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乡下刚刚来到父亲家里的时候,叶莲子总是在厨房吃饭,那时候吃饭对她还是很松弛的一件事。可是继母不同意,她对父亲说:“这像什么话?咱们家的孩子怎么能像佣人那样不和咱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然后白了父亲一眼,“你也不替我想想,让我这个后妈怎么当?” 后来父亲就让叶莲子和他们一起坐上了饭桌。从此她就开始出错,夹菜掉菜,盛汤汤洒。她干脆就不夹菜,不盛汤。 叶莲子抬起眼睛看看表哥,表哥对她笑笑,那一笑让她有一会儿愣神。从母亲家族来的表哥,让她想起两个应该最亲又都离她而去的女人——她的母亲和外祖母。 表哥说了一声:“吃饭吧。”她才回过神来,赶紧对每个人挤出一脸微笑。继母就说:“莲子,你倒是吃菜呀!”她本不想夹菜,大白米饭已经很好吃了,用不着就菜。可是继母显然希望她做出各种待遇都与正式家庭成员无异的表现,她应该很好地配合。就赶紧伸出筷子夹菜。边伸筷子一边判断,哪些莱继母和父亲爱吃或不爱吃,之后才能决定把筷子往哪里伸。可是她的判断就像她在父亲和继母眼皮下所做的一切,没有,次不错。好比她要是把筷子伸向一碗熬白菜,父亲也许不经意的一句“好久没吃白菜熬粉条了”,就会让她不自禁地缩回筷子,而那不多的碗盏也就蛮得混杂起来。稳稳神,一眼逮住一小碟酱菜,得了救星似的赶紧去夹,可是等到她再夹第二筷子的时候,便听见父亲轻轻一咳,这一咳让她想起继母爱吃这种酱菜…… 夹点什么呢?她的筷子像是停在红绿灯控制失灵的十字路口,因为不能不夹点什么而哆哆嗦嗦、犹犹豫豫。 这时表哥给她夹了两块血肠,“吃吧。”表哥低声地说。 没想到这低低一声“吃吧”的冲击力那样大,让她心潮起伏又不敢抬头对表哥说声谢谢。她埋着头,就着那两块血肠,三口两口把碗里的饭扒进嘴里,然后就离开了饭桌。 父亲问道:“你吃完了?”她回答说:“是。” 父亲说:“那你就该说,请父亲母亲表哥慢用,我吃饱了。”她就说:“请父亲母亲表哥慢用,我吃饱了。” 继母回答道:“吃饱了就下去吧。” 她坐在厨房里,听着饭桌上的动静,一等有挪动椅子的声音,就赶快去收拾碗盏。可是直到表哥告辞,她的眼泪也没有停止的意思。还是表哥特地到厨房来对她说:“莲子,我走了,我会常来看你的。”她依旧垂着头,一下又一下用力地点着。 表哥没有食言,在父亲换防河北定县之前,果然常常带着史峤来看她。 大学永远意识新锐,耳濡目染的表哥自然而然想要帮助叶莲子改变处境。但是革新意识很强的表哥,除了想给叶莲子找个好丈夫,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穿长袍西裤、脖子上绕一条长围巾的“五四”青年史峤,据说是东北同乡。真是东j匕同乡吗?她追问过表哥,表哥也不十分清楚,反正“九一八”以后的北平,有很多东北流亡学生。等到史峤不辞而别,她才想起表哥对他这位好友其实什么也不清楚。 看得出,史峤很喜欢稳重端庄的叶莲子。 叶莲子是需要一点耐心才能看出所以的女人。也许他人觉得叶莲子的目光有些呆板、迟滞,可是细心的史峤却看出那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好像不知道该往哪儿落脚,老怕一不小心踩了谁。她的谨小慎微、无所适从的样子,让史峤滋生出许多心事。而天下男人大多都有救美情结,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地向前而不是向后发展。 “你在哪个中学读书?”史峤问道。那个时期有点文化的青年男女交往,大部分从这个话题开始。叶莲子红着脸无以应对,心虚地想,自己怎么能配得上史峤? 起始叶莲子没有认清形势,以为小学毕业后可以继续读书。 父亲也没说不让她继续读书,只回答说:“咱们村里也就是赵家的老爷们儿上过小学,还跟中了秀才似的。” 继母说:“那莲子可不就是咱村的女秀才了!” 接着家里的“掌柜”继母,就说是没有钱了。一个上尉军需官,怎么连孩子上学这点钱也没有?可是继母说没钱了,那就是没钱了。 