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牧浩洋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可做。作为海军谈判代表,他只参加了几次与海基战略核力量有关的谈判。随着谈判逐渐展开,谁也不再认为,这是一次政治做秀。第三十章 谁更疯狂第三十章 谁更疯狂虽然没人把裁军谈判当回事,但是美国的积极表现,让参与谈判的国家骑虎难下。道理很简单,在美国表达出诚意之后,如果其他国家置若罔闻,肯定会在政治与外交上遭到指责。谈不谈得成是一回事,前来参加谈判的国家都不愿意在外交上输分。搞得不好,被美国借机进行制裁,损失就大了。如此一来,就必须谈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由五个核大国与两个已经得到承认的有核国家进行细节问题谈判。首先提出来的,就是海基战略核力量。谈判还没开始,阵营就分划清楚了。美国与英国立场一致,俄罗斯与中国走到一起,法国相对独立,印度与巴基斯坦则各执一词。立场,代表了各方的利益。五月七日,进行第一次正式谈判时,俄罗斯率先提出,五个核大国在战略核力量上享有同等的权利。显然,这让美国无法接受。虽然五个核大国的地位早已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但是在具体实力上,仍然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比如到二零一九年底,美国有十四艘战略核潜艇、俄罗斯有六艘、英国有四艘、法国有四艘、中国承认的只有两艘。在潜射弹道导弹方面,美国有三百三十六枚、俄罗斯有九十六枚、英国有六十四枚、法国有八十枚、中国只有三十二枚。在核弹头方面,美国有二千六百八十八枚、俄罗斯有七百六十八枚、英国有五百一十二枚、法国有四百八十枚、中国只有九十六枚。如此巨大的差距,显然不可能获得同等的权利。问题是,如果没有同等的权利,谈判肯定无法取得任何成果。在俄罗斯出面后,中国国防部长也表示,如果谈判中出现歧视,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退出谈判。这下,出现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不再按照同等比例削减核弹头,二是提出明确的海基战略核力量发展规划。显然,中国更加倾向于前者。万幸的是,来华盛顿之前,牧浩洋已经做了充足准备。五月十日,牧浩洋代表中国海军,提出了为期十年的海基战略核力量发展规划,以此应对美国提出的削减方案。按照这份计划,在未来十年之内,中国将建造六艘战略核潜艇。如此一来,中国的战略核潜艇数量将增加到八艘。因为096级战略核潜艇能够携带二十枚JL-3型潜射弹道导弹,所以导弹数量将增加到一百五十二枚,核弹头的数量将增加到一千零五十六枚。如果对现役两艘094级进行改进,配备JL-3型弹道导弹,核弹头数量将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六枚。如果不受限制,到二零四零年左右,中国的战略核潜艇数量将增加到十二艘,潜射弹道导弹将增加到二百四十枚,核弹头则将接近两千枚。即便不考虑俄罗斯,中国的海基战略核力量也足以抵消美国的威胁。这下,美国没有别的选择了。一千多枚潜射核弹头,足以抹平美国拥有的战略优势,也足以让美国苦心经营的导弹防御系统形同虚设。结果是,美国必须接受俄罗斯的提议,即在承认权利同等的基础上,限制弹头数量。谈判进行到五月十四日,五个核大国首次达成意向协议。按照这份协议,到二零三零年,美国将把潜射核弹头的数量削减到一千八百枚,俄罗斯与中国拥有的潜射核弹头的数量最多为美国的百分之七十、英法则为百分之三十五。美国最多拥有十二艘战略核潜艇,俄罗斯与中国最多拥有八艘、英法则为四艘。此外,在协议有效期内,五个核大国将不再研制与建造新式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与潜射核弹头,并且允许缔约国进行全面核查。毫无疑问,这份协议没有任何价值。虽然从数量上看,美国削减了八百多枚核弹头,但是另外四个核大国的潜射核弹头数量有增无减。五个核大国相互妥协之后,压力转嫁到了印度与巴基斯坦身上。事实上,这也正是谈判最为艰难的部分。虽然巴基斯坦早就表态,其战略政策紧盯印度,只要印度肯做出削减承诺,就愿意进行同等级别的削减,甚至愿意与印度一起销毁核武器,但是印度核战略不针对巴基斯坦,而是直接盯住中国。也就是说,印度没有承诺销毁核武器,也不愿意对战略力量做出限制。印度不肯让步,巴基斯坦自然不肯让步。在印度不肯配合的情况下,五个核大国只能关起门来做事。五月十七日,最后一次努力因印度拒绝而失败后,五个核大国达成了一份没有多少约束力的协议:禁止向印度提供一切与战略核力量有关的技术援助,建立针对印度的战略核力量情报沟通机制。看上去,这份协议的制裁内容非常严厉,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价值。原因很简单:印度已经建立起了配套的核工业体系,拥有制造弹道导弹技术,也能够建造核潜艇。假以时日,印度肯定能够建造战略核潜艇。更重要的是,这份协议仅针对五个核大国,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因此印度可以通过日本获得必要技术。别的不说,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固体火箭技术,而这正是印度缺少的东西。