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威辛灭绝营……………………………(…316)二、谢罪……………………………………………(…317)○勃兰特的跪拜………………………………(…318)○赔偿…………………………………………(…321)○史鉴…………………………………………(…324)○警钟长鸣……………………………………(…325)第十四章 反差…………………………………(…327)一、难兄难弟………………………………………(…327)○逆境出枭雄…………………………………(…328)○狼狈为奸……………………………………(…329)○共创奇迹……………………………………(…330)○联手进军安理会……………………………(…330)○人之初,性本善………………………………(…332)-- 1101二、日德反差………………………………………(…334)○一个谢罪,一个翻案…………………………(…334)○以德为镜,可以知日疾………………………(…335)○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338)第十五章 逆流——新纳粹主义……………………(…341)一、一股变异的历史浊流…………………………(…342)○帝国主义孽种………………………………(…342)○极端民族主义………………………………(…34)○新保守主义和假社会主义…………………(…34)二、新纳粹兴起……………………………………(…345)○新纳粹组织起来了…………………………(…345)○蔓延…………………………………………(…348)○恶性…………………………………………(…350)三、他们要干什么?——新纳粹主义组织的政治主张…………(…351)○美化希特勒,要求建立“第四帝国”…………(…352)○宣扬反动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353)○极端仇视资产阶级民主制,推行领袖独裁原则…(…354)○推崇暴力,主张扩军备战………………(…35)四、警惕新纳粹……………………………………(…356)-- 121第五篇 龙鹳同舞………………………………(…359)第十六章 当代中德关系录……………………(…360)一、冷战之下结深谊………………………………(…360)○阿登纳:恨不相逢未嫁时……………………(…360)○带来了联邦德国最美好的祝愿……………(…364)○毛泽东:“德国人好.”科尔:“中国是非常可靠的伙伴.”………(…36)○民主德国交中国……………………………(…370)二、冷和平里话知音………………………………(…373)○惺惺惜惺惺…………………………………(…373)○坚持:“一个中国”政策………………………(…376)○相互尊重:人权问题…………………………(…37)○全面发展友好合作…………………………(…37)○不谐之音……………………………………(…379)○重归旧好……………………………………(…386)第十七章 贸易之花万里香……………………(…387)一、握着德意志的左右手…………………………(…387)○“贸易”是政治的晴雨表……………………(…387)○初尝贸易之果………………………………(…390)二、新形势、新战略与贸易新发展………………(…393)○面向亚洲……………………………………(…393)○中德贸易新成就……………………………(…395)-- 1321三、前景展望………………………………………(…398)○共同的利益使我们拥抱一起………………(…398)○前途广阔的中德贸易………………………(…40)第十八章 德国公司挺进中国市场…………(…403)一、飞龙在天………………………………………(…403)○中国再创辉煌………………………………(…404)○德商话中国…………………………………(…406)○大门洞开……………………………………(…408)二、德国东方淘金热………………………………(…410)○到中国淘金去………………………………(…410)○中小企业进军中国…………………………(…413)○大企业雄心勃勃……………………………(…416)第十九章 中德文化交流(421)一、巨匠之国………………………………………(…421)○圣殿里的人们………………………………(…42)○科技之光……………………………………(…425)○妙手回春……………………………………(…427)二、中德文化首次碰撞……………………………(…428)○福音…………………………………………(…429)○膜拜…………………………………………(…431)三、西风东渐………………………………………(…437)○文化入侵……………………………………(…437)-- 1431○宏论(一):进化论进化中国…………………(…439)○宏论(二):马克思尊比孔圣…………………(…441)四、君子之交………………………………………(…443)-- 151序德意志,这个民族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但是却是一个矛盾重重而令人不解的民族.这个民族以严谨和理性著称.在这个国度里,曾诞生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而黑洛尔、费尔巴哈,最后才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诞生了思想巨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其经典哲学至今难以逾越. 在那里,还涌现出一颗又一颗文学与艺术巨星. 贝多芬、歌德、海涅……这里哪一个名字不令人激动?然而,同样在这里,非理性思潮得以产生.尼采,要打倒上帝!正是这个理性的民族,通过选举把战争狂人希特勒推上了政治舞台. 希特勒,把德国推入到一个疯狂的时代.正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有着一种神奇的生命力. 从而,这个国度才几度灾变,又几度辉煌.