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最后的紫禁城-2

作者:向斯 字数:32369 更新:2023-10-09 13:17:37

被孤零地扔在坤宁宫的婉容是什么心情?那个不满14岁的文绣在想些什么?我连想也没有想到这些。我想的只是:如果不是革命,我就开始亲政了……我要恢复我的祖业!  溥仪的嫔妃们  宣统皇帝溥仪先后有4个妻子--一个皇后和三个妃子:皇后婉容是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的女儿。溥仪在新婚之夜回养心殿后,将婉容独自留在坤宁宫。此后,溥仪也很少与婉容同居。溥仪在日本扶植下称帝的伪满洲国时,一度打算废掉皇后,并借口去旅顺避寒,想将婉容留在旅顺,因日方不同意这才作罢。  溥仪与婉容溥仪将妹妹二格格韫和、刘太监、崔小姐安排在婉容身边,严密监视其言行,随时通报给溥仪。婉容的中文老师是陈曾寿,英文老师是任萨姆和师盈。婉容的老师和身边的人都很厌恶尖嘴姑长舌妇韫和。陈曾寿的长女邦巽、次女邦荃、儿媳毓倩文常入内陪伴婉容,陈曾寿总是再三叮嘱她们,对婉容讲话要特别小心,以免二格格搬弄是非。  婉容有眼病,畏光,见人时常以折扇挡住脸,通过扇缝看人。她还有精神病,又吸食鸦片。犯精神病或鸦片瘾发时,她的样子很吓人,但正常的时候,她显得温文尔雅,说话很幽默风趣,有条有理。  身着和服的婉容婉容天生丽质,通习琴棋书画,对新鲜事物不乏热情和兴趣。她闲居宫中,看了许多新文化方面的书籍。她请了两位英文教师,对西方文化接受了一些,她还和溥仪用英文写信,溥仪替她取英文名字伊丽莎白。  离开紫禁城后,婉容生活十分苦闷。溥仪的冷漠无情和环境的险恶压抑都加重了婉容的病情,她很快便以吸食鸦片排遣寂寞。她后来与侍卫发生了逾越雷池的事情,并怀孕生下了女儿。被溥仪烧死了女儿后,婉容更是痛不欲生。婉容精神失常,终日以烟为伴,蓬头垢面。第30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1)  日本投降,婉容被溥仪遗弃于逃跑途中。  1946年8月,婉容去世,终年42岁。  端妃文绣与婉容同时入宫,时年不满14岁。  溥仪逃亡天津。文绣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同意。文绣向法院申诉,溥仪终于同意离婚,给生活费5万元,条件是不许她再婚。她后在某小学任教,终身不再结婚。她所得5万元生活费,被律师、家人等克扣、占用,所剩无几。她的哥哥曾在《天津商报》发表公开信指责她:"我家受清帝厚恩二百余载,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慢云逊帝对汝并无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  溥仪的第三个妻子谭玉龄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庆贵人谭玉龄,是北平一中学生,1937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册封为庆贵人。溥仪在4个妻子中,与庆贵人最好,但庆贵人还是感叹:我还不是守活寡!  庆贵人常告诉溥仪,日本人在东北残杀中国人,别信他们共存共荣的谎言。日本人恨庆贵人。1942年,她得了伤寒,日本人乘机将她害死。溥仪追封她为明贤贵妃。  福贵人李玉琴是1943年2月入伪满洲国的皇宫的,时年15岁,很快册为福贵人。李玉琴曾问溥仪,为什么不选个大点的姑娘,偏选我这样的小孩子?溥仪诚恳地说:"庆贵人是被日本人害死的,日本人拿了许多日本姑娘的照片要我选一个,我被他们管得够戗,床上要再睡一个监视我的,受得了吗?可中国姑娘,大一些的可能被日本训练,小些的,容易调教过来!"  李玉琴选自长春女子学校。溥仪对这个贫寒人家的女儿很喜欢,常表示:祸福与共,不能同生,但愿同死;海枯石烂,永不分离。两年后,伪满洲国垮台,李玉琴随溥仪出逃,在通化大粟子沟,她和婉容一样被抛弃。  溥仪的夫妻生活一直不正常,他对女人有着很深的敌意,见到女人就不顺眼。他的侍医说,他身体很好,肾也没有病。但他不需要女人,仇恨女人。他所到之处,女人都必须躲开。  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  溥仪出宫半个月后,两太妃出宫。同时,藏在宫中库房内的元宝银也悉数交给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人员在点查皇宫遗物时,就发现了一些空箱、空匣、空盒、空套、空包袱,有的地方明黄云龙包袱或红绸包袱成团地扔在一角,而有些放置珍玩的百宝格则空空如也。点查人员惊奇而叹息的是:在重华宫戏台后面发现了扔在地上角落里的珍贵的宋瓷和一些名贵字画,在外东路的深井里竟也捞出了一些稀世的珍宝。  三、溥仪在行动  段祺瑞撤除对溥仪的监视  溥仪被迫出宫迁居北府之后不久,北京的政局发生了变化。张作霖与段祺瑞合作,大军压境,冯玉祥的国民军被迫退出北京,黄郛内阁倒台,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张作霖、段祺瑞都同情和偏袒溥仪戎装照清室与逊帝溥仪,这样,以载沣为首的王公大臣、满清遗老再次把恢复大清的希望寄托在张、段二人身上,最起码的要求是恢复优待条件,让逊帝溥仪回到紫禁城。但是,就这个最基本的要求,迫于内外的压力,段执政也不敢贸然满足,一直不给予确切的答复。  段执政对故主溥仪能表示的最佳姿态便是下令撤除对溥仪的监视,被溥仪视为灵魂的英文师傅庄士敦也获准可以自由出入北府,面见溥仪。溥仪又被吴稚晖先生所称的耗子、痨虫、鳄鱼们所包围,整天吵嚷和谋划的无非是走还是留:郑孝胥、罗振玉、庄士敦三人主张走,建议溥仪化装后避入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载沣为首的王公大臣和帝师们则主张留在北府。最后是郑孝胥、罗振玉、庄士敦占了上风,还取得了帝师陈宝琛的赞同,决定溥仪避走东交民巷。  溥仪逃往日使馆  洋博士胡适致外长王正廷的公开信在报纸上一刊登,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溥仪见到了这封刊登在报上的公开信,对胡适大骂国民军以及对于以武力胁迫修改优待条件表示的义愤深为感动。正在这时,胡适博士走进了北府,来看望受到了惊吓的溥仪。溥仪喜出望外,立即以失态的热情欢迎胡博士,并称赞他的公开信。胡博士再次大骂国民军,说这在欧美国家看来,全是东方的野蛮。第31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2)  胡博士关心溥仪的未来,问他有什么打算?溥仪说王公们希望恢复原状,而他自己则希望能独立生活,求一些学问。溥仪说他想出洋留学,但太困难。胡适说:"有困难,但又不太困难。想去英国,庄先生可以照料,想去美国,可以找人帮忙。"溥仪担心王公大臣和民国当局不放他走。胡适鼓励他,要果断,要紧的是自己下决心。溥仪深受鼓舞,便决意出走。  张作霖通过庄士敦转达他对溥仪的关怀,表示欢迎溥仪先去东北,住下之后,随时都可以出洋。溥仪刚下定决心前往东北,一天,郑孝胥拿着《顺天时报》来了,指给溥仪看报上的醒目标题:"赤化运动之平民自治歌"。郑孝胥说,赤化过的冯玉祥又要二次革命了,准备统率国民军再次入主北京,天下马上要大乱了,赤化主义首先会对皇帝陛下下毒手。  庄士敦、郑孝胥、罗振玉分头行动,联络避入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庄士敦到英国使馆找公使麻克利,得到拒绝的答复。郑孝胥到日本兵营找竹本大佐,并与公使芳泽交涉,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请皇帝速来。"报纸宣扬冯玉祥要对北京采取行动的消息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北京更令人惶恐。溥仪也胆战心惊,连一向沉稳儒雅的帝师陈宝琛也有些坐不住,同意趁冯军没有行动之前,先去东交民巷,住进德国医院再说。  东交民巷使馆区雕像,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1924年11月29日早晨,庄士敦按照约定来到北府。陈宝琛已经到了,正焦急地等着,而郑孝胥还没有到来。陈宝琛忧虑地告知庄士敦,说据最新情报,冯玉祥正在向城内增援部队,一些军中的高级将领也都被紧急召往西山寺庙里开会,这是否表明有一场危险的阴谋?冯玉祥随时都可能派一支全副武装的卫队包围北府,如果是这样,皇上离开北府的最后希望将成为泡影;而即使是现在,也有些晚了,冯玉祥的军队正部署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庄士敦很同意陈师傅的看法,也感到危险正在逼近皇上,事不宜迟,应立即行动。  按照计划安排,事先已在使馆区东口哈德门附近的苏州胡同租借了一座空闲的大住宅,行动的第一站就是来到这里。陈宝琛觉得,带皇上逃亡,应该将要做的事情告知皇上的父亲醇亲王。庄士敦认为不妥,理由是醇亲王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他害怕皇帝逃走,肯定会出面反对;不仅不能告知醇亲王,连皇后以及北府的任何人都不能知道此事。陈宝琛不再坚持。庄士敦将险恶的处境告知溥仪,溥仪说一切听从安排,怎么最好就怎么办。  为了避免引起怀疑,此事没告知皇后,等事成以后再接皇后婉容。同时,溥仪也没有做任何离开的准备,只是将一包珍珠和一些宝石交给了庄士敦,庄将这些珍宝塞进了皮外套衣兜内。然后,他们三人一同走到前院,吩咐准备汽车。溥仪上了汽车,这时,醇亲王的管家张文治突然从屋里出来,问众人去什么地方?并表示他也想一同出去。溥仪和庄士敦坐了第一辆车,开车的是溥仪的一名忠实的仆从,还有一位满洲仆从也被召上了车,坐司机旁。陈宝琛和张文治上了第二辆汽车。  哈德门大门打开以后,两辆汽车平缓地穿过大门,直奔马路。守在大门外的卫兵没有干涉,但有两名武装卫兵跳上了溥仪汽车两边的踏脚板,"护送"溥仪一同出行。汽车尽可能地避开主要街道,以免撞上冯玉祥的士兵,特别是在出北府后门,在通往景山、紫禁城的大道时格外小心。汽车穿街过巷,往东行驶,开往苏州胡同。陈宝琛上车之前派人给郑孝胥送去了一封密信,告诉他已带皇上去了使馆区,望他安排临时住进德国医院。  汽车顺利地到达哈德门大街。苏州胡同位于大街东侧,而使馆区则位于西侧。庄士敦临时告知司机,不要往东开,而是往西拐进一位名叫哈通的德国人开办的照相馆停车,溥仪要在这里看几张照片。