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成功]《白领极限生存》

作者:谁谁谁 字数:25426 更新:2023-10-08 20:53:41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白领极限生存》 作者:谁谁谁  书评朝九晚五的时段,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群聪明的人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集体创造财富的过程。而如何以有趣的心态,去洞察和玩味办公室内瞬间即逝的悲喜细节,参悟之并超越之,这正是薛莉的《白领极限生存》提供给中国职场精英的必修课。 ——分众传媒总裁江南春 我离真的白领生活太遥远,我们公司是个大工厂,所有人都叫我姐姐,这就是说我从人工流产到拉广告都得过问。所以对书中的那些上下级,谁给谁倒咖啡都没啥概念,也没啥感觉……我这儿没几个人坐班,我老觉得我是开幼儿园的,好在孩子个个都聪明,就是太淘气,看了这本书以后才恍然大悟:闹了半天大楼里面的时髦人都是如此度日。 ——《名门痞女》洪晃*白领极限生存第一部分***************  以前的一位女同事得罪了办公室主任,就是因为开玩笑。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善讲成人笑话,曾经报考过戏剧学院,没被录取,就把对表演事业的一腔热情投入到段子中,常在上班时间把女同事逗得笑滚成一堆。那时办公室里坐着五女一男,往往是那个男孩羞得抬不起头来,只好正襟危坐试图以好男儿志在天下的气概驱散这股子阴气。无奈两颊的红晕总是泄了天机。---------------序:小世界---------------  这是一本写办公室故事的书。但是,世界上是否存在着一个叫作办公室的地方?  "我走近我的写字台,如同它是抗击生活的堡垒。"葡萄牙大诗人佩所阿,做了一辈子公司小职员。办公室,成了这个白日梦游者的寄身之所,而且仅仅是寄身之所。他坦然接受公司和老板的"剥削",就像大家被欲望和虚荣所剥削一样。  在这个办公室里,一方面,作为一个人,佩所阿,宁可被其他人正当而自然地漠视,而不是被看作某个特别之人,"希望被人理解,等于卖淫"。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存在、别人的感受、别人的灵魂,他始终保持着超然物外、但又兴趣昂然的观察。  谁曾经以这样的"办公室哲学",置身于周边的这个小世界?有多少人曾经抬起头看,环顾四周,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和我们一样,在我们周围活动着的,不仅仅是一些身体、名字、角色,也是一些灵魂。  人对他人灵魂的漠视和无知,大概是尘世间永恒的事实。我也很少去尝试着去了解坐在我隔壁的同事们的灵魂,我们只是在一些事务上每天在打交道,从而发生一些关系,建立起一些相互的印象而已。  在这幢大楼的几层楼面里,分布着我的几百位同事,我们就像是没有导师和仙女指引的但丁,每天漫游于这个灵魂聚集之所。  在这里,连同我在内,每一个人都被他人"误解成了非我的面目"。  但是,正如佩所阿所说,那间位于里斯本道拉多雷斯大街的办公室里的一切,老板、会计、出纳、小差役,"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有一种如此不可阻挡的温柔的感动……我觉得我热爱这一切,也许这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爱,或者,即使世上没有什么东西真的值得任何心灵所爱,而多愁善感的我却必须爱有所及。我可以滥情于区区一只墨水瓶之微,就像滥情于星空中巨大无边的冷漠。"  "即使整个世界被我握在手中,我也会把统统换成一张返回道拉多雷斯大街的电车票。"  也许,本书的一版再版,正说明了在本书的广大读者身上,潜藏着这种佩所阿式的、对于办公室这个小世界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中文的性格---------------     在外企里,维持全中文语言风格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首先,中上层的头头脑脑不是老外就是港台人士(流行的说法是“港台巴子”),做出一副精通普通话的样子,其实是似懂非懂,关键时候还得靠洋文撑场面;或者是“海龟分子”(海外归来的中、外籍华人),归来本土作战,扬长避短之计,宜洋不宜中。就算老板毫无洋背景,洋文也很难回避。  客观地说,有些词汇的确很难用中文表达。比如,初次接触客户时一般会作一番公司简介、案例讲解、实力演示等,这在英文中被统称为Presentation,含有“运用一切包装手段向对方推介自己”之意。直译为中文,就只得一个干巴巴的“陈述”或“表达”,绝对辞不达意。与其绞尽脑汁用中文诠释这个词,不如直接拿洋文来用,干净利索。  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有些人进了洋公司,中文也就没了性格。在台湾人手下的,普通话转型为台式中文,口头语变成“酱子”,喜欢把“为什么”读成“为沈么”;遇到港人老板,普通话就更要惨遭矫正:“你有提到那个case吗?”“先别吃饭,开会先。”副词“有”字的增加和“先”字词序的调整是其中的两个典型。在老外手下做事的,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中文是怎么说的来着?反正用某文是……”  也许,不能一言以蔽之曰:中文没了性格。我们只能说,中文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较强,或者,操一口上述中文的人可塑性和适应性比较强。  也有可塑性和适应性不强的人。我曾在客户的公司遇到一个女孩。她的新加坡女老板吩咐她做件事,但显然她认为这是无需去做的,于是和老板发生了小小的争执。女孩对那个新加坡女人说:“我不知道用英文怎么说,但中文是,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新加坡女人张大嘴呆在那里的样子。听说不久后她报名参加了中文进修班。---------------谁吃了私人饼干?---------------     这是曾任敝公司行政经理的一位新加坡女士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妹儿里提出的问题。  原文是:“亲爱的全体员工,厨房冰箱里摆放的饼干被拆了封,并少了一半。请各位注意,指冰箱里摆的是私人饼干。供员工下午茶时间食用的饼干摆放在茶具柜的右下侧。谢谢合作。”  老实说,这样一封妹儿夹在一堆语速匆匆、公事公办的商务邮件中,备感亲切,紧张的神经可以略作休憩,似乎闻到下午茶的香气。然后就开始觉得不是滋味:公司里中国员工占绝大多数,有谁公闲来无事,“偷”吃那几块私人饼干呢?  其实同类的事还有很多。这个新加坡女人的原创作品还有:会议室里的幻灯片投影机哪去了?冰箱里有个三明治已经腐烂了,散发着不愉悦的气味,请主人速来处理,等等。如果这些小“妹儿”还显得乖巧可爱,那每天早上她虎着脸站在门口监督打卡时的样子可就不敢恭维了。做业务,加班是家便饭,整夜不归也算正常。最痛苦的是第二天早上9点还要准时跑来打卡。当然,你可以申请加班。填表!交老板批,再送交新加坡女人。完成这个程序,大概至少提前一天申请。既然这么繁琐,还是算了吧,自认倒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经理的确是个扮黑脸儿的职位,很难得人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业务人员不喜欢欢这个职位上的人的原因。但我也见过好的行政经理,深谙规事不规人之道,前提是要懂点儿业务。而不是整天纠缠在饼干和打卡上。  最有趣的是,那个“偷”饼干的贼居然自首了,在饼干被窃的第二天。自首者在回复中忏悔道:“我不知道冰箱里的饼干是私人饼干。昨天早上没吃早饭,不小心吃了一半。抱歉。”是我们中国公司大老板。  然后,新加坡女人不久后因私离开了公司。---------------办公室里办私事---------------     不管怎样,这总是件令人倍感亲切愉悦的事。  当公事无限吞噬私人时间时,办公室里或者办公时间处理私事不仅是应该的简直就是必须的。比如:和朋友Q会儿天;带着恋人出席应酬场合;到街上散散步看看俊男美女等等。  