公元10世纪初,德意志国家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公元962年,史称第一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建立,这以后的德国就-- 162开始了灾难和辉煌交替的历史.在13世纪,德国开始陷入分裂割据状态.到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在欧洲和世界蓬勃发展的时候,英帝国正在创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拿破仑的铁蹄驰骋欧陆的时候,德意志尚在四分五裂状态中挣扎.然而,普鲁士在群雄角逐中迅速崛起,在“铁血”政策下于1871年统一德国,第二帝国诞生.它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德国,在近现代史上第一度辉煌.然而,灾难很快降落在德国头上.帝国迫切要求瓜分殖民地,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它不是在战火里永生,而是在战火里崩溃. 殖民地丧失殆尽,国土也被蚕食. 可是,德意志再度奇迹般地崛起,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从而二度辉煌.又一次战争,又一次毁灭. 希特勒,这个魔鬼统治德意志后,创建第三帝国,驱驶德意志再度进入战争.这次,德国落得更悲惨的下场. 山河破碎,任人宰割. 再度令人惊咤的是,它又一次走向繁荣,实现了国家统一.第四帝国?有人这样惊呼.德意志,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曾经两次发动世界大战,还会有第三次吗?它业已统一,其情况如何呢?它三度灾变,又三度辉煌,其奥秘何在?德意志,留给世人多少宝贵的经验教训待人去总结.德国人的实干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只要看一场德国足球队的比赛风格就够了. 德国在战争中灾变,在和平中繁荣,更让政治家深思.联邦德国建国以来政局稳定,领导人兢兢业-- 173业地领导人民开拓进取,亦值得各国领导人去反思.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现代经济体制模式,也不失为各国之宝鉴.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德意志,也越来越引起中国人的关注. 冷战里,中国与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得以先后恢复并不断发展. 冷战结束后,德国统一两国关系更是全面发展. 目前,经济合作尤其引人注目.德意志人,正大踏步挺进中国市场.在中日关系微妙变化的反衬之下,这一切激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有鉴于此,我们献上了这部书. 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德意志的又一次辉煌历程;它揭示给读者的,恰是世人最关注的问题;它所倡议的,是向一切优秀民族学习,永褒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我们竭尽所能,以期读者多拥有一部好书.如果读者有不满意之处,敬请赐教.编者197年1月-- 18第一篇 白鹳凌云1第一篇白鹳凌云——联邦德国的经济复兴野火烧不尽,春风砍又生.一把战火将德意志的繁华化作灰烬,这灰烬融入了沃土,又催生出一个锦绣世界.德意志振起凌云翅,又一度经济腾飞,如国鸟白鹳直冲云霄.奇迹!经济奇迹!这奇迹托起的是德意志的复兴,然而埋入脚下的是战败的艰辛,创业的汗水,还有作者将告诉给你的奥秘……壮哉,德国!-- 192不要忘记德国第一章 天降美援一、废墟1945年5月5日零点,欧洲战场的枪声逐渐沉寂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第三帝国的全面崩溃和可耻失败而告终. 德国也在战火里成了灰烬.○疮痍世界一道无形而沉重的铁幕缓缓地垂落在德意志人的土地上,将之划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便是美英法的占领区. 那里曾是德国最发达的地区,然而它同样随国家的崩溃而崩溃了.在德国人民的面前,是一片虚墟,满目疮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有1500万人无家可归. 德-- 20第一篇 白鹳凌云3国的许多城镇化为乌有.在英、美、法三国所在的西部占领区,杜塞尔多夫93%的住宅被炸毁,科隆66%的住宅无法居住,汉堡的55万套住宅中有29万多套被毁,法兰克福的18万套任宅中有8。3万套被毁.据当时估算,柏林的瓦砾如果每天用十列有50节车厢的火车运输,要花16年时间才能运完.而法兰克福市长估计该市的瓦砾要到1978年才能清运完成,需要33年.德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在战争中遭到了最为严重的破坏,因为这是打败纳粹军队的必要措施.战后的德国,有五分之二的交通设施在战争中被摧毁.原来德国货运量的70%依赖于铁路网,20%要通过水路运输. 战争结束时,铁路运输几乎完全瘫痪,英占区中1300公里铁路线路仅剩下互不连结、断断续续的100公里可以行车. 而航运也损失很重,远洋船队全部被战胜国没收,内河船队损失达80%,没有一条航道可以通航.战争也摧毁了西占区工厂厂房和设备的五分之一多. 工业中钢铁、造船、电力等部门遭到了尤其严重的破坏.1945年9月,英占区的工业生产仅为1936年二战前的15%,美占区则为13%. 1946年同期也仅为1936年的31。3%和33%.1945年中期,整个西占区的煤炭产量只达到了战前的十分之一,1936年德国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区平均日产煤38400吨,1945年中期则为2500吨. 