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关于名字招致祸福的故事,搜罗起来,确实为数可观,以车载斗量形容之也不必担心用词太过。下面略举一二,以作例证。先说说因名而遭飞来横祸的,这些不幸者取名时,往往图理痛快,未曾料到祸之所伏即在其名也。宋哲宗时,苏轼苏辙兄弟因反新法被贬,苏轼放逐以海南的儋耳;苏辙则左迁雷州,双双流沛岭南绝域,可谓吃尽苦头。当时人分析,苏轼字子瞻,"沾"了儋耳的"儋"光;苏辙字子由,同了雷字的下半部,哥俩被放逐,在他们的姓名中早已伏下先兆,若早知如此,当初不有招致祸端的字,恐怕就是另外一番运遭了。同代宋高宗时,洞庭湖水寇杨么,凭恃险要,口出狂言:"欲犯我境,除是飞来"。后果然被岳飞所灭,杨么出口没有遮挡,怪不了别人。到了清朝,曾国藩在牛庄战役之际,重新招用赋闲在家的提督黄大胜,大胜君临出师时,亲自点兵,首呼第一排什长姓名,竟叫"易长清",在黄大胜满口湘音读来,变成了十足的"一场清",队伍中的乡人听后窃窃私议,以为不吉之至。后来在牛庄与英军鏊战,果然全军覆没,黄也血洒疆场,成了屈死之鬼。确实,在迷信社会,做人要碰碰运气,命名也得碰碰运气,一旦命名不慎,哪怕你有冲天之志惊世之才,恐怕还是难以出人头地,翘楚当代。明成祖(朱棣)时,永乐甲辰廷试,进呈第一者姓孙名曰恭,朱棣因曰恭二字联在一起乃一暴字,以为不吉,就弃而不用,改点了频合孤意的邢宽做状元。同治戊辰年进士江苏王国均三字与"亡国君"同音,心中老大不快,就贬了王国君做三甲,以知县遣派安徽,后来仍嫌不够解恨,又议改为教职,让王国均在山阳当了20年教书匠。不过,比起清代皇室领侍卫大臣绵亿来,一国均还算幸运的。嘉靖初年,绵亿违反皇室关于近支宗室命名要用"纟"偏旁的规定,擅用"金"旁为长子取名奕铭,次子取名奕 弄得嘉靖龙颜不悦,谴责绵亿"自同疏远,是何居心?伊既以疏远自待,朕亦不以亲侄待伊,亲近差事不便交伊管领",命令绵亿退出乾清门,革去领侍卫大臣、管围大臣之职,硬将奕铭 改名为奕 ,皇上因大耍小孩脾气,弄得绵亿丢官削职,连冤枉也无处声张。象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真是不可胜数,如高宗嫌钱君唐休之名而不用;孝武改小吏皇太了之名,移其点于外改为犬子;一位江西老表因名龙凤祥而充军伊犁,史陈野传,不绝于书。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名以致祸令人击案,让人生怜;而因名以招福,则更是让人喷饭,快人朵颐。名字为人争来鸿运,大魁天下,平步青云的事亦是比比皆是。收获最大的,当数汉光武帝以姓名应图谶而做皇帝之事了。王莽当国时,朝庭上下都十分信仰卜算、图谶、符命、瑞应的威力。当时,民间流传着"刘秀做天子"的图谶,图谶者,用图画标示的将要应验的推测也。不少怀有不臣之心者纷纷改名刘秀以企喜享瑞应,王莽的国师刘歆就改名刘秀,暗中做着当皇帝的梦。当时,正在南阳种田的间秀听人说国师要做天子的消息后,投锄而起,大声叫道:"安知非我"。后来,他果然以匹夫起兵,以刘秀之名,"名"正言顺地杀上金銮殿,打倒王莽,做了皇帝。王莽乃一介书生,他摄据帝位,全靠图谶、符命等封拜群臣。爵位最隆的四辅、三公、四将,王莽都靠图谶之兆找寻。有个叫王兴的故城门令史,容貌酷似图谶所绘人物,王莽就拜他为卫将军京兆,并将孙女下嫁给他,另外一个叫王万盛的卖饼小贩,也因同样的原因而官拜前将军京兆,其余同姓名的,王莽也一律赐为郎官,以褒奖他们取了个大吉大利的名字。好"运"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因名得福之事在明清以后真如雨后春笋,日日以长。清朝道光年间,安徽天长县的戴兰芬上京赴试,本来只中了二甲第九名,道光皇帝审稿时,却看中他名字中隐含有"天长第九(地久),戴戴(代代)兰芬"的吉兆,舍第一名史求(死囚)不取,点了戴兰芬的头名状元。与戴兰芬同朝代有两个湘乡农民,本来二人都是替富人放牛牧羊的小工,一年春节,二人心血来潮,丢下牧羊鞭,赶到城里投军,招募员见他俩没有名字,就代为编撰,抬头看见县衙正堂门上贴着张"开印大吉"的红条幅,姑将姓萧的命名开印,姓成的称作大吉。后来在战场上,二人都以能征善战、骁勇无比闻名湘军,以命名吉祥开端,旗开得胜,俱官提督,比起他们的"战友"黄大胜,又是一番运遇。正所谓"运来铁是金",好运要闯进来,门板都挡不住。某科主持考试的学政在与座师某尚书话别时,想套出尚书大人有何小"困难"需要自己解决解决。寒喧之后,尚书忽觉要放屁,就把身子欠了欠,学政以为时机到来,赶紧欠身叩问,尚书随口说道:"只不过下气通罢了",学政虽不明就里,仍记下下气通三字,以备后用。后来,学政在西安监考阅卷时,突然发现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恍然大悟",尽管夏的文章一塌糊涂,仍擢为第一。夏器通之高中一不恃学,二不损金,全靠冥冥中有人"通"了尚书这一关节,真可谓"青草发时便羞地,运通何须觅故人"呀!象学政这样的忆囊腐儒,不通世事,往往会蕴出诸如此类的乱点鸳鸯案来。北宋书画家米芾,清洁成癖,相传"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心甚恶习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一日,米氏听人向他介绍一位姓段名拂字去尘的文士,大喜道:"既拂矣,又去尘,真吾婿也",也不管女儿愿不愿意,就将女妻之。清末直隶总督满人端方,字午桥,偶尔看到一名叫重阳谷的旗族属员,大喜过望,连叫:"可与我端午桥作佳对!"于是特别提升他的官职,碌碌无为的重阳谷就因书生偶吊一下书袋子而仕途宏阔,此兄应多到父母坟前烧纸才是。姓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祸福,既然奋斗三生不如取一佳名,因而寻觅好名就成了众人趋之若鹜的时髦事,通过姓名算命或通过算命改名的学问也堂而皇之地登上文化殿堂且深博民众青睐,"掐指算来",流行最广的要数用阴阳五行法算命了。阴阳五行起源于周代,到春秋战国时,经邹衍等人的推广、发展,一直渗透到包括政治、军事、天文等在内的各行各业。命名这一社会行为受其影响,也是很自然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万分构成或演化而成的。按其观点,构成自然界的万物需要五种万分齐全,构成人的命最好也具有这五种万分,才能盈虚调和,康健寿考。如果缺什么万分,最好在名字中加以补救。方法是于儿女诞生之际,开列年月日时的八字,请算命先生查查八字里的五行有何欠缺,然后命名,比如孩子命中欠木,便命名为木森,或甲乙;如缺水,则命名为张洪流、李澎泽等,或造内含金木土火水定义的文字;或造有金木水火土偏旁的文字;或造十天千十二地支的文字,用来命名,以拾遗补缺,企图好运。阴阳五得命名说虽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介于却具有强烈的约束力和生命力,因而一直延续至今。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原形章闰水的名字,就源于阴阳五行;又如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命相缺水,因字雨农以补之,不仅名字如此,从事特务活动的化名也要拖"泥"带"水",如洪淼,江汉涛等。戴笠死于一次飞机失事,据闻是他行前取了一个高崇岳的化名,不仅无水,而且多土,不仅多土,还要"戴笠"避雨,按阴阳五行之说,土正好克水,五行相克意味着艰难、敌对、灾难,戴笠"祸从天降",实在是"祸出有源"呢!姓名是代表人的符号,从广义信息论角度来讲,各种符号都有其内原含义,包含它所代表的实体。现代姓名命相学赋予名字相命以"科学"的衣冠,终究剥不去它本身固有的一层迷信色彩。根据姓名算命的"学问",自古至今千奇百怪,林林总总,不可能一一道来。以上兹举一例,以一管之见,让读者窥其皮毛,适可而止,不必陷得太深。十、武三思为何做不了皇帝——姓名与梦寐"梦被定义为睡眠者在睡着的时候的心理活动"。人人都会做梦,人人都需要用梦来丰富自己的情绪。把姓名与梦寐联系起来,在今天的人看来似乎有点牵强附会,甚至荒诞无稽。人们往往认为"梦境皆虚幻","梦醒一场空"。然而,翻阅卷帏浩繁的华夏青史,姓名源于梦寐的轶事典故不仅俯拾皆是,而且充斥着不少令人拍案称绝的幽默和传奇。由梦命名或因梦名而平步青云的正史野趣一直是史学家和笔记小说家所津津乐道的史料和题材。古人认为,孩子诞生之前,如获梦兆,定是大吉大利之象,常常取以为名,以应神谕。岳母梦大鹏止于其屋而生岳飞,故命名曰飞,字曰鹏举;陆母梦秦少游而生陆游,故取名曰游,字务观;郑文公之妻燕姞梦天使给她一朵兰花而生穆公,正好兰花又有王者之香,使命名为兰。战国时期,晋国国王晋成公是历史上有名的黑屁股,而他的大名竟然就叫"黑臀"。晋成公何以敢冒春秋时命名规条"不以隐疾"之大不韪;不怕内丑外扬而以黑屁股之名昭示天下呢?因为黑臀,出生之前,他的妈妈梦见神人指着孩子的黑屁股说:"使有晋国",既然能移成为一国之君,丢点小丑也算不了什么,于是便有了黑臀之名。姓名的前身是图腾社会的个人图腾,它随个人的诞生而莅临人间。古人相信,个人图腾的降世,常常会在其父母的睡梦中"曝光",诞生前的梦兆,准是图腾的影子,用它来命名,使名伴图腾而生,就预卜这孩子必有来头,将来无疑会成为人中翘楚。这种迷信,在古代社会很有市场,以梦为名也自然十分普遍。不过,那时还没有图腾一说,故称之为梦兆、梦符。在众多的梦兆、梦符中,不验者十有八九,大家都隐而不提,一旦千兆有其一验,则众口交美,史不绝笔。如此百里挑一,堂而皇之登上史辇,久而久之,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大人物的诞生,一定得有梦兆。因此,实在无梦兆以彰其显要的,许多人则采取无梦名梦,以企鸿运的办法。翻开姓名档案,什么梦熊梦罴、梦周梦旦、梦蝶梦兰、梦笔梦花、梦龙梦蛟者比比皆是,梦得不亦乐乎。刘邦不以梦为名,仍常常将其母生他时的梦挂在嘴边,说是其母梦与龙交合有娠,因而生刘,故刘邦称帝乃皇天有应,时势使然,不得不服,是真是假,反正无从考查,当时的人也不敢冒犯龙颜去当庭取证。比起正史更为放肆的是传于名清的笔记小说,它们往往抓住因梦名而平步青云或惨遭天祸的题材大作文章,娓娓道来,乐此不疲。据载,明洪武十八年"大比",明太祖朱元璋在殿试前夕,梦见宫中有一巨大的钉子钉缀着几缕白丝。过了几日,朱元璋审阅考卷,突然发现一赴试者名叫"丁显",这姓名恰与梦中那巨大的钉子相符。尽管丁显的考绩平平,朱元璋仍大笔一挥,点了丁显的头名状元。近两百年后,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嘉靖23年的殿试后,审阅考卷的嘉靖皇帝没有同意考官拟定的名次,而是挑了一个叫秦鸣雷的人做状元,原因是皇上夜里曾在梦中听到轰鸣的雷声,让秦鸣雷做状元,正合了他的梦兆。这真是十年寒窗苦读,不如取一佳名,可这名字也委实难取,因为谁也难以预料皇上到时会做什么样的梦呀。不过,也有另外一些幸运者,他们不必挖空心思去琢磨上司最近在做什么梦,而是根据自己的得梦而喜享瑞应的。如唐时程怀信的儿子程权,本来叫执恭,因为曾在梦中见到沧州诸门部署有"权"字,才改名为权的,怀信死后,权果然获得袭领军务,诏授领后,室至分宁节度使。又如清顺治年间无锡有一个叫邹忠倚的人,小时候在于忠肃庙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于谦倚在他身上,给了他一把瓜子,数一数,一共五十四粒,回家后,就改名叫了忠倚。后来,忠倚娶了一个老婆,一天,他在同老婆闲谈时,忽然发现老婆用瓜子排成状元二字,忠倚心里一动,这不正好同幼时的梦相符吗?不由心中窃喜,再后来,忠倚入京会试,中了贡士五十四名,殿试时跃为一甲一名,大魁天下,竟与梦符。古人相信,梦有预兆作用,这种预兆是神向人指明的人生之路,与人的凶吉祸福紧密相关。为了明了神谕的要义,就必须有一些懂得神谕的先知先觉来担当释梦者的角色。古时的释梦者往往根据天赋的直觉和巧妙的联想去分析梦所包含的意义和预测的将来。有些释梦者甚至敢于根据皇族偶尔的梦寐,使用模棱两可的解释方式来改变皇帝的看法和判断,甚至改变整个朝代的历史。