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男人四十-3

作者:孙颢 字数:23876 更新:2023-10-08 20:55:05

他们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就是因为猜透了精神分裂症型人的心理。这批四十多岁的制作人虽然自己是靠着艰苦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属于躁狂抑郁症型,但由于他们跟年轻人在年龄上比较接近,因此能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的需求。我想在那些已经五十多岁的老一辈的音乐家当中肯定有很多人看不上这帮年轻的制作人的作派,只知道不断地重复自己,只要畅销就行。他们会认为这只是一种商业音乐,根本谈不上“艺术创作”,甚至会纳闷这些年轻人成天弄这种糊弄人的东西,难道就不觉得难为情吗?但你要知道,那些金牌制作人未必就不了解自己这些作品的真实价值。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只是在“炒冷饭”,但还是一首一首地出,是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有把握把这些作品卖出去,而且卖得非常好。所以相比之下,世人的批判他们也就不放在眼里了,他们甚至会想:“不服气的话,你去写一首像我这么畅销的曲子试试!”这种做法可不可取暂且不论,至少有一点非常明了,那就是要在精神分裂症型人占大多数的时代里生存下去,就必须有效地利用愿意跟风的大众心理。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当你所在部门的业绩上升的时候,你会如何表现呢?如果我说你该表现得非常自信,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自己,毫不谦虚地表示“你看,我就说我们能行嘛”、“你看,还是我们部门厉害吧!”,相信很多人会觉得难以接受,因为这样做未免显得太过低俗。你可能会觉得应该表现得谦虚一点,表示“这次其实都是运气好”,“这都多亏了其他部门的协助”,这样做才合乎一个“好好先生”的标准。但如果你想保住饭碗,重要的不是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好人”,而是做出点成绩来给人看。况且,如果上司表现得太谦虚了,精神分裂症型的部下未必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好人”,他们反而会感到不安,觉得“跟着这么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工作,前程堪忧”。这样一来,你既不能赢得他们的爱戴,又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总之是没有一点好处。要这样的话,你还不如表现得“有霸气”一些,好让你的部下能够安心地为你工作。虽然没有必要让你的部下觉得你是位“好好先生”,对公司还有本行业对你的评价还是应该重视的。精神分裂症型人除了容易相信和依赖具有超凡能力的领袖人物以外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如果他们像奥姆真理教的成员一样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听不到别人对他们教主的评价也就罢了,只要他们生活在信息流通的地方,关于你的各种流言蜚语都会传到他们耳朵里去。如果他们听到别人都用“没有工作能力”,“手法卑劣”这样的话评价你,可能就会对你失去信心,最后离你越来越远。曾任日本首相的森喜朗还有政界大员铃木宗男就是这样,他们一方面对部下颐指气使,整天吹嘘自己多了不起,一方面却不断地遭受媒体的攻击,最后落了个众叛亲离,灰溜溜地下台的下场。别人对你的正面评价固然重要,比如你的部下听到“那个人是员干将”,“听说下任部长就是他了”这样的传言的话,肯定能鼓起干劲来,但有一点,就是别人对你评价的好坏是不可控制的。所以,一个不小心还会弄巧成拙,招致“那个家伙真讨厌,光知道研究别人对他的看法”这样的评价。而且,只要你的工作表现出色,根本不愁没有好的评价,就不必为此处心积虑了。只不过,你要小心别让对你不利的流言上身。要那样的话,还不如默默无闻呢。精神分裂症型人容易受到神秘事物的吸引,所以你表现得深藏不露的话,反而会让他们感觉到神秘,更容易赢得他们的青睐。因此,在部下面前你只要闷头工作就足够了,不提及家庭琐事才显得高明。第三部分:职场生存技巧 与其让他“意会”,不如“言传”此外,为了维护你的“领袖”地位,在你的部下犯错误时也要冷静应对。如果他们是躁狂抑郁症型人,富有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的话,那么你再怎么训他们,言辞再怎么激烈也没关系。因为这会激发他们的羞耻心,能起到很好的刺激他们奋发向上的作用。但如果你对精神分裂症型人采用同一做法的话,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因为精神分裂症型人就算把一份工作搞砸了,他们也只会觉得那是自己运气不好,并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责|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任,所以你冲他们大嚷大叫的话,只会招致他们的反感。而且,他们还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个苛刻的上司,越发不会跟你亲近。此外,他们只会把那些能带给他们安全感的领袖当做依靠,所以如果你追究他们的责任,使得他们内心不安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把你当成心灵的依托。精神分裂症型人只有在感觉到上司对他们的“宠爱”时才会有安全感,如果领导对他们大吼大叫,他就会认为上司讨厌自己,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并因此而开始讨厌起上司来。因此,当精神分裂症型的部下犯错误时,你一定要强按下心中的怒火,好好地安慰他们,说“你这次不太走运”,“这也是因为社会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不能怪你”等等。只要你能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一些外在的因素,就正好符合他们精神分裂症型人以他人和外部环境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他也就因此而能从你那里获得一种安全感。不过,身为上司,对部下也不能一味地姑息。因为如果他本人不下意识地纠正错误的话,难免会重蹈覆辙。比如在一次重要的商业会谈中你的部下迟到了,你反而去安慰他说:“最近总加班,你也累坏了,所以才会睡过了头吧”的话,他就决不会去自我反省。所以,虽然我也赞同对部下该敲的时候就得敲,但要注意你的态度,不要过于激动,只要冷静地事务性地下达你的命令即可。比如他上班迟到了,你没有必要为了已经发生的事去大动肝火,而是可以对他说,“你还是再去买个闹钟吧”,给他具体的指示,帮助他下次不再犯错误。从这个意义而言,要想让精神分裂症型的属下的工作井井有条,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最重要的就是把具体的做法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因为他们这种类型的人根本就没有“自我”,所以你不能指望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他们时刻都想跟周围人保持一致,所以只要是周围人认同的规则和方法,他们就可以无条件地接受。只要你给他一个明确的标准,告诉他“大家就按照这个标准工作”,他们为了同周围人保持一致,就会对你的指示表现得无比顺从。在这一点上他们与躁狂抑郁症型人有着本质的区别。躁狂抑郁症型人做事往往有自己的方法,你如果把一些标准和方法强加给他们,反而会招致他们的反感。第三部分:职场生存技巧 学会角色分离看过了前面关于管理方法的介绍,是不是有很多读者会觉得自己太腼腆了,根本做不来呢?我认为有这样的反应是很正常的。躁狂抑郁症型人对这类张扬跋扈的做法通常会抱有抵触心理。正像老派的艺术家们看不惯当今的音乐制作人只知道卖钱的做法,觉得他们恬不知耻一样,我前面提到的那些管理方法在躁狂抑郁症型人看来是在耍小聪明,是不成体统的。但是,既然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跟个性特质与自己不同的人一起共事,我们又想保住|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自己的饭碗,那就必须这么做。看看当今社会,那些掌握了精神分裂症型人的心理特征的生意人都发了大财,公司的中间管理层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使他们能任我驱遣。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表现得太过自信,夸大自己的能力是件太过丢脸的事,可能是因为那跟实际中的自己相差太远了。躁狂抑郁症型人非常重视“自我”,所以他们不愿那么表现,免得部下会把他“表演”出的形象看成真正的自己。但试想一下,有谁会认为那些专门做“捧眼”的相声演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像在舞台上时一样傻呢?也不会有人以为在电视的破案节目中专门演坏人的演员平时就是坏事做尽。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傻愣或者凶恶都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跟他们本身的性格毫无关系。对他们来说,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或者是在摄像机前做出凶恶的表情都只是一种工作技能而已。与此相同,你只要把公司当成一个舞台,把自己当做扮演“上司”的一个演员,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了。既然你是在扮演角色,那么自然需要磨炼演技,在你跟部下打交道时,只要想着“我是在磨炼演技”就行了。总之,你要学会角色分离。