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秦相吕不韦-8

作者:金孩 字数:16000 更新:2023-10-09 14:23:37

秦王道:“吾意已决……”  这对吕不韦来说简直是一声霹雳,他整个心身都被震撼了。  吕不韦先是震怒。好一个不听话的孽种!我明明讲了“以为不可”,你那里就来了一个“意已决”!  随后,吕不韦嘲笑了嬴政:好哇,好哇,你以王的名义发号施令了,而且号令是拗着你的父亲发出的!可你的这第一号号令是多么蹩脚啊!  接着,吕不韦害怕了。嬴政这是怎么啦?左一件,右一件,连续出手,到底想要干什么?  最后,吕不韦迷茫了: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十分明显,吕不韦思想上的上述三种变化,反映了他刹那间内心思考的一个过程。  无疑,震怒、嘲笑,他都是在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在内心里责备自己的儿子。害怕、迷茫,说明他开始变得清醒。  我们交代过,吕不韦曾想清楚,今后,朝事处理起来要多加注意,对嬴政,做起事来当把他当成君,自己当作臣。我们也交代过,尽管他这样想过了,但是,遇到实际事情时,他又往往会忘记这一层。  眼下,开始时就又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阅兵时,嬴政告诉他,要下一道指令,把一切客卿统统逐出秦国。当时,吕不韦立即表态:“臣以为不可……”  那时,或者吕不韦还记着自己要把嬴政当成君王的话,或者出于习惯,自己称了一声“臣”。而当嬴政讲了“吾意已决”之后,他的表现,肯定是把自己的那些话全部忘掉了。他不能容忍,他震怒、他无情地嘲笑儿子。随后,他害怕了。他先是觉得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这个儿子了。那么,儿子要做什么呢?进而思考,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做什么?要逐客,而且“一切逐客”。那么,背后反映了什么心理?  吕不韦想不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在大殿上,在廷议处理郑国问题时,他讲了“让他继续主持”后,儿子来了一句:“这事容寡人再想一想……”此后吕不韦在想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时,他曾想到,是自己讲话的方式不对,在“君”前,没有问嬴政一句就做了决定,因此把嬴政惹恼了。现在,这还能够解释得通吗?  怕是不能了。可是什么原因呢?  容不得深想了,不管什么原因,还是以想过的那条处理:要把嬴政当成君,自己当成臣。既然君讲“吾意已决”,那他就没有什么好讲了。  检阅完毕,秦王回宫去了。  吕不韦立即找到李斯,对他说:“你不要随军了——大王要下逐客令,驱逐一切客卿。你赶紧回去,写一道谏书递上去,事情或许尚有挽回的余地……”  李斯听后也感到甚为惊异,便问:“以相国名义上奏?”  吕不韦想了一想,道:“不,以你的名义……”然后又道:“结果派人告我……”  李斯驾车离队。  大军开拔,吕不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上了路。他所担心的,与其说是下逐客令的本身,倒不如说是闹不清楚自己的儿子究竟打算干什么。//---------------二十五、书谏---------------  李斯意识到自己接受了相国一项极为重要的托付。他回去之后立即写就了一篇奏折,递了上去。  从昨天的廷议,到当日的出征仪式,赵高一直在秦王的身边。秦王与相国之间发生的摩擦,引起了赵高的注意。秦王曾找来几名本土的大臣,一起议论了逐客的事。当时,赵高在场。最后秦王决定下令逐客,赵高曾询问秦王,这事要不要告知相国?对赵高的劝谏,秦王没有理睬。赵高很是紧张。故而,李斯的奏折一到,赵高就把它摆在了秦王几上,并有意把几上其他的简统统收起了。  秦王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人。他见几上有一扎新的简,便看了一下题目:《谏逐客令》。秦王一震,立即翻看内容。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秦王合上了简,道:“不是什么“‘吏议逐客’而是寡人定逐客……”  但随后,秦王又打开了那简,心想,看看奏者谏逐客,会讲些什么理由。他继续往下看: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秦王再次把简合上,心里道:“老生常谈……毫无新意!”  合上后,秦王又把简打开了,心里道:“耐心看看,他究竟能讲些什么……”秦王继续看简。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读到这里,秦王想:讲得倒还有些道理。他继续读下去: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秦王一直读下去,随后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读到这里,秦王心中连连道:“有道理,有道理!”