车外的两名武装卫兵看见汽车开往使馆区,并没有阻止,也没有说话。汽车停在照相馆前。溥仪和庄士敦下车后,在照相馆里看了几张照片。这时,庄士敦习惯性地叫了一声"皇上",店里的中国人一时都惊呆了,怔怔地看着溥仪,其中一位中国人跑出了照相馆,在大街上喊:"皇上在这里。"溥仪走出照相馆时,发现一大群人等在门外,一个个很清瘦、沉默而友善--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凝视着他们原先的皇帝。第32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3)  北府总管张文治一直迷惑不解。陈宝琛的表情很平静,一副满意而且自得的神情。庄士敦对溥仪说:迪珀尔大夫就在前面,去看看他吧。溥仪点头同意。迪珀尔大夫是溥仪很熟悉的德国大夫,经庄士敦引见,近两年内多次进入紫禁城,为溥仪看病,他的医院就在使馆区内,距照相馆仅一分钟的路程。汽车向迪珀尔医院驶去。溥仪和庄士敦走进了医院,庄士敦递一张名片给护卫让迪珀尔大夫立即会见。迪珀尔从房间出来,一眼就认出了溥仪,他听从庄士敦的吩咐,立即带二人去楼上一间空余的病房。庄士敦简要地把发生的事告知大夫,并说:"我马上要去见外国公使们,把皇帝留给你负责,请你好好保护他。"庄士敦从衣兜内取出代管的珍宝交给溥仪,然后请陈宝琛陪着,他自己匆匆离开。  管家张文治没有上楼,他惊奇而愤慨地一个字也没说,独自匆忙离去,向同样感到震惊的醇亲王报告所发生的令人吃惊的一切。庄士敦到了日本公使馆。但日本公使不在家,直到下午3时见到芳泽公使,讲清了发生的一切。芳泽在房中来回踱步,最后表示:他欢迎皇帝来,但要安排一个适当的住处,请回德国医院听候消息。  庄士敦兴奋地回到德国医院。忠实于皇帝的内务府官员佟济煦也追随到了这里。庄士敦带着佟济煦赶往二楼,但男护士说:"皇帝已经离开了这里。"庄、佟二人茫然若失,马上追问:"皇帝去了什么地方?"回答是:"不知道。"庄士敦迷惑不解地大声说:"我刚为他安排好去日本公使馆,他却不见了!"男护士诚实地答道:"他正是去了那个地方。"  原来,庄士敦离开德国医院以后,溥仪一直焦急地等候着,他十分担心张文治会把醇亲王引到这里。正在这时,郑孝胥到了。郑迫切希望皇上能尽快离开这里,用自己的马车把溥仪送往日本公使馆。日本司令官竹本大佐在公使馆门口引领溥仪进入日使馆。  郑孝胥这样写道:  昨报载:李煜瀛见段祺瑞,争皇室事,李忿言:"法国路易十四,英国杀君主,事尤数见,外交干涉必无可虑。"张继出告人曰:"非斩草除根,不了此事"平民自治歌有曰:"留宣统,真怪异,惟一污点尚未去。"余语?  庵(陈宝琛)曰:"事急矣!"乃定德国医院之策。  午后,诣北府,至鼓楼,逢?  庵之马车,曰:"已往苏州胡同矣。"驰至苏州胡同,无所见,余命往德国医院。登楼,惟见上(溥仪)及锼庵,云庄士敦已往荷兰、英吉利使馆。余定议奉上幸日本使馆,上命余先告日人。即访竹本,告以皇帝已来。竹本白其公使芳泽,乃语余:"请皇帝速来。"于是,大风暴作,黄沙蔽天,数步外不相见。  日本公使芳泽和他的妻子为溥仪提供的适当的住宿正是公使夫妇自己的卧室,即公使馆里一套最好的房间。庄士敦追到了日本使馆,见到了溥仪,难以抑制他一脸忿懑。溥仪进入日本使馆一个小时后便独自休息。到黄昏时,他坐在接待室内接待他的心神不安、激动烦躁的醇亲王、疯了似的满洲贵族和一群喋喋不休的内务府官员,交替地倾听着衷心的祝贺和出于爱护的指责。溥仪如入五里雾中,摇了几次头,仍是一头雾水。醇亲王要求儿子立即返回北府。但溥仪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几分清醒,坚决拒绝。  溥仪的出逃,立即引起了北京的轰动,各种媒体纷纷以头版的大量篇幅进行报道。但各种报道因消息不确切,绝大部分纯系谣传。日本公使在这场舆论大战中成了头号攻击目标,第二攻击目标则是庄士敦。抨击最厉害的报纸是受新思潮影响最大的《京报》和学生们的隈地《晨报》。  《申报》以显著位置报道: 《又一纠葛之因--溥仪之走日使馆》,《国内专电--溥仪偕庄士敦赴(东)交民巷》,《北京电--溥仪于大风中同庄士敦赴(东)交民巷》。关于段祺瑞对于溥仪出走的反应的报道更为引人注目:"段嘱外次(长)转告日使,任溥仪回自宅,民国当保证新优待条件之实行。"  有趣的是,当时站在溥仪汽车两边踏脚板上的两名武装卫兵,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无法返回原岗位,便要求允许他们留在使馆区,他们就以皇帝溥仪的随行人员被留下。第33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4)  监视溥仪  溥仪出走之后,段祺瑞执政立即召集特别会议讨论溥仪出走之事。随后,政府向报界宣称,政府希望溥仪回到北府,民国方面会严格执行新的优待条件。  溥仪进入日使馆,不可能再回到北府。  北京警察厅奉命加派警员,严密监视日本使馆。  谣言四起。庄士敦听说会有一场变乱危及皇上溥仪的生命,便紧急约见日本公使芳泽,请求日方予以庇护。芳泽答应容考量之后再作答复。  人们猜测逊帝溥仪会在日使馆长期居留。  事实上,溥仪在这里逗留了近三个月,即从11月29日至次年2月23日。  警察的监视也仅仅限于使馆之外,使馆内的溥仪依旧很自在,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  溥仪在这段日子里一直没有离开过使馆区。由于他的"逊帝"身份,各种应酬也非常多。他有时回访一些外交官,有时去庄士敦在英国公使馆的住处小坐,偶尔两人还一同在使馆区南部的一段城墙上散步--这段城墙将使馆区同外面中国管辖的地区分隔。溥仪对这段城墙印象极深,他从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本应由他祭天的所在即古木参天的天坛,但遗憾的是看不见祭天的汉白玉大祭坛;他还从城墙上朝西北方向瞭望,看见了紫禁城闪烁的黄琉璃屋顶。  其实,特殊身份的逊帝溥仪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尤其是在日本使馆的这两个月。日方通过庄士敦一次次提示溥仪,无论他去日本或是日本在满洲的关东租借地,都会使日本政府感到严重为难。  溥仪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自由生活,反而却陷于更加颠沛和繁乱的生活状态中。他光临日本使馆,这里很快引来了大量的遗老遗少,使这里闹腾得乌烟瘴气。由于芳泽公使的交涉,段执政让步,溥仪的后妃带着她们的随侍宫女、太监都先后进入了日使馆。这么一大群人,三间屋子显然不够住,日方便干脆腾出一所楼房专供溥仪使用。这样,溥仪在日使馆又建立了他的"小朝廷":"大清皇帝"的"奏事处"、"值班房"等都恢复了,依旧是全套班子,南书房行走、内务府大臣和几十名随侍、太监、宫女、妇差、厨役等,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芳泽公使通过外交途径和施加压力,取得了段执政的谅解和承认。段执政除了向芳泽公使做了明确表示之外,还派了陆军中将曲同丰亲赴日本兵营向司令官竹本大佐表示:执政府极愿意尊重逊帝的自由意志,并于可能范围内,保护其生命财产及其关系者之安全。  溥仪从日方的"殷勤"照料和外交能力上看到了自己"复兴"的希望。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和一些王公大臣纷纷到日使馆拜见他,期望他回到北府。醇亲王说,北府现在很安全了,没有任何的危险,有段祺瑞执政和张作霖大帅在,国民军不敢有任何行动;而段执政和张大帅还特地派人作了保证,北府绝对安全。溥仪不太相信这些,他还是信郑孝胥、罗振玉等人的话,认为段执政、张大帅的保证都是因为溥仪进了日使馆才说的,而如果还在北府,国民军还在北京,肯定什么保证都没有,什么保证也靠不住。  溥仪受到了日方的"厚待",不愿意离开这里,王公大臣便开始想方设法住进使馆区,有的住进了德国兵营,有的住进了六国饭店。大量的遗老们从日方的"殷勤"和"厚待"中看到了"希望",从此图看上去,溥仪仿佛找回了昔日的尊严。仿佛虫豸在惊蛰之后遇到适宜气候一般纷纷活跃起来,显现出了一派复辟的生机。他们理直气壮地给段执政打电话,要求恢复帝制,或请溥仪回宫,或恢复优待条件;他们给皇帝大量"进奉" (汇钱),供皇帝使用;许多人从外地跑到北京,到日使馆外,要给皇帝请安、叩头、密陈大计。蒙古王公也很兴奋,特地发通电、呈奏文给执政府,质问优待怎么办?执政府赶忙答复优待照旧不变。  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溥仪在日使馆迎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元旦。客厅里陡然间充满了花翎袍褂的人,满眼是辫子。溥仪一身龙袍,郑重地坐在西式椅子代替的"龙椅"上,坐北朝南,接受"群臣"和近侍们的跪拜。正当第三班臣僚三跪九叩行大礼礼仪之际,突然从行列里发出了一声干号,把溥仪和众臣僚们都吓了一跳。人们正惊愕着,只见一个人,用袖子掩面作悲泣状,推开左右,边号着边走,夺门而出。溥仪以为是什么硬物碰瞎了这人的眼睛,人人都不知所措。有人认出这位是前内务府大臣金梁。他的这番表演,谜底在第二天的《顺天时报》上刊登了出来,原来是他的一首诗,这番表演是为这首诗而做的:第34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5)  元旦朝故主,不觉哭失声。  虑众或骇怪,急归掩面行。  闭门恣痛哭,血泪自纵横。  自晨至日午,伏地不能兴。  家人惊欲死,环泣如送生。  忽梦至天下,双忠下相迎。  携手且东指,仿佛见蓬瀛。  波涛何汹涌,风日倏已平。  悠悠如梦觉,夕阳昏复明。  余坐惟一息,叩枕徒哀鸣。  逊帝的寿宴  溥仪坐在西式椅子上接受"群臣"的叩拜,这个旧式的元旦使他觉得有些异样,心里很畅快。这些日子的喜悦,也一扫了驱逐出宫以后一直笼罩在他心头的忧郁和痛苦。元旦以后,再过14天就是溥仪的生日了,且是20岁的生日。日方虽然很是殷勤和热情,但逊帝溥仪终归还是寄居在别人的家里,不打算过这个生日,也不想提。怎奈主人记得这个日子,而且十分热情地张罗着,早早地就让人把使馆内的礼堂收拾出来,要给溥仪过一个隆重的20岁生日。  正月十四这天,礼堂被隆重地装饰起来。喜庆的气氛在使馆内外弥漫:到处是绸幔彩带、红花、灯笼,地板上铺上了豪华富丽的地毯,权作宝座的太师椅上铺了一个黄缎子坐垫充作龙椅,龙椅后的屏风也按照宫中宝座后的布置进行装饰,用红纸贴上屏风。随侍和太监们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自己也都穿上了袍褂、顶戴,仆役们都一律头戴清宫的红缨大帽。  