进行海基战略核力量谈判时,五个核大国还进行了陆基与空基战略核力量谈判,对各自拥有的战略核力量做了限制。当然,意义都不大。比如在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虽然美国主动提出销毁所有陆基战略导弹,但是俄罗斯与中国都表示反对。原因很简单,美国有强大的海基战略核力量、还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战略轰炸机,陆基战略核力量的价值并不大,而中国与俄罗斯却主要依靠陆基战略核力量,在海基与空基战略核力量发展起来,销毁战略弹道导弹,等于自行解除武装,甚至丧失进行战略反击的能力。五月二十日,五个核大国的核裁军谈判结束。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钱德勒提出了一份远景规划,即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销毁所有核武器,实现“无核化”。看上去很美好,却没有任何价值。只要国家还存在,意识形态还存在,核武器就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便将来某个时候出现了能够替代品,对人类文明构成的威胁也将远远超过核武器。说得不客气一点,全面销毁核武器,必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休会两天后,裁军谈判进入第二阶段,即针对常规力量的谈判。从五月二十三日开始,牧浩洋才忙碌起来。作为中国海军的谈判代表,他是主要谈判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在涉及到常规军事力量的谈判中,海军占的比重最大。在第二轮谈判的准备会议上,美国首先承认了中国与俄罗斯的陆军实力。显然,这是以退为进,随后钱德勒就直接提出,限制常规军事力量,应该把重点放在海军上。美国这么做,目的非常明确。作为陆上大国,不管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难以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威胁,也就没有能力跟美国进行全面对抗。现有的局面维持下去的话,美国仍然是世界主导者,中国与俄罗斯最多是地区大国。在至关重要的战略热点地区,比如中东地区,中国与俄罗斯根本没有能力挑战美国。只有发展海军,中国与俄罗斯才能成为世界大国。有趣的是,俄罗斯表现得更加积极。谈判开始之后,俄罗斯海军代表就明确提出,在二零三五年之前,俄罗斯将建造六支航母战斗群,大型舰艇将达到一百八十艘。牧浩洋比较保守,没有拿出那份疯狂计划。即便如此,中国的海军军备建设计划仍然非常引人瞩目,因为按照海军规划,到二零三零年,至少有两艘航母服役、两艘航母在建,第二种国产航母也将完成设计,大型舰艇将超过一百二十艘。只是,跟美国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到二零三零年,十艘“福特”级将全部服役,加上五艘在役的“尼米兹”级,美国海军将拥有十五艘航母。“福特”级的后继舰,即CVN-88号将在二零三零年前动工,计划在二零三八年服役,取代已经服役五十年的CVN72“林肯”号,随后将陆续替换其余四艘“尼米兹”级航母,并且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完成全部十艘的建造工作,使美国航母的数量增加到二十艘。显然,美国奉行的是“两强标准”。按照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别说到二零三零年,即便到二零四五年,其舰队总规模也将超过任何两个对手的总和。问题是,美国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造舰计划吗?这不免让人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皇家海军的疯狂计划,而此时的美国与当初的英国简直如出一辙。明白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美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出进行裁军了。只要军备竞赛不受限制,二十年后,击败美国的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自己的扩军行动。第三十一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三十一章 限制军备条约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不是大家都很克制,谈判早就演变成斗殴了。按照李明阳的授意,牧浩洋在谈判的第一天就提出,应该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定海军规模,而且限制条款要根据经济发展进行调整,而不仅仅针对签署限制军备协议时的经济实力。原因很简单:海军规模受经济规模制约,与其他因素的关联并不明显。必须承认,牧浩洋的提议很有道理。与陆军不同,海军与人口数量几乎无关,与一个国家的资源也没有多少关系,能够维持一支对大规模的舰队,基本上由国家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决定。