他接着读:“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读到这里,秦王已经站了起来。他思索了片刻,把简拿在手里,站着读下去: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简读完了,秦王的一身汗也冒了出来。他读出了声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兴奋了起来,大叫:“赵高,快些召这个李斯……”//---------------二十六、荐简---------------  李斯被召进宫来,两个人就如此见面了。  秦王告诉李斯,他读了《谏逐客令》,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收回成命,客卿一律留下,郑国也继续修他的渠。  李斯很是兴奋,因为第一,他完成了相国的嘱托,第二,看来,自己受到了秦王的赏识。  秦王也很兴奋,问李斯哪里人?什么时候来到秦国的,在相国府上做什么?  李斯回奏道:“臣楚人,年初来到,在相国门下做舍人……”  秦王又问:“你的老师是哪个?”  李斯回道:“荀卿……”  秦王一听吃惊道:“嗬!是他!大名鼎鼎啊!”秦王进一步问:“荀卿先生的学生一定很多吧?是不是跟孔子一样,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李斯回道:“学生倒是不少,可难以与孔子那会儿相比……”  秦王见李斯如此说,又问:“什么缘故呢?”  李斯回道:“老师的儒学,已经大大不同于孔子那会儿的儒学了……”  秦王惊奇道:“衰败了?”  李斯回道:“老师教出的学生,许多人已经改了原味儿……”  秦王更觉得奇怪了,问:“怎么这么讲呢?”  李斯回道:“臣有一同窗,名叫韩非,师事荀卿多年,臣来时路过韩国,见到了他,带来了他的文章——《韩非子》,如果大王想看看,臣便把它送进宫来——大王一看,就能了解臣讲的意思了。”  这一下子吊起了秦王的胃口,听后他立即道:“寡人要看!”//---------------二十七、苦读---------------  秦王命赵高亲自去送李斯,并跟李斯一起到李斯的住处去取韩非的书简。  李斯谏秦王收回逐客令,赵高很是高兴。他叫了宫中的车子,与李斯同乘一车,送李斯回去。赵高在路上对李斯讲,他很快就会抖起来的,因为他不但受到了秦王的赏识,也必定得到相国的信任。李斯并不了解这个太监,话很少。他绝对想不到,将来,自己的命运会掌握在这个太监的手里——这已不是本书所要记述的内容了。  到了李斯的住处,赵高把李斯带来的《韩非子》装上了车。临别时,赵高还笑着嘱咐李斯,要好好保养身子。  秦王正在等着。赵高一到,小太监从车上搬下第一批书简,秦王就读了起来。  在搬运中,韩非的书简被弄乱了,码放不再是原来的次序。秦王抓到手上的,是《爱臣第四》。说来也是凑巧,秦王近来终日所想的,是君主与大臣的关系问题。他所思虑的这一问题,是不能公宣于世的。而现在,秦王一下子找到了知音。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这样的两句话映入眼帘,使秦王产生的感觉,就像一个长久经受阴霾折磨的人一下子看到了晴朗的天空。  秦王接着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货于家……”  读罢,秦王合卷,回忆着简中内容,久久不能平静。有几处,他要印证自己记下的是否有误,便重新翻开竹简,查找那些话,  接下来,秦王又展开了另一篇,一看,题目是《有度》,开头写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秦王读着,一口气读到:“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  和第一篇一样,秦王合卷,回忆着简中内容,久久不能平静。有几处,他要印证自己记下的是否有误,便重新翻开竹简,查找那些话。  回想、印证,印证、思考,最后,秦王站了起来,喃喃道:“韩非,你分明就是专为寡人书此简啊!”  秦王一连读了三天三夜,吃就是几上吃,实在困了就趴在几上眯一会儿。  赵高也跟着熬着。  最后,秦王命再召李斯。李斯二次进宫,秦王的兴奋劲儿还没有过去,见李斯道:“李斯,上次进宫,寡人还没有问你:你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  李斯笑着回道:“臣一为强秦而来,二为谋自家利益而来……来时,我辞老师荀卿说‘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建功者,欲西入秦……’”  秦王大笑道:“真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学生。你的师兄韩非说:‘今学者之说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爱之道,是求人主之过于父母之亲也,此不熟于论恩诈而诬也,故明主不受也。’寡人就是爱听讲真话的,而且这话讲得对!寡人读了韩非的文章!韩非有本事,寡人想讲讲不出来的道理,他统统讲了出来,而且讲得是那样地中肯,那样地透彻!”  