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坐。” 全体坐得无比的齐,无比的端正。 陶老师踏上了讲台——他一脸胜利者的矜持和得意。 陶老师说:“将课本翻到第二十三课。” 全体同学,仿佛翻书本的动作,都受过专门的训练似的一致。 看来,他们是被教育得完全臣服了。 在讲台上讲课的陶老师很投入。讲得很自信,一会儿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地飞快地写了一个词,一会儿作着手势侃侃而谈。 王小嵩却什么也没听见。 远远的梆声传来,那令人不寒而栗的梆声。《年轮 第一章》5(1) 春节到了,鲁迅先生说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王小嵩家也一样。房子虽然破旧,却也经过了认真的打扫,迎了灶王,供了祖宗,现在母亲刚刚剪完拉花。她和王小嵩一个站在炕上,一个站在桌上,将第二条拉花拉了起来。 王小嵩站在桌上仍不够高,脚下还踩着小凳,弟弟妹妹怕他摔了,两个人四只手紧紧把牢小凳。 两条拉花的交叉点,悬着一只纸叠的花篮。 母亲坐下来,抬头欣赏地说:“看,妈做的,不是和卖的一样好看么?” 墙上贴着一张新年画——扎肚兜儿的白胖小子,怀抱一条大鲤鱼。 年画的主题是——年年有余。 贴了窗花的窗子。 点了丹红的馒头。 王小嵩从桌上蹦下,也抬头欣赏着,说:“比卖的好看!” 他将母亲剪剩下的一些红绿纸归在一起,似乎想揉了扔掉。 母亲急忙制止:“别揉,别扔!留着。留着明年妈还给你们做……” 母亲过来用一张旧报纸将些红绿纸夹起来,四处瞧瞧,一时也没地方留存,照例压在炕褥底下。 王小嵩和弟弟妹妹分糖——大约半斤没有糖纸的“杂拌糖”盛在一个盘子里,他在往三小片儿纸上放糖,口中还说着:“你的、我自己的、你的、你的、我自己的……” 母亲一边铺一块旧桌布,一边说:“你那么大孩子了,还和弟弟妹妹平均分,好意思么?” 王小嵩便有点不好意思起来,问弟弟:“多给小妹妹五块,行不?” 弟弟并不怎么情愿地:“你说行,就行呗。” 母亲又开始规整抽屉。突然,她说:“坏了!” 王小嵩和弟弟妹妹一起惊异地抬头望母亲。 “妈,怎么了?” “还剩一斤今年的粮票没用,明天哪里都关门,过了春节可就作废了……” 母亲皱眉瞧着手中的一斤粮票,那样子,显然认为这是一件相当严重的事。 母亲回头看王小嵩,当机立断地说:“快,给你弟弟妹妹们穿好衣服,妈给你两元钱,你带他们去下馆子!” 弟弟妹妹欢呼起来:“下馆子喽!下馆子喽!” 王小嵩说:“妈,三个人,两元钱,能吃什么呀?” 母亲很慷慨:“那就再多给你们一元!反正你今晚得把这一斤粮票给我花出去。这年月,要是白瞎了一斤粮票,不是罪过么。” 王小嵩率领弟弟妹妹匆匆走到马路上,弟弟妹妹不时打滑溜儿。 他们走过一家又一家小饭馆儿,家家都关门了。 大年三十儿的马路上,却是冷冷清清的,静静悄悄的。某些单位的门外斜插着旗杆——红旗在寒夜之中静止地垂悬着。 妹妹说:“哥,我冷。” 弟弟说:“我的脚和手都快冻僵了。” 王小嵩说:“你们看,前边那不又是一家小饭馆么?快跑!” 于是他带头跑起来。 他和弟弟从两边儿扯着妹妹的两只手跑。 他索性背起了妹妹跑。 