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班上几个5岁孩子的对话。“老师,乐乐敲诈我。”纳宽说。“他怎么敲诈你?”老师问。“我们本来换了玩具,可他硬要更多的。”“这真不可思议。”洋洋边拼插边说。“什么叫不可思议?”虎虎问。“就是想不通。”洋洋说。(陈文慧)孙瑞雪:科学教育的效果也表现在语言上。家长和教师改变了随意的说话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准确和风趣上,它还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儿童对语词的使用和解释来自成人,来自同伴,来自生活,尤其来自父母和教师,当父母和教师的语言简明准确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不错。解决问题的主题课我和石老师带混龄班,这个班的孩子年龄在2岁半~5岁之间。我们经常发现班里有孩子受到精神控制,受到控制的孩子很压抑,也很痛苦。经过认真商量,我们俩决定在主题课上解决这个问题。主题课上,孩子们围坐在我们旁边。石老师手里拿着瓶牛奶。“石老师,你能把牛奶送给我吗?”我问。“对不起,我不想送给你。”石老师说。“你要不给我,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不跟你做朋友了。”我作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孩子们看着我们。“好吧,没关系,我还会有其他的朋友。”石老师平静地说。我拿出一块糖。“你能把糖给我吗?”石老师问。“不!”我说。“那我不再和你玩,不和你做朋友。”石老师假装威胁我.“你不可以威胁人。”我平静地告诉石老师。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关注地看着我们俩。表演完毕后.孩子们相互对视着。我想他们已经明白了老师的意思。那天的主题课后,很少有孩子沮丧地独自坐在一边,也没有孩子因为不想送给别人玩具、食物来找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一个多月后,班里已经没有孩子“受到精神控制”了。(陈文慧)孙瑞雪:关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也是我们学校教学中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无论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小学的孩子,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过月。问题出在家长那儿就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解决;班里出现问题由本班教师解决;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校长解决。而每个班出现的问题,大多在早晨的主题课上解决。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后出现了严重问题时才找原因,那时问题已经累积成一个巨大的疾瘤,改变它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这堂主题课,不是用嘴说教,而是给孩子演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它给孩子说明了两个道理:一、你有重新选择朋友的权利;二、学会拒绝,学会承受拒绝;不用威胁的手段,但也不怕威胁。主题课是个很好的办法,很多问题都能通过主题课得到解决。生命的诞生孙瑞雪“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出来的:”这种在成人看来玩笑的话,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即使孩子长大了.知道这是玩笑话,它给儿童带来的潜意识也很难消除。有些母亲是剖腹产,认为可以告诉孩子。一次,一个男孩听完妈妈的讲述后,泪流满面,抚摸着妈妈肚子上的伤痕,边哭边说:“等我长大了,绝不让我的妻子生小孩。”他认为妈妈受这般苦全都因为自己。一次中午值班,我给孩子们读《儿童世界百科全书》中“生命的诞生”。读完后,有三个孩子扑倒在我的怀里哭泣起来,其他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安静得一言不发。这件事让我震惊,他们为什么哭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午,我在另一个班读了同样的内容,读完后,又有孩子哭了。这一天,我想了各种解释,但我心里明白,每种解释都牵强附会。晚上,我和儿子躺在一起,讲他出生的过程,儿子抱着我哭了。我又一次被震动,但依然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生命的诞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某个地方,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来自那个地方,那就等于在我们眼前打开了另一扇生命之门,孩子们是被感动得哭了。学校里每一个孩子,到了一个年龄段就开始追问:“我从哪里来?”就开始读那一章:“生命的诞生。”并反复看上面的图画,有的持续几个月。这之后,他们开始对人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男女的差异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儿童开始区别自己了。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感到孤独、无能、无安全感首先是来自于人同自然界的基本联系的丧失。成人已经难以理解这一点了,而儿童身上还有自然的一部分天性,儿童需要知道,作为生命,我们有自然诞生和自然死亡的过程。这种来去自然的现象能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问题的症结在于,成人认为生命诞生的通道同性有着紧密的关系,而我们对性的认识不是从正常渠道得来的。这种偷偷摸摸的做法,因此更带有刺激性,所以成人会认为性是洪水猛兽。对于O~12岁的儿童来说,认识性别、性器官以及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就像认识眼睛、鼻子一样。在我们小学,当老师将这些内容正面讲给孩子们时,孩子听得非常认真,象听任何其他课一样正常。其中一个孩子的生殖器官做了小手术,他就坦然告诉其他孩子,他不能跑操,其他孩子告诉老师时,就如同说他鼻子动了手术一样。没有一个孩子神神秘秘、大惊小怪,没有一个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有暖昧的想法。第六章:5岁~6岁?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是个男老师下午,我照例去收拾教窒。整理木钉板的时候,发现铁锤不见了。找遍教室各个角落,毫无踪影,又问了几个曾操作过木钉板的孩子,也没有下落。不一会儿,5岁的宝宝进了教室,我又问她。“我看见了!”宝宝果断地回答。我继续追问:“你在哪儿看见的呀?”“在这儿!”她指着自己的脚下。“是一个老师拿走的!”“是个男老师……还是女老师?”我问。“是个男老师!”会是谁?除了作教具用,还会有什么用?会不会宝宝看错了?我又问道:“宝宝,你看清楚了,是像我一样的老师?还是象安老师一样的老师?”“像安老师一样的老师!”她看着我,目光坚定。“那个老师怎么拿走的,他没说什么呀?”“他从教室里拿走了……他说他敲钉子去,一会儿就回来……”说到这儿,她的眼睛不像先前那样直视着我,而是开始左顾由盼了。li,我明白了。“宝宝,请你看着我的眼睛……老师只是想知道真实的情况,你能告诉我吗?没关系的!”宝宝怔怔地看了我一会,扑哧笑了:“没有,我没有看见铁锤。”(王莉)孙瑞雪:孩子也逗老师玩。如果有成人逗过孩子,孩子就会尝试逗成人。我们不提倡成人和孩子逗,以免话语真假难辨。不一样的生日感觉早晨,妞妞一上车就说:“毛老师,明天就是我的生日,我要5岁了。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我问:“为什么?难道你不想过生目吗?”嗯,我想。可是我还没有想好给爸爸妈妈送什么礼物,因为我要感谢爸爸妈妈给我新生的这一天。”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我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进了班.梅梅远远跑过来抱住我说:“毛老师,明天就是我的生日,我就要5岁了。真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这样我就可以收到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看她兴奋的样子,我说:“时间很快会过去的,早上上完两节课,中午睡上一觉,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嗯。”她点头:“哦,老师,我要告诉你,明天也是妞妞的生日,我和她是同一天生的。”这时,妞妞走过来和梅梅手拉手说:“明天是我俩的生日。”她俩互相看了看,很幸福的样子。一旁的肖肖说:“什么,明天是你俩的生口,不会吧?”梅梅和妞蛆同声道:“就是的!”肖肖激动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班里的其他小朋友:“明天是梅梅和妞妞的生日!”大家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梅晦和妞妞又一次幸福地笑了。(毛晓琴)孙瑞雪:过生日时,很多人围着孩子,很多双眼睛注视着孩子,很多个礼物让孩子高兴……人天生有一种需求,那就是想得到他人的关注、想引起他人的关注。得到关注不够的孩子就会变得“人来疯”,人多的场合把握不住分寸。