接下来,秦王开始背诵韩非的文章: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月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以同道也……”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此……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  秦王遂道:“好哇!寡人就是讲利,讲威,讲名,寡人就是要去匹夫之私誉……”  对秦王表现的热情,对秦王的记忆力,李斯很是吃惊,但他并没有讲什么。  最后,秦王道:“李斯,离开相国府,到朝廷做事吧——先作侍中。”  李斯离开了,秦王的激动劲儿还没有过去。他在殿中踱步,依然背诵着韩非的文章:“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赵高听着,觉得像是有一把剑,剑锋的朝向,让他感到惊恐万状。//---------------二十八、难事---------------  过了好几天,秦王才渐渐平静下来。他清醒后,首先考虑到的便是郑国的事,便是逐客的事。自己做了一个荒唐的决定,一个丢脸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导致了李斯的进宫,导致读到了韩非的文章这样的快事。  赵高已经与他一起熬了几天几夜,秦王放赵高回去休息。  赵高很是困倦了,恨不能快些倒在榻上睡一觉。从秦王那里出来去自己的住处要经过泾阳宫。不想他被站在宫院里的泾阳太后看到了。赵高不能不过去搭话。  泾阳太后正有事要找赵高,便把他喊进了宫中,对他道:“中书令,我有一件事求你了……”  赵高道:“小的怎么担待得起太后的一个求字,有什么事要小的办,吩咐就是了……”  泾阳太后道:“后悔先王在世时没有给我那两个儿子讨得封赏,你在政儿身边,我求你跟政儿说一说——在政儿那里,不就是一句话吗……”  赵高一听忙道:“太后,这事你想简单了……另外,眼下大王正在……”赵高想不起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说明秦王的思想状态,最后选了“浮躁”二字,道:“正在浮躁着……现在跟他讲这事可不是恰当的时候……”  泾阳太后注意到了“浮躁”二字,道:“他能浮躁什么呢?”  赵高道:“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来了一个李斯,他又弄来了一个叫韩非的什么文章,大王宝贝一般,爱不释手,讲起话来,也不是原来的那种味儿了……”  泾阳太后有点不高兴了,道:“不是原来的那种味儿,亲情也会变?我的两个儿子不再是他的兄弟?”  赵高听后赶紧道:“这当然不会……”  泾阳太后遂道:“这不结了……”  赵高解释说:“小的只是说,眼下时机不好……”  泾阳太后道:“所以才找你呢,连阴雨总会有晴天的时候,等政儿心情好些了,你给说说……”  赵高太实了,太后既然讲“等政儿心情好些了,你给说说”,那何妨就答应下来,过后拖下去,可他却表示了为难:“可这事……”  泾阳太后又不高兴了:“你有难处?”  赵高解释道:“小的不是不想为太后办事,小的只是担心,说不好,万一大王给回绝了,便再也没有了回旋余地……另外,还有相国那一层……”  泾阳太后道:“相国不是不在吗!再说,相国走前,我也是找了相国的,他说得奏请大王。这样,才想到让你在大王那里给垫句话。得,懒得办就算了,我再去求别人……”  赵高忙解释道:“太后,不是的……”  泾阳太后不再讲什么了。  赵高一肚子的委屈出了泾阳宫,随后,他的委屈变成了不满,心中骂道:“威风什么,一个头上插草的主儿!”//---------------二十九、闯宫---------------  泾阳太后为儿子求封的事已经闹了很长的时间。这件事惊动了秦宫的众公子。就在泾阳太后在泾阳宫与赵高进行那场不愉快的谈话的时候,众公子的代表也正为这件事与太王太后进行着对话。  众公子十余人,其中有庄襄王子楚的兄弟,也有子楚的侄子,一齐站在太王太后身边道:“太王太后,听说泾阳太后为她的两个儿子讨封。我们等了多年没等上,他们两个吃奶的孩子就封爵赐地?这事请太王太后做主,如果封了他们,便也应该封我们——这方面不该有仨亲的,俩后的……”  太王太后道:“看见块云彩你们就打雷……这类事,大王和相国自有主张。现如今,还没有你们吵吵的份儿!你们缺什么了?荣华富贵,你们样样有了,还嚷嚷什么!你们说‘不该有仨亲的,俩后的’,我倒问你们:宫里的事,怎么就不许有仨亲的,俩后的?你们倒说给我听听!”  面对太王太后的进逼,众公子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一句话。  见此情景,太王太后又道:“退下吧——今后你们再也不要说这些傻话,干这些傻事……”  众公子怏怏退去。  事情过去两日,诸公子又到了华阳宫。太王太后以为这些人依然不忘泾阳太后为儿子讨封的事,起初不打算放他们进来,后来一想,不给这些人把事理讲明白,他们总不会罢休,便放大家进了宫。  谁知,诸公子这次进宫是要讲别的事,而且,其中一人刚刚开口,就把太王太后吓得魂不附体。  话是诸公子中名叫嬴子推讲出口的,这嬴子推是公子柱的一个侄子,是嬴政的一个堂叔。他道:“太王太后,我等听说了一件事,前来启奏:大王他并不是我们嬴家……”  听到这里,太王太后敏感地意识到,这嬴子推讲的事非同一般,连忙止住嬴子推:“住嘴!”  