那个在公司里指挥着精神分裂症型部下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那些金牌制作人说不定也并不认为他们现在所做的是他们真正想要做的音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许还隐藏着某种自负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完全不考虑商业因素了,我同样可以创作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的音乐作品来”呢。说不定就在现在,他们还在某个隐秘的私人场所创作着没有商业价值,却是他们毕生挚爱的音乐呢。所以,对必须与精神分裂症型部下打交道的躁狂抑郁症型上司来说,一个能够完全放松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当他们与精神分裂症型的人在一起时,为了迎合他们,只能收拾起自己真实的想法,泛泛而交,可以与他们保持距离,时间一长,精神上就会陷入疲惫状态。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知心的朋友和亲密的家人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只有在与朋友促膝谈心,把酒言欢的时候和在家人面前时才能卸下面具,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脱。第三部分:职场生存技巧 拉近跟躁狂抑郁症型部下之间的距离而且,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属于精神分裂症型。我曾设计了几个参数,做过一个小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一九六五年以后出生的人当中也有百分之三的人属于躁狂抑郁症型。在一九五五年之前出生的人当中,躁狂抑郁症型的比率却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二者的差距不言而喻。但有一点,即不论是哪个年龄层,其中都有躁狂抑郁症型人。这帮争强好胜的人的周围一大半都是只想跟其他人一样的人,所以他们在竞争中取胜,|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成为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很大。假定每一学年的大学生有一百二十万人,而其中有百分之三属于躁狂抑郁症型的话,那么它的总数应该在三万人到四万人之间。其中,东京大学每年招收三千五百人,京都大学是三千人,早稻田大学是一万人……如此算来,这三万人到四万人差不多正好是几所名牌大学每年所招收的新生的总数。虽然我这一计算方法不够精确,但至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的标准,让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把隐藏在人群当中的躁狂抑郁症型的年轻人找出来。在这个时代,由于孩子的数量减少了,有的大学根本不用考都可以上,但是一流大学的竞争力仍然很强,如果没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不经过一番努力是不可能考上去的。所以如果你发现部下里面有这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那么他极有可能跟你一样同属于躁狂抑郁症型。对这样的人你完全可以采用以往的方式跟他交往。跟这样的人交往不但有助于你在精神方面取得平衡,对对方也是功德无量。因为在同龄人当中,他们毕竟属于少数,心里面是很不踏实的。我曾经就读于东京大学所以深知这种心理。以前东大的学生特别介意别人把自己看成只会读书的精英,所以会故意表现得粗俗一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虽然是个东大的学生,但也并不落伍。相比之下,在如今社会的年轻人当中,精神分裂症型,即“强调与别人一致,懒于竞争”是主流,因此那些不同于他们的精英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更大,结果使得这些为数不多的躁狂抑郁症型的年轻人往往不敢正视现实,承认自己的个性其实与周围人不同,自欺欺人地为自己辩白说:“其实我跟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我学习比较用功罢了”。所以,他们会强迫自己去接受流行文化,跟周围人听一样的音乐,隐藏自己的个性特征。结果单从外部特征来看,他们与精神分裂症型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难以辨别。这对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不幸,因为他们要继续过他们并不喜欢的生活。我觉得如果他们还没有放弃努力工作,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想法的话,还是早点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其实与周围人不同,自己属于责任感强,靠自己的努力征服世界的那一类比较好。如果躁狂抑郁症型的上司是“伯乐”,能够慧眼识英雄,把他们从人群里辨别出来,以他们所期望的那种方式接近他们的话,肯定可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来。也就是说,躁狂抑郁症型的上司不但要根据公私场合的不同进行角色分离,甚至在同一公司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部下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躁狂抑郁症型人追求“自我”的统一性,所以想必有很多人不善于这种“角色分离”。顽固不化正是这类人的缺点,必须赶快纠正。因为适于这类人生存的崇仰“正直”品格的时代已经终结,要在如今的时代里生存下去,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战略,灵活多变,应付多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来自家庭的压力会成为工作上的阻力那还是我在美国的卡尔·曼尼加精神病医学院留学时候的事。我们的一位老师——如今已是美国精神病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有一天忽然在课堂上说道:“我们精神病医生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压力。我们的病人情绪都不稳定,他们会把全部的情绪直接向我们宣泄,甚至会说出一些让我们感到愤怒的话来。而有的时候他们对医生又会产生一种病态的依赖心理,不断地诱惑我们。我们一方面要应付来自病人的种种攻击和诱惑,一方面又要努力靠近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低谷,这其实需要很强的定力,还|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要花费很多的心力。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和谐平稳的家庭,让我们回到家里就能完全地释放压力。后方安定是我们可以好好工作的大前提。”他这番话说得自然没错,但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在课堂上提呢?而且还这么突然。当时同学们都为此纳闷不已。后来大家才了解到那位老师离过一次婚,他对我们讲那番话是在他跟一位年轻的女医师再婚后不久。想必他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圆满,家里成天都是硝烟弥漫,直到娶了第二任夫人才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因此才忍不住有感而发了吧。此外,我在给某个汽车销售公司的职员做心理培训的时候也曾听过这样的谈话。当时有一个一直表现相当好的销售员的业绩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他的上司找他谈话,开头第一句就是“你最近家庭是不是出了问题啊?”我想,那个上司会这么问,想必是因为之前也有职员因为家庭不和而影响到了工作。因为一个销售员的能力通常是不可能突然下降的。一个优秀的汽车销售员即便自己患有抑郁症或者对人恐惧症,也能够很顺利地把车卖出去,这一点想必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这类人虽然因为内心忧郁,成天无精打采,但在顾客看来,那反而是“诚实”的表现,反而愿意从他那里买车。但如果他们的家庭出了问题,比如夫妻不和,孩子进了警察局,老人开始痴呆,等等,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业绩。一名即便身患抑郁症也能保证销售量的销售员一旦面对家庭纠纷就会变得心绪不宁,无法专心工作,足见它的杀伤力有多大。这么看来,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对家庭问题绝对不可以忽视。上一章里我也曾说过,要保证跟精神分裂症型部下的顺利交往,必须戴上面具与他们周旋,这样一来,一个能让自己彻底放松的家庭就至关重要。要不然,你在公司里要成天为自己会不会被裁员而忧心忡忡,回到家里又要跟家人吵闹不休,在双面的压力之下,精神很容易崩溃。要在公司中生存下去,首先应该安顿好“大后方”,为自己能集中精力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做好心理准备,应付“突发性事件”那还是我在美国的卡尔·曼尼加精神病医学院留学时候的事。我们的一位老师——如今已是美国精神病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有一天忽然在课堂上说道:“我们精神病医生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压力。我们的病人情绪都不稳定,他们会把全部的情绪直接向我们宣泄,甚至会说出一些让我们感到愤怒的话来。而有的时候他们对医生又会产生一种病态的依赖心理,不断地诱惑我们。