给孩子过生日,让孩子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尽可能多的关注是一种好办法。也可以利用春节、圣诞节或其他节日来一次家庭聚会、朋友聚会,为每个朋友准备一份小礼物,精美地包裹好,让孩子挨个送出去。得到礼物后,客人们的热烈拥抱和真诚的感谢既让孩子得到了全体宾客的关注,又获得了每个人的关爱。这种方式是大功率地输送爱的方式,一年来上两三次,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又能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情商和得体的言谈举止。不同的孩子对生日的感觉不一样,对其他事物也是这样。成人也是如此,面对一个风景、一部电影、一篇小说、一次经历,人和人感觉都不一样。我们不仅珍惜每一次快乐的感觉,还常常创造美好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感觉就是创造生活。对 峙阳光明媚的春日,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播种,大家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翻土、捉蚯蚓……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我注意到培培站在秋千前,用威胁的目光和神情对坐在秋千上的露露说:“你下来!让我玩一会儿。”5岁的露露没说话,两手紧紧握住秋千的绳子,用一种疑惑、犹豫、不解的眼神看着他。培培见露露对他的威胁没反应,又往前走近一步,提高嗓门继续威胁:“你下来!让我玩一会儿。”我着急了,刚想上前阻止培培,就见旁边玩绳子的张志华走了过来,,站在露露后边,伸出两只手,紧握住秋千的绳子,带着坚定、决不退让的神情看着培培。培培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疑惑。露露和张志华一言不发地看着他。三个孩子就这样对峙着,我能感觉到这是一场人格力量,心理力量的较量。大约3分钟过去了,张志华和露露脸上的坚定、不畏惧在不断增强,他俩的眼睛始终紧盯着培培。培培脸上的愤怒、霸气在逐渐减少,表情时而犹豫、时而困惑、时而紧张不安,最终在两个小孩子的“注视”下,默默离开了秋千架。(薛梅)孙瑞雪: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到我们学校,这些孩子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更大的生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同教育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我们主张培养有个性的人,但生活的一些原则是每个孩子要遵守的,比如不可以打扰别人,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不能威胁别人,学会等待,等等。转过来几个月后,培培的变化很大,他也学会了遵守这些原则,并且他也从这种遵守中受益。野蛮行为今天是国庆长假后第一天上班。一个星期没见小朋友了,见到他们真是高兴。但从一大早(7:4()左右)开始,各班的小朋友不断来我这里告强强的状(男,5岁),不到1个小时竟然有七、八个状都是告他的。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传来哭声。每次接到告状,我都找到他让他道歉,他每次都是满不在乎说一声“对不起”,然后继续惹是生非、欺负别人。看着他这样,除了让他道歉外,我真是不知该拿他怎么办。最后一次我告诉他:“你如果总这样对待别人,很难交到朋友的。”他对我的话挺反感,吃早点时,没来餐厅吃饭。9点多,我来到了后院,见一部分小朋友正在那儿玩耍。忽然听到了哭声,顺着声音一看,又是强强在欺负人。我生气地走过去,请他向小朋友道歉,他反感地、不服气地瞪了我一眼,扔下一句“对不起”就走开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真是无可奈何。没过两分钟,又听到一阵喊声。只见一堆小朋友围着强强,他又在威胁一个小孩子。我边走边想,既然道歉不起作用,这次就得让他去反省。他不仅不去,嘴里还一个劲儿说:“凭啥!你干涉我的自由…”一听这话我更生气了,把他强行抱到教室,让他对着墙壁,好好想想自己的行为。他小仅不肯站,反而一屁股坐在地上,用鞋底踩洁净的墙面,并不停地嘟哝:“你凭什么让我反省,你凭什么?……你干涉我的自由。”我真被激怒了,毫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所做的都是粗野行为,你不认错,所以必须反省!” 他瞪着我怒气冲冲地问:“你凭什么?”我生气地说:“任何人看到你这种行为都有权制止,就像警察要把小偷和坏人抓起来。”他毫不理会,一会佯装唱歌,一会摆弄门。我又把他拉到卧室,当时我想,一定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野蛮,一定不能妥协。进了卧室我把门关上,他则躺在地上装睡。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我有点纳闷,在床上坐了一会儿,情绪也稍微缓和了一些,我说:“如果你用这种态度和方法对待别人,你就找不到朋友和你一起玩。”他马上扔给我一句:“我才不稀罕和别人玩呢,我就喜欢自己一个人。”我立即回敬他:“那你干什么总去打扰别人,欺负别人?有本事你自己一个人玩。”我们俩僵持着。过了片刻,鬼使神差地,我突然问了一句:“强强,是不是妈妈在家骂你了?”他“腾”一下子站起来,坐到我身边,仰着小脸着急地说:“是!她有时还打我呢!用那种带小钉子的板子,有好几次把我打得好疼!”看着他的表情,我的眼泪忍不住涌了上来:“妈妈为什么骂你打你?”“我吃饭吃得慢,还有,我不喜欢吃那种黏糊糊的东西,可她偏让我吃完。还有一次,我的橡皮泥有点干,我只是想让它变湿一点,就把它泡到了水里,结果又挨打了。”我明白了,对他说:“你可以告诉妈妈,打人是野蛮的行为,或者你也可以告诉爸爸,说你不太喜欢妈妈的那种态度。”强强说:“我不想说。他们会吵架的。”听到这话,我心里更难过了。孩子能体谅和理解成人,成人还不如孩子,我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不理解你?”他点点头。“老师刚才对你的态度也非常不好,我给你道歉。我那样做有点野蛮。”他低头说:“没关系的。”“但你欺负比你小的孩子,这样行为就像你妈妈打你的行为一样。”他顺从地点点头。态度和几分钟前相比简直是180度大转弯!我对他说:“你出去玩吧!”“我还是不出去,一出去我又会管不住自己的手了。”我带他出去。我到哪他跟到哪,我们来到了后院,他突然说了一句:“我妈妈的坏脾气转到了我身上。”我告诉他:“我会打电话给你妈妈,让她多理解你,并要告诉她打人是野蛮的行为。”第二天,没有人来告强强的状,他也开始接纳我了。但我不知道问题是不是就这样解决了,我知道强强的妈妈很爱他,但她的态度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便是强强来我们学校已经2年却没有进入状态的主要原因。(凌晓琪)孙瑞雪:说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是说儿童能吸收环境,儿童是成人的镜子。成人的言谈举止会被儿童吸收,然后通过儿童的行为折射出来。时间一长,当它被儿童深入吸收,环境的烙印就很难抹去了。喝了就没有了几天来,5岁的明明天天背着一瓶饮料来学校,但一天下来一口也不喝,下午又原封不动地把饮料背回去。我告诉明明:渴了就喝。”明明总是说:“我不想喝。”当我再想劝时,明明不耐烦了:“喝了就没有了。”下午送明明下校车,我特意告诉明明妈妈,孩子不喝是因为喝了就没有了。明明妈妈忙解释:“我告诉过明明,喝了妈妈再给买,你看他就是不喝,又背回来了。”第二天,明明还是背着那壶饮料来到了学校。我忍不住对他说:“今天在学校渴了就喝。”明明看着我说:“那瓶已经喝完了,妈妈又给我买了一瓶。”我挺高兴: “明明你看,喝完了妈妈还会给你买的”。明明低着头,表情有点沉痛:“那瓶永远都没有了。”对他的回答我有点吃惊:“明明,这瓶和那瓶一模一样。”明明继续严肃地说:“它们不是一瓶,它们不一样。”说完这话,他不再理我了。我突然发现,我不能理解此刻的这个孩子。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王灵雪)孙瑞雪:孩子有很多秘密成人还没有破解。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除了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行为,就是给予爱,爱能应付所有的情形。相 片我带的班孩子们大都5岁了。中午睡觉前收到弟弟的来信。拆开信,一张相片从信封中掉了下来,肖肖眼尖,一下子看到了:“是一张照片(表情很惊喜)!这是谁?是不是你老公,毛老师?”“不是,他是我弟弟。”一旁的石丛插话了:“毛老师还没有结婚。”肖肖继续看着照片:“好帅呀!你们看,毛老师的弟弟真帅呀!跟我爸爸-样,都穿着军装。”妞妞凑了过来:“毛老师,可不可以让我看一下?”这时,班上的每个人都凑过来要求看。我对大家说:“好的,你们可以轮流看。”妞妞开始发表评论:“老师,我觉得你弟弟和你长得有点像,他是个军官,可真威风,他在哪呢?”“是吗?他在邯郸。”我回答道。“那么远呀,你是不是很想你的弟弟?”妞妞同情地问我:“是的。”我认真答道。这时,相片到了梅梅手上,她看了又看,对我笑了笑。旁边的呼延文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想从梅梅手中拿过照片:“你们都看了,该轮到我了。”梅梅很不情愿地将相片递给了呼延文卿。呼延文卿惊叹道:“我觉得毛老师的弟弟可真精神,他还可以抓坏蛋!我长大之后也要当个警察。”石丛纠正他:“毛老师的弟弟不是警察,是军官。”石丛接过照片,学着相片上的样子,原地立正,“啪”地一下向大家敬了个礼。晓航笑了:“石丛真有意思!(接过相片)毛老师,你弟弟可真漂亮呀。”壮壮撇了撇嘴:“才不是呢,只有对女人才说漂亮,我觉得毛老师的弟弟特别帅。”(毛晓琴)孙瑞雪:是不是有一种青春的气息?像初中以上孩子们的对话,虽然还有点稚气。有人认为这是小孩子说大孩子的话。