随后,太王太后把宫女和太监都支了出去,宫中光剩下了太监头头华典。  这时,太王太后向嬴子推道:“你要讲什么?”  嬴子推道:“我等听说,大王他并不是我们嬴家根……”  果然是大事!  太王太后听后脑筋在急剧地转动着,她嘴里道:“狗胆!这等大事就能张嘴就讲的?”  嬴子推道:“这是真的……”  其他人一齐道:“是真的……”  太王太后发怒了:“什么真的?”  众公子并不示弱,齐道:“他是一个野种……”  太王太后大发雷霆:“放肆!”  众人一时不敢讲话了,可过了片刻,嬴子推又道:“太王太后,容我们把话说完。我们来找太王太后,是由于太王太后是我嬴家主事的正宗。我们不是不知道,我们这样做风险该有多么大!我们全然是为了嬴家的社稷……”  太王太后不想听下去,道:“道听而途说,也是你们可以干的事?”  嬴子推又道:“太王太后,庄襄王纳太后八个月生嬴政……”  太王太后盯住嬴子推:“就凭这?”  嬴子推道:“这还不够吗?”  太王太后向一公子:“嬴造,你可知道,你娘怀你是几个月?”  嬴造:“听说是九个月……”  太王太后道:“结了!你九个月就爬了出来,兴你娘早产,不兴人家的孩子早生?我告诉过你们,老实呆着。宫里的事总是昨儿一阵风,今儿又一阵雨。你们哪,不要听见个风就是雨。一不要道听途说,管住自己的那张嘴。二要安分,有吃有喝,不要终日胡思乱想。回去吧——我饶过你们你们不会不清楚,可以治你们怎样的罪过!可话讲明白,只限这一次!”  众公子离开了。  太王太后觉得,自己惊出了一身汗来。她陷入了深思。她不清楚这般风在外面吹得多大了。她把华典叫到了身边。  “这股风在外面已经吹了很久了吗?”太王太后问华典。  华典回道:“臣并没有听说宫中有人议论这事。”  太王太后道:“这还好……你留心些,这样的事不能在宫中盛传。还要特别留心不要传到大王耳朵里去——这次这些人来的事,也不要传到大王的耳朵里去。这些人讲了什么,不要跟宫中任何人透漏。”  华典一一记下。  随后,太王太后又吩咐华典,近日多跟各宫的太监接触接触,了解有关这事的动向。  华典答应照办。//---------------三十、理乱(1)---------------  赵高没有把泾阳太后找他的事告诉给秦王。但是,泾阳太后为儿子讨封的事,秦王一直没有放下。逐客的事已经办砸了,这件事不能再办砸。次日,秦王召李斯进了宫,专门就此听取李斯的见解。  秦王对李斯道:“泾阳太后为寡人的两个弟弟讨封,寡人问近臣,皆谏寡人师古,曰:事不师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卿意如何?”  李斯奏道:“臣不敢苟同于一味师古。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它们各自按各自的办法,还不都治理得好好的?怎么就说事不师古而不能长久呢?周朝八百年了,还不叫长久?倒是有一条周朝没能处理得当,才弄到今儿这种可怜境地。臣说的这条就是分封。现天下散乱,莫能相一,原因正是诸侯并立、王权旁落。如果依然照旧,分封诸公子,走周朝的老路,便是再度立国——再度立国,便是再度树兵,那天下永无宁日了。”  李斯说着,秦王不住地点头。实际上,秦王内心也是这样想的。  李斯讲完,秦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判定,对这件事的考虑没有错。  现在的秦王,是凡事必以韩非为师了,他想起了韩非《八奸》中的话:  “一栖两雄,其斗。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执政,子无适从。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闾,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将逼主处。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公子既众,宗室忧吟。止之之道,数披其木,毋使枝茂。木数披,当与之离。掘其根本,木乃不神。填其洶渊,毋使水清。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秦王决心已下,对于两个兄弟封爵赐地之事,一定不允。  正在想着,泾阳太后带着她的两个孩子进了宫。李斯见过太后便退了出去。  秦王给泾阳太后见了礼,并把两个弟弟拉到身边,问了些情况。太后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讨封的事讲了出来。  秦王已经有所准备,泾阳太后讲后便道:“这事儿臣已经听人讲过了,本想过去向太后讲明的,只是这些日子忙些,难以抽出身来。儿臣想过了,先王时节,秦国曾给子弟和功臣以封邑。现有的不必改变了,但新的儿臣决定不再分封。两个弟弟,是孩儿的亲骨肉,今后,有儿臣吃的,就有两个弟弟吃的,有儿臣住的,就有两个弟弟住的——分封的事不再提了。这要太后谅解……”  泾阳夫人顾不了许多,见秦王对自己的要求一口回绝,便有了气。只是,她毕竟意识到自己是在宫里,嬴政虽算是自己拉扯大的,但现在是王了,因此不可造次,便压了怒气,转而问道:“大王说先王时节那样,现在要改,为了什么呢?又为什么章程一定要从你的两个弟弟身上改起呢?”  