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尔有时还这样讲,也许正是他要做好准备在机场迎接阵亡在外国将士的棺盒.“德国总不能老是为救火器材而付款,什么地方着火,它也应该去救火”。但是,修改基本法必须得到联邦议院三分之二的多数赞成票,也就是说要赢得反对党社会民主党的支持,而社会民主党只同意德国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活动,反对以任何形式向国外派兵. 而且,国内反战势力强大,社会民主党不愿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关于修改基本法的争论继续了一段时间.在193年4月21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向索马里派兵的议案,这是德国国防军作为“蓝盔部队”在战后首次参加国外的维和行动. 德国外交部官员表示联邦国防军就象德国的其他“优质名牌”一样,给世界留下了良好印象,提高了德国的国家地位.194年7月12日,德国宪法法院最终就德国军队参与境外军事行动一事进行裁决,决定在经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德国可以派遣武装部队在境外,也就是说,德国联邦国防军可以参加北约之外的国际行动. 这一裁决在法律上结束了德国朝野长期以来关于国防军在北约之外行动是否合法的争论. 由此,德国得到了出境参加军事行动的法律依据.而这一裁决是在美国总统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后作出的,与美国等要求德国承担更多责任恰成意味深长的吻合. 德国通过修改《基本-- 279262不要忘记德国法》,能够合法地参加联合国的军事行动及向海外派兵,从而也为其有朝一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铺平道路.○德日同谋在二战当中,法西斯德国是战争在欧洲的策源地,而日本则是战争在亚洲的策源地,两国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战争结束后,两国都论为战败国,虽然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都毫无发言权.这对难兄难弟同病相怜,而它们共同的心病就是同为“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随着它们经济地位的回升,两国又都想重新在国际政治领域内大展鸿图. 在这方面,日本可以说是先行一步. 日本早早就叫嚷着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急不可待地排出时间表,希望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时,即195年能如愿以偿.德国对此则似乎不抱什么希望,一再表示无意成为常任理事国,但192年5月,德国外长易人之后,德国就变成了日本志同道合的伙伴. 两国境况相似,固而有许多共同语言,它们都认为对于以二战战败国为对象而制立的《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早已成为“历史陈迹”,它们要求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德国人在开始的表态中还显得有几分羞涩,总要跟在日本人身后. 德国人说,如果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话,他们也不应被落下. 德国的表态足以使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日本喜出望外. 原先日本孤军作战,在发达国家中没有一个伙伴相随,-- 280第三篇 纵横捭阖362这下可好了,他们可以同德国齐头并进,携手作战了. 就在四十七届联大的发言来看,德国比日本更加直裁了当.两国的外交当局在此之前都曾反复推敲过表达方式. 日本外务省最终唯恐挑明了会有“打开潘朵拉盒子”之嫌,间接地表明子心迹.德国外交部原先也是这种意见占上风,但最后却由金克尔外长一锤宣发: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一来,日本反觉自己太多虑了.日本外务省人士说,他们再也不能忍耐只是在安理会会议室外的走廊上踱来踱去德国和日本两国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促使联合国不得不对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进行思考.在与日本联合大造舆论的同时,德国还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加强关于增加德国、日本、印度、尼日利亚和巴西为常任理事国的主张,并就安理会改革问题与美、英、法、俄等国进行商讨,与印度、巴西、尼日利亚等国进行接触,以取得各方面的支持.此外,德国在以联合国、北约、欧共体、欧安会等国际组织内,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及世界环保大会等国际会议上纵横捭阖,发挥“实质性大国作用”,树立大国形象,为进入安理会作好充分准备.三、艰难之旅德国要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存在着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只要德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 281462不要忘记德国干扰,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大国梦想!○东风欲予周郎便德国要成为常任理事国有以下几个有利因素:首先,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是德国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经济基础.中国有句老话叫“财大气粗”,在以综合国力竞赛为主的新旧格局过渡时期,情况更是如此,虽然德国在“改造”东部地区方面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严重得多,但它毕竟扩大了13国土,增添了14人口,增加了7。7%的国民生A产总值,一旦东部地区经济转轨完成,德国的实力将更加突出.很久以来,德国就是欧洲的首富.192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3万亿马克,按1美元兑换1。