问题是,美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提议。原因同样简单:预计到二零三五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过美国。如果按照牧浩洋的提议限制海军军备,那么到二零三五年,美国将自动沦落为二号海军强国,中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成为海洋霸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海洋霸主会心甘情愿的把霸权交给后起之秀。要知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二十多年,德国就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体。按照钱德勒的提议,应该采用限制核武器的方式,限制海军军备。为此,钱德勒甚至答应五个核大国拥有同等的海洋权利,即可以在国际海域进行不受限制的军事行动。作为回报,中国与俄罗斯必须接受美国提出的其他条款。最重要的,就是按比例限制海军规模。对中国与俄罗斯来说,这也不是不能接受。原因很简单,中国与俄罗斯的海军建设还处于规划阶段,现有实力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即便在二十年后,也不可能达到与美国同等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作为后起之秀,追上领跑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保守估计,如果中国海军要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追上美国海军,二十年之内的投入将是美国海军的三倍。这样一来,即便中国经济规模在二零三五年超过了美国,军备负担也非常沉重。对后起之秀来说,一段足够长的和平发展时期最为重要。受此影响,中国与俄罗斯先后接受了钱德勒的提议,只是在海军规模上,双方仍然存在明显分歧。凭借极为明显的实力优势,钱德勒首先提出,条约的有效期至少为二十年。这不是问题,谁都知道海军的建设周期极为漫长。以和平时期为准,别说二十年,五十年都不算长。随后,钱德勒提出了更加具体的限制条款,即中国与俄罗斯只能拥有相当于美国海军百分之三十五的舰队。这下,中国与俄罗斯不干了。从主力舰艇吨位上看,相当于美国百分之三十五是个什么概念?二零一九年底,美国海军主力舰艇总吨位为三百二十五万吨,百分之三十五就是一百一十四万吨左右。中国与俄罗斯都是核大国,在之前达成的海基战略核力量协议中,各自获得了相当于美国百分之七十的打击能力。受核潜艇性能限制,中国与俄罗斯大概需要用三十万吨的总吨位来打造海基战略核力量、以及为战略核潜艇护航的攻击核潜艇,因此只有八十万吨左右的总吨位来打造常规舰队。除掉两栖投送力量,用来建造主力战舰的总吨位肯定不到六十万吨。美国在除掉这些之后,至少有二百四十万吨。中国与俄罗斯的常规舰队不是美国的百分之三十五,而是百分之二十五。即便作为地区大国,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也明显偏低。钱德勒非常精明,如果中国与俄罗斯接受了这个提议,那么在未来二十年之内,都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至于二十年之后,差距不会缩小,只会扩大。这次,冲在最前面的又是俄罗斯。在钱德勒提议之后,俄罗斯国防部长直接提出,应该按照海基战略核力量的比例,限制海军常规军备。当然,这是空口说大话。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发展势头,别说在今后二十年内、即便把时限放宽到四十年,也很难达到这个规模。有俄罗斯冲锋陷阵,牧浩洋提出了更加理智的解决方案。当然,不仅仅是针对钱德勒提议。按照牧浩洋的提议,首先要对缔约国的舰队总规模做出限制。因为美国是标杆,所以首先得确定今后二十年内,美国海军的总规模。其次再对各国舰队的规模做出限制,并且根据美国的发展速度进行调整。当时,牧浩洋提出的标准是,中国海军为美国海军的百分之五十。事实上,这个要求不高。以二零一九年为准,扣除战略核力量与两栖投送力量,中国海军最多能建造一百一十万吨的主力战舰,大约只有美国海军的百分之四十六。只是,这个比例,足以让中国海军迈向远洋。同样以二零一九年为准,一百一十万吨的舰队规模,至少能够打造六支航母战斗群,从而仅次于美国海军。在战术应用上,六支航母战斗群,足以保证中国海军在任何情况下打赢大规模局部战争。只要中国海军拥有了这个能力,美国的霸权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显然,美国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说得简单一点,如果采纳了牧浩洋提出的方案,美国等于承认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也等于让中国获得了全球影响力。谈判进行到这个时候,几乎破裂。僵局持续到五月底,才有了新的进展。钱德勒首先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即对条约有效期内的海军总规模做出明确限制,而且以美国为标杆。六月二日,美国正式提出了海军总规模标准。