秦王看出太后的怒气,便赔笑道:“儿臣惹太后生气了……改的道理儿臣刚刚跟离开的李斯谈论过,无非是为了秦国的江山社稷……”  泾阳太后打断了秦王,道:“这样说,要封了你的这两位弟弟,江山社稷就难保了?”  秦王忙道:“自然不是……”  泾阳太后道:“既然不是,那就封得!”  秦王觉得自己很难把道理跟太后讲清楚。是啊,他和李斯能够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说“现天下散乱,莫能相一,原因正是诸侯并立、王权旁落。如果依然照旧,分封诸公子,走周朝的老路,便是再度立国——再度立国,便是再度树兵,那天下永无宁日了”,但这话跟太后讲出来,太后就一定要问:“难道封了你的两个弟弟,他们就会犯上作乱,弄得天下不宁吗?”如果你说不是,那太后接下来的话还是:“既然不是,那就封得!”  秦王做了难,只得推脱道:“太后请回去,改日再到宫里去说明……”  最后,太后撂下一句:“哪里来的野种,挑唆大王胡思邪想,保社稷……呸!连亲情都不要了……”  泾阳太后走了。  秦王想到,这依然给太后留下了幻想,但也只好如此了。  太后有没有幻想呢?  嫪毐正在宫里等着她。太后几乎气炸了肺。她向嫪毐讲了谈话经过。  这回算是走到了绝路。求相国,相国推说要禀奏大王。求赵高,赵高云里雾里讲了一通,进行搪塞。求秦王,秦王封了口。  嫪毐觉得一口气难以喘出来,自己憋了半天,眼里含着眼泪,转身出了宫。  赵二女在后面喊他,他也不应,只管往外走。  嫪毐独自一个人驾车去了郊外。开头,他让车子在街上急驰,出城后,依然急驰了一阵,然后便缓缓而行。  进宫之前,嫪毐跟吕不韦多少年,已经广有见识,也跟吕不韦学到了很多。进了宫,自己已经是侯爷了,见识自然已经非同以往。  来到咸阳,他原就憋着一肚子气。吕不韦抖了起来,赵女成了夫人,赵高成了中书令。可他什么也不是。后来进了宫,得到了封赏,但心里依然不平,自己哪一点不如赵高,凭什么赵高的爵位就比自己高?  最让他不平的是他和赵二女的两个孩子得不到封爵的事。随着嬴政地位的变化,嫪毐内心的不平之气变得越发强烈。最后,嬴政成了太子,进而成了王,可他的两个儿子依然什么都不是。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女的儿子,嬴政可以为太子、为王,我们的两个儿子为什么连个什么侯、什么君都不能封得?同是不能将秘密公开,为什么就这样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并不要求在天上,我们只是要求不在地上,你当王,我们当侯,这有什么过分呢?是你们做得过分了吧!嬴政说什么有他吃的就有两个弟弟吃的,有他住的就有两个弟弟住的,分封的事不要再提。讲的比唱的还好听!有他吃的就有两个弟弟吃的,有他住的就有两个弟弟住的……他吃的是什么,是怎么吃的?他住的是什么,是怎么住的?//---------------三十、理乱(2)---------------  嫪毐所考虑的问题是,就这样忍了吗?  忍,实在是忍无可忍。  不忍,又待如何呢?  忍?  不忍?  不忍又怎么办?依靠什么人吗?自己所依靠的人都靠不住了。求相国,相国推说要禀奏大王。求赵高,赵高云里雾里讲了一通,进行搪塞。求秦王,秦王封了口,还求谁呢?还靠谁呢?  靠不了别人,靠自己吗?  自己能够做什么?  那就只好忍了。  可能够咽得下这口窝囊气吗?  然而不忍又有什么办法?  嫪毐的心里车轱辘一般转起来。总而言之,他心乱如麻,一时理不出个头绪。  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他心里急了起来,怨恨自己懦弱、无能,竟扬起鞭子向自己身上抽了起来。  那驾车的马见驾车人举起了鞭子,以为是让它们急驰,于是,它们撒开了脚,车子急驰向前。  驾车的马错误地理解了嫪毐举鞭的动作,这使嫪毐越发地感到了恼怒。娘的,连牲口也不听话了!这回他不是举鞭抽自己了,而是向驾车的马抽过去。马被抽,越发加快了步伐,这样,那辆车子便像飞一般在田野上奔驰起来。  嫪毐心中有气,忘记了危险,甚至忘记了一切,这种状态持续着,直到车子闯进一条沟里,闹了个人仰马翻为止。  泾阳太后见嫪毐愤怒出宫,放心不下,便派太监去找。太监回来奏报,长信侯独自一个人驾车出城去了。泾阳太后越发地不放心,便连忙派人到郊外去找。  去的人找到了长信侯。长信侯躺在一条沟里,人事不省。驾车的马受了伤,流血过多,已经死去。车辕折断了。再细看长信侯,一条腿已经折断,肋部流着血,说不定,有几条肋骨断了。  人们赶紧把长信侯弄到带来的车子上,把他载回了宫。  人都这样了,泾阳太后顾不了许多,让人把嫪毐抬到了泾阳宫,亲自动手料理。  好在不多时嫪毐就醒来了。见嫪毐醒来,泾阳太后扑上去拼命地亲着他,已经忘乎所以。  嫪毐渐渐清醒了,开始,大约有一顿饭的时间,他接受泾阳太后的爱抚,享受着爱情的温馨。但随后,他将泾阳太后推开,并不顾泾阳太后的极力阻挠,让人把自己抬出了泾阳宫。  太后大哭起来:“事到了这份儿上,还顾什么呢?”  就在这一顿饭的工夫,嫪毐的脑子急剧地活动着。他一边享受着泾阳给他的爱,一边回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记起了最后闯入那条沟的瞬间,意识到自己发生了车祸。眼睛四外看了看,大致明白了,自己已经被救起,被弄到了泾阳宫。随后,他想到自己是不是受了伤。他活动着四肢,觉得右腿已经不听使唤,接着便觉得疼痛难忍。