王小嵩放下妹妹后,说:“我有个主意,如果里边还有别的吃饭的人,咱们就把这粮票卖了。” 妹妹问:“卖了?那咱们自己不下馆子啦?” 王小嵩说:“一斤粮票,能卖两三元钱呢!咱们把卖粮票的钱给妈妈。妈妈给咱们的钱,咱们一人一元,作压岁钱!不好吗?” 弟弟毫不犹豫地说:“好!” 妹妹问:“哥,什么叫压岁钱呀?” 王小嵩迫不及待地说:“回家再告诉你……“ 店里只有一个顾客,他背对着门,独占一张桌子。 一位老师傅,双肘平放在柜台上,颇有耐性地望着那个人。 老师傅看见孩子们进来了就说:“哎哎哎,孩子们,别进来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马上就关门了!” 背对着他们的那个人,一动未动。《年轮 第一章》5(2) 王小嵩看看老师傅,请求地说:“大爷,我们只不过是先进来暖和暖和。” “暖和暖和?” 弟弟却已走到了那个唯一的顾客身旁,问:“你买粮票么?五元钱一斤!” 那人一怔,头微微侧向弟弟,接着摇了摇。 弟弟望着王小嵩。 老师傅也满腹狐疑地打量他们。 王小嵩不禁显得失望,不得已出示了那一斤粮票:“大爷,不管是馒头是烧饼,能卖给我们点儿什么,就卖给我们点什么吧。” 老师傅说:“你们……我刚才不是说过了么!什么吃的都没有了!” 王小嵩说:“我妈妈翻出了一斤粮票,让我们无论如何把它用了。如今谁家舍得白瞎一斤粮票哇?” “那你弟弟刚才怎么问……” 王小嵩说:“他瞎问!他总好那样!” 弟弟不满地哼了一声,坐在一张桌旁。 王小嵩说:“我们为了花这一斤粮票,走了挺远挺远的路。我们手和脚都快冻僵了。” 老师傅心软了:“唉,你们这一斤粮票,可真算是花在了关键时刻!好吧,还有几个烧饼和一点豆浆。豆浆我给你们热热,谁叫你们大三十儿的,挺远的扑奔这地方来了呢。” 王小嵩和弟弟妹妹,团团围着一张圆桌,一边喝着豆浆吃着烧饼,眼睛一边看那个顾客的桌上——两盘饺子,已快吃光了一盘。还有一盘白菜豆腐干,和一小碟花生米。 妹妹说:“哥,我也要吃饺子!” 王小嵩说:“明天是初一。明天你就能吃上饺子。” “我现在就要吃嘛!” “别再胡闹!再闹我揍你了!” 那个顾客起身,端起一盘饺子走过来,放在他们桌上。 王小嵩忙说:“叔叔,这不行!这……老师?!” 他竟然是赵老师。 赵老师也认出了他:“王、小、嵩?” 王小嵩不知所措地要往起站。 赵老师说:“坐着坐着。不用那么礼貌……” 赵老师穿一身棉工作服,有几处破了的地方,露出烧焦过的棉花。 他手中夹着一支吸了半截的烟。 王小嵩说:“老师……您……吸烟了?”他的目光,却望着老师工作服的左上方——那儿印着一个白色的“改”字。印在一个白圈里。 老师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捂那个地方。刚捂住,又坦然地放下了手。 老师说:“是啊。我曾要求你们,劝你们的家长别吸烟,现在我自己却吸起来了!”他苦笑。 王小嵩说:“老师,我想你……我们都想你。” 老师久久地望着他,渐渐低下了头。 “老师,您现在在哪儿?我好告诉同学们,我们好去看您。” 老师迅速地擦了一把眼睛,抬头注视着他说:“你们不必去看我,你替我给同学们捎个话,就说我嘱咐大家,我希望……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王小嵩庄重地点头。 