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大清相国-10

作者:王跃文 字数:17338 更新:2023-10-09 14:23:28

高士奇谢恩不止,叩首再三才爬了起来。陈廷敬心想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可高士奇的话皇上就是相信!他只能在心里暗自感叹而已。皇上开始看折子了,陈廷敬跪上前去,奏道:“皇上,百姓捐建龙亭的事十分重要,臣愿领这份差使。”皇上不由得望望张英,心里早明白几成了,却道:“咦,陈廷敬,你的脑子怎么转过弯来了?”陈廷敬道:“臣只想把皇上的差使当好。”原来陈廷敬又后悔在平叛策上不该多嘴,明知皇上主意已定,他还说什么呢?可是不说,他实在又做不到。皇上沉吟半晌,说:“好吧。朕向来以宽服人,不想压服你。朕命你总理地方捐建龙亭之事!阳曲傅山是你保举的博学鸿词,百姓捐建龙亭之事正巧发生在阳曲。朕命你立即赶赴阳曲,一则催促傅山赴京,二则实地察看百姓捐建龙亭的劲头!”陈廷敬叩首道:“臣领旨!不过容臣再禀奏几句。”皇上并不吭声,只点点头。陈廷敬便说:“臣请求,在臣从阳曲回来之前,山西建龙亭的疏请暂缓发往各省。”皇上仍没有吭声,还是点点头,算是准奏了。《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六章(1)家里听说陈廷敬要出远门办差,忙乎了几日。临走的前天夜里,月媛说:“老爷,珍儿机灵,身上又有功夫,您带上她出门吧。”陈廷敬道:“我公差在身,出门带着女眷不太方便。”月媛说:“有什么不方便的?您带的是自己老婆!”不容陈廷敬再说,月媛又笑道:“省得您这回又带个侠女到家里来。”31阳曲知县戴孟雄在五峰观山门外下了轿,望着漫天风雪,他不由得朝手里哈了口气,使劲儿搓着。钱粮师爷杨乃文和衙役们紧跟在后面,都冷得缩了脖子。杨乃文说:“老爷,您这可是九上五峰观了!这么冷的天!我看这傅山也太假清高了!”戴孟雄悄声儿道:“不可乱说!皇上的旨意,我也是没有办法啊!”戴孟雄吩咐大家不要多嘴,恭敬地走进了三清殿。道童见了,忙进去传话。傅山正在寮房内提笔著书,听了道童通报,便说:“你照例说我病了!”道童回到三清殿回话:“戴老爷,我师傅一直病着哩!”戴孟雄笑道:“我早猜着了,你们师傅肯定还是病着,我特来探望!”道童说:“戴老爷,我师傅吩咐,他需独自静养,不想别人打搅!”杨乃文终于忍不住了,道:“你们师傅架子也太大了吧?”戴孟雄回头责骂杨乃文:“老夫子,你怎敢如此说?傅山先生名重海内,皇上都天天惦记着他!去,看看傅山先生去。”戴孟雄说着就径自往里走,道童阻挡不住。来到傅山寮房,见傅山向隅而卧,身背朝外。戴孟雄走到床前坐下,问道:“傅山先生,您身子好些没有?”任戴孟雄如何说,傅山就像睡着了似的,半句话也不回答。戴孟雄忍住满心羞恼,说:“戴某惭愧,我这监生功名都是捐来的,傅山先生自然是瞧不起。可我治县却是尽力,傅山先生应是有所耳闻。百姓自愿捐建龙亭,把《圣谕十六条》刻在石碑上,用它来教化子孙万代。我想这在古往今来都是没有的事儿!我不算读书人,咱山西老乡陈廷敬大人算读书人吧?您也知道,正是陈廷敬大人在皇上面前举荐您。皇上可是思贤若渴啊!”傅山仍丝纹不动睡着,只有风吹窗纸的声音啪啪的响。这时,一个衙役慌忙进来说:“戴老爷,外头来了顶八抬大轿,几十个人,听说是钦差!”戴孟雄闻言惊骇,立马起身,迎出山门。原来是陈廷敬到了阳曲,径直上五峰观来了。珍儿、刘景、马明等随行,另有轿夫、衙役若干。珍儿却是男儿打扮,像个风流公子。陈廷敬掀开轿帘,戴孟雄跪地而拜:“阳曲知县戴孟雄拜见钦差大人!”陈廷敬问:“起来吧。你就是阳曲知县戴孟雄?”戴孟雄回道:“卑职正是!”陈廷敬说:“我要独自会晤傅山先生,你们都在外候着吧!”陈廷敬独自进了傅山寮房,拱手拜道:“晚生陈廷敬拜会傅山先生!”傅山慢慢转身,坐了起来,怒视着:“陈廷敬,你在害我!你要毁我一世清名!”陈廷敬笑道:“皇上召试博学鸿词,我是专门来请先生进京的。您我一别近二十年。这些年,朝廷做的事情,您也都看见了。”傅山冷冷一笑:“我看见了!顾炎武蹲过监狱,黄宗羲被悬赏捉拿,我自己也被官府关押过!我都看见了!”陈廷敬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朝廷也要召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应试博学鸿词。”傅山似乎不再生气,话语平和些了,道:“清廷的算盘,天下有识之士看得很真切。刚入关时,他们想利用读书人,便有那钱谦益等无耻之辈,背弃宗庙,甘当二臣。可是到了顺治亲政,自以为天下稳固了,就开始打压读书人。钱谦益等终究没有落得好下场,自取其祸。如今清廷搞了快四十年了,皇上发现最不好对付的还是读书人,又采取软办法,召试什么博学鸿词!我相信顾炎武、黄宗羲是不会听信清廷鼓噪的!”陈廷敬说:“傅山先生,晚生知道您同顾炎武交往颇深。顾炎武有几句话,我十分赞同。他以为,亡国只是江山改姓易主,读书人不必太看重了;重要的是亡天下,那就是道德沦丧,人如兽,人吃人。”傅山道:“这些话贫道当然记得,二十年前你就拿这些话来游说我。”陈廷敬说:“晚生矢志不改,还是想拿这些话来说服您。帝王之家笼络人才,无可厚非。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人进入仕途,正好一展抱负,造福天下苍生!”傅山说:“我不知道在你陈廷敬眼里,阳曲知县戴孟雄算不算读书人。他花钱买了个监生,又花钱捐了个知县。