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捕捉儿童敏感期-7

作者:孙瑞雪 字数:8556 更新:2023-10-09 11:36:53

正常的儿童不对别人的做法多心,不强制别人。这是儿童的美德,是成人们特别要学习的美德。小豆子小豆子3岁半了,是个漂亮的小女孩,有双灵动的大眼睛,很讨人喜欢。她的父母收入很低,爸爸高中毕业,妈妈连高中都没毕业。年轻的父母时常为家中琐事吵架,小豆子常常跟别人说:“我是爸爸妈妈的开心果。”小豆子经常说些好听的话让周围人高兴,当她眼馋别人的玩具和好吃的东西时,能很婉转地讨好人,达到她的目的。小豆子很小就进了附近一个托儿所,现在她常爱在大人面前表现一下学到的东西。她会写几个简单的字,会写阿拉伯数字1~9,爱唱爱跳,还喜欢做家务,能自己穿衣、穿鞋、吃饭。家长说这孩子很懂事,很省心。小豆子喜欢在“过家家”里扮“妈妈”,一次玩的时候,和一个小孩子打了起来,她被打哭了,大人们赶到后,小豆子的爸爸指责了自己的女儿,小豆子哭着跑回了家。但她仍然每天高兴地玩“过家家”,扮“妈妈”。直到有一天,小豆子把一个孩子的胳膊咬伤了,从此再没玩扮妈妈的游戏,她大概为此挨了一顿打。孙瑞雪:我知道有很多个小豆子。我们小的时候可能就是小豆子。平常人家,普通生活,会讨好他人,表现自己的本事,自己照料自己的起居,不小心会挨打。我在学校的“非人”生活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的童年了,母亲说我小时候经常挨打。爷爷是传统而保守的人,我爸爸就是被他打出来的:吊在房顶上、脱掉上衣用棍子抽。我爷爷相信那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上小学时,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现在想起来,这对我的伤害并不大,只是让我更加不爱学习了。初一第一学期,刚开学吧,数学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大部分同学都没做,她让没做的站起来,挨个问为什么没做,有的同学说忘了,有的说不会做。这在老师听来都不是理由,她越听越生气,走到我面前时,她“啪”给了我一个耳光!我不觉得疼,可我觉得羞辱、委屈:这么多人没做,为什么偏偏打我?接着数学老师又打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比我更瘦。我不知道老师是不是看我们俩都很好欺负。下课后,她还告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怒气冲天地臭骂我们,让我们这帮“不做作业的坏学生”罚站。主席台上,我们一个个低着头,初二初三的学生们趴在窗台上看着我们。此后的三年里,我被所有的老师称为“差生”。现在想来,初中三年我简直过着“非人”的生活。我越来越自卑,以至于走路都低着头,不敢轻松地正视前方。直到去年参加了蒙特梭利培训我才有所改变。因为经历过这些磨难,也就容易发现周围人的心理疾患。我有一个朋友小谢,她的虚荣心非常强。有一次我和她逛街,她走到卖首饰的柜台前,看看那些首饰说:“都不好看,哪能比得上我妈从香港给我带回来的项链,光坠子就几千块钱呢!”过了几天,我和另一个朋友又逛到这儿,她伸出手让我们看她手上的戒指,说是她妈从泰国给她带回来的,小谢也把手伸出来。灯光照着她光秃秃的手指,她说:“看见了没?我手上的戒指比你手上的值钱。”我们都愣住了,她说:“这是隐形戒指。”(郑晓黎)孙瑞雪:通过这些年的调查和了解,我们知道,仍有一些学校在沿用落后野蛮的教育方式。当一个个精力充沛的青少年成为学习和考试的工具时,他们可能会考上好中学、好大学,但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绝非如此简陋。伟 伟孩子大伯带着他的儿子伟伟来了。伟伟今年5岁半,因为想念在城里的小妹妹,哭闹着让爸爸带他来。黑黑瘦瘦的伟伟一进门就靠在爸爸怀里,眼神怯怯的,有点怕羞。他爸爸推推他:“这么热的天不要靠在我身上,到别处去玩吧!”连说了好几声他都没动。他爸爸有点不耐烦,也有点不好意思:“这孩子在家皮得很,可一出门就跟傻了一样。”我说:“伟伟,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给你个桃子。”递给他一个桃子。他看看爸爸,看看桃子,又看看我,在他爸爸眼色的示意下才拿起桃子,边看着我边吃。看着伟伟的神情,我心里有点发酸。(未名)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编者的话:接受了传统教育的孩子适应蒙氏教育吗?家长和学校如何配合?孩子应该怎样学习?这些年来,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就这些问题做了很多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章收录的是孙瑞雪老师和薛梅老师一次精彩的对话内容。令人担忧的现状孙瑞雪老师(以下简称孙):咱们和普通幼儿园合作办班有一段时间了,今天详细说一说这些班的情况。