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2

作者:田友龙 字数:16211 更新:2023-10-08 20:52:43

做企业想法太多并非企业之福,只有把一个慎重选择的思路坚持下去才是成功之道。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  3为什么忙之五假勤奋  "忙"是这样养成的  小老板确实忙,他们的工作状态一般是这样的:手里干着一件,心里想着一件,嘴里说着一件,眼里盯着一件,挂号等着的还有十件……正如那首老歌里唱到的"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其实这一切都是被逼的,创业初期的艰难是每个老板都体验过的。但让人看不懂的是,小老板已经创业三五年了,企业团队基本已配合默契,一些事也已放手,小老板按理说该轻松一点才对,但事实上多数小老板仍然高调宣称自己很忙。难道小老板生来就是一苦二累三受罪的命?难道老板就不会享受生活?说实在的,小老板本身并没那么忙,通常都是故意显得很忙,其中另有目的。其目的是什么?是给市场、给员工、给客户信心!第16节:小老板为什么忙(7)  "忙"代表着地位  为什么说"忙"就代表着地位?这得先说说中国式管理的一些东西。中国式管理大体来说分为管事和做事,管理者有权无责,做事者有责无权,因此层层请示是管理的基本模式。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中层级越高群体越小,处于最顶端的那个焦点就是权力最大的位置。这样看来,权力越大事就越多,日理万机总是领袖和重要人士的专用标签,无所事事总是无足轻重之人的标志。因此,在中国式管理组织中,"忙"是一种特权,其程度大小象征着地位与身份的高低。  小老板市场地位不高,影响力有限,缺乏必要的关注,但由于他们不甘寂寞的天性,总想要一些形式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而把忙挂在嘴边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即使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忙,他们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我忙,因为我是重要人物。  不过,仅仅靠说自己忙难以经得住别人推敲,要真正让人信服关键还得要真的表现得忙。落实到企业实际中就是,在本来没多少事的企业里没事找事:本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非打三次,并美其名曰过程管理;明明办公桌前能说请楚的,非得开个会,高调宣扬这是科学决策;明明一句话就能解决,非搞出个制度,并郑重地说这是管理正规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小老板就是在复杂的过程中一点点变忙的。  "忙"是一种营销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难题,这时候,"忙"就意味着有生意做,也意味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这便是"忙"在商人眼中的另外一种解读。有人戏谑地形容好企业好行业为"一片繁忙"。  当"忙"与企业相结合的时候,小老板就会发现自己收获了意外的惊喜:第一,生意兴隆,发展势头好;第二,"忙"暗示着企业里有位能干的老板,好老板本身就是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客户来说,其选择的基点就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和未来。这个"忙"无异于具有了不投入就有产出的价值,符合小老板经营企业的理念。  因此,小老板想方设法包装自己,让自己显得忙碌:上洗手间还打手机,半夜往公司跑,事事走过场……  "忙"是一种管理方法  小老板忙也是内部营销的一种需要,换句话就是说,很多时候忙是做给员工看的。小老板成功"胜不在智更不在德",凭的是一颗勇敢的心和拼命工作的精神。因此小老板的内心深处有这么一条坚定的信仰--"忙",生意就会好。不光自己要忙起来,员工也忙起来,整个公司都忙起来,生意才能变好!  但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员工眼中的企业与老板眼中的企业是不同的,老板把企业当成命,而员工看到的只是职场和职业。职场的法则便是讨价还价,按劳报酬,特别是80后、90后成为职场新的生力军,工作不再是这些人全部的追求,如果工作仅仅是吃苦受累,他们不会理解,努力工作对他们来说相当困难。第17节:小老板为什么忙(8)  识人用人管人一直都是企业界的难题,而且小老板并不打算为员工支付更高的薪水,很多时候也没有什么激励措施,所以小老板要让员工好好工作真是难上加难。小老板一般称不上是管理高手,他们的长处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他们相信一个质朴的道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老板带头员工就一定会加油,员工总是在学习老板,最后成为老板的影子。很多小老板都想让员工看到自己很忙,以此来带动员工为企业出力。但老板的没事找事、把简单的事情搞成复杂的事情,或者把一件事分成几件事,都让小老板"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忙"是蛮干的结果  当然也有小老板是真忙的,但也难免会感觉"忙而无功,忙而无效,实为假忙"。这是因为小老板在蛮干。  小老板做事基本属于"应急型"。只要一发现问题,通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解决了再说。这种先做后想甚至只做不想的行为导致小老板分不清事的轻重缓急,总是处于救火状态,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四处碰壁。  