王公旧臣们纷纷进入日使馆叩贺。京津地区以至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遗老早早地就赶到北京,聚集在日使馆内,约百余人,恭贺"皇上万寿"。王公、遗老、近侍、仆役,加上东交民巷各使馆人员共约600人参加了这场逊帝溥仪的20岁寿宴。参与的所有人员当然要备一份贺礼,因为人员太多,只好还是依宫中寿宴的旧例,开列序单,分班朝拜叩贺:第一班为近支皇室王公世爵,由前禁卫军练兵大臣贝勒载涛领衔;第二班是蒙古王公、活佛喇嘛,由那彦图领衔;第三班是内廷司员、师傅、南书房翰林,由陈宝琛领衔;第四班是前清旧臣在民国担任官职的人员,由志琦领衔;第五班为前清遗臣、故旧,由郭曾圻领衔;第六班是各国外宾,由帝师庄士敦领衔。  20岁的溥仪身穿蓝花丝葛长袍,外罩黑缎马褂。许多参加寿宴的王公、遗老们也是这样一身装束。到处是花翎、袍褂和长辫子。这里的寿宴气氛与宫中的寿宴没有太大的区别,令溥仪感慨万千。溥仪后来是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那天,我穿的是蓝花边丝葛长袍,黑缎马褂,王公大臣和各地遗老们也是这种装束。除了这点以外,仪节上就和在宫里的区别不大了。明黄色、辫子、三跪九叩交织成的气氛,使我不禁伤感万分,愁肠百结。"  逊帝溥仪在这20岁的生日时面对这数百人的叩拜贺寿场面,自然会思绪万千。热血沸腾的溥仪被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冲动所驱使,面对众来宾和记者,他情不自禁地发表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即席演说,令王公、旧臣和遗老们无不感慨欷?#91;。报纸上很快就刊登了溥仪的即席演说,这场在日使馆内的逊帝的寿宴于是乎天下皆知。这篇即席演说立即引起了轰动,并召来了许多谩骂和指责。演说全文如下:  余今年二十岁,年纪甚轻,不足言寿。况现在被难之时,寄人篱下,更有何心做寿?但你们远道而来,余深愿乘此机会,与尔等一见,更愿乘此机会,与尔等一谈。  照世界大势,皇帝之不能存在,余亦深知,决不愿冒此危险。平日深居大内,无异囚犯,诸多不能自由,尤非余所乐为。余早有出洋求学之心,所以平日专心研究英文,原为出洋之预备,只以其中牵掣太多,是以急切不能实行。  至优待条件存在与否,在余视之,无关轻重。不过.此事在余自动取消则可,在他人强迫则不可。优待条件系双方所缔结,无异国际之条约,断不能一方面下令可以更改。此次冯玉祥派兵入宫,过于强迫,未免不近人情。此情如好好商量,并不难办到。余之不愿拥此虚名,出于至诚,蓄之久矣。若胁之兵威,余心中实感不快。即为民国计,此等野蛮举动,亦大失国家之体面,失国家之信用。况逐余出宫,另有作用,余虽不必明言,大约尔等亦必知之。第35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6)  余此时系一极无势力之人。冯玉祥以如此手段,施之于余,胜之不武。况出宫时所受威胁情形,无异凌辱,一言难尽。逐余出宫,犹可说也,何以历代祖宗所遗之衣物、器具、文字,一概扣留?甚至日用所需饭碗、茶盅及厨房器具,亦不许拿出,此亦为保存古物乎?此亦可值金钱乎?此等举动,恐施之盗贼、罪囚,未必如此苛刻。  在彼一方面,言丁巳复辟为破坏优待条件。须知丁巳年,余方十二岁,有无自动复辟之能力,姑不具论,但自优待条件成立以来,所谓岁费,曾依时付过一次否?王公世爵俸银,曾照条件支给否?八旗生计,曾照条件办理否?破坏之责,首先民国,今舍此不言,专借口于丁巳之复辟,未免太不公允!  余今日并非发牢骚,不过心中抑郁,不能不借此机会宣泄。好在将有国民会议发现,如人心尚有一线光明,想必有公平之处置。余惟有静以俟之。余尚有一言郑重声明,有人建议劝余运动外交,出为干涉,余至死不从,余决不能假借外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逊帝溥仪借酒大发牢骚,指责民国不守信用,将心中的抑郁和块垒尽情地宣泄。遗老们许多悲泣哀鸣。一场隆重而热闹的生日寿宴,最后搞得有几分悲壮。京师的各大报纸都对这场寿宴做了大量报道,有指责和抨击的,有愤怒和谩骂的,有温和而客观的。更为热闹的是,报上刊登了15省13起300余名遗老们发起并联名呈请的恢复优待条件运动的请愿书,从而导致了社会各界的愤怒大暴发,加上人人痛恨日本侵略者,溥仪投靠日本人,人们的怒火便直指溥仪。  复辟后的溥仪,在御花园天一门前留影。  正当各地广泛的进行抨击和抗议时,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清查宫中物品时,发现了一些秘密材料,包括袁世凯称帝时写在优待条件上的跋语,内务府变卖、抵押、外运文物的账单。最令人震惊的是,还发现了溥仪复辟活动的一些档案。这些公布之后,舆论大哗。  为了对付全国各地遗老的请愿,北京出现了一个"反对优待清室大同盟"团体。  各种抨击、揭露日本利用溥仪大做政治文章的阴谋的文字纷纷刊登在当时的大小报、刊上。《京报》上的一篇尤为精彩,其入木三分的分析和预测与后来的历史事实出奇地吻合,令溥仪都万分惊讶。文中写道:  其极大黑幕,为专养以为俟某省之有何变故,某国即以强力护送之到彼处(指东北满洲),恢复其祖宗往昔之地位名号,与民国脱离,受某国之保护。第二步,再实施与某被合并国家同样之办法。  此次溥仪之恐慌与出亡,皆有人故意恫吓,入其圈套,即早定有甚远之计划。……其目前之优待,供应一切,情愿破钞,侍从人员,某国个个皆买其欢心,不知皆已受其牢笼,为将来之机械也。  溥仪秘密赴津  住在日使馆的溥仪毕竟是位年方20岁的青年,让他每天待在使馆内,肯定浑身不自在,心里很难受。苦闷的溥仪好几次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深夜里带一二名随侍骑上自行车出游。有一次他还特地骑车到紫禁城外的筒子河边,看夜色沉沉中的宫殿,从斑驳和风化的宫墙想到了自己失去的江山社稷,想到了宫墙内的养心殿、乾清宫,想到了宝座、明黄色龙袍、龙衣,心里便像被什么咬了一口似的疼痛和难受。巍峨的角楼依旧无声地耸立着,厚实的城堞轮廓后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天空。复仇、复辟的欲望再一次涌上心头,溥仪不由得热血沸腾,心如火燎。溥仪流着泪发誓:不久的将来,一定要以胜利的君主的姿态重新回到紫禁城,像第一代祖先那样!  逊帝溥仪在日本公使馆内待了近三个月。这段日子,他品味了人生的各种滋味,而主要面临的便是日方的殷勤照料、遗老旧臣的忠诚耿耿、信誓旦旦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挖苦、讽刺、谩骂、抨击与抗议。溥仪在这复杂的人生体验中让野心、仇恨日夜滋长,出行的愿望一天天膨胀,最终,他公开对日方表示,他要东渡去日本!  溥仪生日过后不几天,罗振玉神秘地告知溥仪,说他和日本公使馆池部书记官已经商量妥了,并获得了日本政府的同意,一应出洋事务,全到天津去准备;到天津后,住在日租界的一所房子内。溥仪也正想到天津这个北京的东大门大都市去逛逛,看看那里的都市风情。他当即便同意了罗氏的安排,并立即派南书房行走朱汝珍去天津,到日租界找一处好房子。朱汝珍很快就选中了张园。几天后,张园收拾好了。罗振玉说,国民军正在换防,铁路线上奉军人溥仪与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高田丰树数很少,正适于动身。第36节:第二章 打开厚重的宫门(7)  日本芳泽公使同意溥仪前往天津,并派人通知段祺瑞。段也表示同意,还好意地要派军队护送,被芳泽公使谢绝。芳泽派天津日本总领事馆警察署长和一大批便衣警察来京护送溥仪一行。1925年2月23日下午7时,溥仪向芳泽夫妇辞行,一起照相合影,池部书记官和日本便衣警察陪着溥仪出日本使馆后门,步行至北京前门火车站。溥仪没受任何阻拦地登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溥仪一上火车,就看见了坐在车上正恭候皇上的罗振玉父子。这列火车上基本上全是日本人。每到一个停车站,就会上来几个身穿黑衣的日本便衣警察,直至到达天津火车站。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吉田茂率日本官兵几十人在车站迎接。  溥仪的离京赴津,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各大报、刊纷纷报道。  《申报》称:"溥仪二十三日赴津,住太和旅馆,待船东渡。"二十四日又报道:"溥仪二十三日夕八点十分出京,住津太和旅馆。妻妾今晨八点行。陈宝琛等今申时行。日使馆有声明书通知政府。"  《顺天时报》上登出了日本公使馆的声明书:"本公使馆滞留中之前清宣统皇帝,于二十三日夜,突然向天津出发,本馆即于二十四日午后,将此旨通知段执政及外交总长,备作参考。原宣统皇帝怀有离京之意,早为执政之政府所熟知,而无何等干涉之意,又为本馆所了解。但豫想迄实行之日,当尚有多少时日,不意今竟急遽离开北京,想因昨今一二新闻,频载不稳之记事,致促其行云云。"  何处去?  离开紫禁城之后一直追随着溥仪、目睹其颠沛流离生活的英文师傅庄士敦这样记述溥仪出宫以后的流亡生活:"皇帝在使馆区几近三个月的居住期间以及前几年在天津旅居期间一直是被辱骂的对象,人世间最庸俗下流的字眼、最卑鄙龌龊的语言和最无道德的描述,都是用来攻击他的。他不仅因为虚构的政治罪行和阴谋以及所谓的他可能推翻共和制的打算而受到痛斥,而且还被公开奚落和侮辱,以及无耻的人身攻击。他还被宣布为腐化堕落的变质者。矛头指向他的宣传是企图影响中外人士,而且在国内外也确实获得了相当大的效果。外国记者不无强烈蔑视色彩地称他为亨利·溥仪先生,或甚至称他为亨利溥先生。这种称呼是他旅居天津初期兴起的,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朋友们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中西结合的名称。"  溥仪在天津过了七年郁闷的近乎囚禁的生活之后,果真被报刊所言中,在侵华日军的威胁、利诱和扶持下,于1931年年底潜往东北,出任没有任何实权的"满洲帝国皇帝"--人们一直猜测着逊帝溥仪将何处去?答案原来就在这里。  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国垮台。1945年8月,溥仪被苏军俘获。  迁居北府的遗老陈曾寿听到这些消息,写了一首《菩萨蛮》:  浮天渺渺江流去,江流送我归何处?