最有趣的是,这种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时,情境也有天壤之别。  一次去财务科报帐,只见一个头顶微秃的中年男子慌忙将手中的笔记本合拢扔向一边。以为他在写日记,一阵感动。后来知道那是他的帐本,把每天私人开销的流水账一笔笔记上。还是很感动,天底下竟有活得如此敬业的人。  有个业绩很出色的女销售经常扯着嗓门讲电话。奇怪的是,从来只听见她讲私人电话:比如和男朋友约时间看电影啊;电话里向旅行社订票啊。不打电话时也是风风火火的,或者大笑着和男同事调情;或者一惊一乍地谈论点新闻爆料,随心所欲如处无人之境,直让人觉得她在办公室就是天生该办私事的。真不知道业绩是怎么出来的,让人嫉妒到绝望。  我第一次对一位女上司有好感就是因为她上班时间做了点私事。那天下午,一向精力过剩的她居然轻轻地说了一句:我约了个中医,得去看一下,有事打我手机。突然间我意识到原来她也是血肉之躯,一下子亲近了许多,虽然第二天她出现时又是那张观音脸。  朋友在一个小报当主编。得意洋洋地宣称:我们编辑记者的私活儿都是我派的。他的朋友遍布国内大大小小各种媒体,他的采编队伍成了大家公认的人才库。利用别人的媒体培养自己的名记,并且顺便让职员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对于大多数老板来说,办公室里办私事仍是一件十分不顺眼的事。所以,地下工作也还是十分必要的。  哈哈,在老板眼皮底下把这个小私活儿写完了,窃喜了好一会儿。---------------吃不到的葡萄---------------     我指的是老板或公司的许诺。  正如马屁是成本最低的贿赂一样,这种空口许诺也是成本最低的煽动士气的良方,比起有钱能使鬼推磨之类的哲学高明多了。  每到一个新东家,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这样一些许诺,比如:本公司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现在你过来也许只是一名车前卒,一年之后就会有大把部门负责人的空位等着你;或者明年加薪的幅度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等等。初听到时当然满心欢喜,后来发现是永远挂在眼前的一串葡萄,垂涎欲滴,却怎么都吃不到。  我曾在一个机关单位工作过,老领导对我青睐有加,信誓旦旦地说我的前途将一片辉煌,准备先培养我入党,然后温火熬粥一样把我熬熟。当我了解到他认为我要被熬到35岁左右才算熟了时,就被吓跑了。  到网络公司后,遭遇期权。这真是串洋葡萄。当想到伟大的Jobes在期权的鼓励下灵感顿生,设计出无与伦比的苹果电脑时,顿时联想翩翩,脑子先预览了未来的美景。老板亲口许诺给我1000份期权,当前公司的股价是15美元,一年后如果仍保持同样价格,我以10美元的价格行使,就有5000美元的额外收益。如果能耐心多等待4年,如果能以100美元抛掉,我甚至可以赚取到9万美元……。除了工资、奖金,还有这么个寄托希望的东西,当场就油然滋生出一股幸福的暖流。  然而仅仅2个月后,公司股价就跌破10美元,随后的走势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两月后到了一美元之下。我的期权成了负值。  但总有人能吃到葡萄。  两个朋友差不多同时被微软公司录用,前一个朋友次日报到,得到了70美元的期权行使价格,后一个朋友耐心等了一个月,找了个股价低迷的日子去报到,幸运地得到了48美元的行使价!时至今日,后一个朋友已经收益颇丰。  吃到葡萄的时候,还是很甜美的。---------------玩笑能开多大---------------     以前的一位女同事得罪了办公室主任,就是因为开玩笑。  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善讲成人笑话,曾经报考过戏剧学院,没被录取,就把对表演事业的一腔热情投入到段子中,常在上班时间把女同事逗得笑滚成一堆。那时办公室里坐着五女一男,往往是那个男孩羞得抬不起头来,只好正襟危坐试图以好男儿志在天下的气概驱散这股子阴气。无奈两颊的红晕总是泄了天机。  那天办公室主任来窜门,见气氛如此活跃,心痒难止,笑问笑从何处来?笑话大王意兴大发,以为主任先生来了雅兴,表演欲愈发不可收拾,趁热打铁,又加演几个上等段子。只见主任先生,这个36岁的未婚男子,脸色开始由白转红,呼吸变得急促,交叉抱在胸前的两只手垂下来支撑在办公桌上,并尽量让自己向桌边靠近。表演者的眼光何其敏锐,立刻捕捉到他的变化。随即一改平时讲笑话时一本正经的常态,捧着肚子放肆地笑起来,指着主任大叫:“起反应了呀!哈哈哈。”  我永远忘不了揭下来的一幕:这个36岁的白面书生弯着腰几乎是跑出我们办公室的。脸上仓惶的表情宛如人人喊打的耗子。  从此后,他再也没来过我们办公室,再也没和这位女同事讲过话。  说实在的,我至今也没觉得女同事有什么过分,她更是万分不解,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男人?  如今我已离开了那个永远有笑话听的办公室,虽然不时接到老同事发过来的手机短信,但是没机会欣赏现场表演,一直引为憾事。  新同事中再也没有那样可爱的段子大王了,偶尔引发的笑,只能权作活动面部肌肉。并不好笑。  好在那个办公室主任并没有公报私仇,也并没有和段子女孩过不去。我甚至有点感激他对我的记忆做出的贡献。因为那天讲的段子我已记不起来了,他弯腰鼠窜的一幕却清晰如昨。---------------玩笑能开多大---------------     以前的一位女同事得罪了办公室主任,就是因为开玩笑。  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善讲成人笑话,曾经报考过戏剧学院,没被录取,就把对表演事业的一腔热情投入到段子中,常在上班时间把女同事逗得笑滚成一堆。那时办公室里坐着五女一男,往往是那个男孩羞得抬不起头来,只好正襟危坐试图以好男儿志在天下的气概驱散这股子阴气。无奈两颊的红晕总是泄了天机。  那天办公室主任来窜门,见气氛如此活跃,心痒难止,笑问笑从何处来?笑话大王意兴大发,以为主任先生来了雅兴,表演欲愈发不可收拾,趁热打铁,又加演几个上等段子。只见主任先生,这个36岁的未婚男子,脸色开始由白转红,呼吸变得急促,交叉抱在胸前的两只手垂下来支撑在办公桌上,并尽量让自己向桌边靠近。表演者的眼光何其敏锐,立刻捕捉到他的变化。随即一改平时讲笑话时一本正经的常态,捧着肚子放肆地笑起来,指着主任大叫:“起反应了呀!哈哈哈。”  我永远忘不了揭下来的一幕:这个36岁的白面书生弯着腰几乎是跑出我们办公室的。脸上仓惶的表情宛如人人喊打的耗子。  从此后,他再也没来过我们办公室,再也没和这位女同事讲过话。  说实在的,我至今也没觉得女同事有什么过分,她更是万分不解,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男人?  如今我已离开了那个永远有笑话听的办公室,虽然不时接到老同事发过来的手机短信,但是没机会欣赏现场表演,一直引为憾事。  新同事中再也没有那样可爱的段子大王了,偶尔引发的笑,只能权作活动面部肌肉。并不好笑。  好在那个办公室主任并没有公报私仇,也并没有和段子女孩过不去。我甚至有点感激他对我的记忆做出的贡献。因为那天讲的段子我已记不起来了,他弯腰鼠窜的一幕却清晰如昨。---------------吃的是什么饭?---------------     有天晚上接到三个饭局要约:欧洲总部大老板视察工作赏赐的全体晚宴,客户推广活动及晚餐,和一个同学聚会。  以上三个饭局按餐馆豪华程度排列,是2、1、3,按可口的程度排列,是2、3、1,按我的期待热度排列,是3、2、1。  可惜愿望总是屈服于现实。因为按我参加的顺序排列,就成了第一行的样子。  大概我们的中国区经理想在大老板面前摆摆排场,在一家颇有名气的餐馆叫了些身价不菲的菜。可是碍于预算,菜的数量显然与参加的人数不相匹配。更为不幸的是,餐盘的面积却是与餐馆的名声成反比的。于是眼睁睁看着一碟碟精美小菜被筷子们迅速歼灭,而肠胃的饥饿感却不可遏止地加重起来。  好不容易被“慰劳”完了,火速窜至客户活动的五星级酒店时,人家已经在吃最后一道菜:甜品和水果。  吃就不必了,好在谋得了一个“出现”的业绩。  施施然赶往最后一站。几个没良心的已经把最贵的几道菜吃见了底。不过可口而下饭的菜多是家常的,还不至于遭到露底之灾,于是菜足饭饱,懒洋洋的满足油然而升。聊聊八卦,辟辟情操,没来由地穷笑一通,然后AA制走人。  