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回击(3)--------------- 廷尉回道:“吕不韦讲,他有三个证人,证明公子子盈曾屡次妄图除掉公子子楚。三个证人是:一、原公子子盈宫中太监黄市,他得到公子子盈与公子黑象密谋派人前去邯郸杀害公子子楚的事,暗中告诉了公子吾成。二、赵国人柳高。他是受雇刺杀公子子楚的十个人中的一个,当场被捉。三、公子子盈之妻舅袁垣,是他,受命去邯郸策划了三次谋杀行动。在赵国,吕不韦找到并捉住了他。吕不韦还讲,他另有证据证明,秦军进入赵境之前,王龁将军遵照太子之命派人潜入邯郸告知公子子楚,公子子盈做了手脚,致使所派之人未曾到达邯郸……” 太子打断廷尉的话,问:“吕不韦所讲的这些证人俱都活着吗?” 廷尉回道:“他说,所有证人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太子转向华阳夫人,道:“这些天来,这些事吕不韦没有讲吗?” 华阳夫人道:“一个字都没有……” 太子想了想,对廷尉道:“你回去歇了吧……” 廷尉离开了。 太子叹道:“真想不到……竟有如此多的人卷入其中……”//---------------八、败露(1)--------------- 廷尉很快地见到了吕不韦提供的几名证人。黄市证明他所听到的公子子盈和黑象密谋派人前去邯郸杀害公子子楚的事。廷尉了解到,可能是公子子盈和黑象对黄市产生了怀疑,不久就把黄市逐出了宫。黄市晓得公子子盈走这一步意味着,下一步就是找机会要他的性命了。他和公子吾成取得了联系,公子吾成做了安排。从邯郸回来的路上,公子吾成向子楚和吕不韦讲明了黄市的情况,回咸阳后,吕不韦则从公子吾成手中接管了黄市。 柳高也问过了,他对受雇谋杀公子子楚的事供认不讳。 袁垣廷尉也见了,但袁垣一言不发。廷尉让柳高指认了袁垣。袁垣依然一言不发。 袁垣是公子子盈和公子黑象派往邯郸的。楚孤园见到的那个“三十上下的年纪,中等身材,面色白净,一团和气的样子”的人,便是袁垣。袁垣一直派人监视着楚孤园。楚孤园进入公子子楚的宅第没有出来,后来打听到公子子楚无事,知道自己计划失败。他从楚孤园家中起走了楚孤园封存的那五十金。不久,袁垣组织了第二次刺杀行动。向燕富自称黎夫离的就是他。第二次刺杀行动又没有成功。于是,他计划下一步的行动。他一直派人监视着公子子楚的行踪。那年三月三日公子子楚全家外出踏青。子楚在滏阳河泮柳林中呆了大半天,给袁垣组织刺杀行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行刺的地点也很理想。当场,柳高被捉。公子子楚的那些保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是逼对手开口的能手。柳高很快供出了袁垣。按照柳高提供的袁垣的相貌特征,吕不韦不久就找到袁垣并捉到了他。找到袁垣后,为了避免在邯郸发生意外,也为了便于把袁垣和柳高送回秦国,吕不韦把他们安排在了武安。公子吾成护送公子子楚和吕不韦回秦国时,便把他们带回了秦国。 现在袁垣闭口不语并不影响整个事件的判断。 对秦军进入赵国之前,王龁将军派吴巷举、莫家存去邯郸、二人一去不回的事,廷尉也进行了调查。按照军中的花名册,分别找到了他们的家。吴巷举的乡亲说,秦军出征后大约两个月,吴巷举曾在家里露过面,但很快就不见了。乡亲们说,这之后不久,也曾有人来打听过他。莫家存的乡亲则说,莫家存随军出征后便毫无音信。 廷尉听人报告后判定,吴巷举在去邯郸的路上杀死了莫家存,回到秦国后到家看了一眼便隐藏了起来。那去打听他的,定是公子子盈的人。 现在剩下了公子子盈所告公子子楚和吕不韦通敌事。廷尉对公子子盈提供的证人审了两次,事情就清楚了。所谓知吕不韦与信陵君互通书简之事的赵人杨闻,乃是假充的。此人本姓杨名大喜,早年从赵国逃到秦国,这次随军攻赵,公子子盈找到他,教他如此这般作证,同时威胁他,不照教他的讲,事情办砸,就要他的脑袋。 魏国证人文起其,果是魏国国王身边的一个小谋士。他“投”秦国,是公子子盈精心安排了的:公子子盈的母亲原是魏国老王之女,子盈的娘舅魏执是魏王的亲信。秦军过魏国国境,魏王所派犒军的,就是魏执。公子子盈遂与魏执串通,安排文起其“投”过来,成为吕不韦和公子子楚“通敌”的证人。 为了把公子子楚拉扯上,他们编造,是信陵君和吕不韦共同资助了公子子楚。此次,公子子楚与信陵君联络,是对其资助的一次回报。 廷尉把情况向太子奏报了。太子随即下旨解除公子子楚的拘禁,释放了吕不韦,并下旨拘禁了公子子盈和黑象。 太子遂把案情的发展奏报秦王。 公子子盈回到咸阳的当天,公子子楚遭到拘禁,吕不韦被抓,子盈非常兴奋。连一向沉稳的黑象也高兴得难以自已。但是,很快他们得到报告:杨闻和文起其被抓了。他们开始意识到大事不好。怕杨闻和文起其吃不住,暴露真情,他们曾想采取措施,除掉那两个人。杨闻和文起其被囚禁的地点找到了,并派出了杀手,但没有成功,因为那些人没有太子的手谕,无法接近杨闻和文起其。 公子子盈和黑象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子盈完全乱了方寸。黑象则强制自己沉下心来,思考万一杨闻和文起其招认了实情,他和子盈会有怎样的补救办法,同时,他回顾他们谋划的刺杀行动可能出现的漏洞,思考补救之策。 两个人都一夜未曾合眼。次日他们聚到一起,公子黑象向子盈讲述自己思考的结果,公子子盈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他的脑子里翻来覆去就是五个字:一切都完了! 他没有心思再听公子黑象的“挽救之策”,自己回到了宫中。 不久,太子宫中太监陪廷尉来宣旨。这时,公子子盈的身躯已经挂在了三尺白绫之上。多亏廷尉来得早,公子子盈被救下。 