胸部也在剧疼。这一发现使他立即想到,泾阳宫绝不是他此刻待的地方。因为出了车祸,受了重伤,人们一定前来探望,秦王都可能前来,不能让人们看到他和泾阳太后的这种特殊关系。自己去郊外,一是去散散心,出出气,二来也是去思考究竟如何是好。尽管自己并没有想得清楚,但有一点他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能就此罢了。现在,泾阳和自己在宫中太监、宫女的眼皮底下亲亲昵昵,这分明是在破罐子破摔。不能这样,他们的关系不能就如此“公开”,他们还得争一争,斗一斗。这样,他离开了泾阳宫。  嫪毐估计得不错,听说他出了车祸,受了伤,许多人来看了他。  很快,秦王来了。在这之前,赵高已经来过。  秦王问了情况。嫪毐说,近日因家中的弟弟闹家务,心中不净,想到郊外去散散心,不想马受惊,无法控制,便出了事。秦王还查看了伤情,并命赵高去请来了御医。  太王太后也派人来看了嫪毐。  王后则亲自过来看了。  泾阳太后自然天天过来。这时,嫪毐才向她讲明了离开泾阳宫的缘由。  次白晚上,泾阳太后又来找秦王。秦王以为太后依然为她的两个儿子讨封的事而来。但他想错了。泾阳太后全然没有再提那件事,而是道:“大王,小姨儿上了点年纪,越来越喜欢清静,我打算带着你的两个弟弟到甘泉宫去住,你看好吗?”  秦王的反应是很快的,太后讲完,立即道:“太后要去,儿臣是不能拦挡的,只是,那样一来,儿臣便不能每日去给太后请安了——我也会想念两个弟弟……”  泾阳太后道:“你要是闲了,便可过去看看……两个弟弟也可让他们常来宫里看你……”  秦王随后道:“那里多年没人住了,待儿臣命人打扫、修葺后太后再过去,这样可好?”  泾阳太后道:“亏你想得周到……”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秦王命赵高去办打扫、修葺甘泉宫的事。赵高不了解秦王的心思,没有讲什么,就领旨去办事了。  过了几天,秦王又来看了嫪毐。  嫪毐向秦王道:“臣自大王幼年便有幸侍奉大王,朝夕相处,臣是离不开大王的。只是,臣是一个闲职,在咸阳无事,封地那边要臣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臣伤势好转后,请求回封地去……”  秦王道:“离开,寡人会想你的……”  嫪毐道:“大王如召臣,随召随到……”//---------------三十、理乱(3)---------------  秦王道:“就这样了。”  一件事又这样过去了。  秦王回忆自己处理的拒封两个弟弟、准泾阳太后去甘泉宫、准嫪毐去封地三件事,想着韩非那篇《二柄》,相互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了韩非所讲的“去好去恶”。  他感到大体满意。  但是,他预感到,要有什么事情冒出来了。  后来,他又想起了逐客的事。  这件事自己莽撞了,实际上诸多方面没有想妥就出了手。他总结,所以如此,是由于自己任凭了感情,属于一时任性。现在他问自己,自己曾决定“一切逐客”,既然“一切”,包不包括相国?因为相国也不是秦国人。实际上,他当时并没有把相国纳入被逐之列。  接着他想到,现在,自己接受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成命。按照孔圣人的意思,知错必改,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按韩非的意思,一是说明自己不成熟,莽莽撞撞办了事,失去了“人主”的威严。二是自己决定了的又不做,朝令夕改,同样失去了“人主”的威严。他用感觉进行衡量,觉得自己并不像孔子讲的那样,是做了一件好事,而是认定自己做了一件窝心事。这样,秦王判定,自己还是倾向于韩非的。  问题是,如何应付这件错事呢?  想来想去,秦王决定照韩非“去好去恶”的思想加以处理。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掩藏起来,不要表现出任何懊悔的神态,平静以待。  对他“要有几件事冒出来”的预感,他也想了又想,看看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第四部盈亏***************---------------一、凯旋---------------  “相国得胜回来了!”  喜悦的喊声在秦宫的上空回荡。  吕不韦率军横扫韩国二十余县,随后进入周境,一举灭掉了东周和西周。  当日的咸阳,清早还是一个艳阳天,到了午后,天空便出现了阴云,特别是,天际的阴云飘动很快,太阳在阴云之间忽隐忽现,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大军是午后到了咸阳郊外的,吕不韦碰上的就是这样一种天气。  吕不韦回到咸阳,心情是复杂的,而主要的成分是惴惴不安。  临行前,他的心绪很糟。秦王,他的儿子没来由,在大殿之上讲了那样的话,他本来盼着儿子来找他,承认自己处事不妥,表示想明白了,或者没想明白,表示讨教。但儿子没有这样做——非但没有这样做,反倒自作主张,要逐客,而且不把他这个父亲(尽管吕不韦清楚,嬴政并不知道,至少是并不能确定自己是他吕不韦的儿子,但在吕不韦的意识里,往往是把自己看成父亲的)放在眼里,等自己决定了,才向他招呼了一声。  