而钢铁的生产水平则更低,1945年8月美占区钢铁厂的日产能力只有战前的5%.-- 214不要忘记德国○最后的一击然而,倒在擂台上的德意志,遭受了胜利者的最后的一击.波茨坦协议说:“德国的国民经济必须尽快地分散化,所有的卡特尔. 辛迪加以及类似的超大集中组织必须给予取缔.”1946年3月28日,同盟国监督委员会就如何执行波茨坦协议颁布了所谓“工业计划”的三条指令:——没收德国在国外的所有资产;——扣留整个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拆迁工业设施.同盟国颁布这三条“工业计划”指令,主要目的是希望德国将不会再拥有军备,借此完全改变德国的经济特征,并且通过没收德国海外资产来尽可能补偿蒙受战争损失的国家.德国的农业集中在东部,西占区已失去了往日的“粮仓”。据战前统计,1935——1938年间西占区的农业生产只能配给每个消费者1100大卡的食品(按美占区军政府的规定,每人每天应有200大卡的食品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占领区的划分,战后初期出现了潮水般的人口流动.据美国官方统计,仅在1945——1946年间,就有大约500万难民涌入西占区. 战后初期大量难民涌入联邦德国对联邦德国经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必定加剧原本就趋严重的居住和供应困难.-- 22第一篇 白鹳凌云5以下一些数据可以清楚表明德国战后的困难局势:战争死亡人数:50万人;从德国东部地区流亡人数:100万人;40%的德国人直接蒙受战争的灾难(被轰炸、逃难或财产被战争摧毁);60%的德国人营养不良;战前德国经济实力的一半被战争摧毁. 其领土的四分之一被划给别国.同时,苏联也要求赔偿. 苏联对德的政策,致力于取得最大限度的赔偿,以弥补苏联的损失,并极力防止德国再次获得实力.法国也怀着同样的心思,向这宿敌尽最大努力去索取.德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战胜国的手里,德意志在痛苦地呻吟.二、改造○同床异梦战后四国对德国的占领和统治政策是不相同的. 一方是英、美、法三国主张的资本主义财产结构,另一方是苏联主张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美、英、法从其本国的经济概念出发,不主张改变他们占-- 236不要忘记德国领区内的所有制结构.他们认为,建立自由的政治制度这一目标要与比较自由的经济制度相一致.战后初期,几乎所有的德国政党都较为倾向于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主要受大工业国有化的倾向影响. 虽然英国支持这种倾向,但英国人却缺乏诚意.相反,美国人则反对这种倾向.西方列强根本不主张改变财产结构,只是要坚决惩罚主要的经济领导人,分散德国原有的大康采恩.他们认为通过引入民主制度和教育的方法,可以为建立更好的民主德国政体创造必要的条件.苏联人根据他们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原则来解释波茨坦会议关于处置德国的决定.在土地改革问题上,苏联人通过彻底的土地改革,没收贵族拥有的土地,对商业和大工业实施国有化,达到给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和农民以特权,以便最终改变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通过诸如此类的措施,苏联人为以后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创造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战败,千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德国在其历史上第一次被迫拉平了社会生活水平. 这为大规模地改变德国的经济和财产结构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而又恰恰是机会来得太容易或者说这个机会显得很平常,使得直接干预和改变财产结构这个问题显得并不紧迫. 因此,1945年的德国二战失败没有丝毫改变资本主义财产结构,而这一点对战后德国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4第一篇 白鹳凌云7○从惩罚到扶植:西方盟国的占领政策战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西方占领国对德国的占领政策也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历了从战后初期的惩罚到后期的扶植的一个演变过程. 这种演变的历史背景是不断演变的世界形势尤其是东西方关系的急剧变化,而这种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西占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在西方三个占领国中,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其占领政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英国、法国的对德占领政策.战后美国的对德占领政策同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并经历了一个摇摆和转变的过程.美国原来希望苏联在二战中被削弱和德国的战败这个形势能够有助于它实现称霸欧洲,进而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事与愿违,德国是崩溃了,但苏联却依旧傲然屹立.美国一方面要惩治和限制德国,另一方面为了对付苏联又试图将德国拉入西方阵营,从而希望德国有所发展.