小老板多数没经过系统的商业培训,对现代营销管理理念所知甚少,各种管理工具更是无从知晓,因此他们做企业多是拍脑袋决策。比如召开销售会议,在讨论问题时才发现需要进行核算,事先却未通知财务参加,结果会议改期举行;或者人倒是到齐了,但财务却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又不得不开第二次、第三次……对于事事必须尽在掌握的小老板来说,能不累吗?  老板没有苦劳  做老板什么都有,就是不能有苦劳。为什么呢?因为老板是结果导向型的人,也就是说老板需要的是出结果的人,假如老板很勤奋企业却死了,就说明一切都是白搭!中国商界一直推崇一个观点"天道酬勤",其实这句话本身一定程度上是误导,它最大的作用是励志,要说它能揭示商业的本质实在是勉为其难。商业的成功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机遇,二是环境,三是努力。并且这三个因素中第三者所占比例最小。  勤奋本身成就不了伟大的企业,如果勤奋中还包含表演成分,那么危害就更大了。老板一表演,员工就作秀,企业里顿时"假大空"成风,即每个人都空有花招没有绝招,爱表演轻实干,重形式轻内容……这样的企业就如同在沙滩上建房,根基不牢经不起雨打风吹。假勤奋不仅自欺,还欺人,会使企业处于一种幻觉之中--我忙我生意好,反而对真实的市场和环境视不而见,这样下去企业哪里还会有好前途?  老板法则  只想事不干事  干事由"想事"和"做事"两部分组成,做老板最重要的是想事,干的事多了,哪里还有时间想事。结果只知低头拉车而不知抬头看路,企业要么没有方向,要么迷失方向,永远也改变不了看天吃饭的日子。第18节:小老板为什么忙(9)  老板带人干事,但依据团队规模大小具体的干法也会不尽相同:带领几个人的团队,最重要的是冲到第一线,挽起袖子干事;带领几十个人,老板则必须站在团队中间,协调大家干事;指挥千军万马,老板则须站在后面,同时心存感激。  其实小老板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即尽量把事情分出去让别人干的过程,最后老板该做的只是想事而不干事,即输出思想,也叫思考致富。  4为什么忙之六不培训员工  强将手下尽是弱兵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这个道理在企业里行不通。放眼望去,英明神武的小老板手下几乎全是弱兵。小老板能力很强,但四周却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因为员工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担当不起大任。员工有问题一定出在老板身上,那老板的问题是什么?是老板不培训下属,让员工不能胜任。  不敢培训员工  多数小老板对培训不感兴趣,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会了徒弟饿死师父"的古训,身处现实商业中的小老板同样知道这个道理,多数小老板通常这样感叹"吃培训的亏,上培训的当,一不小心死在培训上!"  小老板做培训,结果大抵有二:其一,培养竞争对手;其二,为他人作嫁衣。一方面,许多中国人特别是有能力的人深受"宁****头不做凤尾"思想的影响,加上完善的社会契约制迟迟得不到确立,一些人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或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或者"借梯登天",即便老板严防死守,他们也有机会把老板的客户带走自立门户,因此培训对老板来说就是为自己的潜在敌人送枪送炮。另一方面,很多初入职场者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往往不会提出过高要求(甚至没什么要求),而这些人正是小老板的首选。但这些人多数只当小老板是自己的跳板,一有机会就与小老板说再见,或另谋高就,或直接加入竞争对手行列,于是培训对于小老板来说无异于给先就业再择业的人做告别演出。  另一个让小老板不敢培训的原因是:小老板做企业安全第一。而培训员工能提升员工的技能,能力强了干活就多,立功机会就大,最终功高震主。这不是小老板愿意看到的事情。  不会培训员工  小老板做企业,最想干的一件事是"克隆"自己。一般情况下,小老板精明过人、精力充沛、身兼数职甚至以一当十。"假如员工都能像自己一样厉害就可以更好地建设企业了。"不少老板会这么想。于是他们喜欢当教练,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教给大家,不仅讲得透,还手把手地教,但是培训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不做培训还好,越培训员工越迷糊,越不知道怎么做事。第19节:小老板为什么忙(10)  有人说"培训很简单,就是PPT一放,笑话一讲,大话一吹,谁不会!"但真正的培训其实是一门技术活,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特别是要把自身的实践总结成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提炼,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则是一种自我升华,从理论到一套可能复制的模式更是一种自我进化。简单讲一讲、自我提炼、自我升华、自我进化,分别是四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并且是一个蝶变的过程,不仅漫长而且痛苦。  小老板创业凭的是胆子大、不按常理出牌,有的结果也多属于歪打正着,其中一些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结起来相当难。小老板又很忙,时间和精力要用在赚钱上,哪里有时间总结?于是,很多小老板是抓老鼠的好手,却不是能总结出好的抓老鼠经验的猫领导。  除了自我总结,培训时和员工的沟通也是一种技巧,需要听,需要耐心。