6马克计算,约合1875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英、法两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在世界上仅排在美日之后,居第三位.在国际贸易中,德国外贸额仅略低于美国,而明显高于日本.19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990亿美元,排在第一位,德国830亿美元居第二位,日本5840亿美元,居第三位.80年代,德国外贸额甚至一度超过美国,夺得过头号贸易大国的桂冠.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国外投资数量也是证明德国的经济力量. 截止192年底,日本在国外的净产为3850亿美元,人均3100美元,德国在国外的净资产(3400亿美元)虽比不上日本,但人均4300美元比日本多1200美元. 同期,头号强国美国在国外的净负债额为3300亿美元,人均负债1400美元.-- 282第三篇 纵横捭阖562另据德国巴伐利亚银行193年5月初发表的统计数字,192年底,德国外汇和黄金储备达910亿美元,居各国之首(日本为710亿美元,美国为600多亿美元)。德国马克继续稳定、坚挺,在国际货币领域中形成与美元、日元三足鼎立的态势.原西德的科技力量加上原东德的工业技术力量,使德国在高科技领域内也名列前茅.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其实施外交政策的强有力的基础,德国利用经济援助的方式博得其他国家的好感. 在对独联体和东欧各国援助中,德国表现最积极,援助和贷款额也最大. 据德国驻华使馆193年散发的使馆新闻公报中称,在俄国和其他独联体成员国所负的800亿美元外债中,德国一家占50%以上.德国还是联合国缴纳会费第三的国家,达到全部会费的8。93%.德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方面为它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增加了筹码;另一方面也让它感到其经济实力与国际政治地位不相称,即要求“它们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同时,却将它们排除在安理会常任事国行列之外”。它们对这样的地位不满,于是提出德国有能力有责任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总之,雄厚的经济实力既为德国申请加入联合国提供了条件,也为之提出了要求.其次,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统一使德国从过去的战败国变为拥有主权的国家,其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过去,德国受制于西方和苏联,现在美、英、法、俄等国在很多方面反而有求于它. 这里尤其以美国对德国的支持最为重要.194年7月10日至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德国进行-- 28362不要忘记德国了正式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在德国统一后对德国的首次访问.在访德期间,克林顿总统宣布美德关系已成为“特殊关系”,德国已是美国欧洲政策的主要基石,美德关系“独一无二”。克林顿还要求德国不要回避其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担负起与其国力相称的领导作用.德国总理科尔则声称,德国再也不能在冷战时代的借口下退缩不前了,德国“将力所能及地尽到责任”。美、德一拍即合.克林顿总统是在6月6日刚刚参加了纪念二战期间盟军登陆诺曼底五十周年庆贺活动一个月后飞到柏林,同科尔总理宣布美德特殊关系的建立及其伟大意义的. 克林顿的举动着实令西欧舆论吃了一惊. 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美德“特殊关系”有着深一层的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它所领导的“国际新秩序”,继续领导世界,但美国的实力毕竟今非昔比,在“一超多强”的世界中,美国更感到势单力薄.为此,美国就要在世界上寻找可靠的“伙伴”,来助它一臂之力. 它选中了德国.美国可以借助德国的力量推行其全球战略.在当今世界,美国看到德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但在另一方面,德国要进一步发展,要成为政治大国,必定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美国看准了这一时机,与德国建立特殊关系,一方面,可以继续控制德国,将它的发展势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不能威胁到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全球利益;另一方面,美德建立特殊关系后,可以进一步凌驾于其他大国关系之上,从而创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力量对比状况.美国借助德国,可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欧洲是美国传统-- 284第三篇 纵横捭阖762的势力范围. 自二战以来,英国一直是美国的头号盟国,也是美国欧洲政策与战略的主要支柱.两国关系可以说是“夫唱妇随”,其密切程度是世界历史上同盟关系中绝无仅有的.然而,时过境迁,冷战后,英国无论是在世界上还是欧洲经济、政治实力和影响不断下降,大英帝国曾有的光荣和辉煌都已成了昨日黄花.美国也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它渐渐疏远了这个昔日的盟友,另觅新欢. 这足以令英国黯然神伤,独自在海峡的那边向隅而泣.美国在欧洲寻找的新伙伴也不可能是法国. 一方面因为法国的实力地位未强大到足以在欧洲说一不二;另一方面法国与美国在历史上常常心怀二志,屡生龃龉.在欧洲唯有德国能帮得上美国的忙,以减轻美国的负担.美国充分认识到德国已在欧洲起主导作用,它抓住了德国就等于抓住了欧洲的主导权.首先是在安全防务上,美国想要通过北约继续控制欧洲盟国,就需要提高德国在盟国中的地位,使德国分担更多的责任,减轻美国对欧洲安全的负担. 同时,德国地处欧洲大陆中部,与前东欧阵营直接接壤,对东欧地区有着传统的经济、政治幅射力和影喊力.德国对帮助解决东欧国家的问题,有财力,有经验,有“关系”。