其实正相反,我们更常见大孩子说小孩子话。因为很多人在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进行这样的讨论,当他们成为大孩子,就会这样对话。道 歉5岁的呼延文卿不高兴地走过来说:“刚才我在院子里不小心滑倒了,萧萧没有帮我,还嘲笑我说:‘看,滑倒了吧!我才高兴呢。”萧萧跟着走了进来,看着呼延文卿。呼延文卿说:“我以后再也不跟你玩了,我滑倒了你还嘲笑我,你以后摔倒了我也不帮你,看你怎么办!”萧萧看着呼延文卿,一声不吭。我对萧萧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互相帮助?”她没说话。我接着说:“如果你需要帮助时没人帮你,你会很不高兴,很伤心,是吗?”萧萧轻轻点点头。呼延文卿还是气呼呼地说:“你都不帮助别人,以后我也不帮你,再也不跟你玩了,看你一个人怎么办!”说完,呼延文卿走了。旁边的徐嘉力说:“萧萧不愿意帮助人,我也不跟她玩。”妞妞、周景菲等都表示赞同。看周围的人全都这样反应,萧萧不知所措地哭了。我让其他人安静下来。萧萧坐在的座位上继续哭,看上去很伤心。过了六、七分钟,萧萧的哭声停了,满眼无助地望着我,我过去轻声说:“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她看了我一会儿,点点头。“没关系,你可以对呼延文卿说对不起,老师相信你可以的。”这时呼延文卿走过来又说:“你都不愿意帮助别人…”我对呼延文卿说:“萧萧要给你道歉。”萧萧显得有些迟疑,我对她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萧萧慢慢抬起头:“对不起。”呼延文卿马上大度地说:“没关系。”萧萧顿时轻松了许多。(未名)孙瑞雪:儿童说话很简明,他们学习做朋友,学习解决矛盾,学习释解委屈。要让孩子学会:做错了事要道歉;对做错事并承认错误的人要给予原谅.到底是谁的伦伦和雨荷都5岁了。一天,我正和伦伦坐在桌边聊天,雨荷从身边走了过去,伦伦忽然指着雨荷手里的东西大声说:“那是我的,老师那真是我的!”雨荷停住了脚步辩解道:“不是,是雨桐的,雨桐送给我的。”伦伦坚持道:“不是!是我的,是我妈妈给我买的!”雨荷也着急起来:“不对!我知道你又想要别人的东西。”我坐在旁边始终没吭声。伦伦急忙给我解释:“老师,不信你看。”说着拿出一个玩具。”“那个能安在这儿,就是我妈妈给我一起买的。”雨荷依然不相信:“那我先去问问雨桐。”她走了过去,跟雨桐说了些什么,不一会儿,她和雨桐都走了过来,雨桐说:“我并不知道是谁的,我在我抽屉里发现的,就把它送给雨荷了。”伦伦接着她的话说:“不是的,是我那次不想要了,就把它随便扔到你的抽屉里了。”那你就是送给她了,是她的东西她有权利处理。”雨荷评论道。“没有,我随便扔进去的,没有送给她,我最后还想要,但是我忘了。”伦伦辩解着。我对伦伦说:“伦伦,这说明你没有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不想要一个东西时要做出正确的处理,不能随手就扔进别人的抽屉,明白吗?”伦伦重重地点点头,雨荷也把东西还给了伦伦。(丁红霞)孙瑞雪: 物品的所有权怎样明确、怎样取得、怎样转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也是孩子们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人需要依赖物品而生存,儿童要依赖物品而发展。获赠、交换是儿童取得物品所有权的主要方式.几百万个天和零个天小欧5岁,红牛也5岁。小欧举着1个小石头问红牛:“这个石头有没有几百万个天那么大?”红牛不解地看着小欧。小欧又问:“这个石头有没有几百万个天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几十万个天那么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几万个天那么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几千个天那么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几百个天那么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几十个天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几个天大?”红牛说:“没有!”小欧问:“有没有一个天大?”红牛说:“没有!”小欧正打算离开,红牛说:“有零个天那么大!”小欧想了想,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走了。(王晓燕)孙瑞雪:儿童在某个时期,会出现一种数学的思维,那就是逼近无限的序列。从一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一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一十亿一百亿……直到语言不能表达。儿童从中体验并炫耀这个无限性。这种无限还不是理性的无限。石头和天本来是不能比的,天也不能以数计。儿童在这种原本不可比的比较中,感觉和体验着混沌未开的那种无限性。无限性是人类为之迷恋的问题之一,无限性因此具备一种美感。对无限性的理解产生了微积分,序列和极限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这个历程在儿童那里感性地经历着。买房子今天一大早,5岁的心心就沮丧地对我说:“我妈妈说了,以后不下给我买东西。”我忍不住问:“为什么?”她噘着小嘴说:“妈妈说要给我和妈妈买房子,就不能给我买东西。要不然我和妈妈就没房子住。”旁边的老师很认真地告诉她:“心心告诉妈妈,房子要买,你需要的东西也要买。”孩子认真地听着,我不知道她是否听明白了。买房子不是孩子的责任。对孩子来说,房子对他远没有玩具那么重要,他甚至对房子没什么感觉。家长会认为买房子是为孩子,是让孩子能有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买房子的压力和责任加在孩子身上,并在孩子需求物品时压抑孩子,孩子对房子就很反感和怨恨,这时所谓的为孩子买房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好是对孩子不提房子。家长在买房子的时候,应当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同时为孩子的需求做好合理的安排。(未名)孙瑞雪:如果孩子正处在某个敏感期,正好这个时期父母的所作所为和孩子敏感期的需求正相反,就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做父母的应该能够独自承担生活的压力,让孩子承担他成长的压力,这样可能更好。记得上大学时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好几个孩子生活,全家靠母亲给别人打工挣钱维生。每月取回薪水,母亲总是拿出一部分对孩子说:“这些钱存到银行,应急时用。”每个孩子的心里因为有了这么一小笔钱而感到踏实和安全。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离家走了。有一天,小女儿对妈妈说:“妈妈,银行里我们已经存了一大笔钱了。”母亲这才告诉孩子,她从未在银行存过一分钱。富有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老百姓依然过着勤俭的生活。让成人去承受生活的压力吧,不要让这压力过早地压在孩子稚嫩的肩上。孩子和成人不一样。成人感觉很强烈的事情可能孩子没什么感觉;而孩子极感兴趣的东西成人可能会莫名其妙。我们真能理解孩子吗?当我们不理解的时候,爱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帮助我们和孩子渡过难关。捡纸片雄雄5岁2个月了。一天,整个上午雄雄都在剪纸、粘贴,很多碎纸片撒在地上。我本想过去提醒他,看他那么专注,便没有打扰他。45分钟以后,他拿着自己的作品离开了,去和毕中伟进行新的“创作”。我过去提醒他,他匆匆跑过来,随便将地上的纸片捡了捡又回去工作。看着地上没捡完的纸片和投入工作的他,我矛盾了,是该叫他回来捡呢,还是……最后我决定自己捡。刚蹲下捡了一会儿,雄雄忽然跑过来,蹲下来和我一起捡碎纸片。我们彼此相视一笑,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对孩子,我越来越相信:很多事你不用说,用你的行动去做效果更好。(张娟)孙瑞雪:类似情况总在发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有体会。有时候儿童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那是他们顾不上,这时老师就去帮他们做。科学教育方法的灵魂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当孩子正处于专注中时,教师的正确做法是不打扰。这样才能使儿童有机会深入到事物中,并得到深入事物的体验。学做饭小外甥女5岁2个多月了,最近特别爱帮她妈妈做家务。妈妈和面时她要插手,刚吃完饭,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收拾碗筷。有一次,她妈妈和完面,剩了一小块面团在案板上。吃过晚饭,我们都去看电视了,就是不见她的影子。我悄悄来到厨房门口,发现她正站在小板凳上(面板太高,她在脚下垫了个板凳)专心地揉面,揉一会儿,撒点面粉,然后用小擀面杖用力地擀着,就象一个科学家在全身心地做实验。我看了下表,她干了足有20分钟。觉察到我的存在时,她回过头看着我,满足地笑着。我过去亲了她一下。“我想给你们做揪面!”她说。还有一次,吃完饭我收拾厨房,她在一边帮忙。我正准备把案板上的一些菜叶扔掉,她跑过来说:“三姨,给我留下,我想切。”我犹豫了一下:“好吧。”就离开了。她站在小凳上,拿着刀,学大人的样儿开始切菜。我们家的菜刀比较大、比较沉,大人拿久了都会手酸,而她竟然将菜叶全部切成小颗粒,嘴里还念叨着,要给我们包饺子。正在这时,她妈妈来了。一见女儿拿着刀切东两,吓得大叫一声,愤怒地瞪着孩子。孩子的笑凝结在脸上,我赶紧制止了姐姐,并鼓励小俘女继续切。