寒日隐虞渊,虞渊若个边。船儿难倒转,魂接冰天远。相见海枯时,乔松难等期。第37节:第三章 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1)  第三章 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曾经风云一时的一座座历代皇宫都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之中,除了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和清初的沈阳故宫外,各代的皇宫都像湮没的楼兰古城一样,只剩下一座废墟或一片杂乱的瓦砾,人们只能在废墟或瓦砾上凭借文字去追怀它们昔日的形象。  紫禁城是中国皇宫的代表作。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不是以空间上取胜,而是以占地广阔和其严谨对称的布局及精巧的土木结构而著称。  人们很少知道,紫禁城重重宫院内数千间宫室中,收藏有上百万件的古物、书画、典籍和奇珍异宝,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积累的结晶,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不妨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一角,去观赏其琳琅满目的宫廷奇珍。  四、历史聚焦:宣统时期流失宫外的清宫珍品  清逊帝溥仪4岁即皇帝位,在位仅3年,宣统王朝便土崩瓦解。但溥仪却在此后一直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小朝廷中,宣统年号一直在这里使用,因此,从1909至1924年11月溥仪出宫,这15年的宣统时期,溥仪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满怀复兴帝业的"壮志",大量宫廷字画、书籍、珍宝便在这一时期流失宫外。  流失宫外的珍宝古物,至今还没有一份翔实的统计,估计数目惊人,其价值也无法估量。  流失出宫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溥仪"赏赐",二是"携带"出宫。  "赏赐"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门。从溥仪这一方来说,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形。主动赏赐是指溥仪有意为之的,赏赐的是皇亲,目的是为复兴帝业积累资金。溥仪曾以"赐赏"的名义赏赐两位伴读,即皇弟溥杰、堂弟溥佳等大量的字画书籍。被动赏赐是指溥仪身边的师傅、近侍、政客等人以各种手段获得的赏赐。"携带"出宫的宫廷古物,各种情形都有,数目无法统计。  溥仪主动"赏赐"溥杰、溥佳珍宝古物,实际上是一起有预谋、有计划的盗窃活动。生活在紫禁城小朝廷的溥仪很清楚地知道,他已经不是这里的主人,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赶出这座皇宫,一旦离开这里,一切的费用怎么办?这样,宫中珍宝古物便成为逊帝盗卖的目标。盗运出宫的活动是从1922年开始的,挑的是宫中最为昂贵珍稀的古版书和历朝名人字画,古版书以宋版为主,名人字画主要是好携带的手卷。这批盗运出宫的书籍、字画,颇费了溥仪的一番心血,也历尽了周折。  当时宫内各处所存的古物,都由专人保管看护,有账册登录在溥仪和胞弟溥杰及二位胞妹案。如果溥仪要赏赐某人某宫物品,需要在某宫账册上登录,载明物件名称、赏赐时间和赏给何人,还要到(内务府)司房登记,开具条子才能出宫。溥仪便想了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将古物分批赐赏溥杰、溥佳,让他们每天下学出宫时带出宫廷。  溥仪、溥杰、溥佳等在一起多次商讨,认为宫里不能居住时,惟一的安全地方就是天津租界--在1922年前后,北京正受战火威胁,溥佳的父亲恭亲王载涛就在天津英租界13号路购买了一所楼房以备溥仪不时之需。  溥仪这样写道:  溥杰比我小一岁,对外面的社会知识比我丰富,最重要的是,他能在外面活动,只要借口进宫,就可以骗过家里了。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  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  我记得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芾、赵孟、董其昌等人的真迹,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有唐王维的人物、宋马远和夏珪以及马麟等人画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古版书籍方面,乾清宫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运出的总数大约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二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溥仪既赐赏溥杰,也赐赏溥佳。1922年起,溥杰、溥佳每天下学后就带一包赏赐物出宫。溥佳曾这样回忆:第38节:第三章 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2)  当时,我们想了一个自以为非常巧妙的办法,就是把这大批的古物以赏给溥杰为名,有时也以赏给我为名,利用我和溥杰每天下学出宫的机会,一批一批地带出宫去。我们满以为这样严密,一定无人能知。可是,日子一长,数量又多,于是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久,就有太监和宫伴(宫内当差的,每天上学时给我拿书包)问我:"这些东西都是赏您的吗?"我当时含混地对他们说:"有的是赏我的,也有修理之后还送回宫里来的。"可是长期以来,只见出,不见入,他们心里已明白大半,只是不知道弄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批古物运往天津时,又费了一番周折。这些书籍、字画,共装了七八十口大木箱,体积既大,数目又多。在出入火车站时,不但要上税,最害怕的是还要受检查。恰巧当时的全国税务督办孙宝琦是载抡(庆亲王载振胞弟)的岳父。我找了载抡,说是醇王府和我们家的东西要运往天津,请他转托孙宝琦办一张免检、免税的护照。果然很顺地把护照办妥,就由我把这批古物护送到了天津,全部存在十三号路一六六号楼内。  这批书画古籍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后点查毓庆宫时发现了"赏溥杰单",公之于世,这才大白于天下。清室善后委员会称这批东西"皆属琳琅秘籍,缥缃精品,天禄书目所载,宝籍三编所收,择其精华,大都移运宫外"。这批珍贵的稀世珍品书画古籍运到天津后,陆续变卖了几十件--购买的人以超乎想像的低价购得如此珍贵的宫藏稀世奇珍,真是喜出望外。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关东军参谋吉冈安直又把这批珍品全部运往东北。  伪满皇宫也是仿照中国历代宫廷的样式,宫殿建造得像模像样,坐北朝南的宫殿,呈庭院式结构。皇宫向南,有两座大门,但正殿同德殿前的大门一直关闭着,只开西边的大门,然后再从西面的兴运门入院,门左侧便是宫内府,尚书府也在这里。  中和门是伪满皇宫的内外分界点,以北为办公区,称为外廷;以南是溥仪的生活区,称为内廷。勤民楼在外廷,缉熙楼在内廷,后盖的同德殿在外廷,这些都是极重要的宫殿建筑--勤民楼是溥仪办公和接见客人的地方,同德殿是溥仪生活、学习和会见客人的场所,伪满的藏书楼就坐落在这里。  溥仪对于学习一直不很用心,也不大入门,但他对古版书籍和古董文物珍宝却有偏好,甚至有时很入迷。伪满初年,在皇宫西花园内专用三间大瓦房装贮珍贵的古物和书籍,满满当当的,人在屋内很难转身。同德殿修成后,在后院增建了两层水泥楼,专贮书籍珍宝--将存放在天津静园的所有书籍、古物统统运到这里,这里便称之为藏书楼。  据溥仪的远房侄子、曾在宫内府学习并陪伴溥仪的毓嵣回忆,从宫内带到天津再转运到伪满皇宫藏书楼的许多宋版、元版、明版、清版古书从运来入藏以后,溥仪很少有时间来此阅读。伪满垮台、日本溃败后,溥仪一行逃往大栗子沟时,匆忙中也没有携带这些古书,损失了不少。国民党占领长春时,张嘉璈任东北行营经委会主任委员,曾接收伪宫宋版书13箱,后转交国立长春大学图书馆保存,到1949年以后由东北大学接管,现存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是馆中最珍贵的善本。  溥仪闲来无事时,喜欢看藏书楼收贮的字、画手卷或珍宝古玩。携带出宫的手卷古玩太多了,如晋王羲之《曹娥碑》拓片,是历代宫廷奇珍,上有乾隆皇帝的印玺;王献之《二谢帖》,系墨迹本,是罕见的珍迹;张瑀的《文姬归汉图》,乾隆曾认定为神品,上面钤盖有许多收藏章、鉴赏章;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手卷真迹,称为二赋,是世间仅存的稀世之珍,仅上面钤盖的收藏印章就多达66个,还有元、明、清历代名人的题跋,乾隆皇帝曾先后题跋三次,墨迹淋漓。还有马远、夏珪、马麟等人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的花鸟画,以及钟繇、僧怀素等人的手迹。这些作品,经历代皇帝、名人鉴定后钤盖印章收藏,上有乾隆的"古稀天子"和"天禄琳琅"印,系清宫所藏真品。  毓嵣说,这批古物、古书,溥仪处有目录,由严桐江掌管,溥仪指定要看什么,看管人员立即去取,看完后归还原处。逃跑前,古书太多无法携带,就挑选了手卷中的精品,将最珍贵的装成57箱,都是现钉的白木板箱子,每箱长一米余,高五十厘米,宽四十厘米,全部运往大栗子沟,寄放于该处矿山株式会社、矿长住宅西头的两间房内;溥仪还随身携带了一些珍宝,放在电影放映机的皮匣子里,包括乾隆皇帝的田黄石印以及黄金、白银制品和钻石、珍珠、宝石之类的古物珍宝。  溥仪说,这批古书、古物,日本投降后,就不知下文了。  毓嵣说,据他爱人回忆,大约11月,伪宫内人员等待无望,就包租了一列小运转火车,将所有宫内眷属和物品都转移临江,放在新租的朝鲜式旅馆院内。  