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向中国大学说不-2

作者:宋 强 字数:13763 更新:2023-10-09 11:45:56

“从去年开始,网上就爆出了一条新闻,竟然说我?取博士学位,已经引起了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的愤怒,这是别有用心、欺?群众!我已经聘请了律师准备起诉。你们要了解情况,一定要找上级部门才能弄清楚!”记者问,举报者手中拿着的论文是不是真的?校长回答:“论文是真的,但她们(指举报者)真的是断章取义,这是我负责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的学生也在做。在同一个课题下,文献综述这块肯定会有相同之处,她们(指举报者)却忽略了核心部分的第三章 被玷污的“象牙塔”(8)实验和创新思想,做实验就有实验数据,我的原因创思想也可以用数据来说明我的观点。”他说,雷同的部分不能叫雷同,而是文献资料的部分相同。作为一个团队,长期从事一个方向的研究工作,一些长期积累的数据会相同,不能看论文只看前面,论文的核心部分为何不看?一篇论文的核心价值重点在指标、实验部分。“我们的课题有不同的部分,我的那部分是在生理方面,其他的是在药理方面。”关于正文部分出现的小白鼠造模实验数据为何也能出现惊人雷同,他回答,这些都是“有人别有用心,目的是把我搞下台,因为你们不是调查组和上级部门,我现在能告诉你的只能是一点点,现在正是纪检等调查部门定结论的时候,所以我不能告诉你。”记者问,为什么此事在网上沸沸扬扬了这么久,作为校长,一直没有站出来辟谣?徐某回答:“因为我的校长身份,不能影响学校形象。另外,这些事情既然是撒谎,就让它们不攻自破吧!”记者又问:“两位老师的邮箱为何被封?”徐某说:“学校有规定,不能在网上传播谣言,如违反就要封邮箱。”在百度网站敲上“论文3袭”进行搜索,竟然有一万多条新闻和跟帖。论文3袭不是个别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某因论文3袭被撤行政职务。北京某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某被人举报,其2006年6月发表的一部18万字学术专著,其中10万字与东北某大学王某的博士论文雷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开发布会指认弟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某,存在剽窃、造假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葛剑雄,曾收到一份举报南方某大学校长博士论文造假的材料。举报人称这位校长克隆了自己学生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而滑稽的是 两人在文章结尾的致谢辞中感谢的却是同一个人 学生的师母、校长的夫人××教授。葛剑雄说:“一个大学的校长都这样,我们的学术氛围能纯洁起来吗?”??有人在网上撰文指出目前揭露出来的学术腐败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一些高校害怕声誉受损,影响到学校评估、申报课题等等,从而包庇隐瞒,集体“禁声”。有知情者称,为了追求论文数量,部分高校通过高额资金来诱使教师多发文章,只重短期效益,不注重学术队伍的长期培养和学术质量的提升;有的高校甚至提供购买版面或买书号的经费支持,以此来提升高校的学术排名,实际上形成了高校的“学术造假共同体”。有些科研人员不把精力放在科研上而是放在如何发表文章上,常年在外跑科研项目、找关系发表论文,个别人甚至伪造成果、3袭剽窃。“别人做,你不做,傻呀?”这成为造假者的普遍心态。而令人震惊的是,在2008年9月中国科D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竟有39%的博士认为“值得同情”,有23%的博士认为“可以原因谅”。有专家指出,论文3袭、学术腐败已成为像癌症一样的肿瘤,不仅腐化学术研究的风气、造成恶性的学术竞争、破坏良好的学术生态,而且极大地损害我国学者的国际形象。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南开大学的一次演讲中,痛斥中国高校的学术腐败是“国家的耻辱”。在公众眼里,大学教师和学者是距真理最近并为古今真理代言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知识精英始终兼具道德楷模与学问领袖的双重身份,而他们的天职则是通过知识的生产与传承来践行社会道德。”《左传》曾有言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如今,学术道德的沦丧,学术腐败的滋生,已使中国知识分子诚信的根基发生了动摇。更有学者尖锐地指出,一个纵容失信的环境,比失信行为本身更第三章 被玷污的“象牙塔”(9)加可怕。自省和反思首先来自大学校园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姜军指出:“论文3袭”源于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学生为了毕业而写论文;教师为了评优晋级、获得科研立项经费而写论文。时下,学生没有经过实践,缺乏创新思维训练,常常是先定题目再写论文,极易脱离实际,只能通过“3袭”得来。