特别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主要还是在安全方面,而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欧俄关系则超过美俄,而其中对俄罗斯影响最大的欧洲国家就是德国.三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也需要与德国建立特殊关系.美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占其对外投资一半,美国对欧洲贸易是顺差,因此欧洲可以说是美国利益的中心.德国在欧-- 285862不要忘记德国洲经济发展中势头强劲,起到主导作用,被誉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因此,美国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与德国建立一种特殊关系.美国知道德国需要什么,193年6月30日,美国政府就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一份报告,正式提出“日本和德国应当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了美国的鼎力相助,德国就底气十足. 于是,满怀信心地扬帆远航,向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进发!最后,德国注意从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吸取历史教训,谋求赢得国际特别是欧洲邻国道义上的信任,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这样也有利于它早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关于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问题,在过去的近50年中,德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基本上是明确的.早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政府第一任总理阿登纳诚恳地向法国道歉,进而实现了两国和好与结盟.70年代,勃兰特出任西德总理后,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并率团亲赴波兰,在华沙无名烈士幕和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对被纳粹杀害的人表示哀悼和谢罪,赢得了波兰与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赞扬.在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40周年之际,西德前总统魏茨泽克要求德国人民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永志不忘.194年8月、现任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纪念反法希斯的华沙起义的五十周年纪念仪式上,再次表示悔罪. 在195年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之际,德国总统、总理在讲-- 286第三篇 纵横捭阖962话中均表示,要承担战争罪责,牢记历史教训.德国法院还判决,凡否认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言行均属犯法. 外长金克尔表示尽管宪法法院已规定德军可以参加国际联合军事行动,但德国不会单干. 此外,德国政府还对在战争中受到政治、种族和宗教迫害的人给予赔偿. 到本世纪末,赔偿金额将达到上千亿马克.德国政府还为打击和遏制新纳粹势力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德国在向世人表示,它将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德国决定痛改前非,并表示出一脸的诚恳表情,垂首站立在世人面前,其他国家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我们难道不是应该允许别人犯错误,也允许别人改正错误吗?德国这种正视历史、面对未来的态度和勇气,与日本再三篡改历史,口出犯言的所作所为,恰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世界各国从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德国.○暗礁偏阻万里船德国在拥有以上优势的同时,要想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还面临着重要阻碍.首先,德国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为触犯了一些国家的利益,遭到它们的抵制和反对. 在欧洲,英法等国都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 现在,德国不但强大起来,而且得到美国的扶植,欲与美国建立一种“特殊关系”。这足以令英、法忧心忡忡,它们自然要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阻挠德国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议会外委员主席豪厄尔说,过高估价德国-- 287072不要忘记德国的力量“表明对欧洲历史不了解”。英国报纸甚至评论美德是种“邪恶的联盟”。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对德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然持有消极态度.美国虽然对德国频送秋波,热情有加,并表示要与德国建立“特殊关系”,但就美国内心来讲,也不希望德国实力增强,成为它的竞争对手,动摇它的全球霸主的地位.美国五角大楼的文件曾提到要防止任何一国成为地区大国,其矛头主要指向德国.此外,俄国虽然目前与德国关系不错,那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有求于德国,而俄国历来都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国家,它也不希望德国实力过于强大.