薛梅老师(以下简称薛):我发现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另外,很多孩子好像没有尝到过自由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该于什么,事事听老师安排。孙:你是说过去孩子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安排的,现在把自由给了孩子,孩子却没有自主的能力?薛:是这样。孙:那他们的敏感期明显吗?薛:我刚来的时候,发现这些孩子对食物最敏感,食物的需要量很大,是心理层面的需求。我还发现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越听话越好。有个孩子,他妈妈是搞幼教工作的,整天用她肚子里的知识教育孩子,这个孩子的敏感期刚出现,就被家长压下去了。孙:这种孩子多吗?薛:不少。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两三岁,正是一些敏感期开始出现的时候,但我从他们身上没有看到明显的表现。我们班有个孩子,不会说话,但能发出字音,比如“a”这个音他能发出来。“阿姨”他说“阿——姨”,“老师”他说“老——师”。他以前从来不说活。医院诊断这个孩子大脑发育不良,语言机制由此受了影响。孙:那你怎么看呢?薛:我认为是心理原因,当初这个孩子来的时候我就分析过ER了。刚来时他一句话都不说,一个月后,别的小孩下楼梯喊“一二一”,他也突然跟着喊“一二一”,但就喊了这一次,以后再也没有喊过。一天我让他穿鞋,他就不穿,并说“不,不”。孙:那你分析过他的生活环境吗?薛:分析过,主要原因是没人跟孩子沟通。这孩子是由老人带的,老人七十多岁,没有经历或者说没有兴趣跟孩子沟通,是一位沉默的老人。他从不跟孩子说话。实际上,这孩子智力发展和秩序感都没有问题。孙:为什么秩序感和智力都没有受到破坏呢?薛:老人虽然不说话,但从不限制他的活动,他有很多自由啊。孙:现在他的情况怎么样?薛:有进步。哪天早晨吃早餐,他不想吃,只想玩。我对他说:“今天你要不喝牛奶,我就喂你喝。”我刚要过去,他突然冒出一句:“自己喝。”好象他从来就会说这句话似的,只不过发音不够连续。我跟他说:“你对我说‘好’。”他就说:“老——师——好。”以前他都在模仿别人说话,但那天他是自己说出来的,我特别激动。孙:你认为孩子们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薛:最大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给孩子的时间太少。其次,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特别爱给孩子讲道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固执地用他们的观念要求孩子。我总觉得北京这个班的孩子挺“成熟”的。孙:这个成熟是什么意思?薛:孩子都特能察言观色。孙:让人忧心。大城市的父母因为压力太大,很多把孩子送回老家,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等把孩子从远方接回身边,孩子和大人都丧失了沟通的能力。更要命的是,大人以为说教就是爱孩子,就是沟通:这一点在知识分子身上表现最明显。薛:没错。我们班和李燕老师班上各有几个孩子,都有轻微的孤独症,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如何学语文概念薛:我们班的蓝玉,2岁11个月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游记》。有一天我们在外面玩,他问我:“薛老师,什么是大步流星?”我说走得很快、又很着急的那种样子。他酷:“噢,我知道,就是大步往前走。”不完全准确,但他起码理解这个意思。我当时给他表演了一下,他马上就理解了。孙:你这个方法很好。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吗?是一种无法深入了解语言内涵的焦虑。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老师就在用概念解释概念。而对孩子来说,基本概念要通过感觉去理解。传统的教育通常认为学习就是学书本上的知识,形式上是这样,但只有语词和现实联系起来,才是本质上的学习。有一部分孩子“学得很好”,但细细考察会发现他们都是记忆力好的孩子。记忆当然重要,但学习的本质不是记忆。薛: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不允许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和学习的过程。只想让孩子学习所谓的知识。孙:对那些孩子来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大人教的,他们没有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别人创造他们。这是不正常的。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学书本,考试就是考书本,书本成为一个世界,与现实生活无关。