自出生后,叶莲子一直处在一分钱的自主权也没有的景况中。懂得自尊的她,更懂得如何节省他人的每一分钱。即便上小学的时候,她也没有买过练习本,把父亲用过的纸敛起来,翻个个儿,用粗线钉一下,就是她的练习本。可惜课本自己无法钉,不然她也会给自己钉出一个课本来。 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三十年代初期,读中学是不是很糜费的一桩事。尤其对于一个早晚要成为“泼出去的水”的女孩子。但不论糜费或不糜费,对寄生在叶家的叶莲子来说,肯定都是非分之想。而且在旧时代,凡有继母的家庭,都恰如其分地缺个女佣。 何况连女秀才都是了的叶莲子,还用得着上中学?“我……没有上中学。”叶莲子羞惭地说。但她也不能对史峤说家里不让她继续读中学,只能含混地把不求上进的责任揽在自己头上。 “求知也不一定非得在学校不可。如果你愿意,我倒是可以帮助你……不知道你爱看些什么书?” 叶莲子说不出她爱看什么书。她的生活是封闭的,除了买菜,做饭,做家务,只能窝在房间里发呆。史峤便带了进步青年无人不看的《新青年》《语丝》之类的杂志或小说给叶莲子。 但凡有点文化的中国男人,大多有教导女人识字读书之好,“红袖添香”更是闺中一项高雅的乐趣,想必史峤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 就连没有多少文化的顾秋水,与叶莲子结婚初期也把这样一项作为理想家庭不可或缺的内容。他教叶莲子读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甚至写诗填词。 包括胡秉宸,也不是没有向往过这样一个理想家庭。可是具备高中文化、书法相当老道的白帆,不但不需要他的教导,更对“红袖添香”这等细腻缺乏体会,这可能就是胡秉宸一个“糙”字便将白帆交代的原因。而吴为不但破坏了这幅“红袖添香”的千古风流图,反过来还要对胡秉宸的指教研讨一番、质疑一番、指手画脚一番,这些毛病在他们的恋爱高峰期不是没有显露,但都被胡秉宸作为女人的娇媚享用,岂不知同样一件事,婚前婚后的解释天差地别。 比来比去,只有叶莲子这样的女人最合男人的需要,在与男人的关系上本该万无一失,意外的是过不了多久,也被男人淘汰出局。 那本是一幕又一幕进步青年恋爱的经典模式,并引导不少女青年从此投向革命,好比小说《青春之歌》里的男女主角卢嘉川和林道静。 史峤也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对叶莲子宣讲他带来的那些书籍。她似懂非懂地看着;似懂非懂地听着……可惜叶莲子还没来得及接受那些理论而后走向革命,史峤就不知去向了。 其实早在乡下,叶莲子就跟着爷爷读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包括后来顾秋水教她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旧体诗文、平仄声韵,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可是面对史峤的《新青年》《语丝》,却毫无体会。 她更喜欢的是《秋海棠》《啼笑因缘》那一类通俗小说,巴不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上演其中的一段。 结局太悲惨?青春是不考虑结局的。 噢,还有电影明星胡蝶主演的电影,瞧她那双酒窝! 有多少胡同里走出的女孩会喜欢《新青年》或是《语丝》?会关注社会和世界的走向?太深奥了,太重大了……那都是为不凡的人铸就不凡一生准备的材料。 史峤也就理解地笑笑。 逢到表哥和史峤来访,他们坐在房间里循规蹈矩地谈话时,继母总是显得很忙,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一天凑上门来,一次又一次进来、出去,拿东、拿西,反倒开导了叶莲子的少女情怀。 史峤十分合衬叶莲子的心意,特别他的泰然从容,让她感到他的长衫下有个如母鸡孵小鸡那种温度的怀抱。