饭店老师傅刚才把头伏在手臂上,好像在打瞌睡,现在不知为什么他又抬起了头说:“哎,我说,你们别在这儿聊哇。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有什么好聊的呢?” 老师自豪地说:“这是我学生!我当过他班主任!” 老师傅又“友邦惊诧”了:“学生!噢,好哇,好哇,桃李满天下么!不过,那也别在这儿聊啦。” 妹妹说:“哥,我要撒尿。” “等一会儿!” “我憋不住了!” 王小嵩说:“真烦人!这么大了,还连裤带儿都不会解!” 他起身带妹妹往外走。 老师傅说:“走远点啊!别让我在这儿门口冻一片尿冰!” 王小嵩带着妹妹回来时,老师不在了。 他问弟弟:“我老师呢?” 弟弟说:“你刚出去,他就走了。” 王小嵩对老师傅说:“您怎么让他走了呢?”《年轮 第一章》5(3) 老师傅说:“你这孩子。我留下你们吃了喝了,就不错了。还有义务替你看着你老师么?他长腿的一个大人,要走,我能拦住他么?” 王小嵩推开门大喊:“老师……” 寒夜之中,远远地传来稀疏的鞭炮声——这里一响,那里一响。 当天夜里,黑暗之中王小嵩大喊:“妈,妈,快开灯!” 灯亮了,母亲欠身问:“怎么啦?做噩梦了?” “妹妹尿炕了!” 妹妹却仍熟睡着。 母亲赶快将妹妹挪入自己被窝,瞧着被尿湿的褥子沮丧地说:“唉,刚刚拆洗过的褥子。” 王小嵩又一次惊叫:“不好啦,弟弟又尿了!” 母亲推推弟弟:“小二小二,憋住一会儿,你快给他端尿盆来呀!” 王小嵩蹦下地端起了尿盆。 弟弟却推而不醒,在被母亲扶起时,已尿出了一大半。 王小嵩只端着尿盆接了一小半。 母亲说:“瞧,刚刚拆洗过的两床褥子,都尿了!大冬天的,这可怎么整?” 母亲紧接着埋怨王小嵩:“你说你带他们吃点什么不好?干吗喝豆浆呀?而且还每人喝两大碗!” 王小嵩也不分辨,放下尿盆,自己也睡眼惺忪地对着尿盆哗哗撒起尿来…… 大年初一。 王小嵩在看锅煮饺子。 母亲向窗外望望说:“有点儿太阳了。”抱起褥子出去晒。 母亲回来又抱起第二床褥子时,瞪着弟弟妹妹说:“你们干的好事!这大年初一的,多让人笑话!” 弟弟妹妹似乎无地自容的样子。 王小嵩和弟弟妹妹津津有味地吃饺子时,母亲却站在桌子那儿,背对着他们又说:“坏了!坏了!” 王小嵩和弟弟妹妹住了口,一齐不安地瞧着母亲。 母亲转过身,手掌心又托着一斤粮票:“妈昨天晚上忙乱中,给了你们一斤新发的粮票。该花掉的这一斤,却没花掉!唉,唉!” 母亲又埋怨王小嵩:“你花时也不看看!” 王小嵩嘟哝地说:“我怎么知道你会给错了呀!” 母亲又是惋惜又是自责地:“罪过罪过,真是罪过。” 外面传入喊声:“电报!出门接电报啊!” 母亲急忙出门去。 弟弟说:“哥,会不会是爸爸生病了!” 王小嵩瞪了弟弟一眼:“大过年的,别满嘴胡说!” 母亲进屋了,将电报递给王小嵩,“快看看,上面写的什么?” 王小嵩看电报,继而看母亲,高兴地说:“我爸要回家过春节了!” 弟弟妹妹更高兴:“爸爸要回来!” “爸爸一定会给咱们带新衣服!” 母亲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今天都初一了。他还没到家!要等到哪一天才回来呀?还说回来过春节呢!” 王小嵩又看了一眼电报:“就是今天!” “今天?” 