公子子楚解禁后,派人把吕不韦叫了来。许多的情况子楚并不清楚,吕不韦向他讲述了挫败公子子盈和公子黑象合谋陷害计划的经过,子楚惊叹:“好悬!”他对公子子盈和公子黑象已经恨得牙根疼,大叫:“这回再叫你们张狂!” 吕不韦道:“眼下公子要做的,并不是庆贺他们的死,而是应该到秦王那里为他们说情,留下他们的一条性命……” 听了这话,公子子楚睁大了眼睛,吃惊道:“你讲什么?”//---------------八、败露(2)--------------- 吕不韦重复了一遍:“到秦王那里为他们说情,留下他们的一条性命……” 公子子楚愤愤道:“留下他们!以便让他们缓过劲儿来,再找什么赵国的证人,魏国的证物……” 吕不韦道:“还是那句话:嗣立之事现依然没有铁板钉钉……” 公子子楚不再说话了,过了片刻,他道:“去大王那里一趟?” 吕不韦点了点头:“立即……” 秦王得到太子奏报,知道这其中有如此多的玄机,感到很是吃惊。他没想到,一向让人疼爱的孙子子盈,竟如此心狠手辣。子盈已被拘禁,死罪难逃。黑象也须处死。 如此处治自己的两个孙子,秦王还从来没有干过。他叹息了半晌,对太子道:“子盈、黑象就交廷尉处治吧……”太子诺诺,忽然有太监奏报,说公子子楚求见。 公子子楚受了很大的委屈,听说他要来,立即允许,说:“快叫他过来……” 子楚进了宫,见了祖父和父亲,说自己做事不慎,给大王和父亲添了乱,很是惭愧。 老王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问子楚:“既有那么多证据,为什么早不奏报呢?” 子楚听后跪在地上道:“孙儿有隐而不报之罪,请大王处治……” 秦王听后笑道:“起来,问你,倒不是要治你的罪……” 子楚站起身来,道:“孙儿想,同是兄弟骨肉,如果十三哥他们罢了,事情就算了结……” 秦王明白了子楚的意思,感到甚是欣慰,道:“难为你……也算是他们咎由自取……” 子楚复又跪下,道:“孙儿进宫,见祖父大王、父亲太子,就是请求留下十三哥、十七弟的性命。他们做了如此错事,罪实当诛。但他们也是一时糊涂,一念之差,走上了错路……十三哥还自己自缢,说明他悔恨不迭……其实我们之间,往日并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真的对他们问罪诛杀,孙儿我觉得活下来也再没有意思……故请祖父大王、父亲太子,允孩儿之请……”说着,竟掉下了泪来。 子楚的行动感动了秦王,秦王道:“允了,允了……难得你如此贤德……” 太子道:“还不谢过……” 子楚急忙谢了。 秦王问太子:“你说,那个吕不韦前几年进宫,惹出了这许多的是非……” 太子道:“正是这样。吕不韦是子楚的朋友。由于道路险阻,来往多有不便,再加上我与赵国之间多有战事,子楚在赵国的供应常常不济。是吕不韦帮了我们。除给予资助外,还靠他交际广、结交多,常常解除子楚的困境。上次,吕不韦到咸阳来办事,儿臣见了他……子盈他们听信传言,起了歹心……” 秦王道:“这就是了……听起来,那个吕不韦倒有心胸、气魄,改日把他召进宫来,寡人见见他……” 子楚听后连忙道:“这个人祖父大王见见最好……” 秦王对子楚道:“你先回去,我跟太子还有话讲……” 子楚退去了。秦王对太子道:“看起来,子楚这孩子这些年在外面没有白待,出息了许多,嗣立之事,倒不是不可考虑……” 太子连声说:“是,是,是……” 这案子最后把两个千夫长公羊易和东方季解放了出来。他们被押回邯郸后一直被关着。这回整个案子都清楚了,公羊、东方二人属过失罪,且实际后果并不重,太子下令放了他们。//---------------九、谒见(1)--------------- 第二天,两个伟大的政治家见面了。 吕不韦对自己要拜见的秦王了如指掌。吕不韦知道,自古以来,几位大有作为的君王把秦国推向了眼下的强国地位。现在他见到的秦王嬴则,就是这些大有作为的君主中的一个。所以,吕不韦怀着对秦王敬重的心情踏进了秦王的宫室。 吕不韦被太监引领到达后,一位近七十岁、矮矮胖胖、一脸络腮胡子的人进入他的眼帘。那人正在大殿中央站着,思索着什么。吕不韦发现,当那人看到他后,立刻把目光投了过来,那目光,立即使他感到了一种威严,一种询问、一种和蔼…… 吕不韦判定,这就是秦王嬴则了。 吕不韦抱拳、躬身,低声道:“臣吕不韦拜见大王……” “罢了,”秦王没有改变姿势,侧身指着一只几道:“坐在那里……” 吕不韦谢过,走到几前坐了下来。 秦王转过身来,依然站着,道:“亏了你,让寡人避免了一桩错案……” 吕不韦看着秦王,没有做什么表示。 秦王接着道:“你与子楚交往多少时候了?” 吕不韦回道:“已经有几个年头了……” 秦王道:“你觉得子楚这孩子还交得过?” 吕不韦道:“子楚秦之贵公子,就下与不韦交,乃贤德之举……” 秦王又道:“你与当世之四公子都有交往吗?” 吕不韦回道:“都有过往,有的交往深些……” 秦王问:“那你最看得上的是哪个?” 吕不韦回道:“论才智,当属信陵君。论权势,当属春申君。论机妙,当属孟尝君。论贤德,当属平原君……” 秦王问:“你与平原君交往深吗?” 吕不韦:“算是吧……” 秦王停了下来,在思索着什么,吕不韦等着他。片刻,秦王道:“你知道我们的相国最近的事吗?” 吕不韦问:“大王指的是相国见魏王使臣须贾的事吗?” 秦王听吕不韦讲后眼睛里一下子迸发出一连串吃惊的火花,思索了半晌,道:“魏齐其人你也知道了?” 吕不韦道:“知道这个人。” 秦王道:“他现在躲在赵国平原君那里……寡人问你,寡人打算把平原君请到这里来,向他索要魏齐,你估计他肯来吗?” 吕不韦一听吃了一惊,但很快就平静下来,道:“他必来,但绝不会答应把魏齐交出来……” 秦王听后也惊了一下,问:“他会来?为什么?” 吕不韦道:“现赵邯郸之围刚解,赵国已经吃不消再有战事。大王请平原君,他不来,大王怒,必加兵于赵。他来,一人之祸,不来,举国之灾。