武则天称帝后,曾梦见一只鹦鹉,羽毛非常丰满,但两只翅膀却折断了,武则天要求群臣占梦,内史狄仁杰想到这是利用圆梦进谏的好机会,出列奏曰:"这只羽毛丰满的鹦鹉象征着陛下,因为鹦鹉的鹉与陛下的姓同音,而两只翅膀折断则是指陛下的两个儿子庐陵王与相王被放逐出京,若能召回,那就双翅齐全了"。后来自立为王的武则天竟然听取了狄仁杰所做的圆梦谏言,下令立庐陵王为太子,一举打破了武承嗣、武三思承帝业的梦想,可谓一梦定天下矣!无独有偶,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登基后不久,梦见一青衣童子从天而降,并向他出示一面玉牌,上书"丙午昌期,真人当出",宋徽宗大喜,写了封诏书,派人遍地寻找"真人",直到丙午年间,仍没有下落,只得将地位传与钦宗,勉强应符梦兆。可是钦宗当了皇帝不到几天,女真人便大举南侵攻陷开封,掳去了徽、钦二帝,直至此时,同俘的大臣才向徽宗作了新的释梦:"丙午是猖撅之期,而女真人之出也"。倘若徽宗御前有象狄仁杰那样敢于大胆进谏的忠臣,二十年前就把这八个字按自己本来的想法告诉徽宗,使皇上能引以为觉,操兵买马,以御北蛮,恐怕宋朝的历史就要长得多了。与现实中根据梦来取名不同,许多文学作品和市井小说乐于事先想好名字,然后再去虚构一个梦来解释名字和当事人的命运发展。《红楼梦》是这类文学作品的典型,116回贾宝玉的梦境中,就出现了多种以个人特有的象征(名字)为情节"包袱"的情况。"金簪雪里"暗示"雪(薛)"和"金簪"(宝钗)的结合,即薛宝钗,它象征着贾宝玉婚姻的"金玉良缘"。"一个放风筝的人"象征着探春远嫁,"而花袭的影子"则是袭人无疑了。取名之于梦寐,多蒙上迷信和土、古的色彩,现在根据梦兆来取名的已是极为罕见了,并非现在没了伟人,而是当代人对于名字的意识已是越来越浅淡,不再愿意去相信名字本身会对个人的成败带来什么潜在的原动力罢了。十一、《红楼梦》是一部反清复明的寓言小说吗——姓名与影射暗寓影射是小说家们惯耍的花招。其如影之投射,把现实社会中的真人真事的素材,铸的典型的外套,有意无意地成就为一份作品。这有点类似当今文坛流行的纪实文学,将现实中人改头换面,冠以纪实或小说二字,我故意留些蛛丝马迹,让读者于若隐若现中得窥皮毛,成为避免招是惹非,免遭纠份之累而影姓射名。尽管此类作者自认为干得不错,天衣无缝,无据可考,但仍免不了被一些有捕风捉影嗜的好事之徒揪出狐狸尾巴,然后请君对号入座,当今文坛一桩桩诉诸公庭的争端常常就是影射者与被影射者斗法的官方外显。影射的历史不长,但于近年异军突起,来势汹猛,大有风雨欲来之泰势。清代小说界是蕴藏影射文化的温床。《儒林外史》、《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学名著,均是集影射手段大成的范本,影射暗寓之法,异彩纷呈,各有千秋,读罢掩卷静思,对号入座,另有一番文学外的享受。吴敬梓《儒林外史》,历尽挖苦讽刺之解事,书中有位叫马纯上的人物,戏称马二先生,就是安徽全椒中公的影射,纯上对粹中,一目了然。另以牛布衣影射朱草民,牛朱同形,草民布衣,本同一属;凤鸣岐影甘凤池,各以为姓,岐池谐音;汤奏射杨凯,汤杨形似,奏凯成辞。望文生义,一经蝉破,欲盖弥张之心,昭然若揭。对马纯上之流,吴敬梓姓姓名都作了手术,而对姓氏单方面的影射,《儒林外史》则是信手拈来,可谓无处不飞花了。像匡超人姓汪,严贡生姓庄,韦思无姓韩,隋岑庵姓扬,或象影,或谐音,或隐同,或对异,若将雍、乾间诸家文集拾掇起来,稍加研究,真人真事即可呼之欲出了。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乃谴责小说名著,书中不有种种的怪镜头,大多摄自清末名人的现实生活,彰其恶而讳其名非细考清史,不能察作者苦心。如裘致禄影射裴景福,武香楼影射文芸阁(廷式),以温月江影射梁星海,温对凉(梁),星对月,江对海,可谓对仗工整,用心深沉。清代小说家缘何要在作品中大用特用影射暗寓之法。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为此曾作一番长考,不揣冒味,自以为是地想出如下几条理由。其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才呈昂扬之势,而古小说多以志怪传奇为题,要么放述"子所不语的怪力乱神,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要么描写史上实有其事的历史故事改编的野史,如《三国演义》等,至于完全抛开历史的真实和市井传闻而独立的文学形式卓然文坛的小说则几乎无从涉及。小说发展到清代,仍是羽翼未丰,脱不了古小说的巢白,受祖辈文学思想的影响,清小说家仍把小说作为一种类似于文学记实体裁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思想。因此,作品中不由自主地要书写当代人改头换面的真实故事,甚至对人物姓名的安排上亦不愿作彻头彻尾的改变,不然,对他们来说,脱了"小说"的樊篱。便是"不足道也"的怪异文字了。其二,正如近年在中外文坛风行的纪实大潮一样,小说家的真人真事(尤其是名人名事)作为素材,比完全的虚构更能吸引读者,更能广为传播,为大众喜闻乐见,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就能找到如此这般的科学论据,这正如一定区域的读者喜爱自己区域的新闻一样,人作总是关心自己周围或自己熟知的人和事的变化的。其三便是小说家本身的思想问题了。书以明志,写小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褒贬社会,或抑扬人物。有些人,作者心甚喜之,或者心甚痛之,而又不能以其它形式溢于言表,只好以小说的武器来攻之,总之。将要写的人或事改头换面,见诸大众,既达到了泄恨或诌谀的目的,又让人抓不着把柄,还有什么比形诸文字且广为流传的小说更能让人善名远扬或恶名昭著呢?深谙文学"言志"之道的当代文坛诸君,古为今用,鉴于新闻出版法的约束,不敢像古人那样放开手脚大干,只好采取旁敲侧击的形式一抒胸臆。近年在文坛引起轩然大波的刘晓庆、羊慧明之争、济公之争、《青春》文学等小说之争、姚刘之争,无不祸起影射,读者诸君生乎其时,见多识广,笔者在此不赘作述。文学作品的影射可分为谐音影射和形类影射二种,在此以东亚病夫《孽海花》为例,分而述之。先讲谐音影射。纯谐音的,如黎石衣即李芍衣,缪寄坪即廖季平,闻韵高即文芸阁,荀小佩即沈小培。部分谐音的,如王忆莪即王益吾,李纯客治民即李莼客慈铭。谐音而将姓名颠倒安排的,如王子度恭即黄公度遵宪,庄寿香芝栋即张之洞香涛,庄培佑嵛樵即张佩纶幼樵等。再说影类影射。如见效亭即费幼亭,李任叔即李壬叔,或斩头去足,或大卸八块,疑是春秋笔法再生。人名的影射,常见诸文学作品之中,跳入社会生活圈子里,以个人的名字作押来影射别人的,凤毛鳞角,实属罕见。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有那么些希图鱼目混珠,登龙附骥者,取名或改名时,专捡当世名土的名头作本体影而射之。这种做法表面上似乎有些类于因景仰而效名者,本质上却有很大差别。后者多效先贤古圣,而前者则图与时贤或显赫人物相混,博一空名。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人各影射事件,莫过于江湖浪子李赤影射大诗人李白了。李赤会几句歪诗,但远不可和李白相提并论,为了出名,他取名李赤。柳宗元《李赤传》云:"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诗歌,类李白,故自号李赤。"他的作品甚至混以李白的名而流传下来。苏轼曾说:"过数孰堂下,读李白十咏,疑其浅近,且孙邈云:'闻之王安国,此乃李赤诗'"。李赤其诗,最终未能逃过历代文豪的法眼,但他还是因李白而达到了出名的目的。这有点类似为出名而杀林肯的戏子 ,其人虽身首异地,但臭名却真的万古流传了。唐代还有李赤的同志。《困学红闻》卷十八云:"张碧字太碧,黄居难字乐地,亦李赤之类乎!"太碧自然是影射太白的,黄居难更是影射白居易无疑了。黄白者,颜色之二分也,难易者,反义之对词也,且一个乐天,一个乐地,黄先生虽然要与白先生对着干:与各人对着干的妙处就在于也能成名,只是白居易,黄居实难哉!影射与冒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今中外,借此二法攀龙附凤者大有人在。正好当今社会流行的显贵繁衍排行榜一样,一旦某位胡须未硬者财运享通,或官场得意,马上就有些抄手郎揣摩出是某某之某某,而那些有财有势的大人物也常能莫名其妙地"生"出儿子或女婿来,而且确实有些幸运者凭冒名或影射当朝大人赢来财运或官名的。一切都是官本位、钱本位和名本位在作怪,人们心理上的推波助澜亦是的不可宽恕的罪魁。前几天笔者偶翻武侠小说,见一金庸作品,兴奋不已,洗手濯足,正襟危坐,准备享受一个通霄,不料翻阅几页,却见文字草浅,情节混乱,不忍卒目,疑非金庸所作。重翻扉页,赫然"全庸"二字,禁不住嗤然而哂,想今人影射之法,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不由人不叹为观止。暗寓有别于影射,它是名字学问上的一门高深艺术,姓名若有暗寓,则其人必有难言之隐,深藏唯恐人知。但既是暗寓,必有一定寓意,有一定目的,因而也常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露出一鳞半爪,希望有志同仁凭此打开内门,交流思想,同行其道。所以有暗寓的名字来之不易,必须有其人,有其事,有其难言之隐,并有其暗寓难言之隐的名字。有幸者若能找到开启暗寓之门的钥匙,往往要历尽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的史材村胜境,其喜不自禁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了。专事人名研究的马来西亚学者萧遥天先生曾在《中国人名的研究》一书中讲了这么一件事情。一日,萧公偶翻《孔子家语》,见书中有人姓孔名白,字子上,不由考据癖大发:"上"古通"尚",白是白色,姓孔的人为何要尚如白色呢?萧先生几经反复,得也一个结论。孔氏这一家出自宋国,是殷商的后裔。而"殷人尚白",殷失国于周,做了顺民,乃不得已而为之,只好在名字中暗暗抒发救国之思,亡国之痛了。萧公有此发现,忍不住在书中写道:"二千载之后,唯我知道。"其欣若之态,跃然纸上。名字之用暗寓,最为著名的是八大山人、牛石慧兄弟。兄弟二人均是画坛翅楚,笔墨精妙,构画奇特,是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得意后裔。明亡后,哥俩不肯范清,隐于释道。八大山人在画面上题签,总是将八大山人四字联写,看似"哭之"或"笑之",抒其啼笑两非的心境;牛石慧"与八大山人为兄弟,山人去朱姓之上半,而存下半之八大;牛石慧去朱姓之下半,而存上半之牛,石字草书又似不字,书款联缀其姓名,若'生不拜君'四字"。叶德辉有《观画百咏》云:八大山人牛石慧,石城回首雁离群;问君哭笑因何事,兄弟同仇不拜君。名字的暗寓,自有其不同的寓意,有寓其政治意图的,有寓其人生思想的,有寓其爱情生活的。像那些立名之际,故意在名字的形体变化上埋下伏笔,图在若隐若现间寓其政治寄托的,多为孤巨孽子,八大山人兄弟即是此类。另如南宋遗老郑恩肖,其思肖即谓思赵,他将居宅自题为"本穴世界",如将本穴重新安排,就是"大宋",他有书名《大木无工空经》,即是"大宋经",思肖君真是"宋"心不死。明末清初,宁都魏禧和一班反清复明的同仁隐居翠微湖上,号称"易堂九子"。日月为易,日月又为明,易字正是九位复明志士的机关所在。以名字暗寓个人思想的,刘半农君之易名最耐人寻味。刘半农原名刘半侬,半个阿侬,用吴侬软语书风花雪月的鸳鸯蝴蝶派之言情小说。半侬赴法君学归国后任北大教授,文学立场转变,与相胡适,钱玄同(被鲁迅影射为金心异者),陈独秀同为文学革命干将。斯将"半侬"改为半农,半个农夫,用民间语言抒写意气风发的革命文字。从刘半侬到刘半农,寓意迥异,思想轨迹亦昭然天下。伟大领袖毛泽东,本字润之。年轻时很崇拜康梁,因而于1910年仿梁启超的号"任公"自取别号"子任",表示要以天下为己任。