但她的兴趣已经被妈妈严厉的斥责破坏了。我很感慨,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时,能科学地引导孩子呢?这些日子,小外甥女每天晚上不但洗自己的袜子,还主动要求给姥姥、姥爷、小姨洗,并且洗得特别认真。我知道孩子在5岁左右会有一个社会活动的敏感期。看来小侄女的这个敏感期来临了。(张娟)孙瑞雪: 儿童做饭和成人做饭的意义不同。在儿童看来,会做饭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而做饭是一种挑战,一种能力的展示,是成功完成一件事,是成长的一个内容。我们发现孩子敏感期的表现都非常独特而且具体。学大人做饭做菜就是一个,它有很多意义:学习动手,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感知大人的劳动,了解饭的来由,体验工作过程,享受成功感和为大家服务的快乐。为此学校专门设有家政课。有一次,教家政课的谭老师准备了四盒饮料:甜、酸、苦、咸。孩子们把这四种饮料喝得精光,连苦的也不剩,然后一个个浑浑噩噩地走了!过了几个月,他们才好像大梦初醒一样,从味觉中醒悟过来,重复同生活配对的练习系鞋带5岁的刘一楠今天穿了双系鞋带的旅游鞋。工作完准备吃饭时.她坐在门口系鞋带。开饭铃响了,她依然不慌不忙地系鞋带。我在旁边等了一刻钟,她的鞋带还是没系上,但不请身边的我帮忙。我实在等不及了:“老师帮你系,该去吃饭了。”我帮她系好,她却不情愿地看我一眼,转身自己去吃饭。中午我值班。孩子们都睡了,刘一楠却拿着一只鞋在床上摆弄。她妈妈曾经特意吩咐过我,中午一定要让她睡觉。我过去悄悄对她说:“刘一楠,清你把鞋放下睡觉好吗?”她看了看我,放下鞋躺在床上。睡了一会儿,我见她又把鞋抱在手上。刚想过去提醒她,我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劲,就悄悄坐在旁边观察她。她原来在学系鞋带,琢磨着怎么打结,琢磨得非常投入,一点也没觉察到我的存在。中午起床时,刘一楠迅速穿好鞋、系好鞋带跑到我面前:“老师我会系鞋带了!”看着她自豪的样子,我由衷地夸奖她:“你真棒!’。(潘玉荣)孙瑞雪:其实,孩子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但这个过程极容易被成人破坏、打扰。蒙特梭利说过一段话:“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儿童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长,谁会想到,给儿童他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经历的各种压制中的一个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呢?她说我什么都好儿子安吉5岁了。一天,我带安吉买菜,碰上他的同学佳佳。我让安吉邀请佳佳来家里做客。中午,佳佳来家里吃饭.安吉不断往她碗里夹菜,很细心地照顾她。我心里偷偷乐——安吉从没对准有过这样的举动。吃完饭他们俩一起玩,我在旁边观察。我发现佳佳是个非常自然、诚实的小女孩,和儿子讨论问题,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摇头,性情非常好。俩人一起融洽地玩了一天。天黑了,安吉让佳佳住在我们家,我说这得征得她父母的同意。安吉急切地带着佳佳去问她父母,佳佳的父母没同意。回家后,安吉情绪不太好,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我爱人问:“安吉你怎么了?是不是因为佳佳?”我顺口说了句:“安吉谈恋爱了。”安吉当即扑上来打我,一边打一边说:“你坏,你说我!”我一下子意识到我的话让孩子尴尬了。过了一会儿,他情绪慢慢稳定下来,躺在沙发上,眼睛瞪着天花板,若有所失地问说:“妈妈,我的心情不好,你可以帮助我吗?”我说:“儿子,有妈妈在,不用发愁,我会帮助你的。你是不是很喜欢佳佳?你为什么喜欢她呢?”安吉点点头说:“因为她很喜欢我,她说我什么都好。”我说:“那你可以去找她,并且想办法和她呆在一块。”第二天一早,安吉一起床就去找佳佳。以前他从不敢一个人过马路,可现在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他大胆地、安全地过了马路。一整天,安吉始终和佳佳呆在一起,佳佳很崇拜安吉,在安吉面前像小鸟一样乖巧依人,这使安吉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会帮助和鼓励儿子,让他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建立一个正确的婚恋观。(潘玉荣)孙瑞雪:恋爱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流露,妈妈爱孩子,就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是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在很多家庭中,大人要么把孩子的情感当作玩笑的话题,要么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因为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成人总是想当然地看待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那贝贝5岁1个月了。刚开始跟他接触,发现他很乖,神情有点羞涩,但我能看出来他渴望与人接近。中午值班时,孩子们都午睡了,有时会听到一阵嘤嘤的抽泣声。那是贝贝在哭..我不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凭经验猜测,以为他是想爷爷、想妈妈了。于是很在意他的一举一动,但不轻易去打扰他。贝贝有口吃的毛病。尤其刚开始说话时,一个音发好几遍,或者拉得很长才发出来。我很少打断他,只是偶尔告诉他:“别紧张,想好了再说。”他对我越来越信任,总是默默地跟着我,但从不向我提出要求。今年五月份开始,他每天给我讲一些天文方面的知识,如星座、天象、星空、星系等等。还问我:“老师,你知道天空中有多少个星座?”然后自问自答。在这期间,他陆续知道了九大行星的名称并认识了它们,还能说出各自的特点。有一次他对我说:“老师,我告诉你吧,木星打扁了是土星,金星像一个金色的圆盘挂在夜空中。”一有时间就逮着我讲这些,如果早晨我没进教室,他就会到外面找我,拉着我进教室听他讲天文知识。有一次,我找出一本天象图,有春、夏、秋、冬四季和星座分布。我发现他竟然认识很多星座,如大熊、小熊、北斗、牛郎、织女等,过了几天他对我说:“我又学了一点知识,我去爷爷奶奶那儿,和弟弟一起玩,玩得特别痛快。我还把爷爷奶奶训了一顿,他们一点也不懂天文,说什么狗吃了月亮……”贝贝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的光盘,这对他顺利度过这段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慢慢地,他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口吃的毛病也越来越轻了,还常说很成人化的口语。比如:“研究过天文,恐龙,还有水下的两种动物。”“让我给你讲讲动物方面的故事吧。”“幻苍草是野生毒草,人吃后会死亡。”以一种想不到的方式起作用”。“不全是这些方面,你知道别的国家的演变吗?”“这些先由印度演变到中国,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迅速发展着,到了让我吃惊的地步。九月中旬的一段时问,每天早晨,贝贝一到幼儿园必然问我同一个问题:“老师,你知道厄尔尼诺和拉尼那吗?”我知道那是专有名词,但不知道什么意思,便告诉他不知道。持续问了几天后,他终于找了个机会主动给我讲解起来。他先问了我几个问题:“第一,雷雨后空气为什么变得清新?第二,空气污染为什么是人类的大敌? 第三,赤潮是怎么出现的?”问话非常流畅,我欣喜地听着。“洛杉矶烟雾是由汽车引起的,先告诉你。死了一名演员,然后科学家说他得了什么病了,所以人类要调节好空气,为什么呢?因为臭氧的变化,臭氧也是氧气的一种……尊重植物才能把空气调节好。”“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原来问题出在汽车身上。人不应该发明汽车,而火车、摩托车也很危险。…‘不断往地里施肥也不行,植物不断放出二氧化碳,排入江河湖泊中,是我们所说的‘废肥’“赤潮是因为人类的破坏才出现的。”我赶紧插话举了几个我知道的例子。他听完评论道:“这是小破坏。”接着滔滔不绝讲了起来,根本不给我说活的机会:“工厂排废水引起那种细菌,那种细菌大面积出现能使鱼死亡。人们排废水到江河、湖泊里面,赤潮有时会变成红色,用那种方法一般就能判定水是什么颜色。”“我再给你讲讲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的意思是上帝。一支的支,制止的止,是‘上帝支止’的意思。”我怀疑应该是“上帝之子”,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采纳了。接着讲:“这是西班牙的翻译,‘上帝之子’,‘天下皇后之子’,他俩相伴相随,也可以把厄尔尼诺叫作上帝之子,也可以把拉尼那叫作上后之子。”很长很长的一段活,非常丰富的语言,非常自信的评论。尽管我最后也没搞清到底什么是“厄尔尼诺”、“拉尼那”现象,但我知道贝贝懂了,从他滔滔不绝的表达中,我看到了一种强大的自信。他对这方面知识的敏感持续了5天,就在这5天里,他掌握了大量相关的东西,这与他父母在这段时间给予的帮助有很大关系。现在的贝贝,神情仍不时有点羞涩,但绝没有了早先的胆怯,他会在我面前放松地大笑,开玩笑,做各种好玩的动作。我再也没听到那嘤嘤的抽泣声。他成功而安全地度过了渴求知识的敏感期,人格状态也随之大幅提升。把握儿童的敏感期真是太重要了!(史红霞)孙瑞雪:5岁过后,儿童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这段时间内,他对各种知识和情感产生强烈兴趣。只是每个孩子的关注点不同,时间的长短也不同,一般会持续一周、两周,这一两周内孩子可能什么都不做,每天就看、摸、说这方面的知识。