自小在陌生人中流落、讨生活的日子,似乎就此可以结束了……连叶志清也很中意史峤。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关系进展得很慢,尤其在那个战乱时代。战乱时代就像信息时代一样瞬息万变,如不抓紧机遇,马上就是另一番天地。他们循规蹈矩、慢慢腾腾,终于走到具有决策意义的那一天。史峤带着叶莲子到东单青年会参加了一个什么聚会,会后带她到了东安市场,问:“喜欢不喜欢吃涮羊肉?”叶莲子随着就点点头。 史峤在东来顺楼上要了个雅座。点菜之后叶莲子就端坐那里,看着史峤卷起袖口,微微弓着身子,拿着小勺在二十多个作料碗中挑来挑去,给她配涮肉的调料。 铜涮锅上来了,小火星子噼噗地爆着,真有点过年的气氛。 史峤也不说话,只管把一片片羊肉放进涮锅,又把涮好的羊肉一片片夹在叶莲子的调料碗里。 叶莲子说:“你怎么不吃?净给我夹了。” 他这才放下筷子沉思了一会儿,最后对叶莲子说:“莲子,有件事情早想对你说,当然,我应该先征得你父母的同意,可是……你的情况不太一样,我想先知道你的意思,然后再和他们谈…… 你觉得和我在一起高兴吗?如果不高兴也不要勉强。如果……”他握住叶莲子的手,“如果你害羞也可以不回答。” 懦弱的叶莲子在关键时刻并不懦弱,在以后亡命天涯的漫道上,将有无数机会证明她在这方面的爆发力。她声音很低却很果断地回答道:“高兴……” 见叶莲子通红了脸,史峤马上拦住她的话,说:“那好,我们吃饭吧。”他吃了很多,还让跑堂儿添了一次酒。 吃完饭天就黑了,史峤拉着叶莲子的手送她回家。他的手大而厚,像一片暖云覆盖着叶莲子。 之后,叶莲子就耐心地等待史峤来和父母谈话。可是史峤忽然就没了消息,问表哥,表哥也说不出所以。 很长一段时间,叶莲子都以为那天晚上她有什么地方举止失措,令史峤不满意,所以他才不辞而别,一走了之。但她实在回忆不起自己到底什么地方不得体。她突然一惊,也许他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表哥在瞒着她……便鼓起勇气到大学去找史峤。 史峤的莫逆胡秉寰,不得不代替史峤面对这个温婉的女子,除了心中埋怨史峤办事不妥之外,又能怎样?史峤同样对他不辞而别,他也许比不上眼前这个小女子伤心……可他和史峤毕竟是莫逆,如果莫逆都能这样,还有什么是可信的? 燕子楼空啊…… 他不相信史峤是利用他。但胡秉寰作为一个澹泊致学、深藏若虚却又悲天悯人的人物,他的宿舍被史峤们时以谈论佛经、历史或诗社活动的名义,作为聚会场所,恐怕也是在所难免。他们不仅与他谈天论地、索引寻踪佛学方面的心得,有时对他也不甚回避,仿佛他既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又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却不知为什么,从来不曾有人尝试动员他参与其中。 对早已将人世看透且无边寂寞的胡秉寰来说,史峤的离别让他再一次感到人生无常,身不由己。 他当然能够想像史峤去向何方,所以更为史峤忧心,如史峤这样一个被动的人,根本不适合政治,不像他的二弟胡秉宸。 二弟胡秉宸如很多人一样,对生活有种主动出击的精神,所以是个大路货。可史峤不是,史峤是被动的,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不是这样,他和叶莲子的关系可能早有定论。 即便像二弟那种主动出击的人,难道就能改变命运的轨迹? 二房一位堂兄,被二弟胡秉宸叫做败类胡秉安的大哥,黄埔一期的学生,共产党员,参加南昌起义后被派往洪湖苏区,历任要职。 一九三一年,王明当权,下令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毛泽东同乡夏曦任中央代表。三月,夏曦到洪湖苏区之后,以肃反为名,大量杀害红军指战员。他的保卫局局长江奇,指鹿为马,指谁是特务,中央代表夏曦便调查都不调查,即刻便杀。南昌起义后刚刚加入共产党的贺龙,根本没发言权。 这位时任红三军参谋长的黄埔一期堂兄,被诬为“改组派”,与万涛、潘家辰、柳直荀等三十多人被赶至广场,江奇一声令下,三十多名打手各提硬木棒一根,举棒便打。