大概辛辛苦苦赶着吃的前两顿饭,为的就是吃这最后一顿吧。  有一次随朋友蹭了一顿饭。主人是浦东一家酒店的大老板,据说专作公家生意的。三层楼面,数百个包房,周末时竟全是满的。  原来店主有留客秘招:地衣。这是一道希罕菜,属敌皆无我独有那种刹手锏。老板用春秋笔法,得意洋洋炫耀了自己的拿货渠道。没怎么听懂,但无非就是他在外省关系极广之类。隆重端上来之后,发现是一大盘杂烩,有海鲜,有蘑菇,有蔬菜的那种烩菜。原来横在中间一缕缕像紫菜一样的东东,就是地衣。尝了尝,没有味道。真难吃。  这种“尝鲜饭”,对于尝尽天下美味的人,意义又有不同。毕竟是个罕物,让人又多了项谈资。至于好吃不好吃,又有什么要紧呢?---------------谎言拼盘---------------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现代人,平均每人每天制造20个谎言。  对这个调查结果,办公室里同事们的反应是:Sowhat?意思是,然后呢?又怎样了呢?  没怎么样。没杀人放火,没违法乱纪,没偷工减料,制造伪劣产品,只是撒了个谎而已。嗨,那有什么呀。实在是美国的好事者小题大做了。  这些的谎言,不能算谎言,充其量只是聪明人的技法或手段。  可以是一种拒绝。  比如:不想接电话时,就说“在开会”;不想见某人时,就是“最近太忙”;不想提某件事,就干脆“不记得了。”反感公司的任命或要求时,一定是“与个人能力不符”。有的时候,真实的情况不戳穿比戳穿更好,给大家的自尊都留点面子。好聚好散,再聚不难。  可以是一种问候语。  见面就说:“你最近好像更漂亮了呀。”分手就说:“什么时候一起喝茶。”哄得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反正目的就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至于手段如何,实在是不值一提。倒是那些没领悟此道的楞头青,值得反省:为何说的话总让人听着不舒服呢?  可以是一种战略。  有对感情很好的恋人。当初女孩问男孩是初恋吗?男孩说:是。因为女孩希望男孩是一张白纸。男孩用谎言换来了两个人今天的幸福。因为他知道,初恋与否其实并不重要。但当初的女孩并不懂这个道理。如今,真相大白。女孩也早就不予追究了。回顾当初,如果因为这个历史污点就轻易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可以是一种搞笑。  公司9点半开会,有个同事10点半才到。老板沉下脸来问她去哪了?她随口说:“去某公司拜访客户了”。哄堂大笑。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那家公司现在还没上班。因谎言幼稚可爱,活跃了会议气氛,老板的脸顿时阴转晴。迟到者轻松过关。---------------完美性格测试---------------     题目是这样的:  大雨天,你驾车行驶在路上,爱人就坐在你旁边。突然发现不远处你的老板正走在雨里,没带伞,淋得落汤鸡一样;而路边一位可怜的老阿婆也已被雨水浇得奄奄一息。可是你的车只能容纳两人(包括驾驶员哦),而且车里只有一把伞。这时,你应该怎么办呢?  完美性格的人是这样做的:  请老板和阿婆上车,让老板把阿婆载到家,然后和爱人共撑一把小伞雨中漫步。  此举好处有五:  一、尊重了老板。算是行了上下级之礼。  二、施了善心。算是成了仁。  三、成全了与爱人在一起的时光。  四、顺便给老板一个行善的机会。算是白捡了一个便宜。  五、天下掉下个雨中浪漫的机会,而且浪漫得如此天人合一,如此神圣高大、如此义不容辞。  据说这是个公关行业的精典考题。如何面面俱到,大家都开心,由此可见一斑。  最初听到这道题,是在办公室里。结果大家没一个“性格完美”的。不是让阿婆挨了  雨淋,就是被迫和爱人分开。  事后想想,其实这是道数学题。破译过来就是这样:一共四个人,两件遮雨的东西,每件东西能遮两个人。怎么遮好呢?几种排列组合之后,不难得到最佳答案。  由此可见,不是大家的性格不完美,而是思考方法还不够完善。如果对待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冷静地把它们转换成数学的、物理的或者化学的题目,是非对错、轻重缓急一概量化,再经过各种排列组合得到最优解答。大概人人的性格都是完美的。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种“技术型”性格比比皆是的话,“性格”二字还有什么存在的必  要呢?大概早被工业化流水线驯服,被请进博物馆里展览了。讲解员会指着“性格”说:  “那时候,每个人都还保留着一点天生的原始的个性,叫做性格。”---------------你知道我在请你吗?---------------     我一直希望各种各样的关系来得越简单越好。  比如:雇佣与被雇佣。一个是高官厚禄,买你文武,一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银两清,再不相欠。  偏偏有的公司死要面子,拼命拿块遮羞布来模糊视线,试图上演一出“君臣一家亲”的喜剧。让你受了剥削还得感激涕零。  典型的例子是员工生日。进公司之日起,除了交代户口簿上的亲属明细外,还得上交生辰八字,以供公司遮羞之用。员工生日时,也是公司表演的大好时机。蛋糕一摆,蜡烛一点,生日歌一响,掌声一起,上上下下就又和好如初,之前的种种怨气顿时清零,重新计算。  识相的公司会选在下午茶时搞搞这种仪式。反正不侵犯私人时间,做为群众演员,客串参演一下,也就算了。最讨厌的是公司在晚上宴请,和情人的浪漫晚宴被迫让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有个公司大搞圣诞午餐,几个员工没来,老板竟当场大发雷霆:“平时你们叫嚷着增加福利,现在有了福利,又都不来,什么意思嘛!”原来餐费已提前付掉,就算有人缺席,费用一分不少花。花大价钱演的一出戏,观众却不赏光,怪不得老板要跳脚了。  还有的公司更离谱。好不容易拨公款请一顿饭吃,老板还要活活添上一句:“多吃点,然后好好干!”听上去像喂猪一样:“好好吃,快长肉。”  这样的蛋糕,这样的饭局,吃下去比不吃还累啊。  可是,一旦公司真的摆出一付“我买你卖”的架势,一点温情也不搞时,也同样让人很不舒服。有个吃惯了公司生日蛋糕的人一不小心混到这样一家拒绝温情的公司后,有次鼓起勇气问老板:“为何不给员工过过生日呢?”  没想到老板反问:“你们有谁帮我过生日么?”  想吃蛋糕的员工当场昏倒。---------------数字化幸福---------------     幸福就是自由,自由需要财富。  如果把期望中的幸福数字化,我希望是20,000,000,人民币。可以舒适随意的衣食住行,全球漫游。  为了实现这个数字,我开始奋发图强,一度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仿照一些效率大师的建议,每天一起床,我给自己开一张任务表,一般在40条左右,按事情的重要程度降序排列。然后一天天就在做同样的事――给这些条目打上勾,或者叉。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有40个勾,最大的不幸就是40个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幸福不得不提,那就是一天能睡满8个小时。因为每打一个勾或者叉,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比起这些通往幸福的条目,睡眠吃饭之类的事,实在太平庸了,只能靠边站了。  随着帐户数字的不断跳升,不知道是不是离幸福更近了,对幸福的感觉却开始不一样了。每天早上能喝1碗粥,每周能在家里吃2顿饭,周末至少有1天能睡到上午10点,就很幸福了。对于原来渴望的国际漫游,也开始一步步实现。只不过不是想像中漫游似的,而是商务的。每次旅行的记忆是十数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酒店和公司的两点一线,没有欧洲街道上风衣飘飘的男女,街边喷泉下啄食的鸽子,更没有开放式绿地里满坪的落叶和淋湿了自己的顽皮孩子。这些与幸福无关,幸福在我的公文包里,那几张平躺着等待签字的合约。它可以让我的幸福数值再次高飞。  有时候突然害怕,等到我终于得到这个理想数值的时候,我是否已老得不再能享受幸福?或者,假如我这辈子都得不到这个数值,我是不是就不准备幸福了呢?还有,就算我得到了这个数值,能幸福多久呢?一天?一周?一个月?  然后呢?