从伪满宫廷留下的《书籍簿》和《字画簿》等账册中,可以清楚地了知其古书、字画的收藏情况。《书籍簿》共4册,首册是总目,其余3册为细目。字画类簿册有《御笔手卷册页挂轴簿》1册、《新旧手卷册页挂轴簿》1册等。第39节:第三章 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3)  伪满宫廷的图书,约略可分为三部分:内廷藏书,为溥仪私有,大多为清宫古书;宫内府藏书,为数很多;尚书府藏书,数量很少。  溥仪私人所有的内廷藏书,有目录4册,首册是《书籍簿》,为总目,第2至4册为《书目簿》,是细目。书目著录内容很简略,只简单地写出书名,许多书名也写错了,没有版本项,少数写出著者姓名,也没有分类,看来是由知识有限的司房人员编写。书目所列古书,共计820余种,34500余册。对照近人陶湘所著《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可知有十分之九的清廷殿本精品书籍转运到了伪满宫中,其余的便是宫藏的历代古书珍本。  伪满的内廷藏书,主要有五大类:一是清代各朝皇帝的御制诗文集;二是御纂、御选、御批、御定、钦定书籍;三是政书,四是实录,五是满文书。  第一类的御制诗文集,几乎蒐集齐全,包括顺治文集、《劝善要言》;康熙文集、诗集,《数理精蕴》、《耕织图解》、《避暑山庄诗》、《千叟宴诗》、《几暇格物编》;雍正文集、诗集;乾隆文集、诗集(乐善堂诗集、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等),《日知荟说》、《日知荟说讲义》、《盛京赋》、《全韵诗》、《古稀说》、《棉花图》、《评鉴阐要》、《避暑山庄图咏》;嘉庆文集、诗集,《全韵诗》、《嗣统述圣诗》;道光文集、诗集;咸丰文集、诗集;同治文集、诗集;光绪文集、诗集;附醇贤亲王《修齐俚言》。  第二类御纂、钦定书籍包括:御纂类《性理精义》、《周易折中》、《诗义折中》、《日讲书经解义》、《日讲礼记解义》、《日讲春秋解义》、《日讲四书解义》、《承华事略补图》、《内则衍义》、《朱子全书》、《医宗金鉴》、《分类字锦》;御选类《唐诗》、《语录》、《悦心集》、《全唐诗》、《宋诗选》、《金诗选》、《元诗选》、《四朝诗》、《历代诗余》、《经海一滴》、《古文渊鉴》、《唐宋文醇》、《唐宋诗醇》;御定类《历代记事年表》、《七政四万余年书》、《佩文斋咏物诗选》、《资政要览鉴》、《渊鉴类函》、《执中成宪》、《陆奏约选》、《康熙字典》、《群芳谱》、《词谱》、《曲谱》;御批类《历代通鉴辑览》、《资治通鉴》;钦定类《十三经注疏》、《七经》、《皇清经解》、《书经传说汇纂》、《诗经传说汇纂》、《春秋传说汇纂》、《书经图说》、《孝经衍义》、《古今储贰金鉴》、《明鉴》、《历代职官表》、《大清一统志》、《皇舆图》、《皇清职贡图》、《热河志》、《盛京通志》、《日下旧闻考》、《律吕正义后编》、《授时通考》、《授衣广训》、《万年书》、《选择历书》、《月令辑要》、《熙朝雅颂集》、《古香斋十种》、《佩文斋书画谱》、《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石渠宝笈》、《同文韵统》、《叶韵汇辑》、《西清续鉴乙编》。  第三类政书包括:《十朝圣训》、《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皇帝遗训》、《朱批谕旨》、《圣谕广训》、《圣像广训直解》、《圣谕像解》、《圣祖仁皇帝敕选六谕衍义大意》、《孚惠全书》、《大清会典》、《大清会典图》、《大清会典事例》、《律例图说正编》、《大清律例汇辑便览》、《皇朝礼器图式》、《重订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皇朝词林典故》、《殿阁词林记》、《清谥法考》、《金吾事例》、《皇清帝典简明册》、《国朝宫史》、《宫中现行则例》、《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西清仪仗谱衣服谱武备谱乐器谱仪器谱祭器谱》、《皇朝三通》、《皇朝续文献诵考》。  第四类实录包括:《满洲实录》、《大清历朝实录》、《大清宣统政纪》、《康熙政要》、《嘉庆三年太上皇起居注》、《皇朝开国方略》、《满洲编年纪要》、《东华录》、《贰臣传》、《逆臣传》、《清皇室四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寿盛典》、《南巡盛典》、《幸鲁盛典》、《星源集庆》。第40节:第三章 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4)  第五类满文书包括:《满文字母注音法》、《清文汇书》、《清文补汇》、《满汉文论语孟子》、《增订清文鉴》、《初学必读》、《劝善要言》、《满汉合璧四书集注》、《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满汉字清文启蒙》、《清语指要四种》、《清汉对音字式》。  伪满古书中,还有清宫所藏的珍贵的毛氏刻本和闵氏刻本,计常熟毛晋毛氏刻本543种,闵齐笈闵氏刻本117种。内廷所藏毛氏本和闵氏本的精华几乎尽在其中。著名的毛氏本有: 《十三经注疏》、《十七史》、《陆状元增节音注释义资治通鉴》、《李善注文选》、《元人十家集》、《列朝诗集》、《苏门六君子文粹》、《忠义集》、《郭乐府集》、《唐诗类苑》、《六十种曲》、《津逮秘书五集》。闵刻精华有:《易传》、《书传》、《战国策》、《兵垣四编》、《南华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古诗归》、《花间集》、《西厢记》、《明珠记》等。  伪满宫藏的字画,大多数是从清宫紫禁城中盗出运到这里的。从《御笔手卷册页挂轴簿》、《新旧手卷册页挂轴簿》、《日本手卷册页挂轴簿》3本簿册记录的统计看,计手卷112件(御制20件,清中叶前的旧作55件),挂轴258件(御制110件,旧作32件),册页73件(御制13件,旧作16件)。  伪满宫廷的字画中,较齐全的是清历朝皇帝的字画,显然是溥仪有意搜罗的,共有143件,约有40余件是从清宫紫禁城中盗出的。这百余件清帝字画,包括:顺治帝6件,康熙帝22件,雍正帝7件,乾隆帝73件,嘉庆帝8件,道光帝7件,咸丰帝1件,同治帝2件,光绪帝3件。在旧字画(清中叶前作品)中,有41件手卷系清宫旧藏,是宋、元、明、清名家佳作,包括宋徽宗《柳鸦芦雁图》;马远《江山万里图》;夏珪《江山天尽图》、《秋江风雨图》;关穜《秋山平远图》;马麟《荷香清夏图》;赵伯驹《仙山楼阁图》、《江山秋色图》;赵孟《清溪渔隐图》等。  这批古书画、古物丢失、损毁十分严重,只有一部分被接管和接收,有些则流失散落,甚至有的流失国外。  溥仪在逃命途中被苏军俘虏,他身边一直带着的一个夹层皮箱也同时被没收。1950年,溥仪被移交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夹层皮箱也随他到了抚顺。到1955年,溥仪主动将皮箱内的珍宝献给国家,国家将这批珍宝交回故宫博物院收藏。这批古物虽只百余件,但都是做工精细的稀世珍品,系清宫廷所藏旧物,有内务府造的,有地方进贡的,还有外国进献的精制工艺品,包括:乾隆六十年刻的田黄石印章,是宫廷印玺的佳品--田黄石是石料中的上乘材料,与鸡血石齐名,人称一两田黄一两金,这件优质的田黄石印章一共二方,一方刻阳文"乾"字,一方刻阴文"隆"字,外饰龙纹花边,一条田黄石链巧夺天工地连接二印,令人叹为观止;其余则主要是珍宝首饰、钟表,如金镂丝嵌珠宝手镯、碧玺十八子手串、金镶钻石戒指、翡翠戒指等。  2000年初春,我和几位同人在紫禁城西北角的英华殿整理古书,看到了《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移交本院溥仪留津文物分归图书馆物品草目》,共计书籍9937册、英文书66册、地图93张、杂志728册、报纸135册等,其中,珍贵的古书包括:《佩文韵府》、《万寿圣典初集》、《熙朝雅颂集》、《御选唐诗》、《颜氏家训》、《啸亭杂录》、《历朝圣训》以及石印本《红楼梦》、《红楼后梦》、《聊斋志异》、《西游记》、《后西游记》等。  至于流失到国外的有多少?无法确切地统计。1982年10月,美国克雷弗兰美术馆和纳尔逊美术馆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搞馆藏《中国绘画》特展,其中有珍贵的清代宫廷藏品,令世人十分惊讶。纳尔逊美术馆名誉馆长劳伦斯·锡克曼先生在其《藏品目录》中说,1932年冬,美术馆顾问蓝敦·华纳先生通过友人得到拜会溥仪的介绍信,在天津与溥仪会面,获"赐"了好几件清廷所珍藏的绘画精品。第41节:第三章 怀着诗意的心情走进皇宫宝库(5)  溥仪先后赐赏了多少古物和书画?恐怕连溥仪自己都搞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溥仪身边的人,只要一有可能,便千方百计、花样百出地"逼"溥仪赐赏。溥仪身边最亲近、最常见面的帝师、近侍获赐最多,其次是近臣、政客,再其次便是投机分子。  仅宣统八年十一月十四日的赏单,就有赐赏帝师的名贵古画:赏陈宝琛的王时敏《晴岚暖翠阁》手卷一卷;赏伊克坦的米元章"真迹"一卷;赏朱益藩的赵伯驹《玉洞群仙图》一卷;赏梁鼎芬的阎立本画《孔子弟子像》一卷。宣统九年三月初十的赏单上,有:赏伊克坦、梁鼎芬每人《唐宋名臣相册》一册;赏朱益藩的范中正《夏峰图》一轴,恽寿平《仿李成山水》一轴。帝师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溥仪听得高兴,常常给赏;帝师进讲贤君、名臣,也给赏;帝师劝导节俭勤政,自然也得给赏;当溥仪为"帝业"烦躁时,帝师们喋喋不休地大谈圣世治道,溥仪无处可躲,只好以给赏打发帝师们,以图清静。所以,帝师们的"赐赏",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溥仪为了"复兴帝业",对于政客和军界强人的"赐赏"往往《孔子弟子像》(局部)是十分大方的,赏的尽是宫廷珍品。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到北京晤见段祺瑞时,不知何故,特地入宫给溥仪请安,溥仪喜出望外,赐赏他无量寿金佛1龛、镶玉如意1柄、玉陈设2件、尺头4件,并赐赏他在紫禁城骑马--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民国将领。紫禁城收到奉天汇寄的代售皇庄的款子后,溥仪命内务府选出两件珍贵的古物以"皇帝"父亲的名义馈赠张作霖,一件是《御制题咏董邦达淡月寒林图》画轴,一件是乾隆款宫藏瓷瓶。