“科技之光”这样的专题节目是这段时期孩子的最爱。这时,自由对孩子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时成人来教孩子,孩子的敏感期就会不大折扣地流失掉,如果没有成人专心地倾听,孩子敏感期的激情和兴趣也不会这么持久和深入。这就是我们不断强调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原因。区分男人和女人儿子琪琪5岁2个月了。一天回家后,他认真地问我:“妈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小朋友长了小鸡鸡,有的小朋友没有长,为什么?”我笑了起来,同其他孩子相比,他的这个敏感期似乎来得晚了点,因为他已经是5岁的孩子了。我说:“这叫生殖器,是区分男人和女人的第一性别特征。”他站在那儿想了一会儿,转身走了。但那天起,家里只要有人上卫生间他就尾随而进,要不站在旁边看,要不撅起屁股看。有一天,他爸爸“嗷——”地大叫一一声从厕所跑出来,哭丧着脸说:“在家上厕所都不安全!”全家人大惊失色,一问才知道是儿子闯了进去。有一天我在卫生间,儿子又跟进来了。我很生气地问儿子:“妈妈是女人还是男人?”他说:“女人!”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看头发和衣服!”我说:“这就对了,不必看那儿也能知道男人和女人。”他愣了一下,恍然大悟,从此这个节目就此结束。但他把认知方式转移了。他开始画汽车,画好后给每个司机都画一个小鸡鸡,老师问:“你为什么要画这个?”他非常惊讶地看着老师说:“因为他们是男的呀!”一段时间后,他又奇怪地指着我的胸问:“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都没长这个,而你、小姨、老师都长了?”我说:“这叫乳房,是区分男女的第二性别特征。”儿子问:“要它干什么用?”我说:“哺乳。”他说:“小姨根本没有孩子,她为什么也有?”我说:“她必须为未来的孩子准备。”他沉思了一会儿,接着问:“可是你已经哺完了,它为什么还不消失?”我说:“它是自然存在的,没法消失。”几天后外婆看他,嫌太闹了,就说他:“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会闹你。”儿子听后哈哈大笑道:“外婆太愚蠢了,男人根本不能生孩子。”外婆吃惊地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男人没有乳房呀!''其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对女性的乳房非常感兴趣,常常热情地过去拉开小姨和老师的衣领,伸进手去摸,然后认真地说:“乳房!”搞得小姨和老师都很难堪。我告诉她们这举动不涉及性意识和所谓的道德感,孩子仅仅是在认识人体,请她们体谅。好在他生活在一个进行教育科学实验的学校里,老师们都非常配合。半年后,他对人体的兴趣慢慢地消失了,又开始和同龄的表弟一起喜欢起小动物来。那段时间里,我家院子里到处都是虾、螃蟹、蟾蜍、小鸡、小鸭、蜗牛和别人已经丢弃的刚孵出的鹌鹑。他和表弟的零用钱几乎都用在了这些东西上,有时用2元钱买来3只螃蟹,有时一整个下午不见踪影,到了晚上,两个孩子满脸满身糊着泥巴回来了,一人手里提着一桶蟾蜍。两个孩子喜欢动物的敏感期来了,这时他们5岁半。(均瑶)孙瑞雪:人体差别的敏感期是人体敏感期的组成部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表现在很多方面:生殖器官,发型和衣服,噪音和举止等。对同一个概念,比如性器官,儿童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显著不同,在大人眼里,这类概念包含着很多世俗的、道德的内容,而对孩子来说,他是在客观地认识世界,这只不过是他众多认识对象中的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热爱小动物琪琪和扬扬5岁半开始对动物感兴趣,那段时问里,俩人所有的生活内容都跟动物有关。两个孩子从5岁半起就几乎不再上幼儿园了。白天在院子里和动物们呆在一起,晚上请求爸爸带他们去市场买小鸡、小鸭。每周的零用钱一发到手里,俩人立刻就不见了踪影,那是跑到市场上买小动物了。他们很快和市场上的一个农村小男孩交上了朋友。一次,那个农村小男孩提着半桶蜗牛来找琪琪和扬扬,三人兴奋地说了半天,最终达成了交易,用2元钱买下了半桶蜗牛。过了几天,那个小男孩又来了,拿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条黑色的蚂蟥。三个孩子把蚂蟥倒在洗衣盆里,蚂蟥沿着盆沿往外爬,琪琪拉着我的手:“妈妈快看!他的前后有两个吸盘。”他们俩和农村小男孩的关系维持了很久。兄弟俩常常是干干净净提着小红桶出去,同来时已成了两个泥猴,有几次凉鞋也被渠水冲跑了。还有几次,俩人各提回一桶蟾蜍,蟾蜍满院子跑,钻到各处。早晨穿鞋时,鞋里也钻有蟾蜍,搞得我既恶心又害怕。有时家里来了亲戚和朋友,一转眼客人和孩子都不见了。1小时后回来,买回兔子、乌龟、金鱼、小猫、水草……我责备两个孩子,他们回答:“叔叔自愿买的,不信你问!”到了星期天,两个孩子会急不可耐地串门,交流各自小动物的最新情况。一天中午,扬扬妈妈打电话说,扬扬痛不欲生,说乌龟死了,跑去一看,小乌龟又动了,这才破涕为笑,说乌龟刚刚冬眠了。冬天到了,琪琪买回一条狗,给狗起名白玉辉,常常叫狗:“白玉辉!到哥哥这里来。”让客人搞不清这是人名还是狗名。有了小狗,兄弟俩开始给小狗盖房子,砖泥结构,南、西各一个洞口,洞口用木条支撑,上面盖着玻璃顶。这一盖一发不可收,大冬天的.一个狗窝拆了盖,盖了拆,有时一天要拆3次,盖3次,换3个地方。一人提水,一人和泥;一人砌砖,一人送泥。盖好一个,俩人轮换着,抱着狗进去蹲半天。脚上的棉鞋都冻成了冰疙瘩。我有点担忧,他爸爸说:“不用担心,这么投入,这么忙活,这么愉快,不会生病的。”不久张柳依也加入了盖房子和抱狗的活动中。大冬天的,柳依的妈妈要给柳依穿棉衣,柳依满院子逃就是不穿,穿上衣服工作就不方便了!她妈妈说柳依常感冒、发烧,我让她试一试,让柳依同琪琪和扬扬多玩几天,看是不是会感冒。几天后,柳依哭着不去幼儿园了,天天和琪琪、扬扬一起盖房子、养狗,始终没有感冒。春天来了,两个孩子开始带着他们的小动物去上幼儿园。孩子们围着小动物欢天喜地,一起在幼儿园树林的地上挖了个洞,然后轮换着抱着小兔子蹲在坑里,排队体验这个奇怪的过程。6岁半时,兄弟俩开始对电脑产生了兴趣。动物的敏感期终于过去了。(均瑶)孙瑞雪: 达尔文上小学的时候,常常不上课,到学校后面的树林里玩小虫、小动物、观察植物。因为成绩不好,他爸爸怒斥他:“你给家族丢尽了脸面。”就在这玩耍中,达尔文同自然界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童年这段同自然沟通的经历,或许就没有今天我们认识的达尔文。通过调查杰出人物,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他们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5至13岁期间形成的经验和信仰。5岁左右,儿童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幼儿园、学校应该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在生活中、自然中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同自然产生联系,仅借助于书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有一次,我和几个老师坐在办公室里,突然间,我们意识到大厅里一片沉寂,当时正应该是孩子们在大厅里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怎么了?几个老师立刻紧张起来,跑出办公室,发现所有的孩子都仰着头,一层一层地围起来看着什么。他们突然发出一阵惊叫声,突然又静下来。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蜘蛛从大厅的屋顶上悬掉在半空中,蜘蛛只要顺着丝往下掉或是往上爬,就引起孩子们惊喜的喊叫声,蜘蛛不动了,孩子们也突然鸦雀无声。拼 音5岁3个月的贺加贝比同龄的孩子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也很高,几乎接近成人的水平。近1个月来,他开始对拼音感兴趣了。每天早晨一进教室,贝贝就去涂写砂纸拼音,开始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涂写,但到最后,肯定只剩他一个人还呆在语文区内。涂写完后,他还要把自己练写的小纸片装订成“册”,写上名字,颇有成就感地拿给老师看。贝贝认拼音的敏感期持续了1个多月,每天除了涂写拼音,什么事也不做。以前的他感情比较脆弱、细腻,看到他现在每天这么投入地、忘我地工作,我由衷为他高兴。最近4天,贝贝又不工作砂纸拼音了,他开始喜欢剪纸。有时他干脆不进教室,在卧室里和杨玉馨、赵楠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剪纸。(史红霞)孙瑞雪:儿童进入5岁左右,文字、符号(拼音)、涂色、数学逻辑、阅读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这里要特别说一说全国图书市场中的拼音挂图。儿童时期的记忆力大概是一生中最好的记忆力,对儿童来说,符号就是符号,无需通过联想辅助记忆。这就像正常行走的人无需拐杖。拼音挂图上,“o”旁边画一个大公鸡,“n”旁边画一个“塔”,“ang”旁边是一个解放军。给孩子指“ang”,孩子先是说“解”,又说“放”,最后孩子十分肯定地说:“军!”凡用这种方法学过拼音的孩子,看到拼音时肯定首先回忆那些图画.在我们学校里,只有孩子的敏感期到来时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且一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因为孩子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根深蒂固的以考试为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为了在考场上证明自己而学习,但对正常的、快乐的儿童来说,学习是他们自发的兴趣,根本不是苦役。