美国用于指导其在美占区中初期行动的指导原则,1067号指令中规定了严格控制德国的措施.例如,这个指令指出美占领当局“不得采取导致德国经济重建以及适于维持或加强德国经济的措施”,要求德国经济的发展“以不发生诸如灾荒、瘟疫和骚动这类可能危及占领军”的事件为限度,德国人的生活水平“不得超过邻近国家的标准”。此外,1067号指令还强调指出德国是“作为战败的德国-- 258不要忘记德国而予以占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放“,美占领军对德国人的态度要“公正但又要坚定而冷淡”,“切不可”对他们表示亲切友好. 这些今天看起来似乎可笑的规定——1067号指令,对美国占领当局在其占领区内最初的政策行动起着支配作用.随着战后东西方关系的演变,美国逐渐意识到苏联才是其控制欧洲和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和对手.美国为了巩固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必须借助于西欧的复兴.一个衰弱的德国是无助于美国实现其巩固霸权地位的,因此,美国对德国的政策出现了变化.1946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发表演说,第一次清楚地表明美国对德占领政策的演变的迹象.贝尔纳斯在演说中讲道:“德是欧洲的一部分. 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窟的话,欧洲的恢复,特别是德国毗连国家的恢复,必将很慢.”1947年3月胡佛委员会发表了关于德国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明确要求同“摩根索计划”决裂.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了一个欧洲复兴计划(人们称之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德国西占区被纳入马歇尔计划标志着美国对德占领政策的决定性转折. 为此美国采取了两个重要步骤:一是向驻德军政府发布了179号指令,用来替代1067号指令;二是同英国一起提出了美英占领区“修正的工业限制计划”。这个修正计划把拆迁与赔偿协调起来,允许两个占领区的工业水平提高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即达到1938年水平的70%—75%,这个计划中同时强调“一个有秩序和富裕的欧洲需要和一个稳定的有生产力的德国进行经济合-- 26第一篇 白鹳凌云9作.“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美国对德占领政策由惩罚、抑制向扶植重建的转变已基本上实现了.英国的对德占领政策与美国有所区别. 一方面英国从经济上考虑,不希望长期背上占领德国这一沉重包袱;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战后面临着本国重建的重任.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英国在对德国问题上,更多地关心如何减轻自身的负担以及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用来弥补国内的匮乏与不足.英国基于这些考虑,从占领德国开始就不希望将德国变成农业国,也不希望抑制德国的工业,更不赞成摧毁德国的工业体系,英国担心经济上衰弱的德国既不利于欧洲大陆的稳定,也会给战胜国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于会影响到英国的重建.与美国和法国不同,英国对德国的政策没有什么变化.在美国改变对德政策之后,英国随即与美国进行合作.1947年1月1日,美、英成立美英联合占领区(简称双占区)。1947年6月,双占区成立了经济议会及有关行政管理机构,并使德国人开始拥有一定的立法及行政权力.双占区的成立为整个西占区的经济恢复和经济改革开辟了道路.法国同英国、美国相比,其对德的政策相差很大. 历史上德国与法国间就颇多摩擦,“神圣罗马帝国”就是被法国拿破仑解散的. 从地理上看,法国与德国毗连,二战期间法国遭到的损失比美国、英国严重得多.因此它不希望德国再恢复中央集权,对此深存戒虑,惟恐德国东山再起.在经济上,法国期望控制萨尔区及其他领近法国的地区,把占领区作为它的资源材料供应基地. 此外,在美、英、法、苏-- 2701不要忘记德国四大占领国中唯独法国没有参加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对此,法国耿耿于怀,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同其它占领国合作. 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中,法国多次使用否决票,来反对建立德国的中央机构. 法国的目标是要分裂、分割德国,抑制德国的经济复苏及政治权利恢复.1948年以后法国的这种占领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西欧诸国中,除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战败国之外,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慢.在三个西占区中,法占区的经济也最为困难.同时,美国为了应付东西方对峙的形势,加紧推行其“欧洲复兴计划”。这时法国已经认识到只有缓解同德国的世仇宿怨,才能加快欧洲恢复和促进欧洲稳定的步伐.这样,法国的对德政策开始向美英占领政策转变,最终三个西占区建立了共同委员会.应当说,在战争结束以后将近三年时间里,无论是哪个西占区,都没有认真考虑过重建德国.由于美、英、法三个西占区的经济十分混乱,生产设施的大规模破坏以及商品的奇缺,三个占领国为了进一步控制德国,保留了二战期间德国实行的中央统治经济体制. 