他大肆鼓噪建什么龙亭,对上粉饰太平,对下勒索百姓!”陈廷敬道:“我这次回山西,正是两桩事,一是敦请傅山先生进京应试博学鸿词,二是查访龙亭一事。”傅山笑道:“皇上真是大方,为我这病老之躯,派个二品大员来!不敢当!”陈廷敬说:“傅山先生,我因为反对建龙亭,已被降为四品官了。”傅山闻言,心里似有所动,却不动声色,冷眼打量陈廷敬的官服,原来真是四品了。陈廷敬的官声,傅山早有所闻,心里倒是敬重。只是进京一事,关乎名节,断断不可应允了。五峰观外,戴孟雄见天色已晚,甚是焦急。见珍儿从观里出来,戴孟雄上前问道:“这位爷,眼看着天快黑了,是否请钦差大人下山歇息?”珍儿说:“戴老爷先回去吧,钦差大人说了,他就把五峰观当行辕,不想住到别的地方去了。”戴孟雄心里犯难,却不敢执意劝说,只好先下山去了。当夜,陈廷敬同傅山相对倾谈,天明方散。第二日,陈廷敬用罢早餐,准备下山去。傅山送陈廷敬到山门外,说:“陈大人,咱俩说好了,您如果真能如实查清建龙亭的事,我就随您去京城!”陈廷敬笑道:“请您去京城,这是皇上旨意;查访建龙亭的事,这是我的职责。两码事。”傅山道:“可是我去不去京城,就看您如何查访建龙亭的事。”陈廷敬说:“好吧,那就一言为定!”傅山拱手道:“绝不食言!”《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六章(2)原来陈廷敬去了县衙,戴孟雄要陪他去乡下看龙亭。出了城,陈廷敬撩开轿帘,外面不见一个人影,心里甚是奇怪。杨乃文紧跟在陈廷敬轿子旁边,老是冲着刘景笑,样子很是讨好。刘景看着有些不耐烦,说:“杨师爷,你得跟在你们县太爷后边,老跟着我们干什么?”杨乃文笑道:“庸书怕你们找不着路。”马明也忍不住了,喊道:“你到后面去吧,前面有人带路,多此一举!”杨乃文觉着没趣,这才退到后面去了。刘景这才隔着轿帘悄声儿同陈廷敬说话:“老爷,那年您去山东,沿路百姓跪迎。这回可好,怎么不见半个人影?”陈廷敬掀开轿帘,再看看外面,点头不语。珍儿说:“那会儿我们老爷见百姓跪道相迎,十分高兴。我真以为您是个昏官哩!”陈廷敬笑了起来,说:“要不是我命大,早被你杀了!”珍儿笑道:“我就知道您会记恨一辈子的,人家死心踏地的跟着您,就是来赎罪啊!”说得陈廷敬哈哈大笑。走了老半天,仍不见半个人影。陈廷敬越发觉着蹊跷,便吩咐道:“鸣锣!”大伙儿都觉得奇怪,不知老爷打的什么主意。刘景说:“老爷,一个人都没有,用不着鸣锣开道啊!再说了,老爷您也不喜欢如此张扬。”陈廷敬道:“听我的,鸣锣开道。”刘景同马明对视片刻,只好遵命。突然间,咣当咣当的锣声响彻原野,惊起寒鸦野雀,天地之间更显寂静。路旁的村舍仍是悄无声息,不见有人出来探望。杨乃文悄声儿问戴孟雄:“戴老爷,钦差大人这是玩什么把戏?”戴孟雄听着锣声,心里也发慌,只得掩饰着,道:“钦差出巡,鸣锣开道,理所当然。”陈廷敬放下轿帘,不再注意外面,听凭锣声咣当。沿路走了几十里地,锣声不停地响,只偶尔惊起几声狗叫,就是不见有人出来瞧个热闹。陈廷敬心里明白,戴孟雄早叫人到下面打过招呼了。前头引路的人招呼说到了,陈廷敬掀起轿帘,叫刘景停止鸣锣。陈廷敬振衣下轿,抬眼望见寒村一处。戴孟雄也紧赶着下了轿,一个年轻轿夫伸手搀了他,说:“爹,您慢点儿。”陈廷敬甚是奇怪,问道:“怎么冒出个喊爹的?”戴孟雄回道:“这个轿夫,就是犬子戴坤。”陈廷敬打量着戴坤,约莫二十岁上下,眉眼确似其父,便道:“年纪轻轻,正是读书的时候,怎么来抬轿?”戴孟雄恭敬道:“回钦差大人话,卑职家里并不宽裕,请不起先生。况且县衙用度拮据,我让犬子来抬轿,也省了份工钱。”陈廷敬点点头,说:“国朝就需要你这样的清官啊!”戴孟雄笑道:“钦差大人,为官清廉,这是起码的操守,不值得如此夸奖。”陈廷敬望着戴坤,很是慈祥,说:“不过读书也很要紧,不要误了孩子前程。”戴孟雄道:“看看再说吧。等几年,阳曲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就让犬子读书吧。”陈廷敬点点头,不再多说。戴孟雄领着陈廷敬往村子里走,说道:“百姓要是知道朝廷钦差巡访,肯定会跪道相迎。百姓可爱戴朝廷啦!可卑职知道,钦差大人讨厌扰民,就没事先让百姓们知道!”陈廷敬点头笑笑,心想一路上铜锣都快敲破了,鬼都没碰着一个,阳曲百姓不会都是聋子吧?陈廷敬把话都放在肚子里腌着,只拿眼睛管事儿。戴孟雄边走边说:“钦差大人,这就是头一个倡议建龙亭的村子,李家庄。”陈廷敬早看出这个村子气象凋弊,并不显得富裕,便问:“怎么个由来?谁首先提出来的?”戴孟雄说:“村里有个富裕人家,当家的叫李家声。他家独自出钱,建了龙亭。”陈廷敬听了,不想随便多说什么,暂且敷衍着:“哦,是吗?”戴孟雄领着陈廷敬走过村巷,忽见一大片宅院,心想这肯定就是李家了。果然见着位中年汉子跑出门来,跪伏在地上,叩首道:“草民李家声拜见钦差大人跟县官老爷!”“李家声免礼!”陈廷敬说罢回首四顾,居然没见一个人出来观望。李家声爬起来,低头道:“请钦差大人、戴老爷屈就寒舍小坐!”陈廷敬觉着奇怪,问道:“李家声,你怎么知道本官姓陈?”戴孟雄马上出来圆场,说:“钦差大人是当今山西在朝廷做得最大的官,您只要踏进山西,立即就家喻户晓啊!”陈廷敬说:“你不是说不敢让百姓知道我来了吗?”戴孟雄答话牛头不对马嘴:“卑职平日出来,也不敢惊动百姓,这都是跟钦差大人您学的。”杨乃文忙附和道:“我们戴老爷平日暗访民间,布衣素食,很得民心啊!”陈廷敬含糊着点点头,进了李家大院。刘景不经意回头,见不远处有户人家门开了,一个小孩闯了出来,奇怪地看着外面。一个妇人忙追了出来,抱着小孩慌忙往里跑,头也不敢回。