但我们学校的孩子只要学了东西马上就在生活中用。孩子主动找实事去应用,按蒙特梭利的说法就是:“他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薛:成人的东西就都是错的吗?孙: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薛:解释概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罗列,解释“杯子”,就把具体的杯子罗列在后面。另一种方法是用概念解释概念。解释驴子,就说驴子是一种像牛像马的、能叫出又大又长的声音的动物…孩子能理解吗?不能。孙:了解概念主要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主张用前者。什么是核桃?不要解释,把核桃给孩子,他立刻就知道。但是你要解释,核桃是一种植物,有很硬的壳…什么什么的,孩子没见过,能了解吗?现在所有小学老师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后面这种方法可以用,什么时候用呢?在孩子掌握大量的正确概念时才可以用,这至少要到小学四五年级左右。比如杯子、桌子、床、狗、马…--这很多的东西儿童他已经通过实物、通过生活掌握了,这时他就能用这些概念去理解另一些东西。最基础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去理解,而只能用实物去理解。……儿童的认识规律,特别像编撰一个真正的好辞典。里面一定要有图,那是词典里基础的东西,是儿童阶段的东西。这个辞典要解释“马”的时候,不用语词去解释,而是画一个实物马,用实物的图像定义了“马”,就可以用“马”这个词去定义“马鞍”、再定义“马鞍形”。词典里不用图会怎样?就会用词典里的一些词去定义另一些词。什么是金属?金属是金银铜铁等。什么是金银铜铁?金银铜铁等是金属,这样就陷入了一个逻辑循环的困境。这个解释那个,那个解释这个,最后转了一圈。儿童不是成人。儿童对实物的基本感觉和表象正在建立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说很多话,用话语教孩子,这是不对的,甚至是危险的。薛:这是成人和儿童在认识方面最本质的差别。孙:你知道,薛梅。通过语言,就是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方式教孩子,使一个孩子学习的进展速度看起来非常快,正好满足成人的虚荣心。其实概念跟概念的联系是儿童自己完成的,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三至四年级时,语文课就专门有解词这个练习。比如“徐徐——风吹过的样子。”这是一种感觉,应该把孩子带到风里去体会。再比如水漫过小桥,小孩问“漫过”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就说,把水倒满了就是漫过了。其实这是“溢出”,我讲错了。后来我这样讲:大海边,海水慢慢涨上来,漫过了海滩上的贝壳、沙子。但我依然觉得孩子还不能掌握,于是我就想,完全可以在一个盘子里摆上一些东西,比如玩具桥呀、房子呀,用橡皮泥捏出一条小河,满灌水,水灌满以后就开始溢出,桥、房子都漫过了。那是一个情境。从这个实验儿童立刻就会知道“漫过”是什么。理解力与写作文薛:为什么你给高琴迪、张继深读《天鹅的喇叭》时,他们两个非常喜欢听?但是给小学其他孩子读的时候,那些孩子不太爱听。孙:那些孩子是因为大量的概念没有建立。什么是建立概念?比如,有报道说在非洲发现了一个类人猿的头骨。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幼年类人猿的头骨。但是我们从这个头骨上能够看出,它已经弥合得非常严实了,不可能再有任何的成长,这可能是个成年类人猿化石。琴迪就问:“什么叫弥合?”琴迪的能力在于他能抓住话语中他不懂的概念。但是其他的孩子,你怎么说他好像只是昕着,但抓不住概念。他不知道哪个概念他不懂,他对世界没有一个清晰的感觉和认识。薛:张老师的孩子上三年级,她说孩子搞不清同义词,老师让他找出高兴的同义词,他却找出了憎恨这个阋。孙:噢,那就是因为概念问题。老师要让孩子抓住概念,比如你问高琴迪:“你有什么特长?”高琴迪会反问你:“什么叫特长?”他知道这句话里他哪个不知道。但其他孩子不知道,他听懂听不懂都抓不住。他没有这个能力。张老师的小孩写同义词却写了个反义词,显然他对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不清楚。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自己能抓住概念。薛:对儿童来说,感觉是最重要的。孙:有篇课文,“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向南飞……”为什么不把这篇课文放在秋天的时候讲?把孩子带到郊外、带到公园去看。我们过去总在说,首先是感性认识,然后再是理性认识。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又颠倒了。