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世界名人未解之谜-3

作者:沈岳明 字数:10463 更新:2023-10-09 11:47:20

已被打翻在地的密特朗身上再踩上一只脚,向参议院建议取消密特朗的议员豁免权。11月25日,参议院就此案进行讨论时,密特朗愤怒地指责政府是这桩丑事的主谋或帮凶。实际上,在一个月前,也是这个佩斯凯,曾经恐吓过总理布尔热•莫努里,后者报告了国家安全局长,佩斯凯才停止纠缠。而这次密特朗的遭遇同希尔热•莫努尔一模一样,使用的是同一手法。最终,参议院仍以175对27票通过了暂停密特朗议员豁免权的议案,这无疑加重了对密特朗的政治上和精神上的打击。这起离奇古怪的天文台公园枪击案,迄今一直是个没有解开的谜。密特朗认为:“有人即便不想置我于死地,至少是想使我的名誉扫地。”佩凯斯的口气也变来变去,他于1959年11月4日,被指控参加议会爆炸案遭逮捕后几年,坦白天文台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戴高乐派头面人物。不过,他拿不出真凭实据,一般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但同情密特朗的人都认为,此案是戴高乐派的情报部门操纵的,目的在于从政治上消灭第四共和国时期留下来的最危险的对手,而密特朗是首当其冲的人员。这件案子尽管到现在还存有不少迷惑,但却足以说明政坛波涛的险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坚强的密特朗并没有向逆境妥协,经过奋斗,终于又登上了总统宝座,而且一干就是十四年。最后,来看一下密特朗总统在法国政坛上所创造的一系列奇迹吧。他是好几个政治记录的创造者,很多至今还无人能超越他:自1944年8月进入戴高乐临时政府至1995年5月离开爱丽舍宫,驰骋政坛50余年,成为20世纪法国政治生涯最长的人物;1947年1月,出任退伍军人部部长,时年只有30岁,成为1804年第一帝国以来最年轻的部长,直到如今也没有人能打破他的这一记录;连任两届总统,在爱丽舍宫足足呆了十四个春秋,是迄今为止法国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当总统不到半年,便被确诊身患癌症,却严守机密,与疾病抗争,达13年半之久,为历届法国元首绝无仅有;以右翼分子发迹,而以左翼代表登上权力顶峰,成为法国政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第四部分谁才是登上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在人类航天史乃至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上午9点07分,一艘5吨重的“东方号”飞船在苏联哈萨克中部的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的驾驶舱中坐着一位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年轻宇航员。飞船以每小时2.7万公里的速度,飞越过苏联、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和南美洲的上空,它在环绕地球飞行的同时,自身也在缓缓地自转。这次仅持续1小时18分的飞行震惊了全世界,它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跨出大气层。很快,加加林的名字传遍了世界许多角落,这位年轻的宇航员一夜间不仅成了苏联人民的偶像,更成了全世界爱好航天事业人士心目中的英雄,被誉为“宇宙雄鹰”。他还获得了苏联政府颁发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克里姆林宫大量保密档案的公布,人们开始对当年的这一事件产生了怀疑,加加林真的是当年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1945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的时候,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又悄悄地拉开了帷幕,那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双方在各个方面,特别是科技和军事上展开了大比拼。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给了美国人极大的刺激。双方紧接着展开了载人飞船的实验,在下一个领域里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当苏联发射第二颗卫星时,科学家们在卫星上放了一条名叫“莱卡”的狗,虽然这条狗最后在卫星上死去,但是也足以证明,动物可以在宇宙飞船上生活一段时间。于是,载人太空飞行计划被提上了日程,苏联政府开始在试飞员中选拔“太空人”进行训练和实验,这时,一个名叫弗拉基米尔•伊柳什的飞行员浮出了水面,成为当时最热门的人选之一。弗拉基米尔家庭出身非常显赫,他的父亲谢尔盖•伊柳什上将是苏联赫赫有名的飞机设计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谢尔盖设计制造的伊尔-2攻击机为苏联战胜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子承父业的弗拉基米尔也是一名出色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他对战斗机一直情有独钟,是苏联最优秀的飞行员,保持着10多项飞行纪录,在1959年更是创下了3万米的飞行高度记录,并因此获得了苏联最高勋章。