因此,德国要成为政治上的大国,必然会触犯一些国家的利益,因而遭到这些国家的反对.这对德国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次,德国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令其邻国及世界充满疑惧,这也影响了它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在世界上的形象不佳. 说到德国,人们不禁会想到穷兵赎武,会想到“要大炮不要黄油”,会想到“争取生存空间”的狂妄叫嚣,会想到留着小胡子的希特勒. 这一切是世界人民的梦魇,它就象一个阴影一样笼罩在人们心中.虽然岁月之水一遍又一遍地冲涮洗涤,但其斑痕却依稀可辩.尤其是德国的周边国家,它们瞪着一双双惊恐的眼睛注视着这个邻居的再度崛起,它们的血和泪都已流干,它们不愿意这个强邻再次凌驾于它们之上.特别是新纳粹主义的出现,更令世人忧心忡忡.除新纳粹-- 288第三篇 纵横捭阖172主义外,德国还流露出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冷战结束后,德国人民开始走出被占领的阴影,试图寻找一个完全自己的新方向. 各类为国家描绘新远景与新方向的书籍、杂志纷纷出现,其中极力主张民族主义及恢复昔日德意志帝国的荣耀的观点大受青年人欢迎. 这些报纸极力鼓吹德国重建国格与自尊,并为昔日纳粹势力辩护.它们大肆鼓吹的学者如施密特斯、宾格勒等,正是当年为希特勒建立纳粹主义及民族化意识形态的关键人物.德国民族主义兴起足以引起国际上的紧张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国际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们怀疑它背后的动机. 这势必影响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进程.其三,国内问题成堆也影响了德国向安理会迈进的进程.两德统一后,德国将主要精力放在消化德国东部上.为筹措重建德国东部的巨额经费,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高税率政策,以使税收收入占国内产总值的47%,这一比例在发达工业国家中仅次于法国,但另一方面德国公共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高,降税是民心所向,而恪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欧洲统一的先决条件,为了达成这两项优先的目标,德国政府已经采取极力严格的公共支出管制政策.然而,由于马约同时规定各国政府的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长期经济年增长率必须达5%,在这一情况下,德国年通货膨胀率达3%,高于德国联邦银行理想目标的2%.德国国内问题众多,势必牵扯政府的精力,从而放慢谋求大国地位的步伐.最后,安理会的改革并非易事,这直接影响了德国加入联-- 289272不要忘记德国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进程.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中要求改革联合国现行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安理会的改革则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联合国改革的焦点.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在192年9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安理会的改革问题涉及修改宪章,在政治、法律和程序上有不少复杂的问题,需认真听取广大会员国的意见,进行全面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扩大安理会,增加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不单纯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是权力结构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将反映出一场争夺大国地位的斗争. 已经是常任理事国的大国都想保持现有的地位,不希望他人侵占或损害自己的地位;经济上强大的国家或地区大国都想争得大国的地位,同五大国平起平坐;广大发展中的中小国家,也希望跻身于常任理事国之列.德国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申请遭到来自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英、法不赞成德国居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英国对美国建议让日本、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以为然.193年6月11日,《独立报》报道说舆论认为扩充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损英国在联合国的地位.英国外交部一位官员说,安理会象现在这样运转良好还是头一次,只要“它不破,就不要去修”。在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霍尔布赖特表示华盛顿将积极努力使日本和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后,英国外交部曾表示为了反对美国的建议.伦敦将向联合国秘书长建议,强调要保持“正以空前协调一致工作的安理会效率”,英国还认为现在安理会组成体现了地区平等代表权的原则,其运作-- 290第三篇 纵横捭阖372也很在成效,因此不应将其削弱,也不能把它摧毁.法国则强调当务之急是美重现在安理会的工作效率,安理会若扩大,经济强国的愿望和地区大国的代表立场应受到重视.不仅英法两国认为德国的新策略打乱了布局,搞乱了安理会的牌,就连意大利这个非常任理事国也对此大泼冷水,多方设限. 总之,如果只是为了提高身价而谋求这一地位,是不会为国际社会所欢迎和接受的.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不同意只扩展德国为新的常任理事国.