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闻般若波罗蜜微妙,即生着心,取般若相,分别诸法,所谓是善、是不善,是世间、是涅槃等;以分别故,于是法中生着心,着心故斗诤,斗诤故起诸罪业——如是人名为“灭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汝当如般若波罗蜜相,莫著文字语言,教化众生。”——是名“不灭”。 “阿难!随般若在世几时,则知尔许时佛在世”,如经中广说。 佛殷勤嘱累,在会众生有疑,是故佛说嘱累因缘,所谓“有般若在世,则为佛在。”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若师在、母在,不名为失利。所以者何?利本在故。是故说“若般若在世,佛亦在世”。 又法宝不离佛宝,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不名为佛;得法宝故名为佛——“法宝”即是般若波罗蜜。如人从佛得利,乃至得解脱涅槃;若人于般若中能信行,亦以三乘法而入涅槃。是故说“般若在世,如佛在世说法无异”。 “阿难!若有人听受般若,及书、持等,当知是人不离见佛、闻法、亲近诸佛。” 问曰: 有人重罪,三不善业成就,听、受、书、持般若,是人云何当得不离诸佛、闻法、亲近佛不? 答曰: 是事先品中已答,所谓听法者有二种人:一者、但听而不信受行;二者、听而信受奉行。 如弟子不听、不信受行师语,是名不听;若以一心听闻,信受奉行,厌世、爱涅槃,离小乘、乐大乘——作如是听受,是名真听。 诵、读亦如是。 正忆念,随如佛意,离有无二边,行于中道。如所闻受持,及其义解、为他人解说,恭敬、尊重、供养、赞叹、花香等。 初始微薄,乃至正忆念、为他人说,其心转厚,功德转多,牢固不动。 若闻师说,若见经卷,花香等供养:若智者知般若功德供养者,福德重;不知者供养,福德微薄。福德纯厚者,转身不离见佛、闻法、亲近诸佛;福德微薄者,不言转身得三福报,偿众罪已,久后亦必当得佛。 此中佛总说福德纯厚、微薄,渐渐皆当见十方佛,闻佛所说,渐渐具足六波罗蜜,皆得作佛。 佛以佛眼见般若有如是大利益众生故,殷勤嘱累。 问曰: 是诸大阿罗汉已证实际,无复忧喜,小喜尚无,何况大欢喜? 答曰: 诸大阿罗汉,虽离三界欲,未得一切智慧故,于诸甚深法中犹疑不了;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中了了解说,断除其疑,是故大欢喜。 复次,此诸大弟子,已证实际。“实际”者,即是空、无相、无量,无所分别。佛以此寂灭法,种种分别名字、语言、譬喻广说,亦不坏法性,又不与世间相违;诸阿罗汉是法中证故大欢喜。 佛善说是空、无相、无量、寂灭法;诸余大众未悉漏尽,信力深故,亦大欢喜,言:“此法能尽我等生死苦,令得佛道。” 如是等无量因缘故,大众皆欢喜。 问曰: 若佛嘱累阿难是般若波罗蜜;佛般涅槃后,阿难共大迦叶结集三藏,此中何以不说? 答曰: 摩诃衍甚深难信、难解难行。佛在世时,有诸比丘闻摩诃衍不信、不解故,从坐而去,何况佛般涅槃后!以是故不说。 复次,三藏正有三十万偈,并为九百六十万言。 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如此中〈般若波罗蜜品〉,有二万二千偈;〈大般若品〉,有十万偈;诸龙王、阿修罗王、诸天宫中,有千亿万偈等。所以者何?此诸天、龙、神寿命长久,识念力强故。今此世人,寿命短促,识念力薄,〈小般若波罗蜜品〉尚不能读,何况多者! 诸余大菩萨所知般若波罗蜜,无量无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说,无量世中或变化作无数身,是故所说无量。 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诸佛本起经》、《宝云经》、《大云经》、《法云经》,各各十万偈;《法华经》、《华手经》、《大悲经》、《方便经》、《龙王问经》、《阿修罗王问经》等诸大经,无量无边,如大海中宝,云何可入三藏中?小物应在大中,大物不得入小。若欲问,应言:“小乘何以不在摩诃衍中?”摩诃衍能兼小乘法故,是故不应如汝所问。 复次,有人言:如摩诃迦叶将诸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是摩诃衍。 又阿难知筹量众生志业大小,是故不于声闻人中说摩诃衍,说则错乱,无所成办。 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 复次,佛在世时,无有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罗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罗迦比丘。 “修多罗”者,是四《阿鋡》中经名,摩诃衍中经名。 修多罗有二分:一者、四阿含中修多罗;二者、摩诃衍经名为大。 修多罗入二分,亦大乘、亦小乘。 二百五十戒如是等,名为修多罗。 “毗尼”名比丘作罪,佛结戒:应行是、不应行是,作是事得是罪;略说有八十部。亦有二分:一者、摩偷罗国毗尼,含阿波陀那、本生,有八十部;二者、罽宾国毗泥,除却本生、阿波陀那,但取要用作十部。有八十部毗婆沙解释。 是故知《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在修多罗经中,以经大、事异故别说;是故不在集三藏中。 究摩罗耆婆法师,以秦弘始三年岁在辛丑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四年夏,于逍遥园中西门阁上为姚天王出此释论,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其中兼出经本、禅经、戒律、百论、禅法要解,向五十万言,并此释论一百五十万言。论初品三十四卷,解释一品,是全论具本;二品已下,法师略之,取其足以开释文意而已,不复备其广释。得此百卷,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 大智度论卷第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