而小老板脾气大、性子急,喜欢简单直接粗暴,因此多数小老板虽是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却也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或者"所做与所说相去甚远"。如此,小企业中便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狮子型团队",由一头狮子带领着一群羊攻城略地。  多数老板当不好教练,因为自己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一切问题在他们眼中都显得很简单,但员工就是不会干,他自己又讲不清,一性急,就骂下属是笨蛋。  不能培训员工  小老板大多是明白人,他们知道培训是最有价值的投入,也明白只有培训才能让员工获得提升,只有放手让员工干事,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机会,员工才能成长。但是小老板通常是想得透做不到,一遇到员工能力欠佳或者一发现员工有犯错的苗头,就立刻跳出来亲自干。  小老板办企业提倡节约,拒绝铺张浪费,因为真金白银可都是自己的。员工如果能力不足,就不能胜任工作,也就容易犯错误,犯错误就会形成损失,会直接导致成本增加,成本增加收益必然减少,这明显不符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小老板的意愿。更严重的是,小老板把企业当命,浪费钱财就等于谋财害命。  小老板认为资本是逐利的,做企业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产出,追求少投入多产出,最好是不投入就产出。培训本身是一项投入,花费也不菲,回报周期却长,不符合小老板的投资哲学,这样的投资小老板不做。小老板用人也讲实用和实效,而且有一个具体标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小老板认为对员工做企业培训不如从外面招聘人,让人换思路不如换有思路的人。但换人本身也有一定技术含量,多数小老板不是伯乐,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受制于地位和影响力,小老板对优秀的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最后小老板进入一个怪圈:自己看得起别人,别人看不起他;别人看得起他,他看不起别人,总之永远无人可用。第20节:小老板为什么忙(11)  狮羊组合其实什么也不是  很多小老板之所以不培训员工,是因为他们坚信狮羊组合将称霸草原。其实狮羊组合是个不小的误导,讲讲励志故事还说得过去,真要拿来指导实战则害人害己。为什么?羊需要狮子的保护,狮子却得不到羊的支持,一旦开战,结果只能是狮子顾此失彼甚至彼此皆失!这其实才是小老板的真实遭遇,员工不会做事也不能做事,小老板只有事必躬亲才能把事情做好。  说了老板再说说员工。员工选择企业有三个标准:第一,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第二,有竞争力的薪水;第三,竞争能力的提高。如果小老板不培训员工,员工就没有学习机会,没有学习机会就没有提升,没有提升就不可能有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因此,但凡有追求的人会主动和小老板说再见,企业里剩下的只会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小老板不培训员工,员工能力不足,当遇到事时小老板想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这时小老板才发现自己始终一个人在战斗,企业完全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老板也就成为了企业天花板,企业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越做越小。  老板法则  建班子  做老板其实很简单,用柳传志先生的话讲"老板只需要做三件事--定战略,搭台子,建班子"。做企业有一个内在规律,即伟大的下属成就伟大的商业领袖。柳传志在中国企业界的地位无人能及,根本原因不是他并购了IBM的PC业务,而是他的"长板凳计划",这个计划培养出了可以独自撑起一片天的联想五大少帅。  时下是"买方市场"时代而非是"卖方市场"时代,是"精细化经营"时代而非"粗放型经营"时代,是"团队制胜"时代而非"单打独斗"时代。  市场环境的变迁迫使企业的管理发生变化,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不仅企业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要变,老板自己更是要变,老板要从实干型向管理型转变,从一个人干向教更多的人干转变。第21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1)  第三章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  1赚钱不良心态之一只想以巧赢利  神六上天的传说  神六上天,举国欢庆。外国专家对此倍感困惑,问中国专家:"你们中国人真让人整不明白,卫星上天这种世界尖端技术活可以做得这么好,而拧螺丝钉这种简单的活为什么却干不好?"中国专家巧妙回答说:"我们中国人眼中没有难事,只要认真,什么事都能做好。只是拧螺丝钉那种没技术含量的活,我们一般不认真罢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戏谑的说法,但中国专家的机智的确让人佩服,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啊。且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风起云涌,一不小心还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奇怪的是中国并没有诞生世界级的卓越企业,也没有打造出一个全球领先的品牌。