我们一方面要应付来自病人的种种攻击和诱惑,一方面又要努力靠近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低谷,这其实需要很强的定力,还|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要花费很多的心力。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和谐平稳的家庭,让我们回到家里就能完全地释放压力。后方安定是我们可以好好工作的大前提。”他这番话说得自然没错,但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在课堂上提呢?而且还这么突然。当时同学们都为此纳闷不已。后来大家才了解到那位老师离过一次婚,他对我们讲那番话是在他跟一位年轻的女医师再婚后不久。想必他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圆满,家里成天都是硝烟弥漫,直到娶了第二任夫人才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因此才忍不住有感而发了吧。此外,我在给某个汽车销售公司的职员做心理培训的时候也曾听过这样的谈话。当时有一个一直表现相当好的销售员的业绩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他的上司找他谈话,开头第一句就是“你最近家庭是不是出了问题啊?”我想,那个上司会这么问,想必是因为之前也有职员因为家庭不和而影响到了工作。因为一个销售员的能力通常是不可能突然下降的。一个优秀的汽车销售员即便自己患有抑郁症或者对人恐惧症,也能够很顺利地把车卖出去,这一点想必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这类人虽然因为内心忧郁,成天无精打采,但在顾客看来,那反而是“诚实”的表现,反而愿意从他那里买车。但如果他们的家庭出了问题,比如夫妻不和,孩子进了警察局,老人开始痴呆,等等,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业绩。一名即便身患抑郁症也能保证销售量的销售员一旦面对家庭纠纷就会变得心绪不宁,无法专心工作,足见它的杀伤力有多大。这么看来,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对家庭问题绝对不可以忽视。上一章里我也曾说过,要保证跟精神分裂症型部下的顺利交往,必须戴上面具与他们周旋,这样一来,一个能让自己彻底放松的家庭就至关重要。要不然,你在公司里要成天为自己会不会被裁员而忧心忡忡,回到家里又要跟家人吵闹不休,在双面的压力之下,精神很容易崩溃。要在公司中生存下去,首先应该安顿好“大后方”,为自己能集中精力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来自家庭的压力会成为工作上的阻力那还是我在美国的卡尔·曼尼加精神病医学院留学时候的事。我们的一位老师——如今已是美国精神病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有一天忽然在课堂上说道:“我们精神病医生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压力。我们的病人情绪都不稳定,他们会把全部的情绪直接向我们宣泄,甚至会说出一些让我们感到愤怒的话来。而有的时候他们对医生又会产生一种病态的依赖心理,不断地诱惑我们。我们一方面要应付来自病人的种种攻击和诱惑,一方面又要努力靠近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低谷,这其实需要很强的定力,还|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要花费很多的心力。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和谐平稳的家庭,让我们回到家里就能完全地释放压力。后方安定是我们可以好好工作的大前提。”他这番话说得自然没错,但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在课堂上提呢?而且还这么突然。当时同学们都为此纳闷不已。后来大家才了解到那位老师离过一次婚,他对我们讲那番话是在他跟一位年轻的女医师再婚后不久。想必他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圆满,家里成天都是硝烟弥漫,直到娶了第二任夫人才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因此才忍不住有感而发了吧。此外,我在给某个汽车销售公司的职员做心理培训的时候也曾听过这样的谈话。当时有一个一直表现相当好的销售员的业绩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他的上司找他谈话,开头第一句就是“你最近家庭是不是出了问题啊?”我想,那个上司会这么问,想必是因为之前也有职员因为家庭不和而影响到了工作。因为一个销售员的能力通常是不可能突然下降的。一个优秀的汽车销售员即便自己患有抑郁症或者对人恐惧症,也能够很顺利地把车卖出去,这一点想必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这类人虽然因为内心忧郁,成天无精打采,但在顾客看来,那反而是“诚实”的表现,反而愿意从他那里买车。但如果他们的家庭出了问题,比如夫妻不和,孩子进了警察局,老人开始痴呆,等等,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业绩。一名即便身患抑郁症也能保证销售量的销售员一旦面对家庭纠纷就会变得心绪不宁,无法专心工作,足见它的杀伤力有多大。这么看来,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对家庭问题绝对不可以忽视。上一章里我也曾说过,要保证跟精神分裂症型部下的顺利交往,必须戴上面具与他们周旋,这样一来,一个能让自己彻底放松的家庭就至关重要。要不然,你在公司里要成天为自己会不会被裁员而忧心忡忡,回到家里又要跟家人吵闹不休,在双面的压力之下,精神很容易崩溃。要在公司中生存下去,首先应该安顿好“大后方”,为自己能集中精力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做好心理准备,应付“突发性事件”实际上,四十多岁的人要应付很多突发性事件。夫妻关系即将迎来“倦怠期”,孩子正好是上中学的年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期。电视及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中学生的“欺负人”近年来在日本学校中普遍能够看到的问题。通常采用集体孤立和凌虐某个学生的做法。时不时会有学生因为受到欺负而自杀。,少年犯罪,援助交际中学生或高中生为了买“名牌”商品而从事色情交易。等社会问题,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孩子就不会出这种问题。往小里说,假如你的小孩在商店里偷东西被抓住了,起码你要请假去警察局把他领回来吧,这样一来|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你还能专心工作吗?与此相比,更严重的是教育问题。如果光是孩子成绩不好也就罢了,再操心也都还有限,万一你的儿子上了高中以后忽然向你宣布“我不考大学,以后也不找固定职业,我打零工”,做父母的该有多头疼啊?还有父母的健康问题。如果他们生活尚能自理也就罢了,可这个岁数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瘫倒在床或是开始痴呆。之前,你或多或少在精神上还会依赖他们,一下子忽然变成要你来照顾他们,生活的节奏立刻就会被打乱,让你感到无所适从。而时间一长,你的妻子也会因此而疲惫不堪,并开始向你发泄她的不满。到时候,试问你在公司里还坐得住吗?还有一点就是“屋漏偏逢下雨天”,这些问题很可能就发生在你工作异常繁忙、工作压力极大、分身乏术的时候。设想一下,你在公司里为了管理部下,起草跟客户的合同而焦头烂额,累了个半死,好容易挨到回家,却发现女儿居然在“援助交际”。那时候你的大脑肯定会变得一片空白,根本没办法进行思考。不过,实际上前面所列举的事情大致都属于尚可预见的范围。所谓的家庭纠纷,一般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夫妻分居甚至离婚,妻子红杏出墙,初中生高中生的各种问题,年迈双亲的看护问题等都极具普遍性,应该不难预料得到。很多人在问题发生后表现得手足无措,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太掉以轻心了,总觉得这些问题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实上,据我多年来从事老年医疗情况调查的经验,凡是那些因为父母的看护问题而影响到自己工作,每日里烦躁不安的都是那些事先毫无准备的人。而那些事先想到了这些可能性,能够做到“未雨绸缪”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都能够从容地应对。当然,像妻子出轨,孩子犯罪这种问题发生在自己头上的可能性极低,你就没必要为此做什么准备了,况且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为所有存在可能性的问题做准备,但至少你在心理上应该有所准备,问问自己如果事情真个发生在我头上,那我该怎么办?这样等到你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冷静地应对了。而且,如果你能事先想好对策的话,就可以将它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妻子有外遇是泡沫经济时代的后遗症在所有的家庭问题当中,夫妻关系破裂的杀伤力最大,因为它是家庭的主轴。只要夫妻关系是稳固的,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好,老人的看护问题也好,都可以慢慢解决。但如果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家庭就会变得岌岌可危,再经不起一点小问题的冲击。最近做妻子的红杏出墙或是在外卖淫的事例层出不穷,带给她们的丈夫沉重的打击。