此外,一个导师同时带十几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精力和体力有限,自然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和正确引导,由此,学生乐于走捷径也就不足为奇了。华中师范大学原因校长章开沅教授指出:学术道德的丧失,学术规范的缺失,与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标准有着密切关系。大学为什么急功近利、学风浮躁乃至舞弊丛生?量化的、刚性的指标体系是根源之一。如果真正有水平,即使论文没有发表,也该认可。功利主义的指标化倾向,导致学术研究重量不重质,那我们就要向重质转变。章开沅教授的分析捅到了“肿瘤”的要害处。一些高校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和口号,而且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要求极高的文章发表、课题申请、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于是一些被高指标压得 不过气来的教师就铤而走险了。而且目前许多高校都规定,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评职称也和发表论文挂钩,一些人才不惜冒险造假、3袭,更不惜重金购买学术期刊版面。另一方面,一些学术期刊为了盈利,舍弃学术尊严,只要作者肯出钱,就为其发表论文,该有的文章审查和匿名审稿制度形同虚设。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因校长刘道玉在2009年年初发表的《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一文中将“研究生泡?化”列为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文章指出:“虽然公开学术造假是个别的,但学风浮躁和浮夸却很普遍,至于 假项目 、 假论证 、 造假论文 、答辩走过场更常见了。”而在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杨东平教授看来,3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学风、教风的问题。他由此开出“药方”:从内因上可以通过学生自身加强道德自律,从外因上可以通过教育和纪律等方法进行防治。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和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术道德的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环境;再次,要严格惩处学术不端行为,3袭者必须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如果没有惩处,只会纵容3袭等现象的频频发生。据他介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生在入学时要接受关于学术规范的教育,通过相关培训让学生意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一些高校的学生手册上有关于学术规范的明确规定,学生还要在学生手册上签字表示接受相关规范的约束。这样,学生和学校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学校通过契约明确告知学生应负遵守基本学术准则的责任,而学生的签名代表一种承诺,今后在开展学术研究、获得学分和学位时,就必须遵守契约的相关规定。据成都商报2009年10月11日报道:四川大学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取消毕业论文一个最为主要与直接的理由就是“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可以说是 人神共怒 。与其延续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对于论文3袭屡禁不绝的原因因,有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落、数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等因素,但就当前来说,惩戒不力也是重要原因因。由于惩罚不力,3袭行为是“低风险”的,同时又是“高回报”的,有人通过3袭获得了学位,有人则通过3袭获得各种各样的奖励和基金赞助,所以,以身试法者自然就前赴后继、第三章 被玷污的“象牙塔”(10)络绎不绝了。2009年3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高校学习风气建设座谈会上,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的周济强硬表态:“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 零容忍 ,实行 一票否决 制。”