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可以说不-11

作者:宋强 字数:10406 更新:2023-10-09 11:58:15

日本正在加入遏制中国的大合唱  尽管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尽管日本近年来看到亚洲经济的发展前途而号称“脱欧入亚”,但是从政治的概念来说,日本仍然属于西方国家的同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正在有意识地加入到美国遏制中国的大合唱当中去。1994年和1995年,中国分别进行了两次核试验以后,日本国内纷纷鼓噪中国已经成为对亚洲和平的威胁,政府方面也冻结了对华的援助,一些政客则竭力鼓吹要冻结对华日元贷款。如果说美国人是用赤裸裸地显示军事力量来威胁中国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日本正在悄悄地以经济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到底有没有权利进行核试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中、英、美、俄五国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没有签署,而中国政府已经很明白地对各国承诺,一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就会立即停止进行核试验,因此中国进行核试验并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如果与另一个核大国美国相比,中国的核试验次数只有44次,而美国的试验次数则在1800次以上,中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也只有美国的1.2%左右。从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那一天起,中国就单方面明确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相形之下,美国人从来没有作出类似的承诺,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就多次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吕。中国之所以发展核武器,目的就是要打破核垄断,使自己免受外来侵略,这完全是正当的行为。  中国政府总理李鹏1995年在接见日本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时就直言不讳地对日本人表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曾经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与日本向中国提供贷款一事是无法相比的。对中国的核试验作出过度反应,采取经济办法对中国施加压力,更是不可取的。”事实的确如此,日本在近代史上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使中国损失了至少1000亿美元。日本人总是以为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乃至贷款能够压制住中国,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中国至今仍在现化代的道路上摸索前进,自然也很希望能得到外来的援助,但无论是当年苏联撤走技术人员,还是美国人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在外来的压力之下低过头。  日本人用停止对华援助的办法来威胁中国,表明日本已经开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感到担忧,因而开始在根本不成其为理由的核武器试验问题上加入到遏制中国的大合唱当中去。  在围绕着中国核试验问题反复纠缠的同时,日本国内新闻媒介也在为中国东海的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向政府施加压力,甚至十分可笑地以附属国自居,呼求山姆大叔出面干预。  位于台湾北端的钓鱼岛,历来被看作台湾岛的附属小岛屿,根本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甲午战争以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个附属小岛自然被日本割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将台湾归还中国,而钓鱼岛因太小且没有人烟,对其归属问题中日双方都没把它当回事,直到70年代,由于在小岛附近勘探出石油,才在主权问题上发生争执。  根据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调查,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估计达44亿桶,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该岛无疑是十分诱人的。于是从中日建交时起,日本多次要求中国明确该岛归属日本。为了不妨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一直大度地回避该问题并将之搁置起来,继而又提出共同开发的新建议,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范。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可能割让我们的领土,即使我们不在乎这个小岛,岛是不大,可国家主权事大。  一位留学美国后回国的朋友在北京街头发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没有注意到的现象:满大街的日本“皇冠”、“蓝鸟”、“公爵”之类的汽车在质量上均比不上他在美国时开过的同类型日本汽车。尽管这些日本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是一样的,但是其它方面的差别则很大。这位留学生的一辆日本日产汽车在美国风吹雨打了11年,汽车车身上的喷漆仍能照出人影来,但是国内公路上的日本“蓝鸟”没有一辆能做到这一点。这位留学生认为,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保养问题,而是与质量有关。从1984年开始,日本汽车的燃料系统就已经采用了电子喷射装置,而中国80年代末期进口的“蓝鸟”轿车却仍采用化油器。这位留学生曾经和日暗汽车公司的一位代表谈到过他的这种印象,日方代表起先坚决否认这种可能,但是当这位留学生举出具体事例以后,日方代表变得很尴尬,无言以对。这位中国留学生因此感慨地说:“日本人是一流产品输出欧美,二流产品自己用,而三流产品则卖给中国人。”  北京《中华工商时报》一年前刊发的一则报道似乎证实了这位中国留学生的看法。当时北京中关村一家公司的人员开着一辆丰田轿车,不幸发生车祸,汽车撞到了墙上,虽然司机只受了轻伤,但是却暴露了这辆轿车存在的问题: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毫无反应,根本不像宣传广告所说的那样迅速打开。这家公司找到丰田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日方代表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认为安全气囊没有打开是由于汽车撞墙时没有达到一定的速度。