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赚的钱全是卖体力的搬运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太聪明了,做事不认真。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的小老板,他们没有实力制订游戏规则,也没有能力改变消费者,更没有影响力左右社会购买力,他们必须面对现实,为生存而战,而且只能赢不能输。小老板做企业只有一个选择--打游击战,而打游击战的核心思想则是出奇兵、以巧取胜。  巧是文化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不太主张实干,轻视苦干,推崇巧干。巧干的最高境界是"四两拨千斤"。即使两军对垒拼绝对实力的时候,我们也认为只有无脑的将军才会让千军万马决战沙场,因为杀敌一千也是以自损八百为代价的,体现不出为将者的指挥艺术与智慧。中国为将之道主张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差一点就要把战争搞成艺术,还带点哲学意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一招既能制侵凌又不多杀伤,最差劲的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夫--勇冠三军,杀人如麻。文化是商业的魂,商业行为受文化影响,是文化支配的结果,于是中国商业讨巧流行。  改革和开放是社会的主旋律,市场经济建设也追求"用市场换技术,用市场换管理,用市场换资金",都是因为我们落后得太多,必须步子大一点,快一点才能赶得上别人。于是,我们借力打力,以市场为交换条件,拜师学艺,再借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生意,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打败师父。  师承洋师父的企业很快就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了,一些人恍然发现做企业原来不用多苦多累,只要搭上洋师父的顺风车就等于走上了成功的捷径:首先方向错不了,其次手法很先进,第三基本没有市场风险。  一些人便毫不犹豫地抄袭洋鬼子,一不留心赚得钵满盆满。我们穷得太久,对有钱人相当崇拜,当开始学习有钱人赚钱的方法时,期望自己能借乘先驱的顺风车发家致富。结果,中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企业巧学习欧美,小老板巧模仿大企业。搭顺风车、借风行船成为中国企业的集体选择。  巧是聪明人的思维  老板都知道,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自己必须得是聪明人。聪明是参与变化多端的中国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有人认为商界本来就是聪明人的世界。某世界五百强的员工手册中就有一条--"聪明点,但要大智若愚"。某西南超级富豪说得更直接:"做诚实而精明的生意人。"  聪明二字人人都会写,但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个中真义,厚重的历史沉淀对聪明的定义是"智慧近乎妖"。标准差不多有三条:  动口不动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善出奇谋,出奇制胜,要么以弱胜强,要么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精于权谋,所谓"劳心者治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能忽悠别人为自己所用。  小老板是聪明人,懂得实实在在做事的道理,但不认可老老实实做人的道理。他们一心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胆子大步子快,在没有做大做强的资源和实力的情况下,就想到了以巧取胜。小老板认为中国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者容易被忽悠,"不忽悠白不忽悠",先把消费者口袋中的钱掏出来再说。第22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2)  巧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知名企业家冯伦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伟大是熬出来的。"财大气粗的冯先生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熬是什么?是一种理想的假说,听起来很美,但不能用来指导经营与实践,特别是不能指导小老板。因为熬是很贵的!熬意味着漫长的等待。小老板其实也知道"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这句名言,但他们不是主动放弃,实在是熬不到后天了,通常在明天晚上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不光荣牺牲也由不得他们。小老板创业,活下去是头等大事:  活命不能靠创新,因为大多数小老板不会创新,而且创新太贵,没有一个小老板承担得起创新的费用;  活命也不能太相信战略,因为战略太远大,小老板必须活在当下,考虑的是今天用什么去赚钱,明天用什么去赚钱;  活命更不能依赖做管理,管理是治本,建立在缓和的基础上,而活命却是急救,用管理救小老板结果多是"医治成功,病人死亡"。  如此,小老板的仗该如何打?或者只管结果不管过程,不管花招阴招损招,只要有结果就算是好招;或者巧干,讲究出其不意,出奇制胜,花小钱办大事;或者是快,力求立竿见影,吹糠见米。可见,巧是小老板的活命之法,是主动的选择,但也是迫不得已。  