总是先从书本上学,用理性去认识,然后再感性认识。比如说秋天那篇课文,就被排到冬天去了。那年秋天,我特意让琴迪观察树。观察后他给我描述:“噢,树叶突然往下掉,然后树叶就开始旋转,然后就俯冲。”我当时觉得他描述得真好,然后又带他到落满树叶的地方,琴迪说:“老师,我们的脚踏在树叶上脆脆的。”然后,我们走到街上,琴迪又发现白杨树树叶落在地上,地上花花的。琴迪那篇写秋天的作文是这样写的:“秋天来了,树叶从树枝上突然掉了下来,旋转着俯冲下来。我们走在树叶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树叶落到地下像画画一样。”他的老师说:“我不相信孩子能写得这么好。”实际上,儿童对秋天的感觉和对秋天的观察远远超过成人。只有成人会麻木,儿童不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薛:很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智力,总想让孩子聪明,聪明。孙:实际上我们早就发现,只要是正常的儿童,当他心智到了那个年龄,他就会有那个年龄孩子的正常智力。是大人把这个弄扭曲了。薛:其实特别简单,成人只需要守护着、等待着他心智的成长。这是最主要的。孙:儿童的智慧是天然的,让他不受打扰地成长,比成人有意塑造好得多。儿童用他的感觉系统认识世界,所学总能同他的生活联系起来。只要他所学的东西跟外界事物配上对,儿童的智能就会得到发展。如果小学六年,从6岁到12岁,孩子一直是在这样发展,那他成长起来不得了。薛: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把我们的小学办好。孙:是啊。传统的一些理念太根深蒂固了.不管是受过多年蒙氏教育训练的老师,还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不小心就用自己成长的经验来教孩子。薛:这就是您寻找一个新模式的原因。孙:是的。一个新模式。这个新模式要让知识跟现实紧密结合,知识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知识。要让孩子因他自身的发展而充满创造性。人内心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要被唤醒,要借助某些活动被唤醒。我们成人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活动唤起了儿童的的感觉,但我们要去做,做一次就给孩子多一次机会。一旦这种内在的东西被唤醒,在生活中被运用,它就固定在了孩子身上,这就是儿童的潜力。当他长大成人,环境、氛围、机会一旦来临.这感觉就会从他心中腾飞而起。你还记得不?琴迪特别喜欢玩那个叫淘金的游戏。我发现他玩到一定水平,就开始设计程序,不断设计,这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的内在兴趣跟外面的东西配上了对,而且固定了下来。一旦这样,创造力就随之而来。但大部分儿童没有这个机会往深里走,因为成人不给这个机会,儿童只有不紧张的时候,全身心地、放松地去玩的时候,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配对的外界事物上。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意思,当他内在的东西跟外在的东西配上对,刹那问他的心智就会有飞跃。这种机遇越多,儿童的心智就提高得越快,他的创造力就越强。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神秘的过程——儿童是如何把它转换的?这个奇妙的过程在大脑中完成,儿童自己使用这个转换机制。但是我不知道成人该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所以我经常看琴迪玩游戏,我发现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别人看来琴迪是在某一天突然开始设计程序的,但我知道通向这一天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孩子不能有压力。一有压力,他的感觉就没有了。当孩子能够把他的感觉跟世界配对,他就开始拥有两种东西,一是抽象,一是演绎。这样他就掌握了了解世界的武器,他就开始理解概念,创造概念。所有这些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不由成人来代理。薛:成人的代理对儿童没好处,成人代理的词只是给儿童一些联想,儿童对成人给他的词进行另外一次联想。孙:儿童也会使用成人直接给他的概念,如果成人不断地强制孩子,不断给孩子说,儿童也能很快使用成人的这套语言系统,只是这套语言系统和孩子的生活没有关系。琴迪学拼音的时候刚开始特别慢。我都着急了,怎么会这么慢?后来我发现,他一旦掌握这个规则就开始到处用。你叫他:“琴迪吃饭。”“b—u,bu!”他用拼音回答你。开始学写字了,有段时间他怎么都不会写。我就教他写半个字,写了两个晚上,他发现了规律。这个规律是他自己发现的,这下好了,所有的字他都分解。