《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六章(3)进了李家大门,绕过萧墙,但见叠山凿池,佳木俯仰,楼榭掩隐,好生气派。池塘里结着冰,隐约可见残荷。想那夏秋时节,李家这园子必定是江南胜景。李家声却连声道:“寒舍简陋,真是委屈钦差大人了。”陈廷敬不说话,只随李家声往里走。走过这大大的园子,这才到了李家正堂。心想这李家真是奇怪,有钱人家通常都把园子藏在后边儿,他家却进门就是园子。入了客堂,李家声恭请客人上座。下人低头过来上茶,垂手退下。陈廷敬抿了口茶,说:“李家声,你们戴老爷说,你自家出钱建了龙亭,把皇上《圣谕十六条》刻成龙碑,本官听了很高兴。”李家声拱手道:“草民我能安身立命,乡亲们能和睦一家,都搭帮了《圣谕十六条》,它好比尧舜之法,必定光照千秋!”戴梦雄说:“禀钦差大人,这个村子十六岁以上,七十岁以下,不论男女,都能背诵《圣谕十六条》。”陈廷敬似乎饶有兴趣,说:“是吗?李家声,你背来我听听。”李家声红了会儿脸,抓耳挠腮半日,摇头晃脑背了起来:“钦差大人,草民这就背了。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睦邻。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李家声背诵完,讨赏似的望着陈廷敬笑。陈廷敬称赞几句,问道:“圣谕说,完钱粮以省催科,你们村的钱粮都如数完清了吗?”李家声道:“回钦差大人话,我们村的钱粮年年完清,没有半点拖欠!”陈廷敬回头望望戴孟雄,戴孟雄忙说:“钦差大人,卑职正要禀报。这个村,全村钱粮都是由李家声代交的,因此年年都不需要官府派人催缴。”杨乃文忘了规矩,急着在旁插话:“庸书这个钱粮师爷当得最轻松,不像别的县,成天带着衙役走村串户,弄得鸡飞狗叫!”陈廷敬顿时来了兴趣:“啊?这倒是个好办法啊!朝廷平定云南,最要紧的就是筹集军饷。如果各地都依这个办法,就不会有税银拖欠之事。”戴孟雄道:“回钦差大人,阳曲县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实行了这个办法,下一步我想让全县各村都按这个办法来做。自从卑职到阳曲任职,银粮年年都是如期如数上缴。”陈廷敬说:“戴知县,你们完钱粮的办法比建龙亭更好。朝廷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完钱粮。打仗是要花钱的啊!”戴孟雄道:“卑职把这个完钱粮的办法叫做大户统筹。原打算等明年全县通行之后,再上报朝廷。而建龙亭不太繁琐,简单易行,已在全县推开了。”陈廷敬顿时惊了,问:“怎么?已在全县推开了?你在疏请上不是说百姓有此愿望,奏请朝廷恩准吗?”戴孟雄忙低了头说:“百姓热忱颇高,卑职不好泼冷水啊!”陈廷敬心里不快,说:“我过后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龙亭吧。”陈廷敬等随李家声往李家祠堂去。戴孟雄见陈廷敬脸色不太好,心里甚是忐忑。他知道朝廷没恩准,擅自建了龙亭,追究起来是要治罪的。祠堂正对面有块空坪,长有一棵古槐树,古槐树旁边便是龙亭。亭有八角,雕梁画栋,飞檐如翅。亭里面立有雕龙石碑,上刻《圣谕十六条》。陈廷敬围着龙亭转了圈,细细看了碑刻,说:“亭子修得不错。李家声,修这个龙亭花了多少银子?”李家声回道:“两百多两银子。”陈廷敬又问:“全村多少人,多少户?”李家声答道:“全村男女老少二百三十二人,四十六户。”戴孟雄在旁搭话:“钦差大人,李家声代完钱粮已不止这个村,周围十六个村,一千零八户的钱粮都是李家声代完的。”陈廷敬点头不语,心里暗自盘算。这时,大顺突然赶来了。原来陈廷敬回到山西,没时间转道阳城老家探望父母,便打发大顺回去看了看。大顺已从阳城回来,先去了阳曲县衙,知道老爷到李家庄来了,这才一路打听着赶了过来。大顺拜道:“老爷,老太爷、老太太、太太跟家里人都好,老太太特意嘱咐,要您好生当差,不要挂念!”大顺说罢便掏出老太爷的信来,递给陈廷敬。陈廷敬读着家信,不觉双泪沾襟。珍儿见了,也忍不住流起泪来。刘景跟马明也都是父母在老家的人,难免伤心起来。戴孟雄说:“钦差大人过门而不入,有禹帝之风,卑职十分敬佩!”陈廷敬折好家书,叹道:“皇差在肩,身不由已。唉,这话不说了。戴知县,李家庄的龙亭气象威武,很不错。”戴孟雄见陈廷敬脸上有了笑容,似乎松了口气,忙说:“感谢钦差大人夸奖。”可陈廷敬突然冷冷地抛出一句话来:“其他地方的龙亭,暂时停建!”戴孟雄慌了,问道:“钦差大人,这是为何?”陈廷敬道:“未经朝廷许可,擅建龙亭,应当治罪!难道你不知道?”李家声忙跪下,说:“钦差大人,草民这是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啊!”陈廷敬说:“李家声,你起来吧。我有话只同你们戴知县说,先不说追不追究你。戴知县,我们回去吧。”李家声盛情挽留不成,只得恭送陈廷敬等出了李家庄。陈廷敬上轿时,望了戴孟雄说:“去你家吃饭如何?”戴孟雄支吾着,面有难色。陈廷敬笑道:“怎么?戴知县饭都舍不得给我吃一碗?”戴孟雄道:“卑职家眷不在身边,我都是在县衙里和衙役们同吃。县衙里的厨子,饭菜做得不好。”陈廷敬只道无妨,你能顿顿吃,我就不能吃了?戴孟雄只好叫杨乃文速速派人下山报个信儿,叫厨子多做几个菜。陈廷敬却说不用,阳曲烧卖有名,做几个烧卖就够了。回到县衙,天色渐晚。饭菜尚未做好,戴孟雄请陈廷敬去内室用茶。房间甚是简陋,里头只放着两张床,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别无长物。