王小嵩说:“九点半到站的一趟火车。电报上还写着让接。” 妹妹说:“那一定带了好多好多东西!” 弟弟说:“没你的份儿!” “有!有!” 王小嵩说:“别乱吵!吃你们的饺子!”又对母亲说:“妈,你和我一起去接爸爸吧?” 母亲说:“我才不去。妈连件体面的出门衣服都没得穿!” “那……那我找吴振庆和徐克陪我一块儿去吧?” “行!你再吃点饺子。吃饱了快去吧!” 王小嵩说:“不吃了!我这就去!我怕去晚了接不着。” 他匆匆穿戴了出门。 母亲一下子将妹妹搂抱在怀里:“这一回咱们全家该过一次团圆年了!你们的爸爸都三年没探家了!” 尽管是大年初一,在火车站上下车的人仍不少。 吴振庆对王小嵩说:“傻冒儿!咱们别在这儿站着呀!快到卧铺车厢那儿去!六七天的路程呢,能不坐卧铺么!”《年轮 第一章》5(4) 三人向卧车厢跑去。 没有上车的人,也没有下车的人。站台上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他们眼巴巴地盯着车门。 列车缓缓起动,开走了。 吴振庆说:“这可怪了!你看清电报了么?” 王小嵩默默从兜里掏出电报递给他。 徐克也凑过来看:“没错!写得明明白白,是今天!是这一趟车!你说你爸路上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呀?” 王小嵩一听转身便跑。 吴振庆捣了徐克一拳:“你乱说些什么!把他脸都吓白了!小嵩!小嵩!” 他们追赶他。 路上,吴振庆和徐克走在王小嵩一左一右,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对他说着什么,显然是在安慰他。而王小嵩脚步走得飞快,脸上淌着泪,似乎心里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王小嵩人和声音同时进了家门:“妈!我爸没有在那趟车上!” 紧跟在他身后进来的是吴振庆和徐克。 他们同时看见一个瘦长的、满脸胡茬的男人,怀抱着妹妹,一手端着带把的小茶壶,正坐在小炕桌后面安泰地呷茶。 他放下小茶碗冲王小嵩笑。 母亲和弟弟妹妹冲王小嵩笑。 吴振庆和徐克瞅瞅他,也冲他笑。 王小嵩喊了一声:“爸爸!” 他忽然哭了。 父亲问:“哭什么?” 吴振庆说:“没接着您,他回来时,一路可替您担心啦!” “你们在什么地方接的我呀?” 徐克说:“在卧铺车厢,我们以为六七天的路途,你肯定在卧铺车厢。” 父亲说:“你们这些孩子,想的倒奢侈,我一个工人,坐卧铺谁给我报销哇?” 母亲说:“那也怪你!发电报的时候,为什么不写明在几车厢呢?你再花钱仔细,那几个字的钱就花不起了?” 父亲说:“不是花不起那几个字儿的钱,六七天得转三四次车呢。我哪能知道我会上了哪节车厢?一路,车上一半是逃荒的人,连个座号都不讲了,能挤上哪节车厢算哪节车厢。行了,行了,别哭了。算爸爸的不对!过来,到我跟前来。” 吴振庆推了王小嵩一下——他不哭了,走到父亲跟前。 父亲扳起他下巴看了看他脸,又用手握了握他腕子,表扬地对母亲说:“你有功,我猜想我几个孩子还不定是什么皮包骨的样子呐!还行。” 王小嵩笑了。 母亲骄傲地说:“我当然有功啦!” 吴振庆和徐克看看满地的大包小包,惊讶万分:“大叔,你可怎么带回来的呀?” 