千字印张:9印数:0001-5000书号:ISBN7-80663-150-X/I·187定价:18.00元敬告读者本版书凡印装质量不合格者由本社调换,当地新华书店售缺者可由本社邮购。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 编委会主 编叶嘉莹副主编母庚才 顾之京编委会成员叶嘉莹 母庚才 顾之京 鲁杰民 马建农 吴凤祥陶 玮 张 红 黄进德 杨敏如 姚守梅 刘扬忠邱少华 王双启 朱靖华 饶学刚 王文龙 饶晓明徐培均 罗立刚 钟振振 王 强 陈祖美 朱德才薛祥生 邓红梅 刘乃昌 王兆鹏 欧阳代发 高献红赵慧文 徐育民 吴庚舜 吴明贤 程郁缀 严迪昌卢兴基 安 易总 序早在两年前,母庚才先生与顾之京女士二位教授,联袂来天津南开大学相访,与我谈及拟编辑此一套丛书之计划。我以为他们的构想极好,故曾表示支持赞同。但对于他们拟邀我担任主编之要求,则因我之才能、精力、时间,皆有所不逮,所以婉言谢绝了。及至今年春,他们二位又再度来津,重新提起要我任主编之事,在力辞不获之情况下,只好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目前此一套丛书即将出版问世,他们又嘱我为之撰写序言。于今执笔之际,实有喜愧交并之感。所愧者自然是对自己忝窃虚名的惭怍,所喜者则是行见此一丛书之出版,定将对今后词与词学之研究做出极大之贡献。而我所谓“极大之贡献”,则与母先生及顾女士二位最初所拟具之编选内容及体例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就将对此两方面之特色,略加序介。先从内容方面来说,本丛书之编选,可以说是大致囊括了从晚唐以迄清末的足以代表各种风格与流派的重要作者,基本反映了词的历史发展脉络。首选温庭筠,为《花间集》所辑选的第一位词人,在早期从事于词之创作的唐代诗人中,温氏所留存的词作数量最多,所使用的词调也最广,是奠定了词之美感特质的第一位作者,自当取冠卷首。为专集之一。冯延巳词较温庭筠之意境更为深美,极富言外之感发,固正如《人间词话》所言,“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拓开北宋一代风气。为专集之二。继之以南唐二主。中主词亦富兴发之感,有言外之远韵;后主词则“始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使得词体自歌辞之词转向士大夫之直抒一己之情的一个重要突破。为专集之三。柳永词则以其对俗曲音乐之娴熟,及其铺陈叙写之才能,不仅为词之长调的写作开出了广大的途径,而且更以其落拓之身世,一变五代令词中所写的春女善怀之思,而写出了失志不平的秋士之慨,对词之形式与内容都做出了重要的拓展。为专集之四。大晏及欧阳二家词,一方面既受有南唐词风之影响,一方面又能各以其情思及修养自开境界,大晏之明丽和婉,欧阳之豪宕沉着,分别使得五代以来之令词,在北宋初期获致了更为丰美之成就。为专集之五及六。晏几道词为歌辞之词的一种回流及新变,不似大晏、欧阳之以意境胜,而以秀气胜韵超越乎教坊艳曲之外,固正如黄庭坚氏所云“可谓狎邪之大雅”,为专集之七。苏轼词则更以其诗文馀事,为小词别开天地,一洗绮罗芗泽之态,而表现了天风海雨般的逸怀浩气。为专集之八。秦观虽为苏门才士,但其为词,则并未受苏氏之影响,而是以其个人所独具的纤锐善感之心性,写出了既不同于《花间》,也不同于北宋其他各家的,别具凄婉之致的词篇。为专集之九。与秦氏时代相近的词人贺铸,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对之大加称赏,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对之极为贬抑。其所为词是否有屈宋楚骚之深意,是一个值得深入去探讨的作者。为专集之十。周邦彦词富艳精工,集北宋之大成,又妙解音律,既可制为三犯四犯之曲,又兼有勾勒铺陈之妙,为南宋词开出无限法门,自是关系词之演化的一位重要作者。为专集之十一。李清照生于缙绅家妇女多不敢为词的封建之时代,独能以其才情勇气专意于为词,不仅足以与男性作者相颉颃,更能于芬馨之中,时露神骏之致,自属难能。为专集之十二。陆游词驿骑于苏、秦二家之间,颇具逋峭沉郁之概,可谓风格独具。为专集之十三。辛弃疾以英雄豪杰壮志不遂之悲慨发而为词,故能于豪放中独具沉郁顿挫之致,周济称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固是确论。为专集之十四。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更兼通音律,能自度曲。沈义父称其“清劲知音”,在词中别开宗派。为专集之十五。刘克庄颇有豪气,学辛词而缺少沉郁之致,但其“以文为词”之作风,亦不失为词中之一流派。为专集之十六。吴文英词意境幽邃,词笔丽密,周济称其“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为专集之十七。王沂孙身历南宋之亡,故其为词常不免有麦秀黍离之感,托意深婉,遣辞工雅,周济称其“思笔”“双绝”,可以为“入门阶陛”。