因为如今的日本男性虽然口口声声“男女平等”,实际上大男人思想却很严重,在他们看来,|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自己一夜风流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却绝对不允许妻子出轨。如今很少人会希望自己的妻子在跟自己结婚时还是处女,但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妻子在结婚以后能够守身如玉。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红杏出墙,其遭受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实际情况是在婚外性行为中主妇多为主动的一方,与以前的女性相比,她们的贞操观念发生了变化,主妇卖淫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男性对此感到不安和恐惧。有很多男性都是因为怀疑自己的妻子不忠,整天经受着“嫉妒”的折磨,才会酗酒成性的。虽然所谓的妻子不忠可能只是他毫无根据的猜想,但这至少说明,在内心深处很多男性对此是非常不安的。一个人要是成天想着妻子会不会背叛他的话,还怎么能专心工作呢?但既然如今这一问题已具有普遍性,并不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事情,还不如想开一点,不要固执地以为妻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这样至少不必再因此而患得患失,可以消除内心的不安。在我看来,妻子有外遇,主妇卖淫,包括高中生的援助交际这些都是泡沫经济的后遗症。想必读者朋友们都知道林真理子的《不祥的果实》一书吧,书中描述的就是泡沫经济时期的公司白领还有女大学生们在十年以后的遭遇。远在泡沫经济破裂以前,性就沦为一种满足物质欲望的手段。在泡沫经济时期,公司里的女白领还有女大学生们只要傍到了有钱人,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在那时候,那些身家几亿的地产商就不必说了,就算是一个三十几岁的证券经纪,一年光奖金也可以拿到近一千万日元。所以,只要跟这样的人交上朋友,什么高级餐厅的烛光晚餐还有世界级的名牌箱包得来都全不费工夫。但等到她们结婚以后,泡沫经济突然破灭了,单靠丈夫一人的工资刚够维持一家的开销,跟学生时代比起来实在是有天渊之别。当然也有少数嫁得好的,婚后还能时不时地上上《VERY》这种时尚杂志,但绝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婚后生活窘迫,为此她们会抱怨“结婚后连一次法国大餐都没去吃过”。泡沫经济时代纸醉金迷的生活让她们难以忘怀,相比之下,清贫的婚姻生活就更让她们难以忍耐。当然,这种心理落差男性也是有的,但他们相对看得开一些,平心静气地接受了这一现实。这可能是因为男性的性格更接近于躁狂抑郁症型,他们会把一切归咎于自己,认为如今生活拮据是因为自己的收入不如以前了,所以只能节省。但女性就不同了,她们的性格更接近于精神分裂症型,即把责任推给别人和社会环境,在她们看来,自己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后根本没有任何变化,使得她们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都是她不幸的婚姻和无能的丈夫。相比之下,女性的确更容易留恋辉煌的过去,不可自拔。你看看娱乐界那些明星们,只要曾经红过一阵,都没有甘于寂寞收场的。要么就不顾人老珠黄也要留在娱乐圈里,要么利用自己过气明星的身份找个有钱的老头嫁了,要么不惜采取诈骗的手段来获取金钱,甚至有的不惜出版全裸写真集来哗众取宠。总之,她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挽留逐步远去的辉煌岁月,不管它到底是不是白费力气。所以,对很多女性来说,泡沫经济破灭以前的宽裕生活令她们魂牵梦萦,无法忘怀。但即便如此,她们也不会想到要靠工作去踏踏实实地赚钱,于是走上了卖淫的道路。其实,这并不出乎人们意料,在泡沫经济时期她们所热衷的爱情游戏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谈恋爱,实际上跟卖淫也没什么两样,一样是靠出卖色相换取物质上的享受。她们年轻的时候就习惯了这种交易,因此对用自己的身体换取金钱一事心理上并不抵触。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妻子“红杏出墙”时更需冷静应对当然,我并不认为她们的这种行为值得认同。但是既然社会风气已经如此,还是希望男性读者们对此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前面我就提到过,如今的时代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女性在结婚之前普遍都有好几个交往对象,已经没有人在意她们在结婚时还是不是处女,贞操观念已经淡化了。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女孩子在出嫁之前都守身如玉的话,那么婚后也许会恪守妇道。可如今的女孩子在性|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方面都开放得很,要求她们在婚后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会因为自己已经结了婚就拒绝一夜风流吧,其实女人同样如此,婚姻对她们的约束力并不像以前那么强了。所以,如今的男性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即妻子很有可能背叛自己。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逃避,应该事先想好对策,做到有备无患。比方说,当你发觉妻子的行为可疑,但不能断定她是否有外遇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或者,你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总觉得妻子的举止有些异常的话,你又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如果不提前想好,等到事情真的发生了你就会手足无措,成天琢磨,“她最近是不是见了什么老同学了?不,也许是我想多了,根本没这回事……”结果,工作耽误了,心情也不好。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形,应该提前想好对策,将它对你的伤害减到最低。当妻子的行为可疑时,有多种对策可供选择。不闻不问,听任自由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果你优先考虑的是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对孩子的影响的话,只要不是太出格(妻子离家出走或者怀上其他男人的孩子),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只要你先拿定了主意,事情发生在你头上时就不会太慌乱。如果你事先决定了一定要查明真相的话,那么只要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就不必在思考对策上浪费时间,马上采取行动。这时也有多种方法可供参考,比如开门见山地问她本人,或者干脆找私家侦探。这些都可以事先练习。再进一步,你可以想一想证实了妻子的出轨以后该怎么办。什么人遇到这种事都会血气上涌或者陷入迷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但是,如果你在事情发生以前冷静地进行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不外乎两个选择:原谅她和不原谅。当然,原谅不可能是无条件的,这样你就可以思考在怎样的前提下才能够跟她继续生活。如果不原谅,那就是离婚。到底选哪一个没有绝对的标准,要依你们的价值观、生活模式和夫妻感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不管怎么说,在冷静状态下做出的判断应该更为准确,因此不妨在有空的时候把这些问题想上一想。而且,“防患于未然”的做法还有可能挽救你们原本可能出问题的婚姻。如果你冷静思考的结果是“只要发现一方有外遇就离婚”,并将这一想法暗示给对方的话,她在想出轨时就会掂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毕竟卖淫一次只能拿到几万日元的零花钱,但输掉的却将是自己的婚姻,这样一想,她也许就会克制住自己了。我好像把婚姻说得不堪一击似的,但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实在是容不得我们掉以轻心。我赞成夫妻之间多沟通,免得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本来嘛,如今的夫妻关系变得如此脆弱就是因为交流不够的缘故,只要夫妻之间沟通得好,感情自然也深,到时候不但不会出现一方“有外遇”这种问题,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凡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夫妻俩都应该做一次倾心长谈,所谓“未雨绸缪”,也就是这个道理。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培养孩子从小确立目标并做出努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也需要夫妻团结一致。特别是决定孩子该报考什么学校时,夫妻必须事先好好沟通,统一双方的价值观,就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达成一致。当然,孩子将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归根结底还得由他本人来做决定。但不管他今后的具体选择如何,他所就读的中学以及高中的环境都将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把好关,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事实上,父母在指引孩子的人生走向方面能|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做到的也只有这些。