他说:“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他在讲话中指出:“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严肃查处,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他要求,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发挥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要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发挥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要加强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在此之前,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要求“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要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2009年11月18日,又有好消息传来,为了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日前决定成立学风建设D调小组和学风建设委员会。有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铲除学术腐败的土壤,还学术研究的清新之风,唯有上下共同努力。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1)曾经有人将考大学比喻成“独木桥”。在拥挤着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逃走了,在逃跑者的眼里,求知求索的路有千万条,并不只有上大学这一座“独木桥” 他们向大学“说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个酷热的夏日,家住北京的秋子在自己家里拧开煤气开关自杀身亡。抱着她僵硬的尸体,她的父亲怎么也不能相信每天快乐得像小燕子一样的女儿会自杀!就在自杀的前一天晚上,女儿还快乐地弹琴、唱歌,还轻盈地迈着舞步给他跳了一段芭蕾舞,还将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找来,连夜写了一篇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在自杀的这天早晨,她推着自行车去上学时还一脸笑容。她怎么会自杀?虽然现场有女儿留下的遗书,可是秋子的父亲和母亲仍坚持要进行尸检。几天后,他们拿到了尸检报告,尸检证明:秋子是自杀。一个马上就要上高三的十七岁少女,正是如花的年龄,她为什么要选择死亡?秋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有时跟着母亲生活,有时跟着父亲生活,也许是生活的动荡,进了初中后,秋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父母心里暗暗着急,他们担心女儿上不了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意味着上不了大学。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他们希望女儿上大学,而且最好是念大学本科。为了能让秋子考上高中,初二下学期,父亲费了很大周折将她转到海淀区一所比较好的中学,又不惜高价给她请了家教,为了让老师多鼓励秋子,让她恢复自信,父亲还不时去学校与老师“联络”感情。那些日子,秋子非常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马上就要中考了,秋子面临着是报考中专,还是报考高中的选择。一些亲友劝秋子报考幼儿师范,他们觉得秋子当幼儿教师很合适,秋子喜欢孩子,在她的床头挂满了布娃娃,平时见到?家的孩子总是喜欢得眉开眼笑。而且,秋子爱唱歌跳舞,钢琴已经过了六级。秋子虽然也想上高中,然后上大学,但是她知道,对于她来讲,实现那个目标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她也想报考幼儿师范。可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希望女儿上高中,然后上大学。中考时,秋子考了558分,过了普高录取线。虽然秋子的中考成绩只够上一所普通高中,可是望女成才的父亲却通过关系在朝阳区给秋子联系了一所重点中学。从城南的家里去城东的学校,骑自行车单程要一小时四十分钟。每天早晨,秋子五点半钟就得起床,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到家。那个时候,父亲总是做好了饭菜等着她,她需要这种有人等候、有人关爱的家的感觉。可是在学校,秋子的自信却一点一点被击碎。入校后的第一次考试她就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可是她仍想努力赶上去。父亲给她请了家教,上高一的那个暑假,她基本上是在补课中度过的,她从数学老师家里赶到物理老师家里,又从物理老师家里赶到化学老师家里。仅这一个暑假,补课费就花了几千元。从高一开始,秋子除了寒暑假补课,平时的每个周末晚上也几乎都奔波在补课的路上。父亲还给她报了芭蕾舞培训班、绘?培训班,硬笔书法培训班。他希望秋子将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为了鼓励她的学习积极性,父亲规定,每去一次培训班奖励10元钱,每练写一页字奖励3元钱。父亲还规定,数学成绩进入班级前20名,奖励500元,总成绩进入班级前20名奖励1000元。