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成为进入太空的首选人员了,况且空间飞行计划的负责人中许多都是他父亲原来的部下和学生,试想一下,一个父亲是上将飞机设计师,本人又是最高勋章获得者,如果他的照片出现在世界各地报纸上,实在是太完美了。在荣誉的感召下,原来对进入太空兴趣不大的弗拉基米尔参加了苏联的载人空间计划,并秘密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和准备工作。有一次,一张弗拉基米尔身穿太空服的照片被登在了西方报纸上,苏联官方立刻出面否认正在进行载人太空飞行的计划,因为政府需要的是绝对的成功,不愿意事先张扬这件事。直到最近人们才从一些资料上得知,在1961年飞上太空之前,至少有7位宇航员在训练和试验中献出了生命。而在苏联解体后公开的档案中清楚地记载着,1961年4月7日,弗拉基米尔•伊柳什作为最合适的人选,踏入了飞船,开始了他的太空之旅。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在返回地面降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太空舱本来预计从第一或第七轨道着陆在苏联境内的,而实际上弗拉基米尔却从第三轨道着陆在中国境内。另外,他也没有按照设计好的方式从太空舱里被弹射出来,而是随着飞船一起在地面上硬着陆。幸运的是,他没有死亡,但是受了很重的伤,这样他就没有办法以最良好的状态面对宣传媒体的采访了。对于苏联政府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这次卫星发射和结果被严格封存起来,所有参与或了解这一计划的人都被命令对外保持缄默。弗拉基米尔也从苏联的各大媒体视野中消失了两年,官方宣布他由于车祸而在中国养病,而人们很快发现官方的说法漏洞百出,开始说车祸发生在1960年,可是在一张1961年公布的授勋仪式的照片中居然出现了弗拉基米尔的身影,政府又马上改口是在1961年,至于说到养病的地点,则一会儿说是北京,一会儿说是杭州。而就在弗拉基米尔飞行的第二天,加加林的名字才为政府高层所知道,5天后,苏联对外宣布加加林胜利地成为了飞入太空的第一人。以前的低调处理和这次突然宣布的成功,在全世界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而成为英雄的加加林之后的一些行为却开始反常,开始酗酒,还当众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甚至在一次公开的酒会上,他当着赫鲁晓夫的面摔碎了一个酒杯。人们后来推测很可能是由于他得知自己所得到的荣誉并不是真的,而自暴自弃。几年后,这位英雄在一次飞机试飞中失事,坠机身亡,而他的失事也笼罩着层层迷雾,给历史留下的是另一个谜。至于弗拉基米尔•伊柳什呢,他现在是苏霍伊飞机制造厂的首席试飞员,曾经试飞过140多种飞机。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材料显示,很可能他才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真正的宇航英雄。20世纪90年代,伊柳什在电话中曾经表示愿意接受一家美国电视台就这件事的采访,然而当摄制组到达俄罗斯以后,他却选择了保持沉默,使这一历史之谜还不能真正地被完全解开,在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住了,可是那一天也许不会太远了。第四部分苏拉为何突然引退?古罗马执政官苏拉实在是一个难以说清的人物,他最令人争论不休的是他的行为,出身社会底层,费尽心血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以后,却突然宣布辞职,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隐居到了他的一座海滨别墅里。有人说金钱、情欲、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欲望,其中又以权力欲最具有诱惑力。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的统治者为了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权力,勾心斗角,兵戎相见,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因此苏拉的突然引退成为历代学者一直感兴趣的话题。公元前138年,苏拉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其祖辈曾做过罗马执政官,后因触犯罗马法律关于不许私藏金银器皿的条款,而受到罗马元老院的严厉制裁。从此以后,家庭一蹶不振,迅速败落下去。到苏拉时已是一贫如洗,甚至沦落到没有存身之地的境地,他只好与一个被释放的奴隶同住一屋。为了生活,苏拉不得不去从事一向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去当演员和滑稽小丑。因为他的一张白皙的脸上总是有点点红斑,好像“桑椹撒在面粉上”,使人一看就喜欢上了他所具有的滑稽相。再加上苏拉刻意表演,感情投入,善于迎合观众,在罗马娱乐界崭露头角,小有名气。而经过这些复杂的经历后,也使苏拉对人生、对社会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既羡慕先辈的官场得意,家道昌盛,又不满意自己无所作为的处境。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像自己的祖辈那样呼风唤雨的人物,为了实现这一野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地寻找着机会。到了而立之年,苏拉的生活还是没有任何的起色,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时来运转,连续几个偶然的机会,为他实现个人的野心打下了基础。