这一关,德国就很难过.192年9月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四十七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强调指出:“我们不只是旁观者,不应该被排除在当今席卷全球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改革国家之外.”这里的“我们”是指拥有108个成员国的不结盟行动.他认为,如果只增加两个新成员国便会使安理会更加受到发达国家的支配.也曾有人提出过德国成为准常任理事国的方案,即不拥有“否决权”,德国坚决反对这种方案,它争取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常任理事国,而不是什么“准常任理事国”。德国正在通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我们等候在安理会的大门内,听到德国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但愿它不要辜负所有爱好和平的善良的人们的殷切期望!-- 291472不要忘记德国第四篇诀别战争在战火里毁灭,在和平里新生.德意志被拉到和平发展之正轨,便在这条简明而血腥的教训的鞭策下冲向又一次辉煌.德意志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而,德国又一次统一,权力的欲望又悄然萌生.谨之戒之!-- 292第四篇 诀别战争572第十一章 理性与疯狂一、好战精神的历史渊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德意志民族留下的一页既令人钦佩,又使人深感痛心. 它在哲学、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整个人类造就了一代代巨匠伟人,犹如灿烂群星、光辉夺目,而同时,也两度把自己和人类拖入战争,使之饱尝战乱之苦.歌德虽不是预言家,但他却以世界性伟人的眼光对德意志民族作出了自己的评判.“一想到德国人民,我不免常常黯然神伤,作为个人,他们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也许需要几个世纪,才能使高尚的精神和高度的文化深入到我们同胞的心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长期以来他们始终是处于野蛮和愚味状态之中.”-- 293672不要忘记德国这一见解或许会促使人们去探讨一个培育了歌德、贝多芬、康德、黑格尔这些伟人的民族所以一再走上野蛮主义的强悍之路的原因○“英雄史诗”的熏陶生活在现今德国的居民通常被称为日耳曼人. 但日耳曼人并不是德国的土地上最早的居民. 他们最初居住在德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培育了他们旺盛的生存本能.为了生存,他们到处奔袭流窜、骚扰邻人,侵占土地,抢夺食物.无休止的征战把整个日耳曼人造就成了英勇凶猛的战士.最初的日耳曼人是一群群四处流浪的游牧部落,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信念与目标. 正如舒伯特的《流浪者之歌》所言明的: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耳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一路流浪,一路征战,日耳曼人就这样用血和泪书写着自己和他人的历史. 战争和掠夺成为日耳曼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对它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其民族性格中好战的一面.频繁的掠夺征战,为日耳曼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 日耳曼人早期的民主制度带有浓重-- 294第四篇 诀别战争772的军事色彩,军事首领的权力越来越大,由下级军事首领组成的扈从队的权力也日益得到加强.为保护既得利益,军事首领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其自己的家庭中选择其继承人,选择制逐渐为世袭制所取代.在德国,这种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出于掠夺土地和食物的需要,日耳曼人形成了对其首领的崇拜,把他看作是上帝的化身,并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他.他们发誓要忠于自己的首领,并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从而产生了对首领的的言从. 这种对领袖的忠诚与服从随着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发展已深深地根植于日耳曼人的性格之中.世袭制不仅存在于社会和军事领导阶层,在家庭中也产生了世袭制.在清除了罗马人的统治之后,日耳曼人逐渐定居下来.最初,公有的土地是根据人口数量定期分配给大家庭耕种的,后来也演变为可以世袭的私有地. 在世袭制下,长子拥有特权,而次子的处境则极为悲惨,只能得到很少份额的土地. 他们朝思暮想的便是夺取他人土地为己所有.○在磨难中走向强悍直到公元后5世纪,日耳曼人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法兰克王国. 然而,法兰克王国的王权总的来说是不稳固的.它的第一任国王克洛维死后,国家便被他的四个儿子所瓜分,各霸一方,相互厮杀. 同时,版图逐渐扩大的世袭诸候也对王权构成极大威胁,尤其是分封的领地在边界的诸候,他们可以征大量的税,可以招募军队以防异族入侵. 同等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为争夺王权相互残杀,给日耳曼人带来深重的灾-- 295872不要忘记德国难.对此状况,德国的强大邻国们无不暗自窃喜.试图遏制哈布斯堡家族势力的法国人把威斯特伐利亚称为“法国皇冠上最佳的宝石之一”,并把各邦国的权力美称为“德国的自由权”极力维护. 直至俾斯麦为统一德国接连征讨丹麦、奥地利,之后又即将把刀剑架在法国的脖子上时,法国人仍不愿意更改初衷,梯也尔曾在普法战争之前的一次国民议会上说:“我请求德国人思考一下欧洲政治的最高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德国应由若干独立政权来组成,它们之间仅仅由一根联邦方式的丝线连接着.”实际上,德国当权的诸候们对此原则予以默认.