据一位汽车工业界的专家分析,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汽车既然能将砖墙撞开了个大洞,本身就说明汽车当时的速度很快。而且退一万步来说,日本汽车公司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维修期间免费为车主提供一辆同类型的汽车,供车主日常使用。  事隔不久,一位中国读者又写信给《中华工商时报》,反映自己购买的一台日本彩电刚用了没有多久就莫名其妙地无法显像,至今投诉无门。《中华工商时报》在刊发这封读者来信的同时,善意地提醒读者,一些进口货未必像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因此中国消费者不能盲目地认为购买外国产品是明智之举。  如今,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马路上,总能看到花费巨额外汇进口的日本汽车;走进许多中国人的家庭,似乎总能发现一台日本产的电视机或者其他家用电器产品。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总是不能满足于乘坐国产轿车,总是要想方设法换成一辆日本汽车。无怪乎有人曾经愤怒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五十年前日本人在军事上打败了中国人,而五十年后又在经济上打败了中国人。”  也许有人会说,贸易自由化现在已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买日本汽车也是考虑到质量比中国车好,一切都无可非议。不久以前,一位中国记者访问韩国,这位中国记者非常吃惊地发现,韩国首都汉城的大街上奔驰的,几乎全是国产汽车,很少能够看到进口汽车。在韩国,每个人在购买轿车时选择国产车并不是政府的强制性规定,而是出于每个公民的爱国心。正在每年的这个国家的销量也不过两千多辆。许多韩国人即使移居到美国,也不买美国车,因为他们总是自豪地说韩国车是世界上最好的。  再看看日本这个把自己生产的汽车推销到世界各地的国家。美国人为了打开日本的汽车市场,和日本人展开的汽车贸易谈判可谓旷日持久,美国人一度威胁要对日本实行贸易制裁。现在,美日之间的汽车贸易谈判基本达成了协议,日本或多或少地对美国人作出了让步,然而直到今天美国汽车公司在日本每年的销量也始终未能超过一万辆。  提倡购买国货从来就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更何况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尤其是中国现在还处在艰难起步阶段的轿车工业,更需要民族的每一分子来加以维护。如果说我们中国的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为了保护民族幼稚工业而费尽口舌,而国内却偏偏花费大量国民以劳动密集型 产品出口换取的宝贵外汇去购买进口汽车和家电产品,那么即使中国海关征收到一些关税,又能对民族工业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尼克松曾经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样形容日本商人:“他们也未必愿意通过发展援助、投资和技术转让,使其他国家发展到成为日本未来的竞争对手的地步。”在吃过多次亏以后,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发现,同日本企业进行合作是非常难的事情,有时一套设备买来后发现,为了维持生产,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日本人手里购进原料,而这些原料都同样要用有限的外汇去购买。所谓的合作,也并不包括关键的技术转让,在这一点上,日本人从来都不是那么真心诚意的。戴高乐有一次曾经尖刻地形窬过来访的一位日本首相是一位“半导体推销员”,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日本的本性。日本人向来关心的就是在中国销售了多少辆轿车和多少台电视机,他们是绝不会把技术毫无保留地和另蛤分享的。在这一点上,他们表现的极为明显。  合作当然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无法勉强别人,然而中国绝不应该成为日本汽车和电器产品到处泛滥的国度。中国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以乘坐日本轿车、使用日本电器为乐事的民族绝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如果不爱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外国的产品所挤垮,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国内的民族工业被别人挤垮的时候,中国人,你还能拿什么去买日本人的轿车和电视机呢?  加入遏制中国行列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日本,还有一个军事上的日本。今天的日本,穿着制服有军衔的自卫官有23万人,穿着便服而没有军衔的事务官和技术官有2.5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有13个师共15万人和1200辆坦克,在人数上已超过英国,主战坦克数量超过了英法两国;海上自卫队有160艘舰艇,规模超过了英国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5位;航空自卫队有510架作战飞机,接近英国和意大利的水平。从军费来看,按照北大西洋公允组织的标准来计算,已经是世界第2位,仅低于美国。日本《朝日新闻》杂志就曾经很露骨地说过:“自卫队业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力量之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占领日本的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写信给吉田茂首相,下令建立一支7.5万人的警察预备队,目的在于维护混乱的社会秩序。同年8月,警察预备队正式建立起来,而日本也从此迈出了重振军备的步伐。  1952年,日本着手建立海上警备队。两年以后,成立了防卫厅,并将陆上和海上武装力量被定名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同时创立航空自卫队。日本独立的海陆空三军框架由此确立下来,而且一直在不断得到发展。  自卫队的成立,与美因战后对日本一些战犯不再追究战争罪行的目的一样,都是出于当时在亚洲扩张的战略需要。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实际上变成了美国军队的后勤基地。过后不久,美国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日本纳入了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  1987年,日本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决定突破1976年确定的军费开计划后,日本的军费开支就一直在增加。1991年时,日本的军费为343亿美元,到1995年就猛增到472亿美元。  伴随着军费剧增的,是武器装备迅速现代化,装备的水平和更新换代周期已经超过了美国。从装备上来看,日本陆上自卫队已经用最新的89式自动步枪装备校级以下的军官。截止1995年底部署了24套美国“爱国者”地对空导弹。陆军配备的新式防化车目前连美国人也不会制造。海上自卫队现在已经部署16艘最新式的“若潮级”常规动力潜艇。