父亲说:“背着、扛着、拎着,就差没用嘴叼了!” 徐克说:“大叔你真有能耐!” 母亲问父亲:“还认得他俩不了?” 父亲说:“哪能不认得他俩呢!这个是柱子,那个是狗子!” “错了!我是狗子,他是柱子!” 母亲说:“别叫人家小名!孩子之间都不叫小名了!” 父亲挠挠头笑了:“难得你俩有心也和小嵩去接我,大叔送你们点东西,算大叔一点儿心意!” 于是父亲下了炕,打开那些大包小包——里面无非尽是些旧工作服、劳保手套、翻毛劳保鞋、旧皮帽子什么的。 父亲挑了两顶旧皮帽子给吴振庆和徐克:“有的是大叔自己节省下的,有的是工友给的。你们可别嫌弃。” 虽然是旧的,虽然戴在他们头上几乎盖住了眉眼,但毕竟比他们自己的要好得多。他们都很高兴,连说谢谢。 徐克说:“我这顶破棉帽子早该扔了!” 吴振庆说:“别扔,让你妈剪成鞋垫多好!” 父亲说,“对,这话我爱听。劳动人民的孩子,从小就要知道东西有用嘛!” 外面有人敲门。 王小嵩开门——门外站的是郝梅。她一身新,还扎了好看的辫结,围着条毛围巾,显得异常漂亮。《年轮 第一章》5(5) 王小嵩一愣。 郝梅说:“我来给大婶拜年。” 她进了屋,看看吴振庆和徐克:“你们也在这儿啊?那我也给你们拜年啦!” 屋里已没落脚的地方,她只好站门口。 吴振庆和徐克显出对她不屑一顾的样子,其实都是自惭形秽。 王小嵩也显得不自然。 母亲说:“小梅,快里边来坐!” 郝梅跃过大包小包,坐在炕边。 父亲惊奇地看着她。 郝梅说:“是大叔吧?” 母亲说:“是,刚到家。” “大叔过年好!” 父亲说:“好!好!” 母亲说:“你不认识她了?” 父亲又挠挠头:“记不得啦。” 母亲说:“她小时候,我看过她嘛!” “噢……想起来了!”父亲说:“我和你爸还是同行哪!” 母亲一撇嘴:“人家是建筑工程师,你是个工人,却和人家攀同行!” 父亲说:“怎么是攀呢!没有我们建筑工人一砖一瓦地盖,再高明的工程师,他的图纸还不是废纸一张啊?”他问吴振庆和徐克:“大叔说得对不对?” 吴振庆和徐克大声地:“对!对!” 郝梅尴尬地垂下了头。 母亲说:“小梅,瓜子!”抓了把瓜子欲塞给她。 郝梅说:“大婶我不……你家现在人多,我待会儿再来。” 她起身跑出去了。 母亲冲着父亲说:“你看你,说得多不好!人家孩子可仁义啦,年年过春节都来给我拜个年。” 父亲奇怪地问:“她是生气走了?我说得不对?” 王小嵩也急忙转身跑出去,冲郝梅背影喊:“郝梅,你别生气,我爸说话就那样。” 郝梅只顾低了头往前走。 吴振庆和徐克也出来了,他们戴着王小嵩父亲给他们的皮帽子,手中拎着自己的棉帽子。 徐克摇着手中的棉帽子:“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工作起来……” 他分明有点幸灾乐祸,完全是唱给郝梅听的。 吴振庆捣他一拳:“唱什么唱!”又自言自语地说:“其实郝梅一向对咱们挺友好的。不像张萌那么讨厌。倒是咱们常和人家过不去。” 王小嵩怅然地望着郝梅远去的身影…… 初一夜。 王小嵩、吴振庆、徐克和几个孩子放小鞭玩儿。 有的孩子打着灯笼,有的孩子甩着“滴嗒筋”——今天的孩子们所拥有的花鞭花炮,乃是他们当年所不敢奢望的。 打灯笼的孩子排成一长队,一边扭秧歌一边唱《解放区的天》。 王小嵩故意将燃着的小鞭扔向徐克,吓了徐克一跳。 