然后再设定一个更大的数值,继续不幸福下去。****************白领极限生存第二部分***************  与一位品牌经理吃饭,买单的时候没送水果。看上去斯文秀丽的品牌经理顿时沉下了脸:“为什么没水果呢?为什么上次有呢?”直到把餐厅经理叫来训话并享受完免费水果待遇后,方才罢休。然后对我笑着说:“倒不是贪这点便宜。要么有,要么没有。一时有,一时没有,这算什么呀?”有如对待她管辖的品牌,一瓶一罐都是标准化生产,质量绝对稳定。---------------家庭CEO---------------     管人的人和被管的人讲话的口气是不一样的。前者习惯了质问缘由,出口就是:“到底怎么回事?”来势汹汹。后者习惯了作出解释:“这是因为……,不过……,但是……”,唯唯诺诺。  与一位品牌经理吃饭,买单的时候没送水果。看上去斯文秀丽的品牌经理顿时沉下了脸:“为什么没水果呢?为什么上次有呢?”直到把餐厅经理叫来训话并享受完免费水果待遇后,方才罢休。然后对我笑着说:“倒不是贪这点便宜。要么有,要么没有。一时有,一时没有,这算什么呀?”有如对待她管辖的品牌,一瓶一罐都是标准化生产,质量绝对稳定。  写字楼里的意念和语气跟随着主人来到餐馆,来到酒吧,逛了商场,上了出租车,最后回到家里。寥寥几个家庭成员,顿时分裂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阵营。前者喜欢使用祈使句:放点音乐来听吧,把房间的收拾一下吧,做点辣的吃吧……后者习惯说:“好的”,然后快手快脚地做事,或者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闪烁其辞:“房间并不乱啊……,太辣了会不会好吃啊……”  有个自己开公司的女子说:“用惯了的语气,很难改过来。”我绝对相信她并非有意对家人不敬。但她对家人常用的句式是:“老公,20分钟后来接我。”“妈,为什么做菜老是盐放得太多呢?说过多少次了!”听上去像对司机讲话,或者教训一个屡教屡错的员工。但没办法,长期处在管理状态中,入戏太深,出不来了。  一山容不得二虎。一个家里也只能有一个CEO。如果碰巧另一个也是个针尖对麦芒的主儿,就只好一个董事长,一个CEO,每天坐下来开家庭会议,探讨家庭发展的长远规划,探讨每个人的责权利的具体划分。具体的买汰烧等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到底由谁来做呢?实在不行,再外聘个基层的家庭成员算了。---------------站在阶层边界---------------     刚走出大学校门,每月收入微薄的时候,理想中的生活是像淮海路上高级白领一样,出入搭的士。现在自己有了车,日常交通不再是个问题,我希望明年能够顺利实现地中海情侣假日,逍遥得和我的老板一样。这个老假洋鬼子每年都要带着他正青春的娇妻去欧洲度假,而且,他的带薪年假有20天,是我的两倍。  我的第一次阶层飞跃是网络泡沫造就的。外资网站,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面试的时候,多少是有点紧张的,恶补了三天英文口语,狠狠地向这个老外开了个天价。本来做足了心理准备,等待他讨价还价,万万没想到,他竟满口答应下来。我用尽全部忍耐力,才没让自己当面笑出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老外其实也是发了网络的横运。原来不过是个政府中层官员,借着网络的蘑菇云,冲上首代的巅峰,薪金加了个零。估计当时的心态和我一样,每天在家里窃喜。只是现在他被打回原形,车没了,司机没了,秘书没了,玻璃办公室也没了,又当回脚踏实地的中层经理,淹没在那一众灰西装队伍里。  《老友记》里,钱德乐搬进独立办公室的第一天,摁了无数次呼叫铃,为的是向朋友展示这个物件的功能:摁一下,就会有个穿着套裙的干练老妇人走进来问:需要我帮忙吗,先生?就像童话里你突然拥有了七色花,扔下一个花瓣,就有个小仙人现身。  和钱德乐一样,变动之初,我们都不知所措,就像没吃过西餐的人第一次拿起刀叉一样。我的老板误以为自己跨入大老板行列。为了显示这种优越感,他摆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架势,让属下都变成高薪白领。我呢,误以为拿了高薪就应该24小时拼命,曾经一天工作16个小时,颈椎病、视神经疲劳一起袭来。后来终于一拍两散。他离职了,我也跳了槽。  现在我知道,再高的薪金,不过打工而已,老板满意即可。而我的老板则认为,再好的人才,不过一个技术工人而已,越便宜越好。于是相安无事,可以悠久得合作下去。---------------每晚八点---------------     我很想知道,在这个时间,有多少人正在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先把自己捐出来做活体标本:  在上个礼拜,我最想做的事是去健身,跟着GYM里的教练跳跳舞、在跑步机上折磨一下自己。一是我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锻炼;二是刚买了年卡,不去实在浪费。没想到一连七天都未能如愿。  因为工作。周一来了老板的老板,十分友好地邀全体同仁晚餐。其实这个饭局是道选择题,完全可以不选。但事实是我选了。  因为友情。周二临下班时接到一老友的电话。原来正在闹离婚。拎着体锻衣服赶去和她碰头。走出那家茶馆已是晚上十点。  因为身体。周三突然头疼,从下午一点起就恨不得立刻冲回家里的床上躺着。如果叫我去锻炼,不如叫我去死。  因为失误。糊涂呀。这天竟忘了带运动衣运动鞋。光着脚骑单车不成?  因为借来的影碟。热门影片,不容滞留。赶紧回家看了吧。  因为突发奇想的郊游。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没有非典的周末。正好有两张青浦东方乐园的赠券,快点玩掉它吧。  因为父母。他们未加预约就做好了四人份的丰盛晚餐。总得过去捧场吧。如果他们提前通知,或许我会把健身安排在下午。但也说不准,因为下午有个小型朋友聚会。  生活像个大卖场,走进去,立刻眼花缭乱,完全忘了之前列出的购物清单。出来时拎满了袋袋,当初想买的东西却一样也没有。  以前有人做过60年生命大盘点:假如你活60岁,那么你一共睡了20年,5年的时间花在路上,照了6个月的镜子,400天处在漫漫等待中……按这个算法,以我上周的表现为例,我一生都在做计划外的事。  现在是晚上七点。本来想去一家新发现的川菜馆饕餮一通,但我决定改变主意。简单吃一点,马上去锻炼。NOW!---------------出差症候群---------------     年初到现在,我一直呆在同一个城市里。日复一日在家-办公室-餐馆-超市的流水线上劳作,像只资深工蚁。很没有出息的样子。  之所以有这样的失落,或许是因为前几年平均每两个月出差一次。去哪里,已经不重要了。记忆犹新的是方便起见换上的利索的裤装、安全起见调动的高度警惕、效率起见加速运转的脑细胞。整个人像升级版的MSN6.0,功能强大。没到目的地时,狂打电话;到了目的地后,疯狂见人;还喜欢玩点忙中添乱的刺激游戏,把密不透风的日程表再拧拧干,偷出一段空间见几个私人朋友,如果再能用公费埋单,就真正花无缺了。最后一天拉着行李箱登机的时候,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味几天的冲锋陷阵,感觉自己很“白领”。  以“白领”之心度“金领”之腹的话,我的顶头上司不知又是怎样的感觉。他最常见的E-mail是向全公司通知他10天之内的行程:8.118:00某航班,某酒店;8.320:00 某航班,某酒店……一封Mail,同时抄送若干目的地的员工,兴师动众。感觉上像是旧时贵妃娘娘要出来省亲了。  赚了“省亲”的荣誉不说,还可以捞到这样的口实:Travel实在太多,忙得喘不过气来。  据说小超人李泽楷人有一年搭乘飞机160多次,平均两天半就要飞一次。但我想他的心理和白领金领会有所不同。因为后者飞掉的是公司的钱,而他飞掉的是自己的钱。  但小超人一定不会因为心疼这点钱而不飞。飞来飞去,多大的动静呀,满世界人向他行注目礼,封他“小超人”荣誉称号。若是就此歇息,守着那一大堆钱过日子去了,还有谁知道他呢?  他还是他吗?---------------心碎之一地鸡毛版---------------     以前有个去奢侈品公司当公关的机会。资深前辈告诫我:你得学法语,否则用英语发音念法国牌子,会被人笑的。  “那时你会心碎的,sweetheart。”  原来心是因为这样的鸡毛蒜皮碎的,碎得很猥琐。  同样猥琐的心碎,还因为不会点菜。  