德国历史上的一代伟大君主出现了,这就是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他是一位开明的君主,自1740年登上王位后,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腓特烈二世统治下,普鲁士的国力急剧增强,成为德意志土地上的一个强盛之邦.然而,腓特烈二世在国内推行开明统治的时候,在国外却不断推行战争政策.在腓特烈二世的统治下,国家的一切都要服从军事需要.在他看来,“没有武力后盾而进行谈判,如同没有乐器而演奏音乐一样.”这就为后来的德国树立了创建一支军事力量,一支征服军的榜样.在这方面,腓特烈二世的作用超过任何一位德意志统治者. 他的军队训练严格,纪律森严,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军事工业处于首要地位,受到优待,军事力量颇受崇拜.这就在普鲁士造成了对军事的过份依赖.军队的特殊地位,军官团,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这些普鲁士的特点后来-- 296第四篇 诀别战争972也潜移默化而成为整个德国的特征. 俾斯麦和希特勒的德国都曾竟相予以仿效.腓特烈二世虽然被称作“开明君主”,但专制主义仍然盛行. 在启蒙思想方面,空谈多于行动,人们所能随意评论的只有宗教,其他一切方面均为禁区,不得越雷池一步,违者必惩.有一次,腓特烈二世还批准他的部下雇佣流氓把一位攻击他的记者痛打了一顿;警察权力大大加强,四处横行,甚至有权在夜间闯入.腓特烈二世奠定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础.此后的普鲁士人不断完善这种体制,使之适应时势的变迁.同时,此后的欧洲依然是战争绵延不绝的欧洲.特别是拿破仑的征伐,一度旋风般席卷欧陆. 普鲁士走的是战争之路,顽强地抗争. 最后,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以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创立了第二帝国.这样,日尔曼人形成了战争传统,近代又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好战性根源体制,而战争轨迹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终于冲出了正轨,把自己埋葬了.二、理智的思想家与德意志的疯狂德意志,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国家.德国的历史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思想精神界同国家政治相脱节,是近代以前德国较为突出的特点.当这个国家强盛的时候,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到涂炭,反之,思想精神就得到发扬. 这个国家的历-- 297082不要忘记德国史就象一辆双层公共汽车,上面一层乘客极目远眺,饱览旖旎风景,但不能影响汽车的方向,因为司机坐在下层,——而且司机只看见路面,只按下层乘客中叫得最响的人的意见左右方向.一个培育了马克思、歌德、贝多芬、康德这些伟人的民族,却又是野蛮疯狂地一次又一次挑起战争的民族,德意志的思维是疯狂的还是理智的?○失望,德意志的骄子对德意志的评价路德对于德国的贡献不仅仅是作一个宗教改革者,他的最根本的东西是唤醒了德国人早已忘怀的自己的成就. 他把《圣诗》翻译成了德文,给了德国一个德意志上帝,对德国的全部历史产生了重大的甚至可悲的,时至今日仍不可磨灭的影响.到了晚年,路德将他的怒火和嘲笑都对准了德国人.“这个野蛮和兽性十足的国家,这些可怜而又怙恶不悛的畜牲,一半是人,一半是鬼!”——只因为他清楚地看见德国人恶劣的本性,对思想与权力分离的不满.与他一样对德国失望之至的还有歌德和尼采.歌德对德国的失望程度,比任何其他思想家都更严重,因为他曾试图引导她的命运. 也没有人象他那样深刻地分析过德国人的性格. 为什么从路德到歌德,从席勒到尼采,这些德国的知识分子,著名的艺术家、改革家和革命家,怀着比任何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更为痛切的心情来分析自己的国家?他-- 298第四篇 诀别战争182们中没有一个人被允许分享他们的权力,哪怕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因为这个国家的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由一群愚昧无知的皇亲国戚和容克地主统治着.如此,那些德国的思想家站在一个大马戏团的篱笆外面,双手插在口袋里,从缝隙中看那些企图用枪和鞭子驯服和控制野兽的人,不禁发出轻蔑的冷笑.马克思在25岁时,就已一针见血地抓住德国人的弱点:“德国人蒙受的压迫一定由于认识到这一点而就得更加难以忍受;同样德国人受到的屈辱也一定会因为它的公开宣传而更加感到羞辱”。在政治上,德国人只想到别人做了什么. 德国是他们的良知.德国人思想上的抽象和傲慢,始终与他们对现实的片面性一致,德国人是如此的尊重思想、主义,以致于不敢将它们付诸实现.理智的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个民族思想中那根危险的而又顽固的弦,疯狂是迟早,问题在于一次次疯狂后,又有多少德国人认识到这点?○尝试政治努力的思想家们在1830年到1850年之间诞生的诗人和思想家与先辈不同,他们大多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唯一例外的是叔本华.继承德国精神新文明的天才是舒曼、门德尔松、瓦格纳、俾斯麦和马克思.但其中能将自己思想付诸实践的,只有俾斯麦,但俾斯麦作为一个政治家甚于思想家.“俾斯麦使德国伟大了,而使德国人渺小了.”他使德国自-- 299282不要忘记德国中世纪以来,第一次以统一的面貌出现在欧洲,他巧妙地使德国跻身于强国之列,大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但他却不能让德国人树立良好的形象,德国人的狂妄自大经过一两代人已经变成一成不变的性格.俾斯麦是一个理智的德国人,没有条顿人所惯有的自傲,虽然他以武力统一德国.他维持欧洲和平达20年之久.如果他热衷于新的荣誉和攫取新的领土,他可以在70年代缔造一个世界强国.他在执政时,将一切爆发新战争的根源扼杀于襁褓之中. 在他离职之前,德国始终没有成为所谓的“帝国主义.”但威廉二世不是思想家,希特勒也不是.后来优秀的德国思想家,如李卜克内西,虽然为德国流干了最后一滴血,但却改变不了德国人的罪根.○从尼采到希特勒德意志帝国是军人和官僚的国家通过贸易和工业而强大起来的上层资产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新觉醒起来的市民的野心只能破坏德国人的精神生活.