后来毛泽东找到了共产主义,写文章时又笔名"二十八划生,"毛自曰:"二十八"乃共产主义、共产党之共字所拆,"二十八划生"即谓自自己是共产党的一名成员。明末大学者顾炎武,屡起兵抗清。未果,乃潜心著述,不登仕路。他原名绛,字忠清。不料清兵入关,竟使这位民族志士忠清二字歪打正着,给自己开了个不小的玩笑。顾炎武一气之下改名炎武,字宁人,炎武二字,深有其义。盖清为女真族,曾称后金,金白色,炎为大明,为火,为赤,处处与金作对,希图用大明的炎火,把金销铄一炉。爱情自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者,典故轶闻,不绝于耳。至于为爱而改名的志之之事,则是文人墨客的一大创举。张大千先生与上海女画家李秋君相恋多年,后大千使君有妇,秋君则守岁寒窗,徒作柏拉图式精神苦恋。大千感秋君深情,乃作私印"千秋万岁宝",常印于得意之作上,意谓唯千与秋,此情不朽。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它来自现实,不可加入作者的艺术想象,因而作品中往往存些令人击案称绝的奇特寄寓。电影《女大学生宿舍》里几位人物名字的暗寓就颇有特色:在箩筐中长大的匡筐;在甜水中泡大的辛甘;抛弃旧家攀高枝的辛母裘莉等,无不是人名与故事互寓的妙合之作。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的典范,亦是姓名学的范本。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座座寓含颇深的迷宫,研究起来,其乐无穷。先来看看贾府中丫头奴仆的取名。四位小姐的大丫头,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暗寓琴棋书画;宝玉的四个书僮分别为茗烟、锄药、双瑞、双寿,两两相对,象征吉祥如意;恰红院八个大丫头的名字亦可分为袭人、媚人、晴雯、倚霞、麝日、檀云、春燕、秋纹四对,所有这些艳婢姣童的人名,从一个侧面为读者展示了主人们的锦衣纨裤,风流艳世之生活和身份。贾府帮闲清客的取名,亦是寓意深远。清客詹光谐音沾光,单聘仁谐音善骗人,卜固修谐音不顾羞。库房总领吴新登谐音无星戥,仓上头目戴良谐音大量,买办钱华谐音钱花,这些的谐音暗寓作者爱憎褒贬的取名方法,显然借鉴于《金瓶梅》一书。《金》书里的清客应伯爵、常峙节、卜志道,谐音应白嚼、常时借、不知道,曹雪芹信手巧借,妙笔生花,天衣无缝地嫁接在各种人物身上,给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而出幽默的艺术魅力。暗示人物命运遭遇的命名,曹书中府拾皆是,甚至可以夸口说,没有一个人名不寓含一定的意味。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暗示"原应叹息",英莲暗示应怜,甄士隐夫人的丫头娇杏,谐音"侥幸",暗示她"偶为一着错,便为人上人",最后贵为贾雨村夫人的机遇。秦钟、秦业暗示情种、情孽,冯渊即是逢冤,李守中即是理守中。另有冷子兴隐寓"冷中出热",甄士隐、贾雨村意喻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红楼梦》人名的暗寓,意味深长。细考深究,竟可写一部长篇巨著。单就金陵十二钗关于人名兆示命运的春秋笔法,就可书上的滔滔万言,本文去繁就简,单表几位主要人物在小说及社会中各自寄寓的深意。《红楼梦》书中主角宝玉、黛玉、宝钗、妙玉的命名,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产物。四玉在书中是多角关系,宝玉爱黛玉,最后却与宝钗婚配,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看似截然相反,实则极多相似,四人的命运,无一不是逆愿而行的。作者将"宝"和"玉"二字分属四位,暗示他们互为影射,互为矛盾转化的对立面。魏子安有小说《花月痕》对这套关系剖析颇深,引以为证。未秋道:"妙玉称个槛外人,宝玉称个槛内人。妙玉住的是栊翠庵,宝玉住的是怡红院。书中先说妙玉怎样清洁,宝玉常常自认浊物,不见将来清者转浊,浊者转清?"痴珠随说道:"就书中'贾语村言'例之:薛者,设也;黛者,代也。设此人代宝玉以写生。故'宝玉'二字,宝字上属于钗,就是宝钗;玉字下等于黛,就是黛玉。黛钗真个'子虚乌有',算不得什么。倒是妙玉,真做了宝玉的反面镜子,故名之为'妙"。(二十五回)关于红学的研究,上世纪初已分为胡适、鲁迅的写实派和蔡元培、潘重规的寓言派两系。寓言派以为,此书为明末遗民的一部寓言,其中蕴藏着一段民族深痛,隐现互关,如泣如诉。单就人名的安排上,潘重规公作了一番颇有功力的研究,兹借鉴于下。书中人物,宝玉乃传国玉玺之喻。玉的得失,即政权的得失。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朝。林薛争宝玉,即明清争政权。林亡薛存,即明灭清兴。宝玉出世,口中含着镌有"莫失莫亡,仙寿恒昌"字样的美玉,与三国志载汉代传国玉玺"受命于天,其寿永昌"相类,且式样亦相近,证明宝玉是象征传国玉玺的。另宝玉爱吃胭脂,类于玉玺离不开朱泥。宝玉最亲昵的待婢袭人,拆开就是龙衣人;宝玉最嬖爱的戏子,名叫蒋玉函,袭人嫁玉函,玉玺就配上玉函了。黛玉别名萧湘妃子,即显其帝王身份。其身是绛珠仙草,绛红乃明朝国姓朱之影射。黛玉代表明朱天子,故所食药丸是天王补心丸。她的婢女叫紫娟,紫是朱的配色,鹃乃望帝之魂。黛玉姓林,因为明朝姓朱。《说文》云:"朱,赤心木,松柏属"。朱是林木类,故姓林。宝钗别名蘅芜君,亦显帝王身份。"钗"字拆开是"又金",清曾称后金,正合金之意。宝钗其兄名蟠,蟠者,番也,从虫,犹狄从犬,羌从羊,正是指斥薛蟠是异族番人。又因清朝篡位,非正统天子,所以薛蟠绰号呆霸王。宝玉既是传国玉玺,林薛二女又分别代表明清,因而林薛之争,亦明清之争也。最后林亡薛婚,正寓明亡清存。作者无力改变历史,只有通过刀枪笔阵,寓寄满腔民族仇恨,抒发亡国之痛惜。读罢此文,深谙作者用心之深,真匪夷所思。姓名之用作暗寓,何独《红楼梦》一书哉!大凡文学名著,只要你用心考查,无不能循其暗寓的蛛丝蚂迹。读者此后在翻阅书卷时,尽可放心去推据来敲去,保准有所收获。不然,唯作者是问。十二、只因孔子老叹气——姓名与典故人皆有其名,每个姓名又都有其来历种种。若是某位仁兄姓名的来历不凡,且幸此人后来又成了名人,那他的姓名本身就能冠以"典故"之谓。当然,一般人取名引经据典亦可充以为数。典故本身的含义就包括了掌故和典制。因此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引用了大量在一般人看来不能算典的故事,为消除疑虑,避免争端,行文前先查《辞海》以证。姓名与典故可分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曰以人名为典故,一曰以典故为人名。先说以人名为典故之事。翻开《中国典故大辞典》,信手一摊,即能找到这方面的例子。如牛郎织女、潘安西施、子路、月老、叶公、冯妇、伯牙、子期、江淹、徐娘等等,一见其名,便知其事,知其所代。如牛郎织女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紉,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机会。"如今,牛郎织女已成分隔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妇或相爱男女的代称。《古诗十九首》之十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江女,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道尽牛郎织女相爱不得见的苦愁悲遇,实乃当今分居两地伉俪的贴心写实。同牛郎织女类似,如今,像潘安、子牙之流,已不单是他们姓名所指的具体人物了,而是脱离了他们本身的具体指代,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词汇。如潘安西施,可形容男女美貌;伯牙子期,表示知音相逢。王子乔是得道高仙的化身,诸葛亮则是智慧的代名词。你是媒婆,别人可以称你为月老;你若人到中年,人家有可能拍马屁说你是半老徐娘。你可以把月亮叫作青娥,也可以自谦是才尽的江郎。如此种种,表明这些人名已是一定关系、一定事物、一定属性的代名词。姓名所代人物本身已被千百年来文学上或社会上的借代和比喻担拉出其母体,化为一种像货币流通于商界的语言流通形式,升华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和常用词汇。人名转而化为含有一定意义的专用词汇,得力于这个人本身作出的贡献或指代的典故。以人名为典故的故事,史载野传,数以万计,篇幅所限,无法尽言。手头正巧有一套《幼学故事琼林》,其中名以代事,事以喻人者,凝练得简洁明了,不需作者加注,读者亦能一目了然。在此,笔者权当一回投机取巧之徒,以此书为蓝本,提纲择要叙之。第一类是天文朝政,包括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六种。青女、素娥:青女乃霜神;素娥即月号。列缺、望舒:列缺乃电神;望舒是月御。杞人、夸父: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附宝、荆柯;赤电绕枢而附宝孕;白虹贯日而荆柯歌。屈原、恒景:端阳竞渡,弔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实。韩柳欧苏: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剪颇牧,乃武将之多奇。姜太公、黄石公: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荷坚、毛遂: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逐自荐才奇,囊处便当脱颖。韩信、张良: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其二,姻亲体服类。仲郢、老莱子: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宋弘、梁鸿:不弃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梁鸿配孟光之贤。马融、孔子: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如、廉颇: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陆凯、王维: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支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光三叠曲。伯牙、子期: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韦固、月老: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藏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女子:东施效颦可厌,无盐刻画难堪;飞燕身轻可舞,孟光力大擎臼。李耳、子牙:李耳出函谷,为令尹演道经五千言;子牙钓渭滨,为周家定国基八百载。晏子、石祟: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幢四十里,富羡石祟。第三,人事器具类。包拯、商鞅:包拯寡色笑,人比其笑为黄河清;商鞅最凶残,尝见论囚而渭水赤。毛遂、季布: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言。岳飞、杨震:岳飞背涅尽忠报国;杨震惟以清白传家。第四:文事花鸟类。