他问我:“这个字是什么字?”我说:“腰”。“噢,这边是个月,上面是西,下面是女字。”他把这个字的分解掌握了。他用这个分解过程整整用了三个月。成人可以在5分钟内把规律教给他,孩子自己用几个月发现秘密,后者是儿童的智慧,一点一点沉淀在儿童身上。藓:我们班梁义就这样。把“他”以前一直叫“我也”。后来有一天我给他讲故事,他说:“薛老师,这个字不是‘我也’,是‘他’.以前我弄错了。”那会儿他刚三岁。孙:你知道,所有的儿童在认识新的事物、在掌握事物本质的时候.都有一个过程。超过他心智水平的东西他记不住,他只能记住和他的心智状态相匹配的东西。但过一段时间,他会突然发现新事物和他已经掌握的东西之间的差别,这种对差别的认识说明儿童的认识能力在逐渐上升。但这之前成人不能着急,要等待。薛:我们班文文经常一个人说话,而且是说一些不好的话。有时听他说活真会让你莫名其妙,完全没有同情景和环境配对,他在家也这么说。“打死你”、“小王八蛋”、“小背瘘”,等等。我们班孩子没人说这些话,我问过他妈妈,他妈妈说孩子以前在舅姥姥家呆过,可能老家的人这么说过他。这些话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了,现在精神一放松就使用这个潜意识。当然,这是放松了的表现,自然是好现象。孙:越小的儿童,所说必定跟所做直接相关,要是不相关,问题就来了。人格的分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薛:我有个朋友,她的行为是一个模式,语言是一个模式:你跟她接触就会发现,她说归说,做归做。孙:你知道她是分裂的,她的言行心没有合为一体。这种人格状态我们先不以好坏来论。但是你会发现,当人的语言、行为、思维三者合为一体时,这个人是稳定的,有力量的。对不对?薛:是的。孙:你看,三位一体的这个人必定是有自我的。我的意思是,这个人必定是通过自己建构自己。我们常说: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这就是第一点。第二点,按照蒙特梭利的观点,专注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这三样东西合为一体时,一个人的力量、能量就集中到一点,这样一来能量加大了,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深入了,就能对这事物进行新的创造。如果所思、所做、所说这三样分裂开来,一个人的能量必然被分散,他就可能神游。神游是什么?当薛梅你在讲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紧紧地跟着你的语言和你的思路走,比如你说到这个杯子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杯子,或者我会想这个杯子到底怎么回事,我就这个问题往更深里走。但是人格分裂的人,当你说到杯子的时候,他想的可能是花生,而且思路虚无缥缈。这样的人不可能集中精力,不可能专注。薛:北京下了几场大雪,一下大雪我就带孩子们出去玩。别的班的老师说太冷,怕孩子们感冒,可冬天本来就是寒冷的。孩子们刚开始不敢玩,也不会玩,我和张老师就带着他们打雪仗,让他们抓雪,感觉雪。我们班有很多玩沙子的工具,我全拿出来让他们铲雪玩,孩子们越玩越高兴,最后都拽不进教室去。孙:玩雪就是认识雪,看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玩大概是孩子感知世界的最好方法。这不仅仅是认识雪,这么一个快乐、勇敢的过程,绝对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薛:我喊其他班的老师赶快带孩子下来玩,趁着操场没人,让孩子们第一个踩下脚印。等我转一圈回来,发现那些孩子还在楼上。老师说外面太冷。孙:重要的是老师的情绪。学校的教育思想不一样,再加上老师懒一点,他肯定选择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呆着。对孩子要有感情,这是最重要的。要不这个教育搞不成。孩子玩得越多,投入得越多,越能建立同世界的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奠定了孩子未来从事什么的基础。人们总认为在书本上看九大行星就是掌握了天文知识。儿童一旦感知到某一世界,他的世界因此也扩大了,这种人类精神领域的认知会给儿童带来喜悦。这个扩大的世界就建构起儿童的人格。薛:其实我觉得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它更是建设人格的一个工具。孙:是的,当你用实物、用现实、用生活教儿童时,儿童学会的不光是知识,他更掌握了学习对象的本质。儿童首先想掌握本质,本质一旦掌握到手,他就开始把本质运用在各个方面。但是,这种孩子在小学很少看到,这种孩子有一个特点,他掌握本质的过程一开始很慢,但是会越来越快,到成人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对本质的理解力会像闪电一样快。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