以一人之祸而免万民之灾,平原君必为之……” 秦王笑了笑,道:“方才你讲了,平原君贤德……他可能会来……你说得对,同样的理由,他不会交出魏齐,因为那将失信于天下……可是,寡人还是想试一试……如果果真像先生所讲的那样,寡人就给这位公子一扬名天下的机会……”秦王边说边笑,“再说,寡人久仰他的大名,也趁这个机会结识这位贤才……” 吕不韦辞别离宫。有关国是,秦王没有问过一句。很显然,在秦王的眼里,吕不韦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孙儿的一位好友而已,充其量,秦王认为,几件事吕不韦干得还算出色。 吕不韦并没什么失落感,因为他了解秦国的历史,也算了解自己见到了的这位秦王。 古代的秦国本是一个“蛮邦”,从秦穆公开始,才加入中原的文明之列。秦穆公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君主,他任用百里傒、蹇叔等一班贤臣治理秦国,使秦国赶上了中原大国前进的步伐,又任用由余谋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大大扩大了秦国的版图,使秦进入大国之列,并开始了“霸业”。此后,又有秦孝公励精图治,准商鞅变法,内务耕稼,外勤战伐,秦国愈加强盛。秦王嬴则,是继孝公之后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十八岁继位,已在位五十个年头。五十年中,他任用贤才,富国强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国的版图扩大了三成。但是,吕不韦清楚,秦孝公嬴渠梁也好,现在的秦王嬴则也好,他们所做的,依然是由秦穆公所开辟的“霸业”。秦王嬴则最信任的现任相国张禄——现在知道他的真名叫范睢了——提出“远交近攻”的国策,较往日秦国乱打乱交的做法大大前进了一步,使秦国得以蚕食临国土地,得一尺,占十寸,秦国的版图日增,秦王十分高兴。然而,范睢的谋划并没有超越“霸业”的范畴。秦国君臣,想到的只是更多地占领别国的地盘,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灭掉六国中某一个国家,更不用说整个灭掉六国了。吕不韦与他们不同,他所设计的是“帝业”,是灭掉六国,实现一统。 眼下,秦王感兴趣的是如何为范睢一个人报仇,取悦一位大臣,满足一位大臣的个人私欲,利用平原君,使范睢的仇人就范。在吕不韦看来,这全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桩,可秦王却津津乐道。足见,伟大的秦王,只能在“霸业”的范畴之内风光了。 别的事秦王没有问计,吕不韦也懒得主动逞能。他的思想很明确,秦王嬴则代表一个时代,这就是秦国“霸业”时代,这个时代即将过去,下一个时代,即“帝业”时代,即将开始。推行“帝业”,不能再指望秦王嬴则。//---------------九、谒见(2)--------------- 吕不韦直接去了华阳宫。他知道,太子、华阳夫人、公子子楚都在等待他见秦王的消息。 吕不韦到了华阳宫,太子、华阳夫人、公子子楚果然等在那里。 吕不韦讲述了见秦王的经过。他的感受自然不能向大家讲。 太子对秦王所讲已经决定要平原君来咸阳的话十分在意。他解释说,前一天,秦王找他进宫就商量要不要请平原君的事,那时秦王还没有最后决定。 华阳夫人不清楚秦王请平原君来咸阳的背景,便问了一句:“什么事要请平原君呢?” 这下公子子楚来了精神,他道:“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的相国原不叫张禄——他本叫范睢,魏国人,原为中大夫须贾的舍人,一次,范睢随须贾使齐,齐王知道范睢有两下子,便送给范睢许多礼物。这下种下了祸根。须贾知道后,便让范睢退掉了礼物,回国后,须贾把事情的经过报告了相国魏齐。魏齐正在与宾客欢饮,听后很是生气,便命人将范睢绑了来,叫下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一连一百鞭子,打断了范睢的三条肋骨,打掉了两颗门牙。范睢怕继续打他,便装死不动。魏齐和须贾以为范睢真的死了,便命人用席子把范睢卷起来,拽到了茅房里。魏齐的宾客们上茅房,都争着往范睢身上撒尿。等没人的工夫,范睢在席中央求扫茅房的人救他,扫茅房的对魏齐说,范睢人死了,拖出去埋了吧,魏齐这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准了。这样,范睢得脱。范睢藏在了郑安平家里,改名张禄。我国使者王稽去大梁,经郑安平引见,范睢见了王稽,王稽便暗暗把范睢载到秦国,后来成了相国。魏国不知底细,这次魏王派使臣前来解释魏军出兵解邯郸之围事,使者便是中大夫须贾。相国知须贾到,便乔装成一名车夫,在路上等须贾。须贾原以为范睢死掉了,现忽然见到,吃了一惊,又见范睢身着破衣,头顶一顶破帽子,便嘲笑道:‘范叔别来无恙乎?’范睢指了指身上的衣裳,道:‘如此而已……’须贾见范睢冻得一个劲儿地打哆嗦,觉得范睢可怜起来,便送给了范睢一身新的锦衣,一顶新的帽子。范睢问须贾,来秦国干什么?须贾说了自己的使命,然后说办此事得先见秦国相国,可他来了两日,仍不得见。范睢乃道:‘睢不才,这事睢可办得……’须贾以为范睢在吹牛,便道:‘我的马伤了,车的轮子也坏了,要见张相国,须大车驷马,你能办得到吗?’范睢回答说办得到。须贾将信将疑,次日,范睢果然弄来了大车驷马。须贾心中暗暗吃惊,随后跟着范睢去相府。到了相府门口,范睢说他进去通报。须贾在车上等着,一等不来,二等不回,须贾着急,下车跟门房搭话,说:‘这个范叔,怎么进去不见踪影了呢!’