甚至于直系首领吴佩孚的50寿辰,宫里也不忘带一份"厚礼"拜寿,内有"皇帝"的赏礼。  如果说"赐赏"政客和军界强人是出于"复兴帝业"的考虑,是溥仪心甘情愿的,那么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花言巧语之下获得的"赐赏"就只能看成是宫廷被蒙骗了。这一类的人很多,他们不是经常侍从在溥仪身边,往往是因为一件突发事件,一场特殊变故,一个特别的时期而进入了溥仪的生活,他们像虎视眈眈、期待了很久的狼一样,用迷人的幌子遮住其血红而贪婪的眼睛,千方百计地要获得"赏赐",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这类人的共同点是花样翻新地向溥仪献殷勤,用十分动听的甜言蜜语搅得溥仪脸躁耳热,幻想自己一次次地在恍惚中重登皇帝宝座。他们"真诚"地表示甘当"皇帝"的门下走狗,愿意为复兴帝业而奔走。喜出望外、心怀感激的溥仪自然兴奋莫名,他如何表达心意?来者不拒,有钱就"赐"钱,没钱便"赏"宫里的字画、古董、珠宝等等。日子一久,一传十,十传百,谁都知道溥仪复兴帝业的强烈愿望,谁都知道这位渴望复位的逊帝的出手大方,于是乎,骗子和投机者便蜂拥而至,连洋骗子加流氓的人物也加入其中。如沙俄流亡军官谢米诺夫,由罗振玉、郑孝胥引荐,拜见溥仪,大谈"犯难举事,反赤复国",说得溥仪心花怒放,第一次就"赏"5万元。随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故技重演,获得"赐赏"不少,但他却从没有真正的做过什么,甚至于不记得自己的许诺。还有奥国亡命贵族阿克第、英国人诺斯等,都是骗钱、骗物到手后,便溜之大吉。第42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1)  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  紫禁城再一次笼罩在时代的浓重阴影下。  日本鬼子的飞机耀武扬威地盘旋在北平的上空,贪婪地注视着绿树点缀其间的颠连起伏的紫禁城宫阙。  紫禁城内静悄悄的。这座看上去只有凄凄荒草的空城,其实各宫室内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们脸上蒙上了一层尘土,正在细心地挑选着宫中的古书、字画和古物珍宝,一一装箱准备南运。  三、时局险恶,皇宫珍宝紧急装箱  京津危急,战云笼罩北平  日本是自明治维新之后,快速地走上了一条经济飞速发展、军事上急速现代化之路的。这个被海水围困着的岛上民族不满足自己的弹丸之地,渴望着扩张领土,在亚洲大陆上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连连得手,这更刺激了他的扩张野心,这样,他们便将魔爪伸向了觊觎已久的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  日军先是抢占了中国东北。他们借助日俄战争的胜利,轻易地获得了俄国拥有的旅顺、大连租界权以及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权。他们以保护铁路为名,将装备精良的关东军开进满洲,进而积极准备扩张。日军借口沈阳北部柳条沟南满洲铁路三支枕木被破坏,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沈阳事变,关东军紧急行动,闪电般地攻占了南满各大中城市,煞有介事地拥逊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磨刀霍霍,虎视眈眈地盯着华北,盯着中原大地。  时局险恶,战云笼罩着北平。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眼看着沈阳事变后东北陷入日军之手,预感战火会很快燃烧到华北。八朝古都的北平怎么办?紫禁城和宫室中的上百万件珍宝怎么办?要是能搬动紫禁城,政府可能会将紫禁城整座南迁,但这是不可能的,办不到。这样,政府认可了故宫博物院的请求,将宫藏文物精品装箱南运。  沈阳事变发生在1931年。故宫博物院精选文物精品的工作在1932年秋天便开始。有人认为这有点杞人忧天,起码有些操之过急。但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这在当时,是明智而果断之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文物珍品能从容南迁,不致有什么意外的闪失,更没有在匆忙中丢失和损坏。  见证七七事变的卢沟桥沈阳事变后仅6年,1937年7月7日,北平郊外由日军有意挑起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华北。  故宫三大馆紧急行动  故宫博物院理事会通过了装箱决议,报请国民政府核准以后,故宫三大馆便紧急行动起来。  故宫博物院秘书处和总务处负责装箱南运的准备和协调工作,三大馆则分别负责本馆精品文物的选取、装箱。  故宫上百万件遗物,其中的极品很多,选取哪些?选取的标准是什么?总的原则是:选取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具体的做法是:三大馆各个陈列室的陈列展品,都是经过挑选的,可以认定为精品中的珍品,优先装箱南运;各馆再从各自库房中选取精华装箱。  精品选出和确定了,下一步就是装箱。文献、档案的装箱,应该容易些,没有什么问题,困难的是古物馆古物珍宝的装箱,如瓷器、陶器、玉器、雕刻工艺品等易碎之物,装箱要慎之又慎。  请古玩商人指导装箱  古物的装箱,责任重大,但又不能不装。怎么办?有人提议,说琉璃厂的古玩商人对古器物的装运很在行,因为他们常将古瓷器、玉器等装箱运往外地,有的甚至销往国外,长途运输和转运,没有什么损毁,一定有些秘诀。  故宫博物院真的诚心诚意聘请琉璃厂古玩商人入院装箱指导,说院藏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宝贵的财产,千万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所以,请他们传授秘诀,以确保宫藏文物的安全。古玩商人在国家利益面前也不敢太精明,欣然答应,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力。  古玩商人们被请到了故宫博物院,将珍品文物按类分别包装、装箱。他们在包装和使用特殊材料时,古物馆的同人们都在一旁看着,既是监视,也是学习。古物装箱果真有一套技艺和秘诀,主要是两个字,一是紧,二是隔。"紧"就是将所装器物要装得紧紧的,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动,这是第一要紧的,否则,器物之间会发生碰撞,在搬运之中肯定不是毁就是破。比如玉器,几件平整地装在一起,要捆扎得牢牢的,不能有任何松动,一包一包装入箱中,塞以棉花、稻草,塞得结结实实的,没有空隙,使箱内成为一个没有空间的整体,无论怎样搬运、摇动,箱内固定很紧的器物都不会晃动。"隔"就是隔开,将器物与器物之间用棉软的东西如棉花、纸等隔离。如瓷盘,五六个一组,每个瓷盘之间隔一层棉花,叠在一起,捆紧为一包,外面再裹以棉花紧紧包扎后入箱固定;再如有盖的器物,将盖翻过来,中间垫上棉花,使盖与器物之间不发生摩擦,环上也同样要缠上棉花,然后再包裹以纸张、棉花,入箱固定。  箱子是临时赶制的木箱,长约3尺,高、宽各1.5尺,没有锁,都是盖子,钉上钉。古物馆的古物几乎都是使用这种箱子。每个箱子里都垫上厚厚的稻草,上面再铺一层棉花,然后再把隔离好、捆扎好的器物装箱;在包与包之间、包与箱之间,用厚厚的棉花塞紧、塞实,直到打成包的器物丝毫不能动弹为止。塞紧、塞实以后,再在上面铺一层棉花,最后再小心地用钉子钉牢。第43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2)  图书馆古书和文献馆档案,一小部分也是用这种新制作的木箱装运,但绝大部分是用曾装过香烟的木箱,而钟粹宫、斋宫原有的木箱,也起用为装贮书画精品。这是尽可能地节省一点开支,以确保文物能顺利南运,因为书籍、字画,是没有破碎之虞的,箱体结实即可。  古玩商人辛苦了好几天,很尽心尽力。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仅这几天的辛苦之后,他们的装箱秘诀被故宫人学去,而他们随之便被辞退。宫藏古物还有这许多,仅干几天就行了?古玩商人们疑惑不解,但他们再也不可能入宫。  古玩商人被辞退后,故宫人如法炮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干得很专业,一点也不比古玩商人们逊色。  古物馆精品珍宝按英文编号  每一箱文物精品装好箱后,小心地将盖子盖好、钉牢,然后贴上封条,刷上字号。  各馆木箱的字号有所不同,由各馆自行决定。古物馆精品珍宝木箱,按照英文字母编号;后来又有一部分古物,则按天干编号。  古物馆木箱的英文编号顺序是:A瓷器 1058箱;B玉器158箱;C铜器55箱;D书画 128箱;E杂项 380箱;F 新提806箱。这之中,B类玉器箱内,有3箱是碑帖精品,因为这些碑帖是由选玉器的人顺手提出来的,放在玉器库中,装箱时也同玉器一同入箱,编号的人不明个里,一同编入玉器类中。E类杂项箱内,装的是印章、如意、文具、烟壶、扇子、朝珠、雕刻品、漆器、玻璃和多宝格等。  古物馆后补充的部分,按天干编号:乙 玉器14箱;庚 铜器2箱;丁 剔红 10箱;戊 景泰蓝 15箱;己 象牙 5箱。  图书馆古书按类编号  图书馆装箱的古书精品箱件,按所装古书的类别首字编号,包括如下各类:  善善本书72箱  殿武英殿刻本书228箱  佛佛经书13箱  大《大藏经》54箱  满满蒙文刻本23箱  内实录库藏书6箱  志地方志46箱  观观海堂藏书62箱  绝明刻本、清殿本、官刻本34箱  甘《甘珠尔经》54箱  龙《龙藏经》108箱  藏《龙藏经》2箱  图文渊阁《古今图书集成》32箱  经《四库全书》经部85箱  史《四库全书》史部129箱  子《四库全书》子部139箱  集《四库全书》集部183箱  荟经《四库全书荟要》经部28箱  荟史《四库全书荟要》史部46箱  荟子《四库全书荟要》子部26箱  荟集《四库全书荟要》集部45箱  文献馆档案按"文"编号  文献馆的档案,堆积如山。文献馆干脆按照类别将档案分类装箱,箱号上既不按英文编号,也不搞分类缩写,而是直在箱外写上文物的类别,总冠以"文"字号,即从"文"字第一号起,顺序排下去,表明全是文献馆的宝贝。  