他将女儿的书法作品按时间一一编上号,让女儿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他请人将女儿?的?和她喜爱的卡通片,打磨到女儿小房间的窗玻璃上,让她高兴,让她为自己骄傲。然而,望女成才的父亲不知道,这种“鼓励”更增加了秋子的精神压力,她害怕辜负父亲的期望,害怕对不起父亲的爱。在她的小房间里,书桌上方的墙上贴着一张张复习计划,上面写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桌子上还摆放着她给自己?的自?像,像的旁边,她写着:祝秋子考试成功!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2)可是据她的同学讲,秋子一到考试就紧张,对分数敏感到恐怖的程度,每次考完试,她都如坐针毡掰着手算分,晚上经常做噩梦,常常一脸泪水一身冷汗地从噩梦中惊醒。这种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她只对她的好朋友讲过,而在关爱她的父亲面前,她将内心的这种恐惧深深地隐藏起来,展现给父亲的永远是灿烂的笑容,永远是快乐活泼的身影。偶尔和父亲一起看电视,她也总是爱看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欢乐总动员》。秋子死后,父亲回忆说,秋子跟他一起生活以来只见她哭过一次,那是她养的一只小松鼠死了,她给他打电话说:“爸爸,小松鼠死了??”说着便在电话里呜呜咽咽地哭了,哭得很伤心。父亲不知道女儿“灿烂”笑容背后的苦涩和忧郁,不知道深夜里她偷偷的哭泣。秋子最高兴、最放松的是去姥姥家,因为,没有文化的姥姥爱她疼她,从不问她的学习成绩怎样,从不问她拿了多少分。可是在家里,秋子找不到这种轻松。虽然父亲从不训斥她从不指责她,但是那饱含着期待的目光,那句总挂在嘴边的“咱们一定能考上大本”的鼓励,像大山一样压在她的心上,使她 不过气来。她是多么想做一个父母希望的让他们骄傲的好女儿啊,可是那个目标对于她来说总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虽然她很用功,也很努力,可是在这所强手如云的重点中学,她的心里总笼罩着失败的阴影,虽然她脸上整天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可是心里却总有一样东西抓着她,使她自卑,使她不敢正视前方。其实,秋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孩,如果不是目前这种以分数论英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教育,她也许会成长为一位很不错的导演抑或歌唱家、舞蹈家,她有很不错的组织才能和文艺天分。高一上学期,学校民主选举校学生会干部。秋子雄心勃勃地参加了竞选,她竞选的是校学生会文体部部长。竞选那天,她以出色的演说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和信任,成为得票最高者。这可能是秋子短暂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成功。元旦到了,学校要组织一场文艺演出,秋子承担了大部分组织排练工作,她自编自导,干得很认真、很投入、很得心应手,在那里,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自信的秋子。可是课堂上的秋子却难有这样的自信。在只看分数不认人的老师眼里,秋子不是一个好学生。在课堂上,她常常因为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被尴尬地“晾”在座位上,每当这个时候,羞愧难当的秋子恨不能有条地缝钻进去藏起来。她也常常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被喊到老师办公室训话,每次出来都抹着眼泪。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可是秋子的尊严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被击得粉碎。用老师和家长的标准衡量自己,秋子总觉得自己很失败,这种挫折感使她无所适从,她想拼命抓住那个上大学的梦,可是那个梦却似乎越飘越远。就在她自杀前的晚上,秋子从一位老师家拿回了当年的高考作文题,连夜写出了她的最后一篇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第一个要做的事儿??哈哈??肥仔是我们班的尖子生,哼,瞧他整天趾高气扬的德性,这次非要把他的记忆给移了。嘻,要是我每次都能考全班第一的话,那我该多牛呀,老师和同学还不该另眼看我!我还想移植比尔·盖茨的记忆,那我就能自由地遨游在电脑的海洋里。我也想移植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的记忆,让我在球场上大展我非凡的风采。我想移植爱乐乐团著名指挥家劳林·马泽尔的记忆,那样,我国的交响乐团在国际上一定会举足轻重。我还想移植国外研制航空母舰的科学家的记忆,那样我就可以实现中国这一项零的突破??秋子是多么想找回失去的自信和自尊啊!可是幻想毕竟不是现实。摆在秋子面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六月底进行的期末考试中,她有三门功课不及格。她又一次被叫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告诉她,总成绩排在最后四名的同学,高三要分流出去,而秋子就刚好排在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3)倒数第四名。