门房见来人如此说,问道:‘先生所说范叔,何人也?’须贾回答说:‘就是刚才进去的我那个老乡啊……’门人一听道:‘什么老乡?那是我家相爷……’这话像是晴天霹雷一般打在须贾的头上……他意识到大事不好……须贾只好入府请罪。范睢见了须贾大怒不止。须贾连忙请罪,道:‘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惟君生死之!’范睢怒道:‘你还知罪……’须贾道:‘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睢历数了须贾的罪过,最后说:‘有这些罪过,死定了。然而,念你绨袍恋恋,有故人意,因此免你一死……’这是指须贾送他衣帽的事。须贾被释放了,可相国并没有轻饶他。次日,相国大摆酒宴,招宾客欢饮,却在堂下放了一堆马料让须贾吃……相国还告诉须贾:‘回去告诉魏王,快些把魏齐的脑袋送过来,如其不然,我必屠大梁!’须贾受尽侮辱,回大梁去了。魏齐闻讯,逃到了赵国平原君那里,大王索要,便有了请平原君来咸阳一说……” 公子子楚津津乐道,太子见华阳夫人多有不悦,乃道:“此所谓怨而必报者,范公尚有有德必赏的美誉。赵安平藏范公,得将军之职。王稽载范公来秦,拜河东守。范公几散家中资财,尽报所赏困厄者。故而大王说,范公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华阳夫人听了这话才变得平静下来。 公子子楚并没有观察到这些变化。 吕不韦则在想自己的心事。 这时,公子子楚又说话了,他道:“听说这赵安平和王稽给相国带来了麻烦……” 这回华阳夫人注意了,问:“什么麻烦?” 公子子楚道:“孩儿并不知其详……” 太子遂道:“这次赵安平随军围邯郸,王龁将军命他率领秦军一部去上党截击赵军增援人马,赵安平中敌军埋伏,战败降了赵军。王稽呢,他身为河东守,却私通燕国,被查了出来。这两位都是相国推荐的人物,按照我国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赵安平事发,相国罪当收三族。大王恐伤相国,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前不久又出王稽事,大王临朝叹息,相国曾说:‘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大王说:‘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这实际上是激励相国的话,要平原君来,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九、谒见(3)--------------- 听到这里,华阳夫人才道:“确是麻烦……” 吕不韦听后,越发想到,一个时代看来真的要过去了。 此后,公子子楚又每日都到华阳宫来陪华阳夫人一道读书。吕不韦也时常进宫来陪他们。//---------------十、嗣立---------------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平原君真的到了咸阳。秦王与平原君欢饮了数日,才对平原君说:“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仲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归取其头来……”说着,昭王盯着平原君道:“不然的话,公子就难以再次见到函谷关了。”平原君听后道:“贵而为交者,为贱也;富而为交者,为贫也。夫魏齐者,胜之友也,不用说他并不在臣那里,就是在臣那里,臣也是不会把他交出来的……”听到这里,秦王再次想起了吕不韦。 随后,秦王扣留了平原君,并派人给赵王送去了一封信,索要魏齐的脑袋,并威胁赵王要再次发兵伐赵。此事折腾了半年,魏齐先是从平原君邯郸的宅第逃出,到了信陵君那里。因为窃符救赵后信陵君不敢回国,便留在了邯郸。信陵君惧怕秦国报复,不敢收留,魏齐见无路可逃,遂自刭身死。赵王听说后,取了魏齐的头给秦,秦才放回了平原君。而这时,范睢已经闭门不出,昭王无奈,只好任蔡泽为相。 平原君在秦国期间,吕不韦多次见了平原君,但是,吕不韦并没有向平原君提起赵女和嬴正的事。因为尽管吕不韦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尤其挂念着被拘禁着的赵女,但是,一来,吕不韦得到报告,说有赵公在外面打点和关照,赵女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折磨。二来,吕不韦想到,为这事托平原君,可能给对方带来麻烦。 此后又过去了三年。吕不韦有事去了齐国。一去三个月,路上他听到两则让他吃惊的消息。//****************第三部拜相*************** 秦国发生了大事:秦昭王辞世,太子安国君嬴柱被立为王,是为孝文王,华阳夫人册封为王后,公子子楚被立为太子。这是吕不韦在路上听到的第一则消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一、使计(1)--------------- 秦国发生了大事:秦昭王辞世,太子安国君嬴柱被立为王,是为孝文王,华阳夫人册封为王后,公子子楚被立为太子。这是吕不韦在路上听到的第一则消息。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第二则消息是:楚、魏、韩、赵四国,趁秦国举丧之际,将联军进犯秦国。联军在渑池集结,等在那里要与秦军决战。 吕不韦回到咸阳时,秦王嬴柱已经任命王龁为大将,率兵却敌。