陈廷敬问道:“你们父子同住一间?”戴孟雄回道:“衙役们都是两人一间,我们父子也两人一间。我身子不太好,让儿子同我住着,也好有个照应。”杨乃文插言道:“县衙里真要腾间屋子出来,还是有的。可戴老爷不愿意。连庸书都是独自住一小间,真是惭愧!”陈廷敬自从见了戴孟雄儿子抬轿,心里就一直犯疑惑。这会儿见戴孟雄住得如此寒伧,他真有些拿不准这位县太爷到底是怎样的人,只好嘴上说道:“戴知县,你太清苦了。”《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六章(4)戴孟雄道:“卑职自小家里穷,习惯了。说起来不就是个官体吗?老百姓又不知道我住得到底怎样,也无伤官体啊!”说话间,外头喊吃饭了。陈廷敬说有事要聊,就让厨子端了饭菜进来,两人只在房间里胡乱吃些。戴孟雄说:“我这里有贱内自己酿的包谷烧,专从老家带来的。钦差大人尝尝?”陈廷敬说:“我本不善饮,你说是尊夫人亲自酿的酒,就喝两盅吧。”戴孟雄先给陈廷敬酌酒,自己再满上。两人碰了杯,并不多说客套话,一同干了。陈廷敬吃了个烧卖,说:“都说阳曲的烧卖好吃,真是名不虚传!”戴孟雄说:“这几年,阳曲百姓吃饭已无大碍,烧卖可不是人人都能吃上。百姓哪天都能吃上烧卖,就是小康了!”陈廷敬酒量不大,几口包谷烧下去,眼色有些朦胧了。他不再喝酒,趁着脑子清醒,问道:“戴知县,说说你们县的大户统筹吧。”戴孟雄说:“年有丰歉,民有贫富,但朝廷的钱粮可是年年都要完的。逢上歉收年成,大户完得了钱粮,小户穷户就难了。他们得向大户去借。大户有仁厚的,也有苛刻的。仁厚人家还好说,苛刻人家就会借机敲诈百姓。”陈廷敬问道:“你是怎么办的呢?”戴孟雄说:“县衙每月都会召集乡绅、百姓,宣讲《圣谕十六条》,教化民风。很多大户感激朝廷恩典,自愿先替乡亲们交纳钱粮,等乡亲们有余钱余粮再去还上。”陈廷敬沉思片刻,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戴知县,你把大户统筹的办法仔细写好给我,我要奏报朝廷。”戴孟雄喜形于色,连声说好,道:“杨师爷那里有现成的详案,待会儿呈交钦差大人。”用罢晚餐,陈廷敬乘夜赶回五峰观。傅山听说已暂禁捐建龙亭,内心暗自敬佩陈廷敬,却又说:“大户统筹之法,贫道不知详情,不敢妄加评说。只是戴孟雄这等人,料也做不出什么好事。”陈廷敬也拿不定主意,只道不会草率行事。傅山道了安,自去歇息了。陈廷敬毫无睡意,大伙儿就陪着他闲聊。聊着聊着,又聊到了阳曲的大户统筹。其实陈廷敬心里老装着这事儿。朝廷平定云南,当务之急就是筹集军饷。这几年,各地钱粮都有拖欠,官府科催又屡生民变。就因没有个好办法。戴孟雄的法子看上去真的不错,可陈廷敬沿路所见,阳曲百姓都如惊弓之鸟。钦差大人来了,百姓既没有迎接的,也没有拦路喊冤的,就连路上行人都没有。虽说是严冬,猫冬也不会猫得这么干净!陈廷敬说:“我本来深感疑虑,可我看了戴孟雄的住房,又见他自己儿子当轿夫,怎么看不觉得他像个坏官啊!”马明说:“那会儿老爷吩咐鸣锣,我猜老百姓听见了,都会以为县太爷进村要钱要粮来了,躲在屋里大气都不敢出。”大顺道:“老爷,我不懂你们官场上的事儿,可是就琢磨着,他戴老爷再怎么清廉,也犯不着让自己儿子来抬轿啊!除非这是桩肥差!”刘景说:“咱们不听戴知县说了,连工钱都没有,还肥差哩!”珍儿道:“有些事情啊,太像真的了,肯定就是假的。那李家声替十六个村,一千多户人家代完钱粮,怎么听着都不叫人相信。”陈廷敬说:“可这些村子多年都不欠交国家钱粮,那是事实啊!”珍儿道:“不是珍儿在老爷面前夸口,我家在乡下也是大户,我爹乐善好施,可也总不能太亏待自己。把自己家先败了,今后拿什么去做好事?除非李家声代完钱粮有利可图,不然他没那么傻。要不然他就是佛祖了。”大伙儿正七嘴八舌,陈廷敬突然说道:“刘景、马明,我想好了,速将阳曲大户统筹办法上奏朝廷!”大伙儿都吃了一惊,珍儿更是急了:“老爷,您怎么就不听我们的呢?”陈廷敬说:“你们且听我说道理。朝廷现在急需纳钱粮的好办法,事关军机,耽误不得。且不问阳曲做得到底如何,也不问戴孟雄是清是贪,我反复思量,觉得这个办法倒是很好。”马明也说:“光看办法,的确看不出什么破绽。”陈廷敬说:“刘景、马明,明日一早,吩咐官驿快马送出!还有,明天你俩下山,去阳曲县城看看。我就在这里等候戴知县。”珍儿见陈廷敬执意要将大户统筹法上报朝廷,闷在心里生气,生生硬硬地问:“我明天干什么呀?”陈廷敬笑笑,说:“你呀,呆在这五峰观噘嘴巴吧!”32第二日,戴孟雄领着杨乃文早早的上了五峰观。陈廷敬吩咐珍儿倒茶,珍儿心里有气,只作没有听见。大顺忙倒了茶,递了上来。陈廷敬说:“我已派人将阳曲大户统筹办法快马奏报朝廷。如果这个办法能解朝廷军饷之急,戴知县功莫大矣!”戴孟雄喜不自禁,道:“卑职感谢钦差大人栽培!”陈廷敬问:“李家庄的龙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戴知县知道吗?”戴孟雄说:“李家声自愿修建的,县衙没派人督办,不知详情。他自己说花两百多两银子,应是不错。”陈廷敬又问:“阳曲全县多少丁口?”戴孟雄回道:“全县男女丁口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人。”陈廷敬问:“全县每年纳银多少,纳粮多少?”戴孟雄道:“每年纳银两万四千七百二十三两,纳粮六千二百七十三石。”陈廷敬点点头,好像十分满意:“戴知县倒是个干练之才,账算得很清楚嘛!”杨乃文忙附和道:“戴知县有铁算盘的雅号,算账比庸书这个钱粮师爷还厉害!”