于是徐克还击。 小鞭落在小嵩身上。 王小嵩高喊:“我投降!我投降!我穿的是新衣服。” 吴振庆说:“咱们去三奶家拜年吧。白天光顾玩了,也没给三奶拜年。” 徐克说:“对!给三奶拜年去。自从广义哥出事儿,我再也没见过他。挺想他的。” 吴振庆吸吸鼻子:“什么味儿?” 于是三个人都吸鼻子,都闻到了某种味儿。 吴振庆对王小嵩:“别动!”绕着他转了一圈,终于有所发现:“你衣服着了!” 他立刻揉搓王小嵩棉袄后背。 徐克从地上抓了一把雪帮着搓。 吴振庆说:“好了好了,没事了。” 王小嵩急忙问:“我新棉袄咋样了?” 吴振庆对徐克说:“准是因为你刚才扔在他身上那个小鞭!” 徐克低下头。 王小嵩一时傻兮兮地瞪着徐克。 徐克说:“小嵩,咱俩是好朋友,你可千万别让我赔。我赔不起呀!” 王小嵩仍什么也不说地瞪着徐克。 徐克说:“要不……要不让我妈给你补一补,行不行?” 吴振庆说:“你妈瘫在床上,你不是又惹你妈生气么?”《年轮 第一章》5(6) 王小嵩说:“那我妈我爸就不生气么?我爸从几千里地以外给我带回来的。” 王小嵩哭了。徐克也哭了。 两个好朋友不禁互相抱着哭成一团。 吴振庆说:“都别哭了。哭有什么用?都到我家去吧,看我妈有什么办法没有?” 同样室无长物的吴振庆家,三个孩子围聚在吴振庆母亲周围,盯着她一针一线给王小嵩补袄。 吴母补得非常之认真。 补好后,吴母捧着看了看说:“线比衣服颜色浅了点儿。去,把你钢笔拿来。” 吴振庆取来了钢笔递给母亲。 母亲用钢笔仔细地涂染线痕。 母亲说:“得,织女也只能补成这样子。记着,一进屋就脱袄,脱了就反过来叠着。千万别让你爸爸发现。发现了够他生气的。” 王小嵩答应:“嗯。” 吴振庆指着墙:“看,我哥又寄回来一张奖状!今年他立了三等功!” 墙上,旧镜框里镶着奖状。下方是一张军人的小黑白照片。 母亲说:“显示什么?不过是个三等功。” 三个孩子用充满敬意的目光注视着镜框。 三奶家门口。三个孩子碰到了王小嵩的父亲。于是老少四人一齐到三奶家拜年。 三奶的家里,男女大人居多。都在嗑着瓜子聊天。 王小嵩的父亲进门后高声嚷着:“嚯,差不多都在这儿呀!三奶,我给你拜年来啦!” 三奶老眼昏花:“谁呀?” 王小嵩说:“三奶,是我爸回来啦!” 吴振庆和徐克的父亲也在。他们各自叫了爸,找个地方蹲下。吴振庆的父亲和徐克的父亲同时起身拉王小嵩的父亲过去。 王小嵩的父亲说:“我不能坐啊,我还没磕头呐!” 三奶说:“就免了吧!”她的精神面貌已大不如前。 “哪能免了呢。三十儿我没能赶回来磕这个头,初一晚上得补上。您是咱们这儿几十户人家中的老寿星,给您磕头是我高兴的事儿啊!” 于是老王郑重地跪下磕头。 在徐克的暗示之下,王小嵩趁机将棉袄脱下,里朝外抱在怀里。 老王起身落座后,老吴说:“瞧你小嵩,多知道爱惜新衣服!我们小庆这一点就不如他!” 老王慈爱地望着儿子:“长大了么,该懂事了!” 三奶说:“他叔,听他婶讲,你,现在当了官了?” “哪里啊!” 王小嵩说:“我爸当建筑队副队长了!” 老王忙说:“这孩子,大人说话你别插言,刚夸你两句就放肆!” 众人皆对老王刮目相看起来。 三奶说:“那……你总归是有了些权力了?” “咋说呢,也不好偏说完全没有……” “那……你就不能用用你那份权力,调动你那个建筑队,回来把咱们这一带破烂屋都扒了,盖几幢大楼让街坊邻居们住上?” 