班马、元白: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江淹、杨雄: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杨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神农、后稷: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稷播百谷,粒食攸赖。公输子、张僧繇:公输子削木鸢,飞天至三日不下;张僧繇画壁龙,点晴则雷电飞腾。以姓名代典故者,虽为数可观,毕竟能以数计,而以典故为姓名的,则是茱萸遍插,俯拾皆是。因为人所生也,必有其时,有其境,有其可志之事,有其可鉴之史。引经据典,取以为名,既能显其出乎正道,不坠三教九流,亦能显其家渊深博,乃知书达理之辈,诗书钟鼎之族。且史卷浩瀚,任你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功夫。取典为名,人所共逐,乃常理也。起名用典,翻阅史卷扉页,即可见其端倪。史前人名,多以名记事,名即是典,典即是名,互为解释,互为因果,不可两分。观开化之足迹,可征者始自有巢、神农、伏羲、燧人诸君,望名生义,即知时人架木为巢、钻燧取火、牧畜佃鱼、力田事农稼穑之事。韩非有《五蠹篇》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龙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易系辞传》对神农氏的诠释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耒,揉木为耜, 褥之利,以教天下。"对于火神祝融,《礼》月令注云:"祝融,颛顼之子,曰黎,为火官。"黎为火正,其官亦曰祝融。祝,续也;融,明之盛也,祝融者,有火德继续而光明也。另,像炎黄、句芒、玄冥诸神,皆可以其名而释其义,知其事。正史以往,人名用典,基本上脱神祖巢臼。于是百花齐放,众彩纷呈,至于错纵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为读者便,亦分而析之。一是典名于取名者本身的遭遇期许。人生之路,漫漫兮且修远,人们往往愿意以名字来纪念生活历程中难以忘怀的经历和遭遇,或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典名,以改名居多。因为取名者在其初命名时,年少无知,往往要靠父母或他人帮忙,一旦成人立业,觉名不遂心,往往要对旧名动些手术,我者干脆换名以代。新名乃记述取名者的希冀志向,行为轨迹的,因而往往内含掌故、寓意,他人亦能见名知事。这类典名可分种,一种是记载本人经历遭遇的,一种是表达本人思想向往的。记载本人经历遭遇者,中外史传,颇多趣味。明末清初文艺批评家金圣叹,本姓张,名金采。一曰,他和一群书生到文庙祭孔,大典方毕,那些平日道貌岸然的学仕儒子,突然争先恐后地哄抢起供桌上的祭品来。张金采见状,即兴赋打油诗一首,讥之日:"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小。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张若采有感于此,又思论语有两处孔子"喟然而叹":"在颜回为叹圣,在曾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欤!"因而易名圣叹。"圣叹",孔夫子喟然而叹谓也。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原名徐寿康。徐出身寒门,年轻时穷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去西洋求学,他只得厚着脸皮四处告贷,无人理睬。寿康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不由悲从中来,觉自己似衰鸣之鸿雁,道改名"悲鸿",后来,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发愤学画,终于成为一代大师。曾被清廷列为四大寇之首的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为贬其身份,清廷在报刊缉令中皆将孙文改为孙汶。孙文最终以中山闻名,其中亦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1896年9月,孙文流亡东瀛,登记住旅馆时,不敢以真名示人,踌躇一番后,突然想起刚刚经过的中山侯爵府邸,遂在登记本上写下了"中山"二字。但按日本习俗,中山只是个姓。他思考一番,在中山后面加了个"樵"字,对陪他同来的日本朋友平山说:"我是中国的山樵"。孙中山之名由此传开。中山其实只应算作孙先生的化名,他自己也未必能料到,后来,孙中山成了他最常用的名字。与此类似,许多作家的笔名也是最终"偏房扶正,"真名倒不为人知了。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讥刺作家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1857年,22岁的萨缪尔在密西西比河的一条船上干上了领航员。为了行船安全,船上有名船员不时测量河水的深度,提醒领航员注意。如喊"mark twain"(马克·吐温),即表明水深二噚,航道危险。"mark twain"的喊声给萨缪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这段生活,他便用"马克吐温"作了笔名。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本叫赵平福,取意"平安是福"。一天,家乡的豪绅喜得贵子,看中了平福这个佳名,就给儿子用上了,并不准赵平福再用原名。赵平福斗不过豪绅,只得另觅他名,他见家乡有座金桥柔石,觉得不错,于是就以"柔石"为名了,要不是鲁迅后来提及,大概没人会记得柔石的原名了。表述本人志向追求的典名,书橱内外,并不鲜见。郭沫若曾为"邹韬奋图书馆"题联云:"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书首二字联在一起,即为"韬奋"。其实邹韬奋原各叫思润,改名韬奋实为抒其信仰。1926年,思润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曾为其改名作注曰"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韬奋其蕴,可寓含其志。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稘,年轻时留学归国后,追求遂变,将高仕稘改名高士其,决心"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今天的官本位、金本位推崇者多少应从中悟出点什么吧。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早年信奉王阳明的知行说,改名知行。后来,经过教育战线多年的摔打磨炼,他悟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观念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行知",知行到行知的过程,正是陶先生唯心主义人生观到唯物主义人生观升华的过程。很多人名采典明显地印上了个人思想变化的轨痕。如蔡元培、胡汉民、汪精卫、戴天仇等名字,本身即是高杨的思想旗帜。蔡元培本是清廷的太史公,名元培,字鹤卿,后改字子民,表其为炎黄的子遗之民,决不为异族名位所麻醉笼络之志;胡氏原名衍鸿,长大后改名汉民,表明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欲誓不与异两立;汪氏原名兆铭,改名精卫,效精卫衔石填海,甘愿"引刀成一快",不负他那颗少年头,至于后来他成了人民的公敌,能不能说就与其少年立志有悖,就不得而知了。戴氏恨清廷入骨,言其与彼有不共戴天之仇,故名曰戴天仇。另,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凯为儿子取名"承志",女儿取名"梦醒",这些名字,都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无一不是个人思想的外显。二是典名于父母或他人的期许。勿庸置疑,这类名字亦可分为父母亲的期许和他人期许两部分。孩子立名之初,父母皆殚尽竭虑,为其思考良名,一则图将来瑞应,二则聊表个人期望寄托承先启后,继业兴宗的愿望。我的本家钱钟书先生一生与书打交道,贯通与今,融通中外,为一代宗师。其名仲书,是因周岁时抓周抓到一本书,家人因此而取的。钱先生的名著《围城》就有段关于取名的故事。方老先生听说二儿子鹏图生了个丑小子,遂想起《荀子·非相篇》说古时大圣大贤的相貌都是奇丑,便索兴除孙子起了个学名叫"非相,"乳名就叫丑儿。后来,老三的老婆也养了个头胎儿子,方老先生深感当时"兵凶战危",触景生情,叫他"阿凶",根据《墨子·非攻篇》为他取学名"非攻"。并且,方老先生题名字因此上了瘾,早想好十几个排行的名字,只等媳妇们连一不二养下孩子来顶领,譬如男的叫"非熊",用姜太公的故事;女的叫"非烟",用唐人传奇。古今为人父母者替儿女命名,常喜将子女初生时的一种感觉记下来,用为纪念。《左传》宣公四年记斗伯比私通郧女生子,郧夫人让人弃婴于云梦泽中,不料有一母老虎怜其苦,竟来喂奶,郧子见了这庞然大物,惧上心头,掉头逃回家,被老太太看见,认出是自己女儿的私生子,忙叫人抱回来养育。梦人称乳为"谷"、虎为"于菟",便给死不了的郧子命名曰谷于菟,并把女儿正式送给伯此做妻子,这位谷子菟,就是后来楚国赫赫有名的贤令尹文子。《史记孔子世家》载孔母颜氏,祷于尼丘之上得孔子,生而首上墟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的儿子叫孔鱼鲤,《孔子家语》记其命名时说:"伯鲤之生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为鲤也。"孩子之始生,有合其父母意者,有逆其严慈愿者。父母的感想,常在取各中予以抒发。我有一个朋友的同事,年届半百而不得嗣,夫妻常为此脸挂阴云。不料去年老妻突然嗜上了酸,两月前一下子生了对双胞胎,老夫妻喜从中来,正巧男主人姓谢,兹给这对姗姗来迟的宝贝一个取名谢天,一个取名谢地。其欣然之态,尽现于名。与此相反,萧遥天先生有一朋友马君,已跨入"超生游击队"之列,因此不打算go on,敦伦时特备胶袋,以防不则。马君勤俭操家,每袋用毕,仍要清洗再用。不料马君有意,蟑螂无情,忍不住跟马君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偷偷将胶袋咬破一个小洞,马君察之不慎使用如故,一举中的,马太太因而怀胎,生了个小妮子。马君哭笑不得,遂为女儿取名蟑螂,以解其窘。由此看来,父母的感想是多变的。所以我要劝劝那些在娘胎中的婴儿,要懂得如何去揣摩父母的心理,选择良机,不出则已,一出则喜。像秦始皇的机会就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从娘肚子中出来那天,恰好是正月元旦。父母因而窃喜,古时"政""正"相通,便给他取名为政。元代大画家黄公望,表字子久。据《画史》介绍,其父九十始得之,因"黄公望子久矣",所以取名黄公望,字子久。清袁枚得子时也上了年纪,嫌子来迟,便命名为迟。臭名昭著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生时,其父适届五十六之年,因名五十六。他人代为取名或改名的事例也不少,像豫剧《腐知县审结命》中饰七品县令的名牛得草,原名牛俊国。