乱棍之下,鲜血四溅,脑浆崩裂,骨肉横飞,惨叫之声撕心裂肺。 等到后来查清江奇为国民党内奸时,开辟根据地的骨干几乎已被杀光。 荒唐啊,荒唐! 黄埔一期堂兄的墓,据说就在湖北荆州。 二房的人对此讳莫如深。但胡家人人知道,特别是一弟胡秉宸。 他的遭遇并不让胡秉寰感到十分痛绝,在胡秉寰看来,信仰不过是一种疾病,就像爱情。爱情是什么?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免要出的那场麻疹。 胡秉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几十年后,与黄埔一期那位堂兄一起被江奇乱棍打死的柳直荀,荣幸地进入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词中有句“我失骄杨君失柳……” 不明就里的读者,以为柳直荀烈士与毛泽东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烈土一样,是被国民党杀害的。 而“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一句的灵感,不知是否来自柳直苟等烈士临死前的冤叫、惨叫? 这是后话。 史峤难道就抽不出一点时间辞别?即便重任在身,也可以把事情做得更为圆满,何况是对这样一个本就柔弱不幸的女孩子? 也许这样结束更好?早晚会是这个结果,史峤反正已经身不由己。 “进来坐一会儿吧?”胡秉寰对低头站在宿舍门前的叶莲子说。 虽然冒昧到了极点,可叶莲子顾不得了,她非常想要知道史峤的下落,就侧身进了门。 房间很暗,一抹清寂聚聚散散,如几缕沉香缭绕室内,散淡着一种风息浪止的安帖。叶莲子突然有一种靠近史峤的感觉,可她仍然不知如何说起,“我来看看史先生,他……很久没有他的消息,我有点儿担心。”她抬起眼睛,那是久无依赖又逢绝望的眼神;胡秉寰的心重重往下一沉。谁也不知道胡秉寰对叶莲子说了些什么。但与胡秉衰会面后,叶莲子的伤痛里多了一些沉思,并且不再企盼与史峤的重逢。 几天之后胡秉寰回了家。 上到母亲房间,叫了声“娘”,就站在一边看母亲弈棋,从她手腕上那只颤悠悠的玉镯看出,她对举在手里的那枚棋子犹豫不决。 他看了看棋盘说:“黑子输了。” 母亲随意放下刚才还在犹豫不决的那枚棋子,盯着棋盘说:“自己跟自己下棋,输赢都是自己。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我自己怎么胜得了自己,又怎么算是胜了?” .“你怎么回来了?”她抬起头来,看着一袭灰布长衫、身材颀长的大儿子,浅笑了一下。可不,他站在那里,端的就是一个“朴”字。可又不是“朴素”那个“朴”,如果非要用“朴素”来概括,就会缺斤短两。是“古朴”的“朴”吗?也不是。是“朴拙”的“朴”吗?也不是…… 整个儿就是一个“简约”。“简约”是美中极品,因为没有半点装饰,只能真刀真枪,来不得半点假。 “看看。”胡秉寰答道,他不知母亲怎么又转而微笑了。“吃过晚饭了吗?让底下人给你做点儿什么,大概还有隆福寺白魁老号的烧羊肉。” “不必,我已经吃过了。” “姑婆来过了,说是请你给金家小姐题个扇面。” “娘题不是更好?” “同样是写字,我就是消遣,你就是学养。还是给人家小姐题一个吧。” 消遣!唉,母亲当然有许多消遣之道……这可能就是胡秉寰在决定“回老家看看”之前一定要向母亲禀报一声的原因。父亲在家更好,但是父亲经常不在,他也不必为此特地等候父亲的归来。 母亲不像别的女人,丈夫一旦有了外室,就以吃斋念佛超脱自己的烦恼。她说那是对佛的不敬,她要是念佛就诚心诚意地念,而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大概这也是她常常自己弈棋的原因。 “知道了。”胡秉寰没说题也没说不题,“娘,我想回老家看看。” “不是就要毕业考试了吗?” 他静静地站着,没有回答。 母亲也不再问,但仔细看了看胡秉寰,有点过于仔细了,“走前要不要到疗养院看看你三弟?”老三也是鬼精灵一个,所以得了肺结核而且老不见好。