所谓的分流,就是留级或者转到职业高中。秋子哭了,她对同学说:“我要是上不了高三可怎么办呀。”也许学校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高考升学率的指挥棒下,他们只有早点将“没有希望”的学生淘ì掉才能保证高考升学率。在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竞争是残酷的,胜者王,败者寇。可是这种竞争牺牲的却是大多数!大多数学生被淘ì出局,成为失败者,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他们也许永远也摆脱不了对这次失败的惨痛记忆,永远也摆脱不了这次失败投在他们生活中的阴影。7月12日,是星期一。秋子还是像往常那样五点半钟就起床了,吃了早点,笑盈盈地跟父亲打了招呼就推着自行车上学去了。可是她并没有去学校,也许她预料老师会在那天公布会考成绩,她没有勇气再次面对失败的打击。在父亲上班后,她又推着自行车回家了。果然像秋子预料的那样,这天上午,老师公布了会考成绩,她有两门功课不及格。秋子没来上课并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只是轻描 写地让一位同学通知秋子,让她交钱和照片参加补考。同学在课间给秋子家去了电话,接电话的是秋子。下午五点半钟,父亲在厨房里发现了秋子的尸体。身边放着她留下的遗书:会考两门不及格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我对不起你们??也许秋子觉得她一定会使父亲和母亲失望,也许那永远挂在脸上的“灿烂”笑容使她太累太累,她才决定用死去早早地将人生的帷幕à上。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的秋子,终于满怀遗憾地倒在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下。这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悲剧。但是,倒在“独木桥”下的又何止一个秋子。就在秋子死后不久,江苏的一位高三女生,参加完高考后喝农药自杀身亡,原因因是自认为没考好,上大学无望。可就在她死后没几天,她的家人收到了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就在秋子死后不久,武汉市一位中学生服安眠药自杀未遂,原因因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难以承受高考的压力。这位从死亡线上被à回的中学生说,因为成绩不好,期中考试时,老师怕影响全班成绩,要她回家,不让她参加考试。有的同学甚至当面对她说:“你怎么不死呢,要是你死了,高考时,我们班的分母就变小了,高考升学率就上去了。”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扭曲的心理?是什么造成了这一起起悲剧?一位教育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在社会公众眼里,只有上了大学才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这样的评价标准人为地制造了无数失败者,而这些失败者,他们也许要用一生的岁月才会找回失去的自尊、自信和尊严”。为了上大学,孩子从小就得背上沉重的书包,像作坊的小工一样年复一年地干着他们厌烦而又不得不干的活儿。为了上大学,学生幻想的“翅膀”被剪断了,学生的想象力被“阉割”了,幻想和想象成了一种奢侈。为了上大学,老师、家长不得不与孩子为敌,将他们训练成考试机器,教化成学习的奴隶。上大学真是人生唯一的路吗?如果不上大学呢?教育学硕士老周让13岁的儿子退学了,他说:“回家吧,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老周的学历是教育学硕士。20多年前,他的第一份职业就是教师。周认为自己是具有“父性”的教师:严厉、不虚假。他也一直在用这种态度做人、做父亲。后来,老周 “下海”了,办公司、做贸易,做过的行业不下十个。虽然远离了校园,可是他一直没停止过对教育的思考。他说:“我毕竟还是一个父亲,我不可能对孩子的成长熟视无睹。”儿子小宣的聪明人人都夸,不过也有聪明孩子常有的特点(是特点,而特点不一定就是缺点),调皮,不听话,坐不住,不踏实。小学毕业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一所高考升学率很高的重点中学。那是个培养大学生的地方,能进那所学校的都是经过一番拼搏才挤进去的学习尖子。可是老周发现,那里的孩子大都像小老头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4)一样,不但早早就戴上了眼镜,而且特听话、特?规蹈矩。上了一个学期,儿子的成绩起伏不定,老周还因为儿子的调皮、不听话经常被老师叫去“训斥”。经常在学校走动,老周开始注意观察儿子受教育的环境。他发现,孩子学习的教材还是好多年前的教材,上课时,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语文课应是最具人文特性的课,可是对于学生来讲,连最基本的精神自由都没有,写青松,必须联想先烈;写石子,必须联想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写太阳、写春雨,必须联想党的温暖、党的培育;写长城,必须联想到解放军。