文献馆的装箱文物精品包括:  内阁大库档1516箱  清史馆档77箱  实录圣训 507箱  地图铜版26箱  刑部档86箱  宫中档461箱  内府档32箱  军机档365箱  起居注66箱  玉牒94箱  剧本5箱  戏衣200箱  乐器160箱  舆图17箱  图像62箱  仪仗16箱  册宝35箱  武器5箱  盔甲32箱  陈列品9箱  印玺空盒2箱  秘书处文物的特别编号  三大馆紧锣密鼓地选取文物精品装箱的同时,故宫博物院秘书处也奉命将故宫特藏文物进行选取和装箱工作。  按照故宫博物院文物保管的分工,凡是三大馆各自提取、保管的,都有提单存放于秘书处;没有提走集中,不属于三大馆而仍存放于各宫殿原处的,则由秘书处保管。  秘书处所负责的这部分文物,也都是宫中的特藏,同样十分珍贵,其珍品精品不少。秘书处组织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分别到各宫殿去选取,在装箱编号上,主要分两大系列:一是按照宫殿编号,如"长"字是长春宫,"康"字是寿康宫;二是按类编号,如"缎"字是指缎库遗物,"丝"是指丝织品衣物。第44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3)  秘书处宫殿类装箱文物有:  长长春宫、太极殿等处59箱  康寿康宫、寿安宫等处208箱  和颐和轩、养性殿等处及钟表540箱  北北五所等处49箱  园慈宁宫花园等处93箱  太太庙28箱  遂遂初堂、三友轩等处34箱  宁宁寿宫1281箱  皇皇极殿、阅是楼等处763箱  漱漱芳斋等处 41箱  重重华宫等处 44箱  养养心殿等处283箱  崇崇敬殿等处23箱  翊 翊坤宫、储秀宫等处162箱  寿永寿宫等处180箱  如如意馆等处153箱  雨雨花阁等处70箱  性养性殿、乐寿堂等处30箱  慈慈宁宫等处87箱  勤符望阁、延趣楼等处8箱  端弘德殿、懋勤殿等处 44箱  秘书处按类装箱文物有:  内钟表、盆景 293箱  缎缎库、茶库等处74箱  皮皮衣41箱  墨墨宝 6箱  牒玉牒档案及乾清宫等处384箱  丝衣料、织锦等衣物369箱  木家具等物 41箱  武枪炮等武器64箱  永珠宝20箱  行家挑选的是最好的珍品  宫廷珍品文物装箱工作始于1932年秋天,到1933年5月结束,宫中上百万件遗物的精华几乎搜罗殆尽,或者说,是由有眼力的行家在上百万件珍宝库中挑选了最好的珍宝,能装箱的全装箱了。  古物馆的古物中,以字画、玉器、铜器、瓷器最重要,也最珍贵,数量之多之精也是绝无仅有的。宫藏的古书画字轴手卷,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御笔和名家珍品,集中存放在紫禁城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和斋宫,散布在其余各重要宫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合计约有9000余件,包括西晋、东晋以来历朝有代表性的名家书画杰作,尤其是晋、唐法书,唐、宋、元、明、清名家绘画,清各朝皇帝御笔书画等,每一件都可视为稀世之宝。这近万件书画杰作,除留下了一部分之外,再加上陈列室中悬挂的一些,差不多都如数地装箱南运了。据那志良先生回忆,还有一幅韩滉《文苑图》,也是一幅珍稀古画,是《历代名绘》册中不可缺少的一幅,因送出宫外制版印刷,要留在那里对颜色等作校对对比,没能一起装箱,因而留了下来。  宫藏玉器,精品全部在斋宫玉器陈列室。陈列室的所有玉器和库房内的玉器珍品全部装箱。  宫藏古铜器,经鉴定委员会鉴定无误的珍品有500余件,这次全部装了箱;与此同时,铜镜500余件和铜印1640余方也都一并装箱。  瓷器是宫藏最多的古物之一。故宫是宫廷瓷器和各地瓷器的精品宝库,数量之多、品质之精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景阳宫瓷器陈列室有3700余件古瓷器,以宋、元瓷为主,包括宋钧窑、官窑、汝窑、哥窑、龙泉窑、丽水窑,金平定窑、宿州窑,元钧窑、临川窑等名窑的精品之作。景祺宫瓷器有3400余件,大部分是明瓷。景阳宫、景祺宫两宫7000余件瓷器珍品,全部装箱。  古物馆宫藏的各类文物,精品之作尽可能的全部装箱,都是先尽数装陈列展品,再入库挑选。各类宫廷珍品古物计装贮2631箱,总71532件,包括:  书画128箱8852件  玉器178箱8369件  铜器50箱8369件  铜镜5箱517件  铜印2箱1646件  瓷器1746箱27870件  文具19箱862件  如意6箱88件  烟壶3箱559件  朝珠2箱75件  珐琅70箱639件  法器14箱228件  剔红70箱744件  象牙22箱66件  刀剑4箱67件  陈设45箱47件  雕刻20箱188件  杂项247箱12346件  图书馆是把宫中所藏书籍按版本或按类别集中收藏于紫禁城西部、曾经是乾隆皇帝母亲生活的宫院寿安宫中。这些古书的挑选和装箱相对来讲要简单和容易一些,因为书的版本大致已确定,书品的优劣一望即知。  图书馆的古书装箱分两方面:一是存放于原处的特藏珍本图书,一直没集中于寿安宫,直接去装箱,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御花园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古今图书集成》等;二是将集中于寿安宫中的各库图书,选最好的装箱。第45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4)  图书馆装箱的重要书籍包括:  文渊阁《四库全书》35433册又4函  其中:经部4469册史部9512册  子部9068册集部12234册  陈设图1册架槅函卷4册  总目128册简明目录17册  排架图4函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1187册又1函  其中:经部2184册史部3455册  子部2069册集部3479册  分架图1函  善本书13564册  宛委别藏784册  地方志14256册  文渊阁《古今图书集成》5020册  皇极殿《古今图书集成》5020册  乾清宫《古今图书集成》 5019册  观海堂藏书 15500册  清乾隆年御译《大藏经》108函  藏文写本《龙藏经》108函  藏文写本《甘珠尔经》108函  还有大量的宋元刻本、满蒙文刻本、元抄本佛经、明抄本佛经、清乾隆石经等,合计10余万册。  文献馆装箱的都是重要的档案、史实、图像、乐器、服饰,等等。  档案类的,主要包括:内阁大库档、军机处档、宫中档、刑部档、内务府档、清史馆档。内阁大库档有从乾隆五年至光绪二十四年连贯不间断的红本1139箱;有从顺治十年到光绪二十九年连贯不间断的史书293箱;有敕书诏令6箱、军令条约39箱;有老满文档575册、满文档2548册。红本是什么?就是题本,是清高级官员向皇帝奏报政务的文书,举凡政务、钱粮、刑名等都可具奏,由内阁直接呈送皇帝阅览;题本到内阁后,阁臣拟出批语,称为票拟;皇帝阅准后,批本处和内阁先后用票拟文字以满、汉文用红笔批于奏本上,故而又称之为红本。  军机档是指军机处档案,包括满文档、汉文档、上谕档、军机档、剿捕档、引荐档等。计装箱军机处档案有:满文档册1845包,汉文档263包,军机处档909包,杂档6573册,杂项档98箱,杂册87函又47册。  宫中档装箱档案有:请安折54箱,奏折121箱,上驷院档35箱,引荐履历17箱,杂单110箱,银库档124箱。  刑部档86箱。内务府档32箱。清史馆档77箱。  史实类书籍是指清历朝实录,其各种不同的珍贵内府刻本,包括皇史宬大红绫本、乾清宫小红绫本、内阁实录库小黄绫本、汉文、满文、蒙文本等,全数装箱,再加上圣训等选择精要的装箱,共计507箱。另有起居注1190册、玉牒94箱也装入箱中。  册宝类共35箱,包括交泰殿历朝宝玺25方,帝后玉册171件,空匣20件,各种印章1157件。  图像包括帝后像、名臣像、南巡图、礼器图、大婚图等,计662件。还有舆图734件,地图铜版104块。剧本类有昆弋剧本419种、乱弹剧本388种。乐器类包括编钟、编磬、镈钟、特磬、笙、管、鼓、琴、方响、排箫等,计160箱。服饰类有盔甲32箱、戏衣200箱、仪仗16箱以及冠服等,另有武器37件、陈列室物品687件。  秘书处装箱工作晚于三大馆,但有后来居上之势,装贮的都是珠宝、皮衣、丝绸、家具和各大宫室内的珍藏精品,共有5600余箱,比古物馆、图书馆两馆装箱之和还多出1600余箱。  四、分批南迁--在黑夜中进行  北平人反对珍宝南迁  紫禁城高墙大院内,故宫博物院悄悄地将宫廷珍宝古董精品挑选装箱,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而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北平人反对珍宝南迁不久,消息灵通的北平人得知了这一消息,消息便不胫而走,很快尽人皆知。人们感到很惶然,珍宝装箱南运,那意味着将这北平拱手让人?  北平市民纷纷以各种方式抗议和反对故宫古物精品装箱南迁,认为这批珍宝离开北平,会使人心涣散,士无斗志,民心浮动,这城市怎么能平安?宫廷的古物虽然重要,但是,比起市民的生命来,比起这八朝古都的城市和土地来,终归是次要的,微不足道的,谁主谁次,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是很清楚吗?  报刊上的反对之声日益强烈。有些人干脆上书国民政府,提出严厉质询:政府悄悄命令将宫廷文物装箱南运,这是政府看重古物而轻视人民,遗弃人民!遗弃人民就是遗弃这座政治、文化古城!遗弃这座古城就是遗弃国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很不明智的!人们呼吁政府,立即停止将宫廷文物装箱南运,采取有力措施保家卫国、保护北平、安抚人心惶惶的人民!第46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5)  报刊上的抗议之声不绝。  军政府却很快地控制了舆论,尽可能地淡化此事。  抗议的市民和团体前往故宫和军政府所在地,工作人员一律好言相对,说谣言不可信。  政府方面的真实看法是:日本鬼子既然大胆地发动了沈阳事变,其野心绝不仅仅在中国东北,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华北,而且不会太久!