想想几个秉性各异的儿子,哪个都不像是她生的。 胡秉寰想了想,说:“时间不长,回来再去看他吧。” 母亲事后回想起来,越发觉得老大的妥帖沉稳,事情到了眼前也不让她觉得他不会回来了。所以听到胡秉寰失踪的消息,母亲没有过分悲伤,无论胡秉寰选择什么,她都觉得有他的道理,既然如此也就不该有什么遗憾,不过她始终不相信胡秉寰自杀之说。 之后,胡秉寰放下手里摩挲的一枚棋子,说:“娘,您下棋吧,我回房去了。” “去吧,扇面就在书案上。” “知道了。” 看着他走向书房的背影,母亲莫名地叹了一口气。 胡秉寰没有拿书案上的扇面,而是把那方“绿豆眼”带回了房间。 对着那方铭文序跋一概全无,单只刻了一个“茫”字的砚台,他一夜没睡。 他是在审视自己的心吗?他对佛的信仰,会不会如二弟或那些大读书人,不过是对各种时尚的亦步亦趋,抑或自己天性如此? 人生于他不过是流水长东,对兴致勃勃的二弟临了不外乎如梦、如梦,对在肺结核中挣扎的三弟可能是随水而去,他又何必固执于人生是什么? 但求顿悟吧。可是悟什么?悟所谓“是非曲折、生死苦乐”之可信或不可信吗? 他要抛弃的又是什么? 胡秉寰对金家小姐不是没有想法,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花前月下,琴棋书画……哪个人不向往这样的人间景色?可世道应允了这种可能吗?如果他不能给金家小姐一个保证,就不该把她领进一个不能兑现的希望,好比史峤的身不由己以及他对叶莲子的不辞而别。 父母当初想必也是相敬如宾的,结果母亲还不是这样打发日子?他想起母亲手腕上颤颤的玉镯。 众生皆苦咽,他看不见救赎之道…… 胡秉寰又柯止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莫逆史峤简直让他心如死灰了。 也许不能这么说,李清照有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胡秉寰这只小船突然下沉,差的其实就是那么一点无法称量、难度轻重的愁绪。不过谁又能说这就是下沉呢? 他失踪以后,不但家里,连学校也没找到他的片纸只字,可能他临行前把自己所有的文字都付之一炬了。多年后胡秉宸重归故里,徜徉在人去楼空、败破荒芜的院子里,旧时皇皇家园,只落得角落里的几只花盆。他禁不住去抚摩那几只缺损疵裂的花盆,想不到一只花盆下竟压着这方“绿豆眼”。 谁将“绿豆眼”压在了花盆下?当然不会是将家财席卷一空、嫁作他一人妇的如夫人。 又为什么把“绿豆眼”压在花盆下? 花盆下压的岂止是“绿豆眼”啊!他百感交集地捡起这方砚,不由得迎光摇去,那曾经流光四溢的砚台瞎了,重新回身为一方顽石…… 对着那方瞎了眼的“绿豆眼”,自以为百炼成钢的胡秉宸,竟被陈年往事那把生了锈的钝刀,狠狠地锉了一下。 不知道胡秉寰与“绿豆眼”在多年前那个通宵的神交中,他们决定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7 当吴为还是胡秉宸第二任妻子的时候,有个夜晚,她在梦中急切地呼唤着:“请等一等,请等一等……”听上去不像呼唤一个不相干的人,而是一个久别重逢、失而复得并且不想再失去的人。这让胡秉宸非常不受用;他推醒了她,说:“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她怔怔地说:“不,我梦见一个人,好像是你……”又非常肯定地摇摇头说,“不,不是,虽然相貌与你几乎没有差别,不,这样说不准确,其实差别很大……穿一袭道袍,飘然一杖,行走在层叠的山雾中……” 胡秉宸就想起了大哥胡秉寰。可是他没有追问吴为的梦,也没有与她一起猜测这个与他极其相似的人可能是谁。 大哥失踪后,人人都说他自杀于精神忧郁症。但胡秉宸觉得,即便大哥自杀;也是由于不肯苟同,他是太孤独了。当时他就别有想法,神思邈远的大哥,是不是断绝尘缘,潜入深山老林修炼去了? 吴为的梦,像是时间突然又回过头来,给他补上的一个验证。 可是吴为跟大哥有什么关系?他都没有梦见过自己的大哥,她又怎能梦见他呢? 