朱彝尊《词综·发凡》谓“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若王沂孙者,真可谓宋季之代表作者矣。为专集之十八。以上自晚唐五代,以迄南宋之末季,所辑专集十八种,作者十九人,可以说基本涵盖了词体在此一漫长的发展演进之路程中的主要流变及代表作者。至于元、明两代,虽然不以词称,名家极少,然亦有不可没者,即如金元之际的大诗人元好问,生于盛衰激变之时代,亲历国家之覆亡,盖正如清赵翼所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其所为词,无论抒情、写景、怀古、感事,类皆能于其所赋写之情事以外,别具深慨,豪放中不乏婉约之致,自为两宋后之一大作者。为专集之十九。降及清代,号称词之中兴,作者既众,流派纷起,本丛书之编辑盖以五代及两宋之主流大家为主,于清人之词未及备载,乃但录其具有明显之特色者五家。纳兰性德独具纯情锐感,不假工力,直指本心,王国维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颇能摆脱传统旧习,为专集之二十。徐灿为清初之著名女性词人,评者多以李清照为拟比,其才情虽不及李氏之馨逸,然而徐氏词中所写的兴亡之感,其悲慨苍凉之致,则为李氏之所无,为女性词之意境做出了极大开拓。为专集之二十一。史承谦籍隶荆溪,原属阳羡一派之词人,然其所为词,则能于阳羡派之豪健以外,别具幽凄之感。严迪昌先生撰《清词史》,称之为“界内新变”。其“雅丽”之词风,与浙西词派颇有暗合之处。夫阳羡派之宗主陈维崧,及浙西派之宗主朱彝尊,固为清词之两大作者,然而其词作浩繁,本丛书一时未能将二家之词集全部辑入,于今既有史承谦一家之词,亦颇可见两派词风流变之一斑矣。为专集之二十二。顾太清为本丛书所选辑之第三位女性词人,顾氏在意境方面虽不能与徐灿之苍凉悲慨相比,然其感觉锐敏,用笔深细,往往能在日常景物情事中,写出常人之所未见,出人意外,入人意中,自是女性词人中之一大作手。为专集之二十三。王国维为一代学人,生于清末民初海运大开新旧文化激变之时代,早年曾一度从事于词之创作及评赏,其为时虽短,但其所成就颇有突破传统之处。更因其天性忧郁,好沉思人生之问题,又曾研治西方哲学,故其词往往有哲理之思致,在词之传统中独辟蹊径。正可作为结旧开新之一种启示。为专集之二十四。早在十八年前,当我与川大缪钺教授合撰《灵谿词说》一书时,我在《前言》中已曾言及要以具体词作展现词之历史的重要性,因为对于个别之词人与词作之评赏,只是属于“一种‘点’的性质”,而“史”的叙写,则是属于“一种‘线’的性质”。我当时以为“如果我们能将分别之个点,按其发展之方向加以有次序之排列,则其结果就也可以形成一种线的概念”。“则我们最后之所见,便可以除了线的概念以外,更见到此线之所以形成的整个详细之过程,及每一个体的精微之品质,庶几使人有既能见木,也能见林,而不致有见林不见木或见木不见林的缺憾,如此则读者之所得便将不仅是空泛的‘史’的概念而已,而将是对鲜活的‘史’的生命之成长过程的具体的认识,且能在‘史’的知识的满足中,也体会到诗的欣赏的喜悦。”只不过当年缪先生与我所作出的,还仅只是限于对少数作家的个别作品之评赏而已,如今则此一《丛书》之辑录,则是大体上涵盖了词之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各种流派与风格的重要词人之全部作品,正如在词之领域中,建出了品种繁多、木繁枝茂的一片沿历史踪迹而前进的广苑长林,既可供个别之观赏,又可供历史之研究,其有功于词学,自不言而可知矣。以上还不过是仅就此《丛书》的内容言之而已。若更就其体例而言,则其所编录者实更重在每一册专集的“新释”与“辑评”。编者对于每一册专集之撰著者所提的要求,是要在严谨的考证、整理之基础上,吸收大量新材料、新观点,融入前人研究成果,对所选定之词人的作品进行分类、编年,并逐词注释、讲解、辑评,并力求融贯中西,自建体系。也就是说此一《丛书》中的每一专集,都各自代表了此一词人之作品、自其编订成集以来的全部研究成果。此科研究工作,其所获得的实在已不仅是一种综合的成果而已,同时也展现了每一位词人在历史长流中被接受的整个过程,其所反映的乃是文学在被接受的历程中之各种复杂的情境,是一种立体性的多面性的文学研究。按照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而言,此种所谓对“接受过程”之研究,固正为今日文学工作者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本丛书的编著体例,则可以说是恰好为此种“接受过程”之研究,提供了最好的结古开新的基础。然则此一丛书之编撰体例,其有功于词学,自亦不待言而可知矣。最后我还要提出来一谈的,则是此一册丛书所邀请的每册专集的撰著人,不仅都是当今词学界的重要学者,而且若推原其学术源流,更是包罗了现当代的几位词学大师的众多重要传人,既美具而难并,更珠联而璧合。然则此一丛书之出版,固洵可称为词学界之一盛事也。只是我个人既在其间忝窃了“主编”之名义,而且更在本丛书最后一册《王国维词新释辑评》的撰著中,忝窃了作者之名义。事实上在此一册专集的撰写中,我虽然参加了全程的研讨,但真正的执笔撰写人则是安易女士,这也是我要在此特别加以说明的。是为序。