正如我在前一章中所讲的,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属于不愿竞争,也不愿努力的精神分裂症型人,而愿意接受挑战的躁狂抑郁症型人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人由于目标明确,努力勤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纷纷考入名牌大学,或直接进军体育和音乐界,靠着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慢慢向自己的目标靠拢。如果还是以前,即躁狂抑郁症型人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时代,就不需要为孩子所处的环境操心,因为他们周围也都是些竞争意识强的人。但现在却不同了,如果置之不理的话,他们就会被周围的精神分裂症型人同化。因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人的价值观总是容易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变化。这种倾向在孩子身上尤为明显。比如运动神经比较发达的孩子容易形成“就算学习好,如果不会踢足球和打棒球的话也很窝囊”的价值观,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则容易形成“就算长得帅,很受女孩子欢迎,学习不好也不行”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孩子加入了“援助交际”的小团伙的话,就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看不到这种色情交易不道德的一面,而只会为到手的金钱而雀跃不已。所以,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的人的话,就要为他创造一个能让他觉得竞争对他有利的环境。比方说,你可以从他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辅导他进行听写和算术训练,帮助他取得优秀的成绩,这样他就会觉得“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价值观对他有利,于是他的价值观就会慢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不甘落后,努力拼搏。其实,不光学习是这样。如果他足球踢得好,他就会愿意在绿茵场上跟人一较高下;如果他钢琴弹得好,他就会愿意在练习上多花时间;总之,只要他能找到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在这个方面的竞争意识就会比较强。所以,在这个精神分裂症型人占主流的时代,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地具备某些躁狂抑郁症型特质的话,就要尽早发掘他的潜能,帮他找到一个比较擅长的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多项能力的基础,因此提高他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成绩为首选。有一点我要说明一下,以免读者朋友们误解。我并不认为“竞争”本身就是好的,前面我已经说过,躁狂抑郁症型人和精神分裂症型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重要的是要在二者之间保持平衡。但是现在人们的个性越来越偏向于精神分裂症型,所以我主张采取某种措施来减缓这一过程,但是现在却看不到这样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把孩子下意识地往躁狂抑郁症型的方向引导。只要孩子能找到一个他有自信的领域,从中体会到努力的意义,就会培养出多见于躁狂抑郁症型人的勤奋好胜的素质,让他一生受用不尽。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避免孩子受周围其他人价值观的影响因此,让孩子在中考时选择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是防止他们也成为不思进取的精神分裂症型人的有效手段。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当中有很多当年读的都是公立的高中,而且也顺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学,因此他们并不觉得公立学校有什么不好。事实上,我也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拼命把自己的孩子往私立学校里塞,那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人生,因为我自己就是从公立学校里出|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来的。就冲着这一点,我也不愿让孩子上私立学校”。这种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只不过别忘了现在的公立学校的环境跟二三十年前可是大不相同了。以前只是极少数的优等生能上私立中学,大多数学生都就读于当地的公立中学。但现在呢,至少在东京附近,有一多半的人上的都是私立学校,剩下那些不思进取的或是考不上私立中学的才上公立中学。如果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他周围将都是些混日子的学生,你怎么能担保他的价值观就不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呢?此外,有些家长还会担心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里升学压力过大,时间一长,孩子的性格会发生扭曲。可在我看来,这都是对私立学校教育的误解和偏见。事实上,还有众多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的毕业生都不觉得升学压力给自己的性格形成造成了什么恶劣的影响。要是我们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念公立学校。但事实上是毕业于私立学校的家长很少有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往公立学校里送的。只要当年是就读于私立学校的,不管是像我这样顺利地考入东京大学的,还是没能考入一流大学的,几乎都还是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进私立学校读书。当然,我的中学时代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毫无遗憾的。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自己当初进的是男女同校的公立学校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多机会跟女同学接触,留下许多愉快的记忆。但如果有人对我说私立学校“大家只知道学习,一个朋友也交不到”的话,我肯定要予以反驳。相反,正因为同学们六年的时间都在一起度过,大家的关系才很密切,也很容易交到朋友。此外,由于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目标迈进,所以很容易培养起团队精神来。很多人都说私立学校的学生只想着怎样才能把别人踢下去,自己好往上爬,要我说,说这种话的人对私立学校里的真实情形根本就不了解。比如滩高的升学率一直遥遥领先,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入东京大学,那都是因为他们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互相交换升学信息,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考试技巧的缘故。我们看一个人的履历,如果中学是滩高,大学是东京大学的话,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优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能够从滩高考进东大并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多优秀,而只是因为他就读的学校是滩高,在那里他学到了应试的技巧并掌握了各种应试信息。所以很多滩高的毕业生都会说,“如果当年读的不是滩高的话,根本不可能考上东大”,这都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在我看来,比起那些从滩高考上东大的学生,那些从地方的不知名的高中全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东大的学生的能力要强得多。总之,进初高中连读的私立学校读书,既不会让你的孩子性格扭曲,也不会让他交不到朋友。相反,那里会为他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他会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不过,要上私立学校也要经过考试的筛选,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而且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像样的私立学校。我也没有全面否定公立学校的意思,只不过,从课程设置等方面来看,私立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地方上有些公立学校跟二三十年前相差不大,家长们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如果觉得不是很差的话,让孩子上这样的公立学校也是一个选择。