他突然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吴为并没有完全说出她的梦。从未对胡秉宸隐瞒过什么的吴为,从此似乎有了重要的隐情。不过真问起她隐瞒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有隐瞒,只常常流露出一副怅怅然神魂不知何处去的模。 8 顾秋水是二道河子木匠的儿子,叶莲子是赤贫人家的女儿,只是机缘使他们离开了土地。要是顾秋水还在二道河子当农民,也许就会娶个乡下大姑娘繁衍生息。不论怎样,总是个当门立户的男人,而不致误人歧途地混一辈子,不是这个人的奴才就是那个人的奴才。 要是叶莲子还在乡下放猪,没准儿会嫁个像二姑父那样的好男人,同样也会脱离那一堆恶亲戚,过上一个能吃饱饭的日子,也就心满意足。 离开土地以后,千不该、万不该,他们又读了一些书。 顾秋水从小就喜欢读书,别人家孩子过年得了压岁钱都买炮仗,他得了压岁钱买书。 当然他读得很杂,不但读过《精忠报国》《七侠五义》,离开土地以后又读了很多小说,最喜欢的作家是旧俄时代的托尔斯泰,读过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还读过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不仅满脑子“忠义”之类的江湖义气,还很仰慕“骑士”。 顾秋水是个骑马的好手,但是会骑马且骑得好不等于就是“骑土”,就像有张大学毕业文凭并不等于有文化。 除了胡秉宸能读原文版的《大卫·科波菲尔》之外,木匠儿子顾秋水和世家子弟胡秉宸对“骑士”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 可“骑士”是西方土地上的庄稼,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不出?骑士”那样的庄稼。所以顾秋水和胡秉宸只能以对“骑士”的半吊子理解,当个半吊子“骑士”,去迷惑那些对“骑,士”只有半吊子理解的女人。 顾秋水总是要结婚的。有多少人能豁达到终身不论婚嫁的地步?即便对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婚姻也是个吸引入的、不可不猜的谜。 读过《茶花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的顾秋水,还能娶于连长的老婆,绰号叫做“黑牡丹”的那种女人做老婆吗?那样的女人只合用做偷情,娶妻却要娶个只有在他的启蒙教育后,才能开花结幂的女人。由此想来,“黄花闺女”这个词,恐怕也是暗藏祸心。 就像多年后胡秉宸对吴为甚为鄙夷但更为向往地说:“……你们单位有个姓赵的女人,男人远远就能嗅到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味儿,一股不管什么地方,赶紧躺下、就地解决的味儿,真是又浪又贱到了极至。和那种女人能谈情说爱吗?更不要说到婚姻,睡一觉过过瘾是可以的。” 这说明胡秉宸早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西恩之前,就发现了女人的体味是她们性感与否的一个重要来源。 吴为就想,自己单位有这么一个姓赵的女人吗? 同样,读过《啼笑因缘》《秋海棠》的叶莲子,还能嫁给那些除了打仗,就是抽大烟、赌博、嫖窑子的军人吗? 小说的危害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如果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那些不爱看小说的人,日子大部分过得平平稳稳,到头来也会寿终正寝。 日后吴为也犯了她父母同样的毛病,不明白“小说是小说,日子是日子”,这个极为简单的道理。 不要忘记,胡秉宸也是爱读小说的。 一九三四年,东北军一一二师换防至河北省定县。 这年早春的一天,一一二师小军官顾秋水,骑着自行车从营地出来,准备到定县城里去。 经过司令部的时候,正巧一个年轻的女人坐着人力车从司令部出来。 