叶嘉莹2000年11月1日写于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前 言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1155年、1156年),享年七十二三岁。自号易安居士,偶尔署作易安室,出身于诗书官宦之家。祖父佚名,父亲名格非,字文叔,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曾为郓州(今属山东)教授等,官至礼部员外郎。《宋史·李格非传》说他博学多才,廉洁奉公,是一位俊迈出众的人物。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在北宋末年新旧党争中,因站在苏轼一边而被诬为“元祐奸党”,相继被外放、罢官,卒于故里。平生著作甚丰,现已大都散失,文只有《洛阳名园记》一卷传世,诗只有三首完篇和一二断句留存至今。关于李格非之妻,有二说。一是《宋史》本传所云:“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二是根据宋朝庄绰《鸡肋编》卷中和宋神宗元丰宰相王珪之“神道碑”记载,王珪的长女嫁李格非且早卒。至于李清照之生母,上述二说不能并存,她当是王珪的外孙女,王拱辰的孙女是她的继母,李迒当是她的异母小弟。对于李清照的生平只有《宋史·李格非传》:“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极为简略的记载。根据对其他有关载籍的研究分析可知:她襁褓丧母后,在原籍生活到约十五六岁时,来到了汴京(今河南开封)父亲身边。十八岁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夫妻,一度生活很美满。不久其父被诬为“奸党”,她受到株连,不得居京而回归原籍。在她重返汴京不久,赵挺之被罢相病卒。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今属山东)十年。在这里夫妇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之文,伉俪之谐古今罕见。此后赵明诚连任莱、淄(今均属山东)知州。1126年冬“靖康之变”,翌年春赵明诚赴江宁(今属南京)奔母丧,不久北宋灭亡。是年8月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年底青州兵变,赵家十馀间房屋所贮书画文物被焚,李清照由青州逃往江宁。起初她尚有雪天顶笠披蓑,循城远览寻诗之雅兴。一年后赵明诚因所谓“缒城宵遁”,即临乱逃脱被罢官,夫妻离开江宁,辗转于今之苏、皖、赣等地,曾在池阳(今安徽贵池)安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夏,赵明诚奉旨知湖州(今属浙江),由于冒暑骑马奔驰赴行在建康(今南京)领旨,途中染疾,于同年8月病卒。金兵加紧进逼,时局十分危急。在李清照走投无路时被人秘密弹劾,传言赵明诚曾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即所谓“玉壶颁金”之诬。这使得李清照非常惊惶,就想把家中的铜器进献朝廷以资湔雪。于是她就沿着宋高宗逃跑的路线,在两浙追赶。几次扑空后,曾寓居越州(今浙江绍兴)。在这里被穴壁盗去文物五竹箱。宋绍兴二年(1132年)定居杭州,又在重病中被张汝舟骗婚。由于此人靠谎报举数取得官职,李清照告发了他,并与之离异(关于李清照再嫁之事,在宋代有多种确凿记载,到明代出现了为之辨诬之说,认为她绝无再嫁之事,对此至今仍有不同看法)。再嫁风波稍有平息,李清照就着手整理赵明诚的未竟之著《金石录》,并为之作序,是为《〈金石录〉后序》。紧接着金、齐合兵犯杭州,她逃往金华(今属浙江)避难。约半年后,又发生了诏令其缴进《哲宗皇帝实录》之事。不久她便返回杭州,直至去世。根据李清照的上述简历,本书将其生平和词作的时空归属,将沿用已久的“前、后二期”说,改为“早、中、晚三期”说。具体划分为: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亦即从李清照出生之年,至十五六岁自原籍诣汴京待字。结婚仅一年多,因受党争株连,李清照一度被迫回归原籍。返回汴京不久,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始屏居青州之年止,共二十四年,是为前期,亦可称为“齐、汴青春期”。中期,亦可称为“青、莱、淄、宁时期”,即从宋大观二年(1108年)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去世前),李清照二十五岁至四十六岁,共二十一年。从宋建炎四年(1130年)到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四十六七岁(丈夫去世),到七十三岁前后的谢世之年,共二十五六年,是为晚境。这期间李清照曾流寓江浙,居于绍兴、杭州、金华。这一“三期说”,虽然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弥补了“二期说”的诸多不足,是本书解读《漱玉词》的基础,也是体现和贯穿本书新貌的重要方面。