这事算是解决了,李斯早已派人向他报告,说秦王接受劝谏,收回了逐客的成命。  但事情不在问题本身,嬴政收回成命,不会逐客了,但他为什么一个时期出现了那一连串的反常举动?这意味着什么?收回了逐客令,是不是恢复了往日的秉性?  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在吕不韦的头上悬着。  秦王在郊外迎接了大军。“万岁”的喊声响彻九霄。  吕不韦和蒙骜下车见了秦王,复又登车陪秦王检阅了得胜之军。  九辆车,每车驷马,上面各拉着一鼎,从秦王面前缓缓而过。  秦军凯旋,咸阳成了欢乐的海洋。//---------------二、庆典---------------  当日,秦王、太后、吕不韦聚在华阳宫太王太后的身边。华阳太王太后激动不已,她表示了惊异:“八百年的周朝就这样完了!”说完转向嬴政:“政儿,就这样完在你的宝座之下?”尔后转向吕不韦:“相国,就这样完在你的手上?看来,世道真的要变了!”  吕不韦道:“这肯定无疑!”  太王太后:“他们的鼎,相国,你弄来了?”  吕不韦道:“是,摆在了我们的殿中……”  太王太后:“周的天数尽了!你们说大殿上将要庆贺一番,这是应该的。只是,你们完了事,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赶出去……”说着转向太后:“我们娘儿俩也到殿上去瞧瞧,瞧瞧那些鼎是什么模样……”  九尊鼎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大殿中。  秦王与群臣在庆贺,史官宣读:“我取韩国二十四县,灭周,得周地,置三川郡……”  就在这时,殿角发出啼哭声,史官停下,赵高问:“什么人?”  就听一人道:“齐人淳于越……”这就是那个失声痛哭的人。  赵高问:“满朝皆贺,你为什么痛哭流涕?”  淳于越道:“我为周哀……”  真是扫兴!大家怒不可遏,齐声道:“赶出殿去!”  武士们就要动手了。这时,秦王道:“听他讲些什么……”  淳于越指着吕不韦问:“臣问相国:灭周,卜否?”  吕不韦认出了淳于越其人,知道他是博士馆一位博士,一向以正统孔门弟子自居。吕不韦回答了他,道:“未卜。”  淳于越问:“天命允否?”  吕不韦心里来了气,但竭力控制着自己,道:“天命必允。”  淳于越道:“未卜先知,闻所未闻……”  吕不韦觉得忍无可忍了,骂了一声:“腐儒!”  大家随后大叫了起来:“轰出去!轰出去!”  秦王要讲什么,吕不韦已经挥手示意,淳于越被轰出了大殿。  随后,史官贺词宣读完毕,大殿之上“万岁“声又起。接着进行了其他庆贺项目,活动结束。  大臣们纷纷离去。  大殿里剩下了秦王、吕不韦。赵高远远地站着,准备随时听从秦王和吕不韦的召唤。//---------------三、迷茫---------------  从吕不韦回来与秦王在郊外见了面到现在,两个人还没有讲过多少话。而实际上,吕不韦也好,秦王也好,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一连串的问题要问,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最后决定讲给对方听,是不是决定向对方问。  虽然事情过去了,对郑国的处理问题,对逐客的问题,吕不韦很有一些想法,如果按照父子关系对待,他是很想讲出来教训一番自己的儿子的。他还会与儿子交流,问问嬴政当初究竟是怎样想的,以便对症下药,让儿子明白事理、增长见识,举一反三,今后少干蠢事。  吕不韦自然也会对儿子夸奖一番,知错能改,是好的品质,等等。  那么,吕不韦最终是否决定把这些话讲出来,把问题提出来呢?  无论怎么讲,我们看到,吕不韦虽然心情复杂,但内心是简单的,他的思维只是局限于当前发生的事情上,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思考着新出现的问题。他看到了新出现的问题,但是,他弄不清楚新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和意义,因此,他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四、往事(1)---------------  现实是,嬴政的内心世界却绝对不是简单的。  看上去,嬴政的变化是新的,其实,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我们早就发现了,嬴政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嬴政性情的双重性吕不韦看到了,但他并不清楚,这种性格会给嬴政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外表上,嬴政给人一种明显的木讷感觉。而正是这一点向外界掩盖了其内里的极度聪慧。看上去,对事物反应不是很快,反应的表征也不明显。一切变化都是内在的。就是说,嬴政对事物的反应实际上是敏感的,而且反应的印记是深刻的,只是它们是在内心里进行,不容易被人发觉罢了。  嬴政极端地聪明。一方面,嬴政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另一方面,他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而这种活动大都在内心里进行。  