只不过,由于公立学校里采取“宽松式教育”的方式,因此那里的学生成绩相对较低,跟同龄人竞争的时候免不了要吃亏,所以家长要在课外给他们报补习班或是请家庭教师。这样一来,学生除了学校以外,还能接触到补习班这样的具有竞争氛围的环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总之一句话,最重要的是想办法不要让孩子因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精神分裂症型的价值观。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和孩子做推心置腹的交谈要防止孩子成为精神分裂症型人,做家长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家里要经常跟孩子谈心。在上一章中我曾经提到过,精神分裂症型的人没有“自我”,容易受周围人意见的左右,因此他们根本没有“真心话”。说得更深入一点,那就是他们区分不开“真心话”和“场面话”。|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精神分裂症型人一心想要跟周围人保持一致,所以电视上的主流意见是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并原样拿过来当做自己的“真心话”。但问题在于,电视上的主流意见有一多半都只是“场面话”。新闻评论员也好,评论家们也好,在电视上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其实都掩藏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拿些漂亮的场面话出来应付。但精神分裂症型人却不懂得分辨,直接把它当作自己的意见消化了。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理解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真心话,有时候只是为了应付场面。因此,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教育孩子说人除了表面上的那一套以外,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套真实想法的话,他对事物也许就能慢慢形成自己的看法。当他再看到评论界对某个歌星尽是颂美之词时,可能就不会光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而是会自己判断“这个歌手虽然非常受欢迎,但他的歌喉平平”。如果你不告诉他每个人都有隐藏着不表达出来的真实想法的话,即便他内心觉得这个歌手的水平不像评论界所吹嘘的那样,也会误以为自己的判断有问题,不敢坚持,长此下去,他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此外,能了解到人隐藏着的内在想法,同时意味着情商指数的提高。有关情商指数在此不多做说明了,简单说来,它指的是情感方面的智能指数。设计情商指数标准的学者指出,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单靠高智商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同时具备多种能力。如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是否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否具有同感能力,即能否看透对方的内心,这就要求你必须善揣人意。举个极端的例子,当别人送给你礼物,对你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的时候,你如果把他的这番客气话当成真心话,并回答说:“那我不要”,很明显你就不具备同感能力,在社会上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你不能透过表面的客套话猜出他的真心话并应对得当,就不能赢得他的信赖,也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但是如今的社会,不但新闻媒介就连在学校里面大家做的也都是些虚伪的表面功夫,看不到真心的交流。正因为如此,家长至少在家庭里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学会区分什么是表面文章,什么才是真情流露。比方说,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看新闻联播,这是一个很好的教给孩子分辨表面和内心的机会。当新闻报道员和评论家们在电视上振振有词的时候,只要你在一旁小声地咕囔几句:“说得那么好听,哪有那么容易解决的?”,孩子就会意识到媒体的意见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比方说,一旦某个受贿事件曝了光,新闻媒体就会一拥而上,拿出打落水狗的势头来。但实际上只要是生意场上的人,谁没请过客送过礼呢?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干净。事实上,那些“喊打”的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事件的内幕也不见得就有多了解。成年人非常了解社会现实是怎样的,所以不必附和电视台的说法,教育孩子什么“受贿是不应当的”,倒不如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话虽如此,但很多人都在受贿,为什么只有他被曝光了呢?”在这种时候,重要的不是你的意见正确与否,而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诉孩子,在义正词严的表面下可能还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因素。电视上的场面话固然是对的,但现实世界中却有一些灰色地带,是单靠道理走不通的。孩子比大人要单纯得多,所以他极有可能会说:“但是,这个人违反了法律,他就是坏人啊。”这时候你也不必与他深究,只需要告诉他:“没错,违反法律是不对的。不过如果不是政治家的话,有很多人即便做了违反法律的事也不会被抓的。”记住,你跟孩子交谈的目的不是为了就某一个问题得出结论,意义只在于这个倾心交谈的过程本身。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敬畏父母的孩子不会坏到哪里去只不过,虽然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有倾心的交谈,但那并不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界限不分,毫不设防。当然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你让他瞒你什么事情,他也做不到。比方说,从幼儿园放学回来,他可能马上就会向你汇报,“我讨厌某某”。这时候,你不必跟他说“那怎么可以呢?要跟大家都搞好关系”这种场面话,而应该对孩子的真心话表示理解,告诉他,“嗯,|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爸爸在公司里也有讨厌的人”,然后再教给他如何将真心话和场面话区分开来,“不过,如果大家吵了架的话就不能一起工作,所以爸爸不会当面告诉他‘我讨厌你’。所以啊,你也不能对你的同学说你讨厌他”。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大人的处事方法,对小孩子能否胜任表示怀疑,但可不要小看了小孩子的沟通能力,这点技巧他们还是有的。但是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就会开始“看人说话”了,他们不再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父母,而是学会了隐瞒。如今四五十岁的做家长的大多为这个问题而烦恼着,他们不知道孩子背着自己在干些什么,每天又在想些什么。但回顾我们自身的成长历程不也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吗?这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走向成熟所必经的一个步骤。只要在这一阶段他们能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倾诉,对父母稍有隐瞒也没什么。相比之下,如果孩子一直找不到知心的朋友才值得担心呢。如果孩子始终依赖父母,对父母言听计从的话,他就永远都长不大。但如果他们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和他们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父母,比方说联合起来不按时回家或在外面过夜,向大人发出挑战的话,他们就等于是往成熟自立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所以,当你的孩子步入了青春期,父子之间就不能再毫不设防了,而是应该将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分界线划分清楚,明白地告诉孩子,什么是他能做的,什么是他不能做的。比方说,你不能因为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吸烟而允许你的孩子过早吸烟,在这个时候,你就不能跟他讲心里话,说什么“我以前也吸过”了,而必须拿出大人的样子,严加训斥,并告诉他不许喝酒,不许有性行为,必须按时回家。如果孩子问你为什么不许,你只需回答:“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如果你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他孩子和大人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他永远不会想要努力走向成熟,好能翻越这道屏障。