顾秋水去县城做什么并不重要,也许就是买点烟草之类的东西。那是一个既没有仗可打也没有什么可以祸害,更没有女人可以调笑的假日。对一个二十五岁、放荡不羁的年轻军官来说,这样的日子是相当难熬的,于是他格外注意人力车上坐着的那个女人。 在他的印象里,那女人虽然坐着,也可以看出身材高挑。那时的女人,很少有那样高挑的身材,让他想到“玉树临风”那一类飘逸脱俗的句子。 可惜城门那里有个下坡,他的自行车闸也不灵,只好随着自行车一溜风地远去。不过这难不住一个对某个女人已经有了兴趣的男人,更难不住像顾秋水这样的男人。 这女人既然是从一一二师的司令部里出来,就肯定是一一二师某个军官的家眷。 顾秋水一直说,那就是第一次看见叶莲子的情形。 可是他错了,他绝对错把另一个女人当做了叶莲子。 那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一定是司令部里哪位长官的亲眷,而不是叶莲子。 因为叶莲子根本不可能坐人力车,更不可能到一一二师司令部去。 叶莲子随着父亲、继母,进入城市之后,饭是吃饱了,人也长高、长胖了,可却过着另一种一言难尽的日子…… 无论如何,人是需要一点花费的。好比已届“花期”的女孩子,每月都需要的那点纸张,可是叶莲子仍然没有一分钱的自主权。 她对金钱的需要既简单又复杂。除了那点最必需的纸张外,比如,还想为继母做点什么;比如,还想自食其力地继续上学。 很难想像她那样迷恋上学是为了什么。远大的理想?她能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也许与史峤的相遇更加强了这个愿望,尽管史峤S经不知何处去。 所幸定县出膏药。家家摊膏药是定县一景,房东的闺女摊,叶莲子也就跟着摊,摊完了送去领工钱。 第一次领到工钱的时候,手心儿里的热气,竟把那几个无情无义的铜板焐出了些许的温暖。回家路上,叶莲子一面浏览着街旁的摊子,二面想着怎样孝敬一下继母。快到家的时候看见一个烧饼摊子,想起继母爱吃芝麻烧饼,就买了四个。卖烧饼的伙计用长长的铁钳子将烧饼从烤炉里钳出,一个个烧饼胀鼓鼓、热呼呼、喜滋滋的。叶莲子担心路上烧饼凉了,就把烧饼揣在怀里,随之胸口也热了起来,以为继母一定也会给她一个如芝麻烧饼这样可亲的笑脸。 她急煎煎地往家走,急煎煎地拍着大门上的门环。里面影影绰绰不知在嚷些什么,没人听见她在敲门。 侧耳听了听,就听见继母在说:“什么十八岁的大闺女?早就二十了,再不把她嫁出去行吗?” “你让我把她嫁给谁呀?”父亲说。 “王连长呀,不是刚死了太太吗?” “他净嫖窑子……” 继母大有深意地笑着说:“哎哟,哪个男人不嫖窑子?” 叶莲子虽然不知道这个王连长是谁,但肯定镶着大金牙,梳着大背头,张嘴就是“妈拉个巴子”对女人也只有两手,不是打她们的嘴巴子就是摸她们的屁股。就听从家里牌桌底下不时蹿上来的那声不知真假的尖叫,倚在一旁的太太或非太太的屁股,肯定被狠狠捏了一把。 叶莲子心里一急,就更用力地敲起门来。 继母嫌嫌地问道:“谁呀?” “我。”她小声小气地答道,“噢,莲子呀!”声音却是极慈祥的。 叶莲子带着急于献宝的浮躁,一刻不可多待地扒着门缝往里张望,只见继母那总是躲在鼻梁里不肯出来的两个黑眼珠,现在却齐刷刷地向两扇大门掷来。大门外面的她,立刻感到置身于它们的杀伤力下。 怀里揣着的热烧饼,一下就凉透了她的心窝。 一脚迈进门后,却忘了自己急煎煎地敲门是为了什么,一时怔怔地站在那里。 “回来了?”继母问。 这才想起揣在怀里的烧饼,“妈,这是给您买的。”她有点担心继母会拒绝,想想,那双具有极大穿透力的眼睛,是怎样穿透门板又落实到她身上的吧。 可是继母亲亲热热地拍打着那四个烧饼,说:“哟,还热着哪。”转过脸来就刺了叶志清一眼,叶莲子哪儿来的钱?还不是叶志清背着她给的。 叶莲子也就知趣地退了出去。如果没有被打人过另册、或无权无势、或寄人篱下诸如此类的经验,是不大可能了解“知趣”这种状态的。对于有着这些经验又想保持最后一点体面的人来说,“知趣”,真是一块再好不过的遮羞布。 而后就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为攒学费而奋斗。