原本派太子子楚为监军,但当时子楚正好染病,太子荐吕不韦代为监军,秦王准允。 行前,秦王与王龁、吕不韦商讨了却兵之策。吕不韦打听到四国联军攻秦的消息后,在回咸阳的路上就思考成熟了打退联军的计策。商讨中,他把自己的计策讲了出来。秦王和王龁听后都认为可行,决定照计行事。 不日,秦军来到渑池,扎下营来。 天渐渐黑了下来。挂于中天的弯月,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它四周的星,也越来越多,在人们不经意之中,整个天际已经是星的世界了。 黄昏后地面上起了风。四面八方的号角声伴随着风声形成的交响乐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之内激荡…… 酉牌时分,秦军营寨寨门大开,十几辆战车缓缓驶出寨门。它们的速度越来越快,车轮碾压冻硬的地面发出的隆隆声,加入初冬之夜的交响乐中。 战车向着赵国营寨疾驶。离营寨半里多路,车队才把速度减下来,最后缓缓向前。 赵军营门灯火很多,大概是早已听到了战车临近的声响,可以看到,营中更多的灯火向营门这边聚来。 外面的车队离营门一箭之地停了下来。就在这时,营门那边传过话来:“你们是什么人?” 这边喊话:“速报廉老将军,故人吕不韦求见……” 这时,寨门开启,两辆战车从营中驶出,随后营门重新关闭。驶出营门的两辆战车一先一后,驶向这边的车队,车上的人员举着火把,车子围着车队转了一圈,便回营门那边去了——营门启开,车子进入后,营门便又急促关闭。这边从火把的移动看得清楚,那车子进入营寨内部去了。 不错,那两辆车子奔向廉颇将军大帐。车上,便是赵将乐启,当时他在巡营,听营寨那边有动静,便去了那里。 到了廉颇帐前,乐启下车,进入大帐禀报:“将军,营前有人道:故人吕不韦求见……” 廉颇一听愣了一下,问:“有多少人?” 乐启回道:“战车十余辆。” 廉颇又思索了半晌,道:“放他们进来。” 乐启嘴上说了声“是”,但行动上却显得有些犹豫,道:“将军,允许敌军夜入营帐,这使得吗?” 廉颇道:“故人来见,把人家却于营外,使得吗?” 乐启想了一想,出帐上车,去执行廉颇的命令。 得到允许,在乐启的引领之下,吕不韦的车队鱼贯入营。 到了帐前,廉颇正在帐外迎候。等吕不韦下了车,廉颇走上前来,抓住吕不韦的手,道:“吕公一向可好?邯郸一别,一晃已是七年……” 吕不韦借着火把的光,仔细地端详了一阵,道:“将军雄姿未改!” 廉颇叹息道:“廉颇老矣……” 吕不韦道:“将军老当益壮,近八十岁的高龄,中原天下,仍是将军驰骋之疆场……” 廉颇哈哈大笑了一阵,道:“只可惜如今我等各为其主了……”说着,二人携手进入帐中坐了。吕不韦道:“不韦不忘故交,秦太子亦不忘旧情,今特备薄礼送过来……” 廉颇又笑,道:“此所谓先礼后兵了……”遂指身边乐启向吕不韦道:“相公认识此人吗?” 吕不韦向乐启道:“不韦愿识交将军……” 廉颇大笑道:“人道不打不相识,你们是打了也不相识……相公,当年,你冲出邯郸西门,在后面紧紧追赶、索要你们性命的,便是这位乐启将军……” 吕不韦听罢站起身来,向乐启拱手道:“这回我等相识了……” 乐启亦拱手还礼,道:“末将惭愧……” 吕不韦道:“生来真正感到逼近地狱之门的,还就是那一次……” 大家又笑了一阵。廉颇吩咐乐启:“命下面把吕公的礼物收了。”另指着身边乐开对吕不韦道:“这是乐开将军,乐启将军之弟。” 吕不韦与乐开相见后,对廉颇道:“离开邯郸前向将军索要符节,必给将军带来麻烦,不韦此番谢罪……” 廉颇一边回忆,一边道:“那是老夫输了一招儿给你,所幸赵王不疑老夫,老夫讲明后未曾追究,否则,必怪老夫私自放走了公子子楚……” 吕不韦道:“这是赵王英明之处。可话说回来,即使赵王怪怨将军,心中不悦,他也只好忍耐些了,否则,他还指望什么人给他带兵呢?” 廉颇听罢又大笑了一阵,道:“几年来,秦国定然少不了向邯郸派遣细作,故而我们那边的状况,秦国必然尽知的……” 吕不韦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廉颇问吕不韦:“一晃七年,嬴正长成大孩子了吧?” 吕不韦回道:“想必如此……” 廉颇听后一愣,问“嬴正跟你们一起回到了咸阳,在你们身边,老夫问起来,怎用‘想必’二字?”//---------------一、使计(2)--------------- 吕不韦道:“嬴正仍在赵国……” 廉颇听后惊得睁大眼睛看着吕不韦。吕不韦道:“将军,认为吕不韦有诈吗?” 廉颇这才连连摇头,道:“老夫吃惊的是,七年了,这种事我等竟然不知……好了,好了,这些事不去提它,今日吕公留一夜,两军对阵,你我对饮,将别有一番韵味了……哈哈……” 吕不韦起身道:“多留不便,就此告辞,后会有期……” 廉颇亦起身,道:“那就……疆场见面了……”二人笑着出帐。吕不韦登车,廉颇道:“恕不远送……” 乐启送吕不韦等出营。 帐中,将军乐开向廉颇道:“将军,不韦先生送礼,怎么没有礼单?” 廉颇道:“我也正为此狐疑。”说着,出帐到礼品箱前,命军士:“打开!” 打开一箱,石块。 打开第二箱,依然是石块。 廉颇骂了一句“不韦小儿欺我”,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生气。 就在这时,士兵向廉颇报告:“楚太子到!” 楚太子便是在邯郸为质公子的熊无忌。 廉颇一惊,向乐开道:“他会是为吕不韦入营的事而来吗?”随后,他下令把箱子盖好,便去迎接楚太子。 楚太子已在帐前下车,没等廉颇开口,楚太子便道:“老将军忙得不可开交啊!” 廉颇道:“你我都忙。” 楚太子问:“刚刚送走的,可是秦人吗?” 廉颇心想,楚太子果为吕不韦入营之事而来,便道:“太子认识的,就是太子在赵做质公子时见过的那吕不韦……” 楚太子冷冷道:“富可敌国之人!这样的人出手总是大方的……再说,将军与那吕不韦交情深厚……” 廉颇心中暗骂:“小人一个!”