高新技术把头带  常言道"科技保品质",但是技术一直就不是中国企业的强项。精明的小老板都知道,如果一个企业在科技上领先,不仅能获得市场竞争力,还能获得媒体关注、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的青睐,一箭多雕。因此,中国企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越是小公司,技术水平越十分了得。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宣称自己的技术能比肩世界五百强;当纳米技术还只是一个概念时,一家总共技术员都不超过两名的小厂就可以把它商品化;当糖尿病还属于世界性难题的时候,一个搞模仿的小公司已经研发出治愈糖尿病的新药了……一些小企业就是这样忽悠了消费者,而中国的消费者经不住忽悠,用全球最贵的成本换来了最差的体验,最终迫不得已,把目光转向相对诚信的洋鬼子,被迫"崇洋媚外"。  假洋鬼子人人爱  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是有理由的:第一,洋产品就意味着更好的品质;第二,洋产品是身份的象征,当然也代表着较高的价格。  聪明至极的小老板精准地把握住了消费者的这一脉搏,发现这是一个金矿,便想方设法假扮老外:  其一,取一个外国名,写两句连外国人也看不懂的中式英语(说明书),恨不得染了头发装老外;第23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3)  其二,在海外注册一个商标,其实就是一个空壳,一切与国外无关,硬要说自己是外国血统;  其三,明明是国货,偏要说用的是外国技术与原料。  一时间,假洋鬼子流行,同时真洋鬼子也高兴了:如果假洋鬼子成功,相当于在为真洋鬼子做宣传,市场迟早是洋鬼子的天下;如果假洋鬼子失败,就为真洋鬼子做证明,中国人玩不转市场。反正无论如何假洋鬼子都成不了赢家。  名牌产品处处在  品牌由消费者说了算,但消费者分散,没有组织,消费者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必须通过某些机构来操作。因为市场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某些机构与小老板看到机会后便开始忽悠消费者;加上媒体有失偏颇的炒作风格,导致中国市场上品牌由机构评定,有些品牌甚至就是花钱买的。市场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名牌。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名牌最多也就是一个有名字的标牌。中国的品牌五花八门、光怪陆离,一个在很多地方都看不到任何踪影的产品,居然可以说自己是消费者喜爱品牌;一个连技术员也没有的工厂,竟可以搞出国家重点推广产品……名牌绝不是这样吹出来的,名牌必须实实在在地建立在消费者的感知之上。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受骗,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小老板的产品,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到时小老板的命运可就不太妙了。  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中国做营销人,必须要很强的心理承受力,因为身边似乎有太多企业一不留神就创造出速度传奇和业绩神话,不仅在国内表现卓越,在国外更令人惊艳,动不动就能赶欧美超日韩。当然这多数是吹出来的。  有些企业只做了两个区域市场,就把自己粉饰成全国领先,有一小瓶产品被亲朋好友旅游时带到国外,就大声宣布已进军全球市场。  为什么那些企业那么高调呢?原因很简单,国内市场不成熟,品质要求低,而欧美市场成熟,品质要求高,他们在借欧美为自己的品牌背书。但是他们忽略了消费者的思维方式,消费者认定一个产品是否畅销的一条标准是这个产品伸手可见,否则任凭商家怎么鼓吹消费者也不会上当,一旦被消费者贴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标签,那就永远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了。  概念炒到云天外  中国的消费者善变,有些喜新厌旧。而小老板与消费者相对贴得近一些,多多少少能感知消费者的心理,更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过他们不会搞创新,不仅贵而且也不会,他们拿下消费者的手段是做包装、搞概念。  能把啫喱说成生态水晶技术,把竹碳说成光触媒……中国市场变得异常热闹,永远不缺故事,概念满天飞,口水战流行。第24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4)  面对众多的概念,消费者无从选择,不得已进行化繁就简,认为一个产品如果好就必须能用简单的话说明白,而这一点只有真正的大品牌才能做到。小品牌也就这样把市场份额拱手送给了大品牌。  老板法则  市场之道傻一点  聪明的老板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的老板做企业喜欢走捷径,大企业眼睛盯着欧美,小企业一心关注大企业,他们心中唯独没有消费者。殊不知中国的消费者是全球最善良的,只要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不仅会毫不犹豫地掏腰包,还会对你歌功颂德。  市场制胜之道没有多么复杂,可以说只有一条,即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才是立业之本,基业常青之道。  中国企业之所以没成功,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缺乏傻劲--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出好产品。  