同学当了上市公司董秘,每每坐下来和老总们团团坐吃饭,就开始忧郁。笨手笨脚点完菜后,得到的往往是食客们含蓄的不满。然后就开始有人怀念他的前任:“还是小张会点菜呀,到底是公认的‘点菜小能手’。呵呵”。拿着菜单研究了半天后,成果是引起了头头们对前任的怀念,那个心碎呀……。  屏着一口气出来做事,以为自己才高八斗,以为自己有胆有识,谁知这些崇高品质到了别人眼里,就像淳厚的内功碰上了邪门的吸心大法,溜得无影无踪。剩下来的是你从没留意过的鸡毛蒜皮的缺点:  英文名难听。  面试市场推广职位的漂亮女生,八面玲珑,经验丰富,偏偏英文名字有点怪,叫Inner。人事主管立马尖叫一声,差点昏倒在地:“啊,叫内脏啊!”  不会穿衣服。  又是面试女生。上衣是小碎花,下面的裙子是大碎花。面试结束后,经理皱着眉头嘟哝一句:“你有没有觉得她上面的花和下面的花毫无关系?”一句话结束了她的前程。  不会讲段子。  老总吃饭前,喜欢听新鲜段子刺激食欲。据说他的得力干将就是段子大王,光是“刘胡兰的故事”就会讲4个不同的版本。你呢,才讲出口,人家就知道答案了。收起好不容易鼓起的表演段子的勇气,含泪默默做听众。  心碎呀……  这样的鸡毛蒜皮,在职场的路上铺天盖地,心不知还要碎多少次。也许还没等到碎那么多次,就不再有心了。---------------假日遥控器---------------     上班时间之所以可恶,就在于一切行为模式早已被设定好,你需要做的只是遵守,或者换一种说法,被迫服从。比如:9点钟必须到,6点钟才许走;必须在规定时间处理完那些冷冰冰的或者虚情假意的文档;就算头痛欲裂也只能微笑着对着话筒讲话直到说完“Thanks.Bye.”办公室的生活就像一台只能看新闻联播的电视机。就算今天播放拉登被捕的特大新闻,恐怕你也没心思打开电视。  而假日就不同了。生活变成一只遥控器,很多频道可以选择。早起跑步,或者睡到下午两点;逛家乐福,或者在家看影牒;去商场花车慧眼淘金,或者钱柜卡拉OK……而这只遥控器就握在你的手中。  每个周末,我都愿意发一会儿呆,躺在沙发上,把遥控器上的所有可能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乐滋滋地消遣这两天宝贵的日子。  偶尔的郊游是有的,崇明岛、嘉定、青浦……,脑子一热,拎起背包就冲到这些地方,胡乱走走看看,开开心心地把两天挥霍掉。  大部分周末是呆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听听音乐,看张碟,逛逛超市。都是些平淡的事,日子却过得像跳莎莎舞一样欢快。往往是没觉得做了什么,两天已悄然逝去,只好蓄足力气等待下一个周末。  更多时候,我起得和工作日一样早(但没设闹钟),和在办公室时一样上网(但没有deadline表格晃在眼前),或者竟然选择加班(但不是老板命令的),利用一个周日下午把上周没杀青的东西结果掉。没有加班费,唯一的报酬是可以觉得自己很崇高。  就算做完全一样的事,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因为是我在遥控频道,而不是频道在操纵我。  我可以选择外出旅行,也可以突然觉厌倦远足,在家里睡懒觉;也可能这一分钟我躺在床上,下一分钟我已在飞往昆明的机舱里。  假日的魅力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它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不管你做,还是不做,选择权在你。这种富有的感觉,就是假日的全部意义所在。  国庆即至,我不打算出上海。在这个全民旅游的时段,哪里还能有风景呢?但真的就这么敲定了吗?当然不是啦。下一分钟的我是什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假情真欲---------------     这是在老友的办公室里发生的真实一幕:  我们在说着饭后助消化的段子,笑不可支。他的助理匆匆走进来说了一些坏消息,无非是有意外发生导致计划完不成呀,deadline无法遵守之类的。老友的脸顿时晴转乌云,旋即闪电打雷,冲着差点哭出来的下属骂完了Fuck的所有时态和词组,然后质问如何补救。吓愣了的可怜人立下军令状:就算接下来不睡觉,也要尽量完成。  怒视着下属离开后,小房间内立刻放晴。老友笑呵呵对我说:“没办法,不这样,他们就不能正确理会我的意思。我命令他们加班吧,既不仁道,效果也没有现在好。咦,刚才讲到哪儿啦?”  老狐狸啊。Deadline完成不了,在职场上是件太稀疏平常的事。解决的方法无非是加班加点加人进行解决。有谁愿意加班呢,更何况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这件小麻烦能够如此完美地解决,他所付出的,仅仅是三五分钟的“愤怒”与“漫骂”。  手段而已,与感情无关。  就像“假笑”。规律是:大家笑了,你就得笑;老板讲完了笑话,你就得笑;见到客户,你就得笑;做演示,你就得笑;见到新同事,你就得笑;或者,别人认为你该笑,你就得笑……Justkeepsmiling.这就像见面说你好,分手说再见一样。笑,并非属于感情的范畴,而是属于礼仪的范畴。  职场如战场。没有性格,没有感情,没有道义,只有子弹和战术。七情六欲都是子弹,可以拿来打出一条胜利之路。  适度的自卑能获取好感:“没办法,我是农民嘛!”有时不满的神情能鞭笞员工加速运转。这不满,就像赶驴人手中的长鞭。  当然,这些招术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是鼓励型的,越夸越来劲;有些人是辱骂型的,越骂越来劲。  到底使哪颗子弹呢?微笑还是怒骂?完全可以根据对象有的放矢。  习惯了这一套之后,职业人就开始不会哭也不会笑了。或者说,不会自然地哭和自然地笑了。他会先想一想:我应该哭吗?应该笑吗?然后从大脑硬盘里取出相应的表情,戴在脸上。比演员还专业。---------------职物链---------------     我老板的助理,无论男的女的、白皮肤黄皮肤、26岁还是62岁,全都记忆力超人,做事的时候轻重缓急条理分明,并且像个检索器,哪怕需要3年前的文件,他们也能在10分钟之内搞定。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就职一个月后提出过辞职,并无一例外被公司挽留。公司或许不了解这些来来去去的助理们,但公司了解我的老板。被他天天呼来喝去,挨了一个月还不辞的,一定是超人。咬着牙留下来的助理,经过数月的煎熬,就变成了标准化机器人。  原来是什么料并不重要,只要上了我老板的炼钢流水线,个个聪明伶俐。他的炼钢秘诀有三:一是芝麻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大呼小叫;二是喜欢高八度骂Fuck,用圣经砸桌子;最可怕的是第三个,他会24小时跟你斗智斗勇,凌晨3点写Email跟你讨论问题。经他这么一折腾,是个人都不愿意跟他作对,只好把自己变成超人算了。  一家网络公司也很有意思。里面出来的人,个个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但做起事来全都拖泥带水,没一个利索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当初就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搞来了一大笔钱,十分得意。可惜类似的锻炼口才的机会并非每天都有,于是他每天下午在公司演讲,过足了嘴瘾。在老板的带头下,公司上下掀起“演讲与口才”的高潮,人人都是引资精英。至于“做事”这种低端的事,哪里还有人看得上?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个文化机构,则擅产品德不端的人。有的人“太娇媚”,有的“太圆滑”,我呢,则“太贪钱”。现在娇媚的圆滑的贪钱的都攀高枝去了,剩下的吧,老板又嫌人家笨,是“没地方去才呆在这里的。”  据说什么样的影星培养什么样的影迷。就拿F4来说吧,言承旭的Fans痴情,周渝民的Fans则好色,朱孝天合野蛮女友的味口,而有点思想的人就迷吴建豪。这个规律同样适合职场,什么样的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人。若实在连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就快点换一家公司吧。