等 待霍雨薇5岁多了,还是对数学不感兴趣。她爸爸很着急,来找老师:“这样下去上小学怎么办?请老师想办法让她去操作数学教具。”其实我们老师也有点着急,便有意启发她去操作数学教具,但她依然整天画画,画画时专注、投入,状态非常好。我等待着。一天,霍雨薇突然对我说:“老师,我要做题。”我给她出了题,和她一起工作。虽然数的逻辑她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她依然很感兴趣地去做。从这天开始,霍雨薇好像突然开了窍,几乎天天都要操作数学教具由此我更加坚信:敏感期是存在的,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学会等待儿童敏感期的自然到来。(潘玉荣)孙瑞雪:除了爱和自由,“等待”是这个教育方法的又一个“绝招”。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靠有意的促进和引导而来,它是不期然而至的。而成人的忽视、强制则使儿童敏感期消解、打破和推迟。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小车交换之后5岁半的明明和申奥拿着玩具车绕着沙坑玩,同样大的壮壮挡往了他们的路,开始争执起来,我走过去问:“壮壮怎么了?”壮壮说:“他拿我的车,不还给我。”明明争辩道:“不是的!是他跟我交换的!”壮壮说:“可是他的王牌丢了!”我让明明把事情讲清楚。明明说:“昨天我用一沓王牌换他的小车。”壮壮焦虑地说:“他的王牌丢了,我要我的车。”我问壮壮:“王牌是谁丢的?”壮壮说是他丢的。我告诉壮壮:“你用小车和明明交换了,如果你想要回小车,必须拿王牌来和他再交换。”明明说:“可是我不想再交换,他已经和我交换了,小车就是我的。”我对壮壮说:“已经交换的物品就是别人的了,你以后跟别人交换时先考虑好。交换了就不可以反悔。”壮壮不情愿地点着头,看看明明,无可奈何地离开了。(王灵雪)孙瑞雪:交换玩具和食物是孩子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成长的需要。通过交换,物品有了新的归属,孩子也懂得了遵守交换的规则。成功自信这节美术课,孩子们要画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我提供了两个可爱的洋娃娃,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画的内容。大多数孩子开始工作了,而5岁半的青青开始了她漫长的等待:下课。“你看,圆形可以表示它的头,三角形表示它的身体,长方形表示它的手和脚,你来试一试。”我对她说。“我不会,你帮我画好。”青青一点也不自信。“你可以的,相信自己。如果画图形有困难,你可以使用图形板。”我鼓励她,看她开始画了,我去观察其他孩子的工作情况。过了一会儿,青青把我叫到她身边:“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青青的图画纸上已经画了两个圆。“真不错!不过还少了点什么,你还愿意再试试吗?”来回重复了几次后,青青完成了她的画作。两个光光头,一个向右倾斜,一个向左倾斜。“你的两个娃娃存哪呢?”我问她。“我不知道。我不会画他们的帽子。”青青看上去很为难。“我感觉他们像在天上飞。你需要我帮你吗?”我问她。“好的。”拿过笔.我给两个光头娃娃加了帽子、皮靴。“你再添上几个彩色气球,这样画会更完善。”青青似乎找到了兴趣,又趴到桌上,开始画了起来。为了鼓励她,课后我将她和几个孩子的画作展示在大厅的布告栏上。“你看老师贴了我的画。”青青高兴地四处说。从此,她再也不怕上美术课了。(徐颖)孙瑞雪:青青刚转入我们学校不久。不只是这个孩子,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做什么不是由自己的内心指引,而是由教师引导。儿童的行动是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还是听教师的;他的内心有自发的力量,还是没有这种力量;他是坚定地要求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还是弱小地服从别人——这是蒙特梭利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我想妈妈正上阅读课,聪聪不小心挤了薇薇。5岁半的薇薇极委屈地告了老师。正在阅读的我只是拉聪聪坐好,但从薇薇的表情看得出她很委屈,快要哭出来了。我想她一会就会好的,就没有停止阅读。阅读结束了,薇薇不停地叫:“老师,你看他,他总挤我。”忙于指导工作的我,只对聪聪说了句:“聪聪,请你不要挤着她。”聪聪不情愿地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过了一会,薇薇哭着来找我:“老师,他踩着我手了。”聪聪紧张地过来解释:“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安慰了一下薇薇,让他们继续去工作,并开始留意他们工作状态。聪聪专注地工作着,根本顾及不到别人,薇薇却在一旁小心谨慎地留心别人怎么对她,并不时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我。我有点纳闷,今天薇薇怎么了?工作不能专注,看上去还有些焦虑。我走过去坐在薇薇旁边,搂着她说:“截薇,两个人在一起工作需要配合。聪聪工作很投入,如果你也投入地工作,你们会合作得很好。”薇薇还是委屈地望着我,我想起阅读的时候没有安慰她,就笑着对薇薇说:“薇薇原谅聪聪,他不是故意的。老师和你们一起工作。”薇薇开始放松了,取完数量,挤到我怀里噘嘴说:“老师,我昨天没有见到妈妈,我在月月姐姐家住的,我想妈妈。”我一下子找到了她焦虑、脆弱的原因。她现在需要老师的安慰和关注,但更需要妈妈。(未名)孙瑞雪:妈妈是孩子安全的来源,活力的来源,妈妈是孩子全部感情的寄托。妈妈绝不要无规则地离开孩子,更不要把孩子全托在什么地方,再好的地方也不能替代妈妈。在学校找一个王子棒棒5岁多了。一天,我听到了他和康霞老师的一段对话。棒棒:“你搬到我们家住,做我的姐姐吧。”康霞:“那要是有一天你有了公主我怎么办?”棒棒:“那没关系,你也找一个王子。”康霞:“我找不上怎么办?”棒棒:“我在学校给你找一个。和你们一起上课的安长喜能给你做王子。你告诉我你多大了?”康霞:“我21岁了。”棒捧:“那不行,安长喜才20岁,你比他大,那让勉爷爷做你的王子吧。”又想了一下:“不行,勉爷爷太老了,他给门口坐的奶奶可以当王子。”(未名)小食品的敏感5岁半的清清第一天到校是由妈妈陪着一起来的。和清清妈妈谈到孩子饮食方面的问题时,她妈妈说:“这个孩子只喜欢吃水果,不论在家,还是在以前那个幼儿同,她都比其他孩子爱吃水果。”妈妈还特意强调,因为她自己有蛀牙,所以格外注意,一般不给孩子太多的零食。第二天分享课上。“今天,老师要给孩子们分享糖。”我的话音刚落,清清第一个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她对食物特别敏感,目光经常落在其他孩子手中的食物上,却不开口要求分享;老师手里有食物她会马上靠近。这是口腔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的表现。昊昊到校半年多了,一直都存在侵犯性行为。老师要求家长配合,每天为孩子准备大量的食物供孩子选择。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孩子的侵犯性行为逐渐减少,性情改变很大。(文丽)孙瑞雪:孩子的口腔敏感期通常出现在O一2岁,过渡时间的长短跟所提供的满足条件有关。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抢别人的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无法学习,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进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可我喜欢她5岁半的珍珍和环环坐在台阶上,珍珍手托着下巴,忧虑地望着远方,环环低着头,无助地摆弄着自己的手,不知所措,看上去像一对闹情绪的恋人。我上前问:“宝贝,怎么了,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珍珍噘着小嘴说:“我不喜欢他,可他总是跟着我。”旁边的环环忍不住了:“可是我很喜欢她,喜欢跟她玩。”原来真的是一段情感纠葛。我对环环说:“环环,我知道你很喜欢珍珍,可是珍珍不喜欢你,和你在一起她不快乐,这样你快乐吗?”“不快乐。”环环回答得很直接。“你希望她快乐吗?”“我想要她快乐。”说完,无奈地起身离开了珍珍,坐在另一边。我又试图去说服珍珍:“珍珍,环环很可爱,他很喜欢你,他希望你快乐。”“可他越是跟着我,我就越讨厌他,”说完,她毫不留情地离开了我。我又忍不住安慰环环:“环环,你可以找其他的小女孩,她们都很可爱,也喜欢和你在一起。”他有些伤心地说:“可我就喜欢珍珍,我觉得她漂亮。”真不知道珍珍在他眼里这么美,我换了一种方式:“老师知道你很难过,如果你想让她快乐就别跟着她。去找一个你喜欢她、她又喜欢你的小朋友,这样你们都会快乐的。你看嘟嘟多可爱呀,她一个人,她需要小伙伴的。”环环听懂了我的话:“我去找嘟嘟,我也喜欢她。”他高兴地叫着:“嘟嘟嘟嘟,我和你玩。”嘟嘟的小脸上立刻洋溢着笑容。(王灵雪)孙瑞雪:在幼儿教育中,怎样对待儿童的有性表征的友谊,是一个需要反复研究的课题。实际上儿童是没有性别的,但他们有和性相关的美感,这使儿童的情感变得微妙起来。在正常的、自然的、不受压抑的状态下,儿童很小就开始寻找有情感倾向的伙伴关系。讨论和谁结婚(一)每星期一早晨都有一节戏剧课,我们的戏剧课都是在真实的场景中上的。今天也不例外。坐在去机场的车上,儿个5岁半的孩子热烈地谈论将来谁和谁结婚的问题。裕裕跪在座位上问后面的博文:“博文,你长大后是和我结婚还是和修仪结婚,你可想好了!”旁边的修仪听了裕裕的话,偷偷地抿着嘴笑。博文沉吟了片刻:“我和修仪结婚!听了博文的话,裕裕一下子跌坐在座位上,失落得一言不发。