2赚钱不良心态之二总想多赢利  美中不足的数字  说到中国经济,看起来很美,当然要把这美丽的数据除以十三亿,那又有点让人底气不足。如果真要找惊艳的数据,倒也有,那就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中国全球领先。基尼指数是专家研究的,说得直白一点就少数人成了超级富豪,多数人解决温饱,进一层意思是中国的财富分配有问题,财富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本质就是财富的分配过程,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赚钱与分钱存在缺陷,事实上多数小老板口袋里没有钱。  赚钱就是成功  由于穷久了穷怕了,于是国家鼓励少数先富起来。传统的价值观受到猛烈冲击,整个社会物欲横飞,一些人一切向钱看,灵魂被淹没在金钱化的浪潮之中,甚至用人格尊严来与之对接,对金钱产生崇拜。物化的社会,成功被粗暴简单直接地定义为赚钱。企业不是赚钱的工具,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对它的另一功能责任视而不见。最后企业彻底沦为赚钱工具,没有为国家挣点技术的勇气,更没有为民族做个品牌的信心,也失去让大家共同富裕的责任。  多赢是原始积累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在说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三十年就是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必须首先走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血也不太脏,只是市场是"野蛮生长"式的,市场中的主体都注重狼性,也就是野性与攻击性。第25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5)  小老板多属背水一战,如果不能赚钱后果很严重,老婆孩子穿不起好衣、吃不上好饭,小老板自己大概也只能整日食粥酒常赊账。这种结局不是小老板愿意看到的。他们的赚钱感实在太紧迫,为了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挖空心思也要赚钱。  小老板的赢法  赚钱本身不复杂,可以说很简单,只要做好开源和节流就可以了。开源即是创收,通过做大做强来赚取更多的收入,而多数小老板的现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能维持稳定的收入就不错了,没有什么创收的源头,开源这头自然被堵住了,于是小老板把目光转向节流那头。  小老板的发家致富史在开源方面值得浓墨重彩的记录不多,但是在节流方面却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不仅有高招还有绝活,而且招招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主要包括哭穷、算计员工、忽悠客户、操纵消费者这几招。  哭穷  哭穷与赚钱有什么关系?不是"市场只相信强者,不相信眼泪"吗?但,这句话不适合用在小老板身上。  我们都知道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而刘备并不是个弱者,可以说至少从刘备所在的东汉末年算起,哭就不再是弱者的标志了,而化身为强者的手段、成功者的武器。虽然很多小老板集体大呼生意不好做,但看一看他们的日常行为,开宝马、抽中华、吃龙虾、洗桑拿,这能叫穷吗?他们这是典型的哭穷!  小老板为什么喜欢哭穷?因为他的管理是不透明的,他的哭穷能带来三个好处:  隐藏自己的财富,让人不明事实真相,而越不了解的人就越容易相信他们;  利用人的同情心,合理合情地剥削员工、宰割客户;  自己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让别人产生赢的感觉。  哭穷这一招有很强的迷惑力和很强的杀伤力,很多时候多数人面对此招都是高高兴兴投降。  很多小老板都有两面性的人格,他人前宁说千声无也不说一声有,对员工说亏了,对客户说成本太高,对主管说竞争激烈生意不好做,这样的声音你一定听到过,其实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哭穷。  小老板的谎话可以说千遍万遍直到让人相信为止。结果员工总是被小老板牵着鼻子走,"钱景"多数时候不太妙。  算计员工  企业做大取决于员工,伟大的追随者才能成就伟大的成功者,可是小老板不这么想。在小老板眼中,中国最多的就是人,你不干自然有人干,傻瓜才会给你更多钱。另一方面,小老板自视甚高,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员工,用员工也是用用他们的手脚并不需他们动脑,所以不值得为员工付出多少。于是小老板便宜用人,一方面让员工努力工作,一方面不会做品牌,懒得搞管理,唯一能做的就是算计员工,不想让员工多拿钱。小老板宁可不做事,也不想把钱分给员工。第26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6)  忽悠客户  商人胡雪岩曾说:"上半夜替自己着想,下半夜替别人着想。"不少小老板把这句话奉为经典。说实在的,这些小老板确实也在这么想,只不过想的方法有点差别,他们想的不是别人,而是别人的钱。小老板的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钱包,想着怎么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在经营中采取坑蒙拐骗的手段捞取客户的钱财,严重缺乏诚信。  很多企业老板能做到对买家或业主的诚信,但很难做到对供应商、经销商的诚信,为了做成生意,小老板放下身段,烧香磕头赔笑脸。行为表现得很大气,什么政策都敢给,什么条件都敢答应。多数小老板都是精算师,他们每天都在为客户算账,一算就发现客户赚多了自己赚得少,心中十分不平衡,总想补偿一点自己的损失,不是找借口就是耍赖皮,不是拖尾款就是不支付客户的代垫费用。