戴孟雄倒是谦虚,道:“回钦差大人,卑职食朝廷傣禄,心里就只记住这几桩事儿。”陈廷敬望着戴孟雄微笑半日,慢条斯理地说:“戴知县,我会奏请朝廷,从明年开始,阳曲纳银、纳粮再加一倍!”戴孟雄听陈廷敬突然这么一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嘴巴张得老大,望了陈廷敬半天,才说:“钦差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啊!阳曲百姓哪有这个财力?您钦差大人也不是苛刻百姓的人啊!”陈廷敬冷冷地说:“我不苛刻百姓,你已经苛刻百姓了!”戴孟雄低头问道:“钦差大人,此话从何讲起?”《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六章(5)陈廷敬说:“李家庄丁口两百三十二人,建龙亭花去两百多两银子,差不多人平合一两银子。”杨乃文早吓得大气不敢出,这会儿忙插话道:“钦差大人,李家庄建龙亭的银子是李家声自家甘愿出的,摊不到百姓头上。”陈廷敬说:“未必村村都有李家声?这银子最后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去的。况且各村攀比,龙亭越建越威武,银子还会越花越多!”戴孟雄扑通跪下,哀求道:“我戴孟雄替阳曲百姓给钦差大人下跪了!阳曲百姓忠于朝廷,年年如期如数完税纳粮。如果再额外加税,那可就是苛政了!”陈廷敬瞟着戴孟雄,道:“朝廷正举兵平定云南,急需军饷。阳曲百姓既然有财力,又有忠心,就该多多的报效朝廷!”戴孟雄叩头不止:“钦差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啊!”珍儿同大顺也甚为不解,奇怪地望着陈廷敬。陈廷敬又道:“戴知县,你阳曲冒出个大户统筹的办法,这是有功。私建龙亭,这是有罪。不管功罪,都得奏报朝廷,由皇上圣裁。”戴孟雄摇头道:“卑职不敢贪功,只敢领罪!”陈廷敬说:“路归路,桥归桥。你先将全县捐建龙亭的账目报给我。”戴孟雄道:“阳曲不大不小也是方圆数百里,账目一时报不上来,请钦差大人宽限几日!”陈廷敬说:“好吧,限你三日!”戴孟雄忙爬了起来,点头道:“好好好,卑职这就告辞了!”送走戴孟雄,珍儿笑了起来,说:“老爷,真有您的!我还真以为您不管百姓死活了哩!”大顺道:“我到最后才看出来,原来老爷是要给那戴知县下马威!”刘景、马明二位早早的就去官驿把奏折交付送京,然后去了阳曲县城。街上积雪很厚,不见几个人影。刘景问:“马明,你看出什么没有?”马明说:“冷清。”刘景说:“不光是冷清。我一路走来,没见一个叫花子。但凡县城里头,叫花子是少不了的。偏偏这阳曲县城里没有,就不对劲!”马明道:“早就不对劲了。老爷去李家庄,沿路没见着半个人影!”刘景笑道:“老爷可是不好糊弄的,他心里明白得很!”这时,忽听锣声哐当,街上仅有的几个行人马上逃往僻静处躲避。刘景、马明也连忙跑进一家饭铺。店家忙问:“两位,吃点什么?”刘景随口答道:“来两碗面吧!”不料店家吃惊地张了嘴,半天不答话。马明问道:“怎么了,店家?”店家道:“二位快走吧,我们不做生意了!”刘景也觉着奇怪:“这可怪了,是你问我俩吃点什么。我本来还不想吃的,看你这么客气,才要了两碗面。”听外头锣声越来越近,店家急得不行:“二位,你们快走吧。”马明问:“店家,为什么有生意不做?”店家道:“我不能说,你们快走吧。”刘景说:“店家,我们兄弟俩走南闯北,还没见过你这样莫名其妙的人。你今儿个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们还就是不走了!”店家无奈,才说了真话:“怕惊了钦差!”刘景故作糊涂:“什么钦差?”店家道:“反正县衙是这么吩咐下来的,客人只要是外地口音,概不招呼,说是怕惊了钦差!”原来刘景跟马明虽是山西人,在京城里呆了十来年,口音有些变了。马明笑笑,说:“咱也是山西人。店家,做生意同钦差有什么关系?”这时,锣声更加近了,刘景、马明二人走到门口,悄悄儿把门帘撩起一条缝儿,原来见戴孟雄的轿子在街上走着,后面跟着杨乃文及几个衙役。听得锣声远了,刘景、马明二人出了饭铺。刘景说:“马明,怎么百姓们见了戴知县,就像见了老虎似的?”马明道:“杨乃文还说他们戴知县平日是布衣私访哩!”刘景说:“我看阳曲大有文章!马明,我有个主意。”马明道:“刘兄请讲!”刘景笑笑,说:“我俩一个再去李家庄看个究竟,一个在县城里要饭!”马明听了,觉得不可思议:“要饭?”刘景说:“就是扮叫花子啊!”马明忙摇头说:“要扮你扮,我才不扮哩!”刘景说:“这是正经事,我俩划拳吧,谁也不吃亏。”马明想想,只好同刘景划了拳。三拳划下来,马明输了,扮叫花子。马明很不情愿,也只好认了。戴孟雄回到县衙,往签押房的椅子上一坐,又神气活现了。杨乃文先是骂了半日脏话,才说:“这个陈廷敬,说变脸就变脸!戴老爷,这建龙亭的银子是如实报还是怎么报?”戴孟雄哼哼鼻子,说:“不是怎么报,而是不能报!”杨乃文道:“可人家是钦差呀!”戴孟雄笑道:“钦差怎么了?不是我戴某轻慢钦差!建龙亭是百姓自愿的,他们出多少银子,不用上报县衙。如今要我三日之内报个数目出来,报得出吗?阳曲这么大,天寒地冻的,跑得过来吗?”杨乃文问:“那怎么办?”戴孟雄说:“拖着!”杨乃文闻言大惊:“您敢拖?”《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六章(6)戴孟雄说:“怎么不敢拖?陈廷敬急着请傅山赴京,他等不了几日的。”杨乃文又问:“那下面的龙亭还建不建?”