为了攒学费,叶莲子一次又一次咽下对女学生装的追求。上不了中学,穿一穿那套女学生装也好。她多少次在想像中穿上那件月白色短褂、那条黑布裙、那双白棉纱袜子和那双黑色带襻鞋,或是那件月白色竹布大褂、那双白鞋白袜,别叫旗袍,一叫旗袍就上了档次,就更不能说明叶莲子那点虚荣的渺小。 这套女学生装其实花费不大,可她始终没能穿上,直到出嫁后还让顾秋水给她做了一套,可是那张面孔已经不同。如今继母将婚嫁提上叶莲子的日程,她的中学之梦只好彻底破灭。 不管坐在人力车上的女人是不是叶莲子,顾秋水正是由于这个误会得以认识了叶莲子。 在浓香甲溢的花草堆里,寡淡的叶莲子真像浑吃海喝后那杯解渴的清茶。可是别忘了,清茶不过是清茶,解渴之后,浑吃海喝还是大部分人的最爱。 有人对他说:“……那是师里叶军需官的小姐,和孙连长住一个院子。” 他就骑着自行车来到那个有枣树、柿树,还有碌碡的小院,不把自行车支在孙家窗下,而是支在叶家窗下。在请君人瓮的办法上(不说追求女人),顾秋水和胡秉宸有着同样的天分。 从此,叶莲子的窗下就多了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一旦进入-个待嫁女子的视野,就别有深意。 军人会骑马倒没什么希奇,尤其在“胡子”起家的东北军里;相反,会骑自行车,就非常地时尚。 叶志清既希望叶莲子有一份好日子,也巴不得遵照老婆的意见,抓住机会把女儿打发出去,但却看不惯这个招摇的师里有名的花花公子。据他所知,顾秋水就在托人向他提亲的当儿,还在和项连长的太太偷情。于是叶志清说:“我们家姑娘还小,不急着找婆家。” 顾秋水也看不起叶志清那个小矬胖子——总是眦着一双滴溜圆的眼睛,不但用滴溜圆来证明自己所言所行的金科玉律,还用它为自己的狗屁不通壮胆。 如果叶莲子不是因为还有一难,也许不会孤注一掷。 父母还在壮年,不论夜晚或白天,她都得多加小心,否则就会一头撞见令人尴尬的事情。她不明白,并不穷困的父亲为什么不肯多租一间房子,或许还摆脱不了全家一张炕的老家习俗?她能躲到哪儿去?怎样才能有一方自己的空间?父亲和继母绝不会把自己永远留在家里-,倒不是她这个负担的斤两问题,那个时代,哪儿有女儿不出嫁的道理?可是嫁谁呢?她着急,她实在着急啊。 与史峤的那场梦,美则美矣,却是“昨日之日不可留”。 也许等到老大不小,父亲会把她嫁给哪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军人当填房,好比死了太太的王连长。史峤之后,她怎能甘心那样一个出路,反正是无路可走,只好碰见谁就是谁。比比那些军人,顾秋水也算是出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盘算来盘算去,叶莲子只好硬起心肠放下史峤。逃亡意识更使她知道应该怎么办。而且一办到底不能拐弯,就写了一张纸条塞进父亲的口袋,很简单的三个字:“我愿意。”叶志清看到这张纸条,想到了女大不可留的老话,是啊,木嫁顾秋水又嫁谁呢?看看周围的军官,比顾秋水更不像样的很多,又不能回乡下给她找一个丈夫,最后只好同意了这桩婚事。 叶莲子那张“狗急跳墙”的条子,被传说得沸沸扬扬,谁也想不到,少盲寡语的叶莲子能如此惊世骇俗。 他们很快订了婚。订婚不久,顾秋水就随包天剑到湖北“剿匪”去了。 在鄂豫皖剿匪总司令张学良的指挥下,东北军一一二师沿平汉铁路布防,意在消灭羊嵝洞一带共产党徐海东部。但徐海东部全部转入地下隐蔽,保存实力,暗中发展,根本不与他们接触。 给叶莲子写信就成为顾秋水枯燥军营生活的惟一乐事。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把小说名著或是唐诗宋词里的句子改头换面;然后寄给叶莲子或与朋友吟唱。这种偷梁换柱的手艺,顾秋水不但比当时的,甚至比以后从事这个买卖的贩子高明许多。 由于驻在武汉南湖,顾秋水还写过这样一首诗—— 憔悴扶病一登楼,放眼天南地北头。 鹦鹉洲边芳草绿,江山无处可埋愁。 非常的张恨水,非常的文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