预计到二零四零年底,美国海军大型舰艇的总排水量将达到四百八十万吨。作为正式的谈判文件,美国国防部还给出了每年的舰队规模数据,并且以此作为其他缔约国发展海军规模的参考数据。问题是,在第二个问题上,双方的分歧仍然非常明显。钱德勒只答应把中国的标准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而牧浩洋提出的最低标准为百分之四十八。因为只有达到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中国海军才有能力打造六支航母战斗群,也才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投入足够的海军舰队。至于俄罗斯,不但没有接受百分之四十,连百分之四十八也不认同,而是坚持要求获得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六月七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公开表示,如果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俄罗斯将不得不退出由美国主导、完全为美国利益服务的裁军谈判,并且不会签署之前已经达成协议的所有裁军协议。随后,中国国防部长表示,如果俄罗斯退出,裁军谈判将失去意义。显然,中国与俄罗斯在唱双簧。美国可以在谈判桌上压制某个国家,却不可能让两个联合起来的大国俯首帖耳。当天晚上,美国副总统紧急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晤。只是,在此之前大约四个小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文廷贵已经到了莫斯科,并且受到了普金的热烈欢迎。裁军谈判成了政治与外交斗争。主角不是俄罗斯,而是美国与中国。六月九日,钱德勒提出了修改后的方案,答应中国获得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俄罗斯享有同等比例。这一天,文廷贵在莫斯科与普金签署了一份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显然,俄罗斯没有退出谈判,而是接受了由美国提出的裁军方案,但是要求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造舰权。六月十日,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得到五个核大国承认。随后,其他海军强国加入缔约谈判。六月十七日,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德国与巴西正式签署了《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因为总共有十个缔约国,所以又被称为“十国海军条约”。按照这份为期二十年的条约,在二零四零年之前,美国最多拥有四百八十万吨的主力舰艇,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八,俄罗斯除此之外,还能在部署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获得百分之五的额外份额,英国与法国为百分之三十五,日本等五个缔约国的份额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当然,这只是总体指标。条约中,还对各国每年建造战舰的数量、以及核查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对计算战舰排水量的方式也做了明确规定。只不过,这并非一份严厉的军备条约。比如,没有对各国所造战舰的性质做出任何规定。只要在额定吨位内,各国可以自行确定造舰计划。即便如此,这份条约仍然是华盛顿裁军谈判的最大成果。后来,有人将这份条约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基石,并且认为正是这份条约打开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不管怎么看,“十国海军条约”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裁军成果。如果没有这份条约,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之后,持续升温的军备竞赛,必然导致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战争无法避免,区别是谁的准备最为充分。第三十二章 金融战争第三十二章 金融战争六月二十一日,牧浩洋回到北京。虽然十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已经在条约上签字,但是只有得到立法机构承认,条约才会正式生效。按照约定,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最后期限。到时候,哪怕只遭到一个缔约国立法机构否决,条约都将自动失效。如果没有遭到立法机构否决,条约将在二零二一年一月一日自动生效,有效期二十年。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任何缔约国都可以提出延长有效期,只要没有其他缔约国反对,条约将自动延长五年。