当然了,回顾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不难知道,即便家长有明文规定,孩子们还是会小心地避开家长去吸烟,去跟人发生性行为。但重要的不是他会不会背着家长做这些事,而是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并心存顾忌。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能够严加管教的话,孩子在做坏事的时候就会想:“要是被发现了,肯定会挨训”,“要是爸爸妈妈知道了,他们会难过的”,只要他们心里有了这种罪恶感,就不会做得肆无忌惮。而那些心头毫无这层顾虑的孩子一旦走错了路,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他们再回头了。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孩子杀人的几率比中六合彩低很多家长担心,如果管教太严的话,会不会伤害孩子,从而使得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因为变得厌世而自杀,这种想法完全没有必要。的确,在那些虐待子女的家长当中有不少人在自己小的时候也曾经受到虐待,但你要知道“管教”和“虐待”是两回事。当因为自己做错了事而受到训斥时,孩子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虐待。只有当他们被父母毫无理由地责备或痛打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虐待,精神上受到伤害,心灵才会扭曲。|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而且,由于媒体的大肆渲染,很多人觉得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类少年犯罪和自杀的事件,但统计的结果表明,它的数量极少。比方说,少年的自杀事件,一年大约有六百到八百起,而日本每年自杀的总人数却高达三万人,其中中老年人占了一大半。此外,少年犯罪近年来已呈减少的趋势,比如少年杀人的案件一年大约在一百起左右,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数字少得可怜。因此,甚至有欧美学者这样说,“我们研究日本的少年犯罪问题时,焦点不应该放在他们为什么犯罪,而应该放在为什么他们的犯罪率这么低上面”。日本的电视和报纸长篇累牍地介绍少年自杀事件和杀人事件,恰恰说明了这类事件极其罕见,正因为罕见,所以才值得上新闻,如果每天都在发生的话,就不会有人关注了。事实上,每天都有上班族因为被裁员而自杀,你看哪家电视台对此大肆报道过?如果你为了这种比率极低的事情成天担心的话,那就将永远得不到安宁。如今全日本的未成年人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人,其中成为杀人犯的每年不过一百人,也就是说十五万人当中才会有一个。打个不太严肃的比方,那就跟中六合彩的比率一样低。如果你的孩子真有一天杀了人,那也只能说你的运气太糟糕了。当然,为了防止此类不幸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在多方面做出努力,降低风险,但却没有必要为此太过劳神,电视上一有少年犯罪事件的报道,就想着“明天说不定就轮到我家的孩子了”,问题还没严重到这个地步。如果说家长可以为此做些什么的话,那就是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比方说,虽然现在大学的升学难度降低了,但只要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犯罪的几率就很低。统计结果表明,跟中学毕业和高中毕业的人相比,大学毕业生杀人的几率要低得多。那些因为犯罪而进入少年感化院接受辅导的有百分之八十都是仅受过初中教育或者从高中中途退学的。少年感化院只用于收容二十岁以下的犯罪人员,照理说其中大学生的比率应该更高一些才是,但实际上他们所占的比率却极小。正如很多人把管教和虐待混为一谈一样,有的人担心为孩子指明他们应走的道路会限制他们的自由,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各种问题,但事实证明效果恰恰相反,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家长越关心,孩子的症状越明显”其实,比起杀人和伤人来,孩子的“自闭症”这一精神问题更令人担忧。因为它极具普遍性,可能就发生在我们周围。要知道,少年杀人的案件每年才一百起左右,而有“自闭”症状的少年却高达三十万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自闭症”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处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孩子只是不愿上学,一天到晚待在家里,而有的却有暴力倾向。如果说能举出一个衡量“自闭症”的严重性的|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判断标准的话,那就是孩子跟父母的沟通程度。只要父母和孩子之间还可以沟通,那么即便孩子多少有些“自闭”的倾向,问题也不会严重到哪里去。就算是孩子带有暴力倾向,具体情形也可以分为两种,即完全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和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语言交流的。如果属于后者,尚可想办法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比方说,如果孩子说,“学校里有人欺负我,我无法适应集体生活”,那么你可以告诉他,“好的,如果你不愿意去可以不去。但你留在家里也要学习。如今在家里学习也可以考上大学,等你考上大学以后再考虑以后该怎么办”,为他今后的人生提出忠告。但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连这种沟通都无法进行的话,事情就有些棘手了。如果他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无所事事,家长略为规劝,就对家长大打出手的话,那他很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身心障碍或是得了少儿分裂症,应该尽快地联系专家为他治疗或进行心理辅导。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心灵不健康都是父母的责任,应该在家庭内部解决。但虽说孩子是父母一手带大的,父母的能力范围毕竟有限。正像父母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治疗骨折和肺炎一样,有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同样超出父母的能力范围,需要向专家咨询。在这种情形下,如果硬要自己解决的话,反而有可能把事情搞砸。很多家长想要自己解决,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最后只能自己烦恼不安,弄得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连自己都得上了抑郁症。此外,如果患了自闭症的孩子还有兄弟姐妹的话就尤其要注意。如果你长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其他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这对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几年以前曾出过一起少年杀人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家的长子有暴力倾向,经常对家里人大打出手,家长的精力全都放在了长子身上,却没有顾得上去抚慰经常莫名其妙就挨揍的老二的心灵,时间一长,老二的心理就出了问题,最后发展到了杀人的地步。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据我所知,因为兄弟姐妹的“自闭症”而深受其害,导致自己的心灵也出现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而且,如果不向专家咨询,一切都靠自己解决的话,很容易造成“越提醒,孩子的症状越明显”的恶性循环。森田疗法中曾多次提到,一个容易脸红的人如果对自己的这一毛病太在意的话,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就是说,你越在意自己的某个症状,越难纠正。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一样,如果父母过度提醒孩子不要“自闭”的话,孩子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自闭”,他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越发不敢跟人交流,“自闭”的倾向也就越来越明显了。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一家不行,就再换一家为了避免“问题子女”给其他的孩子也造成不良影响,还是应该向专家进行咨询。且不论治疗和心理咨询是否有效,只要能有人商量,父母的压力就会得到缓解,他们就能集中精力工作,也有余力关怀其他的孩子,此外,还不会造成“越提醒,症状越明显”的恶性循环。可能有些家长对于找精神科的医生咨询和让孩子接受心理辅导一事抱有抵触心理,因为|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平日里都不会接触到这些领域,所以总觉得不好意思去,因为这毕竟跟孩子感冒了带他到医院看病不一样。不过,事实上现在很多医院都增设了精神病的窗口,很多小儿精神科的医生都很主动热情,所以做家长的根本不必担心。想必有读者会对心理疗法是否真的有效抱有疑问。事实上,以前的确发生过一些事情,导致大家对心理治疗充满了不信任。曾有一位父亲在盛怒之下用一根金属棒打死了自己有暴力倾向的儿子。据说,那位父亲是就儿子的问题接受了心理咨询的。