正因为这个原因,几个世纪以来,思想教育未能在国家和精神之间取得平衡.德国人终于在尼采的理论中,找到一些依托.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在尼采之前还有一位黑格尔. 从他以后,在高等学府的课堂里,开始有了被认为是道德的哲学的信条——统治世界的要求.尼采,这位真诚热烈地,如饥似渴地探索人生的意义,深-- 300第四篇 诀别战争382入到人的内心深处,他曾用敏锐的目光看透了近代文明的唯物质倾向和精神空虚平庸,敏感地发觉20世纪的国家政权倾向,一生为他的理想高歌.但他的哲学驳杂不纯,其中消极的甚至反动的明显可见.尼采的“权力意志”、“超人”等命题根植于极端的个人主义,他感到近代文明的衰落,于是把希望寄托在“超人”身上.在他看来,种族是平等的,等级是不平等的,人也是不平等的.他从伦理角度“考察”统治种族的问题,认为任何真正的文明都需要奴隶制.在希特勒的思想中,除了种族理论外还有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概论了自然界的物种进化、生存的方式. 可有人将它曲解,并建立了一套理论,企图绘出一幅未来的“人类种族图”。庸俗进化论者几乎将达尔文的全套术语和思想加以推广,混淆了生物和社会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得出资本主义关系似乎有“自然的”和“永恒的”性质,以及有在生物学上的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的种族主义论断. 人类历史于是被描绘成“各种族争取生存的斗争”和侵略、征服、融合的画面. 他们竟然把人类的繁延与动物的繁延相提并论,提出“有计划地培育最好的种族,避免血统的混杂”的谬论,反对以教育为手段,使人类得到平等的、人道的、发展的思想.威廉二世的统治世界梦、极端民族主义、尼采超人思想、种族主义,形形色色的极端思想,全在希特勒身上活现. 埋藏已久的病根终于发作,1939年,德意志疯了.-- 301482不要忘记德国三、德意志的思维,从骚动到疯狂○德意志上帝拿破仑以侵略的形式统一了德意志,同时也引燃了德意志民族主义.“日耳曼优越于其它一切文明形式……这是永恒世界的内在部分”。这是费希特写的,再加黑格尔的话:“战争是永恒的,也是道德的”。如何让人相信这是哲学家的话,更不能让人相信这是拿破仑统治下的声音. 仅凭这点,可以说德国的思想,确是疯狂.德意志上帝,在德国悲剧的这个阶段第一次出现了.德国思想家与德国国家政权结成联盟,在高等学府的大课堂里,不仅仅发出复仇的呼声,而且还有被认为是道德的和哲学的信条——统治世界的要求,条顿人至少要成为欧洲的领导,这些烫金文字被篆刻在19世纪的进门柱上.德国的思想家,他们可以脱离政治,但他们不会想到,政治却不会脱离他们. 他们的理论,无论怎样理智清晰,但只要有一个观点,可以与德国人好斗的本性相结合,你又会发现它能产生多少疯狂.-- 302第四篇 诀别战争582○背负着民族自卑感的好战者19世纪的德意志意识,是一种变态的心理病患者:他们是现实中的自卑感的受害者,却又不得不用自负的面孔将自己欺骗,不断地自己给自己加勇气,告诉自己很强大. 治愈民族的心理的任务本该是那些德意志优秀思想家的任务,但从未有一人解决过这个问题.歌德,是将德国以及国家结构看得最清的,但他对德国的失望程度,比任何其他思想家都严重.于是,“德国病”1914年发作了一次,1939年又发作了一次.早在17世纪,当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实现民族统一,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时,德意志还是邦国林立,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与英法等竞争,德意志人民有一种沉重的自卑感.1789年法国革命的影响,反抗拿破仑战争,使德意志民族主义上升,加上他们强悍的本性,开始滋生了扩张主义的情绪和倾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已经发展为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世界强国,但在老牌帝国主义英法等国家面前却总有一丝自卑感. 德意志民族主义发展为一种富于进攻性和好战性的民族扩张主义.只有用战争,才能来掩饰德意志的不安.○“阳光下的地盘”和“世界政策”俾斯麦使德国自中世纪以来,第一次作为一个强国雄踞-- 303682不要忘记德国在欧洲的中部,他们似乎可以实现自己压抑已久的梦想了.在威廉帝国时代,德意志帝国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获得“阳光下的地盘”和世界强国地位.德国人在他们的精力、天性和历史方面,和美国人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在于,即财富再不断地增加,也难以使他们满足. 这个国家自古以来的幻想更加强烈了. 无论是新工业界还是老一辈将军或容克地主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对权力的渴望远胜于金钱. 一个好战的民族从来不会在假日或周末闲情逸致地享受一番;相反,它希望剥夺别人这个享受. 德国人认为,轻而易举获得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他们认为通过千辛万苦,征战攻取而获得的,才是有价值的.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的德意志民族运动具有军事专制的特点.在人民的心目中,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及德意志民族的强大是德丹、普奥、德法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 强烈的军事意识已根植于民族意识中.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民族主义更越出了德国这个范畴,使民族和种族观念成了一种希望和理相.威廉二世提出了以谋求“德国人在阳光下的一席之地”为纲领的世界政策,提出了德国要与英国并驾齐驱的要求,已经反映了德意志民族意识下的德国人的目标.德国的“世界政策”使人民产生并滋长了这种意识,德国要与英国并驾齐驱,德国负有使命并且有权力去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大国未来的福祉将主要取决于对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扩张程度.”