事实上,当时没人相信,这份条约能够在立法机构获得通过。五个核大国是主要缔约国,问题应该不大。另外四个缔约国中,德国、意大利与巴西的问题也不大。关键就是日本与印度。虽然日本获得了百分之三十五的份额,而且没有战略核力量限制,但是比起中国获得的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额,仍然差了很大一截。相对而言,印度受到的限制更大。因为只获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份额,又受到核裁军条约限制,所以印度所能拥有的常规舰队仅有中国的一半左右。按照外界推测,即便印度政府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印度国民议会也会否决这份条约。仅靠相当于中国一半的舰队,印度别说向南海扩张,能不能守住印度洋,阻止中国向西扩张都是个问题。没有制海权上的优势,印度在印度洋上将什么都不是。正是如此,七月初,美国总统麦克米伦访问了新德里。此时,牧浩洋正在忙着制订海军的战略发展规划,不再是拿出来看的,而是准备全面实施的战略规划。从根本上讲,“十国海军条约”对中国没有害处,反而有很大的好处。原因只有一个:海军军备建设完全由国力决定。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还有望在十五年之后超越美国,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远远比不上美国,比如国民人均产值、社会人均收入、基础科学实力、基础制造业等,全面军备竞赛,只会拖垮中国。在这份条约中,中国获得的正是难能可贵的和平发展机会。只要条约正式生效,在未来二十年内,中国能用有限的军事投入,获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力量。从更加长远的目光来看,中国能从二十年的军备建设中获得必要的技术积累。可以说,如果军备竞赛不受限制,即便中国的国力能够跟上,也会因为缺乏技术积累败下阵来。首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军备建设才能快速发展。七月中旬,巴西议会率先通过了军备限制条约。月底的时候,中国也通过了军备限制条约。此时,牧浩洋已经向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提交了海军军备建设规划。因为常规舰队的总吨位限制在一百一十万吨左右,所以C1级航母仅建造两艘,二零二五年之前开工建造第二种国产航母,初级规划建造四艘,第四艘将在二零四零年取代服役二十九年的“黄帝”号。第三种国产航母在二零三零年开始设计,二零三五年动工建造,在二零四零年之后取代C1级航母。可以说,这是一份完全能够达到的建设规划。只是,受条约限制,第二种国产航母将重新设计,标准排水量降低到七万五千吨,不然没有足够的吨位建造其他战舰。至于还没有开始设计的第三种国产航母,吨位暂时没做限制。原因很简单,到二零四零年,谁也不能保证条约会延长五年。没有了限制,航母自然可以造得更大一些。客观的讲,这也是一份非常合理的发展规划。从技术角度讲,在吃透了“黄帝”号之后,先建造一种排水量相当的中型航母,获取必要的航母建造经验。要知道,“黄帝”号是由前苏联建造的,大连造船厂只获得了非常有限的改造经验。完成中型航母的建造之后,建造大型航母,进一步完善建造技术。在有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之后,才能顺利建造超级航母。如果跨度太大,肯定会出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比如在建造C1级航母上,因为电磁弹射器没有搞出来,所以海军不得不选择在初期安装跃飞甲板,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安装火箭助推发动机,到第一次大修时,再安装电磁弹射器。又比如,在建造大型航母时,肯定需要功率更大的核反应堆,需要重新开发,也就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即便在舰载航空兵方面,重型舰载战斗机也要二零三零年之后才能服役。如果进度安排得过于紧凑,导致配套系统的研制工作跟不上,最终仍然无法按照计划完成航母的建造工作。适当放慢进度,等于降低了技术门槛。另外一方面,放慢进度,也能在未来的大型战舰上采用更多的新式装备,达到一个较高的设计标准。所幸的是,到了这个时候,海军已经不缺经费了。傅秀波兑现了诺言,从国务院的额外预算中拨出了三千五百亿,其中一千四百亿分给了海军。有了这笔钱,加上C1级航母的后四艘被取消,海军其他军备项目都有了充足的资金。只是,此时的国际局势并不平静。赴战湖金矿的开采工作在七月三十一日正式开始,八月八日,从第一批一千五百吨矿砂中提炼出来的五百公斤黄金运抵新义州口岸,当天就过了鸭绿江,以偿还战争债务的名义移交给中国央行。五百公斤黄金不算什么,可是这次移交工作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按照中国与朝鲜签署的协议,在今后二十年内,赴战湖金矿开采出来的所有黄金在扣出了开采与冶炼费用之后,都将以偿还战争债务与建设债务的方式,交付给中国央行。保守估计,至少能达到一千五百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