到1948年中期,在占领区中实施下列措施:1。对重要的食品以及其他消费品凭票供应;2。冻结物价和工资;3。实行进出口和外汇管制,统一规定外贸商品价格;4。所有基本材料和原料以及所有燃料实行配给;5。企业生产的属于配给的商品由占领当局统购统销.战后三年里西占区的形势已经清楚地表明:统治经济已-- 28第一篇 白鹳凌云11失去作用,它根本无法促进生产和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货币体系已几乎解体,大量的第三帝国马克、巨额公债和二战后发行的占领军货币加剧了通货膨胀. 在美、英、法三国在对德政策上取得协调一致后,全面整顿西占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三、路在何方?——关于新经济体制的争论○新自由主义学派西占区旧的中央统制式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和流通管制过严,企业主缺乏投资的愿望,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缺乏劳动力,生产发展很慢,市场上一片萧条.因此,英、美、法三个西区占领国对德占领政策发生转变,以便对西占区这种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同时,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也为经济体制改革作了理论上的准备.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传统的“自由放任”式的经济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古典自由主义已经对经济活动中的自我调节无能为力,在1929年至1933年间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周期性频繁出现.-- 2921不要忘记德国顺应历史的发展,30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出现了代替古典自由主义的新经济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赞成适度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美国和英国采用了这个经济理论,并取得了经济上的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在德国出现了改进了的自由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德国新自由主义在30年代初开始形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朗茨. 伯瓦、瓦尔特. 理肯等人.由于他们当时都是德国西南部弗赖堡大学的教授,因此经济学界又称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为“弗赖堡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基本出发点仍然是维护经济自由,但经济自由并不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希望国家在经济自由产生了社会所不期望的后果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新自由主义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要求国家发挥积极的作用.国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方面的各种措施,用来解决古典自由主义所解决不了的两个难题:一是维护市场经济的基础——自由竞争;二是贯彻社会政策目标.二战期间,弗赖堡的经济学家遭到纳粹的迫害,被迫流亡国外. 二战结束后,他们重新回到德国,回到他们的故乡——弗赖堡,又活跃在经济舞台上,并为建立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制订了一项新纲领.纲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竞争秩序,并且强调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外部条件来保证竞争秩序长期有效. 这种竞争秩序包括五项基本原则:1。生产资料私有制;2。开放市场;3。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确保实现有效竞争;-- 30第一篇 白鹳凌云314。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建立有效的价格体制,国家的相对价格的种种干预,代之以促进竞争的措施;5。推行稳定的经济政策.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米勒—阿尔马克和路德维希. 艾哈德等人进一步发挥了弗赖堡学派的经济政策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米勒——阿尔马克教授最早提出来的.他给“社会市场经济”下了这样定义: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了新自由主义所提倡的经济体制原则、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手段,但两者并非一致. 新自由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济理论原则,“社会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