首先,有点积蓄的苏拉出入于青楼间,结识了一位有钱的、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妓女,苏拉用他的感情投资换来了这位妓女对他的信赖,妓女在临死前,把她全部的家产都给了苏拉,这些财富足以使苏拉跻身于贵族行列。苏拉在蒙骗妓女的同时,也恭顺地取得了继母的宠爱。继母去世后,苏拉又继承了继母的一大笔财产。两笔巨额财产使苏拉彻底告别了贫穷,一夜之间从一个破落子弟摇身一变,成为罗马社会上有名的财主。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从那时开始,他放弃了一向被人瞧不起的职业,步入了政坛,所以有很多人说苏拉是站在两个女人肩膀上站起来的。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05年,罗马属国、位于东非的努比亚掀起了反抗罗马的朱古达战争。由于罗马小农破产,兵源已显不足,加之军队腐化,战斗力大大削弱。至公元前107年,朱古达战争已进行到第七个年头,罗马仍然没有在战争中占到任何优势,战争难分难解。罗马政府深为此事而感到头疼,所以派执政官马略带兵前去平叛。苏拉随马略出征,他利用一个合适的机会,同朱古达的岳父交上了朋友。朱古达与其岳父有矛盾,苏拉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一举生擒了朱古达,迅速结束了这场令罗马人深感头疼的战争。苏拉也因此被罗马人当做民族英雄来崇拜,这一切,使苏拉身价倍增。政治上有一定资本的苏拉又认识了罗马实权人物大祭司之女麦特拉,并娶她为妻,使他网罗了更多的罗马上层势力。苏拉五十岁那年,东方的本都国王反叛,元老院决定出兵东方,但在军队统帅人选一事上,苏拉与马略竞争激烈。苏拉借助麦特拉及贵族派的支持,终于当选为执政官,同时取得了军事的统帅权。但当他一离开罗马,马略便控制了元老院,杀死了包括苏拉女婿在内的许多苏拉拥护者。苏拉闻讯,便带领少量部队,匆匆赶回罗马,暂时夺回了控制权。马略虽战败,但当苏拉重去东方时,他又在罗马推翻了苏拉的势力。苏拉在匆忙之中结束了在东方的战争,率领四万大军回师罗马,与马略派开始了一年半的血战。整个罗马城血流成河,十余万人死于非命。最终,苏拉夺回罗马,马略兵败外逃。这次战争首开了罗马人攻打罗马城的先例,苏拉也因此在罗马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公元前82年11月,苏拉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率领军队长驱直入罗马城,苏拉由此被罗马元老院授予无限期的独裁官,集立法、行政、司法、经济、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无冕之王。以前,独裁官一职是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才选举产生的,任期不得超过半年。而现在苏拉变独裁官为终身制,表明自己要永坐宝座。为了维护在罗马的统治,苏拉还实行恐怖政策,颁布《公敌宣言》,对马略党人大肆捕杀,弄得整个罗马人人自危,苏拉由此被人称为“一半是狮子,一半是狐狸”。然而,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苏拉在取得终身独裁官的第三年,突然宣布隐退。权力和财富,是苏拉一生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惜以道德的沦丧、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生命为代价。而正当他的权力如日中天时,却莫名其妙地引退,其中的原因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据说,当苏拉决定放弃权力时,他曾在广场上发表过一次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如果有人质问他引退的原因,他可以毫不保留地回答。当然,在场的人都惧怕他,没有一个人敢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质问他的。后人对苏拉的引退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苏拉在三年独裁统治后还政于民是明智之举;有人认为是苏拉大幅度的改革无望而急流勇退;还有人认为是苏拉在满足权力欲望后厌倦战争、厌倦权力、厌倦罗马而向往田园生活;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苏拉得了严重的结肠溃疡,腐烂的肌肉竟长出虱子来,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虱子爬得到处都是,苏拉的这种病况让他无法管理朝政,只能引退以度残年。公元前78年,苏拉因肠出血而死去,永远地带走了事情的真相,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第四部分查理大帝的加冕事出偶然吗?法兰克王国是公元5世纪末到10世纪末由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在罗马帝国逐渐衰落的时候,法兰克人正逐步崛起。他们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地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486年,一位叫克洛维的人率领军队把西罗马人赶出了高卢地区,以巴黎为首都,建立了墨洛温王朝。8世纪前期,管理宫廷事务的权臣查理•马特逐步掌握了王国的实权。751年,马特之子“矮子丕平”废掉墨洛温王朝国王,自立为帝,建立了加洛林王朝,但新王朝最强大的局面却是由丕平的儿子——查理大帝开创的。