小老板与合作对象多数欢喜冤家,蜜月很短,时不时要搞点斗争与博弈,见面不是纠结,就是扯皮。  操纵消费者  顾客是上帝吗?在中国上帝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大多企业老板总是"上帝不离口,圣经不离手,出门下黑手"。  在中国商人眼中,买家从来没有卖家精明,上帝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规律来操作消费者以获得利益,永远是小老板的不二选择。急于赚钱的小老板,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又欺软怕硬,面对组织松散、地位弱小的消费者,他们几乎不考虑风险。结果,他们果然从消费者那里获得了巨大利益,很多小老板就这样发家。  "把破铜当成金子卖",不少小老板吆喝着"拿包装掩盖品质,利用消费者心理多赚一把,一分钱一分货,只要让消费掏钱包,一切都是好的"。  老板法则  赢的答案  赢和输总一对孪生兄弟,有人赢就有人输,自己多赢别人就赢得少、不赢甚至输。当老板一个人成赢家的时候,拿什么来吸引人心?当人心不在时,小老板能获得什么?看看小老板的遭遇吧,一有风吹草动就树倒猢孙散,一有意外就墙倒众人推,而优秀的企业九九八十一难,总能大难不死,因为他们有不死的人心--员工、客户与消费者。  做企业必须赚钱,但这不是唯一目的。做企业必须讲责任,就是要为国家开发点技术,为民族搞个品牌,为股东创造利润,更要让员住得起房、开得起车、穿得起漂亮衣服,还要让客户长赢久赢,最后要为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否则不久的将来,小老板不是出局就是被淘汰。  3赚钱不良心态之六总想不花钱只赚钱  马云的话信不得  中国商业领袖之一、著名企业家马云说:"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马先生的事业真是不差钱,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资本青睐的宠儿,从做中国黄页到做阿里巴巴,无限的风险投资就是他的提款机.第27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7)  然而,马云的话信不得!小老板没那么幸运,更没有马云的水平。小老板创业多属于赤手空拳打天下,脑袋里什么都有,口袋里没有半毛钱,更要命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钱的问题一直就是大问题。钱来得不易需要特别珍惜,小老板爱财惜财,恨不得一分钱当成两分钱花。  惜财是一种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五千年的农耕经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赚钱的方法确实不多。"挣钱如针挑土,花钱如水推沙"是祖先们总结出来的醒世名言。于是我们主张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勤俭节约是修身之道,齐家之法,更是富国安邦之本。  即使中国经济已经"惊欧美超日韩",我们还是提出响亮的口号--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李嘉诚、王永庆等超级富豪,他们身上笼罩着传奇的光环。除了富可敌国,他们的"小气"更是广泛流传,由于符合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审美心理,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感,也着实为他们赢得不少的美誉。国人做事喜欢先看榜样,小老板好不容易才做了创业这件了不起的事,更是学着榜样省吃俭用,多数小老板追求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多办事办大事。  新观念解决老问题  做企业者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所做的项目有多伟大,都必须遵守一个规律,那就是得赚钱。赚钱作为结果,没什么相同,而实现的方法却各异,依据不同的门道用钱生钱,一流之人,用智慧找钱。  在小老板的观念中,这个世界就是聪明人的世界。而聪明人喜欢玩权谋、讲策略,这是成功的基因。而聪明文化的核心是巧,最好能四两拨千斤,最高境界是无中生有。一个聪明的商人,都是在本着少投入多产出,甚至不投入也产出的原则做企业。  小老板做企业,没有实力玩以钱生钱的游戏,自食其力赚点搬运费更不值得尊敬。小老板办事知道自己钱不够,于是想靠智慧去凑钱。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赚钱机会,他们善于抓住时机大造声势,擅长摆弄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互动原则;利用各种关系和供求矛盾来实现自己巧妙的理财,巧借外来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小老板不仅做了大量的无本买卖,甚至还能借鸡生蛋进行经营与理财,使自己成功跻身富人俱乐部。  不用钱解决问题  国人做事讲究有技术含量,其核心则是扬长避短。小老板做企业最缺的是钱,于是努力寻找不用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法宝。在知识经济时代,赚钱的方法多元化,用体力可以赚小钱,凭技术可赚大钱,用知识和智慧则能轻松赚翻。第28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8)  小老板不能走寻常路,一心要掌握"颠覆、求异"等策略思想及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强调不能硬拼,不能打消耗仗,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智慧取胜。  