在欧洲称霸,向外扩张的思想已是当时德国广大阶层的-- 304第四篇 诀别战争782一个精神财富,甚至可以说是德国在国家机构里,经济界内和社会上参与决策人士的最强大的意志力.德国人不是美国人,只要利润;德国人不是中国人,只要安逸的小家庭;德国人需要的是骑在战马上——不像法国人纵马只是为了浪漫,他们要的是敌人在眼前一批批倒下的快感,他们要在马上听臣服的人民的呼声.世界——阳光下的地盘,是他们的目标与要求.○狂傲,从教育界开始教育界,不能左右当时的政治,却能左右30年后甚至50年、100年后的政治.教育界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领地,从而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形成一个可以不断传播与发展的形势. 德国大学生联合会于181年成立,它是反犹太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联合会利用自己对于较旧的相互竞争的大学生团体的影响,煽动大学生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促使他们接受专制——保守——军事的和种族主义. 大学生联合会的大学生,一战前昔已经遍及几乎一切政治派别. 特别是1912年至1914年期间,他们都处在德国的领导岗位,德国在一战前和一战中的政策就是由他们制定的.激进的,可以说是狂妄的思想,从教授传给学生,然后再过几十年,这些昔日的大学生,将它赋予国家.德国的教授们认为,要将国家扩大成世界强国,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利益”,而主要取决于“权力欲”。他们认为要靠军队-- 30582不要忘记德国和军舰来保证德国“在世界统治中应有的份额,世界统治是人类本质和人类崇高职责赋予文明民族的责任”。德国的任务是使“新兴的民族文化不被主宰着世界的英国或俄国的长肩魔手所扼杀.”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教育界精心构造的成果.且不论那些教授们是否能代表德意志的优秀思想,但起码,他们代表了德意志思潮,可怕的疯狂的思潮.可笑的是二次大战前,本来是大学教授来教育市民,却反过来成了平民教育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们如听神话般地倾听希特勒这位只有低文化水平的人的“教诲”——大学教授教育人民的结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位“平民”教育大学教授的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种族主义德国更善于作为征服者,而不是殖民者.他们需要为他们的梦想炮制一个理论,德国人民的领袖并不满足于象罗马人那样仅仅发出战争的叫嚣. 他们将自己的枪炮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只是露出枪口和炮口. 这一伪装就是“种族”和“文化”。种族主义的倾向早在十八世纪已有流露,费希特或多或少地作了它的第一个定义.德国所产生的思想家,一旦烙上德国的影子,就很少能避免武力至上的念头.德国人的血是沸腾的.在统治阶级和一些文人学者的煽动之下,在反法战争胜-- 306第四篇 诀别战争982利和德意志统一后形成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狂热的基础上,德国人民心里激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扩张主义的狂热.德国人自视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具有“超越群伦的品格”,能以武力执世界之牛耳.不是德国人却是两个外国人奠定了日耳曼人或条顿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这一理论:一个是法国的高毕诺,另一个是英国人豪斯顿. 斯图尔特. 张伯伦. 这两个神经质的人将他们的理想寄托在光彩照人、卓越的种族——日耳曼民族身上,他们自己缺少的正是这种品质. 张伯伦在1900年左右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他那两位忠实的读者——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执政时,张伯伦实际上承认了希特勒在执行他的计划.现在西方思想界赞同尼采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先驱的观点的人并不太多,但退一步说,谁都承认尼采的理论是法西斯的重要支柱.尼采从伦理角度“考察”统治种族的问题,认为任何真正的文明都需要奴隶制,他认为应该接受和坚持德国人是高等强人的伟大传统.什么是民族自尊,什么是民族自豪,什么又是民族主义?或许对于德意志是个永久的难题,因为她永远不会有如中华民族的自豪——因为她除了战争外又有什么呢?○犹太,日耳曼的眼中砂犹太人,的确可以说是日耳曼人的眼中砂,一颗没有了故土,只有靠依附为生的砂子.-- 307092不要忘记德国但犹太民族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无论在哪块土地上漂泊多久,却永远是犹太人,世世代代永为犹太人,永不能被同化.犹太人又有着无比的智慧和适应能力.美国人称:美国的钱在犹太人口袋中. 犹太人善于经商,犹太人中有耶稣、马克思、爱因斯坦. 但这些优点正是他们受迫害的原因.德意志对犹太人的迫害早始于1090年左右.德国人和犹太人一样,有着许多相同的性格:认为自己是上帝特选的子民,极易接受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具有商人的敏感性与高效性,想象力丰富而又充满好奇.当德国市民发现自己也有从商的才干后,他们马上对那些比他们更早从商致富的人产生了妒忌,他们首先把这些狡猾的竞争者当作异国人来怀疑,因为这是最方便的理由.当各个城市在迫害犹太人中致富时,皇帝或统治者知道支持哪一边可以得到好处.历史上的反犹运动的头头,往往是一位脸色苍白,好幻想的厌世主义者,他对自己幼年的不幸一直耿耿于怀,并且老是寻找迫害无辜的方法来来克服灵魂深处的的自卑感.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反犹运动的前奏之后进行的.反犹的种族主义在德国直接影响,形成了“德意志种族优越论”,对本民族的优越感,军国主义以及民族沙文主义,已将德国的民族意识引向狭隘的极端的道路. 种族主义理论导致了德国人民对本民族的盲目骄傲的心理,整个民族已处于狂热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