在最靠近中国的长崎县佐世保停泊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而且日本的计划是再部署3艘。日本的驱逐舰不仅规模是亚洲最大的,扫雷能力也是世界最强的,反潜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航空自卫队现在拥有160架F16战斗机,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而且正在同美国联合研制下一代FSX战斗机,预定到1998年时部署130架。日本目前还拥有100架反潜巡逻机在全国28个防空监视所时务了自动警戒系统。  根据当年《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日本的防卫范围应当限制在日本四岛,但是在进入80年代以后已经不声不响地把它的防卫范围扩大到太平洋中的关岛和巴士海峡周围。这表明,日本当年制订的专守防卫原则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1992年9月开始,日本人在“为国际社会作贡献”和“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借口下,先后11次派遣自卫队到海外执行任务,日本宪法中不得派兵海外的规定实际上已经被废除。  从经济和军事上来说,日本现在都可以被认为是大国。而且日本近年来一直鼓吹要“运用防卫力量为国际社会尽责任”,乃致于竭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事理国席位。  为了给扩军制造理由,日本开始为自己编造各种说法,认为亚太地区仍然存着像朝鲜、南沙群岛和北方领土等没有解决的问题,日本增加防卫力量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不可或缺。  美国人的“中国威胁论”如今也被日本人利用来作为扩充军备的根据。日本首相府在1989年进行了一次舆论调查,认为“中国是一个军事大国”。从1991年起,日本的防卫白皮书每年都专门谈到中国。1995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就很明确地提出:“对于中国扩大在海洋上的活动范围”,有必要加以注意。日本防卫厅防卫局长秋山昌广声言,日本“应当提高质量,争取成为强有力的自卫队”。  在具体行动上,日本目前正在同美国共同研究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在4个供选择的方案中,就有3个方案的目标是对付中国的。日本防卫厅为此新设立了导弹防卫研究室,这个研究室明确地提出:“首先要分析中国的导弹所构成的威胁。”  日本前防卫厅长官竹冈胜美承认,在冷战时代,自卫队的训练是以苏联为唯一敌人的。日本人的说法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日本现任防卫审议官大森敬治在有意无意间露出了口风:“要对冷战后日本周围的环境进一步作出分析,对自卫队力量作出新的部署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不是说立即就优先部署到西部。”从日本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部署到最靠近中国的佐世保以及导弹防御计划来看,中国很显然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假想敌”。  对于日本的这一行径,中国除了在对日政策上采取决不退让半步的态度,告诫、提醒日本以外,更应该加强与中西亚、俄罗斯及亚洲其它国家的合作,对现实的遏制进行有效的抵抗,对日本军事力量在未来对亚洲构成的威胁进行预防。拒绝,是因为目的没有达到;被拒绝,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中国申请重返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时间是这个世界组织历史上最为漫长的。实际上中国早在1989年初就已经达到了复关的要求,当时的关贸组织也准备着手为中国复关制定一个最后的复关议定书,但是由于美国对这一问题的阻挠,中国的复关谈判变得复杂而艰难。  1948年的新年元旦,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一份重要性尚未为人所知的文件上签了字,这份文件,就是80年代末期才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根据这个文件建立起来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过程以后,正在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当我们这个世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全球经济发展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区域化。欧洲联盟现在已经在着手实现经济上的一体化,在成员国内部逐步取消关税,取消人员往来的限制,甚至打算发行共同的货币。在北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拆除了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在贸易往来上的壁垒,修建三国间直接往来的公路,人员、资金乃至货物在这个地区内的流动是不受阻碍的。在亚洲,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日渐活跃起来。这个组织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成员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问题还存在着分歧,然而亚洲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使该地区的重要性日益为人所重视,甚至连远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如阿根廷也愿意以亚太国家自居,要求加入这一组织。这三个组织,代表的都是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也代表着在成员国之间互相给予方便,而对共同体以外多少有些排斥的趋势。  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多年的中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互惠又排他的世界经济格局。好几年以前,一些学者就担心过中国的改革开放到底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们的现由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格局不同于“亚洲四小龙”当初经济起飞时的情况,因为那时全球的经济发展对发展出口是极为有利的,一些主要的进口大国如美国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潮水般涌入国境的外国产品保持太高的警惕,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产品展开的“反倾肖调查”远远不像今天这样频频发生。因此,中国要想模仿“亚洲四小龙”当年的出口增长经验,将远不如当年四小龙那样得心应手。  应当说,这些专家字者的忧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发达国家在强调贸易自由化时,所隐含的意思是对于经济共同体内的国家互相给予优惠关税,而对“非我族类”的国家进口品则挥舞“反倾销”这面大旗。