老吴说:“那敢情好。我第一个带头给你王大哥烧香磕头!” 老徐说:“那我就给你立座碑。” 老王挠挠头,声音低了:“咱哪有那么大的权力呀。” 三奶没听见,说:“你怎么不说话?” 三奶的儿子,也就是广义的父亲,冲着三奶耳朵说:“妈,他说他没有那么大权力。”又对老王说:“自从广义这孩子出了事,我妈眼力耳力都一天不如一天了!” 三奶叹了口气。 老王问:“咋又不见广义呢?” 广义他妈说:“成天躲在小屋里,任谁也不见。躺在他那小床上看课本,大学的梦是做不醒了。这可咋办呢?” 气氛一时沉闷。 一个男人挑起话头:“旧社会有句话,泥瓦匠,住草房,这新社会了,还不是这样!” 老王说:“话可不能那么说。咱们才建国几年啊?又赶上这场自然灾害,国家有心体恤咱们老百姓,也没这份力量啊!”《年轮 第一章》5(7) 老徐说:“老弟,你……八成是入党了吧?” 老王说:“那倒暂时还没有。我先不着急入。” 老徐说:“听你这口气,倒好像什么时候想入,和党打个招呼就行了似的。” 老王说:“我还没和党打过招呼,党倒赶着找咱们打过招呼了,还给过我一张表。我才会写几个字?自己填不了,找人填又怕人笑话……到现在还压在褥子底下。” 三奶说:“他叔,你走南闯北的,见多识广。你说这共产主义——就是住楼房,大米白面可劲往饱了吃那种好日子,究竟有没有个谱?” 老王说:“三奶,别的你可以不信,这共产主义,你一定得信!” “那还得等多少年呢?我能赶上那一天?” “也就十年八年吧,快了,兴许五年就实现了!您可一定要好好活。到时候咱们街坊邻居住的那幢楼,我一定带人回来亲自盖!” 于是众人都笑起来。 王小嵩等三个孩子也笑起来。 老王却站起身告辞:“三奶,我不能多待,先走一步了!” 广义妈说:“是啊大哥,好不容易的千里迢迢回来一次,快回去多跟大嫂亲热亲热吧!” 老王说:“小嵩,穿上袄,跟我回家吧。别在三奶这儿添乱了!” 他望望紧关着的小屋的木门,想了想,走过去,隔着门说:“广义,你连大叔也不出来见一面,大叔并不怪你。你心里边的苦,大叔全明白。记着大叔一句话——一条腿的人,要比两条腿的人,有多一倍的志气,才能活得像个人样!” 众人都低下了头。 广义妈用衣裙拭眼睛。 广义爸冲门大声说:“你到底听见你叔的话没有?” 小屋里静悄悄的。 三奶的瘪缩的嘴唇哆嗦着,老人情感坚毅地控制着感情,但眼角毕竟淌下了泪。 广义爸说:“广义,你今天得给我出来!” 老王朝他摆摆手,摇头叹息着,走了。 夜里王小嵩家。弟弟妹妹发出甜睡时的呼吸声。 黑暗中,父母在低声交谈——母亲紧贴着墙仰躺着,用胳膊支着头。 “家里你以后不必担心。说说你那边的生活吧!”母亲说。 父亲说:“大西北比内地更苦哇。冬天里风沙那个大。我们有一个工友,夜里出去解手,正赶上风沙起来了,一时天昏地暗,就找不到帐篷了。白天发现冻死了,才离帐篷几十米远。根本就见不着一片儿青菜。我们全队人,一冬天只靠一坛臭豆腐下饭。还缺水,我们喝的水,是用小毛驴拉的水车,到黄河边抽上来的,像黄泥汤一样,沉淀好几天才能做饭。干旱季节,老牛跟在我们的水车后面,用舌头舔滴下来的水,一跟跟几十里。渴死的牛,牛皮都剥不下来。因为牛身子里缺水的缘故。那肉,也像糟木头一样难吃……你哭什么?” 母亲说:“我还能哭什么?