学生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能抒发自己真实经历的内心感受,不能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的有个性的话。而是学着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说大话。有一次,政治课老师出了一道题:如果捡到十元钱,你是交给失主,还是私吞?全班同学都说:交给失主。只有小宣说:“如果找不到失主,我就自己留着。”结果,小宣遭到老师的批评,也遭到全班同学的嘲笑。老周还发现,学生学的基本上都是死知识,考试不是考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而是考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就拿外语来说吧,学了半天,说出的外语,不但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一位已为人师的年轻教授,曾谈起当年在大学读书时经历的一件事。一次上英语课,外籍老师让全班同学用英语写一篇作文《我的母亲》。大家都写得非常流畅,因为从小学到中学,这个题目的作文他们不知已写过多少遍了。然而英语老师在阅读了全部作文后,脸色非常难看地走进了教室,她用一种陌生的、带有几分怜悯的眼神扫了一眼她的学生,然后用手指点着目瞪口呆的学生说:“你,王!你,李!难道你们大家都长着同一个脑袋?难道你们的母亲没有虐待过你们?难道你们的母亲就没有好吃懒做的吗?难道你们对母亲就没有一点儿遗憾吗?”原因来,全班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写了自己的母亲多么慈祥,多么勤劳,他们多么爱他们的母亲,连用的形容词都大致相近。因为从小学起他们就是这么写的。对母亲的遗憾也许有,但写作文,他们却只会这么写,因为他们早已学会在表达中排除个人经验而服从公共套路。这位后来吃写作饭的年轻教授痛愤地说:“我写作的最大困难也是最大痛苦,就是总得费力地排除来自学生作文时代的陈词滥调。倒不是说那些词调没有意义,但从文章学的角度看,它们因变成了公共语言而毫无意义。人就是这么给弄呆的。我至今也没有怨恨过我的语文老师,我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但我却无法原因谅这种写作培养方式。”老周可不愿儿子就这么给弄呆了,不愿儿子为学一些死知识耗费生命,也不愿让孩子小小年纪就觉得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是个沉重的包袱。周说,如果这样,也许孩子会终生厌倦学习,那才是最可怕的。老周认为,真正好的老师,不仅授业,更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品质和灵魂。他觉得现在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十个里也难有一个,有一个,就比十个都强”。老周说:“如果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痛苦,是人格的扭曲,我宁可不要这种教育。”那一段时间,老周原因本打算写两本书,把自己的职称问题解决了。不过,他最终还是“下决心来真的,从我做起,咱们都不玩这个游戏了”。他说:“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生活在所谓公众的价值标准里,想想挺可悲的。按常规,我混得再惨,现在也可以评上高级职称,带个研究生什么的。不过,干吗一定要别人叫我一声周教授呢?”老周放弃了写书评高级职称的想法。上初一的儿子也从学校退学回家了。不过,儿子小宣却说:“退学的决定是我自己作的,老爸只是举双手赞成。”他说:“老爸跟我商量说,如果不去学校,你觉得怎么样?虽然我一直不想上学,但想到真的要不上学了,心里还是有点怕。我知道那是个很重要的决定。”现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5)在回想起来,老周和儿子都觉得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当时作出让孩子退学的决定,有没有仔细权衡过对他会有怎样的影响?”老周沉吟了一下说:“我认为社会发展是动态的,现在的价值观念并不能完全预言多年后的未来。就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当时对自己的设计以为是最好的设计,没准现在就是最坏的。在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已有了多种学习知识的途径,学校只是其中的一种罢了,只要自己有学习愿望,也一样是可以学到东西的。况且,现代社会已发展到终生教育阶段,学习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他说:“任何选择都有得有失,我这样做当然有风险,但我最看重的是孩子的求知欲,看重的是孩子个性、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学校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牺牲孩子的求知欲,牺牲孩子的创造力,甚至是人格的扭曲。我认为不值得。“我对儿子说,能真正证明你这个人活过的是什么?是那些你独有的,你无条件一定要做的事,而不能一辈子都是别人的拷贝。”老周说有一件事对他很有启发。