一年以前,中国的新闻界曾经广泛报道过国内一家出口企业受到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并勇敢地到美国法庭应诉的故事。这家企业的应诉成功了,原先带有惩罚性质的关税税率也有了大幅度的大降。由于这是中国第一家出口企业赴美为自己“讨说法”,国内的新闻媒介也就格外重视,给予了详细的报道。其实,中国受到外国“反倾销调查”的出口企业绝不是一家,中国出口商品先后有200多个种类被外国采取过限制性措施。1994年,欧洲联盟曾对中国的鞋类商品宣布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些鞋价值约4万亿美元,涉及到国内1000多家企业。1995年,美国又宣布对价值2亿美元的中国自行车进行同样的调查,迁涉到国内100多家企业。1995年,中国政府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将中国的蜂蜜出口量限制在1.9万吨以内,此后每年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率将限制在6%以下。当国内工业面临来自外国的激烈竞争时,可以说所有的国家都会转而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  中国国民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已经使中国必须保持对外贸易的增长。中国是世界上头号纺织品大国,可以这样说,是中国人在装扮着整个世界。1993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额是270亿美元,但是为了完成这一数字,中国也进口了88亿美元的纺织原料及纺织机械。换句话说,中国27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收入是以88亿美元的纺织产和纺织机械进口为代价的。199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4.3万亿元人民币,而同年的进出口总额为2367亿美元,两者相比较就会计算出,中国的国际依存度为42%。1979年的时候,中国的国际依存度只有8%左右。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了中国1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与世界已经联系在一起。在今天中国人生存的世界里,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市场,而我们无缘享受这些地区性的贸易自由,因此重返关贸总协定,争取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展开自由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人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必要手段。  1986年7月11日,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组织提出了正式复关申请。  在向关贸总协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时候,中国政府提出了自己的复关三大原则。中国的第一原则是,中国是复关而不是入关。复关与入关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在涵义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1950年3月,当时的关贸总协定曾经制定过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中国政府所希望的,也正是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性政策。但是,该原则却遭到美国的反对。美国代表认为,复关的说法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上的,另一个则是法律上。从法律程序上来说,关贸总协定各项条文中没有关于退出或重返的规定,中国要求复关就意味着开了一个先例。此外,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希望的是能够享受1950年制定的优惠条款,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履行过关贸组织的义务。如果同意中国享受复关待遇,就等于破坏了“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的原则。  中国的复关第二原则是: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复关的主要条件是中国实行进口关税上的减让,但是以谈判的具体内容来看,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要价太高。  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复关,是中国提出的第三条原则。在一般人眼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恰恰是这毫无疑问的一点构成了中国与美国之间争执得最激烈的环节。  1995年3月,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来北京签署《中美知识产保护协议》时,曾经向作者列举过美国人的理由,这些理由来自世界银行的白皮书。白皮书里列出了四项指标。首先,中国199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3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在全球排名第二。第二个指标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第三则是中国的出口规模1994年已达到1215亿美元,处于世界第11位。第四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方依据的是不同于传统计算方法的“购买力平价”法则,认为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应当为4000多美元,不能算是发展中国家。  为了证明自己说法的正确,美国人举出三个例子来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做到为发达国家发射卫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像北京一样现代化;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申办奥运会的时候能得到像中国那样高的评分。按照美国人的逻辑,中国应当以发达国家身份入关,不能享受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  从1987年到1994年12月,中国一共和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了19轮谈判,欧洲虽然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未必与美国看法相同,但是在基本立场上都差不多,那就是要尽力使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这样的谈判可想而知进行得非常艰难。  