因觉俊国之名不含丑角行当,乃问名于年届耄耄的开封儒生李春芳,李老先生沉吟一番,说:"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山可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水可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猪儿得糠膘肥体壮。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呢?牛儿得了草,负重劲行,辛勤劳作,韧力无穷。"李先生还为牛得草取字料足,号饮水,言牛得草,料足、饮水,草料水俱得,前途无量。牛得草不负此名,终在戏剧行当树起了一面旗帜。著名战将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陈毅元帅觉得不妥,认为道庸有些封建味。粟裕就提了个建议,要张道庸去掉姓,保留名的谐音,改名"陶勇,"陶勇欣然同意,后来他名乎其人,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三类典名直接取自古典诗词或典故小说。这类取名多出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程度较深。取名时多愿从典籍,诗词中挑选格调高雅,寓意丰富的字词。古往今来,此类名字不可胜数。在此也把它分为典籍类和诗词类两种。取名于古文经典者,多为寻章摘句式地在名句中选取一两个关键的字为名。这类名字,多来自先秦诸子百家著述之中,如毛泽东为两个女儿取名李讷、李敏,就是启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句,蔡省三之名取后"吾日三省吾身",王朝闻则源出"朝闻道,夕可死也。"王利器之名出自《汉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邵力子则得名于"力子天下富"。盗世奸雄曹操,字孟德,其字出诸《苟子·劝学篇》"夫是之谓德操"句,荣圣陆羽据说是个孤儿,拾弃者为他在《周易》"鸣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句中选取陆、羽二字名之。不为五斗米屈膝的朱自清先生名乎其人,他的名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的自清乎?"李宗仁先生之字德邻则源于"德不孤,必有邻"。艺术大师刘海粟,原名刘芳,自小仰慕苏轼手书《赤壁赋》文彩书法之飘逸,便取赋中"渺沧海之一粟"句改名为"海粟",诸如此类取自典籍名句中的人名,可为挖空心思,匠心独具,让人一睹为快。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清词丽句,寓意深刻,想象新颖,出语隽秀,怡人耳目。取典于古诗词的人名,细细品味,韵味悠悠,回味无穷。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目,除尧字是排行外,棠、芾均取自《诗经·国风·召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通俗文学名家张恨水之名,出自南唐李后主《相见欢》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李白一名,则取自他七岁时自吟诗句"李树怒放一树白。"人名取自诗词者,多如牛毛,不便一一作注,在此谨列几种,以飨读者。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程千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郑愁予:江晓正愁予。刘白羽: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曹雪芹: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与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真名相呼应,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取名则更讲究用典。名出有典,一则显作者知识渊博,非登徒子之列,一则可以以典明志,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走向。文学作品取各用典乃普遍现象。作品广浩繁帙,人名更是千头万绪,不能一一道来。在此,仅以钱仲书先生《围城》人名用典情况为例,以一见百,故妄述之。近翻91年《读书》第5期,于赵一凡先生《的隐喻及主题》一文中偶见一凡先生关于书中取名用典具况的分析,虽后为人所驳,但笔者仍以为有理,特加引鉴,与君其参。赵先生认为,书中赵辛楣和唐晓芙的名字,均出自《楚辞·九歌》,歌中"湘夫人"一节有句云:"桂栋兮兰缭,辛夷楣兮药房。"此处的辛楣寓含高贵堂正之意,而书中的辛楣则是从小就被女相士相为有"南方贵宦之相"的,可谓名与事符。《九歌》"湘君"有云:"朱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刻画出古代理想主义者上树摘芙蓉、下河寻薛荔的傻态。依此典,方鸿渐与唐晓芙命当无缘。最后二人雨中分手,就杳无音信,连梦都没有一个了。方者,sqare也,俚语称古板不合时宜为方。古有"贤儒乃世之方物","头方命涛,不足以扇知已","智欲圆而行欲方"句。鸿渐姓方,注定他做不了随世转轮的琉璃蛋子,只有儒腐郁志一生了。鸿渐之名,取于《周易》渐卦:"鸿渐于午,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鸿者,水鸟也,它从海上飞来,逐次栖临滩头,岩石、陆地、林木、陵林和水边,仿佛经历了一场犹豫不定的寻觅游戏,与书中方鸿渐的辗转流离,真正吻合得天衣无缝。孙柔嘉是《围城》中最重要的女性,其名用典亦是颇见匠心。《诗·大雅·抑》篇有卫武公讥刺暴政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生活,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大雅·丞民》云:"中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但令仪,小心翼翼。"两次提及柔嘉,讽颂交替,说透华夏文明自古以为荣耀的驾驭统治之道。书中的孙柔嘉果然十分历害,弄得鸿渐诚惶诚恐,丝毫不逊于《红楼梦》中探春凤姐。人名用典和典故用名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有机体,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利用,明眼人一看就能了然于胸,在此不再赘述。十三、床上的思想家和不配姓赵的Q哥——姓名与典型提起"小气鬼"、"小抠儿"吝啬之徒,人们往往会想起它们的代名词"铁公鸡"和"葛朗台"。"吝啬鬼中的吝啬鬼"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葛先生悭吝成癖,尽管手中拥有家财百万,可在花钱上从来都是分毫必较。他一年四季只穿一双呢袜,一条短裤,他从小买肉,吃的东西全是佃户送来抵租的。他的仆人长脚拿侬在他家服务了20年,葛朗台才发狠赏她一只旧表。他给为他带来30多万法朗陪嫁和遗产的妻子的零用钱从不超过6法朗,他对女儿的最慷概之举是在她生日时为她点上两支蜡烛。他临死前告诉女儿的最后遗嘱是:"把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正如李健吾在《欧也妮·葛朗台》译本序中所述"葛朗台和所有作品中的吝啬鬼一样,灭绝人性......他是一个活在一个观点上的人,机警、狡猾,少交往,利用一切发财的机会,成为吝啬鬼中的吝啬鬼。"随着巴尔扎克作品的广泛传阅,如今"葛朗台"这个人名除了特指小说中的那个怪老头外,又成了普天下悭吝鬼的代名词。人名学领域有许多象葛朗台这样的变异现象:作品中有确定所指的人名,常常由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与原指之人发生某种偏离,出现了人名的"泛化"。如"诸葛亮"这个人名,除了指历史上那位"羽扇纶巾"的汉丞相外,还常可作为通名用,象"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里的"诸葛亮",就是指象诸葛亮一类的聪明人了。说他如"活着的雷锋"、"中国的福尔摩斯"中的"雷锋","福尔摩斯",也正是由人名专指变成普通名词使用的。脱离语言学范畴,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姓名学领域的这种变异可概括为:当某个人或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或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特殊反响时,他的名字便不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特定符号,而是具有了某种社会特征,化作了"社会符号"。姓名与典型这一章所要研究的典型,即是这些既是个性又拥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物群体。笔者将这种人物群体作了分类归纳,发现他们基本上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文学作品,二是历史人物,三是神话传说,四是社会生活,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作一概要论述。A 从文学形象中脱胎的典型姓名关于典型一词的涵义,《说文·土部》释曰:"型,铸器之法也。"段玉裁注:"以木为之曰模,以竹为范,以土为型,引申为典型。"现指同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则指"作者用典型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表现人的阶级性的艺术形象。"文学作品中那些杰出的典型形象如阿Q、维特、奥勃洛摩夫,就是本文所说的典型姓名。1992年三、四月间,我国有好几家电视台同时播放了一部根据俄国作家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改编的电视剧《奥勃洛摩夫一生中的几天》。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奥氏,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基本的穿衣脱鞋之类的小事也不能自理。长大后,他总是懒慵慵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在心中订了许许多多整顿庄园的计划,但这些计划从未走出他的脑子,走出他恋恋不舍的床铺,年复一年,时间就让他在床上打发了,计划始终未能付诸实施。后来,他与年轻美貌的奥尔迦谈上了恋爱,可是,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也难撼奥勃洛摩夫根深蒂固的惰性:他荒唐地认为恋爱是件"很艰苦"的事情,不如躺在床上来得舒服。于是,这段爱情也象他的许多计划一样不了了之了。随着奥勃洛摩夫这个形象的产生和传播,如今,奥勃洛摩夫这个人名,已跨过所有的语言障碍,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懒惰"一词的代称,这个人名还揭示了人类生活的这么一种精神现象:当人生活在一种安于现状的情境中,实际上就意味着一种惰性的产生,这种惰性的膨胀,就会腐蚀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正如提起堂·吉诃德,人们就会想到沉湎于脱离实际的幻想的一类人,提起哈姆雷特,人们就会想起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之辈一样,奥勃洛摩夫之名以其典型的概括力,成为懒惰成性者的最好诠释,如果您身边也有那么位不思进取,整日东游西逛,不事正业的某公,请您向他大吼一声:"警醒吧,你这个中国的'奥勃洛摩夫'!"