嘴上道:“两军阵前,并无友情可言……” 楚太子道:“将军这话就令我不解了。黄昏后有司报我,秦军十余辆战车在我营垒之侧擦过,驰向将军营寨这边。我怕有什么不测,便赶过来看看——我入营,他们出营,且辆辆空车……” 廉颇道:“太子这话是判明吕不韦给老夫送了东西……” 楚太子道:“故人相见,这怕是少不了的……” 廉颇冷冷道:“太子判断不错。” 楚太子道:“定然是些奇石珍宝……将军,可让敝太子见识见识吗?” 廉颇道:“不看也罢。” 楚太子道:“一睹为快……” 廉颇道:“太子的这番话老夫明白,可看来刚才老夫讲的那话太子不明白——那就请过来……”遂引楚太子出帐,到了摆放箱子的地方。廉颇对楚太子道:“太子可自己打开……” 楚太子道:“本太子决不做此非礼之事。” 廉颇道:“那我就打开让太子开开眼了……”说罢,先打开一个箱子,楚太子看后吃了一惊。廉颇又打开了第二个箱子、第三个箱子……廉颇哈哈大笑不止。 楚太子道:“吕不韦如此欺人,实实令人气恼!老将军,我过来,实为请将军去敝营商议明日如何教训秦军……” 如果廉颇见到箱子里的东西之后,想到“兵不厌诈”那句话,令他感到有些好玩的话,那么,眼下楚太子的所作所为便令他感到受辱了。只是,廉颇没有任何回击的念头,因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不可与这种人一般见识。但他已经酸泪盈眶了。他道:“太子先行,老夫随后就到。” 楚公子走后,众将纷纷不平,道:“楚太子欺我……” 廉颇道:“他的怀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可惜他看不透吕不韦的离间之计。” 乐启送吕不韦已经回来,楚太子的表演他全都看到了。他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听廉颇讲后便道:“既如此,需向楚太子指明,以利联军。” 廉颇深深叹了一口气,道:“他是一个多疑的人,跟他讲了,他必不信,反生枝节。”随后,他对乐开道:“乐开将军,好生巡营,不可放松戒备,防止秦军偷袭。”然后对乐启:“将军随我去楚营。” 楚太子有自己的想法。出赵军军营之后,随行将领对他说:“太子,吕不韦真的送了些石头给廉老将军吗?” 楚太子斩钉截铁地道:“谁会信?”他解释道:“廉颇与吕不韦交情非同一般。联军攻秦,廉颇一直反对,说联军攻秦历来无不败者,此次也不例外。岂知,历来是历来,他不明白,本太子作为盟主,不同往日之盟主。他不明白,有本太子作盟主之联军,也就不同于往日之联军。倒是赵王明白事理,定要报往日之仇,这才下定决心参加联军,并命廉颇领兵,老家伙才不得已而来。但他终怀二心——说不定,还要故意让联军吃败仗,以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呢。故而,他与吕不韦合谋,并不是不可能的。吕不韦与他之间有那样的交情,能够骗他,给他送些石头过来吗?他怕我识破,便把珍宝换成石头叫我看,变成他受吕不韦欺骗,麻痹于我——我当场不便戳穿他罢了……” 众将问:“那如何是好呢?” 楚太子道:“我自有主张……” 联军其余主将——赵廉颇、魏郑会、韩石勇都到了楚太子营寨大帐。楚太子道:“我联军在渑池集结,歇了数日,等着秦军前来,此以逸待劳之策。秦军远行,必然疲惫……”//---------------一、使计(3)--------------- 郑会道:“故末将建言当趁秦军立足未稳而袭之,太子总是……” 楚太子不允许别人打断自己的话:“将军勿需再言。我身为盟军主帅,必负联军制胜之责。趁敌立足未稳而袭之,这样的道理,三岁孩子都已经晓得了,何况秦军?故而我们杀去,必正好撞到石头上!将军不要再讲了,我自有破敌妙策。本太子的计策是什么,又妙在哪里?本太子的计策就是堂堂正正列开阵势,从正面打过去。兵法云:出其不意。现如今,堂堂正正列开阵势,双方对攻,已经不为军家所用了。而我用之,就叫做出其不意。奇效就出在这个出其不意上。就这样,明日各军四更起火做饭,吃个酒足饭饱,辰初出营列阵:楚军、赵军在敌正面……廉老将军,列阵后,辛苦你率赵军先行向秦军突击,楚军随后。”楚太子很是得意,道:“这是讲一面,堂堂正正。还有另外一面:迂回策应,抄它的后路。这也是一种出其不意。我们堂堂正正,列开阵势,正面攻它,它必笑我不会用兵。故而轻我,不加防备。这样,郑将军,待赵军、楚军与秦军鏖战时,你率魏军从右路绕到敌阵之后包抄它,打它的屁股。石将军,你呢,率韩军绕于敌军营后,放火烧他的营寨,这就叫烧它的尾巴。前面揍它的脑袋、击它的胸脯,后面打它的屁股,最后面烧它的尾巴,看它败不败!”太子越讲越有劲,最后道:“各位将军,我此次联军酝酿多年,准备多日,胜负在明日一战,望共勉之!” 别人没有讲什么,太子就宣告要大家离去了。魏国主将郑会还要讲什么,楚太子道:“就这样,明日四更起火做饭,吃个酒足饭饱,辰初出营,将军待赵军、楚军与秦军鏖战时,便率魏军从右路绕到敌阵之后包抄它,打它的屁股……” 这样又堵住了郑会的嘴。 大家只有离开了。 在回营的路上,乐启对廉颇道:“楚公子一番纸上谈兵,为何将军一言不发,任他妄论?” 廉颇叹了口气道:“兵无常形。说不定他的这一套就能取胜,难以反驳他。最要紧的,那几箱子石头的事他一直惦记着,疑我与秦军串通,故而要我打头阵。倘若我们讲什么,更会引起他的怀疑,那就越发枝节横生了。明日到阵前见机行事好了。”//---------------二、却敌(1)--------------- 次日凌晨,渑池地面的风停了下来。五国两方几十万军队所在的方圆几十里的空间,按现代气象学的术语,是处于一个低压地带。清晨起来,大家几乎同时起火造饭,炊烟难以散去,每一个营寨都被浓烟所笼罩。 