1994年8月,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在即将赴日内瓦参加第18轮会谈之前,宣布了中国的最后决定:如果在年底以前无法结束谈判,中国将不重新提出谈判的要求,而且也不会再宣布新的入关出价书。中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涉及到1995年1月1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将取代关贸组织,中国如果不能在这一日期以前完成谈判,就无法成为这个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12月,在关贸总协定组织中国组负责人吉拉德的邀请下,中国人重返日内瓦,民开第19轮谈判。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第19轮谈判最后还是破裂了。破裂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涉及到中国人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无法轻易作出让步的。第一,关税减让问题。中国是一个高关税国家,有60000多种商品在进口时需要支付关税,且进口税平均在65%左右。当时中国提出的是在3年内将关税总体水平降低到35%以内,但是日本及澳大利亚的要求更高。第二,非关税措施问题。这主要指进口商品配额许可证制度等。这些虽然不符合自由贸易的要求,不过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无法一下子取除这些措施。中国的方案是对一些重要进口品的限制加以保留,其余的则在四年内取消。美国对此有异议,他们提出首先应当对中国打算保留的部分予以取消,因此双方很难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第三,市场开放问题。美国对中国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保险、银行、零售和旅游等服务性行业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在谈判中要求让美国企业取得进入这些行业的优先权。第四,投资政策问题。中国对合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比例有一定要求,像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主要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另外中国还要求合资企业应做到外汇自行平衡以及产品返销国际市场要达到一定比例等等。这些对合资企业的要求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世贸组织要求发达国家在3年内取消这些措施,而发展中国家在5年内取消。而美方却要求中国在两年内取消这些规定,这分明是在阻挠中国复关。第五,中国到底以发达国家还是以发展中国家复关的问题。艰难的第19第谈判失败了,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就此对世界关上它的大门。  1995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在日本大孤召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参加会议时宣布了一个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决定:中国将从1996年4月1日起大幅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总体关税水平将降低到23%。1996年4月1日,这个决定已经付诸实施,涉及到的商品种类多达5000种。  中国的复关谈判走过的无疑是一个极为艰难的历程,中国至今仍未能走完这个历程。在复关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希望能使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能够从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感到担忧。因为美国自身的经济力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份量在不断下降,而中国的复关无疑会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美国的一些单方面贸易措施如“特别301条款”及给予中国最惠国贸易地位等将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而不能轻易动用。在各种情况下,美国能够打的牌实在已经不多了,因此总想从每张牌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然而,美国人也发现,就像在政治领域里中国人不会轻易对他们作出让步一样,在涉及到民族根本利益的时候,中国人同样不会让步。  贸易从来就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美国人可以宣布对中国商品进行报复,征收惩罚性关税,但是中国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他国家不会跟着美国人一条路走到底。当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时候,中国人仅仅相隔两小时也同样能够拿出一份类似的清单。不论贸易如何自由化,国际间的贸易仍然是一个主权国家能够发挥影响力的领域。就在1994年12月中国复关谈判破裂以后不久,一家法国原子能公司——法马通公司就兴高采烈地从中国政府手中得到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合同,而美国的公司总裁们只能怀着嫉妒而又失望的心情看着这一切。对于这一点,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大约最清楚的。中国民航公司在过去的10多年里已经从波音公司购买了167架飞机。而根据波音公司的估计,在今后的15年当中,中国国内乘飞机施行的人数会每年增长22%,中国有可能要购买800架左右的飞机,这个市场的潜力和利润是可想而知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现在只有克苹斯勒汽车公司在北京合资生产吉普车,而德国大众和法国标政、铁雪龙公司等都在与他们展开极烈的竞争。如果美国人要在中国生产新的汽车,同样也必须得到中国人的同意。如果美国人继续给中国人制造麻烦,那么中国人有可能向美国公司关团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遏制反而将中国导入了更大的国际合作环境1.遏制中国将使美国最终不得不退出亚洲  时下的美国,就像一位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工人突然间让他退休一样,心理上根本无法适应拔剑四顾无敌手的局面。美国人潜意识里就在寻找这样一位对手。欧洲人和日本人虽然也不时与它争吵得不可天交,但是毕竟都还属于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因此也只有经济上迅速发展的中国变成了美国人的潜在对手。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的发展恰恰应证了这句老话。二十世纪可以说是美国在全球的极力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