查理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欧封建化过程急剧进行的时候,查理所实行的政策措施客观上加速了这一进程,得到新兴封建地主阶层的拥护。查理是位好战的国王,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他长年累月率军四处征战,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经过五十多次战争,查理使法兰克王国成为控制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西临大西洋,东到多瑙河,北达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差不多囊括了昔日西罗马帝国的全部国土。795年,罗马教皇阿德一世逝世,查理支持利奥三世当选为新的教皇,利奥三世为了答谢查理,在罗马为他大唱赞歌,从而引起了罗马贵族的不满。反对者冲进教皇官邸,逮捕了利奥三世,准备将他送进修道院受刑,扬言要刺瞎他的双眼,割掉他的舌头。利奥首先向拜占庭国王求救,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想法逃出监狱后他又向查理求援,查理亲自带兵护送利奥三世回罗马,用武力平息了这场纠纷。利奥三世对查理感激涕零,不惜抓住一切机会报答他。800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利奥三世给查理加冕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关于查理加冕称帝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查理根本无意被加冕,那只是教皇一厢情愿的报恩行为。在《查理大帝传》中详细记述了加冕的全过程:800年12月25日,教皇召集了附近地区所有愿意参加弥撒的人们来到圣彼得大教堂,当晚一切显得格外隆重,教堂内灯火通明,音乐悠扬地回荡着。弥撒仪式开始了,查理望着基督像,全心地沉浸在仪式的庄严之中。突然,教皇利奥三世大踏步地走到查理面前,将一顶西罗马皇帝的皇冠戴到他头上,并高声宣布:“上帝为查理加冕,这位伟大的带来和平的罗马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参加仪式的教徒也齐声高呼:“上帝以西罗马皇帝的金冠授予查理,查理就是伟大、和平的罗马皇帝和罗马教皇的保护人!”教皇利奥三世本想用这样的方式给查理一个意外的惊喜,但他的做法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查理感到突然和无所适从。查理觉得,“皇帝”这样的称号太令人反感了,自己并不需要被授予这些所谓的荣誉。他更担忧这个加冕背后的无穷隐患:拜占庭的罗马人对于他的皇帝称号肯定会万分仇恨,这甚至会对法兰克王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查理事后后悔地说:“如果知道教皇的策谋,就不会在那天去教堂,尽管那是一个伟大的节日。”这是爱因哈德在自己的书中记录的情况,依此看,查理大帝是不愿意被加冕称帝的。很多学者采取这一说法,是因为爱因哈德从20岁起便被查理聘请到宫中掌管秘书,参与机要,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跟随在查理左右,深得查理的宠信,他的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如果说爱因哈德说的是真的,查理不愿意称帝,除了顾忌拜占庭的罗马人的仇恨,还会不会有别的原因?普遍认为他忌讳的是教皇利奥三世。教皇主动给他加冕表面上看来是报恩,但同时也会趁机夺回一些权力。查理虽然是个纯粹的基督徒,但他也并不希望教会干预政权,为此,他曾刻意保持了“法兰克及伦巴德国家”的称号,当立他的儿子为王时,查理亲自主持了这一神圣仪式。现代许多西方史学家对查理不愿意加冕称帝的说法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当时的查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完全能够控制当时的局势。如果他不愿意,教皇利奥三世决不敢做出冒犯他的事情。事实上,不管查理是否愿意罗马教皇为他加冕,他在实质上已经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这次加冕是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极其深远,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对西欧进行双重统治的政治思想基础,开创了中世纪教皇为皇帝加冕的先例。它象征着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受之于教皇,暗含着教皇权力依然高于皇帝的意思,为日后的教权与王权之争埋下了祸根。第四部分华盛顿为什么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乔治•华盛顿绝对是一位重量级人物,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是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独立战争,从而彻底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使美国走上了自由之路。而且在战后,他组建了第一个合众国政府,确立了国家信誉,为美国的国家形态奠定了基本的结构形式。同时,他还很注重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制定了影响深远的土地政策。这一切,足以使他终生受到美国人的爱戴。