就不兴人家心疼你了?” “唉,有时那是真想家呀!” “光想家啊?” “想家还不就是想孩子们嘛!” “那你把孩子们带走好啦……”母亲向墙壁翻过身去。 父亲说:“我也没说一点儿不想你么,真是的。” 父亲说着,一只手臂去搂母亲的身子。 母亲又转过身子,轻轻拨开了父亲的手臂。 父亲说:“你有根白头发,我给你拔下来。” 母亲说:“黑灯瞎火的,你就能看见我有白头发?” 父亲向母亲俯过身去。 王小嵩悄悄将头缩入被子里。 白天。 父亲像准备出门流浪似的,背起一个打成卷儿的包袱。 弟弟妹妹坐在炕上,以留恋的目光望着父亲。 母亲说:“就不能再多住几天?” “不能。来回十二天假。我是副队长,得为工友们作榜样……谁也不用去送我。” 站在母亲身边的王小嵩说:“爸,就让我去送送吧!”《年轮 第一章》5(8) 父亲不容商量地说:“用不着。”他抚摸着他的头又说:“你是老大,要听你妈的。除了好好学习,还要帮你妈多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你妈不容易。记住我的话了?” 王小嵩点点头:“嗯……” 父亲抬头望着母亲:“我这次回来,最高兴的是——街坊邻居和我们的关系,还和从前那么好。这一点对咱们穷老百姓很重要,嗯?” 母亲表示明白地点点头。 父亲说:“我不挨家挨户地告别了。我走后,你替我跟他们打个招呼。” 父亲的目光望向弟弟妹妹,最后望向王小嵩。 王小嵩问:“爸爸,明年你还回来探家么?” “明年哪行。三年一次……”父亲在王小嵩肩上用力拍了一下,一转身迈出了家门。 外面飘着鹅毛大雪。 王小嵩和母亲扶着门框,目送父亲在大雪中渐渐走远了。 冬去春来,树上结满了诱人的榆钱。 王小嵩背着书包站在别人家的“板杖子”外,仰望着。 有人在他肩上拍了一下——他回头看,见是吴振庆和徐克。 徐克看着榆钱说:“明天上学时,带个竹竿,带个钩子。” 吴振庆说:“说不定明天就看不见了。”说罢,他将自己的书包往王小嵩头上一套,想蹬“板杖子”去撸榆钱。 不料里面传出一声凶猛的狗叫。 吴振庆吓得从“板杖子”上摔在地上,被王小嵩和徐克扯起便跑。 在回家的路上,吴振庆说:“那是什么人家?还养得起狗?” 王小嵩说:“我早打听过了,听说住的是一户苏联人。” 徐克说:“是‘老大哥’家呀?那咱们可不能撸人家的榆钱儿!” 吴振庆说:“什么老大哥不老大哥的!我听大人们讲,他们已经变修了!明明知道咱们闹灾荒,还逼着咱们还债!要不咱们中国人也不至于这么挨饿!” “他妈的。那咱们明天就给他来个不客气!” 忽然他们都不说话了,都盯着同一个方向——一个男孩子背着一个口袋,几个男孩子跟着追问: “在哪儿撸的?” “在我爸工厂!” “你爸工厂在哪儿?” “告诉你们也白搭!你们进不去,有门卫!” “那……分给我们点儿行不行?” 那男孩子加快了脚步。 跟随着的依然跟随着: “不给,也不告诉,我们可抢啦!” “抢!” 于是跟随者们一拥而上,从那男孩子肩上抢去了口袋,互相争夺着。 那男孩子不顾一切地捍卫自己的“果实”,被推到了。 吴振庆高喊:“不许欺负人!” 三个好朋友路见不平,跑了过去。 “强盗”们用单帽、衣襟和兜,抓抢着撒在地上的榆钱儿。 等三个好朋友赶到,“强盗”们已经没影了,满地散布着榆钱儿。 那个男孩子哭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