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载录李清照词47首。本书所收也是47首,其中45首与唐本相同,只有四首不同。四首中的《新荷叶》一首是在唐编出版和重印后,由孔凡礼先生补辑的,自然不见于1965年出版的《全宋词》;而1959年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所收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一首,唐先生认为不是李清照所作。本书则视此二词均为李作加以收录。而对《全宋词》所收的《怨王孙》(帝里春晓)和《浣溪沙》(绣面芙蓉)二首,笔者则认为并非李清照所作,未予收载。本书对所收47首词,不仅进行了前人和他人未曾有过的编年、一一按自已所厘定的写作顺序排列,并依其题材和题旨分为以下四大类:一、豪迈倜傥的风景词。这又可分为秋景词如《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此首调名原被误作《怨王孙》)和《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此类词现存虽只有这么两首,但却为作者赢得了:“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沈曾植《菌阁琐谈》)和“独树一帜”(陈廷掉《白雨斋词话》卷六)的称誉,其所显示的豪迈风格为“雌了男儿”的北宋主流词坛吹进了一股清风,令人耳目一新。二、娇嗔优雅的闺情词。这类词约占现存《漱玉词》近半数,其中包括作者待字期间所写的四首《浣溪沙》、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和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蕴含着惜春意绪的小令及其名句“绿肥红瘦”,既使“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五四),也令后世激赏不已。关于此词值得注意和再思的是,有学者认为“卷帘人”是指作者的丈夫,“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李清照结婚前后的闺情词多以好花、皎月自况,如《渔家傲》(雪里已知)、《庆清朝》、《鹧鸪天》(暗淡轻黄);新婚之际所写则多是以簪花、并蒂相娱的伉俪词如《减字木兰花》、《瑞鹧鸪》等。三、传写心曲的身世词。鉴于李清照的一生饱尝人间甘苦,那么其身世词本应包括“欢愉之词”和“悲苦之词”两部分,前者已见于上述闺情词之中,这里只就“悲苦之词”而言。这类词不仅所占比重大,而且名篇多,如《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念奴娇》、《声声慢》、《渔家傲》(天接云涛)等等。其词旨以往多被误解甚至曲解,比如前者就被认为是:“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题名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这是一种附会之说。事实并非是赵明诚新婚不久即离京远出读书,他婚后仍在太学做学生。毕业后凭借特权,在朝廷担任了清要之职——鸿胪少卿。这有当时赵明诚的手迹为证,被迫离开汴京返回原籍的是作为“奸党”子女的李清照。所以《漱玉词》中,那些字面上表达伉俪暌违而又悲苦无似的离情词,大都产生于这一政治历史背景之下。《一剪梅》下片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说明作者的愁苦不打一处来。党争时松时紧,李清照随之时居汴京,时归原籍,仿佛是在变化无常的政争中“打秋千”。她于宋崇宁三四年(1104年、1105年)间所作《行香子》词中的“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当不单纯是修辞学上的一语双关,而是崇宁年间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与“七夕”期间晴雨变化无常的妙合。再如《玉楼春》的“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意即词人对红梅说:要来饮酒就快来啊,说不定明早风一起,你我都要遭殃。所以这类词的题旨是,在对“牛女”、红梅命运的关注中,寄寓了作者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叹。《醉花阴》是这类词中的代表作。此词结拍的“似”,他本多作“比”,此处之所以取“似”,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现存李清照词最早而又较好的版本《乐府雅词》卷下作“似”、元代以前的记载征引此词时亦作“似”;第二,“比”字虽更进一层,但所谓黄花比瘦并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