但是,在他第二次担任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很多人准备再次推举他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并且当时的宪法上对总统连任也没有任何限制。可是,华盛顿毅然谢绝竞选第三任总统,并在1796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说服国会,让他卸任回家养老。对于华盛顿这一出人意料举动的真实原因,许多历史学家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定论。而华盛顿本人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回到家乡后,都没有公开表示过他拒绝连任的真实原因。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是根据华盛顿的生平经历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以探究华盛顿拒任的原委。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华盛顿主要是担心自己会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去,因而不想继续从政。当时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激烈的党派斗争,华盛顿本人也觉察到了选民中间日益增长的党派情绪,因此在其告别演说中,语重心长地呼吁团结,反对党派斗争,反对其他分裂势力。不幸的是,在党派斗争中他虽然长期一直保持中立,但在第二任总统后期,他失去了非党派的立场,成为了一个联邦党人。在这种形势下,他中断自己的从政生涯看来是一个开明政治家的最好选择了。另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舆论的攻击对华盛顿作出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的决定产生了主要影响。英国一位历史学家说:“由于想要空闲,由于感到体力衰退和受到反对派的谩骂而气馁,华盛顿拒绝接受要他担任第三任总统的要求。”美国许多历史和政治学家看法也大致相同。随着党派斗争的加剧,舆论界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在两派报刊互相攻击的同时,华盛顿在他第二任总统期间,也受到反对派无情的攻击。这种攻击如此激烈,以致弄得他焦头烂额,十分难受。他被指责为“伪君子”、“恺撒”,说他藐视公众。当他提出不连任第三任总统时,许多杂志在其头版头条中还把他的举动称为“恶毒的谎言”。费城的《曙光报》在华盛顿告退的次日宣称:“这一天应成为合众国的纪念日……因为,原是我国一切灾难根源的那个人,今天已降到与他同胞们的平等地位。”华盛顿在1797年3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现在把自己比作要寻找一个休息之处,并正在屈身倚伏其上的疲惫旅客。但是,人们听任你安安静静地这样工作,这未免太过分了,不是某些人能够忍受得了的。”其实,上面两种意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究竟是哪一种在华盛顿的思想深处占主导地位,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们无法知道。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深一步的原因促使华盛顿不想再继续担任总统,比如说华盛顿本人是否对权力的欲望开始淡薄,或者是身体的原因,现在也还是一个正在进行讨论的问题。不管怎么样,华盛顿不顾公众的压力,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国家总统,从而创立了美国总统两任传统的举动,是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在当时,美国宪法还没有对总统连任作出规定。华盛顿创立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第三任总统为止。1947年国会鉴于总统权力不断扩大和有可能形成终身制的趋势,才制定了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即“任何人不得任总统之职两届以上”,该修正案于1951年正式批准实行,从而又恢复了华盛顿创立的传统。在退休不到三年后的一天,华盛顿由于偶感风寒,最后病情转重,可能是当时医疗技术的低下和医生的误诊,最后不治身亡。这位美国人的国父虽然去世了,但他为美国留下的许多精神财富却永远留在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心中。当他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时,他是否会想到他的这一行为给美国政治带来的巨大影响呢?也许这个美好的历史之谜并不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地去解开,记住华盛顿的名字就够了。第四部分拿破仑为何会兵败滑铁卢?1815年春,被放逐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回到巴黎,东山再起,很快重新控制了整个法国政权。得到这一消息后,欧洲各国君主如临大敌,立即组织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希望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他绞杀。拿破仑也迅速组织部队抵抗,根据制定的正确的战略部署,是要在俄奥大军到达之前解决战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将英普联军各个歼灭。