---------------办公室里的异国生活---------------     喜欢在外企呆着,不单单因为高薪和简洁的人际关系,还因为留恋那里不一样的生活。  有个在上海商城上班的白领,每天8点去商城泳池游泳,9点上班。下午1点吃个三明治,或者偶尔跟客户吃个长长的午餐,5点来份下午茶或咖啡,7点钟离开办公室。习惯了用英文回E-mail、离别时贴贴面颊和每年两次的带薪休假,就连表情也开始国际化,不在乎时耸耸肩,并且惯于礼节性的假笑。走进办公室,除了地点是在中国以外,其他没一样东西带中国味。某民营企业愿出双倍薪金挖她,她自岿然不动。虽然钱多了一倍,但每天会听到粗着嗓们高声喊出来的电话,经常看到杯盘狼藉的剩菜,尽管剩的是鱼翅,还会遭到许许多多同事过于热情的关心:“有没有男朋友呀?”或者:“今天晚饭准备怎么吃呀?”  多拿一些钱,失掉了许多温文尔雅的生活,不值得。  在异国氛围里生活的后果是,连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经济收支一起,通通国际化。大家都是零存款,拿了薪水就出去旅游;大家都是陌生人,即使每天8小时在一起相处了10年,也搞不清楚相互间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你想当CEO,祝一路顺风,我只求养家糊口,请祝我好运吧,都是出来打工受资本剥削的人,客气生财。  还真的是有效。一个惯于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的朋友,最近移民美国,来信宣称:“如鱼得水,工作时的感觉和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差不多,除了西洋面孔的比例更多一些。”看来外企是最好的国外生活培训班。  有些物我两忘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搞错自己的国籍,恍惚中已记不起自己的归属。在一次公司午餐的时候,同事们叫了些中餐外卖,都是炒好了的热菜,用饭盒装好,大家团团座一起分享,有个老外乐滋滋加盟。谁知竟有一位同事不停地对老外说:“中国人都是这么吃的,其实不太卫生。我们一般是吃三明治的。”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CEO的魔术棒---------------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前,CEO对他说:“恭喜你,你的团队是天底下最好的团队。你的前任离开三个月后,在没有领导的带领下,他们依然做得很好。”一番话说得新任经理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连这样优秀的队伍都领导不了。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后,CEO对他说:“好好管管你的团队。据我所知,有的人独立工作能力很差,有的人缺乏创意,还有的人甚至在外面有兼职!”又是一阵心惊肉跳,缘何优秀的团队到了自己手里就走样了呢?  团队没变,是CEO的魔术棒在变。变化万千,宗旨不变――施压。  公司大了,大家各司其职。职员负责动手动脚,经理负责出脑子、监控质量,CEO负责变着法子抽陀螺,就怕大家转得不够快。  最可恶的是公司生产一系列同类产品,互为竞争对手。CEO的魔术从而有了更加神奇的玩法。  对产品A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B部,人家每晚加班到10点。  对产品B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A部,人家为了激发创意,有个男职员试着做了一个星期的女人。  更可恶的是发动大家相互提意见。然后,  对A部说:B部的人觉得你们上次做的推广活动定位不够准确,要吸引的是年轻人,但那场秀老气横秋,观众多半是老太太。你们对B部最近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对B部说:A部的人发现你们的创意是Copy美国最近一个电视广告的。Idea是可以借鉴的,但一味Copy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是第一流的公司,怎么能老跟在别人后面呢?  像斗鸡一样。或者,像文革时期的相互批斗。  最好员工相互间防盗一样你争我赶,公司指标一定牛市哄哄,CEO也不枉做一遭斗鸡人。  只是苦了当员工的。累死累活不说,要提防着同一屋檐下的同事,生怕被人告了状;更要间谍一样监视着同事的一举一动,最好抓一把小辫子在手里,随时发击。  只剩下魔术师CEO在一旁偷着乐。---------------最牛的秘书---------------     这个称号非Lily莫属。  她是我们前任老板的秘书,不知道是因为入了加拿大籍,还是嫁了个有钱老公,行事风格显得与众不同。  一次例会上,老板请Lily倒杯咖啡。Lily的回应是:“对不起,我在整理您明天的发言资料,现在很忙。”然后昂首走出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老板只好尴尬地起身,自嘲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Lily偶尔也帮着倒咖啡。比如心情好的时候――收到了朋友的礼物,或者晚上要看演唱会;有事请老板帮忙的时候――想提前半小时下班去学拉丁;或者对老板的辛苦表示同情的时候――老板又要熬通宵了。当然,泡完咖啡,后面的一句话就是:“老板,我可以先走了吗?”  同事们体会到Lily的厉害是因为一次复印事件。那天,Lily正在帮老板复印一堆材料,一个同事走过来,拿着一份文件对她说:“麻烦帮复印10份好吗?”Lily很客气地回话:“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职责。我只担任老板的秘书,并不担任你们所有人的秘书。”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Lily很不称职,或者人缘很差。事实恰恰相反。  她把老板的日程安排的非常出色,总是能够聪明地回绝掉老板不想听的电话,在老板不愿会客的时候说:“老板在开会。”不管老板的手机是关机状态,还是呆在离我们刚好12小时时差的地方,Lily总有办法让大家的所有问题在当天得到批复。  大家喜欢她还因为她口无遮拦。  老板有天对创意总监大发雷霆,狠狠地批了一个户外广告,指着那个画面说:“这样庸俗的pose,白领怎么会喜欢呢?”恰好Lily走进来,看了一眼说:“很好呀。我真的觉得很好呀。我好几个朋友都很喜欢这个广告。”一句话让创意总监感激涕零,尽管他的谢意并不被Lily接受。  后来Lily离职了。但从此以后,老板的历任秘书虽然国籍与性别各不相同,但都和Lily如出一辙。可见秘书牛与不牛,与加拿大籍和嫁没嫁有钱老公并没有什么关系。****************白领极限生存第三部分***************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新版妻离子散---------------     周边的朋友,太多的人有这样的遭遇。  一个能干的房产界女朋友,不得不把10个月的宝宝扔给老公,去江西当老总去了;一对新闻圈的新婚伉俪,房子刚装修好,车牌也拍了,突然女的即将被派驻香港。只好告别无缘入住的三室两厅,去香港10平方的宿舍蜗居。据说这段长达3年的香港经历,将成为她此后职业生涯中永远的光环;还有,同事热恋中的男朋友,去加拿大读书了,现在两人只能昼夜颠倒地在MSN上相会。  全球化的时代,需要的是全球化的精英。你不仅要精通各地方言,各国语言和行为方式,最好一颗红心,时刻准备着,为职业,背井离乡。  也有过挣扎和动摇。  房地产那位,临行前,频繁约人吃饭,想从友人嘴里挖出更多的理由,为几乎坍塌的信心寻找支持;香港那对,男的一直在“跟着去”还是“不跟着去”之间摇摆,前者损失的是薪水和职位,后者损失的是新婚甜蜜;加拿大那对人的恋情,现在已经开始动摇了,估计没等男方回来,已各自有了新欢。  想在职业上有所飞越,总得付点代价吧。亲情、友情、恋情、兴趣爱好……会变成一笔笔账,送到不断变大的办公桌上,等着你来买单。有时,飞黄腾达的那一日,也是欠下一屁股感情债的时候。没有朋友,没有恋人,老婆跑了,孩子不认识你,母亲的口头禅变成:“天知道他在地球的哪个角落!”  孤独的职场元帅。  