把视线回收到国内,中国文坛上最为著名且又具有"国际概括力"的名字,恐怕非阿Q莫属了。鲁讯先生在他的小说《阿Q正传》序言中几乎花了90%的笔墨来喧染阿Q这个姓名的来龙去脉,作为姓名研究者,这无疑是一份难得的佳肴,兹引例如下:序中,鲁迅先生主要讲了为阿Q做传的四难,第一是文章的名目,在此略而不引。"第二,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也很光,因为他与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也肃然,有些起敬了。哪知道第二天比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铜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第三,我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们都叫他阿Qiu,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iu,那里还会有'著之竹帛',的事。若说'著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所以先遇着了这第一难关。我曾经仔细想,阿Qiu,阿桂还是阿贵呢?倘若是八月生的,或号月亭,则叫阿桂;若有兄弟叫阿富,则其名必为阿贵了;《新青年》提倡洋字,便叫阿Q算了等等。这里不是要分析阿Q这个姓名的来历,而是要拿阿Q这个姓名所孕含的"社会"意义来开刀。阿Q,正如先生所说,是一个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名字,看到阿Q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想到辛亥革命前后,落后的农民以及其他被损害被侮辱的下层人民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安慰的"灵丹妙药"--精神胜利法。阿Q是由当时许多同阶层人物身上抽出的精神归纳出的晶核。先生做《阿Q正传》时说,是要做一篇"速朽"的文章,殊料,阿Q这个人物不仅没在那个时代"速朽",而且一直活到现在,并且会与整个人类共生共灭。无论你是什么人,你都会在自己的思想库中提得另一份"阿Q"精神--谁没有"阿Q"过呢?在中外文坛上,象"葛朗台"、"阿Q"这样的典型姓名比比皆是,兹举几例:红娘:男女婚恋介绍人的代称。武大郎:矮小、无能、猬琐之人的代称。林黛玉:年轻美丽而又体现弱多病女子的代称。李逵:鲁莽者的代称。刘姥姥:没见过世面的老太婆的代称。孔乙己:无能、无用知识分子的代称。王熙凤:在家主事能干泼辣之女性化身。羊脂球:自尊、善良却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化身。福尔摩斯:神探化身。鲁滨逊:漂流者代称。维特:殉情少年代称。保尔:身残志坚化身。汤姆大叙:黑人代称。B 历史人物中的典型姓名翻开卷帏浩繁的中外史卷,我们常能从中发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掩卷四顾,然后再想想当今社会中的形形色色,我们又会发现,许多历史人物会自然而然地徘徊在你的周围,深入到你的生活中去。你去报栏阅报,常会发现《今日海瑞》、《咱厂有个"诸葛亮"》之类的文章;你突兀地闯进朋友家,人们会惊呼:看,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你给病人治愈绝症,人家会送你一幅:"再世华佗"的锦旗。历史人物中的典型姓名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这里呢,给大家选出两个代表来剖析。一位是妇孺皆知的汉丞相诸葛亮。围绕诸葛亮身上的"躬耕南阳"、"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退敌"、"联吴抗曹"等等出神入化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正是由于诸葛亮这么一系列杰出的言行举止,使他直到今天还被当作"智谋"的化身活在人们心中。即使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若有人被冠以"今日诸葛亮"的美称,也还是很不简单的事情呢。作为"智勇"、"谋略"化身的诸葛亮,为何超出历史上所有其他的王侯将相,成为代代人的楷模呢,台北1985年出版的《斗智--三十六计》一书前言中的一段话道出了个中缘由:"计谋好比无形的刀子,深深隐藏在人的脑子里,要使用时,便会闪亮亮地露出刀尖。不仅军人,就是政治家、商人和学者都需要它。善于使用计谋的,使治世变乱,乱世成治,穷变富,贱成贵,颓局可以扭转,晴天能起风雷。人生就是战斗,战斗必有计谋。人人都站在战斗行列,一疏忽便会被人挤倒。肯动脑筋想计的人,他始终站在主动地位,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几无处而不适。"智谋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知识。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命运的角逐中取得胜利。因此,智谋也就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诸葛亮乃大智大谋的化身,既然智谋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可想而知,诸葛亮这个名字就自然而然地随时随地涌现在人们的眼际,谁当了"今日诸葛亮"谁就能事半功倍,事业有成,谁无勇无谋,愚笨无为,就只好看着其他的"诸葛亮"们出人头地了;当然,要是你没有"诸葛亮"那么的急智,又会常常被人笑话成"事后诸葛亮"。一般的平庸之人中能算上个"臭皮匠",落上三分之一的名誉"诸葛亮"称号,也还能被人奉若智者呢。当然,你要是自作聪明,常常以为自己智勇过人,而事实又并非知此,人们便会给你一个外号:"赛诸葛"。嘲讥你胆敢与诸葛亮一比高低,我倒要为你的行为找个好借口,你若实在无能当个"诸葛亮",不妨还是把"赛诸葛"的外号接受过来,做错了事,你只须对人们说:"我这叫,'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呢!"--虽然愚怯,还是大智大勇"赛诸葛"嘛!历史人物中的第二位代表我选择希特勒。有一本书叫做《战争狂人--希特勒》,似乎是解力夫著的,这个题目正合吾意,希特勒这个名字,实质上就是战争狂人的代称。二战结束后,在德国,希特勒这个名字连同他那撮黑黑的小胡子,那幅"万"字纳粹标志,那种种暴跳如雷、手舞足蹈的丑态和那声声"嘿,希特勒"的叫喊迅速摄取了全德国人的心。就是这个小个子黑胡子的人,用他那双青筋暴乱的手,绞断了世界和平的橄榄枝,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数十万共产党人被他残酷杀害,几百万犹太人被他赶到集中营,几千万无辜百姓被他操纵的战争机器卷成堆堆尸骨,希特勒这个名字对当时纳粹德国人来说是灵魂,是精神支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代名词,而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则是战争狂人,杀人恶魔,盗世奸雄,历史以公正的利剑最终裁决了希特勒这个名字的含义的是后者,但是,当今,仍有不少德国青年手持"纳粹"小旗,口中叫着:"嘿,希特勒",做着让"希特勒"灵魂回归的美梦。我们把这个臭名昭著的名字作为典型姓名,是在说明名字与典型的二重性的同时,也正是要人们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战争胎儿的复苏,要警钟长鸣!中外的历史人物,只要是青史留名的,几乎都能视为代表某种社会符号的典型姓名。鉴其数众,谨列几例:关公:义气的化身。黄忠:老当益壮的代名词。毛遂:自荐人的代称。包公:刚正无私的清官代称。岳飞:民族英雄化身。秦桧:残害忠良的卖国贼的化身。鲁班:能工巧匠的代称。华佗:神医的代称。荆柯:壮士的化身。贝多芬:乐圣的代称。邓肯:舞蹈者的代称。哥伦布:发现者的代称。爱迪生:发明者的代称。南丁格尔:白衣天使化身。苏格拉底:哲人的代称。马克思:信仰共产主义者的代称。拜伦:诗人的代称。安徒生:童话的代称。达尔文:科学家的代称。C 语传说中的典型姓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中学时代学过的语文课目,已多如过眼烟云,渐渐淡忘了,唯有这首《木兰诗》,至今仍能一字不拉地背诵出来。这里面固然有诗本身朗朗上口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花木兰这个女扮男装的巾帼英雄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们那颗幼小的心。花木兰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一个勤劳、勇敢、正直的女性形象。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身经百战,十年荣归,后不愿接受朝庭的赏封,回到故乡,恢复了女子的本来面目,正如豫剧一段唱腔所唱的那样,花木兰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征战南北,屡立战功,比下去许多热血男儿。如今,"花木兰"三字已脱离其名字本身所指,成为巾帼英豪或"女扮男装"者的代称。奚青的小说《天涯孤旅》中这样写了一个绰号"花木兰"的姑娘:"按一位女友的话说,我是骁勇加浪漫型的女性。读初中时,我是校滑冰代表队队员,别的姑娘都滑花样或速滑,我觉得不过瘾,常常跑到高中男运动员那儿打冰球。一次和外校举行冰球比赛,我们校队人手不全,一个主力队员又摔伤了。我和体育老师咬咬耳朵,女扮男装下了场。不知是我走运,还是我比男运动员更灵巧一点,我竟接连射进对方门里三个球!这下子我出了名,同学们不再叫我蓝华,而是叫'花木兰'了。"人们叫蓝华"花木兰",是因为这位"骁勇加浪漫型"的姑娘"女扮男装",类似于花木兰的"代父从军",这个故事说明,"花木兰"不仅出现在战争年代,在和平时代也常常能"显山露水"呢。记得前几年全国报刊新闻评奖,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创办的一份小报《改革信息报》一篇名叫《千里马找伯乐》的杂文,在评论档里夺了魁,评论里讲的"伯乐"其实已不是那个传说中的伯乐了,而是那些善于识别人才,任用推荐人才的智者的代称。伯乐,春秋时人,善相马,其相马经为"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战国策·燕策二》载:"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千倍。"为什么骏马在伯乐还顾前三个早市都没卖掉,而在伯乐看了几眼后立即以千倍的价卖掉呢?这是因为世人不识马,而伯乐独识,但世人知伯乐相马之名,故伯乐还顾之马则是好马无疑了。后人多以"伯乐一顾"、"伯乐一盼"、"伯乐顾"来推崇伯乐的相马之术。