靠窗坐的马百泽立刻趴在裕裕耳边说:“裕裕,长大以后我和你结婚!”已经沉寂的裕裕似乎一下子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站起来大声对着小朋友们说:“马百泽说了,长大以后他和我结婚!”(二)课间休息时我和陈老师聊天。正在画画的修仪突然转过头来,盯着陈老师微微隆起的腹部看了一会儿,然后问:“陈老师,你有男朋友吗?”“我没有男朋友”“噢,那你得赶快找一个男朋友和他结婚!”“为什么呀?”“让他做你宝宝的爸爸呀!要不然你的小宝宝就没有爸爸了!”陈老师惊讶地看着修仪:“可是我有老公呀!我的老公就是我小宝宝的爸爸。”“噢,原来这样的!’.修仪想了一会儿,又低下头画她的画了。(段武宽)孙瑞雪:儿童要得到准确的结婚概念,看来需要在生活中经过多次讨论,并在真实的场合使用这个词。这也是儿童得到其他概念的途径。争当公主坐在长椅上,听着垫子上的四个5岁的小朋友的谈话,非常有趣。明志神气十足地说:“我是‘奥特曼’。”雨桐得意洋洋地对另外两个女孩子说:“我当第一好公主。”她的话刚出口,樊琦和聂宇轩几乎同时说出了“我当第二个好公主”。然后俩人开始争起来:“我先当的。”“我先说出来的!”“我说出来你才说的!”争执了大约1分钟,聂宇轩不耐烦地说:“那我当第五、第六个好公主”。樊琦应和着:“对!第五个、第六个公主最好啦。”明志扭扭屁股,开始为她们跳舞,边跳边说:“我给你们跳舞!奥特曼给你们跳舞!”雨桐接着刚才的话题说:“我当第一个最善良、最美丽、最好的公主。”神情中充满向往。樊琦随后说:“我当第二个好公主。”聂宇轩看了看樊琦:“我当第一百个好公主,第六百个好公主。”雨桐开始有点语无伦次起来:“我,我当最……不,我还是当最美的公主。”樊琦继续表示要当第二个好公主,大概看她俩的想法都挺坚定,聂宇轩也不甘示弱,大声宣布:“我当第四个公主,第四个公主最好。”我低头偷偷乐。用这么长的时间去争当公主,可见她们已经设想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可她们连数字顺序还闹不清楚呢。(丁红霞)孙瑞雪:这个情景并不复杂,但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注意:孩子无疑抓住了公主的人格特点:善良、美丽,尽管常常经受苦难,但总会苦尽甘来;这个特点和排在第几位没有关系;孩子无疑也知道为自己选定一个人格,这个人格是可以从一个不现实的外部获得的,但在现实中却不能重合。这么复杂的认识和表述是成人教会的吗?不是,这是儿童自己建构的。拍王牌学前班每年一次的拍王牌热又开始了。每年,都有一帮五、六岁的小家伙如痴如醉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龙龙委屈地来找老师:“老师,我把瑞瑞的王牌拍翻了,他不给我王牌。”我去问瑞瑞:“龙龙拍翻你的王牌,为什么不给他一张?”瑞瑞低着头说:“我还没想好。”可是你们的游戏规则是输了就要给对方一张,你应该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会有小朋友和你玩。如果你以为输给别人一张,很不舒服,你可以不和他玩。”“那好吧,给你。”瑞瑞勉强给了龙龙一张。过了一会儿,龙龙又焦急地来找我:“我把瑞瑞的玩具拍翻了,他就应该把车给我,可是他又不给了。”我又一次找瑞瑞,瑞瑞说:“我还没有想好!”我说:“如果你没想好,就不要和他玩这种游戏。”龙龙急了,说:“他想好了,他说的,我拍翻这个小车就给我。”“可是我爸爸不让,我爸爸会打我的。”瑞瑞急得哭了。瑞瑞的父母管得比较多,他平时自由作主的机会就少,这辆车输给同学很可能遭到父母责骂。我劝龙龙:“这辆车他不能支配,他需要父母的同意,如果你逼他遵守规则,他会很痛苦,请你原谅他。”龙龙说:“不行!他说好的,请他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我就不再和他玩!”我又安慰龙龙:“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你可以选择其他的同学玩。”龙龙气呼呼地离开了,不再理瑞瑞。我又对瑞瑞说:” 你不能支配自己的玩具时,就不要和同学真玩,你们先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去假玩。要真玩,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规则会失去同学对你的信任。”瑞瑞点点头,如释重负地离开了。第二天,龙龙的爷爷找我说:龙龙昨天很难受,因为他拍瑞瑞的玩具,而瑞瑞不遵守游戏规则,没有给他。我又去安慰龙龙:“每个人都会犯些错误,不能遵守规则他自己也难受,他以后会做自己能够作主的事情,请给他机会。”龙龙点点头。(王灵雪)孙瑞雪:一到4岁,拍王牌这个节目就开始在学校上演,5岁后进入高峰。孩子们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公平、承诺、后悔、争执、矛盾、果断、规则,简直和成人商品社会中的情形一模一样。六、七岁的儿童玩这种输赢的游戏是他们成长的需要,这种游戏帮助儿童建立输和赢的概念,学会建立和遵守游戏规则。学校应该允许孩子们带玩具,让孩子们有机会进行各种交易。到了小学3年级左右,经过几年的游戏,孩子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都能做到大度、公平、诚信。晶晶的二三事(一)这几天以来,5岁半的晶晶总是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别人侵害,,一旦别人侵犯自己,她会毫不客气地说:“请你给我道歉!”语气非常坚定。不仅如此,如果发现别人违反规则,她也是勇气十足地制止别人。那天,肖肖在教室里奔跑,晶晶立刻对我说:“老师,肖肖在教室里奔跑。”我告诉肖肖,教室里只能走。而晶晶却严肃删地提示肖肖:“请你给教室道歉。”逗得我们直笑,因为没有找到道歉的对象,她又对肖肖说:“哎,不对!请你给地道歉。”(二)英语课上,晶晶和嘉力配合,在黑板前面演示动作,老师说:“standand hand by hand,”晶晶没有意识到,嘉力就用重重的语气对晶晶说:“晶——晶!”晶晶激动地看了看嘉力,脸上突然泛起一片红色,有些尴尬。老师接着说第二个动作时,晶晶忽然冒出了一句:“老师,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下一个动作是standand and back to back”。老师说话了,还有点尴尬的晶晶迅速背对着嘉力开始做动作,还轻轻扳动了一下嘉力的胳膊,力求配合得完美。(三)吃饭时晶晶细致极了。早餐的苹果,有一点坏的地方,她就会提醒老师重新换一块。盛饭时,她不允许老师将两种菜混在一起放在盘子里,见别人把饭和菜搅在一起吃,她觉得很奇怪:“他怎么那样吃呀?”(丁红霞)孙瑞雪: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买了25个纯奶油雪糕,25个五仁糕(花生仁、葡萄干、芝麻等同时放在雪糕里),放在冰箱里由几个孩子自由选择。几小时后发现,五仁雪糕吃掉了一个半、剩的那半个留在桌上的杯子里,纯奶油雪糕一个不剩。孩子不愿选择五仁雪糕。孩子们喜欢分类分得清楚的东西。这种分类、归纳的逻辑,首先反映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晶晶吃饭严格分类就是一个典型。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认知态度,不要把饭菜搅在一起给孩子食用。学会认错正在教室准备实验课的材料,段老师忽然领着子其对我说:“小丁,你去看一下,豪豪踢了他一下还不肯给他道歉。”我看到子其的鼻孔里塞了一卷面巾纸。事情比较严重。来到后院,远远看见5岁半的豪豪正坐在蹦蹦床的台阶上穿鞋。我慢慢走过去,蹲下来说:“豪豪,请你把鞋穿好,我们去解决刚才的事情。”他看也不看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解决了呀!”我说:“请你先穿鞋好吗?”他问:“干吗呀?”我说:“先回教室,好吗?”他依然问:“干吗?”我说:“这件事情没解决,老师让你先回教室,自己想一会儿再解决,明白吗?”他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我陪在他身边,对他说:“没关系,有丁老师陪着你,你先去教室,等你想解决的时候再解决,可以吗?”他没有回答,继续哭着。但我能感觉到他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没有刚才那么恐惧了。我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他边擦眼泪边点头。他回到教室,低着头,恨不得把头装进抽屉,好像只要不让他面对这件事,干什么都行。我劝他:“没关系,做错了事要去解决,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只要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三番五次劝说后,我拉着他的手去给子其道歉。(丁红霞)孙瑞雪:其实,每个孩子做错事后都会恐惧,如果立刻让他去解决问题,孩子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会害怕面对现实。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然后再请他去解决,这样效果更好。儿童经常会犯错误,有时会犯较大的错误。我们要了解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有些错误是每个孩子必然要犯的。重要的不是不让孩子犯错,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以后少犯错误。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有策略,有耐心,不要伤害孩子,要让孩子产生面对错误、解决问题的勇气,还要使孩子产生改正错误后的轻松的感觉。说胖就哭学前班的孩子们大都5岁半了。早晨的主题课,进行分享别人优点的内容。大家争先恐后地分享别人的优点。王北辰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看了看一旁的小虎虎,急不可耐地想说什么。