小老板要善于造势,做好市场定位,营造极其强烈的商业氛围,造出将成大事的态势。  小老板要给产品赋予文化内涵,寻找新奇特的买点,抢占消费者的心理优势,给人营销强势的感觉。  小老板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手段,给人留下团队强悍的印象。  小企业因此形成善战之势,产品销售因此畅通无阻。  借别人的钱解决问题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是什么?借钱!在中国市场上要赚钱,必须先会借钱。小老板多数是赤手空拳打天下,零资本创业,如何才能保证创业成功?没资金而有梦想,更有聪明与智慧。难易相生,想施展经济才干而苦于没有舞台,想发展自己的企业而经济力量又不足,如何觅得一个方法或一条妙计从而找到捷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商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用别人已有的能力,来创造自己的财富。翻译成专业术语就是,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较为切实的途径是负债经营--先借钱来,再组织产品,投资生产,赚回钱后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在民间有更生动更形象的说法是"借鸡生蛋"。  确实,白手起家,"借"是一个很好的捷径。试想千万富翁借人十万最多也就九牛一毛而已,而普通人可能要拼搏几年才行。小老板是聪明人,善于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风行船,每借一次对企业都是提速,都是放大自己财富的机会。小老板切实尝到借的甜头,借出了体会与心得经验,于是开始不仅借钱还借脑借关系,总之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钱程。  用虚拟的钱解决问题  做企业要赚钱,必须先将产品销售给顾客,而这是惊险的一招。小老板没有品牌影响力,在行业中没有话语权,往往给招商者磕头、给终端烧香,面对顾客也赔着笑脸。尽管如此,经销商与顾客还是不买账。为什么?如何才能吸引顾客眼球,打动经销商的心?  小老板往往是心理战高手,他知道商人有个习惯是"未成之事求全责备,将成之事委曲求全",于是小老板的企业有四个特点:一是产品好--有卖点,有差异化特点;二是企业强--投入多,支持大风险小;三是营销新--可复制成功模式,复制成功;四是团队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美。不过,小老板也有个原则:不见兔子不撒鹰。政策也好支持也罢,小老板什么都可以给经销商,条件是经销商先用现金支付,只有经销商做好了才能报销。其实这是在用未来虚拟的钱来解决现实的营销问题,而且能减轻风险。只不过当目标一旦达成,小老板要么觉得别人赚多了,要么觉得自己亏大了,开始找理由,不是不兑现承诺就是拖欠款额。第29节:小老板赚钱六大不良心态(9)  从此中国的厂商关系不再是合作而是博弈,大大增加了沟通成本和降低了效率,因为有限的能量和激情都在内斗中消失殆尽了。  老板法则  先花钱再找钱  做老板需要掌握一个游戏规则:先花钱再找钱。当然了,会花钱是找到钱的前提。花钱是门技术活,更是艺术活。钱花得好、花得巧,不仅能事半功倍,更能吸引人心,激发斗志。  中国人识人有个朴素的规律"从小看大,三岁看老",都知道小老板没有诱人的薪水,也不可能有令人愉快的环境,与小老板共事赌的其实就是未来。团队成员往往通过细枝末节,通过老板对金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未来。假设员工遇到了一个经常蹭饭而从不埋单的老板,员工还能相信他会与员工共利吗?如果老板老是算计客户,还会对自己讲诚信吗?  在企业小的时候不妨大气一点,千万不要惜财。财富绝不是节约出来的,在利润上多为别人着想一点,这本身就是老板的一种投资。假若一味抠门,长此以往小老板的企业必然做不大。第30节:小老板用人八大原则(1)  第四章小老板用人八大原则  1用人八大原则之一亲人重用  从家族企业到家庭企业  中国企业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有知名度,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两亲(亲人、亲友)两同(同学、同乡)"通常身居要位。换句话说,中国企业的家族化特征明显,这一点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非议。不过小老板做企业心态良好,"赚自己的钱,让别人说去吧"。他们自顾自地一路走到底,不光自己要抓业务管采购,还把老婆请来当出纳管库房,忙不过来时更是拉来大舅子小姨打杂,就这样把一个企业变成家庭企业。  亲人是竞争力  小老板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品牌四无团队的条件下开始创业,到底拿什么赚钱?又用什么完成原始积累?恐怕除了勤劳与勇敢加上一定的悟性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吧。同样,当他们需要用人时,也自然而然想着用与他差不多的人,至少是肯吃苦耐劳的人。  不过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员工忠于职业固然好,但不可能不计代价地工作,要以劳动报酬来换取。小老板为了省钱,基于信任,把事业交给亲人来干。亲人可以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干,不仅不需要监督和制约,甚至可以不要工资有口饭吃就行,还很拼命。亲人所具备的这几个特点,对初创事业的小老板来讲,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竞争力。  亲人好管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