伯乐会相马,后人又以物借人,将那些善于识辩好才孬才的人来比作伯乐,并希望得到当世"伯乐们"的识别和举荐,可是,正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样,真正能够长出伯乐那双眼睛的人毕竟太少了,于是历朝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在诗词赋中唱叹时运不济,才屈能限,希望身边能有伯乐,能站在他厚实的肩臂上,为朝中所见所用。正因为如此,到了当代,有了"厚脸皮"的人提出"千里马找伯乐"的建议,才被人们奉为一味新的妙药,津津乐道。是的,千里马--人才太多,而伯乐--识别人才的能人太少,为了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显身手,我们的"千里马"们应该放弃几千年被动地等待"伯乐"来认辩的办法,主动出击,毛遂自荐,自己去寻找"伯乐",这样,供需双方齐努力,不愁你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各种神话传说中的典型姓名来源丰富,几千年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座库存半足的姓名宝库,我们从中信手一撷,就能提溜出一串串这样的典型姓名来,兹例举几个:维纳斯:美女的象征。亚当:代称男人。夏娃:代称女性。西施:美女的化身。陈世美:对妻子妄恩负义的男子的代称。秦香莲:被地位上升的丈夫抛弃的妻子的代称。牛郎、织女:两代分居的夫妇代称。孙悟空:神通广大者的化身。猪八戒:笨蠢丑者的代称。杜康:酒和酒神的代称。观世音:救世主代称。阎王:催命人代称。钟馗:驱魔镇邪的神明化身。D 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姓名在中国,每年的三月五日这一天,是法定的"学雷锋日",到那天,大街小巷,城市农村、工厂学校都挂起了一幅幅"学雷锋,见行动"、"二轻系统学雷锋小组"、"北京大学学雷锋小组"等横幅,有的帮人修电器,有的为服务单位送货上门,有的给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更多的则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看到那种种生动活泼的画面,许多人都很有感触地说:"如今的雷锋真是越来越多了。"在国外雷锋其名也有一席之地,美国西点军校就曾挂出雷锋的大幅照片,要求学员们以雷锋为榜样,学习雷锋的敬业精神。雷锋这个名字日益成为世界通用的"助人为乐,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在当今社会,恐怕没有哪个名字象"雷锋"一样具有如此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雷锋的事迹人人皆知,在此不用我赘述了,人们从"新时代的雷锋"张子祥、李润虎等人身上已能看出,"雷锋"这个名字已日益脱离其本身所代,转化为一种精神符号了。这里,我想通过"雷锋"这个名字,来分析一下典型姓名的生命力问题:前段时间,有人开展"雷锋到底能活多久"的问题讨论,结论是,这个名字将与人类永存。这个讨论和结果,又给我们的典型姓名提出了一个问题:典型姓名到底能"典型"多久呢?我个人认为,既然典型姓名已具有了普通名词和社会符号的功能,那么,只要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循着日益丰富多彩的轨迹发展,典型姓名的寿命将会与文化、社会共同走向将来。当然,这里还没有一个标准--裁定历史人物的标准,因为无论是过去的人,还是现在的人,将来的人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人物,而历史人物的评定标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典型人名的所代必将受制于史学家的"度量衡",如曹操自被敬尊朱儒理学的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刻画为奸雄之后,几百年来,人们都把曹操这个名字当作"奸雄"的代名词。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一代英才毛泽东同志以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给当代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曹操这个人要辩证地看。"如是,此后一段时间里,人们的观念又发生转变,至少不再以"奸雄"二字来评价曹操了。历史评判可以改变典型姓名的含义,但典型姓名毕竟因其本身的典型事例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史评判的标准变了,典型人物的事情却改变不了,对他的改变只不过是另换一个新的公正的名词代替罢了。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姓名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冷不丁地就被人使用到你身上,这类典型姓名的范畴一般很难定夺,如在你的朋友中间,若是某甲与某乙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也许彼此双方都会被别人的姓名来相应解释,另外,典型姓名本意只能代表这个典型的一个突出方面。如李逵只能代表鲁莽,却不能代表他的讲义气、重孝义的其他特点,而现实中人呢,往往也只有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或一定的氛围内具有某种特点,而这种特点又不能概括他整个人,因此典型姓名作为"社会符号"的普遍使用也是有条件、有限度的;而且不一定是恰当的。如你在这一群人中算得上又高又瘦的,别人或许叫你为"萧伯纳",而在另一群比你更瘦更精的人中,又有可能被称为"穆铁柱",这种现象在姓名学领域没有分析的武器,只有求助于社会学、心理学,在此就不离题太远了。建国以后,相声《买猴儿》中曾塑造过的一个名叫"马大哈"的人物,相声演出后,只要你做事稍一粗心,就会有人送你一个"马大哈"的外号。直到今天,这个名字还盛用不衰。赵树理曾在1956年第13期的《文艺报》上发表文章说:"自从《买猴儿》流行以来,有些人遇上马马虎虎满不在乎的人,常用半开玩笑半抱怨的口气说'你真是个马大哈'"。粉碎"四人帮"后,王蒙又多次提到这个相声,他认为"马大哈"成为"共名",是何迟同志的创造,而且认为"解放以后,小说作品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象相声《买猴儿》里的'马大哈'那样活在人们的口头上,被普遍接受。""马大哈"名是三个概念的缩写--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实在太多了,而"马大哈"这个名字以其高度明确的概括力包容了这三个特点。因此才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且广为使用。"雷锋"也好,"马大哈"也好,均是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姓名,象这样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名字信手便能采来一打,在此,亦举几个例子:马列主义老太太--满口马列主义,满脑子个人主义的一类人代称。张海迪--身残志坚者代称。张铁生--不学无术者代称。步鑫生--开放之初改革家代称。山姆大叔--美国代称。姚文元--文痞代称。陈景润--攻克科学难关的知识分子代称。十四、纪晓岚为何哈哈大笑——姓名与诗联古诗、词、曲、赋、对联等(诗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晶核。作为文学艺术范畴内的人名学,既然领袭一钵斋,数典论祖,雕虫最好要歌龙。因此,姓名与诗联沾亲带故的纽带关系,正如那些做了女婿换来财势的时风世俗一般,若不大书特书一番,确实是人名研究者的一大疏误。姓名与诗联是一对互为利用、互为诠释的统一体。诗联可取的为名,姓名也能入诗入时出于全书行文退避章节间内容撞车的考虑,本章着重娓述姓名入诗联这方面的推究,而诗联入名,则留给姓名与典故一章。对于姓名与诗联的定义范畴,笔者想把它划归语言学的统辖范围,姓名之以发音粗细来区别男女名的特征,利用声、韵、调的聚合形成的乐感,讲究对比和平衡形成的节奏感,无一不踏合诗联所必由的声韵之路;姓名字形的分合、增损、变形、重构,与诗联对汉字形休变化淋漓尽致的发挥方式又不谋而合;汉名所追求的美好意义的寓含,无疑为其直接服务于诗联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汉名音、形、义三方面严谨活泼的语言特征,文人墨客们才得以自如地用人名字形的离合构成诗章,或直接将人名作为素材成诗立对。作为人的标志,姓,名本来都是特定的指代符号,失去其理性含义。但人名一经入诗入联,其本身的意蕴俱被作者"复活",赋予了一定的心绪或信仰。这些连贯、合义后的姓名,往往有着别出心裁的内涵,成就出种种其他语词无可比拟的诗趣和理趣。姓名入诗,如唐代权德舆写的《古人名诗》最有代表性。其诗云:藩宣秉戎奇,衡石崇势位。言纪信不留,驰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家林类岩 ,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利。疏仲皓自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变,山梁翼无累。论自王符肇,学得展禽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权公以人名贯串全诗,起承转合,一句一名,意表一山居陶公怡然自得之情。诗中,多数人名已不再是其人所代,转而分解成一个个单独或与他词联合的有意义的字词了。权德舆以后,作人名诗者从众,连文学大家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曹雪芹之流都沾上了这种业余爱好。直至本世纪初,仍有不少文坛巨腕爱玩这种名字游戏。抗日战争时期,老舍和吴祖缃为宣传抗战,曾在《新蜀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组与抗战有关的人名诗,如《忆昔》云:也频胡仲年,火雪明田间。大雨冼星海,长虹穆木天。佩弦卢翼野,振铎欧阳山,王语今空了,绀弩黄药眠。全诗的11个文艺界名人的名字组合成篇,妙趣无比,余味不了。姓名诗写得好,不用说是雅致曲折,趣味盎然。然而要想写好姓名诗,却是件挠头事。一般作诗,心有所思,只顾在古往今来文山书海中捞捕些雅字典句,排列组合一番即可成文,可是要想作好姓名诗,不仅要以大家都熟知的人名所代的字词为句,而且要这些字词符合诗所要求的一切规则,表述一定的含义,弄不好搞得削足适履,貂尾狗尾杂乱相陈,让人不可捉摸。因此,姓名诗之难是不可反驳的。如果就此认为姓名诗是老虎屁股摸不得,那也不是莘莘学子应有的态度。笔者翻查资料,偶见马来西亚学者萧遥天先生关于名与字意义间排出的十一种联系方法,亦可引申到姓名诗领域。肖先生利用汉语意合法的特点,按姓名中单章节语素的意义直接组合在一起,找出如此十一种联系方式,即:同义互训、反义相对、连义推想、连义指实、辩物统类,原名加辞,干支五行、形体离合、形体增损、成语贯串、表白思慕。这十一种联系方法,几乎能够满足人名入诗的所有吹毛求疵的愿望和要求,完全可以担当姓名与诗联的月老红娘。本文无意在姓名入诗的理论分析上大做文章,谨将几种入诗方式介绍性地摊给读者,相信聪明的读者定能对字入座,为它们提供双方满意的雅舍馨园。按照各自的写作方法,姓名入诗的第一种类型是直接将姓名联缀成诗,这种姓名诗最是难写,须得有名人,全诗都要由名人的名字联成,并且要求这些名字拥有一定的含义,各自的含义拼联起来共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做到句有其意,诗有其象、其韵、其蕴。