平津与东北相邻,一旦战火燃起,北平便沦为战场,胜负姑且不论,战火下的宫廷珍宝肯定处于危险状态,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精品珍宝转移--土地丧失了可以再夺回,城市损毁了可以再重建,但文物珍品毁坏了将永远不可复得,损失也不可估量。  那志良先生谈到此事时,这样写道:  平津接近东北,战争发生之后,可能成为战场,文物就有受到损失的危险。土地失掉,还有收复的可能。人民留在平津,还可以协助政府抵御敌人。唯有古物,留在那里,只有受到损失的危险,没有一点好处。况且,这些国宝,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毁掉一件就少一件。国亡还有复国之望,文化一亡便永无恢复之望了。  世界各国,在战争期间,把重要文物迁运到安全地带的不乏先例,没有只求安抚人心,而把国宝放在危险地带任其毁灭的。  政府于是不顾反对,仍然继续做迁运的准备。  故宫文物珍宝的装箱工作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仅仅半年多一点的时间,装箱工作便告结束,准备起运。  北平人得讯之后,反对的声浪再次掀起,公开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干脆恫吓和威胁,说一旦文物起运,就要在车站、铁路上安装炸弹,让人员、车辆和文物统统完蛋!这一武力威胁的说法像流行感冒一样传遍北平的街巷,人们既感觉新鲜刺激,又觉得惊恐和害怕,更觉惶然而无奈。  押运宫廷文物的所有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接到了恐吓电话,一句话:"当心你的命!"  那志良先生这样记述:  那时,我已参加押运第一批南迁文物的工作,听到了不少恫吓的话。有人说,运文物的车只要起运,便有人沿铁路去装炸弹,叫你们粉身碎骨。  凡是被派定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接到匿名信,没有人不接到怪电话,这个电话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你是要押运古物?当心你的命!"  当局唯恐发生意外,运输工作定在夜间办理。  天黑后宫廷珍宝悄悄运往车站  日本鬼子由锦州控制了辽东湾北岸的南满各城镇以后,积极经营这座入犯华北的最佳立足点--这里是连接北平所在的河北、热河、满洲的交会点。  1932年1月的上海事件--上海市民殴打5名日本僧侣,将其中一人打死,日军出动航空母舰,派3个师团登陆上海,与中国军队交战,中日进入了没有宣战的战争状态。7月,日关东军认为条件成熟,悍然进攻热河。华北的战火燃起。到1933年3月,日军占领了热河省,并攻占了华北长城一线的重要关口山海关。  从北平到热河省,最近的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侵占热河的关东军可以旦夕直抵北平城下。  文物南迁前的启动仪式北平危如累卵,千钧一发。  国民政府毅然做出最后的决定:宫廷文物珍品立即起运南迁,一切在夜幕中进行。  黑云笼罩下的北平,人们显得惊恐而焦灼。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越发的有些急躁。宫廷文物珍品要起运的消息一经传出,人心浮动,一股惊恐的情绪立即在北平流动,仿佛北平已经处于战火之下。  强烈的反对之声再次鹊起,抗议的行动也在加剧。市民们质问政府:国家、国土、古城、人民、文物,谁最重?谁最轻?将文物古董迁走,留下国土、古城和人民拱手让人,真正岂有此理!  政府方面也顾不了太多,也没有时间再做多余的解释,下定了决心:由全副武装的军警严密戒备,立即开始南迁古物,深夜进行。  第一次确定的起运日期是在1933年2月5日深夜。从紫禁城到天安门到北平火车站西站的道路全部封锁,由荷枪实弹的军队戒备和保卫。百余辆大型卡车开进皇宫,装满了宫廷文物精品的木箱一一有序地装满了卡车,卡车悄无声息地离开紫禁城,离开故宫博物院,离开皇城南大门的天安门,缓缓驶向西站。到站以后,文物精品木箱立即有条不紊地被换上货物列车,装了满满一火车。2月6日,39节车厢的特别列车二编列在军队的武装护卫下向南方出发,离开了北平。第47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6)  这是第一批宫廷文物精品的南迁。  其实,在2月5日之前,文物精品出宫南迁的日期确定过好几次,但一再变迁。这一决定在1月份便已做出。  那志良先生回忆说:  第一次决定的起运日期,是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一月间,日期我已记不清了。白天把准备起运的箱子装上了汽车与板车,全体职工忙了一天,就等到天黑之后运到车站去。可是,到了半夜,仍无消息,最后才知道这天停止起运了。  闲话宫中狐仙鬼怪以消磨长夜  负责押运宫廷文物精品的故宫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国学底子很厚,对于历史故事、人文生活、典故纪闻大多是造诣深、阅历广、耳熟能详。  等待出宫的日子很漫长,怎么办?文化人自有文化人的乐子,故宫人自有故宫人的玩法:一杯清茶谈古。  给溥仪讲鬼故事的总管太监张谦和讲古龙门阵,从狐仙开始。  那志良先生回忆起这漫漫长夜时,总是意味深长地微笑着,神情是那样的松弛和安详;他娓娓道来的一幕幕往事,也是那样的意味深长。  那志良先生说:"我们这些人,已不能回家,就留宿在各馆的办公室里。没有床,没有被,大家不能睡觉,只好谈天,谈来谈去,便谈到宫中的狐狸来了。"  夜色如铅的紫禁城中,几个面目清瘦的文化人,就这样,神情庄重地谈开了狐仙。  宫里的太监,人人都虔诚地供奉着四殿神:狐狸、长虫、刺猬、黄鼠狼。照太监们的说法,这四殿神,都是皇帝封的二品仙家,是得罪不得的,尤其是第一仙家狐仙。  众人对狐仙很恭敬,很有兴致,便说定:一人讲一段,谈狐,内容要新奇,要有所据。  第一个讲的狐仙是"阿紫"。说在后汉建安年间,沛国郡的陈羡出任西海军事长官都尉。他的部下一位军官名叫王灵孝,突然无故离岗,一连好几天。陈羡很气愤,下令要杀他以正军纪。王灵孝却突然失踪。都尉陈羡恼羞成怒,命人抓了他的老婆,逼问其丈夫的下落。他的老婆没有办法,只好如实吐露,说王灵孝被狐仙迷住了!  都尉不信,带数十个骑兵领着上百条猎犬在城外荒郊野墓搜索,真的在一座空坟中见到了王灵孝。扶出他,哪还有人形?活像一只狐狸!更奇怪的是,他双眼迷离,听不见问话,只是一声声叫春般地呼着:"阿紫!阿紫!"10天后,王灵孝醒转过来,说出了原委:"一天,在房屋角落,看见一位美貌的女子,说自己叫阿紫,用手招我。随她去,就成了夫妻,每天到她家中寻欢作乐,快活无比。"  在座的众人点头,说这故事倒是真的,《名山记》不是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不过,故事太俗,大路货。  第二位讲"古墓狐精"。说湖北襄阳郡的宜城,在南宋宁宗时,有一个富家子弟刘三客,饱读诗书以后,在庆元三年八月到西蜀去经商。走到城外约5里的一片山林中,刘三客见山林秀雅,文人的清虚尚雅之意便如万泉奔涌,不能自制。于是,他放下许多财物,带五个仆人,走进深山游玩。走了约10里,看见了一个石牌,上前细看,有20个字:"十口尚无声,莫下土非轻。反犬肩瓜走,那知米畔青。"众仆人不懂,望着主人。刘三客明白了石牌的意思,正惶惑,一位砍柴的樵夫背着柴唱着歌来了。  樵夫见到刘三客,十分诧异,作揖说: "这是凶地,不能久留。"刘问:"怎么说?"樵夫正色道:"读了牌记吧?这儿向来鬼魅纵横,怕伤人性命,所以立石刻碑,20字暗含4字,合为'古墓狐精'。先生应小心,快快回去。我见得多了,没时间跟你细说。"话音一落,人却不见了。  刘三客恍惚迷蒙,但他生性胆大,不大信。他带仆人又进山数里,遇上了一个十七八岁的美貌女子。刘很惊诧。女子穿一身布素衣,容颜娴雅文静。她见到书生模样的刘三客,悲声切切地诵了一绝:"昨宵虚过了,俄尔是今朝;空有青春貌,谁能伴阿娇?"刘大惊,心想,这等美貌才女,一定是夫君刚去世,在这里醮祭,怨词悲戚,想必非常伤痛。刘问缘故,问三遍,女子低头不答。刘心想:看来是良家女子,既然能吟诵,肯定深通文墨。第48节:第四章 动荡时期皇宫文物南迁(7)  刘三客便和一五绝诗挑逗:"夜夜栖寒枕,朝朝拂冷衾;眼前风景好,谁肯话同心?"美女听诗后大笑,半嗔问道:"上客贵姓?"刘氏回答。美女说:"你就是我的意中人。"美女挽着刘氏,转过山背,但见一座豪华大宇,隐隐约约,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两人对坐,娇艳的侍女奉上美酒。几杯之后,天色渐晚。美女说:"鸳被空了很久,凰枕一直没人共睡,今天能侍奉刘郎,真是大幸,尽一夜之欢可好?"刘的心狂跳,说:"正合我意!"两人上床尽欢,何止一夜?  听的众人微张着嘴,正听得津津有味,故事戛然而止。有人问:"完了?"回答:"没完,不是说,何止一夜?"众人问:"后来呢?"回答:"不知所终。"众人会心地笑了,说这一段讲的倒不俗,就是太雅了点,美女如狐,还会绝句?而且是淫诗。  下一个说,狐仙何止于会诗,辩才也是好生了得,便讲"狐辩"。说的是晋惠帝时,司空张华博学多闻,才识智慧推为天下第一。其时在燕昭王墓前,有两样千年之物成精,一个是斑狐,一个是神木华表。斑狐慕张华盛名,想睹其风采,便变成一个书生前去拜见。临走前,斑狐问华表:"以我这风流才貌,见张司空如何?"华表沉声说:"你的才气,当然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张公的才智学识,恐怕你难以预料,只怕去后会受辱,再也回不来,不仅丢失了你千年的修炼之身,还会殃及我!"  斑狐不以为然,毅然持名刺(名片)前往。张华见这书生风流倜傥,白皙如玉,举止很娴雅,谈吐更是高雅不凡,张华心中已很叹服。书生顾盼之姿令人心动,谈吐的雅致令人折服,其见识之广博让人觉得其学问之深之广谁人都无可企及,高深莫测。折服叹服和尴尬之余的张华猛然心惊:这绝不是凡人,看其总角相交,还未成年,天下没有这等风流少年。他不是鬼魅,就是狐仙!  张司空便吩咐扫榻留客,使眼色让仆从们看住他。书生见张华怀疑自己,就说:"先生天下称贤,以举荐才能之士而享誉当世,怎么会妒恨我这点学问?"书生告退。但门已关闭。书生质问:"先生设甲士守门,不知道是何用意?天下人若知道了,谁还会拜见先生?智谋之士会望而引退。先生要珍惜!"张华不言语,只是命严加防守。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