可是这一次战争局势并没有朝着“战神”部署的方向发展。受命占领布鲁塞尔重要阵地以牵制英军的内伊元帅迟缓犹豫,使这一行动未能如期完成。后来在双方激烈争夺时,拿破仑又命令内伊属下戴尔隆军团由弗拉斯内向普军侧后方开进,和主力部队一起对普军实行夹击,但戴尔隆对命令理解不清,错误地向法军后方的弗勒台开来,使这决定性的一击延误了近两个小时。而当戴尔隆重新赶回普军后方时,又被不明战局的内伊元帅严令调开,这时英军已在戴尔隆的大炮射程之内,戴尔隆机械地执行了内伊的命令,使法军在临胜之际功亏一篑,英军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另外,老天爷也似乎有意和拿破仑作对。就在滑铁卢会战的前一天,拿破仑指挥军队追击英军时,就在两军快要相接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顷刻间,道路被冲毁,田野一片泥泞,法国骑兵不得不停止追击,使狼狈逃窜的英军绝处逢生。次日清晨,彻夜未停的大雨仍然妨碍着法军按时投入进攻,善于运用机动战术的拿破仑也无法在这样的天气下发挥炮兵和骑兵的机动作用。战斗一直推迟到中午才开始,这就给英军更多的喘息机会。就这样由于下属将领贻误战机和对命令的错误理解,以及天气等原因,他的计划未能全部实现。英军在大举后撤后仍坚守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村南的圣让山高地,决心同拿破仑决一死战。滑铁卢大战是世界战争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也是拿破仑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战。然而,这一战却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滑铁卢战役的进程既惊心动魄,又富有戏剧色彩,许多微妙因素影响了战局,使法军的锐势急转直下,失去了几乎到手的胜利。6月18日中午,随着三声炮响,滑铁卢之战的帷幕骤然拉开,排山倒海的法国骑兵呼啸而上,但防守的英军顽强抵抗,以猛烈的火力压住了法国骑兵的锐势。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整个下午的激战没有片刻停歇,处于浴血苦战之中的双方都失去了完全控制局势的力量。黄昏到了,拿破仑亲自率领自己的近卫军又向英军阵地冲去,但是就在这个时刻,英国的援军到了,而拿破仑一直相信在英援军到来之前会前来救援的格鲁希元帅的部队却始终未到。形势急转直下,英军趁势变守为攻,对法国军队发起了总攻。列成方阵的法国近卫军一面拼死抵抗,一面缓慢后撤,拿破仑也只好下车骑马而走。他脸色惨白,泪流满颊,在暗淡的晨光中跑过了一个个尸横遍野、怪影憧憧的战场。他试图收拾残军,无奈力不从心,战场上躺着2.5万名死去的和受伤的法国人,法国几乎损失了全部的炮队,而几十万奥国生力军正逼近法国边境,还有几十万俄国军队不久也将到来——所有这一切都使拿破仑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他不得不宣布退位,从此开始通向死亡的流亡生活。法国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引起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是格鲁希元帅的迟迟不到毁灭了整个法国军队,因为当时拿破仑的军队有7.2万人,英军也有7万人,双方势均力敌,谁的援军先到,谁将占据优势。或者是天气原因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可是也有人把原因追溯到更早一些时候,他们认为,如果一切都按拿破仑最初的正确战略进行,本来早就可以结束战斗了,滑铁卢的决战也不会发生。第七次反法同盟也会像上几次一样,被拿破仑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人们还常常把原因归结为拿破仑用兵失误,主要是当时在他身边缺少能攻善战、和他配合默契的将领,达乌被围困在汉堡,缪拉没能够及时从那不勒斯赶回来,马塞纳正在西班牙征战。拿破仑虽然培养了一批将才,但在关键时刻却不能为自己所用,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也有人把拿破仑的失败归结为他个人的原因。他们认为,无论从战斗的开始或是战斗的结局来说,拿破仑确实无愧为近代军事艺术巨匠,但他失去另一种东西,失去了一种对于军事统帅来说甚至比天才还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从而导致了滑铁卢的惨败。也许拿破仑已经意识到他自己的时代即将过去,在对人谈起滑铁卢战役时,他说:“我已经没有从前的自信心了。”有人试图用拿破仑当时的健康状况来说明这一点,他们认为拿破仑在战前就有严重的智力和体力衰竭迹象,他“两眼失神,闪烁不定,步履踟蹰,举止茫然”,“在滑铁卢战役中精神萎靡不振,好几次昏然欲睡”。最后,听一听拿破仑自己的解释吧。他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就算有了这一切原因,那场战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也许,是这些微妙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使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再一次遭遇了失败的命运。人们不遗余力地对其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但是谁也不能说服谁,只好作为一桩疑案继续讨论下去了。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