与《忆昔》同载于《新蜀报》副刊的另一姓名诗《野望》,就达到了这种境界。诗曰:望道郭源新,卢焚苏雪林,烽白朗冀野,山草明霞村。梅雨周而复,蒲风叶以群,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诗的五、六两句:"梅雨周而复,蒲风叶以群",梅对蒲、雨对风、周而复对叶以群,甚至连虚词"而"、"以"都配上了对,果然是幅难得的无情对。最后两句:"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对仗工整,有情有景,情景交流,亦是幅不可多得的妙对。三、四两句:"烽白朗冀野,山草明霞村",据另一资料,似以"绛白朗冀野,山草明霞村"更佳,改后名对嵌入六个名人,且有罗绛、白朗,欧阳山、草明两对夫妻作家;有白、绛两种颜色;有冀、村两地域;有山、草、霞、野四物事;还有朗、明两两相对的形容词,实绝对也。《野望》诗其实是由四副对联合成的。联缀成诗,诗中藏联,是姓名诗的一大特色。这首诗中提及的老舍,本人就是一位善耍姓名诗的捉刀公,他有一首赠戏剧家藩子农的诗,就是一首标准的姓名联诗,其诗云:天翼高长虹,田间潘子农,佩弦卢冀野,望道吴云峰。万籁鸣秋苇,独清徐转蓬,霞光王统照,常任侠何容。这首诗每句化入两个人名,共廊括了现代文坛卓有著述的十六位作家,细细品味,诙谐幽默,令人拍案。像第一句"天翼高长虹,田间潘子农"句,去却名字不论,单讲其写意,就是副不可多得的风景画:落霞染空,朗星初上,一道长虹高高地跨乘在蔚蓝的天上;蓝天下,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位辛勤的农夫,独自耕耘劳作,矫健的身影共长虹、蓝天相融。姓名诗的第二种写作手法是将姓名镶入诗中,诗行藏名,名融于诗,若非有一定文史知识的衮衮诸公,轻易还找不出名埋何处。南朝梁元帝萧铎就是采用如此方法写出我国最早的一首姓名诗的。可惜的是,诗作到底嵌入了哪些姓名,已无从查考。然此诗既是皇上御制,其中蕴含的人物定非等闲之辈,笔者特录于下,愿聪明的读者能从中推究出来,"必也正乎名",也算消却文坛一段疑虑。诗曰:征人习水战,辛苦配戈船。夜城随偃月,朝军逐避年。龙吟澈水度,虹光入夜圆。涛来如阵起,星上似烽燃。经时事南越,还复讨朝鲜。此诗与本文始录权德舆的《古人名诗》异曲同工。权诗其二十句,镶入人名二十个,可称第二类姓名诗作的代表。"八大家"之一,宋代名儒王安石有首姓名诗,化入两个人名:老景春可惜,无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柳浑、李白者,唐人也。诗中,柳、李两姓指代杨柳和李花二物,柳之浑青对李之太白,两个人名承担了诗行中传情达意的喻拟任务,给其郁郁寡欢"无枝可依"的无奈心态:尽管春暖花开,奈何姹紫嫣红,无一为自己独赏。同是李白,在不同的诗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公元755年,李白偕安微经县汪伦同游桃花潭,共销"万古愁"。为赋知遇之谊,写了首《赠汪伦》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插入李白、汪伦两个人名,它算不算人名诗呢?答案是否定的。姓名诗要有姓名、有诗意,但并非诗中有姓名便叫姓名诗,而是要求诗中的姓名必须脱其本身符号所代,转而化为诗中特定意境下不可或缺的意象。此诗李白、汪伦均只代本人身份,而无他化,因此不能把它排入姓名诗行列。将姓名拆开分别引入诗行,或重新组合、或借助谐音、或干脆由意象借代、或辅以字号等其它姓名字录成诗,是姓名诗的第三种表现手法。这种姓名诗往往孕含一定的寓意,藉此手法,表达作者的志向、追求、讽喻,幽默、难言之隐等,是姓名学中大有挖头的富矿。姓名诗的第三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广为使用,它一经文学大师曹雪芹的天成妙手,立即染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深刻的戏剧色彩。且看第二回,刚刚补授了应天府的贾雨村,新官上任,不免不谙为官之道,碰上薛蟠打死冯渊案,就要发令缉凶。门子虽为小吏却知晓其中厉害,赶紧拿出一张"护官符"来,"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语口碑",曰: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者,宁荣二公之后也;"史"者,保龄侯尚书史公之后也;"王"者,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也;"雪"者,薛也,紫薇舍人薛公之后。四句诗隐含四大家族的代称,寓谐于庄,形象生动。贾雨村是个明白人,丢了"护官符",这官恐怕做不长,只好让冯渊在阴间继续做个冤鬼。冯渊者,逢冤也,命中注定,小小应天府,岂奈天何?贾宝玉梦游太虚仙境,是《红楼梦》的重头戏。曹公藉宝玉之手,给我们翻开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红颜淑女们预征她们生命历程的姓名诗和姓名画。且看正册:"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这副画,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二钗的姓名画,再看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玉带林"三字倒读即"林带玉",林黛玉之谓也;"金簪",宝钗也,雪,薛也,即薛宝钗。此姓名诗意寓有乐羊子妻之德的薛宝钗难逃冷落、凄苦之劫,备谢道韫咏絮之才的林黛玉与贾宝玉情结难解。李纨的判词象一首打油诗: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准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首句"桃李"、"完"谐李纨二字。全诗寓李纨一生三从四德,晚年荣华方至,却随即死去,只留得一个诰封虚名,白白地给世人作谈笑之资。宝玉在看正册前,曾偷翻过副册和又副册。其时,宝玉"又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此诗是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指菱根换着莲根,表示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两地生枯木",乃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拼合成"桂",寓夏金桂。由于夏金桂的虐待,香菱"香魂返故乡",故乡者,天国也,香菱受虐而死,其"遭际实堪伤"也。宝玉看到的第一首判词是被列入"又副册"的晴雯,词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雨过天晴之喻,寓"晴"字;"彩云"雯之诠释也;"多情公子"宝玉专称也。诗志晴雯心比天高,而命比纸薄也。姓名入诗之前,姓名入联已见滥殇。仅从诗联两两过从甚密的铁杆关系说来,光讲姓名诗而弃姓名联于阴沟,就足以让文人墨客脸红脖子粗了。因而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姓名联。姓名之所以能入联,也应归功于姓名本身字词"复活"出来的意蕴;另外,姓名指代人物的典型化亦对姓名入联小有益补,大多数姓名联得自文人们对姓名的随意肢解、屠宰、翻意、苟合,因此说来有些残酷,但成联后出人意料的丰功伟绩,又不得不让人口服心服地默认,姓名联实乃语言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因循前文,斯将姓名联按对仗技法,分四类奉于读者。一曰全名联,即上下联全都由姓名构成。唐武后朝左史东方虬曾吹牛说,后世学子必拿他的姓名与战国西门豹作对。这个牛皮吹得未免太大了点,当时就有一个九岁的小孩以"南宫牛"应对,较之东方兄更佳。不过东方虬牛皮没有白吹,从他以后,姓名联开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东方兄一牛吹开姓名联之先河,其功不可没。全名联中最常见的是三字两名联,此种较为简单,因而文苑内外,,俯拾皆是,斯举几例:公孙丑 母弟辰王十朋 陆万友张九思 胡三省殷开山 俞通海真不疑 何无忌张恶子 郑善夫韩擒虎 李攀龙郑小同 杨大异陈万年 张千载李桐客 郭药师郑虾蟆 王鹦鹉刘黑闼 寇白门这十二对三字两名联,均为干干净净、彻彻底底的纯姓名联,其中最佳者,当数第一对,可释为公公的孙子名丑,母亲的弟弟名辰,公对母,孙对弟,丑对辰,是为绝对。姓名联堂而皇之地走进高等学府的考场,是在1933年。当时,清华大学的陈寅恪教授在入学考试的国文试卷中出了道对对子题,以"孙行者"三字索对,这种带点出土文物味的试题难倒了不少唯白话文是学的中学生。只有极少数学生以"胡适之"应对得了满分。据传,为此事陈教授曾与人打了场笔墨官司,结果如何,姑且不论,姓名联的影响却因此而威力陡增了。由街谈巷议至于家喻户晓的纯姓名联,信手拈来,亦能成篇,如: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胡风沙千里,白薇何其芳。如此名联,意蕴隽永,回味无穷,可算文坛佳话了。多名联是相对于纯姓名联的"纯"字来讲的,两名以上的对联就可称多名联,所不同的是,全名联全部由姓名构联,多名联则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姓名嵌入联中,姓名可在联中唱主角,也可以屈尊跑龙套。多名联是姓名联的第二种。清朝乾隆年间,某年春闱夺头魁者姓刘名玉树,发榜后刘到主持春闱的礼部尚书纪昀府中谒师,行门生之礼。闲谈中,纪问刘居处,刘答暂住芙蓉庵。纪听后大笑不己。刘玉树心中纳闷,不知何处得罪恩师。后辗转打听,才知当时纪突然想起一联云:刘玉树小住芙蓉庵,潘金莲大闹葡萄架。纪为人爽朗,有笑癖,一时高兴,忍俊不禁,笑瘾发作,才有此举。纪昀,字晓岚,资质聪慧,博闻强记,贯通群籍,旁征百家,为清朝著名学者,有出口成对之才。乾隆戊申年,工部(又称水部)失火,乾隆批交尚书金简大司空负责修复。有人出对咏此事道:水部失火,金司空大兴土木。联中嵌入金、木、水、火、土五行,且有司空官名,一时无人能应。纪昀入朝后,一新选中书,为南方人,相貌魁伟,常自负为南人北相,他将此事告知纪昀,要纪应对。纪略一思吟,道,"要对上不难,不过于公有所不便。"中书说此事无妨。已便对道:南人北相,中书公什么东西。联中也镶入东南西北中五方位,对仗工整滑稽,众皆叹服,唯中书公形似关公,亦即掩嘴呼卢。纪所对两联,均为多名联中的二名联,这样的对联广为流传,且再看一例: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刘伶,竹林七贤之一,性豪饮,著有《酒德颂》;李白,酒仙也。此联是贴在一家酒府门前的招财联,联中刘伶、李白二人皆变为酒的代称,通过两个时代两位名酒鬼的一问一答,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据说这家酒府一直生意兴隆,门面一扩再扩,最后保留下来的就这副对联了。四名联也是多名联的一种。据说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江西任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一举子与自己同名同姓,心稍不快,便出一对联考察这位李梦阳的水平,联云: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意思是说,你我同名,才能却不在一条线上,干脆改名算了吧。哪知这举子并非等闲之辈,他立即对出下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