而等几十万大军吃罢早饭,联军一方照盟主楚太子的要求,大家酒足饭饱,按时辰出营的时候,风从西北方向吹过来,不但很快吹散了笼罩在各个营寨的浓烟,而且把原野夜间留下的混沌之气一扫而光。当联军中的楚军、赵军和魏军在秦军营前列开阵势的时候,整个宇宙都变得清亮无比,何况秦军营前这一弹丸之地呢。故而,楚军和赵军的旗帜显得格外醒目,整个队形——楚军、赵军在前,魏军在后,成犄角之势——也一目了然。 楚军和赵军开始擂鼓——鼓声震天,开始鸣号——号角呜咽。 但是,热闹了一阵子,不见秦军出营应战。 楚太子传令过来,力命廉颇率赵军向秦军营寨发起突击。 秦军放箭,赵军被迫折回。 此时廉颇急向乐启道:“快派人回营,让乐开将军严守大寨,防止秦军袭击。” 魏军中的郑会也感到情况不妙,遂向身边众将道:“抄后路!秦军不出,抄屁后路!”下令:“原地不动!” 赵军连着冲击了三次,都被秦军弓箭手阻击了回来。 就在赵军第三次被迫撤回时,楚军的探马急促进入方阵向楚太子报告:“报告太子,大事不好——秦军抄我后路,攻进我营寨了……” 楚太子大惊,即刻下令:“回军!” 楚军奔回营寨。刚到营寨,军士报告:“秦军已经退去,可烧着了我军粮草……” 楚公子又大惊失色:“快去扑救……” 救火没有家伙,也找不到水。指挥失灵,大家你挤我,我挤你,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此时,杀声连天。楚军众军士惊叫:“秦军又杀回来了!” 两军展开了肉搏。 楚军不再列阵,而是回营去了,这廉颇看到了。他断定秦军去袭击楚军营寨了。他下令赵军成方队形,以静待变。 不多时,有探马向廉颇报告:“秦军烧了楚军粮草,趁楚军全力扑救粮草之时,秦军杀了过去……” 廉颇下令:“去楚寨……” 乐启急问:“将军要救楚军吗?” 廉颇道:“如不救援,联军休矣,且楚太子必疑我与秦军串通……” 魏军方阵中郑会也得到了报告:“秦军袭击楚军营寨,楚军回营,秦军撤走,但烧了楚军粮草,趁楚军全力扑救粮草之时秦军复又杀入楚营……赵军去楚营救援了……” 郑会下令:“全军急速回营……” 赵军在廉颇率领下杀入楚军营寨,加入混战之中。 楚太子见到了廉颇,远远喊道:“谢老将军……” 清早起了风,石勇甚为高兴。他率领的韩军悄悄到了秦寨之侧。等听到前面鼓声震天、号角齐鸣之时,石勇下令韩军向秦营急驰。 就要接近秦军营寨时,忽听炮声震天,随后,埋伏着的秦军四面杀来。 石勇大叫不好,急促下令:“顶住!顶住!” 两军开始混战。 秦军攻入楚垒,是由蒙骜将军率领的。在鏖战正欢之时,蒙骜接到了王龁将军的将令:“火速鸣金。” 蒙骜照办了,但回营后问吕不韦:“胜势已成,为何收兵?” 吕不韦道:“我需专灭楚军,保全赵军。如此混战,赵军必伤,于我后续之事不利……” 蒙骜捉到了赵国的将军乐启,吕不韦吩咐蒙骜道:“拘于营中,好生照料……” 当日秦军撤离后,楚军修整了营寨,安排了受伤的士兵,勉强做了一顿午饭,大家吃了。清点人数,楚军死亡和失踪超过了两万人,几百辆战车失去了战斗力。秦军随时都可能袭来,粮草大半都被烧毁,将士们个个垂头丧气。还好,午后,赵军给楚军送来了一些粮草,魏军也给楚军送来了一些粮食。友军的关心和支持,令楚军将士得到了安慰。 楚太子的大帐中,楚太子、廉颇、郑会、石勇正在议事。四国军队楚军和韩军损失最大。楚军的情况我们大体知道了。当日韩军潜入秦军营后,要烧秦军营寨,秦军早有准备,韩军受到伏击,双方混战,韩军已经损失了数千人。这边打着,那边秦军又点着了韩军的营寨。韩军闻讯撤回营寨去救火,路上又中了秦军埋伏。韩军大乱,秦军乘机拼杀,韩军损伤过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楚太子、廉颇、郑会、石勇各自讲了本军的情况,没有人不明白,这一仗联军又败。 楚太子不再提他制定的那套“只有胜算,没有败因”的计划,而是强调“胜负乃军家常事”,他道:“今日受挫,明日复起,君子报仇,三年未迟……” 这话郑会第一个不爱听,遂道:“别的先不要讲了——商定撤军之策要紧。” 楚太子道:“秦军得胜,今夜必乘胜来袭。来袭,必三更前后。我的意思是,我等趁秦军未来之前撤走,且各军共同行动,彼此首尾照应,以防秦军各个击破。” 这回讲得有些道理,大家表示了赞同,商定二更时分,各军悄悄拔营,魏军在前,楚军、韩军随后,廉颇主动提出赵军断后,各军首尾相顾。议定后,大家散去。//---------------二、却敌(2)--------------- 三国将领离开不大一会儿,楚太子随即下令:“立即拔营!” 众将听后吃了一惊,问道:“约好二更拔营,我如何先动?” 楚太子冷笑了两声,道:“兵法曰:兵不厌诈。又曰:出其不意。我之先动,此之谓也。你们没有看到吗,两军阵前,秦军袭我,凶神一般,我军危在旦夕。可赵军一到,秦军即刻收兵,是何道理,不可不察。等二更,那就是等秦军到来……” 众将问:“太子疑秦军、赵军合谋吗?” 楚太子:“小心为妙……” 不无道理。一将问:“那魏军和韩军呢?” 楚太子听后道:“这样的道理,我们懂,他们也会懂……不要愣着了,快去布置……” 众将离开了。 回到营中,廉颇下令做拔营的准备,然后自己坐在帐中,思考着联军撤离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廉颇的目标是,第一,尽可能完整地把赵军带回去。第二,尽可能使整个联军少受损失。 出征前与赵王争论以及前后的情景,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子里。//---------------三、怨怒--------------- 那是一个很冷的早晨,赵王单独把廉颇召进了宫,就四国联合攻秦的事再与廉颇进行一番商讨。廉颇的看法赵王已经清楚。这次召他,实际上是想说服廉颇,让廉颇接受自己的主张。 按说,作为一国之君,决定问题,是用不着如此的。