戴孟雄说:“建,怎么不建?下面是百姓自愿建的,上面折子是巡抚大人转奏的,皇上哪怕怪罪,也怪不到我头上。陈廷敬说治罪,他治呀?叫他一个一个老百姓去治吧。”杨乃文笑道:“戴老爷真是深谋远虑!”戴孟雄说:“说不准皇上还就喜欢下面建龙亭哩!皇上他也是人啊。告诉你,对付这京城里来的官呀,样子做得恭敬些,话说得好听些,就糊弄过去了!我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杨乃文点头不止,说:“有道理!有道理!庸书见您在五峰观不停地叩头,以为老爷您怕哩!”戴孟雄哈哈大笑,道:“怕?你随我这些年,见我怕过谁?上头来的这些官呀,你尽管多磕头,私下里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我往日听上头那些做官的自己说,他们在皇帝老子那里,也是磕头磕得越响,皇帝老子越高兴!”杨乃文拊掌而笑,道:“长见识,长见识!”这时,忽听外头有人喧哗。衙役进来回话,说有个叫花子硬要撞进县衙来。戴孟雄骂道:“叫花子?阳曲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有叫花子?准是哪里冒出来的刁汉!”杨乃文叫知县老爷息怒,自己跑了出去。果然见个叫花子破衣烂衫,脸上脏兮兮的,已撂倒几个衙役,直奔大堂而来。杨乃文厉声喝令:“大胆叫花子,怎敢咆哮县衙!打出去!”衙役们从地上爬起来,举棍追打过来。那叫花子身手敏捷,闪身躲过,一跳就到了杨乃文面前。叫花子正是马明所扮,杨乃文早已辨认不出。马明嘻笑着问道:“敢问这位可是知县大老爷?”杨乃文叉腰站在大堂门口:“还不老老实实任打!”马明说:“知县老爷,您打人也得讲个道理!”杨乃文道:“谁跟你讲道理?打!”衙役挥舞着棍子,就是打不着马明。马明见衙役越来越多,一把抱住杨乃文,说:“你们别动手啊,伤着了知县老爷可不关我的事啊!”杨乃文骂道:“臭叫花子,大胆放肆!还不快快放手!”马明说:“我只想问个明白!我要了十几年饭了,没见过像你们阳曲的,不准叫花子要饭!我都快饿死了,只好找县衙要饭来。”杨乃文被马明抱得快憋了气,只得叫衙役们都退下。马明放了手,望着杨乃文嘻笑。杨乃文道:“哼,还说快饿死了,你抱得爷爷我骨头都快散了!”马明说:“幸好我还饿着,不然您的骨头真散了!”杨乃文朝衙役们使了个眼色,道:“你们带他去个地方吃饭!”衙役们会意,领着马明往衙门左边院子走。杨乃文回到签押房,禀报了知县老爷。戴孟雄骂了几声刁民,回屋歇息去了。杨乃文请老爷尽管放心歇着,衙门里的事他先顶着就是了。马明见前头是监牢,佯作惊恐,问:“你们怎么把我带到这里来?”众狱卒蜂拥而上,没头没脑地将马明推进了牢房。牢门哐当几声锁上了。马明冲着狱卒大叫:“我犯了什么法?在阳曲要饭就得坐牢?”马明不见狱卒们回头理他,却听得身后一片暴笑声。有个老叫花子笑道:“我们都是叫花子!”马明定眼一看,见牢房里关的人多半衣衫褴褛,面如菜色,便问道:“你们都是要饭的?要饭坐牢,你们还好笑?”老叫花子又笑道:“你这个人傻不傻?呆在里头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觉,你还不知足?你得感谢钦差!”马明说:“我要饭关钦差什么事?”老叫花子说:“阳曲来了钦差,知县老爷就把我们这些叫花子全部关起来。我们乐意啊!管吃管住的!我就怕钦差早早的回京城去!数九寒天的,在外头冷啊!”马明道:“我还是不明白,我们要饭碍着钦差什么了?天子脚下也有人要饭啊!”老叫花子说:“人家戴知县是朝廷命官,阳曲老百姓过得好好的,怎么会有人要饭?再说了,我们这些人走村串户的,听说的事儿多,人家知县老爷也怕我们嘴巴乱说!”马明不经意瞥见墙角有个犯人,衣着整洁,正襟危坐,面无表情。马明想同他打招呼,那人只是不理。马明觉得奇怪,问老叫花子:“他是什么人?一本正经的。”老叫花子说:“人家是县官老爷!”马明真的奇怪了,心想这里怎么又出了个县官老爷呢,故意问道:“他是知县老爷?知县老爷自己关自己?”叫花子们又哄然大笑,都说新来这个人真好玩。墙角那个县官老爷充耳不闻,只把腰板挺得笔直。老叫花子说:“他是阳曲的向县丞,得罪了知县戴老爷!”马明过去打招呼,向县丞仍是不理。马明便激将道:“我看他不像县丞。县丞怎么同我们叫花子关在一起?”有人便说:“幸好他同我们叫花子关在一起,不然早被牢头狱霸打死了!当官的,人人都恨!”老叫花子说马明:“你也不自量,人家是县丞,怎么会理你个叫花子?”马明笑道:“他还没想清楚自己是谁。他要还是县丞呢?就得听我们老百姓说话。他要是犯人呢?就得听我们难兄难弟们说话。”向县丞终于瞟了眼马明,道:“你有话就说,罗索什么?”马明说:“戴知县是有名的清天大老爷,你干吗同他老人家过不去呀?我叫花子都听说,戴老爷建龙亭,皇上都知道了。我还听说,戴老爷吩咐大户人家统筹田赋、税粮,年年如数完税纳赋。”向县丞大觉奇怪,望着马明,问:“你一个要饭的,怎么知道得这么多?”马明道:“我正是因为要饭,走村串户,道听途说,见多识广。”老叫花子却说:“怪了,我们也是要饭,怎么就不知道这些事情?我们只知道哪里杀了人官府没有捉到凶手,哪家媳妇偷人被男人砍了。”叫花子们大笑起来,都觉着新来的这个人有些怪。《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七章(1)33刘景再上李家庄,已是晌午。村里仍是不见半个人影,只见断壁残垣上积着雪,偶有露出雪来的衰草在寒风中抖索。刘景随意走到一家门前,敲了半日,听得里头有微弱的声音,问道是谁。刘景只道是外乡人,冻得不行了,想进来避避风。