那是儿子四岁的时候,他教儿子下围棋。?知“不教的时候他像个天才,教了他反而像个白痴”。他动用父亲的威严训斥、逼迫,弄得儿子到现在还是一见围棋扭头就走。从那以后,任何事他都绝不强迫儿子。他只提醒他,坚持要做的,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儿子13岁时,从海南去武汉上体校。老周给儿子买好了飞机票,让他一个人去。儿子问了一句:“体校在哪儿?”老周说:“鼻子底下有张嘴,你不会自己问吗?”半年前,17岁的小宣跟着父亲从海南来到北京。第二天,他就自己坐着公共汽车穿越半个北京城,去清华大学找自己的网友去了,并且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住下来,因为那里离中关村近,离网友们近,方便学习电脑技术。老周说:“你看老鹰教小鹰学飞的时候,都是从窝里抓出来,往空中一扔。周恩来19岁写下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再看看现在19岁的人在做什么?上大学要让父母送,工作要靠父母找,结婚还要父母掏钱,这叫责任感?这叫人才?”脱离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但儿子的学习,老周一直没放松过。他请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做儿子的老师,不过,儿子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今,几年过去了,学历还停留在初中一年级的小宣,对电脑和网络的熟悉,要远超出对中学课本和高考题型的熟悉。他正在考虑用所学到的本事挣钱养活自己。因为父亲已告诉他,过了18岁,家里就不给他提供生活费了。问小宣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小宣说:“没什么好后悔的,再回头去看,我还是会作这个选择。”谈起当初让儿子退学的事,老周说:“有些人是没走过这条路,其实走过来,你就会发现没什么难的,路宽着呢、多着呢,何必都要去上大学、去挤独木桥?”话虽如此,老周也知道:“没有多少人会像我这样做,号召也没用,教育是长江源头的事,下游不发大水,上游的树就会照样被砍,非到灾难发生了,人们才会警醒。”老周也许不知道,就在他说这番话时,南方一家报纸正在大张旗鼓地报道一则新闻:一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夫妇“挑战学校教育模式让女儿退学回家自学”,那位母亲甚至辞职回家专心教女。这位退学回家的女孩是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作出这个决定时,小女孩离小学三年级“毕业”还有半个学期。女孩的父母说,让女儿退学回家自学,不是为了培养“天才”或“神童”。之所以要这样做,一个重要原因因是,他们认为现有的中小学教育制度令人失望:“一道数学题反复做四五遍,一篇作文来回3十次八次,还不允许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写,这种教学方式上的机械、呆板和低效率,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根本做不到因材施教。”另外他们还觉得中小学教育其实用不着12年这样漫长的时间,如果孩子接受能力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6)强,教学效率高,一半时间便能拿下来。他们说让女儿回家,主要是为了实践“因材施教”的理念,不想让女儿的求知欲受到压制,不想让她的个性受到束缚,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她的学习潜力。夫妇俩一口气买回了小学到初三的全套教材、教纲和教辅资料,父亲教女儿语文、英语、电脑等知识,母亲教女儿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每天,小女孩七点钟起床早读,然后锻炼(跑楼梯、跳绳),邻居孩子上学的时间,她开始自习和上课。语文、数学、英语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为了提高效率,父亲还为她请回了另一位“家庭教师” 学习软件光盘。有了这位“编外老师”,小女孩的语、数、外课常常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一年半过去了,小女孩已经学完了小学四年级到初一的全部课程。小女孩喜欢美术与电脑,爱看动?片和漫?,兴趣广泛。她的电脑动?制作已有相当水平,能用工笔?法在练习本上绘出传神的仕女图;电视上的卡通形象,她看一遍就能惟妙惟肖地描下来。她还在附近的中小学里结识了朋友;每周上一次购书中心和麦当劳,偶尔也出趟远门到外地走走。问起她一年半来的感受,她说刚回家时感到的是无限的自由惬意,像一只出笼的小鸟;一两个星期后,有一种离群的落寞;度过这段适应期,现在自己已非常享受这种学习生活状态了。她的父母说,他们也曾担心“试验”失败,让女儿走一段不必要的弯路,但现在看起来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女儿不但学完了小学和初中知识,还掌握了自学能力,既有广泛的兴趣也有特长。他们说,现代社会的成才之路宽了,连高考都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敞开了大门,一个人只要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总会在社会上找到用武之地。