“辰辰,你和大家来分享虎虎的优点。”我叫他。“我觉得他有一点胖。”辰辰的话音刚落,小虎虎“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辰辰不知所措,一脸的茫然。“小虎虎,你怎么了?”小虎虎只哭不答。“是因为他说你胖吗?”我问道,小虎虎点点头,哭得更委屈了。。“宝贝,你误会辰辰的意思了,他没有伤害你的意思,他喜欢你,说你胖是想说你很健壮、可爱。是这样吗?”我问辰辰。辰辰赶紧点点头。小虎虎含着泪上完了这节课。第二天瑞瑞跑来问我:“老师,胖是不是骂人的话?”“我认为不是。”“那虎虎为什么说我骂他?”“是吗?有些人可能介意别人这么说。如果他不开心,我们就不这样说。你说呢?”我决定找小虎虎的妈妈了解情况。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一次小虎虎说妈妈是个胖妈妈,妈妈当时很严厉地对他说:“以后,不可以这样说妈妈。”打这以后,“胖”就成了小虎虎忌讳的词,他认为那是一个骂人的字眼,大家都不喜欢。(徐颖)孙瑞雪:有一次.7岁的张柳依到我家玩,站在洗手池前,镜中映出她和我,,我笑着问她:“你妈妈胖还是我胖?”张柳依无比骄傲地说:“当然是我妈妈胖。”然后很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小虎虎为什么哭了?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第一,孩子在对妈妈用这个词之前已经掌握了“胖”的基本意义;第二,通过妈妈的反应,孩子认识到这个词具有贬义,但没有认识到这个贬义有前提条件;第三,通过伙伴对他用这个词,他知道了这个词的贬义并不是处处存在。“胖”在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是不同的概念。孩子们喜欢跑过来环抱住你,把头埋在你的怀中、胸前、肩窝里寻找安慰和安全感,胖的感觉一定是又踏实、又温馨。而成人对胖的感觉主要来自于审美和衣着。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自己将有机会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数钱数乱套了(一)“明天早晨请大家带五元钱。门票四元,剩下一元我们买一些蔬菜。”坐在接送孩子的车上,我通知丹丹、雯雯、茜茜三个女孩。她们都已5岁多了。丹丹没听明白,问我:“丁老师,带五块钱还是四块钱?”“带五块,门票四块,剩下一块用来买蔬菜,比如说西红柿、黄瓜什么的。”我补充着,但看她的眼神,我估计她还是没听明白。果然,过了几秒钟她又问我:“丁老师,我带四块钱吗?”我竖起五个手指头说:“带五块钱。”“那四块钱还带吗?”雯雯在旁边问。我用同样的手势告诉她:“带五块钱就行了,因为四块钱加一块钱等于五块钱。”丹丹依然有些糊涂,她竖起四个指头说:“四块钱。”再竖起一个小指头说:“一块钱。”最后再竖起一只手说:“等于五块钱对吗?”我重重地点点头。坐在旁边的茜茜说:“我带一个四块钱,一个一块钱就够了。”我解释道:“没有四块钱的纸币,你带一个整五块钱就够了。”她看了看我,视线慢慢移向车窗外,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觉我的解释反而把她们弄糊涂了,索性不再解释,决定下车时通知家长。(二)第二天,丹丹和雯雯带了五张一块的纸币,茜茜却带了一张十元纸币和一张五元纸币。一上车丹丹就拿出自己的钱给我看:“丁老师,我带钱了。”我点点头问:“带了五块钱?”她没回答我的问题,却在旁边一张一张数了起来。看着她数钱,茜茜发言了:“我妈妈说没有四块的钱,所以我妈妈就给我带了这两个钱。”丹丹问:“你带的是哪两个钱?”茜茜看了看我,举给她门俩看:“这两个钱。”我替她补充:“这是十块,这是五块,一共十五块钱。”丹丹问:“带得够不够多?”茜茜自己也没搞清楚,就没回答丹丹的问题。丹丹批评茜茜:“你有用的没带,没用的带了。”我说:“茜茜带的钱足够了。”听完我这句话,茜茜顿时豁然开朗,对丹丹和雯雯说:“看,够了吧!”她们三个人都放心了。我却有些茫然。应该怎样说话才能让孩子清楚地理解我的意思呢?(丁红霞)孙瑞雪:这三个小女孩都5岁多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数量和数量的组合很模糊,她们数学逻辑的智能还没有启蒙。这时候,光靠说是没用的。当她们到了数学的敏感期,操作过大量的数学教具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会大大提高。读 书上几周,班里的书架上摆放了《看我是怎样长大的》这套书。许多小朋友都很感兴趣,要求老师讲给他们听,听完老师讲,然后再自己翻看图片。5岁10个月的小男孩秦庆祥表现得更是明显。一进教室便去拿那套书,挑出几本让老师讲,再津津有味地自己看,偶尔自言自语说其中的内容。这套书共十六册,刚开始几天,他的兴趣总是在那几本(蝴蝶、青蛙、羊、小鸡等)上。重复两三天之后,他主动要求更换内容,有时他会把全套书“垄断”,一本一本翻看。(史红霞)孙瑞雪:读书,读好书,永远读书,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书是人类精神的载体,通过书我们和古人对话,和世界对话儿童天然地喜爱读书,因为求知是儿童的天性。一般来说,儿童的环境是偶然的。它不是专门、有意识准备的环境,所以儿童的将来是偶然的。但是有意识地准备环境是教育科学的要义。如果不尊重儿童心智成长的规律,想当然地安排儿童的工作和学习,使得儿童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儿童就会丧失很多敏感期,也就会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大了也想让抱中午看到蓉蓉,我说:“蓉蓉,我喜欢你,可以抱一抱你吗?”蓉蓉点点头,我高兴地抱起了她。学前班快6岁的纪敏智看见这一情景,对我说:“你可以抱一抱我吗?”我以为他在开玩笑:“纪敏智,你都这么大了,还让我抱?”他又说:“老师,你抱一抱我嘛。”“那好吧。”我抱起纪敏智,他双手搂住我的脖子,把头靠在我肩上。抱了不到一分钟,纪敏智说:“对了,我还有一件事要做,我怎么忘了。”说完从我怀里出溜下来,走了。星期五早晨,去电视房的路上又碰到了纪敏智,他看见我说:“你可以抱一抱我吗?”我说:“当然可以。”铃声响了,我放下他去上课。他也一蹦一跳地走了。(金娟)孙瑞雪:儿童是在抱中成长的。“妈妈抱抱。”“老师抱抱。”哭了“要抱抱”。难过了“要抱抱”。伤心了“要抱抱”。情绪不好了“要抱抱”。抱是爱的身体语言。小孩子、大孩子都需要爱。成人也需要爱,虽然我们的身体长大了,但我们还是要成长。没有爱,我们就不再成长。连刚出生的婴儿狗也需要爱来成长。我们家养了一只宠物小狗,无论何时它都主动去寻找爱,并且总能知道从谁那儿会得到那份爱。每一次,它都将头和脖子放在一个它最亲近的人身上,过好长时间,它才离开那个人,寻找其他玩的东西,或者寻找玩的伙伴。生命是依靠爱来生存、发展、成长的。儿童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成人后的情感状态,决定着他未来的婚姻生活和情感生活,也决定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保护并培养儿童自由、丰富的感情世界是我们能够给儿童的巨大财富。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使用这笔财富,努力同他人相处,并解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如果孩子的内心不放松、不自由,他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时间一久,当讨好这种品质固定在幼儿身上,他长大后势必会讨好别人,人就变得卑微。孩子的高贵品质来源于他作为一个人得到了尊重,这尊重体现在每—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雨果说:“生命中至高的快乐,就是我们有了被爱的把握。”跟空气玩下午,5岁多的一品在玩一只小蜻蜓,航航总是跟着她。进了教室.一品见航航还跟在自己后面,扭头就出去了,这时呼延大声对航航说:“你不要老是跟着人家,人家又不跟你玩!”航航不听他的劝告,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一品举着她的蜻蜓不耐烦地走进教室,对教室里的呼延说:“我要跟空气玩。”呼延接着话茬问:“你要跟空气玩?是不是你升到天堂去和那里的空气玩呀?”一品解释道:“我要跟地上的空气玩。”呼延质疑起来:“地上哪里有空气?”一品辩解道:“有呢,教室里有空气,看不见的。”呼延呆了一会儿,问:“那你怎么跟它玩?”一品冲着他笑了笑说:“空气过来,我要跟你玩。”呼延说:“空气是假的。”一品语气重重地辩驳道:“是真的,教室里就有空气。”这时一旁的陈笛说:“对,是假的。”“真的,到处都有空气,天空中也有空气,但我现在要跟地上的空气玩。”一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变,陈笛也不放弃自己看法:“假的!”这时,一向温顺的一品对呼延、航航两人开心地笑着说:“走,咱们去跟空气玩吧!”航航一蹦一跳地走了出去,呼延也爽快地答应着:“走,要跟空气玩啦!”(丁红霞)孙瑞雪:儿重已经掌握了“空气”这个词,也对空气有了朦胧的感觉和模糊的认识。我就想:如果这时候能插入一堂空气的主题课该有多好!儿童的思路有时就在真理的边缘徘徊,也许,有的儿童通过争论能懂得一些真理;也许,有的儿童通过争论能增长自己的见识;也许,通过争论儿童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儿童无处不在学习。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的。这就让我们考虑,教学应当怎样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儿童那里,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充满生命力。显然,这个讨论将存于儿童的心中,对儿童以后对空气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