听得里头说声进来,刘景就推门进去了。里头很阴暗,刘景环顾老大一会儿,才看见炕上坐着位瞎老头。老翁说:“外乡人?炕上坐吧。”刘景坐了上去,却见炕上冰冷的。刘景问道:“老人家,就您一个人在家?”老翁说:“家里人都到祠堂背圣谕去了。”刘景问:“背什么圣谕呀?听着真新鲜!”老翁长叹道:“就怪那钦差!”刘景问:“什么钦差?”老翁说:“你是外乡人,不知道啊!这几天京城里来了个钦差。钦差昨日还到过我们李家庄,县衙怕我们惊着了他,不准我们出门。”刘景说:“不瞒您说,我是打京城里来的生意人,皇上出行都是见过的。皇上出行,也不禁百姓出门啊!”老翁摇头道:“您不知道啊,阳曲是知县说了算,李家庄是李家声说了算。我今年九十五岁了,经过了两个朝代,也从没听说哪位皇上要百姓背圣谕”刘景说:“老人家,我刚从京城里来,怎么就不知道朝廷要百姓背圣谕呀?肯定是你们那个李家声在搞鬼!”老翁道:“这话我可不敢说啊!”刘景心里早已有数,猜着李家声很可能是个劣绅,便设法套老翁的话儿。老翁悲叹许久,心想同外乡人说说也无妨,便道:“李家声人面兽心,口口声声为乡亲们好,替乡亲们代交赋银、税粮,暗地里年年加码,坑害乡亲啊!”刘景想弄清来龙去脉,故意说:“你们可以自己交呀!”老翁道:“说来话长。前几年我们这儿大灾,小门小户的都完不起钱粮。李家声就替大家完了。从那以后,家家户户都欠下了李家声的阎王债。账越滚越多,很多人家的田产就抵给李家声了。田产归了李家声,账还是一年年欠下去,没田产的人家,连人都是李家声的了!白白给他家干活!”刘景恨恨道:“这分明是劣绅,你们可以上衙门告他呀!”老翁说:“上哪里告状?李家声同县衙里的戴老爷是拜了把子的兄弟,替他撑腰啊!李家声还养了几十人枪的家丁,谁惹得起!”刘景道:“全村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人敢出头告他?”老翁说:“哪只是一个村啊,周围十几个村的田土都快变成李家声的了!男女老少几千人,没谁敢吭声啊!今日李家声又让大家去背圣谕,背不出的要罚三十斤大白面!”刘景说:“我打京城沿路走了上千里地,没听说哪里要老百姓背圣谕,还要罚大白面那就更奇了。我说呀,你们真得告他!”这时,忽听外头传来哭声。老翁侧耳倾听,哭声越来越近,门被猛地推开,进来一个黑瘦小伙子,原来是老翁的孙子:“爷爷,我娘她吊死了!”老翁哀号道:“老天呀!黑柱,你娘她咋回事?”黑柱哭道:“我娘背了三次都没背过,李家声说要罚一百斤大白面!娘想不开,跑到祠堂后面的老榆树上吊死了!”刘景出门看看,见黑柱娘的尸体直挺挺放在块木板上,一个中年男人守在旁边痛哭。刘景听乡村们劝慰,知道黑柱他爹叫大栓。突然,见黑柱手里拿着菜刀,从屋子里冲出来。几个女人忙跑上去,死死抱住黑柱,劝道:“黑柱,你别做蠢事了,你这是去送死!”黑柱怒吼道:“我要去杀了李家声!”老翁倚着门,高声喊着:“乡亲们行行好,抢了黑柱的刀,他不能去送死啊!”一位大婶喝斥黑柱:“他家养了那么多恶狗,你杀得了他吗?”刘景接了腔,道:“杀得了他!”大伙儿突然发现这里有个陌生人,都惊疑地望着他。刘景说:“李家声作恶多端,该千刀万剐!”有男人问道:“敢问这位是哪来的好汉?”刘景说:“你们先别管我是什么人。李家声借口背诵圣谕,敲诈乡民,逼死人命,其罪当死!”有人又问道:“听你官腔官调的,莫不是衙门里的人?”刘景道:“我说了,你们不要管我是什么人。李家声应交衙门问罪,乡亲们千万不可鲁莽行事!”有人说:“越听你越像衙门里的人了。李家声同县衙戴老爷同穿一条裤子,谁去问他的罪?”刘景只道:“我领你们去捉了李家声,送到衙门里去!”大伙仍将信将疑:“好汉,你怕是二郎神下凡啊!李家声养着几十家丁!”刘景说:“你们跟我来,我自然拿得了他!”刘景说罢,掉头往外走。大栓同黑柱父子操了家伙,跟在后面。男人们凑在一起嘀咕几句,也都跟上了。几个妇人飞跑着去家家户户报信,不多时全村男人都出来了。男人们操着扁担、铁锹、菜刀,跟着刘景往李家声家赶去。祠堂里出了事,李家声早已回到家里,躺在在炕上抽水烟袋。下边人听得风声,慌忙报信。李家声一怒而起:“李大栓他敢!把人都给我叫上!”下人又道:“老爷,里头还有个人,像是昨天跟着钦差大人的!”李家声大惊,问:“没看错吗?”下人道:“没看错。”李家声低头想想,一拍大腿,笑道:“好,我叫他乱棍打死!”李家大门紧闭,几十家丁静候在里头。乡亲们擂门半日,李家声喊道:“放他们进来,别把门给弄坏了!看他们敢怎样!”乡亲们蜂拥而入,朝李家声叫骂。李家声双手叉腰,大声叫喊:“你们想怎么样?我可是奉了钦差大人的吩咐办事!”刘景喝道:“李家声!”刘景正要开口,李家声却指着他大喊起来:“乡亲们,这位就是钦差大人手下!你们问问他!”刘景怒道:“李家声,你真是大胆!”《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七章(2)黑柱不分青红皂白,朝刘景圆睁怒眼:“原来你是钦差的人?我先杀了你!”黑柱举刀便朝刘景砍去。刘景闪身躲过,反手夺了黑柱的刀。乡民们觉得上当了,掉转棍棒朝刘景打来。刘景来不及开口,先招架几个回合,跳出圈外,大声喊道:“乡亲们,你们听我说!”大栓血红着眼睛,道:“官府的话我们不相信,今日先杀了你再说!”大栓说着便往前扑,刘景把他一掌打回,回头叫骂李家声:“李家声,你假传钦差旨意,已是死罪!你还鱼肉百姓,逼死人命,该千刀万剐!”乡亲们停了手中棍棒,不知如何是好,都愣在那里。李家声直想挑拨乡亲们打死刘景,又喊道:“钦差大人专门来阳曲督造龙亭,命我教乡亲们背诵圣谕。不然,我李家声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刘景道:“你胆子还小吗?