有人说:“如果学校能教好孩子,做父母的就不会冒那么大风险让孩子退学回家自学。中国教育的现状终于把人 逼上梁山了 !”这件事报道出来后,报社收到了一位退学者的来信:去年高一开学一个月,我退学了。促使我离开校园的是学校里那股沉闷和令人窒息的空气。在学校,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除了家长,与我们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老师。他们告诉我们,升学就是一切!他们对我们灌输这样的思想:“要是你考不上好学校,你这一辈子就完了!”他们没想过锻炼学生承受失败和打击的能力,只想用高压政策造就更多的所谓优等生。于是,学生们也渐渐变得麻木、冷漠,相互之间只有竞争,很多人不择手段。我不相信“升学至上论”,我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待下去。作出退学的决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因为我依然希望获取知识来实现我的理想。我只能在去学校充实自己的头脑和离开它以保存自己的本性之间选择其一。前者当然更现实,现在的社会似乎并不看重后者。尽管如今各界大谈“个性”,其实这个词不过是一个最没个性的流行词汇,是批量生产的时尚。现今的校园和社会制造的大多是毫无区别的孩子,只是多了几分自以为是和标新立异。在奶奶的建议下,我参加了成人高中补习班。这是个不错的地方,每周有四五个晚上上课,学习很轻松。最重要的是补习班的气氛很好,没有一般学校那种压抑的气氛。除了每天晚上,我白天的大好时光干什么都行,看书、??、学日语、弹琴??一个学期过去,已经通过了四门会考。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到通过自学学到的知识比在学校学到的更实用,是立足于基础之上,以应用为目的的。在我看来,这样的学习更能在坚实的前提下提高我的素质,而不是学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考完试后忘个精光,仅仅能拿个文凭。但是成人高中毕竟是针对成年人的,对于自控能力尚不够强的我还是有一些缺陷。我之所以能撑到现在,是因为曾经跟爸爸达成过D议 若是离开学校不能完成学业,就得回校。我真希望,在走出成人高中校门的时候,在眼前有很多的道路选择。我还希望,社会对第九章 他们对大学说不(7)人才的评价,再也不是只认学历不看能力,希望它能够给予各种人才同等的尊重,可以让年轻人更大胆、更自信地作出选择。到那时,有理想的青年就不用像我这样吃力地胡碰乱撞,迷迷糊糊地单打独斗了。退学是一种无奈,退学也是对学校教育现状的一种反叛和挑战。但是,退学并不等于失败,退学并不等于就没有前途。社会应该给每一个年轻人以多种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去学校上学,也可以选择回家自学,他们可以选择上大学,也可以选择不上大学。社会应该给他们同等的尊重。著名·译家傅雷先生不满当时的教育体制,让大儿子傅聪退学在家自学,当时曾引起一片议论。可是在家学习,却使傅聪的钢琴演奏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不但年纪轻轻就在国际大赛中拿了大奖,还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还有那位“逃”出大学的三毛。唱着“梦里没有橄榄树”浪迹天涯的经历,成为她人生的学校。最终,她成为迷倒无数年轻人的作家。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成才的渠道也并非只有一条。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胆地绕开“独木桥”,选择了不同的成才路径。由于大学教育资源短缺,即使自1998年以来国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可是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仍不足60%,也就是说,在十名应届高中生中,能上大学的不到六个人。而这之前的中考,已经无情地淘ì了一批失败者。如果两项相加,中考和高考失败者的总数一定超过了大学录取人数。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应该怎样界定成功与失败?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准?一个失败者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不可能自信地走向世界!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失败”者们该怎样拓展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追求人生的成功?如果将上大学比喻成人生的前楼梯,那么小宣他们走的就是人生的后楼梯。其实,前楼梯和后楼梯各有各的风景,前楼梯拥挤热闹,前推后拥地走得匆忙;后楼梯冷清,走的人少,却多了一份行走的从容。不管是走前楼梯还是走后楼梯,重要的也许是,能在行走过程中获得一份快乐感和成就感。但是,死去的秋子,逃出校园的小宣们,当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拒绝学校教育时,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