这样的孤独感完全是自找的,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因为所有的“位移”都是可选择的。一边选择了远走拿高薪,一边又为远走的代价而痛苦万分。这样贪得无厌的人,痛苦一点,也是上帝的惩罚吧。  有个德国朋友就很想得开。他的妻子是个工作狂,最近争取到一个去英国工作的机会,决定离开沉闷的德国小镇。德国小伙立马辞职,欣然同行,现在英国处于待业状态。但他似乎对于事业并无热度,反倒更享受和女友共同营造的家庭氛围。他的信仰是:家庭,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那些选择了远行的人,是不是有着同样执着的信仰:职业,是最重要的。但愿是吧。---------------艰难时刻---------------     那是间小小的会客室,没有窗户,只穿一件衬衫仍然觉得闷热。我和同事坐等客户的到来。她来了。裹一条铅笔裙,袅袅婷婷走过来,轻轻地拉开椅子,准备坐下。就在那一刻,一记不严肃的声音响起,不一会儿,整个小房间弥漫着一股恶臭。我下意识地用衣袖遮了遮鼻子,发现客户的脸涨得通红,不自然地低下去,又左顾右盼抬起来。这时我那位精明的同事若无其事地伸出手来:是Amy吗?你好,我叫John。整个过程,只有他仿佛耳塞鼻塞,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闻不到。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的谈生意。客户的艰难时刻,被我的同事不露痕迹地抹去。  以前有个惯于搞笑的同事,古灵精怪一小姑娘,处理同类艰难时刻常有神来之笔。一次没完没了的会议上,昏昏欲睡的我们渐渐被熏醒。没有人想追问这气味的源头,大家只是公然捂着鼻子,静静等待它的离去。小姑娘突然压低嗓音,用气声宣布:“我干的!”引起一阵窃笑。不一会儿,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还没来得及捂鼻子,她又宣布:“又是我干的。”  能被记忆留住的会议,很少见;让人快乐的会议也很少见。小姑娘制造的这场“气味”会议,却兼而有之。  职场中的艰难时刻还有很多很多种。有的人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尴尬升华为欢快,有的人却搞得一团糟。  一个大型洽谈会上,我的老板遇见一个新上任的供应商区先生。接过名片,就对着他叫:“你好,趋先生。”显然,区先生不太满意这种叫法。他微微笑着说:“你好。我姓‘欧’,叫‘欧’远明,以后多联系。”但我的老板竟然还是没会意。继续与他说:“趋先生,我们很欣赏你们的产品……”  区先生再也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意上了。他清了清嗓子,决定先把“姓氏”问题处理掉。他停顿了一下,很有礼貌地欠了欠身子,指着名片,对我的老板说:“这个字,念‘欧’,不念‘趋’。”我的老板当即傻掉。  直到洽谈会结束,他也没从这段艰难时刻中走出来。---------------大人物的委屈---------------     大公司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通常会收获额外的尊敬,尤其是来自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当屡屡被过度伺候,处处前呼后拥,很容易滋生变异了的自信,认为企业的一切功劳都是自己超能力的结果。  有个垄断性行业的产品开发经理十分委屈,他认为公司严重低估了他的价值,只是给他薪水,而没有给他应得的股份。因为他加入的两年来,公司利润持续增长,而在这之前,公司的发展长期处于滞顿状态。按他的算法,公司每年上亿的利润中,至少10%是他的。千万富翁沦落为一个打工仔。那个惨烈啊。  他没有提及的是,两年前和他一起加入进来的,还有新董事会和大量的注资、大规模的推广和一大批有活力的新人。团队作业而已。幸运的他撞到了最好的时机和最好的职位。  不过他还算清醒,外面有过多次诱惑,都被他婉言谢绝。看来他只打算沾点口头便宜完事,并没有另谋高就的实质打算。最多抱怨抱怨“被公司剥削得体无完肤”,获得一些心理优势,就像阿Q说:“被儿子打了”一样。  另一些委屈到无法活下去的人则迫不及待地跳出“火坑”,施展抱负去了。  一家顶尖的广告公司高级客户经理一年前跳了槽,自己开了家公关公司。之所以跳槽是因为呆在公司“太委屈”。她领导的团队承担了半数以上的营业额,而她只不过拿一份一般般的薪水。用她的话说,她经手的任何一笔单子的利润,都比她的年薪高。  不久前在她的小公司见到了她。完全没了当年高级白领的体面。蓬头垢面藏在一幢灰溜溜的地段的破旧的小楼里办公。她竟然把她家的安徽胖阿姨叫来当助理,并吩咐她:记得到批发市场去买文具!然后就是一堆抱怨:电费每月要上千元,你说空调怎么这么费电?连外地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都要1500元,有没有搞错?以前的客户真是人一走,茶就凉,那么好的交情居然一个都不来捧场……简直不忍听下去。据说她原来的东家仍向她敞开大门,而她也已有收摊的打算,准备重新回去做白领了。  不知她还记不记得,当年她曾经以为自己一走,原来的公司就会死掉的。---------------爱占便宜的好员工---------------     有个同事特别会利用实习生,他不仅可以让实习生端茶倒水、搜集资料,甚至能让他们做出刮目相看的powerpoint文件,自己仅仅是坐在一边动动嘴巴而已。许多同事很为实习生抱不平,并指责他把实习生的功绩据为己有,惟有老板不仅装没看见,甚至多次暗示大家:看看人家,多会运用资源。  反正实习生是没有工钱的,老板才不在乎文件是谁做的呢,只要文件做的好,只要你保证实习生不会为此打版权官司。  有个杂志社的编辑最头疼的就是明星经纪人Linda。她手上的明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演过一串热播电视剧,但一提名字,还是想不起来的那种。每次她都苦心婆心来推销,请求为她的明星拍照做采访,恨不得杂志能从头到尾做成这个明星的专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Linda的做法是一天一个电话,每天请晚饭,甚至逼问编辑:为什么她就做不了4页呢?你倒说说看理由!  Linda成功地占到了各种便宜。她手上的明星总是能够出现在各类杂志的重要版面上。其实比起其他的明星,她的俊男美女们也不是特别有优势,但几乎所有的编辑都不想得罪她,为了尽快躲开她的密集型电话炸弹的搔扰。  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不仅仅是买鲜鱼的时候会选择在最佳时机出现在菜场,在公司做事的时候,往往也比竞争对手更善于钻营。  上星期公司来了个重要客户。偏偏城里所有的高级餐厅都客满。老板派了个快递守在餐厅等候别人退包房。这时,正好有间包房的客人迟到,快递开心地往里走时,突然杀出个程咬金,一把拦在他的前面,抢先冲进包房。原来是另一家公司的快递,在为另一家公司等位置。  第二天,老板辞掉现有的快递公司,和抢到位置的那家新签了约。---------------委屈指数---------------     好友下午2点来电,请喝咖啡,命我务必3点之前赶到。什么事呢?因为她刚刚在办公室受了变态女老板的委屈。女老板先是认定她口风不严,走漏了公司机密,在查清真相之后,非但不道歉,还指责她一贯大嘴巴,勒令改过自新。闷闷地回到座位上后,她实在呆不下去了,以病假形式软弱地抗议。  让她更委屈的是,我拒绝接受邀请。  帮帮忙哦。现在是上班时间,我也有自己的衣食父母需要伺候,就算下午没事,我宁可和一个心情好的人说说笑,谁想去当受气筒?再说,区区这样的小事,也值得委屈一次?  和亲近的朋友八卦时发现,工作的时候,是人都有一肚子委屈。职位越高,委屈的难度系数也就越高。只是承受力越来越强,渐渐就觉得不足道了。时间长了,回忆起来,才当成笑话拿出来娱乐一下。  有次无意中听以前的老板讲起,她每周总有三四个晚上要等到凌晨3点,接到欧洲总部打来的电话后才能放心睡觉,否则总担心刚睡着就被铃声吵醒,就像传说中等着楼上晚归的邻居踢掉第二只鞋子的可怜人一样。对她来说,手机自然是24小时都不敢关的。她淡淡地提起这些过去的时候,突然让人觉得其实她是个蛮可爱的人。虽然她也曾多次莫名其妙大骂我们不够尽力,并且对我们超过半小时的午餐冷嘲热讽。  如果说愤怒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那么委屈就是用别人的过错伤害自己。