嬴政另外一个特点是有极强的洞察力。什么是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与此同时,嬴政还有惊人的记忆力,什么事他都不会忘记,他会把这一切,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想到的一切,统统牢牢地装在自己的心底。  他有极强的理解力,凡事容易抓主要害、抓住关键、领会要领。  我们还记得,华阳夫人曾说,嬴政是“外讷而慧中”。她的看法是中肯的。  小时侯的许多事嬴政都记得。我们会看到,这一点对他对吕不韦与他的关系问题的处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人交代的事,嬴政很少能够遗忘。他从很小就能够分出哪些吩咐是极端重要的,因此绝对不可忘记。  我们记得,嬴政母子回咸阳的路上,吕不韦曾对他说:“孩子,你听着:你要叫嬴政了,不再叫嬴正——你要做秦国的王,管秦国所有的百姓,最后,做天下的王,管天下所有的百姓……所有的!”  对吕不韦来讲,当时无非是激动心情的一种表露,并不是要真的告诉嬴政什么。但是,嬴政立即抓住了这句话的特殊意义,并把它记住了,而且会终生不忘,尽管他当时并不理解什么是秦国的王,什么是天下的王。但他记下了,这为他后来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宫后,嬴政一直在观察着、吸收着。吕不韦和赵女很清醒,他们要使自己的“野孩子”适应环境,最终成为环境的主人。嬴政并没有什么适应之类的思想,他凭的是内心争强的特性,暗下决心,发誓在宫中绝对不能比别的孩子差。  他很快适应了环境。随后,他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这样,他也渐渐明白了做王的含义。  我们还记得那次华阳夫人在宫中发起的给嬴政讲“五霸”故事的事。华阳夫人的用意是明确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讲,故事讲完在嬴政内心引起的强烈、持久效果,是华阳夫人始料不及的。“五霸”所有事迹都在嬴政心中引起了强劲的波澜,而吕不韦关于秦国应从“霸业”走向“帝业”的讲话,使小嬴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只是,所有这些,大家并没有注意到罢了。  小小的嬴政入宫之后目睹了两次王位的更迭。当时,每次王位更迭,谁也没有注意到嬴政内心有什么变化。实际上,每次王位更迭,都激起了嬴政心潮的涌动。他静听着大家对逝者功过的评述,静观着新王的动作。这实际上是在给他做继位的演习。  总而言之,这一切促成了一个事实:嬴政过早地成熟了。  而这一点还没有人发觉。  逐渐地,嬴政在以一个成年人的目光观察着世界,并试图以一个成年人的手段处理问题。而对此,人们,首先是吕不伟却浑然不觉。  近来,嬴政动脑筋最多的正是“吕不韦问题”。  当初,对吕不韦,嬴政有的感情仅仅是崇拜。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完全是吕不韦的智慧、英明、果敢和令人吃惊的办事效率。  这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后来,嬴政思想中起了变化,他发现了吕不韦的不足。有的不足,看在眼里而已,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但有的不足,却进了一步:引起了反应。  这后者,便是吕不韦的以势压人、容不得持不同见解的人讲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情况特别表现在朝廷的议事中。  不错,在嬴政看来,吕不韦的主张往往是对的,提出不同见解的人的意见往往是错的,以不正确的见解反对正确的见解本身自然是错的。但问题在于,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吕不韦处理起来往往过于简单,有时甚至显得粗暴。而当吕不韦处理简单或粗暴时,嬴政心里就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有时,他会对受到粗暴对待的人暗自同情,而如果吕不韦的简单、粗暴来得厉害的话,嬴政甚至会对吕不韦的行为产生反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到粗暴对待的人慑于吕不韦的权势,会低下头去。有的不服,继续争辩,这样,争辩者会受到更为粗暴的对待。久而久之,朝廷上便出现了趋炎附势乃至阿谀奉承之徒。长此以往,朝廷便形成“一言堂”的局面。  对此嬴政开始有了压抑的感觉。  对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嬴政感到讨厌了。  对那些阿谀奉承之徒,嬴政感到厌恶了。  嬴政看得明白,趋炎附势之徒所以出现,阿谀奉承之徒所以出现,是吕不韦以势压人的结果。  随后,他的感觉有了发展:感到不能容忍了。//---------------四、往事(2)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