你强迫乡亲们背诵圣谕,已逼死人命了!你还包揽赋税,擅自加码,盘剥百姓,胆大包天!”李家声哈哈大笑道:“包揽税赋?我们戴知县管这叫大户统筹,钦差大人还要把我这个办法上奏朝廷哩!”刘景说:“你休想煸动乡亲们!我就是要拿你去见钦差大人!”李家声笑道:“你想拿我?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我还要拿你哩!我今儿个先灭了你!”家丁们黑压压拥了过来,刘景左右扑打,渐渐有些抵挡不住。乡亲们没了主张,不知朝哪边下手。黑柱喊道:“爹,看样子钦差是个好官!”大栓道:“他是好官,我们就帮他!”大栓父子说罢,上前去给刘景助战。乡亲们见状,吆喝着朝家丁们打去。李家声见乡亲们人多势众,毕竟心里犯怯,想溜回屋里去。刘景飞身上前,擒了李家声,喊道:“你们都住手!不然我先斩了这个恶人!”家丁们见势不妙,都收了手。天色慢慢黑了下来。刘景同大栓、黑柱并几个青壮汉子,连夜带着李家声去了县衙。戴孟雄已经睡下,听得通报,慌忙跑到大堂,指着李家声鼻子痛骂,吩咐衙役把他关进监牢。李家声自是喊冤不止,戴孟雄黑着脸,像个铁包公。马明见李家声被带了进来,便知道刘景已从李家庄回来了。他早已同向县丞悄悄儿露了底细。原来向县丞名唤向启,私下说过要参戴孟雄,不料前几日被奸邪小人传了话。戴孟雄知道钦差来了,便先把向启关了起来,过后再寻法子收拾他去。34陈廷敬同傅山正吟诗作画,刘景一头撞了进来,匆匆把李家庄的事情说了。陈廷敬听了脸色大变,没想到看上去再好不过的大户口统筹,却是劣绅坑害百姓之法!他上的那个折子,若是叫皇上准了,那就害了天下苍生!陈廷敬痛悔不已,却不知如何处置。倘若再上折子奏请皇上不要准那大户统筹办法,必然获罪。皇上一来会怪他处事草率,情同戏君;二来朝廷正缺钱粮,皇上明知这个办法多有不妥也会照行不误。陈廷敬背手踱步,琢磨再三,道:“我得连夜写个折子,请求皇上不要准那大户统筹之法。”刘景也察觉事有不妥,问:“老爷,这成吗?”陈廷敬叹道:“我知道你是担心我获罪。我受责罚事小,天下百姓受苦事大!”傅山劝慰道:“陈大人不必自责,您的心愿是好的。下面奸人弄出来的把戏,你们京官下来,最易上当!”陈廷敬突然发现不见马明,问道:“马明呢?”刘景听说马明还没有回来,也急了起来,便把他俩如何划拳,马明如何又扮了叫花子的事说了。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陈廷敬也忍俊不禁,笑道:“你俩怎么像玩孩子把戏?”刘景道:“老爷,您不知道,阳曲街上也是行人稀少,最奇的是不见叫花子。我想这县城里啥都可以少,只有叫花子少不得的。没有叫花子,肯定有文章。”陈廷敬道:“看来阳曲县衙庙小妖风大,马明不会出事吧?他没说扮了叫花子如何行事?”刘景说:“他说直接去县衙要饭,看戴孟雄如何处置。”珍儿说:“真怕出事。戴孟雄是见过他的,认出来了,不要加害他?”大顺哼着鼻子,说:“我不信他真吃了豹子胆,敢加害钦差的人!”正是这时,有人进来禀报,说阳曲知县戴孟雄来了。刘景不由得操起了桌上的刀,陈廷敬摇摇手,悄声说:“看他如何说吧。”戴孟雄进得门来,哭丧着脸,扑通跪在地上,道:“万万请钦差大人恕罪!”陈廷敬问道:“你何罪之有?”戴孟雄说:“卑职有失察之罪!属下向启,一直欺瞒我。他同李家声等劣绅暗中勾结,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什么捐建龙亭、大户统筹,都是向启弄出来糊弄上头的鬼花样!其实是借机掠夺百姓!”陈廷敬说:“朝廷接到的捐建龙亭的奏本,可是你请山西巡抚转奏的!”戴孟雄叩头道:“卑职罪该万死!卑职上奏以后,才发现其中另有文章。可是,卑职怕丢了乌纱帽,只好顺水推舟,一边想实实在在的把龙亭建好,一边着手查办向启。钦差大人来阳曲之前,卑职已把向启关起来了。”陈廷敬说:“你答应得好好的,三日之内把建龙亭的捐钱账目交给我,原来是在蒙我啊!”戴孟雄道:“卑职有苦难言,万望钦差大人恕罪!还有那大户统筹办法,只要管住大户人家不借机敲诈,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我想将计就计,干脆把向启盘剥百姓的坏事做成好事。事已至此,卑职只好如此。”陈廷敬又问:“今日可曾有个叫花子到县衙要饭?”戴孟雄道:“听师爷杨乃文说,确实有个叫花子到县衙闹事,把他关起来了。”刘景问道:“这就奇怪了,叫花子要饭也犯法了?”戴孟雄道:“说到这事,卑职正要禀报,听说钦差要来,向启怕露了马脚,瞒着我把城里的叫花子都抓起来了。我也是刚刚知道这件事情,已吩咐下去连夜把叫花子放了。钦差大人为何问起那个叫花子?”陈廷敬笑而不答,只道:“戴知县果然干练,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过夜啊!”戴孟雄叩首道:“卑职哪敢受此夸奖!万望钦差大人恕罪,明日请钦差大人和卑职一道同审向启跟李家声。”陈廷敬说:“好,我答应你。你回去吧。”戴孟雄走了,陈廷敬说:“这回马明可受苦了。深更半夜,数九寒天,城门紧闭,他上哪里去?”《大清相国》 第四部分《大清相国》 第十七章(3)刘景觉得不好意思,就像他害了马明似的,说:“唉,只怪他运气差,划拳划输了,不然我去扮叫花子。”陈廷敬道:“阳曲的鬼把戏,到底罪在戴孟雄,还是罪在向启,现在都说不准。”珍儿道:“我看肯定都是戴孟雄搞的鬼!”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