除了越来越多的郁闷和忧伤,委屈还能产出些什么呢?  能的。聪明的人连委屈也能利用。有个客户最擅长的事就是受冤枉的时候不委屈,而是积极地行动起来,洗清自己的冤屈。水落石出时,再向老板十分夸张地显示自己的委屈。这一招很有效,老板通常会带着愧疚的心理接受他的一些额外要求,比如换台新电脑呀,或者增加一些报销额度呀。  这样的委屈受一受,还是比较值得的。---------------全能还是低能---------------      一个日本电器公司的中国老总说:我们想招一个IT技术人员,照顾全公司员工的电脑。收到简历200份。面试的时候,个个都说这是件容易的差事,因为以他们的能力,甚至可以单独开发极其复杂的软件。然而正是这些自命不凡的人,遭到全公司员工的投诉。他们需要花4小时解决的问题,外面的服务公司一般半小时就解决了,更何况他们还摆出一付“这点问题都不会,也太弱智了吧”的样子。  杂志社也经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想聘请一位编辑,来应聘的全是主编级的人物,言必谈“杂志定位”与“重大选题策划”,对区区编辑一职不屑一顾。可是不久就会发现,这些善于策划的人对写一篇小稿子却无能为力。  有个做贸易的朋友在聘人的时候,将学历要求从大学本科降为大学专科,招收了几个大专生。试用期满后,他格外满意。用他的话说:这些大专生比那些名校出来的本科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显然,这些大专生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职位,结果他们倾尽全力投入后的产出,比那些本科生漫不经心的工作产出要高出很多。  另一位部门经理对此则有更偏激的说法:“一个项目里,只需要一个有头脑的人,其余都是些中等智力但十分认真而细心的人即可。”  然而有头脑的人太多,“中等智力”的人却供不应求。在这个就业市场上,永远是一大堆人才苦于找不到工作,而一大堆职位苦于找不到人。这边有许多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那边在抱怨为何一个名校毕业生连稳稳当当地复印一份文件都不会。  不是真的不会,而是总是出这样那样的差错。或者是印歪了,或者是缺了最后一张,或者订起来的时候乱了顺序,或者是印漏了最旁边的一列字……  大概脑子里考虑的大事太多,无暇考虑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  全能的人,在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时,往往比低能的人还低能。  然而,全能的人,在做高端工作时,就比低能的人高能了吗?  未必。  见到一对有趣的夫妇。聪明活泼的丈夫是帮别家公司策划项目的自由职业者,本分老实的妻子是一家公关公司的项目经理。谈到两人的性格差异时,丈夫笑着说:“我善于策划,她善于执行。”  一年过后,善于策划的丈夫生意做得山穷水尽,如今自己勉强维持着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善于执行的妻子已升至副总经理。总经理对她的评价是:“项目完成得不仅每个细节都趋于完美,而且还很有创意。”  看来有没有卓越的才智还是第二步的事,先学会把文件复印到最完美才是正经事。---------------和男同事风情与共---------------     若不谈风情,把男同事从同事中隔离出来似乎没什么必要。  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除却吃喝,男性也是一件要事。女人都期望被才色俱全的男同事围绕着。把工作另存为“爱情”,职场、情场两得意。什么“没时间谈恋爱”,那真是闷出鸟来,“恋爱工作二合一”才是神仙般的职业生涯。  梅尔·吉布森和海伦·亨特在《男人百分百》(《Whatwomenwant?》)中忘情演绎的男女同事关系正是这样的楷模。风流倜傥、事业有成的男主角遭遇精明能干、才华横溢的女上司,然后这一对冤家从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发展到老套的惺惺相惜,以相爱而告终。如今办公室里的大龄女子增速迅猛,若能在男同事里发掘出须眉知己,也是件功德圆满的好事。可惜这样的情节似乎永远只能出现在传说中,现实的情景是:男同事永远觉得女同事太丑、太笨或者太心高气傲;女同事永远嫌男同事太懦弱、太没男人味道。  就算是这样,男同事在办公室里还是受异性欢迎的。尤其是那种稍微懂得一点察言观色的男同事,遇到换饮用水瓶,排除传真机、复印机、电脑故障时,能够勇于挺身而出英雄救美,让女同事滋生倍受呵护的暖流,从而对他刮目相看。不过,在“中性”风刮遍全球的今日,这样的男同事已成稀有动物。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分化,办公室内一切体力劳动均有相应的公司随时待命,男同事靠原始本钱上赚取优势益发显得没有必要。  但男同事毕竟是男同事,和女性就是不同。一幅漫画作品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种不同:它把男女的大脑比作电视遥控器,女性遥控器上有许多按钮:容颜、身材、爱情、财富、婚姻、孩子……,男性的只有两个键:食物和性,真正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女人善于幻想奇迹,男人倾向面对现实。男女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女人幻想男人创造奇迹。比如,男同事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发挥男人应该让着女人的优良传统;男同事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行使女士优先的高贵礼仪。  结果是一次次幻灭。现在阴盛阳衰地厉害。男人争之唯恐不及,哪里肯让?  伊藤博文曾经吟诗一首,“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边”一副权色嘴脸暴露无遗。美人是什么,无非和权力和财物一样是个物件而已,等待着被占有,被挥霍。同理可得,男同事是什么?不过是办公室里一件有智力的物件而已。当他有不一样思维时,借鉴他;当他创造力丰富时,欣赏他;当他善解人意效力于你时,享受他;当他像段木头时,忽视他。  仅此而已。---------------当同事变成朋友---------------     虽然江湖规律是同事成不了朋友,但事实上的情况是,除却和同事相处的时间、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想再为朋友安排出一个专有时间,简直比每天坚持晨跑还难。  于是姑且把同事当成朋友,一起逛街、一起健身、一起钱柜、一起旅行……但总觉得同事成为朋友,最多也只是一起消磨时间的那种酒肉朋友,难以深交,毕竟利益纠缠,让人不得不有所保留。  偶尔遇到老同学、或小时候的玩友,以为可以痛快淋漓谈一场友情的时候,却发现无从谈起。双方只是忙着补叙别后这些年的空白:你换工作啦?女友也换了?怎么结婚的时候也不通知一声?以前你不是挺喜欢玩游戏的嘛,怎么现在不玩了……明明聊了一个晚上,事后回想起来,什么都没谈。有时一两年未见的老朋友,就有点话不投机的感觉:  一起去野外生存吧!带着账蓬,到乡下庄稼地边上过一夜!  有毛病啊,好不容易五一长假,睡个懒觉还来不及呢。  职业与生活习惯迥异,没了共同语言。异地恋之所以难维系,大概也是同一个道理吧。  倒是同事能带来不少惊喜。  由于作息时间大致相同,一起去健身、旅行成为最容易不过的事,往往一呼百应;生活的圈子大致相同,大家的关注点也趋于一致,话题自然也多;此外每天相处8个小时,简直比和爱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日久难免生情,偶尔有些情场或情绪的失意,也能得到不少善意的安慰。  被“姑且”认可的朋友,其实在发挥着朋友的全部功能;而理想中的那些朋友,成了乌托邦一样的信仰。尤其是在半径20公里的大城市里,风尘仆仆跑出去,只是为了和旧朋友见一面,已够资格成为茶余饭后被传播的美谈。物以稀为贵,为了谈项目跑个大老远的人比比皆是,反之则稀有。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