当时他咨询的那位专家告诉他,当儿子对家人滥用暴力时不要抵抗,要答应他所有的要求,那位父亲听从了他的意见,但是儿子的情况非但不见一丝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做父亲的实在忍受不了了,最后就发生了前面所说的那幕惨剧。我不否认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只不过有一点想要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即便针对同一种病症,不同的医生所开出的处方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案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意见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就拿上边那个案例来说,有的医生就很可能会给出“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一定要将其拧过来”的提示。没有一个领域像心理疗法一样存在这么多的流派。可能有人就会说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让人无法相信嘛”。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很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正如没有一件衣服可以适合所有人一样,一种心理疗法也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有效。有的人在接受了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指导的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而有的人的治疗过程却证明了荣格的理论或是科夫特的理论的有效性。到底哪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自己只能通过实践才有可能知道,此外别无他法。当你接受一种疗法的治疗几个月后都不见病情好转,甚至开始恶化的话,再换个其他派别的医生治疗好了。记住,你是消费者,付费接受治疗,无效自然有权更换医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电休克治疗衰老初期的抑郁症除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以外,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光靠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而应该求助于专家,比如照顾老人的问题。如果不顾自身的情况,硬要自己扛下来的话,对双方都是负担。一谈到老人的赡养问题,每个人首先想到的都是看护的问题。但实际上,要等我们到了五十多岁以后,父母才需要我们看护。在现在这个年龄,很多人的父母身体都还硬朗,不需要有专人看护,这时候需要我们操心的与其说是父母的健康问题,不如说是他们的抑郁症。|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我们的新闻媒体对衰老初期的抑郁症不像对老年人的瘫痪问题以及痴呆问题报道得那么多,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这个年龄层有很多人都在为此烦恼着。特别是女方患了抑郁症的话,情况就更加令人担忧。很多人都以为退休以后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的男方更容易得抑郁症,但实际上患抑郁症的女方居多。最麻烦的是,平时都是女的在操持家务,女的一旦病倒,男的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患了抑郁症后的妻子意志消沉,通常无法再像以前一样洗衣服做饭,操持家务。但是做丈夫的既不会做饭,也不懂得用洗衣机,结果只能在那里原地打转,别提照顾患病的妻子了,连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好。这样一来,做子女的就不能置之不理,只好由女儿或是儿媳过来帮助他们操持家务,这样一来就会给她们造成负担,而且即便能够照顾他们的生活,也治不好老人的抑郁症。即根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但是很多人天真地以为自己是能够治好老人的抑郁症的,因为跟内源性的抑郁症相比,衰老初期的抑郁症通常有个明显的原因,不需要精神病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似乎也猜得到。比如“因为退休以后无事可做所以意志消沉”啦,或是“老伴过世了,感到寂寞”啦什么的。因此,衰老初期的抑郁症在很多人看来都不是病,总以为只要对他们好一些,多关心他们一些,不让他们感到寂寞,就会慢慢地好起来。但事情发展到最后往往是非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抑郁症患者容易自责,儿女频繁过来照顾他们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觉得“自己不但给老伴添了麻烦,还给孩子们的家庭加重了负担”,这么一想,他们的症状就越来越明显了。因此,当父母出现衰老初期的抑郁症症状时,应该及早向医生咨询,接受治疗,以免给彼此造成负担。衰老初期的抑郁症是一种病,而并不仅仅是“意志消沉”的问题,必须慎重对待。药物治疗是衰老初期抑郁症患者的首选。但是药物治疗通常见效比较慢,而且有的老人服用以后还会出现副作用。因此,现在在美国,普遍认为电休克治疗法既安全又有效。说到“电击”,很多人都会觉得可怕,因此产生抵触心理,事实上一点都不可怕。在施术之前,会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并注射肌肉松弛剂,这样患者在接受电休克治疗时不会出现痉挛,对大脑也没有任何损伤。衰老初期抑郁症根据其症状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有成天说自己不舒服的疑病型,有悲观厌世型,还有一种比较特别,叫做精神亢奋型。它虽然也属于抑郁症的一种,但却表现得坐立不安,一天要给人打好几次电话。我所说的电休克治疗法对这几种类型的抑郁症都是疗效显著,读者朋友们不妨记下来,作为一个参考。不过,电休克治疗法需要专门的设备,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的。如果是大学的附属医院的话,倒是多数都能做。说起来,大学附属医院里的多数器材对患者是一点用都没有,唯独在能提供电休克治疗法这一点上却能真正造福于百姓。二者的对比如此明显,让我忍不住要在这里讽刺一下。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老人不愿给孩子多添负担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四十多岁的人跟以前可是大不相同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而且光是自己的事就够自己焦头烂额的了,因此在照顾老人的问题上,应该采取“凡是能求助于医生和老年人设施的,就绝不自己逞能”的态度。如果父母的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即便是患了抑郁症,也属于看护保险承担的范围,可以请专人到家里照料。作为父母,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宁愿请人来照顾,也不愿麻烦家里人。|Book|BookPIP&db=sina|Book|BookPIP&db=sina照顾瘫痪的老人和已经老年痴呆的老人也是如此。有些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将老人送进老年人公寓的想法,觉得那样做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一定要把老人留在家里照顾,以此来偿还老人的养育之恩。这种想法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实行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是过去,兄弟姊妹多的话还好商量,假设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的话,主妇就要承担四个老人的看护任务,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只有有效地利用老年人设施,才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兄弟姊妹多了也麻烦。在我从事老人医疗方面的工作的过程中,看到了好几起这方面的纠纷。当跟老人同住,承担起老人的看护任务的人提出要把老人送到老年人公寓去时,他的哥哥姐姐们就会跳出来反对,指责他说,“真没人情味,还是我来照顾吧”,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去,但照顾了没多久,才发现事情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于是提出,“不行,我照顾不了,还是你来吧”,再把老人塞给其他的兄弟姐妹,或是再送回到第一家去。如此反复折腾跟把老人直接送进老年人公寓相比,到底哪一个更没有人情味呢?大家是不是应该站在老人的立场上为他们想一想呢?事实上,那些被送进老年人公寓的老人们有的刚开始还有些怨言,但只要儿子和女儿频繁前来看望,他们的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正如很多抑郁症患者一样,他们都不愿意为孩子多添负担。如果得了老年痴呆症没有了思想倒也罢了,如果要他头脑清醒地躺在床上接受儿女的照料,他们的负疚感就会很深,甚至会说出“我真想早点死了算了”的话来,如此一来,双方都会感到有负担,还不如在老年人公寓里安心地度过晚年呢。第四部分:家庭生存技巧 事先沟通很重要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