赵王这样做,实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 几年前,秦国进攻韩国的上党。韩国救兵不到,上党形势紧急。上党紧靠赵国,上党郡守冯平向赵国求救,并提出:将上党献与赵国。这在赵国君臣之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赵王力主答应冯平的要求,而廉颇则坚决反对。上党地面很大,与赵国相连,赵国对上党早就垂涎三尺。现在唾手可得,何乐而不为?廉颇则认为,冯平作为郡守,只有为国守土之责,并无向他国献地之权。他的所谓“奉献”,是趁韩国无暇顾及,把守土之责变为献地之权。而如果赵国接受,就必然得罪韩国。还有,秦国派兵取上党,结果,上党归了赵,秦国必怒。怒则加祸于赵国。得一地而惹两国之怒,非可取之策。 事情难以决断,赵王问相国赵胜。赵胜倒表示同意赵王的主张。这样,赵王下了决心,答应了冯平的要求,赵国取得了上党。 可祸害随即到来:进攻上党的秦军移军赵境,索要上党。赵国不允,两军集于长平。 就是说,上党事件成了长平之战的导火线。 由于赵国乘人之危抢走了韩国的土地,当赵军和秦军对峙于长平之时,长平虽就在韩国的家门口,但赵国却休想从韩国那里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当初,廉颇是赵军主帅,两军对峙不久,赵国君臣中间又出现了“攻”还是“守”的争论。这我们已经知道了,最后,廉颇被撤,赵括取代了廉颇,“攻”也就取代了“守”。 而那次攻守之争,平原君赵胜是站在廉颇一边的。 赵国得不到邻国特别是韩国的支援,尤其是战略决策的错误,赵军大败。 两次事实都证明,廉颇是对的。 后来,廉颇复位,燕国乘人之危攻打赵国,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廉颇打退了燕国的进攻,大大鼓舞了赵国国人的士气。后来秦军围邯郸,又是廉颇领兵苦守,外边请来了救兵,邯郸之围才得解。 这一切,赵王是很难忘怀的。 问题是,人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现在,赵国的元气刚刚恢复,赵王又要折腾了。 也可能是赵国和秦国之间结怨深重的缘故,昔日,你叫勾践忘掉会稽之耻那是不可能的,而如今,你让赵王忘掉长平那四十万男儿的死也是困难的。复仇的烈火一直在赵王的胸中燃烧着。 楚太子亲自到了邯郸,韩国的使者来了,魏国的使者来了。使节们慷慨陈辞、义愤填膺,表示不捣毁咸阳誓不罢兵。 人家并没有长平之恨尚且如此,我赵国,四十万儿郎惨死于豺狼之手,该出头的时候却当缩脖乌龟,岂不被天下笑掉大牙! 打! 那天,赵王大泪泼天地又向廉颇讲了自己的想法。 所谓“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看到赵王如此,廉颇不由得不为之心动,也老泪纵横,表示,只要赵王认为应该干的,他廉颇将拼出老命,在所不辞。 但是,廉颇过后一想便后悔不迭。军之事,可不是感情应该左右的东西。战事有战事本身发展变化的轨迹。联军攻秦也好,联军抗秦也好,只有极少数是成功了,而成功是有条件的。 这次所谓的四国联军攻秦,并没有任何成功的条件,相反,必败的条件倒十分充足。 第一、这次联合攻秦,楚国最为积极,而极力要促成的,是楚太子。联军一旦组成,楚国便为盟主,楚太子必为统帅。这楚太子是赵括那样的人物,纸上谈兵,而且孤高傲物。这样便注定联军难胜。 第二、魏国和韩国各有打算,最主要的原因是,半年前,两国在边界上刚刚发生摩擦,先是魏国占了韩国两个城池,随后,韩国反攻,不但收复了失地,而且夺得魏国三个城邑。拉锯战旷日持久,两国难分上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国出面调停,魏、韩两国停战和好。随后,楚国提出联合攻秦,魏国最先答应,韩国本不愿意,但也不想就此问题得罪楚国,便也同意了。韩国也派出使节到了邯郸,但其本意未必是劝说赵国加入联军。最后,如果联军组成了,他们,魏国也好,韩国也好,由于彼此的矛盾和戒心,都不会派出多少人马。 第三、从力量对比讲,四国国力合起来并不比秦国差,军力合起来也不比秦国差,可合,那只是理念上的。秦国可以统一调动举国之力,四国却不成。这样,秦国可以各个击破。实际上,现在的秦国已经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强大。它可以上下一心,劲往一处使。这一点联军做不到。 最后,联军组成了,廉颇的判断没有错。赵国同意了,魏国声称出兵八万人,实际上,有五万人就是多的。韩国声称派出了五万,实际上恐怕连三万人都没有。 最令人担忧的是,楚太子果然成了联军主帅。这位主帅第一项决定就让廉颇感到难以接受:联军大军集于秦国与魏国的边界渑池,说什么要把秦军吸引过来,以逸待劳!//---------------四、尾随(1)--------------- 秦军最后是被吸引来了,可楚太子自作聪明,一连串出现决策失误。最后,只有接受败局。 廉颇思考着,乐开垂泪进了帐,哭道:“将军,末将的哥哥当年力追子楚、吕不韦,今被他们捉去,恐怕死路一条了……” 廉颇安慰乐开道:“将军勿虑,这次秦军行事,看来吕不韦举足轻重。他不是小肚鸡肠之人,绝不会加害你的哥哥……” 乐开被劝,刚刚安静下来,一军士便进帐报告:“报告将军,楚军已经拔营向东开进……” 廉颇和乐开听后都大吃一惊。廉颇立即道:“险了!”随后,想了片刻,急忙传令:“坚壁营垒,取消二更拔营出动军令。”并向乐开:“将军速去魏营、韩营通报,让他们亦坚壁营垒,取消二更出动的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